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作品评析

新闻作品评析
新闻作品评析

1题材重大,题材新鲜,题材典型。

2深度报道、分析性新闻、思辨性新闻。

3报道角度选择好。

4新闻背景强。

5提法准确、写作精细、制作精良

一、消息的特征及其分类

消息:最广泛、最主要的新闻体裁,用最简要的文字及时有效地传播新闻事实。

体裁特征:具有消息头,即发布单位、地点和时间的说明,包括电头、本报讯、本台消息等

共识:一般动态消息、非事件消息、新闻素描、新闻述评等

动态消息:对新近发生的新闻事实进行迅速及时报道,篇幅短小,最主要的消息种类。

非事件性消息:包括综合消息、典型报道等。

前者围绕某一主题对新闻事实的综合处理。思想性、指导性强,时效性不如动态消息;

后者是对某些方面的典型经验或成功做法进行报道,达到传播经验、引导舆论、指导工作的

目的。

新闻素描:利用现场的新闻事实说话,主要手法是现场观察,注重描写和细节的呈现来反映活

动中的新闻事件。

新闻述评:以叙为主,夹叙夹议的文体,介于评论和消息之间。特点是以事实为由头,对事实展开论述,有较强的时评味道。

二、消息分析的角度

1、真实性分析

评价一篇新闻报道,内容是否真实是首先需要考虑的。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是新闻报道的根本要求。

2、新闻价值分析

迅速而准确地判断某一事实的政治意义

及时判断某一事实是否会引起读者的广泛兴趣

及时判断某一事实是否新鲜,是否会对全局产生积极的影响

及时判断同一新闻事件中的许多事实的重要性大小

善于从复杂的事实中看出事物发展变化的趋势,增强采访写作的计划性和新闻报道的预见性。

3、主题分析

新闻主题是新闻作品的中心思想,是记者认识和提炼新闻事实的思想结晶,是新闻作品内容所具有的新闻价值和宣传价值的体现。

主题是否符合新闻事实,事实是否构成记者所定主题的依据。

主题是否具有社会意义、针对性

主题是否鲜明、深刻、集中

4、报道角度

新闻角度(视角):新闻记者发现、挖掘和表现新闻事实时的着眼点和侧重点。

如何评析:

是否揭示事物本质或能说明问题,思想性的体现

是否对某一方面工作具有影响或指导意义

是否适合受众心理

5、表达方法分析

(1)叙述是消息写作使用的主要表达方法,包括顺叙、倒叙、插叙。准确恰当、清楚明白、有

条不紊。

(2)描写——着眼于“样子”;以事实为基础,不能凭空想象。分为人物、场景和细节描写。是新闻素描、现场目击这类消息体裁的主要使用手法。

(3)说明:常用来对新闻报道中的新闻事实有关背景

和解释,便于读者理解新闻内容。一般穿插在报道过程中。

(4)对比:把相反或相对的新闻事件或同一事件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加以比较,或相映衬,明确是非,表达主题思想。运用时应该恰当、鲜明、典型、有力。

(5)设置悬念:做扣子、关子。在新闻作品中,由于所报道的新闻事实较为曲折或具有一定戏剧性,作者为增加可读性,趣味性,在作品中能够设置悬念,引起受众兴趣,然后再解释、解除悬念。悬念要与事实相关,做到简而精。

6、语言分析

新闻语言是表达新闻事实的手段,传播新闻信息的载体,新闻报道要锤炼语言,准确地阐述事实,体现较高的美学价值。

准确贴切:

简洁明快:

通俗易懂:

生动形象:

7、结构分析

(1)内部结构(内容与主题的谋篇布局)

金字塔式:先主后次

编年体式:完整地将新闻事实以故事性的方式表达出来。适用于报道复杂、线索单一的事件散文式:写法自由、行文富于变化、文采

悬念式:层层递进吸引受众

是否简要清晰,易于受众理解:

灵活多样能够,富有创新性。

(2)外部结构分析

导语

精练的语言反映最新鲜、最具本质的、最有意义或价值的内容,突出精华能驾驭全文、提纲挈领

能使最广泛的读者产生读下去的愿望

主体——导语的解释者:

对导语中最主要的事实注释、补充,解释为什么、怎么样;补充导语未提及的事实;避免将主体写成导语的重复;层次分明、主干突出、内容裁减得当。

背景发挥对比烘托作用,不能喧宾夺主

结尾:一般无刻意的结尾,不强加,通盘考虑;总结式、评论式、对比式、展望式、抒情式

消息作品

一、一般动态消息

动态消息:对有新闻价值的事物最新发生和发展变化进程的动态进行及时报道

1、要善于选择新闻背景材料与报道角度

2、主题集中,一事一报。

3、开门见山,忌写套话。

4、客观叙事,舍弃细节。

5、注意变动,致力追踪。

6、题材广阔,应用广泛。

二、综合消息

综合消息:对同类事物或一事物的多侧面情况进行归纳综合的新闻报道。具有鲜明的主题和

很强的指导性。写作要求:

1、占有材料,明确主旨。

2、合理剪材,发掘本质。

3、点面结合,事实说话。

4、注重根据,交代来源。

5、客观叙事,注重分析。

三、短新闻

简讯:用最经济的文笔,通常以一二百字,甚至一两句话、数十字,简明扼要、一目了然地迅速报道新近发生或发现、有社会意义的事件。

快讯:用最快的速度、简洁的一两句话报道重大突发事件或特别重要的新闻中最重要内容。

快讯一般用于特别重大的新闻。

基本特点是:

1、结构简单

2、叙事简明。

3、一般一事一报,只突出最有新闻价值的那部分事实,不旁生枝蔓;

4、要求简而不陋,文字虽短而意思明确

5、叙述尽可能生动活泼,富有吸引力。

五、新闻述评

1、定义:记者述评或述评新闻。夹叙夹议的文体,介于评论和消息之间。特点是以事实为由头,对事实展开论述,以分析事实或评价事实为目的,因此有较强的时评味道。

2、特点是:有述有评,边述边评,述评结合。它往往在叙述新闻事实的同时,由作者直接发表一些必要的议论,鲜明地表达作者的观点,借以揭示新闻的本质,帮助读者理解新闻本身的意义。

六、精确新闻

1、定义:也称精确新闻报道、精确报道,是指记者在采访新闻时,运用调查、实验和内容分析

等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来收集资料以及查证事实,以报道新闻(meyer,1973)。

目前新闻界最经常使用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是民意调查。(罗文辉, 1987)在大陆,也有人认为

广义的精确新闻泛指以各种民意调查结果为新闻报道。(姜秀珍, 1998)

2、特点:

以数据来报道新闻事件,更显客观、公正,更具说服力

时效性差,不适合突发性事件,比较适合社会问题的报道;

缺乏人情味,不生动,不容易吸引受众;

需要一定文化水平,需要动脑筋,读者面较窄;

不能确保数据一定真实地反映了现实。

3、精确新闻的公布原则

一、新闻评论的基础知识

1、定义:媒体编辑部或作者对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新闻事件和有普遍意义的紧迫问题发议论、讲道理,有着鲜明针对性和指导性的一种新闻文体,是现代新闻传播工具经常采用的社论、评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专栏评论和述评等的总称,属于论说文范畴。

2、特征:

新闻性:新闻性是新闻评论区别于其他论说文的根本特征。

论理性:

公众性/群众性

3、分类

分类标准/类别

二、分析视角

(一)选题分析

1、选题:选择所要评价的事物或所要论述的问题,确定评论的对象和论述范围。

2、怎样评析:

(1)是否具有现实性、针对性:从实际出发,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连。

(2)是否具有思想性

(二)立论分析

1、定义:形成或提出结论或观点。

2、怎样评析

1) 立论必须遵循准确性原则

2)立论必须有新意

3)立论要有预见性

(三)要素分析

1 、论点分析

(1)论点的提出必须尊重客观、直面现实,不能把荒谬、悖理、歪曲事实的东西作为论点。要准确使用概念和判断。

(2)论点要有新意

(3)论点要鲜明全面

2、论据分析——论据要真实、准确;典型充分;与论点之间有内在逻辑关系

3、论证分析

论证:就是运用和组织论据去说明和证实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基本原则:论证要准确地阐明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内在联系,能够将观点和材料有机地统一起来,使评论具有逻辑性。

