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通史期末复习思考题1

世界通史期末复习思考题1
世界通史期末复习思考题1

世界通史期末复习思考题

2007年6月25日

第一章史前时代

一、血缘家族是一种实行内婚制的血缘群体,其主要特征是实行同辈人的群婚,包括亲兄弟姐妹在内,而禁止不同辈人之间的通婚。这种婚姻关系由于婚姻圈子是按辈行划分的,因此又被称为辈行婚或班辈婚。血缘家族可能是通过旧石器时代的自然分工相对地限制了不同年龄(不同辈行)的两性的接触,再加上自然选择而逐渐产生的。

二、氏族原始社会以共同血缘关系结合而成的一种血族团体。其成员出自一个共同的祖先。氏族是人类各族普遍存在过的社会组织。产生于蒙昧时代的中级阶段,约相当于旧石器中、晚期。常以某种动、植物作为本氏族共同的图腾标记。氏族是社会的基本经济单位,实行生产资料公有,集体劳动,平均分配,没有剥削和阶级。公共事务由选举的氏族长管理,重大事情由氏族成员会议决定。成员都处于自由、平等的地位。

三、军事民主制美国民族学家摩尔根首用此术语,指古希腊、荷马时代(英雄时代)部落及其联合(联盟)的组织机构。包括:议事会,由氏族长老组成;人民大会,由氏族成年男子组成;其军事首长,即“巴塞勒斯”,尚不享有阶级社会中国王的权力。古罗马人、日耳曼人、西徐亚人(斯基泰人)等,一般均经历过军事民主制。历史学上有时也用以指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的一个阶段。

四、图腾崇拜是将某种动物或植物等特定物体视作与本氏族有亲属或其他特殊关系的崇拜行为,是原始宗教的最初形式,大约出现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图腾为印第安语totem的音译,源自北美阿耳贡金人奥季布瓦族方言ototeman,意为“他的亲族”或“他的氏族”,相当于是整个部族的标记。许多氏族往往以它命名。图腾崇拜的动物是不能捕杀的,只能在特殊的场合举行祭祀时才能杀死它。

五、史前时代的特征

1、外在特征:时空跨度大;

2、内在特征(基本特征):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发展速度极其缓慢;生产关系的基础是生产资料公有制,人们集体劳动、平均分配,无剥削和阶级,人与人关系基本平等;社会组织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两性关系以群婚为主。

六、火的使用在旧石器时代早期,人类已能主动地使用火。火的控制和使用对早期人类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他把人类从本身能量供应极有限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是人类祖先得以经历冰川时代而幸存下来。2、使大量过去不能吃得块根植物和植物种子成为熟食,从而大大增加了食物来源,烤熟的肉比生肉更有利于消化吸收和增强人的体质。3、使早期人类有可能冲出过去无法离开的温暖的大草原,进而分散到全球各地。

七、新石器时代的农业革命

【新石器时代】约15000年前,旧石器时代开始向新石器时代过渡。此时,全球的气候和生态环境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人类经济活动和生产工具发生变革。狩猎业的发展满足不了人口增长和人类发展的需要。农业革命不可避免地发生了。

【农业革命的发生】原始农业的产生,对远古人类的发展意义重大,虽然有刀耕火种的特点,学者们依然把它称之为农业革命。在我国,有神农氏尝百草之滋味,一日而遇七十毒的神话传说。野生植物的广泛性,决定了农业起源的多元性。据考古所知,农业发生地有三大中心,即西亚、东亚(中国的北部)和(中)美洲。西亚居民早在BC8000年前后,就开始种植大麦和小麦。在东亚,BC7000年,泰国北部种植豆类、葫芦、黄瓜等到作物,BC5300年,中国种粟,BC4900年,种植水稻,印度除水稻外,还是棉花的故乡。在美洲,主要是玉米和马铃薯的故乡,明代传入中国。

农业革命之前未发生的原因有两点:1、缺乏动力。狩猎社会能在供求平衡的状态下,走过千年而不殆,因而难以形成要求变革的动力。2、当时可以栽培的植物和可以驯养的动物很少,对人类的生活方式上不能发生重大的影响。

【农业革命的影响】新石器时代的农业革命对于以后人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1.农业的产生是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的生产者。这一获得食物方式的转变,改变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开始了从依赖和适应自然到利用和改造自然的历史性转折。

2.它促进了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农业的产生,使人们开始对日月星辰、水土、气候等自然现象产生浓厚的兴趣,通过长期的观察和经验总结,形成了天文、地理和数学等方面的初步知识。

3.农业生产的周期性劳动,要求人们较长时间地居住在一个地方。这样,人类从旧石器时代的迁徙生活逐渐变为定居生活。

4.农业的出现,是人类能够获得比较丰富和稳定的食物来源。这大大促进了人口的增长,并使一部分人从事维持生存以外的活动成为可能,从而产生了新的社会分工和物品交换,也是某些人有可能集聚财富。

5.农业革命结束了长达数千年的种族平衡,形成了一直持续到今天的种族格局。

6.农业革命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产生。

第二章上古埃及

埃及人民首先从南方起了反希克索斯人的斗争,卡美斯法老及其兄弟雅赫摩斯先后领导了这一斗争,埃及人很快占领了阿瓦利斯,将希克索斯人赶出了埃及,追至巴勒斯坦境内,埃及从此重新走向了统一,开始了新王国时期。赶走希克索斯人后,卡美斯的弟弟雅赫摩斯建立了第18王朝,定都底比斯,从此埃及历史进入了新王国时期。当时埃及国内局势还不稳定,不仅北方三角洲地区尚未稳定,就是南方也曾爆发过几次起义和爆动。

金字塔是从早王朝时期的一种马斯塔巴(意为凳子)式的坟墓演化而来的,本是贵族所建。第三王朝时,国王约塞尔让著名建筑设计师伊蒙霍特普为他设计坟墓,于是出现了一座在马斯塔巴上面逐级缩小的梯形金字塔。第四王朝时,金字塔的修建日益兴盛,第一任国王斯尼弗鲁为自己修建了两座金字塔,这时的金字塔已逐渐向角锥体发展,只不过建造不太规则。斯尼弗鲁的儿子胡夫为自己修建了最大的一座金字塔,它高147米,边长230米,塔基面积5.29万平方米,用了230万块2.5吨重的石头。他的儿子哈夫拉也建造了一座豪华精致的金字塔,附近建有狮身人面像。第四王朝后,金字塔的修建渐趋逊色。

简述埃及在新王国以后的外族统治概况

埃赫那吞去世300年后,埃及国势衰落,被征服地区纷纷摆脱了它的统治,外族势力乘机侵入埃及。

1、波期统治时期BC525年,埃及被东方兴起的波斯强国所灭,波斯人把埃及作为一个行省。BC404年埃及又争得独立,前后一百余年。但BC343年埃及被波斯再度征服,不过此时波斯已是朝不保夕了。

2、希腊人统治时期(BC332-30年)亚历山大东侵灭亡了波斯帝国后,建立了庞大的亚历山大帝国。BC323年,亚历山大死去,托勒密统治了埃及,史称托勒密埃及。BC30年,托勒密王朝为罗马所灭,结束了在埃及的统治。

3、罗马人统治时期(BC30-AD642年)BC30年,罗马吞并埃及,由于埃及的富庶,屋大维把埃及划为他的私人领地,全部土地和收入归其所有。395年,罗马帝国分裂后,埃及成为东罗马(拜占廷帝国)的一部分。

4、七世纪时阿拉伯帝国兴起,埃及成为其一部分。古代埃及的居民逐渐融化于阿拉伯人中,古埃及文字被人遗忘,直到十九世纪才被释读出来。

埃赫纳吞改革的背景和主要内容分别是什么?

(1)历史背景:阿蒙祭司集团的势力极度膨胀威胁了法老的统治地位,双方矛盾不可调和。(5)埃及庞大的军事帝国主要靠行政官吏来管理和统治,因此有一支人数众多的官吏队伍。同时,长期战争中兴起了一支久经战阵的军队、这两支队伍都为法老的君主专制统治所需要,因而获得很多赏赐。法老又要利用神庙作为其统治的精神支柱对其赠与颇多,从而大大加强了神庙祭司集团政治经济实力,一段时期内他们插手王位继承之争,甚至兼任宰相等高级世俗职务,大有排挤一般世俗军事行政奴隶主之势,这既引起军事行政奴隶主的忌恨,也对法老的专制王权形成严重威胁。

中小奴隶主阶层(涅木虎)同神庙祭司奴隶主有财产与权力再分配的矛盾,因而支持王权同祭司奴

隶主斗争,当法老国同神庙祭司的矛盾日益尖锐化和表面化时,法老们就不仅从贵族中,而且从中小奴隶主中选拔官吏,这是改革的支持者。

(2)内容:树立对新神阿吞的崇拜,迁都埃赫他吞,提倡现实主义文艺创作。(5)

阿蒙霍特普四世提出用阿吞神(太阳神)来代替对阿蒙神的崇拜,并将自己的名字改为埃赫那吞,意为“对阿吞有益的人”,并将首都迁出底比斯,新都取名埃赫塔吞,意为“阿吞的视野”。他把属于阿蒙神庙的财产全部没收转交给了阿吞神庙。为了颂扬阿吞神和威力和功德,创作了一首著名的《阿吞颂诗》,热情讴歌阿吞神。

(3)失败的原因:这次改革只维持了十八年,他死后,其继承者恢复了对阿蒙神的崇拜,土地、财产归还给了阿蒙神庙,首都迁回了底比斯。①阿蒙神庙祭司集团及其势力根深蒂固。②改革所依靠的力量太弱小,且容易发生分化,如军队。③没有为广大人民带来利益,得不到他们的支持。

(4)意义:改革虽然失败了,但它对当时在埃及占统治地位的宗教神权势力给予一定打击,对于艺术的发展也起过推动作用。

第三章古代西亚

1.古代西亚居民主要有两支:一支是苏美尔人;另一支是塞姆语系人,即诺亚三子之一闪的直系后裔,而闪族语系或塞姆语系人又分为阿卡德人、亚述人、阿摩利人、迦勒底人。

2.两河流域的文字是一种刻在烘干的泥板上的楔形文字,研究这种文字的学问一般称之为“亚述学”。

3.文明主角在古代西亚文明舞台上,可谓主角不断更换,配角经常发难。

第一,苏美尔人。BC5000─4000年定居于两河流域,于BC3500年进入文明,在两河流域建立了数以十计的城邦,是两河流域最早的文明,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现。在这个文明未发现之前,人们以为,两河流域最早的文明是始于BC1894年的古巴比仑文明。

第二,塞姆语系的阿卡德人。萨尔贡先后34次出征,建立了阿卡德王国(BC2371─2191年),其统治方法是“使全国只有一张嘴”,约BC2191年灭亡。

第三,乌尔第三王朝。

第四,古巴比仑。BC1894年,巴比仑建立。第六代国王汉莫拉比(BC1792─1750年)统一了两河流域,BC1595年被赫梯人于灭亡。

第五,亚述。这是古代西亚比较恐怖的一个民族。学者们把它的文明史划分为早期亚述(约BC3000年代末─2000年代中叶),中期亚述(约BC15─9世纪),亚述帝国(BC745─605年)三个阶段。BC612年,帝国的首都被米底人和迦勒底人联合攻陷,BC605年,帝国最后一个据点又被攻陷,亚述帝国遂亡。

第六,新巴比仑。亚述帝国解体后,西亚文明舞台上的主角大体有新巴比仑王国、米底王国、吕底亚王国,新巴比仑王国的建立者是迦勒底人,与建立古巴比仑王国的阿摩利人同属塞姆语系,故称新巴比仑王国(BC626-539年)。新巴比仑王国在西亚文明舞台上的地位比较突出,尤其是尼布甲尼撒统治时期,曾先后进兵过巴勒斯坦、腓尼基,并远征过埃及。

第七,波斯帝国。波斯人也属于印欧语系。伊朗高原最早的国家是大约在BC3000年建立的埃兰。BC558年,波斯帝国的创立者居鲁士二世称王。他先后征服了埃兰、吕底亚、小亚细亚、新巴比仑王国及中亚部分地区。大流士执政时,波斯建国虽只有28年的时间,但波斯已成为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大帝国。BC5世纪时,波斯帝国又对古希腊发动侵略战争,结果以失败告终,并从此开始走上下坡路。到BC330年,波斯帝国就被马其顿王亚历山大率领的约5万多军队给灭亡了。

波斯帝国灭亡后,西亚文明舞台上的主角先后有塞琉古王国、帕提亚帝国(安息帝国)、萨珊朝波斯。

塞琉古王国 BC323年,亚历山大大帝病故,他建立的欧亚非大帝国也随之解体。BC305年,亚历山大部将塞琉古建立塞琉古王国,统治西亚部分。这个帝国既有波斯旧制,又有古希腊文化特征。BC3世纪,塞琉古王国的直辖版图开始缩小。BC2世纪初,塞琉古王国与另一强大的对手罗马相遇,从此每况愈下。BC64年,已偏安于叙利亚的塞琉古王国亡于罗马大将庞培之手。

帕提亚王国是由伊朗高原的一支游牧部落于BC3世纪中叶建立的,初臣服于塞琉古王国。BC2世纪中叶开始强盛。BC1世纪中叶以后,它同罗马帝国进行了反复的较量,并使罗马人吃过苦头。公元1世纪

末至2世纪初,该王国开始走下坡路,公元226年,该王国被新兴的萨珊波斯取代。

萨珊波斯的建立者是帕提亚属下波斯地区一个王公之子,因受帕提亚的种族歧视,于224年起兵独立,重新统一了伊朗,定都泰西封。公元625年,萨珊波斯被新兴的阿拉伯灭亡。西亚文明进入新时代。

西亚文明除上述主角外,还有两个配角值得一提,一个是腓尼基,地中海有名的商业民族,并发明了字母文字;一个是犹太人,其犹太教是基督教的前驱。关于这两个民族的文化成就,我们将在后面介绍。

纵观西亚地区的古代文明,我们不难看出,在这个舞台上,基本上是南农北牧,同时,北方的游牧部落常常侵入南方的农耕世界,并成为后起之秀。不过,文明衰亡的根源在于内乱,野蛮人的入侵不应视为决定性因素。

4.乌尔第三王朝时,开国君主乌尔纳姆又制定了一部法典,这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成文法典,内容可谓包罗万象。举世闻名的《汉谟拉比法典》,即导源于此,甚至所有闪族人(阿摩利人、亚述人、迦勒底人)以及希伯来人的法律,可以说都是以《乌尔纳姆法典》为基础的。苏美尔人还有值得称道的法外调解,高等法院复审等制度。当然,还存在着法律面前的不平等,存在着祭司就是法官,神庙就是法庭的情况。《汉谟拉比法典》: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在位期间制定颁布的成文法典(1)。法典竭力宣扬君权神授,极力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1)。法典结构完整,文字条理,内容完备(1)。这是目前发现的人类历史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1)。也是研究古巴比伦社会的重要文献资料(1)。

5.苏美尔人《吉尔伽美什史诗》,这是屹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史诗,发现于尼普尔出土的一块泥简上。描写的是乌鲁克国王,一位半人半神英雄吉尔伽美什,因骄傲暴戾,引起诸神不满。诸神创造巨人恩奇都去惩罚他。但两人在决斗中成了朋友。此后,吉尔伽美什改恶从善,并与恩奇都战胜妖怪洪巴巴,为民除害,立下许多功绩。他的英雄行为引起女神伊斯塔尔的爱慕,但他拒绝女神的求爱,激怒诸神。诸神于是谴来“天牛”,与两位英雄搏斗,并用夺去恩奇都生命的办法来打击吉尔伽美什。吉尔伽美什为朋友的死悲痛万分,决心去寻找长生不老之方。他历经千难万险,得到永生的仙草。但在归途中,一不小心,仙草被蛇偷吃,最终无功而返。显然,这首史诗是苏美尔人关心现世,试图探索生死奥秘自然规律的生动反映。

6.腓尼基文明特点:

1、长期分裂,未形成统一局面。古代的腓尼基并不是一个国家的名称,只是一个民族的名称,它从未形成过统一的国家,而是始终城邦林立,居住在这里的居民也从来不把自己叫做腓尼基人,而是叫做某某城市人,如推罗人、西顿人等。

