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工程复习题与答案

转基因工程复习题与答案
转基因工程复习题与答案

基因工程原理复习题思考题

1、基因工程的定义与特征。

2、试述基因工程的主要研究内容。

3、基因工程在食品工业上有何应用发展?

4、转基因是一把双刃剑,请客观谈谈对转基因及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认识。

1、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基因表达调控有何差别?

2、什么是基因?根据基因的产物,基因可分为哪三类?

3、引起核酸变性的因素主要有哪些?核酸变性后性质有何变化?

4、DNA复性及其影响因素。

1,DNA凝胶电泳中核酸分子分离的机理。

2,DNA凝胶电泳中影响电泳迁移率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3,PCR的原理和主要反应过程,并分析影响PCR扩增的影响因素。

4,PCR引物设计的原则,若给一指定DNA序列并需要通过PCR扩增此序列,如何设计扩增引物?

5,定量PCR的原理?Ct值的含义。

6,分子杂交的类型主要有哪些?探针的标记方法与标记类型?常用的双链DNA的标记方法是哪两种?

7,Southern杂交一般过程及影响杂交因素。

8,基因组文库的构建过程?如何确定文库的大小?

9,基因文库的类型包括哪两种?各有什么特点?

10,一般质粒DNA的构型有哪几种?在琼脂糖凝胶电泳中的有何特点?

11,碱裂解法提取质粒DNA的原理,分析影响试验结果的各种可能因素。

12,电泳缓冲液使用一定时间后出现DNA在凝胶中跑不动现象的原因,有何解决办法?

13,电泳的指示剂和染色剂有何区别,各自的作用是什么?

1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类型,基因工程常用的是哪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2什么是星活性,产生星活性的因素可能有哪些?

3结合已做的实验,分析影响酶切的因素。

4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命名规则及各字母代表的含义。

5简单叙述同尾酶和同裂酶的差别。

6连接酶主要有哪些类型?有何异同点?影响连接酶连接效果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7试分析提高平端DNA连接效率的可能方法。

8基因工程中常用的DNA聚合酶主要有哪些?

1、作为基因工程载体,其应具备哪些条件?

2、质粒的不相容性及其分子机理。

3、载体的类型主要有哪些?在基因工程操作中如何选择载体?

4、质粒转化原理,影响转化率的因素有哪些?

5重组体分子的选择方法主要有哪些?并简单阐述其原理

1、基因的克隆方法主要有哪些?并阐述其克隆原理(至少3种,都是书上找的,

自选哈,建议必选DD RT-PCR和SSH,原因请看下题)

2、简单阐述差异显示PCR克隆基因的原理及其优缺点,有何应用?

3抑制性差减杂交的原理与应用。

4酵母双杂交技术、噬菌体表面展示技术的原理。

5、T-DNA标签法克隆基因的一般技术路线。

1、通过比较,分析大肠杆菌表达系统和酵母表达系统各有何优缺点。

2、如何提高克隆基因的表达水平?

3、克隆基因目的蛋白的表达的形式主要有哪些类型?

4、启动子从转录模式上可分为哪两种?表达系统常选用哪一种?其机理是什么?

5、表达载体和基因工程一般克隆载体在元件构成上有何差别?

6、根据表达蛋白用途的不同,设计选择基因的表达策略。

1、什么叫转基因植物?植物转基因技术的基本路线主要包括哪些?

2、外源基因导入植物的方法主要有哪些?

3、运用已学的知识,如何全面分析获得的转基因个体(提示:包括外源基因是否整合,被插入位点分析,外源基因是否表达,表达量如何?等)

4、出现转基因沉默现象的可能原因分析。

基因工程绪论

1、基因工程的定义与特征。

定义:在体外把核酸分子(DNA的分离、合成)插入载体分子,构成遗传物质的新组合(重组DNA),引入原先没有这类分子的受体细胞内,稳定地复制表达繁殖,培育符合人们需要的新品种(品系),生产人类急需的药品、食品、工业品等。

特征:1、具跨越天然物种屏障的能力。

2、强调了确定的DNA片段在新寄主细胞中的扩增。

2、试述基因工程的主要研究内容。

1)、目的基因的分离

2)、DNA的体外重组(载体、受体系统等)

3)、重组DNA分子转移到受体细胞及其筛选

4)、基因在受体细胞内的扩增、表达、检测及其分析。

3、基因工程在食品工业上有何应用发展?

主要是通过基因重组,使各种转基因生物提高生产谷氨酸、调味剂、酒类和油类等有机物的产率;或者改良这些有机物组成成分,提高利用价值。

4、转基因是一把双刃剑,请客观谈谈对转基因及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认识。

转基因技术所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在人类历史进步和发展中起到了积极作用。

首先,通过该项技术可以提供人们所需要的特性,改良培育新品种;

第二,延长食品保存时间或增加营养成分;

第三,将抗虫防菌基因转入到作物中,使作物本身产生抵抗病虫害侵袭的能力,减少了农药的使用量,有利于环境保护;

第四,转基因技术及基因食物在医学方面得到广泛研究和应用。

人们对转基因技术的主要担忧在于环境方面。外源基因的导入可能会造就某种强势生物,产生新物种或超级杂草、损害非目标生物、破坏原有生物种群的动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也即转基因生物存在潜在的环境安全问题。

转基因作物的大面积种植已有数年,食用转基因食品的人群至少有10亿之多,但至今仍未有转基因食品对生命造成危害的实例;更何况目前每一种基因工程食品在上市前,都要经过国家法律认可,食品卫生部门和环境部门的严格检测。只有测试合格了,才能投放市场。因此公众完全可以安全地消费、大胆地食用转基因食品。

第一章DNA的分子特性与利用

5、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基因表达调控有何差别?

1)原核基因表达调控的三个水平:转录水平调控、翻译水平调控、蛋白质加工水平的调控原核基因表达调控主要是在转录水平上的调控。

2)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特点:

●1.基因组DNA存在的形式与原核生物不同;

●2.真核生物中转录和翻译分开进行;

●3.基因表达具有细胞特异性或组织特异性;

●4.真核基因表达的调控在多个水平上进行:DNA水平的调控、转录水平调控、转

录后水平调控、翻译水平调控、蛋白质加工水平的调控;

6、什么是基因?根据基因的产物,基因可分为哪三类?

基因是具有生物学功能的、在染色体上占据一定位置的一段核苷酸序列,是分子遗传的功能单位。

根据基因的产物,基因可分为三类:

●转录并翻译编码蛋白质的基因:

包括结构蛋白基因、编码酶的基因、调节基因

●转录但不翻译产物的基因:

包括tRNA、rRNA

●不转录但有功能的DNA区段:

如启动子、操纵基因

7、引起核酸变性的因素主要有哪些?核酸变性后性质有何变化?

引起核酸变性的因素:--温度、酸、碱、甲醛和尿素等。

DNA变性后,它的一系列性质发生变化,如紫外吸收(260 nm)值升高(增色效应), 粘度降低等,如DNA增加25-40%. RNA约增加1.1%。。

8、DNA复性及其影响因素。

变性DNA在适当的条件下,两条彼此分开的单链可以重新缔合成为双螺旋结构,这一过程称为复性。

DNA复性的程度、速率与复性过程的条件有关,也与它本身的组成和结构有关:分子量越大复性越难。浓度越大,复性越容易。

(附加:注意:将热变性的DNA骤然冷却至低温时,DNA不可能复性。但是将变性的DNA 缓慢冷却时,可以复性。

复性的应用:核酸的杂交,分子扩增)

第二章基因工程操作的基本技术

1.DNA凝胶电泳中核酸分子分离的机理。

在碱性环境下,核酸分子带负电荷,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分子在凝胶多孔性刚性滤孔中从负极向正极泳动,其中主要由于分子筛效应和电荷效应达到分离不同大小核酸分子的目的。

2.DNA凝胶电泳中影响电泳迁移率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1)分子本身的影响

?分子的大小:小则快

?带电荷数:多则快

?分子构型:超螺旋>解螺旋

2)电场:直流电场

?电压高则快

?电压太高则结果不准确

常用3~5V/CM

3)支持物介质

?种类:琼脂糖凝胶、聚丙烯酰胺凝胶

?凝胶浓度: 浓度大,筛孔小,适合小分子电泳;浓度小,筛孔大,适合大分子电泳4)电泳缓冲液

? pH值:偏碱性,带负电荷

?离子浓度:离子浓度高?电流大?发热快?胶溶解

?种类:TAE、TBE、TPE、TNE

3.PCR的原理和主要反应过程,并分析影响PCR扩增的影响因素。

PCR原理:变性温度下,DNA双链变性双螺旋解开成单链DNA,在退火温度中人工合成的特异引物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与单链DNA特异结合,然后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在延伸温度下不同的脱氧核苷酸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在引物的引导下合成与模板DNA互

补的新链,实现DNA 的扩增。

影响PCR 扩增的影响因素:

§(1)Taq 酶:常用1U/25μL

≥浓度低,扩增产物不够;

≥浓度高,非特异性扩增增加;

≥酶的活性;

§(2)dNTP 的浓度:常用100-200μmol/L ,不能低于20μmol/L ,特异性、保真性;

§(3)模板:主要考虑纯度及使用量,对纯度要求不高,但含有酚、氯仿等杂质则难以成功。

使用量从几个ng 到100ng.

§(4)引物浓度:0.1-0.5μmol/L 之间,过多则非特异扩增增加,形成引物二聚体;

§(5)Mg2+浓度:常用 0.5-2.5mmol/L ;

影响:酶的活性、引物-模板退火、特异性

§(6)PCR 反应程序设定:变性温度和时间、引物退火温度Tm 与时间、引物延伸温度与时

间和循环数

4. PCR 引物设计的原则,若给一指定DNA 序列并需要通过PCR 扩增此序列,如何设计

扩增引物?

