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人心目中的中华文化

外国人心目中的中华文化
外国人心目中的中华文化

---------------------------------------------------------------最新资料推荐------------------------------------------------------

外国人心目中的中华文化

外国人心目中的中华文化齐克靖为了推广儿童中国文化导读,希望我就“外国人心目中的中华文化”表示一些看法。

各位都看到我黑头发黄皮肤,是地道的炎黄子孙。

为什么这个华夏子民要以外国人的眼光看中华文化呢?我想应该略作说明。

外国背景的我首先,我在美国住了十九年。

在这期间,从一文不名到掌控四千万美金的 Project Manager (项目经理),从学生到 UCSD(圣地亚哥加州大学)的特约讲席,从 nobody(默默无闻)到主要报纸的头版人特,甚至到世界名人录;我确实深入参与了美国的主流社会。

其次,我来自一个深具西方文化色彩的家庭。

我的祖父辈在光绪年间就到欧洲留学,我父亲那一代,几乎全都拥有欧洲的博士学位。

我的伯母、婶婶都是德国人,我的成长过程受到浓厚的欧风浸润。

然而,最重要的是,我探讨中华文化的动机,是由外国人身上而起。

刚到美国的那几年,对我影响最深的就是我的指导教授 Prof. Kent Keegan(奇根)。

他是地道的 Caucasian(高加索人种),祖先来自英国与爱尔兰。

这个白人不但对中华文化充满尊重与好奇,而且还有相当的认识。

1/ 10

他问我,中国人是不是以同一个字表达 crisis(危机)与opportunity(机会)?我想了好一会儿,才明白他说的是危机与机会共享一个“机”字。

这个小典故现在经常被引用,两岸欧美皆然。

但奇根教授远在一九七七就与我讨论此事,那是二十一年之前。

奇根教授引导当时我主修建筑,奇根教授要求我把太极阴阳的哲理转化为设计概念。

那时我才二十出头,对于阴阳的全部认识,祇有朦胧的一幅太极图。

但是,身上流着来自黄土高原的血液,我对中华文

---------------------------------------------------------------最新资料推荐------------------------------------------------------ 化的认识,怎么能逊于一个白人?所以,一九七八暑假回国,我买了一整套三民书局出的古籍今注新译。

那时候这套丛书只包括《四书》、《老子》、《庄子》、《唐诗》、《古今文选》等几部书。

如果像现在这样浩瀚,我是不可能买得全的。

不过,买书可比读书容易多了!我大学时学的是物理,全部的文言文程度,就靠高中教科书里的几篇文章。

说老实话,那时修我宁愿读英文书,因为祇要翻翻字典就可以读懂。

至于《老子》《庄子》呢,大多数的字都认识,却没有一句话能懂,真是比无字天书还要命!幸好,奇根教授很有耐心,他并没有逼我短短几学期内把中国古书读通。

似乎,他希望的,祇是要我在接触中华文化后逐渐认识自己、升华自己,进而在建筑设计上能够有所创造、有所突破。

这一点,我相信自己没有令他失望。

谁尊重中国文化当时系里绝大多数的教授,包括一位不谙中文的华裔教授,都对中华文化极有兴趣。

我原本以为这与 Frank Lloyd Wright(赖特)有关。

赖特是一位建筑师,他在近代美国建筑界的重要性,决不亚于胡适之于近代中国文学界。

赖特之所以有如此杰出的成就。

3/ 10

得力于他居住在日本时所受到的文化熏陶。

美国人认为赖特的设计极有创意,而他的创意中绝对看得出东洋风味。

所有人,包括大和民族本身,都知道日本文化源自中国。

更何况,赖特平生引以为傲的有机建筑理念,可以直接与老庄的道家学说挂钩。

如此,怎能不令这些美国的建筑学者醉心于阴阳玄机?后来,我认识的外国人愈来愈多,也愈来愈了解,愈是有思想、有学养的外国人,愈尊重东方文化。

他们并不认为东方文化优于西方文化,而深刻的体验到,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相辅相成的事实。

