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问题与对策

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问题与对策
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问题与对策

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专业设置是高职院校所有教学工作的逻辑起点,也是区域性专业布局结构管理的重要内容。文章分析了高职教育专业设置的特点及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分别对高职院校和区域性行政管理提出了对策建议。对于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必须以需求为导向,依据专业目录,坚持科学的专业设置路径和方法,打造复合性的专业集群特色;对于区域性行政管理,必须建立健全政府积极干预机制和专业调控预警机制,加强行政管理和调控。

[关键词]专业设置专业布局职业能力专业集群预警机制

专业设置是指专业的设立与调整,设立是专业的新建与开设,调整是专业的变更或取消。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必须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职业的需要。专业设置是高职院校所有教学工作的逻辑起点,它是影响高职院校办学质量、办学特色的重要因素,也是区域性教育行政部门布局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本文根据广东、江苏、云南、河北等地的高职教育专业设置情况分析,指出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特点及问题,重点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

一、高职教育专业设置的特点

1.专业门类齐全、覆盖率高。与国家的专业目录对比,各省市高职教育专业设置呈现专业门类齐全、覆盖率较高的特点。以江苏省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为例,总体来看,无论是《目录》中的专业还是重点产业的专业,高职院校专业设置覆盖率较高,专业门类较为齐全。2010年,一级专业大类覆盖率为95%,二级专业类覆盖率为83%,三级专业总覆盖率达54%。各省市的高职教育专业设置也呈现与经济发展和产业体系要求紧密联系、专业门类越来越齐全、覆盖率越来越高的特点。

2.形成了集群式发展结构。高职教育专业类别众多,但规模差异大。按国家专业目录归集,各省市高职教育专业设置均呈现集群式的发展结构,大都集中在财经、电子信息和文化教育大类专业。以广东省高职院校为例(见图1),专业设置既分散又集中,有19个专业大类,专业大类多,但又以财经、文化教育、电子信息、制造、土建和艺术设计传媒为主导,形成集群式发展结构,这六大类的比重分别占28%、15%、13%、10%、8%、5%,合计占总体规模的81%。

二、高职教育专业设置存在的问题

1.专业盲从、重复设置情况严重。许多高职院校为了便于招生和分配,在专业设置过程中更多注重短期热门的需要,缺乏对专业设置的严格科学论证,忽视专业布局的规划,从而造成几个弊端:一是专业重复建设。福建省高职院校专业集中在财经、电子信息和文化教育三大类,有782个专业,占专业总布点数的54.31%;其他15个大类共有655个专业,占总布点数的45.69%。浙江省高职院

专业设置与动态调整标准

专业设置与专业动态调整标准 一、专业设置标准 1、专业的设置与调整,应紧紧围绕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以就业市场为导向,遵循教育规律,体现职教特色,正确处理需要与可能、数量与质量、近期与长期、局部与整体、特殊与一般的关系。 2、学校设置或调整专业,应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有利于优化职业教育层次、结构和布局,避免不必要的重复设置;应符合国家颁布的专业目录及有关规定,严格执行专业设置标准,并按有关程序办理。 3、依据教育部颁发的“专业目录”(2010修订)设置专业。开设新专业必须进行科学论证,对社会人才需求状况进行深入调查和全面分析,以当地或相邻地区支柱或重点产业的人才需求为依据。通过人力资源需求分析,掌握专业职业领域的内涵与外延,确定专业范围,界定专业技能(专门化)方向。要有专家论证报告,内容包括:拟设专业的人才社会需求和人才培养的社会背景、产业背景、行业背景、职业背景的调研与论证以及专业发展前景分析,专业培养目标、培养规格、相适应的职业岗位、专业知识和能力及素质结构,学校现有办学条件的分析等。每两年对老专业进行开展一次专业调研论证。 4、增设新专业须符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须符合学校办学定位和发展规划,满足学校专业结构与布局优化需要,有相对稳定、数量足够的人才需求。有利于学校专业建设错位发展,形成优势,办出特色。 5、依据国家有关文件和部颁专业教学标准制定符合专业培养目标的专业建设规划,制定完整的实施性教学计划、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等相关教学文件。 6、专业年招生不少于两个平行班,其专业教学条件、专业教师配备不少于两个年级需求(特殊专业如体育、艺术专业一般不少于30人)。 7、根据专业设置标准或专业教学主要内容,具有开设专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现状与发展对策-最新文档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现状与发展对策 一、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1.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规模与规格、专业结构与功能、发展的前景与趋势等不同程度地暴露出与我国经济发展速度不相适应,与当地产业结构结合不紧密,为地方经济服务做得不够等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办学规模小,效益低 高职教育在发展初期,由于考虑局部利益多,考虑全局利益少,考虑数量推进多,考虑质量效益少,因而在很大程度上造成盲目发展,致使在校生数量少,就业率低。如,目前重庆市没有一所高职学院的在校生人数超过万人。 (2)资金严重不足,办学缺少保障 必要的教学设备严重不足,势必影响到高职的发展与人才质量的提高。目前,尽管有一些高职学院通过了办学水平的评估,并且获得了优秀,但是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教学设备差距仍然很大,即使与中部地区相比也有一定的差距。 (3)人才短缺,“双师型”教师匮乏 既缺乏理想的高等职业教育专家担任学校领导,又缺乏过硬的“双师型”的师资人才。许多高职院校的现任教师只能动口不能动手,被称为“黑板教学”,难以胜任高等职业教育对技能培养的要求。这样的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差,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4)与社会缺乏合作,重学不重产 高职院校与社会缺乏广泛、紧密的合作,重学不重产。高职教育封闭的办学体制,使产学、企校间的结合无法取得实质性进展,产、学、研严重脱节,人才培养和人才使用严重脱节,从而造成教育资源和人力资源的浪费。

