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数据建模

动态数据建模
动态数据建模

一、课程的主要内容

随机过程建模是以随机过程为模型的建模,包括静态数据建模和动态数据建模。时间序列是指有序的随机数据,实际上是离散的随机过程,也称为动态数据。时间序列的滤波、平滑、去噪、预报和控制的基础和前提是建模。建模是时间序列分析中的重要分支,由于客观现象存在的不确定性和获取观测数据时受条件与环境的制约,从数据到模型往往要经过多次反复探索,因而必须采取科学合理的建模过程,才能得到满意的结果。

动态系统是指其输入和输出数据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的系统。直接应用测量手段得到的动态观测数据,在线建立观测对象/系统的等价随机过程数学模型,进而为具体的应用对象研究服务,包括性能分析、特征提取、参数转换、行为预测及控制等。RDM是一门以数学理论为根本、算法为核心、计算机软硬件为工具的交叉学科,是DSP的一个分支。建模问题本质上是具有优化性质的系统辨识问题。其中模型参数估计的性能准则,实质上是误差准则。因此在模型探索优化过程中,计算量通常十分大,计算效率不高。

动态数据建模的主要内容包括采样数据的检验和预处理(非平稳趋势的检验、剔点处理、提取趋势项、随机数据的周期性检验)、平稳随机过程及其模型(白噪声、一阶、二阶、n阶自回归过程、滑动平均过程、自回归滑动平均过程)、时间域模型的估计(自协方差和自相关函数的估计、模型的相关矩估计、模型参数的最小二乘估计、模型阶数的确定)、周期图与加窗谱估计、极大熵谱估计、时间序列的预报、多变量实际序列以及一些特定

形式的模型。

二、基本应用原理与研究思路

1、了解信号来源和分析要求,了解信号特点,观测数据获取

观测数据时建模的基础。在获取观测数据时要努力减少来自观测手段造成的干扰,同时还要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使建模对象在受观测时,建模者所关心的特性尽可能充分表现出来。

2、采样数据检验和预处理

系统建模时,要求输入输出数据的统计特性与统计时间的起点无关,且均值为0.实际中测量直接得到的数据是随机时间序列,必须进行平稳化预处理,去除或提取趋势项,把测量的数据变为0均值平稳过程。为了建立系统模型,需要对检测的输入输出数据进行滤波,去除数据中与系统本身无关的干扰分量。

3、模型结构初选

模型结构是指模型的类型和阶次。时间类型的模型类型通常有AR、MA、ARMA、ARX、MAX等。一般建模刚开始时,是凭建模者经验或凭建模对象特征的先验知识或按预定程序初选结构方案,然后在后续各步探索中进行修正。

4、时间域模型的估计

模型参数估计中常用有相关矩估计、最小二乘估计(LS)、误差预测估计法、辅助变量法(IV估计)等。模型阶数的确定可以采用:残差方差图、偏相关函数和模型、F检验、FPE,AIC,BIC 准则

5、模型检验与动态仿真

由给定的观测数据建立系统数学模型后,还需要进行检验,看模型是否适用,如果不适用,则要修改模型结构,重新进行参数估计等。

三、心得与建议

1、学习心得: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我掌握了动态数据建模的基本方法,要点和思路,加深了对基本理论和概念的理解。了解了动态数据建模的过程,重点理解了参数模型法估计信号功率谱。典型的离散参数模型包括白噪声、一阶,二阶,n阶自回归过程、滑动平均过程、自回归滑动平均过程。AR、MA、ARMA是功率谱估计中最主要的参数模型,我重点理解了AR模型法用于功率谱估计。对于AR谱的平滑特性、分辨率及统计特性进行了系统的学习。学会了利用FPE和AIC进行AR模型阶次的选择。AR模型系数的求解算法有自相关算法、Burg算法等,将现代功率谱估计与经典功率谱估计进行比较,现代谱估计方法有效的改善了经典谱估计的分辨率和方差性能。与随机信号分析课程的一些理论相融合,加深了对随机过程建模理论的认识。

2、建议:

裴老师提供给了我们一种平等、轻松的上课氛围,上课时很多工程举都让我们受益匪浅。老师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给我们上课,非常感谢老师。我在学习动态数据建模时,由于之前没有这方面的基础,所以听的云里雾里,应该在课前看看书,至少做到心中有数。如果老师可以在上课时演示一些MATLAB例程,相信会让我们可以有更好的理解。

四、算例及结果分析

1、参数模型法的研究思路如下:

(1)假设所研究的过程x(n)是由一个输入序列u(n)激励一个线性系统H(z)的输出。

(2)由已知的x(n),或者其自相关函数来估计H(z)的参数

(3)由H(z)的参数来估计x(n)的功率谱

2、选取AR(2)模型:

x(n)=-0.3x(n-1)-0.5x(n-2)+ u(n),u(n)是零均值正态白噪声,方差为4

(1)用MATLAB模拟产生x(n)的500观测点的样本函数,此AR过程相当于一个零均值正态白噪声通过线性系统后的输出,产生的AR随机序列如图1所示

图1 产生的AR随机序列

(2)画出系统理论的功率谱曲线

这个系统的传递函数为:

H(z)=1

1+0.3z+0.5Z 理论的功率谱为:

P X(w)=P w(w)|H(e jw)|2=4|H(e jw)|2

理论的功率谱曲线如图2所示

图2 理论的功率谱曲线

(3)在实际应用中,常常需要根据信号的有限个采样值来估计AR 模型的参数,应用较多的参数提取方法有解Yule-Walke方程法(自相关法)、Burg法、协方差法及改进的协方差法,MUSIC方法。以上方法都可以用由时间平均代替集合平均的最小平方准则推导得到。

Yule-Walker法功率谱估计,如图3所示

图3 Yule-Walker法功率谱估计(阶数50)

图4 Burg法功率谱估计(阶数50)

修正的协方差法功率谱估计,如图5所示

图5 修正的协方差法功率谱估计(阶数50)

图6 Music法功率谱估计(阶数:50)

3、结果分析:

(1)由以上对比可知,Yule-Walker法比Burg法的分辨率要低,采取修正协方差法可以进一步提高分辨率,增加AR模型的阶数也可以提高分辨率,在以上几种方法中,MUSIC法的分辨率最高

