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的故事 西天取经的玄奘

丝绸之路的故事 西天取经的玄奘
丝绸之路的故事 西天取经的玄奘

丝绸之路的故事西天取经的玄奘

丝绸之路的故事西天取经的玄奘由语文网小编整理并分享,欢迎老师同学们阅读。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继续支持语文网,并提出您的宝贵建议,小编会尽最大的努力给大家收集最好最实用的文章!

玄奘是唐代著名的高僧,虔诚的佛教徒,杰出的翻译家,也是享有世界声誉的旅行家和最全面地记述古代丝绸之路沿途情况的伟大著作家。贞观三年,他深感佛说分歧,难得定论,“誓游西方”,到佛教的发源地天竺(古印度)取经,探求答案,“以释众疑”。贞观十七年,带657部经论返归长安,受到热烈欢迎。唐太宗将他安置在太子李治修建的慈恩寺译经,又在寺内专门修建佛塔一座,收藏他带回的经典,这就是现在西安的大雁塔。

玄奘从西域丝绸之路的中道出国,从西域南道回国,历时17年,游历三十多个国家,行程五万余里,大大促进了中原与西域、中国和印度等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他的《大唐西域记》记叙了沿途见闻,为我们了解西域、中亚、巴基斯坦和印度的历史情况,了解丝绸之路的面貌提供了极为宝贵的资料,是一部闻名世界的历史地理名著,具有重大科学价值。玄奘精通梵、汉两种文字,其译著准确翔实,开一代新译风,并培养了许多翻译精英,使盛唐的翻译水平达到了相当的高度。玄奘和日本、新罗(朝鲜)的佛学者还有传承关系,在国际上亦有重大影响。他西行取经的事迹,在民间广为流传,变成了神话,后来经明代作家吴承恩写成小说《西游记》。唐僧及其弟子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成为家喻户晓的文学形象。玄奘实为我国古代一位在世界史上和国际交往中享有极高声誉的历史人物。

本文语文网,语文网有全面的语文知识,欢迎大家继续阅读学习。

>>>更多内容请点击:

丝绸之路的故事四篇汇总

课外知识、综合知识

文言知识、文学知识

小学语文基础知识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

唐僧西天取经真正的原因

唐僧去西天取经是心甘情愿的吗? 到如来那里去取经,当然取的是佛经。可是唐僧为什么要去取呢?有何目的?有何动机?这些就值得我们去研究一番了。其实,唐僧去西天取经是在自己极其不情愿的情况之下做出的一个决定!答案实在是令人大跌眼镜。 唐太宗举办水陆法会要选举一名有大德行的人来作坛主主持人,众人选举出了陈玄奘法师。玄奘法师的父亲是一名状元,叫做陈光蕊。他的母亲更牛,是开过元勋殷开山丞相的女儿,是标准的高干子弟,太宗皇帝查得他“根源又好,德行又高”。喜道“果然举止不错,诚为有德行,有禅心的和尚,朕赐你左僧纲,右僧纲,天下大阐都僧纲之职。”玄奘蹲守谢恩,受了大阐官爵。根源又好,这是真的。“德行又高”这是从哪里说起呢? 看不出来,作者只说“这个人自幼为僧,出娘胎。就持斋受戒。”可以看出来的是,陈玄奘这个人事很单纯,很单纯的。 菩萨送来了两件宝物,袈裟卖五千两,锡杖卖二千两,唐太宗问“有何好处,就值许多。”可见挺贵的,折合现在的人民币大概有70多万了!尽管这样,唐太宗还是说“朕买你两件宝物,赐他【玄奘】受用。”待玄奘穿了袈裟,持了宝杖,太宗又赐给他两队的侍从,着多官送出朝门,教他上大街行道,往寺里去,就如中状元夸官一般。玄奘再拜谢恩,就那大街上,烈烈轰轰,摇摇摆摆。你看长安街里,行商作贾,公子王孙,文人墨客无不争看夸奖。俱道“好个法师,真是个活罗汉下降,活菩萨临凡!”玄奘直至寺里,僧人下榻来迎。一见他披此袈裟,手持禅杖,都道是地藏王来了,各个归依,侍于左右。玄奘上殿,烛香礼佛,又对众感述圣恩不已! 最后,菩萨对太宗说,你办的这个水陆法师根本就不行!你请的法师讲的都是小乘的佛法,是不起作用的。我有大乘佛法三藏才是真经,可以亡度脱苦,寿身无坏。太宗问道“你那大乘的佛法,在于何处”

唐玄奘西行取经

25*唐玄奘西行取经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了解玄奘西行取经的艰苦过程和传奇经历,体会玄奘严谨治学,百折不挠的精神。 2、引导学生认识生字“奘、缉、僧;”积累“缉拿、束手无策、百折不挠、传奇、家喻户晓。 教学重难点: 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了解玄奘西行取经的艰苦过程和传奇经历 2、通过学习课文,体会玄奘严谨治学,百折不挠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讲述背景,导入新课 1、出示课题,唐玄奘西行取经,指导“奘“的读音,以及书写。(“奘”读zàng,而不读zhàng;,“壮”与“奘”的区别) 2、导入: 在民间流传着许多的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明朝小说家吴承恩以唐三藏西行取经为原型创作了家喻户晓的《西游记》这是中国文学史上首屈一指,展示作者空前绝后想象力的作品。其实历史上的玄奘西行求法的真实事迹和小说中的描述相差极大。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了解这位中国历史上伟大的高僧、学者、翻译家、旅行家的事迹。 二、检查预习效果,通览全文内容 1、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2、测查学生词语理解 束手无策:束、捆绑;策、计策,就像双手被捆住一样无法解脱,形容遇到问题毫无解决办法。 百折不挠:折、挫折;挠、弯曲;比喻屈服,无论受到多少挫折都不退缩不屈服。 家喻户晓:喻、明白;晓、知道;家家明白,户户知道。形容人人皆知。 3、默读课文,了解各个自然段的内容,理清课文脉络。 1)理清脉络 一、(1)取经原因 二、(2-10)取经经过 三、(11-13)取经影响 2)了解重点段层次 默读(2-10)自然段,思考 玄奘西行取经,途经哪些地方?(可先在文中画一画) (长安—凉州—玉门关—高昌—西域—天竺) 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 三、研读课文,重点理解 1、指名读课文的第一部分,大家共同思考: 玄奘西行取经的原因是什么?从中你能悟出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僧人? (学识渊博,治学严谨) 2、读了课文第一部分,你有什么问题? [可能会有两方面的问题:

【丝绸之路上的名人故事】有关丝绸之路的小故事

【丝绸之路上的名人故事】有关丝绸之路的小故事【--贸易合同】 神秘古老的丝绸之路,跨越了沙漠绿洲和大海,漫长路途和其悠久的历史,这段商业贸易之旅有过多少传奇和故事,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五个关于丝绸之路的小故事。 第一个:有关丝绸之路的小故事 蒙古帝国与丝绸之路:在成吉思汗率领蒙古骑兵征服北亚之后的13世纪,丝绸之路才再度得以畅通,在蒙古铁骑势如破竹的进攻下,这次西征到达德国和波兰,从而形成了包括中国西域、伊朗、俄罗斯在内的空前的大帝国。成吉思汗的子孙忽必烈在中国建立元朝,任用波斯人和维吾尔人作官,此时威尼斯商人马克波罗绮西域南道到达元朝都城大都,他回国后写下了著名的《东方见闻录》,其中也介绍了黄金之岛日本。在马克波罗的书中记录有牌子一词,这是元朝皇帝颁发的一种通行证,它可以在蒙古帝国领域内自由旅行。因为蒙古势力抵达西亚,所以在中国与欧洲之间,持有这种牌子的商人可以直接来往进行贸易活动。此时天主教也传播而来,据说当时作为罗马教皇委派的使者也访问了大都,一百多人还接受了洗礼。但是,蒙古的西征也带来了破坏性的一面,压榨中亚城邦国家,从而导致城市荒废。故事四:铁木尔帝国与丝绸之路:公元1368年,明朝建立,控制着河西走廊及哈密一带,中亚一带则被控制在自称为成吉思汗后裔的铁木尔帝国手中,铁木尔一生征战,建立了一个东起中国北部边境,南抵印度北部,西至小城邦国家,北至俄国南部的大帝国。铁木尔王朝热心于建设华丽的建筑,表现了对学识和艺术的深刻理解,首都撒马尔汗就是集东西方文化之大成之地。但是,铁木尔帝国在远征中国途中,随着铁木尔君主之死,快速走向衰退,丝路上的游牧民族也由盛至衰,丝路贸易也趋于败落。 第二个:有关丝绸之路的小故事 玄奘三藏赴印度:在唐王朝建立后不久,唐三藏便起身赴印度取经。但此时的丝路大部分控制在突厥手中,唐朝禁止出国旅行。公元627年(一说629年)唐三藏还是悄悄地从长安出发,越过边关,绮河西走廊途径伊吾(哈密),高昌(吐鲁番)向西边进发,当时唐三藏认为伊吾、高昌为异教之地,但却意外地得到了热情的接待,特别是信仰佛教的高昌国竟有僧人三千人。此后,唐三藏又向西绮

历史趣谈历史上玄奘西行和鉴真东渡的异同点在哪里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历史上玄奘西行和鉴真东渡的异同点在哪里 导语:唐朝之所以会成为现今人们心中最繁盛的朝代,究其原因,是当时的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氛围,佛学的兴盛就是最好的证明。在唐朝出现了两个极为... 唐朝之所以会成为现今人们心中最繁盛的朝代,究其原因,是当时的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氛围,佛学的兴盛就是最好的证明。在唐朝出现了两个极为有名的圣僧,他们一个西行,而另一个东渡,虽然目的不同,但是他们对佛学的信仰却是相同的,这两人就是玄奘和鉴真。那么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在哪里呢? 玄奘出生于公元602年,死于公元664年,享年62岁,在他死后23年后,唐朝再次诞生了一位得道高僧,这个人就是鉴真。鉴真享年76岁,死于日本。这两人都是唐朝少有的高僧,并且做出了很相似的举动。玄奘西行鉴真东渡,虽然他们的目的不同,但是却都是对佛学真理的追求,值得后世人尊敬。 玄奘西行这件事由于《西游记》这本名着和电视剧享誉中外,但是鉴真东渡这件事却是很少有人知道的。这两者的区别在哪里呢?首先,玄奘西行是为了佛教的思想分歧去寻找正确的思想才前往印度等佛教发源地,而鉴真东渡是为了向日本传授佛教真理,因为当时的日本是十分落后的,曾多次前往唐朝学习佛教知识。 玄奘和鉴真相似的点是两人都是私自行动。玄奘曾向朝廷请求西行,但是却不被首肯,所以就只身一人独自前行。而鉴真是因为要将本国的佛教思想教授给日本,而且当时他已经是唐朝少有的名僧,朝廷不愿失去这样一个人才,曾屡次派人阻止鉴真去日本。 但最后,玄奘还是西行了,鉴真也东渡成功了。这两位圣僧对佛教思想的追求是十分可贵的,值得后人学习他们的这种精神。 生活常识分享

2019春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单元提升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单元提升 【知识网络】 重点知识突破 一、唐朝盛世 皇帝措施局面 唐太宗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制定法律,减省刑罚;增加科 举考试科目;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贞观 之治” 武则天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减轻人民负担,重视发展生产 “政启 开元, 治宏贞 观” 唐玄励精图治,重用贤能;整顿吏治,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注重文教,“开元