(5)培养目标不明确 高职院校学生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办学特色不突出,缺少竞争力。如文秘、商贸、酒店管理、计算机以及机械类等专业培养的学生,就业竞争不过中职、技校毕业生。原本有适合高职学生的一线岗位,企业招聘的却是中专、技校学生;一般管理岗位招聘的多是本科生,高职毕业生在这些行业中的竞争力显得很苍白。 2.问题产生的原因 (1)对职业教育认识不足 由于高等职业教育是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人们认识和接受它还有一个过程,还没有充分认识到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当前,仍有较多的人认为高等职业学校是“二等教育”,“比专科还低一个层次”,这种认识在广大学生和家长中普遍存在。(2)办学资金投入不够 国家目前还拿不出更多的钱来支持地方发展高等职业教育。 据统计,1997~2000年间,国家拨款用于支持高等职业教育的费用为800万元,年平均仅为200万元。因此,现在一讲到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投入,国家则是强调两条:一是走重在改革和内涵发展之路,充分利用现有高等教育资源;二是强调资金来源多渠道,并以地方政府为主。这样,国家更多的是在政策方面予以扶持,而地方政府又不能保证高职院校的办学投入。 (3)办学定位不准,管理体系未形成,管理机制不健全高职院校对自身的定位不准是造成培养目标不明确、办学没特色、学生没特点从而失去市场竞争力的根本原因。高职院校本身没有形成完善的管理体系和有效的运行机制,如教师培训就业服务体系、产学研结合的运作机制等,也是产生上述问题的重要原因。 二、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对策 1.大力促进职业教育与劳动就业的紧密结合 (1)严格实行就业准入制度

机械加工技术专业设置标准

中等职业学校机械加工技术专业设置标准 (供参考) 一、专业设置的基本依据 1.通过社会调查和就业形势分析,对本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格和行业发展的需要进行了必要的论证。 2.有切实可行的专业建设规划和实施办法。 3.有完备的申报和审批手续,符合规模效益和合理布局的原则。 二、专业教学组织 1.设置相应的专业教学机构,根据需要可下设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技术、设备控制技术等教学研究组,相近课程可以合并建组。 2.专业负责人一般应具有高级职称,有较高的教学研究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 3.教学研究组负责人应具有中级以上职称,有一定的教学研究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和管理能力。 三、专业师资配备 1.专业教师应具有中等职业学校及其以上学校的教师任职资格。 2.以每年招生两个班为基数,本专业的专职教师不少于6人,教师数与学生数之比为 1 : 25?1 : 35。专职教师中具有中级以上职称者不低于40%,高级职称者不低于20%。 3.专业设置课程中的40%以上的授课任务由经过相关专业系统培训、具有中级职称以上和一定实践经验的专职教师担任。 4.根据专业教学需要,可聘请一定数量、相对稳定的兼职专业教师。兼职专业教师应具有 本科以上文化程度及中级以上职称,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实践工作5年以上。 5.每年至少有一定数量的专业教师进行相应的专业实践。 四、专业教学实施 1.本专业应配备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机械设计基础、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机械制造技术、设备控制技术等专业实验室,并达到办学水平评估指标体系的合格标准。具备其他相关课程的实验条件,实验设施可与其他专业共用。 2.专业课主要实验设备,见附表。 3.专业课的实验开出率应达到课程设置和教学基本要求规定的70%以上。 4.具有专业教学所需的挂图、教具、视听教材等,与本专业直接相关的书籍和期刊杂志总数不低于45 册/每位学生。 5.具有一定的现代化教学设备(如计算机、录放像设备、多媒体教学设备等),备有相应的 专业教学录像片、多媒体课件等。

湖南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

HNPR-2016-03003 湘教发〔2016〕7号 关于印发《湖南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6-2018年)实施方案》的通知各市州教育局,各高职院校、成人高校: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的通知》(教职成〔2015〕9号)要求,推动我省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我们研究制定了《湖南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6-2018年)实施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你们结合本地、本校实际认真贯彻实施。 湖南省教育厅 2016年2月2日 - 1 -

