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难》教学案例及反思高品质版

《蜀道难》教学案例及反思高品质版
《蜀道难》教学案例及反思高品质版

《蜀道难》教学案例及反思

一、指导思想

李白是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蜀道难》是他最具浪漫主义色彩的代表作。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李白及其诗作的特点。通过多样形式的诵读,体会诗作的情感,感受诗歌的声韵美,意境美,情感美。对于古诗文的教学,最有效的方法是诵读。“书读百遍,其意自见”,因此我将此课的主要教学方法定为诵读,在指导诵读的基础上理清思路,背诵全文。

二、教学实录及解说

1)导入

师:你们学过李白的哪些诗歌?将其中的名句背出来。

生1:《赠汪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生2:《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生3:《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生4:《行路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

师:那么李白的诗歌有什么特点呢?

生1: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

生2:还有瑰丽神奇的想象。

生3:善于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语言热情奔放。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这些就是李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的特点。你们想知道我

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是如何评价李白的吗?他说:“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他又说李白“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清新俊逸”也是对李白诗风的概括。

(评价: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如唱戏前的锣鼓一样,未开台先叫座。我的导入虽简单,但联系了已有的知识,激活了学生的记忆,迅速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让学生在已经学过的诗歌的基础上,总结出李白诗作的特点和风格。)2)形式多样的诵读

第一遍:听读,听录音,校正字音句读错误。

第二遍:跟读,读完后结合注释疏通课文。

师:课文中哪一句话出现的次数最多?

生: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师: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来突出蜀道难行的?

生:三个方面——高、险、战祸之烈。

(评价:前两遍诵读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解决并疏通字词句,了解本文的主要内容。我的板书是一条斜线,如同高耸入云的蜀道。线下端写着“蜀道难”,线上端板书“难于上青天”。)

3)研读、评读、品读

1、师:请一位同学有感情地诵读第一段,然后再请他说说为何这样诵读。之后其他同学点评。

生1:读第一段

生1:诵读理由:开头“噫吁嚱”四句应读出感叹的语气;“蚕丛及鱼凫”等四句写蜀道历史,要用舒缓的语气;“地崩山摧壮士死”应读快,读出气势,最

后写青泥岭的曲折盘旋和登山者的情态,应读得较慢,突出人们的无可奈何。

师:说得很好,在诵读时我们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生:重音、感情、停顿、语调、节奏(语速)。

师:请大家试着划停顿、标出重音。古诗文中的停顿一般来说是三言一顿、四言两顿、五言三顿、七言四顿。请同学们再次试着自由朗读一遍。

2、师:哪些语句表现蜀道高的特点呢?说说运用了什么艺术表现手法?

生1:“蚕丛及鱼凫”四句写蜀道闭塞,暗含着高山险阻之意。

生2:“西当太白有鸟道”用鸟道烘托山高,用五丁开山传说写出蜀道来之不易。

生3:“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运用“六龙回日”的神话烘托山高,同时以水险衬托山高。

生4:“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运用了反衬手法,衬托山高。

生5:“青泥何盘盘”四句,运用了夸张和奇特的想象,写人在山顶摸到星星以及抚膺长叹的情态衬托山高。

(评价:此环节让学生将内容的理解与前面讲过的李白诗作的创作风格自然而然地结合起来了。)

3、看蜀道的图片

(评价:此环节旨在通过图片欣赏,给予学生更直观的视觉感受,营造良好轻松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4、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放飞自由的心灵,给思维插上想象的翅膀,对诗中的画面加以想象。想象太白鸟道、五丁开山、想象六龙回日、冲波逆折,想象黄鹤难飞、猿猱愁度,想象青泥曲折、行人情态。

(评价:诗歌的写作需要想象,朗读和理解诗歌同样离不开想象。雨果说:“想象是人类思维中最美的花朵。”黑格尔说:“想象是最杰出的艺术本领。”想象对于诗歌的理解和记忆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4)研读第二段

1、师:请一位同学有感情地诵读,并谈谈你是如何处理的。

生1:读

生1:此段开头“问君西游何时还”两句读出询问的关心语气;“但见悲鸟号古木”四句应以低沉缓慢的语调读出悲凉之感。“连锋去天不盈尺”四句要快速昂扬,读出气势,最后两句应读出感叹和反问的语气。

师:哪些语句写出了蜀道之险?

生2:“但见悲鸟号古木”四句。

师:这四句选取了哪些意象?为我们营造了怎样的气氛?

生2:意象有悲鸟、古木、子规、夜月、空山。为我们渲染了空寂荒凉的气氛,有力烘托了蜀道之险、之难行。

生3:“连峰去天不盈尺”四句也写了蜀道之险。

师:这四句又选取了哪些意象呢?

生3:连峰、枯松、绝壁、飞湍瀑流、砅崖转石。

师:请同学们用电影镜头取景的角度对这一画面加以想象。首先是一个“连峰”的长镜头,然后是枯松的特写,接着“飞湍瀑流、砅崖转石”让画面动起来。整个画面形象声音俱全,有静有动,有声有色。

5)研读第三段。

师:此段应该怎么读?请一位同学为我们范读。

生1:诵读。

生1:“剑阁”句要读出“峥嵘而崔嵬”的气势,中间四字句应快速读出险恶,结尾要“慢读”,读出感叹的语气。

师:此段写战祸之烈,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说说这样写的意图?

生:从“问君西游何时还”、“侧身西望长咨嗟”可知作者写此诗时可能在长安,写诗目的可能是送别友人。写蜀道难行、蜀地战祸惨烈,劝友人别去蜀地。

师:分析得很好,诗人从剑阁的险要引出政治形势的描写,从而表达对国事的忧虑和关切。唐天宝初年,太平景象背后正潜伏着危机,后来发生安史之乱,证明诗人的忧虑是有现实意义的。

6)齐读课文,联系已学过的《大堰河,我的保姆》中出现的反复语句,说说文中多次出现“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有何作用?

生1:“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是贯穿全文的主线,反复出现起强调作用,可以形成一唱三叹、回还往复的作用。

生2:感情一次比一次强烈。咏叹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一叹高,二叹险,三叹战祸之烈。

生3:此句既是咏叹的主体,又是诗意的转折和抒情变化的标志。

7)总结全文

作者运用多种手法如神话传说、夸张衬托、借景抒情写出了蜀道的特点,蜀道确实难行啊,今天,我们的铁路不仅穿越了巴蜀,而且天路通到了青藏高原。自然是伟大的,人类更是“地灵人杰”!

