2018中考历史思维导图(通用版)

2018中考历史思维导图(通用版)
2018中考历史思维导图(通用版)

2018中考历史思维导图1列强的侵略

2、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

3、中国人民探索近代化的历程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

5

6、国共十年内战

创办黄埔军校、北

7、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8、中国人民解放战争

9、民族资本主义和教育、科技、思想、艺术的成就

10、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

11、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

12、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时期14、民族和外交工作、科技成就

13、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5、欧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扩展

16、三次科技革命的开展

17、两次世界大战

18、世界格局的演变

19、世界一体化进程

20、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

中国历史重要事件

(1)1840年, 中英鸦片战争爆发,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19世纪60年代,洋务运动兴起,成为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3)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这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5)1912年, 中华民国成立,结束了2000年的封建专制统治。 (6)1919年,五四运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

(7)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这是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这是中国历史开天辟地的大事。

(8)1927年,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是创建人民军队的开端。

(9)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军进攻沈阳,中国开始局部战抗战。 (10)1935年,遵义会议,确立毛泽东在党和红军的领导地位,是中共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11)1936年,西安事变,张学良杨虎城逼蒋抗日,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12)1937年,七七事变,日军进攻卢沟桥,中国全民族抗日战争开始。

(13)1945年4月,中共七大在延安召开,决定把毛泽东思想作为我党的指导思想。

(14)1945年9月2日,日本无条件投降,这是100多年来中国反侵略战争取得的第一次伟大胜利。

(15)1945年8—10月,国共重庆谈判,签订《双十协定》。(16)1947年6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解放军全国战略进攻的序幕。

(17)1948年9月—1949年1月,辽沈、淮海、平津战役,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18)1949年4月21-23日,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4月23日解放南京。

(19)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20)1950年10月朝鲜战争爆发,彭德怀率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

(21)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中国大陆基本上实现统一。

(22)1952年底,土地改革完成,标志中国基本上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

(23)1953年,中国开始第一个五年计划,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24)1956年底,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中国进入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5)1958年,全国出现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26)1971年,第26届联大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并接纳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27)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迈出了中美关系正常化的第一步。

(28)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工作重心转移到现代化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

(29)1982年,中共十二大,邓小平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目标。

(30)1987年,中共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确定了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31)1992年,邓小平视察武汉、珠海、深圳和上海,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三个有利于”的标准。

(32)1997年,中共十五大,决定把邓小平理论作为我党指导思想写进党章。

(33)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使世界贸易组织成为真正的全球性经济组织。

(34)2003年,中国第一次载人航天飞行成功返回地面,中国独立地掌握了载人航天技术。

(35)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除科举考试,1909年,中国人自行设计施工的京张铁路通车。

(36)1973年,中国水稻专家袁隆平成功培育籼型杂交水稻,他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思维导图全教学内容

八年下道德与法治复习题 第一单元坚持宪法至上【思维导图】

【主要观点】 1、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2、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是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3、宪法规定我国的国家性质、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公民基本权 利和国家武装力量等内容,归根到底就是要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4、我国宪法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在我国,人权的主体 和内容很广泛,国家从立法、执法、司法和守法等环节尊重和保障人权,人权事业取得巨大成就。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5、宪法规定,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其他国 家机关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6、宪法组织国家机构,授予国家机构特定职权,明确国家机构的 组成、任期、工作方式及组织活动原则等,使得国家权力的运行稳定有序。宪法规范国家权力运行,国家权力必须依法行使,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 7、我国宪法是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国家的根本法,是切组织 和个人根本的活动准则。 8、宪法从所规定的内容、法律效力、制定和修改的程序来看,宪 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 9、全面依法治国,保障宪法实施,必须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 10、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监督宪法实施的职权,全国人大常委 会有权解释宪法和法律;地方各级人大在本行政区域内负有保证宪法和法律实施的职责。对于各种违反宪法的行为,都必须于以追究和纠正。 11、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需要人们增强宪法意识。 12、宪法与我们每个人都息相关,我们要学习宪法,认同宪法, 践行宪法,增强宪法意识,弘扬宪法精神,坚持宪法至上,积极推动宪法实施。

