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人口变化和人口问题练习题

高一地理人口变化和人口问题练习题
高一地理人口变化和人口问题练习题

小专题22 人口变化和人口问题

单元结构:

一、人口的增长和分布

(1)世界人口增长

时间差异:

时期增长状况原因备注

产业革命前人口增长速度极其缓慢社会生产力落后世界人口压力产

生原因:

①庞大的人口压

力;

②较高的人口增

长率。

产业革命后人口增长速度明显加快,人口

倍增时间不断缩短

资本主义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

二战后人口迅猛增长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人口增长过

20世纪70年代后人口增长速度出现下降趋势很多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政策

地区差异:

地区增长状况原因备注

亚、非、拉发

展中国家

人口增长迅猛广大发展中国家二战后,政治独立,民族

经济发展和医疗卫生的进步,使死亡率大幅下

降。

世界人口超1亿的

国家:中国、印度、俄

罗斯、美国、印尼、巴

西、日本、孟加拉、尼

日利亚、巴基斯坦

欧洲、北美发

达地区

人口增长缓慢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社会福利保障体系

的完善和文化素质的提高使人们的世界观和

生育观的改变。

(2)世界人口集中分布地区:东亚、南亚西欧美国东北部

影社会因素①社会经济条件:资源、交通、科技;②政治、军事、历史因素

因素自然因素①地理位置;②地形;③气候;④水源;⑤土壤

稀少

地区

①北美、亚洲的高山和寒冷地带;②撒哈拉、中亚、澳大利亚沙漠

地带;③亚马孙河、刚果河流域的热带雨林地带;④南极洲至今无人定

二、人口再生产:

1.构成标准: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

2.类型、特征及转变

例1甲市2008年户籍人口出生万人,出生率为%;死亡万人,死亡率为%。甲市户籍人口这种自然增长态势已持续14年。图上显示四个地区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读图回答1-2题。

1.甲市可能是

A.西宁 B.延安 C.上海 D. 广州

2.①②③④四个地区中,人口再生产与甲市处于同一类型的地区是

A.① B. ②

C. ③

D. ④

三、人口构成及人口问题

①职业构成:发展中国家一般第一产业人口比重大,发达国家第三产业人口比重大,第一产业人口比重很小。

②性别构成:性别比=每100位女性所对应的男性数目,出生性别比正常值为106(由于男性死亡率高,女性平均寿命长,最终男女两性基本上保持平衡)。我国近年来出生性别比偏高,由于性别比失衡会带来很多社会问题,从而引起各方面的关注。

③年龄构成:某一时间各个年龄组人口在其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人口年龄构成不同,对人口再生产、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负担以及军事力量等都有不同的影响。人口年龄构成的直观表现形式是人

口年龄金字塔,横坐标表示各年龄组的男性和女性人口的比例,纵坐标表示各年龄组。

④总负担系数=被抚养人口(幼年人口+老年人口)/成年人口×100%。一般在进入老龄化社会和随之而来的高龄化社会之前,会形成一个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人口年龄结构,社会负担系数较低,使得劳动力供给充足(就业压力增大),而且社会负担相对较轻,人口学者称这段时期为发展社会经济的“黄金时期”或“机会窗口”。我国目前正处于这一时期,必须抓住这一难得机遇发展经济和积累财富。

⑤人口老龄化: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或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超过10%和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进入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是出生率降低和人口平均寿命延长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体现。

人口问题:

1.人口老龄化

人口老龄化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老年人口相对增多,二是指社会人口结构呈现老年状态,进入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其人口再生产已进入现代型。

产生的原因:随着生产力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倾向于晚婚晚育和小家庭,甚至不愿生育,使得出生率不断降低,少年儿童的比重也逐渐下降;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死亡率低,人口平均寿命延长,老年人口比重相应地上升。(关键是分析生育率、死亡率为什么都降低)产生的问题: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用于老人退休、养老

费用增加,社会负担加重,老年人生活困难、精神上孤单等。

解决措施:鼓励生育、吸引移民、建全社会保障体系、鼓励老有所为。

2.人口增长过快

产生的原因:在人口再生产还处于过渡型的国家,出生率仍然较高,但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导致人口死亡率大幅下降,人口增长速度过快。中国不是因为出生率高,而是因为人口基数大。

带来的问题:可能给资源和环境带来巨大压力,甚至过度开发利用资源,造成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等生态问题;可能造成粮食等生活用品短缺,医疗卫生、教育、交通、住房、就业条件改善困难等社会经济问题;甚至造成社会、经济、环境的恶性循环。(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是相伴发生的,分析时需注意他们之间的联系。)解决的措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发展社会生产力,转变生育观念,促进人口再生产向现代型转变。(政策强制见效快,但治标不治本,如想从根本上解决还是要提高人口素质,发展社会生产力。)

3.我国人口性别比偏高

人口性别比,指的是男性人口对女性人口的百分比,通常情况下男女比例为105:100左右,2000年我国第5次人口普查公布人口性别比高达116,人口性别比已严重失调。

产生原因:社会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养老保障机制不建全,生育观念落后,男女不平等现象仍然存在,人为的技术干预因素等。(另外,战争可使人口性别比变小,重工业发展可使其增高,轻工业可使其降低等)

对策:加强非法性别选择的监管;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妇女地位,建立建全养老保障体系;加强宣传教育,转变群众的婚育观念等。

