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语文第九册迟到教案

北师大语文第九册迟到教案
北师大语文第九册迟到教案

【北师大语文第九册】

《迟到》教学设计

都江堰市北街小学梁黎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爸爸严厉而深沉的爱,懂得要正确地对待错误,改正错误。

3、学习小“金钥匙”。

4、体会作者如何通过“我”的心理变化写出我改正错误的过程,又是怎样通

过对人物的动作、语言的描写来刻画爸爸的形象的。

教学准备:课件鸡毛掸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林海音照片,配骊歌音乐)咱们都知道,林海音是台湾女性文学的奠基者,她的作品影响了一代代读者。这节课,我们再次走进这篇课文,(齐读课题——迟到)去感受、品味林海音作品当中的那一份细腻,那一腔热情,那一抹淡淡的忧伤。看她是怎样以敏锐的文思,真挚的情感给我们写下《迟到》的。

师:在她的原文中,有一段对话触动了我。分角色读。

【爸爸病倒了,他住在医院里不能来,来的时候他叮嘱我:

“明天要早起,收拾好就到学校去,这是你在小学的最后一天了,可不能迟到!”“我知道,爸爸。”

“没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好弟弟和妹妹,你已经长大了,是不是?”

“是。”我这样答应了,自从六年前的那一次,我何曾再迟到过?】

二、回顾课文主要内容,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浏览全文,回忆上节课的内容,概括地说说六年前发生了什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打、送、)

2、在这件事情中,爸爸究竟给“我”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书中有那么一句话告诉了我们,请用“横线”勾下来。

师:好!找到这句话的孩子,看大屏幕。我们一起来读。

师:能从中选两个字来概括父亲给我留下的两种印象吗?(板书:很严)“疼”:给它换一个说法,什么意思?(板书:疼爱)

3、爸爸对我是又疼爱又严厉啊。他内心这复杂的感情,我们要如何从语言文字中去体会呢?让我们看看金钥匙是怎么说的。(出示金钥匙,读一遍)

三、学习课文6——11自然段。

(一)、现在就让我们带着金钥匙告诉我们方法,从人物的动作、语言这些方面去品味爸爸的严厉。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6——11自然段,用横线标出描写爸爸动作的词,用波浪线标出描写爸爸语言的词。

(二)、交流。

A、体会标点符号部分。

1、学生交流出父亲的语言。

2、这是一组精彩的对话描写。还记得吗,我们学过的对话方式有(引说:说话人在前、后、中、上一段、没有说话人)

3、让我们着重来关注一下父亲的语言。(出示金钥匙)金钥匙告诉我们要抓语气。同学们,你们在描写人物的语言时,通常用什么来表现人物的语气?(标点符号:是呀,所以我们在写作时,打标点符号可要慎重再慎重哦。)

4、现在,请大家关注这两句话中的两个标点,看你从不同的标点中体会到了父亲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A、感叹号。

出示句子:快起!快起!起!

生谈感受。

带着理解读出愤怒之情。(抽人读、全班读、一个字的命令最可怕。体会父亲的严厉是一次次升级,读出这个渐变的过程。)

B、问号。

出示句子:怎么不起来?晚也得去,怎么可以逃学?

这两个句子是一般的疑问句吗?(是反问句)。这两个句子本来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绝对不能不起来。绝对不能逃学。)从这两个问号中,我们不难体会到父亲的语气很(严厉。)

带着感情读。(指导要瞪着眼读)。

C、(出示父亲的两句话)不管是问号还是感叹号,都形象地给我们传递出父亲

说话时的语气,准确地表达了父亲内心的感情。让我们声情并茂地再读——

D、一个小小的标点,竟能如此传神地再现人物语气,表达出人物内心的感情,看来我们以后在写作中,也要学会抓人物的语气来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

B、体会动作部分。

1、抽学生汇报描写动作的句子。

2、请学生用“△”符号标出动词。标完后轻声读一读,边读边把这段话描绘的情景在你的头脑中再现,看你从这些动作又中体会到什么?(教师指导:拖:用力大,可能伤到女儿,不顾后果,气极了。左看右看:找打得最疼的工具,气极了。抄起:通过老师的动作比较,体会速度快,气极了。倒转:鸡毛打不痛,气极了。一抡:老师示范动作比较,体会举得越高,打得越痛,气极了。)

3、如果用我们学过的一个词来形容父亲此时的样子,你会用什么词?{说时指导学生要有感情}(大屏幕展示词语:气急败坏、怒气冲冲、怒发冲冠、气愤难当)

4、如果老师让你用朗读来表现这些动词的内涵,你能表现出来吗?

如果读得不好,师:有时声音越大,反而不能表现人物真实的情感。往往人在生气时,会连话都说不出来。来,听老师读读,留心老师是怎样读好那几个词的。如果读得不好,师:瞧,你这一拖可真有力。这一抄速度真快。你把鸡毛掸子举得高高的,说明爸爸打得真疼。

5、(师边示范鸡毛掸子边说):爸爸这动作力量不小哦,同学们,你们听到了什么?(咻咻的声音)咻咻的意思是(引出),师出示意思。

9、林海音在描写人物时抓住动作这一细节描写,让我们感受到爸爸严厉。在我们的习作中,也要学会“用动作表达心情”。(副板书)课后,我们还要找机会进行连续动作描写的语段训练。

三、学习课文14——18自然段。

1、挨了打的我哭了,躲了,伤了,疼了,最后还是像只狼狈的小狗一样坐着洋车一路哭泣来到了学校。接下来又会发生什么事呢?自由朗读14——18,你能从哪个自然段体会到爸爸对我深深的疼爱呢?

2、抽学生说。(大屏幕出示)

3、师生合作读,师读动词,生读后部分,用书引读。

4、又是一系列的动作描写。这些动作描写让我们感受到爸爸对“我”的(引说:

疼爱)。

5、此时此刻,爸没说什么。难道是他没有什么可说的吗?不,爸爸有千言万语却不知从何说起呀。(大屏幕展示句子补白)这么多的语言摆在这里,然而作者在文中却说:(出现原文:爸没说什么)因为此时,所有的语言都显得那样的苍白。爸爸对我的爱,早已浸入那一系列的动作中,印入了海音的眼帘,温暖了她的心田。此时真是无声胜有声啊!多么伟大的父爱呀!