第五六七章马原知识总结

思维导图 第五章——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趋势 第一节—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与发展 一·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到垄断 (一)生产集中与垄断的形成 1.生产集中:指生产资料,劳动力和商品的生产 日以集中与少数大企业的过程,其结 果是大企业所占的比重不断增加。 2.垄断产生原因:(1)当生产集中发展到 相当高的程度极少数企 业就会联合起来,操纵和 控制本部门的生产和销 售,实行垄断,以获得高 额利润 (2)企业规模大,形成 对竞争的限制 (3)激烈的竞争会给各 方带来严重损失,为避免 两败俱伤,企业间联合实 行垄断

本家或垄断资本家集团。金融寡头是垄断资本 主义的真正统治者 (四)垄断利润与垄断价格 操作形式-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两种形式。 二·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作用

作用 1)积极作用:第一,国有垄断资本的形成和发展,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提 供了物质基础。第二,国家对科学研究的参与和协调,对资本主义经济发 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第三,国家作为消费者,为私人垄断企业的产品 销售提供了有保障的市场,改善了商品的实现条件。第四,国家推行的财 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及其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经济危机的进程,从而 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持续发展。第五,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通过社会福利 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阶级矛盾,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创造了较好的 社会环境。 2)消极作用:第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不可能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 固有矛盾,难以阻止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第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 经济干预使70年代以来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长缓慢,陷入“滞胀”困 境。第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不可能改变当代资本主义社会贫富悬殊的状 况,反而会使资本主义社会中的阶级矛盾进一步加深。 (二)金融垄断资本的发展 1、西方国家普遍走上了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创新的道路. 背景: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这个体系曾经对战后恢复经济起到重要作用,但是,它是维护美国霸权的一个体系,造成了内部矛盾激化。)70年代,这个体系瓦解后,西方国家普遍走上了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创新的道路。 2、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创新是金融资本得以形成和壮大的重要制度条件,他推动资本主义经济金融化不断提高。 分析:这一点与布雷顿森林体系有较大的优越性,也就是说西方国家要求离开美国的控制,希望金融自由化。 3、金融资本快速发展的表现:这里简单概括。 第一:金融化程度不断提高。 第二:金融资本在国民生产总值和利润总额中比例越来越大。 第三:实体经济利润率下降,实体经济把一部分利润投向金融领域,金融资本膨胀。 第四:制造业人数逐步减少,金融业为核心的服务业就业人数增加。 第五:虚拟经济逐渐脱离实体经济。

(完整word版)马原第六章 思维导图

第六章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 16世纪早期空想社会主义 18世纪空想平均共产主义 圣西门 空想社会主义傅里叶社会科学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 19世纪初期空想社会主义 欧文 空想发展为科学社会大生产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普遍确立 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矛盾激化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更加激烈 理想到现实欧洲革命壮大无产阶级力量 国际工人协会——第一国际诞生 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第二国际诞生 1917年11月7日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的伟大飞跃,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人民 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进一步巩固苏维埃政权期 苏维埃俄国战时共产主义时期苏联模式苏联解体 新经济政策时期 从一国到多国欧洲、美洲、亚洲先后有一批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毛泽东为代表的共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革命相结合,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中国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1992年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十八大以来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主要依据 主要内容无产阶级是最先进的最革命的阶级,肩负推翻资本主义,建立社会主义的使命 无产阶级革命是无产阶级进行斗争的最高形式,以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为目的 社会主义社会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生产,以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的需要为根本目的 对社会生产进行有计划的调节,实行按劳分配原则 合乎自然规律地利用改造自然,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坚持科学的理论指导,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无产阶级政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必须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科学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社会要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和二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和社会全面进步,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一般原则 如何正确把握始终坚持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 将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与本国实际相结合,创造性解决革命,建设,改革中的重大问题 紧跟时代和实践的发展,不断总结经验,丰富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 原因:各国生产力发展情况、社会发展阶段不同;历史文化传统具有差异性;时代和实践的不断发展 坚持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 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如何探索从当时当地历史条件出发 充分吸收一切人类的文明成果