湖南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 (2016-2018年)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的通知》和《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创新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以深化改革为动力,强化学校、企业及用人单位共同责任,优化高职教育结构布局,创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激发高职院校办学活力,提高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增进学校人才培养与社会人才需求和使用的契合度,强化职业教育的吸引力、竞争力,为我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惠民生提供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支撑。 (二)主要目标 通过三年建设,高等职业教育整体实力显著增强,院校发展格局更加合理,专业设置更加适应需求,人才培养结构更加合理、质量持续提高,服务“中国制造2025”的能力和服务湖南经济社- 2 -

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现状与对策

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现状与对策 【摘要】从目前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现状来看,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应以市场人才为导向,适应区域经济需求,与政府、行业、企业多方联动,适应产业结构调整,以获得长远发展,提高核心竞争力。【关键词】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现状对策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指导下,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尤其是在专业设置方面,面向市场,服务市场,基本摆脱了以往普通高等教育专业设置原则的羁绊,形成了较为鲜明的高等职业教育特色。专业设置越来越贴近社会需要,结构日趋合理,较好地反映了技能岗位需求、高校扩招和教育对象择业观念的变化。但是,由于高职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因而专业建设从总体上来说还没有形成令人满意的特色,随着学校办学自主权的扩大以及设立主体、背景、时间的不同,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方面依然还存在一些比较严重的问题。 一、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现状 (一)对专业发展缺乏整体规划,专业设置缺乏针对性 有些学校对专业发展的整体规划不够,新专业的设置缺乏严格的科学论证和市场调研,在一定程度上带有随意性、粗放性和盲目性;部分高职院校在新设专业时只强调社会需求的适应性,以社会上热门专业为出发点,没有真正与行业建立依托关系,没有针对性。专业设置短期行为明显,只求一时的适应,“急功近利”。由于没有强

大而稳定的行业作依托,一旦经济热点转移就会对该专业的生存、发展和毕业生就业形成很大的冲击。因此,按行业大类增强专业设置的针对性仍是高职院校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二)缺乏市场调研,专业设置面狭窄 有的院校不考虑该专业的自身师资力量和教学条件是否具备,不论证当地人才市场和经济社会发展是否需要,什么“热门”就上什么,缺乏科学性;有的院校在新专业设置过程中,对社会潜在的人才需求缺乏应有的、充分的市场调查研究,而是仅仅根据现有师资来考虑“安置”教师,“充分利用”现有师资,所设置的专业人才市场需求面狭窄,社会需求不迫切,缺乏吸引力,导致囤积毕业生,专业越办越窄,成为“昙花专业”。 (三)专业设置数量增多,结构尚欠合理 有的院校以开办新专业为时尚,专业数量增长过快,专业变化频繁,不重视长远专业、品牌专业的建设,缺乏专业设置和建设相对的稳定性。对传统优势专业和老专业不能及时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发展的需要进行改造和调整,专业结构不合理,专业设置、建设和管理与行业、企业的联系不够紧密,适应区域经济的专业匮乏。 (四)缺乏优质教育资源,办学条件差 近几年高等教育较大规模的扩招,办学投入不足,优质教育资源缺乏,专业软硬件建设滞后,教育教学改革力度不大,导致教学质量难以保证,影响了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有的院校不顾

高职专业目录专业大类、二级类调整方案(第二稿)

专业大类、专业类调整方案(二次修订稿) 01农林牧渔大类 0101农业类0102林业类0103畜牧业类 0104渔业类 02资源环境与安全大类 0201资源勘查类0202地质类0203测绘地理信息类 0204石油与天然气类0205煤炭类0206金属与非金属矿业类 0207气象类0208环境保护类0209安全类 03能源利用大类 0301电力技术类0302热能与发电动力工程类 0303新能源发电工程类 04土木建筑与水利大类 0401建筑设计类0402城乡规划与管理类0403土建施工类 0404建筑设备类0405工程管理类0406市政工程类 0407房地产类0408水文与水资源类0409水利工程与管理类 0410水利水电设备类0411水土保持与水环境类 05制造大类 0501机械设计制造类0502机电设备类0503自动化类0504铁道装备制造类0505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类0506航空装备类0507汽车制造类 06材料大类 0601钢铁材料类0602有色金属材料类 0603非金属材料类0604建筑材料类 07生物与化工大类 0701生物技术类0702化工技术类 08轻工纺织大类 0801轻化工类0902包装类0903印刷类0904纺织服装类 09食品与药品大类 0901食品加工类0902粮食加工类0903药品制造类 0904食品药品管理类 10交通运输大类

