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课设报告

电路课设报告
电路课设报告

目录

1. 仿真软件PSpice概述 (1)

1.1 PSpice简介 (1)

1.2 Pspice的仿真软件结构 (1)

1.3 PSpice的基本操作 (2)

2 RLC串联电路的谐振分析 (3)

2.1 创建电路图 (3)

2.2 理论分析 (4)

2.3 模拟过程及参数设置 (8)

2.4 模拟结果和比较分析 (9)

3单管放大电路的分析 (15)

3.1 原理电路图 (15)

3.2 电路理论分析 (16)

3.3 电路仿真 (17)

4 课程设计的心得体会 (24)

5 参考文献 (25)

1. 仿真软件PSpice概述

1.1 PSpice简介

用于模拟电路仿真的SPICE(Simulation Program with Integrated Circuit Emphasis)软件于1972年由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小组利用FORTR AN语言开发而成,主要用于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计算机辅助设计。SPICE的正式版SPICE 2G 在1975年正式推出,但是该程序的运行环境至少为小型机。1985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用C语言对SPICE软件进行了改写,并由MICROSIM公司推出。1988年SPICE 被定为美国国家工业标准。与此同时,各种以SPICE为核心的商用模拟电路仿真软件,在SPICE的基础上做了大量实用化工作,从而使SPICE成为最为流行的电子电路仿真软件。

PSpice是一个电路通用分析程序,它主要是实现对电路进行模拟和仿真。在电子设计自动化发展的过程中,PSpice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该程序通过对电路进行模拟计算,达到辅助电路设计的目的。

PSpice可以用两种方式输入:网单输入文件(即程序的输入)和电路图输入。由于电路图输入更为方便快捷,因此我们常常利用电路图编辑工具来编辑电路图以及设置和分析各种过程参数。

OrCAD/PSpice9程序有庞大的元件库,可以模拟6类常用的电路元器件:基本无源元件,如电阻,电容,电感,传输线等;常用的半导体器件,如二极管,双极晶体管,结型场效应管,MOS管等;独立电压源和独立电流源;各种受控电压源,受控电流源和受控开关;基本数字电路单元,如门电路,传输门,触发器,可编程逻辑阵列等;常用单元电路,如运算放大器,555定时器等。

OrCAD/PSpice9中采用的是实用工程单位制,如电压用伏(V),电流用安(A),功率用瓦(W)等。在运行中,PSpice会根据具体对象自动确定其单位。用户在输入数据时,代表单位的字母可以省去。例如给电压源赋值时,键入12和12V意思一样。

PSpice中的数字采用科学表示方式,即可以使用整数,小数和以10为底的指数。用指数表示时,底数10用E来表示。

1.2 Pspice的仿真软件结构

OrCAD/Pspice9是一个软件包,它共有六大功能模块,分别是PspiceA/D,Capture,

Probe,Stimulus Editor,Model Editor和Optimizer。各模块的功能简述如下:(1)电路模拟分析的核心模块PspiceA/D。它实现电路的仿真与分析,可分析的电路特性有6类15种:第一类直流分析,包括静态工作点,直流灵敏度,直流传输特性,直流特性扫描分析。第二类交流分析,包括频率特性,噪声特性分析。第三类瞬态分析,包括瞬态响应分析,傅立叶分析。第四类参数扫描,包括温度特性分析,参数扫描分析。第五类统计分析,包括蒙托卡诺分析,最坏情况分析。第六类逻辑模拟,包括逻辑模拟,数/模混合模拟,最坏情况时序分析。在使用的过程中,它接受网单文件的输入,并列方程进行计算求解,最后输出结果。仿真的结果一般由图形文件(*.DAT)和数据文件(*.OUT)两部分组成。

(2)电路图编辑模块。其主要功能是以人机交互方式在屏幕上绘制电路图,设置电路中元器件的参数,生成多种格式要求的电连接网表。在改程序中可直接运行Pspice及其他配套功能模块。

