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平衡

静平衡
静平衡

转子的静平衡和动平衡

㈠关于刚性转子静平衡和动平衡的问题 1、转子静不平衡:指质心不在回转轴线上轴向尺寸较小的盘状转子(D/b>6),在转动时其偏心质量就会产生离心惯性力,从而在运动副中引起附加动压力的不平衡现象. 转子静平衡:转子一个校正面上进行校正平衡,校正后的剩余不平衡量,以保证转子在静态时是在许用不平衡量的规定范围内,为静平衡又称单面平衡。 刚性转子动不平衡:对于(D/b<6)的转子,其质量不能再视为分布在同一平面内,即使质心在回转轴线上,由于各惯性力不在同一回转平面内,所形成惯性力偶仍使转子处于不平衡状态。 在转子两个校正面上同时进行校正平衡,校正后的剩余不平衡量,以保证转子在动态时是在许用不平衡量的规定范围内,为动平衡又称双面平衡。 2、转子平衡的选择与确定 如何选择转子的平衡方式,是一个关键问题。其选择有这样一个原则:只要满足于转子平衡后用途需要的前提下,能做静平衡的,则不要做动平衡,能做动平衡的,则不要做静动平衡。原因很简单,静平衡要比动平衡容易做,动平衡要比静动平衡容易做,省功、省力、省费用。那么如何进行转子平衡型式的确定。 在GB9239-88平衡标准中,对刚性转子做静平衡的条件定义为:如果盘状转子的支承间距足够大并且旋转时状部分的轴向跳动相当小,这时可用一个校正平面校正平衡即单(静)平衡。从这个定义中不难看出转子只做单面(静)平衡的条件主要有三个方面:一个是转子几何形状为盘状;一个是转子在平衡机上做平衡时的支撑间距要大;再一个是转子旋转时其校正面的端面跳动要很小。(很显然实际D/b<6不满足转子几何形状)。在GB3215-82离心泵通用技术条件中,对动平衡作如下规定;在下列任一条件下运转的产品的转子应做动平衡试验。A)转速n>1800rpm ,流量Q>55m3/h,叶轮直径D>150mm泵,对静平衡没有做具体的规定。 在API规定如果零件的D/B值等于或大于6.,平衡可以是单个平面. 可以理解为如果小于6,必需要做动平衡。 综合上述3#泵转子D/B值远远小于6必须要做动平衡。 3 动平衡的作用:减小噪声,减小振动,提高支承部件的寿命。 4 没有经过动平衡的转子有可能引起危害。 ⑴只经过静平衡的转子旋转时无法消除由不平衡离心力与校正量离心力不在同一平面或同一体上而引起内应力。

对称性管理的主要原则及基本要义

对称性管理的主要原则及基本要义 袁兆亿 对称现象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世间万事万物都具有一定意义下的对称性,而对称又促进了各种意义下的平衡,为了按照这种现实存在的客观现象及运动规律来思考和解决人类社会的现代管理问题,必须理解和遵循与对称性管理相关的一些主要原则及基本要义。 一、主要原则 对称性管理的一般规律可表示为,优化要素对称运动,强化系统管理效能,实现可持续和谐发展。这是关于对称性管理一般概括和简单抽象,也是具体实施对称性管理的逻辑依据,对于开展对称性管理活动具有准绳意义。 (一)对称性管理的普适性原则 对称性管理作为认识论和方法论有机统一的范畴,有着自身的本质属性,它以辨证观和平衡论的哲学思想作为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依据,从而为对称性管理从哲学角度认识和处理问题提供了普适性基础。对称性管理在学术方向上以寻求管理的特殊性作为起点,然后循着对称性管理的思路逐步走出特殊性而趋向管理的普适性。由于系统要素运动的对立统一规律是普遍存在的,而且这一共性特征和客观规律存在于各类系统运动过程之中,因此对称性管理具有较强的普适性,可将其应用于各种系统管理之中。而且对于一定条件的管理系统而言,A系统某些要素的效果和作用,可以通过B要素对称运动加以复制或再现,即,不同系统的管理过程,其要素对称运动具有映射或转换相关要素效果和作用的功能。 对称性管理理论是对实践认识和经验的概括与抽象,反映了客观事物的本质及规律。对称性管理的辨证观和平衡论所体现的哲学思想,作为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相统一,对于管理活动具有重要指导和实践意义。正如恩格斯曾经指出的:“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变自然界而发展的”。哲学与实践之间的紧密联系不但为人类提供了认识世界的理论武器,而且也为人类提供了改造世界的方法手段。 对称性管理强调系统要素对称运动引导系统发展达到平衡,这是对称性管理的基本观点和运行逻辑,也是其普适性的重要基础。但是世间的任何事物都是相对的,对称性管理的普适性也具有相对性,因为假如对称性管理的普适度

试析当前新闻报道的平衡原则

试析当前新闻报道的平衡原则 (2009-02-12 08:06:55) 转载▼ 标签: 杂谈 试析当前新闻报道的平衡原则 赵智敏 内容提要:当前我国媒体新闻报道失衡问题严重,主要表现在于:报道的“一边倒”;对不同阶层生活画面反映的过度扭曲;娱乐化消解着新闻报道本身的严肃性和启示意义。报道失衡的后果严重,如何破解此难题?本文从四方面提出对策:拓宽新闻的信源渠道、把握好单篇报道的平衡、重视报道的整体平衡、制度保证。 关键词:新闻报道、平衡、客观性原则 众所周知,媒体是以传播信息为要务的大众传播工具,不论传媒发展和演化出多少功能,都不能弱化其最基本的功能--传播信息。为确保信息的真实、全面、客观、公正,新闻报道的平衡原是不可或缺的。 从新中国成立到上世纪的80年代,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下,由于我国的新闻事业强调喉舌性质和凸显宣传功能,平衡原则实际上长期被忽略。改革开放以后,由于传媒所面临的媒介环境的变化,这一原则才开始被人们逐渐认识和重视,1983年孙旭培先生在其著作中提出了新闻报道的平衡原则。[1]但从目前的媒体实践来看,以上重要原则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如果说,在计划经济时代和改革开放的初期,新闻报道的不平衡操作带来的负面影响还能被社会所吸纳的话,那么在社会利益多元、文化多元的格局基本形成的态势的今天,忽视新闻报道中应遵守的平衡原则可能带来灾难性的后果。从总体看来,当前我国媒体在新闻报道中的失衡现象主要有三种表现: 一、报道的过度偏向:“一边倒” 今天的中国,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整个社会形成了不同的利益群体,同时不同利益群体各自的利益诉求也呈现多元化色彩。在这种背景下,及时而准确地反映社会的不同呼声及需求已势在必行。可是,媒体却常常视而不见:对同一问题、不同的利益群体的不同诉求和看法的反映往往只有一个声音,于是便出现“多元社会一个声音”的失衡报道——注重一面之词的“一边倒”的新闻占据媒体。当前媒体在新闻报道时的过度偏向,使得新闻资源的供给无法满足整