1001铁道运输类1002道路运输类1003水上运输类 1004航空运输类1005管道运输类1006城市轨道交通类1007邮政类 11电子信息大类 1101电子信息类1102计算机类1103通信类 12医药卫生大类 1201临床医学类1202护理类1203药学类 1204医学技术类1205康复治疗类1206公共卫生与卫生管理类1207人口与计划生育类1208健康管理与促进类 13财经商贸大类 1301财政税务类1302金融类1303财务会计类 1304统计类1305经济贸易类1306工商管理类 1307市场营销类1308电子商务类1309物流类 14旅游大类 1401旅游类1402餐饮类1403会展类 15文化艺术大类 1501艺术设计类1502表演艺术类1503民族文化类1504文化服务类 16新闻传播大类 1601新闻出版类1602广播影视类 17教育与体育大类 1701教育类1702语言类1703体育类 18公安与司法大类 1801公安管理类1802公安指挥类1803公安技术类1804侦查类1805法律实务类1806法律执行类1807司法技术类 19公共管理与服务大类 1901公共事业类1902公共管理类1903公共报务类1904文秘类

自控专业工程设计用标准及规范

自控专业工程设计用标准及规范

自控专业工程设计用标准及规范 1 行业法规及管理规定 1.1 化工厂初步设计内容深度规定[(88)化基设字第251号] 1.2 化工厂初步设计内容深度规定中有关内容更改的补充[(92)化基发字第695号] 1.3 自控专业施工图设计内容深度规定(HG 20506) 1.4 化工装置自控工程设计规定(HG/T 20636~20639) 1.4.1 自控专业设计管理规定(HG/T 20636) 1 自控专业的职责范围(HG/T 20636.1) 2 自控专业与工艺、系统专业的设计条件关系(HG/T 20636.2) 3 自控专业与管道专业的设计分工(HG/T 20636.3) 4 自控专业与电气专业的设计分工(HG/T 20636.4) 5 自控专业与电信、机泵及安全(消防)专业的设计分工(HG/T 20636.5) 6 自控专业工程设计的任务(HG/T

20636.6) 7 自控专业工程设计的程序(HG/T 20636.7) 8 自控专业工程设计质量保证程序(HG/T 20636.8) 9 自控专业工程设计文件校审提要(HG/T 20636.9) 10 自控专业工程设计文件的控制程序(HG/T 20636.10) 1.4.2 自控专业工程设计文件的编制规定(HG/T 20637) 1 自控专业工程设计文件的组成和编制(HG/T 20637.1) 2 自控专业工程设计用图形符号和文字代号(HG/T 20637.2) 3 仪表设计规定的编制(HG/T 20637.3) 4 仪表施工安装要求的编制(HG/T 20637.4) 5 仪表请购单的编制(HG/T 20637.5) 6 仪表技术说明书的编制(HG/T 20637.6) 7 仪表安装材料的统计(HG/T 20637.7)

当前影响高等职业院校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当前影响高等职业院校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摘要】当今社会经济飞速发展,技能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缺口很大,但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管理体制不健全、招生困难等,本文在分析这些影响高等职业院校发展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今后高职院校发展思路。以期为高等职业院校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路径选择。 【关键词】高等职业院校发展对策 近年来,随着生源数量的减少,高等职业院校的招生数量大幅度减少,高等职业院校的生存面临很大问题,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国家重普通高等教育而轻高等职业教育的原因,也有社会传统的积习方面的原因和高等职业院校自身的原因,本文在分析高职院校发展受限的原因的前提下,提出了高等职业院校的发展思路。 1 目前高等职业院校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得到了很大的重视,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由于管理体制等方面的问题,出现了高等职业教育受阻的现象,严重影响了高等职业院校的长远发展,也大大影响了我国需求缺口很大的技术性和技能性人才的培养。目前我国的非公有制企业日益发展壮大,迫切需要高等职业院校培养出来的大批的应用性人才。 1.1 管理体制不健全,人才培养的目标与社会发展的速度不相互配合。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是近十余年来发展起来的,是从国外借鉴先进的经验引进过来的,随着我国的企业管理制度、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高等教育的办学体制则日益凸现出相对落后来,改革现行的办学模式成为高等职业院校必须解决的问题,比如重普通高等教育轻职业教育,重学术研究轻实际技能的培养等。近几年广州、上海出现的“用工荒”就说明了高等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与经济社会的发展不能紧密结合起来。 1.2 受传统观念的束缚,全社会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认识不足。由于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全社会包括教育界在内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认识与发达国家的认识水平相差甚远,作为国家政策的制定者无论在政策上、还是在经费投入上,都偏重于以培养学术人才为目标的普通高等教育,而对于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高等职业教育则没有足够的重视。 1.2.1 在办学资金的投入上,政府投入主要用于普通高等教育,投入到高等职业教育的资金相对较少,企业虽然是高等职业教育的直接受益者,但是它们也不愿意投资于职业教育,不愿意承担教育风险。 1.2.2 在招生政策上有许多不健全的地方,近几年来随着普通高等院校的大规模扩招以及生源数量的减少,各地的高职院校根本招不满计划,另外,由于受封建思想的影响,许多家长和学生宁愿上民办的本科院校,也不愿意上好的高等职业学校,在这个看重学历的社会大环境下,许多用人单位看重的是学历教育。自从2011年国家对民办学校实施注册招生以来,专科生源不足的现象还会愈演愈烈。 1.3 高等职业院校自身的发展方面也存在许多问题。 1.3.1 许多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还不明确,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相对陈旧,许多学校还是重课内和校内教学而轻动手能力的培养,另外,实验室建设和实践基地建设滞后,学生学习实习实践时间短、实习效果差。 1.3.2 技能型和双师型教师缺乏。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要求教师不仅要精通

