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线城市商业地产运营介绍全

三四线城市商业地产运营介绍全
三四线城市商业地产运营介绍全

三四线城市商业地产运营

第一章三四线城市商业地产实操概论

许多大型商业地产项目,开发商错误以为有了主力店,特别是主力超市如沃尔玛等,项目成功就万事大吉了。却不知道目前主力店在运作上,除了给该项目带来人气,知名度之外,却同时扼杀次主力店生存空间,从而出现主力店超市人气旺,次主力店(只有一步之遥)。却是空荡荡的商业地产项目。在今天的国内商业地产项目是随处可见!

城郊、开发新区或三线城市的商业地产项目,就是人气可能不足,或购买力低或时尚化程度不够。这类商业项目该如何操盘运作?

由于种种原因,项目商业定位不当或运作时机错过,或开发商轻视商业项目长期经营的独特性。往往项目开业经营不到一年,就出现撤柜、减租、免租、赔偿等冷场现象,此类开业旺经营衰的商业地产项目普遍存在,这也是当地政府最头疼的问题,如何解决?怎么解决?用多大成本解决?

资金断裂是现在开发商头疼的事之一,尤其是项目市场培育与运营推广的资金断档。如何融资?在哪里融资?怎么融资成本、风险最低?

第一节三四线城市商业地产市场特点简析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三四线城市与一二线城市的市场环境与商业分为有着巨大的差异,往往使一二线城市屡试不爽的商业项目操盘绝技,却在三四线城市的项目操盘中折戟沉沙,因此想要在三四线城市商业地产的市场中攻城略地,首先得从三四线城市的客观存在入手。

一、中国城市商业地产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开发商或投资人对商业地产发展的理念不清晰、或者较为缺乏对商业地产项目的基本理解:什么是商业地产?它的市场属性是什么?开发商业地产来干什么?怎样才能通过开发获取利润回报?追求的投资回报目标是否合理?它的风险在哪里?如何控制开发风险?

2.不少开发商抱着开发住宅地产的思想,去拿了开发商业地产项目的地块,又以开发住宅地产的理念去开发商业地产;或者被逼无奈而不得不拿住宅项目去赌商业项目,再来向商业地块要超值利润回报。

3.在此情况下,就出现了商业地产选址不当或错误的状态,从而直接导致商业地产开发的后续困难:缺乏开发商业的可行性、规模无法控制、找不到目标消费群和商业概念、招商困难、销售难、更无法开业……

4.国内三四线城市规模中等,商业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商业模式较为简单,以百货、超市、大卖场、商业街、批发市场等为主要形式,业态传统,分布集中,传统商业中心的垄断地位较难打破;由于经济增长和消费能力有限,商业发展难以承受超量商业物业供应和超大体量商业体的生存。

5.三四线(地级)城市,尤其四线(县级)城市的地产开发商,多数具备较强的获取土地能力和建设开发能力,但缺乏对商业的理解,商业基本概念模糊、资金实力不够雄厚,更缺乏商业运营能力,高层次商业开发的难度较大。因此,基本以销售商铺为主,较少能够持有统一运营。

6.三四线城市的商业环境不规范,缺乏有理念有实力的开发商和运营管理者,零散经营租户不敢进入,品牌店、连锁百货、大型连锁餐饮等大商家亦望而却步,导致商源的供应链困难,招商运作难。卖了一年的商铺还没能租出去投入经营,迟迟开不了业的商业地产项目比比皆是。

7.有鉴于此,三四线城市的商业地产项目开发,应该勇于打破传统的思想框框,突破固有的思维定式。通过开发商持有经营物业的方式,发展现代商业经营模式和商业运营供应,完全可以期待更大的升值空间,有实力的投资者或开发商应尽早选取优势位置的商业物业予以持有。

二、三四线城市商业地产具有8大与众不同的特点

1.一般而言,三四线城市的市级商业中心一般只有一个,因为传统习俗与历史商脉,而深为当地消费客群所认知接受,排他性较强,在非传统市民接受的商业区开发项目,面临一定的投资风险与旺衰制约。