转子的静平衡和动平衡

转子的静平衡和动平衡 1、定义 1)静平衡 在转子一个校正面上进行校正平衡,校正后的剩余不平衡量,以保证转子在静态时是在许用不平衡量的规定范围内,为静平衡又称单面平衡。 2)动平衡 在转子两个校正面上同时进行校正平衡,校正后的剩余不平衡量,以保证转子在动态时是在许用不平衡量的规定范围内,为动平衡又称双面平衡。 2、转子平衡的选择与确定 如何选择转子的平衡方式,是一个要害问题。其选择有这样一个原则:只要满足于转子平衡后用途需要的前提下,能做静平衡的,则不要做动平衡,能做动平衡的,则不要做静动平衡。原因很简单,静平衡要比动平衡轻易做,动平衡要比静动平衡轻易做,省功、省力、省费用。那么如何进行转子平衡型式的确定呢?需要从以下几个因素和依据来确定: 1)转子的几何外形、结构尺寸,非凡是转子的直径D与转子的两校正面间的距离尺寸b之比值,以及转子的支撑间距等。 2)转子的工作转速。 3)有关转子平衡技术要求的技术标准,如GB3215、API610第八版、GB9239和ISO1940等。 3、转子做静平衡的条件 在GB9239-88平衡标准中,对刚性转子做静平衡的条件定义为:"假如盘状转子的支撑间距足够大并且旋转时盘状部位的轴向跳动很小,从而可忽略偶不平衡(动平衡),这时可用一个校正面校正不平衡即单面(静)平衡,对具体转子必须验证这些条件是否满足。在对大量的某种类型的转子在一个平面上平衡后,就可求得最大的剩余偶不平衡量,并除以支撑距离。假如在最不利的情况下这个值不大于许用剩余不平衡量的一半,则采用单面(静)平衡就足够了?quot;从这个定义中不难看出转子只做单面(静)平衡的条件主要有三个方面:一个是转子几何外形为盘状;一个是转子在平衡机上做平衡时的支撑间距要大;再一个是转子旋转时其校正面的端面跳动要很小。 对以上三个条件作如下说明: 1)何谓盘状转子 主要用转子的直径D与转子的两校正面间的距离尺寸b之比值来确定。在API610第八版标准中规定D/b <6时,转子只做单面平衡就可以了;D/b≥6时可以作为转子是否为盘状转子的条件规定,但不能绝对化,因为转子做何种平衡还要考虑转子的工作转速。 2)支撑间距要大 无具体的参数规定,但与转子校正面间距b之比值≥5以上均视为支撑间距足够大。 3)转子的轴向跳动 主要指转子旋转时校正面的端面跳动,因为任何转子做平衡试都是经过精加工的,加工后已保证了转子的孔与校正面之间的行为公差,端面跳动很小。 根据上述转子做单面(静)平衡的条件,再结合有关泵方面的技术标准(如GB3215和API610第八版),只做静平衡的转子条件如下: 1)对单级泵、两级泵的转子,凡工作转速<1800转/分时,不论D/b<6或D/b≥6只做静平衡即可。但是假如要求做动平衡时,必须要保证D/b<6,否则只能做静平衡。 2)对单级泵、两级泵的转子,凡工作转速≥1800转/分时,假如D/b≥6只做静平衡即可。但平衡后的剩余不平衡量要等于或小于许用不平衡量的1/2。假如要求做动平衡,要看两个校正面的平衡是否能在平衡机上分离开,假如分离不开,则只能做静平衡。 3)对一些开式叶轮等转子,假如不能实现两端支撑,只做静平衡即可。因为两端不能支撑,势必进行悬臂,这样在平衡机上做动平衡很危险,只能在平衡架上进行单面(静)平衡。