教育部颁布高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

教育部颁布高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暂行) 【颁布单位】教育部 【颁布日期】20000501 【实施日期】20000501 第一条 设置高等职业学校,必须配备具有较高政治素质和管理能力、品德高 尚、熟悉高等教育、具有高等学校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专职校(院 )长和副校(院)长,同时配备专职德育工作者和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 术职务、具有从事高等教育工作经历的系科、专业负责人。 第二条 设置高等职业学校必须配备专、兼职结合的教师队伍,其人数应与专 业设置、在校学生人数相适应。在建校初期,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专 任教师一般不能少于70人,其中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以上的专任教师人 数不应低于本校专任教师总数的20%;每个专业至少配备副高级专业技 术职务以上的本专业的"双师型"专任教师2人;每门主要专业技能课程至 少配备相关专业中级技术职务以上的专任教师2人。 第三条 设置高等职业学校,须有与学校的学科门类、规模相适应的土地和校 舍,以保证教学、实践环节和师生生活、体育锻炼与学校长远发展的需要 。建校初期,生均教学、实验、行政用房建筑面积不得低于20平方米; 校园占地面积一般应在150亩左右(此为参考标准)。 必须配备与专业设置相适应的必要的实习实训场所、教学仪器设置和 图书资料。适用的教学仪器设备的总值,在建校初期不能少于600万元 ;适用图书不能少于8万册。 第四条 课程设置必须突出高等职业学校的特色。实践教学课时一般应占教学 计划总课时40%左右(不同科类专业可做适当调整);教学计划中规定 的实验、实训课的开出率在90%以上;每个专业必须拥有相应的基础技 能训练、模拟操作的条件和稳定的实习、实践活动基地。 一般都必须开设外语课和计算机课并配备相应的设备。

上海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现状及发展对策建议

上海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现状及发展对策建议 摘要:目前,上海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已具有一定规模并呈现出上海特色,但在发展中也存在一些问题。进一步明确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定位,推动专业的建设和改革,加大“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力度等,是解决存在问题的良策。 关键词:上海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特点;问题;对策建议 一、上海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主要特点 上世纪90年代之前,上海的职业教育重点是发展中等职业教育。90年代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上海加大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力度,加快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更新改造传统工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为此,上海市教委提出在稳定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同时,重点拓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并于1992年首先将3所职工大学改制成独立设置的职业技术学院。1997年,上海市教委召开高职会议,提出进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试点工作的基本思路、目标及措施。 2001年,上海市教委召开全市教学工作会议,下发了《关于加强上海高职高专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近年来,在教育部将专科、高职招生计划编制工作下放给省市政府管理后,上海在招生计划上实现了专科、高职的并轨,进一步加快高职的发展。2005 年独立设置的高职、高专院校达30所, 招生数35 372人,占当年整个高等教育招生数的40.23%,高职在校生近10万人。 从上海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状况看,呈现出以下特点: 1.高职规模迅速扩大 1992年上海高职刚刚起步,发展到1998年时,高职的招生数每年也只有2 000人左右,高职招生占整个高校招生数比例低于3%,而2001年全市招生已达14 041人,规模有了非常显著的扩大。2005年,高职、高专院校发展到30所,在校生增加到近10万人。 2.加强校企合作 上海许多高职院校都与行业、企业紧密联合,建立了由行业专家、尤其是生产服务第一线的优秀工作人员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由他们直接参与人才培养规格的确定、教学计划的制订以及教学质量的评估,通过与企业的联合,学校还能及时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并根据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设置专业,调整专业。例如,上海医疗器械高等专科学校经教育部批准的“医用电子仪器”、“药剂设备”和“医学影像设备”专业均与行业内上海医疗器械厂、上海医用电子仪器

高职专业设置管理办法

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设置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规范普通高等学校(以下简称高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以下简称高职专业)设置管理,指导高校依法自主设置和调整高职专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和《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国务院令第412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学校、其他高校的高职专业设置和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高校的高职专业设置要坚持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和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以及社会公共服务的需要,适应各地、各行业对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需要,适应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第四条教育部负责全国高校高职专业设置的宏观管理和指导。 受教育部委托,国家行业主管部门、行业组织负责对本行业领域相关高职专业设置进行指导。 第五条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高校高职专业设置的统筹管理。 高校依照相关规定要求自主设置和调整高职专业。 第六条各地和高校应做好高职专业建设规划,优化资源配置和专业结构,根据学校办学实际和区域产业发展情况设置专业,避免专业盲目设置和重复建设。 第二章专业目录 第七条教育部负责制定、修订和发布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以下简称专业目录)。 专业目录是高校设置与调整高职专业、实施人才培养、组织招生、指导就业的基本依据,是教育行政部门规划高职专业布局、安排招生计划、进行教育统计和人才预测等工作的主要依据,也是学生选择就读高职专业、社会用人单