(2)AR模型是被研究最多并且获得广泛应用的一种模型,易反映谱中的峰值,是在最小平方意义上对数据的拟合。由于AR 模型是一个有理分式,因而估计出的谱要比经典法的谱平滑,分辨率有了比较好的提升,匹配性质比较好。

AR模型在谱估计中同样存在一些缺点,一些缺点和模型本身有关、一些则和采用的求解模型参数的方法有关。一个明显的缺点是AR谱的分辨率和求AR模型时所使用信号的信噪比SNR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二,如果x(n)是含有噪声的正弦信号,在应用时

发现,谱峰的位置易受到x(n)的初相位的影响。其三,谱估计的质量受到阶次P的影响,P选的过低,谱太平滑,反映不出谱峰,P选的过大,可能会产生虚假的峰值,当然,通过适当的选择阶次可以克服这一缺点

五、附录

MATLAB程序代码:

clear all;

b=[1];

a=[1 0.3 0.5];

randn('state',0);

w=normrnd(0,2,1,500);

x=filter(b,a,w);

plot(x,'r');

ylabel('x(n)');

title('产生的AR随机序列');

grid on;

delta=2*pi/1000;

w_min=0;

w_max=pi;

Fs=1000;

w=w_min:delta:w_max;

Gx=4*(abs(1./(1+0.3*exp(-i*w)+0.5*exp(-2*i*w))).^2);

Gx=Gx/max(Gx);

f=w*Fs/(2*pi);

figure(2);

plot(f,Gx,'b');

xlabel('f(HZ)');

ylabel('dB');

title('理论的功率谱曲线');

grid on;

order2=50;

nfft=512;

window=boxcar(length(x));

figure(3);

pyulear(x,order2,nfft,Fs);

grid on;

figure(4);

pburg(x,order2,nfft,Fs); grid on;

figure(5);

pmcov(x,order2,nfft,Fs); grid on;

figure(6);

pmusic(x,order2,nfft,Fs); grid on;

用PPT演示动态数据透视图(表)

用PPT演示动态数据透视图(表)×××公司市场部要开一个关于×××调查情况的会议,有关调查资料已经 准备完毕,收集了大量的原始数据,存放在Excel工作簿中,(如图1)所示。 为了便于在会议中分析和展示数据,市场部的员工整理了大量的Excel图表, 然后复制到PowerPoint演示文稿中。这一过程耗费了很多时间。尽管他们知道可以利用Excel数据透视图表快速分析数据,但由于在PowerPoint中放映图表 时通常演示的都是静态的图表,大量的复制粘贴工作依然不可避免。 其实,可以在PowerPoint中加入数据透视图表,并且在放映幻灯片时,动态 地控制同一图表中显示的内容,灵活地显示各种分析结果,就像在Excel中控制 数据透视图表一样方便。 为了能实现这样的功能,首先需要在Excel工作表中,选中待分析的数据区域,并在“名称”框中输入此区域的名称,例如“调查结果”,并按“Enter”键确认。 如果不设置名称,将无法在PowerPoint中调用此区域的数据。 在PowerPoint演示文稿中新建一张空白幻灯片。在菜单中选择“视图”|“工具栏”|“控件工具箱”命令,显示“控件工具箱”工具栏,(如图2)所示。

在“控件工具箱”中单击右下角的“其他控件”按钮,显示更多控件。选择“Microsoft office Chart 11.0”,这是一个数据透视图控件(如果选择“Microsoft office PivotTable 11.0”,则选择的是数据透视表控件,二者的用法类似)。 在幻灯片中画出控件,然后在控件上单击右键,选择“Microsoft office Chart 11.0对象”|“命令和选项”命令,(如图3)所示。 这时将显示对话框,(如图4)所示,选择“显示/隐藏”选项卡,并选中所有的设置项,这些设置将允许在幻灯片放映时控制数据透视图。

数据结构习题库

知识点: 01.绪论 02.顺序表 03.链表 04.栈 05.链队列 06.循环队列 07.串 08.数组的顺序表示 09.稀疏矩阵 10.广义表 11.二叉树的基本概念 12.二叉树遍历、二叉树性质 13.树、树与二叉树的转换 14.赫夫曼树 15.图的定义、图的存储 16.图的遍历 17.图的生成树 18.静态查找(顺序表的查找、有序表的查找) 19.动态查找(二叉排序树、平衡树、B树) 20.哈希查找 21.插入排序(直接插入、折半插入、2路插入、希尔排序)22.选择排序(简单选择、树形选择、堆排序) 23.快速排序、归并排序

101A1(1).数据的逻辑结构是(A)。 A.数据的组织形式 B.数据的存储形式 C.数据的表示形式 D.数据的实现形式 101A1(2).组成数据的基本单位是(C)。 A.数据项 B.数据类型 C.数据元素 D.数据变量 101B1(3).与顺序存储结构相比,链式存储结构的存储密度(B)。 A.大 B.小 C.相同 D.以上都不对 101B2(4).对于存储同样一组数据元素而言,(D)。 A.顺序存储结构比链接结构多占空间 B.在顺序结构中查找元素的速度比在链接结构中查找要快 C.与链接结构相比,顺序结构便于安排数据元素 D.顺序结构占用整块空间而链接结构不要求整块空间101B2(5).下面程序的时间复杂度为(B)。 x=0; for(i=1;ii;j++) state; A.n(n+1)/2 B.(n-1)(n+2)/2 C.n(n+1)/2 D.(n-1)(n+2) 101D3(8).下面程序的时间复杂度为(A)。

(完整版)数据结构(c语言版)期末考试复习试题

《数据结构与算法》(c语言版)期末考复习题 一、选择题。 1.在数据结构中,从逻辑上可以把数据结构分为 C 。 A.动态结构和静态结构B.紧凑结构和非紧凑结构 C.线性结构和非线性结构D.内部结构和外部结构 2.数据结构在计算机内存中的表示是指 A 。 A.数据的存储结构B.数据结构C.数据的逻辑结构D.数据元素之间的关系 3.在数据结构中,与所使用的计算机无关的是数据的 A 结构。 A.逻辑B.存储C.逻辑和存储D.物理 4.在存储数据时,通常不仅要存储各数据元素的值,而且还要存储 C 。A.数据的处理方法B.数据元素的类型 C.数据元素之间的关系D.数据的存储方法 5.在决定选取何种存储结构时,一般不考虑 A 。 A.各结点的值如何B.结点个数的多少 C.对数据有哪些运算D.所用的编程语言实现这种结构是否方便。 6.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D 。 A.数据项是数据的基本单位