(四)结构分析/形式分析——言之有序

评论的结构一般分为引论、本论和结论。

遵循以下原则:

1、根据文章评论的对象的实际情况,内在逻辑关系、发展变化规律,围绕中心论点组织材料;

2、考虑读者的接受水平,按照受众的认识规律和心理需求安排结构。

(五)文风分析

“言之无文,行之不远”。(孔子语)

1、评论语言的通俗首先表现在质朴自然上。

“字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全看用的恰当与否。连用几个伟大,并不足以使文章伟大。一个很俗的字,正如一个很雅的字,用在恰当的地方就起好的作用。”

2、恰当地运用修辞

3、语言充满真情实感

第七章主要评论类型的分析

一、社论

1、定义:代表编辑部就当前国内外的重大时事和问题发表的权威性言论。社论具有制度性,在制度上代表媒体。

对于作者来说,这是一种原则认识。

这些文字是我自己写的,但却未必无折扣地表达出我的意思。因为文字既要在公开的刊物上发表,地方又是在国难前线的天津,写文章时便不得不顾虑到地方的环境和刊物的地位,尤其是报上的“社评”,文章既由报馆负责,写文章的人便需忘掉了自己。(《大公报》主笔王芸生)

选题风格周期、发表频率

机关报重大、政论本位政论色彩,庄重、规整、平衡、稳定长、低

市场化报纸范围广,新闻本位时评色彩,个性化短、高

2、社论评析的视角:

选题恰当,选题范围逐渐扩大,重大的政治、经济问题扩大到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着眼于实际

说理透彻:抓住事物的矛盾和关键环节,以理服人。

文风平易近人,短而精萃,质朴感人

二、本报评论员文章、特约评论员文章

本报评论员一般认为是中型评论,重要性仅次于社论。与社论只是规格上的区别,没有原则性区别。

评论员文章分为署名和不署名

特约评论员文章由本报评论员文章发展而来,主要是加重作者的身份。篇幅较长,也被称作“超重型评论员文章”(3、4千字)

三、专栏评论

发表在各种评论专栏里,个人署名的评论。这类评论选题广泛,大到国家大事,小到个人见闻,都可以议论;形式活泼,长短自由,个人风格明显。

四、短评

短小精悍的评论,有署名和不署名之分。不署名代表编辑部集体意见,一般配合新闻报道发表,针对性、思想性和时效性强;署名短评一般代表个人意见。总体上:“攻其一点,不及其余”,论题单一,篇幅短小,分析扼要。目前,由于专栏评论的兴起,一般纳入各种专栏评论,单独发表的不多见。

五、编者按

编者按是一种最轻便、最简短的评论形式,一般只有一两百字。大体分为两类:

评论性——提炼文章的思想,或加以发挥

说明性——介绍背景、意图。

特点:依附性,不是独立的文体;精炼——直接发表意见,不论证;灵活简便,及时。代表编辑部表态,多用于慎重场合,必要处,不可滥用。

编后:一般简要说明编辑部对报道的基本态度,借题发挥,因事议论,深化主题。

第八章深度报道分析

一、深度报道的基本知识

新时期中国深度报道的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90年代,电视深度报道兴起。

1、定义:

(1)西方视野的深度报道本(indepth reportin

g)“三层报道”概念

使昨天的新闻背景与今天的事件发生关系,以获得明天的意义。

(以今日之事态,核对昨日的背景,从而说出明日的意义)

在“五w”理论的基础上,将五个w和一个how的内涵加以扩大。

(2)《新闻学大词典》:运用解释、分析、预测等方法,从历史渊源、因果关系、矛盾演变、影响作用、发展趋势等方面报道新闻的形式。深度报道不满足于向受众提供简单的新闻事实,而是使新闻要素进一步深化,要求一方面剖析新闻事实的内部,另一方面展示新闻事实的宏观背景,从总体联系上把握其真实性。深度报道突破了‘一人一地一事’的模式,要求对新闻事实进行跨时空的,由里到外的综合反映。”

2、特点:

(1)题材的重要性。(2)背景的广阔性。

(3)材料的详尽性。(4)内涵的深刻性。

(5)体裁的综合性。

3、分类:

(1)独立文体的深度报道与组合文体的深度报道

◆独立文体:

解释性报道

调查性报道

预测性报道

◆组合文体:

整合报道

系列报道

(2)全国好新闻评委会/中国新闻奖报道分法:

◆系列性报道

◆组合性报道

◆连续性报道

(3)在内容的结构组织形式上,可以分:分析性报道、综合性报道、跟踪性报道、说理性报道和探索性报道5个种类。

◆分析性报道

◆综合性报道

◆追踪性报道

◆说理性报道/研究性报道

◆探索性报道

二、分析视角

一篇优秀的深度报道通常包括如下二项具体指标的部分或全部:

事件、背景、有关资料、说明、原因、意义、过程、分

析、前景、时效、时态和建设性意见。

第九章经济新闻分析

一、经济新闻概述(economic journalism)

1、定义

◆经济新闻是有关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等一切经济领域新闻的总称。经济新闻就是新近发生的具有新闻价值的经济活动或经济工作事实的报道。

◆经济新闻是人类社会最新的经济活动、经济关系和最新的自然经济现象及其发展趋势的报道。

◆经济新闻是关于人们如何进行经济选择的报道。

经济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经济新闻包括经济消息,经济通讯,经济调查报告和经济时事评论等;狭义的经济新闻专指经济消息。

2、特点

◆内容专业性强:它涉及到一定的经济理论和经济专业知识

◆报道范围广,全球化

◆服务性和实用性

◆前瞻性

3、问题

肤浅

刻板

笼统

二、写作要求与分析视角

1、抓核心事实,开门见山

2、通俗易懂,拒绝晦涩

3、数据处理巧妙合理

“省略尾数法”(数据的具体信息不是很重要)

用比率来代替庞大的数据。

用最简单明了的方法把意思表达清楚。

提供一个参照对象,让数字更有说服力。

4、选题视角:“当下发生的一切都可能是经济新闻”

5、注意挖掘事件之间以及事件所涉及因素之间的关系

态度

资料

预测方法

6、通过报道人来反映经济问题,以人带事

7、让枯燥的新闻幽默起来

第十二章西方新闻作品分析

一、消息的主要类型及其特点

1、解释性报道:通过大量使用背景材料,揭示新闻事件来龙去脉和深层意义的分析性报道。

◆揭示原因为主要内容

◆用背景性事实来解释新闻事件

纽约时报星期日版主编莱斯特马克尔:解释是以充分的背景为依据的客观的加工过程,其中有一部分是评论。而发议论是一种受观点和感情影响的主观加工过程。解释是新闻的组成部分,而发议论则几乎应该严格地限于社论文章。