在宇宙的大洪流里,人类在地球上创造出东西方两种差异性相当大,而共通性又显然的文化,这本身就像阴阳两仪,如一体之两面,缺一不可。

在这两种文化交流的当儿,由冲突发展为竞争,又因竞争激发出改变。

无论这些改变被认定是正确还是错误,是进步还是倒退,这本身都是由危机到机会的转化。

才华出众的米勒

---------------------------------------------------------------最新资料推荐------------------------------------------------------ 就这样,七十年代末期到八十年代初期,我在西方的土地上读古书,虽然愈来愈清楚中华文化的重要性,却也没能读通多少。

直到一九八四,我遇到了一位才华横溢的上司,Poy Miller(米勒)。

米勒的父亲是美国空军军官,越战时期在越南殉职。

此事虽然令他一生排斥飞行,却没有让他憎恶东方。

那时我惊讶的发现,同事中有好几个都是越战遗孤,有些到现在都不知道父亲是阵亡还是在集中营里苟延残喘,但他们都没有因此而迁怒于东方文化。

大多数的美国人都有这样的胸襟,我不得不衷心敬服。

米勒的文化素养非常高。

为了增进自己的西方文化水平,我以他为师,读起 Olympus(奥林伯斯)山上那些希腊的古老神话,以及埃及与罗马之间的史诗。

他也喜欢与我谈东方哲学,所以互相成为亦师友的知交。

不过,我能用西方的文字读西方的书,他却无法用东方的文字读东方的书,我不免有些矜矜自喜。

物理学之道因为我同时具有物理方面的知识与东方文化的背景,米勒介绍我读 The Tao of Physics(物理学之道)。

这本书主要在讨论物理学与道家学说的共通处,作者是一位诺贝尔奖级的物理学家。

书里有一段话,大意是说,大家都知道《老子》描述的“道”很

5/ 10

vague(模糊),也就是恍兮惚兮。

但是这位作者,一位顶尖物理学家,在全世界最先进的物理实验室里,亲眼观察到的微粒子现象,与《老子》所描述的微粒子现象,与《老子》所描述的情况竟然一模一样!他甚至说,无法以更 exact (确切)也就是明确词汇,来形容或记录这些现象。

与米勒同时的另一位同事 Kirk Kawsinski(考辛斯基),也热爱东方文化。

由他的姓氏可以看出来,他的祖先来自东欧,事实上他是波兰后裔。

有文化的美国人,相当重视自己的根源,所以当他们知道我也重视自己祖先的文化时,他们便也尊重我,同时尊重我的文化。

接受东方文化的外国人考辛斯基曾与我谈论轮回,他说他希望下辈子做一个水泡,由海底生命的呼吸而生成,逐渐浮

---------------------------------------------------------------最新资料推荐------------------------------------------------------ 向海面,压力愈来愈小,体积愈来愈大,最后因为压力太小、体积太大而幻灭。