2.当地商业发展处在较低水平,大型商业机构(如知名百货、大型超市)相对较少,对商业地产的运营招商存在一定推广限制。

3.消费客群对于品牌的商品认知度较低,货真价实的国际顶级品牌市场反应冷漠,认可一般,对国内一二线品牌认知度反而较高。

4.当地强势的低端零售商优先占据商业要塞,开发中高低等不同类型结构的商业物业,构筑立体的竞争壁垒。一定程度的地段区域垄断和不正当霸权竞争,给外来竞争者的商业开发增加许多的潜在风险。

5.三四线城市,近五年来商业物业供应量突然增大,区域内人均商业零售面积甚至远超国内一线发达城市;处处可以见到商铺林立,而且很多还是围合式的项目内街商铺,商业体量供应严重过剩。

6.产权式商铺返租营销模式盛行,目前,有些商业项目统一运营托管到期,旺场难觅踪影,遗留了大量问题,造成投资客的群体上访。

7.地区商业经营形态发展良莠不齐,各类商业万马奔腾,与购物中心开发的盲目上马相比,大多数的专业市场相对比较成熟。

8.娱乐业态发展相对于餐饮和购物明显滞后,规模档次较低,一般以洗浴和K歌房为主,因此休闲娱乐类商业存在巨大的市场空间。

三、开发商心态、专业、管理存在缺憾

随着经济危机的逐步复苏,房地产宏观调控持续进行,大批的房地产开发商欣然迎来商业地产的投资热潮。以大型综合商业项目Shopping 购物中心为代表的商业地产之风逾刮逾劲。“商业+地产”联姻获得诱人的利润回报之后,商业地产相继在全国各地面世……商业地产开发和一般住宅开发是截然不同的两个领域,商业地产经营回报期长,投资大,风险更大,一旦开发经营不理想,将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1.开发心态不成熟

三线商业地产,目前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做地产还是做商业,大部分开发商在三四线城市只是做地产,商铺卖了就跑,从思维上就已成败局。在项目产权商铺售罄之时,就给当地政府埋下了不稳定之祸。

2.专业能力有待提升

许多进入三四线城市的开发商多属资源型,拿地有优势,但缺乏专业的操作能力与操盘精力,因此在对项目的商业规划发展方面存在营销短视,对于代理公司的一些急功近利、杀鸡取卵的做法看不透、辨不明,最终导致项目营销火爆开盘,招商推广乏力,开业即歇业的悲惨局面。

3.管理遭遇瓶颈

部分开发商任人唯亲而非唯才是举,一般公司各个部门都由不懂行的自己人掌管,外行管理内行的现象见怪不怪,造成专业人才进入难、进入发挥空间小的尴尬局面!更有甚者,开发商内部的东郭先生将项目营销策划与销售代理,私下瞒着老板交给自己的朋友打理,造成隐患重重。

四、三四线城市政府行为

三四线城市政府的行政部门,往往存在工作效率低下,重复工作,人情关系钱权交易比较严重,更有地方保护主义特色,外来开发企业和本土企业区别对待,增大外来企业投资的“灰色政策”风险。职能、职责部门不注重市场监管和服务甚至不作为,形成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普世现象。

1.开发流程错位

放眼国际城市的发展历程,借鉴大中型城市的成长过程,不难得出城市发展从规模上“先集中扎堆旺商,后扩张发散带动”的商业规律。

目前大部分的三四线城市,都还没有完成商业集中的发展过程,却已经开始向外扩张发散,出现了传统商业中心开发与新城开发并举的“超前做法”,分散了商源客源,淡化了商圈感召力,无法让新城商业如火如荼。

2.注重形象工程

商业地产开发受政策制约较大,如某些政府为提升城市形象做出“限低不限高”的规划,要求开发商沿街建大规模商业综合体。这在三四线城市尤为突出,尤其在商业市场不成熟的情况下,商业项目受政府引导与政策诱导的影响极大,往往简单了项目的商业定位与业态规划及运营模式。