4.我国人口问题

问题有:人口多,增长量大;科学文化素质低;人口老龄化;人口性别比较大;城市化水平低;

解决方法:继续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同时,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和改善老人精神生活质量的措施。通过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区分人口增长类型

人口年

龄结构金字

塔图能生动、

形象地表明

人口增长类

型,具体如下

表所示:

例2

(2010·哈

尔滨木兰高级中学高三月考)

下图为《中国、法国和肯尼亚三国人口增长模式图(1990年)》读图回答完成第26题。

26.图中,自左向右国家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肯尼亚、中国和法国 B.中国、肯尼亚和法国

C.法国、中国和肯尼亚 D.肯尼亚、法国和中国

例3(2010·济宁实验中学高三月考)

读山东省2003年与2030年人口年龄结构比较图,完成1―2题。

1.2030年与2003年相比,下列说法中最可能出现的是

A.出生率上升

B.死亡率上升

C.人口总数下降 D.自然增长率上升2.今后,山东省人口及社会状况可能出现的问题有

①就业压力大②养老负担重③适龄儿童入学困难④人力资

源数量短缺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例4[2007届·广东省实验中学月考卷]读某三国人口年龄及性别构成示意图(下图),回答有关问题。

1. 据上图,三国人口性别构成所表现出的共同特点是。

2. A、B、C三国,人口出生率最高的是,判断依据是。

3. 三国中育龄妇女(15~49岁)的比重最大的是国;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高,每个育龄妇女生育的子女数将。

4. 假设三国的人口总数相等,国内所需劳动力也相同,根据现有资料推断,近年来可能有较多劳动力输出的国家是 ;

答案:1. 各年龄段男女人口所占比重基本平衡

2. A 新出生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大

3. B 减少

4. B

四、人口迁移

1.定义:所谓人口迁移就是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2.人口迁移的分类(按是否跨越国界划分)

国际口人迁移:人口跨国界并改变住所达到一定时间(通常为1年)的迁移活动

国内人口迁移:在一国范围内,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移居的现象 图解

A 历史上我国的人口迁移

1、 自秦汉时期开始,我国人口频繁地迁移,由黄河中下游平原向四周扩散,特别是向南方的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扩散。

2、 由“安史之乱”引发的人口大迁移,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口地理分布的格局,使南方人口超过了北方地区,中国人口地区分布的中心首次由黄河流域移到长江流域。

3、引起我国历史上人口迁移的最直接的原因是移民支边、战争和自然灾害

B新中国成立后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人口迁移

由于实行计划经济、严格的户籍管理和政策不允许农村居民迁入城市,我国的人口迁移和流动数量较少,规模较小。多为政策性迁移,有少量的自发迁移。

C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的人口迁移

特点:规模扩大,流动人口数量逐年增加;主要属自发性迁移。

迁移方向:①农村——城市;②从内地省、自治区到沿海城市和工矿地区。

迁移原因:①国家政策②农村剩余劳动力③城乡收入差距大。

目的:务工和经商;学习、培训、分配工作迁移的人数也增多。

变化:原先有些人口迁移的净迁出地区,开始变为净迁入地区,如上海市。

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

对人口迁出地:好的影响有减少迁出地人口密度、缓解人口对环境的压力,加强了迁出地与外界社会的经济、科技、思想和文化的联系,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不好的影响有人才、劳动力的流失

对人口迁入地:好的影响有人才的流入和提供廉价劳动力,有利于经济发展

不好的影响有人口密度增加,人口对环境的压力增加

问题1:美国东北部的人口为什么向南方阳光地带迁移

问题2:人口数量变化原因有哪些

五、人口数量与环境的关系

人口增长过快可能给资源和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但决不能说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

理解深化: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是人类的不合理经济行为,如不重视生态环保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人口数量只是其中之一;但也不能忽视人口数量增长对环境恶化的各种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例5(2010·浙江省长征中学高三阶段检测)

表中反映了2001年~2050年世界移民趋势。据此完成17~18题。

17.关于人口迁移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主要由人口多的国家迁往人口少的国家

B.主要由发展中国家迁往发达国家

C.全球迁出人口少于迁入人口

D.主要由亚洲国家迁往拉丁美洲国家

18.下列关于人口迁移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减轻了迁入地的就业压力

B.加重了迁出地的环境压力

C.为迁入地提供劳动力,促进经济发展

D.对迁出地人们生活观念的更新没有帮助

例6(2010·泉州七中高三上学期月考)

18.与20世纪50年与80年代中期相比,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国内人口流动主要表现为( )

①自发性人口迁移、流动的规模较大②向西部地区迁移、流动的规模较大

③务工、经商成为人口迁移与流动的主要动力④民工流动的人数已大大减少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例7下表是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时“江苏省某市迁入人口年龄及性别统计表”,据此回答1~2题。

1. 该市迁入的人口特征有( )

①男性人口多于女性人口②人口迁移主要受经济因素影响

③以青壮年人口为主④与该市原有人口年龄构成相似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2. 迁入人口对该市的影响有( )

①缓和了当地就业紧张的局面②制约了该市经济发展③增加了该市被抚养人口④加大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压力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例8(2007年山东卷)下图是我国第五此人口普查中四个省份的有关人口数据统计分析图。读图判断①、②、③、④所代表的省份依次是