三、教学反思

与学生共同诵读和研讨完《蜀道难》后,,我颇有心得。我认为这次课遵循了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课堂教学氛围轻松而热烈,学生能够在课堂上较为圆满地完成了学习任务。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温故而知新,在教学新课之前联系已有的知识。我在导入时,联系到学过的李白诗歌,既是复习,又是引入新课,同时为后面分析本课运用的艺术手法做了较好的铺垫。在理解反复出现的“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这一句时,联系到学过的诗歌中的反复手法,让学生在学习中总结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也为以后的诗歌学习找到行之有效的方法。

2)教学于法,诵读为本。叶圣陶先生曾说:“学习文言文若干遍,勉强记住不算熟,要自然成诵才行。”可见诵读在诗歌教学中的作用。在诵读时要讲究形式多样。我采用了听读、跟读、个人读、齐读、评读等多种方式,特别是评读和读后的想象,调动了学生读书的积极性,增强了读书的效果。

3)板书有纲举目张,画龙点睛。我的板书简洁明了,又形象直观,概括了本文的主要内容及写作特色。

这堂课整体上是成功的,但也有一些不足和让我迷惑的地方。比如结尾处我在一个班教课时,没有将青藏铁路的通车提出来,在第二个班我加上了这么一个收尾,我的目的是想与“蜀道难”对比,让学生感受人类力量的伟大。这样的拓展是否是与课文联系紧密的拓展,因为现在几乎每次语文课中都有一些拓展,似乎成了一种思维的定势。

整个课堂教学体现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习,但学生自主学习探究体现得不够明显,很大程度上还是由老师牵着走,如何让学生更自觉地自我探究,这也是我课后思考的问题。

https://www.360docs.net/doc/f63300100.html,

蜀道难_行知中学公开课一等奖_配套教案

蜀道难 【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理解诗歌的艺术手法,如意境、声韵等 2.能力培养目标:通过诵读品评赏鉴,体会想象、夸张的艺术特色 3.情感培养目标:让学生走近激情、浪漫、诗性和放达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 1、从学习诗歌的朗诵入手,领会诗歌循环往复逐层深化的情感节奏和豪迈飘逸的气势 2、借助于“剥皮抽筋”法,探究本诗情感主旨 3、本诗语言及艺术手法鉴赏,体会李白豪迈飘逸浪漫诗风的形成 二、教学难点: 1、鉴赏李白激昂俊逸的诗风. 2、探究本课的情感主旨 【教学方法】 1、朗读法 2、点拨法 3、自主学习,小组合作 4、多媒体影音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天地是怎么形成的?(盘古开天辟地)可是在我们西南部有一个传说,天是男神造的,地是女神造的,因为女神太勤快,把地造得太大,没法和天合起来,于是她便把地折叠起来,形成了高山、低谷,这样天地就吻合了也许是西南部的崇山峻岭给了人们灵感,让他们创造了这个神话,也许是西南的山山水水给了我们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以灵感,让他创作了诗歌《蜀道难》(PPT展示)

说起《蜀道难》唐代的诗评家殷番评价这首诗是“奇之又奇,自骚人以还,鲜有此体调也”究竟这首诗奇在何处,今天,我们就通过诵读和鉴赏共同感受诗歌的奇特之处 二、诵读感知风格之奇(PPT展示) 1[活动] 下面先请大家听一遍老师诵读,听的时候注意感受诗歌风格 2[活动] 生诵读 3[提问] 通过通过诵读和听读感受这首诗歌又怎样的风格? [明确] 雄浑、豪放 4 [活动]诵读诗歌主旋律再次感悟雄浑豪放的风格(PPT展示) 5 [提问] 主旋律是那几句话?在诗中出现了几次? [明确] 噫吁嚱(xī),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zī)嗟 6 [活动]指导诵读,感受诗风 乐府诗大多具有咏叹的意味这首诗言蜀道之险,有“风人之义”,咏叹的意味尤浓,诵读时必须把握这个基调,才能再现诗中的意境下面试分层加以解说: ①“噫吁……难于上青天” 这两句统摄全诗,奠定了诗的咏叹基调,感情是豪放的,要读得很有声势全用散文化的句子,表明这是诗人在仰望蜀道时情不自已,脱口而出,也显示了感叹的强烈“噫吁”是惊异之辞“危”“高”,一义重出,极言蜀道高峻“乎”“哉”,皆可有延长音“蜀道之难”,可读得平缓,略作停顿后,再用升调读“难于上青天”五字,如此则全诗主旨自明 ②“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蜀道能使红润的脸色枯萎,应读出害怕的感情,声音也应该越来越低沉 ③“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这是全诗的结束语主旨句第三次出现,要读得缓慢些,有深沉的慨叹意“侧身西望”后稍作停顿,再用渐慢渐弱的声调读“长咨嗟”三字,若有余音,以发人深思 [小结] 通过对主旋律的诵读,诗歌一唱三叹的风格就体现出来了

蜀道难导学案(最新)

《蜀道难》导学案 教学目标: 1、理清思路,熟读成诵,了解诗歌的主旨、寓意。 2、学习作品描写蜀道雄奇险峻的手法,用心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和声韵美。 3、品味其飘逸豪放、流转自然的语言,体会其诗作的艺术风格; 教学重、难点 1、理清思路,熟读成诵,了解诗歌的主旨、寓意。 2、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对本诗实行赏析,学习作品描写蜀道雄奇险峻的手法。 一、知识链接: 1、作者及背景介绍。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少年时代在四川度过,25岁,出三峡,泛洞庭,东游吴越,北上太原,有“大济苍生”之志。唐玄宗天宝九年(742年),李白奉召进京,他本想此行能够施展才华,有所作为,但理想很快破灭了,皇帝的不重用,权臣的排挤,加之个人的傲岸不羁,一年多便被赐金放还,因而思想上便由入世转为出世,于是放浪形骸,寄情山水,诗酒逍遥,最后客死安徽当涂。他留下很多脍炙人口的诗作,《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等最能代表其艺术特色。他兼善各体诗歌,尤以古诗为精,是唐代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作家 2、诗题及教材简析。 《蜀道难》是乐府《相和歌辞?瑟调曲》旧题。《乐府解题》云:“《蜀道难》备言铜梁、玉垒(均为蜀山名)之阻。”本篇根据这个诗题传统的内容,以雄健奔放的笔调,使用夸张形容的手法,描绘了由秦入蜀道路上惊险而奇丽的山川,既写了蜀道的艰难,又写了人生旅程的艰难。全诗气势磅礴,风格豪放,表现了诗人杰出的艺术才能和丰富的想象力,充分体现了李白浪漫主义的创作特点。 学习这首诗,要仔细品味诗人奔放的感情和丰富的想象,新奇大胆的夸张和生动活泼的语言,用心感受诗的意境美和声韵美。 (一)总体把握结构 1、主旨句出现了三次,主旨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重复出现三次,有什么作用?据此为该诗划分层次。 2、诗歌有三“叹”,分别叹的是什么? (二)鉴赏诗歌 1、诗人是怎样来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的? 2、“蜀道难”这样一个难以表述的事物,李白为什么描绘得如此动人? (三)主题探究 ---------------------------------------------------------------------------------------------------------------------------------------------------------------------------------------------------------------------------------------------------------- 1、主旨句三叹“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三种主题探讨:第一,行蜀道难,劝诫朋友早还家;第二,蜀道难,人生之路坎坷崎岖;第三,对社会的忧虑关切。你认为哪一种,说明理由。三、课后导学 阅读《在西域读李白》(见《成才之路》),完成1—4题。 1.作者在第①段中问“他与我们为何如此不同?”从全文看,李白与一般诗人的不同之处 在哪里?其缘由何在?(5分) 2.第③段“历史在此与一个伟大的天才相遇”和第④段“历史的伟大契机在此生成”两句 中的“此”分别指什么?(4分) 3.第⑧段中“他的双脚和诗笔生动了大唐的山水”该怎样理解?(4分) 4.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准确的两项是(4分) A.作者说李白“连死都是一首诗”,是说李白醉酒落水抱月长眠的生命终结方式具有浪漫主义色彩。B.李白摒弃中原已有的温柔敦厚细腻空灵,他的诗都是剽悍、纯粹、猛烈的。 C.作者认为,没有大唐,就没有饱含异质的李白;没有李白,大唐王朝也很难变得开朗雍容。D.第⑦段“李白从另一个方向走来了”中的“另一个方向”指文化精神方面。 E.从文中能够看出,李白的一生表达出了平等、自由、青春、激情的生命愿欲。 二、知识检测 1、请给加点字注音 A噫吁嚱 ...()鱼凫.()秦塞.()萦.绕() B. 石栈.()猿猱.()扪参.()峥嵘 ..() C. 抚膺.( ) 巉.岩()飞湍.( ) 咨嗟 ..() D. 喧豗.()砯.崖()崔嵬.()吮.血() 2. 指出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①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②开国何茫然! ③西当太白有鸟道 ④然后天梯石栈方钩连 ⑤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⑥猿猱欲度愁攀援 ⑦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⑧使人听此凋朱颜 ⑨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⑩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⑾一夫当关,万夫莫开⑿所守或匪亲 ⒀朝避猛虎,夕避长蛇⒁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