2、调查性报道:专门的揭露性报道,也称揭丑式报道。

自主性:新闻界自主选择揭露目标、自主进行调查。

新闻性:对象是现实生活中正在发生的,而且是读者最为关心的问题

科学性:依靠客观、准确、深入、细致的调查与研究

3、预测性报道:依据过去和现在已经发生的事实,对新闻事件、某一重要问题或重要领域的发展前景所进行的分析性报道。前瞻性和预见性是主要特征

◆表达方式上

◆报道结果上

4、服务性报道:为社会公共事务或人们工作生活中急需解决的非商务活动问题无偿提供信息的新闻。也称实用性报道,对消费者具有直接的使用价值。

◆实用性:研究读者的具体需要,排忧解难

◆新闻性:广义上包括专栏中的服务性文章

◆读者立场

二、特写的主要类型及其特点

1、按新闻价值标准分

(1)新闻性特写

(2)趣味性特写

(3)实用性特写/服务性特写2、按内容分

人物特写

风貌特写

事件特写

3、特写与通讯

◆选题

◆结构

1、按新闻价值标准分

(1)新闻性特写

(2)趣味性特写

(3)实用性特写/服务性特写2、按内容分人物特写

风貌特写

事件特写

3、特写与通讯

◆选题

◆结构

新闻评析角度

新闻评析角度 1、真实性分析 评价一篇新闻报道,内容就是否真实就是首先需要考虑的。真实就是新闻的生命,就是新闻报道的根本要求。 2、新闻价值分析 迅速而准确地判断某一事实的政治意义 及时判断某一事实就是否会引起读者的广泛兴趣 及时判断某一事实就是否新鲜,就是否会对全局产生积极的影响 及时判断同一新闻事件中的许多事实的重要性大小 善于从复杂的事实中瞧出事物发展变化的趋势,增强采访写作的计划性与新闻报道的预见性。 3、主题分析 新闻主题就是新闻作品的中心思想,就是记者认识与提炼新闻事实的思想结晶,就是新闻作品内容所具有的新闻价值与宣传价值的体现。 主题就是否符合新闻事实,事实就是否构成记者所定主题的依据。 主题就是否具有社会意义、针对性 主题就是否鲜明、深刻、集中 4、报道角度 新闻角度(视角):新闻记者发现、挖掘与表现新闻事实时的着眼点与侧重点。 如何评析: 就是否揭示事物本质或能说明问题,思想性的体现 就是否对某一方面工作具有影响或指导意义就是否适合受众心理 5、表达方法分析 (1)叙述就是消息写作使用的主要表达方法,包括顺叙、倒叙、插叙。准确恰当、清楚明白、有条不紊。 (2)描写——着眼于“样子”;以事实为基础,不能凭空想象。分为人物、场景与细节描写。就是新闻素描、现场目击这类消息体裁的主要使用手法。 (3)说明:常用来对新闻报道中的新闻事实有关背景资料进行介绍与解释,便于读者理解新闻内容。一般穿插在报道过程中。 (4)对比把相反或相对的新闻事件或同一事件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加以比较,或相映衬,明确就是非,表达主题思想。运用时应该恰当、鲜明、典型、有力。(5)设置悬念:做扣子、关子。在新闻作品中,由于所报道的新闻事实较为曲折或具有一定戏剧性,作者为增加可读性,趣味性,在作品中能够设置悬念,引起受众兴趣,然后再解释、解除悬念。悬念要与事实相关,做到简而精。 6、语言分析 新闻语言就是表达新闻事实的手段,传播新闻信息的载体,新闻报道要锤炼语言,准确地阐述事实,体现较高的美学价值。

优秀新闻作品选读

优秀新闻作品选读 扬州大学武新宏 主要内容 一、报纸新闻作品类型 二、广播新闻作品类型 三、电视新闻作品类型 四、网络新闻作品类型 一、报纸新闻作品类型 消息、通讯两大类,新闻写作之宗。 消息:简讯、动态消息、人物消息、非事件消息、 述评消息 通讯:人物通讯、风貌通讯、工作通讯、专访、 新闻特写、深度报道 (一)消息: 最悠久的新闻题材,也是最常用的题材。 明显标志有电讯头、消息头,新闻5要素 俱全,可长可短。 2003年梅尔文·文彻的《新闻报道与写作》十项原则 1、先理解事件,再写作。 2、知道自己想说什么时,再写。 3、要展现,不要讲述。 4、把好的引语或重要的内容放在报道的显著位置。 5、把最有趣的故事放在显著位置。 6、使用具体名词和生动的动词。 7、避免大量用副词、滥用形容词。 8、避免在报道中作判断和推论,让事实说话。 9、不要提出自己无法回答的问题。 10、质朴、诚实并迅速的写作。 1、简讯 又称单细胞新闻、简明新闻、简讯。 一句话新闻、标题新闻、无标题新闻。 特点:快、短、重

1963年11月22日《肯尼迪遇刺丧命》5行、91个字 《新闻作品选读》93页 2、动态消息 迅速及时反映现实世界最新变动状态的消息。 适合时效性强、事实清楚,事件不太复杂的题材。 要求5个要素俱全。导语、主体、结尾,也可穿插背景资料。 (1)文字简约 (2)用事实说话,疏于议论。 (3)写好导语,善用背景。 (4)抓住特点,不必求全。 (5)交代来源、真实可靠 《选读》114《三峡工程实现大江截流》 14页《翔纪录:罗伯斯破了》 26页《奥运主题歌无线下载创纪录》 3、人物消息 以人物为主的消息,抓人物的本质特征、人物行为等,反映人物的性格、精神、境界等。 篇幅小、叙事单一、主题集中,时效性强。 (1)标题精彩 (2)以小见大,以短见长 (3)角度新 32页《一座城市向一位普通市民告别》 4、非事件消息(综合消息) 不以动态事件为目标,关注社会问题、社会现象。 既有概括的观点,又有具体的做法。 (1)广阔的报道空间 (2)不明确的时效性 (3)显著的思想性

第二十二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的深度评析

第二十二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的深度评析 新年新面孔。《传媒周刊》从本期起开辟新栏目《版话版语》,每周遴选出3~4个版面供读者赏析。这些版面,让人眼前一亮甚至过目不忘;这些版面,记录一周来的大事或变革。欢迎各报同行为我们推荐优秀版面。 编者按中国新闻奖——全国性年度优秀新闻作品最高奖,这是很多新闻媒体、新闻工作者孜孜不倦的追求,也是检验和推出新闻精品的最佳激励。2012年12月19日~22日,在由中国记协主办、中国记协新闻培训中心承办的第七届中国新闻奖暨长江韬奋奖高端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学者以及媒体人对获得第二十二届中国新闻奖的新闻作品进行了评析,希望通过对获奖作品的解析为提高新闻作品引导力、传播力提供借鉴。 这些获奖作品,有对宏大主题的精确把握,有对社会问题的真实展示,也有对热点话题的前瞻思考,但不论哪一篇,背后都凝聚了创作单位的集体智慧、倾注了编辑记者的大量心血。本期《传媒周刊》在6版刊登部分获奖作品的创作体会,以期从中汲取经验与读者共飨。 从获奖作品中感受真实的中国 对于荣获第二十二届中国新闻奖的新闻作品来说,它们究竟有哪些与以往不同的特点和令人眼前一亮的“色彩”,又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在此次高端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学者以及媒体人对第二十二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的深度评析,让我们为这些问题找到了答案,也让我们读懂了这些作品以及蕴涵在其中的那个真实的中国。 小场面也能牵动大主题 2011年对中国新闻界来说似乎格外“重大”,这一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新中国成立62周年、辛亥革命100周年,也是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在这一年中,还发生了很多至今依然令我们记忆犹新的大事:“7·23”动车追尾、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交会对接、

最新新闻评论评析范文培训资料

新闻评论评析范文一 专栏评论 老当“易”壮 “老当益壮”这句格言,是指思想、意志、精神状态而言的,是说人年纪大了,志气更应该豪壮,不是说人越老精力越壮。从生理上说,老不如壮,人到了老年,体质减弱,精力不济,毕竟不如青壮年,这是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因此在谈“老当益壮”的时候,有必要谈谈“老当易壮”的问题。 有些老同志常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自勉,其志可嘉。但曹操咏这诗句时,年纪才五十二三岁,他虽存“志在千里”雄心,尚自喻为“伏枥”的“老骥”,而这时的曹操同我们一些老同志相比,只能算是“小字辈”。现在我们不少老干部年逾“花甲”近“古稀”,在体力上,更不能不正视“老不如壮”的现实。再要这些老干部长期地人不下鞍,马不停蹄,像十几年、几十年前那样干,恐怕就强其所难了。因而,我们称道“老当益壮”,更倡言“老当易壮”。易者,移换,替代也,易位于壮也。此事虽则要按不同的情况与规定稳妥慎重地进行,但态度应当积极。 我们的革命事业任重道远,要像接力赛跑一样,代代相传地去奋斗。这就要求我们的干部队伍,要适应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不断地新老更替。尤其在目前,干部队伍的老化问题相当严重,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老当易壮“显得更为紧迫。半个多世纪来,革命老干部在党的领导下,为开国大业南征北战,为建国大业日夜操劳,弹精竭虑,为人民建立了丰功伟绩。今天进行建设四化的兴国大业,要攀“十八盘”,过“南天门”,上“玉皇顶”,老干部的作用是极为重要的。但以体力和精力的支付而论,总是年轻的胜过年老的。所以各级领导岗位应当越来越多地由年富力强的优秀干部唱主角,让他们去负重任、挑重担。这里我们分别看到了两种带规律性的现象:从人们的年岁增长来看总是“壮当易老”,即壮年时代总要发展到老年时代去;而从领导班子的配置来看,则相反是“老当易壮”,即老年人让位于壮年人,今日之壮年若干年后.又要让位于来日的壮年.如此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这种规律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 这样说“老当益壮”是否可以免了,不,我们还是要提倡‘老当益壮”。《后汉书·马援传》中讲得好:“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用现代的话讲:这个“壮”,主要体现在“志壮”上,就是说要有共产主义胸怀、远大的眼光、革命事业的责任心。而作为老同志的第一位的责任心是什么呢?党中央领导同志指出:老干部要把选拔中青年干部作为第一位的庄严职责,别的工作做不好固然要作自我批评.这项工作做不好,就要犯历史性的错误。可见从工作出发,不恋权,不计个人名利,热心选拔培育和交班于中青年,真正做到了“老当易壮”.也最好地体现了“老当益壮”的精神,也才能自豪地说;“吾乃老当益壮也”。不久前煤炭部和三机部有13名副部长主动辞去副部长职务.易位于“壮”.最近国务院机构改革,又有一批老革命名领导愉快地让位。他们是”老当易壮”的模范,也是“老当益壮”的模范!好了,愿“老当益壮”与“老当易壮”携手并行! (原载1982年3月27日《长江日报》.1982年全国好新闻获奖作品) 评析范文 河有两岸,事有两面