A.辽宁、江苏、湖北、贵州B.贵州、湖北、江苏、辽宁

C.江苏、辽宁、贵州、湖北D.湖北、江苏、辽宁、贵州

例9(2007年广东卷)读某省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变化图(图8)和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图(图9),回答⑴~⑵题。

⑴目前该省人口增长的特点是

A.总量呈下降态势B.总量仍呈增长态势C.总量呈零增长态势D.增长模式没有变化

⑵按联合国标准,如一地区≥60岁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10%或≥65岁的人口达7%,则可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该省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时间在

A.1990年以前B.1990-2000年之间C.2000-2004年之间 D.2004年以后

例10(2007年上海卷)下图反映了亚洲某国人口增长与构成的变化及其发展趋势。

⑴该国人口变化趋热的一个突出特征是

A.年轻劳动力过剩B.老龄化趋势显著 C.自然增长率上升D.人口出生率较高

⑵示意图显示,该国人口平均寿命状况是

A.平均寿命延长,女性长于男性B.平均寿命延长,男性长于女性

C.平均寿命缩短,女性长于男性D.平均寿命缩短,男性长于女性

⑶人口金字塔示意图所示的亚洲某国,最可能是

A.中国B.日本C.印度

D.泰国

例11图1-16是我国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某新兴城市人口增长示意图。读图回答1-3题。

1、1992年至1993年,该城市的人口增长率是:

A .%

B .%

C .%

D .%

2、1991年至1998年,该城市人口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 .人口出生率高

B .人口死亡率低

C .大量人口迁入

D .原有人口基数小

3、该城市人口迅速增长,近期可能导致的主要问题是

A .人口老龄化突出

B .城市经济缺乏活力

C .社会劳动力不足

D .城市用地压力增大 六、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

20406080100120140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年

图7

图1-16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一章《人口的变化》考试测试卷【解析】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测试卷 一、单选题(共20小题) 下图是人口增长模式简略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三题。 1.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取决于() A.人口出生率、死亡率、人口总数 B.人口出生率、死亡率、社会生产力 C.人口出生率、人口总数、社会生产力 D.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2.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形式() A.国际人口迁移 B.由农村到城市 C.由城市到农村 D.由城市到城市 读“10万年以来世界人口数量变化图”,完成以下两题。 3.20世纪以来是人口增长的快速期,导致人口快速增长的原因不包括() A.自然条件有所改善 B.生产力的发展 C.发展中国家政治上的独立 D.医疗卫生条件提高,死亡率下降 4.读“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部分资料图”,回答下题。

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十年我国人口增加7 390万人,比1990~2000年减少了约5 600万人,年均增长率降低了0.5个百分点,说明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已经进入() A.高—高—低模式 B.高—低—高模式 C.低—低—低模式 D.低—高—低模式 2013年11月15日,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决定,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简称“单独两孩”),回答下列两题。 5.出台“单独两孩”政策的意义,有利于() ①保持合理的劳动力规模①延缓人口老龄化速度①减轻国家负担①放弃计划生育政策①促进人口与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A. ①①① B. ①①① C. ①①① D. ①①① 中国农业区划委员会对我国各地的农业自然资源生产潜力进行了深入研究,计算出我国热带、中亚热带、北温带和青藏地区的最大可能人口密度数据。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高中地理《人口的数量变化》同步练习7 新人教版必修2

人口的数量变化 一、选择题 读世界人口变化趋势图,完成1~2题。 1.世界人口增长最快的时期在( ) A.产业革命后 B.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C.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D.20世纪70年代后 2.关于各阶段人口增长趋势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 ) A.各阶段人口的增长主要是由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与其他因素无关 B.人口增长趋势的变化除受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外,也与国家的人口政策有关 C.人口增长趋势的变化主要取决于世界各国的人口政策 D.人口增长趋势的变化受自然条件的影响较大 解析:第1题,农业革命使人口增长速度加快,工业革命使人口迅速增长,而“二战”后的新技术革命使人口迅猛增长。第2题,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有经济、政治、人口政策、文化及宗教、医疗卫生条件及自然条件等。 答案:1.C 2.B (2010·南通调研)读某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的转变表,完成3~4题。 3.该国人口增长具有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特点的阶段是 (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①处于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阶段;④处于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阶段。 答案:B 4.影响该国人口自然增长模式转变的主要因素有 ( ) ①国家政策②自然环境③社会福利④文化观念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原因有:社会福利高,不需要担心养老问题;人口