五、三四线城市客户群体及消费心态

由于三四线城市发展得很快,那里的人想更多地了解他们不太熟悉的东西,他们不敢冒险选择新的品牌,所以他们不停地寻求别人的意见。从这一点来看,品牌的口碑在三四线城市更加重要。商业项目开发商需要明确不同级别的城市在消费升级方面的差异。

1.终端消费者:有钱人向上游城市分流

三四线城市所依托的消费群体不同于大中城市,购物却有一致的社会行为特征。有一句话很贴切:穷人各有不同,但各地的富人都是一样的。这说明一个道理,本土商业项目必须盯住普通消费群,高端消费者由于其城市选择面、灵活性强而不是本土商业所能吸引的。一个三四线城市的富户,完全可以一年数次去上海购物,因此所谓的差异化、个性化消费在三四线城市是行不通的,在考虑客源的时候必须有这方面的认识。

2.经营者受经营理念的限制非常严重

一般都可以发现在三级市场,独立沿街门店是主要的经营场所,商铺的理念,还难以进入他们法眼。现在的商业地产开发,分割商铺是主要的投资销售产品,却又不能为人所接受,对商业地产开发是一个较大的限制。

3.需求差异导致业态不均衡发展

在很多的三四线城市,居住人群反而更注重吃、喝、玩、穿着,所以一些适合大众消费的饮食、娱乐、零售业,在这样的城市发展不错。只要能找到需求的市场,就一定可以进行商品经营,进而商铺销售赢取利润。

六、中国二三线城市商业地产发展的方向

1.商业项目选址,前景研判,科学论断,尤其是大型集中式商业项目应避免盲目发展,理性占领区域中心城市的商业发展制高点,提升项目对周边区县消费的吸聚力和辐射力,项目的商业定位是重要前提。

2.通过优化商业运营模式,实施商业形态落地,丰富现代商业和服务供应,截流一线城市消费,分流区县消费,巩固中心城市商业地位。例如:三线城市中苏北的徐州、鲁南的临沂、皖北的蚌埠、赣南的赣州等,均具备成为区域现代商业中心城市甚至区域国际化商业城市的条件。

3.具有显著的人口导入型特点的城市区域,是商业地产发展值得期待的区域,潜在着较大投资开发商机,如:成都南部新区、重庆北部新区、郑州郑东新区、西安高新区的拓延区域、沣渭与泾渭新区的核心区域等。

4.三四线城市,尤其是四线(县级)城市商业地产项目发展要注意控制风险,维护商业项目开发节奏与销售效果,经营物业体量不宜过大、档次不宜过高、选址不宜过远、建筑结构不宜过长、产权不宜一卖了之。

5.防止项目建设的工程资金连断裂,由资产销售支持型逐步转移到资产经营融资型,获取稳定持续的现金流保障。中国三四线城市的商业地产开发将由单一模式向多种功能为一体的现代综合开发模式转变。

6.三四线城市的商业项目开发,开发商一定要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的现状与行业分布特点,结合当地的商业零售格局与历史商脉延续,充分尊重当地人们的消费与购物习惯,慎重选择商业地产的开发模式和价值取向。

零售商业地产:购物中心、百货、大卖场、商业街、各类专业市场

主题式商业地产:奢侈品主题商业、女性主题商业、青年主题商业、儿童主题商业、家庭主题商业、单一品类主题商业

城市综合体:融购物中心、百货、超市、步行街、专卖店、酒店、写字楼、服务公寓、住宅为一体的综合型商业建筑体

复合式商业地产:以休闲公园、温泉疗养、高尔夫、旅游度假、文化艺术等为带动,将购物中心、商业街、写字楼、酒店、服务公寓、会展中心、艺术中心、文化中心、娱乐中心、体育馆、创意产业、现代服务业等多种商业体与住宅开发复合式发展

