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第一节(第1课时)新的健康观

第三章 第一节(第1课时)新的健康观
第三章 第一节(第1课时)新的健康观

第三章 第一节(第1课时)新的健康观

上海市金陵中学 胡颖

一、设计思路

本课题由三个学习内容构成:人类健康观的发展完善历程;新的健康观标准;心理健康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由于健康问题紧贴学生生活实际,为了帮助学生科学认识健康新概念和自我纠正对健康的不正确认识,教师通过列举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与生理、心理健康有关的案例进行分析,并引导学生总结健康新概念。同时,通过教师的讲述,帮助学生认识到健康概念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程度的提高也在不断地发展与完善。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对自我健康的简单评价并进行交流,从而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健康观。

其中,心理健康正成为倍受人们关注的话题,社会各媒体的宣传,学校心理咨询室的设立,使学生对心理健康这一词并不陌生,也产生了较浓厚的兴趣。然而,由于我国心理健康的研究起步较晚,社会普遍对心理健康缺乏正确的认识,很多同学一谈到心理健康,就会想到“变态”、“精神病”,而忽视自身的心理问题。所以,希望通过本课的学习,澄清学生对心理健康的误解,正视自身的心理困扰,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健康观,初步学会如何进行适时的心理调整。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科学认识健康,能够描述健康新概念三要素: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性。

2.认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初步学会一些心理调整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和阅读教材提供的案例等材料,讨论、分析得出正确的健康状态标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科学的健康观,学会关爱生命。

三、重点和难点

重点:树立科学的健康观,学会关爱生命。

难点:树立科学的健康观,学会关爱生命。

四、教学准备

电脑、自制课件

五、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师行为学生行为教学说明

引入在此之前,我们认识

了人体的结构、人体

的各种生命活动规

律,人们认识自我、

了解自我的最终目的

是什么呢?随着教师的提问

复习相关知识,

并能在引导下说

出“健康”一

词。

生命科学最

初为人类的

“健康”而

诞生,最终

又将服务于

人类的“健

康”。

健康新概念1、提出问题:谁是

最健康的人?为什

么?

2、讲述法:简要回

顾人们对健康概念的

完善与发展历程。

3、引导阅读P71“信

息库:健康标准”,

组织讨论,进行自我

健康评价及交流,进

一步加深对健康新概

念的认识。

1、阅读材料,小

组讨论思考,并

交流。

2、能初步得出健

康新概念的三要

素:身体健康、

心理健康、良好

的社会适应性。

3、认识到健康概

念随着社会的发

展和文明程度的

提高在不断地发

展。

4、对照健康标

准,进行自我健

康评价并交流。

充分利用教

材中“思考

与讨

论”与“信

息库”栏

目。结合

PPT展示相

关图片。以

自我健康评

价及交流的

方式引导学

生树立科学

的健康观。

心理健康1、利用多媒体的动

画效果呈现一个

图表,揭示身体

健康、心理健康

1、通过回答教师

的提问,观察

图表分析,理

解心理健康对

教材“思考

与讨论”材

料。

培养学生的

与身体健康的联系

与社会适应性之

间的联系:身体

健康是生理基

础,心理健康是

必要条件,而良

好的社会适应性

起着有效的调整

和平衡作用。

2、引导学生分析

P72:执行猴为

什么患了胃溃

疡?

身体健康的影

响。

2、阅读材料,分

析:为什么执

行猴患了胃溃

疡,而“无能

为力猴”却没

有?

得出结论:过重

的心理压力是导

致人体病变的重

要因素。

分析推理能

力。

小结展示一组精彩而幽默

的图片:快乐的十八

种技巧

结束语:播种快乐,

收获健康人生!在笑声中,接受

如何调整心态的

一些技巧。

利用PPT或

者通过一杯

水和一桶水

的故事引发

思索。感悟

快乐心情,

健康行为。

第三章行为与健康

第三章行为与健康复习题 一、单选题(每题1分) 1.“有人爱吸烟,又害怕得肺癌”属于的动机冲突是() A.双趋式冲突 B.双避式冲突 C.双重趋避式冲突 D.趋避式冲突 2.健康相关行为是() A.与疾病有关的行为B.与健康和疾病有关的行为C.促进健康的行为D.危害健康的行为3.人觉察到自己患有某种疾病去医院看病() A.日常健康行为 B.保健行为 C.预警行为 D.求医行为 E.遵医行为 4.身残志坚,积极康复属于() A.病人角色行为 B.保健行为 C.预警行为 D.求医行为 E.遵医行为 5. 情绪过分压抑和自我克制,爱生闷气的行为表现是() A.A型行为模式B.B型行为模式C.C型行为模式D.D型行为模式 6.发生地震后的自救互救行为带属于() A.预警行为B.日常健康行为C.避开环境危害D.保健行为 7.与心血管疾病发生密切相关的行为模式是() A.A型行为模式B.B型行为模式C.C型行为模式D.D型行为模式 8. 儿童定期进行预防接种属于促进健康行为中的() A.预警行为B.保健行为C.避开环境危害D.遵医行为E.求医行为 9. 乘车系安全带属于促进健康行为中的() A.预警行为B.保健行为C.避开环境危害D.遵医行为E.求医行为 10.小学生每年体检属于() A.日常健康行为 B.保健行为 C.预警行为 D.求医行为 E.遵医行为 11. 某人多次体检血压正常,却总是怀疑自己有高血压,这是一种() A.致病行为模式B.不良疾病行为C.不良生活方式与习惯D.预警行为 12.合理营养、平衡膳食等属于健康行为中的() A.保健行为 B.预警行为 C.日常健康行为 D.避开环境危害 E.遵医行为 13. 人类行为构成的五个要素中,人的行为的指向目标是() A.行为主体 B.行为客体 C.行为手段 D.行为结果 E.行为环境 14. 美国心理学家Woodworth提出的体现行为基本含义的S模式是() A.R—S—O B.S—O—R C.O—S—R D.R—O—S E. S-R-O 15.讳疾忌医属于() A.不良生活方式 B.A型行为模式 C.致病行为模式 D.不良疾病行为 16. 知信行模式中强调的关键步骤是() A.知识的传播B.知识的吸收C.信念的形成D.行为的养成E.技能的掌握17. 有关知识的描述正确的是()

