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建筑节能设计审查要点(建筑)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审查要点(建筑)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审查要点(建筑)

1 总则

1.0.1为规范和指导攀枝花市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文件审查工作,明确审查内容,使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文件的质量符合现行国家、行业和四川省地方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的规定,制订本审查要点。

1.0.2本审查要点所涉及的内容主要以现行国标《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下简称《公标》2005)及下述相关规范为依据,在本审查要点颁布试行之后,下述标准如有修订(或补充),应以修订(或补充)后的内容为准。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

《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规范》GB50364-2005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5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

《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JGJ144-2004

1.0.3本审查要点适用于攀枝花市公共建筑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及施工图设计阶段设计文件的节能审查,凡有不符合《公标》2005中强制性条文规定的,初步设计审查不予通过,施工图审查应作为不合格设计。

1.0.4本审查要点所列审查内容是保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的基本要求,并不是节能设计的全部内容,设计单位应全面执行有关工程建设标准、法律、法规和政府文件的规定,无论是否属于审查内容,均应承担设计责任。

1.0.5建设单位不得明示或者暗示设计单位、施工单位违反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进行设计、施工,不得明示或者暗示施工单位使用不符合施工图设计文件要求的墙体材料、保温材料、门窗、制冷系统和照明设备。

1.0.6审查机构和审查人员应根据本审查要点的规定进行审查,否则应承担失察责任。

1.0.7对于审查中发现违反强制性条文的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文件,必须整改,否则不予通过。

1.0.8本审查要点主要是对《公标》2005中的建筑热工节能设计章节中能耗指标和节能措施作出了规定,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所涉及的专业较多,且已制定有相关的标准,在节能设计和审查时,均应符合现行国家、行业和四川省地方有关标准的规定。

1.0.9攀枝花市行政区域内海拔在2500米(含2500米)以下的公共建筑,应按《公标》2005中夏热冬暖地区的规定进行建筑节能设计和按本审查要点进行建筑节能设计审查;海拔超过2500米的公共建筑,应按《公标》2005中寒冷地区的规定进行建筑节能设计和审查。

2

2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文件编制深度

2.0.1各阶段节能设计文件编制深度应按照《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08版)执行。

2.0.2方案设计阶段,应有建筑节能设计技术措施说明。

2.0.3初步设计阶段,应有建筑节能设计说明,包括设计依据、建筑节能措施及建筑热工设计计算值,给排水、电气、暖通专业应有节能措施说明。

2.0.4施工图设计阶段,应有建筑节能设计说明,包括设计依据,建筑节能措施及建筑热工设计计算图表和结论性评价,给排水、电气、暖通专业应有具体节能措施及节能设计设备、材料等内容。

2.0.5施工图阶段各专业应填写“攀枝花市公共建筑节能设计审查备案表”(见附录A)。

3

3 建筑专业节能设计审查要点

3.1 方案设计阶段

3.1.1 设计依据的正确性。

3.1.2 建筑项目所在海拔高度的准确性。

3.1.3 总平面布置中,建筑布局宜利用冬季日照,有利于自然通风;建筑间距应满足本地区日照标准要求和夏季主导风向通风要求,且不应影响周边建筑的日照要求。

3.1.4 围护结构应有节能措施。

3.2 初步设计阶段

3.2.1设计依据的正确性。

3.2.2 建筑项目所在海拔高度的准确性。

3.2.3总平面布置及建筑间距应满足有关规范、标准的日照规定,且有利于夏季自然通风。

3.2.4 应有围护结构节能措施、窗墙面积比、天窗等主要参数的简要说明。

3.2.5 屋面、外墙(含非透明幕墙)、外窗(含透明幕墙)等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设计计算值是否满足《公标》2005限值的规定(设计文件应有设计值和限值)。

3.3 施工图阶段

3.3.1设计依据的正确性。

3.3.2 建筑项目所在海拔高度的准确性。

3.3.3总平面布置及建筑间距是否满足有关规范、标准规定的日照要求和有利于夏季自然通风。

3.3.4 围护结构的热工设计是否满足《公标》2005中表

4.2.2-5及表4.2.2-6和4.2.4、

4.2.6条的规定,不符合时是否作了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权衡判断的分析结论。

3.3.5计算数据是否正确无误。

3.3.6 外窗开启面积比、窗墙面积比、屋顶透明部分的面积比率、外窗的气密性等指标是否满足《公标》2005中

4.2所列围护结构热工设计有关条文的规定要求。

3.3.7 墙体材料应优先采用多孔砖、空心砖等新型节能材料,隔热材料应采用对

4

人体无害、对环境无影响的环保材料。

3.3.8 外墙宜采用外反射、外遮阳、外通风、垂直绿化等外隔热措施;屋顶宜采用绿色植被屋顶。

3.3.9 屋顶和外墙应鼓励采用与太阳能应用技术一体化的建筑节能设计。

3.4 其他问题说明

3.4.1 采用新型节能材料时,设计应提供有法律效力的热工性能检测报告。

3.4.2 设计选用玻璃的传热系数、遮阳系数、透光系数应注明出处,采用新型玻璃材料应向审查机构和建筑节能墙改中心提供资料来源并保证其可靠性。

3.4.3 设计选用的大宗建筑材料如砌体用砖、填充墙等为非本地产品时,应提供有法律效力的热工性能检测报告和建设单位同意外购的书面函件。

5

4 电气专业节能设计审查要点

4.1变配电系统节能

4.1.1 变压器选择

应选用低损耗节能型变压器,正确选择和配置变压器容量、台数、运行方式,合理调整负荷,实行变压器经济运行。

4.1.2 变配电系统及线路

4.1.2.1变配电系统应尽量简单可靠,根据用电性质、用电容量,选择合理供电电压和供电方式;

4.1.2.2同一电压供电系统变配电级数不宜多于两极;

4.1.2.3变配电所应尽量靠近负荷中心,缩短供电半径;

4.1.2.4应选用可靠性高、节电型开关电器;

4.1.2.5变配电设备应配置相应的测量和计量仪表;

4.1.2.6根据需要抑制非线性负荷产生的高次谐波;

4.1.2.7按经济电流密度合理选择导线截面,

4.1.2.8根据用电设备的工作状态,合理分配与平衡负荷,使用电均衡化;单相用电负荷应均匀分配在三相网络。

4.1.3 提高系统功率因数

减少用电设备无功消耗,提高自然功率因数;当系统自然功率因数达不到要求时,应合理选择无功补偿方式及补偿容量以提高系统功率因数。

4.2 照明节能设计

4.2.1根据视觉工作要求,合理选用高光效、低能耗的光源,高效率的灯具,鼓励采用太阳能照明技术设计。

4.2.2推广使用低能耗性能优的光源用电附件,如电子镇流器、节能型电感镇流器、电子触发器以及电子变压器等,公共建筑内的荧光灯宜选用带有无功补偿的灯具,紧凑型荧光灯优先选用电子镇流器,气体放电灯宜采用电子触发器。

4.2.3气体放电光源就地装设补偿电容器

4.2.4一般工作场所宜采用细直管径直管荧光灯和紧凑型荧光灯。高大房间和室外场所一般照明宜采用金属卤化物灯、高压钠灯等高光强气体放电光源。

4.2.5室内外照明不宜采用普通白炽灯。当因装饰或特殊需要时,宜选用双螺旋白炽灯或带热反射罩的小功率高效卤钨灯。

4.2.6正确选择照明方案,并应优先采用分区一般照明方式。

4.2.7改进灯具控制方式,采用各种节能型开关或装置。根据照明使用特点可采取分区控制灯光或适当增加照明开关点。高级客房采用节电钥匙开关,公共场所及室外照明可采用程序控制或光电、声控开关。