7.商业地产项目可考虑的发展方向是什么?应根据当地的发展状况与经济特点、零售市场现状及商业分布、人口结构、人均收入及消费状况,结合商业项目所处的地域规划特点等来研究、判断合定位。

8.一个商业地产项目可考虑向多个方向发展,具体采用哪种开发模式与商业形式式,必须通过科学详实的调研论证和严密的商业规划。

9.根据当地经济特点及零售市场商业现状,结合项目地段的商业现状与城市规划的特点,对城市综合体各主要经营业态进行初步判断。

10.以某一个消费群体为主要服务目标的主题式商业概念:如儿童主题商业,青年主题商业——迪卡侬将成为极具市场竞争力的商业形态。

11.复合多种消费业态,以个人生活享受和价值实现为目标的体验式都市风潮、个性化的泛商业概念是消费者未来追求的核心消费模式之一。

第二节三四线城市商业地产项目为何成功少失败多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深入与加速,许多省份的三四线城市经济发展异军突出,三四线城市的崛起,将成为我国新时期经济发展的新支点。

三四线城市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商业地产的迅速发展。一个人口不足百万的三四线城市,10万㎡、20万㎡,甚至50万㎡的商业遍地开花,而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商业规模,需要一定的人口规模与收入水平及消费能力的支持;商业地产需要科学专业的前期定位规划、中期招商、后期运营的管理来保证其成功,并且运营策划与市场推广要贯彻始终。

所以,许许多多的商业项目,接下来的问题是招商告急、销售受阻、资金连断裂……一个个硕大的商业广场,冷冷清清,门可罗雀。

一、三四线城市商业地产为何屡败屡战?

那么,三四线城市的商业地产开发为什么屡屡失败,而又在接连不断的开发呢?这也许和三四线城市商业地产起步的“原罪”有关。

1.误读商业地产需求

商业用地规划与开发,是三四线城市经济城市化发展的需求,并非完全是市场需求产生的。中央关于建设新农村政策下达以后,城市化进程就成了三四线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城市化进程,无非就是农村人口向三四线城市规模聚集,开发建设新的城区。既然是新规划建设的城区,那么就要有长远的规划蓝图,就要设置有那么几个商圈,那么几个商业广场。既要有城市核心商圈的基点,也要有几个城市副中心的陪衬。

于是,在新城区规划中,一个个商业用地项目就浮出水面,而且当地政府以新城区CBD、金融商务区等规划蓝图来鼓励和吸引当地开发商投资开发商业地产。在住宅开发和需求市场逐渐饱和的三四线城市,商业地产自然成了本土开发商的淘金热点,商业也成为政绩的形象亮点。

就这样,一个个商业广场、一座座商业摩尔,各类型的城市综合体相继奠基开发建设,都市商业争先形成。而其,三四线城市稀少的人口规模和购买力,五年、十年以后才能支持这样的商业体量。所以说,这些新城区开发控制规划、商业发展规划是否经过科学论证,就值得怀疑了。

2.身板不硬谈何打铁

商业地产开发商,往往以本土的开发企业为主,对商业地产开发既缺乏雄厚的资金实力,又缺乏必要的专业人才士与商业理念。有人说,住宅开发是小学生和中学生做的,商业地产是大学生与研究生做的事情。三四线城市的开发商,往往和政府部门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于是,他们也成为政府城市化进程建设的排头兵,积极参与政府推出的商业用地竞拍。然而,这些本土开发商,大多是从住宅项目开发起家,从没接触过商业地产,对商业地产开发缺乏深刻认识和实践经验。他们往往把商业地产作为住宅项目来操作,先考虑项目产权物业的销售,再考虑招商与商业运营。

当然,三四线城市商业项目的开发,突出产权商铺销售的做法,还归咎于他们不具备商业项目开发运营的资金实力和专业技能。

在这样的项目营销与操盘前提下,三四线城市的商业项目,往往轻视前期的商业规划、轻视运营、轻视招商,更在乎如何尽快将项目产权商铺销售出去,如何尽快回笼资金。而没有前期科学的商业规划和运营理念,即使把商铺全部卖完,这个商业项目也旺场难显,只能成为空置的商业。