2、屡遭外敌入侵。既然从未统一,就容易遭受外敌入侵。所以他们的主人不断更换。第一个外敌是BC2000年代末的埃及人,BC1000年代以后,他们又相继受亚述、新巴比仑、波斯、亚历山大、罗马等帝国的统治。

3、航海事业发达。腓尼基人在古代享有勇敢而大胆的航海家盛名。早在BC3000年代,他们就进行了东部地中海和爱琴海的海上航行。埃及26王朝法老尼科统治时(BC611—595年),一些腓尼基人受尼科委托,完成了历时三年的环绕非洲的航行。这就是说,他们比15世纪葡萄牙人达伽马的环绕非洲的航行,要早出两千多年。据专家考察,腓尼基人还到过英吉利和爱尔兰,并带回了金属锡。他们的船是长帆船,船首突出向前,舱内有两排浆手,这种船的优点是船速快,应敌方便。腓尼基人还敢于夜间远航,他们靠得是北极星,所以古希腊人称此为“腓尼基星”。

4、工商业活跃。腓尼基的手工业有着悠久的历史,其中颇负盛名的有用著名的黎巴嫩山雪松为原料的造船业,有用其特产紫红色染料染色的纺织业。腓尼基人还善长制造玻璃和金属器皿,以及木器、搪瓷花瓶、装饰品、珠宝、武器等。象牙雕刻也很有名。腓尼基人还把山坡改造成梯田,种植葡萄、橄榄、椰枣等,以用于酿酒、制油和出口。

腓尼基的商业贸易也很发达。早在BC3000年代,他们就同埃及和两河流域建立广泛的商贸联系。他们从埃及输入亚麻,从塞甫路斯输入铜和柏树,从小亚进口锡和铁,从非洲带回象牙,从西班牙带回白银等。他们输出的商品有象牙雕刻品、金银铜制品、玻璃制品及雪松。

腓尼基人常常商盗不分,也往往因对象而异。弱则抢,愚则骗,不弱不愚,他才和你规规矩矩做生意。有时候,他们把弱小的商船抢劫后,还要把人抓去做奴隶生意;无法抢的时候,就诱人上船,人一上船,就将他们运到远方卖为奴隶;在进行规矩的生意时,他们也颇于经商之道。据说,他们有一次去西班牙,

用一船油换得的银子竟连船都载不动,怎么办?聪明的腓尼基人把船上所用器皿,包括锚和链等一律用银打成,船就这样开回了目的地,但他们还不满足,他们再度到西班牙时,就雇人大开银矿。他们对西班牙的行为,与西班牙后来对美洲的行为简直是如出一辙。

腓尼基人还在整个地中海沿岸建立了许多殖民地,他们先是在东地中海建殖民地,甚至在埃及的孟斐斯建有腓尼基街区;后又在西地中海建殖民地。学者们估计,他们的殖民地约有300多个,其中最有名的是北非的迦太基、西班牙的加德斯、高卢的马塞利亚等。他们与殖民地仅保持商业关系,无宗主国与殖民地的隶属关系。

5、发明或改进字母文字。腓尼基人熟悉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但他们忙于商务,不能把大量时间花费在刻写泥板文字上,要求一种简便的文字。经商不仅交流商品,也交流了文化,扩大了视野。于是,腓尼基人借用埃及的象形文字上的24个字母符号,简化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发明了有22个字母的字母文字。这种文字用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的话说,又传给了古希腊,形成古希腊字母。然后,众所周知,古希腊字母又派生出拉丁字母和斯拉夫字母,从而形成欧洲各国的字母文字;在东方,腓尼基字母文字又经阿拉美亚字母发展为印度、阿拉伯等字母。

不过,也有的古代史家认为,腓尼基人不是字母文字的发明者,而是改进者,认为腓尼基字母文字和古希腊文字均来自克里特文字。据考古所知,最早使用字母文字的不是腓尼基人,而是西奈人。考古学家在西奈的一个古埃及人常去开采绿玉的小村发现一些石刻,石刻上的文字复杂的像埃及的象形文字,简单的像克里特线形文字,约有120个符号。这种文字大约形成于BC2000年代初,学者们称为“西奈字母”。以后又在毕布勒发现一个青铜刻刀,属BC13世纪,刀的两面都有铭文,一面是西奈字母,一面是腓尼基字母,这表明后者对前者有取代或继承关系。除西奈字母外,在乌加里特还发现另一种使用于BC15—14世纪的文字,它是楔形的,有29个字母,比西奈字母又简化了些,对腓尼基字母的形成显然有影响,所以应该说,腓尼基字母是埃及象形文字和两河流域楔形文字的综合产物,也可能有克里特文字的因素。称他们是字母文字的发明者也未偿不可,因为发明者也需继承前辈的成果。

此外,还需提到,毕布勒(Byblos)为腓尼基历史悠久的城市,它不仅是腓尼基字母文字发源地,也是水草纸的大宗生意地,古希腊人称“书”为Biblos,英文称《圣经》为Bible,系由此面来。

总之,腓尼基字母文字的发明与其善航海重工商有关,这是腓尼基人的创新之处。至于其它方面,如文学艺术及自然科学等领域,则贡献微小。尤其是宗教信仰,还带有野蛮人的标记。一年一度的庆祝大典,居民均须顿足捶胸的大放悲声,直到他们认为把季节神哭活为止。他们甚至还把小孩以活活烧烤的方式来祭神,有时一次就多达200个小孩,可谓残不忍睹。所以,腓尼基字母文字并非是高雅文明发展的产物,而是商盗不分的腓尼基人为方便经商改进的结果。

7.古代的巴勒斯坦相当于今天的以色列和约旦两部分。据希伯来人说,这里是上帝给他们的一个“许愿之乡”,是“奶与蜜流径之地”。

第四章古印度

一、古印度文明则是多分裂少统一的发展趋势,大致有如下几个时代:

印度河文明时代(约BC2300—1750年)。这是古印度最早的文明,中心在印度河的哈拉巴和摩亨佐·达罗两地,故称“哈拉巴文化”。但直到1921—1924年才被人们发现。

吠陀时代(约BC1500—600年)。又分为早期(BC1500—1000年)和后期(BC900—600年)两个阶段。印度河文明原因不明的毁灭后近200年的古印度历史模糊不清。大约从BC1500年开始,印欧语系处在原始社会末期的自称为雅利安人(意即高贵的人)侵入次大陆,古印度倒退到由野蛮向文明过渡的时代。从BC900年开始,雅利安人才进入文明,或者说古印度才第二次进入文明。

列国时代(BC600—400年)。也称“早期佛教时代”。列国并举,是一个战国纷争,逐步为统一打基础的时代,其中恒河流域的摩揭陀国最为强大。此时,古印度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也东移,即恒河流域成为文明中心,至于印度河流域,不仅失去重要地位,而且在BC518年被波斯帝国占领,成为其一个行省。

孔雀帝国时代(BC324—187年)。这是古印度历史上第一个统一时代和帝国,统一者是印度河流域的

一位出身孔雀族的起义领袖旃陀罗笈多。第三代王阿育王统治时期(BC269—232年),帝国进入繁盛时代。巽伽王朝(BC187—75年),甘华王朝(BC75—30年),BC30年被南印度的安度罗灭亡。

孔雀帝国灭亡后,古印度的历史一是长期模糊不清;外族不断入侵。先后有大夏的希腊人、塞种人、安息人、大月氏人。其中只有中国的大月氏人在古印度西北部建立了稳固的政权。

贵霜帝国时代(公元1—3世纪)。贵霜帝国的建立者是居住在中国敦煌与祁连山一带的大月氏人的一支。BC2世纪,游牧的大月氏人被匈奴人击败,西迁至中亚,进而占据大夏,逐渐从游牧转为以农业为主的生活,社会制度也逐渐从原始社会过渡到阶级社会。张骞于BC139年出使西域时曾到达此地。这时大月氏人分五个部落,酋长称“翕侯”,约在公元1世纪初,五翕侯中的贵霜翕侯丘就却(公元15—65年)消灭其它翕侯,统一五部落,建立起贵霜国家。丘就却还向南攻击喀布尔河流域和今克什米尔地区,初步奠定了帝国的基础。丘就却死后,其子闫膏珍(65—75年)继位,他又向南进兵印度,占领恒河流域。到第三代王迦腻色迦(78—102年)时,贵霜帝国进入盛期,都城富楼沙(今巴基斯坦的白沙瓦)。此时帝国地跨中亚和南亚,与罗马、安息、中国的东汉帝国并列为当时世界上的四大帝国。同时,在公元90年,贵霜派7万大军进攻驻守西域的班超,汉烟军人少,甚为惊恐,但班超利用贵霜军劳师远征,军粮不足之缺点,“收谷坚守”又派伏兵袭杀其向龟兹求援粮草的部队,迫使贵霜军退回葱岭以南,并与东汉保持和平关系。迦腻色迦征战一生,扩大了帝国的版图,但也使百姓饱偿战争之苦,以至无法忍受他的扩张政策,所以当他卧病在床时,人们就用被子蒙住他,使他窒息而死。他死后,帝国开始衰落。到3世纪,帝国已分裂成若干小公国。古印度历史又进入模糊不清的阶段。直到4世纪笈多帝国的兴起。425年,贵霜在大夏的残余势力也被哑哒人(白匈奴)灭亡。

从以上几个时代不难看出,BC2300年直到笈多帝国的兴起,古印度除了137年的孔雀帝国和近100年的贵霜帝国是统一强盛的帝国外,其余则都是诸国分裂时代。甚至是模糊不清的时代。

二、种姓制度的萌芽、形成及其演变

1、西方人通常称此为“卡斯特制度”,印度人称此为“瓦尔那制度”,瓦尔那意即颜色、品质或肤色。

2、在早期吠陀时代就萌芽,进入次大陆的雅利安人,自称为“雅利安瓦尔那”,即把自己当作高中贵者集团,而把当地居民称为“达萨瓦尔那”,意即敌对集团。随着雅利安人的内部分化,部落中出现了平民与贵族的差别,平民称为“吠舍”(vis氏族成员的意思),贵族称为“罗舍尼亚”(kajanya,意即发光,引申为显贵的意思),后贵族内部又分化为军事贵族和祭司贵族,这样就形成四个种姓的胚胎。

3、到后期吠陀时代,随着国家的产生和婆罗门教的形成,四个种姓的(或四个瓦尔那)制度也正式形成。显然,种姓制度是雅利安人与当地居民一分为二,以及雅利安人内部的贵族与平民、军事贵族和祭司贵族分化的结果。当然,雅利安人对这种姓制度的形成也有一套说法。他们说梵天口创婆罗门、臂创刹帝利、腿创吠舍、脚创首陀罗。所以,婆罗门教的典籍给四个瓦尔那规定了不同的地位、权利和义务。

第一种姓是婆罗门(Brahmana,意即梵天所生)。他们主管宗教祭祀,属特权贵族阶层。他们垄断了宗教和文化等方面的权力,而且其中一些人参与政权。

第二种姓是刹帝利(Ksatriya,权力意思)。他们是从“罗舍尼亚”发展而来的军事行政贵族集团。他们的基本职能是充当武士,国王也属于这一种姓。

第三种姓是吠舍。他们是雅利安人的一般平民,主要从事农、牧、工商,吠舍中有富人,也有穷人,他们在政治上无特权。

第四种姓是首陀罗(Sudra,可能是“小人”或“陷入悲哀处境的人”之意)。主要由被征服居民组成,但也有一些失去公社成员身份的雅利安人,这一等级的人主要从事农、牧、鱼、猎及各种低溅的职业,他们不受法律保护,不能参加宗教仪式,属于“一生族”,即不能得到第二次生命,而前三个等级属于“再生族”。

在四个种姓中,前两个等级是统治阶级,后两个等级是被统治阶级;前三个等级有公民权,后一个等级无公民权。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为什么念念有词的婆罗门是第一等,而掌握军政实权的刹帝利是第二等呢?这是由于婆罗门是“王者师”,一个婆罗门可以是几个国王的顾问,带有国际性,而刹帝利只是一国之主。另外,婆罗门念咒、占卜等方术也影响着国王的行政及军事行动。此外,首陀罗也不等于是奴隶,也有雇工等。所以种姓制度不是阶级划分,而是一种等级制度。

4、种姓制度在列国时代发生了一些变化。这主要是由于当时的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引起的。这种变

化的具体表现就是四个种姓的人都有贫富分化的现象,因而原来的种姓地位就不一定能反映一个人的实际阶级地位。从婆罗门来说,他们本是神权贵族,此时却有一些婆罗门从事农业,有的甚至穷的只有两头牛。还有许多婆罗门当了医生、信差、税吏、樵夫、商人、牧人、屠夫、侍卫、猎人、木匠。也有些婆罗门以赌博、讨好他人、斗鸡斗狗、演口技、算命相面、施魔术等手段谋生。刹帝利随着王权的加强和战事的频繁提高了社会地位。但也有地位下降的人。如有些刹帝利不得不从事农业和商业,有一个刹帝利王子甚至先后当过陶工、编蓝匠、花匠、厨师等低等职业。吠舍本是一般平民,但此时有一些吠舍经商致富,成为拥有大量财产的富翁,据文献夸大性的记载,有一个吠舍死后竟遗留下纯金8万斤,这些大财主还恃其财富跻身于统治者行列。当然,大部分吠舍则贫困化,甚至与首陀罗等级的人为伍。至于地位最低的首陀罗,其中也有少数人发了财,还成了富有的施主,但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在社会上受尽歧视和凌辱,生活极度艰难。从以上情况来看,四种姓与社会实际情况有不相符合之处,或者说势力日益强在的刹帝利和吠舍上层,对于婆罗门高居于其上的特权地位越来越难以容忍。至于受尽欺凌之苦的吠舍下层和广大首陀罗,对这种所谓的前生造定的社会秩序当然更不满意。所以,种姓制度便成为当时社会的众矢之的。

5、到孔雀帝国时代及其以后,种姓制度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其具体表现:首先是种姓制度更加森严。此时的法经与法典严格规定了各种姓的职业,并强调职业的世袭性,严禁低种姓从事高种姓职业,但允许高种姓的人在不得以的情况下从事低种姓的职业谋生。同时,要求各种姓的人在种姓内通婚,如果不得已而与其他种姓的人通婚,只许高种姓男子娶低种姓女子,此种婚称之为顺婚,反对高种姓女子下嫁低种姓男子,这种婚称之为逆婚。在法权方面,对四种姓之间有不同的规定,即前三种姓与首陀罗种姓之间在法律关系上存在着严重的不平等。仅以侮辱罪而言,婆罗门侮辱首陀罗只罚款了事,但首陀罗辱骂雅利安人要割掉舌头。在宗教生活方面,首陀罗无权参加宗教生活,偷听者往其耳中灌熔化的锡或蜡,偷诵吠陀经的要割舌头,偷记吠陀经的要将其身体劈为两半。所有这些规定目的是为高级种姓的特权利益服务的。其次是种姓制度更加复杂化。种姓制度具有种族歧视性和排外性,不适应帝国的需要。为了适应形势,婆罗门教对种姓制度也做了一些补充和解释。即四大种姓仍是基础,但同时也承认了许多“杂种姓”。这样,不同的职业集团、不同的部落或民族就可以被安排在这些杂种姓里,像波斯人、希腊人、塞种人都被解释为堕落的刹帝利,因为他们是入侵进来的武士阶层,又是外族。此外,还有那些放弃本业的、违反禁婚规定的种姓,所以《摩奴法典》提到的杂种姓有几十种之多。同时,因强调职业的世袭性,在吠舍和首陀罗中又衍生出不少职业集团或新的种姓,加上落后的山林部落的居民,这样,在《摩奴法典》中提到的新的种姓多达50余种,印度人称这些集团为“迦提”(jati)。这些迦提的地位有高有低,地位最低下的、最受歧视的是旃荼罗,他们可能是落后山林部落的居民,被视为不可接触的溅民,只能从事搬运尸体之类的工作,只能穿死人的衣服,用破容器吃饭。如碰上他们则是不吉利,所以他们行走时必须“击木以异,人则识而避之”。这些溅民据学者们估计,今天在印度仍占总人口的1/7。