论经济法的平衡协调原则

论经济法的平衡协调原则 在现代市场经济社会中,经济关系复杂,利益主体多元,各类矛盾丛生,有各种社会个体之间的矛盾,也有社会个体与社会整体之间的矛盾。无论是资本主义社会,还是社会主义国家,都需要正确、妥善地处理各类经济矛盾,平衡各种经济行为,协调各方利益关系。其中最重要的是要协调和处理好社会整体与社会个体之间的意志、行为和利益的矛盾。 所谓平衡协调,是指经济法的立法和执法从整个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社会整体利益出发,来调整具体经济关系,协调经济利益关系,以促进、引导或强制实现社会整体目标与个体利益目标的统一,保证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地发展。平衡协调既是经济法的一项基本原则,也是经济法的本质属性。 经济法的平衡协调原则是由经济法的社会性和公私交融性所决定的一项普遍原则,是不同社会经济制度下的经济法所共同遵循的一项主导性原则。在当今世界以和平和发展为主题的背景下,中国要更好地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坚持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就必须在以国内的稳定为前提的情况下,不断地改善和提高我国政府对公共事务的管理职能和能力,然而,我国某些地方政府部门和行业的管理者显然对营造平衡和谐的社会经济环境的重要性还缺乏应有的认识,例如:地方保护主义严重,某些部门行业长期垄断,损害了普通百姓的消费权益,阻碍了该行业通过物竞天择、优胜劣汰法则的公平竞争原则来实现自身更大的发展,也有损于中国在世界的经济民主形象。 和谐的经济环境是我国加入WTO后与国际接轨的基本要求,是我国要获得完全市场经济地位得到国际社会认同的基本要求,更是一个国家的整体经济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要和谐,首先就必须先协调。在当前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由市场经济的盲目性,滞后性等缺陷带来的个体利益与集体利益,短期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之间的冲突经常发生。在这样的经济环境下,要实现公平与效率的和谐,仅仅依靠市场自身的基础性配置作用是不行的,相反,它会带来更大的负面影响。因而,市场需要法律的引导和规范,需要政策来进行适度的调整。 一个和谐的社会经济环境应该是政府与市场、市场主体之间以及国内市场与国外市场的协调发展。 第一,政府与市场主体之间的和谐是对资源的协调配置。个人认为,经济法所处理的最大的问题,就是政府与市场主体之间的关系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资源配置中起着基础性作用,辅之以国家的宏观调控职能。由于经济法具有经济主导性的特征,也是国家干预,从事经济活动,参与经济关系的产物,因而,许多人认为经济法就是“政府干预社会经济之法”,其理由是,政府通过各种政策手段干预市场经济,经济法也只是规范市场的法律,经济法作为政府干预之法,解决了法律手段和经济政策的矛盾,既可以保证政府以法律方式干预经济活动,又能保障政府根据市场的变化及时采取灵活的经济政策调节市场。 然而,仅仅把经济法看作是政府干预经济之法,我觉得,它并没有真正地理解目前在复杂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法产生的理论基础和经济法的本质,而且,“政府干预经济之法”也不能囊括经济法的调整对象,基本原则等理论基石。要实现政府与市场的和谐,首先必须规范政府,这是法律的至高性所在,也是依法治国的要求。而经济法的平衡协调原则,处理的就不仅仅是市场主体单方,而是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在刚刚脱离计划经济的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存在着结构上的许多缺陷,市场对资源的基础性配置功能离不开国家对经济的引导和对公共事务管理的职能。政府参与经济活动,与市场主体之间存在着利益,而对市场经济权能的差别也决定了政府与一般市场主体身份的不平等性,权力与利益冲突的时候,特别需要高于二者之上的法律来规制和协调,而经济法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就是正确处

转子找静平衡教学资料

转子找静平衡

转子找静平衡 一、转子静不平衡的表现 若将转子放置在静平衡台上, 然后用手轻轻转动转子, 让它自由停下来 , 可能出现下列情况 : (1) 当转子的重心在旋转轴心线上时 , 转子转到任一角度都可以停下来 , 这时转子处于静平衡状态 , 这种平衡称为随遇平衡。 (2) 当转子的重心不在旋转轴心线上时 : 若转子承受的转动力矩大于轴和导轨之间的滚动摩擦力矩 , 则转子就要转动 , 使原有不平衡重量位于正下方 , 这种静不平衡称为显著不平衡。 若转动力矩小于滚动摩擦阻力矩 , 转子虽有转动趋势 , 但不能使不平衡重量转向正下方, 这种静不平衡称为不显著不平衡。 二、找静平衡前的准备工作 (1)静平衡台

转子找静平衡是在静平衡台上进行的 , 其结构如图 11-2 所示 , 轨道断面的形状 如图 11-3。静平衡台的大小和其轨道工作面宽度α需根据转子的大小、轻重而定。轨道 工作面宽度应保证轴颈和轨道工作面不被压伤 , 对于转子重量小于 l t 时 ,工作面宽度 为 3~6mm, 重量为 1~6t 时 , 工作面宽度为 6~30mm; 轨道的长度约为轴径的 6~8 倍 , 其材料通常采用碳案工具钢或钢轨制作。轨道工作面应仔细地研磨或用磨床加工 , 其表 面粗糙皮不大于0.4/。 静平衡台安装后, 需对轨道进行校正 , 轨道水平方向的斜度不得大于 O.1~0.3mm/m, 两轨道间不平行度允许偏差为 2mm/m 。静平衡台的安放位置应设在无机械振动和背风 的地方 , 以免影响转子找平衡的结果。 (2)转子 找静平衡的转子应清理干净 , 转子上的全部零件要组装好 , 并不得有松动。轴颈的 椭圆度和圆锥度不应大于 0.05mm, 轴颈不许有明显的伤痕。若采用假轴找静平衡时 , 假

政府预算收支平衡的原则

政府预算收支平衡的原则 提要近年来,我国为了扩大内需启动经济,政府预算政策的宏观调控功能受到重视,传统的预算平衡被打破,国债发行规模一再扩大,预算政策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由于预算政策的关键在于政府预算的选择,因此对政府预算收支原则进行分析研究非常必要。 关键词:政府预算;预算赤字;平衡原则;乘数效应;长期平衡;整体平衡;动态平衡 近年来,我国为了扩大内需启动经济,政府预算政策的宏观调控功能受到重视,传统的预算平衡被打破,国债发行规模一再扩大,预算政策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由于预算政策的关键在于政府预算的选择,因此对政府预算收支原则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非常必要。 一、平衡原则是处理政府收支关系的支配性原则 平衡原则在政府理财中占据支配地位。平衡原则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政府的预算收支保持平衡,即经常性收入——税收与政府支出间保持平衡。国库预备金的存在并不违反收支平衡原则,国库预备金是在预算年度内为应急而列入预算的费用项目。平衡原则在财政收支决策中具有支配性,主要决定于以下两点: 1、非均衡原则存在固有的缺陷,赤字原则、结余原则是与平衡原则相对立的非均衡原则。从赤字预算分析,赤字原则表现为政府支出大于政府经常性收入,意味着公债的发行。公债又依赖于政府的信用,但如果债务规模过度,政府预算的弹性就会因为债务成本的增加而减少。长期赤字预算会导致债务规模失去控制,使政府陷入“债务危机”,在缺乏充裕的社会储蓄资金和丰富的社会商品的条件下还可能使经济出现“滞胀”局面。再从结余原则分析,结余原则对私营经济具有支配性,私营企业以获得利润、积蓄资本为目的,收入对于支出的结余是其行为的内在驱动力;但政府预算不应受结余原则的支配,收入不应超过支出过多形成结余,原因在于:一是政府不以盈利为目的,除准备非常时期的特殊需要外,没有必要积蓄结余,即使因某些原因需要临时经费,其财源也可由税收、公债及其他适当手段从国民经济中筹措;二是如果政府筹措的收入超过经费支出,年年把结余积蓄下去,就会形成财政拖累,从而不适当地抑制国民经济发展。 2、平衡原则本身具有调节经济的功能。平衡原则是经济平稳发展过程中的理想原则,可起到预防、而不是治理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的功效。平衡原则并非中性,但可以利用平衡原则调节经济。较大的平衡预算规模能导致较高的国民收