素质高,生育观念变化。 答案:C (2007·上海高考)下图反映了亚洲某国人口增长与构成的变化及其发展趋势。读图回答5~7题。 5.该国人口变化趋势的一个突出特征是( ) A.年轻劳动力过剩 B.老龄化趋势显著 C.自然增长率上升 D.人口出生率较高 解析:对比分析该图1980~2025年人口金字塔图可知,0~15岁少年型人口比重呈下降趋势,说明人口增长率呈下降趋势,故C、D说法错误;20~45岁年龄段(年轻人口)人口比重2000年至2025年呈下降趋势,说明年轻劳动力会逐渐短缺;60~80岁老年人口比重呈明显增加趋势,反映老龄化趋势显著。 答案:B 6.示意图显示,该国人口平均寿命状况是 ( ) A.平均寿命延长,女性长于男性 B.平均寿命延长,男性长于女性 C.平均寿命缩短,女性长于男性 D.平均寿命缩短,男性长于女性 解析:老龄化现象是社会进步、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人口平均寿命延长的一种体现。分析2000年和2025年结构图看出,60~80岁女性比重线段长于男性比重线段,说明该年龄段女性平均寿命长于男性。对比各选项知A项正确。 答案:A 7.人口金字塔示意图所示的亚洲某国,最可能是( ) A.中国 B.日本 C.印度 D.泰国 解析:从2000年和2025年人口金字塔图看出,各年龄段所占的比重相差不大,几乎相等,这是发达国家“现代型”人口增长类型的突出特点。各选项中只有B项日本为发达国家。 答案:B (2010·百校联盟调研)右图是某地区人口年龄结构组成图, 图中a、b、c分别表示1940年、1970年和2008年的人口年龄结 构比重状况。读图回答8~9题。 8.从图中可以看出,这个地区人口变化趋势的特征有( ) A.青壮年劳动力充足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的变化》测试试题(含答案)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测试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下图是杭州市六次人口普查人口数量及年龄构成统计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杭州市在2000年之后人口总数增长较快的直接原因是()。 A.死亡率较低 B.迁出人口多 C.出生率较高 D.迁入人口多 2.图示杭州市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情况是()。 A.1953年之后65岁及以上人口数量逐年减少 B.1964年之前15~64岁人口比例不断增加 C.1990年-2000年0~14岁人口数量减少 D.1982年该市人口结构已进入老龄化阶段 3.日本以不足2%的世界人口和0.25%的世界面积,创造了17%的世界财富。结合所学知识,日本的环境人口容量远高于我国,主要得益于( ) ①资源丰富②科技发展水平高③对外开放程度高④生活消费水平高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4.下列有关人口容量的叙述,符合悲观派的观点的是 A、依照目前科技的发展速度,人类能解决人口过多带来的环境问题 B、世界人口进一步增长,地球依然能承受 C、现在世界的人口太多,已经大大超过了地球的人口容量 D、人类能在短时期内实现人口与环境的良性循环 户籍(或常住)人口老龄化是指60岁及以上户籍(或常住)人口占户籍(或常住)总人口比重。读“2016年浙江省部分地级市户籍和常住人口老龄化统计图”。 回答下列各题。

5.有关图中各地级市的人口说法正确的是( ) A.衢州地区青壮年人口为净迁出 B.舟山户籍人口老龄化程度最低 C.丽水地区青壮年人口为净迁入 D.温州地区的老年人口数最少 6.第19届亚洲运动会将于2022年9月在杭州举行,为建设运动场馆,大量外来务工人员进入杭州。影响这一人口迁移的主导因素是( ) A.经济B.宗教C.环境D.气候 下图为“诺特斯特人口发展模式图”,据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7.②阶段的人口增长特征是 A.高出生率、高死亡率、高增长率 B.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增长率 C.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增长率 D.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增长率 8.在①②③④中,能代表我国近年来人口增长状况的是 A.① B.③ C.④ D.② 9.缓解欧美等发达国家人口问题的主要途径是: A.开发劳务市场 B.鼓励生育和适当移民 C.实行计划生育 D.加大教育投入 10.研究人口分布一般以()和()作为衡量指标。 A.人口密度、人口分布格局 B.人口密度、人口数量 C.人口密度、人均面积 D.人口数量、人口分布格局

新教材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第一章《人口的变化》试题含答案

第一章章末检测试卷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在2017年的最新数据当中印度人口增加到13.26亿人,而中国人口为13.7亿,相比之下印度人口的增长率远高于中国,在不久之后印度将取代中国成为第一人口大国。据此完成1~2题。 1.现阶段,印度的人口增长模式为() A.原始型B.传统型 C.现代型D.无法确定 2.影响印度人口自然增长率的主要因素是() ①经济发展水平较低②人口受教育水平较低③医疗卫生水平较低④人们的生育意愿较低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③④ 答案 1.B 2.A 解析第1题,印度人口还在快速增长,说明自然增长率高,属于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的“传统型”模式。第2题,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人口受教育水平较低和人们生育意愿较高会影响出生率,导致出生率较高。印度的医疗卫生水平已经有了较大提高。 (2017·安徽亳州质检)1949年初期我国实行鼓励生育政策;1982年计划生育确定为基本国策,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2013年11月实施单独二孩政策;2016年1月1日起全面实施二孩政策。下图为“我国1949~2014年出生人口统计图”。据此完成3~4题。

3.有不少学者曾预言2013年以后会出现第四次婴儿潮,但并未出现,原因可能是() ①育龄妇女教育程度提高②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 ③育龄妇女人数少④抚养成本太高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4.若第四次婴儿潮在2016~2020年之间如期而至,其后几年内就业人数增加的职业是() A.中学老师B.建筑设计师 C.外科医生D.家政护理人员 答案 3.D 4.D 解析第3题,第四次婴儿潮的推迟是因为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长期实施以及人的受教育水平的提高导致生育观念发生了改变和现在社会抚养成本的增加,所以D正确。第4题,第四次婴儿潮后的几年,社会对家政服务、幼儿教师等相关岗位需求人数会增加,所以D正确。 下图为“某国1940~2013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情况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5~6题。