6、此时的“我”又有着怎样的心情呢?你能用一个词概括。(音乐响)此时的海音心里会想些什么?用一句话说说。:

7、孩子们,请您聚焦您的眼神,倾注您所有的情感,带着对父亲无限的崇敬来看看这幅插图。(师深情描述)请您关注海印的神态和动作,想象她会对父亲说什么呢?写在插图旁。(道歉承认错误、表达自己的爱、表明自己的决心)

8、交流。

9、梳理:你们刚刚写下的就是人物的心理活动,这也是刻画人物的方法之一。(板书:抓心里活动描写)

四,学习最后一段。

1、指板书)我有一个对我很疼的爸爸,也有一个对我“很严”的爸爸。正因为爸爸的严与疼化作了满腔的爱,才使我认识到了错误,及时地改正了错误。后来怎么样,我已经不记得了。只记得从那以后,(引读:大屏幕)

2、还记得以前的我是怎样的吗?(大屏幕)

3、文中告诉我们原来的我很懒惰,所以经常迟到;而现在的我,已由“懒”变为“勤”,所以经常早到。板书:早到

4、这两句话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是文章的前后照应。很多年过去了,当她再

次回忆起迟到这件事,再次回忆起她的父亲,饱含深情的写下了这段文字。

生齐读“我的父亲很疼我,但是他管教我很严,很严很严。”

师:这里连续出现了三个“很严”,你从这三个“很严”中除了体会到父亲的严厉,还能体会到什么?

生:体会到了父亲对我伟大的爱。

5、父亲早已远离女儿而去了,2001年林海音又溘然长逝。掩卷长思,她希望她记录下的这些文字,能对她的读者产生怎样的影响呢?(疼是一种爱,严也是一种爱。面对错误,要勇于改正。扣单元主题。)

6、这既是作者给我们的影响,也是她爸爸对她的影响。正因为如此,六年来我才没有一次迟到;正因为如此,面对父亲的花儿落了,我才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正因为如此,林海音才有了如此巨大的成就:(出现作品集);也正因为如此,林海音才有了如此的写作风格。(出示:风格)可能今天对你们来说,理解这些还稍显生涩,但我相信,只要你勇于尝试,总有一天,你一定会成为第二个林海音,甚至会超越她!

7、送别的乐曲再次响起,回顾往事,仍然是那样的刻骨铭心。让我们和林海音一起,再次来回味那忘不了往事:(迟到)

板书:板书设计:

迟到←懒

打(很严,很严很严)语气

︱↓抓动作体现思想感情送(疼爱)心理活动

早到←勤

-九年级语文上下册重点词语北师大版

北师大版九年级上下册重点词语 q yu a n 01、祈愿zhu o t o ng 灼痛w u hu i y i ny a c i hu i qi a ngb ao 襁ji e q u w uai b u x u nm? izizh u z ai 宰18、18、污秽18、慈惠18、街衢18、糜子ti d np u 18、田li u zh i y zh a n 站 圃18、留滞18、喑哑10、褓11 、雾霭12、主 ju a nd a i 13、倦pi e ji an 见j i x i ngj怠e1zt?驿15、瞥16、畸形17、不逊18、诘责n ming 19、匿p o su o l d nl u j i x i ng

j i shu i h u nxi d oy i nhu i sh u zu i chu o q i 名20、婆娑21、混淆22、阴晦23、赎罪24、啜 ji a ngz 1 25、绛qi a nqi a ng b u x u n x u nu a nxi a ngch en su o sh i q i j in xi u q f e ih o ng 红紫26、褴褛27、牵强28、相称29、迄今30、绯yzh a n 31、驿n mmg y a nm o ub 1 sh i hu d j站32、畸形33、不逊34、匿名35、琐事36、秀颀37、鄙视z 1 j 1 ch a ngw a ng 38、自给39、汲水40、煦暖41、眼眸42、怅惘43、滑稽ku o chu o 44、阔nu o ru o ti a ot i e li e p e ich d ng 赔偿gu o z ao 47、聒q 1 yu e n e nd 1 sh i duo 掇绰45、懦弱46、噪48、契约

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试题及答案

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试题及答案 ________一个人为自己所热爱的目标而奋斗时,那么,____________十分疲倦和劳苦,________应是兴致勃勃,心情愉快;________困难重重,________决不灰心丧气,________会百折不挠地去克服它。 A.既然虽然但虽然但但 B.因为不即也不管也而 C.只有即使又即使又也 D.如果即使也即使也而 4.下列句子中表达方式不同的一项是()

A.他的这种奇谈怪论,看来决非是历史的无知,而是别有用心地捏造谎言。 B.总要有个数量问题,或者说是程度问题,才用得上基本二字。 C.你看,凉秋夜半,霜气逼人,月亮下去了,耳听几声乌鸦的惊叫,眼看江岸的丹枫和江中的渔火,船中的旅客不禁惹起了乡愁,久久不能成眠。而寒山寺的半夜钟声,又远远来扣旅人的心扉 D.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要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 5.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苏轼也善长书法,他取法颜真卿,但能独树一帜,与蔡襄、黄庭竖、米芾并称宋代四大家。 B.我本来就对那里的情况不熟悉,你却硬要派我去,这不是差强人意吗? C.这些年轻的科学家,决心以无所不为的勇气,克服重重困难,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D.陕西剪纸粗犷朴实,简炼夸张,同江南一带细致工整的风格相比,真是半斤八两,各有千秋。 6.下面四个句子中没有语病的是() A.邻居对于他很不友好。

B.经过这次讲课,对大家启发很大。 C.我们要尽可能的节省不必要的开支和浪费。 D.故宫博物院展出了新出土的两千多年前的文物。 二.填空:(27分) 1.读下面的句子,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填汉字。(4分) (1)不食嗟( )来之食,表现了中国人民的骨气。 (2)植物合成了这些食物,大部分都用来组成躯体和贮( )藏在种子或根茎中。

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一】 一、教学要求 1.认识学习的重要性和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坚持不懈的道理。 2.了解本文比喻论证的写法。 3.掌握、积累“劝、学、青、中、疾、致、假、绝、兴、功、强、用”12个文言常用实词;学习“于、者、而”3个文言常用虚词;学习、复习课文中其他文 言虚实词;熟记“有(又)、暴(曝)、生(性)、輮(煣)、知(智)、乎(于)”等古今 字和通假字。 4.学习荀子用辨证的方法使文章的道理说得透彻浅显却又有气势充沛有说服力。 二、教学重点探究词义,学习比喻等论证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第1段。这一段是全文的总纲,其起句“学不可以已”似易而难,因为全篇论述皆发源于此;其结句“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明确地表示了作者反对儒家“生而知之”这一先验论的立场,要联系荀子的基本 哲学思想才能获得比较透彻的理解。本段中的设喻有的是并列关系,有的是层递 关系,也要善于区分。 四、课型新授课 五、教学方法诵读教法 六、教学设想 第一教时 教学要点 提示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本文教学目的;介绍作者、解题;正字正音;理解本文 的重点文言虚实词的意义和用法;试译难句。 教学过程 一、提示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本文教学目的。 二、预习检查。 三、导入新课。

