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消化内镜诊疗相关肠道准备指南(草案)

中国消化内镜诊疗相关肠道准备指南(草案)

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

【期刊名称】胃肠病学

【年(卷),期】2014(019)006

【总页数】3

·共识与指南·

随着消化内镜技术临床应用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患者在内镜检查前需要进行良好的肠道准备,肠道准备质量将直接影响消化内镜的诊疗效果。为此,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于2013年7月组织国内相关领域专家,制订了我国首部“中国消化内镜诊疗相关肠道准备指南(草案)”,为消化道疾病患者消化内镜诊疗相关肠道准备提供临床指导。

肠道准备是指口服或灌肠清洁肠道的方法,广泛应用于肠道外科手术前以及结肠镜、小肠镜、胶囊内镜诊疗和影像学(如肠道CT等)检查前。本指南以结肠镜检查前的肠道准备为基础,对消化内镜诊疗相关肠道准备的实施提供指导性建议,供临床医师参考。

一、肠道准备的目的和要求

结肠镜是诊断和筛查结肠病变的重要手段,其诊断准确性和治疗安全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肠道清洁质量。理想的结肠镜肠道准备方法应具备以下特点[1-2]:①能在短时间内排空结肠内粪便;②不引起结肠黏膜改变;③不会引起患者不适,依从性好;④不导致水电解质紊乱;⑤价格适中。

肠道准备的效果评价目前多采用国际上公认的波士顿或渥太华肠道准备评分量表[3],二者均将结肠分成3段(直肠-乙状结肠,横结肠-降结肠,升结肠-盲肠)

消化内镜诊疗的进展

消化内镜诊疗的进展 虽然近年来消化内镜领域形成的新理念和新技术促使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发生了革命性改变,但未来还是需要不断创新与探索消化内技术,让其朝着孕育突破及其充满活力的方向发展,本文综述了消化内镜诊疗近年来的发展情况。 1 胆胰疾病的微创诊治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是一种结合治疗和诊断的完整科学体系,近年来随着不断研发新技术及其新设备,在治疗胆胰疾病过程中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得到广泛应用,并且已经应用于慢性胰腺炎、胆总管结石及其胰腺假性囊肿等治疗中,可显著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提升临床手术效果。现阶段在治疗胆总管结石过程中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是主要措施,并且在胆道梗阻引发的梗阻性黄疸疾病中内镜下十二指肠鼻胆引流术是主要措施,此外,在良性或恶性胆管狭窄治疗过程中内镜下胆管支架引流术得到应用。 王金涛,张成,安东均等研究显示,对照组开展外科手术治疗,试验组开展内镜治疗,试验组慢性胰腺炎合并胰管结石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对比对照组数据指标,P0.05,数据指标之间存在统计学意义;证实,内镜治疗用于慢性胰腺炎合并胰管结石治疗中可减少出血量,缩短恢复时间。 2 消化道早癌的微创治疗 目前临床治疗消化道早癌过程中越来越重视内镜诊疗,主要包括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内镜下黏膜下剥离术,较大程度上影响了消化道癌前病变和早癌的临床治疗。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实际上是基于20世纪80年代产生的内镜下大块黏膜活组织检查术基础上重视一次切除大块黏膜的一种方法,这种手术方式主要涵盖吸引切除法及其非吸引切除法。吸引切除法主要有套扎器法、透明帽法;非吸引切除法涵盖双孔道电凝圈环切法、单纯电凝圈环切法及其预切开-电凝圈环切法;内

消化内镜诊疗规范标准

. . . 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管理规范 (2013年版) 为加强消化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与管理,规范消化内镜临床诊疗行为,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制定本规范。本规范为医疗机构及其医师开展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的基本要求。 本规范所称的消化内镜诊疗技术包括胃镜技术、结肠镜技术、十二指肠镜技术、小肠镜技术、超声内镜技术、胶囊内镜技术、腹腔镜技术、子母镜技术、胆道镜技术等诊疗技术。 消化科涉及腹腔镜和胆道镜等普通外科内镜诊疗技术参照《普通外科内镜诊疗技术管理规范》执行。 一、医疗机构基本要求 (一)医疗机构开展消化内镜诊疗技术应当与其功能、任务相适应。 (二)具有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与开展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相适应的诊疗科目,有与开展消化内镜诊疗技术

相关的辅助科室和设备,并满足下列要求: 1.临床科室。 (1)三级医院设有消化内科或者普通外科。 (2)其他医疗机构应具备与从事消化内镜诊疗相适应的临床科室或协作转诊机制。 2.消化内镜诊疗室。 (1)包括术前准备室、内镜诊疗室和术后观察室。 (2)有满足消化内镜诊疗工作需要的内镜设备和相关器械、耗材。 (3)配备心电监护仪(含血氧饱和度监测功能)、除颤仪、简易呼吸器等急救设备和急救药品。 (三)有经过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具备消化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的执业医师和其他专业技术人员。 (四)有单独的消化内镜清洗消毒房间、内镜清洗消毒灭菌设施,医院感染管理符合要求。 (五)拟开展风险高、过程复杂、难度大,按照四级手

术管理的消化内镜诊疗技术(附件1)的医疗机构,在满足以上基本条件的情况下,还应满足以下要求: 1.二级及以上医院,开展消化系统疾病诊疗工作不少于10年,同时具有消化内科和普通外科或具备与从事消化内镜诊疗相适应的临床科室,近5年累计完成消化内镜诊疗病例不少于5000例,其中,累计完成按照四级手术管理的消化内镜诊疗病例不少于500例或累计完成按照三级手术管理的消化内镜诊疗技术(附件2)病例不少于1000例,技术水平在本地区处于领先地位。 2.具备满足危重患者救治要求的重症监护室。 3.具备满足实施按照四级手术管理的消化内镜诊疗技术需求的临床辅助科室、设备和技术能力。 4.开展消化系统肿瘤相关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的医疗机构,还应当具备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肿瘤科与放射治疗科的诊疗科目。 二、人员基本要求 (一)医师。