B.数据元素是数据的最小单位 C.数据结构是带结构的数据项的集合 D.一些表面上很不相同的数据可以有相同的逻辑结构 7.算法分析的目的是 C ,算法分析的两个主要方面是 A 。(1)A.找出数据结构的合理性B.研究算法中的输入和输出的关系C.分析算法的效率以求改进C.分析算法的易读性和文档性(2)A.空间复杂度和时间复杂度B.正确性和简明性 C.可读性和文档性D.数据复杂性和程序复杂性 8.下面程序段的时间复杂度是O(n2) 。 s =0; for( I =0; i

地质灾害防治动态监测预警系统及其应用

二者互相协调发展的重要措施。应用 Technology Application D I G I T C W 技术 200DIGITCW 2019.07 参考文献 [1] 王冰.关于电子信息工程中的计算机网络技术[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 2019(06):170-171. [2] 薛董敏.分析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领域中的应用研究[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17(23):73-74+79. [3] 孙涛,许凯.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中的应用[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8(04):19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活动空间日渐复杂,地质灾害事件逐年增加,每年因地质灾害死亡的人数众多,加强对地质灾害的防治尤为关键。针对地质灾害防治的监测预警系统具有动态性,可以根据灾害的不确定性进行预警分析,系统实时接收灾害现场最新数据,并对数据实时分析,再将数据上传到系统内,利用数据驱动技术实现数据的处理分析。 1 地质灾害防治动态监测预警系统的设计 1.1 监测预警系统设计 地质灾害防治监测预警系统的建立需要利用数据驱动技术。以数据库中的数据作为重要有,结合数据小波分析算法,从大量原始数据中获得有效信息,从而实现数据的预报、监控与诊断功能。人们利用监测预警系统可以对地质灾害数据加以研究,并将数据综合处理,建立地质灾害专家知识库,根据系统监测到的实时数据,实现对地质灾害的预警功能。地质灾害的发生具有极强的不确定性,无论是地质灾害发生的位置、灾害发生时间,还是灾害形式,都无法确定,导致人们无法预测灾害带来的后果。因此,本文通过对地质灾害防治动态监测预警系统的设计,结合地质灾害机理、监测方案与相关技术,将监测预警系统应用于地质灾害的防治中。 监测预警系统的用户控制端,一共包含三种功能。第一种功能为数据库,监测预警系统的数据库内有历史基础数据与监测到的地质数据,还有系统对地质情况实时监测到的数据。第二种功能是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预警功能。该部分内容包含预警模型库、初始预警分析以及校正结果,在动态数据驱动技术的应用下,模型驱动了系统进行初始预警分析,并对校正结果加以检验,检验数据的真实性。第三种功能是可视化显示与表达,其中包含对地质灾害的危险分析,系统支持动态展示功能;针对地质灾害 事件的决策会商,为综合判断提供有效依据[1] 。1.2 监测预警系统的实现 动态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以数据处理分析为主,通过地质灾害预警模型的建立,为监测预警系统的实现提供基础支持。监测预警系统中,信息管理平台是应用服务流引擎与动态数据驱动等技术研发而成的,并在物联网技术指导下完成对监测地质灾害数据的实时传输,利用预警数据库完成了监测预警系统的整体架构。系统共包含实时数据传输、动态数据展示以及系统管理等三 方面。 监测预警系统中实时监测数据集成模块是将各个地质灾害监测仪器上的数据,从数据库同步到监测预警系统监测中心,监测预警系统使用客户端程序完成数据的采集与处理。根据用户配置的时间间隔,监视到不同地质灾害监测仪器的数据变化情况,新增加的数据会通过WebService 传输到服务端,并添加到系统数据库内,将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当前运行状态记录到系统日之内[2]。 2 地质灾害防治动态监测预警系统的应用 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内一共包含5个模块,分别为数据配置、实时数据传输、监测数据处理、动态数据展示以及系统管理。系统的总体架构一共包含了基础数据库层、数据中间处理层、通用模块层、专业功能业务层和用户端表现层,某地针对滑坡地质灾害进行监测时,就用到了该系统。该地区西高东低,海报高度超过1600米,地质岩性从上到下依次为:26-40米厚的黄土,结构比较松散,有垂直裂隙现象,部分地段黄土厚度超过40米;粉质黏土,厚度超过3米,低于19米,透水性较弱;砂卵石层六米,透水性较强,该地区每年都会发生滑坡灾害。因此,人们使用监测预警系统进行监测,对滑坡后缘裂缝处设置自动位移计,针对地表变形速率、速度增量情况加以预测,最终得出四个预警等级。其中最高等级的滑坡状态有着高危险性,需要监测预警系统保持密切监测状态,并对可能影响范围内的所有人员进行疏散。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类资源不断开发,使我国地势条件变得日渐复杂,地质灾害发生频率日趋频繁。对此,建立地质灾害实时监测预警系统,实时监测地理信息情况,利用通讯系统将监测到的数据传输到监测预警系统数据服务中心,通过系统对数据的估算与分析,实现系统的地质灾害预警功能,从而降低地质灾害发生的频率。参考文献 [1] .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6,27(02):2.[2] 谭明,丁华祥,李成钢.地质灾害GPS 实时监测预警系统关键技术探讨[J].地理信息世界,2014,21(02):103-107. 地质灾害防治动态监测预警系统及其应用 罗晴明 (广州中海达卫星导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广州 511400) 摘要:根据地质灾害的形成原因,针对传统数据管理与实时监测数据处理分析问题,建立基于动态数据驱动技术的地质灾害防治动态监测预警系统。以网络环境为载体的动态监测系统,可以实现地质灾害信息的实时查询与处理,系统可以绘制监测曲线,对地质灾害进行自动预警功能,从而提高地质灾害的有效防治。 关键词:地质灾害;防治动态监测;预警系统doi :10.3969/J.ISSN.1672-7274.2019.07.162中图分类号:TP274;TN967.1 文献标示码:A 文章编码:1672-7274(2019)07-0200-01作者简介: 罗晴明,男,汉族,1988年生,江西省抚州市人,大专,研发方向为室内外定位系统。(接上页)