《蜀道难》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设计与反思 课题:《蜀道难》 科目:语文教学对象:高一学生课时:三课时提供者:单位:南华一中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属于人教版必修四第二单元诗歌部分,学习的主要内容是李白诗歌的特点。意象以及艺术特色,可以让学生了解到李白浪漫主义的特点。让学生学会想象。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李白的生平、代表作以及其风格的特点;理解诗的内容,把握诗歌 的意象及其作者的思想情感;学习诗歌的表达技巧,提高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先了解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疏通字词的意义,熟读、诵读、品味语言、 鉴赏分析诗歌,探究诗的意境、表达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反复吟诵,结合诗歌内容理清诗歌的结构层次,理解诗意,体会 诗人在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对于李白的诗歌学生之前已经接触过一些,对诗歌有所了解,但是像《蜀道难》这样的诗歌还是第一次接触,不仅要解决诗歌的知识,同时还要解决文言文基础知识,我们的学生基础较差,课前充分的预习是十分重要的。学生阅读量小,理解能力比较差,老师设计的问题要由易到难,并且要注重引导。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是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朗读背诵、教师点评。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基本理念就是结合新课程标准的“审美能力”“运用能力”“探究能力”来进行教学设计,主要策略就是“三探三疑”学生自主学习,合作答疑,教师总结答疑。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诗的内容,探究诗歌的表达技巧。 教学难点: 揣摩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鉴赏和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 六、教学过程(这一部分是该教学设计方案的关键所在,在这一部分,要说明教学的环节及所需的资源支持、具体的活动及其设计意图以及那些需要特别说明的教师引导语)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1、以已经学过的诗歌导入结合预习案预习学生自主学习

精品教案:《蜀道难》公开课优秀教案

蜀道难 李白 【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理解诗歌的艺术手法,如意境、声韵等 2.能力培养目标:通过诵读品评赏鉴,体会想象、夸张的艺术特色 3.情感培养目标:让学生走近激情、浪漫、诗性和放达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 1、从学习诗歌的朗诵入手,领会诗歌循环往复逐层深化的情感节奏和豪迈飘逸的气势 2、借助于“剥皮抽筋”法,探究本诗情感主旨 3、本诗语言及艺术手法鉴赏,体会李白豪迈飘逸浪漫诗风的形成 二、教学难点: 1、鉴赏李白激昂俊逸的诗风. 2、探究本课的情感主旨 【教学方法】 1、朗读法 2、点拨法 3、自主学习,小组合作 4、多媒体影音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天地是怎么形成的?(盘古开天辟地)可是在我们西南部有一个传说,天是男神造的,地是女神造的,因为女神太勤快,把地造得太大,没法和天合起来,于是她便把地折叠起来,形成了高山、低谷,这样天地就吻合了也许是西南部的

崇山峻岭给了人们灵感,让他们创造了这个神话,也许是西南的山山水水给了我们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以灵感,让他创作了诗歌《蜀道难》(PPT展示) 说起《蜀道难》唐代的诗评家殷番评价这首诗是“奇之又奇,自骚人以还,鲜有此体调也”究竟这首诗奇在何处,今天,我们就通过诵读和鉴赏共同感受诗歌的奇特之处 二、诵读感知风格之奇(PPT展示) 1[活动] 下面先请大家听一遍老师诵读,听的时候注意感受诗歌风格 2[活动] 生诵读 3[提问] 通过通过诵读和听读感受这首诗歌又怎样的风格? [明确] 雄浑、豪放 4 [活动]诵读诗歌主旋律再次感悟雄浑豪放的风格(PPT展示) 5 [提问] 主旋律是那几句话?在诗中出现了几次? [明确] 噫吁嚱(xī),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zī)嗟 6 [活动]指导诵读,感受诗风 乐府诗大多具有咏叹的意味这首诗言蜀道之险,有“风人之义”,咏叹的意味尤浓,诵读时必须把握这个基调,才能再现诗中的意境下面试分层加以解说: ①“噫吁……难于上青天” 这两句统摄全诗,奠定了诗的咏叹基调,感情是豪放的,要读得很有声势全用散文化的句子,表明这是诗人在仰望蜀道时情不自已,脱口而出,也显示了感叹的强烈“噫吁”是惊异之辞“危”“高”,一义重出,极言蜀道高峻“乎”“哉”,皆可有延长音“蜀道之难”,可读得平缓,略作停顿后,再用升调读“难于上青天”五字,如此则全诗主旨自明 ②“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蜀道能使红润的脸色枯萎,应读出害怕的感情,声音也应该越来越低沉 ③“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最新蜀道难导学案答案复习进程