-专科护理质控措施

. . 2014年护理质量控制措施 一、建立科室质控体系,实行护士长—质控小组—护士自控三级质控方法 1、成立泌尿外科专科质量控制体系,护士长全面控制,下设急救物品、仪器设备管理管理(由负责)、基础护理控制(负责)、护理文书书写(负责)、健康教育(负责)消毒隔离(由负责)、五个质控小组,另由科室总带教老师(吴旭娇)负责新技术新项目新知识培训,保证专科护理质量。 2、各个质控小组各自掌握标准,采取随时督导方式每周检查1次,每月科室召开质控小组会议,各组向护士长提交质量反馈表,督导内容纳入护士绩效考核工资量化,并写出整改措施,进入下一步持续质量改进循环,不断提升护理效果;每月召开全科护士质量控制会议,护士长对各小组查出的问题进行通报,由大家分析原因,讨论优化、更新工作方法和流程,全科通过后贯彻执行。 二、全面掌握专科知识及技能,保证护理效果1、根据护理部和本科室的三基培训计划加强护理人员的制定泌尿外科、烧伤外科一般护理常规及专科护理常规,要求护士人人掌握并运用护理程序对患者实施整体责任制护理。2、护士掌握各项急救技能,制定心跳呼吸骤停、过敏反应等抢救流程,每位护士掌握并熟知急救的处理流程及技能。3、每月组织专科知识业务学习、护理查房,通过晨间提问、闭卷考试等形式检验掌握情况。 三、切实做好安全管理,保障患者安全。1、建立科室设备安全检查本,每月由将抢救药品、所有仪器设备检查,排查安全隐患,调试处于备用状态。 2、按照医院安全管理目标正确识别病人。 3、科室医护之间团结协作,保证沟通有效性6、减少病人因跌倒造成伤害:泌尿外科科老年患者较多,为患者发防跌倒防坠床的告知书,巡视时注意地板的湿度,患者上下床时扶助病人;正确使用床栏。7、减少护理所致感染风险:做好消毒隔离,院感监测员准时做好细菌监测。8、实施优质护理。 四、基础护理1、加强晨晚间病房整理的质量,强化落实基础护理的各项内容,使病房环境持续改进。2、加强责任护士对病房的巡视,要求掌握所管病人的十知道。3、加强护理组长对基础护理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整改,反馈。 五、预防护理并发症1、老年患者防止压疮的形成,做好晨晚间护理,随时保持床单位的清洁,对压疮高危者按时翻身,保持皮肤的干燥。2、膀胱冲洗患者,防止静脉血栓的形成:鼓励病人适当活动, 防止下肢静脉血栓及肺栓塞的发生。卧床期间,指导病人侧身活动,下肢曲腿运动。停止膀胱冲洗后,协助病人离床活动,注意观察病人有无呼吸困难等肺栓塞症状。

消化内镜诊疗规范标准

消化镜诊疗技术管理规 (2013年版) 为加强消化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与管理,规消化镜临床诊疗行为,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制定本规。本规为医疗机构及其医师开展消化镜诊疗技术的基本要求。 本规所称的消化镜诊疗技术包括胃镜技术、结肠镜技术、十二指肠镜技术、小肠镜技术、超声镜技术、胶囊镜技术、腹腔镜技术、子母镜技术、胆道镜技术等诊疗技术。 消化科涉及腹腔镜和胆道镜等普通外科镜诊疗技术参照《普通外科镜诊疗技术管理规》执行。 一、医疗机构基本要求 (一)医疗机构开展消化镜诊疗技术应当与其功能、任务相适应。 (二)具有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与开展消化镜诊疗技术相适应的诊疗科目,有与开展消化镜诊疗技术

相关的辅助科室和设备,并满足下列要求: 1.临床科室。 (1)三级医院设有消化科或者普通外科。 (2)其他医疗机构应具备与从事消化镜诊疗相适应的临床科室或协作转诊机制。 2.消化镜诊疗室。 (1)包括术前准备室、镜诊疗室和术后观察室。 (2)有满足消化镜诊疗工作需要的镜设备和相关器械、耗材。 (3)配备心电监护仪(含血氧饱和度监测功能)、除颤仪、简易呼吸器等急救设备和急救药品。 (三)有经过消化镜诊疗技术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具备消化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的执业医师和其他专业技术人员。 (四)有单独的消化镜清洗消毒房间、镜清洗消毒灭菌设施,医院感染管理符合要求。 (五)拟开展风险高、过程复杂、难度大,按照四级

手术管理的消化镜诊疗技术(附件1)的医疗机构,在满足以上基本条件的情况下,还应满足以下要求: 1.二级及以上医院,开展消化系统疾病诊疗工作不少于10年,同时具有消化科和普通外科或具备与从事消化镜诊疗相适应的临床科室,近5年累计完成消化镜诊疗病例不少于5000例,其中,累计完成按照四级手术管理的消化镜诊疗病例不少于500例或累计完成按照三级手术管理的消化镜诊疗技术(附件2)病例不少于1000例,技术水平在本地区处于领先地位。 2.具备满足危重患者救治要求的重症监护室。 3.具备满足实施按照四级手术管理的消化镜诊疗技术需求的临床辅助科室、设备和技术能力。 4.开展消化系统肿瘤相关消化镜诊疗技术的医疗机构,还应当具备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肿瘤科与放射治疗科的诊疗科目。 二、人员基本要求 (一)医师。

护理质量控制计划

护理质量控制计划 (1119字) 护理工作的服务终究体现于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根据医院质量管理“质量、安全、服务、费用”的要求,质量管理必须贯串于护理工作的始终,因此必须牢牢围绕质量这条主线,根据医院及护理工作计划,制定本计划: 一、护理质量的质控原则 实行分管院长领导下的质量管理监控体系,全面组织落实护理质控措施,加强专项检查、督导、整改,到达护理质量延续改进,确保患者安全。 二、护理质量管理实施方案 (一)补充完善护理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培养一支素质良好的护理质量管理队伍。 (二)进一步完善护理质量标准与工作流程。 1.结合临床实践,不断完善护理规章制度,进一步完善护理质量考核内容及评分标准,如特、一级护理;基础护理;