宗编修经籍盛世”

典例1 唐玄宗统治前期“留心理道,革去弊讹,不六七年,天下大理”。材料中“天下大理”的局面被誉为( ) A.“文景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光武中兴 【解析】本题考查“开元盛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玄宗统治前期,年号为“开元”,当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唐朝进入鼎盛时期,被誉为“开元盛世”。故选C项。 【答案】 C 二、科举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人物贡献阶段 隋文帝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产生 阶段 隋炀 帝 创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唐太宗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 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 发展 阶段 武则 天 创立殿试制度 唐玄 宗 诗赋成为科举考试的内容 典例2 关于科举制的创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魏晋南北朝时期,在官员选拔上,科举制起了决定性作用 B.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C.科举制的创立,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

D.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约1300年 【解析】本题考查科举制。科举制是古代中国以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创立于隋朝。魏晋南北朝时期按照门第高低选拔人才,还未出现科举制,故A项说法不正确。 【答案】 A 三、唐朝时期的中外交往 史实影响 遣唐使唐朝时期,日本派遣使节来到中 国,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 他们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 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 响 鉴 真 鉴真东渡日本 ,在日本传授佛经, 还传播中国文化 促进了中日文化的交流 玄奘贞观初年,玄奘西行天竺,求取佛 经。回国后口述成书《大唐西域记》 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典例3 唐朝的对外开放不仅影响到亚洲文明的发展,而且促进了西方乃至世界文明 的进步。唐朝“开放”的表现包括( ) ①鉴真东渡日本②玄奘西游天竺③日本遣唐使来华④张骞出使西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本题考查唐朝的中外交流。鉴真东渡日本、玄奘西游天竺、日本遣唐使来华都发生在唐朝,体现了唐朝的“开放”。张骞出使西域发生在西汉。故选A项。 【答案】 A 针对强化训练 1.下图为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的一部分。图中③代表的朝代是( B )

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丝绸之路是一条历史的道路,在各朝各代也发生了许多的故事。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欢迎阅读。 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一:商人是丝绸之路上的活跃群体,是丝绸之路交通的重要推动力量,对沟通东西方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长途贩运是古代商人获得利润的重要方法,商业利益驱动他们冒险远行,他们在进行贸易的同时,亦为东西方传递了不同的观念、文化和物产。 在中国的历史文献记载中,中亚地区的民族都是经商的行家,甚至在北方的游牧民族背后,往往有中亚的商人集团在活动。汉唐时期(公元前2世纪-公元10世纪初),著名的中亚商人是粟特人,他们组成商队往返中国与中亚地区,他们信仰祆教,祆教领袖同时就是商队的首脑。他们不仅为中国和西方提供了新鲜的货物,也给中西方带来了特殊的文化。远方国度的使者,有时就是由商人担任的,在给中国皇帝进贡的同时,实际上也从事贸易活动。著名的使者马可孛罗(Marco Polo)就是商人家族出身。 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二: )法显: 东晋时著名的僧人。公元399年,他为了弥补中国佛教经典中戒律部分的缺失,决定前往印度求取戒律经典。他与几位同道一起,从长安出发,经河西敦煌,度沙漠,越葱岭,历尽千辛万苦,有的旅伴甚至在途中死亡,最后终於到达印度。但即使在印度也不

是到处都有他要寻求的戒律,於是辗转流徙印度各地,凡遇到所求佛经,就进行抄写。后来於412年从海路返回中国。法显前往印度取经时已年届六十。回国以后,把所得佛经进行翻译,共译得6部63卷。他还把自己的取经历程记录下来,这就是《佛国记》,又名《法显传》或《历游天竺国记传》。这是一部记录丝绸之路和中印之间关系的重要著作。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三:在丝绸之路上,最动人的莫过於和亲公主的送迎队伍。中国历代王朝,为了与其他国家或民族维持良好关系,通常采用两种方式,一是册封首领,授予中国的官职,表达与中国的密切关系,称为「册封体制」。二是和亲,中国公主嫁给当地首领为妻,两国用这种婚姻关系达成联盟。 当然,只有那些特别重要的国家,中国才会向其施行和亲政策。西汉时,中国与乌孙和亲(公元前110年),因为乌孙是当时西域最强大的国家。龟兹王绛宾也想与汉朝和亲,但自知没有资格,所以就在乌孙王翁归靡与西汉公主解忧所生的女儿第史从长安返回乌孙经过龟兹的时候扣留了她,希望娶第史为妻。绛宾向乌孙和汉朝派出使团进行游说,最后乌孙王和解忧同意了这门婚事,西汉皇帝还特意封了第史为公主。 及后吐蕃王朝兴起,适逢唐朝与北方的突厥以及吐谷浑(青海的少数民族)和亲。吐蕃首领松赞干布认为自己的地位

【必考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下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发的年代一模试题附答案(2)

【必考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下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发的年代一模试题 附答案(2) 一、选择题 1.诗歌能反映历史现象。下列诗句最能反映“开元盛世”景象的是 A.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B.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D.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康俱丰实 2.“如纺车,以细竹为之,车骨之末,缚以竹筒,旋转时低则舀水,高则泻水。”这段文字描述的生产工具是 A.筒车 B.曲辕犁 C.耧车 D.秧马 3.“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选自《旧唐书》)该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B.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C.汉族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的矛盾 D.文臣与武将的矛盾 4.“玄奘西游”和“鉴真东渡”备受后人称颂,其最根本原因是() A.不畏艰难的可贵精神B.具有高深的佛教学识 C.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D.弘扬佛学的执着追求 5.唐诗宋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为了弘扬民族文化,中央电视台推出了“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在众多唐代诗人中,诗作既豪迈飘逸又清新瑰丽,被称为“诗仙”的是 () A.李白B.杜甫C.白居易D.王维 6.唐朝对陶瓷业有“南青北白”之说,其著名的产地各是 A.越窑、邢窑B.越窑、定窑C.汝窑、邢窑D.汝窑、定窑 7.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天空,时间虽然短暂,却光芒四射。下列有关隋朝历史贡献的叙述,正确的是 A.实现了南北重新统一 B.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局面 C.创设了科举制度 D.开通了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8.唐太宗看到新科进士们从金殿大门鱼贯而出,高兴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这一记载 A.反映了我国古代帝王的奢侈生活 B.能说明唐朝科举制实施的情况