机械加工技术专业设置标准

中等职业学校 机械加工技术专业设置标准 (供参考) 一、专业设置的基本依据 1. 通过社会调查和就业形势分析,对本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格和行业发展的需要进行了必要的论证。 2. 有切实可行的专业建设规划和实施办法。 3. 有完备的申报和审批手续,符合规模效益和合理布局的原则。 二、专业教学组织 1. 设置相应的专业教学机构,根据需要可下设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技术、设备控制技术等教学研究组,相近课程可以合并建组。 2. 专业负责人一般应具有高级职称,有较高的教学研究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 3. 教学研究组负责人应具有中级以上职称,有一定的教学研究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和管理能力。 三、专业师资配备 1. 专业教师应具有中等职业学校及其以上学校的教师任职资格。 2. 以每年招生两个班为基数,本专业的专职教师不少于6人,教师数与学生数之比为1∶25~1∶35。专职教师中具有中级以上职称者不低于40%,高级职称者不低于20%。 3. 专业设置课程中的40%以上的授课任务由经过相关专业系统培训、具有中级职称以上和一定实践经验的专职教师担任。 4. 根据专业教学需要,可聘请一定数量、相对稳定的兼职专业教师。兼职专业教师应具有本科以上文化程度及中级以上职称,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实践工作5年以上。 5. 每年至少有一定数量的专业教师进行相应的专业实践。 四、专业教学实施 1. 本专业应配备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机械设计基础、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机械制造技术、设备控制技术等专业实验室,并达到办学水平评估指标体系的合格标准。具备其他相关课程的实验条件,实验设施可与其他专业共用。 2. 专业课主要实验设备,见附表。 3. 专业课的实验开出率应达到课程设置和教学基本要求规定的70%以上。

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

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 规划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 (2010-2015年) (征求意见稿2010年7月21日) 目录 一、基础与背景 (1) (一)主要成就 (1) (二)基本经验 (1) (三)存在问题 (1) (四)面临的新形势 (1) 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2)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2) (二)发展目标 (2) 三、主要任务 (3) (一)形成规模适宜、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的高等职业教育格局 (3) (二)建立充满活力、互利共赢的体制机制 (3) (三)构建校企共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 (3) (四)建设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 (3) (五)构建适应高技能人才培养要求的评价体系 (4) (六)加强高等职业院校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4) (七)推进高等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 (4)

(八)开展高等职业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 (4) (九)营造政府统筹协调、行业企业责任共担、社会广泛参与的良好环境 (4) 四、重点举措 (4) (一)调整优化专业设置和布局结构,主动适应国家产业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需求 (4) (二)以高职综合改革试验区为突破口,营造有利于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区域政策环境4 (三)以示范院校建设为引领,提升高等职业教育整体发展水平 (5) (四)实施校企合作示范基地建设计划,探索“双主体”培养高技能人才新机制 (5) (五)以“双师型”专业教师培养培训为重点,提升教师队伍整体水平 (5) (六)推进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提升高等职业院校基础能力 (5) (七)开发专业教学资源库,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5) (八)改革招生考试制度,完善高技能人才选拔与培养机制 (6) (九)搭建继续教育服务平台,满足社会成员多样化学习和发展需要 (6)