4.2.8充分利用自然光,合理选择照明控制方式,调节人工照明照度

6

4.2.9照明控制系统选用原则

4.2.9.1功能建筑的照明控制

4.2.9.1a体育馆比赛场地应按比赛要求分级控制,大型场馆宜做到单灯控制。

4.2.9.1b侯机厅、侯车厅、空港等大空间场所应集中控制,并按天然采光状况及具体需要采取调光或降低照度的控制措施。

4.2.9.1c影剧院、多功能厅、报告厅、会议室及展示厅等宜采用调光控制

4.2.9.1d宾馆、酒店的每套客房应设置节能控制总开关。

4.2.9.1e博物馆、美术馆等功能性要求较高的场所应采用智能照明集中控制,使照明与环境要求相协调

4.2.9.1f大开间办公室、图书馆、厂房等宜采用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在有自然采光区域宜采用恒照度控制,靠近外窗的灯具应有随自然光的强度,自动开关该区域的灯具,保证室内照明的均匀和稳定。

4.2.9.2走廊、门厅等公共场所的照明控制

4.2.9.2a公共建筑如学校、办公楼、宾馆、商场、体育场馆、影剧院、侯机厅、侯车厅和工业建筑的走廊、楼梯间、门厅等公共场所的照明,宜采用集中控制,并按建筑使用条件和天然采光状况采取分区、分组控制措施。

4.2.9.2b旅馆的门厅、电梯大堂和客房走廊等场所,可采用夜间定时降低照度的自动调光装置

4.2.9.2c医院病房走道夜间应采取关掉部分灯具或降低照度的控制措施。

4.2.9.3应根据照明部位的灯具布置形式和环境条件选择合理的照明控制方式4.2.9.3a所控灯列与侧窗平行;

4.2.9.3b电化教室、会议室、多功能厅、报告厅等场所,按靠近或远离讲台分组;

4.2.9.3c天然采光良好的场所,可按该场所照度自动开关灯或调光;

4.2.9.3d对于小开间房间,可采用面板开关控制,每个照明开关所控制的光源数不宜太多,每个房间灯的开关数不少于两个(只设一只光源的除外)

4.2.9.3e功能复杂、照明环境要求较高的建筑物,宜采用专用智能照明控制系统。

4.2.10照明用电应配置相应的测量和计量仪表。

4.2.11在有集中空调而且照明容量大的场所,宜采用照明灯具与空调回风口结合的形式。

4.2.12应根据照明场所的功能要求确定照明功率密度值,并应符合现行国标《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的规定。

4.2.13照明与室内装饰设计应有机结合。在确保照明质量的前提下,应有效控制照明功率密度值

7

4.3 电机节能设计

4.3.1根据负荷特性合理选用高效能的电动机,长时间通电的控制电器宜采用节电型产品。

4.3.2恒负载运行,功率≥250KW时,宜采用同步电动机;功率在≥200KW且<250KW 时,宜采用高压电动机。

4.3.3异步电动机在满足机械负载要求的前提下,采取调压接电,并使电动机工作在经济运行范围内。

4.3.4风量、流量经常变化的负荷,宜采用电动机调速运行的方式进行调节。4.3.5异步电动机在安全、经济合理的条件下,可采取就地补偿,提高功率因数,降低线路损耗。

4.3.6交流电气传动系统中的设备、管网和负载应相匹配,达到系统经济运行,提高系统电能利用率。

4.3.7功率在≥50KW的电动机应单独配置电压表、电流表、有功电度表等计量仪表,监测与计量电动机运行参数。

8

5 给排水专业节能设计审查要点

5.1 应按现行国标《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选取用水量定额,缺水地区应选低值,当采用中水,雨水等作为冲厕等其他用水时,应相应减去此部分的用水定额。

5.2建筑物的引入管、公用建筑物内需计量的水管上均应设置水表。

5.3生活给水系统应充分利用城镇给水管网的水压直接供水。市政管网压力不能满足用水压力要求时,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可采用变频调速恒压供水系统或水泵—高位水箱供水系统。

5.4各分区最低卫生间器具配水点处的静水压不宜大于0.45MPa,特殊情况下不宜大于0.55MPa,套内分户用水点的给水压力不应小于0.05MPa,入户管的给水压力不应大于0.35MPa。

5.5卫生器具和配件应采用节水型产品,不得使用一次冲水量大于6升的坐便器。

5.6景观用水、绿化、道路浇洒用水应优先采用非传统水源。

5.7有条件的采用中水利用系统。游泳池、景观水池应采用循环水处理系统。5.8公共建筑工程热水制备应优先采用太阳能热水系统;在地热资源丰富的地区可采用地热水作为热水;因条件限制不宜采用以上供热方式的工程,应根据工程所在地的气候条件,采用能效比较高的水源热泵、空气源热泵及电热、燃气、燃油等加热设备制备热水。

5.9热水系统的设备、管道应结合本地区气候特点采取适宜的保温隔热措施。5.10建筑内使用的水泵设备应采取节电措施,水泵应在其高效区内运行。

9

6 暖通专业节能设计审查要点

6.1 采暖和(或)空气调节系统冷、热源集中设置的公共建筑,在施工图设计时,必须进行热负荷和逐项逐时的冷负荷计算,并按《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08版)的要求内容提供计算书。

6.2 采用的冷热源及系统形式应符合《公标》2005要求和当地能源情况。

6.3 应结合建筑设计,首先确定全年各季节的自然通风措施,并应作好室内气流组织,提高自然通风效率,减少机械通风和空调的使用时间。当在大部分时间内自然通风不能满足降温要求时,宜设置机械通风或空气调节系统,设置的机械通风或空气调节系统不应妨碍建筑的自然通风。

6.4 采用电机驱动压缩机的蒸气压缩循环冷水(热泵)机组,或采用名义制冷量大于7100w的电机驱动压缩机单元式空气调节机作为整栋楼的冷热源机组时,所选用机组的能效比(性能系数)应符合《公标》2005中规定值。

6.5 采用分散式房间空调器进行空调和(或)采暖时,应选择符合国家节能等级要求的产品,不应采用能效等级低于3级的产品。

6.6 应按《公标》2005中5.3.14条规定设置热回收装置。

6.7 空气调节系统风机的单位风量耗功率不应大于《公标》2005表5.3.26规定限值。

6.8 空气调节冷热水系统的输送能效比(ER)不应大于《公标》2005表5.3.27规定限值。

6.9 空气调节冷热水管的绝热厚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设备及管道保冷设计导则》GB/T15586规定要求。

6.10 采暖和(或)空气调节系统设置的监测控制及计量装置应符合《公标》2005第5.5条规定要求。

10

杭州市民用建筑绿色(节能)施工图设计专篇(公共建筑).