种姓制度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但变化的趋势一是等级歧视代替种族歧视,在当今的印度,有黑皮肤的婆罗门和刹帝利,也有白皮肤的溅民;二是分支越来越细,有的研究者统计,印度的种姓总计有3千多,仅婆罗门就有1800个分支,这是标准的多种姓社会。也是印度的一个顽症,它像钢铁般的框架,细节虽有变化,但框架依然存在,直到今天,仍在印度的占人口3/4的农村起着作用。它把印度害得像一潭死水,无生气,人们默默无闻,只要遵守其规定,便可获得安全。

三、婆罗门教的经典是《吠陀》,意为知识和学问,共有四部,即《梨俱吠陀》、《沙摩吠陀》、《耶柔吠陀》、《阿闼婆吠陀》,其中《梨俱吠陀》最古,反映了雅利安人侵入次大陆后在野蛮时代的情况,后三部反映的是雅利安人国家产生及迈入文明的情况,所以有早期吠陀时代和晚期吠陀时代之称。除四部吠陀外,还有解释吠陀的典籍或散文式的辅导材料,即《梵书》、《森林书》、《奥义书》。

四、佛教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BC566—486年),又称佛陀或释伽牟尼,意即释伽族的圣哲,他是迦毗罗卫国净饭王的王子,传说他结婚较早,但29岁时才得子,就在这一年,他放弃幸福美满的生活,离家出走,过起禁欲主义式的。所以要这样,是因为他发现人有生、老、病、死等痛苦,故出家修行。一位王子,苦行6年,皮包骨头,后在一次长达7天7夜的苦思瞑想后,终于大彻大悟,得道成佛。接着他在恒河流域传教40年,80岁逝世。关于他得道成佛的传奇故事当然是其信徒的虚构。因为佛教产生的原因我们已知道,是反婆罗门教的产物,而非某一圣哲一时的大彻大悟。佛教提倡“众生平等”,力图打破婆罗门教的种姓界限,这实质上代表的是刹帝利和上层吠舍的利益。佛教的教义是四谛,即四条神

圣的真理。四谛有苦谛、集谛、灭谛、道谛。

五、古印度最古的文学作品是《吠陀》,其产生最古、文学价值最高的是《梨俱吠陀》,它是一部诗歌总集,共有1028首诗歌,以颂神为主,也有世俗诗歌。所以《吠陀》不单纯是宗教经典作品。古印度最著名的文学作品是《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两部史诗。

六、古代各国文献最早提到印度的是波斯大流士的贝希斯敦铭文,最早记载次大陆历史的史家是古希腊的希罗多德,他在《历史》中开始把印度河以东广大地域称为印度。在我国,《史记》称为身毒,《汉书》则称为天竺,唐代玄奘始在其《大唐西域记》中改译为印度。但次大陆历史上的各个国家或部落,无论统一的大国还是分裂的小国,没有一个自称为印度的,今“印度共和国”沿袭了这一名称,而其印地语国名则称为婆罗多(取名于古代婆罗多族)。

第五章古希腊

1.简述《荷马史诗》的基本故事内容。

《荷马史诗》是西方人家喻户晓的文学名著,这部史诗分《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两部分。

《伊利亚特》讲叙的是阿卡亚人远征特洛伊的故事。战争导火线传说是由三女神争金苹果引起的。帖撒利亚王皮流斯和海中女神蒂提斯结婚,举行婚礼时,他们大宴诸神,但因疏忽未请不和女神厄利斯,不和女神恼羞成怒,决定让参加婚宴的诸神反目不和。她在喜宴时投下一颗金苹果,上面刻着一句话,“给世界上最美丽的人”,于是女神们立即争吵起来,不和女神的目的达到了,但女神的争吵却没有结果,神后赫拉、智慧女神雅典娜、美神阿芙洛第特三位女神请宙斯裁决,但宙斯也有难处,因为三女神中一个是宙斯妻子,另两个是宙斯女儿,都得罪不起,这位老滑头向她们推荐特洛伊王子——美男子巴里斯裁决此事。三位女神到了特洛伊后,都竭力讨好巴里斯,赫拉许诺的条件是亚细亚王,雅典娜许诺的条件是智勇双全的英雄,阿芙洛第特许诺的条件是娶最美的女子为妻。巴里斯爱美女不爱江山,把金苹果判给了美神,而美神为了兑现诺言,拐走斯巴达王门尼劳斯的妻子,即人世间最美的女子海伦为妻,门尼劳斯为了夺回爱妻,请求他的哥哥迈锡尼国王阿加米农帮助,这位最有权势的国王,联合所有阿卡亚人,自任联军统帅,向特洛伊发动了十年战争。《伊利亚特》篇幅较长,但结构巧妙,它并不是对特洛伊战争整整十年故事的描述,而是只描述十年过程的最后一年,并且是最后一年最后一个月最集中几天的故事。

《奥德赛》篇幅略少于《伊利亚特》,它描述的是阿卡亚联军中智多星奥德赛用木马计攻破特洛伊城后,渡海回乡、历经艰险的传奇故事。故事的前半部分描写他归途见闻,是他与神的斗争;后半部分描写他回国后的情况,是他与人的斗争。

《荷马史诗》的两部分虽然结构不同,中心内容不同,即一个描写男人与战争,一个描写女人与爱情,但作为世界文学名著,它们又有共同点,这就是语言精炼,诗句华丽,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故事情节生动有趣。那些甚至未上小学的西方儿童,也能将这部史诗的主要内容基本叙述下来。至于西方的学者,在电脑未出现之前,就对这部史诗进行逐句逐字的研究,他们甚至统计出史诗提到铜有419次、铁有49次,如此细致的研究使有关《荷马史诗》的论著竞多达一个小图书馆的规模。

西方人如此酷爱《荷马史诗》,是因为这部文学名著不仅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而且具有百科全书的性质。正如文艺复兴时期一位人文主义者评价的那样:“你可以从荷马学到文法,从荷马学到医学,从荷马学到天文,从荷马学到神话,从荷马学到历史,从荷马学到风俗人情,从荷马学到哲学家的理论,从荷马学到军事艺术,从荷马学到烹调,从荷马学到建筑,从荷马学到管理城市的方法,总之,笃学的人所能希求的任何美好的、任何高尚的事物,你都可以在荷马的作品中很容易地找到。”这就是说,《荷马史诗》给人的知识如同我国的《红楼梦》,简直是包罗万象。马克思也称赞这部史诗是“一种规范和高不可及的模本。”

2.简述古外希腊海外殖民的原因和特点。

海外殖民的原因除人口过剩的压力外,还有一些其它因素。阶级分化和土地兼并使一些失地的贫民被迫离开故土到海外谋生;政治斗争中的一些失败者也被迫到海外定居。此外,当时也有海外殖民的条件,在爱琴海世界,最早有克里特人和迈锡尼人的海上殖民活动,接着腓尼基人向迈锡尼人学习,在地中海进行海上殖民活动,这就使地中海上的商业活动一直没有中断,使再度进入文明的希腊人,容易向

自己祖先的学生──腓尼基人学习,走上海外殖民道路。当然这只是客观条件,若是真要背井离乡,去有风险的海洋,还需要勇气。像铁拉岛大旱7年无雨,居民才被迫抽签,从两兄弟中选出一人,到海外去谋生。古希腊人能够走上海洋,是恶劣环境下被迫挑战的结果。

殖民运动初为农业殖民,这是自发的、分散的、民间性质的农业殖民,以后发展为自觉的、有计划的、政府组织的商业殖民。殖民运动的方向主要是向北、向西推进。在北方,主要是爱琴海北部和黑海沿岸。据说,优卑亚岛的卡尔息斯在爱琴海北部的卡尔息狄克半岛先后建立了32个殖民城市,小亚的米利都在黑海沿岸这样寒冷、多雾的地区建立了90多个殖民城市。在西方,主要是意大利南部、北非、比利牛斯半岛、高卢等地。据统计,在此期间参加殖民的希腊城邦(包括殖民城邦又进行新的殖民)共有44个,这些城邦共建殖民城邦至少有139个以上。总之,古希腊人的足迹踏遍了地中海和黑海。哲学家柏拉图曾风趣地说,散布在从高加索直到直布罗陀各海岸的希腊城邦,仿佛是分散在池塘周围的青蛙一样。

一般而言,世界各民族在进入文明时,最初都是小国寡民,然后再由小国发展为大国或帝国。但古希腊第二次进入文明时,却走得是海上扩张的道路,这对其历史发展具有很大影响:首先,希腊各邦被迫在城邦体制下分散殖民,殖民的结果不是建立一个大的殖民帝国,也无力做到这一点,而是又建立一些独立的城邦,缓解了母邦人口过剩压力,使城邦制度更加巩固,更加林立,并使这种局面长期延续下去。

其次,古希腊的殖民运动规模大,范围广,为古代世界罕见,这无疑会扩大古希腊世界的地理范围,为古希腊人的经商活动提供广阔的场所,从而促进古希腊工商业的发展,并为日后的繁荣打下基础。

再次,殖民运动促进了工商业发展,工商业发展又使工商业阶层的力量不断壮大,终于发展为敢与氏族贵族相抗衡的力量,这种力量在其它文明古国可以说闻所未闻,因而才使古希腊的平民在反对贵族的斗争中能够取得胜利,才能使古希腊出现民主政治这样的新事物。

最后,殖民运动虽然给当地居民带来灾难,但在客观上也促进了希腊世界与非希腊世界的文化交流和文明的传播,进而推动文化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3.简述梭仑改革的历史背景和具体措施

梭仑出身于没落的贵族家庭,青年时曾外出经商,漫游过希腊半岛、小亚细亚和埃及等地。他学识渊博,品质高尚,被时人誉为“七贤之一”。在政治上他倾向于工商业阶层,曾写过许多著名的诗歌来揭露贵族的贪婪和专权,尤其是鼓动和领导了从麦加拉手中夺回萨拉米湾的战争,因而在社会上享有很高的威望。这样,贵族鉴于他的出身,工商业阶层鉴于他的经历,在平民准备铤而走险,暴动一触即发的压力下,都同意推举享有声望的梭仑为“执政兼仲裁”,全权进行宪政改革。措施:

1、颁布“解负令”,其内容是规定平民所欠的债务一律废除,沦为债奴的一律解放,被卖到国外的由国家出钱赎回来,永远禁止以土地和人身作债务抵押,这就使雅典平民永远摆脱沦为奴隶的危险。

2、按财产多少,把自由民划分为“五百麦斗级”、“骑士级”、“双牛级”、“日佣级”四个等级,并确定各等级的权利和义务,如前三等级可担任相应的官职,第四等级可参加公民大会和出席陪审法庭;双牛级提供重装步兵,日佣级提供轻装步兵等,这种论财产,不论血统和出身的政策当然有利于工商业阶层。

3、改革政治机构。梭仑首先恢复和提高几乎已经丧失作用的公民大会的权力,规定全体公民都有权力参加公民大会,国家重要政务都要由公民大会通过,而贵族会议则开始形同虚设;其次是另设四百人会议和陪审法庭,四百人会议由四个部落各选出100人组成,前三个等级的公民都可当选,它获得了原属贵族会议的众多权力,有权为公民大会准备和提供方案,贯彻公民大会的决议,是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陪审法庭的陪审员由四个等级的公民中选出,它不仅参与例行审判,还接受上诉案件,相当于雅典的最高法院,陪审员有权预审法官处理的任何案件,并对法官已经判决的案件有权起诉,陪审法庭打破了以往贵族垄断司法的积弊。

4、制定了促进工商业的法规,如奖励外邦技工移居雅典;公民必须让自己的儿子学会一门手艺,否则儿子可拒绝赡养其父;限制粮食出口,扩大橄榄油出口;推行币制改革,统一度量衡制度等。

梭仑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等方面的一系列重大改革,被恩格斯高度评价为是一种所有制侵犯另一种所有制的“政治革命”。梭仑改革确实具有巨大的进步意义和深远影响:首先,这次改革是雅典平民反对贵族斗争的一次重大胜利,债务奴隶制的废除,扩大了雅典城邦的社会基础,为雅典日后的强盛开辟

了道路;其次,按财产划分居民等级、权利和义务,以及设立新的政治机构等措施,不仅改造了旧制度,也为工商业阶层登上政治舞台以及平民地位的提高创造了条件,这就为雅典由贵族政治向民主政治的转变奠定了政治基础;最后,梭仑一系列发展工商业的措施,无疑会促进雅典工商业的发展,这就为贵族政治向民主政治的转变奠定了经济基础。总之,梭仑的改革为雅典以后的发展开辟了两个方向,这就是政治上主权在民,经济上发展工商业。尤其是四百人会议和陪审法庭的建立,已具有西方代议制的初步色彩,这可以说是世界政治制度史上的了不起的发明创造。

当然,梭仑的改革也有一些时代局限性,如未满足下层平民对土地的要求,贵族还有一定的经济优势和政治权力,但我们不能用现代人眼光去苛求古人,要求他把雅典存在的所有问题,尤其是近现代时期才能够解决的平均地权问题,在任期内全部解决。此外,梭仑改革也不是全部出于他的创造,“金权政治”制度在科罗封、伊奥利亚、库梅、卡尔息斯等邦实行于雅典之前,基俄斯则新近实行民主政治,这些成例,应该是梭仑立法的来源。但梭仑改革并不是对这些成例简单拼凑的结果,而是针对雅典现实情况加以创造性运用的结果。

国家的良好基础是什么?梭仑回答说:“人民服从治理的人,治理的人服从法律。”梭仑法典的原文保存在雅典的议事堂,并在市场上立柱公布,成为雅典今后发展的方向。据记载,梭仑立法不仅是希腊化诸王国法典的楷模,在罗马帝国时代,仍通行于帝国的希腊地区,是罗马法的“竞争对手”。

梭仑改革后,他作为民选的、有威望的立法者,有理由无限期的保持他的政权,成为雅典的僭主。当时,其它城邦也盛行这种个人独裁式的僭主政治,梭仑的朋友们也劝他建立僭政,不要“鱼在网中,却让它跑掉了”,但梭仑坚决不为所动,并要求雅典人立誓保持他的立法。此后,他就离开雅典到海外漫游去了。学者们推测,他的名言“活到老,学到老”就是在旅游的时候说的。史书还记载了他在旅游时与吕底亚老王关于“幸福观”的生动对话。老王认为:世界上最幸福的人是仓库里堆满了金银财宝的人;梭仑则认为:真正的幸福者应是哪些为国捐驱的战士、为国争光的运动员以及孝顺父母的人。但吕底亚老王直到其国家灭亡,他本人被居鲁士处以死刑时才认识到梭仑人生观的伟大,而居鲁士听了这个故事后也受感动,饶了老王一条命。

4.克里斯提尼改革

5.简述希波战争的原因及历史影响。

希波战争的直接原因在于波斯帝国对小亚希腊人的压迫以及由此引起的反抗和雅典等城邦的干预;较深层的原因则是波斯统治者拓土开疆的侵略野心及其对希腊各邦发展造成的严重威胁。(3)历史意义:

反侵略战争战胜非正义的侵略战争的范例。(2)

维护了主权独立与自由和平,为经济、政治、文化的繁荣创造了条件。(2)

使世界文明发展的格局逐渐形成东西方并立共存、分庭抗礼之势。(3)

马拉松战役BC490年9月,波斯大军横渡爱琴海,直接进攻曾支援过米利都的爱勒特里亚和雅典,波斯首先摧毁爱勒特里亚城,然后在马拉松平原登陆,直指雅典。雅典于是向斯巴达求援,但遭拒绝,雅典只好孤军奋战了。在万分紧急的情况下,一位名叫米太雅得的将军,率1万重装步兵,采用巧妙的阵形,终于在马拉松平原战胜波斯大军,这就是著名的以少胜多的马拉松战役,这次战役波斯十万大军阵亡6400人,雅典1万人只阵亡192人。战役结束后,米太雅得将军派一名叫斐力庇第斯的战士回雅典报捷。他在三小时内跑完了从马拉松到雅典的路程(42公里),当他风尘扑扑的回到雅典时,只喊了一句“高兴吧!我们胜利了”,就倒地而死,为了纪念这位英雄,决定从1896年开始,即近代第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起,定期举行马拉松赛跑。马拉松战役的胜利鼓舞了希腊人战胜强敌的信心,从前臣服于波斯的希腊城邦看到雅典一个城邦就能打败强敌,于是纷纷宣告独立。当然,希腊人也深知,波斯不甘心失败,会卷土重来。雅典在民主派领袖太米斯托克利的倡议下,用劳里昂银矿的收入建造了200艘三列桨战舰,并和斯巴达共同发起联合抗击波斯的行动。BC481年,希腊31个城邦结成以斯巴达为军事统帅的反波斯同盟——“希腊人同盟”。