2018版高中地理第1章人口的变化章末检测新人教版必修221

第1章人口的变化 章末检测(一)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2014年底,印度人口大约有12.48亿,预计到2030年达到15.3亿,超过中国,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据此完成1~2题。 1.现阶段,印度的人口增长模式为( ) A.原始型B.传统型 C.现代型D.无法确定 2.影响印度人口自然增长率的主要因素是( ) ①经济发展水平较低②人口受教育水平较低 ③医疗卫生水平较低④人们的生育意愿较低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 1.B 2.A 解析第1题,印度人口还在快速增长,说明自然增长率高,属于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的“传统型”模式。第2题,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人口受教育水平较低和人们生育意愿较高会影响出生率,导致出生率较高。印度的医疗卫生水平已经有了较大提高。(2017·安徽亳州质检)解放初期我国实行鼓励生育政策;1982年计划生育确定为基本国策,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2013年11月实施单独二孩政策;2016年1月1日起全面实施二孩政策。下图为“我国1949~2014年出生人口统计图”。据此完成3~4题。 3.有不少学者曾预言2013年以后会出现第四次婴儿潮,但并未出现,原因可能是( ) ①育龄妇女教育程度提高②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 ③育龄妇女人数少④抚养成本太高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若第四次婴儿潮在2016~2020年之间如期而至,其后几年内就业人数增加的职业是( )

A.中学老师B.建筑设计师 C.外科医生D.家政护理人员 答案 3.D 4.D 解析第3题,第四次婴儿潮的推迟是因为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长期实施以及人的受教育水平的提高导致生育观念发生了改变和现在社会抚养成本的增加,所以D正确。第4题,第四次婴儿潮后的几年,社会对家政服务、幼儿教师等相关岗位需求人数会增加,所以D正确。下图为“某国1940~2013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情况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5~6题。 5.该国在图示时间段内,人口最多的年份可能是( ) A.1970年B.1985年 C.2005年D.2013年 6.缓解该国目前人口问题的合理措施是( ) A.限制人口迁移B.提高教育水平 C.提倡早婚D.鼓励生育 答案 5.B 6.D 解析第5题,人口数量的变化主要与人口自然增长率有关。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于零,人口数量增加,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于零,人口数量减少,人口自然增长率等于零,人口数量停止增长。根据图中信息分析,1985年以前人口自然增长率一直高于零,故此前人口数量一直增加,至1985年达到最高值;1985年后人口自然增长率小于零,人口数量开始减少。第6题,目前该国人口为负增长,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因此应该鼓励生育,缓解人口老龄化。(2017·辽宁铁岭联考)在人口老龄化过程中,许多国家普遍表现出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高于城市的特点,即“城乡倒置”现象。下图是“我国未来100年城乡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图”。读图完成7~8题。 7.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出现“城乡倒置”的主要原因是( )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知识点总结 1.1人口的数量变化 1、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记忆] 2、几个重要的人口日:“世界60亿人口日”(1999/10/12);13亿人口(2005/1/6)。[记忆] 人口增长的历史阶段(理解记忆) (理解记忆) 过去100多年,伴随着生产工具和社会生产力等方面的进步,人类对自然环境开发利用和改造的范围不断扩大,对各种灾害和疾病的防御能力也不断提高,使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利用和适应性不断增强,死亡率进一步降低。 5、某个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受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基数大小共同影响。(理解记忆) 自然增长 保持较低 全, 人口素质 7、人口增长模式由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三个指标构成。(记忆) 公式: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特 点

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原始型向传统型,继而向现代型转变。 转变的因素:生产力水平、国家政策、社会福利、自然环境、文化观念 人口增长模式的转 变是从死亡率下降开始 的 10、大部分发达国家(欧洲、北美为代表)为现代型,大多数发展家为传统型,为现代 型,世界为由传统型转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记忆] 口诀:欧(北)美摩登全“现代”,亚非拉发展忙“过渡”,发展家占多数,世界只好先“过渡” 1.2人口的空间变化 1、人口迁移: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记忆] 人口迁移的判断:是否发生了地域上的移动(行政区位的改变);是否有居住地的改变; 时间的改变(通常为一年) 2、人口迁移的类型(按是否跨越国界):国际迁移、国内迁移 二 故乡 4、新成立以来的人口迁移:[记忆]

高中地理基本概念 人口数量的变化

第七单元人口 第一节人口数量的变化 人口 人口是指在一定地域和社会范围内人群的总体,即居住在一定地区,并构成某一社会的那些人所组成的一个复杂的、多样的总体。 人口增长 人口增长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的人口变动情况。 引起人口增长的因素主要有:(1)人口的自然增长,即新出生的人口和已死亡人口之间的差额;(2)人口的机械增长,即迁入人口与迁出人口的差额。人口增长的绝对幅度以人口净增加额来衡量,人口净增加额等于人口自然增长额与人口迁移增长额之和。 世界人口增长 人口出生率 人口出生率指人类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平均每千人出生人数与该时期平均总人数的比率,一般用千分率表示。计算公式为:

年出生率=年出生人数/年平均人数×1000‰ 式中:出生人数指活产婴儿,即胎儿脱离母体时(不管怀孕月数),有过呼吸或其他生命现象。年平均人数指年初、年底人口数的平均数,也可用年中人口数代替。 人口死亡率 人口死亡率指人类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平均每千人死亡人数与该时期平均总人数的比率,一般用千分率表示。计算公式为: 年出生率=年死亡人数/年平均人数×1000‰ 人口自然增长率 人口自然增长率是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人口自然增加数(出生人数减死亡人数)与该时期内平均人数(或期中人数)之比,一般用千分率表示。计算公式为: 人口自然增长率=(年内出生人数-年内死亡人数)/年平均人数×1000‰=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 人口增长模式 人口增长模式,又称人口转变模式,它反映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随社会经济条件变化而变化的规律。 根据人口自然变动的特征,可将人口增长的一般历程分为四个阶段,它体现了人口增长模式由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原始型”向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现代型”转变的过程。 时间