一、建筑主要设计依据 1、浙江省《民用建筑项目节能评估技术导则》; 2、《杭州市民用建筑节能条例》 3、《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 4、浙江省《民用建筑绿色设计标准》DB/1092-(); 5、《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 6、《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 7、浙江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33/1036-(); 8、《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 9、《建筑外门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 7106-(); 10、《建筑幕墙》GB/T 21086-(); 11、《浙江省建设领域推广应用技术公告》和《浙江省建设领域禁止和限制使用技术公告》(浙建发【2014】284号); 12、项目编号为()的节能审查意见书及其附件:节能评估报告书(表)和专家评审意见; 13、现行国家、行业、地方相关建筑节能的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性文件 二、建筑绿色节能设计主要内容: 1 工程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 建设单位 建设地点 用地内单体建筑数量幢本次设计单体数量幢项目用地面积建筑容积率建筑密度 建筑类型□新建; □改扩建 公建节能分类□甲类建筑;□乙类建筑 总建筑面积m2地下建筑面积m2地上建筑面积m2 建筑高度m 建筑层数地上层地下层 设计使用年限年结构安全等级 抗震设防类别抗震设防烈度度结构形式项目基准建筑规模倍 空调形式主楼:;裙房: 项目投资(万元) 可达绿色建筑设计标识等级 (参照GB/T 50378-2014) □无;□一星级;□ 二星级;□三星级 可再生能源应用形式□太阳能;□风能;□水能;□空气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其他需要说明的内容 2 关键指标设计汇总 指标单位填报数据(小数点后保留两位) 备注用地面积万m2 建筑总面积万m2 地下建筑面积m2 地下面积比R P1(地下总建筑面积与总用地面积之比)% 地下面积比R P2(地下一层建筑面积与总用地面积之比)% 绿地率% 透水地面面积比% 建筑总能耗tce/a 单位面积能耗kWh/㎡a ;tce/㎡a 节能率% 可再生能源 及(余热或废 热)回收总量 可再生能源核算标准要求总量kWh/a 设计项目设置总量kWh/a 其 中 可再生能源kWh/a 余热或废热kWh/a 可再生能源产生的热水量M3/a 可再生能源发电量万kWh/a 建筑总用电量万kWh/a 可再生能源产生发电比例% 建筑总用水量M3/a 非传统水量M3/a 非传统水源利用率% 主要 能耗 品种及 耗能量 年能耗设计总量(tce) 其 中 电力万kWh/a 其他耗能种类::□燃气;□燃油;□燃煤;□其他热力;万kWh/a 单位面积能耗设计指标(tce/(m2.a)) 建筑 分项 能耗 耗能系统设计年耗能量(tce)分项能耗占总能耗百分比暖通空调系统 照明、插座 生活热水系统 新水 厨房炊事系统(燃气) 电梯运输系统 变压器损耗 其他 杭州市民用建筑绿色(节能)施工图设计专篇(公共建筑)

北京市-乙类公共建筑节能设计审查备案登记表

北京市乙类公共建筑节能设计审查备案登记表 备案编号: 建设单位名称(公章)—设计单位名称(公章)— 建设项目名称—建筑面积—(m2) 建设地点北京市结构形式砌体/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剪结构/钢结构/其他 规划许可证 编号 地上/地下楼层—/—联系人联系电话 施工图设计执行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情况执行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代号DBJ01-621-2005 窗墙比东—南—西—北—屋顶透明部分面积与屋面面积之比—体形系数— 屋面透明部分传热系数—遮阳系数— 屋面非透明部分传热系数— 外窗(包括透明幕墙) 传热系数—遮阳系数— 外墙传热系数— 底面接触室外空气的架空或外挑楼板传热系数— 非采暖空调房间与采暖空调房间的隔墙或楼板传热系数—或— 空调系统形式□全空气定风量系统□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全空气直流系统□其他全空气定风量系统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全空气直流系统 建筑分类一般公建大空间和内区总新风量热回收比例总送风量热回收比例最大新风比

参照建筑的Σεi K i F i—调整后的设计建筑ΣεiKiFi— 设计选 用的材 料、产品、技术 情况承重墙体主要材料名称及数量(m3)非承重墙体主要材料名称及数量(m3) 墙体保温材料名称、做法、数量 内保温(m2) 外保温(m2) 预拌砂浆种类、数量 □砌筑砂浆数量(吨)□抹灰砂浆数量(吨) □地面砂浆数量(吨)□特种砂浆数量(吨) 屋面保温材料名称、做法、数量—、—(m2) 外窗(包括透明幕墙)种类及数量□塑钢□断桥铝合金□铝塑复合□玻璃钢□其他(m2) 热源方式□城市热网□区域锅炉房□个体锅炉房□热泵机组□其他 燃料种类□燃煤□燃油□燃气□直接电□间接电□其他 室内系统 □散热器□地面辐射 □其他 散热器布管□垂直单管(带跨越管)□垂直双管□其他 室温控制方式□恒温阀□手动阀 冷、热计量方式□入口处安装热量表□入口处安装冷量表□楼内分区域计量 用电计量 动力与照明是否分别计量□是□否 是否分时段计量用电□是□否 空调用电是否单独计量□是□否 建筑节能管理 机构备案 日期(章)年月日 备案受理人

建筑节能设计专篇样式

二、设计依据 1、《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50176-1993 2、《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50189-2005 3、《江苏省民用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节能专篇)编制深度规定》(2009年版) 4、《江苏省太阳能热水系统施工图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08年版) 5、国家、省、市现行的相关法律、法规 本工程外墙墙体材料为厚,内墙为厚。 规定的级,幕墙的气密性不低于《建筑幕墙物理性能分级》 15227规定的级。 六、太阳能热水系统 本工程(有/无)(型号)(太阳能/其它新能源)热水供应系统,使用辅助热源,设计使用范围自层至层。 七、权衡判断 八、节能构造图详:。

二、设计依据 1、《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50176-1993 2、《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26-95 3、《江苏省居住建筑热环境与和节能设计标准》(3271-2008) 4、《江苏省民用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节能专篇)编制深度规定》(2009年版) 5、《江苏省太阳能热水系统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08年版) 6、国家、省、市现行的相关法律、法规 本工程外墙墙体材料为厚,内墙为厚。 规范的级。 五、太阳能热水系统 本工程(有/无)(型号)(太阳能/其它新能源)热水供应系统,使用辅助热源,设计使用范围自层至层。 六、本工程因不符合规定性指标而进行性能指标设计,建筑物节能综合指标满足节能设计标准。 七、节能构造图详:。

二、设计依据 1、《建筑照明设计标准》50034-2004 2、《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规范》50364-2005(5.6节) 3、《江苏省民用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节能专篇)编制深度规定》(2009年版) 4、《35及以下客户端变电所建设标准》3214-2007(6.2节) 5、《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16-2008 6、《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节能专篇》(电气分册) 7、《江苏省公共建筑用能计量设计规定》(暂行) 8、《宿舍建筑设计规范》36-2005(6.3.2及6.3.8) 9、国家、省、市现行的其它建筑节能相关法律、法规 三、照明节能设计要求及措施 四、大于2万平方米的公共建筑,应按规定装设电能考核节能表计 五、当工程含有变电所设计时,则应补充如下内容: 1、负荷计算情况、供电电压选择及变电所位置情况概述,确认是否在负荷中心,否则说明原因。 2、变压器选择: (1)型号:干式应选用10型及以上的接线组别为D,低损、低噪、高效、节能变压器; (2)台数:对季节性、冲击性及其他特殊设备是否专设变压器; (3)无功补偿:应注明补偿容量及补偿前后的φ; (4)经济运行负载率:β=0.7~0.85 六、对装有太阳能热水系统的建筑物,太阳能热水系统的配电、控制、保护、防雷与接地应按《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 技术规范》50364-2005第5.6节实施,并符合《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50057-94,2000年版)第4.1.5条二款的规定。 江苏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专篇参考样式(电气专业)