从初一学过的课文《为学》导入,指出它与本文都用设喻方法,讲有关学习的道理。 四、作者介绍(结合注释①)。 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曾游学于齐,当过楚国兰陵令。后来失官居家著书,死后葬于兰陵。 荀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他反对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他强调教育和礼法的作用,主张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视教化兼用“礼”治,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 荀子的著作有《荀子》二十卷。该书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他的散文说理透彻、语言质朴、多排比句,又善用比喻。《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本文是原文前几段的节录。 五、解题。 《劝学》的“劝”起着统领全篇的作用。教师先在黑板上写一个“劝”字,问道:这个字是什么意思?学生往往会不假思索地回答:“劝告”。教者趁此在“劝”字后加上一个“学”,再问:“劝”是什么意思?学生才会领悟:原来它还有“劝勉”的意思。这在心理学上叫做给学生建立“注意中心”。接着就讲:“劝”的繁体字“勸”是形声字,凡是用“力”作声旁的字,多数有给人们勉励的意思,如“励”、“努”等。这是“劝”的本义,而在现代汉语中,“劝”,解释为“劝阻”,词义已经转移了。作者在这篇以《劝学》为题目的文章中,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 六、指导学生处理课文字词句中的疑难问题。 1.对照注释,借助字典,正字正音 第一组:通假字 (1)輮róu通煣有yòu通又知zhì是“智”的古字暴pù是“曝”的古字(通假字与本字同音;含音相近) (2)乎hū通于(古音声母韵母相同) (3)生xìng通性(古音声母韵母相同) 第二组:其他易写错读错字 中zhòng砺lì参cān省xǐng跂qì臾yú螯áo

初三语文九年级(下)课文简介知识精讲 北师大版

初三语文九年级(下)课文简介知识精讲北师大版 【本讲教育信息】 一. 教学内容: 九年级(下)课文简介 二、九年级(下)知识概要 本册教材的主题、题材范围主要是精神与物质、经济与文化、社会发展与和谐自然等话题。6个单元主题分别是:悲悯人生、个性光彩、草木有情、叩问月亮、精神家园、心灵净土,进一步提高精读、略读和比较阅读能力,重点发展探究阅读能力。 “表达·交流”综合实践6个单元为:场面与细节、曲折与变化、移情与象征、猜想与评判、论题与论点、证明与反驳,主要训练议论文本的写作,兼及其他,训练富有现场感的演讲、辩论、谈话、发言的技巧。 “语文趣谈”6个单元的题目是:言语交际效果的“欠佳”和“最佳”、“死去”与“因伤心而死”、会意兼形声字、一巴掌打出了什么、“何……之有”句式中的“之”、常用修辞格趣例。 三、九年级(下)课文概要 第一单元:悲悯人生 本单元的内容,都是一些不幸可怜的人的故事。第一篇是选自吴敬梓《儒林外史》的《范进中举》。作品中精彩的人物语言、有趣的动作和心理描写,堪称经典。第二篇是鲁迅的《孔乙己》。鲁迅曾认为《孔乙己》是他写得最好的短篇小说,孔乙己也早已称为家喻户晓的文学典型。“比较?探究”中的2篇课文与主读课文颇具可比性。比如说:《我的叔叔于勒》与《范进中举》在思想内容和某些人物形象甚至人物语言都有哪些相似之处?汪曾祺的《陈小手》中的主人公却是另一类更加悲惨的人。“鉴赏?评论”文为丹尼尔?麦克法登的《为什么有贫穷和富裕》,这是经济学家讨论贫富问题的文章。“表达?交流”综合实践题为“场面和细节”,训练写好人物之间交往交流的场面,学习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个性。 第二单元:个性光彩 本单元关于人物个性话题,主要涉及两个人:武松与诸葛亮。主读课文中的《武松打虎》是《水浒》中的名段,精彩的描写和鲜明的人物个性是这篇文章的最大特点。而关于诸葛亮,主读课文的《隆中对》选自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是史书片段,阅读本篇,要注意这些细节,尤其要详细了解并归纳出诸葛亮为刘备所作的战略分析。更能表现诸葛亮、刘备等人性格的,是“比较?探究”中选自《三国演义》中的《三顾茅庐》。而与《武松打虎》有关的,是同为打虎话题的《周处》。由《周处》引出“鉴赏?评论”中两篇关于周处故事的“改版”:王鼎钧的《半截故事》和贾平凹的《听来的故事》。把这三篇周处故事对照阅读,想必有不少感想与评论。此外,还有一篇毛宗岗的《“三顾茅庐”评点》,作者的观点很独到,可仿照其法,评点《武松打虎》。“表达?交流”综合实践题为“曲折与变化”,从《武松打虎》和《三顾茅庐》中可学来曲折,让文章起伏跌宕,摇曳多姿,引人入胜。 第三单元:草木有情 本单元的5篇课文全是关于树的。主读课文:茅盾的《白杨礼赞》、苏童的《三棵树》;“比较?探究”:王鼎钧的《那树》;“鉴赏?评论”:曾卓的《悬岩边的树》、流沙河的《草木篇》。在这一片“树林”中,其实没有一棵是真正意义上的“树”,每棵树都被注入了人的情

北师大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单元检测题

2011—2012学年度九年级语文质量检测 (满分120分) 一、基础知识(20分) 1.请给文段中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书在我们面前展开了一个光阔的世界,一个苍茫的宇宙。古今中外他人的智慧通过文字 进入我们的视野,丰富贫瘠()的大脑,擦亮蒙()的眼睛,冷却急躁的情绪,抚慰 受伤的灵魂,浸润干hé()的心田,陶冶()高洁的志趣。 贫瘠()蒙bì()干hé()陶冶() 2.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句子中词语的意思。(4分) ⑴世先生同在桑梓。桑梓: ⑵将军欲使孔明斡旋天地。斡旋: 3.选出注音全对的一项()。(2分) A.作揖(yī)星宿(ù)朔风(ù)悒怏(yì) B.纶巾(ān)羞赧(nǎn)秀颀(qí)忌讳(ì) C.轻佻(āo)荫庇(yīn)倒坍(tān)倥偬(cǒ) D.拮据(jū)恁地(nèn)带挈(qì)黝黑(yǒu) 4.选出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 )。(2分) A.星临万户断璧残垣高谈阔论恃才放旷 B.味同嚼蜡君子固穷断章取意万籁俱寂 C.坦荡如砥妙手偶得纵横绝荡随声附和 D.与日俱增孔武有力不省人事衣裳褴褛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2分) A.白衣天使奋战在抗击非典的第一线,他们动人的事迹和牺牲精神在广大人民心中传扬。B.在阅读文学名著的过程中,使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感悟了人生的真谛。 C.我们要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好属于我们人类自己的家园——地球。 D.那蝉声在晨光朦胧之中非常分外轻逸,似远似近,似近似远,又似有似无 6、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2分) A一座座新建的楼房,一排排电视天线,短短三年,故乡已经面目全非 ....了。 B.我军识破敌人的神机妙算 ....,提前赶到了沪定桥,把他们消灭在河对岸。 C.看来,作者是怀着激动的心清,写下这行云流水 ....般的篇章的。 D.保育院的孩子,一个个都是肥头大耳 ....,面红耳赤,身体棒着哩! 7.文学常识搭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我的叔叔于勒》—欧亨利——《羊脂球》 B.《周处》——刘义庆——《世说新语》C.《武松打虎》——施耐庵——《水浒传》 D.《三顾茅庐》——曹雪芹——《三国演义》