引物设计原则:

1、G+C 含量45-55%;

2、Tm 值高于55;

3、引物特异性;

4、引物扩增跨度;

5、是否形成引物二聚体

5. 定量PCR 的原理?Ct 值的含义。

原理:通过实时检测PCR 每一个循环扩增产物相对应的荧光信号,来实现对起始模板进行

定量及定性的分析。

初始模板量X0的对数值与C(T) 值之间呈线性关系:log X0= - log(1+Ex) *Ct+ log N Ct 值的含义是:每个反应管内的荧光信号开始由本底进入指数增长阶段时到达设定的域值

时所经历的循环数(如后图所示,图仅供参考)

6. 分子杂交的类型主要有哪些?探针的标记方法与标记类型?常用的双链DNA 的标记

方法是哪两种? Threshold line C(t) value

C(t) value 18.12 - 0.0

阈值线 Ct 值 Ct 值

探针的标记方法:切口平移法、随机引物合成法,末端标记法,PCR标记法,体外转录标记法。

探针按核酸分子分:DNA探针和RNA探针;

按标记物的不同:放射性标记探针和非放射性标记探针。

标记类型:按核酸分子的不同:可分为DNA探针和RNA探针

根据标记物的不同:可分放射性标记探针和非放射性标记探针;

双链DNA探针标记主要方法:切口平移法、随机引物合成法;

7.Southern杂交一般过程及影响杂交因素。

Southern杂交操作步骤:

(1) 用限制性内切酶酶切DNA, 经凝胶电泳分离各酶切片段;

(2) 转膜:将DNA片段转移到硝酸纤维素滤膜或尼龙膜上;

(3) 预杂交:封阻滤膜上非特异性位点;

(4) 杂交:让探针与同源DNA片段特异性结合;

(5) 洗脱:去除非特异性结合的探针;

(6) 自显影检查目的DNA所在的位置。

Southern杂交影响因子

1)、目的DNA在总DNA中所占的比例

2)、探针的大小和标记效率

3)、转移到滤膜上的DNA量

4)、探针与靶DNA的同源性

8.基因组文库的构建过程?如何确定文库的大小?

基因组文库的构建过程:

1)从生物体提取大片断的基因组DNA;

2)用适当的限制性内切酶(常为4碱基识别位点)进行部分酶切或超声波打断基因组DNA ;3)在琼脂凝胶电泳上或蔗糖梯度离心筛选适当长度的DNA片断(根据载体的要求);

4)载体的酶切、回收;

5)将处理好的基因组DNA片断与载体连接;

6)将重组子导入宿主细胞

7)文库的鉴定、收集、保存;

确定文库大小的方法:

以在构建的基因组文库中任一基因存在的概率来衡量文库的质量或完备性,它与基因文库最

低所含克隆数N(即文库大小)之间的关系可用下式表示:

N = ln ( 1 – P ) / ln ( 1 – f )

其中:

N:文库所需的总克隆数;

P:任一基因被克隆(或存在于基因文库中)的概率;

f:克隆片段的平均大小/ 生物基因组的大小。

9.基因文库的类型包括哪两种?各有什么特点?

10.一般质粒DNA的构型有哪几种?在琼脂糖凝胶电泳中的有何特点?

超螺旋质粒DNA、开环质粒DNA、线状质粒DNA

在琼脂糖凝胶电泳的特点是:电泳的泳动速度由大到小分别是:

超螺旋质粒DNA>线状质粒DNA>开环质粒DNA

11.碱裂解法提取质粒DNA的原理,分析影响试验结果的各种可能因素。

碱裂解法原理:在碱性条件下,双连DNA氢键断裂,结构破坏变性,环状超螺旋质粒不充分变性。在中性条件下变性质粒恢复原来构型,而线性大分子细菌DNA不能复性呈不溶物而经离心除去。

(各种可能因素是上一届的,具体其实大家可以根据那天师兄说的去写)

提取失败:1)洗去双链时,将质粒DNA洗去;

2)破壁失败,质粒没析出;

3)加剂问题

电泳失败:1)电压太高2)没加染色剂

3)胶穿孔4)电泳时间过长

12.电泳缓冲液使用一定时间后出现DNA在凝胶中跑不动现象的原因,有何解决办法?原因:电泳缓冲液的离子的富集作用;

解决方法:1.更换成新配置的电泳缓冲液;

2.把电泳槽中的缓冲液倒出混匀后再重新使用

13.电泳的指示剂和染色剂有何区别,各自的作用是什么?

指示剂一定要在电泳前加入,指示剂一般与蔗糖、甘油或聚蔗糖400组成载样缓冲液;(一般为:溴酚兰,二甲苯青)

作用:①预知电泳的速率及方向;②使样品呈现颜色,便于加样;

③一些高浓度蔗糖或其它物质增加DNA的密度,可以防止DNA的扩散

染色剂即可以在电泳前加入样液,又可以电泳后再对凝胶染色;(溴化已锭[EB]、硝酸银、Goldview染料)

作用:呈现出核酸电泳后的带型。

第三章基因克隆的酶学基础

1、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类型,基因工程常用的是哪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常用II型)

2、什么是星活性,产生星活性的因素可能有哪些?

在非最适合的条件下酶的识别特异性降低,产生非特异性带,这种活性称星活性。

产生Star活性的因素:(书上P46-P47答案)

高浓度甘油,碱性pH,存在Mn2+,低离子强度,低盐浓度,低pH

3、结合已做的实验,分析影响酶切的因素。(这个答案是上届的,仅供参考)

1)DNA的纯度:DNA中的杂质如蛋白质、酚、氯仿、乙醇、SDS、EDTA等都会影响酶的活性。

2)DNA的甲基化程度:dam甲基化酶(修饰GA TC中的A);dcm甲基化酶(修饰CCA/TGG 的C)。

3)温度:不同的限制性内切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不同。大多数是37 o C,少数要求40-65 o C。4)缓冲液(Buffer):是影响限制酶活性的重要因素。

MgCl2、NaCl/KCl:提供Mg2+和离子强度;

Tris-HCl:维持pH;

二硫苏糖醇(DTT):保持酶稳定性;

牛血清白蛋白BSA等:有助于酶的稳定;

β-巯基乙醇:保持酶的稳定性,防止酶失活

4、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命名规则及各字母代表的含义。(例子和图帮助大家理解而已)

命名规则:寄主菌属名的第1个字母+种名的前两个字母+菌株或菌型代号(大写)+空白+发现序列(罗马数字)

例子:EcoRⅠ(E:属名;co:种名;R:株;Ⅰ:发现次序)

同尾酶:来源不同,识别的序列不同,但能切出相同的粘性末端,连接后不能被相关的酶同

时切割。

同裂酶:识别序列相同,切割位点有些相同,有些不同。分完全同裂酶和不完全同裂酶(PS:完全同裂酶:识别位点和切点完全相同。

不完全同裂酶:识别位点相同,但切点不同。)

6、连接酶主要有哪些类型?有何异同点?影响连接酶连接效果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类型:DNA连接酶和RNA连接酶

异同点:

相同点:都能以DNA为模板,从5'向3'进行核苷酸或脱氧核苷酸的聚合反应。

不同点:DNA聚合酶识别脱氧核糖核苷酸,在DNA复制中起作用;而RNA聚合酶聚合的是核糖核苷酸,在转录中起作用。

影响因素:(影响因素就四个,后面分析觉得烦的话大家自己看着办啦)

1)连接所用的目的片段的状态:

≠效率:粘性末端>平端(100倍);

≠ 5,突出>3,突出;

≠平端:HaeIII>AluI>HinCII>SmaI

2)连接温度

≠连接效果最好在37 ℃,但形成的互补不稳定;

≠最佳连接温度:12-16 ℃,较好的连接效果,互补又较稳定;

3)反应液中的成分:

≠ATP:反复冻熔,ATP活性降低,ATP溶解度不高,连接缓冲液宜分装;

≠单价离子:150-200mM NaCl,提高连接效果;

≠ PEG:5%以下可以提高连接效率

4)插入片段与载体的浓度比例

≠载体DNA与外源DNA的分子摩尔比通常为1﹕3左右,甚至1﹕10 或更高。

≠目的或作用:增加插入片段与载体的接触机会,减少载体自我连接的现象。

7、试分析提高平端DNA连接效率的可能方法。(传说中的网上答案)

1、低温下长时间的连接效率比室温下短时间连接的好。

2、在体系中加一点切载体的酶,只要连接后原来的酶切位点消失。这样可避免载体自

连,应该可以大大提高平端连接的效率。

3、足够多的载体和插入片段是最重要的。

4、平端的连接对于离子浓度很敏感

5、尽可能缩小连接反应的体积

6、建议放在四度冰箱连接两天效率更高比14度好

8、基因工程中常用的DNA聚合酶主要有哪些?

1)大肠杆菌DNA聚合酶

2)Klenow fragment

3)T7 DNA聚合酶

4)T4 DNA聚合酶

5)修饰过的T7 DNA聚合酶

6)逆转录酶

7)Taq DNA聚合酶

第四章基因克隆的载体系统

7、作为基因工程载体,其应具备哪些条件?

具有针对受体细胞的亲缘性或亲和性(可转移性);

具有合适的筛选标记;

具有较高的外源DNA的载装能力;

具有多克隆位点(MCS);

具有与特定受体细胞相适应的复制位点或整合位点。

8、质粒的不相容性及其分子机理。

●定义:任何两种含有相似复制子结构的不同质粒,不能同时存在于一个细胞中,这种现象称为质粒的不相容性。

●分子机理:两种含有相似复制子结构的不同质粒,在复制同时受到同一种拷贝数控制系统的干扰,致使两种质粒的最终拷贝数不同,其中拷贝数多的质粒在以后的细胞分裂周期中更具优势。

9、载体的类型主要有哪些?在基因工程操作中如何选择载体?

基因工程中常用的载体(vector)主要包括质粒(plasmid)、噬菌体(phage)和病毒(virus)三大类。这些载体均需经人工构建,除去致病基因,并赋予一些新的功能,如有利于进行筛选的标志基因、单一的限制酶切点等。

10、质粒转化原理,影响转化率的因素有哪些?