《蜀道难》导学案答案 编制人:郭仁玲2009—2—8 【学习目标】1、了解李白的生平和创作风格,学会“知人论世”。 2、理清思路,熟读成诵,理解李白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3、品味语言,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和声韵美,赏析诗歌的艺术特色。 4.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学习重点】1、理清思路,熟读成诵,理解李白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2、品味语言,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和声韵美,赏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学习难点】1、了解诗歌的主旨(寓意)。 2、、体会诗人热烈奔放的感情和豪放飘逸的艺术风格。 【学法指导】自主学习(诵读、研读、赏析)、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教师点拨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要点:了解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解题,疏通文句,为赏析诗歌打好基础。【作家作品】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先世隋时因罪 徙西域。他生于安西都护府之碎叶城,约五岁时随其父迁居绵州彰明县之青莲乡。李 白自青年时,即漫游全国各地。天宝初,因道士吴均及贺知章推荐,曾至长安,供奉 翰林,但不久即遭谗去职。安史之乱发生,因参加永王李璘幕府,被牵累,长流夜郎, 途中遇赦。晚年漂泊东南一带,最后病殁当涂。李白性格豪迈,向往于建立功业,对 唐玄宗后期权贵当国,政治腐化,深为不满。其诗多强烈抨击当时的黑暗政治,深切 关怀时局安危,热爱祖国山川,同情下层人民,鄙夷世俗,蔑视权贵;但也往往流露 出一些饮酒求仙、放纵享乐的消极思想。他善于从民间文学吸取营养,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健奔放,色调瑰玮绚丽,语言清新自然,为继屈原之后,出现在我国诗坛的伟 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和杜甫齐名,人称“李杜”。杜甫曾说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皮日休说他“言出天地外,思出鬼神表”;韩愈说他“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

李白《蜀道难》的教学设计

李白《蜀道难》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一、理清思路,熟读成诵,了解诗歌的主旨、寓意。 二、学习作品描写蜀道雄奇险峻的手法,用心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和声韵美。 三、赏析诗歌的艺术特色,仔细品味李白作品中奔放的感情、丰富的想像、新奇的夸张和生动的语言。 教学设想 李白的诗歌以他想像的丰富奇特,风格的雄健奔放,色调的瑰玮绚丽,语言的清新自然著称于世。“言出天地外,思出鬼神表”(皮日休)是对李白诗歌最准确的概括。学习《蜀道难》这首诗要引导学生认真疏导文句、熟读成诵,把握文章结构、章法,了解其主旨、寓意,从而深刻体会李白诗歌的特点,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以加深学生对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的认识。 课时安排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解题,疏通文句,为赏析诗歌打好基础。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语。 在我国的盛唐时期上,曾经出现过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人们尊称为“诗仙”。他是谁?(明确:李白)李白在文学上取得了后人难以企及的成就!“诗圣”杜甫对他极为倾服,称他的诗“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李白的代表作品《蜀道难》。 二、解题。 《蜀道难》是乐府《相和歌辞·瑟调曲》旧题。本篇根据这一诗题传统的内容,以雄健奔放的笔调,运用夸张形容的手法,描绘了由秦入蜀道路上惊险而奇丽的山川,表现了诗人杰出的艺术才能和丰富的想像力。 唐朝,蜀中商业经济极为发达,入蜀的人乐不思返,而没意识到这一地区形势险要,自古为封建割据之地,随时有发生变乱的可能。诗中强调“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就是指此而言。顾炎武《日知录》卷二十六说:“李白《蜀道难》之作,当在开元、天宝间。时人共言锦城之乐,而不知畏途之险,异地之虞,即事成篇,别无寓意。”孟《本事诗·高逸》载“李白初至长安,贺知章往访,见《蜀道难》:‘称欢者数四,号为谪仙。’”《唐摭言》第七卷中也有类似的记载。另外,此诗曾收入殷璠所选《河岳英灵集》,其书据近人岑仲勉

《蜀道难》优质课教案及经典教学设计(最新)

语文《蜀道难》教案一 一、说教材 《蜀道难》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一单元几篇文章都是唐朝诗歌。《蜀道难》写出了蜀地山川的高峻奇险的特点,同时也融入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现状的担忧,从艺术特点上看,诗歌想象奇特,笔法夸张,充分体现了李白的浪漫主义诗风。学习本诗对学生认识唐诗,鉴赏诗歌,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都有重大作用。 二、说学情 学生对古典诗歌并不陌生,但他们的认识和理解只停留在表层,还没用真正掌握鉴赏诗歌的技巧。因此在教学中应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以足够的时间去品味、感悟,帮助他们进入诗歌的情景,增强诗歌的鉴赏能力。 三、说目标 根据教材、学情及课标要求,我确定以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作家及背景2、培养学生鉴赏诗歌作品的能力和方法,鉴赏本诗的艺术特色。 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解读诗中意象,品味意境,感受诗人情感,体会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的意境美、声韵美,激发他们对于中国古典文化的热爱。 四、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解读诗中意象,品味意境,感受诗人情感,体会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难点:评析诗歌的雄奇瑰丽、富于浪漫色彩的艺术特色,体会作者写作诗歌时的情感。 五.说教法和学法 教法:1、诵读法;2、问题引导法;3、交流讨论法;4、点拨法。 学法:1、自主学习法——搜集资料、自主思考、主动探究、解决问题。

2、勾画圈点法——勾出文中的重点句,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 3、合作探究法——交流讨论,共同研读。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在大唐多若繁星的诗人中,李白是被人们誉为既有侠肝义胆,又有仙风道骨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传奇的一生,豪放飘逸的诗风,确实给人们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今天我们来学习《蜀道难》,再次感受李白诗歌的风格。(板书)。 (二)作者简介[学生演说] (三)诵读感知 1、第一遍,个别学生堂上朗读,读后师生议论不足之处。 2、第二遍,听录音或老师范读,学生圈点矫正。 3、第三遍,全体学生齐读。 4、第四遍,学生结合注释默读,疏通诗意,圈出难点,合作交流。 (四)问题探究: 1、《蜀道难》中贯穿全诗的是哪一句?它在全诗起到什么作用? 明确:(1)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2)全诗的主旨句。贯穿全诗始终,有一唱三叹之效! 2、蜀道“难”在哪里? 三难:第一段从历史角度说开辟之难 第二段从山势高危的角度说攀越之难 第三段从现实角度说安居之难 3、诗人怎样来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 明确:神话传说:五丁开山、六龙回日—写出历的不可逾越之险阻。