北师大版九年级语文字词归类

北师大版九年级语文字词归类 九(上)一单元字词: 注音:奢.华寒伧.黯.淡琐.碎帷.幕佳肴.惊骇.惆怅 ..裙. 褶. 契.约亲昵.瞬.息醇.厚诅咒 .. 嗜.好滑稽.鳏.夫闲逛.帐簿.侍.候 蔷薇..琥珀 ..誊.写童稚.和煦.怪癖.无垠.擤.鼻子自惭形秽.面面相觑. 踱.来踱去掰.玉米凶神恶煞. 勤俭持.家变幻.无常面面相觑.自惭形秽.兴高采.烈犹豫.不决惊惶.失措 咳嗽.风.韵拯.救羡妒 .. 九(上)二单元字词: 注音:奢.望琐屑.眩.晕揩.油迷惘.穷拙.撼.动歧.视荻.花冷涩. 裂帛.西舫.凛冽 ..淫.威犬吠.暴虐.呜咽 ..布衾.积忿.突.兀帷幕 .. 悲天悯.人入场券.忙里偷.闲千方百计.另.眼相看流.离失所.走投.无路 衣冠.楚楚自始至.终悲天悯.人一鼓作.气不知所措.忐忑 ..不安自告奋.勇 彬彬 ..有礼不可开交.交头接.耳莫名.其妙套词烂.调风靡.全国异曲同工.九(上)三单元字词: 憩.息绯红 ..枭.鸟芳馨.怡.悦云翳.提.防洗涤.荫庇.坼.暝.樯.倾楫.摧山肴.野蔌.百废俱.兴波澜.不惊浮光跃.金心旷神怡.浅尝辄.止水落.石出觥.筹交错如释.重负任.重道远心平气和.一泻.千里穿枝拂.叶归根结蒂. 得陇.望蜀知足常乐焦躁 九(上)四单元字词: 注音:抽噎.面颊.篱笆 ..攒.积黯.然褐.色镂. 刻苛.刻晦涩.白晳.垂涎. 热忱.笨拙.馈.赠抽屉.执拗.熙攘 ..栅.栏颀.长泯.灭浓酽.徘徊 ..奢侈 ..撂.下 木讷.膝.盖拭.汗忸怩 ..发髻.尴尬 ..搭讪.掂.量憎.恶焚.尽抿. 嘴裸.露 衣襟.虔.诚神侃.鹿砦.装潢.隽.永气喘吁吁 .. 局促.不安一睹.为快 谈笑风生.杳.无音讯.莫名.其妙珠烁.晶莹熙熙 ..攘攘穿梭.回游神采焕 ..发 绞.尽脑汁战战兢兢 ..撩.人心弦游移.不定乌烟瘴.气欣.喜若狂垂涎.已久

北师大版九年级语文第一次质量检测试卷

北师大版九年级语文第一次质量检测试卷 一、积累和运用(28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干涸(hé) 阔绰(chuò) 一霎间(shà) 戛然而止(gá) B.伎俩(jì) 收敛(liǎn) 口头禅(chán)九曲连环(qū) C.花圃(fǔ) 牟取(móu) 地窝堡(pù)义愤填膺(yīng) D.伺候(cì) 角逐(jiǎo) 文绉绉(zhōu)参差不齐(cī)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阴凉真谛世外桃源精妙绝伦 B.蝉娟肆虐沤心沥血三顾茅庐 C.踊跃云宵应接不暇坐无虚席 D.燥热震憾涣然一新生意盎然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益阳市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新闻对我们很感兴趣。 B、校长、副校长和其他学校领导出席了这次迎新会。 C、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与生活习惯,以及勤洗手,勤锻炼,常饮薄荷叶与金银花茶,是预防甲型H1N1流感的有效途径。 D、在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活动中,我市教育系统提出了“一名学生带动一个家庭,一所学校带动一片社区,全体师生带动整个社会”的口号。 4.将下列句子连成一段话,排序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他的一双眼睛充满忧郁悲伤的神情,但目光中却仍然使人感到一种不可理解的美和那种同过去一样的力量。②三年以后,上帝带着大天使加夫里拉又来到这里。③这已经不仅仅是爱情和忠诚了,还含有别的东西。④一看,有个男人坐在小土丘上。 A.②④③① B.④①③② C.②④①③ D.③②④① 5.下列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A.《水经注》为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所著,记载了一千多条河流及相关的历史遗迹、人物典故等。《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B.“既加冠”中“加冠”指男子三十岁行加冠仪式,表示已经成年。“黄发垂髫”中“黄发”、“垂髫”分别代指孩子和老人。 C.《雨说》、《乡愁》、《爸爸的花儿落了》、《那树》的作者分别是郑愁予、余光中、林海音、王鼎钧,他们都是台湾诗人或作家。 D.夏洛克、奥楚蔑洛夫、小弗朗土分别是莎士比亚戏剧《威尼斯商人》、契诃夫小说《变色龙》、都德小说《最后一课》中的人物。 6.古诗文默写。(7分) (1)大漠孤烟直,_____________。(王维《使至塞上》) (2)永结无情游,_____________。(李白《月下独酌》) (3)叶上初阳干宿雨,_____________,一一风荷举。(周邦彦《苏幕遮》)(4)_____________,凭轩涕泗流。(杜甫《登岳阳楼》) (5)庭下如积水空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6)“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和《醉翁亭记》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意思相近。 7.综合活动。(6分) 毕业前夕,初三(2)班计划开展一次活动,活动前,班委会提出以下要求: (1)请你根据下面这段话提炼一个活动主题。(2分) 只有起程,才能达到理想的目的地;只有拼搏,才能获得辉煌的成功;只有播种,才能收获甜美的果实;只有奋斗,才能品味幸福的人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北师大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总结