A、化学法(CaCl2法)转化原理:是Ca2+与细菌外膜磷脂在低温下形成液晶结构,后者经

热脉冲发生收缩作用,使细胞膜出现空隙,质粒或DNA重组分子便可进入细胞内(感受态细胞)。

B、电穿孔转化转化原理:将待转化的质粒或DNA重组连接液加在电穿孔转化仪的样品池

中,两极施加高压电场,在强大电场的作用下,细菌细胞壁和细胞膜产生缝隙,质粒或DNA重组分子便可进入细胞内。

影响转化率的主要影响因素:

1)载体本身的性质及其空间构象:超螺旋构象转化率最高;

2)插入片段的大小:插入片段越大,转化效率越低;

3)受体细胞的类型及预处理;

4)转化方法:电击法高于化学法。

5、重组体分子的选择方法主要有哪些?并简单阐述其原理。

从总体上看,重组体分子的选择与鉴定方法基本上可以分为如下几个类型:

(1)基于载体遗传标记检测法

在构建基因工程载体系统时,载体DNA分子上通常携带了一定的选择性遗传标记基因,转化或转染宿主细胞后可以使后者呈现出特殊的表型或遗传学特性,据此可进行转化子或重组子的初步筛选。

(2)基于克隆DNA序列检测法

Southern印迹杂交:根据毛细管作用的原理,使在电泳凝胶中分离的DNA片段转移并结合在适当的滤膜上,然后通过与已标记的单链DNA探针的杂交作用以检测这些被转移的DNA 片段。

(3)基于外源基因产物检测法

如果目的基因产物能降解某些药物使菌株呈现出抗性标记,或者基因产物与某些药物作用是显颜色反应,则可根据抗性或颜色直接筛选含目的基因的克隆子。

6、用已学过的重组体分子的选择与鉴定技术,试设计一个试验方案,假如一特异PCR扩出的基因或基因片断重组进T载体并转化大肠杆菌,如何鉴定并获得真实转化子?(自理) 第五章基因的克隆一般方法

1、基因的克隆方法主要有哪些?并阐述其克隆原理(至少3种,都是书上找的,自选哈,

建议必选DD RT-PCR和SSH,原因请看下题)?

1)差减杂交(SH)

通过DNA复性动力学原理富集目的基因序列,并以此构建减数文库的方式来进行目的基因分离克隆的。

2)抑制性差减杂交(SSH)

SSH的核心技术是抑制性PCR,它是一种将检测子cDNA单链标准化步骤和消减杂交步骤结合为一体的技术。其中标准化步骤均等了检测子中的cDNA单链丰度,而消减杂交步骤去除了检测子和驱赶子之间的共同序列,使检测子和驱赶子之间不同的序列得到扩增。

3)差异显示PCR(DD RT-PCR)

利用真核生物mRNA结尾处有POL Y(A)结构,在其3`端设计象5`-T11GA样引物,该引物可与mRNA总数的十二分之一结合,从而使这部分基因得到逆转录,同时结合5`端的随机引物(20条10-mer),可以使不同长度的基因得到扩增。

4)DNA代表性差异分析(DNA RDA)

代表性差别分析是通过突变型(驱赶DNA,driver DNA)与野生型(检测DNA,tester DNA)基因组之间的差异来分离和鉴定突变基因的方法。

5)扩增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样性(AFLP)

基因组DNA经过限制性内切酶消化后,产生粘性末端。使用人工合成的短的双链接头,该接头一端具有同样的内切酶识别粘性末端,互补连接后成为DNA模板。接头和与接头相邻的酶切片断的几个碱基序列作为引物的结合位点。

[参考文献:关德军.AFLP技术原理及其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5):3625-3628)]

6)cDNA微阵列

建立一套统一且具有高质量、高代表性的cDNA列阵膜,在这一列阵膜上每个cDNA克隆都有固定的位置和编号,这样大大方便了数据的综合比较分析,并可对每个cDNA克隆子进行定量分析。在列阵杂交的基础上,还可以进行杂交测序,从而测定每个cDNA克隆子的序列。

2、简单阐述差异显示PCR克隆基因的原理及其优缺点,有何应用?

主要原理:利用真核生物mRNA结尾处有POL Y(A)结构,在其3`端设计象5`-T11GA样引物,该引物可与mRNA总数的十二分之一结合,从而使这部分基因得到逆转录,同时结合5`端的随机引物(20条10-mer),可以使不同长度的基因得到扩增。

优点:

●简便、灵敏、高效、省时,能快速显示mRNA的组成。

●所需的mRNA量少。

●各样本mRNA的差异可同时进行比较。

●扩出的cDNA可直接用于测序、文库筛选等。

缺点:

●假阳性条带多,对低丰度的基因表达不容易检测。

●工作量大。

●无法定量研究。

●扩出的条带往往是3`端比较短的UTR区的一段序列,提供的信息较少。

利用该技术,目前已有越来越多的差别表达基因得以分离和鉴定,在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研究领域发挥了极大的作用。(P221)

3、抑制性差减杂交的原理与应用。

原理:SSH的核心技术是抑制性PCR,它是一种将检测子cDNA单链标准化步骤和消减杂

交步骤结合为一体的技术。其中标准化步骤均等了检测子中的cDNA单链丰度,而消减杂交步骤去除了检测子和驱赶子之间的共同序列,使检测子和驱赶子之间不同的序列得到扩增。

应用:

λ基因突变体的研究:如基因的表达与不表达;

λ基因时空表达的研究:如根、茎、叶;

λ不同处理条件下的基因表达差异:如施肥与不施肥、光照与不光照。

4、酵母双杂交技术、噬菌体表面展示技术的原理。

A.酵母双杂交技术原理:大部分真核生物的位点特异转录激活因子通常具有两个可分隔开的结构域,一个是DNA特异结合域(DNA-binging domain,BD),一个是转录激活域(transcriptional activation domain,AD)。这两个结构域各具功能,互不影响,但一个完整的、具有激活特定基因表达的激活因子必须同时含有这两个结构域,否则无法完成其激活功能。不同来源的激活因子的BD区与AD区结合后则能特异地激活BD结合基因的表达。

B.噬菌体表面展示技术原理:当外源DNA片段插入丝状噬菌体基因组的一个外被蛋白基因中时,如果两者读码框结构保持一致,这个外源DNA片段所编码的产物可与此外被蛋白一起以融合蛋白的形式表达,并显示在噬菌体的表面。利用抗此外源基因编码产物(多肽或蛋白)的抗体,通过亲和纯化,就能从大量的噬菌体中富集、分离出含有所要的基因的融合噬菌体。然后,通过基因扩增,得到大量所要的目的基因。

5、T-DNA标签法克隆基因的一般技术路线。

农杆菌侵染植物得到转化苗,筛选出表现某种突变性状的个体。

建立突变体基因组文库及野生型基因组文库.

用T-DNA片段做probe筛选突变体文库,获得阳性克隆。

用获得的阳性克隆筛选野生型基因组文库,获得野生型的阳性克隆。

把阳性克隆转化突变体进行功能互补及进行测序分析。

第七章克隆基因的表达

1、通过比较,分析大肠杆菌表达系统和酵母表达系统各有何优缺点。

大肠杆菌表达外源基因的优势:

?全基因组测序,共有4405个开放型阅读框架;

?基因克隆表达系统成熟、完善;

?繁殖迅速、培养简单、操作方便、遗传稳定;

?被FDA批准为安全的基因工程受体生物。

大肠杆菌表达外源基因的劣势:

?缺乏对真核生物蛋白质的复性功能;

?缺乏对真核生物蛋白质的修饰加工系统;

?内源性蛋白酶降解空间构象不正确的异源蛋白;

?周质内含有种类繁多的内毒素。

甲醇酵母表达系统的优点:

?具有强的受严格调控的AOX1启动子

?表达蛋白的翻译后的加工和修饰

?营养要求低,工业化生产成本低

?可高密度发酵

?表达蛋白可存在于胞内和胞外

酵母表达系统的缺点:酵母表达蛋白有时会出现蛋白切割问题(这个找不到,百度的)

2、如何提高克隆基因的表达水平?

1)、表达载体的优化设计;

2)、提高目标基因mRNA和目标基因产物的稳定性;

3)、密码子偏爱性;

4)、表达环境条件的优化。

3、克隆基因目的蛋白的表达的形式主要有哪些类型?

表达蛋白按溶解特性通常包括:不溶性蛋白和可溶性蛋白两类,具体包括如下几种结构形态:包涵体型蛋白、融合型蛋白、分泌型蛋白

4、启动子从转录模式上可分为哪两种?表达系统常选用哪一种?其机理是什么?

启动子从转录模式上分为:组成型启动子和诱导型启动子

表达系统常选用诱导型启动子

机理:指在某些特定的物理或化学信号的刺激下,该种类型的启动子可以大幅度地提高基因的转录水平。

11、表达载体和基因工程一般克隆载体在元件构成上有何差别?

表达载体:启动子;终止子;核糖体结合位点(SD序列);筛选标记;复制子(质粒拷贝数);

多克隆位点

克隆载体:筛选标记;复制子(质粒拷贝数);多克隆位点

12、根据表达蛋白用途的不同,设计选择基因的表达策略。

(1)表达蛋白用于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主要考虑保持蛋白质原有的功能不变;表达策略:融合表达和直接表达

(2)表达蛋白用作抗原——主要考虑表达蛋白的快速提纯;表达策略:以包涵体形式合成目的蛋白和融合表达目标蛋白(不用去除标签蛋白)

(3)表达蛋白用作结构研究——表达蛋白以天然可溶形式产生;表达时考虑因素:表达温度(高温促进包涵体的形成);表达水平(高表达促成包涵体的形成);表达载体受体菌。

第八章植物基因工程

1、什么叫转基因植物?植物转基因技术的基本路线主要包括哪些?

利用DNA重组技术,在离体条件下对不同生物的DNA进行加工,并按照人们的意愿和适当的载体重新组合,再将重组DNA转入生物体或细胞内,并使其在生物体内或细胞中表达的植物。

植物转基因技术的基本路线

●分离目的基因

●目的基因与恰当的载体DNA形成重组DNA

●重组DNA的扩增

●目的基因导入到受体细胞

●筛选转化细胞,诱导产生转基因植株

●转基因植株的大规模种植

2、外源基因导入植物的方法主要有哪些?