我听得瞠目结舌。

短短一段话里,包涵了多少东方哲学?他的轮回竟也赋与水泡这样的空,这样的无机物以生命!而他自己非常明白,他受东方哲学影响甚深。

闺中密友 Dr. Judith King(金)是一位心理医生。

她本是外科医生,二十一岁由医学院毕业,二十四岁成为主治医生,二十七岁因为意外而失去右手的两个手指,从此不能操刀;最失意的时候又与丈夫离异。

这段痛不欲生的时期,她周游世界,在印度找到生机,于是在那儿住了四年,接触东方文化。

其后到美国,重新读书、实习、考试,如今兼具 Physician(医师)与 phychiatrist (精神科医师)的身份。

和金医师讨论东西方文化,我们发现,西方哲学是先理解再体验,然后才谈接受;而东方哲学是先接受现体验,然后才能理解。

我终于明白,为什么我读中国古书,总是不得其门而入了。

因为我们这一代受的教育,是以理解代替传统的背诵,那是西方的思维方式。

想要先理解东方哲学,再决定是否接受,就如同《物理学之道》的作者,必须先成为顶尖的物理学家,观察微粒子现象之后再接受

7/ 10

中国人这些习惯让外国人百思不得其解

中国人这些习惯让外国人百思不得其解 文化习俗对人类社会生活影响深刻,从空间角度看,文化祢散于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从时间纬度看,它又延续在整个历史长河之中。中西方文化分别产生于中国和欧洲,属于不同的民族,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反应到日常生活中,自然在生活习惯上也有很多不同。下面这些中国人的生活习惯,就令西方人百思不得其解。 大多中国人喜欢把遥控器包裹在塑料袋中使用。 1、电视、DVD等电器的遥控器,买来时都包装在塑料袋内,西方人使用时,会丢掉塑料袋,直接用,但大多中国人却依然把遥控器包裹在塑料袋中使用,这样既可保护遥控器,也更卫生。 2、不论是中国,还是西方国家,都有赌场和彩票,但比起大多数西方人,中国人更喜欢小赌博或买彩票。 中国人认为,洗碗机当碗橱更合适,洗碗还是亲手洗干净。(fotolia) 3、在西方社会,洗碗机司空见惯,几乎家家必备,但中国人认为,洗碗机当碗橱更合适,洗碗还是亲手洗干净。

4、西方人喜欢在大餐厅的大餐桌上进餐。但对中国人来说,做好饭,直接在厨房的小餐桌上用餐,多方便。 5、茶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并且,在中国长大的人是喝热水长大的,即使出了国,也要喝热水和热茶,所以每家都有热水瓶。 6、果酱和咖啡吃完了,西方人直接丢掉瓶子,但中国人却变废为宝,把空的果酱瓶或咖啡瓶改做水杯,并随身带着。 中国人用筷子打鸡蛋。(网络图片) 7、搅蛋器现在也很普及了,但中国人依然觉得不好用,打鸡蛋还是用筷子利索。 8、泡茶一定要用杯盖,所以中国人家里的茶杯大多有盖子。但对海外的中国人来说,买个磁的杯盖可不容易,不行的话,就求助国内的亲友了。

9、生孩子对中西家庭都是大事,但外国女人生孩子2、3天就出门。中国女人分娩后一个月内不让出门,叫“坐月子”。 10、西方人身上卡多现金少,数钱的机会不多,银行数钱,也是机器上阵,而中国人数钱,喜欢用手指沾着口水数,而且点钞的速度大多比机器还快,银行出纳更是技高一筹。 11、西方人办事按照规章制度,不可违反。中国人办事则以人情为重,先找熟人,求人办事前往往还要送点小礼。 12、热情的中国人送客,会送出家门很远。西方人就不会这样了。 中国人居安思危,有点余钱就存银行。(fotolia)

修改第2周大班绘本活动:《北京,中轴线上的城市》教案整理

第2周大班绘本活动: 《北京,中轴线上的城市》 活动一:语言活动——《北京中轴线上的城市》 设计意图: 《纲要》中指出“扩展幼儿对社会生活环境的认识,激发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北京是中国的首都,是所有中国人都向往的城市,结合即将到来的国庆节,开展《北京,中轴线上的城市》语言活动,能够让孩子们在绘本的“潜移默化”中,了解北京,了解中国,激发孩子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活动目标: 1、借助图画书阅读,培养幼儿的阅读能力。 2、通过欣赏感受北京城市的美好风光,民俗文化,增进爱国之情。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本绘本 2、PPT一份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活动 师:小朋友,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本很漂亮的绘本,这本绘本向我们介绍的是“北京”。你们听说过北京这个城市吗?有小朋友去过北京吗? 二、阅读活动《北京中轴线上的城市》 1、自主阅读,感受乐趣 师:你看到了什么?你读到了什么?(引导幼儿讲述自己对绘本的理解) 2.细致读图,深入理解 (1)图一:永定门 师:永定门是北京中轴线的起点。小朋友,你们知道什么是中轴线吗? (中轴线是指对称图形、建筑等物品的中间线,所有轴对称的物品过这条线上翻折回重合,很多城市的建筑都采用中轴线方法。) 教师介绍:北京中轴线是指明清北京城的中轴线,北京的城市规划具有以宫城为中心左右对称的特点,很多建筑都建筑在对称轴上,称为中轴线。北京的中轴线南起永定门,北至德胜门,直线距离长约7.8公里,是古都北京的中心标志,也是世界上现存最长的城市中轴线。 (2)图二:正阳门 师:从图片上的人们的穿着和我们现在有什么不一样?(教师小结:这个画面向我们介绍的是清朝时代,人们过年的情景。这是正阳门,是当年北京城最热闹的地方) (3)图三:故宫 师:在北京中轴线上的宫殿——故宫。它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是一座无与伦比的古代建筑杰作,也是世界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被誉为世界五大宫(北京故宫、法国凡尔赛宫、英国白金汉宫、美国白宫、俄罗斯克里姆林宫)之首。故宫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印象最深的地方是什么? (4)图四:现代化的北京 师:小朋友,你知道吗?这是什么地方请你说一说.(围绕认识北京奥运会主要建筑物:鸟巢和水立方展开。) 认识奥运会主要建筑物“鸟巢”、“水立方”壮观的外观。了解2008年8