《动态分配内存与数据结构》课后习题

《动态分配内存与数据结构》习题 学号姓名 一、选择题 1、是一种限制存取位置的线性表,元素的存取必须服从先进先出的规则。 A.顺序表B.链表C.栈D.队列 2、是一种限制存取位置的线性表,元素的存取必须服从先进后出的规则。 A.顺序表B.链表C.栈D.队列 3、与顺序表相比,链表不具有的特点是。 A.能够分散存储数据,无需连续内存空间 B.插入和删除无需移动数据 C.能够根据下标随机访问 D.只要内存足够,没有最大长度的限制 4、如果通过new运算符动态分配失败,返回结果是。 A.-1 B.0 C.1D.不确定 5、实现深复制中,不是必须自定义的。 A.构造函数B.复制构造函数 C.析构函数D.复制赋值操作符函数 6、分析下列代码是否存在问题,选择合适的选项:。 int main(void) { int *p = new int [10]; p = new int [10]; delete [] p; p = NULL; return 0; } A.没有问题 B.有内存泄漏 C.存在空悬指针 D.存在重复释放同一空间 7、通过new运算符动态分配的对象,存储于内存中的。 A.全局变量与静态变量区 B.代码区 C.栈区 D.堆区 8、下列函数中,可以是虚函数。 A.构造函数 B.析构函数 C.静态成员函数 D.友元函数 9、关于通过new运算符动态创建的对象数组,下列判断中是错误的。 A. 动态创建的对象数组只能调用默认构造函数 B. 动态创建的对象数组必须调用delete []动态撤销 C. 动态创建的对象数组的大小必须是常数或常变量 D. 动态创建的对象数组没有数组名 10、顺序表不具有的特点是 A. 元素的存储地址连续 B. 存储空间根据需要动态开辟,不会溢出 C. 可以直接随机访问元素 D. 插入和删除元素的时间开销与位置有关 11、假设一个对象Ob1的数据成员是指向动态对象的指针,如果采用浅复制的方式复制该对象得到对象Ob2,那么在析构对象Ob1和对象Ob2时会的问题。 A. 有重复释放 B. 没有 C. 内存泄漏 D. 动态分配失败 12、假设对5个元素A、B、C、D、E进行压栈或出栈的操作,压栈的先后顺序是ABCDE,则出栈的先后顺序不可能是。 A. ABCDE B. EDCBA C. EDBCA D. BCADE 13、假设对4个元素A、B、C、D、E进行压栈或出栈的操作,压栈的先后顺序是ABCD,则出栈的先后顺序不可能是。 A. ABCD B. DCBA C. BCAD D. DCAB 14、通过new运算符动态创建的对象的存放在中。 A. 代码区 B. 栈区 C. 自由存储区 D. 全局数据区 15、链表不具有的特点是。 A. 元素的存储地址可以不连续 B. 存储空间根据需要动态开辟,不会溢出 C. 可以直接随机访问元素 D. 插入和删除元素的时间开销与位置无关 16、有关内存分配和释放的说法,下面当中错误的是 A.new运算符的结果只能赋值给指针变量 B.动态创建的对象数组必须调用delete []动态撤销 C.用new分配的空间位置是在内存的栈区 D.动态创建的对象数组没有数组名 17、关于栈,下列哪项不是基本操作 A.删除栈顶元素 B.删除栈底元素 C.判断栈是否为空 D.把栈置空 18、关于链表,说法错误的是

《数据结构》算法动态演示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数据结构》算法动态 演示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朱继红 杜祝平 (计算机工程系) 摘 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数据结构》算法动态 演示系统,详述了算法演示模块的实现技巧和课件应用的特点。 关键词 数据结构,算法,课件,CA I 分类号 TP39117 1 前言 90年代以来,随着多媒体和Internet 网络的出现,计算机教育已步入一个全新的阶段,计算机辅助教学CA I 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正逐步渗透于各类院校的各个学科。《数据结构》不仅是大学计算机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也是非计算机专业的主要选修课程之一。该课程涉及大量的概念、数据结构和算法,理论性强又较为抽象,尤其是对算法描述的执行过程的理解是难点和重点。在课堂教学上,大量的算法不可能也无法一一详述。我们所制作的《数据结构》教学辅助系统,集数据结构、算法演示和其它信息(如输入提示等)于一屏,采用中文字幕显示,利用可视化图形来动态演示算法的执行过程,对学员深入理解教材内容、掌握基本的数据结构及相应算法的实现过程有很好的帮助作用,同时该系统可用于各种不同层次的教学,便于课上教员的讲解和课下学员的复习、自修。 2 设计思想 课件是教学内容和教学处理两大类信息的有机结合,其目的是按某种学习理论和教学策略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教学上不容易讲清楚的内容借助计算机演示。所以我们编制的CA I 系统在注重教学先进性、科学性的同时更强调实用性。本课件的开发满足以下原则: (1)内容覆盖面宽 系统应覆盖该课程的主要内容,并结合课程选用教材,用C 语言来描述数据结构的算法。 收稿日期:1998209221 第一作者:女,1966年生,信息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讲师 第17卷第4期1998年12月 信息工程学院学报Journal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Institute Vol 117No 14Dec.1998

动态数据采集和管理

一、动态资源采集 信息采集是通过采集框架程序(DQF)获取。通过对专业网管的北向接口调用,实现配置采集、告警采集。采集框架部署在安全生产二区的采集服务器,如下图所示: 采集服务器 配置数据自动入数据库,告警数据入内存库,最后到通信管理系统客户端呈现。 采集框架数据流如下图所示: 采集框架程序目前提供两种采集信息方式,具体如下: 1、Dedug模式:测试北向接口,在二三区网络环境不具备的情况下,采集配置和告 警。报文存放在管理机的目录下。 2、DQF模式:在同一台采集服务器启动代理机、管理机,和三区通信管理系统联合 实现报文的采集、传送、接收、配置同步、客户端呈现。报文存放在代理机

节点目录下。 01)按顺序用runQagent.bat启动代理机,用runQmgr.bat启动管理机(系统控制台)。 02)在系统控制台中,点击“采集服务器维护”按钮。 03)新建采集节点。 04)打开节点管理界面。 05)启动采集节点。