蜀道难公开课优秀教案

蜀道难公开课优秀教案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蜀道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 了解诗人李白的生平 2.明确诗歌的基本内容及行文脉络 二.过程与方法 1.学习给诗歌划分节奏,反复诵读,体会诗歌情感. 2.重点赏析诗歌的主要诗句的深刻含义,把握诗歌的主旨.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品味诗歌的特色,感知作品的感情基调,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 高中阶段学生对诗歌的正式接触是必修三的第二单元,学生对古典诗歌有一定的了解,但仅停留在机械的记忆层面。学生对诗歌的文体特征、时代特点、及创作背景都比较陌生。另外学生对诗歌的赏析知之甚少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 1、从学习诗歌的朗诵入手,领会诗歌循环往复逐层深化的情感节奏和豪迈飘逸的气势 2、把握诗歌的基本内容 二、教学难点: 探究本课的情感主旨 【教学方法】 朗读法、点拨法、多媒体影音(自主学习,小组合作)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我国的盛唐时期上,曾经出现过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人们尊称为“诗仙”。他是谁(明确:李白)李白在文学上取得了后人难以企及的成就!“诗圣”杜甫对他极为倾服,称他的诗“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李白的代表作品《蜀道难》。 二、诵读感知风格之奇 1、朗读诗歌的技巧 (1)节奏 划分节奏,一般有两种依据:音节划分或语意。在朗读时停顿的一般是一个相对完整的音节或语意。 例: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2)语速: 在表达忧郁、悲伤、痛苦的情绪时,语速应该比较缓慢;而快速的动作、紧张的场面、或表达兴奋、激动的情绪时语速应快。 例: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难》学案参考答案

《蜀道难》学案参考答案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整体感知诗的寓意; 2.了解李白的雄放飘逸的诗风; 3.熟悉诗歌内容,体会李白诗歌的夸张、想像的写作手法。 学习重点:诵读。 学习难点:诗歌内容理解。 学习时数:两课时 一、作者介绍。结合所学知识,或查阅有关资料,为李白写一篇150字左右的小传。(要点:姓名字号,朝代身份,主要经历,代表作品及创作风格,地位评价) 二、诗题诠释 《蜀道难》是古乐府旧题,属于相和歌词的瑟调曲,《乐府古题要解》云:“蜀道难,备言铜梁、玉垒之阻。”这只歌曲的内容就是歌咏蜀道的艰难、行旅的辛苦,李白《蜀道难》是他袭用乐府古题而作。 三、预习要点 1.给加点字注音。 鱼凫()秦塞()石栈()猿猱()扪参()黄鹄()巉岩()飞湍()喧豗()砯崖()转石()峥嵘()崔嵬()咨嗟()万壑()趑趄()吮吸() 2.下列词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A.地崩山崔天梯石栈扪参历井千沟万壑 B.峥嵘崔嵬冲波递折横绝峨眉壁立千仞 C.飞湍瀑流猿猱攀援匪亲弗居一夫挡关 D.磨牙吮血抚赝长叹鹤汀凫渚协从不问 3.下列词语中对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D) A.开国何茫然(完全不知道的样子,渺茫遥远的样子) B.扪参历井仰胁息(扪,触摸;参、井均为星宿名,相传为蜀、秦的分野) C.凋朱颜(使……凋谢,这里指憔悴) D.以手抚膺坐长叹(抚摸着双腿) 4.对加点虚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其险也如此也:副词,表示“同样”“也是”。 B.胡为乎来哉乎:语助词,无义。 C.黄鹤之飞尚不得过之:主谓之间结构助词 D.所守或匪亲或:副词,倘若。 5.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两组是(AD ) A.开国何茫然/青泥何盘盘B.尔来四万八千岁/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C.西当太白有鸟道/一夫当关D.猿猱欲度愁攀援/悲鸟号古木,愁空山 6.下列诗句朗读时语气节拍停顿正确的一项是(C ) A.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嵋巅 B.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蜀道难优秀教案及反思

蜀道难优秀教案及反思 《蜀道难》这首诗描写蜀道的雄奇险峻,含有入蜀艰难和蜀地不可久居之意。下面是为你带来《蜀道难》教案及反思,供你参考。 《蜀道难》教案【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了解作家生平,作品风格和本诗的创作背景。 过程和方法:通过反复诵读,把握本诗的行文脉络,体会作者情感;通过分析本诗的艺术手法来感受其中的浪漫主义风格。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李白的浪漫主义风格,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作者情感,感受作品的浪漫主义风格。 难点:解析状“难”之法,体会李白雄放诗风。 【教学层次设计】:一个课时。导入→诵读→感叹→小结→作业布置→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5分钟) PPT显示蜀道地形。蜀道北起陕西汉中宁强县,南到四川成都,全长450公里,入川经广元、剑阁、梓潼、绵阳、德阳等地。沿线地势险要,山峦叠翠,风光峻丽,关隘众多,现在我们可以坐着火车在蜿蜒的秦岭隧道穿行,那么一千多年以前要入蜀该怎么办呢?李白

警告我们“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下。(紧接着播放朗读音频) 二,多种形式诵读(15分钟) 1.课前预习,自己朗读课文,初步感知 首先将难字、易读错字展示给学生要求学生自读时注意读准字音。 注意读音: 噫吁嚱(yi xu xī) 鱼凫(fú) 秦塞(sài) 萦绕(yíng) 石栈(zhàn) 猿猱(náo) 扪参(shēn) 抚膺(yīng) 巉岩(chán) 飞湍(tuān) 咨嗟(zījiē) 喧豗(huī) 砯崖(pīng) 崔嵬(wéi) 吮血(shǔn) 其次让学生根据书下注解大体读懂诗意,将不能理解的语句挑出来,小组同学间探讨研究,也可以向教师质疑。 (因为诗歌本来就讲究涵咏玩味,有如千年佳酿,令人沉醉,所以不宜逐句翻译,破坏诗意美,完全可以留给学生自己揣摩和体会。) 2 课堂模仿,再读感悟。 配蜀道画面和朗诵音频,要求学生体会音频中的感情、语气、语调节奏,感情基 调等,学生诵读表演,教师点评并加以指导。 3三读品味,其义自见。 让学生小组间分段朗诵,体会它的效果,明确李白对蜀道的印象:难!面对蜀道之难,李白如何感叹?引导学生找出诗中表达强烈感叹的

蜀道难教学实录及反思

在岗实践作业教学设计和课例研修心得 一、基本信息 (1)、学科:高中语文 (2)、教材版本:新人教版 (3)、年级:高二 (4)、课题:《蜀道难》 (5)、课时:第一课时 二、具体内容 《蜀道难》教学实录及反思 教学目标: ⑴、通过感知、理解,体会本诗的意境及李白飘逸豪放的艺术格。 ⑵、掌握一定的诗歌鉴赏技巧。 教学重点: 感性地感受本诗艺术风格的同时能够理性地分析鉴赏。 教学过程: 一、导入并出示目标: 1、(幻灯片展示游戏“仙剑奇侠传”的场景图片三张片) 这些场景美妙又惊险绝异,它们的设计灵感直接来源于千年前那位在西域到长安之间刮起了一股诗歌旋风的诗人李白,他的《蜀道难》。说起李白,我们已经对他熟悉得像是老朋友一样了,可是他又能时刻带给我们惊异和叹服。我自己有限的阅读量可以得到一条定律,那就是,我们离李白越近就越需要仰望。他写落自九天的瀑布,写奔腾咆哮的黄河,又写崎岖险阻的蜀道。沈德潜说他不是人,是仙,上穷碧落下黄泉,天马行空,意兴遄飞。杜甫说李白“笔落惊风雨,