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第二课时

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进一步巩固物质的量的概念及其与质量、摩尔质量、物质的量、物质的粒子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2、知道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学会有关气体摩尔体积的简单计算 【能力目标】初步学会分析处理数据、推理演绎、归纳总结的科学学习方法【道德情感目标】 1、体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性学习过程 2、通过理解并运用概念,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激发严谨务实、循序渐进、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培养科学归纳的思维能力、空间想像能力和运用事物规律分析解决问题的。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及其简单计算 【难点】气体摩尔体积的计算 三、教学器材 投影仪 四、教学方法与过程 讨论法、归纳法、总结法 〖引入〗通过学习我们已经知道,1mol任何粒子的集合体所含的粒子数目都相同,1mol粒子的质量往往不同。那么1mol物质的体积是否相同呢?下面通过计算来证明。 〖投影〗

温度0°C、压强101 kPa 〖活动〗学生对数据进行分组计算,然后进行归纳处理。 〖小结〗数据处理的方法:先将数据有序排列,再将数据进行对比异同,观察规律。 〖讨论〗组织学生分组汇报讨论结果,从中提炼并总结出决定影响物质体积大小的微观因素及主要因素。 (此时教师可以通过模型或形象的比喻进行引导) 〖结论〗在温度和压强一定时,物质的体积主要由物质所含粒子的数目、粒子的大小和粒子之间的距离决定。当粒子数相同,粒子间距离很小时,决定物质体积大小的主要因素是构成物质的粒子大小;粒子间距离很大时,决定物质体积大小的主要因素是粒子之间的距离。 〖小结〗物质在固态或液态时,粒子间的平均距离比气态小得多,决定固体、液体的体积的主要因素是粒子的大小,由于粒子的大小是不同的,所以,1mol 不同的固态或液态物质的体积是不相同的。而气体物质分子之间的距离很大,故气体物质的体积主要决定于粒子间的距离。决定粒子间距离的主要因素是温度和压强(有何影响?),不同气体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分子之间的距离可以看作是相同的,所以,粒子数相同的气体在相同条件下有着近似相同的体积。反之,在相同温度和压强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应含有相同数目的粒子,这就是著名的阿伏加德罗定律。

2021新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第三章第一节 第1课时《醇》word学案

第一节 醇 酚 第1课时 醇 [学习目标定位] 1.认识乙醇的组成、结构特点及物理性质。2.能够结合乙醇的化学性质正确认识—OH 在乙醇中的作用。3.会判断有机物的消去反应类型。 1.消去反应是有机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从一个分子中脱去一个或几个小分子(如H 2O 、HX 等),生成含不饱和键化合物的反应。 (1)溴乙烷在NaOH 的醇溶液中发生消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H 3CH 2Br +NaOH ――→乙醇△ CH 2===CH 2↑+NaBr +H 2O 。 (2)下列卤代烃在KOH 醇溶液中加热能发生消去反应的是( ) 答案 D 2.乙醇的结构和性质 (1)填写下表 分子式 结构式 结构简式 官能团 C 2H 6O CH 3CH 2OH —OH

(2)乙醇是无色有特殊香味的易挥发液体,能以任意比与水互溶。不能用乙醇从水中萃取物质。 (3)写出下列乙醇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与Na 反应:2CH 3CH 2OH +2Na ―→2CH 3CH 2ONa +H 2↑; ②催化氧化:2CH 3CH 2OH +O 2――→Cu/Ag △2CH 3CHO +2H 2O ; ③燃烧:CH 3CH 2OH +3O 2――→点燃2CO 2+3H 2O 。 探究点一 醇类概述 1.观察下列几种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回答下列问题: ①CH 3OH ②CH 3CH 2CH 2OH ③H—OH (1)上述物质中的②和④在结构上的相同点是分子中都含有羟基,结构上的不同点是②中羟基直接和烷烃基相连,④中羟基直接和苯环相连。 (2)按羟基连接的烃基不同,有机物可分为醇和酚。醇是羟基与脂肪烃基或苯环侧链相连的化合物,酚是羟基直接与苯环相连的化合物,上述有机物中属于醇的是①②⑤⑥⑦⑧。 (3)按分子中羟基数目的多少,醇可分为一元醇、二元醇和多元醇。上述有机物中属于一元醇的是①②⑤⑦,属于多元醇的是⑧。 (4)②和⑦在结构上主要不同点是羟基连接碳链的位置不同,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②的名称是1-丙醇,⑦的名称是2-丙醇。 2.观察下列几种物质的结构,回答下列问题。 ①CH 3CH 2OH ②CH 3CH 2CH 2OH (1)①和⑤的分子式都是C 2H 6O ,但是含有的官能团不同。 (2)②和⑥的分子式都是C 3H 8O ,但是在分子中—OH 的位置不同。 (3)③属于醇类,④不属于醇类,但它们的分子式相同,属于同分异构体。

