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多选题含答案

中药学多选题含答案
中药学多选题含答案

中药学

总论

历代本草代表作简介

X型题

1. 《新修本草》

A.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法,初步确立了综合性本草著作的编写模式

B.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药典性本草

C.载药1746种

D.被今人誉为世界上第一部药典

E.系统总结了汉代以前我国药学发展的成就,为本草学发展奠定基础

2.《神农本草经》

A.系统总结了汉代以前我国药学发展的成就,为本草学发展奠定基础

B.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法,初步确立了综合性本草著作的编写模式

C.被今人誉为世界上第一部药典D.载药365种E.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

3.《本草纲目》

A.被今人誉为世界上第一部药典

B.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法,初步确立了综合性本草著作的编写模式

C.集我国十六世纪以前药学之大成,将本草学发展到空前的高度,而且在生物,化学,天文,地理,地质,采矿等方面也有突出的成就,为世界药学和自然科学的许多领域作出了举世公认的卓越贡献D.全书52卷,约200万字,载药1892种,绘药图1100余幅,附方11 000余首

E.作者李时珍

4.《经史证类备急本草》

A.载药1746种B.宋金元朝时期的本草代表作C.作者赵学敏D.作者唐慎微E.载药659种5.《本草经集注》

A.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法,初步确立了综合性本草著作的编写模式

B.魏晋南北朝朝代的代表作

C.载药730 D.作者陶弘景E.全面系统地整理、补充了《本经》

6.《本草纲目拾遗》

A.广泛收集民间草药和注意研究外来药的基础上撰成此书

B.全书10卷,载药921种,其中新增716种,创古本草增收新药之冠,极大地丰富了本草学

C.作者赵学敏D.明代本草代表作E.清代本草代表作

答案

X型题

1.BD 2.ADE 3.CDE 4.ABD 5.ABCDE 6.ABCE

中药的性能

X型题

1.药性理论是指

A.研究中药性味的理论B.研究中药基本性质和特征的理论

C.研究中药功能的理论D.研究中药四气的理论E.研究中药性能的理论

2.中药的药性理论,主要包括

A.四气B.五味C.升降浮沉D.归经E.有毒无毒

3.中医学认为药物防治疾病的基本原理

A.扶正祛邪B.消除病因C.纠正阴阳偏盛偏衰D.合理运用四气五味E.合理运用升降浮沉4.中药的作用包括

A.四气五味B.治疗效用C.升降浮沉D.不良反应E.中药质地

5.中药的性状包括

A.药物的形状B.药物的颜色C.药物的气味D.药物的滋味E.药物的质地

6.药物的质地包括

A.药材的轻重B.药材的疏密C.药材的坚软D.药材的润燥E.药材的温凉

7.研究中药的性状

A.包括药物的滋味B.包括药物的升降浮沉

C.包括药材的坚软、润燥D.以药物为观察对象E.以人体为观察对象

8.研究中药性能

A.以人体为观察对象轻重B.包括研究药物的滋味和颜色

C.以药物为观察对象D.包括研究药物的寒热温凉E.包括研究药物的有毒无毒

9.寒凉药作用有

A.凉血B.解毒C.通阳D.泻火E.温经

10.温热药的作用有

A.补火B.助阳C.回阳D.泻火E.温里

11.四气的临床意义

A.根据病证的寒热择药B.根据病证寒热程度择药

C.寒热错杂者,寒热并用D.真寒假热者,治以热药

E.真热假寒者,治以寒药

12.关于四气,下面哪些是正确的

A. 药物具有的寒热温凉四种药性

B.说明药物作用性质的重要概念之一

C. 四气是从药物作用人体所发生的反应概括出来的D.四气与所疗疾病的寒热性质相反

E.四气的本质只有寒热二性

13.指出下面错误的是

A.药性的确定是以用药反应为依据B.药性确定以病证寒热为基准

C.真寒假热者,治以寒药D.真热假寒者,治以热药

E.寒热温凉平是对药物四气的概括性表述

14.关于五味,下列哪是正确的

A. 药味可以与滋味相同,也可以与滋味相异B.是药物作用规律的高度概括

C.是所有药物真实滋味的具体表示D.指药物因功效不同而具辛甘酸苦咸等

E.药味既是药物的滋味,又超出药物的

15.指出下面不正确的是

A.黄连味苦B.蜂蜜味甘C.生姜味辛D.芒硝味酸E.乌梅味咸

16. 指出下面正确的

A.发表行散多辛味B.补虚缓急的药多甘味

C.敛肺涩肠的药多酸味D.降泄燥湿的药多咸味

E.软坚散结的药多苦味

17. 辛的作用有

A.泻下B.活血C.固涩D.行气E.发散

18.关于辛味,指出下面正确的

A.能发散B.能行气C.能活血D.行散输布津液而润燥E.多耗气伤阴

19.辛味药须注意

A.多腻膈碍胃B.多收敛邪气C.多耗气伤阴D.气虚阴亏者慎用E.气滞血瘀20.关于辛味,指出下面错误的是

A.能发散B.能清泄C.能降泄D.能润燥E.能行气

21.关于甘味,指出下面正确的

A.调和药性B.缓急C.通淋D.补虚E.和中

22.关于甘味,指出下面错误的是

A.甘味药多质润而善于滋燥B.自汗盗汗者禁用

C.腹泻者慎用D.令人中满,气滞者慎用E.湿阻者慎用

23.哪些不是甘的作用

A.固涩B.缓急C.和中D.调和药性E.破气

24. 中药的性状是指

A. 药物的形状B.药物的颜色C.药物的气味D.药物的滋味E.药物的质地

25. 酸的作用有

A. 调和药性B.收敛固涩C.生津安蛔D.通泄下引E.腻膈碍胃

26.关于酸味,指出下面正确的

A.能安蛔B.能生津C.能降泄D.能收、能涩E.能收敛邪气

27.指出下列不可用收敛之性的酸味药治疗的

A. 初泻初痢B.大汗虚脱C.咳嗽痰多粘稠D.崩漏经多E.自汗、盗汗

28. 苦的效用包括

A.能涩B.能缓C.能坚D.能泄E.能燥

29.苦坚的含义

A. 收敛固涩B.坚阴C.泻火存阳D.坚厚肠胃E.厚肠止泻

30.苦泄的含义

A.通泄B.引气C.降泄D.清泄E.散结

31,下列哪些不属通泄的内容

A. 黄连、栀子味苦,能清热泄火治火热内蕴或上攻诸证

B.代赭石味苦而善降逆,治呃逆呕喘常选

C.杏仁味苦降泄肺气,治咳喘气逆必投

D.玄参味苦,质润性寒,善解毒散结而疗肿毒结核

E.大黄苦寒,泻热通便,用于热结便秘

32.下列哪些属降泄的内容

A.杏仁味苦降泄肺气,治咳喘气逆必投

B.玄参味苦,质润性寒,善解毒散结而疗肿毒结核

C.连翘味苦微寒,质轻浮散,善清热解毒,为疮家圣药

D.代赭石味苦而善降逆,治呃逆呕喘常选

E.大黄苦寒,泻热通便,用于热结便秘

33.下列哪些不属清泄的内容

A.玄参味苦,质润性寒,善解毒散结而疗肿毒结核

B.代赭石味苦而善降逆,治呃逆呕喘常选

C.黄连、栀子味苦,能清热泄火,治火热内蕴或上攻诸证

D.大黄苦寒,泻热通便,用于热结便秘

E.连翘味苦微寒,质轻浮散,善清热解毒,又疏透消散,为疮家圣药

34.关于苦燥的含义

A.黄柏、苦参清热燥湿,善治湿热

B.连翘味苦微寒,质轻浮散,善清热解毒,又疏透消散,为疮家圣药

C.苍术、厚朴味苦,能燥湿,治疗寒湿

D.杏仁味苦降泄肺气,治咳喘气逆必投

E.黄连、栀子味苦,能清热泄火,治火

热内蕴或上攻诸证

35. 关于苦味,指出下面正确的

A.苦能坚阴,如黄柏,知母即是

B.苦味药多伤津败胃,津大伤及脾胃虚弱者不宜大量用

C. 苦能通泄,如大黄苦寒,泻热通便,用于热结便秘

D.苦味药多腻膈碍胃,湿阻中满者慎用

E.苦味药多收敛邪气,邪未尽之证当慎用

36.咸味的作用

A.行气化湿B.活血止痛 C. 软坚散结D.缓急补虚E.泻下通肠

37. 指出下列错误的是

A. 代赭石味咸而善降逆,治呃逆呕喘常选

B.木瓜、乌梅味酸,能生津安蛔

C.黄连苦寒,能泻火存阴,即坚阴之意

D.黄柏、知母味苦,能坚厚肠胃,起厚肠止泻的作用

E.半夏味辛,合硫磺治肠燥便秘

38.指出下列正确的

A.淡味药伤津液,阴虚津亏者慎用

B.咸味药能渗、能利,有利水渗湿的作用

C.坚阴,即泻火存阴之意

D.芳香味与辛味一样,也能耗气伤津,气虚津亏者慎用

E.辛味药能行散输布津液而润燥又称辛润

39.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辛属阳B.淡属阴C.甘属阳D.酸属阴E.咸属阳

40.指出下列正确的

A.辛甘咸属阳B.酸咸淡属阴C.辛甘淡属阳D.酸苦咸属阴E.甘淡咸属阳41.下列哪种说法正确

A.并非任何气与任何味均可组配B.气味相异,功能不同

C.一药中味只能有一,而气可以有一个,也可以有二个或更多D.味越多,其作用并非越广泛E.气偏于定性,味偏于定能

42.气味配合规律

A.气味均一B.一气二味或多味C.气味不均一D.一味二气或多气E.二气二味43.指出下列正确的

A.1两=30g B.1钱=3g C.1分=0.3g D.1两=40g E.1钱=4g

44.气味相同,功能相近的有

A.辛温药多能发散风寒,如麻黄、紫苏B.辛凉药多能发散风热,如薄荷、菊花

C.苦寒药多能清热解毒,如黄连、黄芩D.甘温药多能补气或温阳,如黄芪、锁阳

E.甘寒多能养阴或补血,如熟地、鳖甲

45.指出下列气同为温,而味相异的

A.麻黄发表散寒B.杏仁降气止咳

C.五味子敛肺止泻D.大枣补脾益气E.肉苁蓉补肾助阳

46.指出下列味同为辛,而气相异的

A.桂枝发表散寒B.薄荷发表散热C.附子补火助阳D.石膏清热泻火E.瓜蒌清肺化痰47.下面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 升降浮沉是指药物在人体的作用趋向

B. 升降浮沉反映药物影响人体阴阳盛衰和寒热变化的作用特点

C. 药物在人体这种升降浮沉的作用趋向与所疗疾患的病势趋向相反

D.升降浮沉是指药物的归属,即药物作用的定位

E.药物在人体这种升降浮沉的作用趋向与所疗疾患的病位相同

48.指出下面正确的

A. 酒炒则升

B. 姜汁炒则收敛C.醋炒则散D.盐水炒则下行E.盐水炒则发散

49. 下列哪些不是确定升降浮沉的主要依据

A.药物的效用B.药物的性味C.药物的气味厚薄D.药物的质地轻重E.疾病的部位50.一般升浮药的作用可有

A.发表升阳B.重镇安神C.祛风散寒D.涌吐开窍E.止咳平喘

51. 沉降药的作用可有

A.重镇安神B.潜阳息风C.降逆止呕D.收敛固涩E.止咳平喘

52.影响升降浮沉转化的因素

A.配伍B.六淫C.七情D.脏气E.炮制

53.关于升降浮沉,指出下列错误的是

A. 药物作用的定位B.药物在人体的作用趋向

C.药物的归属D.药物的寒热之性对人体的作用特点

E.人体对药物作用的阴阳盛衰的反应

54.下面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 药物在人体这种升降浮沉的作用趋向与所疗疾患的病位相反