北京城的中轴线

《北京城中轴线》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学会概括说明的内容。 2、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北京中轴线的概况及特征。 (一)引入: 课文导读的引入就很精彩,可借鉴采用。 (二)指名朗读课文 1.扫除文字障碍 处理(chǔ)什刹海(chà)俯瞰(kàn)池沼(zhǎo) 对称(chèn )承袭(xí)峋峙(xún zhì)序幕(xù)俯瞰(kàn )累积(lěi )部署(shǔ)贯通(guàn) 抑扬顿挫(yìcu?)气魄(p?) 2.理解词语 部署气魄峋峙承袭俯瞰气魄 3.介绍作者: 梁思成中国现代著名的建筑教育家、古建筑文物保护与研究和建筑史学家。是我国建筑教育的开拓者之一。 (三)朗读全文,整体感知。 思考并概括文章各段的主要内容。 小结归纳: 第一段:介绍北京凸字形平面是逐步发展而来及对它的评价。 第二段:介绍北京中轴线的规模、价值、建筑布局,突出北京城的中轴线雄伟气魄的特征。 第三段:介绍中轴线东西两侧及北京城四周的建筑特色 (四)默读课文,思考 1.本文要说明的事物是什么?(北京中轴线) 2. 作者抓住了北京中轴线的什么特征进行说明的?从文中找出一句话概括。 3.中轴线伟大在何处呢?朗读课文第二段回答。 启发他们思考体悟中轴线蕴含的人文内涵:

(1)、看课文,中轴线上的建筑高度都一样吗?高度相同和不同各给人什么感觉? 借助这个问题,让学生体会中轴线的设计重点突出、起伏有致,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所以中轴线是伟大的。 (2)、看课文,注意“据为己有”这个词,是谁把谁的什么东西据为己有? 借助这个问题,让学生体会中轴线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我们可以看出劳动人民伟大力量,所以说中轴线是伟大的。 (五)再读课文,体会北京中轴线的特征。 (六)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本文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顺序,学会从这些方面把握说明文。 2、感悟北京中轴线中蕴含的文化内涵。 3、体会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一)引入: 复习提问: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说明对象的特征是什么? (二)新授: 一、齐读课文第二段: 1、根据作者介绍的中轴线的建筑布局,请同学们画一张平面示意图。 阅读说明文,目的不是掌握说明文用了什么方法,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等说明文文体知识,而是让学生读懂说明文,了解说明文中介绍的知识和信息,体悟文中渗透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在这篇文章中,北京中轴线的平面图画出来了,文章的主体内容也就理解了。 2、让学生拿出来展示并做的讲解,作者介绍了中轴线上的哪些建筑?有何特点?(见课文研究第二部分) 3、作者重点介绍了哪些建筑?是怎样加以说明的? 重点介绍的是中华门、天安门,突出创造性的设计和雄伟的气魄,有描写有议论,并且表达了赞美之情。对其他建筑略写或一笔带过。 4、北京中轴线上有很多建筑,作者是怎样把它们说清楚的? (由南到北的顺序) 按什么顺序说明的?明确:这种顺序属于空间顺序,它常用于说明建筑物,空间顺序还包括由东到西,由上到下,由左到右,由前到后等等。 5、“有这样气魄的建筑总布局,以这样的规模来处理空间,世界上就没有第二个!”这