消毒隔离;护理文件的书写;供给室、手术室、患者十大安全目标等质量评价标准;修订护理技术操纵流程。 2.组织护士学习规章制度、新标准、加强医疗护理法律法规的培训,以进步护理职员的法律意识,依法从护,保护病人及护士的本身正当权利、加强护士安全意识、全员质量管理意识。 3.发挥护理部、科室二级质量监控小组及护理骨干的作用,重视环节质控和重点题目的整改效果追踪。实行科室平时检查与护理部督导相结合,重点与全面检查相结合的原则。护理部每个月召开护理质量分析会一次,对每个月护理质量检查情况通报,分析产生缘由,提出整改办法。 4.把每个月质量分析会存在安全隐患题目作为下月质量检查重点内容,加大检查、督导力度,重视实际整改效果。并有检查记录、分析、评价及改进措施记录。 5.加强重点环节,重点时段的管理:如公道排班、交***、夜班、节假日的、新上岗职员的科学管理。 6.做好危重病人、大手术后病人的基础护理与专科护

国家消化内镜质控中心

---------------------------------------------------------------最新资料推荐------------------------------------------------------ 国家消化内镜质控中心 中国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麻醉操作技术规范国家消化内镜质控中心国家麻醉质控中心消化内镜技术为消化系疾病最常用的诊疗方法,随着患者对舒适化医疗服务需求的不断提高,我国开展镇静/麻醉下消化内镜操作的单位越来越多,普及和推广舒适化消化内镜诊疗也是必然的趋势。 但是镇静 /麻醉下消化内镜诊疗操作具有一定的风险。 为加强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麻醉操作的质量控制,最大限度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保证消化内镜诊疗的安全,国家消化内镜质控中心和国家麻醉质控中心共同组织内镜和麻醉领域的专家制定了本操作技术规范。 一、范围本规范规定了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麻醉操作相关的管理要求、布局和设施、设备要求、人员配置及职责、适应证和禁忌证、标准操作流程、并发症预防等内容。 本规范适用于开展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麻醉工作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二、术语和定义消化内镜诊疗的镇静/麻醉是指通过应用镇静药物和(或)麻醉性镇痛药物等以及相关技术,减轻患者在消化内镜诊疗过程中的应激反应、疼痛、腹胀、恶心呕吐等痛苦和不适,消除患者对检查的恐惧感,同时为内镜医师创造更良好的诊疗条件。 三、管理要求(一)医疗机构管理要求1.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麻 1/ 17

醉可开设于能开展消化内镜诊疗操作,有麻醉资质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最新资料推荐------------------------------------------------------ 2.应设立单独的区域开展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麻醉。 3.应将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麻醉纳入医疗质量管理。 4.医疗机构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麻醉的管理履行以下职责:根据工作量合理配置镇静/麻醉诊疗区(室)的工作人员。 落实岗位培训制度,将镇静/麻醉相关专业知识纳入人员继续教育计划。 对镇静/麻醉诊疗区(室)新建、改建和扩建的设计方案进行审核。 负责设备购置的审核(合格证、技术参数),设备维护和定期检修纳入医疗机构的设备统一管理,并建立档案。 保障镇静/麻醉诊疗区(室)的水、电等的供给,定期进行设施的维护和检修。 (二)操作管理要求1.常规镇静/麻醉前认真评估患者,完善知情告知相关文件。 2.镇静/麻醉中须保持静脉通畅,做好呼吸和循环的监护和管理。 3.镇静/麻醉后苏醒时应密切观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及神志状态,严格掌握患者离院标准。 四、布局及设施设备要求开展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麻醉除应具备常规消化内镜的基本配置要求外,还应具备以下条件:1.每个诊疗单元面积不宜小于 15m2。 2.每个诊疗区域除应配置消化内镜基本诊疗设备外,还须符合手 3/ 17

消化内镜诊疗规范标准

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管理规范 (2013年版) 为加强消化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与管理,规范消化内镜临床诊疗行为,保证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根据《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制定本规范。本规范为医疗机构及其医师开展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的基本要求。 本规范所称的消化内镜诊疗技术包括胃镜技术、结肠镜技术、十二指肠镜技术、小肠镜技术、超声内镜技术、胶囊内镜技术、腹腔镜技术、子母镜技术、胆道镜技术等诊疗技术。 消化科涉及腹腔镜与胆道镜等普通外科内镜诊疗技术参照《普通外科内镜诊疗技术管理规范》执行。 一、医疗机构基本要求 (一)医疗机构开展消化内镜诊疗技术应当与其功能、任务相适应。 (二)具有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与开展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相适应的诊疗科目,有与开展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相

关的辅助科室与设备,并满足下列要求: 1、临床科室。 (1)三级医院设有消化内科或者普通外科。 (2)其她医疗机构应具备与从事消化内镜诊疗相适应的临床科室或协作转诊机制。 2、消化内镜诊疗室。 (1)包括术前准备室、内镜诊疗室与术后观察室。 (2)有满足消化内镜诊疗工作需要的内镜设备与相关器械、耗材。 (3)配备心电监护仪(含血氧饱与度监测功能)、除颤仪、简易呼吸器等急救设备与急救药品。 (三)有经过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相关知识与技能培训具备消化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的执业医师与其她专业技术人员。 (四)有单独的消化内镜清洗消毒房间、内镜清洗消毒灭菌设施,医院感染管理符合要求。 (五)拟开展风险高、过程复杂、难度大,按照四级手术管

理的消化内镜诊疗技术(附件1)的医疗机构,在满足以上基本条件的情况下,还应满足以下要求: 1、二级及以上医院,开展消化系统疾病诊疗工作不少于10年,同时具有消化内科与普通外科或具备与从事消化内镜诊疗相适应的临床科室,近5年累计完成消化内镜诊疗病例不少于5000例,其中,累计完成按照四级手术管理的消化内镜诊疗病例不少于500例或累计完成按照三级手术管理的消化内镜诊疗技术(附件2)病例不少于1000例,技术水平在本地区处于领先地位。 2、具备满足危重患者救治要求的重症监护室。 3、具备满足实施按照四级手术管理的消化内镜诊疗技术需求的临床辅助科室、设备与技术能力。 4、开展消化系统肿瘤相关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的医疗机构,还应当具备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肿瘤科与放射治疗科的诊疗科目。 二、人员基本要求 (一)医师。

2020版护理质控工作计划

( 工作计划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2020版护理质控工作计划 The work plan has clear goals and specific steps to enhance work initiative,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work proceed in an orderly manner.