诗成泣鬼神”,这是赞叹,也是唐诗艺术巅峰上一位巨星对另一位巨星在诗风上做出的标准诠释,那就是浪漫主义色彩浓厚的“豪放飘逸”。 2、咱们这节课学习的目标就是(幻灯片展示学习目标): ⑴、通过感知、理解,体会本诗的意境及李白飘逸豪放的艺术风格。 ⑵、掌握一定的诗歌鉴赏技巧。 对于第二个目标需作如下解释:任何艺术形式都需要一定的表达技法。诗人在创作诗歌的过程中也会自觉不自觉地运用到各种艺术手法(幻灯片展示诗歌常用艺术手法)。我们不仅要读诗爱诗还要学会欣赏诗,来看一看李白在蜀道难中所调动的写作技巧,提高鉴赏诗歌时运用“术语”的能力。 二、教师示范配乐诵读。 提示:老师示范朗诵的时候,请同学们注意感受诗中蕴蓄的意境。 三、赏析课文: 1、师生共同研读课文第一段: (幻灯片展示:蜀山难行难在何处呢?请从第一段中找出你认为 .......... 李白写蜀山难行最精彩的一句 ....。).............,并分析运用了哪种艺术手法 ⑴赏析提示: ①“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李白诗歌是以豪放飘逸见长,读这首诗的时候就要读出气势,拿出“厚颜无耻”的精神,不要不好意思,真正投入进去才能领略其中

《蜀道难》优秀教案

《蜀道难》教案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把握这首诗参差错落的语言特点,在吟咏中体会蜀道的雄奇壮丽、高峻 险要,感受诗的声韵美。 2.品味蜀道之“难”的典型意象,体会诗人豪放飘逸的诗风,感受诗的意境美。 3.鉴赏诗人状“难”之法,体悟诗人赞叹、惊惧、忧虑之情,感受诗的情感美。 教学重点:立足于“读”,品味诗的意象、语言、艺术风格。 教学难点:调动想象力及感悟力,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引入蜀道:复习旧知,激发兴趣 1、竞赛背诵李白诗句 2、“诗仙”由来 李白初到长安,贺知章往访,看到了李白写的《蜀道难》,他看完了之后,大叹一声:“李白不是人,你是仙人被贬谪到人世上了啊!”此后,李白就被后人尊称为“诗仙”。 3、李白简介 二、倾听蜀道:初读感知,疏通文意 (一)初读 《蜀道难》气象雄奇奔放,感情激越跌宕,兴寄遥深,“非高声朗诵不能得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趣”(曾国藩语),让我们在诵读中感知诗情,参悟画意。 1、读准字音。 噫吁嚱(yī xū xī)鱼凫(yú fú)秦塞(sài) 石栈(zhàn)猿猱(náo)扪(mén)参(shēn)历井 抚膺(yīng)巉(chán)岩飞湍(tuān)喧豗(huī) 砯(pīng)崖万壑(hè)峥嵘(zhēngróng)崔嵬(cuīwéi)吮(shǔn)血咨嗟(zījiē) 2、指名朗读。其他学生听读,注意字音、节奏是否准确。 3、示范朗读。(播放课文朗读录音或教师范读。)要求学生特别注意读准节奏、语气,可 轻声跟读。

读前指导示例: (1)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噫吁嚱”是复合叹词, 须一气读出,中间不得停顿。“危乎高哉”亦当一气读,“乎”有延长音。“之”“于” 皆当轻读。) (2)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表示极短的停顿。“有”有余音。“之”轻读。) (3)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也”后声断气不断。“∥”表较长停顿。) (4)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而”轻读。) 4、齐读课文。 (二)释义 第一段: 1.噫吁戏,危乎高哉(高) 2.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比) 3.西当太白有鸟道(挡) 4.然后天梯石栈方钩连(沟通相连) 5.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使动用法,使……回转) 6.猿猱欲度愁攀援 (越过) 7.青泥何盘盘 (多么) 第二段: 1.但见悲鸟号古木 (只) 2.雄飞雌从绕林间 (跟随) 3.使人听此凋朱颜 (使动用法,使……凋谢) 4.连峰去天不盈尺 (离) (满) 5.枯松倒挂倚绝壁 (靠) 6.飞湍瀑流争喧豗 (急流) 7.砯崖转石万壑雷 (拟声词) 第三段: 1.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人) (挡,把守) 2.所守或匪亲 (同“非”) 3.朝避猛虎,夕避长蛇 (互文见义)

《蜀道难》导学案 教师版

《蜀道难》导学案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扫除文字障碍;反复诵读,感知作品的感情基调。 2.探讨《蜀道难》的基本内容及行文脉络。 【知识导学】 一.作者及其作品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素有诗仙之称。。少年时代在四川度过,25岁,出三峡,泛洞庭,东游吴越,北上太原,有“大济苍生”之志。唐玄宗天宝九年(742年),李白奉召进京,他本想此行能够施展才华,有所作为,但理想很快破灭了,皇帝的不重用,权臣的排挤,加之个人的傲岸不羁,一年多便被赐金放还,因而思想上便由入世转为出世,于是放浪形骸,寄情山水,诗酒逍遥,最后客死安徽当涂。他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作,《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等最能代表其艺术特色。他兼善各体诗歌,尤以古诗为精,是唐代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作家。 二.文体介绍 诗歌,文学体裁的一种,它以高度凝练的语言,形象地表达出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集中反映了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的节奏和韵律。 1.诗歌的特点:(1)诗歌内容是社会生活最集中的反映。(2)诗歌有丰富的感情和想像。(3)诗歌的语言是精炼的、形象的,音调和谐,节奏鲜明。(4)诗歌在形式上,不是以句子为单位,而是以行为单位。 2.诗歌的分类:按照内容有无较完整的故事和人物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抒情诗又分为直接抒情诗、间接抒情等。按照形式分为格律诗、自由诗、民歌等。我国古典诗歌分为诗、词、曲。 三.背景介绍 唐代蜀中商业经济极为发达,入蜀的人们乐不思返,而没有认识到这一地区形势险要,自古为封建割据之地,随时有发生叛乱的可能。诗中强调的“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就是指此而言的。顾炎武《日知录》中说:“李白《蜀道难》之作,当在开元、天宝间。时人共言锦城之乐,而不知畏途之险,异地之虞,即事成篇,别无寓意。”又据孟《本事诗》载,贺知章于天宝初年李白入京时即见此作,惊叹之余称李白为“谪仙”。故知其创作时间不迟于天宝三年,为“安史之乱”前的作品。诗中的“君”有人说是李白的一位好友,这以他同时期的作品《剑阁赋》和《送友人入蜀》为证(见附录),有人说仅是一种虚拟方式,即实无其人而是泛指所有“西游”之人。其实“君”指谁并不重要,诗的写作目的就是告诉人们不要只看到“锦城”的“乐”,应该“早还家”,因为这里的道路奇险无比,且随时可能发生战乱,足见作者英明的政治预见。 四.标题补充 蜀道北起陕西汉中宁强县,南到四川成都,全长450公里,入川经广元、剑阁、梓潼、绵阳、德阳等地。沿线地势险要,山峦叠翠,风光峻丽,关隘众多,唐代李白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形容。