ψ物理方法:电击法、基因枪法(biolistic)、显微注射法、微激光束法

ψ化学方法:PEG介导法、脂质体介导法

ψ生物学方法:农杆菌介导法、花粉管通道法

3、运用已学的知识,如何全面分析获得的转基因个体(提示:包括外源基因是否整合,被插入位点分析,外源基因是否表达,表达量如何?等)

对转基因个体进行检测与鉴定的对象

——报告基因

——目的基因

(1)基因组水平的检测与鉴定(外源基因是否整合,被插入位点分析):可以用PCR扩增结合Southern Blotting进行验证。

(2)基因的转录/表达水平的检测与鉴定(外源基因是否表达):可用RT-PCR法或者Northern Blotting。

(3)基因的翻译水平的检测与鉴定(表达量):可用Western Blotting或者ELISA。对报告基因来讲,还可以利用报告基因的显色或发光特性进行选择与鉴定

4、出现转基因沉默现象的可能原因分析。

(1)位置效应:指插入部位及其周围序列对外源基因的影响

(2)DNA甲基化:包括编码序列和启动子的甲基化

(3)重复序列诱发基因沉默:多拷贝串联重复序列易引起外源基因的失活;

(4)共抑制(co-suppression):具有部分同源性的外源基因和植物内源基因相互作用引起的沉默现象。

转基因食品的危害有哪些

转基因食物的五大隐患

虽然转基因食品研究历史只有短短几十年,但其提高产量、增强自身抗病抗虫等优点较为明显,另一方面,其潜在的风险,如过敏性、毒性及对环境影响也令世人关注。

首先是毒性问题。一些研究学者认为,对于基因的人工提炼和添加,可能在达到某些人们想达到的效果的同时,也增加和积聚了食物中原有的微量毒素。

其次是过敏反应问题。对于一种食物过敏的人有时还会对一种以前他们不过敏的食物产生过敏,比如:科学家将玉米的某一段基因加入到核桃、小麦和贝类动物的基因中,蛋白质也随基因加了进去,那么,以前吃玉米过敏的人就可能对这些核桃、小麦和贝类食品过敏。

第三是营养问题。科学家们认为外来基因会以一种人们目前还不甚了解的方式破坏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第四是对抗生素的抵抗作用。当科学家把一个外来基因加入到植物或细菌中去,这个基因会与别的基因连接在一起。人们在服用了这种改良食物后,食物会在人体内将抗药性基因传给致病的细菌,使人体产生抗药性。

第五是对环境的威胁。在许多基因改良品种中包含有从杆菌中提取出来的细菌基因,这种基因会产生一种对昆虫和害虫有毒的蛋白质。在一次实验室研究中,一种蝴蝶的幼虫在吃了含杆菌基因的马利筋属植物的花粉之后,产生了死亡或不正常发育的现象,这引起了生态学家们的另一种担心,那些不在改良范围之内的其它物种有可能成为改良物种的受害者。

如果知道某一基因的功能及其相应的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组成,可以通过何种方法克隆该基因?

答:可以通过合成核苷酸探针或设计简并PCR引物从cDNA文库或基因组文库中筛选。或者利用相应的抗体从cDNA表达文库中筛选相应的克隆。

列举质粒载体必须具备的4个基本特性。

答:(1)独立复制;(2)有选择标记;(3)有独特的酶切位点;(4)能转化但不扩散。

3、PCR的基本原理是什么?用PCR扩增某一基因,必须预先得到什么样的信息?

答:)DNA半保留复制的原理,在体外进行DNA的变性、复性和引物延伸。(2)至少要预先知道足够合成一对引物的靶DNA序列。

什么是基因组文库(genomic library)?构建基因组文库,涉及哪些基本过程?它同遗传学上的基因库有什么不同?

答:基因组文库是用基因工程的方法,人工构建的含有某一生物基因组DNA的各种片段的克隆群。一般以改造的噬菌体DNA或黏粒作为载体,包括下列过程:(1)高分子量染色体DNA的制备;(2)体外重组连接;(3)包装蛋白的制备;(4)重组体的体外包装;(5)将重组DNA 导人寄主细胞;(6)筛选。基因组文库同遗传学上所讲的基因库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基因库(gene pool)是指在进行有性生殖的某一群体中,能进行生殖的个体所含总的遗传信息。在基因组文库的构建中,由于使用的载体不同,分为噬菌体载体和黏粒载体构建的基因组文库、YAC文库、BAC文库等。

常用的工具酶有哪些?其主要用途是什么?

答:限制性内切核酸酶,DNA聚合酶和Klenow大片段,DNA连接酶,碱性磷酸酶,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 限制性内切核酸酶, 能够识别特异的DNA碱基序列,DNA碱基序列往往呈回文对称结构;DNA 聚合酶a 位于细胞核内,也许是复合物,有催化细胞增生的作用;Klenow大片段它也可以通过基因工程得到,分子量为76kDa 。DNA连接酶负责双链DNA 中相邻3`-OH与5`-磷酸基团之间的磷酸二酯键的形成。碱性磷酸酯酶的作用是从DNA或RNA的三磷酸核苷酸上除去5`磷酸根残基。末端转移酶的作用是将脱氧核糖核苷酸通过磷酸二酯键加到DNA分子的3`-OH末端。

常用的目的基因与载体的连接方法有哪些?

答:外源DNA片段同载体分子连接的方法,即DNA分子体外重组技术,主要是依赖于核酸内切限制酶和DNA连接酶的作用.一般说来在选择外源DNA同载体分子连接反应程序时,需要考虑到下列三个因素:(1)实验步骤要尽可能地简单易行;(2)连接形成的"接点”序列,应能被一定的核酸内切限制酶重新切割,以便回收插入的外源DNA片段;(3)对转录和转译过程中密码结构的阅读不发生干扰

基因工程练习题(附答案)

基因工程练习题 1、在基因工程中使用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其作用是( ) A、将目的基因从染色体上切割出来 B、识别并切割特定的DNA核苷酸序列 C、将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 D、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2、基因工程中常用细菌等原核生物作受体细胞的原因不包括( ) A、繁殖速度快 B、遗传物质相对较少 C、多为单细胞,操作简便 D、DNA为单链,变异少 3、基因工程是DNA分子水平的操作,下列有关基因工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限制酶只用于切割获取目的基因 B、载体与目的基因可以用同一种限制酶处理 C、基因工程所用的工具酶是限制酶,DNA连接酶 D、带有目的基因的载体是否进入受体细胞需检测 4、运用现代生物技术,将苏云金芽孢杆菌的抗虫基因整合到棉花细胞中,为检测实验是否成功,最方便的方法是检测棉花植株是否有( ) A、抗虫基因 B、抗虫基因产物 C、新的细胞核 D、相应性状 5、转基因动物转基因时的受体细胞是( ) A、受精卵 B、精细胞 C、卵细胞 D、体细胞 6、基因工程中常见的载体是( ) A、质体 B、染色体 C、质粒 D、线粒体 7、水母发光蛋白由236个氨基酸构成,其中Asp、Gly、Ser构成发光环,现已将这种蛋白质的基因作为生物转基因的标记,在转基因技术中,这种蛋白质的作用是( ) A、促使目的基因导入宿主细胞中B、促使目的基因在宿主细胞中复制 C、使目的基因容易被检测出来 D、使目的基因容易成功表达 8、运用现代生物技术的育种方法,将抗菜青虫的Bt基因转移到优质油菜中,培育出转基因抗虫的油菜品种,这一品种在生长过程中能产生特异的杀虫蛋白质,对菜青虫有显著抗性,能大大减轻菜青虫对油菜的危害,提高油菜产量,减少农药使用,据以上信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Bt基因的化学成分是蛋白质 B、Bt基因中有菜青虫的遗传物质 C、转基因抗虫油菜能产生杀虫蛋白是由于具有Bt基因 D、转基因抗虫油菜产生的杀虫蛋白是无机物 9、人的糖蛋白必须经内质网和高尔基体进一步加工合成,通过转基因技术,可以使人的糖蛋白基因得以表达的受体细胞是( ) A、大肠杆菌 B、酵母菌 C、T 噬菌体 D、质粒DNA 4 10、不属于质粒被选为基因运载体的理由是() A.能复制 B.有多个限制酶切点C.具有标记基因D.它是环状DNA

人因工程学课后习题及解答

《人因工程学》课后复习思考题答案 郭伏、钱省三主编 第一章 一、简述人因工程学的定义。 答:人因工程学就是按照人的特性设计和改进人一机一环境系统的科学。 人一机一环境系统是指由共处于同一时间和空间的人与其所操纵的机器以及他们所处的周围环境所构成的系统,也可以简称为人一机系统。 为了实现人、机、环境之间的最佳匹配,人因工程学把人的工作优化问题作为追求的重要目标。其标志是使处于不同条件下的人能高效、安全、健康、舒适地工作和生活。 二、人因工程学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答: 1.人因工程学的萌芽时期 20世纪初,美国人泰勒(科学管理的创始人)进行了着名的铁铲实验和时间研究实验 ,他还对工人的操作进行了时间研究,改进操作方法,制定标准时间,在不增加劳动强度的条件下提高了工作效率。 与泰勒同一时期的吉尔布雷斯夫妇开展了动作研究,创立了通过动素分析改进操作动作的方法。 在这一时期,德国心理学家闵斯托伯格倡导将心理学应用于生产实践,其代表作是《心理学与工业效率》,提出了心理学对人在工作中的适应与提高效率的重要性。 20世纪初,虽然已孕育着人因工程学的思想萌芽,但人机关系总的特点是以机器为中心,通过选拔和培训使人去适应机器。由于机器进步很快,使人难以适应,因此大量存在着伤害人身心的问题。 2.人因工程学的兴起时期 这一阶段处于第一次世界大战至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第一次世界大战为工作效率研究提供了重要背景。该阶段主要研究如何减轻疲劳及人对机器的适应问题。 自1924年开始,在美国芝加哥西方电气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了长达8年的“霍桑实验”,这是对人的工作效率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实验得到的结论是工作效率不仅受物理的、生理的因素影响,还发现组织因素、工作气氛和人际关系等都是不容忽视的因素。 3.人因工程学的成长时期 这一阶段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战至20世纪60年代。二战以前,人与机器装备的匹配,主

高分子加工工程复习题 含部分答案

《高分子加工工程》主要习题第一章绪论 1. 何谓成型加工?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将聚合物(有时加入各种添加剂、助剂或改性材料)转变为制品或实用材料的一种工程技术。 1.研究各种成型加工方法和技术; 2.研究产品质量与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 3.研究提高产量和降低消耗的途径。 2. 简述聚合物成型加工时的关键步骤。 A.如何使聚合物产生流动与变形?方法: a.加热熔体; b.加溶剂溶液; c.加增塑剂或其它悬浮液。 B.如何硬化定型?方法:热固性:交联反应固化定型。热塑性:a.熔体冷却b.溶液加热挥发成溶剂c.悬浮体先加热使颗粒熔合,再冷却硬化定型 3. 简述聚合物转变时所发生的主要变化。 a.形状:满足使用要求而进行,通过流动与变形而实现。 b.结构:组成:非纯聚合物组成方式:层压材料,增强材料,复合材料宏观结构:如多孔泡沫,蜂窝状,复合结构微观结构:结晶度,结晶形态,分子取向等 c.性质: 有意识进行:生橡胶的两辊塑炼降解,硫化反应,热固性树脂的交联固化 方法条件不当而进行:温度过高、时间过长而引起的降解 4. 聚合物成型加工方法是如何分类的?简要分为那几类?