伏秒平衡原则

伏秒平衡原则: u(t) i(t) V+ V- t1 t2 t0 对稳定状态 伏秒平衡原则: 在稳态工作的开关电源中电感两端的正伏秒值等于负伏秒值. V+ V- A B V+ V- A B 面积A=面积B 分析开关电源中电容和电感的几条原则: 电容两端的电压不能突变(当电容足够大时,可认为其电压不变). 电感中的电流不能突变(当电感足够大时,可认为其电流恒定不变). 流经电容的电流平均值在一个开关周期内为零. 电感两端的伏秒积在一个开关周期内必须平衡. 恒流充电 恒压储能 两个有用的公式: C: L: Buck电路工作原理分析: Vin Vo D L Io S S UL IL Vin-Vo -Vo Io

1-D T 根据L的伏秒平衡原则: (Vin-Vo)*DT=Vo*(1-D)T Vo=Vin *D L*ΔIo=Vo *(1-D)T Is 根据L在1-D时间的基本方程: ΔIo=Vo *(1-D)T/L Buck电路的输入输出关系: Vo/Vin = D Boost电路工作原理分析: Vin Vo L Io S S UL IL Vin Vo-Vin D 1-D T 根据L的伏秒平衡原则: Vin*DT=(Vo-Vin)*(1-D)T Vin *T=(1-D)TVo Is D Vo=Vin/(1-D) ID Io Vo/Vin =1/(1-D) Boost电路的输入输出关系: 理想变压器的基本方程: 理想变压器模型: 变压器绕组完全耦合 变压器无气隙且磁芯的导磁率μ无穷大I1 N1

u1 u2 I2 电压基本方程: N2 N1 φ 电流基本方程: 理想变压器个绕组的电压与匝数成正比,且同名端具有相同极性;各绕组电流与匝数乘积之和为零,即电流的变比与匝比成反比,且极性相反(点进点出原则). 实际变压器的分析方法: 变压器绕组不是完全耦合 I1 I1 N2 N1 φ1 φ2 Lk Lm 2. 变压器有气隙或磁芯的导磁率μ有限 I2 Im 当副边开路时 I2=0 Im即为原边电感Lm(副边不存在或开路时的电感)产生的电流,Lm称为激磁电感或励磁电感 Φk可以认为是由原边串联的电感Lk产生,其大小为副边短路时原边所测得的电感量, Lk称为变压器的漏感. 实际变压器的等效模型: 理想变压器 漏感Lk 激磁电感Lm 变压器的伏秒平衡原则: 在稳态工作过程中变压器绕组两端的正伏秒值等于负伏秒值. V+ V- A B V+ V-

静平衡的实用计算法

第27卷第1期2005年3月 甘 肃 冶 金 GANS U M ETALLURGY V o.l27 N o.1 M ar.,2005 文章编号:1672 4461(2005)01 0061 02 静平衡的实用计算法 张玲 (酒泉钢铁集团公司职工大学,甘肃嘉峪关735100) 摘 要:本文介绍了四点计算法进行静平衡的简单实用的工艺方法。 关键词:静平衡;四点计算法;平衡架;偏重 中图分类号:TH123+.1 文献标识码:B 1前言 对旋转机械的转动部件进行静、动平衡校正,是减少不平衡离心惯性力,使机器运转平稳的一种工艺方法。由于生产现场条件的限制,在生产实际中经常采用静平衡,对于长径比小于5的高速转子,有时可以用精密静平衡代替动平衡。 目前,静平衡常用的八点法在操作中有许多缺点,特别是在用精密静平衡取代动平衡的校正工作中更为突出。因摩擦力的存在,转子轴径及平衡导轨精度和粗糙度的差异,转子有时停住的最低点并不是偏重位置。八点法计算时,数值理论上应组成一条光滑的正弦曲线,但最大与最小的位置本身就是未知数,它们不可能与实际操作中所设的八点巧合。因此,在操作中,需要反复摸索,试加配重,逐渐靠近,又因配重点多,在去重或配重时计算误差大。另外,在平衡后用两倍转子允许的重径积作残存值检验,因摩擦力的影响,均不能正确判断是否达到平衡要求,也反映不出残存值大小。 下面介绍一种四点计算法,四点计算法是求得转子任意对称4点在发生微转动时的加重量的大小和方位,进而用去重或配重完成平衡作业。 2计算方法和公式 将转子安置于导轨平衡架上,见图1。在转子的圆周上取任意对称4点,1、2、3、4。1和3点位于X轴上,2和4点位于Y轴上。又令W位于如图的1、4相限,与4点的夹角为 。如果依次将1-3、2 -4转到水平位置,然后在该点切向加重,直至在该位置微动同一小距离,既转子进入滚动临界状态,将得到4个位置的加重值W1、W2、W3、W4,见图2 。 图1 转子安置示意图 图2 转子微动加重示意图