语文版2019-2020学年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第25课《唐玄奘西行取经》同步练习A卷

语文版2019-2020学年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第25课《唐玄奘西行取经》同 步练习A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础运用 (共6题;共27分) 1. (3分)拼一拼,连一连 A.yìlì B.huīfù C.lǒng zhào D.dǐng fèi E.qíguān F.shān bēng dìliè 笼罩________ 奇观________ 山崩地裂________ 屹立________ 鼎沸________ 恢复________ 2. (4分)形近字组词 钱________ 钞________ 线________ 沙________ 3. (6分)把错乱的句子按一定的顺序连成一段通顺的话 ________回家以后,我取出书把它轻轻地放在桌上。 ________我先到卫生间,用洗手液把手洗得干干净净。 ________双休日,我从新华书店买来一本新书。 ________然后我才双手捧着新书专心致志地看起来。 ________接着,我细心地用挂历纸给书包上书皮。 4. (4分)我是拼音小能手

堡垒________ 凶暴________ 高僧________ 5. (5分)读课文《唐玄奘西行取经》,回答 玄奘西行取经从中你能悟出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僧人? 6. (5分)说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 女人坐在小院子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二、阅读理解 (共2题;共36分) 7. (21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翠鸟 翠鸟喜欢停在水边的苇秆上,一双红色的小爪子紧紧地抓住苇秆。它的颜色非常鲜艳。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蓝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它小巧玲珑,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下面,长着一双又尖又长的嘴。 翠鸟鸣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飞,一眨眼,又轻轻地停在苇秆上了。它一动不动地注视着泛着微波的水面,等待游到水面上来的小鱼。小鱼悄悄地把头露出水面,吹了个小泡泡。尽管它这样机灵,还是难以逃脱翠鸟锐利的眼睛。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贴着水面往远处飞起了。只有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灵活--________ 鲜艳—________ 锐利--________ 注视--________ (2)画横线的句子用了________手法,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 (3)在括号里加上合适的词,使句子更具体。 例:翠鸟一双红色的小爪子紧紧地抓住苇秆。 小雨________下个不停。 小鱼________把头露出水面。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导学案+习题(含答案)

第四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导学案 一、知识储备,复习测评 1、唐朝以色彩艳丽、纹饰精美冠于全国的是() A、湘绣 B、蜀锦 C 海南岛锦 D、浙锦 2、陶瓷业在唐朝有重要发展,其中类雪似银称誉的是() A、越窑青瓷 B、邢窑白瓷 C、唐三彩 D、景德镇瓷器 3、唐朝时期改进和创制的新的生产工具有() A.水排、筒车 B.曲辕犁、筒车 C.灌钢法、提花机 D.翻车、提花机 4、唐朝时期陶瓷业高度发达,其中因造型美观,釉色绚丽,被誉为世界工艺的珍品,它是() A.越窑青瓷B.邢窑白瓷C.唐三彩D.彩陶 5、唐朝时诗人辈出,其中被称为诗仙的是() A、白居易 B、杜甫 C、李白 D、苏轼 6、唐朝书法家辈出,属于子端正劲美、雄浑敦厚的书法风格的是() A、颜真卿 B、柳公权 C、欧阳询 D、苏轼 二、明确目标,提出任务 学习目标: 1.掌握唐朝和日本的关系、遣唐史和唐文化对日本产生的深远影响; 2.鉴真和尚东渡日本的情况; 3.唐玄奘西游取经等史实。 三、自读文本,预习评价 1、日本派遣唐使的目的是什么?概括派遣唐使对于日本的影响。 2、鉴真东渡 ⑴时期:________时(2)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目的地:_________________ (4)重要贡献: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玄奘西游(1)时期:_________年间(2)出发地:_______________ (3)目的地:______________(4)游学地点:佛学最高学府——_____________ (5)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写成《_____________》,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1、唐朝对外交往为什么会频繁? 2、玄奘西游和鉴真东渡都体现了唐代密切、友好的中外交往关系,他们有哪些共同之处? 五、学习小结我的问题与收获:

丝绸之路的故事简写

丝绸之路的故事简写 丝绸之路,简称丝路,是指西汉(前202年—8年)时,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因为这条路上主要贩运的是中国的丝绸,故得此名。 丝绸之路的故事简写一:张骞是汉武帝时期的人。公元前139年,他受命率人前往西域,寻找并联络曾被匈奴赶跑的大月氏,合力进击匈奴。 张骞一行从长安起程,经陇西向西行进。一路上日晒雨淋,风吹雪打,环境险恶,困难重重。但他信心坚定,不顾艰辛,冒险西行。当他们来到河西走廊一带后,就被占据此地的匈奴骑兵发现。张赛和随从一百多人全部被俘。 匈奴单于知道了张骞西行的目的之后,自然不会轻易放过。把他们分散开去放羊牧马,并由匈奴人严加管制。还给张骞娶了匈奴女子为妻,一是监视他,二是诱使他投降。但是,张骞坚贞不屈。虽被软禁放牧,度日如年,但他一直在等待时机,准备逃跑,以完成自己的使命。 整整过了十一个春秋,匈奴的看管才放松了。张骞乘机和他的贴身随从甘父一起逃走,离开匈奴地盘,继续向西行进。由于他们仓促出逃,没有准备干粮和饮用水,一路上常常忍饥挨饿,干渴难耐,随时都会倒在荒滩上。好在甘父射