新闻作品赏析

《女班长宿舍碰撞遭同学围殴抄水果刀将同学捅死》 新闻作品赏析 从作品的标题来看,标题中主要揭露了新闻六要素中的四要素,即人物(女班长、同学),地点(宿舍),原因(碰撞),结果(将同学捅死),这四个基本要素,就可以大体的传达了整个事件的信息。此标题,准确客观的交代了新闻事件,并且“女班长”捅死同学,使得这个新闻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能挑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从作品的导语来看,“走路碰一下引宿舍群殴,湛江一初中女班长将同学一刀致命。公安局长称青少年犯罪是社会问题集中体现。”该导语语言简洁明了,简明扼要的概述了整篇新闻的内容。“走路碰一下引宿舍群殴”交代了事情的起因经过,“湛江一初中女班长将同学一刀致命”交代了事情的人物地点结果。“公安局长成青少年犯罪是社会问题的集中体现”对该事情的发生做出了分析,在原新闻的基础上了进行了扩展延伸,从局部到整体,由小见大,引出了该新闻的新闻价值和社会意义。与新闻标题相比,该导语是在新闻标题的基础上作了近一步的扩展发散,整个事情的新闻要素也比标题中的多了,使得事情情节渐渐丰满,有血有肉了,其对读者的吸引力也加强了。且三句话中使用的句式各样,动宾句、主谓句,不雷同,比较活跃生动,长短句结合,更加增添了它的生动性。而且,句子有短到长,符合一般人的阅读习惯。总而言之,该导语是比较成功的。 从作品的主体来看,这篇新闻的主体部分分为:事件回放、家长反思、校方坦言、公安局长张荣辉案件分析和女班长的忏悔等几部分。这些部分比较全面的叙述了新闻事件的前因后果,主体部分的内容是从不同社会角色的不同角度出发叙述问题的。“事件回放”这部分,大概由三四百字构成,叙述的是该新闻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以时间为记叙线索,真实客观了把新闻全貌展现在了读者眼前。记者在用词造句方面是比较成熟的,可以说是“用最少的字,来揭露最真实、最多信息的新闻”。“家长反思”这部分,是从与新闻主人公关系最为密切的人——家长的角度来对这个新闻事件进行分析反思的。家长从这个新闻事件中得到了要好好教育子女的启示,反思到以前的那种对子女的态度是不可取的,不能只一味的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对他们道德法制等精神层面的教育。家长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家长反思”这部分,引发了对社会上普遍存在的这种只关注孩子学习成绩现象的反思,这非常具有社会意义,并且很具有典型性,其新闻价值是比较大的。“校方坦言”这部分,则是从学校的角度来叙述的。学校经过这个事件,对法制教育的缺失做出了思考。因为不学法、不懂法,则不知法、不畏法,如此才有此等悲剧的发生。这个轻率犯法的事件,势必会引起学校对法制教育的真心关注。如此看来,其新闻价值算是很大的,能使得学校做出改变调整,加强对法制教育的重视。这对以后的学生来说,就是件大幸事。“公安局长案件分析”部分,是从社会的角度来叙述分析的。这个部分使得整个新闻上升到了一定的社会层面——青少年犯罪,其典型性逐渐显现出来。作品的深度也有了拓展加深。由这个案例延伸到其他的类似案例,从而对此类现象做出了分析处理。这部分的延宕性较强、典型明显。最后一部分“女班长的忏悔”则是从主人公的角度来记叙。由女班长的忏悔,给广大的青少年以警戒。希望能起到“前车之鉴,后世师之”的作用。 作品中所提到的角色是较为全面的,但若是能加上对那几个对女班长群殴学生的采访,可能就更加的好了。整体而言,该新闻作品所具有的社会价值是比较大的。是部较为优秀的作品。

优秀新闻作品评析

爱国与害国,只有一步之遥 (奖次:二等奖项目:文字评论题目:爱国与害国,只有一步之遥作者(主创人员):冯雪梅编辑:丁先明刊播单位:中国青年报) 日本政府罔顾历史,非法“购买”钓鱼岛,公然侵犯中国领土主权,激起中国民众的愤怒与不满。几天来,我国不少城市都爆发了针对日本的示威游行。 从不断更新的微博中,可以瞧到这些抗议活动的进展。然而,我们需要反思的就是,在表达爱国热情的同时,如何能做到冷静克制、保持理性。 掀翻的汽车、冒烟的街道、暴戾的表情——当日本媒体幸灾乐祸地称中国抗日陷入“暴徒化”,并预测会给中国社会带来动荡时,“非理性”的抗议,正中以石原慎太郎为代表的日本右翼势力的“下怀”。 泄愤式的爱国,保卫不了钓鱼岛,更保卫不了国家利益、民族尊严。失去了对法律底线的恪守,激情就会变成恶魔。“义愤填膺”地打砸同胞的汽车,“同仇敌忾”地围攻在华的日本人,吃霸王餐,抢劫店铺,这些暴行,跟爱国毫不沾边。

砸车,损害的就是公民的个人财产;袭击日餐店,累及无辜; 抵制日货,也让国货一并受损。全球化之下,各国的经济已经彼此渗透融合,不由分说地抵制,很可能导致“玉石俱焚”。 爱国与害国,有时候只就是一步之遥,理性就是两者的分界线。钓鱼岛之争以及中日关系,错综复杂,绝非“匹夫之勇”就能了断。愤怒与冲动,不就是解决问题之道。保持理性,才能应对复杂的局面,才能让别人明白您的利益表达,才能获得支持与尊重。而一旦偏离了理性,再理直气壮的诉求,也会在“闹剧”中化为乌有。 以此来审视此次的游行,在谴责一些暴力行为——它们必须得到严惩——的同时,也向那些理性的参与者致敬。 15日,北京民众在日本驻华大使馆门前示威。当日,北京市公安局就在“平安北京”的官方微博发言:“在表达爱国热情过程中,大家都保持了理性的态度,配合现场民警引导,现场秩序井然。在此,北京警方感谢大家的配合,谢谢大家!” “贵阳新闻网”的官方微博报道:“今天(15日)的贵阳,没有人掀车、没有人破坏同胞财产,所有人都理性地表达自己的爱国热情,文明贵阳人,就是理性的爱国者,决不会伤害自己的同胞。” 网友“南京正在发生”的微博说:“总体来瞧,南京今天(15日)十分理性,没有瞧到掀翻的日系车,没有瞧到日系车被包围,没有 瞧到店铺被砸,没有瞧到纵火,没有造成恐慌。”对于南京在示威过程