2020版护理质控工作计划 【第1篇】 一、加强细节管理,培养良好的工作习惯。 细节决定质量,妇产科随机性强,平时工作习惯差,做护士长忙于日常事务,疏于管理,xxx年将把精力放在日常质控工作,从小事抓起,将质控工作贯穿于每日工作中,每周质控一到两项,形成规范,让科室人员也在质控中逐渐形成良好的习惯,减少懒散心理及应付心理,真正从方便工作,方便管理为出发点。另外发挥质控员及责任护士的作用,将一些日常质控工作交给她们,提高大家参与意识,动员全科人员参与管理,有效提高自我管理意识,提高科室管理的效率。 改变往年查房应付的局面,由管床护士负责病历选取,真正选

取科室疑难病历,书写护理计划,责任护士负责讨论该病的疑、难点护理问题,集思广义,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达到提高业务水平,解决护理问题的目的。同时,讨论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学习专科疾病的知识,规范专科疾病护理常规,每规范一种专科疾病,便将此种疾病的护理常规应用于日常工作,逐步提高护理工作的规范性。 三、加强业务学习,提高整体专业水平。 加强专科业务知识学习,系统学习妇产科学,围产期知识,新生儿复苏,产科急症护理及应急程序,全科人员参与,大家轮流备课,每月一次。并进行产科急证抢救演练,人人过关,提高应急能力及专科护理水平。 四、设计使用专科健康教育手册,加强健康宣教工作。 设计专科健康教育手册,分为新生儿保健手册,产褥期保健手册和妇科疾病保健手册,将保健知识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形式表达,设计清新的版面,吸引病人真正去了解知识。同时规范科室健教内容,制作护理人员健教手册,形成一体化健教内容,科室备份,人

中国消化内镜诊疗相关肠道准备指南

中国消化内镜诊疗相关肠道准备指南(草案) 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 通信作者:李兆申,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消化科,zhsli@https://www.360docs.net/doc/f616177291.html,; 姜泊,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消化科,drjiang@https://www.360docs.net/doc/f616177291.html,; 戈之铮,上海交通大学仁济医院消化科,zhizhengge@ https://www.360docs.net/doc/f616177291.html, 随着消化内镜技术临床应用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患者在内镜检查前需要进行良好的肠道准备,而肠道准备的质量直接影响消化内镜的诊疗效果。为此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于2013年7月组织国内相关领域专家,制订了我国首部《中国消化内镜诊疗相关肠道准备指南草案)》,为消化道疾病患者消化内镜诊疗相关的肠道准备提供临床指导。 肠道准备是指口服或灌肠清洁肠道的方法,广泛用于肠道外科术前、结肠镜、小肠镜、胶囊内镜诊疗和影像学(如肠道CT等)检查前。本指南以结肠镜检查前的肠道准备为基础,对消化内镜诊疗相关肠道准备的实施提供指导性建议,供临床医师参考。 1 肠道准备的目的和要求 结肠镜是诊断和筛查结肠病变的重要手段,但其诊断的准确性和治疗的安全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肠道清洁的质量。一种理想的结肠镜肠道准备方法应该具有以下特点:(1)能短时间内排空结肠的粪便;(2)不引起结肠黏膜的改变;(3)不会引起患者不适,依从性好;(4)不导致水电解质的紊乱;(5)价格适中[1 - 2]。 肠道准备的效果评价目前多采用国际上公认的波士顿或渥太华肠道准备评分量表[3],二者均将结肠分成3段(直肠-乙状结肠、横结肠和降结肠、升结肠和盲肠)进行评分。波士顿评分按照最差~清洁分为4级(0~3分),总分0~9分;渥太华评分按照清洁~最差分为5级(0~4分),并加入全结肠内的液体量评分(少量、中量、大量分别为0、1、2 分),总分0~14分。 2 常用肠道清洁剂的选择和用法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肠道清洁剂各具特点,口服肠道清洁剂的选择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基础疾病、接受程度、诊疗目的、制剂优缺点以及用药史等因素,并予以针对性的指导。理想的清洁肠道时间不应超过24h,内镜诊疗最好于口服清洁剂结束后4h内进行(无痛结肠镜检查建议在6h后进行)[4]。 2. 1 聚乙二醇电解质散(PEG) 目前国内常用制剂包括舒泰清、和爽、恒康正清、福静清等。PEG是目前国内应用最普遍的肠道清洁剂,作为容积性泻剂,通过大量排空消化液来清洗肠道,不会影响肠道的吸收和分泌,从而不会导致水和电解质平衡紊乱[5]。在内镜检查前4~6h,服用PEG等渗溶液2~3L,每10min服用250mL,2h内服完。如有严重腹胀或不适,可放慢服用速度或暂停服用,待症状消除后再继续服用,直至排出清水样便,可以不再继续服用[6]。对于无法耐受一次性大剂量PEG清肠的患者,可考虑分次服用方法,即一半剂量在肠道检查前1d 晚上服用,一半剂量在肠道检查当天提前4~6h服用。PEG的口感对于患者的依从性尤其重要,近年来,国内研发了PEG的新剂型,有不含硫酸钠的聚乙二醇(SF-PEG),由于钾含量下降,以及完全去除硫酸钠而改善了PEG的气味及口味,患者耐受性及