3.政府规划部门统筹不到位规划、把关不严格

三四线城市的政府规划部门,往往缺少商业规划管控与正确引导和审批经验,没有很好的起到“统筹规划、严格把关”的作用。其实这宏观规划的里面,某些地方政府部门除了过多地供应商业用地,造成商业地产项目总体规模面积过剩外,政府的规划部门也有一定责任。

众所周知,三四线城市的政府规划部门,历来以规划建设住宅和城市公共建筑为主,原来老的旧的商业建筑,也是由省市商业部门把关建设。所以,地方政府规划部门熟悉商业规划的人才甚少,更不熟悉商业地产项目的运营机制和经营原理,所以也就不能很好地为开发商上报的商业规划设计方案把关和审核。一些前期商铺销售好,冷场难旺的商业就这样形成了。

当开发商发现商业项目原有的设计规划,不符合主力店商家的商业经营要求,需要做项目的局部调整时,规划部门又以坚持原则为由,坚决不同意调整修改,从而造成主力店不能进入,项目招商困难。

4.商业地产运营服务伙伴不专业

服务于三四线城市的营销策划公司,大多是从住宅项目营销策划与销售代理转型过来,对商业地产同样缺乏实战操盘经验;而一二线城市的招商公司又对三四线城市水土不服,对三四线城市商业地产理解不到位。

在三四线城市生存和发展的营销策划公司,大多是从住宅营销策划合销售代理起家的,他们在住宅销售中,经验丰富,如鱼得水,深得开发商信任和支持。所以,当本土开发商转型商业地产开发时,他们也自然成了商业地产的营销策划和招商代理了。而这类商业运营的代理商,其盈利重点还是放在商铺销售佣金与招商费用上。由此导致,代理公司对商业规划设计建议咨询过程中,起到了一定的误导作用。他们往往以销售为目的,将整个商业地产项目规划成容易销售的小商铺,而很少考虑的商业运营需要的动线设计和业态组合要求,更不会想到主力店物业设计的重要性。

那么,生存在大中城市的专业商业策划和运营管理公司,对三四线城市商业地产是否具有回天法术呢?其实,并非绝对。

其一,中国的商业地产还是一个非常年轻的规模大产业,活跃在大中城市商业地产操盘手屈指可数,虽然他们精通商业地产,而且成功地打造了一个又一个商业地产神话,但对于中国幅员辽阔的三四线城市商业地产来说,情况各异,水土不一,人才更是杯水车薪,无暇顾及。

其二,他们即使能接手三四线城市的一些商业地产项目,也会出现水土不服现象。一二线城市本来就是国内外品牌商家的拓展重点,一流的商管公司往往和一线品牌结成战略合作,他们拥有大量国内外著名品牌商家资源。但是,在众多的三四线城市就不一样了。许多的连锁品牌,在三四线城市只开加盟店、一线零售品牌只跟品牌百货、餐饮娱乐业态跨区域投资经营极为慎重……除了直接面对人们生活必需品消费需求的大卖场外,其他主力品牌商家不会轻易进入三四线城市。

所以,对三四线城市的商业项目来说,前期规划设计必须依靠专业的商业策划与运营公司,而后期的市场招商和运营推广,只能是把“普遍真理与具体实践相结合”了,市场培育与运营推广成了关键的关键。

综上所述,三四线城市的商业地产开发与运营,已经成为一个非常尖锐的问题,需要各方专家和商业地产开发商共同总结和探索。

二、三四线城市商业地产开发的基本思路

三四线城市商业物业的总量相对偏小,因此可变可调的商业经营空间也相对较小,小城市的商业形成,非朝夕之功。

所以,应顺应经济发展与消费时势而为,将原有的零散与杂乱商业因势利导,聚集而成新优势,这须在规划上坚决根植于解决零散与杂乱之根本原因,统筹经营成本、协调各方利益、引导消费习惯等,如此,才能使新商业形成气候,否则搬用大都市的造市往往难以成功。