得一手好箭,沿途常射猎一些飞禽走兽,饮血解渴,食肉充饥,才躲过了死亡的威胁。 这样,一直奔波了好多天,终于越过沙漠戈壁,翻过冰冻雪封的葱岭(今帕米尔高原),来到了大宛国(今费尔干纳)。高鼻子、蓝眼睛的大宛王,早就听说汉朝是一个富饶的大国,很想建立联系。但苦于路途遥远,交通不便,故一直未能如愿。因此,当听说汉朝使者来到时,喜出望外,在国都热情地接见了张骞。他请张骞参观了大宛国的汗血马。在大宛王的帮助下,张骞先后到了康居(今撒马尔罕)、大月氏、大夏等地。但大月氏在阿姆河上游安局乐业,不愿再东进和匈奴作战。张骞未能完成与大月氏结盟夹击匈奴的使命,但却获得了大量有关西域各国的人文地理知识。 丝绸之路的故事简写二:丝绸之路,简称丝路。是指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时,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这条道路也被称为“西北丝绸之路”以区别日后另外两条冠以“丝绸之路”名称的交通路线)。因为由这条路西运的货物中以丝绸制品的影响最大,故得此名。 丝绸之路的故事简写三:在丝绸之路上,最动人的莫过于和亲公主的送迎队伍。中国历代王朝,为了与其它国家或民族维持良好关系,通常采用两种方式,一是册封首领,授

玄奘与丝绸之路的故事简短

玄奘与丝绸之路的故事简短 玄奘(602年~664年),唐代著名高僧,法相宗创始人,洛州缑氏(今河南洛阳偃师)人,其先颍川人,俗家姓名“陈祎(yī)”,法名“玄奘”,被尊称为“三藏法师”,后世俗称“唐僧”,与鸠摩罗什、真谛并称为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玄奘与丝绸之路的故事简短,欢迎阅读。玄奘与丝绸之路的故事简短一:玄奘自长安出发,经秦州、兰州、凉州,潜行至瓜州,循北道出玉门关,只得瘦马一匹伴随。几经艰险,到达伊吾,后转至高昌。 时高昌王鞠文泰以玄奘一人,身经大沙漠而至,视为有道高僧,殷勤地接待,力劝其留在高昌弘法,但玄奘因决意往天竺求经,高昌王苦留不获允。于是玄奘在此说法一月,并与高昌王结为兄弟。其后高昌王送以钱财货物,给沿途二十四个国王及西突厥,请他们在玄奘过路时,照顾玄奘,于是玄奘便继续西行。 他先后经过阿耆尼国(焉耆)、屈支(龟兹)、跋禄迦(姑墨),越过葱岭,从者十死其四,最后到碎叶城,得见西突厥的肆叶护可汗。肆叶护可汗以为唐使,礼待之,并遣使知会所属各国,要他们款待、保护玄奘。玄奘乃顺利经昭武九姓国、吐火罗国,无阻而至天竺。玄奘边行边参观佛祖遗迹,终至东印度摩揭国的那兰陀寺(631年),戒贤大师见玄奘大

喜。戒贤为世亲大师所传法相宗嫡传,虽年过百岁,仍为玄奘开讲《瑜珈师地论》、《显扬论》、《对法论》、《因明论》、《顺正理论》等。玄奘在那兰陀寺凡五年,成为寺中解经论五十部的十人中之一。后遍游五印度,四年后再返寺中(639年),代戒贤大师讲《摄大乘论》和《唯识抉择论》,听者无不佩服。复和会法性、法相二宗,着《会宗论三千颂》,此对印度佛学影响至大。 玄奘本欲归国,惟当时印度教派甚多,婆罗门教和小乘佛教批评大乘佛教,玄奘为大乘佛教辩护。摩揭陀之戒日王在曲女城召集大会,遍请五印度国王、沙门、婆罗门、外道等。当时印度各国国王到者十八人,高僧三千人、婆罗门及尼干外道二千人、那兰陀寺僧众千余人。玄奘登坛说法,以梵文作《真唯识量颂》,宣示大众。称 :『如有一字无理,能被难者,则斩首相谢。』如是者十八日,无一人能难倒一条。于是印人称玄奘为『大乘天』,声威震葱岭,名留西域及印度百余国,此为中国学术界在国际上空前的光荣。由于摩揭陀国戒日王钦佩玄奘,特派人到中国朝贡。贞观十七年(643年),玄奘启程东归,时年四十八。玄奘与丝绸之路的故事简短二:在丝绸之路上,不为利益只为福音和真理,而且不畏艰险往来各地的是宗教僧侣。他们之中,以佛教僧侣最多,既有来自西域向中国传播佛教的高僧如鸠摩罗什,也有中国高僧如法显、玄奘前往印度学习佛教教义和经籍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同步测试(有答案)