06)采集到的报文。 二、告警操作 1.操作台界面介绍 告警操作台实现了对告警的查看、搜索、同步、锁定等管理操作。

选中一条告警,右键菜单如下 右键功能菜单的含义如下: 1)辅助分析:详细介绍该条告警的信息; :实时告警定位端口到网元; :将告警转化运行管理,如下图所示: :将告警类型重新定义 :根据配置规则将此网元不显示在操作台 2)短信通知:通过短信平台发布通知,告知制定的人员处理告警; 3)定位设备:实现告警定位到网元; 4)转运行记录:告警转运行的历史记录;

5)添加备注:对该条告警添加说明; 6)确认:确认选中的当前告警 2.操作台界面配置 选择改变告警操作台大小,以全屏为例,页面显示告警的详细信息,如下图所示: ●选择过滤显示不同类型的告警信息; ●选择过滤显示不同类型的告警信息; ●点查询按钮,弹出查询的条件框,如下。设置好自定义的条件后,点击‘搜 索’就可以查看结果。 ●点击,导出当前的告警信息列表。标题需要自定义。如下 ●点击同步按钮,启动当前告警的信息刷新

数据驱动建模和控制系统设计案例研究

数据驱动建模和控制系统设计案例研究 Motor Control Case Study in Data-Driven Modeling and Control Design 迈斯沃克软件公司 作者:PravallikaVinnakota 摘要:本文以简单的直流电机控制系统为例,介绍如何从输入输出数据辨识对象模型,使用辨识的模型来设计控制器并予以实 施。工作流程包括以下步骤:采集数据,辨识线性和非线性对象模型,设计和仿真反馈控制器以及在嵌入式微处理器上实施这些控制器以便实时测试。在物理原型或对象硬件上调节控制器可能造成不安全运行状态甚至损坏硬件。一种更可靠的方法是构建一个对象模型并进行仿真,在不同的运行条件下验证控制器,以便无风险地运行假设情景。当机理建模不可行时,备选方法是通过对象的输入输出数据来开发模型。一个低阶的线性模型可能足以用来设计基本控制器。但较高性能的控制器的详细分析和设计需要一个具有较高精度的模型,且可能是非线性模型。 直流电机:控制设计目标 物理系统是通过电机驱动连接到Arduino Uno 板卡上的一台直流电机(图 1)。我们想为这台电机设计一个用于跟踪参考位置的反馈控制器。该控制器将基于电机位置参考数据生成合适的电压命令。此电压作用于电机时,会促使电机产生扭转电机轴的扭矩。我们将使用电位计测量电机轴旋转的角度,然后将此角度反馈给控制器。 电机驱动集成电路 (IC) 增加了驱动电流并能够双向驱动电机。我们通过Arduino 板卡上的“模拟输入”引脚接收电机位置数据,然后计算参考位置与实际位置(控制器输入)之间的误差。我们将一个电压命令(控制器输出)发送到板卡上的两个“模拟输出”引脚,为 PWM 信号。这些信号连接到驱动电路,为电机提供适当的驱动电流。 控制器必须保持系统稳定,并以最小的稳态误差和超调量提供快速参考跟踪。 图 1. 连接直流电机的Arduino 板卡

项目系统动态数据准备方案

___________项目系统动态数据准 备方案 客户项目经理: 日期: 用友项目经理: 日期: 概要 系统上线前期,需要进行静态数据和动态数据的导入。静态数据和动态数据的导入,需要提前按照一定的规则来整理数据。整理完毕的数据,将按照上线时的导入计划估算录入(或装载)的工作量,按照约定的时间进度导入产品系统。 静态数据的准备方式,见《静态数据准备方案》。 动态数据,是一种始终处于变动中的数据。例如客户的各种单据,库存数据,财务数据等等。 所以动态数据的准备,必须集中时间,按照一定的格式,快速整理完毕,快速导入系统,才可能不会影响系统的正常上线。 一般动态数据的整理,在会计期末进行。动态数据的导入,在期初进行。 例如: 客户公司在6月10日进行库存盘点准备,20日组织人员进行一次库存盘点,27日前完成库存动态数据准备工作,28日到30日进行库存数据的录入。则库存数据为截至到27日的库存数据。 在盘点结束,恢复正常生产后,各相关部门人员应做好生产、采购、销售订单及库存变化单据的保存、记录,在6月底(用调整单开帐)或7月期初(用开帐程序开帐)库存数据录入后,开始补录入这批单据(必要时加班进行),在系统切换后2天内务必完成。 二、前期工作的准备

1、库存动态数据的准备 库存动态数据,应该按照现有库存帐的实时数据进行整理归类。建议在库存数据导入系统之前,对库存数据进行盘点,得到真实的库存数据,并导入系统。否则,库存数据不准确,整个系统的资料信息将毫无意义。 下表为库存动态资料准备表单,客户公司需拟定更详细的库存盘点计划,保证按期完成盘点及动态数据准备工作。 库存期初余额 仓库代号期初时间年月

数据结构习题与答案

第一章 1.在数据结构中,从逻辑上可以把数据结构分为(C ) A.动态结构和静态结构 B. 紧凑结构和非紧凑结构 C.线性结构和非线性结构 D. 内部结构和外部结构 ● 2.在数据结构中,与所使用的计算机无关的是( A ) A. 逻辑结构 B. 存储结构 C. 逻辑和存储结构 D. 物理结构 3.下面程序的时间复杂度为____O(mn)_______。 for (int i=1; i<=m; i++) for (int j=1; j<=n; j++ ) S+=i 第二章线性表 ●链表不具备的特点是(A) A 可以随机访问任一结点(顺序) B 插入删除不需要移动元素 C 不必事先估计空间 D 所需空间与其长度成正比 2. 不带头结点的单链表head为空的判定条件为(A ),带头结点的单链表head为空的判定条件为(B ) A head==null B head->next==null C head->next==head D head!=null ●3.在线性表的下列存储结构中,读取元素花费时间最少的是(D) A 单链表 B 双链表 C 循环链表 D 顺序表 ● 4.对于只在表的首、尾两端进行手稿操作的线性表,宜采用的存储结构为(C) A 顺序表 B 用头指针表示的单循环链表 C 用尾指针表示的单循环链表 D 单链表