高中地理:人口的变化知识点

高中地理:人口的变化知识点 人口的数量变化 一、人口的自然增长 1、10年来人口增长 历史时期人类的生产劳动人口数量和增长情况人口变化的原因 农业革命之前主要从事采集和狩猎人口数量化少,增长缓慢人们获取食物的能力低,抵御疾病和灾难水平差,死亡率高 农业革命至工业革命期间利用简单的工具从事农业活动人口数量增多,增长速度加快耕作和灌溉技术发展,食物供应变得稳定而可靠,死亡率下降 工业革命以后工业生产活动迅速扩大和发展人口数量继续增加,增长速度更加迅猛用科学技术武装起来的人类不断壮大着改造自然的能力,人们能获得充足的食物和完善的医疗服务,死亡率降低 2、人口自然增长最根本因素:生产力水平的高低 决定因素: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3、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差异 自然增长率水平人口增长特点及成因今后变化趋势 发达国家保持较低水平受生育观念、生活质量、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增长缓慢今后几十年,人口数量将比较稳定,一些国家还会逐渐减少 发展中国家水平较高由于政治独立,民族经济发展,医疗卫生事业进步,死亡率下降,人口增长很快采取了控制人口的措施,人口增长速度将趋缓,但人口数量还将增加 中国水平较低增长缓慢人口基数大 4、人口的发展一定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环境的承载力相适应。 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7、为什么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模式尚未进入现代型?生产力水平低、城市化水平低、社会制度。 人口的空间变化 一、人口的迁移 1、人口迁移就是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人口迁移三要素:居住地变更、时间上长期性(1年以上)、市空间位置变化是否跨越行政界限 2、不同时期的国际人口迁移 时期特点迁出地区迁入地区原因意义 19世纪以前以集团型、大批量移民为主旧大陆(亚非欧)美洲、大洋洲等新大陆欧洲殖民主义扩张、新大陆的开发在客观上开发了新大陆,传播了工业文明,也改变了人种的空间分布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人口增加拉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一章《人口的变化》检测题(包含答案)

《人口的变化》检测题 一、单选题 人口压力指数分为人口经济压力指数和人口资源压力指数。一个地区的人口经济或人口资源压力指数是全国人均经济或资源指标除以该地区相应人均指标后所得的比值。读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人口经济压力指数和人口资源压力指数统计表。 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该地人口压力指数和环境承载力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人口压力指数大于1,说明环境承载力相对富裕 ②人口压力指数小于1,说明环境承载力相对超载 ③人口压力指数大于1,说明环境承载力相对超载 ④人口压力指数小于1,说明环境承载力相对富裕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针对我国东、中、西部人口压力的差异,应采取的措施是 ( ) A.中、西部地区控制对东部地区的资源输出 B.东部地区加大对中、西部地区技术和资金的输出 C.采取有效措施限制东部地区经济快速发展 D.促进中、西部地区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下图为英国人口学家布莱克根据人口发展过程的特点,将人口增长划分为以下阶段。认真分析下图,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3.根据图中提供的相关信息,判断A曲线表示( )。 A.死亡率 B.出生率 C.自然增长率 D.以上答案均不正确 4.根据图中提供的相关信息,判断图中C曲线表示的是( )。 A.死亡率 B.出生率 C.自然增长率 D.以上答案均不正确 5.下面符合人口增长模式转变顺序的是( )。 A.过渡模式→“高高低”模式→“三低”模式 B.“高高低”模式→“三低”模式→过渡模式 C.“高高低”模式→过渡模式→“三低”模式 D.“三低”模式→“高高低”模式→过渡模式 2019年6月17日,联合国发布了《2019年世界人口展望》报告,报告预计2050年世界人口将从目前的77亿增至97亿;报告还显示,未来30年全球新增人口中约半数集中在九个国家:印度、尼日利亚、巴基斯坦、刚果(金)、埃塞俄比亚、坦桑尼亚、印度尼西亚、埃及和美国。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从现在起到2050年,世界新增人口较多的九个国家中,人口增长成因与其他国家不完全一致的是 A.印度B.尼日利亚C.埃及D.美国 7.推测与现在相比,2050年 A.全球平均妇女生育率上升B.世界老龄化人口比重下降 C.人类的平均预期寿命延长D.中国人口数量占据世界第一 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高中地理知识点——人口的变化

高中地理知识点——人口的变化 1、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 2、人口增长的历史阶段 3、人口增长的速率随时间发展的曲线:(分析) 4、 20世纪以来特别过去 100多年人口增长迅速的原因:(理解记忆) 过去100多年,伴随着生产工具和社会生产力等方面的进步,人类对自然环境开发利用和改造的范围不断扩大,对各种灾害和疾病的防御能力也不断提高,使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利用和适应性不断增强,死亡率进一步降低。 5、某个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受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基数大小共同影响。(理解记忆) 6、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变化比较:(理解记忆)