(3)激励信号编辑模块。其主要功能是以人机交互方式生成电路模拟中需要的各激励信号源,包括瞬态分析中需要的脉冲,分段线性,调幅正弦,调频,指数等5种信号波,形和逻辑模拟中需要的时钟,脉冲,总线等各种信号。

(4)模拟参数编辑模块。其主要功能是编辑来自厂家的器件的数据信息,生成Pspice 模拟时所需要的模拟参数。因为尽管PspiceA/D的模拟库中提供了1万多种元器件和单元集成电路的模拟参数,但在实际应用中仍有用户需采用未包括在模拟参数库中的元器件,这是Model Editor软件就显得至关重要。

(5)波形显示和分析模块。其主要功能是将PSpice的分析结果用图形显示出来。

(6)电路设计优化模块。其主要功能是自动调整元器件的参数设计值,使电路的特性得以改善,实现电路的优化设计。

1.3 PSpice的基本操作

1.3.1 使用Capture模块编辑电路图

(1)新建仿真设计项目

(2)放置元器件:用鼠标单击原理图绘制窗口,选择Place/Part,或点击窗口右侧对应的绘图工具快捷键,出现Place Part对话框。在Part窗口键入元器件名称,点击Part Search,查找相应的元件。

(3)连线与设置节点:

电路图连线。Place/Wire(shift+w),单击右键,单击End Wire结束连线。

设置节点名。Place/Net Alias,在Alias中输入节点名,单击OK,将出现的小方框移到节点名的位置,单击左键即可,单击右键,选中End Mode,结束节点名设置。

(4)编辑元件属性:双击元器件,在Property Editor对话框中设置参数。或者双击参数,在Value栏下设置参数。单击OK即可。

1.3.2 电路仿真

电路仿真包括静态工作点分析(将电路中的电容开路,电感短路,针对电流的直流电平值,计算电路的直流偏置电压)、瞬态分析(求电路的时域响应)、傅里叶分析(在瞬态分析完成后,计算输出波形的直流、基波和各次谐波分量)、直流分析(当电路中某一参数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求电路的直流偏置特性)、直流传输特性分析(计算电路的直流小信号增益,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交流分析(、参数扫描分析和温度分析等。

现在就以直流分析为例讲述电路仿真的步骤:

(1)用Capture软件画好电路图。

(2)创建仿真简要表,设置分析功能:单击Pspice/New Simulation Profile命令创建一个仿真分析简要表,设置分析类型和参数。

(3)运行Pspice:选择菜单命令Pspice/ Simulation Selected Profile(s)。

(4)在Probe窗口中,执行Trace/Add Traces,选择要显示的变量名。单击OK即可看到电路电压传输特性曲线。

2 RLC串联电路的谐振分析

2.1 创建电路图

图2.1 RLC 串联谐振电路图

2.2 理论分析

2.2.1 基本原理

图2.2所示为RLC 串联电路,在可变频的正弦电压源Us 激励下,由于感抗、容抗随频率变动,所以电路中的电压、电流响应亦随频率变动。

图2.2 RLC 串联谐振示意图

电路的输入阻抗Z (jw )可表示为:

??

? ??-+=wC wL j R jw Z 1)( 频率特性表示为:

?????

? ??-=R wC wL jw 1arctan )(? )]

(cos[|)(|jw R jw Z ?= 在输入电压Ui 为定值时,电路中的电流的的表达式为:

??? ?

?-+=wC wL j R jw U jw I 1)()( 可以看出,由于串联电路中同时存在着电感L 和电容C ,两者的频率特性不仅相反,(感抗与w 成正比,而容抗与w 成反比),而且直接相减(电抗角差180°)。可以肯定,一定存在一个角频率w0,是感抗和容抗相互完全抵消,即X (jw0)=0。

当w=w0时,X (jw0)=0,电路的工作状况将出现一些重要的特征,现分述如下:

(1)0)(0=jw ?,就是I (jw0)与Us(jw0)同相,工程上将电路的这一特殊状态定义为谐振,由于是在RLC 串联电路中发生的谐振,又常称为串联谐振。

有上述分析可知,谐振发生的条件为:

01)()](Im[0000=-==C

w L w jw X jw Z 由上式可知电路发生谐振的角频率w0和频率f0为:

LC w 1

0= LC f π21

0=

可以看书,RLC 串联电路的谐振频率只有一个,而且仅与电路中的L 、C 有关,与电阻R 无关。W0(或f0)称为电路的固有频率。因此只有当输入信号Us 的频率与电路的固有频率f0相同时,才能在电路中激起谐振。

取电阻R 上的电压U0作为响应,当输入电压Ui 的幅值维持不变时,在不同频率的信号激励下,测出U0之值,然后以f 为横坐标,以U0/Ui 为纵坐标,会出光滑的曲线,此即为幅频特性曲线,如图: 在LC f f π21

0==处,即幅频特性曲线尖峰所在的频率点产生谐振,此时,X L =Xc,

电路呈纯阻性,电路阻抗的的模为最小。在输入电压Ui 为定值时,电路中的电流达到最到最大值,且与输入电压Ui 同相位。从理论上讲,此时Ui=U R =U0,U L =U C =QUi,式中的Q 称为电路得品质因数。

2.2.2 理论计算结果

根据原理和公式,串联谐振电路的阻抗随频率变化为)1()(wC wL j R jw Z -

+=,阻抗模为2

21|)(|??? ?

?-+=wC wL R jw Z ,因此可得在w

→|)(|lim jw Z w ;在w=w0时,X (jw )=0,φ(jw)=0,工作呈电阻性,R=Z(jw0);在w>w0时,X (jw )>0,φ(jw)>0,工作在感性区,R<|Z(jw)|,且∞=∞

→|)(|lim jw Z w 。因此可以看出|Z (jw )|是随着频率的变化先从无穷大减小,再又增加到无穷大的,最小值所对应的w 是谐振频率0w ,如图2.3所示。

图2.3 阻抗的幅频响应

而阻抗角的表达式为?????

? ??-=R wC wL jw 1arctan )(?,R wC wL 1-的值先从无穷大减小到0,又从0增加到无穷大。因此阻抗角φ(jw)先从2

π-减小到0,再从0增加到2π。如图2.4所示。

数字电路实验报告——数据选择器

第八次实验报告 实验六 数据选择器 一、实验目的要求 1、 熟悉中规模集成电路数据选择器的工作原理与逻辑功能 2、 掌握数据选择器的应用 二、实验仪器、设备 直流稳压电源、电子电路调试器、T4153、CC4011 三、实验线路、原理框图 (一)数据选择器的基本原理 数据选择器是常用的组合逻辑部件之一,它有若干个输入端,若干个控制输入端及一个输出端。 数据选择器的地址变量一般的选择方式是: (1) 选用逻辑表达式各乘积项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变量(包括原变量与反变量),以简 化数据输入端的附加电路。 (2) 选择一组具有一定物理意义的量。 (二)T4153的逻辑符号、逻辑功能及管脚排列图 (1)T4153是一个双4选1数据选择器,其逻辑符号如图1: 图1 (2) T4153的功能表如下表 其中D0、D1、D2、D3为4个数据输入端;Y 为输出端;S 是使能端,在S 是使能端,在 原SJ 符号

S =0时使能,在S =1时Y=0;A1、A0是器件中两个选择器公用的地址输入端。该器件的 逻辑表达式为: Y=S (1A 0A 0D +101D A A +201D A A +301A A A ) (3) T4153的管脚排列图如图2 图2 (三)利用T4153四选一数据选择器设计一个一位二进制全减器的实验原理和实验线路 (1)一位二进制全减器的逻辑功能表见下表: n D =n A n B 1-n C +n A n B 1-n C +n A n B 1-n C +n A n B 1-n C n C =n A n B 1-n C +n A n B 1-n C +n A n B 1-n C +n A n B 1-n C =n A n B 1-n C +n A n B +n A n B 1-n C (3)根据全减器的逻辑功能表设计出的实验线路图为图3: S 11D 3 1D 2 1D 1 1D 0 1Y

数字钟设计报告——数字电路实验报告

. 数字钟设计实验报告 专业:通信工程 :王婧 班级:111041B 学号:111041226 .