温泉关战役BC480年春,波斯率陆军约50万,海军15万,战舰千余艘,沿第一次进攻线侵入希腊。据说,大军渡赫勒斯滂海峡时,在674艘战船搭成的浮桥上行军7天7夜,军队到希腊北部时,无论在哪里吃两餐,供应的城市就会整个枯竭,萨索斯岛招待大军一日,就用去了400塔兰特。斯巴达国王李奥尼达率7200人,核心是300名斯巴达士兵,首先在希腊北部地势险要的温泉关迎敌。数十万波斯大军

一连几天猛攻,皆不得手,后因奸细的引路,使希腊守军腹背受敌,李奥尼达为保存有生力量,让大部分守军突围,他和300名斯巴达士兵留下死守,恶战的结果是他和300名壮士全部阵亡。据说还有请求留下与斯巴达人并肩做战的400名底比斯人和700特斯皮亚人,也都英勇牺牲。波斯大军则共损失2万人。温泉关战役后,希腊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陆战取胜已不可能。在太米斯托克利的倡议下,诱强敌在狭窄的海湾决战。

6.伯里克利执改革

7.文学古希腊也是由口头文学发展为文字文学的。最早的文学作品有史诗、抒情诗、寓言,著名的有《荷马史诗》,《伊索寓言》等。到古典时代,文学方面的主要成就是戏剧,由悲剧和喜剧组成,源于祭祀酒神的歌舞庆典。悲剧主要取材于神话故事,有三位大师:埃斯库罗斯(BC525—456)是“悲剧之父”,代表作是《被缚的普罗米修斯》,塑造了一个为人类谋福利而不屈不挠的高大斗士形象;索福克利斯(BC496—406)是“戏剧艺术的荷马”,代表作是《奥狄普斯王》,歌颂了主人公对命运积极反抗的精神;幼里披底斯(BC485—406)是“舞台上的哲学家”,代表作是《美狄亚》,谴责了那些喜新厌旧的男子,赞扬了一位痴情和受骗女子的反抗精神。喜剧大师主要是阿里斯托芬(BC450—385),有“喜剧之父”之称,其作品以反映社会现实为主。

8.史学古希腊的史学大师主要有三位:希罗多德(BC484—425)有“历史之父”之称,著有9卷本《历史》一书,主要记载希波战争的历史,是西方第一部系统叙述历史的著作。修昔底德(BC460—395)著有8卷本《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一书,开卷名言是“擎起历史的火炬,引导人类在摸索中的脚步”,故有“西方第一位真正具有批判精神和求实态度的史学家”的荣誉头衔。色诺芬(BC430—354)是多产作家,著有《希腊史》、《万人远征记》、《经济论》、《雅典的收入》等10余部书,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9.试析雅典民主政治之利弊。

概述民主政治基本状况和特点。(5)

民主政治的社会基础是全体雅典自由民。(2)

雅典公民内部政治上是比较平等的。(1)

雅典民主政治是奴隶社会中最进步的政体。这种政体对雅典经济文化的发展繁荣,对调整自由民之间的关系,对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和政治责任感,对公民才能智慧的充分发挥以及稳定政局都产生了重大作用。(2)

雅典民主政治对后世有较大影响。(1)

雅典民主政治具有极为明显的阶级局限性(2)

具有自身不可克服的弱点:不可能做到任人唯贤,让有才能的人充分发挥作用;缺乏一个稳定的领导集团,缺乏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极端的自由民主极易导致党争混乱和无政府状态;直接民主制只能在小范围内实行。(2)

第六章上古罗马

1.平民与贵族的斗争

(一)斗争过程及其成果平民与贵族的斗争持续了两个世纪之久,在斗争过程中,平民联合起来,屡次采取“撤离运动”,迫使贵族让步,结果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主要有:

BC494年设立一年一任的保民官。初为两名,后增到10名,此官职是为保护平民的利益而设的,凡是不利于平民利益的行为、法令等,保民官都有权力予以否决,保民官的人身不可侵犯,其权利以后又进一步扩大。

BC474年设立平民会议。其好处是平民自己的官员今后应在此会议中选出,这使贵族不能再利用其被保护人来操纵保民官的选举。到BC449年前后,又增设特里布斯大会为新的公民大会,贵族也被允许参加这个新的民众立法会议,并规定全体公民都必须遵守平民决议。

BC452年通过了“十二铜表法”。保民官的作用只限于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而当时习惯的解释权还操纵在贵族的法官手里,贵族法官在判案时可以任意曲断,加害平民。所以通过此法的目的就是调整过去的习惯法,并使其条文化。尽管这个法实质上是维护贵族利益的,但以后在审判和量刑定罪时,须依据法律条文,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的专横,使其不能任意曲解法律而滥用权力。

BC367年通过李锡尼和绥克斯图法案。此法规定:欠债平民已负债息可折为本金,所欠本金可分三年还清;公民都有权占用和使用公有地,占有公地的最高限额为500犹格;二执政官之一必须由平民担任。此法案的通过,被视为平民与贵族斗争的里程碑,因为既然最高官职之一必须由平民担任,其它官职向平民开放就更不成问题了。

BC326年通过了波提利阿法案,禁止将负债的公民变成奴隶,以后,当奴隶的只是外人了。

BC287年通过了霍腾西阿法案,规定平民会议的决议,不必经过元老院的批准就对全体公民具有法律效力。此法案的通过标志着平民反对贵族斗争的胜利结束。

(二)斗争取胜的意义平民与贵族的斗争在世界各文明古国中都有过,但大都以失败告终。古罗马平民斗争能取得如此多的成果,这对古罗马的发展当然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平民取得了充任各种官职的权利,并可与贵族通婚,贵族垄断政权的局面打破了,贵族所维系的血缘关系被冲破了,氏族制度被炸毁了,自由民的关系得到了调整,这就扩大了共和国统治的社会基础。

其次,债务奴隶制的废除使广大平民彻底摆脱了沦为奴隶的命运,促进了公民集团的巩固,强化了公民兵制度,加强了国家的军事实力,罗马从此走上奴役外族的道路,这对罗马社会发展有重要影响。

再次,新法令的颁布、新官职和新机构的设立,新的组织制度的创设,使罗马国家制度日臻完善。

当然,罗马的官职无薪水,普通平民让当也当不起,土地问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也不可能彻底解决,这是时代的局限性。但无论如何,在斗争中胜利的平民,其处境要改善很多。所以,他们对共和国的发展不仅有积极性,同时也在共和国后来的对外扩张中起了关键作用。恩格斯:“平民的胜利炸毁了旧的氏族制度,并在它的废墟上面建立了国家,而氏族贵族和平民不久便完全深化在国家中了。”

2.第二次“布匿战争”是在BC218—201年,迦太基为弥补战败损失,派军侵入西班牙,准备反击罗马,罗马得知其备战,准备兵分两路进攻迦太基和西班牙,但迦太基名将汉尼拔先发制人,于BC218年率大军翻越阿尔卑斯山直捣意大利。同年11月,汉尼拔在波河南支流的特列比亚河击溃前来拦截的罗马4万大军,罗马仅有1万人逃亡。BC217年,罗马大军又在特拉西美诺湖遭汉尼拔伏击,3万大军有一半阵亡,包括罗马主帅,其余都被俘。特拉西美诺湖战役震撼了罗马,元老院宣布紧接状态,并任命费边为独裁官,但他的拖延战术引起罗马人的不满。BC216年,罗马选主张速决战的瓦罗为主帅,集8万步兵、6千骑兵,与汉尼拔在坎尼会战,汉尼拔采用月形阵和两翼包抄战术,歼灭罗马54000人,18000人则成了俘虏,汉尼拔的4万大军仅损失6000人,这是世界军事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坎尼战役后,形势对罗马十分严峻,其损失惨重几乎与家家有关。但罗马人没有丧失信心,他们征召17岁以上的公民入伍,并接受教训,采用费边的拖延战术,消耗汉尼拔的有生力量,这使劳师远征、缺乏给养的汉尼拔逐步失去优势。BC209年,罗马派大军攻克西班牙,切断汉尼拔的后方支援。BC204年,罗马在北非登陆,进逼迦太基城,迦太基政府急召汉尼拔,在意大利蹂躏了15年的汉尼拔被迫率大军回师。BC202年,罗马与汉尼拔在扎玛决战,结果是汉尼拔失败,这是被西方誉为“战略之父”的汉尼拔一生中的第一次败仗,也是他最后一次败仗。失败的原因是汉尼拔的雇佣军军纪不严,同时,正如史家所言,罗马的将领在战争中也学会了汉尼拔的许多战术。迦太基战败后,向罗马赔款1万塔兰特,放弃非洲以外的全部领土,从此,迦太基失去独立地位,罗马成为西地中海的霸主。

3.罗马由共和到帝制是历史的必然性。从经济来看,共和国是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当罗马成为地跨欧亚非大帝国后,奴隶制充分发展,土地集中到少数大土地所有者手中,小农经济瓦解了,城邦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就崩溃了,因而共和国也必然随之灭亡;从政治来看,共和国本是在蕞尔小邦的基础上建立的,随着大帝国的形成,阶级关系的变化,阶级矛盾的加剧,共和国已不能适应帝国统治的需要,必然要被军事独裁政权或帝制代替。当然,这种历史发展趋势是必然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共和国是经过长期的危机和内战后才灭亡的,同时,由于共和制度的长久影响,屋大维的独裁政权不得不披上共和制的外衣。

4.戴克里先的统治当罗马帝国已濒临崩溃的时候,统治阶级仍试图挽救大势已去的帝国。3世纪末,伊利里亚诸帝战胜日耳曼人入侵,镇压了各地人民起义后,帝国的危机有所缓解。284年,近卫军首领戴克里先(284—305年)取得帝国政权,接着,戴克里先采取了一系列挽救性措施。他首先废除元首制,正式确立君主制,并向东方君主学习,穿皇袍,行跪拜礼,宣布自己为神明;其次,实行“四帝共治制”,即设立两个正职,称奥古斯都,两个副职,称恺撒,并利用联姻关系制度来维持王位继承和帝国;

第三,实行军政分治,行省100个,分属12个行政区,军队分两种:边防军对外,巡防军对内,军团增加到72个,但军队的成份开始蛮族化;第四,在财政上实行新税制,规定了多种纳税的方法,为保证税源,不允许人口流动,不允许市议员改变职业,并规定市议员职务必须世袭。所以恩格斯称戴克里先的统治机器是榨取全民膏血的机构。这就必然加剧社会矛盾,戴克里先还试图改革劣币,限制物价,结果不仅收效甚微,而且引起更大的混乱。此外,戴克里先还迫害基督教徒。所有这些措施虽然暂时控制了局面,但也埋藏着不少危机。

5.评述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并比较其异同斯巴达的政治制度是希腊城邦中贵族寡头政治的典型。国家机构由两个国王、长老会议、公民大会、监察官委员会组成。二王是世袭制,地位和权力平等,战时一个留守,一个统军打仗。长老会议是实权机关,由30人组成,除两个国王外,其余28个由年逾60的贵族担任,终身职,如有缺额仍从贵族中补充。公民大会由男性公民组成,每月召开一次,形式上是最高权力机关,实际上是装饰品。监察官由5人组成,一年一任,初始的职责只是监督公民“刮净胡须、遵守法律”,但后来监察官的权力愈来愈大,拥有指挥国家一切政治生活的实权,是寡头政治的代表和体现者,他代替国王召开和主持长老会议和公民会议,有权监督国王的行动,甚至有权审讯试图改变现存秩序的国王,监察委员会实际上就是斯巴达的政府。监察官除拥有行政、司法、外交等大权外,还拥有镇压黑劳士反抗的职能,每年新上任的监察官,首先要举行向黑劳士“宣战”的仪式。据说,有一次在美塞尼亚形势十分不稳的情况下,监察官佯称要解放参战的有功的黑劳士2000人,让他们戴上花冠参加庆典,同时暗中组织斯巴达战士发动一次“特务行动”,这2000人从此就不知下落了。斯巴达的政治制度是王权和平消失,说它是寡头政体,实际上是对附庸民族而言的,对斯巴达人来说,它实际上是民主的。

6.屋大维消除政敌后,掌握了国家一切大权。公元前30年,他被确认为终身保民官,公元前29年又获得“大元帅”称号,公元前28年获得“元首”(首席元老或第一公民)称号,公元前27年又获“奥古斯都”(神圣庄严)称号,因为屋大维有元首的头衔,所以史书上把他的统治形式称为“元首制”。

近代以后

1.英国经过17世纪资产阶级革命和1688年政变,逐渐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度。

2.在高涨的革命形势下,13个殖民地的代表于1775年5月10日再次集会费城,召开第二次大陆会议。代表中有著名的民主主义者本杰明·富兰克林和托马斯·杰斐逊等人。大陆会议于1776年7月14日通过了由杰斐逊等人起草的《独立宣言》,宣告北美联合殖民地脱离英国而独立。宣言依据“天赋人权”的理论,宣称“一切人生来都是平等的”,具有“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如果政府破坏了这些权利,人民有权去废除它,另立新政府,为此可以使用武力。接着宣言列举英王乔治三世和英国政府的种种罪状,庄严宣告北美联合殖民地与英国断绝一切隶属关系和政治联系,“从此是自由而独立的国家”。《独立宣言》是美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宣言书。在人类历史上,这是第一次宣布人民权利神圣不可侵犯。它比法国的人权宣言早了13年。

3.1789年5月5日三级会议在凡尔赛王宫的梅尼厅正式开幕。6月17日,第三等级代表决定成立国民议会,宣布自己是代表96%以上国民的机构。7月9日,国民议会正式改名为国民制宪议会(简称制宪议会)。在这之前,两个特权等级的全体代表都加入了国民议会。路易十六决意进行镇压。制宪议会于8月26日通过,即《人权和公民权宣言》(简称《人权宣言》或《权利宣言》)。宣言阐述的核心是“自然的、不可剥夺的和神圣的人权”。宣言强调天赋人权的原理和主权在民原则,宣布了法治原则。宣言最后强调“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人权宣言》所宣布的人权、法治、保护私有财产等原则,都是资本主义社会最基本的原则。

1.新航路开辟后引起的“价格革命”之所以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发展,是因为它()

⑴使新兴资产阶级的经济力量增大

⑵使有固定地租收入的封建主势力衰落

⑶使传统商路和贸易中心发生转移

⑷使城乡雇佣工人人数增多且日益贫困

A. ⑴⑵⑶⑷

B. ⑴⑵⑶

C. ⑴⑵⑷

D. ⑵⑶⑷

2.在新航路的开辟活动中,首先横越大西洋的是()

A. 哥伦布

B. 迪亚士

C. 达·伽马

D. 麦哲伦

3.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的殖民侵略以()

A. 亚洲为主

B. 非洲为主

C. 欧洲为主

D. 美洲为主

4.文艺复兴运动兴起于意大利的最主要原因是()

A. 商业、手工业发达,有雄厚的财力

B. 若干城市最早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C. 有研究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风气

D. 聚集了众多博学多才的著名学者

5.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三杰”不包括()

A. 拉斐尔

B. 米开朗琪罗

C. 托勒密

D. 达·芬奇

6.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和完成的标志分别是()

A. 苏格兰起义;处死查理一世

B. 新议会的召开;“光荣革命”

C. 清教徒运动;克伦威尔任护国主

D. 查理一世讨伐议会;通过《权利法案》

7.《权利法案》的主要精神是()

A. 限制王权,约束国王的行为

B. 防止封建王朝的复辟

C. 建立资产阶级的完全统治

D. 促使资产阶级、新贵族同封建贵族妥协

8.17、18世纪的欧洲人相信,人类可以征服自然,也可以推动人类社会自身的不断前进。产生这种认识的最主要原因是()

A. 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B. 自然科学的迅猛发展

C. 启蒙思想运动的推动

D. 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

9.最早提出社会契约论的是()