1.根据形变原理分6类:a.熔体加工:b.类橡胶状聚合物的加工:c.聚合物溶液加工:d.低分子聚合物和预聚体的加工:e. 聚合物悬浮体加工:f.机械加工: 2.根据加工过程中有无物理或化学变化分为三类: a.主要发生物理变化: b.主要发生化学变化: c.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 5. 简述成型加工的基本工序? 1.预处理:准备工作:原料筛选,干燥,配制,混合 2.成型:赋予聚合物一定型样 3.机械加工:车,削,刨,铣等。 4.修饰:美化制品。 5.装配:粘合,焊接,机械连接等。 6. 简述塑料的优缺点。 优点:a.原料价格低廉;b.加工成本低;c.重量轻;d.耐腐蚀;e.造型容易;f.保温性能优良;g.电绝缘性好。 缺点:a.精度差;b.耐热性差;c.易燃烧;d.强度差;e.耐溶剂性差;f.易老化。 7. 举实例说明高分子材料在汽车、机械、日用品、化工、航天航空工业等领域的应用。 8. 学习高分子材料加工成型原理的目的、意义? 1、有利于合理的制定加工工艺方案 2、对推广和开发聚合物的应用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新材料、新制品、新技术、新…… 第二章聚合物成型加工的理论基础 1、名词解释: 可塑性、指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永久形变和流动的性质。 可挤压性、可挤压性是指聚合物受到挤压作用形变时,获得形状和保持形状的能力。

化工分离工程复习题及答案..

化工分离过程试题库(复习重点) 第一部分填空题 1、分离作用是由于加入(分离剂)而引起的,因为分离过程是(混合过程)的逆过程。 2、分离因子是根据(气液相平衡)来计算的。它与实际分离因子的差别用(板效率)来表示。 3、汽液相平衡是处理(汽液传质分离)过程的基础。相平衡的条件是(所有相中温度压力相等,每一组分的化学位相等)。 4、精馏塔计算中每块板由于(组成)改变而引起的温度变化,可用(泡露点方程)确定。 5、多组分精馏根据指定设计变量不同可分为(设计)型计算和(操作)型计算。 6、在塔顶和塔釜同时出现的组分为(分配组分)。 7、吸收有(轻)关键组分,这是因为(单向传质)的缘故。 8、对多组分吸收,当吸收气体中关键组分为重组分时,可采用(吸收蒸出塔)的流程。 9、对宽沸程的精馏过程,其各板的温度变化由(进料热焓)决定,故可由(热量衡算)计算各板的温度。 10、对窄沸程的精馏过程,其各板的温度变化由(组成的改变)决定,故可由(相平衡方程)计算各板的温度。 11、为表示塔传质效率的大小,可用(级效率)表示。 12、对多组分物系的分离,应将(分离要求高)或(最困难)的组分最后分离。 13、泡沫分离技术是根据(表面吸附)原理来实现的,而膜分离是根据(膜的选择渗透作用)原理来实现的。 14、新型的节能分离过程有(膜分离)、(吸附分离)。 15、传质分离过程分为(平衡分离过程)和(速率分离过程)两大类。 16、分离剂可以是(能量)和(物质)。 17、Lewis 提出了等价于化学位的物理量(逸度)。 18、设计变量与独立量之间的关系可用下式来表示( Ni=Nv-Nc即设计变量数=独立变量数-约束关系 ) 19、设计变量分为(固定设计变量)与(可调设计变量)。 20、温度越高对吸收越(不利) 21、萃取精馏塔在萃取剂加入口以上需设(萃取剂回收段)。 22、用于吸收过程的相平衡关系可表示为(V = SL)。 23、精馏有(两个)个关键组分,这是由于(双向传质)的缘故。 24、精馏过程的不可逆性表现在三个方面,即(通过一定压力梯度的动量传递),(通过一定温度梯度的热量传递或不同温度物流的直接混合)和(通过一定浓度梯度的质量传递或者不同化学位物流的直接混合)。 25、通过精馏多级平衡过程的计算,可以决定完成一定分离任务所需的(理论板数),为表示塔实际传质效率的大小,则用(级效率)加以考虑。 27、常用吸附剂有(硅胶),(活性氧化铝),(活性炭)。 28、恒沸剂与组分形成最低温度的恒沸物时,恒沸剂从塔(顶)出来。

基因工程思考题答案--删减后

第二章 1. 名词解释 (1)顺反子(cistron):基因所对应的一段核苷酸序列被称为顺反子(cistron),一个顺反子编码一种完整的多肽链。它是遗传的功能单位。 (3)转位因子(transposable elements):是指可以从染色体基因组上的位置转移到另一个位置,甚至在不同的染色体之间跃迁的基因成分。 (4)基因组(genome):细胞中,一套完整单倍体的遗传物质的总合。 (5)启动子(promoter):是DNA链上一段能与RNA聚合酶结合并能起始转录的序列,其大小不等,具有转录目标基因的mRNA的功能。启动子是基因表达不可缺少的重要元件。(6)基因(gene),基因是DNA分子中含有特定遗传信息的一段核苷酸序列,是遗传物质的最小功能单位。 (7)顺反子(cistron):基因所对应的一段核苷酸序列被称为顺反子(cistron),一个顺反子编码一种完整的多肽链。它是遗传的功能单位。 (8)终止子(terminator),在基因3 端下游外侧与终止密码子相邻的一段非编码的核苷酸短序列,具有终止转录的功能,叫做终止子(terminator)。 (9)断裂基因(split gene),真核生物的结构基因是不连续的,编码氨基酸的序列被非编码序列所打断,因而被称为断裂基因(split gene)。在编码序列之间的序列称为内含子(intron),被分隔开的编码序列称为外显子(exon)。 (10)顺式作用元件(cis-acting elements),指那些与结构基因表达调控相关、能够被基因调控蛋白特异性识别和结合的DNA序列。包括启动子、上游启动子元件、增强子、加尾信号和一些反应元件等。 (11)反式作用因子(trans-acting elements),可结合顺式作用元件而调节基因转录活性的蛋白质因子称为反式作用因子(trans-acting elements)。 (13)反应元件(response elements),是一类能介导基因对细胞外的某种信号产生反应的DNA序列,被称为反应元件(response elements)。 (14)增强子(enhancer),是一段DNA序列,其中含有多个能被反式作用因子识别与结合的顺式作用元件,反应作用因子与这些元件结合后能够调控(通常为增强)邻近基因的转录。(15)转位因子(transposable elements):是指可以从染色体基因组上的位置转移到另一个位置,甚至在不同的染色体之间跃迁的基因成分。 (16)转座子(transposon,Tn),是一类较大的可移动成分,它是由几个基因组成的特定的DNA片段,除有关转座的基因外,至少带有一个与转座作用无关并决定宿主性状的基因(如抗药性基因)。 (17)假基因(pseudogene),假基因是多基因家族中的成员,因其碱基顺序发生某些突变而失去功能,不能表达或表达异常,生成无生物活性的多肽。 (18)重叠基因(overlapping genes),或嵌套基因(nested genes),是指基因的核苷酸序列(或阅读框)是彼此重叠的基因,称为重叠基因或嵌套基因。 (19)基因家族(gene family),就是指核苷酸序列或编码产物的结构具有一定程度同源性的一组基因。 (20)反向重复序列,是指两个顺序相同的拷贝在DNA链上呈反向排列。有两种形式,一种形式是两个反向排列的拷贝之间隔着一段间隔序列;另一种形式是两个拷贝反向串联在一起,中间没有间隔序列,这种结构亦称回文结构(palindrome)。 (21)看家基因(housekeeping gene),在几乎所有细胞中或发育过程中持续表达的基因,被称为看家基因。 (22)锌指(zinc fingers)结构,由约3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一段多肽序列,其中4个氨

人因工程试卷及答案整理2001

人因工程学试卷 一、填空题(15分,每题1分) 1、静态作业的特征是(能量消耗水平不高),却很容易疲劳。 2、维持生命所必需的能量程为(.基础代谢量)。 3、用能量消耗划分劳动强度,只适用于以(体力劳动)为主的作业。 4、以能量消耗的相对指标评价劳动强度标准的典型代表是(.日本能率协会的划分标准)。 5、在工作日快结束时,可能出现工作效率提高的现象,这种现象称为(终末激发)。 6、疲劳不仅是生理反应,而且也包含着大量的(心理)和环境因素等。 7、视觉疲劳可以通过(.闪光融合值),反应时间与眨眼次数等方法间接测定。 8、意识第Ⅱ层次是正常意识的(意识松弛阶段)。 9、不考虑特殊局部需要,为照亮整个假定工作面而设置的照明,称为(一般照明)。 10、把频率与强度的对应关系所表示的图形成为(频谱)。 11、我国的《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是基于作业者的(听力保护)提出来的。 12、彩色系列可以根据色调、饱和度和(明度)来辨别。 13、我国《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规定,车间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最高容许浓度采用(质 量体积浓度)浓度表示法。 14、狭义的人机系统是指(人机共同体)。 15、视觉显示装置按显示的性质分类,可分为(数字显示)和指针显示两大类。 二、判断题(10分,每题1分) 1、各感觉器官对其感受信号变化的感觉,不仅取决于信号变化的绝对量,还取决于信号变化的相对增量(√)。 2、静态作业的能量消耗不会超过氧上限,作业停止后,机体的耗氧量迅速降到安静状态时的耗氧水平(×)。 3、色彩之间的区别主要以色调对比为主(√)。 4、RMR和劳动强度指数Ⅰ主要反应体力劳动强度(√)。 5、气流速度对人体散热的影响呈线性关系,所以,当气流速度增加时,将会显著增加人体的散热量(×)。 6、综合温标WBGT能评价环境微气候条件,但有效温度是最简单和最适当的方法 (×)。 7、提高照度值可以提高识别速度和立体感觉,从而提高作业效率,因此,增加照度值与作业效率的增长相关(√) 8、耳塞和耳罩可以降低人耳对噪声的感觉,而有利于听清楚对方的谈话内容(×)。 9、一般照明方式适用于工作地较分散或作业时工作地不固定的场所(√)。 10、打开收音机开关,选择所需节目这一过程是人机对应连接(×)。 三、名词解释(10分,每小题2分) 1.人因工程学就是按照人的特性设计和改进人机环境系统的科学。 2.色彩调节是指巧妙的利用颜色,合理选择色彩,使工作场所构成一个良好的颜