数字钟的设计 目录 一、前言 (3) 二、设计目的 (3) 三、设计任务 (3) 四、设计方案 (3) 五、数字钟电路设计原理 (4) (一)设计步骤 (4) (二)数字钟的构成 (4) (三)数字钟的工作原理 (5) 六、总结 (9) 1

一、前言 此次实验是第一次做EDA实验,在学习使用软硬件的过程中,自然遇到很多不懂的问题,在老师的指导和同学们的相互帮助下,我终于解决了实验过程遇到的很多难题,成功的完成了实验,实验结果和预期的结果也是一致的,在这次实验中,我学会了如何使用Quartus II软件,如何分层设计点路,如何对实验程序进行编译和仿真和对程序进行硬件测试。明白了一定要学会看开发板资料以清楚如何给程序的输入输出信号配置管脚。这次实验为我今后对 EDA的进一步学习奠定了更好的理论基础和应用基础。 通过本次实验对数电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将其运用到了实际中来,明白了学习电子技术基础的意义,也达到了其培养的目的。也明白了一个道理:成功就是在不断摸索中前进实现的,遇到问题我们不能灰心、烦躁,甚至放弃,而要静下心来仔细思考,分部检查,找出最终的原因进行改正,这样才会有进步,才会一步步向自己的目标靠近,才会取得自己所要追求的成功。 2

二、设计目的 1.掌握数字钟的设计方法。 2熟悉集成电路的使用方法。 3通过实训学会数字系统的设计方法; 4通过实训学习元器件的选择及集成电路手册查询方法; 5通过实训掌握电子电路调试及故障排除方法; 6熟悉数字实验箱的使用方法。 三、设计任务 设计一个可以显示星期、时、分、秒的数字钟。 要求: 1、24小时为一个计数周期; 2、具有整点报时功能; 3、定时闹铃(未完成) 四、设计方案 一个基本的数字钟电路主要由译码显示器、“时”,“分”,“秒”计数器和定时器组成。干电路系统由秒信号发生器、“时、 3

教务管理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教务管理系统课程 设计报告

教务综合管理系统设计报告 专业:软件工程 成员:车振军陆建伟 徐蕾杨思倩指导老师:徐明 日期: -6-15

一、引言 1.1 目的 为了保证项目小组能够按时完成小组任务及目标,便于项目小组成员更好地了解项目情况,使项目小组开展的各个过程合理有序,因此确定各个项目模块的开发情况和主要的负责人,供各项目模块的负责人阅读,做到及时协调,按步有序进行项目的开发,减少开发中的不必要损失。 预期的读者是设计人员、开发人员、项目管理人员、测试人员和用户。 1.2 背景 高校教务管理工作是高等教育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是整个院校管理的核心和基础。面对种类繁多的数据和报表,手工处理方式已经很难跟上现代化管理的步伐,随着计算机及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高等教育对教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尽快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运用现代化手段进行科学管理,已经成为整个教育系统亟待解决的课题之一。 教务管理系统是一个大型复杂的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满足各类高校现在和将来对信息资源采集、存储、处理、组织、管理和利用的需求,实现信息资源的高度集成与共享,实现信息资源的集中管理和统一调度。为各级决策管理部门提出准确、及时的相关信息和快捷、方便、科学的决策分析处理系统;为信息交流、教务管理提供一个高效快捷的电子化手段;最终达到进一步

提高各级领导科学决策水平,提高各院系、各部门管理人员管理水平与办公效率,减轻工作负担的目的。 教务管理系统面向管理员、教师和全校学生,实现学生管理、教师管理、课程管理、成绩处理。 1.3 定义 1.3.1 MySQL MySQL是一个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由瑞典MySQL AB 公司开发,当前属于 Oracle 旗下公司。MySQL是一种关联数据库管理系统,关联数据库将数据保存在不同的表中,而不是将所有数据放在一个大仓库内,这样就增加了速度并提高了灵活性。 MySQL所使用的 SQL 语言是用于访问数据库的最常见标准化语言。MySQL 软件采用了双授权政策,它分为社区版和商业版,由于其体积小、速度快、总体拥有成本低,特别是开放源码这一特点,一般中小型网站的开发都选择 MySQL 作为网站数据库。1.3.2 MyEclipse MyEclipse,是在eclipse 基础上加上自己的插件开发而成的功能强大的企业级集成开发环境,主要用于Java、Java EE以及移动应用的开发。MyEclipse的功能非常强大,支持也十分广泛,特别是对各种开源产品的支持相当不错。 二、需求分析 2.1 功能需求 2.1.1 系统目标