四篇新闻作品评析

四篇新闻作品评析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新闻作品:和大桥相守的日子 刊发媒体:宁波日报 刊发时间:2012年12月3日 评析: 一个和大桥相守拖了大半年的婚纱照,一个和大桥相守拍出了全国金奖,一个和大桥相守家乡的十几亩葡萄遭受了严重损失,这三个故事构成了这篇新闻作品《和大桥相守的日子》。 这篇新闻作品总体给我的感觉是真切感人。文章的标题很诗意很温暖,“相守”一般是用于和最亲近的人在一起,这个标题一语道出了这些高速交警五大队的警员和大桥之间的深厚感情,他们工作勤勉、负责、忘我的形象,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文章语言平实又带点风趣,没有华丽的辞藻堆砌,但是感情真挚真实,比如说文章中的“谁知到了五一,“磨叽哥”又出“状况”了”,“一个高速交警却在不经意间完成了这个”宏大”心愿,不过他镜头下的“孩子”名叫杭州湾跨海大桥。” 文章结构完整,叙述了三个警卫员和大桥之间的故事,每个故事都运用了小标题。这篇新闻作品,作者没有发表任何意见,而只是客观地讲述,没有评论,没有感慨。但是作者想表达的观点,读者在读完新闻作品后,自然而然地感受到了。 题材好,记者勤于深入采访和挖掘,去找真人其事,去寻找感人的细节,高速交警宁波支队五大队的警员是多么平凡普通的人物,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故事也不会引起其他记者的关注,但是作者善于寻找善于挖掘,把他们的故事放大。现在,我们有些记者,不远在深入来访上下功夫,因而纵有生花妙笔,也写不出真切感人的作品来。

新闻作品:印尼创意经济彰显青春活力 刊发媒体:人民日报 刊发时间:2012年11月26日 评析: 这篇新闻作品写的非常充实,构思精巧,详略得当,介绍的非常具体、到位、细致,字里行间透露的信息让读者感到仿佛自己就在印尼创意产品展欣赏一幅幅新颖别致的展品。文章简单地介绍了第六届印尼创意产品展举行的时间、地点、主题、目的,详细介绍了锻造成印尼皮影戏人形的刀具,桌面中间有一个呈旋涡状的大洞的茶几,可以用报纸来操纵的赛车游戏,用藤条全手工编制的手提包,外观、用途、创意点等都介绍得非常细致。 文章配了一张一名中学生用报纸操纵赛车的图片,记者还采访了印尼旅游与创意经济部资源开发秘书瓦鲁,戏展台前的店员,玩赛车游戏的女孩子们,足见这篇文章真实性强,深切感受到印尼青春活力的创意经济,印尼未来发展有很大的潜力。 文章末尾,“记者在结束采访的时候,看到露天舞台上,几个印尼年轻人在表演舞蹈,有一种别样的生机”,意味深长,留下无穷的遐想,让我们对印尼创意产业充满了期待。文章语言平实真切,没有过多华丽辞藻的堆砌。 印尼的创意产业正在如火如荼地发展,创造属于自己的流行文化,并将其推向全世界,让我们对中国的创意产业的发展进行深刻思考,所以,这篇作品的也具有很大的新闻价值。 标题“印尼创意经济,彰显青春活力”,虽然简洁凝练,读者一看标题便明白文章是在讲印尼创意经济,但是我觉得缺乏新意,没有吸引力。

新闻经典作品赏析

新闻经典作品赏析 ——《在台老兵:一瓶打了五十年的酱油》 《在台老兵:一瓶打了五十年的酱油》这篇作品从一个有关原国民党军队在台老兵的故事呈现了这些老兵对大陆母亲的思念,对祖国统一的感怀。该作品以小见大让社会引起对老兵的感恩与祖国统一的热烈渴望。 该作品标题生动、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在台老兵”突出新闻核,包含巨大信息量;“一瓶打了五十年的酱油”新意十足,富有音韵美,诙谐之中饱含无奈与同情。全篇作品更是以“一瓶打了五十年的酱油”的故事为线索引出后续新闻采访内容。该作品的采访由来偶然性十足,记者“在高雄采访时”,当地陪同的蔡金树先生讲的一个有关原国民党军队在台老兵的故事激起了记者的兴趣,“正好原定是采访行程还早,临时决定去看看仍然在世的老兵。”于是,记者团来到高雄市左营区长青学苑老人活动中心,才产生了这篇报道。该作品全面深入了解了老兵居住环境与日常活动,在四十位老兵中更是深刻地采访了几位老兵代表,其中有浓重东北口音的陆先生、来自黄山脚下的胡老先生、原籍福建的郑松岭老人,还包括蔡金树先生的介绍。正是有这些作为当事人的老兵的话语,记者才能深入了解到这些1949年前后,来到台湾的五六十万名国民党军人如今只剩五万多名老兵的现状,更是证实了这些采访内容的可靠性、真实性。 整篇作品包含记者深深的感情,感人至深,和观众产生强烈的感情共鸣。该作品直观的评论性语句少之又少,大多直接性组织采访材料,巧妙布局。举例来说,记者把整篇文章分为三个部分,其中运用两个小标题分层表述。第一部分,开篇选用蔡金树先生讲述的一个有关原国民党军队在台老兵的故事——一瓶打了五十年的酱油,开门见山又不乏趣味性来挑明主题、引出下文;第二部分,记者来到青学苑老人活动中心,记述了老兵们的日常活动,小标题“看着聊得热闹,其实各说各话”更是道出了这四十多位老兵们的心酸经历,简略描写了几位代表性老兵的采访;第三部分,着重描写了为这五万多位老兵们修建的眷村屋落的环境,还重点描写了了郑松岭老人的现状与采访,小标题“无儿无女,垂垂老矣”悲伤四溢,生动道出这些老兵们的现状与内心的孤苦。全篇语言优美,描写性文字居多,直接引语、间接引语交换运用,给记者表达主题增强气势。文末记者的一句“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更给全文奠定了感情基调。 该作品反映的主题具有深刻的价值与意义,用事实说话令人信服。其中所报道的事件重要性巨大,影响范围和深度广阔。并且该报道的事件还具有趣味性、接近性、显著性。例如该作品涉及祖国统一这个全国人民都关心的问题。于是这篇报道又引发社会上对老兵与祖国的新的一番思考。不仅如此,整篇报道包含人文精神,彰显人文关怀。该作品对老兵的感恩与敬佩,对大陆与台湾的思考,都耐人寻味。深刻的表达了对大陆与台湾和谐团结的美好祝愿,对祖国统一的强烈渴望,弘扬社会正气,贴近群众、贴近实际,传播正能量,传播祖国优秀文化。

新闻评论优秀作品赏析

新闻评论优秀作品赏析 作者:丁刚来源:人民网人民时评 爱国主义是对祖国最纯洁、最高尚、最神圣的感情。爱国是一种尊严,更是一种信念。爱国主义是我们的民魂,也是我们的国魂。面对一些涉及国家利益的大是大非的问题,用一定形式来做出理性的表达是爱国热情的具体体现。最近, 日本右翼势力再次通过修改教科书来篡改历史,激起了曾深受战争戕害的亚洲和 中国人民的无比愤慨。连日来,针对日本政府纵容右翼分子,伤害中国人民感情 的作法,中国民众表达了强烈不满,展现了爱国主义热情。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日本右翼还有如此劣行,是有着十分复杂的历史、文化传统与现实原因的。它既与日本对战争缺乏深刻反思有关,也与亚洲地缘政治格局近年来的变化,特别是中国快速发展有关,而美国的亚洲战略又一直影响着日 本对待历史、对待中国的态度。这些不同层次的原因交织在一起,使日本出现了 右倾化的思潮。在民族尊严和民族感情遭受严重伤害之际,我们理应表达自己的 义愤。但是,仅仅表达义愤是不够的。采取一些有违法制的过激行动也无助于问 题的解决。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爱国既要有热情的表达,更要能够从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的大局出发。爱国需要激情,更需要理性;在表达义愤的时候,难免有一些过激的言词,但义愤的宣泄不应超越法律,非理性的无序举动不仅无助于揭露日 本右翼的真实面目,反而会授人以柄,给右翼分子攻击中国、欺骗日本民众增加 口实,甚至伤害一些真心与中国友好的朋友。 我们应当看到,近年来日本右翼势力的抬头,也是有着一定的社会基础的。改变这一基础,既要有义愤和激情,更需要智慧与自信,做出长期而艰苦的努力。 当年犹太人为揭露德国纳粹的罪恶,为了让世界人民认识到纳粹的危害,扎扎实 实地做了许多细致的工作。他们通过深入揭露德国纳粹反人类罪行,通过对战犯 坚持不懈的追查,让纳粹分子在国际上成为丧家之犬。二战的反思能够渗透到德 国和欧洲社会的各个层面,与犹太人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如今,“奥斯威辛”早 就超越了地名的含义,这个建有毒气室的集中营已经成为20世纪种族灭绝主义 的象征。在历史学、哲学、神学、文学等诸多人文学科中,它不仅是一个学术名 词,更意味着人类对历史苦难和人性的重新认识。而在战后这些学科的发展中,