七下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课后题 1、上海世博会日本馆里,有一个以“遣唐使”为中心的展区。下列关于唐朝与日本交往的说法,错误的是() A.玄奘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 B.两国之间有贸易往来 C.唐朝时期有十几批遣唐使来华 D.日本按唐朝模式进行政治改革 2、“遣唐使”“玄奘西游”“鉴真东渡”等客观史实,反映出唐朝的时代特征是()A.对外开放 B.经济繁荣 C.政治清明 D.交通发达 3、唐朝僧人玄奘曾游学天竺,并根据亲身见闻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一部重要书籍,它是()A.《马可?波罗行纪》 B.《金刚经》 C.《大唐西域记》 D.《西游记》 4、中印交流源远流长,唐朝时期玄奘西游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了巨大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唐朝时称印度为波斯 B.玄奘游学的大昭寺是印度佛学的最高学府 C.玄奘回国后,佛教开始传入中国 D.玄奘的亲身见闻被写成《大唐西域记》 5、下列史实能够反映唐朝中外文化双向交流的有() ①鉴真东渡②唐太宗被尊称为“天可汗”③玄奘西行④遣唐使来华⑤陕西西安出土的唐代大食旅行者陶俑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⑤ 6、唐朝时对外交往频繁。反映中印交往的重要史实是() A.玄奘西游 B.鉴真东渡 C.郑和下西洋 D.张骞出使西域 7、“传法为重,舍身为轻;六渡出海,终抵东瀛。”上述对联高度赞扬了鉴真不畏艰难、执着追求的精神。文中提到的“东瀛”是指() A.天竺B.朝鲜 C.日本D.越南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代海内统一,国力鼎盛,文化昌茂,是亚洲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日本多次派外交使团和留学生来长安。外国来使中,有一部分由盐城海口登陆,转道内河、陆道而抵长安。 材料二 (1)日本向中国派遣外交使团的目的是什么?分析唐朝对日本的影响。 (2)材料二中两个人物分别是谁?简要介绍他们的事迹。 (3)唐朝时期世界各国与我国交往密切的原因是什么?我们今天应如何加强与世界各国的交往? 参考答案: 1A 2A 3C 4D 5C 6A 7C 8、 (1)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等传回日本,

25 唐玄奘西行取经

25 唐玄奘西行取经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重点词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唐玄奘取经的坎坷经历以及行走路线。 3、体会唐玄奘严谨治学、百折不饶的精神。 【学习过程】 一.板题示标。 1. 导入:同学们都该看过西游记,知道唐玄奘是谁吗?你印象中的唐僧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历史上西行求法的唐玄奘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哪?他为什么要西行取经?取经的真实情况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从《唐玄奘西行取经》这篇课文中来探知答案吧。 2. 板书课题:《唐玄奘西行取经》。 二.第一次“先学后教”。 1. 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不理解的词语,标出段号。 玄奘(zàng)缉(jī)拿高僧(sēng)天竺(zhú)堡垒(lěi)朝(cháo)拜 2.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束手无策:束,捆绑。策,计策。就像双手被捆住一样无法解脱,形容遇到问题毫无解决办法。 百折不挠:折,挫折。挠,弯曲。无论受到多少挫折都不退缩屈服。 家喻户晓:喻,明白。晓,知道。家家明白,户户知道。形容人人皆知。 3.迅速浏览课文,给课文划分层次,并概括段意。 (一)(1)写玄奘的身份和去天竺区取经的原因。 (二)(2—10)学玄奘取经的经过。 (三)(11—13)写玄奘取经带来的影响。 三.第二次“先学后教”。 1.思考玄奘取经的原因,并说说从中你感受到了唐玄奘的什么品质。 (学识渊博、治学严谨) 2.画出玄奘西行取经的时间和经过的地方。 (公元629年到公元645年,玄奘从大唐长安出发,经过凉州、瓜州玉门关,穿越沙漠,路过高昌等地,最终到达天竺) 3. 玄奘西行取经历时18年,行程五万多里,其中有许多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请同学们在

部编历史七下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知识点

部编历史七下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知识点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的几个事例: 1、遣唐使: 唐朝时,日本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派遣唐使来华。对日本的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鉴真东渡: 在唐朝与日本的交流中,最有影响的是鉴真。鉴真六次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为中日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 3、玄奘西行: 贞观年间,玄奘西行天竺取经,称为佛学大师。主要贡献是《大唐西域记》一书,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重要贡献。 七下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课前预习题 遣唐使 1. 时期,中日交往频繁,为了学习中国的。日本派使节到中国,当时称“”。把唐朝先进的、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鉴真东渡 2. 是扬州大明寺的高僧,接受日本僧人的邀请,六次东渡,终于在754年抵达日本。他在日本传授,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玄奘西行 3.唐朝与天竺有频繁的交往。年间,高僧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经。他遍访天竺的名寺,研习佛法,曾在佛学最高学府游学,成为远近闻名的佛学大师。 4. 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并主持译经工作。根据他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记载了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七下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课后自测题 1、上海世博会日本馆里,有一个以“遣唐使”为中心的展区。下列关于唐朝与日本交往的说法,错误的是()

A.玄奘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 B.两国之间有贸易往来 C.唐朝时期有十几批遣唐使来华 D.日本按唐朝模式进行政治改革 2、“遣唐使”“玄奘西游”“鉴真东渡”等客观史实,反映出唐朝的时代特征是()A.对外开放 B.经济繁荣 C.政治清明 D.交通发达 3、唐朝僧人玄奘曾游学天竺,并根据亲身见闻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一部重要书籍,它是()A.《马可?波罗行纪》 B.《金刚经》 C.《大唐西域记》 D.《西游记》 4、中印交流源远流长,唐朝时期玄奘西游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了巨大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唐朝时称印度为波斯 B.玄奘游学的大昭寺是印度佛学的最高学府 C.玄奘回国后,佛教开始传入中国 D.玄奘的亲身见闻被写成《大唐西域记》 5、下列史实能够反映唐朝中外文化双向交流的有() ①鉴真东渡②唐太宗被尊称为“天可汗”③玄奘西行④遣唐使来华⑤陕西西安出土的唐代大食旅行者陶俑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①③④⑤