建筑节能设计几大要点措施分析

建筑节能设计几大要点措施分析 摘要:建筑节能有利于从根本上促进能源资源节约和合理利用,缓解我国能源资源供应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长远的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保护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筑设计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本文就从几个大的不同方面对建筑节能设计做了一定的分析。 关键词:建筑;节能;设计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energy conservation is advantageous to fundamentally promote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reasonable utilization of resources, alleviate natural resources of our country energy supply and the contradiction that economic society develops, and realiz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society. the long-term security of national energy security, protect environment, improve people life quality, and implement the scientific outlook on development. the architectural design is one of the very important links. this article from several different aspects of the design of architectural energy saving some analysis is done. key words: building energy conservation; design; 中图分类号:tu201.5文献标识码:a 引言:新疆地区夏热冬寒十分突出,冬季寒冷最低温度可达零下

影响建筑节能设计因素分析

影响建筑节能设计因素分析 摘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已经开始实施,为便于设计人员了解建筑和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对能耗的影响,有利于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合理调整设计参数,在满足节能标准的前提下,尽量满足设计的个性化需求,本文针对公共建筑中的办公建筑节能设计影响因素进行模拟分析,供设计低耗能建筑参考。 关键词公共建筑节能设计能耗办公建筑 1引言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2005于2005年7月1日实施,按照标准要求,进行公共建筑节能设计分为两部分,建筑和建筑热工设计和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权衡判断。在建筑和建筑热工设计中的强制性条文中,对建筑的体形系数、不同窗墙比下的门窗传热系数和窗子遮阳系数、外墙屋顶外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与非采暖空调房间相邻的隔墙的传热系数等作了强制性规定,当设计建筑满足这些强制性条文时,设计建筑即满足节能标准的要求,如果其中某些指标不满足,则应进行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权衡判断,要求设计建筑的能耗小于参照建筑的能耗。在工程设计中,设计师可能根据具体情况,调整各种参数,使设计建筑既满足功能和创意的需求,又满足节能标准的最低要求。为便于设计人员了解建筑和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对能耗的影响,以利于设计低耗能建筑,本文针对办公建筑节能设计中的影响因素进行模拟分析,以确定各影响因素对能耗影响的大小。 2分析方法 以实际建筑物作为分析的建筑模型,该建筑满足节能标准对当地设计建筑的要求,其各项热工性能均达到节能标准的规定值(上限值),即该建筑是一个刚刚满足节能标准的建筑,按照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附录B中规定的空调系统形式、房间设备功率、人员密度、照明功率密度、新风量、各种时间表等条件,计算能耗,以其能耗作为参考,在一定范围内分别改变对能耗有影响的建筑物的窗墙比、窗子传热系数、窗子的遮阳系数,以分析各种因素对能耗的影响大小。计算软件采用本公司开发的公共建筑节能设计计算软件PBEC的修改版计算。 3影响因素分析 3.1 参照建筑 该建筑为一办公楼建筑,地下三层,地上三十九层,建筑面积63891m2,地上52321m2.地上高度136.80 m, 筒中筒结构,典型标准层东西长40.5m,宽29.9m,裙楼部分各层建筑面积大于典型标准层面积,厕所和电梯在内筒中央区。各朝向的窗墙比:北向 0.62,西向 0.55,南向 0.64,东向 0.59,体形系数 0.12,整个建筑物平均窗墙比0.6,假设新风系统按层划分。 3.2 窗墙比的影响 从采光、建筑艺术和室内人员感觉角度考虑,公共建筑的窗墙比往往偏高,从建筑节能角度,宜降低窗墙比,为分析窗墙比的影响,将窗墙比的取值范围加大,以分析影响大小。计算结果见以下各表。表中数据为计算条件下的耗能量与参照建筑耗能量之比。 计算地点北京(参照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按0.5<窗墙比≤0.7取值,窗墙比取实际值)

西安建筑节能设计审查备案表(1)

西安市建筑节能设计审查备案表(居住) 备案编号:

填表说明 一、本表所填内容应与经审查合格的节能设计文件一致。 二、表中项目名称、项目地址与《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一致。 三、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保温材料名称、厚度、表观密度、燃烧性能按顺序分别依次填写。例如:K=0.50W/(m2·K);EPS板;60mm厚;20kg/m3;B2级。 四、当某一围护结构没有保温层时,填写传热系数、围护结构材料。 五、当按规定需要进行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权衡判断时,填写建筑物耗热量计算值和建筑物耗热量指标限值。 六、新型墙体材料名称包括非粘土烧结多孔砖、非粘土烧结空心砖、混凝土多孔砖、蒸压粉煤灰砖等。填写该项目采用的新型墙体材料名称。 七、热源方式包括:城市热网、区域锅炉房、个体锅炉房、热泵机组、其他; 八、燃料种类包括:燃煤、燃油、燃气、直接电、间接电、其他; 九、室内系统包括:散热器、地面辐射、顶板辐射、其他; 十、公共部分(走廊、楼梯等)照明是选择的节能光源、照明方式、照明控制方式的描述。节能光源包括太阳能灯、普通荧光灯、三基色荧光灯、紧凑型荧光灯、金属卤化物灯、高压钠灯、低压钠灯、高频无极灯,其他节能光源;照明方式包括混合照明方式,一般照明方式、分区照明方式、其他节能照明方式;照明控制方式包括光控、时控、人体感应、其他节能照明控制方式。 十一、雨水利用设施包括有、无。有时填写雨水蓄水池容积。例如:有500m3的雨水蓄水池。中水利用设施包括有、无。有时填写中水原水量。例如:有500m3/d的中水处理系统。 十二、热水供应方式包括:集中式、分散式 十三、热水利用用能类型包括:电、燃气、太阳能、蒸汽、其它 十四、太阳能与浅层地能利用面积为利用该项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建筑面积。 十五、本表不能有空项。工程不涉及某项时,在该项填写区划/。 十六、本表需打印在一张A4纸上,可调整字体。 十七、建设单位法定代表人签字、邮寄地址、邮编、联系人、联系电话、日期等必须填写完整。 十八、施工图审查机构的审查意见包括该建筑节能设计符合要求,审查通过;该建筑节能设计不符合要求,审查不通过。审查人签字应为建筑、结构、水、暖、电各专业审查人、审核人签字。 十九、节能相关图纸至少应包括:1.建筑专业全套图纸;2.水、暖、空调设备房的水、暖、电专业全套图纸;3.结构专业设计总说明;4.暖通专业设计总说明、表达热力入口装置、分户计量、分室调温控制的平面图、系统图(或原理图);5、空调专业设计总说明、表达冷热源计量装置、分室温度控制与显示的平面图、系统图(或原理图);6、电气照明专业设计总说明、表达用电分项计量、照度标准、照明方式和控制方式的平面图、系统图(或原理图);7、给水排水专业设计总说明、分户计量、给水分区的平面图、系统图;8、雨水利用设施、中水利用设施的各专业全套图纸;9、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的各专业全套图纸。10、其他节能相关图纸。