北师大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总结 北师大版初三语文下册目录 第一单元悲悯人生 (1) 1 范进中举/吴敬梓 (1) 2 孔乙己/鲁迅 (16) 比较.探究我的叔叔于勒/莫泊桑 (24) 乞丐/屠格涅夫 (31) 鉴赏.评论陈小手/汪曾祺 (33) 为什么有贫穷和富裕/丹尼尔.麦克法登 (36) “表达.交流”综合实践场面与细节 (44) 语文趣谈言语交际效果的“欠佳”和“最佳” (52) 第二单元个性光彩 (54) 3 武松打虎/施耐庵罗贯中 (54) 4 隆中对/司马光 (65) 比较.探究三顾茅庐/罗贯中 (69) 周处/刘义庆 (79) 鉴赏.评论出师表/诸葛亮 (82) 半截故事/王鼎钧 (85) 听来的故事/贾平凹 (87) “三顾茅庐”评点/毛宗岗 (88) “表达.交流”综合实践曲折与变化 (91) 语文趣谈“死去”与“因伤心而死”──故事与情节的异同 (97) 第三单元草木有情 (99) 5 白杨礼赞/矛盾 (99) 6 三棵树/苏童 (104) 比较.探究那树/王鼎钧 (111) 鉴赏.评论悬岩边的树/增卓 (117) 草木篇流沙河白杨梅 (118) “表达.交流”综合实践移情与象征 (120) 语文趣谈会意兼形声字 (124) 第四单元叩问月亮 (126)

7 咏月诗三首 (126) 把酒问月/李白 (126) 月下独酌/李白 (127) 月夜/杜甫 (128) 8 苏轼咏月诗文 (131)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131) 水调歌头中秋/苏轼 (132) 月诗两首夜上受降城闻笛鸟鸣涧 (135) 唐诗是早晨,不是下午茶/胡晓明 (136) 乡愁诗两首逢入京使/岑参渡汉江/宋之问 (142) 送别诗三首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143)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144) 别董大/高适 (146) “表达.交流”综合实践猜想与评判 (148) 语文趣谈一巴掌打出了什么──实用因果与审美因果 (154) 第五单元精神家园 (156) 9 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列夫.托尔斯泰 (156) 10 黑羊/卡尔维诺 (167) 世间最美的坟墓——记一九二八年的一次俄国旅行/茨威格 (171) 椰子树与平等/王小波 (173) 鉴赏.评论鱼,我所欲也/孟子 (178) 陋室铭/刘禹锡 (179) “表达交流”综合实践论题与论点 (182) 语文趣谈“何......之有”句式中的“之” (190) 第六单元心灵净土 (191) 11 社戏/鲁迅 (191) 12 桃花源记/陶渊明 (205) 附:桃花诗 (207) 比较.探究桃源与沅州/沈从文 (211) 渔歌三首渔翁/柳宗元渔父/张志和 (217) 渔舟唱晚/姜耕玉 (218) 鉴赏.评论乡戏/韩少功 (221) 让我们停下来,唱一支歌儿吧/田松 (223) “表达.交流”综合实践证明与反驳 (231)

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合集(144页)

第一单元生活况味 一、项链 莫泊桑知识目标 1?了解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 2.理解细腻、深刻的心理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3 .体会小说精心的构思和巧妙的布局。 能力目标 1.组织学生课堂讨论,训练口头表达能力。 2.引导学生从人性论的角度重新审视玛蒂尔德,培养学生对人物形象的评价能力。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的同情心、责任感,让他们明白生活中发生的一切不幸,可能都将与自己有关,要 学会关心、尊重他人,不断提升自己的心灵,完善自己的人格。 教学重点 1.学习作者精巧的构思。 2.赏析对人物深刻、细腻的心理描写。 3.把握人物性格特征及其发展过程。 教学难点 1.探究玛蒂尔德的心理变化、性格发展过程,对其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2.通过分析人物形象探求作者的写作意图。 教学方法 1.组织学生反复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小说故事情节的曲折生动和心理描写的细腻。 2.探究式阅读。如:如何客观、公正地评价玛蒂尔德这个人物;探究作者的创作意图,即作品的主题。 课时安排:4 教学步骤 第一、二课时 教学要点 1.整体感知,理清小说思路。 2.品味重点段落,赏析细腻、深刻的心理描写。 3.分析小说巧妙的构思。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人们常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是问题的另一方面,凡事过犹不及,过度的虚荣心,过 度的爱美,不仅不会得到美的享受,反而还会为此付出惨重的代价。“蜘蛛也惜春归去,网着残红不放飞”,我们要想过得幸福,就应珍惜青春年华,脚踏实地去奋斗,而不应该有妄想。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莫泊桑的代表作《项链》,这篇小说写的是法国一位小资产阶级 妇女由项链引出的一幕人生悲剧。为了一时的满足和荣耀,她为此付出了怎么样的代价呢? 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莫泊桑的《项链》。 二、作者简介 莫泊桑(1850—1893) 19世纪后半期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一生创作了6部长篇

北师大版九年级语文字词归类

北师大版九年级语文字 词归类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

北师大版九年级语文字词归类 九(上)一单元字词: 注音:奢华寒伧黯淡琐碎帷幕佳肴惊骇惆怅裙褶契约亲昵瞬息醇厚诅咒嗜好滑稽鳏夫闲逛帐簿侍候蔷薇琥珀 誊写童稚和煦怪癖无垠擤鼻子自惭形秽面面相觑踱来踱去掰玉米凶神恶煞 词语:广阔无垠漫不经心风和日丽凶神恶煞荣华富贵身轻如燕若无其事彬彬有礼无所事事走投无路完美无缺不易觉察 精打细算勤俭持家变幻无常面面相觑自惭形秽兴高采烈 犹豫不决惊惶失措咳嗽风韵拯救羡妒 解词:资质自惭形秽面面相觑无所事事漫不经心 九(上)二单元字词: 注音:奢望琐屑眩晕揩油迷惘穷拙撼动 歧视荻花冷涩裂帛西舫凛冽淫威 犬吠暴虐呜咽布衾积忿突兀帷幕 亵渎忐忑箜篌曳屋呻吟嵯峨熨斗 驰骋譬喻花坞一霎时间悲天悯人入场券 词语:忙里偷闲千方百计另眼相看流离失所走投无路衣冠楚楚自始至终悲天悯人一鼓作气不知所措忐忑不安自告奋勇 彬彬有礼不可开交交头接耳莫名其妙套词烂调风靡全国 异曲同工 九(上)三单元字词: 注音:谪守汀兰戎马涕泗琅琊辄醉林霏 伛偻觥筹阴翳契约憩息绯红枭鸟 芳馨怡悦云翳提防洗涤荫庇坼暝 樯倾楫摧山肴野蔌 词语:百废俱兴波澜不惊浮光跃金心旷神怡浅尝辄止水落石出觥筹交错如释重负任重道远心平气和一泻千里穿枝拂叶 归根结蒂得陇望蜀知足常乐焦躁 九(上)四单元字词: 注音:抽噎面颊篱笆攒积黯然褐色镂刻 苛刻晦涩白晳垂涎热忱笨拙馈赠 抽屉执拗熙攘栅栏颀长泯灭浓酽 徘徊奢侈撂下木讷膝盖拭汗 忸怩发髻尴尬搭讪掂量憎恶焚尽抿嘴裸露衣襟虔诚神侃鹿砦装潢隽永气喘吁吁 词语:局促不安一睹为快谈笑风生杳无音讯莫名其妙珠烁晶莹熙熙攘攘穿梭回游神采焕发绞尽脑汁战战兢兢撩人心弦 游移不定乌烟瘴气欣喜若狂垂涎已久急不可耐毛骨悚然黯然失色软硬兼施油然而生别无他途掂斤播两矫情