转子找静平衡

转子找静平衡 1.找静平衡前,应按叶轮孔径选择一根专用静平衡假轴;2.清理导轨平衡架; 3.找正导轨平衡架纵、横向水平; 4.找显著静平衡: 4.1. 将转子放在平衡架上,轴与轨道垂直,转子在平衡架轨道上往复滚动数次,转子在滚动时,不平衡重量所在位置自然是垂直向下的,作好记号,如果转子停止的位置始终不变,也就是转子垂直向下这一半径位置几次试验都一样,它就是转子偏重的一侧,可以在转子上作出记号; 4.2. 在偏重的对侧(即停止时正好轴上方的半径上)试加重块,重块可以用橡皮泥、油灰,也可用橡皮泥、油灰加螺母,试加重块的重量根据反复试验确定,试加重块加上之后,会使转子转到任何位置都能停住; 4.3. 称出试加重块重量,此重量为显著不平衡重量; 4.4. 去不平衡重量,如是水泵叶轮,应在较重一侧减重量,可用铣床进行铣削,铣削的深度不要超过叶轮盖板厚度的1/3,铣削时可以从试加重块中心向二侧铣削,根据重块重量、铣刀直径、铣削深度、叶轮材质比重计算出弧长,划线进行铣削; 4.5. 如果铣削位置与测量的加重块位置不相同,可进行如下换算; P1 =P×(r/r1)

式中:P1—铣削重量 r 1—铣削处的半径 P —测量时加重块的重量 r —测量时加重块的直径 4.6. 检验除去不平衡重量后的叶轮,重新作静平衡。如仍有不平衡重量,重复步骤4.1.~4.4. 经平衡后,静平衡允许偏差数值近似为叶轮外径值乘以0.025克/毫米。 5.找剩余静不平衡: 5.1. 在叶轮上画一配重圆,在这个圆周上减少或增加重块应是比较方便的; 5.2. 将配重圆的圆周分八等分,按顺序在等分点上标上编号1、2、3、……8; 5.3. 先使1点和轴心共处于一条水平线上,并在1点试加配重,逐渐增加,直到转子失去平衡,并在导轨上开始滚动为止。并把使转子开始失去平衡的重量记录下来。其它各点都照样作一遍; 5.4. 把八个点所加重量的记录,用坐标的形势表示出来,如图所示:

转子找静平衡

转子找静平衡 一、转子静不平衡的表现 若将转子放置在静平衡台上, 然后用手轻轻转动转子, 让它自由停下来 , 可能出现下列情况 : (1) 当转子的重心在旋转轴心线上时 , 转子转到任一角度都可以停下来 , 这时转子处于静平衡状态 , 这种平衡称为随遇平衡。 (2) 当转子的重心不在旋转轴心线上时 : 若转子承受的转动力矩大于轴和导轨之间的滚动摩擦力矩 , 则转子就要转动 , 使原有不平衡重量位于正下方 , 这种静不平衡称为显著不平衡。 若转动力矩小于滚动摩擦阻力矩 , 转子虽有转动趋势 , 但不能使不平衡重量转向正下方, 这种静不平衡称为不显著不平衡。 二、找静平衡前的准备工作 (1)静平衡台 转子找静平衡是在静平衡台上进行的 , 其结构如图 11-2 所示 , 轨道断面的形 状如图 11-3。静平衡台的大小和其轨道工 作面宽度α需根据转子的大小、轻重而定。 轨道工作面宽度应保证轴颈和轨道工作面 不被压伤 , 对于转子重量小于 l t 时 ,工 作面宽度为 3~6mm, 重量为 1~6t 时 , 工 作面宽度为 6~30mm; 轨道的长度约为轴径的 6~8 倍 , 其材料通常采用碳案工具钢或钢轨制作。轨道工作面应仔细地研磨或用磨床加工 , 其表面粗糙皮不大于0.4/。 静平衡台安装后, 需对轨道进行校正 , 轨道水平方向的斜度不得大于 O.1~0.3mm/m, 两轨道间

不平行度允许偏差为 2mm/m 。静平衡台的安放位置应设在无机械振动和背风的地方 , 以免影响转子找平衡的结果。 (2)转子 找静平衡的转子应清理干净 , 转子上的全部零件要组装好 , 并不得有松动。轴颈的椭圆度和圆锥度不应大于 0.05mm, 轴颈不许有明显的伤痕。若采用假轴找静平衡时 , 假轴与转子的自己合不得松动 , 假轴的加工精度不得低于原轴的精度。转子放在轨道上时 , 动作要轻 , 轴的中心线要与轨道垂直 . 转子找静平衡的工作 , 一般是在转子和轴检修完毕后进行 , 在找完平衡后 , 转子与轴不应再进行修理。 (3)试加重量 在找平衡时 , 需要在转子上配加临时平衡重量 , 称为试加重量。试加重量较轻的常用油泥 , 重的可用油泥加铅块。若转子上有平衡槽或平衡孔、平衡柱的 , 则应在这些装置上直接固定试加平衡块。 三、找静平衡方法 1. 两次加重法 两次加重法只 适用于显著不平衡 的转子找静平衡。具 体作法如下: (1)找出转子 不平衡重 量的方向 将转子放在静 平衡台的轨道上 , 往复滚动数次 , 则重的一侧必然垂直向下 , 如数次的结果均一致 , 即下方就是转子不平衡重量 G 的位置 , 定此点为 A。A 点的对称方向 ,即为试加平衡重量的位置 , 定该点为 B , 如图 1l-4( α〉所示 . (2) 求第一次试加平衡重量 将 AB 转到水平位置 , 在OB方向加上一个重量 S, 加上这个重量后 , 要使 A 点能自由地从水平位置向下转一角度Θ ,Θ在 300~450之间为宜。然后称出 S 的重量 , 再将 S 还回原位 , 如图

游戏完成平衡性的技巧(译文)