A. 霍布斯

B. 洛克

C. 狄德罗

D. 卢梭

10.统一前的北美殖民地的特点主要表现在()

A. 最高统治者由英王直接任命

B. 总督必须得到英国政府承认

C. 直接统治者必须由业主指派

D. 英语成为北美各地的通用语

11.作为一场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的根本任务是()

A. 实现美利坚民族的统一

B. 建立美利坚民族的国家

C. 推翻英国的殖民统治

D. 开辟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12.近代拉丁美洲第一个独立的国家是()

A. 智利

B. 墨西哥

C. 海地

D. 巴拉圭

13.马克思主义理论诞生的标志是()

A. 一个组织的成立

B. 一个革命的发动

C. 一部著作的发表

D. 一个政权的建立

14.从革命的策略上来说,巴黎公社失败的最主要的原因在于()

A. 将工厂交给工人合作社管理

B. 没有发动广大人民参加革命

C. 组建国民自卫军取代正规军

D. 无产阶级尚不具备掌权资格

15.农奴制的存在对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阻碍体现在( B )

⑴使工业原材料得不到正常供应⑵造成社会阶级矛盾的严重激化

⑶严重限制了国内市场规模扩大⑷工厂得不到自由雇佣的劳动力

A. ⑴⑵

B. ⑶⑷

C. ⑴⑶

D. ⑵⑷

16.在德意志统一的过程中,普鲁士先后同哪些国家发生过战争?( D )

A. 丹麦、法国、俄国

B. 奥地利、丹麦、英国

C. 法国、俄国、英国

D. 丹麦、奥地利、法国

17.构成日本倒幕武装的主体是()

A. 新兴地主

B. 高利贷商人

C. 中下级武士

D. 西南诸藩的大名

18.到19世纪中期,英国在亚洲地区占领了()

⑴中国⑵印度⑶新加坡⑷奥斯曼帝国

A. ⑴⑵⑷

B. ⑵⑶⑷

C. ⑴⑷

D. ⑵⑶

19.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最显著的成就是( A )

A. 电力的广泛应用

B. 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

C. 石油的开采利用

D. 电讯事业的发展

20.19世纪晚期,德国经济长足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A )

A. 国内统一的完成

B. 国外市场的扩大

C. 普法战争的胜利

D. 垄断组织的形成

21.19世纪晚期,英、法两国经济发展相对缓慢的共同原因是( B )

⑴社会长期动荡不安⑵商品市场十分狭小

⑶资本大都投在国外⑷生产技术相对落后

A.⑴⑵

B.⑶⑷

C.⑴⑷

D.⑵⑶

22.导致巴黎公社失败后一度处于低潮的国际工人运动走向高潮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C )

A. 各国工人组织的广泛建立

B. 工人阶级队伍的迅速壮大

C. 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

D. 第二国际的成立及其指导

23.牛顿在科学上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他发表的科学巨著是()

A.《自然辩证法》

B.《论磁学》

C.《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D. 《化学元素周期表》

24.1859年发表《物种起源》的是()

A. 道尔顿

B. 施莱登

C. 拉马克

D. 达尔文

25.这是一部不朽的世界文学名作,它再现了古代希腊社会的图景,是研究早期希腊社会的重要史料。这部文学名作是()

A.《荷马史诗》 B.《俄底浦斯王》

C.《天方夜谭》 D.《马·可波罗行纪》

26.从右下图中人物装束和礼仪上看,他信仰的宗教是()

A.佛教 B.道教

C.伊斯兰教 D.基督教

27.小敏收到同学的一张贺卡,卡上写着“Merry Christmas!”,你知道这一祝福语与哪一宗教有关吗?()

A.基督教

B.伊斯兰教

C.佛教

D.道教

28.下列宗教不属于世界三大宗教的是()

A.基督教 B.伊斯兰教 C.佛教 D.犹太教

29.红十字是舍己救人的记号,医院和红十字会都用它作为标记。但在古代它曾是一个羞辱与残酷的刑具,自从耶稣被钉死之后成为赎罪的象征。下列宗教与红十字有关的是()

A.佛教

B.道教

C.伊斯兰教

D.基督教

30.既是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圣地”,又是巴勒斯坦和以色列争夺控制权的城市是()

A.巴比伦城 B.麦加 C.耶路撒冷 D.麦地那

31.阿拉伯人被誉为“东西方文明交流的使者”,对世界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作出过重大贡献。下列史实不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A、指南针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B、火药和火药武器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C、改造印度人创制的从0到9十个数字计数法并传入欧洲

D、佛教产生后经阿拉伯人向西传入欧洲

32.阿拉伯数字在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运用相当广泛,它的发明者和传播者分别是()

A.古代印度人、巴比伦人 B.古代阿拉伯人、罗马人

C.古代印度人、阿拉伯人 D.古代阿拉伯人、埃及人

33.文明冲撞与融合的方式多种多样。下列所举哪一项与其它三项明显不同()

A.亚历山大大帝东征 B.希波战争

C.罗马帝国的扩张D.马可·波罗来华

34.在世界文明的交响乐曲中,不同文明的交流与融合始终是历史的主旋律。见证了东西方文明交流的作品是()

A.《马可·波罗行记》

B.《蒙娜丽莎》

C.《最后的晚餐》

D.《神曲》

35.亚历山大的东征开启了东西方文化大规模交融的新时代。这说明

A.暴力冲突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文明的传播与发展()

B.和平往来促进了文明的交融 C.地区冲突导致了文明的衰落

D.人类文明发展的动力来自于战争

36.中世纪欧洲最大的封建土地所有者是()

A.商人 B.国王 C.教会 D.贵族

37.古代埃及、巴比伦、印度、中国被称为四大文明古国的最主要原因是()

A.人类最早居住的地区 B.创造了人类最早的文字

C.最先由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 D.对人类文化贡献最大

38.古埃及称最高统治者为( )

A.天子

B.皇帝

C.国王

D. 法老

39.大河流域孕育了人类早期文明。公元前3100年出现在尼罗河流域的文明古国是()

A、古巴比伦

B、古希腊

C、古印度

D、古埃及

40.楔形文字为人类文明做出了重大贡献,它的创造者是生活在两河流域的()

A.古埃及人B.苏美尔人 C.古印度人D.古罗马人

41.孕育了古代西亚文明的大河是()

A、印度河

B、黄河

C、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

D、尼罗河

42.伊拉克所在的两河流域曾是世界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出现在该流域的文明古国是()

A.古代印度 B.古代埃及 C.古代希腊 D.古代巴比伦

43.古巴比伦产生的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法典是()

A、《拿破仑法典》

B、《汉谟拉比法典》

C、《1787年宪法》

D、《权利法案》

44.在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中,从事农业、牧业、渔业的人属于()

A、婆罗门

B、刹帝利

C、吠舍

D、首陀罗

45.古代希腊两个最重要的城邦是()

A.迈锡尼和巴比伦

B.斯巴达和雅典

C.克里特和罗马

46.世界古代文明辉煌灿烂。开启了西方民主制度先河的是()

A.古巴比伦

B.古印度

C.古埃及

D.古希腊

47.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奥运火种取自于西方文明的发源地,西方文明的发源地是指()

A.古代埃及B.古希腊C.古巴比伦D.古印度

48.“条条大路通罗马”再现当时罗马帝国的经济繁荣国家强盛的局面,这一局面应出现在()

A、公元前5到公元前3世纪

B、公元前2到公元前1世纪

C、公元1到2世纪

D、公元2到3世纪

49.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是()

A.大和统一日本 B.大化改新 C.幕府统治建立 D.明治维新

50.下列有关阿拉伯人的说法正确的是()

⑴发明了被称为阿拉伯数字的0—9十个数字符号

⑵创立了伊斯兰教⑶创作了文学名著《天方夜谭》⑷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与传播中起了积极作用

A.⑴⑵⑶⑷

B. ⑴⑵⑶

C.⑵⑶⑷

D.⑴⑶⑷

51.当中国处于盛唐时期,西亚的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封建大帝国是()

A.亚历山大帝国 B.罗马帝国 C.阿拉伯帝国 D.奥斯曼土耳其

一、填空:

1、1492 年哥伦布发现美洲,1498年达·伽马绕过好望角抵达印度。

2、1648年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标志着现代国际社会的诞生。

3、普鲁士1807—1811年的改革主要是要解决农奴制和封建义务的问题,其中最重要的举措是哈登堡首相于1811年9月颁布《地主与农民关系调整法》。

4、1851年12月2日,路易·波拿巴发动政变实行独裁,一年后正式称帝,是为拿破仑三世,法兰西第二共和国遂为法兰西第二帝国所取代。

5、1871年1月18日,普鲁士国王在法国凡尔赛宫镜厅加冕称帝,德意志第二帝国诞生。

二、材料解析题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535年某画家写道:“许多已经湮没的事物将要再生。”

材料二:人文主义小说《巨人传》描写道,1533年时人们都相信,存在着一千年的精神黑暗。相继而来的将不会是新生,而是真理的重新恢复。

材料三: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巨大成就极为欢欣。他们认为这是一次精神的新生,而不是像花开花落那样,只是周而复始的重复。

材料四:18世纪的学者费内隆写道,在16世纪,人们将“文艺复兴”一词只理解为恢复古代传统。

——摘自保罗·富尔《文艺复兴》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二,说明“已经湮没的事物”指的是什么?(1分)被湮没的原因是什么?(1分)

(2)就材料三所说文学、艺术方面巨大成就各举一例,并指出它们是否属于被湮没的事物及理由?(4分)

(3)材料四与前三段材料中的哪一条有矛盾?(1分)表现在何处?(2分)

2、阅读下列材料

玻利瓦尔的革命措施

为了动员拉丁美洲广大下层人民群众积极投身到独立运动中来,玻利瓦尔总结运动第一阶段失利的经验教训,采取了一系列革命措施。其中主要有:

1816年5月23日,玻利瓦尔签署了废除奴隶制度的法令,宣布:“在委内瑞拉,除了那些愿意作奴隶的人以外,将不再有奴隶。”

1817年,玻利瓦尔颁布一项法令,规定没收西班牙王室和那些支持、参加反对爱国者战争的人的动产和不动产。共和国政府答应把没收的土地分配给爱国军的官兵,并且发行“地券”作为保证。

1824年3、4月,玻利瓦尔颁布法令,取消向印第安人征收人头税;宣布印第安人是共公土地的所有者,以便使“任何一个印第安人也不能没有相当的一份土地。”

——摘自《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教师教学用书请回答:

(1)第一阶段指什么?(1分)失利的原因是什么?(2分)

(2)措施的中心是什么?(1分)有何可行性?(2分)这表明玻利瓦尔革命的性质是什么?

(1分)

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科学是无国界的,但科学家是有国籍的。1898年7月,居里夫妇从铀沥青矿中含铋的部分中发现了一种新的放射性元素,命名为“钋”(以纪念居里夫人的祖国波兰)。

材料二:1902年,经过45个月的工作,居里夫妇终于成功地制取了

1

10

克的氯化镭。镭的发现

和成功提取,为在医学上的广泛应用提供了可能。居里夫人把镭送给了研究癌症的实验室,用来减轻病人的痛苦。

材料三:一位美国记者访问居里夫人时,问她:“您最需要什么东西?”居里夫人说:“我需要一克镭,以便继续我的研究。但是我买不起,镭的价格太贵了。”

材料四:居里夫人发现了镭,誉满全球,有人劝她申请镭的制备方法的专利权,成为富翁,她坚决地摇了摇头:“不!镭是属于全人类的。”

——以上材料均摘自《世界通史》第二卷请回答:

(1)材料一中,居里夫人的祖国发生了什么事件?(1分)

(2)材料一、二、四说明了居里夫人的什么精神?(2分)

(3)材料二、四的举动与材料三是否矛盾?(1分)为什么?(3分)

4、问答题

(1)根据以上的图分析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2分)

(2)图2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在何时?(2分)有什么意义?(1分)

(3)图3反映的历史事件是在哪一派力量领导下的?(1分)它是怎样发生的?(2分)它体现了启蒙思想家的哪一种社会学说?(2分)

(4)图1与图2、图3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1分)

(5)图2与图3反映的史实体现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什么突出特点?(3分)这一特点说明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什么观点?(2分)

材料解析题答案

(1)是指希腊、罗马古典文化。(1分)被湮没的原因是“一千年的精神黑暗”,即中世纪基督教的文化统治。(1分)

(2)文学:《神曲》、《十日谈》任选一部;(1分)艺术《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西斯廷圣母》、《雅典学派》任选一部(1分)。它们不属于被湮没的事物,(1分)因为它们属于资产阶级文化。(1分)

(3)与材料三矛盾。(1分)材料三指出文艺复兴是“精神的新生”,(1分)而材料四说是“恢复古代传统”。(1分)

(1)从1804年海地独立到1815年各地独立运动大多数遭到镇压。(1分)失利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殖民势力强大和殖民统治者奸诈,尤其是西班牙王室复辟后,加强了殖民镇压力量。(1分)其次,在主

观方面,缺少横向联系,没有统一的指挥和部署,人民群众的力量没有充分发动起来。(1分)(2)解放奴隶,调整土地关系。(1分)土地是拉美社会的主要生产资料,大地产制是殖民统治的基础,黑人奴隶是大庄园的主要劳动力,殖民统治是土生白人、黑人奴隶和印第安人共同的敌人。(2分)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1分)

(1)波兰已被俄国和普鲁士瓜分。(1分)

(2)热爱祖国,热爱全人类的高尚品格和奉献精神。(2分)

(3)不矛盾。(1分)居里夫人的科学研究是纯洁的,申请专利也就意味着技术垄断,这违背了科学精神。(1分)只有服务于全社会、全人类,才能体现科学研究的全部价值。(1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本身具有最活跃的特点,人为的商业行为,不利于生产力的推广和应用。(1分)

(1)资本主义的全面兴起: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启蒙思想的广泛传播,资产阶级及其拥护者的壮大。封建主义的衰落:封建等级森严,阶级对立尖锐,农民生活困苦,要求改变财政现状危机。(2分)(2)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封建专制统治象征的巴士底狱,标志法国大革命的爆发。(2分)各地纷纷响应,革命风起云涌。(1分)

(3)吉伦特派。(1分)1792年,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成立后,国民公会在人民群众的要求下,审判国王路易十六。(1分)次年初,以“阴谋反对公众自由和危害国家安全”的罪名,路易十六在巴黎被送上断头台。(1分)体现了人民主权学说和社会契约论的思想。(2分)

(4)因果关系。(1分)

(5)法国大革命中,资产阶级与人民群众结成联盟,人民群众发动并推动法国大革命不断向前发展,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3分)人民群众是创造和传承文明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和历史的主人。(2分)

(1)分别代表:

A. 意大利(0.5分)

B. 法国(0.5分)

C. 德国(0.5分)

D. 英国(0.5分)

E. 奥匈帝国(0.5分)

F. 俄国(0.5分)

(2)这三对矛盾中,主要矛盾是英德矛盾。(1分)

(3)法意矛盾:争夺北非突尼斯;(1分)法德矛盾:普法战争的后果;(1分)德俄矛盾:争夺巴尔干;(1分)俄奥矛盾:争夺巴尔干。(1分)

(4)①1879年,《德奥同盟条约》缔结,共同对付俄国;1882年《德意奥三国同盟条约》签订,对付法国,三国同盟正式建立。(2分)

②1892年,法俄缔结军事协定,从而形成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局面;1904年和1907年,英国调整了与法国、俄国的关系,先后签订了英法协约和英俄协约,三国协约国集团最终形成。(3分)(5)导致的结果:第一次世界大战。(1分)说明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2分)

阅读下列材料(共6分)

材料一:羊毛和商品粮需要量的增长与价格的提高,刺激了资本家去投资办农场,或牧场,因而不少人到农村去租地并且为租到土地而提高地租……多少年来农民只缴纳固定不变的贡献,由于物价上涨,领主的收入已明显相对减少。许多人很愿意将自己的土地租给资本家。在16世纪末,租地资本家付给领主的地租为每英亩1先令,17世纪提高到5—6先令。1633年,贵族巴洛的庄园里有57户公薄持有农,耕种庄园土地的 2/3以上。另有 7户租地农场主,租用土地不足 1/3。但是这 7名资本家所缴的地租数额却接近巴洛庄园地租收入总数的近1/2,16年之后,在同一庄园,租地农场主增加到 10人,共租用庄园土地的42%,所缴地租却占总额的67%,而耕种近58%土地的46户农民,所纳贡赋只有地租总收入的29%。