最新精选语文九年级下册北师大版习题精选第三篇

最新精选语文九年级下册北师大版习题精选第三篇 第1题【单选题】 结合语境,将下面的语句填入横线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 我和朋友们坐在湖边,痴迷地望着银光闪烁的水面,晚风吹拂着我们的面颊,①。不知是谁哼起了《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歌声伴着水声,像从遥远的天际传来,②。 A、①湖水拍打着曲折的堤岸②轻轻地撞击着我的心扉 B、①堤岸被汩汩的湖水轻轻地拍打着②重重地叩触着我的心灵 C、①湖水拍打着曲折的堤岸②重重地叩触着我的心灵 D、①堤岸被汩汩的湖水轻轻地拍打着②轻轻地撞击着我的心扉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上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双喜所虑的是用了八公公船上的盐和柴,这老头子很细心,一定要知道,会骂的。大家议论之后,归结是不怕。他骂,我们便要他归还去年在岸边拾去的一枝枯桕树,?当面叫他“八癞子”。 A、然而即使况且 B、因而如果况且 C、然而如果而且 D、因而即使而且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一句的含义是( ) A、暗示渔人虽发现桃林,但却不知道它的确切地点 B、沿着溪水走,没有留神路程的远近 C、两岸景色很美,在不知不觉中走出了很远 D、带点神秘色彩,故弄玄虚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读课文《社戏》在句子“并没有听到什么关系八公公盐柴事件的纠葛。”中的关系是什么意思?( ) A、某种联系 B、原因,条件 C、表明组织的证件 D、关联,牵涉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下面几句话,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B、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C、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D、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答案】:

北师大版九年级语文全册册古诗文默写

1、《岳阳楼记》劝勉友人学习古仁人的高尚情操,并 抒发了“”的远大政治抱负。 2、衔远山,,,;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3、至若春和景明,,上下天光,;沙鸥翔集, ,,。 4、居庙堂之高,;, 5、市新一届领导班子带领人民齐心合力,创设了一个安定的社会环境,各项事业蓬勃发展,老工业基地焕发了青春,真是, 6、在生活中,只要我们拥有,的良好心态就能正 确面对人生 7、杜甫在《登岳阳楼》一诗中由写个人身世及凄凉处境转到写国事危难、感伤涕零的诗句是, 8、说到洞庭湖,就会想起唐诗名句,它们都写出了洞庭湖的大气象、大气魄,使人胸怀激荡,一是孟浩然的《临洞庭湖赠张丞相》中的, 一是杜甫《登岳阳楼》中的,。 9、《醉翁亭记》描写了山间之四时,其中写夏季景色的句子是 10、《醉翁亭记》中描写宾客之乐的句子是 11、若夫,,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12、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琅琊也。 13、《出师表》中表明诸葛亮无意于功名的两句话是 14、《出师表》中陈述作者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 15、诸葛亮认为当时出师北伐的条件已经成熟,这两个条件是 16、《诸葛亮集》中有“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的句子。这与《出师表》中 的意思一致。 17、《出师表》中揭示汉代兴衰原因的句子是18、诸葛亮出师北伐的战略目标是 19、人攀明月不可得,。 20、皎如飞镜临丹阙, 21、,月光长照金樽里。 22、举杯邀明月, 23、,我舞影零乱。 24、苏轼夜游承天寺原因的句子是。 25、运用比喻,描写出承天寺月下美景的句子 26、《记承天寺夜游》中表达出作者微妙、复杂感情的句子是??。 27、我欲乘风归去,,。 28、不应有恨,? 29人有悲欢离合,,。 30、同是望月,白居易用“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抒发深切的骨肉分离之情,而苏轼则用,表达对亲人的美好祝愿。 31、回乐峰前沙似雪,。 32、,一夜征人尽望乡。 33、,夜静春山空。 34、月出惊山鸟,。 35、故园东望路漫漫,。 36、,不敢问来人。 37、渭城朝雨浥轻尘,。 38、劝君更尽一杯酒, 39、《鱼我所欲也》中最能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 40、万钟则不辩礼仪而受之的原因是 41、唐诗有云“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陋室铭》中与这句诗意思相

北师大版初三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 班级___ 姓名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积累与运用(26分) 1. 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木n& )云y 1() xi 8()鸟 q i()约玄鬓已p Q ) y in y in()()不止 x ing()鼻子面面相q M ) 2. 根据原文填空。(10分) ①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唯见江心秋月 白。②.满座宾客,无不伸颈侧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 。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戎马关山北,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八月湖水平,。 ⑤.她端着菜走了,我在河边洗脸。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时觉得我对于面前这山,这水,这沙滩,永远不能分离了。 ⑥.《琵琶行》中创造性运用延宕,使这两句成了千古名句,同化了不同读者的心理内涵,甚 至成为独立的谚语、格言,该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 。⑦.用静物,进一步烘托箜篌演奏美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0 3. 把下列成语补充完整。(4分)趋之若()()枯拉朽居心()测()不成军 4. 课文重点内容把握。(8分) ①.新闻的特点及结构分别是什么?(4分)②.结合原文谈谈你对李逵性格的看法?(4分) 二、阅读与理解(44分) (一)(7分)岳阳楼记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地,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1.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中“大观”与上文“________ ” 一词照应;“多会于此”中的“此” 指代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2. 作者对“岳阳楼之大观”的描写很简略,其原因是(用原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 。(1 分)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最后一句“览物之情,得无异乎?”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在文中作用是。 4. 根据你的感 受,用流畅的语言写出句中加线字所表现的特有画面和情感。(2分)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 (二)(17分)背书是写作的基本功 ①语文的学习方法固然很多,但我以为最基本的也是最简单的办法之一就是背书。 ②一切知识都是以记忆为基础的。语文学习更是如此。要达到一般阅读、书写水平, 你总得记 住几千个汉字;要进一步使文字自然、流畅、华丽、优美,你就得记住许多精词妙句;如要再进一步使 文章严谨、生动、清晰、新奇,你就得记住许多体式、结构。正像跳舞要掌握基本舞步一样,只有肚子 了滚瓜烂熟地装上几十篇范文,才能循规为圆,依据成方,进而方圆自如,为其所用。至于文章内容的 深浅,风格的高下,那其他方面的修养,又当别论。 ③当然,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便于记忆,所以教师指导学生学习要尽量讲清字、词、 文章的含义。但遗憾的是人脑的生理规律正好相反,年轻时长于记忆,稍长时间长于理解,如果一切等