七年级上册政治思维导图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政治思维导图&知识汇总,期末复习必备 第一课中学时代 【思维导图】 【知识整合】 中学序曲 1.新的起点(初中生活有什么新体验?) (1)中学生活把我们带进一个别样的天地:富有挑战的课程,新奇的实验器材,丰富多彩的社团,新校园、新老师、新同学……我们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 (2)成长中的每个阶段都有独特的价值与意义,中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一个新阶段,这段时间并不是很长,却可以为我们的一生奠定重要基础。 (3)中学时代见证着一个人从少年到青年的生命进阶。随着身心的不断发展,我们开始深入探寻生命的奥秘,满怀好奇地撩开精神世界的面纱;随着自我意识的逐步觉醒,我们开始主动发现和认识自己;随着思维水平和理解能力的不断提高,我们对世界的认识越发具体而深入;随着生活体验的日渐丰富,我们开始自觉磨砺意志和品格,思考生活的意义……这将为我们的人生长卷打上更加丰富而厚实的底色。 2.成长的礼物 (1)生命给了我们哪些成长的礼物? ①中学生活,对我们来说意味着新的机会和可能,也意味着新的目标和挑战。这些都是生命馈赠给我们的成长礼物。 ②中学生活提供了发展自我的多种机会。集体生活,涵养我们的品格,丰富我们的个性;新的课程,引领我们探索新的知识领域;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给我们提供发展兴趣的平台;各种各样的社会实践,为我们打开认识社会之门…… ③进入中学,新的目标和要求激发着我们的潜能,激励着我们不断实现自我超越。“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我们似乎每天都有做“最好的我”的生命冲动。 ④在新的环境中,我们有机会改变在父母、老师和同学心目中那些不够完美的形象,重新塑造一个“我”。

(2)理想的“我”是怎样的? 越来越有活力,能坚持,有韧劲;越来越坚强,会合作,能包容;越来越有主见,敢于表达自我 (3)我们如何对待成长的礼物?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中学生活的序幕刚刚拉开,面对各种可能与挑战,我们要珍视当下,把握机遇,从点滴做起,为美好明天付出不懈的努力。 少年有梦 1.有梦就有希望(为什么少年要有梦想?) (1)编织人生梦想,是青少年时期的重要生命主题。梦想是我们对未来美好生活图景的愿望,它能不断激发生命的激情和勇气,让生活更有色彩。有梦想,就有希望。 (2)少年的梦想,是人类天真无邪、美丽可爱的愿望。它虽然总是和现实有一定距离,有时甚至不切实际,但是人类需要这样的梦想,因为有了这样的梦想,才能不断地进步和发展。 (3)少年的梦想,与个人的人生目标紧密相连。明确的人生目标,犹如灯塔,能够帮助我们在茫茫大海中找到前进的方向。 (4)少年的梦想,与时代的脉搏紧密相连,与中国梦密不可分。生活在这个时代的我们,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 2.努力就有改变 (1)对待梦想有什么不同的态度? 少年的梦想,有人放弃,将梦想视为一种臆想;有人坚持,将进取变成一种信念。 (2)我们怎样才能实现梦想? ?①少年有梦,不应止于心动,更在于行动。不懈地追梦、圆梦才能改变生活,改变我们自己。努力,是梦想与现实之间的桥梁。 ②努力,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不服输的坚忍和失败后从头再来的勇气,是对自我的坚定信念和对美好的不懈追求。 ③努力,需要立志。志向是人生的航标。青少年要从小学习立志,早立志,立大志,立长志,并且把自己最重要的人生志向同祖国和人民联系在一起。 ④努力,需要坚持。如果努力不落实在每一天的具体行动中,梦想就会成为空想,只能是画饼充饥。只要坚持努力,即使过程再艰难,也有机会离梦想更近一步。 ⑤努力也有方法。分清轻重缓急,合理规划和管理时间。劳逸结合,学会科学用脑,每天进步一点点,学思并进,珍视团队合作, 【易错点拨】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思维导图全完整版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 级下册思维导图全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八年下道德与法治复习题 第一单元坚持宪法至上 【思维导图】