7、人口增长模式由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三个指标构成。(记忆) 公式:自然增长率=出生率 -死亡率单位: % 或‰ 8、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特点(记忆) 9、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 [记忆 ] 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原始型向传统型,继而向现代型转变。 转变的因素:生产力水平、国家政策、社会福利、自然环境、文化观念 10、大部分发达国家(欧洲、北美为代表)为现代型,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为传统型,中国为现代型,世界为由传统型转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 记笔记的误区 误区1:笔记就是抄板书 记笔记不是照着老师的板书,一字不漏的抄下来,而是知识点的浓缩和精华,不然直接看书更加简 误区2:笔记从不回顾

我们每个人都会做笔记,但是大家却很容易出现一个现象:我们总是走了太远,而忘记当初为何出发! 什么意思?就是做笔记是为了以后回顾的呀,可是你们自己抿心自问,自己做的笔记自己翻过几遍没~都成过期杂志丢一边了······ 误区3:笔记不做更新 笔记应该是在不断的复习和巩固中,不断进行补充和更新的。一方面需要你进行补充,如果有必要可能还需要你再拿出新的笔记本,进行专题的凝练。 04 记课堂笔记的小技巧 1、不要记得太紧太密,每页右边留下约1/3的空白处,以便日后补充、修改。 2、用词用语要简洁浓缩,常用词语可用代号。 3、写字要快、字迹不必要求太高,看清就行。 4、注意听课与看书结合,有些内容可直接在书上批注。 5、采用简单的便利贴随时准备记录灵感问题,整理成型后及时补充到笔记本上。对于一些经常犯错的知识点,可以直接把总结写在便利贴上,补充到对应的知识点旁边。 6、利用活页:活页既适合于语文和文综积累型科目,不断补充新知,把笔记变厚;也适合于数学、理综这样的思维型科目,蹦出的新思路、相似的题型、自己的痛点和解题的突破口再也不必拘泥于原有的纸张限制。

高中地理《人口的数量变化》专题

赢璟网络:高中地理《人口的数量变化》专题 【本节总述】 随着地球上人口过多、过快的增长,环境承载力不断加大,人口与资源供给、人口与环境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如何处理好人口与环境的关系,如何协调人口的发展与经济社会的发展,是当今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一大课题。在我国,它不仅是地理学传统的一大主题,在举国创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之下,它更将是今后很长一个时期内地理科学研究的一大热点问题。 教材首先以有关“世界60亿人口日”的图文资料很自然地切人“人口的自然增长”后,指出了人口自然增长的决定要素,从时间纵向演变的角度分析了世界人口在不同时期的不同变化特点和人口总是不断增长的总趋势;从空间角度比较了同一时期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不同特点。由同一地区不同时期和同一时期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不同特点引出人口增长的三种不同模式。接着,教材仍从时空两个不同角度阐释了三种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形成及转变的原因和过程,再通过案例l“芬兰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的分析,进而明确: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是与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生产力水平及经济发展速度相适应的;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社会生产力水平是口增长的决定因素。 【课前引言】 学习三步曲:预习、听课、巩固。 课前预习:了解教材的大体内容和难易程度,把握教材总体内容:这节主要讲些什么?有何联系?重点是什么?并把遇到的疑难点标记出来,以待上课时针对性地解决。 积极听课:巧妙听课、主动思考。上课时一定要顺着老师的思路积极投入到课堂学习,并动脑子主动思考,做到“接受-思考-理解”。 课后巩固:及时练习,巩固知识。 【内容构建】 一、水资源及其分布 1.水资源:陆地上的淡水资源 2. 水资源丰歉程度的衡量标准:多年平均径流总量 3.水资源的分布是不均衡的 二、水资源与人类社会 1. 水资源的数量影响经济活动规模的大小 2. 水资源的质量影响一个地区经济活动的效益 3.在不同的生产力条件下,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程度不同 三、合理利用水资源 开源:合理开发地下水、修筑水库、跨流域调水、海水淡化、人工增雨等 节流:提高节水意识、改进农业灌溉技术、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 【巩固练习】 1.为了缓解人口压力,我国应采取下图人口增长模式中的( ) 2.根据各洲人口状况和下表资料,正确的结论是( ) 地区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洲* 拉丁美洲大洋洲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1章 第1节《人口的数量变化》练习题

第一章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 一、单项选择题 1。为了缓解人口压力,我国应采取下图人口增长模式中的( ) 【答案】 C 【解析】为缓解人口压力,我国应采取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人口增长模式。 2。根据各洲人口状况和下表资料,正确的结论是() 地区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洲*拉丁美洲大洋洲人口自然 1、6% 2、6%-0、1% 0、6% 1、8% 1、1% 增长率 A.非洲人口的出生率最高,死亡率最低 B.欧洲经济发达,死亡率较低 C.拉丁美洲的新增人口比北美洲的三倍还多 D.世界新增人口最多的大洲是非洲 【答案】 C 【解析】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拉丁美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是北美地区的三倍,而总人口远大于北美地区。 下图为“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曲线图”,读图完成3~4题。 3。该国人口总量达到顶峰的时期在( ) A.①B。② C。③D。④ 4。下列各国中,人口发展情况与图示类型类似的是( )