B.升降浮沉是指药物的归属,即药物作用的定位

C.药物在人体这种升降浮沉的作用趋向与所疗疾患的病势趋向相同

D.升浮属阳,沉降属阴

E.升降浮沉是指药物在人体的作用趋向

55.确定升降浮沉的依据

A.药物在人体的作用趋向B.病证的寒热程度

C.药物的气味厚薄D.药物的质地轻重E.药物作用的部位特征

56.下列哪些不是确定升降浮沉的依据

A.药物的效用B.药物的性味

C.人体对药物的反应D.药物影响人体寒热变化的作用特点E.疾病影响人体的部位

57.指出下列正确的说法

A.升降浮沉是指药物在人体的作用趋向,这种趋向与治疗疾病的病势趋向相同

B.升降浮沉是指药物在人体的作用趋向,这种趋向与治疗疾病的病势趋向相反

C. 升降浮沉是指药物在人体的作用趋向,这种趋向与治疗疾病的病势趋向无关,与病位有关

D.升降浮沉是指药物在人体的作用趋向,这种趋向与治疗疾病的病势趋向相同,与病位相反

E.升降浮沉是指药物在人体的作用趋向,这种趋向与治疗疾病的病势趋向相反,与病位相同

58.指出下列错误的

A.花叶类及果实药物多主升浮B.确定升降浮沉的主要依据是药物的质地轻重

C.质重的矿物贝类主沉降D.桑叶、菊花主升浮E.磁石、石决明主沉降59.指出下列正确的

A.药物的性味是确定升降浮沉的依据之B.气味薄者主升浮

C.性寒凉,味酸苦咸的药多主沉降D.气味厚者主沉降E.凡温热、味辛甘的药多主升浮60.指出下列正确的

A. 桔梗开提肺气,性属升浮;白前降气祛痰,性属沉降

B. 胖大海清宣肺气,化痰利咽,具升浮之性

C.桂枝味辛甘,主升浮;天花粉性寒凉,主沉降

D.胖大海清泻火热,润畅通便,具沉降之性

E.药物的临床效用是确定升降浮沉的主要依据

61.归经的含义

A.药物作用的定位B.药物作用对机体某部分的选择性

C.药物对经络的选择性D.药物作用在脏腑经络的定位E.药物作用在经络上的定位

62.归经的理论基础

A.奇经八脉B.经络学说C.阴阳学说D.脏象学说E.五行学说

63.下面关于归经的表述方法哪些是正确的

A.归心包经B.归三焦经C.人少阴心经D.人厥阴肺经E.人阳明肺经

64.指出下面正确的

A.毒性反应多因过用多用而致,对人体危害较大B.“毒”指药物的副作用

C.“毒”指药物的毒性D.“毒”指药物的偏性

E.“毒”指药物的四气五味

65.指出下面正确的

A.副作用指在常用剂量时药物出现与治疗需要无关的不适反应B.“毒”指药物的副作用

C.药物的偏性能治疗疾病,而不毒害人体D.副作用对人体危害轻微,停药后能消失

E.中药学中“毒”的含义为药物总称

66.下列哪些是确定药物有毒无毒的依据

A.是否含有毒成分B.整体是否有毒C.用量是否适当D.给药的途径E.药物的剂型67.下列哪些是影响药物有毒无毒的因素

A. 病人的体质B.药物的配伍C.药物的用量D.药物的加工炮制E.病人家属的情绪

68. 找出下列句子中正确的

A. 整体是否有毒是确定药物有毒无毒的依据之一

B. 病人的性别是影响药物有毒无毒的因素

C. 给药的途径是确定药物有毒无毒的依据之一

D.是否含有毒成分是确定药物有毒无毒的依据之一

E.用量是否适当是确定药物有毒无毒的依据之一

69.下列哪些是影响药物有毒无毒的因素

A. 病人的证候性质B.药物的贮存C.用药的环境D.用药时间长短E.药物的给药途径

70. 指出下列正确的说法

A.病人年龄是影响药物有毒无毒的因素之一

B.药物的部位是影响药物有毒无毒的因素之一

C. 药物的剂型是影响药物有毒无毒的因素之一

D. 药物的包装是影响药物有毒无毒的因素之一

E.药物的品种是影响药物有毒无毒的因素之一

71. 下列哪些是影响药物有毒无毒的因素

A.药物的产地B.药物的种属C.药物的采集时间D.药物的施用面积E.气候的变化72.下面哪些是引起药物中毒的原因

A.辨证不准B.炮制不当C.用量过大D.药物生用E.剂型不当

73.下面哪些是引起药物中毒的原因

A.个体差异B.误服毒药C.病人家属的情绪D.品种混乱E.管理不当

74.指出下列正确的

A.砒石能作酒剂B.药即“毒”,“毒”即药

C.山药大量亦有毒D.超出人体最大耐受量,即为有毒E.人参大量亦有毒

75.中药的应用包含哪些内容

A.药物的配伍B.药物的采集时间C.用药禁忌D.药物的剂量E.药物的煎服法

76.指出下列正确的

A. 中药配伍,即根据病情、治法和药物的性能,选择两种以上药物同用的用药方法

B.单行,即单味药发挥预期治疗效果

C.相须,即性能功效有某种共性的两药同用,一药为主,一药为辅,辅药能增强主药的疗效

D.相使,即性能类似的药物合用,可增强原有疗效

E.相畏,即一种药物的毒烈之性,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

77.指出下列错误的

A. 相反,即两药合用,一种药物能使另一种药物原有功效降低

B.相须、相使表示增效,临床用药要充分利用

C.相恶,即两种药合用,能产生或增强不良反应

D.相畏、相杀表示减毒,应用毒烈药时须考虑选用

E.相恶表示减效,用药时应加以注意

78.指出下列正确的

A. 相杀,即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烈之性B.相反表示增毒,原则上应绝对禁止C.相须、相使表示协同D.相畏、相杀表示拮抗

E.单行,即单味药发挥预期治疗效果

79.指出下列正确的

A. 相须,如石膏配知母,可增强清热泻火的效果

B. 相使,如茯苓能增强黄芪的补气利水的效果

C. 相恶,如生姜能减轻或消除生半夏的毒性

D. 相杀,如莱菔子能削弱人参的补气作用

E. 相反,如甘遂与甘草合用,能产生或增强不良反应

8. 指出下列错误的

A.单行,如独参汤补气固脱

B.相使,如石膏配知母,可增强清热泻火的效果

C.相恶,如生姜能减轻或消除生半夏的毒性

D.相畏,如甘遂与甘草合用,能产生或增强不良反应

E.相反,如莱菔子能削弱人参的补气作用

81. 所谓七情配伍含有

A.相杀B.相须 C. 相恶D.单行E.相生

82.下面哪两种药合用是属相反

A. 石膏配知母B.乌头配半夏C.人参配菜菔子D.甘草配甘遂E.生姜配半夏83.下面哪两种药合用是属相反

A.甘草配京大戟B.川乌配白蔹C.甘草配五灵脂D.藜芦配丹参E.甘草配细辛84.下面哪两种药合用是属相反

A.藜芦配芍药B.草乌配贝母C.附子配白及D.藜芦配南沙参E.甘草配芫花85.下面哪两种药合用是属相反

A.甘草配海藻B.川乌配瓜蒌C.甘草配人参D.藜芦配人参E.藜芦配玄参

86.指出下列正确的

A. 藜芦反细辛B.半夏畏生姜C.附子畏白及D.藜芦反苦参E.白蔹杀川乌87.指出下列正确的

A.丁香反郁金B.生姜畏半夏C.人参恶莱菔子D.甘草反海藻E.五灵脂反人参88.下面哪两种药合用是属相反

A.硫磺配朴硝B.水银配砒霜C.草乌配犀角D.官桂配石脂E.丁香配郁金89.指出下列正确的

A.脾胃虚弱患者忌食油炸、粘腻、寒冷固硬等不易消化之物

B.肝阳上亢患者忌食胡椒、辣椒、大蒜、酒等辛热助阳之品

C.疮疡、皮肤病患者忌食鱼、虾、蟹等腥膻发物和辛辣刺激之品

D.热性病患者忌食辛热油腻

E.胸痹患者忌食肥肉、脂肪、动物内脏、烈性酒

90.特殊煎法含有

A.先煎B.包蒸C.烊化D.后下E.冲服

91. 中药的不良反应包括

A.副作用B.毒性反应C.药物的寒热偏盛D.药物的升降浮沉E.药物的阴阳偏盛

92. 指出药物剂量确定的依据

A. 药材的质量B.药物的气味C.有毒无毒D.患者的体质E.患者的病势

93. 指出药物剂量确定的依据

A.患者的年龄B.患者的性别C.药物升降浮沉D.药物的质地E.患者的病程94.指出药物剂量确定的依据

A.药物的剂型B.药物的使用目的

C.药物的四气五味D.患者的生活习惯与职业E.方药的配伍

95.下列哪些不是确定药物剂量的依据

A.药物的归经B.药物的升降浮沉C.用药方法D.因时、因地制宜E.患者情况

96.指出下列错误的是

A.药材质优力强的,用量宜小B.药材质次力弱者,用量可大些

C.花叶类质轻之品、干品,用量宜重D.气味浓厚作用峻猛药,用量宜重

E.有毒,严格控制剂量

97.指出下列正确的

A.无毒,可适当增量B.主药,量宜小,辅药,量稍大

C.气味平淡作用缓和药,用量宜轻D.单味,量宜小,复方,量宜大

E.金石、贝类质重之品、鲜晶,用量宜重

98.指出下列错误的是

A. 用量不同作用不同,可据目的增减用量B.丸、散剂,量宜大

C.汤剂,量宜小D.补虚为主,脾胃强量稍大脾胃虚量轻

E.驱邪为主,体强量宜重,体弱量宜轻

99.指出下列正确的

A.老幼量宜减小,青壮量宜大

B.经期、妊娠期,活血药宜减小

C.新病量可稍重,久病量宜轻

D.辛热药疗疾,素不喜辛辣热物或常处高温作业,用量宜轻,反之宜重

E.病急重量宜重,病缓轻量宜轻

100.关于服药时间,指出下列正确的

A.饭前服,胃腑空虚,有利于药物迅速进入小肠消化吸收,多数药尤补虚药宜饭前服

B.睡前服。为顺应人体生理节律而充分发挥药效,如安神药在睡前30分钟至1小时服,以便安眠;涩精止遗药治疗梦遗滑精;缓下剂,以便次日清晨排便

C.定时服。有些病定时发,只有在发病前某时服才能见效,如截疟药应在疟发前2小时服

D.空腹服。避免与食物相混合,能迅速进入肠中充分发挥药效,峻下逐水药、攻积导滞药、驱虫药均宜空腹服

E. 饭后服。饭后胃中存有较多食物,可减少药物对胃的刺激,消食健胃药或对胃肠有刺激的药物宜饭后

101.服药方法

A.空腹服B.饭前服 C. 饭后服D.定时服E.睡前服

102.关于服药方法,指出下列正确的

A.发汗药,如药力较强,以得汗为度,不必尽剂,以免汗太过,损伤正气

B.热在胃肠,患者欲冷饮者可凉服

C.呕吐病人宜小量频服,以免量大致吐

D.用从治法时,也有热药凉服,凉药热服

E.辛温发表药治风寒表实证,热服后还须温覆取汗

103. 关于服药方法,指出下列错误的

A.治寒证用热药,宜寒服B.热在其他脏腑,患者不欲冷饮者仍以温服为宜

C.丸散等固体药剂,一般温水送服D.热在胃肠,患者欲冷饮者亦不可凉服

E.泻下药,如药力较强,以得下为度,不必尽剂,以免下太过,损伤正气

104.关于煎药方法,指出下列正确的

A. 大黄、番泻叶久煎则泻下力减缓,故欲泻下当后下或开水泡服

B.煎汤代水,如灶心土

C.大黄久煎泻下力缓,欲减其泻下力则应先下

D.绒毛类药应包煎,因难以滤净,混入药液刺激咽喉,如旋覆花

E.须久煎去毒的药物,如附子、川乌有毒应先煎

105.关于煎药方法,指出下列正确的

A. 人水即化的药或原为汁液性的药,宜用煎好的其他药液或开水冲服,如芒硝、竹沥水、蜂蜜等B.含淀粉、粘液质较多的应包煎,易粘锅糊化、焦化如车前子等

C.有效成分不易煎出的矿物、贝壳类,如磁石、牡蛎等应先煎

D.花粉、细小种子及细粉类药物应包煎,因其漂浮水面不宜煎煮,如蒲黄、葶苈子、滑石粉等

E.少数价格昂贵的药物须另煎,以免煎出有效成分被其他药物的饮片吸收,如人参、西洋参

106.指出下列正确的说法

A.苏子、白前治疗咳喘,归肺经B.黄芩、桑白皮清肺热,归肺经

C.龙胆草、夏枯草清肝火,归肝经D.茯神、柏子仁治疗心悸失眠,归心经

E.陈皮、半夏味辛,归肺经

答案

X型题

1.BE 2.ABCDE 3.ABC 4.BD 5.ABCDE 6.ABCD 7.ACD 8.ADE 9.ABD 10.ABCE 11.ABCDE 12.ABCDE 13.CD 14.ABDE 15.DE 16.ABC 17.BDE 18.ABCDE 19.CD 20.BC 21.ABDE 22.BC 23.AE 24.ABCDE 25.BC 26.ABDE 27.AC 28.CDE 29.BCDE 30.ACD 31.ABCD 32.AD 33.ABDE 34.AC 35.ABC 36.CE 37.ABCD 38.ACDE 39.BE 40.CD

41.BE 42.AB 43.ABC 44.ABCD 45.ABCDE 46.ABCD 47.ACE 48.AD 49.BCDE 50.ACD 51.ABCDE 52.AE 53.ACDE 54.DE 55.CD 56.CDE 57.BE 58.AB 59.ABCDE 60.ABCDE 61.ABCD 62.BD 63.ABC 64.ABCD 65.ABDE 66.ABC 67.ABCD 68.ABDE 69.ABDE 70.ABCE 71.ABCD 72.ABCDE 73.ABDE 74.BDE 75.ACDE 76.ABE 77.AC 78.ABCDE 79.ABE 80.BCDE 81.ABCD 82.BD 83.ABD 84.ABCDE 85.ABDE 86.ABD 87.ACD 88.ABCDE 89.ABCDE 90.ABCDE 91.AB 92.ABCDE 93.ABDE 94.ABDE 95.AB 96.CD 97.AE 98.BC 99.ABCDE 100.ABCDE 101.ABCDE 102.ABCDE 103.AD 104.ABCDE 105.ABCDE 106.ABCDE