表面工程学试题2带答案

表面工程学试题2带答案 《表面工程学》期末考试试卷适用班级:( 卷) 考试时间:小时 三、判断题 1.喷涂材料在热源中被加热过程和颗粒与基材表面结合过程是热喷涂制备涂层的关键环节 2.等离子喷涂中,等离子气体流量直接影响焰流的温度,所以应选择高工作电压和高的工作电流。 一、填空题 1. 当θ90°时,称为;当θ =180时,称为完全不润湿。 2. 热喷涂技术可应用于喷涂耐腐蚀涂层、涂层和耐涂层。 3. 金属的电沉积包括液相传质、和电结晶步骤。 4. 表面清理中常用的清理工艺过程为:脱脂→水洗→→水洗→→水洗。 5. 金属腐蚀的基本原理是形成,其中极腐蚀。 6. 真空蒸镀薄膜的形成机理有核生长型、型和混合生长型。二、选择题 1.化学镀的关键是____B___的选择和使用,从本质上讲,化学镀是一个无外加电场的___过程。 A 氧化剂氧化-还原 B 还原剂电化学 C 氧化剂氧化 D 还原剂还原 2.下面说法正确的是__A___

A 电刷镀需要直流电,并在一定电压下才能工作 B 电刷镀被消耗的那个电极要不断补充,电刷镀才能继续进行 C 刷镀工艺中的电净过程和活化过程都不需要接电源 D 一般活化液呈碱性,电净液呈酸性 3.哪一个不是激光表面合金化的主要优点___D__ A 可控制加热深度 B 能局部合金化 C 快速处理中能有效利用能量 D 比用其他方法得到的镀层更耐腐蚀 4.热浸镀中助镀剂的主要作用是__A___ A 防止钢铁腐蚀,降低熔融金属的表面张力 B 除去金属表面的氧化物和锈 C 除去金属表面的油污和杂质 D 钝化金属 5.大气腐蚀的速度的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但主要的影响因素不包括:_D__ A 大气的成分 B 大气的湿度 C 大气的温度 D 大气的流动速度 第 1 页共 4页 3.在正式电刷镀前要对基体表面进行预处理,主要有用电净液电解刻蚀和活化液除油。 4.真空蒸镀时要把材料加热熔化使其蒸发或升华,有些合金或化合物会因此分解产生新的物质,所以真空蒸镀属于化学气相沉积。5. 保护大气还原法热浸镀不需要对工件进行碱洗、酸洗和水洗。四、名词解释 1.吸附作用:物体表面上的原子或分子力场不饱和,有吸引周围其它物质(主要是气体、液体)分子

化工分离工程Ⅰ期末复习试试题库及答案

分离工程复习题库 第一部分填空题 1、分离作用是由于加入(分离剂)而引起的,因为分离过程是(混合过程)的逆过程。 2、分离因子是根据(气液相平衡)来计算的。它与实际分离因子的差别用(板效率)来表示。 3、汽液相平衡是处理(汽液传质分离)过程的基础。相平衡的条件是(所有相中温度压力相等,每一组分的化学位相等)。 4、精馏塔计算中每块板由于(组成)改变而引起的温度变化,可用(泡露点方程)确定。 5、多组分精馏根据指定设计变量不同可分为(设计)型计算和(操作)型计算。 6、在塔顶和塔釜同时出现的组分为(分配组分)。 7、吸收有(轻)关键组分,这是因为(单向传质)的缘故。 8、对多组分吸收,当吸收气体中关键组分为重组分时,可采用(吸收蒸出塔)的流程。 9、对宽沸程的精馏过程,其各板的温度变化由(进料热焓)决定,故可由(热量衡算)计算各板的温度。 10、对窄沸程的精馏过程,其各板的温度变化由(组成的改变)决定,故可由(相平衡方程)计算各板的温度。 11、为表示塔传质效率的大小,可用(级效率)表示。 12、对多组分物系的分离,应将(分离要求高)或(最困难)的组分最后分离。 13、泡沫分离技术是根据(表面吸附)原理来实现的,而膜分离是根据(膜的选择渗透作用)原理来实现的。 14、新型的节能分离过程有(膜分离)、(吸附分离)。

15、传质分离过程分为(平衡分离过程)和(速率分离过程)两大类。 16、分离剂可以是(能量)和(物质)。 17、Lewis提出了等价于化学位的物理量(逸度)。 18设计变量与独立量之间的关系可用下式来表示(Ni-Nv-Nc 即设计变量数-独立变 量数-约束关系) 19、设计变量分为(固定设计变量)与(可调设计变量)。 20、温度越咼对吸收越(不利) 21、萃取精馏塔在萃取剂加入口以上需设(萃取剂回收段)。 22、用于吸收过程的相平衡关系可表示为(V - SL )。 23、精馏有(两个)个关键组分,这是由于(双向传质)的缘故。 24、精馏过程的不可逆性表现在三个方面,即(通过一定压力梯度的动量传递), (通过一定温度梯度的热量传递或不同温度物流的直接混合)和(通过一定浓度梯度 的质量传递或者不同化学位物流的直接混合) 25、通过精馏多级平衡过程的计算,可以决定完成一定分离任务所需的(理论板数), 为表示塔实际传质效率的大小,则用(级效率)加以考虑。 27、常用吸附剂有(硅胶),(活性氧化铝),(活性炭)。 28、恒沸剂与组分形成最低温度的恒沸物时,恒沸剂从塔(顶)出来。 29、分离要求越高,精馏过程所需的最少理论板数(越多)。 30、回流比是(可调)设计变量。 第二部分选择题 1下列哪一个是速率分离过程() a. 蒸馏 b.吸收 c.膜分离 d.离心分离

第二章基因工程习题答案

基因工程课程习题选择题 001 基因工程操作的三大基本元件是【A】 I 供体II 受体III 载体IV 抗体V 配体 AI + II + III BI + III + IV CII + III + IV DII + IV + V EIII + IV + V 002 根据当今生命科学理论,基因工程的用途是【E】 I 分离纯化基因 II 大量生产生物分子 III 构建新型物种 IV 提高基因重组效率A I + II + III B I + II + IV C I + III + IV D II + III + IV E I + II + III + IV 003 根据基因工程的定义,下列各名词中不能替代基因工程的是【A】 A基因诱变 B分子克隆 C DNA重组 D遗传工程 E基因无性繁殖 004 基因工程的单元操作顺序是【B】 A增,转,检,切,接 B切,接,转,增,检 C接,转,增,检,切 D检,切,接,增,转 E切,接,增,转,检 005 下列有关基因的叙述,错误的是【A】 A蛋白质是基因表达的唯一产物 B基因是 DNA 链上具有编码功能的片段 C基因也可以是 RNA D基因突变不一定导致其表达产物改变结构 E基因具有方向性 006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是由细菌产生的,其生理意义是【D】 A修复自身的遗传缺陷

B促进自身的基因重组 C强化自身的核酸代谢 D提高自身的防御能力 E补充自身的核苷酸消耗 007 天然 PstI 限制性内切酶的来源是【D】 A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BEscherichia coli CHaemophilus influenzae DProvidencia stuartii EStreptomyces lividans 008 T 4 -DNA 连接酶是通过形成磷酸二酯键将两段 DNA 片段连接在一起,其底物的关键基团是【D】 A 2' -OH 和 5' -P B 2' -OH 和 3' -P C 3' -OH 和 2' -P D 3' -OH 和 5' -P E 5' -OH 和 3' -P 009若载体 DNA 用 M 酶切开,则下列五种带有 N 酶粘性末端的外源 DNA 片段中,能直接与载体拼接的是【D】 M N A A/AGCTT T/TCGAA B C/CATGG ACATG/T C CCC/GGG G/GGCCC D G/GATCC A/GATCT E GAGCT/C G/AGCTC 010下列有关质粒分子生物学的叙述,错误的是【B】 A质粒是共价环状的双链 DNA 分子 B天然质粒一般不含有限制性内切酶的识别序列 C质粒在宿主细胞内能独立于染色体 DNA 自主复制 D松弛复制型的质粒可用氯霉素扩增 E质粒并非其宿主细胞生长所必需 011带有多个不同种复制起始区的质粒是【A】 A穿梭质粒 B表达质粒 C探针质粒 D整合质粒 E多拷贝质粒