关于丝绸之路的故事

关于丝绸之路的故事 丝绸之路是历史上横贯欧亚大陆的贸易交通线,在历史上促进了欧亚非各国和中国的友好往来。中国是丝绸的故乡,在经由这条路线进行的贸易中,中国输出的商品以丝绸最具代表性。19世纪下半期,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Ferdinand von Richthofen)就将这条陆上交通路线称为丝绸之路,此后中外史学家都赞成此说,沿用至今。张骞通西域后,正式开通了这条从中国通往欧、非大陆的陆路通道。这条道路,由西汉都城长安出发,经过河西走廊,然后分为两条路线:一条由阳关,经鄯善,沿昆仑山北麓西行,过莎车,西逾葱岭,出大月氏,至安息,西通犁靬(jiān,今埃及亚历山大,公元前30年为罗马帝国吞并),或由大月氏南入身毒。另一条出玉门关,经车师前国,沿天山南麓西行,出疏勒,西逾葱岭,过大宛,至康居、奄蔡(西汉时游牧于康居西北即成海、里海北部草原,东汉时属康居)。广义的丝绸之路指从上古开始陆续形成的,遍及欧亚大陆甚至包括北非和东非在内的长途商业贸易和文化交流线路的总称。除了上述的路线之外,还包括在南北朝时期形成,在明末发挥巨大作用的海上丝绸之路和与西北丝绸之路同时出现,在元末取代西北丝绸之路成为路上交流通道的南方丝绸之路等等。丝绸之路(德语:die Seidenstrasse)一词最早来自于德国地理学家费迪南冯李希霍芬(Ferdinand von

Richthofen)1877年出版的《中国》,有时也简称为丝路。虽然丝绸之路是沿线各国共同促进经贸发展的产物,但很多人认为,中国的张骞两次通西域,开辟了中外交流的新纪元。并成功将东西方之间最后的珠帘掀开。从此,这条路线被作为国道踩了出来,各国使者、商人沿着张骞开通的道路,来往络绎不绝。上至王公贵族,下至乞丐狱犯,都在这条路上留下了自己的足迹。这条东西通路,将中原、西域与阿拉伯、波斯湾紧密联系在一起。经过几个世纪的不断努力,丝绸之路向西伸展到了地中海。广义上丝路的东段已经到达了韩国、日本,西段至法国、荷兰。通过海路还可达意大利、埃及,成为亚洲和欧洲、非洲各国经济文化交流的友谊之路。 路线 ▲丝绸之路一般可分为三段,而每一段又都可分为北中南三条线路。

五年级语文上册 《唐玄奘西行取经》

xx西行取经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了解玄奘西行取经的艰苦过程和传奇经历,体会玄奘严谨治学,百折不挠的精神。 2.引导学生认识生字“奘、缉、僧;”积累“缉拿、束手无策、百折不挠、传奇、家喻户晓。”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默读课文,了解玄奘西行取经的艰苦过程和传奇经历 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课文,体会玄奘严谨治学,百折不挠的精神。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堂教学PPT,学生准备搜集玄奘法师生平资料、图片。 教学过程: 一、讲述背景,导入新课 1.出示课题,唐玄奘西行取经,指导“奘“的读音,以及书写。(“奘”读 zàng,而不读zhàng;,“壮”与“奘”的区别) 2.导入: 在民间流传着许多的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明朝小说家吴承恩以唐三藏西行取经为原型创作了家喻户晓的《西游记》这是中国文学史上首屈一指,展示作者空前绝后想象力的作品。其实历史上的玄奘西行求法的真实事迹和小说中的描述相差极大。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了解这位中国历史上伟大的高僧、学者、翻译家、旅行家的事迹。 二、检查预习效果,通览全文内容 1.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出示一组词语指名读 玄奘(zhàng)缉拿(jī)高僧(sēng) 天竺(zhú)堡垒(lěi)朝拜(cháo) 2.测查学生词语理解 束手无策:束、捆绑;策、计策,就像双手被捆住一样无法解脱,形容遇到问题毫无解决办法。 百折不挠:折、挫折;挠、弯曲;比喻屈服,无论受到多少挫折都不退缩不屈服。 家喻户晓:喻、明白;晓、知道;家家明白,户户知道。形容人人皆知。 3.默读课文,了解各个自然段的内容,理清课文脉络。 1)理清脉络 一、(1)取经原因 二、(2-10)取经经过 三、(11-13)取经影响 2)了解重点段层次 默读(2-10)自然段,思考 玄奘西行取经,途经哪些地方?(可先在文中画一画) (长安—凉州—玉门关—高昌—西域—天竺) 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 三、研读课文,重点理解 1.指名读课文的第一部分,大家共同思考:

素材 关于丝绸之路的故事

关于丝绸之路的故事 公元前115年,一个天高气爽的早晨。在伊朗高原北部,一位身着戎装的将军正在安息国边境守候。将军骑在高头大马上,身后兵马不计其数。这浩浩荡荡的大军奉安息国国王的命令,正在迎候远道而来的友好使节。 东方隐约传来一阵阵丁零丁零的驼铃声,士兵们循着铃声望去,远处出现了一支骆驼队,骆驼队前面飘扬着鲜艳的旗帜。 “来了!来了!”安息国士兵欢呼起来。 “列队欢迎!”将军发出了命令。 骑兵迅疾分列两队,一左一右,摆成夹道欢迎的阵势。乐队奏起了军乐,人群一片欢腾。 中国使者从骑着的骆驼上下来,右手高擎节杖,满面笑容,大步向前走去。将军翻身下马,立正高呼:“本将军奉命率官兵欢迎大汉国使者!”中国使者抱拳,作揖还礼:“有劳将军远迎。我是博望侯张骞的副使,谨代表大汉皇帝向安息国国王陛下致敬!”将军还礼表示感谢。 中国使者指着身后的骆驼队,说道:“这是大汉皇帝敬赠安息国国王陛下的一点薄礼。”只见每峰骆驼的背上都驮着两个大包袱。打开包袱,各色绫罗绸缎,五彩缤纷。 安息国将军高兴地连连点头,说道:“盼望已久的大汉使者终于到了!我谨代表安息国国王陛下,向大汉皇帝的使者赠礼。”他把手一招,四名士兵送上两个大礼盒。打开一看,里面装着许多特别大的鸟蛋,每个足有斤把重。这是当时中国没有的鸵鸟蛋。