各论

解表药

X型题

1.解表药除发散解表功效外兼能

A.宣肺B.利水C.透疹D.祛风湿E.收敛固涩

2.解表药主治外感风寒或风热所致的

A.恶寒发热B.头痛身痛C.无汗或有汗D.水肿E.脉浮

3.指出下面错误的是

A.解表药多具辛凉B.解表药主要归肺、心经

C.解表药人汤剂不应久煎D.解表药性善发散,能使肌表之邪外散或从汗而解

E.辛温解表药发汗力强,能发散风寒

4.指出下面正确的

A,辛凉解表药发汗力较峻烈,长于透解表热

B.解表药主要宣肺利水,兼透疹、祛风湿

C.解表药主要适用于外感风寒或风热所致的恶寒、发热、头痛、身痛、无汗或有汗、脉浮等表证D.发散风热药。多辛凉,发汗力较缓和,但长于透解表热

E.辛凉解表药主治外感风热咳嗽,兼治风热表证、麻疹不透、目赤多泪

5.指出下面错误的是

A.辛凉解表用于温病初起,不适宜配伍清热解毒药

B.辛凉解表药主治风热咳嗽、麻疹不透、目赤多泪

C.表证兼表虚者,配伍助阳、益气、养阴等扶正之品,扶正祛邪

D.解表药是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功效的药物

E.久患疮痈、淋病及失血者,慎用解表药

6.指出下面正确的

A.发散风寒药,多辛温,发汗力弱

B.解表药人汤剂不宜久煎,以免有效成分挥发过多而降低疗效

C.辛温解表药主治外感风寒咳喘,兼治风寒湿痹、水肿兼表等

D.发汗力强的解表药,中病即止,以免损伤阳气和津液

E.解表药一般不可用于水肿、疹发不畅及风湿痹痛等

7.麻黄的功效

A.祛风胜湿B.散风止痒C.发汗解表D.宣肺平喘E.利水消肿

8.指出下列正确的

A.麻黄质地轻扬,性温辛散,重在宣肺

B.薄荷质轻上浮,辛凉芳香,疏泄清利

C.生地苦寒清热,甘寒养阴,清凉滋润

D.薏苡仁味苦甘咸,质润性寒,滋润解散

E.银花,甘寒质轻,芳香疏透,清解疏散

9.性温辛散,发表散寒,治疗风寒表证宜选

A.桂枝B.麻黄C.杏仁D.石膏E.荆芥

10.指出下列正确的

A.麻黄配桂枝,发汗解表力强,治风寒表实无汗功著

B.麻黄配杏仁善宣肺降气,止咳平喘,治咳喘气逆功著,证属风寒束肺者尤宜

C.麻黄配杏仁清肺平喘兼透表热,治肺热咳喘效佳

D.麻黄配桂枝,发汗解表力强,治风寒表虚有汗功著

E.麻黄配石膏能清肺平喘兼透表热,治肺热咳喘效佳

11.麻黄的性味

A.温B.微苦C.甘D.微温E.辛

12.麻黄的归经

A.肝B.脾C.膀胱经D.小肠E.肺

13.关于麻黄,指出下面错误的是

A.麻黄辛宣肺平喘;生石膏清热泻火。合用,清肺平喘透表热,治肺热咳喘效佳

B.麻黄解表宣肺宜用蜜炙

C.麻黄发汗力强,表虚自汗,阴虚盗汗者忌用

D.麻黄发汗力强,肾虚喘咳者忌用

E.麻黄外能开腠理,散风寒,内能健脾理气

14.关于麻黄,指出下列正确的

A.内能开宣肺气,通畅气机而平喘

B.质地轻扬,性温辛散,人肺、心包经,重在宣肺

C.麻黄善宣肺平喘;杏仁善平喘止咳。合用宣肺降气、平喘止咳,治喘咳气逆功著,风寒束肺者尤宜D.麻黄用量1.5—9g

E.治疗风寒表虚汗出证

15,关于麻黄,指出下列错误的是

A.麻黄善发汗解表;桂枝温通胸阳。合用,发汗解表力减,治风寒表虚有汗功著B.开宣肺气而平喘,肾虚咳喘者多用

C.宣肺,通调水道而利水小便

D.解表生用,平喘宜蜜炙或生用

E.外能开腠理,透毛窍,散风寒,以发汗解表,药力较强

16.桂枝的功效

A.助阳解表B.温通经脉C.温中止呕D.温通胸阳E,温肺化饮17.关于桂枝的性味

A.甘B.微温C.微苦D.温E.辛

18.关于桂枝的性味归经

A.膀胱经B.肺经C.心经D.三焦经E.小肠经

19.关于桂枝的描述哪些是正确的

A.发汗力不如麻黄,但长于助阳、温通经脉B.归心、肺,膀胱经

C.辛温助热,易伤阴动血D.温通胸阳

E.孕妇及月经过多者慎用

20.桂枝的主治包括

A.治疗阳虚停水之痰饮或蓄水证B.风寒表实无汗

C.虚汗腹痛D.胸痹作痛,阳虚心悸

E.风寒湿痹

21.桂枝的功效包

A.温中散寒B.温通胸阳C.祛风解痉D.通阳利水E.助阳解表22.关于桂枝的描述哪些是错误的

A.经寒血滞之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及瘕瘕忌用B.用量3-9g

C.风寒表虚有汗忌用D.阴虚阳盛忌用

E.血热妄行证忌用

23.关于桂枝的描述哪些是错误的

A.桂枝配防风,收散并举,共奏调和营卫,解肌发表之功

B.麻黄桂枝合用,发汗解表力强,治风寒表实无汗功著

C.桂枝配白芍:收散并举,共奏调和营卫、散风敛营、解肌发表之功,治风寒表虚有汗D.治麻疹透发不畅

E.温热病忌用

24.解鱼蟹毒的药有

A.紫苏B.防风C.辛夷D.生姜E.牛蒡子

25.关于紫苏的描述哪些是正确的

A.人肺、脾经B.梗长于发表散寒

C.散肺经风寒,治疗风寒感冒,咳嗽胸闷D.理脾胃气滞,治疗气滞胎动证

E.辛温耗气,气虚和表虚者慎用

26.关于生姜的描述哪些是错误的

A.解鱼蟹毒B.不解半夏及天南星毒

C.味辛发散,微温散寒D.素有“呕家圣药”之称

E.治疗胃热呕吐

27.关于生姜的描述哪些是正确的

A.归肺、肝经B.人肝经善疏肝止呕

C.人肺经,散风寒而发汗解表D.辛温,阴虚内热及热盛之证忌用

E.捣汁冲服

28.关于荆芥的描述哪些是正确的

A.长于发散,药力较猛,功在肺肝B.生用透疹止痒,治疗麻疹透发不畅,风疹表证C.生用治疗衄血、吐血、便血、崩漏等证D.疮疡初起有表证者不宜

E.不宜久煎

29.利水消肿的药

A.苍耳子B.香薷C.桑叶D.蝉蜕E.麻黄

30.具解痉,治疗破伤风,小儿惊风,宜选

A.荆芥B.防风C.升麻D.蔓荆子E.蝉蜕

31.透疹止痒,治疗麻疹不透,风疹瘙痒宜选

A.薄荷B.荆芥 C. 防风D.牛蒡子E.蝉蜕

32.祛风散寒,胜湿止痛,治疗风寒湿痹宜选

A.防风B.藁本C.白芷D.桂枝E.羌活

33,散风寒,通鼻窍,治疗鼻渊头痛的药有

A.细辛B.羌活C.苍耳子D.辛夷E.白芷

34.关于防风的描述哪些是错误的

A.为治风通用药B.胜湿,止痛,治疗风寒湿痹,风湿疹痒

C.味辛微温,伤阴血而助火,故血虚发痉及阴虚火旺者慎用D.归三焦、肺、脾经

E,辛温,甘而峻烈

35.关于防风的描述哪些是正确的

A.既走膀胱,又人肝脾B.功善祛风胜湿而发表

C,解痉,治疗破伤风,小儿惊风D.表证夹湿禁用

E.祛风解表,治疗风寒表证,不用于风热表证

36.关于羌活的描述哪些是正确的

A.宜久煎

B.主散肌肉游风及湿热而通利关节、止痛

C.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治疗风寒表证,风寒头痛

D.辛温燥烈,伤阴耗血,故血虚痹痛、阴虚头痛者慎用

E.主归肾经,兼归膀胱经

37.关于羌活的描述哪些是错误的

A.药力较强。作用偏下偏表B.尤善治太阳头痛及下半身风湿痹痛

C.辛温苦燥,升浮发散D.治疗表证夹湿,风寒湿痹

E.气味浓烈,用量过多,易致呕吐,故脾胃虚弱者不宜服

38.关于荆芥的描述哪些是错误的

A.辛香,微温不烈B.生用善祛风解表,治疗风寒表证

C.炒炭性变收敛而止血D.归肺、心包经

E.治疗风寒表证,不宜用于风热表证

39.关于白芷的描述哪些是正确的

A.辛温燥散,芳香走窜,外散风寒而解表,上通鼻窍而止痛B.兼止痒治疗风湿疹痒

C.善治厥阴头痛D.治疗厥阴头痛,眉棱骨痛,鼻渊头痛,牙痛

E.人阳明,能清热燥湿而止带

40.关于白芷的描述哪些是错误的

A.辛香温燥,阴虚血热者宜服B.治疗外感风寒或表证夹湿兼见头痛鼻塞者

C.善除肺胃二经之邪D.治疗风寒湿痹,寒湿带下

E.无走肌肤消肿排脓而疗疮之效

41.关于香薷的描述哪些是正确的

A.治疗夏季乘凉饮冷、阳气被阴邪所遏之阴暑证B.利水退肿须淡煎

C.发汗力较弱,表虚有汗者宜用D.无利水消肿,治疗水肿,小便不利之效

E.和中化湿

42.关于藁本的描述哪些是正确的

A.久辛温发散,故血虚头痛及热证忌用B.发表散寒,治疗风寒表证

C.表证夹湿不宜D.治疗颠顶头痛

E.祛风胜湿,止痛。治疗风湿热痹

13.关于苍耳子的描述哪些是错误的

A.散风寒,通鼻窍,治疗鼻渊头痛,风寒头痛B.辛温有毒,血虚头痛不宜服

C.除湿止痛,止痒。治疗风湿痹痛,风湿疹痒,疥癣D.治疗表证夹湿

E.过量易致中毒,引起呕吐、腹痛、腹泻等证

44.白芷的功效有

A.散风解表B.燥湿止带C.温肺止咳D.消肿排脓E.通窍止痛

45.清热解毒,治疗热毒疮肿的药

A.桑叶B.菊花C.牛蒡子D.白芷E.升麻

46.平肝明目,治疗肝阳上亢眩晕宜选

A.白芷B.荆芥C.桑叶D.葛根E.菊花

47.指出下列错误的是

A.薄荷辛凉,气味芳香,质轻上浮,疏泄清利

B.牛蒡子入肺肝,善散上焦风热而清利头目与咽喉,治疗风热上攻所致的头痛、目赤、咽喉肿痛等证C.薄荷不宜久煎,发汗耗气,表虚自汗者不宜用

D.薄荷透发疹毒,治疗麻疹不透,风疹瘙痒

E.牛蒡子疏肝,治疗肝气郁滞,胸闷胁胀

48.指出下列正确的

A.牛蒡子辛苦性寒,疏散清宣滑利B.薄荷外散风热,内解热毒,上宣肺气,下利二便

C.薄荷长于清解热毒D.牛蒡子消肿疗疮。治疗热毒疮肿,痄腮

E.薄荷滑肠,脾虚便溏者忌服

49.指出下列错误的是

A.蝉蜕甘寒质轻,疏散清透解痉,功在肺肝二经B.桑叶长于祛风解痉与明目开音

C.蝉蜕治疗阳明头痛,眉棱骨痛,鼻渊头痛,牙痛D.桑叶人肝能清火益阴

E.桑叶息风止痉。治疗小儿惊哭夜啼,破伤风

50.指出下列正确的

A.蝉蜕止痉宜大量用

B.蝉蜕明目退翳,治疗风热或肝热目赤翳障

C.桑叶透疹止痒,治疗麻疹不透,风疹瘙痒

D.桑叶配黑芝麻:补肝肾明目力强,治肝肾亏虚视物昏花效佳,兼肠燥便秘者尤宜

E.桑叶配胖大海:清宣肺气、利咽开音力强。善治风热或肺热之咽痛音哑

51.指出下列错误的是

A.蝉蜕疏散风热,治疗风热感冒,温病初起,音哑咽痛

B.牛蒡子平肝明目,治疗肝阳眩晕,目赤肿痛,视物昏花

C.桑叶入肺能疏散清润,清肺润燥,治疗肺热燥咳

D.桑叶配菊花:疏散风热、平肝明目力强,善治风热感冒、温病初起、风热或肝热目赤、肝阳眩晕及

肝肾亏虚目暗不明

E.蝉蜕凉血止血。治疗血热吐衄轻症

52.指出下列错误的是

A.菊花疏散风寒,平肝明目B.葛根发表解肌,解热透疹

C.葛根和解退热,疏肝解郁D.蔓荆子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E.柴胡升津止渴

53.指出下列错误的是

A.菊花疏散风寒,清热解毒B.葛根发表解肌,解热透疹

C.柴胡疏肝解郁,升举阳气D.葛根疏散风热,祛风止痛

E.蔓荆子升阳止泻

54.指出下列错误的是

A.菊花治疗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之发热头痛B.葛根治疗外感表证,项背强痛

C.蔓荆子治疗邪在少阳寒热往来,感冒高热D.柴胡治疗风热头痛头昏,牙痛

E.菊花治疗肝风头痛及肝阳上亢头痛、眩晕证

55,指出下列正确的

A,菊花治疗肝经风热或肝火上攻所致的目赤肿痛B.葛根治疗麻疹初起透发不畅

C.葛根治疗肝郁气结,胁肋疼痛,月经不调,痛经D.蔓荆子治疗风热目赤肿痛或目昏多泪E.柴胡治疗湿热泻痢兼表,脾虚泄泻

56.指出下列正确的

A.葛根治疗肾肝阴虚的两目昏暗证B.菊花治疗热病烦渴,消渴证

C.柴胡治疗气虚下陷,久泻脱肛,子宫脱垂,胃下垂等D.蔓荆子治疗风湿痹痛,肢体挛急E.柴胡和解退热宜生用,疏肝解郁宜醋炙用

57.指出下列正确的

A.菊花治疗气虚下陷,久泻脱肛,子宫脱垂,胃下垂等B.葛根止泻宜生用,退热升津宜煨用C.柴胡性能升发,故真阴亏损、肝阳上升之证忌用D.蔓荆子治疗肾肝阴虚的两目昏暗证E.淡豆豉解表,除烦