关于数据库课程设计个人总结

关于数据库课程设计个人总结一个月的时间非常快就过去了,这一个月我不敢说自己有多大的进步,获得了多少知识,但起码是了解了项目开发的部分过程。虽说上过数据库相关的课程,但是没有亲身经历过相关的设计工作细节。这次课程设计给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发现这其中需要的很多知识我们没有接触过,上网查找资料的时候发现我们以前所学到的仅仅是皮毛,还有很多需要我们掌握的东西我们根本不知道。同时也发现有很多已经学过的东西我们没有理解到位,不能灵活运用于实际,不能很好的用来解决问题,这就需要自己不断的大量的实践,通过不断的自学,不断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将深刻理解所学知识,同时也可以学到不少很实用的东西。 这次的数据库课程设计,我们组负责的企业信息文档管理系统的设计。这课题是自拟的。我们组实行的分工合作。我主要是负责数据库功能模块设计这部分。 从各种文档的阅读到需求分析、概要设计、数据库总体设计、代码编写与调试,我们都准备了好长时间。组内分工合作的整个过程,我亲身体验了一回系统的设计开发过程,分工合作的好处。很多东西书上写的很清楚,貌似看着也很简单,思路非常清晰。但真正需要自己想办法去设计一个系

统的时候才发现其中的难度。经常做到后面突然就发现自己一开始的设计有问题,然后又回去翻工,在各种反复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想法我想有这样的问题不止我一个,事后想想是一开始着手做的时候下手过于轻快,或者说是根本不了解自己要做的这个系统是给谁用的。因为没有事先做过仔细的用户调查,不知道整个业务的流程,也不知道用户需要什么功能就忙着开发,这是作为设计开发人员需要特别警惕避免的,不然会给后来的工作带来很大的麻烦,甚至可能会需要全盘推倒重来。所以以后的课程设计要特别注意这一块的设计。经过组内讨论,我们确定的课题是企业信息文档管理系统。说实话,我对这个系统不是很了解。通过上网查找资料、相关文献的阅读,我对该系统有了大体的了解。 在需求分析过程中,我们通过上网查资料,去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结合我们的生活经验,根据可行性研究的结果和用户的需要,分析现有情况及问题。在一个月的时间里,不断地对程序及各模块进行修改、编译、调试、运行,其间遇到很多问题,经过组内讨论。最终把它解决了。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对数据库的设计更加熟练了。通过本次课程设计,对SQL语言,数据库的创建、修改、删除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通过导入表和删除表、更改表,学会了数据库的基本操作。很多事情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简单的,它涉及到的各种实体、属性、数据流程、数据处理等等。很多时候感觉后

北京邮电大学数字电路实验报告

北京邮电大学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实验 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QuartusII原理图输入 法设计与实现 学院:北京邮电大学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实验名称和实验任务要求 实验名称:QuartusII原理图输入法设计与实现 实验目的:⑴熟悉用QuartusII原理图输入法进行电路设计和仿真。 ⑵掌握QuartusII图形模块单元的生成与调用; ⑶熟悉实验板的使用。 实验任务要求:⑴掌握QuartusII的基础上,利用QuartusII用逻辑 门设计实现一个半加器,生成新的半加器图像模 块。 ⑵用实验内容(1)中生成的半加器模块以及逻辑门 实现一个全加器,仿真验证其功能,并能下载到实 验板上进行测试,要求用拨码开关设定输入信号, 发光二级管显示输出信号。 ⑶用3线—8线译码器(74L138)和逻辑门实现要求 的函数:CBA F+ C + =,仿真验证其 + B C B A A A B C 功能,,并能下载到实验板上进行测试,要求用拨 码开关设定输入信号,发光二级管显示输出信号。二.设计思路和过程 半加器的设计实现过程:⑴半加器的应有两个输入值,两个输出值。 a表示加数,b表示被加数,s表示半加和, co表示向高位的进位。