2013高一化学人教版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第二课时课下30分钟演练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下列仪器常用于物质分离的是() A.①③⑤B.②③⑤ C.②④⑤D.①②④ 解析:漏斗可用于过滤,分离固、液混合物;蒸馏烧瓶可用于蒸馏或分馏,分离液、液混合物;分液漏斗用于分液,分离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混合物。 答案:B 2.下列混合物的分离方法不可行的是() A.沸点不同的液态混合物可用蒸馏方法分离 B.互不相溶的液态混合物可用分液方法分离 C.互溶的液态混合物可用萃取的方法分离 D.可溶于水的固体与难溶于水的固体形成的混合物可用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分离解析:萃取是指用一种溶剂把物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C 错误。 答案:C 3.[双选题]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A.蒸发操作时,应使混合物中的水分完全蒸干后,才能停止加热 B.蒸馏操作时,应使温度计液泡靠近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 C.分液操作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D.萃取操作时,应选择有机萃取剂,且萃取剂的密度必须比水大 解析:蒸发时,当蒸发皿中出现大量固体时停止加热,然后用余热蒸干,A错误;萃取剂的选择只要与原溶剂互不相溶,且与被提取物质不发生化学反应即可,与密度无关,D错误。 答案:AD 4.用四氯化碳萃取碘的饱和水溶液中的碘,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实验使用的主要仪器是分液漏斗 B.碘在四氯化碳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的溶解度大 C.碘的四氯化碳溶液呈紫红色

D.分液时,水从分液漏斗下口流出,碘的四氯化碳溶液从漏斗上口倒出 解析:因四氯化碳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大,所以萃取后分层时上层为水层,下层为四氯化碳层,分液时,碘的四氯化碳溶液从下口流出,水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 答案:D 5.现有三组溶液:①汽油和氯化钠溶液②39%的乙醇溶液③氯化钠和单质碘的水溶液,分离以上各混合液的正确方法依次是() A.分液、萃取、蒸馏B.萃取、蒸馏、分液 C.分液、蒸馏、萃取D.蒸馏、萃取、分液 解析:汽油和氯化钠溶液不相溶,汽油的密度比水的小,所以在上层,可通过分液的方法进行分离;乙醇和水的沸点不同,可通过蒸馏的方法进行分离;碘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不大,可用有机溶剂把它从其水溶液中萃取出来。 答案:C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3小题,共30分) 6.(7分)人们可根据物质的性质,采取适当的方法将混合物中各物质分离开来: (1)不溶性固体与水的混合物,如泥沙与水,可用________方法分离; (2)可溶性固体与水的混合物,如水和食盐,可用________方法分离; (3)两种可溶性固体,若它们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同,如氯化钠和硝酸钾,可通过________方法将其分离; (4)两种互相溶解但沸点不同的液体,如水与乙醇,可用________方法分离; (5)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如汽油与水,可通过________方法分离。 解析:根据物质的性质,并结合分离方法的原理进行分析判断。 答案:(1)过滤(2)蒸发(3)结晶(4)蒸馏(5)分液 7.(9分)如图为实验室制取蒸馏水的装置示意图,根据图示回 答下列问题。 (1)指出图中两处明显的错误 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 (2)A仪器的名称是__________,B仪器的名称是__________。 (3)实验时A中除加入少量自来水外,还需加入少量__________,其作用是防止加热时液体暴沸。 解析:对于蒸馏的实验装置,最重要的问题有:①仪器的连接顺序,②温度计的位置,③冷却水的流向(进出口),④防暴沸的措施。

第三章 第二节 第一课时 课时跟踪训练

[课时跟踪训练] (满分50分时间25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列关于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A.原核细胞具有染色质,真核细胞具有染色体 B.原核细胞中没有核糖体,真核细胞中含有核糖体 C.原核细胞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真核细胞有细胞核 D.原核细胞的DNA分布于拟核,真核细胞的DNA分布于细胞核 解析:原核细胞无染色质,在拟核中有裸露的DNA分子,真核细胞中有染色体或染色质。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中都有核糖体。原核细胞的DNA主要分布于拟核,细胞质中的质粒是环状DNA分子;真核细胞中的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有分布。 答案:C 2.如图所示若用圆圈表示原核生物(a)、真核生物(b),乳酸菌(c)、硝化细菌(d)、酵母菌(e)、细菌(f),则这些概念的从属关系正确的是() 解析:题干中乳酸菌、硝化细菌属于细菌,而细菌属于原核生物,酵母菌是真菌中的一种,属于真核生物。 答案:B 3.下列哪项不能作为判断某单细胞生物是否为真核生物的依据() A.有无以核膜包围的细胞核 B.有无多种细胞器 C.有无染色体 D.有无核糖体 解析:原核生物细胞内无核膜、染色体以及除核糖体以外的细胞器。真核生物细胞与原核生物细胞内都含有核糖体。 答案:D 4.下图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式示意图,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具有①的一侧为细胞膜的外侧 B.细胞膜表面①与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有关 C.组成细胞膜的基本骨架是② D.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与③的种类和数量有关 解析:①为糖蛋白,分布在细胞膜外侧,起识别等功能;糖蛋白具有识别功能,与细胞间信息交流密切相关;②是磷脂分子,而构成细胞膜基本骨架的应为磷脂双分子层,故C 错误;图中的③为膜蛋白,如载体,其种类及含量能决定物质进出,因此与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有关。 答案:C 5.每年1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是“世界防治麻风病日”。麻风病是由麻风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犯皮肤、黏膜和周围神经,也可侵犯人体深部组织和器官。下列生物与麻风杆菌结构相似的是() A.黑藻B.草履虫 C.蓝藻D.艾滋病病毒 解析:麻风杆菌属于原核生物,所以选项中与其结构相似的是蓝藻。黑藻和草履虫为真核生物。艾滋病病毒无细胞结构。 答案:C 6.下列关于细胞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纤维素是由葡萄糖聚合而成的多糖,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之一 B.食物中的纤维素在人体内水解成葡萄糖后才能被吸收 C.细菌的细胞壁也可以用除去植物细胞壁的方式除去 D.细胞壁是各种细胞最外层的结构 解析:细菌细胞的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与植物细胞壁(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的成分不同。细菌细胞壁一般用溶菌酶除去,而植物细胞壁用纤维素酶或果胶酶除去。人的消化液中不含纤维素酶,所以食物中的纤维素在人体内是不能消化的。细胞壁并不是各种细胞最外层的结构,如有些细菌,其细胞壁外面还含有荚膜等。 答案:A 7.在处理污水时,人们设计出一种膜结构,有选择地将重金属离子阻挡在膜的一侧,以降低重金属离子对水的污染。这是试图模拟细胞膜的() A.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的功能 B.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 C.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 D.细胞膜的流动性 解析: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能够控制物质进出细胞,人们设计出一种膜结构,有