58.指出下列错误的是

A.菊花配枸杞子补肝肾明目力强,肝肾亏虚之视物昏花用之效佳

B.生葛根配黄芩、黄连:既清热燥湿解毒,又透热升阳止泻,主治湿热泻痢初起.

C.柴胡配黄芩清解半表半里之热效强,治少阳寒热往来效著

D.葛根人肺经,疏散风热而清利头目

E.淡豆豉人肝经,泻热益阴而平肝明目;兼清解热毒而治疮肿

59.指出下列正确的

A.葛根苦辛微寒,功善和解退热、疏肝解郁及升阳举陷,为治肝胆疾患之要药

B.菊花辛香轻散,甘寒清润,苦寒清解,能升能降,泻中有补

C.葛根辛甘性凉,性善升散,功在脾胃。长于疏散肌腠经络之邪气而解肌发表退热,为治项背强痛之要药

D.柴胡透发疹毒

E.蝉蜕善鼓舞脾胃清阳之气上行,具升津止渴、升阳止泻之功

60.菊花的性能特点包括

A.人阳明燥湿散寒而止带B.走肌肤消肿排脓而疗疮

C.人肺经疏散风热而清利头目D.人肝经泻热益阴而平肝明目

E.人脾经温中散寒而止呕

61.疏肝,治肝气郁滞宜选

A.柴胡B.升麻C.蝉蜕D.桂枝E.薄荷

62.治气虚下陷,久泻脱肛,子宫脱垂,胃下垂宜选

A.淡豆豉B.紫苏C.香薷D.升麻E.柴胡

63.荆芥能治疗

A.风热表证B.吐血C.气滞胎动D.小便不利E.风疹瘙痒

64.蝉蜕的功效有

A.明目退翳B.息风止痉C.消肿疗疮D.疏肝解郁E.透疹止痒

65.葛根能治的

A.湿热泻痢兼表B.脾虚泄泻C.热病烦渴D.肝气郁结E.麻疹初起透发不畅66.牛蒡子的性能特点包括

A.甘寒质轻,疏散清透解痉B.辛苦性寒,疏散清宣滑利

C.外散风热,内解热毒D.上宣肺气,下利二便

E.祛风解痉,明日开音

67.桑叶的性能特点包括

A.苦寒清泄,味甘兼润B.人肺能疏散清润

C.人肝能清火益阴D.善鼓脾胃清阳之气上行

E.并能凉血止血

答案

X型题

1.ABCD 2.ABCE 3.AB 4.CD 5.AB 6.BD

7.CDE 8.ABCE 9.ABE 10.ABE 11.ABE 12.CE

13.BE 14.ACD 15.AB16.ABD 17.ADE 18.ABC

19.ABCDE 20.ABDE 21.ABDE22.AC 23.AD 24.AD

25.ACDE 26.BE 27.CDE 28.BE 29.BE 30.BE

31.ABDE 32.ABCDE 33.ACDE 34.DE 35.ABC 36.CD

37.AB 38.DE 39.ABE 40.AE 41.AE 42.ABD

43.ABCDE 44.ABDE 45.BCE 46.CE 47.BE 48.AD

49.BCE 50.ABD 51.BE 52.CE 53.DE 54.CD

55.ABD 56.CDE 57.CE 58.DE 59.BC 60.CD

61.AE 62.DE 63.ABE 64.ABE 65.ABCE 66.BCD

67.ABCE

清热药

X型题

1.清热药的功效包括

A.退虚热B.解热毒C.凉血D.逐水E.泻火2.清热药兼能

A.温肺B.燥湿C.利湿D.滋阴E.发表

3.石膏的性能特点包括

A.泻热养阴而平肝明目B.辛甘大寒,清泄与透达并俱

C.善清泄气分实热D.善清肺胃实火

E.散肌表游风湿热而利关节

4. 知母的性能特点包括

A.苦寒清热,甘润滋阴B.苦辛而寒,清泄散郁

C.上能清肺滋燥D.中能清胃生津

E.下能滋阴降火

5.栀子的性能特点包括

A.苦寒降泄清利B.善导心肺三焦之火热及湿热从尿而解C.入三焦清利湿热退黄D.入肺经而疏散风热

E.入血分凉血解毒

6.清热除烦宜选

A.芦根B.栀子C.天花粉D.石膏E.夏枯草7.清肺润燥宜选

A.栀子B.夏枯草C.知母D.天花粉E.桑叶8.清热生津宜选

A.菊花B.天花粉C.葛根D.芦根E.知母

9.清热解毒治热毒疮肿宜选

A.牛蒡子B.升麻C.菊花D.栀子E.淡竹叶10.消肿排脓,治痈肿疮痒宜选

A.知母B.白芷C.防风D.柴胡E.天花粉11.善清肺胃之热宜选

A.夏枯草B.天花粉C.芦根D.石膏E.菊花12.善清三焦之热宜选

A.知母B.栀子C.夏枯草D.牛蒡子E.石膏

13.清热生津治消渴证宜选

A.葛根B.知母C.天花粉D.黄芩E.蝉蜕

14.栀子功效有

A.清热生津B.泻火除烦C.凉血解毒D.消肿止痛E.滋阴润燥

15.石膏善治

A.肝阳眩晕B.阴虚盗汗C.肺热咳喘D.气分高热E.肝郁胁痛

16.黄芩的性能特点有

A.苦寒清泄燥湿B.善清肺与大肠之火C.善除下焦湿热D.除上中焦湿热E.兼人血分而凉血17.黄连的性能特点有

A.苦寒清泄质润B.善清心胃之火C.善除中焦湿热D.人肝能清火益阴E.善治湿热郁火18.龙胆草的性能特点为

A.苦寒清泄燥湿B.善祛风湿而止痛C.善祛下焦之湿热D.善清上焦之湿热E.善泻肝胆实火19.清热燥湿治湿热黄疸宜选

A.黄连B.苦参C.龙胆草D.黄柏E.黄芩

20.人血分而清热凉血,治疗血热吐衄的药

A.石膏B.桑叶C.菊花D.栀子E.黄芩

21.清泻肺热治疗肺热咳喘的药有

A.夏枯草B.白前C.石膏D.黄芩E.浙贝

22.清热燥湿,善治湿热下注宜选

A.黄柏B.丹皮C.苦参D.龙胆草E.夏枯草

23.清泻肝火,人肝经而治肝火上炎头痛目赤肿痛宜选

A.苦参B.夏枯草C.龙胆草D.菊花E.黄柏

24.人心经清心火宜选

A.淡竹叶B.黄连C.栀子D.黄芩E.青蒿

25.生地的性能特点包括

A.苦寒降泄清利B.苦寒清泄燥湿

C.苦寒清热,甘寒质润养阴D.善清营血之热

E.清凉滋润,善滋阴生津

26.玄参的性能特点包括

A.味苦甘咸,质润性寒B.苦寒清热,甘润滋阴

C.为清凉滋润解散之晶D.能清热凉血,养阴护营

E.善清相火,除下焦湿热

27.牡丹皮的性能特点包括

A.甘寒润燥,清润消溃之品B.苦辛微寒,清泄行散之品

C.退虚热,透阴分伏热D.善清三焦之热而滋润

E.凉血不留瘀,活血不动血

28.滋阴降火,治阴虚火旺证宜选

A.丹皮B.苦参C.天花粉D.玄参E.知母

29.凉血活血宜选

A.紫草B.玄参C.丹参D.丹皮E.赤芍

30.解毒透疹宜选

A.薄荷B.紫草C.蝉蜕D.牛蒡子E.升麻

31.治疗热病伤阴,阴虚发热宜选

A.知母B.丹皮C.玄参D.生地E.黄柏

32.清热凉血,治疗温病热人营血宜选

A.生地B.玄参C.丹皮D.赤芍E.水牛角

33.润肠通便宜选

A.生地B.玄参C.知母D.黄连E.黄柏

34.疏散风热,清热解毒宜选

A牛蒡子B.菊花C.银花D.连翘E.升麻

35.玄参主治病证

A.温病热人营血,温毒发斑B.热病伤阴,心烦骨蒸潮热

C.咽喉肿痛,瘰疬痰核D.阴虚肠燥便秘

E.血滞经闭,瘕瘕痛经

36.牡丹皮能治疗

A.肠痈腹痛B.无汗骨蒸C.血热吐衄D.血滞经闭E.小儿急惊37.连翘的功效包括

A.利尿通淋B.清热解毒C.消痈散结D.疏散风热E.凉血活血

38.凉血,解毒,利咽宜选

A.牛黄B.败酱草C.板蓝根D.射干E.大青叶

39.清热解毒,善治咽喉肿痛宜选

A.射干B.山豆根C.马勃D.板蓝根E.牛黄

40.清热解毒,善治热毒血痢宜选

A.败酱草B.青黛C.马齿苋D.白花蛇舌草E.白头翁

41.清热解毒,治疗湿热泻痢宜选

A.黄连B.玄参C.穿心莲D.鱼腥草E.黄柏

42.清热解毒消痈,治疗肺痈宜选

A.蒲公英B.连翘C.银花D.鱼腥草E.败酱草

43,清热解毒消痈,治乳痈效佳的药有

A.银花B.连翘C.土茯苓D.射干E.蒲公英

44.清热毒解,利尿通淋,治疗热淋涩痛宜选

A.蒲公英B.连翘C.鱼腥草D.穿心莲E.白花蛇舌草

45.清热解毒定惊,治高热动风,小儿急惊宜选

A.牛黄B.青黛C.熊胆D.垂盆草E.红藤

46.清热解毒,活血祛瘀止痛,治疗瘀阻疼痛宜选

A.板蓝根B.秦皮C.野菊花D.红藤E.败酱草

47.青蒿的性能特点包括

A.苦寒辛香,清凉透散并俱B.清肝热,除疟热

C.透阴分伏热,退虚热D.透表热,解暑热

E.透营热,凉血热

48.地骨皮可治疗

A.有汗骨蒸B.肺热咳嗽C.湿热泻痢D.内热消渴E.血热吐衄49.青蒿可治疗

A.暑热外感B.虚热兼表C.热毒泻痢D.湿热带下E.血热疹痒50.治疗小儿疳热宜选

A.蒲公英B.山豆根C.地骨皮D.胡黄连E.银柴胡

51.清热凉血,治疗血热吐衄宜选

A.青黛B.地骨皮C.青蒿D.水牛角E.丹皮

52.青蒿配白薇善治

A.气分有热B.营分有热C.血分有热D.阴分伏热E.小儿疳热53.退虚热治疗阴虚发热宜选

A.天花粉B.青蒿C.栀子D.白薇E.地骨皮

54.治疗破伤风,小儿惊风,高热抽搐,可选

A.龙胆草B.防风C.蝉蜕D.夏枯草E.野菊花

55.治疗目赤肿痛,可选

A.夏枯草B.桑叶C.菊花D.黄芩E.赤芍

56.治疗目赤肿痛,可选

A.前胡B.黄连C.龙胆草D.野菊花E.熊胆

57.疏散风热选用

A.金银花B.野菊花C.连翘D.夏枯草E.前胡

58.肺热燥咳选用

A.黄芩B.桑叶C.知母D.天花粉E.黄柏

59.肺热咳喘选用

A.石膏B.黄芩C.射干D.穿心莲E.生姜

60.肺热咳嗽选用

A.牛蒡子B.知母C.天花粉D.芦根E.鱼腥草

61.肺热咳嗽选用

A.山豆根B.地骨皮C.白薇D.青黛E.半夏

62.肝阳眩晕选用

A.鱼腥草B.桑叶C.菊花D.淡竹叶E.夏枯草

63.湿热黄疸选用

A.黄芩B.淡竹叶C.蒲公英D.黄柏E.苦参

64.湿热黄疸选用

A.山豆根B.垂盆草C.黄连D.芦根E.龙胆草

65.痈肿疮毒可选

A.白芷B.天花粉C.栀子D.牛蒡子E.丹皮

66.痈肿疮毒可选

A.菊花B.升麻C.黄芩D.赤芍E.紫草

67.咽喉肿痛宜选

A.板蓝根B.射干C.马勃D.牛黄E.黄芩

68.咽喉肿痛宜选

A.蒲公英B.大青叶C.山豆根D.野菊花E.升麻

69.治疗瘰疬痰核宜选

A.连翘B.夏枯草C.玄参D.射干E.牛黄

70.血热出血,宜清热凉血、止血,宜选

A.桑叶B.栀子C.青黛D.马齿苋E.黄柏

71.具清热凉血、止血功效的药有

A.黄芩B.黄连C.青蒿D.地骨皮E.蝉蜕

72.治疗湿热泻痢有

A.鱼腥草B.穿心莲C.黄芩D.黄柏E.射干

73.治疗湿热泻痢有

A.鱼腥草B.黄连C.苦参D.胡黄连E.夏枯草

《中药学》知识点总结

《中药学》知识点 《中药学》知识点 中药学 1.四气:寒、热、温、凉。 2.五味:辛、甘、酸、苦、咸。 3.归经药性:指药物对机体的选择性治疗作用,在于指明作用部位和范围。 4.向上:呕吐、喘咳; 向下:泻利、崩漏(bēnglòu)、脱肛(gāng); 向外:自汗、盗汗; 向内:疹(zhěn)点隐没; 能够改变或消除这些病势趋向的药物性能,称为升降沉浮。 5.七情:相须、相使、相杀、相畏、相反、相恶、单行。 6.十八反: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 乌头反贝母、瓜蒌、半夏、白蔹、白芨;

藜芦反人叁、沙叁、丹叁、玄叁、细辛、芍药。 7.十九畏:硫黄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 川乌、草乌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宫桂畏石脂;人叁畏五灵脂。 8.特殊煎服方法的目的: ◆后下:防止芳香性有效成分挥发而降低药效; ◆包煎:防止药液发粘糊锅或刺激咽喉出现咳嗽; ◆另煎:避免药液被其它药渣吸收而影响疗效; ◆洋化(即溶化):防止糊锅或形成糊状,影响其它药物有效成分煎出; ◆冲服:充分发挥药效、避免药材浪费。 9.中药:中药材、饮片、中成药。 10.中药鉴别方法:显微鉴定。 11.中药鉴定的依据:《中国药典》和《局颁药品标准》。 12.中药鉴定的取样原则: ◆100件以下,取样5件;◆100~1000件,按5%取样; ◆超过1000件,超过部分按1%取样;◆不足5件的逐件取样;