A。埃及B。德国 C。中国 D.印度 【答案】3、D 4、B 【解析】当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为零时,人口总量达最大值。德国人口发展状况与图示类似,目前呈负增长状态。 (2015·南开中学高一检测)读下列图片资料,回答5~6题。 5。关于该图反映的问题的说法,正确的是() A.0~15岁人口过少,需要提高人口出生率 B。2013年,16~59岁人口达57、9%,劳动力充足 C.2005~2034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持续下降 D。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峻 6。关于上述问题产生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我国人口出生率从建国后一直维持在高水平波动 B.建国后我国人口死亡率逐渐下降 C.生活质量提高,人均寿命延长 D。医疗卫生水平的提高 【答案】5、D 6、A 【解析】第5题,我国仍要维持人口的低出生率水平,老龄化问题严重,劳动力越短缺。图中反映的中心问题是我国的老龄化问题。第6题,上述问题主要是人口老龄化.产生该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建国后生活质量提高,医疗卫生水平提高,人均寿命延长,人口死亡率下降等。建国后我国人口出生率在实施计划生育政策后下降。 二、综合题 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人口年龄中位数指将全体人口按年龄大小的自然顺序排列时居于中间位置的人的年龄数值,也称中位年龄或中数年龄。国际上通常用年龄中位数指标作为划分人口年龄构成类型的标准.①年龄中位数在20岁以下为年轻型人口;②年龄中位数在20~30岁为成年型人口;③年龄中位数在30岁以上为老年型人口。年龄中位数向上移动的轨迹,反映了人口

高中地理必修二:《人口的数量变化》教案

高中地理必修二:《人口的数量变化》教案 高中地理必修二:《人口的数量变化》教案 《人口的数量变化》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人口及人口问题是人与环境关系发展中的基本问题,是一切人文地理学习内容的核心.教材安排在必修2的第一章第一节,对其他章节的学习起到铺垫作用并将渗透到各个方面的内容.“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的课标要求部分教材没有相应的单独章节内容,都分散揉到第一第二章中,需要去分析挖掘教材. 二、学情分析 人口及人口问题的基本知识,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中的地理课及生物课中都已经学过。高中地理的学习是把义务教育阶段的感受型为主的学习上升到理性层面. 人口问题与实际生活联系十分密切,也是普遍被关注的问题.高中学生具备一定的调查研究、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但缺乏对地理问题深层次的探究能力,开放性思维能力及解决地理实际问题能力。虽然在初中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因不同学生的基础知识差异较大,且还不能形成知识结构,需合作学习,并培养综合分析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人口自然增长的决定因素、时间差异和空间差异。 2、了解人口增长模式的含义、类型并能理解其转变的原因及时空分布。 3、理解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 4、掌握地理曲线统计图和柱状统计图的读图方法与绘图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图分析,让学生归纳不同时期人口增长的特征和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差异,理解相应国家不同的人口政策。 2、借助图表、案例等的分析和讨论,并通过绘制图表,让学生归纳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特征及差异,引导学生对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形成、转变进行深入地分析。 3、结合调查分析,利用乡土地理进一步理解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可持续发展观,初步形成正确的全球意识。 2、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我国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理解。 3、关注家乡的人口问题,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 四、教学重点 1、理解人口数量增长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 2、理解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特征和转变原因及分布特点。 五、教学难点 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及其原因。 六、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比较法、调查研究法、案例分析法、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 七、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八、课时安排 九、教学过程: 第1课时人口的自然增长 投影课本“图1.1世界60亿人口日”和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张维庆为中国第13亿小公民颁发证书图片,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这两个孩子的出生备受社会关注?

高中地理必修二人口的变化

2.人口与环境 ①决定人口再生产因素: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②人口再生产的四种类型: (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原始型:极高的死亡率、很高的出生率,极低的自然增长率。 传统型:高出生率,高死亡率,较低的自然增长率。 过渡型: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现代型: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基本技能]学会计算: 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出生率=(出生人口÷总人口数)×100% 死亡率=(死亡人口÷总人口数)×100% 例:图1为甲、乙两国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图。据此回答4-6题。 4. 目前与甲国1890-1920年人口再生产类型相同的国家是 A.韩国 B.古巴 C.新西兰 D.埃及 5. 乙国1970年以后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自然灾害频繁,饥荒严重 B.政局动荡,长期战乱 C.政府宏观调控力度大 D.抚养孩子成本上升,夫妇不愿多生孩子 6. 由图1可作出的正确判断是 A.目前甲国城市化水平高 B.乙国可能分布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C.目前甲国为人口净迁出国 D.目前乙国劳动力短缺

D C A 例:图3为三个区域的人口统计图。读图回答10-11题 10、a、b区域的人口再生产类型分别属于 A、现代型和过渡型 B、原始型和传统型 C、现代型和传统型 D、传统型和过渡型 11、影响c区域人口自然增长率的主要因素有 ①经济发展水平较高②人口受教育水平较低 ③医疗卫生水平较低④人们的生育意愿较低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分析】(1)人口再生产类型概念、类型及特点。环境对人口数量的影响。根据各种柱状的长短,结合四种人口再生产类型的特点很容易得出a、b、c所代表的人口再生产类型分别为传统型、过渡型、现代型。(2)由柱状统计图可知c为现代型,在现代社会,人口自然增长率主要受社会经济因素影响。 【答案】D B 例:图1表示某地区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过程。据此回答1~2题。 1.与“人口自然增长率迅速降低,高龄人口比例缓慢增加”对应的期间是 A.Ⅰ期 B.Ⅱ期 C.Ⅲ 期 D.Ⅳ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