概要:关于游戏平衡性技巧的资料并不普及。这篇文章有意通过描述游戏平衡和不平衡的性质,以及如何达到游戏平衡的过方法这两个方面来填补这个信息空白。这个方法非常依赖于现有的系统工程技能以及公认的游戏设计理论。大量的案例学习及小故事被采用来帮助将方法和具体的设计结合起来。 一个伟大的设计和一个杰出的游戏之间往往只有一个缺乏游戏平衡性的区别。多数游戏策划要通过反复试验才学会游戏平衡的基本原理。如果他们幸运的话,也许可以得到同事传授的一两个小窍门。精通游戏平衡的人往往警惕地保守着自己的秘密,或者无心与人分享。结果是虽然有关游戏平衡性的信息确实存在,但是可得到的却很少。这篇文章试图阐述一个获得游戏平衡性的方法。什么是游戏平衡? Sid Meier 曾经说过:“一个游戏是很多有趣的选择的集合。”因此得出的是如果游戏失去平衡,就会减少这些选择而影响游戏性。一个理想的游戏应该经过一系列的选择,最后以胜利或其它完成的条件结束。有时一些选择明显成为唯一的选择,或明显是无效的。如果在某一阶段,游戏出现仅有唯一的选择,而游戏却没有结束,就说明游戏的平衡性有了问题。 几乎所有通常所谓的不平衡都来自选择权的减少。例如,在一个策略游戏里,如果某一种部队的作用和费用相比过于划算,就会造成其它的部队几乎或完全没有作用。这种情况不仅只留给玩家一个选择(无从选择),而且使玩家受到很多不相关的干扰。这些干扰实际上让游戏变得比较迷乱,减损了游戏性,而且让玩家感到灰心。 游戏大富翁(Monopoly)中就有很好的游戏不平衡性的例子。在游戏的后期,玩家们总是尽量拖长呆在监狱里的时间。显然地,玩家在游戏后期的最好的策略就是进监狱而且不付钱出来,希望别人进入自己的领土而破产。在玩大富翁的最后阶段,无需再作选择,游戏基本结束了。没有人再选择是否购买财产,也很少有机会再根据游戏规则建设新的财产(因为房子已经被用完),而且因为资产已经被几个人集中,所以也不再有交易可做。一旦产生这种情形,游戏就变成每个玩家有一定的机率获胜而基本上结束了。此时玩家可以做的很少,除非靠运气得胜。这情景与游戏前期及中期大相径庭,那时玩家往往忙于大施战术、巧妙夺取利益、陷害对手或谨慎购买“重量级”黄色、绿色或深蓝色的地产。 这只是一个不平衡性的举例说明。在游戏中存在许多不同种类的不平衡性。所有的不平衡性都与没有选择性或缺乏选择性有关。 ●太昂贵却用处不大和便宜而且有效:游戏选择通常与游戏代价相联系,不管是牺牲其它的选择、游戏金钱或其它的商品。当一个选择太昂贵以致用处不大,或者太便宜而成为明显的选择时,游戏的不平衡性就出现了,因为有一些游戏选择无效了。虽然此类不平衡性最为普遍,但是通常经过简单地调整这些选择的价格或者是效果就可以纠正过来。 ●玩家时间的不平衡:大多数游戏平衡性对比的基础是以玩家为一个选择而必须放弃其它的各种不同选择的代价来衡量。我们很容易忽视玩家必须消耗时间执行每一个选择。在一个即时游戏里,玩家在游戏里没有无限的时间,所以时间不仅是一个资源,而且是一个有限的资源。在一个非即时游戏里,游戏时间不受限制,但是玩家的时间是受限制的。这种不平衡性基本上是另一种太昂贵或太廉价不平衡性的表现,只是这里这些游戏的代价不是有形的。游戏星际争霸(Starcraft)里的虫族(Zerg)就是一个很好的这种不平衡的例子。虽然虫族从价格上与其它族类是平衡的,但是就玩家的时间而言他们很容易被制造及使用。主要由于这个特点,虫族在游戏星际争霸发行之后大约长达6个月中,在联赛与竞赛中一直是最受欢迎的种族。 ●技术水平的不平衡性:随着玩家的游戏技能不断提高,不同的游戏选择的相对有效性也会改变。如果一种选择容易操作,而另一种极难操作,则结论是一个资深玩家和一个新玩家的对这两种选择的相对有效性的判断是完全不同的。这是游戏开发者的一个常见的陷阱,因为他们一般比

思维方法的九个基本原则

思维方法的九个基本原则 读书可以让人变得智慧,书是某一领域深有研究人士的体会,读一本好书,正如站在巨人的肩膀前进一样,好书是更高的起点,不用重复发明轮子。本人除却关注经济、管理、历史、国学、E化主题外,新近系列化研究佛教、心理、修炼和成长主题,我把她叫做灵修。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就是思维模式,前期我就习惯、思维方式等主题也发表了评论,现就思维方法主题编写读书评论,以飨读者。 一、思维的前提 自然世界和人类世界是极其复杂的,在极其复杂的背后,隐藏着简单的一面,这就是与现象对应的本质。通过本质来了解现象,是思维的前提。一个人思想必然以自身为思考起点。因此,世界上不同的人,必然会有不同的意见。一个观点对于我们来说是正确的,但是,对于其他的人未必尽然。宇宙的物质世界是客观存在的,我们考虑的时空是常规的。时间是不可逆的,我们生活在当下,在现在,而不能生活在过去和未来。(思维过程应该体现时间性和空间性,空间性又需要体现整体和局部。) 思维的内部涵义由平衡法则、人本法则和智慧法则来说明,借由三个法则,可以理清思想究竟是什么的某种结论。归纳地讲,思维就是围绕着平衡的指向、通过计算力的“智”和感悟力的“慧”来探究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及人与自身精神世界规律和秘密的思想活动,他是我们所有判断和行为依据的根源所在。 二、思维的总指向:平衡的法则 人生是不同目标的平衡过程。人生表面上看是看谁能够获得更高的目标,实际上是看靠近目标的过程当中,谁的平衡做得好,这一过程总要经受看得见和看不见的平衡因素的影响,厘清各种因素的存在状态和作用方式,这就是平衡的法则。平衡是相对的,是前进中的平衡,变化中的平衡,动态的平衡。平衡是不平衡的特例,不平衡也是平衡的特例。平衡有阶段性,分旧平衡和新平衡,我们要善于发现旧平衡里面的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推进平衡的发展。平衡也有大小区分,同一系统内,小平衡要受大平衡的影响和制约,比如小局服从大局。大平衡总是指引小平衡的生存和发展方向,所以,做事眼光要放远。 不平衡是平衡的需要,平衡是不平衡的趋势。遇事要根据事情的不同性质注意判断和预设不同的平衡点。注意保持和远离平衡与不平衡的限度。注意分阶段保持平衡。注意小平衡要服从大平衡。注意平衡与不平衡之间的辩证关系。(静态没有绝对的平衡,平衡是动态的,而动态平衡则是系统思维之基础。) 三、思维的总内容:人本的法则 人在社会上生存,都离不开三件事情,即找准定位、理清关系、反省提升。人是人的思维活动的起点和终点。一件事情让你做选择,首先是根据实情性质不同,决定自己是选择还是不选择或者让出选择权。 人的思维内容包括人与物质世界、人与人及人与精神世界关系三方面,即天人关系、社会关