● 5.在一个具有n 个结点的有序单链表中插入一个新的结点,并保持链表元素仍然有 序,则操作的时间复杂度为( D ) A O(1) B O(log2n) C O(n2) D O(n) ● 6.在一个长度为n (n>1)的单链表上,设有头和尾两个指针,执行(B)操作与链表的长度 有关 A 删除单链表中第一个元素 B 删除单链表中最后一个元素 C 在第一个元素之前插入一个新元素 D 在最后一个元素之后插入一个新元素 ●7.与单链表相比,双向链表的优点之一是(D) A 插入删除操作更简单 B 可以进行随机访问 C 可以省略表头指针或表尾指针 D 顺序访问相邻结点更容易 ●8.若list是某带头结点的循环链表的头结点指针,则该链表最后那个链结点的指针域 (头结点的地址)中存放的是( B ) A list的地址 B list的内容 C list指的链结点的值 D 链表第一个链结点的地址 ●9.若list1和list2分别为一个单链表与一个双向链表的第一个结点的指针,则( B ) A list2比list1占用更多的存储单元 B list1与list2占用相同的存储单元 C list1和list2应该是相同类型的指针变量 D 双向链表比单链表占用更多的存储单元 10.链表中的每个链结点占用的存储空间不必连续,这句话正确吗?(不正确) 11. 某线性表采用顺序存储结构,元素长度为4,首地址为100,则下标为12的(第13个)元素的存储地址为148。V 100+4*12=148 11.在顺序表的(最后一个结点之后)插入一个新的数据元素不必移动任何元素。 12.若对线性表进行的操作主要不是插入删除,则该线性表宜采用(顺序)存储结构,若

数据挖掘之动态数据

摘要 动态数据挖掘是针对动态数据库和实时数据库进行知识提取的数据挖掘技术。随着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对知识新颖性的需求越来越强,采用传统的静态数据挖掘技术来分析不断产生的信息无法满足现实应用的要求,对实际应用数据源在其运行的同时进行动态数据挖掘得到相关知识显得日益重要。动态数据挖掘(DDM)由于信息时效性越来越短,为了能充分把握新颖性的信息,对实际应用数据源(数据库、序列数据或流式数据等)在其运行的同时进行数据动态提取并加以分析来得到相关知识。数据挖掘目前已广泛应用于现代社会的各行各业,但是大多都是针对历史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人们追求的不再只是发现历史数据中隐藏的规律来解决实际问题,而是想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即时获取有用的信息,这对于传统的针对静态的历史数据进行挖掘的静态数据挖掘是不能很好实现这种需求的;设计一种针对当前数据动态分析处理的一种信息处理技术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结合动态数据挖掘来研究多维数据的动态预测问题在现实应用中具有广阔的实践意义。动态数据挖掘不仅仅限于数据预测方面,对其应用领域探讨也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深入分析了以往数据处理技术的发展现状之后给出了一种在动态数据源运行过程中结合历史数据、当前数据以及即将到来的数据进行数据分析与处理的动态数据挖掘技术:运用滑动窗口技术动态的获取数据,通过动态数据窗口动态处理数据,运用未来数据测试动态数据挖掘的性能。相关工作有持续数据挖掘、流式数据挖掘、移动数据流挖掘和Web在线数据挖掘。 关键词: 动态数据挖掘; 体系结构; 动态数据采集; 动态数据处理; 滑动窗口; 问题分析 DDM的问题 关键是如何选取当前数据集,如何保持与历史数据平滑过渡,以及如何平滑地获取后续数据集。(现在current,过去old,将来new) DDM vs DM 传统的数据挖掘主要是基于历史数据集进行挖掘,提取出隐藏在其中的知识,而动态数据挖掘是集过去现在与未来于一体的知识提取的过程,动态处理各实时数据。 动态数据挖掘的体系机构保证新旧数据的平滑以及数据的及时或实时获取,运用动态数据窗口进行数据的实时动态处理;支持自动更新处理;数据挖掘与挖掘评价是紧密结合的两个过程,采用后续数据集中数据对挖掘结果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不符合要求则修正挖掘过程或重新挖掘以适应应用环境的改变。 核心技术:滑动窗口技术;动态数据窗口;评价 动态数据挖掘过程 1. 动态数据采集 ?时间关联性强 -- 滑动窗口,某时刻的历史快照 ?时间关联性不太强或者离散数据 -- 数据库SQL语句 WHERE time between T - 2 and T ( T为当前时间)

步态分析

步态分析 一、概述 行走就是人体躯干、骨盆、下肢以及上肢各关节与肌群得一种周期性规律运动,步态就是指行走时人体得姿态,就是人体结构与功能、运动调节系统、行为以及心理活动在行走时得外在表现。正常得步态有赖于中枢神经系统以及骨骼肌肉系统得正常、协调工作,当中枢神经系统或/与骨骼肌肉系统因疾病或损伤而受到损害时,就有可能出现步态得异常。步态分析就是利用力学得概念与人体解剖、生理学知识对人体行走功能状态进行对比分析得一种生物力学研究方法。 (一)步态分析步骤 1、描述研究对象得步态模式与步态参数,并与正常步态进行比较找出其差异; 2、分析出现差异得原因,研究产生异常步态得机制; 3、确定改善步态得治疗方案,包括步态训练得方法、假肢或矫形器得装配、助行器得选择。 (二)步态分析方法 1.运动性步态分析对步行得运动模式或步行时身体节段间得相关进行描述,此类分析既可定性也可定量,临床上应用简单,易于开展,后面将详细介绍。 2.动力性步态分析需要具备专业得知识技术与昂贵得专用设备,目前在我国只有少数单位开展了此项工作,社区中不可能开展,此处不予介绍。 二、正常步态 (一)步态周期 行走过程中,从一侧足跟着地到该侧足跟再次着地所经历得时间称为一个步态周期。在一个步态周期中,每侧下肢都要经历一个离地腾空并向前迈步得摆动相(迈步相)与一个与地面接触并负重得站立相(支撑相)。摆动相就是指从足尖离地到足跟着地,足部离开支撑面得时间,约占步态周期得40%;站立相就是指从足跟着地到足尖离地,即足部支撑面与地板接触得时间,约占步态周期得60%。其中,重心从一侧下肢向另一侧下肢转移,双侧下肢同时与地面接触得时间称之为双支撑相,一个正常步态周期中会出现两次双支撑相,各占步态周期得10%。详见图1。 图1 步态周期示意图