第三章第一节 多变的天气(第一课时)

第三章第一节多变的天气(第一课时)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一、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辨认常用天气符号,说出天气的特点。 2.技能目标:在生活中正确运用“天气”这一术语,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养成收听、收看天气预报的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习地理的兴趣,通过对天气预报制作过程的学习,感悟合作精神的重要,并受到科学精神的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读懂电视天气预报为重点,生活中能正确使用、描述天气为难点。 三、设计理念: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即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并用所学知识服务于自己的生活。 四、教学策略:活动策略 五、教学模式:激趣质疑探究创新 六、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性学习(知识问题化,问题活动化) 七、教具准备:多媒体

八、教学过程 (激趣引课)电视已走进了千家万户,请大家猜一猜,中央一套哪个节目收视率最高? (生答略)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天气状况,这说明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天气,因此今天我们就共同学习多变的天气,了解一些天气知识,为我们的生活服务,提高生活的质量。(题目) 活动一:天气离我们有多远? 天气离我们有多远呢?阅读并分析以下资料:(天气离我们有多远?) (学生讨论探究) (过渡)不仅如此,天气还对旅游、商业、工业、休闲娱乐等都有影响,天气影响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什么是天气呢?先感受一下天气: (播放录像) (提问)看完这个片断,你对天气有什么感受?(谈天气,说感受) (过渡)天气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常成为谈论的话题,如克鲁达说:“这鬼天气,热死了!”在日常生活中你是怎样谈论天气的呢?(描述天气大比武)(学生成果展示)(提问)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三章 第一节 第1课时.docx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 第三章 第一节 第1课时 一、选择题 1.(2015·内蒙古北方重工业集团三中高二期末)据报道,2011年5月3日上升,墨西 哥北部一处煤矿发生瓦斯爆炸,造成多名矿工死伤。瓦斯爆炸往往与矿坑中的甲烷有关,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点燃甲烷不必事先进行验纯 B .甲烷燃烧放出大量的热,所以是一种很好的气体燃料 C .煤矿的矿井要注意通风并严禁烟火,以防爆炸事故的发生 D .点燃混有空气的甲烷不一定会爆炸 2.(2015·重庆市一中高三期末)下列关于甲烷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甲烷分子具有正四面体结构,两个碳氢键之间的夹角为109°28′ B .甲烷分子中两个氢原子被氯取代后,可形成两种不同结构的分子 C .甲烷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其分解产物可用于合成氨和橡胶工业 D .“抽”出坑道中的甲烷,既可用作清洁燃料,又可防止爆炸 3.(2015·浙江省严州中学高一4月阶段性测试)下列反应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 A .CH 4――→高温 C +2H 2 B .CH 3CH===CH 2+Br 2――→CCl 4CH 3CHBrCH 2Br C .CH 4+2O 2――→点燃CO 2+2H 2O D .C 2H 6+Cl 2――→光C 2H 5Cl +HCl 4.(2015·湖南省益阳市六中高二期中)下列物质中,不能和氯气发生取代反应的是 ( ) A .CH 3Cl B .CCl 4 C .CH 2Cl 2 D .CH 4 5.(2015·安阳一中高一下学期二次考试)取1 mol 甲烷与4 mol 氯气放入一密闭容器 中,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反应,充分反应后,容器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和一定为( )

八年级科学下(华师大版)第三章第二节第一课时

第二节《常用电器》(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常见的导体、绝缘体; (2)知道导体、绝缘体在导电性能上的区别; (3)了解导体和绝缘体没有绝对的界线; (4)通过实验归纳使学生体会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 (5)当条件改变时,绝缘体可变成导体这一事实,对学生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二、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导体、绝缘体的区别,绝缘体能变成导体; (2)难点:导体导电,绝缘体不导电的原因; (3)强调绝缘体并不是缺少电荷,而是缺少自由电荷。 三、教具 干电池若干、电键、1.5V小灯泡、2.5V小灯泡、导线、金属夹、硬币、铅笔芯、橡皮、塑料尺、铜条、铁条、铝条、碳棒两条、纯水、油、酸碱盐溶液、金属棒、验电器、绝缘手套、塑料布、废灯泡玻璃芯、酒精灯、电流表。 四、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现代生活中离不开各种电器,照明用的电灯(教室里的实物),你还知道哪些生活中的电器?(学生举例回答) 答:电冰箱、洗衣机、电视机、电脑…… 小结:所有的这些电器它们有着不同功能,电冰箱制冷使食物保鲜,洗衣机用来清洗衣服……,那组成这些电器的材料是否有一些共同 之处呢? 问:有谁可以帮助右图中小灯泡亮起来?(接上开 关,使电路连通) 没有开关行吗? 请说出你的理由。 问:能用其它物体代替开关吗? 活动1: 观察开关和插座的内部构造 观察开关和插座中里有哪些部件是金属做的?哪些部分的材料是塑料、胶木或陶瓷做的?为什么要选用这些不同的材料呢?(金属的导电性良好,而塑料、胶木或陶瓷的导电性不好。) 【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猜一猜: 铜条、塑料直尺、食盐水、玻璃棒、瓷管、铅笔芯、橡皮,哪些物质容易导电? 讨论:用什么方法可以显示或说明物质能导电? 设计实验方案: 活动2: 制作简易测通器 [演示1]在A、B间依次接入铜条、塑料直尺、