节能设计审查要点及注意事项

节能设计审查要点及注意事项

节能设计的范围 深圳建设局深建规[2007]8号文件“关于印发《深圳市建筑施工图设计文件抽查办法》的通知”(2007年11月18日) 新建、改建、扩建的民用建筑(包括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 居住建筑:住宅、集体宿舍、公寓、招待所、普通旅馆(分体空调)、疗养院和养老院客房、托幼建筑等; 公共建筑:办公建筑、商业建筑、旅游建筑、科教建筑、文卫建筑、通信建筑、交通建筑等; 采用集中空调的工业建筑; 国家、广东省、深圳市的节能标准中所规定的应当进行节能设计的其它建筑。 4. 居住区大于15万平方米用地,要做气流模拟设计。 与节能有关的内容还包括 预拌砂浆,太阳能热水系统,中水及雨水利用,绿色建筑,

绿色再生建材 节能设计常见问题及注意事项 建模 三维模型墙不闭合,屋顶悬在空中。 模型中不按实际施工图设置梁、柱、剪力墙等或梁柱尺寸过少,不合常理。 说明:内保温只适合夏热冬暖地区。北方地区不合适。在热桥处会结露发霉。 深圳公务署的项目要求不做外保温。必须做时要申请。 简化建模在2009年建设局在深建节能[2009] 3号文件中,对简化建模作了一些规定:“允许节能模型按不利原则进行合理的简化,但简化后模型的设计建筑能耗值不应低于未作简化模型的设计建筑

能耗值。” 分别建模当一组建筑平面布局比较分散,靠走廊连接时,虽然是一个建筑,但建模时应把它分成几个单体来考虑。 材料选择与取值 屋面 公安部文件:公通字[2009]46号《民用建筑外保温系统及外墙装饰防火暂行规定》,公消[2011]65号《关于进一步明确民用建筑外保温材料消防监督管理有关要求的通知》 因上述规定,屋面保温要用燃烧等级A级产品。修正系数不要忘记。选用时要注意。 找坡层计算厚度时应以最薄处计。 如果屋面的热惰性指标D<,而K≤住宅公建,也一定要通过隔热验算。否则按轻质屋面D<,K≤或K≤要求计算。 屋面及外墙计算出K值后,有时出现修正值。保温材料在计算中都已

分析建筑节能设计现状与策略

分析建筑节能设计现状与策略 摘要: 建筑节能就是降低建筑使用能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保护环境,需要大力提 倡建筑节能。建筑节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从房屋建筑本体技术到房屋建筑 用材料产品、房屋建筑热环境用设备等都存在着节能潜力。根据建筑功能要求和 当地气候参数,在总体规划和单体设计中,应科学合理地确定建筑朝向、平面形状、空间布局、外观体型、间距、层高、选用节能建筑材料、保证建筑外围护结 构的隔热保温性能等及对建筑周围环境进行绿化设计,全面应用节能技术措施, 最大限度减少建筑物能耗量,以获得理想的节能效果。 关键词:规划设计建筑布局节能设计 0前言 我国对能源的需求量大而能源不足,现需大量进口。因此节能是国家的一项 长远战略方针。我国建筑的耗能量约占全国耗能的30%,而且还在不断上升,所 以建筑节能刻不容缓。建筑节能是一个综合概念:建筑节能包括建筑设计和建造 过程中采用节能型的建筑材料、结构、器具设备和产品,提高保温隔热性能,通 过以上措施,可以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减少建筑能耗。从发展趋势上看建筑节能 已经从初期的单纯节约能源,发展到了如何在建筑中合理的使用利用能源方面。 1、建筑节能的现状与发展状况 目前,建筑耗能与工业耗能,交通耗能是我国能源的三大“耗能高手”。我国 的建筑不仅耗能高且能源利用率低,同等条件下,相对世界其他水平相等的国家 来说能耗要高出23倍。而根据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随着我国的发展,建筑能 耗呈现持续上升状态。据有关文献,数据分析全国在一年内能够节约的能源,约 合为1.6亿吨标准煤所产生的能源,所以,建筑业的技能潜力是相当客观的。 2 低能耗建筑设计方法 1 总体规划设计 设计的指导思路应最大限度利用大自然赐予我们的天然礼物,如光、热、风,通过合理通风设计、采光等设计完全可以达到更舒适的节能效果。 2.1 建筑选址 选址的节能问题是一个与自然整合的问题, 要符合自然规律, 尽量利用自然环 境来创造适合人类生存的条件。建筑选址需争取日照, 避风建宅。建筑基地宜选 在向阳的地段上, 为争取日照创造先决条件, 而不适宜选择在山谷、洼地及凹地等处, 因为冬季冷气流易在凹地里形成对建筑物的“霜洞”效应, 位于凹地的底层或半 地下建筑为保持所需的室内温度所消耗的能量, 就会相应地增加。 2.2 建筑布局 住宅群的形状和道路的不同走向对风向和风速有明显的影响, 住宅群和道路之间多为速度较小、方向竖直的管状气流,很难穿越建筑物, 所以必须考虑建筑群体 的形状与体量的组合和布局, 适当布置建筑物, 做到不同体量、不同角度、不同间距、不同道路走向的建筑物合理组合, 充分利用自然通风和日照。 冬季降低冷风风速避免冷风渗透, 减少建筑物和场地表面热损失, 节省能耗; 夏 季可以组织良好的通风, 在建筑物之间及建筑内部形成良好过堂风, 达到自然通风 和降温。 从建筑群的平面布局来说, 宜采用错列式、斜列式及自由式等形式, 而不宜采 用不利于自然通风的周边式和并列式布局。从竖向布局来说, 宜将较低的建筑布 置在夏季风的迎风面的前端, 这样有利于季风的渗透。

建筑节能设计因素影响分析_0

建筑节能设计因素影响分析 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地球能源消耗越来越大,因此,为了保护环境,从而节约能源,节能成了各行各业关注的焦点,也是一项难点。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节能建筑设计受到重视,文章中笔者对节能建筑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节能建筑设计的重要性及改善措施进行了探讨,希望为同行业工作者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标签:建筑节能设计;因素影响;措施 建筑的节能设计关乎当今社会“节约能源”的号召。它是新时代下建筑行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可持续发展要求下的重要趋势。就建筑的节能设计而言,它是建筑行业面临的新挑战和新机遇。只要在建筑设计中融入节能设计,就能够辅助建筑更上一层楼。这将是一个重大的使命。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建筑行业的节能设计能够有效成熟地被运用,从而使建筑达到可持续发展。 1、建筑能源消耗的现状 1.1建筑建设的能源消耗 中国房地产建设相关信息表明,目前国内的建筑库存总面积大约在500亿平方米,并且建筑用地使用的面积以大约每年20亿平方米的速度增长,在这样的建筑建设浪潮中,能源的过度消耗与浪费现象应得到更加深刻的重视。在老建筑翻新重建、大中型城市向边缘扩充进行新建筑的建设以及城乡结合的地方,用闲置土地来建设楼房等的发展过程中,建材生产能耗占全社会总能耗约17%,直接的能源消耗占到社会总量的30%,建筑用水、钢材的使用量以及水泥的消耗量也占据了很大的比例,可见,在建筑的建设过程中以及建材的生产过程中能源的消耗量是如此之大,所以在建筑节能的考虑中不仅要考虑到其自身的能源消耗问题,还要考虑生产建材等环节如何进行能源节约。 1.2建筑使用的能源消耗 建筑在建成后的使用過程中,日常人们为满足工作生活等需求还要消耗大量的能源,主要表现在建筑的围护结构和建筑的电气设备两个方面。建筑围护结构在防止建筑热量散失以及保持建筑的温度等方面起到重要的节能作用,维护结构分为不透明的如石材幕墙、铝板幕墙、陶板幕墙、内外墙体、顶棚和楼板等和透明的如玻璃幕墙和窗户等结构。在北方地区,冬季需要室内的采暖,夏季需要空调制冷,在南方地区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尤其是在夏季由于城市热效应的影响,空调的负荷加大,用电量的消耗也随着增大。这些在建筑物使用的过程中消耗的能源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能源及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了提高建筑能源的利用效率,做到节约能源,国家和社会应该在建筑行业认真实行节能的发展方针,实行建筑节能。