消化内镜新进展

消化内镜是胃镜、肠镜、十二指肠镜、小肠镜、胆道镜、超声内镜、胶囊内镜等多种内镜的总称,电子内镜具有更高的清晰度和分辨率,并且很容易与电脑联结,可以对获得的图象进行处理、保存和打印,并能对图象进行实时放大,对轻微病变也能很清晰的显示,大大提高了消化道疾病诊断准确率,减少误诊与漏诊,特别有利于早期肿瘤的识别与诊断;随着计算机、光电子及新材料技术的发展,近年来又发展出了胶囊内镜,电子内镜的性能也在不断的提高,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由于电子内镜有很好的操纵性及可靠性,有利于开展内镜下的各种治疗。目前消化内镜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已经从单纯检查、活检取材达到了对全胃肠道的观察及深层甚至邻近器官探查活检、对胃肠功能检测、胰胆管造影等。消化内镜临床应用的最大进展在于内镜下治疗技术的日益提高与不断扩大。目前临床上具体开展的内镜治疗有: 1.消化道息肉(食管、胃、小肠、大肠)高频电凝电切术或射频治疗术在内镜检查找到病灶后,通过内镜上的孔道,将圈套器或射频治疗电极送到病变处进行治疗,避免了传统外科手术,具有创伤小、痛苦少、疗效高、愈合快、毋须住院等特点。 2.消化道(食管、胃、小肠、大肠)急诊止血术(注射、电凝、夹子);内镜治疗已经替代外科手术成为溃疡出血治疗的首选方法,其中有止血夹钳夹术、注射治疗和热凝固治疗等。 3.食道狭窄(良性、癌性)气囊、探条扩张术及置支架术采用探条扩张器扩张后置支架的技术,治疗食道贲门狭窄患者,使他们恢复了进食,明显提高了生活质量。 4.食管贲门失迟缓症内镜气囊或探条扩张术。 5.内镜下食管、胃、结肠漏(瘘)拴堵术。 6.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硬化、套扎术。内镜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疗效得到肯定,套扎治疗术明显优于硬化治疗,正在成为食管静脉曲张内镜治疗的首选方法,使曲张的静脉机化,消退,防治肝硬化门脉高压病人的再出血,而组织粘合剂更适用于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治疗。 7.消化道异物取出术。利用各种类型异物钳,通过内镜孔道,将异物抓住,并取出,内镜中心已经成功取出的异物有鱼刺、骨头、硬币、钱币、戒指、项链、

专科护理质控措施

2014年护理质量控制措施 一、建立科室质控体系,实行护士长—质控小组—护士自控三级质控方法 1、成立泌尿外科专科质量控制体系,护士长全面控制,下设急救物品、仪器设备管理管理(由负责)、基础护理控制(负责)、护理文书书写(负责)、健康教育(负责)消毒隔离(由负责)、五个质控小组,另由科室总带教老师(吴旭娇)负责新技术新项目新知识培训,保证专科护理质量。 2、各个质控小组各自掌握标准,采取随时督导方式每周检查1次,每月科室召开质控小组会议,各组向护士长提交质量反馈表,督导内容纳入护士绩效考核工资量化,并写出整改措施,进入下一步持续质量改进循环,不断提升护理效果;每月召开全科护士质量控制会议,护士长对各小组查出的问题进行通报,由大家分析原因,讨论优化、更新工作方法和流程,全科通过后贯彻执行。 二、全面掌握专科知识及技能,保证护理效果1、根据护理部和本科室的三基培训计划加强护理人员的制定泌尿外科、烧伤外科一般护理常规及专科护理常规,要求护士人人掌握并运用护理程序对患者实施整体责任制护理。2、护士掌握各项急救技能,制定心跳呼吸骤停、过敏反应等抢救流程,每位护士掌握并熟知急救的处理流程及技能。3、每月组织专科知识业务学习、护理查房,通过晨间提问、闭卷考试等形式检验掌握情况。 三、切实做好安全管理,保障患者安全。1、建立科室设备安全检查本,每月由将抢救药品、所有仪器设备检查,排查安全隐患,调试处于备用状态。 2、按照医院安全管理目标正确识别病人。 3、科室医护之间团结协作,保证沟通有效性6、减少病人因跌倒造成伤害:泌尿外科科老年患者较多,为患者发防跌倒防坠床的告知书,巡视时注意地板的湿度,患者上下床时扶助病人;正确使用床栏。7、减少护理所致感染风险:做好消毒隔离,院感监测员准时做好细菌监测。8、实施优质护理。 四、基础护理1、加强晨晚间病房整理的质量,强化落实基础护理的各项内容,使病房环境持续改进。2、加强责任护士对病房的巡视,要求掌握所管病人的十知道。3、加强护理组长对基础护理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整改,反馈。 五、预防护理并发症1、老年患者防止压疮的形成,做好晨晚间护理,随时保持床单位的清洁,对压疮高危者按时翻身,保持皮肤的干燥。2、膀胱冲洗患者,防止静脉血栓的形成:鼓励病人适当活动, 防止下肢静脉血栓及肺栓塞的发生。卧床期间,指导病人侧身活动,下肢曲腿运动。停止膀胱冲洗后,协助病人离床活动,注意观察病人有无呼吸困难等肺栓塞症状。

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管理规范(2013年版)

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管理规范 (2013年版) 为加强消化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与管理,规范消化内镜临床诊疗行为,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制定本规范。本规范为医疗机构及其医师开展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的基本要求。 本规范所称的消化内镜诊疗技术包括胃镜技术、结肠镜技术、十二指肠镜技术、小肠镜技术、超声内镜技术、胶囊内镜技术、腹腔镜技术、子母镜技术、胆道镜技术等诊疗技术。 消化科涉及腹腔镜和胆道镜等普通外科内镜诊疗技术参照《普通外科内镜诊疗技术管理规范》执行。 一、医疗机构基本要求 (一)医疗机构开展消化内镜诊疗技术应当与其功能、任务相适应。 (二)具有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与开展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相适应的诊疗科目,有与开展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相关的辅助科室和设备,并满足下列要求: 1.临床科室。 (1)三级医院设有消化内科或者普通外科。 (2)其他医疗机构应具备与从事消化内镜诊疗相适应的临床科室或协作转诊机制。 1