材料二:英国虽然出现了圈地运动,但从法律上说,全部土地仍属于国王。……任何领有土地的贵族,包括新贵族,都必须向王室缴纳“骑士捐”。国王还利用权力阻止圈地。对圈地者课以大量罚金。正是在这种矛盾基础上,新贵族与资产阶级共同发动和领导了资产阶级革命。

——以上材料摘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回答下列问题:

①据材料一,你可得出什么结论?(2分)

②据材料一指出新贵族与国王矛盾的实质,并说明新贵族参加领导革命的根本原因。(2分)

③据以上材料,谈谈你对英国圈地运动历史作用的认识。(2分)

2、阅读下列材料(共8分)

材料一:上帝恩赐和平,其最大好处之一就是在我王国境内恢复各种工业,使我国商业不再向外国人购买我臣民所用的必需品。

——路易十四1664年8月颁布的特许状材料二:凡从事海运的商贾,购买船只或建造新船来从事运输和经商者,在已确定的航次中,得到朕处领得每一吨进口或出口商品的补助费。

——路易十四1664年给马赛的信材料三:必须设法阻止商人运带钱币到近东去,诱导商人转向生产运销近东的商品,使现在从事制造业的人数多些,以期能够相应地打击运销自己产品的英国人和荷兰人的贸易,并减少钱币的流出。

——柯尔伯1679年4月的一封信

回答下列下列问题:

①三则材料反映了当时法国社会形态处于怎样的变化中?材料中哪些内容体现了这一变化?(2分)

②材料二体现了怎样的措施?这一措施的实行将会产生什么作用?(共2分)

③材料三体现了什么经济思想?有何现实意义?(共2分)

④为什么要“诱导商人转向生产运销近东的商品”?提出“打击……英国人和荷兰人的贸易”说明了什么?(共2分)

3、阅读下列据卢梭《社会契约论》整理的材料(共8分)

材料一:人人享有自由平等的权利而不论其出身。人们应自由订立社会契约,组成国家。社会中应有“共同意志”,人人遵守。社会契约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与自由。这是至高无上的人民主权,不可侵犯,不得转让,不得限制,不准分割。为维护这一主权,必须使人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包括立法、司法、守法,受法律保护和受法律制裁各方面的平等。政府官员只是人民委派的工作人员,不享有主权。随着政府职位诱惑力的增大,人民应采取更有力的监督手段。人们在行使自由权时,绝不允许损害他人的自由,否则他自身也就不自由了。这时共同意志就要通过法律手段制裁他,“强迫他自由”。

材料二:不应实行英国式的议会制。因为人们在选举议员时可以自由投票,是主人;而在选出议员后,就又变成了奴隶。所以,应该实行直接民主制,由全国公民开全体大会,共同决策和立法,不须选举议员或代表。

回答下列问题:

①据材料一,卢梭在国家学说、人权学说、法治学说诸方面各提出了什么主张?(共6分)

②材料二所提出的主张是切实可行的吗?为什么?(共2分)

三、材料解析题(共22分)

1.(共6分)

①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较封建的个体经济显示出优越性;(1分)圈地运动是商品经济和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其顺应生产力发展要求,因而发展迅速。(1分)②反映了新的生产力与落后生产关系的矛盾、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矛盾。(1分)原因:国王权力阻碍了资本主义农业发展,直接损害了新贵族的利益。(1分)③圈地运动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扩大到农村,并促进了农业的资本主义改造和生产力的发展;(1分)圈地运动使新贵族与资产阶级利益趋于一致,壮大了资产阶级力量。(1分)

2.(共8分)

①(共2分)反映了法国正处于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资本主义正在兴起。(1分)材料中主张发展工商业、奖励出口、航运、贸易、打击英荷以争夺市场等反映了这一变化。(1分)

②(共2分)奖励出口、奖励航船和经商,(1分)作用是使财政收入增加。(1分)

财务管理期末复习题

《财务管理》期末考试复习题 【客观题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红色字为答案) 1.内含报酬率是指能够使()为零的报酬率。 A 净现金流量 B 净现值 C 报酬率 D 净利润 2.下列不存在财务杠杆作用的筹资方式是()。 A 银行借款 B 发行债券 C 发行优先股 D 发行普通股 3.以下不属于租赁筹资优点的是()。 A 租赁筹资限制较少B资本成本低 C 到期还本负担轻D免遭设备陈旧过时的风险 4.以下对普通股的权利义务描述错误的是()。 A 普通股股东对公司有经营管理权。 B 普通股股利分配在优先股分红之后进行,股利多少取决于公司的经营情况。 C 普通股股东的剩余财产求偿权位于公司各种债权人和优先股股东之前。 D 在公司增发新股时,有认股优先权。 5.某企业长期资本总额1000万元,借入资金占40%,利率为10%。当企业销售额为800万元时,息税前利润为200万元。则财务杠杆系数为()。 A、1.2 B、1.26 C、1.25 D、3.2 6.股东和经营者发生冲突的重要原因是( )。 A 实际地位不同 B 知识结构不同 C 掌握的信息不同 D 具体行为目标不同 7.某企业发行优先股1000万元,筹资费率为3%,年股息率为12%,所得税率为33%,则优先股的资金成本率为()。 A 13.2% B 8.9% C 12.37% D 11.2% 优先股的资金成本=[1000×12%]÷[1000×(1-3%)]=12.37% 8.在企业全部资本中,权益资本与债务资本各占50%,则企业()。 A 只存在经营风险 B 只存在财务风险 C 存在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 D 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互相抵消 9.对投资项目内部收益率的大小不产生影响的因素是:()。 A 投资项目的原始投资 B 投资项目的现金流量 C 投资项目的项目计算期 D 投资项目的设定折现率 10.某企业资产负债率为60%,下列业务会使资产负债率降低的有()。 A 发行五年期债券 B 赊购材料 C 偿还债务 D 发放股票股利 11. 财务管理的对象是()。 A 经营活动 B 投资活动 C 筹资活动 D 资金运动 12. 在投资规模相同的情况下,标准差越大的项目,其风险()。 A 越大 B 越小 C 不变 D 不确定 13. 企业增加速动资产,一般会()。 A 降低企业的机会成本 B 增加企业的财务风险 C 提高流动资产的收益率 D 增加企业的机会成本 14. 较高的现金比率一方面会使企业资产的流动性较强,另一方面也会带来()。 A. 存货购进的减少 B. 销售机会的丧失 C. 利息的增加 D. 机会成本的增加

大学物理实验预习及思考题答案

实验一霍尔效应及其应用 【预习思考题】 1.列出计算霍尔系数、载流子浓度n、电导率σ及迁移率μ的计算公式,并注明单位。 霍尔系数,载流子浓度,电导率,迁移率。 2.如已知霍尔样品的工作电流及磁感应强度B的方向,如何判断样品的导电类型? 以根据右手螺旋定则,从工作电流旋到磁感应强度B确定的方向为正向,若测得的霍尔电压为正,则样品为P型,反之则为N型。 3.本实验为什么要用3个换向开关? 为了在测量时消除一些霍尔效应的副效应的影响,需要在测量时改变工作电流及磁感应强度B的方向,因此就需要2个换向开关;除了测量霍尔电压,还要测量A、C间的电位差,这是两个不同的测量位置,又需要1个换向开关。总之,一共需要3个换向开关。 【分析讨论题】 1.若磁感应强度B和霍尔器件平面不完全正交,按式(5.2-5)测出的霍尔系数比实际值大还是小?要准确测定值应怎样进行? 若磁感应强度B和霍尔器件平面不完全正交,则测出的霍尔系数比实际值偏小。要想准确测定,就需要保证磁感应强度B和霍尔器件平面完全正交,或者设法测量出磁感应强度B和霍尔器件平面的夹角。 2.若已知霍尔器件的性能参数,采用霍尔效应法测量一个未知磁场时,测量误差有哪些来源?

误差来源有:测量工作电流的电流表的测量误差,测量霍尔器件厚度d的长度测量仪器的测量误差,测量霍尔电压的电压表的测量误差,磁场方向与霍尔器件平面的夹角影响等。 实验二声速的测量 【预习思考题】 1. 如何调节和判断测量系统是否处于共振状态?为什么要在系统处于共振的条件下进行声速测定? 答:缓慢调节声速测试仪信号源面板上的“信号频率”旋钮,使交流毫伏表指针指示达到最大(或晶体管电压表的示值达到最大),此时系统处于共振状态,显示共振发生的信号指示灯亮,信号源面板上频率显示窗口显示共振频率。在进行声速测定时需要测定驻波波节的位置,当发射换能器S1处于共振状态时,发射的超声波能量最大。若在这样一个最佳状态移动S1至每一个波节处,媒质压缩形变最大,则产生的声压最大,接收换能器S2接收到的声压为最大,转变成电信号,晶体管电压表会显示出最大值。由数显表头读出每一个电压最大值时的位置,即对应的波节位置。因此在系统处于共振的条件下进行声速测定,可以容易和准确地测定波节的位置,提高测量的准确度。 2. 压电瓷超声换能器是怎样实现机械信号和电信号之间的相互转换的? 答:压电瓷超声换能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压电瓷环。压电瓷环由多晶结构的压电材料制成。这种材料在受到机械应力,发生机械形变时,会发生极化,同时在极化方向产生电场,这种特性称为压电效应。反之,如果在压电材料上加交变电场,材料会发生机械形变,这被称为逆压电效应。声速测量仪中换能器S1作为声波的发射器是利用了压电材料的逆压电效应,压电瓷环片在交变电压作用下,发生

九年级世界历史下册复习填空题

九年级世界历史下册复习填空题 第一单元: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1课:俄国十月革命 1. 1917年3月,俄国爆发“”推翻了统治,其性质是 革命。革命后,俄国出现和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其中 掌握主要权力。 2.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指挥部设在,领导人是, 胜利的时间是公历年月日,俄历为10月25日,故称十月革命。 3. 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是,当选为主 席。;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是。 4.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胜利后,苏维埃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建立新型 的;颁布《》没收地主和寺院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 同、议和退出一战。1918年3月,苏维埃俄国首都从迁到。 5. 年苏俄粉碎了外国和国内,取得国内战争胜利,巩固 了世界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6.十月革命有什么意义? 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1.1. 1921年苏俄开始实施政策。新经济政策开始于哪一年?主导思想是什么?有何作用? 2. 年苏联成立,当时加入苏联的有、、、, 后来扩大到个加盟共和国。- 年苏联解体。 3. 1928——1937年,在的领导下,苏联先后完成第一、二个五年计划, 重点是。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苏联由- 国变成强盛的国,同时,苏联也加快了实现的步伐。 4. 在全国基本实现化和化的基础上,苏联在年宣布是:“工农 社会主义国家”。的制定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体制的形成。这一体制也被称为“”。这一体制存在着着严重的弊端。 5.如何评价斯大林模式?(了解) 第二单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 3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年1月,巴黎和会召开,协约国同德国签订了《》,该条约的内容是什么? 2.列举巴黎和会三巨头。 3.《凡尔赛和约》严重损害中国利益的规定是什么?说明了什么?引发了中国的什么事件?

普通物理实验思考题及答案

实验一. 1求λ时为何要测几个半波长的总长? 答:多测几个取平均值,误差会减小 2为何波源的簧片振动频率尽可能避开振动源的机械共振频率? 答 当簧片达到某一频率(或其整数倍频率)时,会引起整个振动源(包括弦线)的机械共 振,从而引起振动不稳定。 3弦线的粗细和弹性对实验各有什么影响,应该如何选择? 答 弦线应该比较细,太粗的话会使振动不明显,弹性应该选择较好的,因为弹性不佳会造 成振动不稳定 4横波在弦线上传播的实验中,驻波是由入射波与反射波迭加而成的,弦线上不振动的点称 为波节,振动最大的点称为波腹,两个波节之间的长度是半波长 5因振簧片作水平方向的振动,理论上侧面平视应观察不到波形,你在实验中平视能观察得 到吗?什么情况能观察到,为什么? 答 平视不能观察到,因为。。。。。。 6为了使lg λ—lgT 直线图上的数据点分布比较均匀,砝码盘中的砝码质量应如何改变? 答 每次增加相同重量的砝码 实验二. 1.外延测量法有什么特点?使用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答 当需要的数据在测量数据范围之外而不能测出,为了求得这个值,采用作图外推求值的 方法,即先用已测的数据绘制出曲线,再将曲线按原规律延长到待求值范围,在延长线部分 求出所需要的值 使用时要注意在所要值两边的点要均衡且不能太少并且在研究的范围内 没有突变的情况 2.物体的固有频率和共振频率有什么不同?它们之间有何联系? 答 物体的固有频率和共振频率是不同的概念,固有频率指与方程的根knl=4.7300对应的振 动频率,它们之间的关系为f 固= f 共2^4/11Q 前者是物体的固有属性,由其结构,质量材质等决定,而后者是当外加强迫力的频率等于物 体基频时,使其发生共振时强迫力的频率 实验三. 1.为什么实验应该在防风筒(即样品室)中进行? 答:因为实验中的对公式 要成立的条件之一是:保证两样品的表面状况相同,周围介质(空气)的性质不变, m:强迫对流时m=1;自然对流时m=5/4; (实验中为自然冷却即自然对流) 所以实验要在防风筒(即样品室)中进行,让金属自然冷却。 2.用比较法测定金属的比热容有什么优点?需具备什么条件? 答:优点是可以简单方便测出待测金属的比热容。如果满足下列条件:两样品的形状尺寸都 相同(例如细小的圆柱体);两样品的表面状况也相同; 于是当周围介质温度不变(即室温恒定),两样品又处于相同温度时,待测金属的比热容为: 3.如何测量不同的金属在同一温度点的冷却速率? 答:法一:测出不同金属在该温度点附近下 降相同的温度差Δθ以及所需要的时间Δt,可 得各个金属在该温度点的冷却速率。 法二:通过实验,作出不同金属的θ~t 冷却曲线,在各个冷却曲线上过该温度点切 线,求出切线的斜率,可得各温度点的冷却速率。 4、可否利用本实验中的方法测量金属在任意温度时的比热容?

管理学原理期末考试题目和答案

. . . . 《管理学原理》总复习与综合复习 一、基本概念 1、管理 是在特定的环境下,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以便 达到既定的组织目标的过程。 2、决策 是管理的基本要素。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都是管理的职能,而每项职能都要求做 出迅速且明确的决定,这些都是决策问题。 广义定义:人们为了实现目标,根据客观条件,通过调查和研究,在掌握大 量有关信息和经验的基础上,借助一定的方法和手段,从众多方案中选择一个最满意或合 理的方案并付诸实施的过程。 狭义的决策:为达到某个目标,从众多方案中选定一个满意方案的行为,也就是通常 所说的“决定” 、“拍板”、或“决断”。 3、保健因素 是指工作环境或条件相关的因素,由于这类因素带有预防性,只起保持人的积极性、 维持工作现状的作用。 4、控制 对组织各方面的活动给以监控,使组织实际运行状况与组织计划要求保持动 态适应的工作过程。这项工作由管理人员来做,并作为一项管理职能开展,通常称之为“管理控制” 。 5、反馈控制 把组织系统运行的结果返送到组织系统的输入端,与组织预定的计划标准进行比较,然 后找出实际与计划之间的差异,并采取措施纠正这种差异的一种控制方法。 6、管理幅度 管理幅度也称为管理宽度,指一个管理者直接管理下级人员的数目。 二、基本原理 1、决策的程序 要使决策有效就要遵循科学的决策程序,一般来说,决策的程序可以分为一下几个步 骤: (1)识别机会或诊断问题:问题是决策的起点,任何管理组织的进步、发展都是从发现 问题开始,然后做出变革而实现的。这里的问题是指应有的状况和实际之间的差距。 (2)确定决策目标:决策要求有明确而具体的决策目标。 (3)拟定备选方案:决策的基本含义是抉择,这就要求至少有两个以上的可行方案。可行性方案要具备 3 个条件,能够保证决策目标的实现,组织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都有可行性,具有排他性。 (4)分析评选备选方案:鉴定所有方案执行后可能产生的后果。要明智地评价备选方案,必须设法预测该方案执行后可能产生的后果,应尽量把所有可能都估计到。 专注专业

大学物理实验思考题

测非线性电阻的伏安特性 [思考题]: ⒈从二极管伏安特性曲线导通后的部分找出一点,根据实验中所用的电表,试分析若电流表接,产生的系统误差有多大?如何对测量结果进行修正? 答:如图5.9-1,将开关接于“1”,称电流表接法。由于电压表、电流表均有阻(设为R L 与R A ),不能严格满足欧姆定律,电压表所测电压为(R L +R A )两端电压,这种“接入误差”或 “方法误差”是可以修正的。测出电压V 和电流I ,则V I =R L +R A , 所以R L =V I -R A =R L ′+R A ①。 接入误差是系统误差,只要知道了R A ,就可把接入误差计算出来加以修正。通常是适当选择电表和接法,使接入误差减少至能忽略的程度。 由①式可看出,当R A <>R A ,应采用接法。 ⒉根据实验中所用仪器,如果待测电阻为线性电阻,要求待测电阻R 的测量相对误差不大于4%,若不计接入误差,电压和电流的测量值下限V min 和I min 应取何值? 答:根据误差均分原则,电流表、电压表的准确度等级、量程进行计算.