外国人总结中国人特征

老外总结中国人的60个特征 1.熟人见面打招呼时不问好,而是问“吃了吗?” 2.喜欢吃鸡脚。 3.吃鱼时会吸鱼头和鱼鳍。 4.车子后视镜上会吊中国摆设。 5.喜欢唱卡拉OK。 6.房子铺的是瓷砖。 7.厨房覆盖着一层厚厚的油脂。 8.炉子上面有铝箔。 9.遥控器外面包着塑料。 10.从没吻过你父母。 11.从没抱过你父母。 12.小学五年级开始就戴眼镜了。

13.睡醒后头发会竖起来。 14.会为一些不可质疑的事情辩论。 15.喜欢用折价券。 16.为了最便宜的汽油费不惜开着车子到处找。 17.每天总是到了晚上才洗澡。 18.旅店房间里的非免费食品都绝不吃。 19.如果是男人,那么身上的体毛比大多数女人少。 20.别人为他倒茶时,他表示感谢的方式是用手指敲一下桌子。 21.表示感叹时经常说“哎(第二声)呀(第四声)”和“哇(第四声 22.开车或坐在副驾驶座乘车时不喜欢系安全带,因为系安全带让他感觉不舒服和麻烦。 23.喜欢拉斯维加斯、老虎机和二十一点。 24.厨房桌子上总是有一条湿呼呼的抹布。

25.就餐时习惯把骨头和其他杂碎吐在桌子上。 26.电冰箱时常会存着很久以前放进去的食物。 27. 厨房里有洗碗机,但从来没用过它。 28. 把洗碗机当碗橱。 29.特别喜欢用热水瓶,而且每个热水瓶里面永远装满热水。 30.虽然有餐厅,但却总是喜欢在厨房用餐。 31.会在餐桌上当着众人剔牙,并且用手遮着嘴。 32.坐在书桌旁时,经常会下意识地转动手中的铅笔或圆珠笔。 33.冰箱里时常存有三口剩饭、一只鸡翅或数块乳腐。 34.喜欢把果酱瓶、雀巢咖啡瓶当水杯用。 35.有收集旅馆免费洗发水瓶子和牙刷、小木梳的嗜好。 36.即使外出十五分钟也会带上零食:话梅、橄榄、干芒果或烤鱿鱼等。