广东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审查表

广东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审查表 备案编号: 施工图审查机构联系人联系电话 建设单位-联系人联系电话 设计单位-联系人联系电话 项目名称-规划许可编号 项目地址- 建筑面 积地上:0平方米地上建筑层 数 层至层层高:米地下:0平方米层至层层高:米 外墙 东向南向西向北向砌体面积(m2) ----墙材品种----墙材厚度(mm) ----墙材密度 (Kg/m3) ----墙材导热 系数(W/m.K) ----外墙砼墙外表 面积、厚度 ---- 外墙砼梁外表 面积、厚度 ---- 抹灰材料、厚 度 外墙外饰面 类型及颜色 外墙外表面吸 收系数ρ ----外墙传热系数 K(W/m2.K)) ---- 外窗 东向南向西向北向外窗类型 玻璃品种 玻璃遮蔽系数 外窗面积(m2) ----窗遮阳系数----水 平 遮 阳 外挑长度 A(mm) 垂直距离 B(mm)

水平遮阳 系数 垂直遮阳外挑长度A(mm) 水平距离B(mm) 垂直遮阳 系数 夏季外遮阳系 数 ----综合遮阳系数----窗墙面积比———— 外窗 外墙窗总面积 (m2) 外立面表面总面积 (m2) 平均窗墙 面积比 外窗综合遮阳系数 (S W)———— 外窗可开启 面积所占的 比例 与所在房间地面面积比与所在房间外窗面积比 ≥% ≥% 设计气密性 要求(10Pa 压差下) 1至9层 每小时每米缝隙空气渗透量≤m3 每小时每平方米空气渗透量≤m3 10层以上 每小时每米缝隙空气渗透量≤m3 每小时每平方米空气渗透量≤m3天窗 面积与屋面 总面积比 遮阳系数 传热系数K (W/ m2.K) ——— 屋面 总面积 (m2) 传热系数K ( W /m2.K) 建筑屋顶采取的隔热节能措施 (包括遮阳、绿化、隔热保温等结构类型及材 料) —— 屋面各层结 构选用材 料、参数 结构名称 导热系数 (W/m.K) 材料厚度 (mm) 材料密度 (kg/ m3) 板状保温 材料强度 房屋制冷(供热采暖)系统节能方式1、设计选用空调器能效比: 2、空调采暖和通风节能设计是否符合节能标准强制性条文要求: 建设项目 设计单位审查意见 (设计专用章)审查人: 200 年月日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表

公共建筑维护结构节能设计表 工程名称沧州市供排水集团综合服务楼所属地区代号一类地区建筑分类甲类 工程建设地点河北省沧州市建筑层数地上20层,地下一 层 建筑面积46580 m2 体形系数工程设计值0.11 本标准限值0.40 外门窗/透明幕墙气密性等级外门窗不低于6级水平; 幕墙不低于3级水平 外围护结构热工性能 外围护结构 项目做法说明 传热系数 工程设计值本标准限值屋面 120厚混凝土楼板,30厚轻集料混凝土,65厚挤塑聚苯板,25厚水泥砂浆0.48 0.50 外墙 南200厚轻集料混凝土砌块, 60厚岩棉板 0.51 0.60 北 200厚轻集料混凝土砌块, 60厚岩棉板0.51 0.60 东200厚轻集料混凝土砌块, 60厚岩棉板0.51 0.60 西200厚轻集料混凝土砌块, 60厚岩棉板0.51 0.60 底面接触空气的架空或外挑 楼板 70厚轻集料混凝土垫层,120厚钢筋混凝土楼板, 85厚岩 棉板 0.49 0.5 非采暖空调房间与 采暖空调房间 隔墙200厚钢筋混凝土墙, 30厚膨胀玻化微珠保温 1.46 1.5 楼板70厚轻集料混凝土垫层,120厚钢筋混凝土楼板, 20厚超细无机纤维 1.27 1.5 地面周边地面无—0.52 非周边地面无—0.3 外窗 朝向窗墙面积比窗框材质及玻璃品种规格K/SC K/SC 南0.48 断桥隔热铝合金LOW-E中空(6+12+6)玻璃(在线) 2.30/0.6 2.30/0.6 北0.49 断桥隔热铝合金LOW-E中空(6+12+6)玻璃(在线) 2.30/0.6 2.30/0.6 东0.46 断桥隔热铝合金LOW-E中空(6+12+6)玻璃(在线) 2.30/0.6 2.30/0.6 西0.43 断桥隔热铝合金LOW-E中空(6+12+6)玻璃(在线) 2.30/0.6 2.30/0.6 水平0.07 断桥隔热铝合金LOW_E中空(6+12+6)玻璃(在线) 2.7/0.5 2.7/0.5 结论该设计建筑的体形系数、窗墙面积比、外窗遮阳系数、外窗及透明幕墙的气密性和各部位围护结构传热系数同时 满足标准规定,满足节能设计标准要求。

广东省-夏热冬冷公共建筑节能设计审查表按规定性指标

表 7.6.2-1 夏热冬冷地区公共建筑节能设计、审查表(按规定性指标) 工程名称:-层数:(地上)0(地下)0 总建筑面积:0 ㎡ 序号审查内容规定指标设计指标节能措施 节能判断 (审查人填写) 1屋顶传热系数K [W/(m2·K)] K≤0.4(轻质) —热惰性指标D— 2外墙(包括非 透明幕墙) 传热系数K [W/(m2·K)] K≤0.7(轻质) —热惰性指标D— 3室外架空板传热系数K [W/(m2·K)]K≤1.0— 3 窗墙 面积比 北 向 ≤ 0.70 —东、南向≤ 0.70 —/—西 向 ≤070— 4 屋顶 透明部分 (水平天窗、 采光顶) 面积占屋顶面积的比例≤屋顶总面积的 20%— 传热系数K [W/(m2·K)]≤— 综合遮阳系数S W≤— 5 外窗 (包括透明 幕墙) 传热系 数K 综合遮 阳系数 S W 窗墙比C m 传热系数K [W/(m2·K)] 综合遮阳系数 东、南向西向北向 C m≤0.15≤ 4.7 ------ 平均K= — 东向S W= 南向S W= 西向S W= 北向S W= **<Cm≤0.20≤ 4.7 ≤0.80≤0.80-- - **<Cm≤0.30≤ 3.5 ≤0.49≤0.49≤0.75 **<Cm≤0.40≤ 3.0 ≤0.45≤0.45≤0.54 **<Cm≤0.50≤≤0.40≤0.40≤0.49 **<Cm≤0.60≤≤0.38≤0.38≤0.47 **<Cm≤0.70≤ 2.5 ≤0.36≤0.36≤0.45 可开启部分 最小面积 外窗面积的 30%,外墙总面积(包括窗)的 10%; 透明幕墙应具有可开启部分或设有独立的通风换气装置 气密性能 幕墙4级 外窗6级 6暖通空调 室内设计温度应符合 GB50189-2005 第 3.0.1 条 室内设计新风量应符合 GB50189-2005 第 3.0.2 条 负荷计算施工图设计阶段必须进行逐项逐时的冷负荷计算 设 备 电机驱动压缩机的蒸气压缩循环冷水(热泵)机组性能系 数应符合 GB50189-2005 第 5.4.5 条 见《设计建筑空调系统的节能判定表》制冷量大于 7.1kW 电驱动单元式空调、风管送风式和屋顶 式空调机能效比符合 GB50189-2005 第 5.4.8 条 分散式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效比应符合 GB12021.3-2004 溴化锂吸收式冷(温)水机组性能系数应符合 GB50189 -2005 第 5.4.9 条 锅炉锅炉的额定热效率应符合 GB50189-2005 第 5.4.3 条 7照明照明功率密度值应符合 GB50034-2004 第 6.1 节照明功率密度值 8 其它 节能措施 规划、朝向 自然通风 空调系统 智能监控 设计单位 - 节能专项设计人 建筑 年月日 暖通 电气 节能专项校审人 建筑 年月日 暖通 电气 节能审查意见 节能审查单位节能专项审查人建筑 年月日暖通 电气 注:建筑节能专项设计人、审查人签名栏必须由实际工作人员签名,不得代签。