坚持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原则

坚持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原则 ——一论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本报评论员 世纪之交,我国基本实现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目标,这是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历史性成果。但同时我们要清醒地看到,我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是比较薄弱的,基础教育总体水平还不高,发展不平衡,城乡、东西部之间的教育发展水平差距拉大,不同群体之间接受教育的机会有明显的差距,这些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各界有识之士的高度关注。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我们树立一种新的发展观,即基础教育均衡发展观,并将此作为当前和今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项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 确立和坚持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原则,是从落实基础教育对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全局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出发的战略决策。基础教育是提高全体国民素质、为培养各级各类人才打基础的,是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是提高中华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基础教育总体水平的提高是经济总体水平提高和社会文明总体水平提高的基础,是增强综合国力的基础。具有如此鲜明的全局性、基础性和先导性特征的基础教育必须均衡发展。得不到均衡发展,基础教育的全局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的发挥必将会受到影响。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是实现提高基础教育总体水平的重要途径。 基础教育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密切相关。坚持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原则,是基础教育的本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本质要求,体现社会主义教育的公平与公正性原则。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为最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满足人民群众接受教育首先是义务教育的需求,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较高质量教育的需求,是我们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根本任务。作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组成部分的教育事业,要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受教育的需要,使每个地区的孩子,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孩子,使每个社会群体的孩子,特别是弱势群体的孩子都能受到好的教育,必须在积极发展的同时,努力促进均衡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为最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的宗旨,才能展示制度的优越性。因此,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也是教育工作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 进入新世纪,基础教育面临新的挑战,改革和发展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解决基础教育发展不平衡,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就是其中艰巨的任务之一。形成基础教育发展不均衡有深刻的历史原因,要逐步消除差距,实现均衡发展,这将是一个长期的历史任务。因此,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是一种理想,一种境界,但它决不是远离我们实际工作的抽象理念。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正在成为我们制定教育政策要遵循的重要原则,而且逐步成为我们衡量和评价基础教育的重要标准。坚持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对于基础教育持续、健康发展,遏制当前不合理的教育非均衡发展的趋势,对于维护社会的稳定,都有着现实的意义。我们必须坚持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原则不动摇。 《中国教育报》2002年8月27日第2版 在积极发展中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二论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本报评论员 我国基础教育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学校之间的差距是客观存在的,不同群体之间接受教育机会的差距也是客观存在的。形成这些差距有深刻的历史原因以及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原因。因此,要解决这些差距,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应当本着积极进取、

动平衡与静平衡

什么是动平衡?什么是静平衡? 常用机械中包含着大量的作旋转运动的零部件,例如各种传动轴、主轴、电动机和汽轮机的转子等,统称为回转体。在理想的情况下回转体旋转时与不旋转时,对轴承产生的压力是一样的,这样的回转体是平衡的回转体。但工程中的各种回转体,由于材质不均匀或毛坯缺陷、加工及装配中产生的误差,甚至设计时就具有非对称的几何形状等多种因素,使得回转体在旋转时,其上每个微小质点产生的离心惯性力不能相互抵消,离心惯性力通过轴承作用到机械及其基础上,引起振动,产生了噪音,加速轴承磨损,缩短了机械寿命,严重时能造成破坏性事故。为此,必须对转子进行平衡,使其达到允许的平衡精度等级,或使因此产生的机械振动幅度降在允许的围。 1、定义:转子动平衡和静平衡的区别 1)静平衡 在转子一个校正面上进行校正平衡,校正后的剩余不平衡量,以保证转子在静态时是在许用不平衡量的规定围,为静平衡又称单面平衡。 2)动平衡(Dynamic Balancing ) 在转子两个校正面上同时进行校正平衡,校正后的剩余不平衡量,以保证转子在动态时是在许用不平衡量的规定围,为动平衡又称双面平衡。 2、转子平衡的选择与确定 如何选择转子的平衡方式,是一个关键问题。其选择有这样一个原则:只要满足于转子平衡后用途需要的前提下,能做静平衡的,则不要做动平衡,能做动平衡的,则不要做静动平衡。原因很简单,静