外国人对中国人的评价

外国人对中国人的评价 我和一位喜爱亚洲文化的欧洲朋友交流,他对中国人做了正、中、反三方面评价,整理后诸位看看可否客观。 正面: 1、中国人吃苦耐劳,尤其生活较苦的家庭,吃苦耐劳、意志坚韧的精神更为著。 2、注重家庭。中国很多家庭不像西方人只为个人生活,中国夫妇考虑孩子更多,婚姻不美满为不伤害孩子,仍选择共同生活,一定程度减轻了单亲家庭对孩子的不良影响。 3、中国人比较讲交情。开始时可能对你有防范,只要你入了圈子,他们就会对你真诚相待,把你当作知心朋友。 4、注重孩子教育。中国社会竞争激烈,家长十分注重孩子的教育,除正常文化课也很重视文体美等素质,因为中国家庭寄予孩子太多希望。 5、中国人各个好厨师。你要去中国人家里做客,每家都能做出好多好吃又可口的饭菜,外国人去一趟就中国在中国城吃中餐不是中餐,只有到中国才能吃到最纯正的中餐。很多西方人从中国回来后,很多年仍对中国餐年年不忘。 中性: 1、中国人爱虚荣,好面子、讲攀比。中国人与人交往的时候,一般先看对方穿戴,衣帽取人。中国人爱炫耀,披金戴银,不像西方社会看重个人举止、修养和个性内涵。中国人爱面子,所有行为原则都能与“面子”挂钩,有时候面子比生命还重要。中国人爱攀重,亲戚朋友、邻居同事互相之间明争暗攀,攀比范围包括工作、生活、学习,孩子等等,几乎到了“无所不攀”的地步。 2、官迷,中国人爱当官,古代“学而优则仕”,现代做官更富优越感。当官能名利双收,一个人当官,全家受益,能得到几代人打拼而得不到的东西。所以中国人明争暗斗、你争我夺,都为“当官”,中国人认为这是“人往高处走”,当官是一切价值的最高体现。 3、中国最崇拜名人。中国可能是世界上最崇拜名人的国度,名人在中国的日子最好过,可以躺在过去的名声上吃一辈子。不比西方社会名声只代表过去,即便获过诺贝尔奖而再无创造,就会被淘汰。想名人躺在过去的名声上过好生活,好似痴人说梦。 4、中国人好客,但总有私人目的。一般而言,中国人请你多了,不拿你当外人的时候,也就是要求你办事了,中国人好客之外,总有个人目的。 5、中国人说话声音大。这是外国人到中国最深的感触之一,中国还把这个习惯带到了国外。走在西方国家街头,不用多问只听他们说话就知道他们是哪儿个

外国人眼中的中国留学生

外国人眼中的xx 留学生 在美国学习的外国学生, 2011 年中国占世界第一位: 总人数 12.8万,中国留学生带来的花费大概 31 亿美元,随着人数的增加,影响力和出事率也增大。 前几天,有感于加拿大华裔留学生林俊惨案的启发,写了博文: xx 留学生在海外该怎样保护自己? 很多博友在评论区踊跃留言,发表自己的看法。很多人提到,中国留学生在海外是一个弱势群体,同时有些留学生也很难融入当地社会,这其中,有地域文化的差别因素,也有留学生自身的问题。 留学生到了国外,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应,有些人如鱼得水,游刃有余,有些人很不习惯,度日如年。 学业的繁重,生活习惯截然不同,文化难以融合,再加上语言问题,导致有些留学生困在自己中国同学的圈子里,没法融入到美国当地的文化中。 问题到底出在哪?俺高娓娓不是社会学家,也不是专家学者,只是听到一下说法,看到一些报道。 那些中国留学生身边的老外们,是怎么看中国留学生的呢?或许我们也能从他们的眼中看到自己的不足。 看到 yahoo 上一篇报道,讲几点老外关于中国留学生的评价,不完全准确,但很有意思。 评价一: 读书用功,看重成绩,却缺乏创造力 美国学生认为中国学生学习太用功,对考试过于重视,对创造力和独立思考却不注重。只顾埋头学习,却对自己的人生和将来缺乏思考。 有一个老外说,中国学生都是“用功狂”。他们学校的老师有时候会列出一些建议阅读的书目,但经常都是只有中国学生会认真看完的。而且中国学生的总分却还是

比不上外国学生,因为他们不会积极地参加课堂讨论,那也占分数的 50%。 我有几个教授朋友,他们也和我聊过,说中国学生不太喜欢在课堂讨论不太喜欢发言。 其实很多时候并不是他们不知道说什么,而是不敢说。网上有一个留学生说: 课堂讨论时,我经常知道问题答案或有个不错的点子,但憋死也不举手说,当老师把目光转移到我身上时,我却或装痴呆状,或做羞涩状,等到老师把这个话题结束了,才后悔刚才没说两句露露脸儿。

评价二: 缺乏幽默感,开不起玩笑

美国人很喜欢聚会,经常在自己或朋友家开办各种派对,各种主题,各种玩法,其中免不了喝酒和整人逗趣的小游戏。但奇怪的是,很多老美学生,很少邀请中国留学生参加这种聚会。

因为他们担心中国留学生会不习惯他们的玩法。毕竟,大多数中国学生思想还是非常保守。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