【主要观点】 1、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2、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是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3、宪法规定我国的国家性质、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公民基本权利和 国家武装力量等内容,归根到底就是要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4、我国宪法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在我国,人权的主体和内 容很广泛,国家从立法、执法、司法和守法等环节尊重和保障人权,人权事业取得巨大成就。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5、宪法规定,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其他国家机 关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6、宪法组织国家机构,授予国家机构特定职权,明确国家机构的组 成、任期、工作方式及组织活动原则等,使得国家权力的运行稳定有序。宪法规范国家权力运行,国家权力必须依法行使,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 7、我国宪法是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国家的根本法,是切组织和个 人根本的活动准则。 8、宪法从所规定的内容、法律效力、制定和修改的程序来看,宪法在 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 9、全面依法治国,保障宪法实施,必须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 10、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监督宪法实施的职权,全国人大常委会有 权解释宪法和法律;地方各级人大在本行政区域内负有保证宪法和法律实施的职责。对于各种违反宪法的行为,都必须于以追究和纠正。 11、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需要人们增强宪法意识。 12、宪法与我们每个人都息相关,我们要学习宪法,认同宪法,践行 宪法,增强宪法意识,弘扬宪法精神,坚持宪法至上,积极推动宪法实施。

初中历史思维导图研究

初中历史思维导图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教育体制的改革逐渐深入,传统的教学体制已经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在传统的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不足和问题,教师习惯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和教学方法向学生进行灌输式教学,使得课堂枯燥乏味,学生学习积极性降低。 针对这种情况,就需要转变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思维导图这种思维工具,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 本文主要介绍了思维导图的概况,分析了其在中学历史课堂上的应用。 关键词初中历史;思维导图;教学模式;教学方法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 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不断涌现,对传统的教学造成了冲击,带来了挑战。 历史学科在初中教学体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学科,其教学结构和教学设计等都需要师生之间共同努力,进行反思。 在思维导图的教学方法提出之后,将其应用到历史教学中,得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思维导图的概述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思维导图是由英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学家托尼?博赞提出,它是一种新型的图形思维工具和思维模式。

这个思维导图就是模仿我们人类的大脑,我们在平时生活中,都是利用左脑在思考问题,对右脑的利用很少,但是殊不知右脑的能力相比于左脑要更加的强大。 右脑对图画的记忆远比左脑对图画的记忆深刻,同时它对于创造也是十分擅长的。 相对于文字来讲,图画给人的印象更加的直观,更有吸引力,世界上基本所有决定聪明的人都是左右脑同时利用的[1]。 首先,思维导图工具性的特点十分的突出。 在进行学习的时候,学习者利用思维导图这个工具先对思路进行一个梳理,对概念的前后发展过程进行了解,为自己的概念回顾提供一个重要的依据,这也是提高学习者思维能力的重要方式。 第二,思维导图工具性也是可视化的。 利用视觉的手段对认知知识进行表象化,以此对认知知识的传播速度更加的把握,加深对知识的掌握力度。 总而言之,思维导图也就是利用图画将学习者的思维复制勾勒出来,以实现可视化信息,更直观的提供给学习者信息,方便他们的学习[2]。 最后,思维导图是属于笔记方法之一。 思维导图在最初设计时候的目的视为了迅速的刺激大脑,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课堂学习质量。 但是因为传统的文字笔记浪费时间多,在记笔记的时候很可能造成跟不上教师的讲课,那么学习效果大大降低。