数据驱动的社会科学研究

数据驱动的社会科学研究 万相昱 何为“数据驱动的社会科学研究”?首先这并不是我们标新立异而抛出的新概念,当然也不是我们试图构建的某种研究范式或工具。当前社会科学研究普遍采用基于数据资料的实证研究或规范研究范式,但尚未达到所谓“数据驱动”的程度,然而我们相信,可预见的未来,数据驱动的社会科学研究将会是一种客观存在。 深入探讨之前,首先必须再次明确“社会科学”的概念,这是界定问题核心和跟踪目标的基准。“社会科学”,通常指关于社会事物本质及其规律的科学,是应用科学方法研究人类社会现象的学科。科学化是其基础内涵,从本质上要求社会科学必须具有基本的科学特征:客观性、可检验性和系统性,否则难免会陷入社会学和社会科学的界别争论。马克思曾指出:“科学,只有从自然科学出发,才是现实的科学。历史本身是自然史的,即自然界成为人这一过程的现实部分。自然科学往后将包括关于人的科学,正像人的科学包括自然科学一样:这将是一门统一的科学”(《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128页)。近百年以来,社会科学的自然科学化趋势日益显著,一系列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诸如数理科学、统计学、计量学、系统论、运筹学甚至实验工具等,都被成功地应用到社会科学研究领域。这就为社会科学客观化、定量化和精准化进程提供了技术支撑,进而从根本上改变了社会科学研究体系,极大地推进了社会科学发展。但是,当前社会学科发展仍与马克思所预言的“学科统一”相去甚远。现有社会科学研究一般建立在强假设、过度简化、禀赋依赖、有偏或非一致数据基础上,研究体系中的随机性、模糊性和主观性难以有效消除,研究结果无法实现精确校准和检验,从而形成社会科学发展进程中难以逾越的鸿沟。 问题本质来源于社会科学的复杂适应性特征,即:属性异质、行为异质、交互网络,以及动态适应导致的社会复杂性。第一,属性异质性问题:传统社会科学研究方法通常基于个体分析或总量分析模式,无法表现实质存在的微观个体属性异质,研究的精确性,甚至有效性不能得到保障。第二,行为异质性问题:人类行为模式是自身属性、经济环境和历史因素的复杂映射,忽视其异质性将无法刻画不同群体应对变化和适应环境的决策机制和决策结果。第三,交互网络问题:社会系统需要建立在微观和宏观一致性框架基础上,但传统研究往往忽略社会团体中的微观个体的交互反馈,或将宏观主体与微观个体割裂,从而不能满足系统量化需求。第四,动态适应性问题:人类改造环境和适应环境的行为促使社会群体形

数据结构与算法期末考试复习试题

《数据结构与算法》复习题 一、选择题。 1.在数据结构中,从逻辑上可以把数据结构分为 C 。 A.动态结构和静态结构 B.紧凑结构和非紧凑结构 C.线性结构和非线性结构 D.内部结构和外部结构 2.数据结构在计算机内存中的表示是指 A 。 A.数据的存储结构 B.数据结构 C.数据的逻辑结构 D.数据元素之间的关系 3.在数据结构中,与所使用的计算机无关的是数据的 A 结构。 A.逻辑 B.存储 C.逻辑和存储 D.物理 4.在存储数据时,通常不仅要存储各数据元素的值,而且还要存储 C 。 A.数据的处理方法 B.数据元素的类型 C.数据元素之间的关系 D.数据的存储方法 5.在决定选取何种存储结构时,一般不考虑 A 。 A.各结点的值如何 B.结点个数的多少 C.对数据有哪些运算 D.所用的编程语言实现这种结构是否方便。 6.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D 。 A.数据项是数据的基本单位 B.数据元素是数据的最小单位 C.数据结构是带结构的数据项的集合 D.一些表面上很不相同的数据可以有相同的逻辑结构 7.算法分析的目的是 C ,算法分析的两个主要方面是 A 。 (1)A.找出数据结构的合理性 B.研究算法中的输入和输出的关系C.分析算法的效率以求改进 C.分析算法的易读性和文档性 (2)A.空间复杂度和时间复杂度 B.正确性和简明性 C.可读性和文档性 D.数据复杂性和程序复杂性

8.下面程序段的时间复杂度是 O(n2) 。 s =0; for( I =0; inext ==NULL C.head->next ==head D head!=NULL

vb动态数据表格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vb动态数据表格 篇一:Vb6用ado对象动态建表 Vb6.0用ado对象动态创建数据库和表! 作者:chengziii提交日期:20xx-5-2719:40:00 Vb程序中利用ado对象动态创建数据库和数据表的方法,这些方法在开发Vb数据库应用程序中很有实用价值,它可以提高数据库程序灵活性。 ado、adox 1:问题的提出 Visualbasic中,常用的数据访问接口有下列三种:数据库访问对象(dao,dataaccessobject)、远程数据库对象(Rdo,Remotedataobject)和activex数据对象(ado,activexdataobject)。数据库访问技术一直在不断进步,而这三种接口的每一种都分别代表了该技术的不同发展阶段。最新的是ado,它是比Rdo和dao更加简单,然而更加灵活

的对象模型。正因如此,越来越多的人在用Vb开发数据库软件时使用ado作为数据访问接口。在开发过程中,我们通常的使用的方法是:先使用数据库管理系统(例如:microsoftaccess)或Vb中的可视化数据管理器建立好数据库和数据表结构,然后在程序中通过使用adodc数据库控件或引用ado对象与数据库中的表建立连接,再通过数据库感知控件(例如:文本框、datagrid等)来进行数据库的各种操作。在这种开发过程中,我们有时需要面对这样一个问题:如何让用户在程序运行过程中动态地建立自己所需的数据 库和数据表以提高程序的灵活性呢?在程序运行过程中建 立自己所需的数据库和数据表,其本质就是用代码(或者说通过编程)来建立数据库和数据表。众所周知,在Foxpro或asp编程中,这是很容易的一件事件。那么在Vb数据库编程中又是怎样来操作的呢?在Vb数据库编程中,如果使用dao 作为数据库访问接口技术,则可以用createdatabase结合createtabledef方法来实现,目前已有不少书和杂志都讲到了这种方法,本文就不再讲述了;但你如果使用的是最新的数据库访问接口技术ado,你却发现目前的书和杂志上没有文章讲到如何用代码来建立数据库和数据表的方法,可有时我们非常需要用到这种方法,下面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 2:ado与adox