2.消化内镜诊疗室。 (1)包括术前准备室、内镜诊疗室和术后观察室。 (2)有满足消化内镜诊疗工作需要的内镜设备和相关器械、耗材。 (3)配备心电监护仪(含血氧饱和度监测功能)、除颤仪、简易呼吸器等急救设备和急救药品。 (三)有经过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具备消化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的执业医师和其他专业技术人员。 (四)有单独的消化内镜清洗消毒房间、内镜清洗消毒灭菌设施,医院感染管理符合要求。 (五)拟开展风险高、过程复杂、难度大,按照四级手术管理的消化内镜诊疗技术(附件1)的医疗机构,在满足以上基本条件的情况下,还应满足以下要求: 1.二级及以上医院,开展消化系统疾病诊疗工作不少于10年,同时具有消化内科和普通外科或具备与从事消化内镜诊疗相适应的临床科室,近5年累计完成消化内镜诊疗病例不少于5000例,其中,累计完成按照四级手术管理的消化内镜诊疗病例不少于500例或累计完成按照三级手术管理的消化内镜诊疗技术(附件2)病例不少于1000例,技术水平在本地区处于领先地位。 2.具备满足危重患者救治要求的重症监护室。

消化内镜治疗的临床应用及进展

消化内镜治疗的临床应用在最近20 余年中有很大进展。消化内镜治疗侵入性小, 使消化系统许多疾病的治疗“微创伤”化, 故在许多方面对病人的利益超过了传统外科手术。现对消化内镜治疗的临床应用及新进展综述如下。 1 胆道胰腺疾病 自1974 年国际上首次采用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 EST) 治疗胆总管结石以来, EST逐渐推广应用于各种胆胰疾病的治疗, 随着操作技术的日趋成熟, 已部分替代了传统的外科手术。范震等人总结了583 例胆总管结石病人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ERCP) 、EST、胆管取石治疗的经验, 2 周内排石成功率94.17%; 取石不成功者占5.83%( 34/583) , 其中25 例先放置内支架引流再行ERCP 取石成功, 转外科手术9 例; 严重并发症发生率约12.52%, 均经保守治疗后临床痊愈, 无死亡病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主要是由胆石等因素致壶腹部梗阻、胆汁逆流引起胰管高压所致, 病情凶险、病死率高。范志宁等人对92 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病人行内镜取石、鼻胆管引流、胰管内支架引流,腹痛消失和血淀粉酶恢复时间、病死率、平均住院天数、住院费等, 均显著低于同期40 例保守治疗组的病人。胰腺坏死和胰腺脓肿是急性胰腺炎的危重并发症, 外科手术治疗死亡率高, 内镜治疗更为安全、有效。Seewald 等人在内镜超声引导下经乳头胰腺囊肿引流或经皮胃胰造瘘引流、胰腺坏死组织切除和盐水冲洗, 对13 例不适宜外科手术的胰腺坏死和胰腺脓肿病人行内镜引流治疗, 避免了急诊外科手术, 平均随访8.3 个月, 其中9 例病人完全免除了外科手术。慢性胰腺炎的普遍特征是胰管狭窄或结石引起胰管内压增高导致腹痛和胰腺外分泌功能减退, 通过ERCP、EST、胰管内取石、胰胆管支架植入、胰腺假性囊肿引流等措施, 使病人的腹痛症状获得长期缓解, 是一种安全、有效、侵入性最小的手术疗法。胰管扩张但ERCP 乳头插管不成功的慢性胰腺炎腹痛病人, 内镜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胃胰造瘘或经十二指肠造瘘胰管引流, 是常规途径不能缓解的胰管高压腹痛病人有效、安全的外科替代疗法。 2 消化道出血 消化道出血的内镜治疗, 根据出血部位、病因采取不同的方法。有效的治疗方法有内镜下硬化疗法、套扎、热探头、高频电、激光、微波、注射疗法和止血夹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 药物治疗较困

四级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目录-上传

四级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目录 一、胃镜诊疗技术 (一)胃镜下食管粘膜剥离术 (二)胃镜下胃粘膜剥离术 二、结肠镜诊疗技术 结肠镜下结肠粘膜剥离术 三、十二指肠镜诊疗技术 (一)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二)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 (三)内镜下胆管括约肌切开术 (四)内镜下胰管括约肌切开术 (五)内镜下壶腹气囊成型术 (六)内镜下胆管结石取石术 (七)内镜下胰管结石取石术 (八)内镜下胆管结石机械碎石术 (九)内镜下胆管结石激光碎石术 (十)内镜下胆管结石液电碎石术 (十一)内镜下胆管扩张术 (十二)内镜下胰管扩张术 (十三)内镜下胆管支架植入术 (十四)内镜下胰管支架植入术 (十五)内镜下副乳头括约肌切开术 (十六)内镜下副乳头支架植入术 (十七)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

(十八)内镜下胆管内超声检查术 (十九)内镜下胰管内超声检查术 (二十)内镜下胆管射频消融术 (二^一)内镜下胰管射频消融术 (二十二)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腺瘤内镜切除术(二十三)内镜下鼻胰管引流术 (二十四)胆管镜下光动力或氩气治疗术 (二十五)胆管镜下电切治疗术 四、超声内镜诊疗技术 (一)超声内镜细针穿刺术 (二)超声内镜下放射粒子植入术 (三)超声内镜下肿瘤标记术 (四)超声内镜下放射免疫治疗术 (五)超声内镜下肿瘤注射治疗术 (六)超声内镜下射频消融术 (七)超声内镜下血管栓塞术 (八)超声内镜下假性囊肿引流术 (九)超声内镜下胆管穿刺引流术 (十)超声内镜下胰管穿刺引流术 (^一)超声内镜下脓肿穿刺引流术 (十二)超声内镜下光动力治疗术 (十三)超声内镜辅助胰胆管造影术 五、经口经隧道消化内镜诊疗技术 (一)经口经隧道内镜下贲门括约肌切断术(二)经口经隧道内镜下间质瘤摘除术十、小肠镜诊疗技术 小肠镜下治疗术