汇总七下政治全册思维导图

文件编号: A8-88-FD -46-30 整理人 尼克 七下政治全册思维导图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26猫 (教学设计) 尚田中学邬爱恩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品读语言,学习作者细致的描写和对比铺垫详略分明的记叙。 2、通过朗读讨论,感悟文章的主题,引发学生对人生的思考,乐于表达自己的见解。 教学流程 一、导入 (出示猫的图片)猫是大家都很熟悉的—种小动物,是我们人类的亲密伴侣,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郑振铎先生笔下的《猫》,看看文中“我”的养猫的历程能为我们带来什么样的体会。(板书:猫) 二、检查预习,理清文脉 污涩红绫酸辛 怂恿怅然诅骂 蜷伏惩戒妄下断语 1、过渡:我们已经预习过课文了,下面检查一下预习的情况。(出示,分行指名读) 2、用一句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主要写了作者三次养猫的经历,最后永不养猫的事。)

3、能不能用自己的话概括地说说其中一次养猫的经历。(如果学生说不出来,提示:快速地浏览课文再说。) 三、对比研读,感悟情感 1、过渡:对于养的这三只猫,作者对于它们的态度一样吗? 明确:喜欢前两只猫,讨厌第三只猫。 过渡:同样是猫,为什么作者对它们的态度不一样呢?这第三只猫和前两只猫相比有什么区别吗?带着问题跳读课文,变读边划出有价值的信息。 2、交流讨论,根据学生回答,适时板书:来历外形性情结局 A来历:第一只猫是从隔壁要来的(主动要来的) 第二只猫是从舅舅家抱来的(主动要来的) 第三只猫是从门口捡来的 导语:第三只猫的来历文中是怎么写的? 交流:(出示)冬天的早晨,门口蜷伏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它伏着不去。我们如不取来留养,至少也要为冬寒与饥饿所杀。张婶把它拾了进来,每天给它饭吃。(从这个句子中你读出了什么?) B外形:第一只猫花白的毛,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 第二只猫浑身黄色 第一只猫丑陋 出示:毛色是花白,但并不好看,又很瘦。有一天,它因夜里冷,钻到火炉底下去,毛被烧脱好几块,更觉得难看了。(倒霉) C性情:第一只猫很可爱很活泼。(从文中的哪些语句中看出来?) 第二只猫更有趣更活泼,还很有用。 第三只猫不活泼,忧郁、懒惰 交流出示:但大家都不大喜欢它,它不活泼,也不像别的小猫之喜欢顽游,好像是具着天生的忧郁性似的,连三妹那样爱猫的,对于它也不加注意。如此的,过了几个月,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 春天来了,它成了一只壮猫了,却仍不改它的忧郁性,也不去捉鼠,终日懒惰地伏着,吃得胖胖的。(不活泼又懒,一无是处) (个性上的缺陷导致了它在这个家中的地位是---若有若无,也就是说它的不被