迈克尔逊干涉仪的使用 [预习思考题] 1、根据迈克尔逊干涉仪的光路,说明各光学元件的作用。 答:在迈克尔逊干涉仪光路图中(教材P181图5.13--4),分光板G将光线分成反射与透射两束;补偿板G/使两束光通过玻璃板的光程相等;动镜M1和定镜M2分别反射透射光束和反射光束;凸透镜将激光汇聚扩束。 2、简述调出等倾干涉条纹的条件及程序。 答:因为公式λ=2△d △k 是根据等倾干涉条纹花样推导出来的,要用此 式测定λ,就必须使M1馆和M2/(M2的虚像)相互平行,即M1和M2相互垂直。另外还要有较强而均匀的入射光。调节的主要程序是: ①用水准器调节迈氏仪水平;目测调节激光管(本实验室采用激光光源)中心轴线,凸透镜中心及分束镜中心三者的连线大致垂直于定镜M2。 ②开启激光电源,用纸片挡住M1,调节M2背面的三个螺钉,使反射光点中最亮的一点返回发射孔;再用同样的方法,使M1反射的最亮光点返回发射孔,此时M1和M2/基本互相平行。 ③微调M2的互相垂直的两个拉簧,改变M2的取向,直到出现圆形干涉条纹,此时可以认为M1与M2/已经平行了。同方向旋动大、小鼓轮,就可以观察到非定域的等倾干涉环纹的“冒”或“缩”。 3、读数前怎样调整干涉仪的零点?

世界历史复习资料

世界近代史 1、文化巨大但丁与达·芬奇(识记) ①文艺复兴(14—16世纪 欧洲) 根源:西欧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最先掀起的国家:意大利 实质:反封建、反神学的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 指导思想:人文主义思想(提倡以人为本,肯定人性,肯定现世生活) 但丁:由旧时代走向新时代的第一位诗人,“文艺复兴的先驱者”,代表作《神曲》。 达·芬奇:代表作《蒙娜丽莎》 ③影响:猛烈地冲击了封建神学,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取得了辉煌的成果,孕育了西欧近现代资产阶级文化,为资产阶级革命准备了思想文化条件。 2、新航路的开辟(识记) ①原因: ②条件: ③组织者:葡萄牙和西班牙 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美洲。 达·伽马:第一个找到了从西欧直通东方国家的新航路。 麦哲伦:实现了人类第一次环球航行,证实了地球是球形的科学真理。 ④影响:沟通了欧亚美四大洲,扩大了各国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引发了西欧人殖民掠夺的狂潮。 3、君主立宪制的建立(理解) ①斯图亚特王朝复辟:查理二世回国,对革命进行疯狂报复。 ②光荣革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宫廷政变,邀请威廉回英国当国王。 目的:为限制王权 时间:1689年 颁布的机构:议会 内容:a 、确定议会为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 b 、国王必须依法行使权利,无权废除法律,征税需经议会同意。 c 、议员有政治活动的自由。 意义:英国保留了王位,但一个新的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政权 在英国建立起来。 4、独立战争的爆发和《独立宣言》 ①原因:英国的殖民统治阻碍了北美经济的发展。 ②时间:1775年 ③标志:列克星顿的枪声 ④军队:大陆军(华盛顿) 时间:1776年 起草人:杰斐逊 内容:阐述了自由、民主的原则,指出人人生而平等,都享有生命、 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谴责了英国殖民统治的罪恶,宣告了 北美脱离英国管辖,成为自由独立的合众国。 意义:标志美国成立 5、美利坚合众国的建立(识记) ①独立战争的重大转折点:萨拉托加战役胜利。 ②英国投降,签订《巴黎和约》英国承认美利坚合众国独立。 ②代表 人物 航海家 ③《权利法案》的颁布 ⑤《独立宣言》的发表

2017管理学复习思考题

2017《管理学原理》期末复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1、公平理论 2、强化理论 3、授权 4、滚动计划法 5、双因素理论 6、绿色管理 7、事业部型组织8、部门化 9、目标管理10、概念技能 11、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12、工作轮换 13、扁平式组织结构14、程序化决策 15、反馈控制16、需要层次理论 二、简答题: 1、简述“霍桑试验”的主要内容及其结论? 2、影响集权与分权程度的因素? 3、管理幅度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4.如何衡量环境的不确定性程度? 5.非正式组织与正式组织的区别? 6. 简述主要决策风格及其差异? 7. 授权的原则有哪些? 8、什么是扁平式组织结构和金字塔式组织结构?各自的利弊有哪些? 9、管理者需要具备哪些管理技能? 10、目标管理的基本思想? 11.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12.简述激励过程? 13. 衡量集权与分权的标志是什么? 14. 什么是非正式沟通?其优缺点是什么? 15.组织结构的主要形式有哪些(请列举出五种)? 16.部门划分有哪些方法? 17. 简述员工绩效评估的主要方法? 18. 企业一般可以在哪些方面发挥非正式组织的积极作用? 三、论述题: 1、简述泰罗制的主要观点及其原理,我们如何对泰罗制进行评价? 2、结合企业实际,运用PEST分析方法对企业的宏观环境进行分析? 3、论述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和当前面临的问题,并阐述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内容? 4、什么是SWOT分析?如何进行SWOT分析? 案例分析:(共18分) 激励理论,菲德勒的领导权变理论

案例一 某工具厂从1990年以来一直经营生产A产品,虽然产品品种单一,但是市场销路一直很好。后来由于经济政策的暂时调整及客观条件的变化,A产品完全滞销,企业职工连续半年只能拿50%的工资,更谈不上奖金,企业职工怨声载道,积极性受到极大的影响。 新厂长上任后,决心一年改变工厂的面貌。他发现该厂与其他部门合作的环保产品B 产品是成功的,于是决定下马A产品,改产B产品。一年过去,企业总算没有亏损,但工厂日子仍然不十分好过。 后来市场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原来的A产品市场脱销,用户纷纷来函来电希望该厂能尽快恢复A产品的生产。与此同时,B产品销路不好。在这种情况下,厂长又回来过头来抓A产品,但一时又无法搞上去,无论数量和质量都不能恢复到原来的水平。为此,集团公司领导对该厂厂长很不满意,甚至认为改产是错误的决策,厂长感到很委屈,总是想不通。 问题: 1、你认为该厂长的决策是否有错误?请你做详细分析。 2、如果你是该厂厂长,你在决策过程中应如何去做? 案例二 北斗公司刘总经理在一次职业培训中学习到很多目标管理的内容。他对于这种理论逻辑上的简单清晰及其预期的收益印象非常深刻。因此,他决定在公司内部实施这种管理方法。首先他需要为公司的各部门制定工作目标。刘总认为:由于各部门的目标决定了整个公司的业绩,因此应该由他本人为他们确定较高目标。确定了目标之后,他就把目标下发给各个部门的负责人,要求他们如期完成,并口头说明在计划完成后要按照目标的要求进行考核和奖惩。但是他没有想到的是中层经理在收到任务书的第二天,就集体上书表示无法接受这些目标,致使目标管理方案无法顺利实施。刘总感到很困惑。 根据目标管理的基本思想和目标管理实施的过程,分析刘总的做法存在哪些问题?他应该如何更好地实施目标管理? 案例三 钢材集团总公司下有8个分公司。其中第一、第二、第三分公司是集团中规模最大的分公司。张、王、李三人分别任第一、第二、第三分公司的业务科长。今年比利时召开全球钢材交易大会,此次会议对集团未来的发展和市场定位非常重要。集团决定让最具规模的第一、第二、第三分公司的科长同去参加此次会议。会议3天,加上来回的路程和周末,一共用去了一周的时间。 回来后,第四分公司没有参会的赵科长是新近被提拔的年轻的科长,很想同他们了解一些目前国际上最新的动态,就主动给张、王、李打电话询问什么时间方便开个小会。第一分公司的张科长还没有搞清楚赵科长的意图就打断说:"我现在手头有很多积压的文件,一半天没有时间,无论什么事情等过两天再说吧。"第二分公司的王科长比较耐心的听完后,思考了一下说:"上午我要处理开会期间没有办的工作,下午有时间,欢迎你来找我。"第三分公司的李科长表现的很热情:"没问题,你现在来都可以。"赵科长感到三个科长管理风格相

大学物理实验思考题(附答案)

“大学物理实验”思考题 1. 什么是测量误差,从形成原因上分哪几类?A 类和B 类不确定度指什么?试举例(比如导线直径的测量)计算分析说明。 测量结果和实际值并不完全一致,既存在误差。 误差分为系统误差,随机误差,粗大误差。 A类不确定度:在同一条件下多次重复测量时,由一系列观察结果用统计分析评定的不确定度。 B类不确定度:用其他方法(非统计分析)评定的不确定度。 2. 就固体密度的测量实验来分析间接测量结果与不确定度。 3. 螺旋测微器、游标卡尺、读数显微镜都是测量长度的工具,试具体各举一个例子详细说明这些仪器是如何读数的?另外,在螺旋测微器实验中,为什么要关注零点的问题?如何来进行零点修正呢? 螺旋测微器:螺旋测微器的精密螺纹的螺距是0.5mm,可动刻度有50个等分刻度,可动刻度旋转一周,测微螺杆可前进或后退0.5mm,因此旋转每个小分度,相当于测微螺杆前进或推后0.5/50=0.01mm. 游标卡尺:以游标零刻线位置为准,在主尺上读取整毫米数.看游标上哪条刻线与主尺上的某一刻线(不用管是第几条刻线)对齐,由游标上读出毫米以下的小

数.总的读数为毫米整数加上毫米小数. 读数显微镜与螺旋测微器类似 4. 图线法、逐差法、最小二乘法都是处理数据的常用方法,它们各有什么好处?如何进行?试各举一个例子加以详细说明。 图线法简便,形象,直观。 逐差法提高了实验数据的利用率,减小了随机误差的影响,另外也可减小中仪器误差分量。 最小二乘法理论上比较严格,在函数形式确定后,结果是唯一的,不会因人而异。 5. 测量微小的形变量,常用到光杠杆,请叙述光杠杆的测量原理,并导出基本测量公式。 6. 迅速调出光杠杆是一个技术性很强的实验步骤,请具体说明操作的基本步骤。 (1)调整望远镜水平,光杠杆平面镜竖直 (2)调整望远镜与光杠杆平面镜高度相同 (3)沿望远镜外侧边沿上方使凹口、瞄准星、平面镜在同一直线上,左、右移动望远镜在镜子里找到竖直尺的像;若找不到,可微调镜子的角度,直到找到为止。(4)旋动望远镜目镜,使十字叉丝清晰;再旋动聚焦手轮,直到看清竖直尺的像。 7. 测量一个物体的杨氏模量,可以有很多方法。请说出拉伸法的基本原理,并给出相应的测量公式。作为设计性实验,你能不能再设计一种测量方法,请具体写出该测量方法的实验原理和测量要点。 逐差法

初三《世界历史》第一册复习提纲

1、时间:370万年前,地球上出现最早的人类到1640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 2、四个社会: A、原始社会:特点是时间漫长,社会发展缓慢,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极低。人类社会的平等关系是建立在生产力水平极低的基础上的。 B、奴隶社会:随着生产工具的改进,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增强了,社会生产分工的扩大,引起人类社会关系的变化,氏族瓦解,阶级产生,国家出现,人类步入奴隶社会。奴隶主和奴隶是社会的主要阶级,奴隶承担着整个社会的生产劳动,而奴隶主占有全部的劳动成果。世界东西方国家都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C、封建社会:欧洲封建社会的经济特点是自给自足的封建庄园是社会的经济基础,它确定了政治上欧洲封建国家的长期的分裂性和不统一性的特点;基督教会在思想上控制着整个欧洲。 D、资本主义社会:两大对立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资本主义经济发达,生产资料高度集中,资产阶级无偿榨取工人的劳动果实,第二次工业革命后,随着生产力的进步,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阶段,出现大批垄断集团,他们不但控制了国家主要的经济领域,也把触角伸向国家政治生活,要求瓜分世界。 第一单元人类文明的开端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原始社会瓦解,奴隶社会形成

第二单元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 第4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日本的封建化和阿拉伯国家的建立) 第三单元古代文明的传播与发展

第11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第12课美国独立战争第13课法国大革命 相同点:原因相同---资产阶级想掌权,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障碍 领导阶级相同---资产阶级领导革命动力相同:人民都处死了封建君主 影响相同---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影响广泛

物理实验思考题答案

物理实验全解 实验一霍尔效应及其应用 【预习思考题】 1.列出计算霍尔系数、载流子浓度n、电导率σ及迁移率μ的计算公式,并注明单位。 霍尔系数,载流子浓度,电导率,迁移率。 2.如已知霍尔样品的工作电流及磁感应强度B的方向,如何判断样品的导电类型? 以根据右手螺旋定则,从工作电流旋到磁感应强度B确定的方向为正向,若测得的霍尔电压为正,则样品为P型,反之则为N型。 3.本实验为什么要用3个换向开关? 为了在测量时消除一些霍尔效应的副效应的影响,需要在测量时改变工作电流及磁感应强度B的方向,因此就需要2个换向开关;除了测量霍尔电压,还要测量A、C间的电位差,这是两个不同的测量位置,又需要1个换向开关。总之,一共需要3个换向开关。 【分析讨论题】 1.若磁感应强度B和霍尔器件平面不完全正交,按式(5.2-5)测出的霍尔系数比实际值大还是小?要准确测定值应怎样进行? 若磁感应强度B和霍尔器件平面不完全正交,则测出的霍尔系数比实际值偏小。要想准确测定,就需要保证磁感应强度B和霍尔器件平面完全正交,或者设法测量出磁感应强度B 和霍尔器件平面的夹角。 2.若已知霍尔器件的性能参数,采用霍尔效应法测量一个未知磁场时,测量误差有哪些来源? 误差来源有:测量工作电流的电流表的测量误差,测量霍尔器件厚度d的长度测量仪器的测量误差,测量霍尔电压的电压表的测量误差,磁场方向与霍尔器件平面的夹角影响等。实验二声速的测量 【预习思考题】 1. 如何调节和判断测量系统是否处于共振状态?为什么要在系统处于共振的条件下进行声速测定? 答:缓慢调节声速测试仪信号源面板上的“信号频率”旋钮,使交流毫伏表指针指示达到最大(或晶体管电压表的示值达到最大),此时系统处于共振状态,显示共振发生的信号指示灯亮,信号源面板上频率显示窗口显示共振频率。在进行声速测定时需要测定驻波波节的位置,当发射换能器S1处于共振状态时,发射的超声波能量最大。若在这样一个最佳状态移动S1至每一个波节处,媒质压缩形变最大,则产生的声压最大,接收换能器S2接收到的声压为最大,转变成电信号,晶体管电压表会显示出最大值。由数显表头读出每一个电压最大值时的位置,即对应的波节位置。因此在系统处于共振的条件下进行声速测定,可以容易和准确地测定波节的位置,提高测量的准确度。 2. 压电陶瓷超声换能器是怎样实现机械信号和电信号之间的相互转换的? 答:压电陶瓷超声换能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压电陶瓷环。压电陶瓷环由多晶结构的压电材料制成。这种材料在受到机械应力,发生机械形变时,会发生极化,同时在极化方向产生电场,这种特性称为压电效应。反之,如果在压电材料上加交变电场,材料会发生机械形变,这被称为逆压电效应。声速测量仪中换能器S1作为声波的发射器是利用了压电材料的逆压电效应,压电陶瓷环片在交变电压作用下,发生纵向机械振动,在空气中激发超声波,把电信号转变成了声信号。换能器S2作为声波的接收器是利用了压电材料的压电效应,空气的振动使压电陶瓷环片发生机械形变,从而产生电场,把声信号转变成了电信号。