(完整word版)护理三级质控实施方案

护理三级质控实施方案 护理质量管理是医院护理管理的主题,也是护理管理重要的职能之一,护理质量直接反映护理工作的职业特色和工作内涵,护理质量的高低不仅取决于护理人员的素质和技术质量,还取决于护理管理方法的优劣及护理管理水平的高低,为提高医院护理管理水平,保证护理质量及护理安全,因此,经护理管理委员会通过,制订医院护理管理质量考评标准及护理质控实施方案。 一、护理质控组织及管理形式: 1、个人质量护理:全体护士是护理质量的操作者,是自我管理责任人, 必须树立正确的质量管理理念,明确个人岗位职责,确保护理质量是整体质量基础。 主要职责:按照医疗法规、规章制度的要求,认真履行岗位职责,严格遵守护理常规和操作流程,按护理质量标准做好自我管理,自查、自纠,不断提高护理质量,使各项工作符合质量要求。 2、各科成立护理质控组:由护士长任组长,科内主管护师或护师以上 为成员的质控护士组成(3-5人) 主要职责:根据护理管理总体要求,结合本科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病区管理制度,措施,,工作指引,对本科的护理质量进行自查,并做好日常检查和全面质量管理,每次质量督查有分析记录,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改进护理流程,每月汇总在护士长手册上交护理部 3、成立医院护理质控组:由护理部主任及各专科护理质控成员担任, 由主管护理工作的副院长任组长,护理部主任任副组长。

主要职责:主要负责全院护理质量标准修订和完善,全院护理质量检查及护理质量控制,并追踪监督实施效果,促进全院护理质量提高。 二、护理质量管理指标: 1、基础护理合格率≥95% 2、特级、一级护理合格率≥95% 3、护理文书合格率≥95% 4、急救物品完好率100% 5、住院患者满意率≥95% 6、护理人员培训覆盖率≥90% 7、护理理论考试合格率≥100%(合格分≥85) 8、健康教育覆盖率≥98% 9、病人知晓率≥95% 10、护理事故发生率为0 11、护理差错发生率≤0.5/100 12、年压疮发生率为0 13、护理计划实施率100% 14、一人一针一管执行率100% 15、常规器械消毒灭菌率100% 三、质控内容:病房管理、基础护理、服务品质、护理安全、病历文书、危重病人护理、静脉输液、消毒隔离、急救物品、药品管理、护士规范化培训、技术操作

中国消化内镜诊疗相关肠道准备指南草案

通信作者:李兆申,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消化科,电子信箱:zhsli@81890.net;姜泊,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消化科,电子信箱:drjiang@163.com;戈之铮,上海交通大学仁济医院消化科,电子信箱:zhizhengge@aliyun.com 指南与共识 中国消化内镜诊疗相关肠道准备指南(草案) 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 关键词:消化内镜;肠道准备;指南 Keywords:digestive endoscopy;bowel preparation;guideline 文章编号:1005-2194(2013)09-0705-03中图分类号:R574文献标志码:A 随着消化内镜技术临床应用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患者在内镜检查前需要进行良好的肠道准备,而肠道准备的质量直接影响消化内镜的诊疗效果。为此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于2013年7月组织国内相关领域专家,制订了我国首部《中国消化内镜诊疗相关肠道准备指南(草案)》,为消化道疾病患者消化内镜诊疗相关的肠道准备提供临床指导。 肠道准备是指口服或灌肠清洁肠道的方法,广泛用于肠道外科术前、结肠镜、小肠镜、胶囊内镜诊疗和影像学(如肠道CT等)检查前。本指南以结肠镜检查前的肠道准备为基础,对消化内镜诊疗相关肠道准备的实施提供指导性建议,供临床医师参考。 1肠道准备的目的和要求 结肠镜是诊断和筛查结肠病变的重要手段,但其诊断的准确性和治疗的安全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肠道清洁的质量。一种理想的结肠镜肠道准备方法应该具有以下特点:(1)能短时间内排空结肠的粪便;(2)不引起结肠黏膜的改变;(3)不会引起患者不适,依从性好;(4)不导致水电解质的紊乱;(5)价格适中[1-2]。 肠道准备的效果评价目前多采用国际上公认的波士顿或渥太华肠道准备评分量表[3],二者均将结肠分成3段(直肠-乙状结肠、横结肠和降结肠、升结肠和盲肠)进行评分。波士顿评分按照最差 清洁分为4级(0 3分),总分0 9分;渥太华评分按照清洁 最差分为5级(0 4分),并加入全结肠内的液体量评分(少量、中量、大量分别为0、1、2分),总分0 14分。 2常用肠道清洁剂的选择和用法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肠道清洁剂各具特点,口服肠道清洁剂的选择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基础疾病、接受程度、诊疗目的、制剂优缺点以及用药史等因素,并予以针对性的指导。理想的清洁肠道时间不应超过24h,内镜诊疗最好于口服清洁剂结束后4h 内进行(无痛结肠镜检查建议在6h后进行)[4]。2.1聚乙二醇电解质散(PEG)目前国内常用制剂包括舒泰清、和爽、恒康正清、福静清等。PEG是目前国内应用最普遍的肠道清洁剂,作为容积性泻剂,通过大量排空消化液来清洗肠道,不会影响肠道的吸收和分泌,从而不会导致水和电解质平衡紊乱[5]。在内镜检查前4 6h,服用PEG等渗溶液2 3L,每10min服用250mL,2h内服完。如有严重腹胀或不适,可放慢服用速度或暂停服用,待症状消除后再继续服用,直至排出清水样便,可以不再继续服用[6]。对于无法耐受一次性大剂量PEG清肠的患者,可考虑分次服用方法,即一半剂量在肠道检查前1d晚上服用,一半剂量在肠道检查当天提前4 6h服用。PEG的口感对于患者的依从性尤其重要,近年来,国内研发了PEG的新剂型,有不含硫酸钠的聚乙二醇(SF-PEG),由于钾含量下降,以及完全去除硫酸钠而改善了PEG的气味及口味,患者耐受性及安全性更好,适用人群更广泛;也有新剂型对PEG的口味进行了改良,改良后的溶液口感好,更好地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7]。PEG常见不良反应是腹胀、恶心和呕吐,罕见过敏性反应如荨麻疹。 507 2013年9月第33卷第9期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消化内镜的进展及临床应用课稿