北师大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全册

范进中举 (一)导入设计 1、如果说《孔乙己》是一个充满笑声的悲剧,控诉了科举制度和封建文化的罪孽,反映了整个社会的世态炎凉。那么今天,当我们认识又认识一位古代知识分子--范进,他原来也是个下层知识分子,年近半百终于考中了举人,命运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我们学习从清代小说家吴敬梓的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中节选的课文《范进中举》。 2、比较导入:如果说《孔乙己》是一个充满笑声的悲剧,控诉了科举制度和封建文化的罪孽,反映了整个社会的世态炎凉。那么今天,当我们认识又认识一位古代知识分子--范进,他原来也是个下层知识分子,年近半百终于考中了举人,命运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我们学习从清代小说家吴敬梓的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中节选的课文《范进中举》。 也可以运用对联等形式导入: 3、对联导入 回忆去岁饥荒,五六七月间,柴米尽枯竭,贫无一寸铁,赊不得,欠不得,虽有近亲远戚,谁肯雪中送炭? 侥幸今朝科举,一二三场内,文章皆合式,中了五经魁,名也香,姓也香,不拘张三李四,都来锦上添花! 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穷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古人云:人生四大乐事: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提名时。 (二)检查预习 1作者简介。 本文节选自《儒林外史》第三回,作者吴敬样(1701-1754),字敏轩,安徽省全椒县人,清代小说家。

2.关于作品《儒林外史》是一部章回体长篇讽刺小说,是中国古典文学中讽刺艺术的最高峰,给后世的谴责小说以直接影响。它以整个封建社会为批判对象,以不同类型的封建知识分子为中心,通过对他们生活和心灵的描绘与剖析,勾画了一群“儒林”的丑恶形象。 3.注音 作揖(yī) 带挈(qiè) 相(xiàng)公醺醺(xūn) 行(háng)事 长(zhǎng)亲腆(tiǎn)着啐(cuì)抛(pāo) 嗑(kē) 亚(yà)元 解(jiè)元绾(wǎn) 桑梓(zǐ) 轩(xuān)敞锭(dìng)子 4. 疑难词语补充解释。 进学:科举时代,童生应岁试、科试而考中入县学,称为进学,即文中所说的中了相公。“相”读xiàng,不读xiāng;“中”读zhòng,不读zhōng。 烂忠厚:过分忠厚。 闯将来:闯来。将,助词,没有实义。 五更鼓:打五更的时候(天亮以前)。旧时把一夜分作五更,每到一更就击鼓报时。 权变:随机应变。 见外:当作外人看待。 果不其然:果然不出所料。 5、为什么古代的白话小说中有这么多难懂的词? 一是因为时代的变迁,好多当时通用的习惯用语,现在已被淘汰,如古代称“妻子”为“浑家”,称秀才为“相公”。 二是文言文对口头语言的影响。如“谨具贺仪”“华居”等。所以,我们在阅读古代白话小说时,要注意古今词义的不同,以免产生歧义。 (三)整体感知

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

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 1、下面加粗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2分) A、镯子(zhuó)醇厚(chún)寻觅(mì)清洌(liè) B、衣褶(zhé)阔绰(zhuò)和煦(xù)契约(qì) C、面面相觑(qù)嗜好(shì)奢望(shē)抽噎(yē) D、忧郁(yù)滑稽(jī)呓语(yì)馈赠(kuì) 2.下列每组短语中均有一个错别字,将它改写在方格内。(4分) A.死皮赖脸仗义蔬财倾心吐胆 B.心平气合穷山恶水山南塞北 C.悲欢离和 3、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2分) A、《项链》——莫泊桑——法国 B、《艺术品》——契诃夫——俄国 C、《麦琪的礼物》——欧·亨利——美国 D、《李逵见宋江》——施耐庵、罗贯中——明末清初 4、下列句中划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对犯错误的同学,我们应真诚地帮助他,不能讳疾忌医。 B.放暑假了,李明参加了旅行社组织的“海南三日游”活动,他那被晒黑的饱经风霜的脸,让人联想起亚热带的阳光。 C.你们学校打篮球的水平实在高,我们甘拜下风。 D.我们就是要虚张声势,把全班同学的学习热情鼓起来。 5、请结合语境,给下面句子的横线处选择最恰当的词语( )(3分) 你看遥远的东西是美丽的,长距离为人们留下了的空间,如 的远山,如的夜空。 A.因为想象沉沉悠悠 B.因为想象悠悠沉沉 C.所以联想沉沉悠悠 D.所以联想悠悠沉沉 6、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夏天的鼓山,真是我们纳凉避暑、休闲娱乐的好季节。 B.我们一定要发扬和继承世界闽商精诚团结、共谋发展的精神。 C.通过这次社区劳动,使她更喜欢参加青年志愿者活动。 D.我们要引导青少年用美的眼光去看世界,用美的心灵去感受世界。 7、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在播音员的播音中,经常会出现这样一种现象:就是把该读去声的字读成上声。 B.成败与自己的想像有着直接的关联。悲观的把自己想像成失败者,这足以使你不能取胜;乐观的把自己想像成胜利者,将给你带来无法估量的成功。 C.宋朝的林和靖的咏梅名句不少,最脍炙人口的当然是“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D.诗画无不注重绘声绘色,讲究笔力,风韵,意境等……因此,古人曰:诗是有声画,画是无声诗。 8、《红楼梦》问世后,被改编成戏曲、电视剧、电影、连环画等多种艺术形式,还形成“红学”。你也来参与一下吧,完成以下各题:(10分) (1)《红楼梦》原名:《》作者:朝代:(每空1分) (2)林黛玉、薛宝钗是原著中最经典的两个人物形象,请分别选出与相关人物有联系的内容。(将相应字母填写在横线上。4分) A.葬花 B.扑蝶 C.蘅芜院 D.潇湘馆 林黛玉:薛宝钗: (3)就你的了解,你认为《红楼梦》如此经久不衰、受人喜欢的原因是什么?(3分) 9.文学常识。(14 分) (1)“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这首诗中的“三父子”指的是。 ( 2 )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是清代作家对〈〈〉〉创作甘苦的自我感叹. 10、仿照下面划线的句子,再写一个句子,要求句式相同,语义连贯。(2分) 山间的清泉,你何必与遥远的大海比浩瀚呢?你自有你的清纯。 路边的小草,你何必与伟岸的大树比挺拔呢?你自有你的执著。 ,? 。 11、知识迁移:(2分)