◆贵重药材,无论包件多少均逐件取样。 13.中药鉴定中平均样品的量一般不得少于实验所需用量的3倍,留样的保存期至少1年。 14.精密称定:是指称取重量应该准确到所取重量的千分之一。 15.称定:是指称取重量应该准确到所取重量的百分之一。 16.中药害虫防治方法: ◆经验贮藏;◆利用温度贮藏;◆化学试剂处理;◆气调养护和钴辐射灭菌。 17.制定中药质量标准的原则:安全有效、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18.主要本草著作: ◆《神农本草经》:为我国已知最早的药物学专著; ◆《本草经集注》:为我国最早按药物的自然属性分类; ◆《新修本草》(即《唐本草》):为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家药典。 ◆《证类本草》:为我国现存最早的完整本草。 19.中药的一般采收原则: ◆根及根茎类:秋冬季采收;

2017年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学专业知识一》冲分知识点整理(二).

2017年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学专业知识一》冲分知识点整理(二 4.有利于药材商品规格标准化。通过加工分等,对药材制定等级规格标准,使商品规格标准化,有利于药材的国内外交流与贸易。 5.有利于包装、运输与贮藏。经过产地加工,应使药材形状符合商品要求,色泽好,香气散失少,有效成分含量高,水分含量适度,纯净度高,保证药材的质量和用药的安全。 二、常用的产地加工方法 1.捡、洗 将采收的新鲜药材除去泥沙杂质和非药用部分,但具芳香气味的药材一般不用水洗,如薄荷、细辛、木香等。鲜用药材洗后晾干,进行保鲜处理。 2.切片 较大的根及根茎类、坚硬的藤木类和肉质的果实类药材有的趁鲜切成块、片,以利干燥。如大黄、鸡血藤、木瓜。但对具挥发性成分和有效成分易氧化的则不宜切成薄片干燥,如当归、川芎等。 3.蒸、煮、烫 含浆汁、淀粉或糖分多的药材,用一般方法不易干燥,须先经蒸、煮或烫的处理,则易干燥,同时使一些药材中的酶失去活力,不致分解药材的有效成分。但加热时间的长短不等,视药材的性质而定,如天麻、红参蒸至透心,白芍煮至透心,太子参置沸水中略烫。有些动物药,如桑螵蛸、五倍子蒸至杀死虫卵或蚜虫。 4.搓揉

有些药材在干燥过程中皮、肉易分离而使药材质地松泡,在干燥过程中要时时搓揉,使皮、肉紧贴,达到油润、饱满、柔软或半透明等目的。如玉竹、党参、三七等。 5.发汗 有些药材在加工过程中为了促使变色,增强气味或减小刺激性,有利于干燥,常将药材堆积放置,使其发热、“回潮”,内部水分向外挥散,这种方法称为“发汗”,如厚朴、杜仲、玄参、续断、茯苓等。 6.干燥 除少数药材,如石斛、鱼腥草、地黄、益母草等,有时要求鲜用外,大多数药材经加工后均应及时干燥。干燥的目的是除去新鲜药材中大量水分,避免发霉、变色、虫蛀以及有效成分的分解和破坏,保证药材质量,利于贮藏。 《中国药典》规定药材产地加工的干燥方法如下: (1烘干、晒干、阴干均可的,用“干燥”表示。 (2不宜用较高温度烘干的,则用“晒干”或“低温干燥”(一般不超过60℃表示。 (3烘干、晒干均不适宜的,用“阴干”或“晾干”表示。 (4少数药材需要短时间干燥,则用“曝晒”或“及时干燥”表示。 近年来常使用远红外加热干燥、微波下燥、冷冻干燥等新方法干燥药材。 第五章中药质量标准和鉴定 第一节中药的质量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第32条规定:“药品必须符合国家药品标准”,“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药品标准为国家

中药考试必看

一、中药的起源和中医学的发展 1.我国现存最早的中药学专著是() A《神农本草经》B《新修本草》C《本草经集注》D《证类本草》E《本草纲目》2.首次整理补充《本经》的本草著作是() A《本草经集注》B《唐本草》C《本草拾遗》D《证类本草》E《本草纲目》3.首创药物自然属性分类法的本草著作是() A《唐本草》B《证类本草》C《神农本草经》D《本草经集注》E《开宝本草》4.我国第一部炮制专著是() A《雷公炮炙论》B《炮炙大法》C《珍珠囊》D《修事指南》E以上皆非5.我国第一部药典性本草著作是() A《神农本草经》B《本草纲目》C《开宝本草》 D 《新修本草》E《品汇精要》6.《新修本草》的载药数是() A1892种B1746种C1558种D844种E730种 7.宋代的本草代表作是() A《证类本草》B《政和本草》C《开宝本草》D《本草别说》E《本草图经》8.明代的本草代表作是() A《本草原始》B《本草纲目》 C 《本草蒙筌》D《本草汇言》E《品汇精要》9.《纲目拾遗》新增的药物种数是() A921种B844种C716种D183种E124种 10.《中华本草》的载药数为() A5767种B6534种C8980种D9800种E12800种 二、中药的产地与采集 1.产于某一地区质量最佳、疗效最好,而被普遍重视的中草药材,可视为() A特产药材B多产药材C道地药材D贵重药材E稀有药材2.产于河南的道地药材是() A砂仁B薄荷C地黄D黄连E阿胶 3.产于山东的地道药材是() A砂仁B黄连C茯苓D阿胶E细辛 4.需深秋和冬经霜后采集的药是() A桑叶B艾叶C枇杷叶D大青叶E荷叶 5.需花朵开发时采集其花粉入药的药是() A蒲黄B菊花C海金砂D辛夷E天花粉 三、中药的炮制 1.制草乌的目的是() A降低毒性B改变性能C增强药效D便于贮存E矫正味道2.巴豆去油用霜的目的是() A改变性能B降低毒性C增强药效D便于贮存E矫正味道3.蜜炙麻黄的目的是() A制约其发汗之力B制约其平喘之力C制约其活血之力D制约其散寒之力E以上皆非4.酒制能增强当归的何种效能() A补气B活血C滋肾D补血E润肠 5.潬法属() A修治B水制C火制D水火共制E以上皆非 四、中药的性能 1.下列哪项不是温热性的作用() A温里B散寒C回阳D补火E开窍 2.寒凉药对人体的不良反应是() A伤阳B耗气C伤阴D敛邪E以上皆非3.辛味的作用是() A活血、行气B补虚、C收敛、固涩D燥湿、降逆E软坚、泻下4.甘味药物的作用是()

中药复习重点(1)

中药学复习重点 1、中药:中国传统药物的总称。它是以中医学理论为基础,有着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应用形式,充分反映了我国自然资源及历史、文化等方面的若干特点。 2、配伍: 按照病情的需要和药物的不同特点,有选择地将两味或者两味以上的药物合在一起应用。 3、炮制:是药物在应用或制成各种剂型前,根据医疗,调剂,制剂的需要,进行的必要的加工处理过程。 4、祛风湿药: 以祛风湿为主要功效,治疗痹证的药物,称为祛风湿药。 5、止血药:制止体内外出血,治疗各种出血病证的药,称为止血药。 6、中药学: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中药的品种、来源、产地、采集、贮存、炮制、性能、功效及临床应用规律等知识的一门学科。 7、相须: 两种功效类似的药物配合应用,可以增强原有药物的功效。 8、煅: 将药物用猛火直接或间接煅烧的炮制方法。使质地松脆,易于粉碎便于有效成分的煎出,以充分发挥疗效。 9、利水渗湿药: 通利水道,渗泄水湿,治疗水湿内停病证的药,称为利水渗湿药。 10、安神药:以宁心安神为主要功效,治疗心神不宁病证为主的药物,叫安神药。 11、相反:两种药物同用产生剧烈的毒副作用。十八反,十九畏。 12、开窍药:以开窍醒神为主要作用,治疗闭证神昏的药物,称为开窍药。 13、理气药:凡用以调理气分疾病,能舒畅气机,可使气行通顺的药物,称为理气药。 14、相畏:一种药物的毒性反应或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轻或消除。 15、四气:指药物具有寒、热、温、凉四种药性。又称为四气。 16、化痰药:以祛痰或消痰为主要功效,治疗痰证的药物,称为化痰药。 17、水飞:借药物在水中的沉降性质分取药材极细粉末的方法。如水飞朱砂,炉甘石,雄黄。 18、相杀:一种药物能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副作用。 19、解表药:以发散表邪为主要功效,治疗表证的药物,称为解表药。 20、利水渗湿药:通利水道,渗泄水湿,治疗水湿内停病证的药,称为利水渗湿药。 21、止咳平喘药:以缓解或制止咳嗽和喘息为主要功效,治疗咳嗽、喘证的药物,称为止咳平喘药。 22、相恶:一种药物能破坏另一种药物的功效。 23、五味:指药物具有的辛、甘、苦、酸、咸五种基本味道。 24、补虚药:补虚扶弱,纠正人体正气虚衰为主要功效,治疗虚证的药物,称为补虚药。 25、化湿药:化湿运脾为主要功效,治疗湿阻脾胃证的药物,称化湿药。

中医中西医结合中级主治中药学考点总结.docx

精品文档解表药 发散风寒药 药名相似功效不同功效常考要点 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肺气壅遏所致喘咳的要药 桂枝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 紫苏解表散寒行气宽中解鱼蟹中毒 生姜解表散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呕家圣药;解鱼蟹中毒 香薷发汗解表化湿和中利水消肿夏月麻黄 荆芥祛风解表透疹消疮止血既可散风寒又能散风热 防风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既可散风寒又能散风热 羌活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上半身风湿痹痛;太阳头痛 白芷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鼻窍 阳明头痛燥湿止带消肿排脓 细辛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窍 温肺化饮 藁本祛风散寒除湿止痛巅顶头痛苍耳子发散风寒通鼻窍祛风湿止痛 辛夷发散风寒通鼻窍鼻渊要药;需包煎发散风热药 药名相似功效不同功效常考要点 薄荷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 后下疏肝行气 牛蒡子疏散风热宣肺祛痰利咽透疹 滑肠解毒消肿 蝉蜕疏散风热利咽开音透疹 明目退翳息风止痉 桑叶疏散风热平抑肝阳清肝明目 长于疏散风热清肺润燥 菊花疏散风热平抑肝阳清肝明目 长于平肝,清肝明目清热解毒 柴胡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治少阳证之要药 葛根解肌退热透疹生津止渴 升阳止泻 蔓荆子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升麻解表透疹清热解毒 升举阳气 淡豆豉解表除烦宣发郁热