必修二第一章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第二课时教案.doc

第一章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文实验(一) 第二课时 一、教材分析: 本节是人教版必修2《遗传和进化》的第一章遗传因子发现中的第一节内容的第二课时,由“对分离现象的解释的验证”和“分离定律”两部分内容构成。本节的教学内容是以孟德尔发现遗传因子的实验过程为主线,突出科学史和科学研究方法的教育。教材中以问题为线索,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达到阐明分离定律,最终能够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的教学目标。教材用科学方法教育统领了教学全过程,学生在分析实验的过程中,体验“假说—演绎法”这一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体验孟德尔敢于质疑、敢于创新、勇于实践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二、教学目标⑴知识方面:阐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分离定律。 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创新思维。 ⑶能力方面: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阐明分离定律。 (2)以孟德尔的遗传实验为素材进行科学方法教育。 (3)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2、教学难点(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2)对分离定律的理解。(3)假说—演绎法。 四、学情分析:这部分的教学对学生的生物素养要求教高,学生在学习“对分离现象的解释”中对于孟德尔提出的四点假说的理解和领悟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分析杂交实验的过程中尝试自己提出几点假说,并通过亲自动手做“性状分离比模拟实验”来体验孟德尔假说。在演绎推理假说的正确性过程中,教师也不能主观臆断的直接告诉学生孟德尔的测交实验,而没有进行必要的分析为什么要这样做。课堂中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实验的方案,让学生分析讨论确定检验假说的合适的实验方案,这样学生才能真正理解测交的目的,最终能够灵活运用。 五、教学方法 1.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2..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六、课前准备 1资料查阅小组提出问题,让他们的查阅有针对性;指导和协助问卷调查小组的问卷设计、收集和数据的统计和处理;与本地区的农业科学研究单位联系,获得杂交水稻F1花粉,组织“水稻”实验小组做上述实验观察,并拍摄实验小组观察水稻F1花粉的主要步骤和结果. 2作本节内容的教学课件。 3学用具的设计和准备 性状分离比模拟实验的材料用具:两个质地、颜色和大小相同的布袋;黑白两色材质和大小 均相同的围棋籽各20颗;数据统计记录表格。总共12 份。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江苏省九年级化学 第三章 第二节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第一课时)教案 沪教版

第二节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2)知道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 (3)是学生认识到分子、原子、离子存在的真实性。 过程与方法: (1)积极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的表达自己的观点。 (2)提出问题,进行初步的科学研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建立物质无限可分的观点。 (2)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创新能力。 学习重难点: 1、知道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2、知道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 学习重难点: 在实验中建立分子、原子、粒子在化学变化重的形象,完成对化学变化宏观现象中的微观解释。 课前准备 教师:1、大屏幕;不同微粒构成的物质。 2、氢气、氧气、水的性质实验。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分子真实存在的例子。 教学过程: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不可再分。 学生谈感想2、为什么氧气、氢 气、水的性质不同 呢? 创设情景: 1、我们学过水通电 生成氢气和氧气,你 能有分子原子的观 点解释这个化学变 化吗? 2、投影 水分解过程的微观 解释。 3、在上述过程中, 发生变化的是什 么?不变的又是什 么? 你有什么收获? 思考、交流、讨论 交流与讨论 观看投影。 思考回答问题。 谈收获 通过交流与讨论,是 学生在交流中互相 学习,互相帮助,并 能够清楚的表达自 己的观点。是不同层 次的学生在交流中 都有收获。 通过交流与讨论,是 学生从宏观物质走 进微观世界,提高 学生的想象力和创 新精神。 使学生在认识分子、 原子的基础上解释 化学反应的原因,是 学生从微观角度巩 固和加深对化学变 化的理解。 通过交流和讨论,是 学生明确化学变化 的本质,明确分子、 原子的本质区别。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第一章第一节第二课时《原子结构》教案

教案 课题:第一节原子结构(2)授课班级 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知识 与 技能 1、了解原子结构的构造原理,能用构造原理认识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2、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3、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遵循能量最低原理 4、知道原子的基态和激发态的涵义 5、初步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跃迁及吸收或发射光谱,了解其简单应用 过程 与 方法 复习和沿伸、动画构造原理认识核外电子排布,亲自动手书写,体会原理情感 态度 价值观 充分认识原子构造原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化学 的兴趣。 重点电子排布式、能量最低原理、基态、激发态、光谱难点电子排布式 知识结构与板书设计三、构造原理 1.构造原理:绝大多数基态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的能级顺序都遵循下列顺序:1s 2s 2p 3s 3p 4s 3d 4p 5s 4d 5p 6s 4f 5d 6p 7s…… 2、能级交错现象(从第3电子层开始):是指电子层数较大的某些轨道的能量反低于电子层数较小的某些轨道能量的现象。 电子先填最外层的ns,后填次外层的(n-1)d,甚至填入倒数第三层的(n-2)f的规律叫做“能级交错” 3.能量最低原理:原子核外电子遵循构造原理排布时,原子的能量处于最低状态。即在基态原子里,电子优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能级里,然后排布在能量逐渐升高的能级里。 4、对于同一电子亚层(能级)(等价轨道),当电子排布为全充满、半充满或全空时,原子是比较稳定的。 5、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可简化为:[稀有气体元素符号]+外围电子(价电子、最外层电子) 四、基态与激发态、光谱 1、基态—处于最低能量的原子。

第三章__行为与健康(含标准答案)

第三章__行为与健康(含答案)

————————————————————————————————作者:————————————————————————————————日期:

第三章行为与健康复习题 一、单选题(每题1分) 1.“有人爱吸烟,又害怕得肺癌”属于的动机冲突是( D ) A.双趋式冲突 B.双避式冲突 C.双重趋避式冲突 D.趋避式冲突 2.健康相关行为是( B ) A.与疾病有关的行为B.与健康和疾病有关的行为C.促进健康的行为D.危害健康的行为3.人觉察到自己患有某种疾病去医院看病( D ) A.日常健康行为 B.保健行为 C.预警行为 D.求医行为 E.遵医行为 4.身残志坚,积极康复属于 ( A ) A.病人角色行为 B.保健行为 C.预警行为 D.求医行为 E.遵医行为 5. 情绪过分压抑和自我克制,爱生闷气的行为表现是(C) A.A型行为模式B.B型行为模式C.C型行为模式D.D型行为模式 6.发生地震后的自救互救行为带属于( A ) A.预警行为B.日常健康行为C.避开环境危害D.保健行为 7.与心血管疾病发生密切相关的行为模式是(A) A.A型行为模式B.B型行为模式C.C型行为模式D.D型行为模式 8. 儿童定期进行预防接种属于促进健康行为中的( B ) A.预警行为B.保健行为C.避开环境危害D.遵医行为E.求医行为 9. 乘车系安全带属于促进健康行为中的( A ) A.预警行为B.保健行为C.避开环境危害D.遵医行为E.求医行为 10.小学生每年体检属于( B ) A.日常健康行为 B.保健行为 C.预警行为 D.求医行为 E.遵医行为 11. 某人多次体检血压正常,却总是怀疑自己有高血压,这是一种(B) A.致病行为模式B.不良疾病行为C.不良生活方式与习惯D.预警行为 12.合理营养、平衡膳食等属于健康行为中的( C ) A.保健行为 B.预警行为 C.日常健康行为 D.避开环境危害 E.遵医行为 13. 人类行为构成的五个要素中,人的行为的指向目标是(B) A.行为主体 B.行为客体 C.行为手段 D.行为结果 E.行为环境 14. 美国心理学家Woodworth提出的体现行为基本含义的S模式是(B) A.R—S—O B.S—O—R C.O—S—R D.R—O—S E. S-R-O 15.讳疾忌医属于( D ) A.不良生活方式 B.A型行为模式 C.致病行为模式 D.不良疾病行为 16. 知信行模式中强调的关键步骤是( C ) A.知识的传播B.知识的吸收C.信念的形成D.行为的养成E.技能的掌握17. 有关知识的描述正确的是( C ) A.拥有良好的健康相关行为的知识就会有相应的良好的健康相关行为 B.知识和行为没有关系,如医生有吸烟危害健康的知识,医生吸烟率并不低

第三章第二节第一课时

第三章第一节水的电离 1、水是一种极弱的,它能微弱的电离,离方程式为,可简写为。水的离子积常数的表达式为,25℃水的离子积常数K W = ,升温时,水的电离平衡移动,c(H+)= c(OH-) 10-7mol/L, 100℃时,纯水中c(H+)= c(OH-)=10-6 mol/L,则K W = 。 2、水的电离是吸热的,故升温,水的电离平衡向移动,降温,电离平衡向移动,降温时水电离出的c(H+)和c(OH-)都。 3、向水中加酸,水的电离平衡向移动,水电离出的c(H+)和c(OH—)都,若加碱,平衡向移动,水电离出的c(H+)和c(OH—)都,只要温度一定,K W ;向水中加入能水解的盐,水的电离平衡向移动,水电离出的c(H+)和c(OH—)都,温度不变则K W 。 4、常温下,酸性溶液中,c(H+) c(OH-),c(H+) 1×10-7mol/L 中性溶液中,c(H+) c(OH-) 1×10-7mol/L 碱性溶液中,c(H+) c(OH-),c(H+) 1×10-7mol/L 溶液酸碱性的本质判断标准是。 5、pH可以用来表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计算溶液pH的表达式为,反之,如果知道了溶液的pH,也可用pH来表示溶液中c(H+)和c(OH—),如c(H+)= ,c(OH —)= 。 6、100℃时,纯水pH=6,那么酸性溶液的pH ,碱性溶液的pH 。 7.常温下,某溶液中水电离出的c(OH-)=1×10-13mol/L,对该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A.溶液一定显酸性 B.溶液一定显碱性 C.溶液一定显中性 D.溶液可能是c(OH-)=0.1mol/L的溶液8.将纯水加热至较高温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水的离子积变大,pH变小,呈酸性B.水的离子积不变,pH不变,呈中性C.水的离子积变小,pH变大,呈碱性D.水的离子积变大,pH变小,呈中性9.下列说法正确地是() A.盐酸溶液中无氢氧根离子B.氢氧化钠溶液中无氢离子 C.氯化钠溶液中既无氢氧根离子也无氢离子 D.常温下,任何物质的水溶液中都有H+和OH-且K w=c(H+)·c(OH-)=1×10-14 10.下列水溶液肯定是酸性的是() A.含氢离子的溶液B.能使酚酞显无色的溶液 C.pH<7的溶液D.c(H+)>c(OH-)的溶液 11.下列试纸,使用时预先不能用蒸馏水润湿的是() A.红色石蕊试纸B.蓝色石蕊试纸C.淀粉KI试纸D.pH试纸12.(1)25℃时, 0.05 mol/LH2SO4溶液的pH= ;0.05 mol/LBa(OH)2溶液c(H+)= 。 (2)某温度下纯水中的c(H+)= 2×10-7mol/L,则此时溶液中的c(OH-)= ;若温度不变,滴入稀盐酸,使c(H+)= 5×10-4mol/L,则溶液中c(OH-)= 。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第一章 第一节第二课时