三四线城市商业地产,其实是有较大的可操作性与消费引导性,首先中国有大量的乡镇居民与农村农民,存在大量的消费市场,只是需要去挖掘与激发而已,再就是整个全国的经济在发展,有许多经济较好收入者,都纷纷回家乡做事。还有就是到处在招商引资,促进就业率,激发消费。

但是,其中存在的问题也有许多,如何启动三四线城市的商业,就要看经济发展的时机与商业地产进入的时机,时间早了消费的认知度不高,时间晚了市场已经被占领,因为三四线城市的商业空间是有限的。

经典派在长期的三四线城市商业地产实战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实操经验,认为以下十点可作为三四线城市商业地产操盘的基本准则。

1.重视项目地段商脉

“地段、地段、还是地段”的戒律应时刻铭记在心。非市中心商业项目最好不要盲目开发去做,一定要模拟比照调研与挖掘分析项目地段的商业价值,不要看到地价成本比较诱人就蠢蠢欲试,不然会死得很难看。

商业项目的投资开发,在严格遵从地段理论的基础上,要根据项目区域的商业现状与格局,结合城市经济增长与发展规划,充分研判项目地段的商业现实价值与潜在价值,项目地段一定要贴近目标消费群体。

2.产权商铺合理定价

在三四线城市,无论是住宅开发还是商业地产开发,项目销售价格上都市有“天花板”现象,价格“天花板”形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当地人口规模数量、家庭结构、收入水平、经济状况、发展速度及人口增长速度等因素造成的。在三四线城市开发商业地产,一定要对市场情况进行深入体验式的市场调查和严谨的营销论证,避免过大投入成本造成利润损失。

3.严格把控商业规模

因为在三四线城市,往往城区人口不过几万或十几万,一个几万方规模的商业项目,就可以给他们的人均商业面积增加零点几个平方米。按照国际标准,通常人均商业面积1

平方米,就达到了中等发达水平,试问中国的三四线城市是否能够这么快的达到这种水平?所以,商业项目定位不准或轻视规划的话,必须投入精力重新市调进行商业策划。

4.先定位再商业规划

在项目前期的整体规划中,就应该把项目的商业定位作为一种全程参与的商业策划行为,即从项目设计规划阶段就开始介入其中,而并非简单的寻求一种特色商业或商业主题,项目定位是商业经营旺场的灵魂。

5.业态定位及比例因地制宜

在进行商业项目的业态定位及品类结构的比例上,要结合项目当地的商业现状与分布,注意各经营形态间的组合搭配,确定购物、餐饮、娱乐的比例是多少,切忌盲目照搬大城市流行和通用的公式。

6.提前和潜在商家接触

千万不要忽视投资商业地产人的经营头脑,特别是众多的小业主自营商家。由于他们是自己开店做生意,他对于一个商业地产的项目定位、消费群体、运营管理等更有独到见解,他们能够更清楚地知道:如果该项目无法经营火暴,所投资的房产商铺将一文不值!因此在项目前期的规划阶段就要搞好商家的问卷调查,或者有针对性的召开商家座谈会。

7.合理配置租售节奏

三四线城市的商业地产利润,还应注意项目的可售规模合适和控制销售节奏。由于一段时期内市场接受的意愿与数量有限,在开发三四线城市的商业地产时必须对项目规模、销售节奏、租售比例进行严格控制。

8.品牌搭配协调平衡

商业项目的品牌搭配、品类组合、招商成果对任何城市的商业地产价格有明显的影响,有实力的零售商往往带来商业物业价值的大幅提升,但同时由于三四线城市的区位及开发商,在招商推广方面均不具有优势,强势品牌大商家租期长、物业租赁回报低,也会给项目收益带来影响,所以,三四线城市项目的招商必须注意平衡,不是名牌商家越多越好。

9.招商与销售宜捆绑

三线四线城市的县级商业地产项目招商,必须建立在运营管理的基础上,还必须和项目销售捆绑在一起,用商铺的收益,来转贴招商。用商铺的人气来推进商铺的销售,其中的关系,就像鸡和蛋的关系,互为依存。目前,业界在处理此类项目上,一般多是把招商和销售割裂开,销售优先,等到卖不动了,才被迫找招商公司,而这时一般已经晚了,如何补救?