平衡要比动平衡容易做,省时、省力、省费用。 现代,各类机器所使用的平衡方法较多,例如单面平衡(亦称静平衡[1])常使用平衡架,双面平衡(亦称动平衡)使用各类动平衡试验机。静平衡精度太低,平衡效果差;动平衡试验机虽能较好地对转子本身进行平衡,但是对于转子尺寸相差较大时,往往需要不同规格尺寸的动平衡机,而且试验时仍需将转子从机器上拆下来,这样明显是既不经济,也十分费工(如大修后的汽轮机转子)。特别是动平衡机无法消除由于装配或其它随动元件引发的系统振动。使转子在正常安装与运转条件下进行平衡通常称为“现场平衡”。现场平衡不但可以减少拆装转子的劳动量,不再需要动平衡机;同时由于试验的状态与实际工作状态二致,有利于提高测算不平衡量的精度,降低系统振动。国际标准ISOl940一1973(E)“刚体旋转体的平衡精度”中规定,要求平衡精度为G0.4的精密转子,必须使用现场平衡,否则平衡毫无意义。 现代的动平衡技术是在本世纪初随着蒸汽机的出现而发展起来的。随着工业生产的飞速发展,旋转机械逐步向精密化、大型化、高速化方向发展,使机械振动问题越来越突出。机械的剧烈振动对机器本身及其周围环境都会带来一系列危害。虽然产生振动的原因多种多样,但普遍认为“不平衡力”是主要原因。据统计,有50%左右的机械振动是由不平衡力引起的。因此,有必要改变旋转机械运动部分的质量,减小不平衡力,即对转子进行平衡。 造成转子不平衡的因素很多,例如:转子材质的不均匀性,联轴器的不平衡、键槽不对称,转子加工误差,转子在运动过程中产生的腐蚀、磨损及热变形等。这些因素造成的不平衡量一般都是随机的,无法进行计算,需要通过重力试验(静平衡)和旋转试验(动平衡)来测定和校正,使它降低到允许的围。应用最广的平衡方法是工艺平衡法和整机现场动平衡法。作为整机现场动平衡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在线动平衡技术也正处于蓬勃发展之中,很有前途。由于工艺平衡法是起步最早的一种经典动平衡方法。 整机现场动平衡技术是为了解决工艺平衡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 工艺平衡法的测试系统所受干扰小,平衡精度高,效率高,特别适于对生产过程中的旋转机械零件

平衡协调原则

平衡协调原则 目录 编辑本段 所谓平衡协调原则,即经济法从社会整体利益出发,协调各利益主体的行为,平衡其相互利益关系,以引导、促进或强制个人目标和行为运行在社会整体发展目标和运行秩序的轨道上,从而达到经济总量的平衡、经济结构的优化和经济秩序的和谐;同时,通过对利益主体作超越形式平等的权义分配,以达实质上的利益平衡和社会公正。 编辑本段 定义 平衡协调原则是由经济法的社会性和公私交融性的特征所决定的一项普遍原则,是不同社会经济制度的经济法所共同遵循的一项主导性原则。现代经济法为消弭个体无度追求私人利益所生流弊,以组织协调、平衡发展、公有精神之追求为己任。平衡协调原则作为经济法之社会本位的体现和基本要求,无论在宏观抑或微观领域的调整中均发挥着基本指导准则的作用。在国人的社会自治能力差、团队及友爱精神不如人家的条件下,国家的积极调控、组织协调作用就更显得不可缺少。 编辑本段 原理

平衡协调原则贯穿于经济法的整个体系之中。在宏观调控法律制度中, 预算基本平衡原则、信贷基本平衡原则、国家收支基本平衡原则、产业关系协调原则等,即平衡协调原则的具体表现形式。例如,通过累进税率制等一系列税收法律制度,可以平衡个人收入中的畸高畸低,达到一定的社会个人分配公正。又如,通过平衡协调企业所有者相互之间的利益关系和平衡协调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权义分配,既保证企业行为不脱离所有者的约束轨道,使企业的目标函数符合所有者的效用目标函数;又保证企业拥有不受个别所有者直接干涉的生产经营自主权。 编辑本段 作用 需要指出的是,平衡协调原则作为一种法律规范,在多数情况下未必于具体的经济法律关系和经济执法中直接适用,而是作为经济管理、经济执法暨司法所遵循的一项理念或宏观标准。经济管理、执法暨司法机关应当从社会利益出发,在其履行职责时仔细权衡利害和利弊,乃至听取专业团体和有关各界的意见,而不是机械的理解、适用法条而做出有违实质正义和社会利益之决断,但是也不能随意或滥引此项原则,以免造成管理和 司法的混乱。 扩展阅读: ?1 ?2 开放分类: “平衡协调原则”相关词条:

新闻报道的平衡原则

试析当前新闻报道的平衡原则 赵智敏 内容提要:当前我国媒体新闻报道失衡问题严重,主要表现在于:报道的“一边倒”;对不同阶层生活画面反映的过度扭曲;娱乐化消解着新闻报道本身的严肃性和启示意义。报道失衡的后果严重,如何破解此难题?本文从四方面提出对策:拓宽新闻的信源渠道、把握好单篇报道的平衡、重视报道的整体平衡、制度保证。 关键词:新闻报道、平衡、客观性原则 众所周知,媒体是以传播信息为要务的大众传播工具,不论传媒发展和演化出多少功能,都不能弱化其最基本的功能--传播信息。为确保信息的真实、全面、客观、公正,新闻报道的平衡原是不可或缺的。 从新中国成立到上世纪的80年代,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下,由于我国的新闻事业强调喉舌性质和凸显宣传功能,平衡原则实际上长期被忽略。改革开放以后,由于传媒所面临的媒介环境的变化,这一原则才开始被人们逐渐认识和重视,1983年孙旭培先生在其著作中提出了新闻报道的平衡原则。[1]但从目前的媒体实践来看,以上重要原则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如果说,在计划经济时代和改革开放的初期,新闻报道的不平衡操作带来的负面影响还能被社会所吸纳的话,那么在社会利益多元、文化多元的格局基本形成的态势的今天,忽视新闻报道中应遵守的平衡原则可能带来灾难性的后果。从总体看来,当前我国媒体在新闻报道中的失衡现象主要有三种表现: 一、报道的过度偏向:“一边倒” 今天的中国,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整个社会形成了不同的利益群体,同时不同利益群体各自的利益诉求也呈现多元化色彩。在这种背景下,及时而准确地反映社会的不同呼声及需求已势在必行。可是,媒体却常常视而不见:对同一问题、不同的利益群体的不同诉求和看法的反映往往只有一个声音,于是便出现“多元社会一个声音”的失衡报道——注重一面之词的“一边倒”的新闻占据媒体。当前媒体在新闻报道时的过度偏向,使得新闻资源的供给无法满足整个社会的正常需要,导致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和公众在信息资源享有上的不公平。“一边倒”的报道,使得媒体报道所制造的社会幻像遮蔽了实际存在的诸多急需要解决的问题,这样不仅损害了媒体自身的公信力,也误导了人们对于现实世界的认识。其实,意见和利益的公开表达,多种意见和多元利益的畅通体现,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