蜀道难创新教学设计

蜀道难 【教学目标】 1. 理清思路,熟读成诵,了解诗歌的主旨、寓意。 2. 学习作品描写蜀道雄奇险峻的手法,用心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和声韵美。 3. 赏析诗歌的艺术特色,仔细品味李白作品中奔放的感情、丰富的想象、新奇的夸张和生动的语言。 【教学设想】 李白的诗歌以他想象的丰富奇特,风格的雄健奔放,色调的瑰玮绚丽,语言的清新自然著称于世。“言出天地外,思出鬼神表”(皮日休)是对李白诗歌最准确的概括。学习《蜀道难》这首诗要引导学生认真疏导文句、熟读成诵,把握文章结构、章法,了解其主旨、寓意,从而深刻体会李白诗歌的特点,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以加深学生对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的认识。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语。 在我国的盛唐时期上,曾经出现过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人们尊称为“诗仙”。他是谁?(明确:李白)李白在文学上取得了后人难以企及的成就!“诗圣”杜甫对他极为倾服,称他的诗“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李白的代表作品《蜀道难》。二、解题。 《蜀道难》是乐府《相和歌辞·瑟调曲》旧题。本篇根据这一诗题传统的内容,以雄健奔放的笔调,运用夸张形容的手法,描绘了由秦入蜀道路上惊险而奇丽的山川,表现了诗人杰出的艺术才能和丰富的想象力。 唐朝,蜀中商业经济极为发达,入蜀的人乐不思返,而没意识到这一地区形势险要,自古为封建割据之地,随时有发生变乱的可能。诗中强调“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就是指此而言。顾炎武《日知录》卷二十六说:“李白《蜀道难》之作,当在开元、天宝间。时人共言锦城之乐,而不知畏途之险,异地之虞,即事成篇,别无寓意。”孟《本事诗·高逸》载“李白初至长安,贺知章往访,见《蜀道难》:'称欢者数四,号为谪仙。'”《唐摭言》第七卷中也有类似的记载。另外,此诗曾收入殷璠所选《河岳英灵集》,其书据近人岑仲勉考证,编于天

《蜀道难》公开课教案

《蜀道难》公开课教案 高一语文备课组王伟琼 【教学内容分析】 《蜀道难》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语文必修3的课文。这一单元的内容主要是唐代诗歌。作为这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蜀道难》具有一种示范的作用。这种示范作用一方面体现在展现中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巅峰时期的作品风貌,从而感受时代与文学的联系;另一方面的作用,在于通过引导学生诵读、鉴赏《蜀道难》,进而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学会阅读其他唐诗作品。 在诗作本身之外,作者李白也是很值得研究的对象。这个中国诗歌史上的巅峰诗人以他的卓然文采和人格魅力点燃了盛唐诗歌的熊熊火焰。因此,把李白的诗歌放在这一单元的第一篇就起到了管中窥豹的作用。通过了解李白的诗了解李白,又进一步了解唐诗的风采。在之前上过的唐诗引导课的基础上,我希图通过诵读与鉴赏两个层面结合李白这位诗人来阅读他的诗。使学生能被古典诗歌的巨大魅力所吸引。 【学情分析】 《蜀道难》是一个乐府旧题。在行文上有别于学生经常诵读的格律诗,它不像格律诗一样以对偶句为主,它常常是散句居多,这就增加了诵读时情感把握的难度。高中的学生在思想上渐渐从幼稚走向成熟,但在表达上却正相反由开放转向了封闭。而诗歌阅读鉴赏恰恰需要的就是学生敢于开口去诵读,在这一点上,诗歌教学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现了矛盾。 在诗歌教学上,学生已经接触过现代诗歌,对诗歌的意象有一定的了解。而要了解唐诗乃至整个古典诗歌的魅力,仅仅了解意象是不足的。因此,在《蜀道难》的教学上,意象是一个跳板,它连接着学生的已知与未知。学生可能会被古奥艰深的用词抑制了兴趣,但诗歌丰富的想象世界与情感世界依然是引导学生主动诵读主动探究的一盏明灯。 【设计思想】 针对学生对诵读古诗的畏缩情绪,我决定以两条主线贯穿全课。一条主线在于从把握情感、掌握停顿、理解内涵三个有着层层递进关系的角度指导学生如何诵读和感受一首诗歌。另一条主线在于梳理分析《蜀道难》的句法特点、主旨情感和表现手法上的特点,探究李白对乐府旧题诗的创新和超越,进而探讨李白豪迈飘逸的浪漫主义诗风。而这两条线的交汇之处就是诗人“李白”。第一条线属于“表”,第二条线属于“里”,正是如此,让学生表里结合的去理解,去感受大诗人李白之“大”。在授课过程中,采取多样的诵读方式来把握诗歌,让学生从多方面接受朗诵这一艺术表现手法,进而能够主动的去诵读。这样既起到引导学生敢于诵读的作用,又能够有一定深度的理解诗歌。 【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深入了解李白其人,理解诗歌的艺术手法,如章法、意境、声韵等。2.能力培养目标:通过诵读品评赏鉴,体会想象、夸张的艺术特色。 3.情感培养目标:让学生走近激情、浪漫、诗性和放达。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 1、从学习诗歌的朗诵入手,领会诗歌循环往复逐层深化的情感节奏和豪迈飘逸的气势。 2、借助于“剥皮抽筋”法,探究本诗情感主旨。 3、本诗语言及艺术手法鉴赏,体会李白豪迈飘逸浪漫诗风的形成。

蜀道难导学案 (1)

《蜀道难》导学案 一、教材分析: 这首诗描写蜀道的雄奇险峻,含有入蜀艰难和蜀地不可久居之意。诗中想象奇特、丰富,气魄的宏伟、豪迈,充分显示了诗人的浪漫气质和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学习这首诗,要仔细品味诗人奔放的感情和丰富的想象,新奇大胆的夸张和生动活泼的语言,用心感受诗的意境美和声韵美。 二、请给加点字注音 A噫吁嚱()鱼凫()秦塞()萦绕() B. 石栈()猿猱()扪参()峥嵘() C. 抚膺( ) 巉岩()飞湍( ) 咨嗟() D. 喧()砯崖()崔嵬()吮血() 2. 指出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①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②开国何茫然! ③西当太白有鸟道 ④然后天梯石栈方钩连 ⑤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⑥猿猱欲度愁攀援 ⑦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⑧使人听此凋朱颜 ⑨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⑩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⑾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⑿所守或匪亲 ⒀朝避猛虎,夕避长蛇 ⒁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⒂侧身西望长咨嗟! 3、默写 噫吁嚱,危乎高哉!!……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朝避猛虎,夕避长蛇。,。……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三、快乐晋阶 1、诗人是怎样来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的? 2、“连峰去天不盈尺……砯崖转石万壑雷”这几句描写好在哪里? 3、“蜀道难”这样一个难以表述的事物,李白为什么描绘得如此动人? 4、全诗最后一段写剑阁,对天宝初年的唐朝社会有什么现实意义?