中国使者正要道谢,将军又把手一招,走上两个人来,原来是魔术师。打头的一个拔出一把匕首,插入自己嘴里,顿时吞了下去。只见他一拍肚子,匕首又从嘴里吐了出来。第二个则张开大口,喷出一团又一团火苗。魔术师的精彩表演,让在场的人们都看得惊呆了。将军含笑说道:“今天是个值得庆祝的日子,特地让他们前来助兴。” 中国使者拱手致谢,高兴地说:“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

鉴真东渡(英汉对照)

当玄奘西游取经返回长安差不多100年以后,唐代另一位佛教大师鉴真,决心东渡日本,传播佛法。 鉴真,扬州人,少年时出家当和尚。他学问渊博,有深厚的佛学基础,曾担任扬州大明寺住持。 公元742年,日本天皇派人来到大明寺,请鉴真去日本传播佛法。当时海上交通十分艰险,有人表示疑虑,鉴真果断地说:为了传播佛法,我怎么能怜惜自己的生命呢?但是,鉴真去日本的计划一次又一次受阻。一次出海不久,船只触礁(jiao),又有一次被官府扣留。当他第五次东渡时,遇上狂风大浪,航向发生偏差,船在海上漂流14天后才获救,这次东渡又没有成功。 不久,鉴真因病而双目失明,但他去日本传播佛法的决心没有丝毫动摇。公元753年,他已经66岁了,又开始了第6次航行。在海上与风浪搏斗了一个多月,鉴真终于登上日本岛,实现了自己的愿望。跟随鉴真渡海东去的还有23名弟子。他们随身带去许多书籍、佛像、经书和其它珍贵物品。 鉴真居留日本10年,不仅传播了佛法,而且对日本建筑、医学、艺术等方面都有突出贡献。鉴真在奈良设计创建的唐招提寺,被日本人民看作艺术明珠。他的医术在日本也有很大影响,被日本人誉为“医术之祖”。后来他在日本去世。 Almost 100 years after Xuanzang's return to Chang'an, Jianzhen, another eminent Buddhist monk of the Tang Dynasty, crossed the ocean eastward to Japan, to spread Buddhism. Jianzhen was born in Yangzhou. As the abbot of the Daming Temple in that city, he received envoys sent by the ruler of Japan in 742, who requested that teachers of Buddhism be sent to their homeland. Jianzhen decided to go himself. However, the crossing was fraught with hazards, and it was only on his sixth attempt that Jianzhen-by that time 66 and blind-finally reached Japan, in 753, together with 23 disciples. Jianzhen lived in Japan for 10 years. He not only spread knowledge of Buddhism, he also made prominent contributions to Japan's architecture,

现代丝绸之路上的故事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f616659689.html, 现代丝绸之路上的故事 作者:宋兴矿 来源:《速读·上旬》2019年第09期 2014年6月22日,对所有中国人来讲,是值得纪念的日子。这一天,在卡塔尔多哈举行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由中国牵头、吉尔吉斯斯坦和哈萨克斯坦两国加盟、以三国名义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走廊道路网”,成功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这是中国首例进行跨国合作、成功申遗的项目,也是中国首次进行跨国联合申遗。 新批下来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走廊道路网”,它全长5000公里,从西安出发,到中亚的七河地区为止,跨越今中国、吉尔吉斯斯坦和哈萨克斯坦境内,项目共涉及33个遗产点。据考证,这只是古代丝绸之路中的冰山一角,大体形成于公元前2世纪,兴盛于公元6至14世纪,沿用至16世纪。其中,在中国境内的22处考古遗址、古建筑等遗迹中,河南省有4处、陕西省有7处、甘肃省有5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有6处,遗产区总面积达29825.69公顷,缓冲区总面积达到176526.03公顷。陕西的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张骞墓、唐长安城大明宫遗址、大雁塔、小雁塔、兴教寺塔、彬县大佛寺石窟等七处最负盛名。 说起该项目申遗过程中的艰难曲折,用一波七折来形容最为恰当。这个作为文化线路类型的跨国系列文化遗产项目,范围限制在丝绸之路交通与交流体系中,不但内容复杂,涉及面广,又是跨国系列申遗。说来读者也许不信,最早提出这一文化遗产价值动议的既不是我们中国,也不是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而是国际社会。早在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启动了“对话之路:丝绸之路整体性研究”项目,提出丝绸之路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的想法。因为这条道路连接多个不同国家、民族、文明,所以在最初考虑申遗时,中国就打算与中亚五国一起联合申遗。依次经历了1998年至2005年的“酝酿”、2006年至2011年的“启动与推进”以及后来的“深入推进”三个阶段。期间,2011年底世界遗产中心对丝绸之路跨国联合申遗重大策略调整,确定分开申遗:一条是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的跨国走廊;另一条是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的跨国走廊。针对这一变动,中国也迅速调整策略,与其他两国展开了密切合作,于2013年1月以吉尔吉斯斯坦国家申遗指标正式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提交申遗报告。因为按照每年每个国家只有一个文化遗产申报名额的规定,2013年当年我国 把申遗指标给了“中国的大运河”。 這个项目能批下来,遗产点特别考虑到很多标准,譬如围绕东西方之间融合、交流和对话之路,近两千年以来为人类的共同繁荣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主题,而且遗产点类型的完整、与丝绸之路关系的完整、传播轨迹的完整等。西安(汉唐时的长安)和张骞(古丝绸之路的开创者),这两个历史遗产符号和遗产点起了很大的作用。当然,唐大雁塔遗存也起了重要作用。同时,有关丝绸之路使者的故事也作了最好的诠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