消化内镜的进展及临床应用 2009级研究生蒋海兵学号200922024016 摘要:消化内镜的临床应用在近20年中有很大进展,不仅是消化内科专业日常不可缺少的诊疗工具,也引起了外科手术领域中的革命性变化。由于腹腔镜手术的开展及应用,消化内镜治疗侵入性小、创伤小、费用低、效果好等特点,使消化系统许多疾病的治疗“微创伤”化,逐步取代一些剖腹的外科手术,故越来越多地引起了医生和患者的肯定。 Abstract: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digestive endoscopy in the last 20 years, has made great progress, not only to digest the daily medical professionals an indispensable tool for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but also caused surgery in the field of revolutionary changes. Because the conduct and application of laparoscopic surgery, digestive endoscopic treatment of invasive small, trauma, low cost, good effect etc., so that the digestive system of many diseases, "minimally invasive" and gradually replace some abdominal surgery, so attracted more and more doctors and patients affirmed. 关键词:消化内镜进展临床应用 自1958年首次描述内镜在胃肠成像领域的应用,消化内镜逐渐成为了诊断的工具。我国从七十年代初应用光纤内镜,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更新,这一诊治手段已成为消化领域中最活跃和发展最快的一门学科。近十年来,在诊断及治疗领域中消化内镜专业有了飞速的进步和发展,对提高消化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超声内镜、放大内镜以及胶囊内镜等技术的问世,使消化内镜检查和治疗技术不断完善,胃肠道的检查技术有了新的突破。为此,现对消化内镜的进展及临床应用做如下的综述。 1、临床应用及进展 1.1 内镜 1805年德国医生Bozzini最早提出了关于内镜的设想, 1958年由Hirschowitz等首次描述,经过近200年的发展到今天内镜系统已经充分完善,并且成为现代医学的重要诊断和治疗方法之一。内镜技术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深刻地影响着并在逐渐地改变着人们的一些传统思维。通过内镜真正意义上实现对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仅是近30~40年,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早期,内镜是一种诊断工具,应用内镜的主要目的是在镜下观察局部管腔黏膜和结构、了解局部器官变化进行肉眼镜下诊断,必要时钳取局部组织进行病理诊断。相对于超声、X线造影拍片、CT及磁共振等影像学方法,内镜是一种介入性过程,具有一定的痛苦,然而它所具有的直观性和在内镜观察同时可以取出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做出定性诊断的优势, 尤其是早期癌病变的发现和确定,这是目前常规影像诊断学方法所不能够达到的境界。作为单一诊断用途的内镜, 一种无创无痛苦性新型“无绳内镜”—胶囊内镜,在20世纪末期开始在临床试用。无绳胶囊内镜不仅能够无痛苦地检查全小肠,更重要的是能获得生理状态下的小肠内镜图像。特别适合儿童、年老体弱及不愿意接受常规内镜检查患者胃肠道疾病的诊断。由于国内胶囊内镜检查起步较晚,所以关于诊断准确率方面的文献报道不多。 随着内镜及其手术器械的不断更新完善和内镜技术的发展,传统内镜已经不

普通外科内镜诊疗技术管理规范

普通外科内镜诊疗技术管理规范 (2013年版) 为加强普通外科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与管理,规范普通外科内镜临床诊疗行为,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制定本规范。本规范为医疗机构及其医师开展普通外科内镜诊疗技术的基本要求。 本规范所称的普通外科内镜诊疗技术包括腹腔镜技术、十二指肠镜技术、胆道镜技术、甲状腺腔镜技术、乳腺腔镜技术、经肛内镜微创技术(TEM)等诊疗技术。 普通外科涉及十二指肠镜、胃镜、结肠镜等消化内镜诊疗技术参照《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管理规范》执行。 一、医疗机构基本要求 (一)医疗机构开展普通外科内镜诊疗技术应当与其功能、任务相适应。 (二)具有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与开展普通外科内镜诊疗技术相适应的诊疗科目,有与开展普通外科内镜诊疗技术相关的辅助科室和设备,并满足下列要求: 1.临床科室。 医疗机构外科设有普通外科病区或专业组,每年收治普通外科患者不少于500例,完成普通外科手术不少于200例。 2.手术室条件要求。 (1)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2)有满足普通外科内镜诊疗工作需要的内镜设备和相关器械、耗材。 (3)配备心电监护仪(含血氧饱和度监测功能)、除颤仪、简易呼吸器等急救设备和急救药品。 3.设有麻醉科、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等专业科室或专业医师,有满足普通外科内镜麻醉必须的设备、设施,具备普通外科内镜麻醉技术临床应用能力以及并发症综合处理和抢救能力。 (三)有经过普通外科内镜诊疗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具备普通外科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的执业医师和其他专业技术人员。 (四)有内镜消毒灭菌设施,医院感染管理符合要求。 (五)拟开展风险高、过程复杂、难度大,按照四级手术管理的普通外科内镜手术(附件1)的医疗机构,在满足以上基本条件的情况下,还应满足以下要求: 1.二级甲等及以上医院,开展普通外科诊疗工作不少于5年,普通外科病房开放床位数不少于60张,近5年累计完成普通外科内镜手术不少于1000例,其中开展按照四级手术管理的普通外科内镜手术不少于150例,技术水平在本地区处于领先地位。 2.具备满足危重患者救治要求的重症监护室。 3.具备满足实施按照四级手术管理的普通外科内镜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