初中历史思维导图

初中历史思维导图 现在,初中历史所涉及的是粗线条的知识,每课的内容也不多,学起来应该很容易。可是,部分学生总是学不好,成绩不理想。这主要是态度和方法问题。我们可以利用初中历史思维导图来学习和端正学习态度。 一、端正态度,相信自己。 有的学生认为历史学不学没所以然,在学习中自然就会大打折扣,不会尽力去学习。所以,初中历史思维导图可以帮你真正弄清学习历史的必要性。“学史使人明智”,历史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做人,如何处事,学习历史可以使人变得聪明。学习历史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在与人谈话时若能博古通今,一定会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历史还是一部好的爱国主义教材,它教育我们要爱国,要继承和发扬本民族的优良传统。明白了学习历史的必要性,端正了态度,才会自觉主动去学好它。有的学生对自己缺乏信心,也是历史学不好的原因之一。其实,历史很容易学好,每一个学生应该增强自信心,相信自己完全能学好它。 二、理清线索,把握整体结构。 学习历史,要理清线索,把握知识的整体结构,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初中历史思维导图就完全可以体现出来。比如,在学习中国古代史时,我们可以主要朝代为线索去学习。每本书的目录就是知识的框架,我们要学会看目录,通过它掌握知识整体结构。纵观历年中考试卷,考的都是主干知识,如果我们理清了线索,掌握了知识的整体结构,考试时也就能得心应手了。 三、注意前后联系,学会归纳整理。 历史是从古到今发展演变而来的,我们在学习时要注意知识的前后联系。例如,在学习中国历史“香港回归”时,我们应联系前面所学知识,回顾香港是如

何被英国占领的相关知识。在学习世界历史“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我们应联想到中国历史“五四运动”的发生。经常注意前后联系,我们就能弄清楚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便于理解掌握知识。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还要学会对知识进行归纳整理,进一步使知识系统化。例如,我们可以就“港澳、台湾问题”、“三次科技革命”等专题知识进行归纳整理,这样也有利于知识的掌握。 四、及时复习巩固,按时完成学习任务。 不管哪个学科,要想学懂弄通,取得好的成绩,都必须及时复习巩固,历史的学习也不例外。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要养成及时复习的习惯,做到今日事今日毕,按质按量完成学习任务。有的学生懒散拖沓,所学的知识不及时掌握,作业也不按时完成,学习缺乏主动性、自觉性和责任心,这样怎么能把学习搞好呢? 五、学会解题,在训练中不断提高解题能力。 要想学好历史,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还必须掌握解题的方法,在练习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现在,历史考试主要有以下四种题型:选择题、判断题、材料分析题和问答题。首先,我们要了解各种题型的解答方法和要求。1、选择题。历史考卷中的选择题一般都是单项选择题,只要求选出一个正确答案。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方法:①直选法。依据题目,联系所学知识,即可直接选出正确答案。②排除法。在做题时,如果一时难以确定正确答案,我们可以运用所学知识,对该题的选项逐一排除。③分析比较法。我们还可以对所有选项进行分析比较,最终通过思考确定选哪一个。 2、判断题。我们先要找出该题中的所有知识点,然后对每一个知识点进行判断,只要有一个错误,该题就应打“×”。做题时,一定要仔细些。 3、材料分析题。首先,要大胆去做,不要有畏难情绪。其次,要注意方法。我们可以按这个步骤

【强烈推荐】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思维导图全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思维导图全 第一单元坚持宪法至上 【思维导图】

【主要观点】 1、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2、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是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3、宪法规定我国的国家性质、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公民基本权 利和国家武装力量等内容,归根到底就是要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4、我国宪法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在我国,人权的主体 和内容很广泛,国家从立法、执法、司法和守法等环节尊重和保障人权,人权事业取得巨大成就。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5、宪法规定,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其他国 家机关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6、宪法组织国家机构,授予国家机构特定职权,明确国家机构的 组成、任期、工作方式及组织活动原则等,使得国家权力的运行稳定有序。宪法规范国家权力运行,国家权力必须依法行使,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 7、我国宪法是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国家的根本法,是切组织 和个人根本的活动准则。 8、宪法从所规定的内容、法律效力、制定和修改的程序来看,宪 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 9、全面依法治国,保障宪法实施,必须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 10、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监督宪法实施的职权,全国人大常委 会有权解释宪法和法律;地方各级人大在本行政区域内负有保证宪法和法律实施的职责。对于各种违反宪法的行为,都必须于以追究和纠正。 11、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需要人们增强宪法意识。 12、宪法与我们每个人都息相关,我们要学习宪法,认同宪法, 践行宪法,增强宪法意识,弘扬宪法精神,坚持宪法至上,积极推动宪法实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