年级八科目地理任课教师谭小刚授课时间9月9[来源:https://www.360docs.net/doc/f63853533.html,] 第二课 时 课题[来 源:https://www.360docs.net/doc/f63853533.html,] 第一章第一节疆域授课类型新授课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初二第一章第一节,,主要学习我国的地理位置和范围。要让学生明白我国的地理位置特点,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简称以及行政中心。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通过收看天气预报,学生对我国的省级行政单位相关知识后有了一定的了解,学习本课内容并不陌生. 三、教学目标1、要求学生能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记住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2、通过我国位置优越、疆域辽阔的学习,加深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四、教学重点 难点重点 本节教学重点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和空间分布。[来源:学优高考网gkstk] 难点 难点(要掌握其地理位置是难点)要求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和课后活动。 编号:

五、教学过程 设计【新课讲授】 既要让学生初步了解我国的三级行政区划,还要辨认34个省级行政区的相对位置,在教学上是个难点,其难不在“深”而在于“多”。因此,老师必须合理安排,多花心思,采用一些方法教学生巧记、妙记,记得有趣、记得牢固。下面是我的一些方法: 首先我是利用一幅巨大的木制的中国政区挂图(虽然有些古老,但很好用,很直观),按照课本P8活动题中按方位将我国分作7个区域来讲34个省级行政区位置的。每讲到一个区域,都会同时辅以许多记忆方法多方面加深印象。 ⑴首先根据它们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用简单的图形帮助记忆,如东北3省呈一斜线排列(东北—西南走向);黄河中下游4省2市,分别以太行山和黄河为特征对称分布;长江中下游6省1市以长江为特征南北大致对称排列;南部沿海以临海为特征呈一线东西排列;西南3省三角排列等等。 ⑵根据形状单个记忆:如黑龙江省似昂首的天鹅;内蒙古自治区像展翅的雄鹰;山东省像跪着的骆驼(或乌龟);陕西省像一个跪着的兵马俑;山西省像一片树叶,或不太规则的平行四边形;江西省近似倒三角;广东省有向南伸出的长鼻子,似大象在喝水;台湾省像香蕉;海南省像菠萝;云南省状似开屏的孔雀;青海省像奔跑的兔子,青海湖是它的眼睛;甘肃省形状很特别,中部狭长,两头大,有学生说像米老鼠,等等。亦可根据自己意愿想象。 ⑶根据已知的相关重要地理事物记忆(山脉、河流、湖泊、半岛、北回归线等):山西与陕西之间以黄河巨大的“几”字右边竖部分为界;黄河从山东注入渤海,长江从上海注入东海,珠江从广东注入南海;洞庭湖以南、以北分别是湖北、湖南;太行山以东、以西分别为山东、山西;辽宁、山东、广东都有向海洋凸出的大半岛;北回归线自西向东穿过云南、广西、广东、台湾四省区;面积最大的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高中化学第三章第二节第一课时训练全程跟踪新人教版必修1

最新文件---- 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方便更改 【创新方案】高中化学第三章第二节第一课时训练全程跟踪新 人教版必修1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 1.(2010·临沂高一期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Na2O2可用于呼吸面具中氧气的来源 B.Na2O和Na2O2投入水中都能生成NaOH,都是氧化还原反应,它们都是碱性氧化物C.Na2CO3可用于制玻璃、肥皂、造纸、纺织等工业,而NaHCO3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制造发酵粉等 D.NaCl的性质稳定,可用作调味品 解析:反应Na2O+H2O===2NaOH,不是氧化还原反应,Na2O是碱性氧化物.反应2Na2O2+2H2O===4NaOH+O2↑是氧化还原反应,但Na2O2不是碱性氧化物. 答案:B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发酵粉中主要含有氢氧化钠,能使焙制出的糕点疏松多孔 B.碘盐中的碘可以直接用淀粉检验 C.碳酸氢钠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D.硫酸氢钠属于盐类,其水溶液显中性 解析:发酵粉中主要含有小苏打(NaHCO3)或少量苏打(Na2CO3),碘盐中的碘主要是碘酸钾,它不能使淀粉溶液变蓝色,硫酸氢钠属于盐类,是一种酸式盐,它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可表示为NaHSO4===Na++H++SO2-4,呈酸性. 答案:C 3.用光洁的铂丝蘸取某无色溶液在无色火焰上灼烧,直接观察到火焰呈黄色,下列各判断正确的是( ) A.只含有Na+ B.一定含有Na+,可能含有K+ C.既含有Na+,又含有K+ D.可能含有Na+,可能还会有K+ 解析:要进一步判断是否含钾元素,需透过蓝色钴玻璃进行观察. 答案:B