清热药 清热泻火药 药名相似功效不同功效常考要点 生用:清热泻火,除烦止渴 石膏清热泻火煅用:敛疮生肌,收湿,清解肺卫气分实热之要药 止血 知母清热泻火生津润燥 栀子清热泻火除烦,利湿,凉血解毒热病心烦、躁扰不宁之要药夏枯草清热泻火明目,散结消肿善泻肝胆火热 芦根清热泻火生津止渴,除烦,止呕,利 尿 药名相似功效不同功效常考要点天花粉清热泻火生津止渴,消肿排脓 淡竹叶清热泻火除烦,利尿 决明子清热明目,润肠通便 清热燥湿药 药名相似功效不同功效常考要点 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 安胎 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泻痢之要药 黄柏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 疮 龙胆草清热燥湿泻肝胆火 苦参清热燥湿杀虫,利尿 白鲜皮清热燥湿祛风解毒 清热解毒药 药名相似功效不同功效常考要点 金银花清热解毒疏散风热治疗一切内外痈之要药 连翘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疏散风热,清 疮家圣药心利尿 大青叶清热解毒凉血消斑 蒲公英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湿通淋,清 治乳痈之要药肝明目 鱼腥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止 治肺痈之要药痢 射干清热解毒消痰,利咽 白头翁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热毒血痢板蓝根清热解毒凉血,利咽

专插本《中药学》考试大纲

《中药学》考试大纲 Ⅰ.考试性质 为挑选专科生中优秀的学生进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插班学习,特举行此考试。该考试着重考察考生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及基础技能的掌握和运用,所包含内容将大致稳定,试题形式多种,具有对学生把握本课程程度的较强识别、区分度,以及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内容及要求 总论 第一章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 掌握: 中药学的概念以及六本主要本草著作---《神农本草经》、《神农本草经集注》、《新修本草》、《证类本草》、《本草纲目》、《本草纲目拾遗》的成书年代、作者、载药数及主要贡献。 了解: 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 第二章中药的产地与采集 了解: 1、中药的产地与药效的关系,以及在保证药效的前提下如何发展道地药材生产以适应临床用药的需要。 2、植物药采集季节与药效的关系,以及不同药用部分的一般采收原则。 第三章中药的炮制 掌握: 炮制的含义和目的。 熟悉: 火制等常用的炮制方法, 了解: 其余炮制方法。 第四章中药的性能 掌握: 1、中药药性理论的概念及中药治病的基本原理。 2、四气的概念,所表示的药物作用,及其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 3、五味的概念,所表示的药物作用,及气与味的综合效应。 4、升降浮沉的概念,升降与浮沉的不同作用,升降浮沉与药物性味的关系,影响升降浮沉的因素,及其对临床的指导意义。

5、归经的概念,理论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 6、为什么必须把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结合起来全面分析,才能准确地掌握药性。 7、毒性的概念,引起中毒的原因及解救方法,应用有毒药物的注意事项。 第五章中药的应用 掌握: 1、配伍的含义及目的。 2、药物“七情”及各种配伍关系的含义,配伍用药原则。 3、配伍禁忌的内容。 4、妊娠用药禁忌和服药时的饮食禁忌等内容。 熟悉: 1、用药剂量与药效的关系及确定剂量大小的依据。 2、中药的煎煮时间与方法(包括先煎、后下、包煎、另煎、烊化等不同要求)。 各论 第一章解表药 掌握: 1、解表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发散风寒药与发散风热药的性能特点、配伍原则和使用注意。 2、药物8味(麻黄、桂枝、紫苏叶、荆芥、薄荷、菊花、葛根、柴胡)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配伍运用和使用注意。 熟悉: 1、药物9味(防风、羌活、白芷、细辛、生姜、牛蒡子、桑叶、升麻、蝉蜕)的功效主治和使用注意。 2、相似药物功效、应用的异同点。 了解: 1、了解药物1味(香薷)的功效主治。 2、使用解表药时发汗不宜太过,煎煮时间不宜过长,以及禁忌等注意事项。 第二章清热药 掌握: 1、清热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及各节药物的性能特点 2、药物13味(石膏、知母、栀子、黄芩、黄连、黄柏、金银花、连翘、板蓝根、鱼腥草、生地黄、牡丹皮、青蒿)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配伍运用和使用注意。 熟悉: 1、药物10味(芦根、夏枯草、龙胆草、蒲公英、大青叶、青黛、白头翁、玄参、赤芍、地骨皮)的功效主治和使用注意。 2、相似药物功效、应用的异同点。 了解: 药物13味(天花粉、射干、山豆根、决明子、苦参、紫花地丁、马勃、马齿苋、败酱草、红藤、水牛角、紫草、银柴胡)的功效主治。

中药学考试必备知识点

中药学1 解表药: 辛温解表药: 麻黄:辛、微苦,温。归肺、膀胱桂枝:辛甘温,归心、肺、 紫苏:辛温,归肺脾经。 荆芥:辛微温。归肺肝经。去风解防风:辛甘微温;归膀胱肝脾经。羌活:辛苦温,归膀胱肾经。解表白芷:辛温,归肺胃经。 生姜:辛微温。归肺脾经。发汗解香薷:辛微温。归肺胃经。发汗解辛夷:辛温。归肺胃经。散风寒,苍耳子:辛苦温。有小毒。 辛凉解表药: 薄荷:辛凉。归肝肺经。 蝉蜕:甘寒。归肺肝经。 牛蒡子:辛苦寒。归肺胃经。疏散桑叶:苦甘寒。归肺肝经。疏散风菊花:辛甘苦,微寒。归肺肝经。葛根:甘辛凉。归脾胃经。解肌退泻。 柴胡:苦辛微寒,归心包络、肝、郁,升举阳气。 升麻:辛甘微寒。 清热泻火药: 石膏:辛甘、大寒,归肺胃经。清知母:苦甘寒。归肺胃肾经。清热栀子:苦寒,归心肺肝胃三焦经。消肿止痛。 夏枯草:苦辛寒。归肝胆经。清肝芦根:甘寒,归肺胃经。 天花粉:甘微苦微寒。归肺胃经。淡竹叶:甘淡寒,归心胃小肠经。清热燥湿药: 黄芩:苦寒。归肺胆胃大肠经。清黄连:苦寒。归心肝胃大肠经。清黄柏:苦寒,归肾、膀胱大肠经。龙胆草:苦寒,归肝胆膀胱经。清苦参:苦寒,归心肝胃、大肠膀胱清热凉血药: 生地黄:甘苦寒,归心肝经。清热玄参:苦甘咸寒,归肺胃肾经。清牡丹皮:苦辛微寒,归心肝肾经。赤芍:苦微寒,归肝经。 紫草:甘寒,归心肝经。 清热解毒药: 金银花:甘寒,归肺心胃经。清热连翘:苦微寒,归肺心胆经。清热蒲公英:苦甘寒,归肝胃经。清热大青叶:苦咸大寒,归心肺胃经。牛黄:苦凉,归肝心经。 鱼腥草:辛微寒,归肺经。清热解射干:苦寒,归肺经。清热解毒, 白头翁:苦寒,归大肠经。清热解板蓝根:苦寒,归心胃经。清热解青黛:咸寒,归肝肺胃经。清热解土茯苓:甘淡平,归肝胃经。解毒紫花地丁:苦辛寒,归心肝经。清穿心莲:苦寒,归胃肺大小肠经。马齿苋:酸寒,归大肠肝经。清热归心肾脾经, 止痛,调和药性。补阳药: 归肾肝经。补肾阳, 调冲任, 归肝肾经。 补肾阳, 归心脾经。 微寒, 归肝肾经。 。 。

执业医师药师中药学考点总结

中药学考试重点

?辛温解表、宣肺利尿之要药:麻黄 ?鼻渊头痛之要药:辛夷 ?治寒饮伏肺之要药:细辛 ?治项背强痛之要药:葛根 ?治肝胆疾患及少阳证之要药:柴胡 ?升阳举陷的要药:升麻 ?治气分实热和肺胃实火之要药:石膏 ?治肝阳眩晕,目珠夜痛及瘰疬肿结之要药:夏枯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之要药:生地黄 ?治疗一切痈肿疔疮阳证之要药:金银花 ?治湿热火郁、湿热泻痢之要药:黄连 ?治肝经湿热,实火之要药:龙胆草 ?治血热毒盛所致诸证之要药:大青叶 ?治肺痈之要药:鱼腥草 ?治疗咽喉肿痛的要药:山豆根 ?治疗痈肿疔毒之要药:蚤休 ?治疗梅毒的要药:土茯苓 ?治疗肠痈之要药:红藤、败酱草 ?治疗阳明腑实证(热结便秘)之要药:大黄?治肠胃实热内结、燥屎坚硬难下之要药:芒硝?治疗寒积便秘之要药:巴豆

?治风寒湿痹肢体拘挛或麻木之要药:威灵仙 ?久风顽痹、筋脉拘急及吐泻转筋之要药:木瓜?治风痹或痹证痛重之要药:徐长卿 ?治肝肾亏虚胎动不安之要药:桑寄生 ?治风寒湿痹、筋骨软弱或四肢拘挛之要药:五加皮?芳化湿浊的要药:藿香 ?治湿阻中焦之要药:苍术 ?行气消积除胀之要药:厚朴 ?湿热淋证之要药:瞿麦 ?诸淋涩痛之要药:海金沙 ?治疗膏淋之要药:萆解 ?治砂淋、石淋之要药:金钱草 ?治湿热黄疸之要药:茵陈 ?补火助阳、回阳救逆之要药:附子 ?温中散寒之要药:干姜 ?治下元虚冷、虚阳上浮诸证之要药:肉桂 ?中寒肝逆或肝寒气滞诸痛之要药:吴茱萸 ?胃寒呕逆之要药:丁香 ?理气健脾、燥湿化痰,为治痰的要药:橘皮 ?治胃肠积滞及痰滞胸痞之要药:枳实 ?行气调中止痛之要药:木香 ?疏肝理气、调经止痛之要药:香附

中药学考试题库及答案

中药学考试题库及答案 四气和五昧 一、A1 型题 (1) 中药的作用包括:答案 A A.药物的治疗作用和不良作用B.药物的副作用C.药物的治疗作用D.药物的不良反应E.以上均不是 (2) 确定中药药性的主要依据是:答案 B A.用药部位B.用药后的反应C.药物的加工方法D.药物本身所具有的成分E.以上都不是 (3) 药性理论的基础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以阴阳、脏腑、经络学说为依据。 A.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纲B.脏象理论C.脏腑、经络学说 D.阴阳,脏腑、经络学说E.以上都不是答案 D (4 )能比较完全说明药物治病的基本作用是:答案 E A.消除病因B.扶正祛邪C.恢复脏腑的正常生理功能 D.纠正阴阳气血偏盛偏衰的病理现象E.以上都不是 (5) 中药四气是如何确定的? 答案 D A.是从人体的感官感觉出来的B.是从机体的反应总结出来的C.是从疾病的性质总结出来的D.是由药物作用于人体所产生的不同反应和所获得的不同疗效总结出来的 E.是从药物的质地轻重、药用部位、炮制方法等推导出来的 (6) 所谓平性药主要是指:E A.寒、热之性不甚明显的药物B.作用比较缓和的药物C.升浮、沉降作用趋向不明显的药物D.性味甘淡的药物E.寒热界限不很明显、药性平和、作用较缓和的一类药 (7) 五味是指药物的: A A最基本的滋味B五类基本作用一味药不止一类基本作用C.全部味道D.五种不同的滋味E.部分味道 (8) 五味中属于阳的是哪一组:辛。甘。淡属于阳,辛味能芳香化湿;苦酸咸属于阴。 B

A.辛、甘、酸B.辛、甘、淡C.甘、淡、苦D.辛、苦、酸E.酸、苦、咸 (9) 甘味药可用于痛证,其作用是:C A温中止痛B活血止痛C缓急止痛D祛风止痛E行气止痛 (10) 下列哪项作用是苦味药的作用? 苦能通泻、降泄,还能坚阴、清热燥湿;咸能软坚、泻下E A行气、活血B软坚、泻下C和中、缓急D收敛、固涩E.通泄、降泄(11) 五味之中,兼有坚阴作用的药味是:B A甘味B苦味C咸味D酸味E辛味 (12) 具有清热燥湿功效的药物大多具有B: A甘味B苦味C 咸味D. 酸味E.辛味 (13) 具有芳香化湿作用的药物大多具有: A. 甘味 B. 苦味 C. 咸味 D. 酸味E.辛味答案E 归经 一、A1 型题 (1)善治少阴头痛的药是:少阴头痛用细辛,阳明用白芷,厥阴用吴茱萸答案 C A.羌活B.柴胡 C.细辛D.吴茱萸E.白芷 (2)善治阳明经头痛的药是:答案 E A.独活B.柴胡C.细辛D.吴茱萸E.白芷 (3)善治厥阴肝经头痛的药是:答案 D A.独活 B.羌活 C.藁本 D.吴茱萸 E.白芷 升降浮沉 一、A1 型题 (1)下列哪一组药物的性、味,其作用趋向一般属于升浮? C A.甘、辛,凉B.辛、苦,热C.辛、甘,温D.甘、淡,寒E. 酸、咸,热 (2) 升降浮沉的理论形成于:金元时期 D A,明朝时代B.秦汉时期C.魏晋时期D.金元时代E.宋朝时代