材料表面工程复习题标准答案

1.什么是材料表面工程? 表面工程是经表面预处理后,通过表面涂覆、表面改性或多种表面技术复合处理,改变固体金属表面或非金属表面的形态、化学成分、组织结构和应力状况,以获得所需要表面性能的系统工程 2.表面工程的作用有哪些? (1)对于机械零件 提高零件表面的耐磨性、耐蚀性、耐热性、抗疲劳强度等力学性能; 保证现代机械在高速、高温、高压、重载以及强腐蚀介质工况下可靠而持续地运行 (2)对于电子电器元件 提高元器件表面的电、磁、声、光等特殊物理性能; 保证现代电子产品容量大、传输快、体积小、高转换率、高可靠性; (3)对于机电产品的包装及工艺品 提高表面的耐蚀性和美观性; 实现机电产品优异性能、艺术造型与绚丽外表的完美结合 (4)对生物医学材料 提高人造骨骼等人体植入物的耐磨性、耐蚀性,尤其是生物相容性; 保证患者的健康并提高生活质量 3.表面工程技术包含哪些内容? 内容:失效分析、表面技术、涂覆层性能、涂覆层材料、预处理和后加工、表面检测技术、表面质量控制、使用寿命评估、表面施工管理、技术经济分析、三废处理和重大工程实践4.表面工程技术发展经过了哪三个阶段? 经历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以单一表面工程技术的品种增加、工艺成熟为特征; 第二阶段以复合表面工程技术的出现和协同创新为主要特征; 第三阶段以微纳米材料和纳米技术与传统表面工程技术的结合与实用化为主要特征 5.在材料表面工程中用于表面淬火的加热方式有哪几种? (1)感应加热(高频、中频、工频)表面淬火; (2)火焰加热表面淬火; (3)激光加热表面淬火; (4)等离子体加热表面淬火; 6.简要说明热扩渗的原理。 (1)介质分解 活性介质在一定温度下,进行化学分解,析出活性(初生态的)原子(或离子)的过程 化学介质分解的速度,取决于化学介质性质、数量、分解的温度、压力以及有无催化剂(2)吸收 活性原子在金属表面吸附与金属表面原子产生键合而进入金属表层的过程 吸收的方式活性原子向钢的固溶体中溶解或形成化合物 吸收的强弱与活性介质的分解速度、渗入元素的性质、扩散速度、钢件的成分及其表面状态有关 (3)扩散 被钢件表面吸收的活性原子(或离子)向钢件深处迁移,以形成一定厚度的扩散层(即渗层)7.激光加热表面淬火有哪些特点? (1)淬硬层组织细化,硬度比常规淬火提高15-20%,铸铁经淬火后耐磨性可提高3-4倍(2)加工速度极快,工艺周期短,生产效率高,成本低,工艺过程易实现数控

化工分离工程试题答卷及参考答案

MESH方程。 一、填空(每空2分,共20分) 1. 如果设计中给定数值的物理量的数目等于 设计变量,设计才有结果。 2. 在最小回流比条件下,若只有重组分是非分 配组分,轻组分为分配组分,存在着两个 恒浓区,出现在精镏段和进料板 位置。 3. 在萃取精镏中,当原溶液非理想性不大时, 加入溶剂后,溶剂与组分1形成具有较强正 偏差的非理想溶液,与组分2形成 负偏差或理想溶液,可提高组分1对2的 相对挥发度。 4. 化学吸收中用增强因子表示化学反应对传质 速率的增强程度,增强因子E的定义是化学吸 收的液相分传质系数(k L)/无化学吸收的液相 分传质系数(k0L)。 5. 对普通的N级逆流装置进行变量分析,若组 分数为C个,建立的MESH方程在全塔有 NC+NC+2N+N=N(2C+3) 个。 η; 6. 热力学效率定义为= 实际的分离过程是不可逆的,所以热力学效 率必定于1。 7. 反渗透是利用反渗透膜选择性的只透过 溶剂的性质,对溶液施加压力,克服溶 剂的渗透压,是一种用来浓缩溶液的膜 分离过程。 二、推导(20分) 1. 由物料衡算,相平衡关系式推导图1单 级分离基本关系式。 ——相平衡常数; 式中: K i ψ——气相分 率(气体量/进料量)。 2. 精馏塔第j级进出物料如图1,建立

三、简答(每题5分,共25分) 1.什么叫相平衡相平衡常数的定义是什么 由混合物或溶液形成若干相,这些相保持物理平衡而共存状态。热力学上看物系的自由焓最小;动力学上看相间表观传递速率为零。 K i =y i /x i 。 2.关键组分的定义是什么;在精馏操作中, 一般关键组分与非关键组分在顶、釜的 分配情况如何 由设计者指定浓度或提出回收率的组分。 LK绝大多数在塔顶出现,在釜中量严格控制; HK绝大多数在塔釜出现,在顶中量严格控制; LNK全部或接近全部在塔顶出现; HNK全部或接近全部在塔釜出现。 3.在吸收过程中,塔中每级汽、液流量为 什么不能视为恒摩尔流 吸收为单相传质过程,吸收剂吸收了气体中的溶质而流量在下降过程中不断增加,气体的流量相应的减少,因此气液相流量在塔内都不能视为恒定。 4.在精馏塔中设中间换热器为什么会提高 热力学效率 在中间再沸器所加入的热量其温度低于塔 底加入热量的温度,在中间冷凝器所引出的 热量其温度高于塔顶引出热量的温度,相对 于无中间换热器的精馏塔传热温差小,热力 学效率高。 5.反应精馏的主要优点有那些 (1)产物一旦生成立即移出反应区;(2)反应区反应物浓度高,生产能力大;(3)反应热可由精馏过程利用;(4)节省设备投资费用;(5)对于难分离物系通过反应分离成较纯产品。 四、计算(1、2题10分,3题15分,共35分) 1. 将含苯(mol分数)的苯(1)—甲苯(2)混合物在下绝热闪蒸,若闪蒸温度为94℃,用计算结果说明该温度能否满足闪蒸要求 已知:94℃时P 1 0= P 2 0= 2. 已知甲醇(1)和醋酸甲酯(2)在常压、54℃ 下形成共沸物,共沸组成X 2 =(mol分率), 在此条件下:kPa P kPa p98 . 65 , 24 . 9002 1 = =求 该系统的活度系数。 3. 气体混合物含乙烷、丙烷、丁烷(均为摩尔分数),用不挥发的烃类进行吸收,已知吸收后丙烷的吸收率为81%,取丙烷在全塔的平均吸收因子A=,求所需理论板数;若其它条件不变,提高平均液汽比到原来的2倍,此时丙烷的吸 收率可达到多少。

基因工程原理练习题及答案

基因工程原理练习题及其答案 一、填空题 1.基因工程是_________年代发展起来的遗传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2.基因工程的两个基本特点是:(1)____________,(2)___________。 3.基因克隆中三个基本要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4.通过比较用不同组合的限制性内切核酸酶处理某一特定基因区域所得到的不同大小的片段,可以构建显示该区域各限制性内切核酸酶切点相互位置的___________。 5.限制性内切核酸酶是按属名和种名相结合的原则命名的,第一个大写字母取自_______,第二、三两个字母取自_________,第四个字母则用___________表示。 6.部分酶切可采取的措施有:(1)____________(2)___________ (3)___________等。 7.第一个分离的限制性内切核酸酶是___________;而第一个用于构建重组体的限制性内切核酸酶是_____________。8.限制性内切核酸酶BsuRI和HaeⅢ的来源不同,但识别的序列都是_________,它们属于_____________。 9.DNA聚合酶I的Klenow大片段是用_____________切割DNA聚合酶I得到的分子量为76kDa的大片段,具有两种酶活性:(1)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的活性。 10.为了防止DNA的自身环化,可用_____________去双链DNA__________________。 11.EDTA是____________离子螯合剂。 12.测序酶是修饰了的T7 DNA聚合酶,它只有_____________酶的活性,而没有_______酶的活性。 13.切口移位(nick translation)法标记DNA的基本原理在于利用_________的_______和______的作用。 14.欲将某一具有突出单链末端的双链DNA分子转变成平末端的双链形式,通常可采用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15.反转录酶除了催化DNA的合成外,还具有____________的作用,可以将DNA- RNA杂种双链中的___________水解掉。 16.基因工程中有3种主要类型的载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就克隆一个基因(DNA片段)来说,最简单的质粒载体也必需包括三个部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另外,一个理想的质粒载体必须具有低分子量。 18.一个带有质粒的细菌在有EB的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后,一部分细胞中已测 不出质粒,这种现象叫。 19.pBR322是一种改造型的质粒,它的复制子来源于,它的四环素抗性基因来自于,它的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来自于。 20.Y AC的最大容载能力是,BAC载体的最大容载能力是。 21.pSCl01是一种复制的质粒。 22.pUCl8质粒是目前使用较为广泛的载体。pUC系列的载体是通过 和两种质粒改造而来。它的复制子来自,Amp 抗性基因则是来自。 23.噬菌体之所以被选为基因工程载体,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二是。 24.野生型的M13不适合用作基因工程载体,主要原因是 和。 25.黏粒(cosmid)是质粒—噬菌体杂合载体,它的复制子来自、COS位点序列来自,最大的克隆片段达到kb。 26.野生型的λ噬菌体DNA不宜作为基因工程载体,原因是:(1) (2) (3) 。 27.噬菌粒是由质粒和噬菌体DNA共同构成的,其中来自质粒的主要结构是,而来自噬菌体的主要结构是。 28.λ噬菌体载体由于受到包装的限制,插入外源DNA片段后,总的长度应在噬菌体基 因组的的范围内。 29.在分离DNA时要使用金属离子螯合剂,如EDTA和柠檬酸钠等,其目的是 。 30.用乙醇沉淀DNA时,通常要在DNA溶液中加人单价的阳离子,如NaCl和NaAc, 其目的是。 31.引物在基因工程中至少有4个方面的用途:(1) (2) (3) (4) 。 32.Clark发现用Taq DNA聚合酶得到的PCR反应产物不是平末端,而是有一个突出 碱基末端的双链DNA分子。根据这一发现设计了克隆PCR产物的。 33.在cDNA的合成中要用到S1核酸酶,其作用是切除在 。 34.乙醇沉淀DNA的原理是。 35.假定克隆一个编码某种蛋白质的基因,必须考虑其表达的三个基本条件:

工程制图复习题 带答案

工程制图期末复习试题 一、填空题 1.当棱柱的上、下底面与棱线垂直时,称之为;若棱柱的上、下底面与棱线倾斜时称 之为。正棱柱、斜棱柱 2.平面与立体相交,所得的交线称为:,交线所围成的平面图形称为:。截交线、断面 3.正垂面上的圆在V面上的投影为,在H面上的投影形状为。直线、椭圆 4.曲线根据其上面点所属平面不同分为:平面曲线和两大类。空间曲线 5.侧平线的_________投影反映直线的实长。侧面 6.求圆锥面上的点的投影常用法和法。纬圆、素线 7.在轴测图中,根据投射方向与轴测投影面P的位置关系可分为轴测图和轴测图。正、斜 8.组合体尺寸分为,和尺寸三种。定形、定位、总体 9.绘制机械图样时采用的比例,为机件相应要素的线性尺寸与相应要素的线性尺寸之比。图样、实物 10.图形是圆或大于半圆的圆弧标注_____尺寸;图形是小于半圆的圆弧标注_____尺寸。直径、半径 11.正等轴测图的伸缩系数是,简化伸缩系数是。0.82、1 12.同一机件如采用不同的比例画出图样,则其图形大小______(相同,不同),但图上所标注的尺寸 数值是______(一样的,不一样的)。不同、一样的 13.投影法分和两大类。中心投影法、平行投影法 14.用平行于正圆柱体轴线的平面截该立体,所截得的图形为_________。矩形 15.用垂直于圆椎轴线的平面截该立体,所截得的图形为。圆 二、判断题 棱锥的一个面在W面的投影积聚成一条线,面上的一点A在W面的投影也在这条线上。()√ 求棱锥面上点的投影,可以利用素线法来做。()╳ 平面立体相贯,相贯线可能是一组也可能是两组。()√ 曲线的投影只能是曲线。()╳ 直线的投影只能是直线。()╳ 平面截割圆柱,截交线有可能是矩形。()√ 正等测的三个轴间角均为120°,轴向伸缩系数为:p=r≠q。()╳ 三面正投影图的规律“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仍然适用于组合体的投影图。()√ 立体的投影图中,正面投影反映形体的上下前后关系和正面形状。()╳

生物分离工程复习题一(第1-9章16K含答案)

1、下列物质不属于凝聚剂的有(C)。 A、明矾 B、石灰 C、聚丙烯类 D、硫酸亚铁 2、发酵液的预处理方法不包括(C) A. 加热B絮凝 C.离心 D. 调pH 3、其他条件均相同时,优先选用哪种固液分离手段(B) A. 离心分离B过滤 C. 沉降 D.超滤 4、那种细胞破碎方法适用工业生产(A) A. 高压匀浆B超声波破碎 C. 渗透压冲击法 D. 酶解法 5、为加快过滤效果通常使用(C) A.电解质B高分子聚合物 C.惰性助滤剂 D.活性助滤剂 6、不能用于固液分离的手段为(C) A.离心B过滤 C.超滤 D.双水相萃取 7、下列哪项不属于发酵液的预处理:(D ) A.加热 B.调pH C.絮凝和凝聚 D.层析 8、能够除去发酵液中钙、镁、铁离子的方法是(C) A.过滤B.萃取C.离子交换D.蒸馏 9、从四环素发酵液中去除铁离子,可用(B) A.草酸酸化B.加黄血盐C.加硫酸锌D.氨水碱化 10、盐析法沉淀蛋白质的原理是(B) A.降低蛋白质溶液的介电常数 B.中和电荷,破坏水膜 C.与蛋白质结合成不溶性蛋白 D.调节蛋白质溶液pH到等电点 11、使蛋白质盐析可加入试剂(D) A:氯化钠;B:硫酸;C:硝酸汞;D:硫酸铵 12、盐析法纯化酶类是根据(B)进行纯化。 A.根据酶分子电荷性质的纯化方法 B.调节酶溶解度的方法 C.根据酶分子大小、形状不同的纯化方法 D.根据酶分子专一性结合的纯化方法 13、盐析操作中,硫酸铵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不能使用(B) A.酸性条件B碱性条件 C.中性条件 D.和溶液酸碱度无关 14、有机溶剂沉淀法中可使用的有机溶剂为(D) A.乙酸乙酯B正丁醇 C.苯 D.丙酮 15、有机溶剂为什么能够沉淀蛋白质(B) A.介电常数大B介电常数小 C.中和电荷 D.与蛋白质相互反应 16、蛋白质溶液进行有机溶剂沉淀,蛋白质的浓度在(A)范围内适合。 A. %~2%B1%~3% C. 2%~4% D. 3%~5% 17、生物活性物质与金属离子形成难溶性的复合物沉析,然后适用(C )去除金属离子。 A. SDS B CTAB C. EDTA D. CPC 18、单宁沉析法制备菠萝蛋白酶实验中,加入1%的单宁于鲜菠萝汁中产生沉淀,属于(D )沉析原理。 A盐析B有机溶剂沉析C等电点沉析D有机酸沉析

基因工程试题及答案全集

作业一: 一、名词解释: 1、基因:是遗传的物质基础,是DNA(脱氧核糖核酸)分子上具有遗传信息的特定核苷酸序列的总称,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分子片段。 2、基因组该指单倍体细胞中包括编码序列和非编码序列在内的全部DNA分子 3、操纵子:原核生物的几个功能相关的结构基因往往排列在一起,转录生成一个mRNA,然后分别翻译成几种不同的蛋白质。这些蛋白可能是催化某一代谢过程的酶,或共同完成某种功能。这些结构基因与其上游的启动子,操纵基因共同构成转录单位,称操纵子。 4、启动子:是RNA聚合酶结合位点周围的一组转录控制组件,包括至少一个转录起始点。在真核基因中增强子和启动子常交错覆盖或连续。有时,将结构密切联系而无法区分的启动子、增强子样结构统称启动子。 5、增强子:是一种能够提高转录效率的顺式调控元件,最早是在SV40病毒中发现的长约200bp 的一段DNA,可使旁侧的基因转录提高100倍,其后在多种真核生物,甚至在原核生物中都发现了增强子。增强子通常占100~200bp长度,也和启动子一样由若干组件构成,基本核心组件常为8~12bp,可以单拷贝或多拷贝串连形式存在。 6、基因表达:是指细胞在生命过程中,把储存在DNA顺序中遗传信息经过转录和翻译,转变成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分子。 二、简答题 1、说明限制性内切核酸酶的命名原则要点。 答:限制性内切核酸酶采用三字母的命名原则,即属名+种名+株名的各一个首字母,再加上序号. 基本原则: 3-4个字母组成,方式是:属名+种名+株名+序号; 首字母: 取属名的第一个字母,且斜体大写;第二字母: 取种名的第一个字母,斜体小写;第三字母: (1)取种名的第二个字母,斜体小写;(2)若种名有词头,且已命名过限制酶,则取词头后的第一字母代替.第四字母: 若有株名,株名则作为第四字母,是否大小写,根据原来的情况而定,但用正体. 顺序号: 若在同一菌株中分离了几种限制酶,则按先后顺序冠以I,Ⅱ,Ⅲ,…等,用正体. 2、什么是限制性内切核酸酶的星号活性受哪些因素影向 答:Ⅱ类限制酶虽然识别和切割的序列都具有特异性,但是这种特异性受特定条件的限制,即在一定环境条件下表现出来的特异性。条件的改变,限制酶的特异性就会松动,识别的序列和切割都有一些改变,改变后的活性通常称第二活性,而将这种因条件的改变会出现第二活性的酶的右上角加一个星号表示,因此第二活性又称为星号活性。 概括起来,诱发星活性的因素有如下几种: (1)高甘油含量(>5%, v/v); (2)限制性内切核酸酶用量过高(>100U/ugDNA); ;L)/mmol(<25 低离子强度(3). (4)高pH以上);(5)含有有机溶剂,如DMSO,乙醇等; (6)有非Mg2+的二价阳离子存在(如Mn2+,Cu2+,C02+,Zn2+等)。 3、影响DNA连接酶催化连接反应的因素有哪些 答:(1)DNA的纯度(2)DNA甲基化的程度(3)酶切消化反应的温度(4)DNA的分子结构(5)核酸内切限制酶的缓冲液 4、什么是Klenow酶有哪些活性在基因工程中有什么作用 答:Klenow酶是1974年Klenow用枯草杆菌蛋白酶水解DNA聚合酶I,得到两个片段,其中大片段的分子量为75kDa,它具有5'-3'聚合酶和3'-5'外切核酸酶的活性,小片段具有5'-3'外切核酸酶活性。由于大片段失去了DNA聚合酶I中会降解5'引物的5'-3'外切核酸酶的活性,所以在

《材料表面工程基础》课后习题目录及答案

《材料表面工程基础》课后习题目录及答案1 1.材料表面工程技术为什么能得到社会的重视获得迅速发展? 2.表面工程技术的目的和作用是什么? 3.为什么说表面工程是一个多学科的边缘学科? 4.为什么会造成表面原子的重组? 5.什么是实际表面?什么是清洁表面?什么是理想表面? 6.常用的材料表面处理预处理种类及方法有哪些? 7.热喷涂技术有什么特点? 8.热喷涂涂层的结构特点是什么?其形成过程中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9.简单分析热喷涂涂层的结合机理? 10.热喷涂只要有哪几种喷涂工艺?各有什么特点? 11.热喷涂材料有哪几大类?热喷涂技术在新型材料开发方面可以做什么工作? 12.镀层如何分类?怎样选择使用? 13.金属电镀包括哪些基本步骤?说明其物理意义。 14.电镀的基本原理? 15.共沉积合金的相特点有几种类型? 16.电刷镀的原理及特点是什么? 17.什么叫化学镀?实现化学镀过程有什么方式。 18.与电镀相比,化学镀有何特点? 19.热浸镀的基本过程是什么?控制步骤是什么?其实质是什么? 20.形成热浸镀层应满足什么条件? 21.简述钢材热镀铝时扩散层的形成过程。 22.热镀铝的优缺点怎样? 23.表面淬火与常规淬火的区别:临界温度上移、奥氏体成分不均匀、晶粒细化、硬度高、耐磨性好、抗疲劳强度高。 24.表面淬火层组成:淬硬区、过渡区和心部区。 25.硬化层厚度的测定:金相法和硬度法。 26.喷丸强化技术原理、特点、应用范围。 27.感应加热淬火原理、涡流、集肤效应。 28.工件感应加热淬火的工艺流程。 29.各种表面淬火的特点和应用范围。 《表面技术概论》习题 30.什么是表面工程?表面工程技术的作用是什么? 31.金属离子电沉积的热力学条件是什么?金属离子从水溶液中沉积的可能性取决于什么? 32.什么是热喷涂技术?试简述热喷涂的特点。 33.热喷涂的涂层结构特点是什么?其涂层与基体的结合机理是什么?一般的等离子喷涂层不可能形成太厚的涂层,为什么?而HVOF技术则可以获得10余毫米厚的超厚涂层,又是为什么? 34.化学镀的基本原理是什么?有哪些特点? 35.材料表面工程技术是我校材料科学的学科优势之一?你对于我校材料表面技术的发展有什么想法和建议? 1 ■■■■■■■■■■■■■■■524宿舍整理■■■■■■■■■■■■勿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