绿色建筑设计专篇(建筑电气)

绿色建筑设计专篇(建筑电气) 一、设计依据 1.依据性文件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申请报告)的立项批文 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对绿色建筑要求的批文 2.主要法规(应根据建筑类型选用公建或住宅建筑适用的规范)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 《公共建筑绿色设计标准》 《住宅建筑绿色设计标准》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上海市公共建筑绿色设计施工图文件审查要点》 《上海市住宅建筑绿色设计施工图文件审查要点》 二、工程简况 1.建筑总量 建筑类型:;总建筑面积:; 2.建筑单体简况 表建筑单体简况 3.节能简况 1)能耗监测系统:□有、□无。 2)建筑设备监控管理系统:□有、□无。 3)室外夜景照明:□有、□无。 4)导光系统:□有、□无。 5)可再生能源利用:□有(□太阳能光伏、□风力发电)、□无。 6)分布式供能系统:□有、□无。 7)其他:。 三、绿色建筑等级 1.绿色建筑等级:□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 2.绿色建筑评分计算表: (应根据建筑类型分别选用公建或住宅评分表)

四、 电气绿色建筑设计 1. 与电气专业有关的绿色建筑技术选项内容 注: 表中内容可根据住宅建筑、公共建筑及达标选项删减; 凡标注有“※”的技术内容,标示该条文与其他专业也有关系,建筑,结构,给排水专业,暖通。 2. 供配电系统节能措施 1) 变配电所深入负荷中心设置。 2) 变压器总装机容量为 ,单位面积功率密度值为 。 3) 低压并联电容器的补偿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的要求。变压器低压侧设 置低压无功补偿装置,要求补偿后高压供电进线处功率因数不低于 。低压电源供电时进线处设置无功补偿装孩子,要求补偿后功率因数不低于。(江苏省项目尚应满足过零自动投切和分项补偿的要求) 4) 谐波电流含量较大的用电设备:□有 、□无, 谐波抑制及谐波治理措施: 。 5) 电动机容量超过 时,采用中压供电。 3. 电气设备节能 1) 变压器选用节能环保型、低损耗、低噪声,接线组别为的干式变压器,变压器自带温控器和强迫通 风装置。其能效应达到现行国家标准《三相配电变压器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中规定的目标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的要求,具体参数见表。 表 变压器节能参数 2) 电动机采用高效节能产品,并具有节能拖动及节能控制装置,其能效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中小型 三相异步电动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节能评价值的规定。 3) 采用具备高效电机及先进控制技术的电梯。 4) 自动扶梯与自动人行道选用节能高效电机,具有节能拖动及节能控制装置,设置感应传感器控制启 停,在全县各段均空载时,能处在暂停或低速运行状态。 4. 照明系统 1) 照明功率密度值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中的目标值设计。照明设计参数详见表: 表 照明设计节能指标及措施 2) 道路照明控制 光源种类: ;□设有自动控制装置。

节能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分析_0

节能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摘要当今社会,能源使用越来越紧张,建筑行业作为能源消耗大户,能耗占比突出,也逐渐引起了各界的关注。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节能设计理念逐渐回归,这源于设计师对于现代文化所引发的环境问题的反思,也是责任心和社会公德心回归的表现,节能设计也成为今后建筑设计发展的必然选择。基于此,本文主要对节能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节能理念;建筑设计;应用 引言 伴随着建筑业的逐步发展,能源越来越紧张,建筑节能问题也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加强我国建筑节能是实现建筑可持续发展的重点。此外实现建筑节能的普遍性,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与资源能源供应紧张之间的矛盾可以有效缓解。如何在既保证建筑居住的基本功能的同时,又使得我们居住得更为舒适、健康、环保节能,这将是建筑设计人员必须要考虑的问题。采用传统的建筑设计方法已经不能够满足建筑节能的发展需求,需要加强对于建筑设计节能化以确保建筑企业的持续发展。在建筑设计当中将节能设计有效应用,在一定意义上就能够提升建筑的效益性。 1 节能概念及其必要性分析 伴随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科学技术不断地进步,进一步提升了我国城市化的进程,同时人们对建筑的美感,功能以及生态性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所以,现阶段,建筑业同样面临着改革创新的挑战。目前,对于我国工业结构的发展而言,伴随生产的不断加大,环境问题也逐渐凸显。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也越来越强烈。人们日常居住生活中最基础的建设内容就是建筑行业,为了促进我国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不断提高建筑行业的生态水平[1]。而节能建筑属于满足建筑基本功能前提下所出现的生态性发展的产物,实际上以节能理念为依据,以环境气候为导向实现建筑设计的工作,同时利用建筑的不同功能来划分区域,进一步对建筑诸多方面进行优化,最大限度地减少建筑能源的消耗,其中主要包含风向设计、间距参考以及太阳辐射的运用。现阶段,我国建筑行业中的节能理念处于高速发展的重要时期,其中最为困难的就是在实现社会效益的同时如何更好地完成经济与生态效益共同发展。综述可知,建筑设计中的节能理念发展是我国发展的必然趋势。 2 节能理念在建筑设计的应用 2.1 对建筑的整体布局和规划 在建筑进行设计时,必须重点分析建筑的整体布局以及规划。因绿色建筑对于环保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所以必须与建筑的具体环境相联系。实际上就是为

建筑节能设计要点

小议建筑节能设计要点 1、建筑节能设计的重要性 建筑节能是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国家节能规划目标、减排温室气体的重要措施,符合全球发展趋势。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建筑室内环境舒适程度要求的不断提高,节能问题现在尤为重要。解决途径两种:一方面通过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及节能建材等途径降低建筑能耗的需求;另一方面要提高能耗系统的效率,从而降低终端能源使用量。 2、建筑节能设计的方法 模拟计算是实现建筑节能的重要环节,但由于传统建筑设计流程的缺陷,往往是设计者在建筑施工图阶段才按要求进行建筑模拟计算与评价,使其失去对设计方案应有的指导性与评价性。使得许多本应在方案设计阶段与初步设计阶段修正的内容与优化成为不可能;使得建筑设计采用亡羊补牢式的弥补缺陷的方法,导致不必要的资源与能源浪费;使得建筑节能推广的速度缓慢,建筑节能效果不甚明显。因此,只有将建筑模拟计算与建筑设计过程结合起来,将建筑节能设计贯穿建筑设计全程,才是正确的建筑节能设计方法。 这个方法就是在项目的初始阶段组建一个设计团队,这个团队由各专业设计人员共同参与,以建筑师为主导者和协调者,把建筑节能设计贯穿建筑设计的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各个阶段。每个设计阶段的设计都是前段设计阶段的延续;每个阶段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其主要的任务不同,面临的问题也不同;每个阶段都应有所选