临床中药学期末复习要点

《中药学》期末复习要点 一、名词解释 (一)中药:是区别于西方医药学,在中国占主流,由中医基础理论指导的中国传统药物的总称,是以植物为主体,包括动物、矿物在内的天然药物及部分加工品,古称本草 (二)草药:是指在民间运用,局部运用,未得到官方权威认证的以植物类药材为主体的药物 (三)本草:中药旧称,以植物类药材居多 (四)中药学:是研究中药基础理论和各种中药的品种来源、采制、性能、功效、临床应用等知识的一门学科,是中国医药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五)道地药材:产于某一地区的某药材,因其地域性强,历史悠久,产地适宜,品种优良,产量宏丰,炮制考究,疗效突出,而被普遍重视。是优质纯真药材的专用名词 (六)四性:药物的寒、凉、温、热四种药性(四气) (七)五味:酸、苦、甘、辛、咸五种药味 (八)升降浮沉:反映药物作用的趋向性,说明药物作用性质的概念之一 (九)归经:药物作用的定位概念,即表示药物的作用部位 (十)毒性:古代指药物的总称,或药物的偏性,或药物作用的强弱不同,或药物的毒副作用;现代指药物对机体产生的不良影响及损害性 (十一)配伍:根据病情需要和用药法度,有目的地选择两种以上药物配合使用 (十二)药物七情: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单行 (十三)相须:性能功效相类似的药物配合使用,明显增强原有疗效 (十四)相使:在性能功效方面有某些共性的药物配伍使用,而以一药为主,另一药为辅,能提高主药的疗效 (十五)相畏:一种药物的毒性反应或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 (十六)相杀: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 (十七)相恶:两药合用,一种药物能使另一种药物原有功效降低,甚至丧失 (十八)相反:两种药物合用,能产生或增强毒性反应或副作用 (十九)炮制:根据中医药理论,按照临床用药和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及药材自身特性所采取的一项传统制药技术 (二十)解表药:凡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即解表药,又叫发表药(二十一)清热药:凡以清泄里热为主要作用,治疗里热证为主的药物 (二十二)温里药:凡以温里祛寒为主要作用,治疗里寒证的药物,叫温里药,又称祛寒药 (二十三)补虚药:凡以补充人体气血阴阳,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为主要作用,治疗虚证的药物,称为补虚药,亦称补养药或补益药 二、比较异同 (一)麻黄与香薷 ①二药同具有辛温之性,同归肺经,都能发汗解表,利水消肿 ②麻黄发汗力强,故风寒表实无汗之重证多用之。还能宣肺平喘,治疗咳喘实证;利水消肿,用于风水水肿 ③香薷外能发汗解表,内能化湿和中,为夏月麻黄,暑天解表要药,尤适夏季乘凉饮冷,外感风寒,内伤湿滞之阴暑证。利水消肿,用于水肿脚气 (二)紫苏、荆芥、防风 ①三药同具有发汗解表之功,皆可用于风寒表证 ②紫苏用于风寒表证,发散风寒力较缓和,又宣肺止咳,兼理气,尤适风寒兼咳喘胸闷者,

2017年中药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7年中药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为增强活血祛瘀药的功效,常配伍哪类药( D ) A.温里药 B.补虚药 C.泻下药 D.理气药 2.功能活血调经,利水消肿,清热解毒,为妇科经产药要指( B ) A.红花 B.益母草 C.三棱 D.桃仁 3.下列哪味治疗黄疸常用药属活血瘀药为( D ) A.茵陈 B.栀子 C.金钱草 D.郁金 4.既能补血又能通络的活血化瘀药(D ) A.丹参 B.牛膝 C.川芎 D.鸡血藤 5.活血止痛药中,与乳香功效相似且常与之配伍的药为( C ) A.莪术 B.三棱 C.没药 D.桃仁 6.除何项外均为牛膝的功效(C ) A.活血通经B.利水通淋 C.通经下乳D.补肝肾 7.活血调经药中多与红花相伍为用,有润肠通便作用的药为(D )A.丹参 B.牛膝 C.泽兰 D.桃仁 8.活血调经,凉血,消痈,清心安神为下列何药的功效( A ) A.丹参 B.牛膝 C.郁金 D.姜黄 9.功效为破血行气,消积止痛,常与三棱相伍为用的药为( A ) A.莪术 B.穿山甲 C.水蛭 D.虻虫 10.既能强筋健骨,又能引血下行的药物是( B ) A.杜仲 B.牛膝 C.续断 D.五加皮 11.下列何项不是活血祛瘀药的适应证( D ) A.癥瘕积聚 B.跌打损伤 C.心腹刺痛 D.脘腹胀痛 12.肺痈、肠痈初起属淤热互结,在使用清热药同时,常佐用( D )A.贝母B桔梗C白芨D桃仁

13.具有活血行气止痛作用的药对是(D ) A.川芎、赤芍 B.乳香、没药 C.三棱、莪术 D.川芎、延胡索 14.具有破血行气止痛作用的药对是( C ) A.水蛭、虻虫 B.乳香、没药 C.三棱、莪术 D.蟅虫、水蛭 15.川芎与红花的共同功效是(B ) A.祛风止痛 B.活血止痛 C.行气止痛 D.散寒止痛 16.延胡索与木香的共同功效是( A ) A.行气止痛 B.活血止痛 C.消肿 D.通经止痛 17.川芎与姜活皆可治疗( D ) A.风寒表证B血瘀经闭C跌打损伤D风湿痹痛 18.下列哪味药不用于癥瘕积聚( B ) A.穿山甲 B.王不留行 C.水蛭 D.三棱 19.用于活血止痛,五灵脂常配伍(B ) A.茜草 B. 蒲草 C.乳香 D.延胡索 20.牛膝与王不留行的相同功效是( C ) A.通乳 B.补肝肾,强筋骨 C.利尿通淋 D.引血下行 (二)多项选择题 1.活血化瘀药包括( ABCD ) A.活血止痛药 B.活血调经药 C.活血疗伤药 D.破血消瘕药 E.活血行气药 2.能治疗痹证的药有(ABDE ) A.姜黄 B.牛膝 C.骨碎补 D.独活 E.桑寄生 3.具有活血止痛功效的药物是(AE ) A.乳香 B.青皮 C.沉香 D.鸡血藤 E.五灵脂 4既能活血,又能行气的药物有(ABCDE ) A.川芎 B.郁金 C.乳香 D.延胡索 E.姜黄 5.可治疗疮疡肿毒的活血化瘀药有(BCDE )

考点归纳中药学专业知识一

第一章中药与方剂 2017年分值:5分左右1.四气 2017年预测:必考,四气+五味的综合运用,1分 2.五味 2017年预测:必考,五味的简单理解,具体考法同2016年真题,3分 3.“七情” 2017年预测:必考,七情的综合理解,具体考法参考2014年真题,配伍题 4.君臣佐使 2017年预测:考试频率约在50% 5.升浮沉降 2017年预测:考试频率50%

6.功效分类题 2017年预测:考试频率50%,考法见2014年真题 7.历代本草题 2017年预测:考试频率<20%,考法在本草名称和特点 第二章中药材生产与品质分值:5分左右 重点:1.采收原则 2.药材加工方法,其中“发汗”必考,单选/多选 3.“道地药材”产地,必考,配伍题 1.“道地药材”产地题 2017年预测:必考4分,80%考试考点见下表 2.加工方法 2017年预测:“发汗”的5个药材,必考 3.采收原则题 2017年预测:花蕾入药,必考,单选题1分 第三章中药化学

一、总论 考点一:提取方法题(2017年必考1分) 考点二:分离方法题(2017年50%,1分) 考点三:结构鉴定题(50%, 1分) 考点四:分子极性大小题(2017年考试频率80%) (极性小)石油醚<乙醇<甲醇<水(极性大) 最喜欢考乙醇和水的极性最大 考点补充:物质纯度判断方法:熔点、熔距+TLC(波层色谱) 二、生物碱(中药化学重点,历年考分在5-7分) 考点五:生物碱分类题(必考,配伍题2分) 考点六:生物碱性质 1.碱性强弱(2017年考试频率80%) 碱性用pKa表示,pKa越大,碱性越强 碱性强弱:季铵碱>脂肪胺>酰胺 2.小檗碱、蛇根碱呈黄色,小檗碱碱性最强,利血平在紫外光下显荧光,咖啡因等个别生物碱具有升华性。 3.生物碱主要在双子叶植物中,苦味,多为无色或白色结晶,多呈左旋光性。 考点七:生物碱鉴别反应题(2017年考试频率40%)

(完整版)中药资源学资料重点总结.doc

石河子大学2012 级中药学 中药资源学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1.中药资源学:是研究中药资源的特点,种类分布,蕴藏量,活性成分及其时空变化规律的 科学。 2.民间药:也称草药。是指在局部地区的草药医生和民间用来防治疾病的天然药物及加工 品,通常根据经验用药,无医药理论指导也无统一的加工炮制工艺。 3.民族药:我们国家少数民族使用的,以本民族传统医药理论和实践为指导的天然药物及 其加工品。 4.蕴藏量:指某种药用动植物资源在一定时间和地区范围内的自然蓄积量,可分为总蕴藏量 和可利用蕴藏量 5.年允许量:在一年内允许采收的量,既不影响其自然更新和保证永续利用的采收量。 6.最大持续产量:保证在采收某种药用动植物资源时,仍能保持其原有资源量,即在正常自 然更新时所允许采收的最大产量。 7.3S 技术:是遥感( rs)地理信息系统( gis)和全球定位系统( gps)三种技术的简称。其中,遥感 技术是基础,地理。。。起辅助信息处理作用,全球。。。用于辅助空间定位。 8.就地保护:是将药用动植物资源及其生存的自然环境就地加以维护,从而达到保护药用动 植物资源的目的。 9.异地保护:又称迁地保护。即将珍稀病危药用动植物种类迁出其自然生长地,保存在保护 区,动物园植物园等,进行引种驯化研究。 10.道地药材 11.外业调查:实地调查是取得中药资源蕴藏量的第一手资料的重要方法,要在充分掌握被 调查地区的地形土壤气候植被和农业林业牧业等有关资料的基础上,制定一切可行的调查路线和 调查方案,进行实地调查。 12.内业整理:是对野外实地调查取得的原始数据资料标本进行系统整理,并分析研究药材 的历史资料和数据。 13.维药:维药历史悠久,在发展过程中,采阿拉伯、古希腊等民族医药之所长,并受到中 医学的影响,是我国民族医药的独立分支,历史上为西域各族人民的繁衍和昌盛做出过重要 贡献。 二、简答题 1.中药资源九大区域(关怀南海,浙川藏蒙维) 2.主要民族药种类:藏蒙维傣壮药五大类 3.药用植物的濒危程度划分为:我国的《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将濒危植物分为三个 保护等级:即一级保护植物,指具有极为重要的科研,经济和文化价值的稀有濒危种类;二 级保护植物,指在科研或经济上有重要意义的稀有或濒危种类;三级保护植物,指在科研或 经济上有一定意义的渐危或稀有种类。 4.植物类中药包括:藻类,菌类,地衣类,苔藓类,蕨类,种子植物类。 5.中药资源学研究内容: a 中药资源调查技术; b 药用动植物资源区划与产地适宜性分析; c 药用动植物资源的野生抚育和可持续利用; d 药用动植物资源的动态规律和合理开发利用研 究; e 积极寻找和扩大要用动植物新资源; f 濒危用用动植物资源的评价与监测。 中药资源的地位与价值: a 中药资源是人类健康事业的物质保障; b 是中药产业发展的物质

2015年副主任中药师考试试题(整理版)