参考答案 快乐晋阶 一、诗人是怎样来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的? 神话传说:五丁开山、六龙回日——写出历史上蜀道不可逾越之险阻。 虚写映衬:黄鹤不得飞渡、猿猱愁于攀缘——映衬人行走难上加难。 摹写神情、动作:手扪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步履艰难、神情惶悚——困危之状如在眼前。 借景抒情:古木荒凉、鸟声悲凄(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使人闻声失色,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氛围,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 运用夸张:“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了惊险的气氛。李白正是以变幻莫测的笔法,淋漓尽致地刻画了蜀道之难,艺术地展现了古老蜀道逶迤、峥嵘、高峻、崎岖的面貌,描绘出了一幅色彩绚丽的山水画卷。 二、“连峰去天不盈尺……砯崖转石万壑雷”这几句描写好在哪里? 诗人先托出山势的高险,然后由静而动,写出水石激荡,山谷轰鸣的惊险场景,好像一串电影镜头:开始是山峦起伏,连峰接天的远景图画;接着平缓地推出枯松倒挂绝壁的特写;而后,跟踪而来的是一组快镜头:飞湍、瀑流、悬崖、转石,配合着万壑雷鸣的音响,飞快地从眼前闪过,惊险万状,目不暇接,从而造成一种势若排山倒海的强烈艺术效果,使蜀道之难的描写,简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如果说上面山势的高危已使人望而生畏,那么此处山川的险要更令人惊心动魄了。 三、“蜀道难”这样一个难以表述的事物,李白为什么描绘得如此动人? 李白之所以描绘得如此动人,还在于他融贯其间的浪漫主义激情。诗人寄情山水,放浪形骸,他对自然景物不是冷漠地观赏,而是热情地赞叹,借以抒发自己的理想、感受。那飞流惊湍,奇峰险壑,赋予了诗人的情感气质,因而才呈现出飞动的灵魂和瑰伟的姿态。诗人善于把想像、夸张和神话传说融为一体写景抒情。言山之高峻,则曰:“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状道之险阻,则曰:“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诗人从蚕丛开国说到五丁开山,由六龙回日写到子规夜啼,天马行空般地驰骋想像,创造出博大浩渺的艺术境界,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让我们透过奇丽峭拔的山川景物,仿佛看到诗人那“落笔摇五岳,笑傲凌沧州”的高大形象。唐以前的《蜀道难》作品简短单薄,李白对这一乐府古题有所创新和发展,他运用了三言、四‘言、五言、七言,直到十一言等参差错落,长短不齐的句式,形成极为奔放的语言风格;韵脚也不断变化,适合表现自由不羁的气魄,描写蜀中险要环境,一连三换韵脚,极尽变化之能事。这对他表现丰富奇特的想像和笑傲现实的浪漫主义精神也起到了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作用。 四、全诗最后一段写剑阁,对天宝初年的唐朝社会有什么现实意义? 在风云变幻,险象丛生的惊险氛围中,最后写到了蜀中要塞剑阁。在大剑山和小剑山之间有一条30里长的栈道,群峰如剑,连山耸立,削壁中断如门,形成天然要塞。因其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历史上在此割据称王者不乏其人。诗人从剑阁的险要引出对政治形势的描写。他化用西晋张载《剑阁铭》中“形胜之地,匪亲勿居”的语句,目的在于劝人引以为鉴戒,警惕战乱的发生,并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揭露了蜀中豺狼的“磨牙吮血,杀人如麻”,这既是描写蜀道猛兽,又是影射政治黑暗的双关语句,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与关切,为诗篇增加了现实的内涵、深厚的意蕴。

《蜀道难》·教案·第一课时

《蜀道难》(PPT1) 教学目标: 1.了解李白其人,整体感知这首诗的寓意。 2.反复诵读,把握是个的语言特点,体会蜀道的熊奇壮丽、高俊险要、感受诗的声韵美。 3.品味蜀道之难的典型意象,体会诗人豪放飘逸的诗风,感受诗的意境美。 4.鉴赏诗人状“难”之法,体悟诗人赞叹、惊惧、忧虑之情,感受诗的情感美。教学重点: 1.从学习诗歌的朗诵入手,领会诗歌循环往复逐层深化的情感节奏和豪迈飘逸的气势。 2.借助于“剥皮抽筋”法,探究本诗情感主旨。 3.本诗语言及艺术手法鉴赏,体会李白豪迈飘逸浪漫诗风的形成。 教学难点: 1.鉴赏李白激昂俊逸的诗风. 2.探究本课的情感主旨。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被称为“诗仙”,有谁知道这个称谓是怎么得来的呢?(学生答:略)教师讲述:贺知章对李白《蜀道难》的评价——“子,谪仙人也!”(投影展示PPT2(课后练习题中):“李太白初自蜀至京师,舍于逆旅。贺ha监知章闻其名,首访之。既奇其姿,复请所为文。出《蜀道难》以示之。读未竟,称叹者数四,号为“谪zh?仙人”,解金龟换酒,与倾醉,期不间日,由是称誉光赫。”)(大意:李白初到长安,贺知章往访,看到了李白写的《蜀道难》,他看完了之后,大叹一声:“李白不是人,你是仙人被贬谪到人世上了啊!”此后,李白就被后人尊称为“诗仙”。) 这首诗为什么能给李白带来“诗仙”的美誉?又究竟“奇”在何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诗,好好领略这首诗的“奇”。 二、解题:《蜀道难》属魏晋早有的乐府《相和歌辞?瑟调曲》旧题。《乐府解题》云:“《蜀道难》备言铜梁、玉垒(均为蜀山名)之阻。”(PPT3-8)本篇根据这一诗题传统的内容,以雄健奔放的笔调,运用夸张形容的手法,描绘了由秦入蜀道路上惊险而奇丽的山川,既写了蜀道的艰难,又写了人生旅程的艰难。全诗气势磅礴,风格豪放,表现了诗人杰出的艺术才能和丰富的想象力,充分体现了李白浪漫主义的创作特点。 三、知人论世(PPT9):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时期的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