第三节三四线城市商业地产如何使营销推广更有效在三四线城市商业地产的市场运作中,最为核心的就是市场招商与运营推广工作。面对房地产市场的整体不景气,一直处在风口浪尖上的商业地产面临着日益困难的处境。而县级市场的商业地产项目,似乎更像是船破偏遭连夜雨,众多的投资者与商家已经逐步失去信心,已经有一半以上的县地商业地产馅入困境,那么,县级商业地产的出路在哪里呢?

一、深度营销思想重新定义并构造商业地产的产业价值链

深度营销思想认为,在信息社会里,现在的企业已经不是单个企业之间的单打独斗,而是一个产业价值链之间的竞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根源于所处的产业价值链所产生的系统协同效率,所以企业必须发育在产业链的关键环节上的核心能力,通过对上下各环节资源的掌控,来取得不可替代的主导地位。然后,通过对产业链的不断系统优化、整合,加强各环节企业间的协同配合,以追求在产业链整体利益中的自身价值最大化。

毫无疑问,商业地产也有着自身的产业供应与价值链。一般来说,商业地产的主体客户,是指投资经营的商户和购买店铺的业主,而商业地产的上游是房地产投资承建商等。按照这样的思维所构建的产业链中,并没有为商业地产项目的最终买单者。换句话说,这样的产业链条是不完整的,是不能完成商业项目价值的根本实现。

二、三四线城市商业地产营销基本推广原则

三四线城市楼市的市场现状与发展趋势、各城市的经济和媒介环境等不尽相同,因此商业项目营销操盘的时机与手法也不尽相同。但是,商业项目实操中有些营销环节,还是非常重要且必须要认真做的。

1.推广要从商业地产的目的出发,为招商、销售、运营服务

商业地产总的目标是经营招商、店铺销售及旺场运营,这三个方面的成功才能保障项目营销成功。招商吸引到具有强大品牌效力的主力店,并确保经营商家入驻率达到75%左右;项目商铺销售任务一年的完成率最低应达到30%~50%,两年内基本销售完成;商业运营也就通过宣传、推广活动间接或直接带来人流、产生利润,并实现利润的最大化。

如何有效的推动经营招商、店铺销售、旺场运营工作的进展,就是评价项目营销推广工作是否合理有效的铁定标准。在商业项目的市场招商与推广运作过程中,营销推广应根据项目实际进展状况划分阶段实施。并且使每个阶段的目的、范围、投入、诉求、策略明确,保证推广的顺畅和各阶段间的延续性。这样可以避免盲目的为了宣传而宣传的事情发生,并可以有效的控制推广、宣传中所产生的费用,合理的分配预算费用。通俗的讲,就是好钢花在刀刃上,该花的决不手软,不该花的,一分不动。

2.营销推广中,应该明确推广目的及审核标准

实用而非美观,击中而非瞄准,是商业地产项目营销推广的基本思路与操作要领。当然,在实用与高效的前提下,提升项目更多的商业附加属性是最佳的。但是,在许多实际操作的时候,项目营销推广中的广告推广过于注重美观,活动推广过于偏重形式表面上的热闹氛围,淹没掉了本应张扬的商业主题、经营支撑、商脉延承,迷失了预定的营销目标。

作为项目营销推广中面对目标群体的媒介产物,追求项目营销推广的广告画面个性独特、炫彩漂亮,追求推广活动的轰动效应是没有错的。但是必须确定一个明确的商业主体与推广前提,即在构思、制作时,要将策划案与广告稿看为一种能产生收益的投资行为,并能得到数量化的预期收益指标。不能产生经济、社会的收益,那么广告就可以判断为无效广告。

3.营销推广中要作营销者而非生硬的推销者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