新闻评析的写作步骤和技巧

新闻评析的写作步骤和技巧 第一节选题 (一)选题的实质是评析主体对评析客体的一种价值选择和判断. (二)选题的标准:(1)作品的信息价值标准(立足于作品与受众的关系,是新闻作品信息传播素质与受众信息需要的统一.新闻的两大功能,一是传播信息,二是引导舆论) (2)作品的舆论价值标准 (3)作品的审美价值 第二节写作的技巧 (一)对作品的复述复述指对评析对象主要内容,结构特点,语言风格等的介绍以及作品原文的引用.注意以下五项: (1)做到有血有肉,要传达新闻作品的艺术影响力和感染力,传达作品的风格特征,尤其是对审美价值强的新闻作品 (2)要将评析寓于复述之中 (3)复述要运用到恰到好处 (4)在复述时要抓住重点,抓要点,关键点 (5)在复述是要恰当的运用原文 (二)对作品的分析:作品分析是新闻评析文章的主体,它从一定的社会理念,美学理论和新闻规律出发,对新闻作品进行剖析和研究,揭示其优点或不足,明确表达作者对于作品的态度和观点. 主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分析要全面,要对作品的思想和艺术,内容和形式,优点和缺点进行全面的认识和整体上的把握,不可一叶障目; 二是分析要有针对性,要根据评析的选题立意和写作意图,对作品的重点方面,重要角度进行目标明确的分析: 三是分析要有逻辑性,要做到思路清晰,层次分明,方法严谨,逻辑缜密; 四是分析要有深度,要有理有据,深入理解阴藏在作品深初的东西,通过分析读者一步一步引入到问题的本质 (三)对作品结构的分析:一是要有标题,二是要有绪论或绪言,三是要有本论,四是要有结论 (四)评析文章的语言要客观,准确,明晰,科学,有文采(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不虚美,不隐恶) 第三节几中常见的新闻体裁的评析写作 (一)关于消息的评析写作 (1)对消息特点的评析消息的特点可概括为新,快,短,实四个字. 消息之新包含了三个层次;一是内容新,它总是把第一次出现的新鲜事物呈现给观众:二是认识新,它反映的思想,说明的问题具有新意;角度新,能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发掘出新闻的东西. 消息之快,指消息凭借着一定的传播技术和手段,能迅速地与受众见面. 消息之短,指消息篇幅简短. 消息之实,指消息的主要任务是报道事实,它是要依靠事实说话. (2)消息写作结构:标题,消息头,导语,背景,主题,结尾 (二)关于通讯的评析写作 (1)对通讯主题的评析:通讯的主题是作者通过报道新闻事实所表现的基本观点或中心思想,它是报道的主旨,体现作者的见解,意图和倾向.主题是通讯的"灵魂".主题是否正确,是否深刻,是否具有现实意义,是否紧扣时代的脉搏,艘是衡量通讯质量高低,价值大小的

新闻评析作品

一篇有深度有力度的舆论监督佳作 刊登在《人民日报》2002年5月29日上的通讯《决策为何连连失误》一稿,在第13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被评为通讯二等奖。这是一篇涉及一个地市级党委和政府决策行为的有深度、有力度的舆论监督报道。从写作上来说,这篇通讯有以下几点特色值得学习和借鉴: ——主题专一,中心突出。刘熙载〔清〕在《艺概·文概》一文中,把“旨戒杂”作为文章“七戒”中的第一戒,他强调文章的主题不可繁杂含糊,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不能搞多主题,而应专一、集中。大量的新闻写作实践表明,一篇报道或文章,若能抓住一点,写细、写深、写透,能把一个事件、一个意思写清楚、写透彻,这篇文稿便算是好文章;要是分散笔墨,这也写一点,那也写一点,成了“大杂烩”,不仅篇幅会拉长,而且什么问题也没有写清楚。兵书上讲:“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写作上我们可以这样说,在一篇文章中,宁可集中反映和说明一个问题,也不可轻描淡写、不痛不痒地罗列十个问题。这篇通讯就是这样一篇主题专一、中心突出的好新闻。 报道从大局出发,围绕当前党的中心工作,披露了安徽省淮北市某些领导为了出“政绩”,盲目决策,上马一些有形象、有影响但不切实际的招商引资项目,在政治上、经济上都造成了无可挽回的损失,令人民群众失望和不满的事实。文章主题重大,寓意深刻,提出问题尖锐,但行文并没有咄咄逼人,更没有戴帽子、打棍子,而是在平和、客观的陈述和剖析中渗透着对淮北现象专一的批判,凸显其力度。也正是由于此,文章很好地发挥了舆论监督的作用,真正收到了“治病救人”的效果。 ——足够的投入,高质量的产出。在许多人眼里,记者“上通天下入地”,“吃香的喝辣的”,是地道的“无冕之王”。然而,美国一权威机构曾做过一项关于劳动量大小的调查,排第一位的是矿工和码头工人,其次便是警察和记者。参加过悉尼奥运报道的中新社体育记者魏群说,在悉尼期间,每天工作时间最少是16个小时,一个汉堡一顿饭是常有的事,许多棒小伙儿都累趴下了。如果没有敬业精神,恐怕难以胜任记者一职。农民种地没有足够的投入不会有好收成。企业家做市场没有足够的投入就难以创出名牌。军事家攻城略地没有足够的兵力投入就难以取胜。当然并不排除农民碰上了好天气,企业家碰上了好运气,军事家靠敌人的疏忽大意侥幸取得成功的,但从规律上讲,要有足够的投入才会有比较大的胜算。 同理,要写出新闻精品,也要有充分的投入。要投入思想,投入智慧,投入情感,投入精力,没有足够的投入,或者投入不到位,就不会有高质量的报道。记者就像猎人,武器再先进,也要到深山中去,否则是难以打到好猎物的。 据介绍,2002年年初,人民日报编辑部和淮北市一些干部群众告知人民日报驻安徽记者站,淮北一些领导干部盲目决策,要在这个人口不到200万、经济又不发达的城市里上马高尔夫球场、建设耗资30亿元的高消费的温哥华城,结果造成难以挽回的经济损失和形象损失。作者敏锐地感到,在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过程中,如何把握好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对各级干部来说,是一个重大的课题。而对淮北现象的核实和剖析,正能从反面揭示这个主题。当地干部为了“政绩”而搞形象工程,问题的实质是没有处理好“做官”与“为民”的关系,没有处理好出政绩与办实事的关系,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背道而驰。为此,记者排除重重困难,先后两次到淮北,跑工地,进农家,拍照片,采访干部、外商、工人、农民等150多人,收集了大量材料,历经两个多月方正式成稿。采写过程中,编辑部与记者进行了多次沟通,并精编此稿。由于有了足够的投入,因而写出的稿件主题集中、鲜明,行文简练、明了。仅2000字,就将一个涉及地市级党委和政府决策行为失误的重大而复杂的问题,写得很有说服力,不能不说这是一篇深入采写、精心修改出佳作的成功范例。