心得001 多年未读书,想要一次性通过考试,凭借老本,是不可能的,我的亲身体会,没有读书就是以失败告终,认真读了书,就能以高分通过了!当然聪明的人例外,我不是聪明的人,所以一定要认真读书,而且必须把该看的都看,并且还要看细,不管是重点还是非重点都必须要看。 言归正传,什么叫做该看的书呢?因为考试没有指定的考试书目,所以我买了执业中药师的一整套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出版),包括书和习题,以及上学时中药化学的笔记本(在此特别感谢琼提供笔记本,我的书和笔记本早已经无处可寻了),有的人买了新版的中级职称考试的书,我也稍看了一下,发现还是要加上这套书,因为这套书里有中药方剂学,执业中药师中对中药方剂学没有要求,实际上考试中还是有考的。书是一定要看透,习题稍稍看了下,(因为习题是不可能考一样的,但是考试重点可以从中体会,因为出考题的人无非就是那些人。) 书说好了,那具体考试的科目有哪些呢?中药学,中药药剂学,中药化学,中药鉴定学和中药炮制学,这五门课程占了绝大多数的题型及题目,大约百分之二十涉及到了中药方剂学,中医诊断学,中医基础理论,药用植物学及其它新技术新诊疗等新知识,这百分之二十的科目,我就只抓重点读了,要不然记得东西实在是太多,因为这么多科只考二小时,想想你花了那么多时间,实际上考得内容真得不多,有时想想平时就必须要记住了,但是实际工作中,考试的内容往往没有多大的关系。 说说我是怎么读的这些书。中药学,中药药剂学,中药鉴定学和中药炮制学,我是完全按照执业中药师的要求来读的。 中药化学则是按照笔记本来读的,因为执业药师要求的实在是太简单了,没有结构式不太好记,必须也要记住结构式,因为考试中也考到了结构式。例如生物碱,黄酮类,醌类,强心苷,糖类,木脂素,苷类,皂苷,强心苷等重要母核一定要认真记住,一些常用的化学结构式也要记住,但是红外,紫外,核磁共振的各种结构特征,实在是太不好记了,我就只记了一些重点的特征,但是考试中还是考到了,虽然不多,但也是分。 中药鉴定学可别只记重点药物,考试中也考了很偏的,比如矿物药,必须要记化学成份,条痕色,等等,而且还是大题。 中药方剂学我就只记了一些重点的方剂,因为方剂也实在是太多了,必须要记住每种方剂的各组成还是很难记的,考试中也考到了,有小题,也有大题,我就只记了几个:四物汤(当归、川芎、白芍、熟地),六味地黄丸(熟地、山茱萸、山药、泽泻、丹皮、茯苓),四

中药学考试重点名词解释

中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应用的药物 中药学专门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各种中药的来源、采集、性能功效及应用方法等知识的一门学科 配伍有目的地按病情需要和药性特点,有选择的将两味以上的药物配合同用 相畏一种药物的毒性反应或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 相杀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副作用 相恶一种药物能使另一种药物原有的功效降低甚至消除 相反两种药物合用,能产生或增强毒性反应或副作用 相须性能功效相类似的药物配合使用,以增强其原有疗效 相使性能功效方面有某种共性的药物配合使用,一药为主,一药为辅,辅药能提高主药的疗效 炮制药物在应用前或制成各种剂型之前的必要加工处理过程 水飞法借药物在水中的沉降性质分取药材极细粉末的方法 煅法将药物用猛火直接或间接煅烧,使质地松脆,宜于粉碎,以便充分发挥药效 炜法利用湿面粉、湿纸包裹药物,置热火灰加热 淬法将药物煅烧红后,迅速投入冷水或液体辅料使其酥脆的方法 炙法将药材快速放入沸水中短暂潦过,立即取出 中药性能药性,包括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毒性等内容,它是对中药作用的基本性质和特征的高度概括 四气四性,药物寒热不同性质,包括寒热温凉平 五味药物的滋味,包括酸苦甘辛咸涩淡 升降浮沉反应药物作用的趋向性 归经药物对于机体某部分的选择性作用 道地药材具有地方特色,质量优良的药物 剂量每一味药的成人一日量 解表药发散表邪,解除表证。 清热药清泄里热,治疗里热证。 祛风湿药祛风湿,解除痹痛。 芳香化湿药气味芳香,性偏温燥,以化湿运脾为主要功效 利水渗湿药通利水道,渗泄水湿,治疗水湿内停 泻下药引起腹泻或润滑大肠,促进排便的药物 温里药温里散寒,治疗里寒症 理气药疏利气机,治疗气滞、气逆证 消食药消积导滞,治疗饮食积滞 活血祛瘀药通畅血行,消散淤血 化痰药祛痰、消痰,治疗痰证 止咳平喘药制止或减轻咳嗽喘息 平肝息风药平肝潜阳,息风止痉,主治肝阳上亢、肝风内动 开窍药辛香走窜,开窍醒神,治疗闭证神昏 安神药安神定志,治疗心神不宁 补虚药补虚扶弱,纠正人体气血阴阳虚衰的病例偏向,治疗虚证 平抑肝阳药平抑肝阳,治疗肝阳上亢 息风止痉药平息肝风,治疗肝风内动,痉厥抽搐 收涩药收敛固涩,治疗滑脱证

考点归纳中药学专业知识一

考点归纳中药学专业知识 一 Revised by Hanlin on 10 January 2021

第一章中药与方剂 2017年分值:5分左右 1.四气 2017年预测:必考,四气+五味的综合运用,1分 2.五味 2017年预测:必考,五味的简单理解,具体考法同2016年真题,3分 3.“七情” 2017年预测:必考,七情的综合理解,具体考法参考2014年真题,配伍题

4.君臣佐使 2017年预测:考试频率约在50% 5.升浮沉降 2017年预测:考试频率50% 6.功效分类题 2017年预测:考试频率50%,考法见2014年真题

7.历代本草题 2017年预测:考试频率<20%,考法在本草名称和特点 第二章 中药材生产与品质 分值:5分左右 重点:1.采收原则 2.药材加工方法,其中“发汗”必考,单选 /多选 3.“道地药材”产地,必考,配伍题 1.“道地药材”产地题 2017年预测:必考4分,80%考试考点见下表

2.加工方法 2017年预测:“发汗”的5个药材,必考 3.采收原则题 2017年预测:花蕾入药,必考,单选题1分 第三章中药化学分值:25分左右 一、总论 考点一:提取方法题(2017年必考1分)

考点二:分离方法题(2017年50%,1分) 考点三:结构鉴定题(50%, 1分) 考点四:分子极性大小题(2017年考试频率80%) (极性小)石油醚<乙醇<甲醇<水(极性大) 最喜欢考乙醇和水的极性最大 考点补充:物质纯度判断方法:熔点、熔距+TLC(波层色谱)二、生物碱(中药化学重点,历年考分在5-7分) 考点五:生物碱分类题(必考,配伍题2分)

中药学期末重点复习题

中药: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用以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及康复保健的部分天然物及其加工品。 中药学:是研究主要的基本理论和中药来源、产地、采集、炮制、性能、功效及临床应用等一切与中药有关知识的一门学科。 中药炮制的目的:1.纯净药材2.降低毒性3.增强疗效4.改变性能5.矫味矫臭6.便于贮藏和制剂 制霜:将某些药材炮制加工成松散粉末或析出细小结晶的方法。 发酵:将药材与辅料拌合,置于一定的温度和湿度下,利用酶和霉菌的催化分解作用,是药物发泡、生衣的方法。如神曲、淡豆豉。 中药毒性: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1.毒性泛指药物的偏性 2.毒性是指有毒药物对抗体的伤害性 配伍:是根据病情的需要和药物的不同特点,按照一定的原则将两种以上的药物配合在一起应用。配伍的目的在于协调药物的偏性,适应复杂的病情,增强药物疗效,减轻毒副作用,使用药更加安全、有效、合理。 相反:两种药物合用,能产生和增强毒副效应的配伍关系。 麻黄:发汗散热、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应用:1.风寒表证2.气喘咳嗽3.风水浮肿 淡豆豉;:大豆成熟种子的发酵加工品 药性:苦、辛、凉。归肺、胃、经 功效:解表,除烦、宣发郁热 应用:1.表证2.热病烦闷 青蒿:为菊科植物黄花蒿的干燥地上部分 药性:苦、辛、寒。归肝。胆经 功效:清虚热、除骨蒸、解暑、截疟、退黄 青蒿对中药学有什么专业启示:青蒿素是我国创新药物研发的一个典范。从中草药知识开始找到一个挽救无数生命,被国际社会承认的主流药物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成就。青蒿素的发现,其实是中药材的科学化研究,或者说植物药的科学化研究,这是中药现代化的道路之一。 泻下药的性能特点;苦寒沉降之品。功效:泻下、攻下、润下、峻下逐水。 补气药:以补气为主药功效,能补益脏气以纠正脏气虚衰的药物。 行气药:多为辛苦温、气味芳香之品。主要功效为行气。适用于气机阻滞 阿胶:为马科动物驴的干燥皮或鲜皮经煎煮、浓缩制成的固体胶。入汤剂宜烊化

中药学重点总结

执业药师中药学 考什么?——各论比例高,功能主治 如何讲?——提炼精华,突出重点 如何学?——抓住重点,勤练习题 第一章历代本草代表作简介 重点解析 《神农本草经》 《本草经集注》《新修本草》 《经史证类备急本草》 《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拾遗》 《中华本草》 作者、药物数量、成书年代、学术贡献 《本草经集注》 陶弘景著,南北朝,载药730种 在《本经》基础上,补充了大量药物采收、制剂、“诸病通用药”、“服药食忌”等 首创药物自然属性分类法—玉石、草木、虫兽、果、菜、米食等 系统、全面地整理补充了《本经》内容,反映了魏晋南北朝的主要药学成就,初步确立了综合性本草著作的编写模式。

《新修本草》 又称《唐本草》,为隋唐时期唐代的本草代表作。书成于公元659年,就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药典性本草,并被誉为世界上第一部药典,比欧洲纽伦堡药典《科德药方书》早887年。 以《本草经集注》为祖本,新增药物120种,共850种;开创了图文对照法编撰药学专著的先例。 《经史证类备急本草》 简称《证类本草》,为宋金元时期宋代的本草代表作。唐慎微,在《嘉祐本草》、《图经本草》的基础上,广泛采集医家常用与民间习用的验方单方,又从经史百家文献中整理出大量有关医药 学资料编写此书。 书稿初成于公元1082年,定稿于公元1108年以前。全书共30卷,载药1746种,附方3000余首。 《本草纲目拾遗》 简称《纲目拾遗》,为清代本草代表作。作者:赵学敏 补遗、正误《本草纲目》,载药921种,其中《本草纲目》未收载的716种; 总结了16~18世纪本草学发展的新成就,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与文献价值。 练习题 最佳选择题 首次全面系统整理、补充《神农本草经》的本草著作就是( ) A、《本草纲目》 B、《新修本草》 C、《本草纲目拾遗》 D、《本草经集注》

中药学重点知识总结

中药学重点知识总结

总论 一、中药的概念 1.“中药”:是指在中医中药基础理论指导下用以防病治病的一部分天然药及其加工品。 2.“草药”:实际也是中药的一部分。由于中药以植物药占多数,所以历来就有“诸药以草为本”的说法。 3.“本草学”:人们习惯称记载中药的典籍为“本草学”。 中药分类: 天然药: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 合成药、半合成药:有机药品类、 无机药品类、 生物制品类 二、中药学中医学中的重要地位 三、中药学的内容 第一章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 一、原始社会药物的起源劳动创造了医药 中药的起源,是劳动人民长期生活实践和医疗实践的结果。 二、夏商周时代(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221年) 酒剂、汤剂的发明和应用 《诗经》 《山海经》 三、封建社会中药学的全面发展 1.秦汉时期(公元前220年~公元264年) 《神农本草经》: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 本书载药365种,根据药物功效分为上、中、下品三类。 上品120种,当时认为有补益作用,无毒,可以久服的药物。

中品120种,能治病补虚,有毒或无毒,酌情使用的药物。 下品125种,能治病多毒,祛邪破积,不可久服的药物。 本书对中药学的贡献: (1)是按药物功效分类的创始。三品分类法。 (2)所载药物功效大多也都是行之有效的。如:麻黄治喘、常山截疟,黄连治痢、海藻疗瘿、苦楝子驱虫、当归调血、阿胶止血、乌头止痛、水银疗疥等等。 (3)将当时的用药经验,上升为理论。提出四气五味、配伍禁忌、“七情合和”在临床的应用规律。 (4)并介绍了中药的产地、采集、炮制、制剂、配伍、禁忌、服法等用药原则问题。 (5)书中介绍了水银、铅丹、雄黄的提炼在世界制药化学史上也是处于领先地位的。 (6)它是汉以前药学知识和经验的总结,是我国最早的珍贵的药学文献,被奉为医药学的四大典籍著作之一,后世医家,在这一基础上不断补充和发展。 2.两晋南北朝时代(公元265年~580年) 《本草经集注》梁代·陶弘景:载药730种 《雷公炮炙论》:南朝刘宋时代,雷敩,是我国第一部炮制专著。 《抱扑子》:晋,葛洪,撰写了完整的炼丹著作。 3、隋唐时期(公元581年~907年) 《新修本草》(又名《唐本草》),经政府批准,由长孙无忌、李…T领衔编修,由苏敬实际负责。全收药844种,新增药物 114种。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药典。 4、宋金元时期 《经史证类备急本草》:唐慎微 ,全书 33卷,载药 1558种,较前增加 476种,附方3000余首。为后世保存了大量古代方药的宝贵文献. 5、明代 《本草纲目》, 李时珍,该书共52卷,载药1892种,改绘药图1160幅,附方11096首,新增药物374种,本书按药物的自然属性和生态条件分为16纲,60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