数据驱动测试

数据驱动测试 数据驱动测试 黑盒测试(Black-box Testing,又称为功能测试或数据驱动测试)是把测试对象看作一个黑盒子。利用黑盒测试法进行动态测试时,需要测试软件产品的功能,不需测试软件产品的内部结构和处理过程。 采用黑盒技术设计测试用例的方法有:等价类划分、边界值分析、错误推测、因果图和综合策略。 黑盒测试注重于测试软件的功能性需求,也即黑盒测试使软件工程师派生出执行程序所有功能需求的输入条件。黑盒测试并不是白盒测试的替代品,而是用于辅助白盒测试发现其他类型的错误。 黑盒测试试图发现以下类型的错误: 1)功能错误或遗漏; 2)界面错误; 3)数据结构或外部数据库访问错误; 4)性能错误; 5)初始化和终止错误。 一、黑盒测试的测试用例设计方法 ·等价类划分方法 ·边界值分析方法 ·错误推测方法 ·因果图方法 ·判定表驱动分析方法 ·正交实验设计方法 ·功能图分析方法 等价类划分: 是把所有可能的输入数据,即程序的输入域划分成若干部分(子集),然后从每一个子集中选取少数具有代表性的数据作为测试用例.该方法是一种重要的,常用的黑盒测试用例设计方法. 1) 划分等价类: 等价类是指某个输入域的子集合.在该子集合中,各个输入数据对于揭露程序中的错误都是等效的.并合理地假定:测试某等价类的代表值就等于对这一类其它值的测试.因此,可以把全部输入数据合理划分为若干等价类,在每一个等价类中取一个数据作为测试的输入条件,就可以用少量代表性的测试数据.取得较好的测试结果.等价类划分可有两种不同的情况:有效等价类和无效等价类. 有效等价类:是指对于程序的规格说明来说是合理的,有意义的输入数据构成的集合.利用有效等价类可检验程序是否实现了规格说明中所规定的功能和性能.

SQL动态参数操作数据库及报表设计

第八次实验:SQL动态参数操作数据库及报表设计 一、实验目的: 1. 熟练掌握数据库组件AdoQuery的连接操作; 2. 熟悉Delphi制作完成数据库SQL中Select命令完成查找操作的应用程序; 3. 熟悉数据库的SQL中:修改、添加、删除; 4. 掌握动态参数操作数据库; 5. 掌握制作数据报表。 二、实验内容: 1. 完成Delphi制作的学生的宿舍信息应用程序中的Select查找; 2. 完成Insert、Update、Delete的SQL命令操作; 3. 完成动态参数的设制并制作主/明细表的应用操作程序; 4. 学习应用QuickRep组件完成数据库报表。 三、实验步骤 1.连接数据库MicroSoft表到Delphi的程序中, 1). 分析学生宿舍信息包含的结构内容: 2). 建立关系数据库结构: 3). 利用MicroSoft Access 建立该表 4).连接数据库: 1〉adoQuery 2〉DataSource 3〉DBgrid 4). 查询男生信息 AdoQuery1. close;

Adoquery1.SQL . clear; AdoQuery1. SQL . Add(‘Select * from XX表 Where 性别= ’+edit1.text{‘男’})Adoquery1.SQL.open; 2. 完成数据库的修改,添加,删除操作: 1). 将工程文件打开(可以使用以往的程序架构); 2). 添加组件: Panel 面板一个;MainMenu菜单一个;文本显示框多个;AdoTable,Datasource,DBgrid,DBtext连接组建多个; 按钮组建多个。 3). 修改属性: 4). 添加功能代码 a> 修改: …………………… AdoQuery1. SQL . Add(‘Update XX表 Set xx字段=值 Where 性别= ’+edit1.text{‘男’}) …………………… b> 添加: …………………… AdoQuery1. SQL . Add(‘Insert Into XX表(xx字段……) Valuse(xx字段的值……)) …………………… c> 删除: …………………… AdoQuery1. SQL . Add(‘Delete From XX表 Where 性别= ’+edit1.text{‘男’})…………………… 3.学习应用AdoQuery组件操作Select命令完成数据库动态查询的主明细表操作。 制作一张宿舍结构表、班级信息表; 1). 将工程文件打开(可以使用以往的程序架构);

热防护系统的动态数据驱动分析方法与试验研究

Abstract Abstract During the service process of the thermal protection system, unreasonable results are often obtained by the calculation model due to the uncertainty of the materials and structures. The reason is that the calculation model is not competent to reflect the actual physical behavior of structures. Some simulation conditions such as the initial and boundary conditions and loads can only be obtained accurately until the system is actually in service. At present, the simulation and the experiment are carried in quiescent condition and serialization and have not been effectively combined for the research of thermal protection. Dynamic data driven method which can update the structure state and participate in task decision making by dynamic data connection between simulation and actual test system and On-line simulation and evaluation of dynamic test data is a promising trend to achieve breakthroughs in thermal protection level. In this paper, the concept of Dynamic Data Driven Application System (DDDAS) is introduced to the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of thermal protection system. The typical thermal protection system is us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e framework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mechanism of dynamic data driven between simulation and test is explored, and the method of on-line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under high temperature environment is carried out.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DDDAS theory and broad application prospects reveal the influence of dynamic data driven introduction on thermal response of structures. First of all, a framework of dynamic data driven application system were designed in this paper. An overall data-driven logical framework of "sensor data-online model-test system" was constructed; An on-line fast calculation model was established to address the problem of high-temperature nonlinearity of material properties. The Kirchhoff transform was used to transform it into a linear problem. Numerical calculations were performed using the implicit finite difference method and the validity of the model was verified;Build an overall test platform and design control algorithms for system operation. Secondly, experimental verification and accuracy analysis of dynamic data-driven analysis methods for structural thermal response are carried out. The thermal response tests under different load conditions were carried out, and the effects of grid model accuracy, number of sensors, data collection intervals, and forecast time length on the accuracy of the forecast were analyzed. The applicability of the model to different heat flow loads is verified, embodying the advantages of thermal response analysis and forecast accuracy in the dynamic data-driven model. II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