一 新闻作品评析的基本原则

一新闻作品评析的基本原则 1新闻本位原则: 构成新闻的要素:事实新鲜报道 2 新闻的真实性原则: 1)新闻报道的具体事实真实(消息) 构成新闻的基本要素准确(5W) 引用材料、背景材料真实、准确、全面、客观 2)事实的概括真实 3)单个事实与这类事实的总体要一致 新闻评析的真实性原则 分析消息来源: 是否有可靠的消息来源 消息来源的选择、倾向 同质消息源与异质消息源的选择 分析记者提问 分析现场感 3 把握作品新鲜性原则: 时效性:事实是否新鲜: 报道的角度是否新颖 4、新闻价值的判断 新闻价值:是指新闻事实所包含的适应社会需要和引起受众兴趣的素质。 分析新闻作品中的新闻价值 是否具有重要性 是否具有显著性:显著性除了表现在人,还表现在特定的地理空间、特定的事件,特定的生活领域等。 是否具有接近性(地理、心理) 是否具有趣味性:(可读性) 积极方面:唤起人们肯定、欣赏的追求真善美的事件和人;消极的方面:满足人们猎奇、窥探欲望的暴力、犯罪的事件。 是否具有人情味:一方面指写出感人的故事,靠真情实感打人;更表现在媒体的人文关怀。将人放在新闻报道的核心位置。人文关怀的基本要素就是对生命的关怀 5 舆论导向和舆论监督原则 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媒介舆论监督 6 社会指向与文化批评原则 二新闻作品分析的方法: 个案研究:对特定的新闻作品中的不当进行分析对新闻报道的模范文本进行分析 比较研究 综合研究:对作品表现的各方面问题进行综合分析,总结新闻报道的一般趋势,审视新闻价值观,是否触及突出社会问题,维护公共利益。 三新闻作品分析的角度 1 新闻语言分析 新闻语言的要求: A 准确:表达恰如其分知识准确时间准确:尽量避免使用近日、日前等词表达准确要形象具体避免笼统抽象 不要滥用修饰词及没有实质内容的空话、套话

新闻评析的写作步骤和技巧

新闻评析的写作步骤和技巧 新闻评析的写作步骤和技巧 第一节选题 (一)选题的实质是评析主体对评析客体的一种价值选择和判断. (二)选题的标准:(1)作品的信息价值标准(立足于作品与受众的关系,是新闻作品信息传播素质与受众信息需要的统一.新闻的两大功能,一是传播信息,二是引导舆论) (2)作品的舆论价值标准 (3)作品的审美价值 第二节写作的技巧 (一)对作品的复述复述指对评析对象主要内容,结构特点,语言风格等的介绍以及作品原文的引用. 注意以下五项: (1)做到有血有肉,要传达新闻作品的艺术影响力和感染力,传达作品的风格特征,尤其是对审美价值强的新闻作品 (2)要将评析寓于复述之中 (3)复述要运用到恰到好处 (4)在复述时要抓住重点,抓要点,关键点 (5)在复述是要恰当的运用原文 (二)对作品的分析:作品分析是新闻评析文章的主体,它从一定的社会理念,美学理论和新闻规律出发,对新闻作品进行剖析和研究,揭示其优点或不足,明确表达作者对于作品的态度和观点. 主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分析要全面,要对作品的思想和艺术,内容和形式,优点和缺点进行全面的认识和整体上的把握,不可一叶障目; 二是分析要有针对性,要根据评析的选题立意和写作意图,对作品的重点方面,重要角度进行目标明确的分析: 三是分析要有逻辑性,要做到思路清晰,层次分明,方法严谨,逻辑缜密; 四是分析要有深度,要有理有据,深入理解阴藏在作品深初的东西,通过分析读者一步一步引入到问题的本质 (三)对作品结构的分析:一是要有标题,二是要有绪论或绪言,三是要有本论,四是要有结论 (四)评析文章的语言要客观,准确,明晰,科学,有文采(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不虚美,不隐恶) 第三节几中常见的新闻体裁的评析写作 (一)关于消息的评析写作 (1)对消息特点的评析消息的特点可概括为新,快,短,实四个字. 消息之新包含了三个层次;一是内容新,它总是把第一次出现的新鲜事物呈现给观众:二是认识新,它反映的思想,说明的问题具有新意;角度新,能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发掘出新闻的东西. 消息之快,指消息凭借着一定的传播技术和手段,能迅速地与受众见面. 消息之短,指消息篇幅简短. 消息之实,指消息的主要任务是报道事实,它是要依靠事实说话. (2)消息写作结构:标题,消息头,导语,背景,主题,结尾 (二)关于通讯的评析写作 (1)对通讯主题的评析:通讯的主题是作者通过报道新闻事实所表现的基本观点或中心思想,它是报道的主旨,体现作者的见解,意图和倾向.主题是通讯的"灵魂".主题是否正确,是否深刻,是否具有现实意义,是否紧扣时代的脉搏,艘是衡量通讯质量高低,价值大小的标准,也是从

新闻作品赏析范文写新闻作品赏析

新闻作品赏析范文写新闻作品赏析 新闻评析的写作步骤和技巧 第一节选题 (一)选题的实质是评析主体对评析客体的一种价值选择和判断. (二)选题的标准:(1)作品的信息价值标准(立足于作品与受众的关系,是新闻作品信息传播素质与受众信息需要的统一.新闻的两大功能,一是传播信息,二是引导舆论) (2)作品的舆论价值标准 (3)作品的审美价值 第二节写作的技巧 (一)对作品的复述复述指对评析对象主要内容,结构特点,语言风格等的介绍以及作品原文的引用. 注意以下五项: (1)做到有血有肉,要传达新闻作品的艺术影响力和感染力,传达作品的风格特征,尤其是对审美价值强的新闻作品

(2)要将评析寓于复述之中 (3)复述要运用到恰到好处 (4)在复述时要抓住重点,抓要点,关键点 (5)在复述是要恰当的运用原文 (二)对作品的分析:作品分析是新闻评析文章的主体,它从一定的社会理念,美学理论和新闻规律出发,对新闻作品进行剖析和研究,揭示其优点或不足,明确表达作者对于作品的态度和观点. 主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分析要全面,要对作品的思想和艺术,内容和形式,优点和缺点进行全面的认识和整体上的把握,不可一叶障目; 二是分析要有针对性,要根据评析的选题立意和写作意图,对作品的重点方面,重要角度进行目标明确的分析:

三是分析要有逻辑性,要做到思路清晰,层次分明,方法严谨,逻 辑缜密; 四是分析要有深度,要有理有据,深入理解阴藏在作品深初 的东西,通过分析读者一步一步引入到问题的本质 (三)对作品结构的分析:一是要有标题,二是要有绪论或绪言,三 是要有本论,四是要有结论 (四)评析文章的语言要客观,准确,明晰,科学,有文采(有真意, 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不虚美,不隐恶) 第三节几中常见的新闻体裁的评析写作 (一)关于消息的评析写作 (1)对消息特点的评析消息的特点可概括为新,快,短,实四个字. 消息之新包含了三个层次;一是内容新,它总是把第一次出现的新鲜事物呈现给观众:二是认识新,它反映的思想,说明的问题具有新意;角度新,能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发掘出新闻的东西. 消息之快,指消息凭借着一定的传播技术和手段,能迅速地与受众见面.

新闻作品分析

复旦大学新闻实务之新闻作品分析——消息部分 一、基本分析 (一)采访方面 1、作者的新闻敏感怎样?是否善于从司空见惯的事情中发现新闻 2、稿件的新闻价值大小 3、是否遵循了新闻政策 4、是否有效利用了网络资源 5、现场观察是否细致 6、采访是否深入 (二)写作方面 基本环节: 1、标题:是否揭示、符合新闻事实?有没有突出最有新闻价值的事实?导向、导受作用怎样?是否吸引受众? 2、导语:实(有无概括、突出主要新闻事实?)简洁灵活否?吸引受众? 分类:直接式:直接陈述新闻事件直接交代时间要素; 延缓式:采用迂回、简洁的方式交代事件,时间要素比较含糊,甚至不交代。 《北京人争赏香山红叶》:导语:用对比手法简要交代新闻事实,突出新意。报道总理不采取官的视角,而是平民的视角。 3、主题:其生命力来自其内生性(新闻事实本身)、关联性(此事物与彼事物、环境的联系)? 题材是否重大典型新鲜?是否集中突出?现实意义、全局意义?政治重要性?受众关注?迫切、偏杂?强行硬化?分散空泛?雷同浅薄? 4、角度:新颖?小而深?一叶知秋,以小见大,深入挖掘,典型事例揭示全局? 5、语言:可读性、通俗性(专业术语、数字的处理)、生动形象性、准确性、简洁性、规范性(语无语法错误)、内容是否空洞?是否行政化太浓,官样文章、打官腔、只有宣传味没有新闻味? 6、结构:严谨?用交代新闻来源的方法把段落分开,分得散而均衡。 7、新闻背景:衬托、解释、启示、灵活穿插 8、结尾:耐人寻味、干脆利落、寓意深刻。使用注释性背景材料做结尾,有助于对新闻的理解,增强知识性,深化新闻价值 内容方面: 1、时效性,有无交代获取信息的时间 2、真实性如何,消息来源是否交代,是否单一,是否真实权威?是否有主观想象、合理想象成分,尤其是人物的心理活动? 3、客观平衡性怎样?有没有把冲突各方的意见均衡交代? 4、思想性怎样?是否涉及迫切普遍的问题 5、是否善于用事实说话:滥引政策条文、领导讲话、新闻文章化?用议论代替事实?是否多细节少议论、多解释少晦涩、精选事实、插叙场景、背景、人物活动及语言? 6、材料内容:典型性、扎实有力、以少胜多还是繁杂、细节是否丰富具体? 7、引语尤其是直接引语的作用:1)现场感、2)感染力、3)真实感、可信性、4)戏剧性、 趣味性;5)刻画人物形象性格特征,如见其人鲜明生动;6)帮助作者表达