(完整word版)管理学期末考试题库

管理学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科学管理理论的中心问题是(D) A.作业标准化B差别计件制C职能工长制D提高劳动生产率 2、在下面的各种陈述中,哪个属于企业使命的描述(B) A、在2008年完成销售额1000万 B、成为消费者群体中最优秀的商用计算机和商用计算机服务器的供应商 C、顾客第一,服务至上 D、以上都不是 3、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计划的功能(A)。 A、为领导提供决策 B、保证决策目标的实现 C、为实施控制提供依据 D、利于各种资源的合理配置 4、根据赫茨柏格的双因素理论,(B)因素可激励员工。 A、报酬、成就、认可、责任 B、成长、成就、责任 C、成就、责任、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成长 D、报酬、工作条件、良好的工作关系 5.某公司总经理安排其助手去洽谈一个重要的工程项目合同,结果由于助手工作中的考虑欠周全,致

使合同最终被另一家公司截走。由于此合同对公司经营关系重大,董事会在讨论其中失误的责任时,存在以下几种说法,你认为哪一种说法最为合理? (A) A、总经理至少应该承担领导用人不当与督促检查失职的责任 B、总经理的助手既然承接了该谈判的任务,就应对谈判承担完全的责任 C、若总经理助手又进一步将任务委托给其下属,则也可不必承担谈判失败的责任 D、公司总经理已将些事委托给助手,所以,对谈判的失败完全没有责任 6、关于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的叙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B) A、前者是经过人为筹划设计而形成的,后者是自发形成的 B、两者都有明确的组织目标 C、组织成员形成非正式组织的心理需要,正是正式组织不能满足的 D、非正式组织对于正式组织的影响具有两面性 7、根据价值链分析法,下列不属于基本活动的是(B)。 A、内部后勤 B、技术开发 C、生产作业 D、服务 8,下列关于强化理论的说法正确的是(A) 。 A、实施负强化,应以连续负强化为主。

普通物理实验思考题及答案

实验一. 1求入时为何要测几个半波长的总长? 答:多测几个取平均值,误差会减小 2为何波源的簧片振动频率尽可能避开振动源的机械共振频率? 答当簧片达到某一频率(或其整数倍频率)时,会引起整个振动源(包括弦线)的机械共振,从而引起振动不稳定。 3弦线的粗细和弹性对实验各有什么影响,应该如何选择? 答弦线应该比较细,太粗的话会使振动不明显,弹性应该选择较好的,因为弹性不佳会造成振动不稳定 4横波在弦线上传播的实验中,驻波是由入射波与反射波迭加而成的,弦线上不振动的点称为波节,振动最大的点称为波腹,两个波节之间的长度是半波长 5因振簧片作水平方向的振动,理论上侧面平视应观察不到波形,你在实验中平视能观察得到吗?什么情况能观察到,为什么? 答平视不能观察到,因为。。。。。。 6为了使lg入一lgT直线图上的数据点分布比较均匀,砝码盘中的砝码质量应如何改变?答每次增加相同重量的砝码实验 1.外延测量法有什么特点?使用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答当需要的数据在测量数据范围之外而不能测出,为了求得这个值,采用作图外推求值的 方法,即先用已测的数据绘制出曲线,再将曲线按原规律延长到待求值范围,在延长线部分求出所需要的值使用时要注意在所要值两边的点要均衡且不能太少并且在研究的范围内 没有突变的情况 2.物体的固有频率和共振频率有什么不同?它们之间有何联系? 答物体的固有频率和共振频率是不同的概念,固有频率指与方程的根kn1=4.7300对应的振 动频率,它们之间的关系为f固=f共11/4Q A2 前者是物体的固有属性,由其结构,质量材质等决定,而后者是当外加强迫力的频率等于物 体基频时,使其发生共振时强迫力的频率 实验三. 1 ?为什么实验应该在防风筒(即样品室)中进行? 答:因为实验中的对公式 要成立的条件之一是:保证两样品的表面状况相同,周围介质(空气)的性质不变, m:强迫对流时m=1;自然对流时m=5/4;(实验中为自然冷却即自然对流)所以实验要在防风筒(即样品室)中进行,让金属自然冷却。 2.用比较法测定金属的比热容有什么优点?需具备什么条件? 答:优点是可以简单方便测出待测金属的比热容。如果满足下列条件:两样品的形状尺寸都 相同(例如细小的圆柱体);两样品的表面状况也相同;于是当周围介质温度不变(即室温恒定),两样品又处于相同温度时,待测金属的比热容为: 3、如何测量不同的金属在同一温度点的冷却速率? 答:法一:测出不同金属在该温度点附近下降相同的温度差以及所需要的时间△t,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世界历史复习提纲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世界历史复习提纲 第1课:人类的形成 1、人类形成的过程:攀树的古猿正在形成中的人完全形成的人(早期猿人、晚期猿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 2、世界上的人类分为三大主要人种,即黄种、白种和黑种人。人种的差异,是不同自然地理环境等众多因素长期影响的结果。 3、人类在距今约三四百万年前形成。自从有了人类,也就有了人类社会的历史。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社会是原始社会。 4、原始社会经历了母系氏族社会和父系氏族社会。(母系——“只知其母,不知其父”,妇女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父系——“既知其母,又知其父”,男子在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第2课:大河流域——人类闻名的摇篮 1、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古国,有非洲的古埃及和亚洲的古巴比伦、古印度和古中国。这四个古国被称为世界文明的摇篮,因为这四个国家最先由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 2、约从公元前3500年开始,在非洲的尼罗河两岸陆续出现了几十个奴隶制小国。公元前3000年左右,初步统一的古代埃及国家建立起来。古代埃及权利的象征是金字塔。它们是古代埃及的文明标志之一,是人类文明的杰出成就。 3、在亚洲西部,有一条狭长地带,它形似一弯新月,土地肥沃,因此有“新月沃地”之称。 4、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今伊拉克一带),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制定了一部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的法典,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现存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5、约公元前2500年,印度河流域开始出现奴隶制小国。古印度有着严格的等级制度,历史上称“种姓制度”。 第3课:西方文明之源 1、西方文明之源——希腊、罗马 2、公元前8世纪,希腊半岛和小亚细亚西海岸出现希腊人建立的城邦,雅典是其中最重要 的城邦之一。公元前6世纪,雅典成为著名的奴隶制共和国。在伯利克里统治时期,雅典达到全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全体成年男性公民才有权参政) 3、公元前509年,罗马建立了共和国。公元前27年,屋大维开始独揽大权,罗马帝国建立。后来罗马帝国分裂为西罗马帝国和东罗马帝国。西罗马帝国的灭亡(476年)标志着西欧奴隶社会的结束。 第4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 1、5世纪,奴隶制国家大和统一日本本土,最高统治者称天皇。 2、7世纪日本仿照隋唐制度,进行大化改新。改新的主要内容有: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经济上,土地收归国有,国家定期分给农民 耕种,收取赋税。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此后,大和国正式改名为日本。 3、7世纪穆罕默德在麦加创立伊斯兰教,号召大家都信仰真主,放弃本部落的神,这种一神教的宣传,有利于促进民族统一。 4、622年,穆罕默德出走麦地那,并在那里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国家。伊斯兰教把622年定为伊斯兰教历元年。 1

物理化学实验思考题答案(精心整理)

物理化学实验思考题答案(精心整理) 实验1 1.不能,因为溶液随着温度的上升溶剂会减少,溶液浓度下降,蒸气压随之改变。 2.温度越高,液体蒸发越快,蒸气压变化大,导致误差愈大。 实验3 实验5 T----X图 1蒸馏器中收集气相冷凝液的袋状部的大小对结果有何影响 答:若冷凝管下方的凹形贮槽体积过大,则会贮存过多的气相冷凝液,其贮量超过了热相平衡原理所对应的气相量,其组成不再对应平衡的气相组成,因此必然对相图的绘制产生影响。 2若蒸馏时仪器保温条件欠佳,在气相到达平衡气体收集小槽之前,沸点较高的组分会发生部分冷凝,则T—x图将怎么变化 答:若有冷凝,则气相部分中沸点较高的组分含量偏低,相对来说沸点较低的组分含量偏高了,则T不变,x的组成向左或向右移(视具体情况而定) 3在双液系的气-液平衡相图实验中,所用的蒸馏器尚有那些缺点如何改进 答:蒸馏器收集气相、液相的球大小没有设计好,应根据实验所用溶液量来设计球的规格;温度计与电热丝靠的太近,可以把装液相的球设计小一点,使温度计稍微短一点也能浸到液体中,增大与电热丝的距离;橡胶管与环境交换热量太快,可以在橡胶管外面包一圈泡沫,减少热量的散发。 4本实验的误差主要来源有哪些 答:组成测量:(1)工作曲线;(2)过热现象、分馏效应;(3)取样量。

温度测量:(1)加热速度;(2)温度计校正。 5.试推导沸点校正公式: 实验12蔗糖水解速率常数的测定 1蔗糖的转化速率常数k 与哪些因素有关 答:温度、催化剂浓度。 2在测量蔗糖转化速率常数的,选用长的旋光管好还是短的旋光管好 答:选用较长的旋光管好。根据公式〔α〕=α×1000/Lc ,在其它条件不变情况下,L 越长,α越大,则α的相对测量误差越小。 3如何根据蔗糖、葡萄糖和果糟的比旋光度计算α0和α∞ 答:α0=〔α蔗糖〕D t ℃L[蔗糖]0/100 α∞=〔α葡萄糖〕D t ℃L[葡萄糖]∞/100+〔α果糖〕D t ℃L[果糖]∞/100 式中:[α蔗糖]D t ℃,[α葡萄糖]D t ℃,[α果糖]D t ℃ 分别表示用钠黄光作光源在t ℃时蔗糖、葡萄糖和果糖的比旋光度,L(用dm 表示)为旋光管的长度,[蔗糖]0为反应液中蔗糖的初始浓度,[葡萄糖]∞和[果糖]∞表示葡萄糖和果糖在反应完成时的浓度。 设t =20℃ L=2 dm [蔗糖]0=10g/100mL 则: α0=×2×10/100=° α∞=×2×10/100×()=-° 4、试分析本实验误差来源怎样减少实验误差 答:温度、光源波长须恒定、蔗糖溶液要现用现配。 1、实验中,为什么用蒸馏水来校正旋光仪的零点在蔗糖转化反应过程中,所测的旋光度αt 是否需要零 点校正为什么 答:(1)因水是溶剂且为非旋光性物质。 (2)不需,因作lg(αt-α∞)~t 图,不作零点校正,对计算反应速度常数无影响。 2、蔗糖溶液为什么可粗略配制 答:因该反应为(准)一级反应,而一级反应的速率常数、半衰期与起始浓度无关,只需测得dC/dt 即可。 实验17电导的测定及应用 1、本实验为何要测水的电导率 () ℃果糖℃葡萄糖〕α〕〔α蔗糖t D t D 0[100]L[21+=

《管理学》复习题答案

1、何谓管理? 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1)管理的载体是组织。 (2)管理的本质是合理分配和协调各种资源的过程。 (3)管理的对象是相关资源,即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一切可以调用的资源。 (4)管理的职能活动包括信息、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 (5)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既定的目标,而该目标仅凭单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实现的,这也是建立组织的原因。 2、你认为管理学是一门什么性质的学科,应从哪些方面入手学好管理学? 管理学是系统研究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管理学是适应现代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产生的,它的目的是:研究在现有的条件下,如何通过合理的组织和配置人、财、物等因素,提高生产力的水平。管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交叉学科。 3、何谓管理职能? 管理职能有:决策与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 4、何谓管理幅度? 管理幅度,也称组织幅度,是指组织中上级主管能够直接有效地指挥和领导下属的数量。 5、古典管理理论的代表人物是谁? (1)科学管理:泰罗、吉尔布雷斯夫妇、甘特(2)组织管理:亨利·法约尔、马克斯·韦伯、切斯特·Z.巴纳德 (3)行为管理:梅奥、马斯洛、麦格雷戈、赫茨伯格、弗鲁姆 6、管理的性质有哪些? (1)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1)科学性和艺术性 7、“科学管理理论”的创始人是谁? 泰罗 8、简述泰勒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 (1)工作定额。(2)标准化。要使工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使用标准化的工具、机器和材料,并使作业环境标准化。(3)能力与工作相适应。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必须为工作挑选第一流的工人。(4)差别计件工资制。(5)计划只能与执行职能相分离。 9、管理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10、管理的核心是什么? 管理的核心是人。(人力资源管理) 11、何谓技术技能? 技术技能是指管理者掌握和熟悉特定专业领域中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 12、何谓领导者? 领导者必须具备三个要素:(1)领导者必须有部下或者追随者;(2)领导者拥有影响追随者的能力或力量,它们既包括有组织赋予领导者的职位和权力,也包括领导者个人所具有的影响力(3)领导行为具有明确的目的,可以通过影响部下来实现组织的目标。

大学物理化学实验思考题答案总结

蔗糖水解速率常数的测定 1.蔗糖水解反应速率常数和哪些因素有关? 答:主要和温度、反应物浓度和作为催化剂的H+浓度有关。 2.在测量蔗糖转化速率常数时,选用长的旋光管好?还是短的旋光管好? 答:选用长的旋光管好。旋光度和旋光管长度呈正比。对于旋光能力较弱或者较稀的溶液,为了提高准确度,降低读数的相对误差,应选用较长的旋光管。根据公式(a)=a*1000/LC,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L越长,a越大,则a的相对测量误差越小。 3.如何根据蔗糖、葡萄糖、果糖的比旋光度数据计算? 答:α0=〔α蔗糖〕Dt℃L[蔗糖]0/100 α∞=〔α葡萄糖〕Dt℃L[葡萄糖]∞/100+〔α果糖〕Dt℃L[果糖]∞/100 式中:[α蔗糖]Dt℃,[α葡萄糖]Dt℃,[α果糖]Dt℃分别表示用钠黄光作光源在t℃时蔗糖、葡萄糖和果糖的比旋光度,L(用dm表示)为旋光管的长度,[蔗糖]0为反应液中蔗糖的初始浓度,[葡萄糖]∞和[果糖]∞表示葡萄糖和果糖在反应完成时的浓度。 设t=20℃L=2 dm [蔗糖]0=10g/100mL 则: α0=66.6×2×10/100=13.32° α∞=×2×10/100×(52.2-91.9)=-3.94° 4.试估计本实验的误差,怎样减少误差? 答:本实验的误差主要是蔗糖反应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不恒温。在混合蔗糖溶液和盐酸时,尤其在测定旋光度时,温度已不再是测量温度,可以改用带有恒温实施的旋光仪,保证实验在恒温下进行,在本实验条件下,测定时要力求动作迅速熟练。其他误差主要是用旋光仪测定时的读数误差,调节明暗度判断终点的误差,移取反应物时的体积误差,计时误差等等,这些都由主观因素决定,可通过认真预习实验,实验过程中严格进行操作来避免。 乙酸乙酯皂化反应速率常数测定 电导的测定及其应用 1、本实验为何要测水的电导率? 答:因为普通蒸馏水中常溶有CO2和氨等杂质而存在一定电导,故实验所测的电导值是欲测电解质和水的电导的总和。作电导实验时需纯度较高的水,称为电导水。水的电导率相对弱电解质的电导率来说是不能够忽略的。所以要测水的电导率。 2、实验中为何通常用镀铂黑电极?铂黑电极使用时应注意什么?为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