论影响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主要因素

论影响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主要因素 发表时间:2012-01-20T08:53:28.097Z 来源:《时代报告(学术版)》2011年10月供稿作者:于素芳 [导读] 第三,现有教育资源(主要指物质教育条件)是影响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基础因素。 于素芳 (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吉林吉林市 132001)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41-1413(2011)11-0000-01 摘要:文章从政策影响、产业结构调整、职业教育吸引力、院校间竞争和行业企业发展需求等外部因素和职业教育理念、师资队伍状况及现有教育资源等内部因素两方面对影响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主要因素进行论述。 关键词:专业设置;高职院校;影响因素 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是反映学校适应社会人才需求和引导社会人才消费的一个基本尺度,反映学校对社会经济发展、科技发展和职业岗位的适应程度。专业设置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高等职业院校的招生、学生的培养及毕业生的就业与创业,事关高等职业院校的生存与发展。本文从内部、外部两方面因素对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影响进行阐述。 一、影响高等职业院校专业设置的外部因素 第一,教育主管部门颁布的规范性文件是影响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政策因素。教育部为引导高职专教育持续健康发展,扩大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尽快形成高职教育专业管理的科学运行机制,2004年制定了《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试行)》。它是国家对高职教育进行宏观管理的一项基础指导性文件,是指导高等学校设置、调整高职高专教育专业,制定培养方案、组织教育教学,安排招生,组织毕业生就业,以及行政管理部门进行教育统计和人才预测等工作的主要依据。同时,还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管理办法(试行)》,对高职专业采取专业大类原则不变、专业类相对稳定、专业基本放开的原则进行管理。 第二,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是影响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经济因素。专业紧贴产业是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对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决定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分布结构。随着三次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优化,三次产业结构比例关系发生了明显变化,与此相适应,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上的分布结构也发生了变化,第一产业所占比例逐年减少,第二产业所占比例较稳定或小幅提高,第三产业所占比例逐年大幅攀升。(2)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决定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多样性。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使社会分工更加职业化、专门化,新行业、新职业不断产生,传统行业、传统职业被淘汰或被改造升级,经济社会对劳动者的素质、规格、类型要求也呈现多样化、综合化的趋势,所以高职院校专业设置门类也日渐丰富多样。(3)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决定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周期性。第一产业依赖自然资源,技术创新缓慢,相对应的高职专业设置相对稳定。第二产业对劳动者素质要求的提高和对技术改进的不懈追求,使高职专业设置调整周期加快。进入以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核心的后工业经济时代,技术更新日新月异,生产活动异常活跃。产业升级换代的周期越来越短,新职业、新岗位不断出现。1999年5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将我国职业归为8个大类,66个中类,413个小类,1838个细类(职业)。颁布10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客观反映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职业结构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产业结构的调整在职业领域也引起了相应变化,一些新职业不断涌现。从2004年8月至2009年11月,我国先后十二批发布新职业,共计122种。(4)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决定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区域性。受地理位置、自然资源、政治环境、经济基础、人文积淀的影响,某一区域内的产业结构呈现明显的地域优势和特色。高等职业教育受区域产业结构的选择性影响,经过长期的发展,形成了明显的地域性特点。 第三,职业教育吸引力是影响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动力因素。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是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职业教育对青年学生的吸引力应包括以下几方面:职业教育被选择时所表现出的吸引力;职业教育过程中对学生的吸引力,包括学生的积极参与等;学习者对学习成绩的满意度;职业教育就业率;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认可度等。具体来说,由于我国对职业教育的宣传不够、人们对职业教育的认识观念有偏差、不同职业的社会地位、待遇差别较大等多方面原因,造成不同职业对广大学生具有不同的吸引力,从而间接影响着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工作,学校要根据职业教育吸引力强弱对专业设置进行定期调整。 第四,高职院校之间的竞争是影响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激励因素。“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法规,不仅促使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必须紧跟市场发展变化,以取得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动态平衡,推动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必须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使有限的教育资源得以合理流动、科学配置、有效使用,从而提升专业设置的总体质量,而且促进学校不断探索专业设置规律,创新专业设置机制,提高专业发展竞争力,形成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的良性互动。 第五,行业企业发展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是影响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直接因素。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指导思想,要求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必须以行业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对人才的实际需求作为专业设置的直接依据。只有以就业为导向设置专业,让高职教育始终面对就业市场和生源市场。这种专业设置模式的最大特点是紧紧盯住就业市场,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就开设与之相对应的专业,使学校的教学紧盯企业,就业瞄准行业,毕业生深受行业企业欢迎。 二、影响高等职业院校专业设置的内部因素 第一,职业教育理念是影响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主观因素。专业设置工作离不开职业教育理论的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有关文件精神,认真研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律,是做好专业定位工作的思想理论基础。我们要全面掌握《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和《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精神,确立现代高等职业教育理念,确保专业设置理论的科学性、时代性,促进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工作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第二,师资队伍状况是影响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智力因素。首选,专任教师熟悉教学内容,兼职教师了解社会需求,两者的有机结合保证了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其次,“双师型”的师资队伍使高职院校专业设置更具弹性和应变性。社会对各种类型、规格、质量的人才需求具有相对稳定性和绝对动态性相统一的特性。这就要求高等职业教育必须针对社会经济及职业需求变化快速作出反应,开办一些社会急需的紧俏短线专业。师资不到位或到位不及时,是影响专业开办的关键性因素。因此,高职院校有一支一专多能、理论与实践兼有、可塑性、应变性较强的师资队伍是专业设置的智力保障。 第三,现有教育资源(主要指物质教育条件)是影响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基础因素。教学场地、教学设备、实习实训基地、教育技

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

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 (专科)专业设置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规范普通高等学校(以下简称高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以下简称高职专业)设置管理,指导高校依法自主设置和调整高职专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和《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国务院令第412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学校、其他高校的高职专业设置和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高校的高职专业设置要坚持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和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以及社会公共服务的需要,适应各地、各行业对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需要,适应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第四条教育部负责全国高校高职专业设置的宏观管理和指导。 受教育部委托,国家行业主管部门、行业组织负责对本行