北师大版九年级语文教材分析

北师大版九年级语文教材分析 天堂学校安玉年 九年级上册 本册教材的主题、题材范围主要是“文学艺术”等方面,6个单元分别是:生活况味、感悟艺术、人生境界、机缘巧合、时政聚焦、话里有话,提高精读和比较阅读能力,巩固拓展略读能力,重点培养探究阅读能力。 “表达?交流”综合实践6个单元为:想像?虚构、通感?表现、体验?颖悟、开头?结尾、敏锐?信实、对话?评论,主要训练叙事文本的写作,兼及其他,口语交际要善于说故事,善于听话、说话。 “语文趣谈”6个单元的题目是:“假如……”背后的逻辑和修辞、文“饭”诗“酒”、民间修辞“知足常乐”、从“最喜欢逃难”谈起、“新闻欲”与“邸报”、“心心相印”与“心心相错”。 第一单元:生活况味 如果真要认真地谈什么“生活况味”,对于九年级学生来说,这个话题可不轻松。但我们要学习探讨的,只是有关这个话题的文学作品。主读课文其一是莫泊桑的《项链》,写的是一条项链改变了一个人的一生的故事。这个故事要表达什么主题,首先就是个很有争议的问题,大家一起来思考研讨。这篇小说,在整体构思、情节发展、结构安排,尤其是它的结局处理上,都有很高的艺术技巧,需要细细品味。另一主读课文是两首诗歌: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和邵燕祥的《假如生活重新开头》。“生活欺骗了你”,这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可能的,普希金表示了什么样的生活态度?我们应当怎么看待?而“生活重新开头”,这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不可能的。既然不可能,为什么还要“假如”?这两首诗歌,从内容到形式,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你欣赏其中的哪些诗句?尽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作出回答,还可以从这两首诗歌的角度评说玛蒂尔德的遭遇。 “比较?探究”的《珠宝》,也是莫泊桑的小说,也是以项链为道具,但内容主题、人物形象、情节构思、心理刻画,并无重复之处。对这种题材、体裁、作者都相同的作品加以比较、探究,是很有意思也很有意义的。 本单元的“鉴赏?评论”,是张洁的《挖荠菜》。荠菜和项链,可以说是风马牛不相及,但它们都承载了作家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课文后的练习就设计了让它和莫泊桑的《项链》作一次对话,你会发现,荠菜和项链,原来也并非不相干。其实,这都是借助一个道具,想像虚构出许多精彩的故事来,埋藏着许多人生的道理,这也许就是小说的好处之一。本单元的“表达?交流”综合实践,就是让同学们也来想像虚构一下,拿一个道具,编一个故事,或者给课文的故事编一个续篇,过把小说家的瘾。口语交际也设计了练习:临时编个小故事,从中含蓄地表达某种不便直说的意思(如批评)。 第二单元:感悟艺术 欧阳修说:“诗穷而后工。”说的是人生的苦难往往孕育着艺术的成功。本单元的主读课文中,冼星海的《留学巴黎》,就以他自身的辛酸屈辱的留学经历,说明了这个道理。“比较?探究”中马可的《心血凝成的作品》,只是以冼星海文中的部分内容为素材敷演成文,但写法显然完全不同。请比较这两种写法,哪种更感动人?

最新北师大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备课本 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语文 全册教案 班级______ 教师______ 日期______ 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班语文教学计划 总的教学目的 教育教养 语文教学以培养和提高人的语文素质为主要任。而语文素质是人的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素

质不仅反映人的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而且从本质上看,还反映了人的思想水平,文化修养,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新基"理论中对塑造未来新人的描述(21世纪的基础教育应把每个学生潜能的开发,健康个性指个体独特性与社会规范性的有机统一的发展,为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变化所必须的自我教育其内容包括德、智、体、情、意、行等多方面,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的初步形成作为最根本的任务,基础教育应为社会发展和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 中,更可以看出语文教育在此方面的大有可为。 我们采用北师大版的初中语文国标教材,本册教材共分为六个单元,包括“讲读”,“比较探究”,“鉴赏评论”,“表达交流”综合实践等。根据对课改精神的学习和对语文教学方向的把握,我们初步拟定了本学期语文教学的培养目标。 思想品德目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培养学生社会主义的思想品质,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健康高深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这是初中三年的最终目标,本学期要努力完成。 知识目标:了解课文中出现的有关重要作家作品的常识,了解描写方法和修辞方法和词类的有关知识,熟记课文中出现的生字生词的音形义。 人文素质目标:初步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能正确运用语言文字来进行交流表达,把课本中感受学习到的有关人的语文素质的东西灵活运用到生活中,从而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例如待人接物的仪态,为人处事的心理,读书看报看电视的习惯等。 根据我校学生实际特点,以及语文学科特点和目前本学科发展方向的把握,我们的语文教学以"激发兴趣,指导方法,培养习惯,搭建舞台。"为口号和行动原则,加强了日常教学和学科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从整体来看,学生身上好的习惯(如课堂听讲,记笔记,发言提问)正在逐步养成,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也有了明显的转变,语文的综合能力也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了较大的提高, 我们在继续以前工作中行之有效的方法手段的同时,还应加强对课改的学习与研究,在把握好教学的大方向的前提下,对教与学作出相应的调整,本学期拟采用以下措施: 1)、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和社会发展对语文的新要求出发,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2)、语文教学中,要加强综合,简化头绪,突出重点,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意之间的联系,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致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3)、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发展他们的观察,记忆,思考,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每堂课教师根据学生实际精心备课,尤其要备好学生,改变繁琐的教学方式,突出重点和难点.要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启发式和讨论式,鼓励运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要避免繁琐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练习。 5)、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6)、作文教学,贴近生活实际,富有生活气息,灵活命题,形式多样,多写随笔,读书笔记,尝试互批共批,以改促写,有效提高作文水平。 7)、实行分层目标教学,根据教学内容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利用课外实行培优辅差,力争整体提高。 8)、引导鼓励学生成立课外学习小组,培养合作精神,开展互助互帮,实行一帮一学习语文,帮助中下生提高学习兴趣和成绩。 9)、做好开头的扭转工作,扭转以往不良的学习习惯。 10)、教学过程中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让学生树立起学习语文的信心。 11)、开展网络辅助教学.对家庭有条件的同学鼓励和指导他们利用语文教育网多学习一些课外阅读,优秀作文和作文技巧等。 第一单元悲悯人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