择与侧重,通过实时的评价与计算,形成信息的反馈,以进行阶段修改。这样,建筑设计就成为一个分阶段逐步细化的过程,同时又是一个循环设计,信息反馈,不断优化的过程。 3、实现建筑节能的技术途径 在建筑规划设计、建造和使用过程中,在满足室内环境舒适、卫生、健康的条件下,采取合理有效的建筑节能技术,有利于实现建筑节能和环保共进的目标。具体措施可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合理选择建筑的地址、采取合理的外部环境设计(根据不同地区采暖期主导风向不同因地制宜);合理设计建筑形体(包括建筑整体体量和建筑朝向的确定),以改善既有的微气候;合理的建筑形体设计是充分利用建筑室外微环境来改善建筑室内微环境的关键部分,主要通过建筑各部件的结构构造设计和建筑内部空间的合理分隔设计得以实现。 建筑围护结构组成部件(屋顶、外墙、架空及外挑楼板、非采暖地下室顶板、分隔采暖与非采暖空间的隔墙和户门、外门和外窗、变形缝墙、屋顶透明部分、周边地面、地下室外墙等)的设计对建筑能耗、环境性能、室内空气质量与用户所处的视觉和热舒适环境有根本的影响。一般增大围护结构的费用仅为总投资的3%~6%,而节能却可达20%~40%。通过改善建筑物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夏季隔热,冬季保温。使建筑热环境得以改善,从而减少建筑冷、热消耗。首先,提高围护结构各组成部件的热工性能,一般通过改变其组成材料的热工性能实行,然后,根据当地的气候、建筑的地理位置和朝向,以建筑节能系列软件PBECA(2014年版)的计算结果为指导,选择围护结

绿色建筑设计专篇建筑

绿色建筑设计专篇建筑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绿色建筑设计专篇(建筑) 一、设计依据 1.依据性文件 规划部门的选址意见书(土地出让合同)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用地红线图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申请报告)的立项批文 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对绿色建筑要求的批文 2.主要法规(应根据建筑类型选用 公建或住宅建筑适用的规范)《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 《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 JGJ/T229-2010 《公共建筑绿色设计标准》DGJ08-2143-2014 《住宅建筑绿色设计标准》DGJ08-2139-2014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GJ08-107-2012 《住宅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GJ08-205-2011 《上海市公共建筑绿色设计施工图文件审查要点》 《上海市住宅建筑绿色设计施工图文件审查要点》 二、工程概况 1.建筑总量 用地面积: m2;总建筑面积: m2; 容积率:;绿地率: % 土地使用性质为(在□中打√): □住宅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 □住宅建筑□公共建筑 自身有日照要求的住宅建筑:□低层住宅□多层住宅□高层住宅自身有日照要求的公共建筑:□托儿所、□幼儿园、□大、中小学校教学楼、□医院病房楼、

□养老院住宿楼、□宿舍 周边敏感建筑:□住宅□学校教学楼□医院病房楼□养老院住宿楼□宿舍 场地内的危险源:□易燃易爆危险源□含氡土壤□危险化学品□电磁辐射 场地内的污染源:□废气□废水□油烟□垃圾□其他 2.建筑单体概况 表1 建筑单体概况(可根据单 体数量增加序号) 3.绿色技术概况(在□中打√) 1)光环境:□建筑玻璃幕墙□夜 景照明;2)雨水设施:□下凹绿地□雨水 花园□硬质场地透水铺装 □其他: 3)立体绿化:□屋顶绿化□外墙垂直绿化; 4)节约材料:□土建与装修一体化□工业化预制构件□可变换功能的室内空间采用可重复使用隔断 □整体化定型厨房□整体化定型卫生间□可再利用材料□可再循环材料 5)专项声学设计:□报告厅□大型会议室□多功能厅□剧场□体育馆□演播厅□其他6)室内热环境:□可调节外遮阳

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设计分析

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设计分析 摘要:在现阶段建筑工程的建设发展中, 需要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 并且建筑工程的开展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对整个自然环境带来巨大的影响。一些调查数据显示, 在建筑工程施工进行中, 自然资源的损耗量是最大的, 对整个自然环境产生的影响 也是最大的, 所以说为了使自然资源的损耗量降低, 使工程建设对于环境的影响降 到最低, 就必须要加强对绿色建筑的发展, 同时这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有着非 常重要的意义。本文根据笔者工作实践,对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设计进行了分析 和探讨。 关键词:绿色;建筑;节能;设计 可持续发展是所有国家都需要面临的难题之一, 尤其对于我国来说更是非常 重要的一个研究课题。最近几年, 我国的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虽然得到了快速的 发展, 但是能源的消耗也大大的增加了, 自然资源的损耗量正在不断的上升, 这些消耗的资源大多数都是一些不可再生的资源, 资源的快速消耗是可持续建设发展过 程中最大的难题。绿色节能概念的出现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样的问题, 能够 有助于可持续发展的贯彻与落实。所以说, 需要加强在绿色节能建设方面重视程度, 从根本上对工业生产的方式进行转型, 让绿色节能环保的发展概念渗入到各行 各业之中。 1 建筑外围护结构的节能设计 近年来我国夏热冬冷地区的冬季热负荷具有逐年减少的特点, 其中研究实践 发现在冬季制热能耗与以往相比降低数据可达到3.83%, 但是在各个地区的夏季, 居民区内使用空调的能耗有小幅度增长。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传热系数在 一定程度上有所减小。近年来, 夏热冬冷地区开展绿色节能建筑, 围护结构在夜间 散热效果受到影响, 导致居民区室内蓄热负荷增加, 说明空调的使用效率有所降低, 并且会导致在第二天空调系统在开启的过程中需要提供的预冷负荷不断增加, 最 终导致使用空调的制冷能耗增加。 1.1 屋顶节能设计 在对屋顶进行保温设计的时候, 常使用的保温设计方法包括有高效保温材料、架定型保温、倒置保温等多种保温形式, 通过这样的设计能够保证在冬季低温地区、夏季高温地区给室内提供一个合适的生活温度。除此之外, 在冬季的取暖与 夏季的空调降温过程中都能够节约大量的能源。在大多数地区, 冬季取暖采用的 能源材料还是煤炭, 而夏季降温大多都是使用电能, 所以说, 如果能够对屋顶的保温隔热进行合理的设计, 对节约能源来说有着非常大的帮助。 1.2 建筑外墙节能设计 在现阶段建筑施工过程中, 所有的建筑都要求有保温和隔热方面的设计, 在农 村地区对节约能源的宣传力度要加大, 为了使得夏天与冬天室内外的温度差不会 有较大的变化, 大多数地区的建筑外墙采用的都是240mm的厚砖墙, 能够在一定 程度上满足人们在是室内使用的要求。 1.3 门、窗节能设计 在建筑设计中, 门和窗的主要作用就是用来通风和采光的, 这也是建筑设计中 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在设计的时候, 为了使得房屋有一个好的通风与采光环境, 相应的设计面积就会扩大, 特别是最近几年来落地窗和外飘窗的普遍, 这些建筑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