业领域相关高职专业设置进行指导。 第五条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高校高职专业设置的统筹管理。 高校依照相关规定要求自主设置和调整高职专业。 第六条各地和高校应做好高职专业建设规划,优化资源配置和专业结构,根据学校办学实际和区域产业发展情况设置专业,避免专业盲目设置和重复建设。 第二章专业目录 第七条教育部负责制定、修订和发布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以下简称专业目录)。 专业目录是高校设置与调整高职专业、实施人才培养、组织招生、指导就业的基本依据,是教育行政部门规划高职专业布局、安排招生计划、进行教育统计和人才预测等工作的主要依据,也是学生选择就读高职专业、社会用人单位选用高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重要参考。 第八条专业目录按专业大类、专业类和专业三级划分。部分专业可设置专业方向。 第九条涉及医学、教育、公安和司法等与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特殊行业密切相关的专业为国家控制的高职专业,应在专业目录中单独标注。

对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几点建议

对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几点建议 摘要:近几年来,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猛,办学规模迅速扩大,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办学特色日趋明显,已成为各地教育发展的重点和社会关注的焦点。发展高等职业教育要在依法治教、规范管理的前提下,实施“双证”并重工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工程、特色课程体系建设工程、产学研结合工程、实训基地建设工程。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问题;建议 一、转变人才观念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但究竟什么是人才?则有不同的人才观。我国由于受“学而优则仕”等传统观念的影响,许多人存在着鄙视职业教育的观念,认为职业教育是“二流教育”、“次等教育”。中国青少年中心的调查显示,52.3%的中学生认为,即使自己适合就读职业学校,也不会选择它。49.8%的中学生认为,即使自己想去,父母也不会同意。原因是高职毕业生找工作难,进不了政府机关,只有那些成绩差的学生才去上高职。因此,社会上出现了“无可奈何读高职”的局面,这是职业教育发展的观念障碍。所以,发展职业教育,必须匡正鄙薄职业教育的偏见,纠正不切实际的强调高学历、名校毕业的用人观念。 教育的价值不再仅是培养少数“精英”,更在于能否为各种不同潜能的人提供平等的,能最大限度地开发自己才能的机会和途径,把成才之路铺在每个人的脚下。教育观念的转变是教育改革的先导,发展职业教育必须树立新的人才观。 二、依法治教,规范管理1.要有合理的布局和规划 发展高职教育必须立足高职教育自身特点,才能办出特色。不能把办高职当成是解决目前中专和成人高校艰难生存的途径。对一些办不下去的中专学校和成人高校,可以通过市场运作的方式妥善处理。要有合理的布局和规划。要着力于办好已有的高职院校,使之上规模、上水平。对已批准设立的高职学院,应大力扶持,特别在招生上政策要倾斜,使之尽快扩大规模,办出特色,提升高职教育在社会上的形象,增强吸引力。要控制普通本科院校举办高职教育的行为,因为本科院校在校生规模已大大膨胀,严重超负荷运转,二者在办学模式与培养目标上也不同。要切实按照学院原有的特色、基础和经济社会发展及市场需要,合理设置高职院校和专业,形成与经济、科技、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职业教育体系。 2.制定高职院校机构编制管理办法 应按《高等教育法》、《职业教育法》和地方制定的高等学校机构编制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尽快核准高职院校的机构编制,把高职院校领导班子配齐、配强。学院领导必须具有必备的学历、资历等任职资格条件。要明确党政各自的职责,重大问题由学院党委集体研究。要按照《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

新工科背景下的高职院校专业设置改革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f65769977.html, 新工科背景下的高职院校专业设置改革研究作者:方黎洋李钦唐刘文超 来源:《科技视界》2019年第15期 【摘要】本文以某高职学院为例,分析该学院的专业设置现状,结合当地区域经济结构 和产业结构发展的特点,研究符合行业发展的高职院校新工科专业设置,提出专业改革策略,提升培养交叉性、复合性高级技能人才的能力。 【关键词】新工科;高职院校;专业设置 中图分类号: G712;TG659-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9)15-0154-002 DOI:10.19694/https://www.360docs.net/doc/f65769977.html,ki.issn2095-2457.2019.15.072 Research on the Reform of Specialty Sett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Subjects —— Take a Vocational College as an Example FANG Li-yang LI Qin-tang LIU Wen-chao (Shandong Vocational College of Chemical Industry, Shandong Weifang 261000, China) 【Abstract】Taking a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its specialty setting, combin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ocal regional economic structure and industrial structure development, studies the specialty setting of new discipline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lin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y, puts forward the strategy of specialty reform, and promotes the ability of cultivating cross-cutting and compound senior skilled talents. 【Key words】New subject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Professional settings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导致全球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发生重大变革。与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虚拟现实、区块链、智能科学与技术等相关的人工智能、智能科学与技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机器人工程、智能制造工程等专业,以及在许多传统工科专业升级改造基础上所形成的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生物制药等新工科专业应运而生。所谓新工科是指由新技术、新产业所引发的新兴、新型、新生工科专业[1]。新工科建设经由教育 部提出,国内大批知名高校纷纷响应。发展新工科、建设新工科在普通高等教育中已获得共识,而作为培养高级技能人才的高职院校,如何响应新工科建设也逐渐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