新闻作品评析课程

新闻作品评析课程

《新闻作品评析》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721805 适用专业广播电视新闻学 学时54 学分 3

徐州师范大学信息传播学院 2006年11月 《新闻作品评析》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广播电视新闻学 学时:54 学分: 3 一、编写说明 (一)本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新闻作品评析》是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课程,它系统而全面地讲述了新闻评析的性质与作用、特点与目的、原则与方法,以及新闻评析的写作步骤与技巧、新闻评析工作者的基本素养等,并结合案例分析对各种新闻体裁及不同新闻媒体的新闻评析进行了阐述,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新闻写作水平及对新闻作品的

鉴赏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必备的专业基础。 (二)本大纲制定的依据 根据本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即能够适应广播电视传播事业发展的需要,应具备扎实的新闻写作基础以及对不同新闻作品的鉴赏能力,并结合本课程的教学性质和特点而制定的。 《新闻作品评析》课程的设置主要面向广播电视新闻专业的学生(非师范专业),属专业课程,于第三学期开设,每周3课时,开设18周,共54课时,占3学分。 (三)大纲内容选编原则与要求 一是全面系统的原则:本大纲选用高等教育出版社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系统讲授新闻评析的相关理论以及新闻评析的写作步骤与技巧、新闻评析工作者的基本素养等,使学生首先具备全面而系统的新闻评析的理论基础。 二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要求学生在掌握新闻评析相关理论和新闻评析写作原理的同时,突出实践环节,并通过个案分析与写作

练习,使学生具备对不同体裁新闻作品的评析能力。 三是互动与创新原则: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讲授内容,广泛开展讨论、实践练习等活动,形成良性的师生互动,并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学习效率。 (四)教学时数分配表

新闻评论评析范文参考

精心整理 新闻评论评析范文一 专栏评论 老当“易”壮 “老当益壮”这句格言,是指思想、意志、精神状态而言的,是说人年纪大了,志气更应该豪壮,不是说人越老精力越壮。从生理上说,老不如壮,人到了老年,体 个多世纪来,革命老干部在党的领导下,为开国大业南征北战,为建国大业日夜操劳,弹精竭虑,为人民建立了丰功伟绩。今天进行建设四化的兴国大业,要攀“十八盘”,过“南天门”,上“玉皇顶”,老干部的作用是极为重要的。但以体力和精力的支付而论,总是年轻的胜过年老的。所以各级领导岗位应当越来越多地由年富力强的优秀干部唱主角,让他们去负重任、挑重担。这里我们分别看到了两种带

规律性的现象:从人们的年岁增长来看总是“壮当易老”,即壮年时代总要发展到老年时代去;而从领导班子的配置来看,则相反是“老当易壮”,即老年人让位于壮年人,今日之壮年若干年后.又要让位于来日的壮年.如此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这种规律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 这样说“老当益壮”是否可以免了,不,我们还是要提倡‘老当益壮”。《后汉书·马 名副(原载 老干部是革命事业的宝贵财富。他们开国立功,建国立业,为中华崛起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干部老化又是当时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与年龄上的老化相伴而生的是知识老化、开拓精神钝化。这无法适应改革开放新形势。为改变这种状况,中央提出要实现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要求。作者站在历史的高度,紧密配合中央精神,及时发表了精彩的论述。

毛泽东曾将运用对立统一规律进行思维和处理矛盾比喻为“两点论”,即无论是对事物进行观察和思考,还是处理各种矛盾,都必须注意到事物的两面性。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对事物全面的正确的认识。《老当“易”壮》的作者很善于运用这种辨证思维,先是巧妙地将“老当益壮”变意引申为“老当‘易’壮”,接着精辟论述了两者并行不恃、相得益彰的关系:前者指的是精神方面,后者指的是生理方面,做 “老 济效果 的特点,发挥我们的长处,避开我们的短处,才能做到事半功倍,真正收到多快好省的效果。 比如:我国幅员广大,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和自然资源丰富,这是我们的长处,而生产技术落后,资金有限,则是我们的短处。从这个特点出发,我们就应该多搞一些容纳劳动力多、投资少、经济效果好的产品,少搞一些用人少、投资多、经济

经典新闻作品赏析教学内容

爱在脚下 ——暴走妈妈割肝救子 “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这是我们从小就熟悉的歌谣,它伴随我们走过每一个风风雨雨。“妈妈”这个词,本身就是一股源源不断的力量。2009年底,“暴走妈妈割肝救子”,又让我们感受到了母爱对我们心灵的震撼。 “春去秋来,风雨无阻,211天,每天暴走10公里。”她不是为了漂亮而减肥,也不是为了参加什么比赛,她是为了减肥减去脂肪肝来割肝救子,她,就是一位普通的母亲,陈玉蓉。在七个月的时间里,陈玉蓉走破了四双鞋,以前的衣服也变得宽松了,体重从68公斤减到了60公斤,再去医院检查的时候,脂肪肝居然全没了。2009年底,“暴走妈妈”作为长江网首发的报道关键词和网络新闻专题,迅速引爆全国关注,陈玉蓉也最终获得“2009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陈玉蓉的家庭也获得了来自社会各界的关怀,母子二人的手术也顺利进行。 “暴走妈妈”报道工作的成功,弘扬了大爱无疆的时代精神开拓了新时代下新闻报道工作的新思路。“暴走妈妈”新闻专题实现了新闻传播效果和社会效益的双赢,是近年难得一见的网络新闻佳作。 一、新闻传播效果突出 1、长江网首创“暴走妈妈”关键词,并被百度百科收录为词条。以敏锐的眼光紧紧抓住“为割肝救子,母亲暴走211天减掉重度脂肪肝”这一新闻线索,对“暴走妈妈”这一新闻进行了全程报道。 2、对“暴走妈妈”进行深度、及时的报道。记者第一时间到医院,采访陈玉蓉母子和主治医生。抢在陈玉蓉住院前赶到她家,采访了她以及家人和邻居,拍摄了走破的鞋子,找到了很多有意义的老照片。取得了大量素材后,又第一时间编辑制作,用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进行报道,使专题报道的内容及时丰富,形式灵活多样,取得了很好的宣传效果。在采访过程中,始终坚持有始有终,并没有中途断开,第一时间发布图片、稿件,让广大受众能够时刻关注到事件的进程,感受母爱和人间真情,更能促进社会各界对“暴走妈妈”家庭的实际帮助。 3、独家、原创新闻多,彰显新媒体实力。记者们坚守岗位,第一时间报道手术全过程,受到网友的广泛关注。并且制作网络访谈节目,使得新闻传播效果最大化。各家媒体纷纷从长江网转载几时、丰富、有特色的本专题报道和照片,截至2009年12月18日,该专题发布稿件217条,其中长江网独家报道141条——独家视频14条、独家新闻53条、独家照片74幅。传播范围也得到了最大化的效果,关注此新闻的人数也越来越多。 二、取得了惊人的社会效果 专题一经推出,就在广大网友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暴走妈妈”陈玉蓉 感人事迹与坚强毅力感动了很多人。 1、社会捐款不断涌入,解决“暴走妈妈”家庭的实际困难。“暴走妈妈”陈玉蓉的事迹被报道以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巨大影响。社会各界人士纷纷伸出援助之手,有企业,有学生,有普通的家庭,他们通过捐款或探望的方式,给这个不幸的家庭送去了温暖和关怀。陈玉蓉母子所在的医院也将手术费用全部免除,手术最后取得了成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