2021年高中化学 第三章 第一节 第1课时 醇课后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5

2021年高中化学 第三章 第一节 第1课时 醇课后作业(含解析)新人教 版选修5 目标要求 1.从乙醇断裂化学键的角度学习乙醇的化学性质。2.由乙醇的化学性质类比醇类的化学性质,了解多元醇的用途。 一、醇的概述 1.概念 ________与________或____________的碳原子相连的化合物,也可以看作是烃分子里的氢原子(苯环上的氢原子除外)被________取代后的生成物。 2.分类 按所含羟基数目可分为????? 醇,如 等; 醇,如 等; 醇,如 等。 3.通式 饱和一元醇的通式为__________或__________。 4.醇类的物理性质 (1)乙二醇、丙三醇的物理性质 都是____色、______、有____味的液体,都____溶于水和乙醇,其中________可作汽车用防冻液,________可用于配制化妆品。 (2)醇的沸点规律 ①相对分子质量相近的醇和烷烃相比,醇的沸点____烷烃,这是由于醇分子间存在______。另外,甲醇、乙醇、丙醇均可与水以______________,是由于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具有相同碳原子数的饱和醇,分子内的羟基个数越多,沸点越________。 二、乙醇的化学性质 醇的化学性质主要由官能团羟基决定,氧原子吸引电子能力________碳原子和氢原子,所以碳氧键和氢氧键易断裂。以乙醇为例,可发生如下反应 1.与钠等活泼金属反应 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消去反应 乙醇在______作用下,加热到______时可生成乙烯。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3.取代反应 (1)与氢溴酸反应 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子间脱水反应 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章第一节第二课时过滤和蒸发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第2课时) 过滤与蒸发 姓名 班级 一.选择题 1.蒸发操作中必须用到蒸发皿,下面对蒸发皿的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将蒸发皿放置在铁架台的铁圈上直接用酒精灯火焰加热 B. 将蒸发皿放置在铁架台的铁圈上,并加垫石棉网加热 C. 将蒸发皿放置在漏斗架上直接用酒精灯火焰加热 D. 夹持蒸发皿可以用坩埚钳,也可以用镊子,但不能用手直接拿 2.有关化学实验的下列操作中,一般情况下不能相互接触的是( ) A .过滤操作中,玻璃棒与三层滤纸 B .过滤操作中,漏斗下端管口与烧杯内壁 C .过滤操作中,玻璃棒与烧杯口 D .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滴管尖端与试管内壁 3.“粗盐提纯”实验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 .过滤时用玻璃棒搅拌漏斗内的液体,以加速过滤 B .蒸发到析出晶体时才需要用玻璃棒搅拌 C .待溶液蒸干后即停止加热 D .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晶体时就应停止加热 4.下列实验装置不适用于物质分离的是( ) 5.为了除去粗盐中的Ca 2+、Mg 2+、SO 2 -4及泥沙,可将粗盐溶于水,然后进行下列5项操作:①过滤; ②加过量NaOH 溶液;③加适量盐酸;④加过量Na 2CO 3溶液;⑤加过量BaCl 2溶液。正确的操作顺 序是 ( ) A. ⑤②④③① B. ④①②⑤③ C. ②⑤④①③ D. ①④②⑤③ 6.MnO 2为黑色难溶于水的固体,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为2KClO 3=====MnO 2△2KCl +3O 2↑,反应后从剩 余物中回收二氧化锰的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 A .溶解、过滤、蒸发、洗涤 B .溶解、过滤、洗涤、加热 C .溶解、蒸发、洗涤、过滤 D .溶解、洗涤、过滤、加热 7.某溶液中可能含有的阴离子有SO 2-4、CO 2-3、Cl -等。为了检验其中是否含有SO 2-4, 除BaCl 2溶液外,还需要的溶液是( ) A.硫酸 B.盐酸 C.NaOH 溶液 D.NaNO 3溶液 8.提纯含有少量硝酸钡杂质的硝酸钾溶液,可以使用的方法为( ) A. 加入过量碳酸钠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 B. 加入过量碳酸钾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 C. 加入过量硫酸钠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 D. 加入过量硫酸钾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 9.能用溶解、过滤、结晶的方法来分离的一组物质是( ) A.NaCl 和Na 2SO 4 B.CuO 和KCl C.BaSO 4和CaCO 3 D.NaNO 3和NaOH 10.欲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物质为杂质),所用试剂不正确的是( ) A .KNO 3溶液(K 2SO 4):适量Ba(NO 3)2溶液 B .CaCO 3粉末(CaCl 2):过量盐酸 C .Cu 粉(Zn 粉):过量盐酸 D .CO 2(O 2):灼热的铜网 11.为了除去硝酸钾晶体中所含的硫酸铜和硫酸镁,先将混合物配成溶液,然后先后加入KOH 、K 2CO 3、Ba(NO 3)2等试剂,配以过滤、蒸发结晶等操作,最终可制成纯净的硝酸钾晶体,则加入试剂的顺序正确的是( ) A.K 2CO 3、Ba(NO 3)2、KOH 、HNO 3 B.Ba(NO 3)2、KOH 、HNO 3、K 2CO 3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三章第一节第1课时-《甲烷》练习题

必修二第三章第一节第1课时甲烷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易溶于汽油、酒精等有机溶剂的物质一定是有机化合物 B.所有的有机化合物都是非电解质 C.有机化合物和无机物在性质上的差别并不是绝对的 D.所有的有机化合物都易燃烧 2.下列事实中能证明甲烷分子是以碳原子为中心的正四面体结构的是() A.$ Cl只代表一种物质 B.CH3 C.CH3Cl2只代表一种物质 D.甲烷的四个碳氢键的键长相等 E.甲烷的四个碳氢键之间的夹角相等 3.甲烷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从该实验事实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甲烷的分子式为CH4 B.甲烷气体中含碳元素和氢元素 C.甲烷分子中只含碳元素和氢元素 D.《 E.甲烷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 4.在光照条件下,将1molCH4与 Cl2反应,得到物质的量的4种取代物,则消耗Cl2的物质的量为()

A.1mol B.2mol C.2.5mol D.10mol 5.完全燃烧一定量在甲烷,其燃烧产物通过浓硫酸,再通过碱石灰,使装有碱石灰的玻璃管增加质量8.8g。则原来的甲烷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 A.4.48L $ B.2.24L C.1.12L D.0.56L 6.某无色混合气体可能由CH4、NH3、H2、CO、CO2和HCl组成的无色混合气体.在恒温恒压条件下,将此混合气体通过浓H2SO4时,总体积基本不变;通过过量的澄清石灰水,未见变浑浊,但混合气体的总体积减小,把剩余气体导出后,在O2中能够点燃,燃烧产物不能使CuSO4粉末变色.则原混合气体的成份是() A.HCl和CO B.HCl和CH4 C.CH4和NH3 D.H2和CO2 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