⑵由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理论知识可知 b a s ⊕=;b a co ?= 选择两个逻辑门:异或门和与门。a,b 为异 或门和与门的输入,S 为异或门的输出,C 为与门的输出。 (3)利用QuartusII 仿真实现其逻辑功能, 并生成新的半加器图形模块单元。 (4)下载到电路板,并检验是否正确。 全加器的设计实现过程:⑴全加器可以由两个半加器和一个或门构 成。全加器有三个输入值a,b,ci ,两个输 出值s,co :a 为被加数,b 为加数,ci 为低 位向高位的进位。 ⑵全加器的逻辑表达式为: c b a s ⊕⊕= b a ci b a co ?+?⊕=)( ⑶利用全加器的逻辑表达式和半加器的逻 辑功能,实现全加器。 用3线—8线译码器(74L138)和逻辑门设计实现函数 CBA A B C A B C A B C F +++= 设计实现过程:⑴利用QuartusII 选择译码器(74L138)的图形模块

数字逻辑电路实验报告

数字逻辑电路 实验报告 指导老师: 班级: 学号: 姓名: 时间: 第一次试验一、实验名称:组合逻辑电路设计

二、试验目的: 1、掌握组合逻辑电路的功能测试。 2、验证半加器和全加器的逻辑功能。 3、、学会二进制数的运算规律。 三、试验所用的器件和组件: 二输入四“与非”门组件3片,型号74LS00 四输入二“与非”门组件1片,型号74LS20 二输入四“异或”门组件1片,型号74LS86 四、实验设计方案及逻辑图: 1、设计一位全加/全减法器,如图所示: 电路做加法还是做减法是由M决定的,当M=0时做加法运算,当M=1时做减法运算。当作为全加法器时输入信号A、B和Cin分别为加数、被加数和低位来的进位,S 为和数,Co为向上的进位;当作为全减法时输入信号A、B和Cin分别为被减数,减数和低位来的借位,S为差,Co为向上位的借位。 (1)输入/输出观察表如下: (2)求逻辑函数的最简表达式 函数S的卡诺图如下:函数Co的卡诺如下: 化简后函数S的最简表达式为: Co的最简表达式为:

(3)逻辑电路图如下所示: 2、舍入与检测电路的设计: 用所给定的集成电路组件设计一个多输出逻辑电路,该电路的输入为8421码,F1为“四舍五入”输出信号,F2为奇偶检测输出信号。当电路检测到输入的代码大于或等于5是,电路的输出F1=1;其他情况F1=0。当输入代码中含1的个数为奇数时,电路的输出F2=1,其他情况F2=0。该电路的框图如图所示: (1)输入/输出观察表如下: B8 B4 B2 B1 F2 F1 0 0 0 0 0 0 0 0 0 1 1 0 0 0 1 0 1 0 0 0 1 1 0 0 0 1 0 0 1 0 0 1 0 1 0 1 0 1 1 0 0 1 0 1 1 1 1 1 1 0 0 0 1 1 1 0 0 1 0 1 1 0 1 0 0 1 1 0 1 1 1 1 1 1 0 0 0 1 1 1 0 1 1 1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数据库课程设计 题目滨州学院学生信息管理系统 系(院)信息工程系年级 2012 专业计算机科学以技术班级 1 学生姓名迟玉梁学号 1214110214 成绩 2014年6月

摘要: 随着社会的进步,尤其是计算机技术与网络的发展,人们对于数据传输,远程控制的实时性要求越来越高,这就使得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越来越面向网络。现代学校管理无疑成为网络应用的典型代表,学生在校期间需要进行大量课程的学习,除学校安排的基本课程之外,还要进行部分选修课的学习。为了达到选课的方便、快捷,高等学校都提供网上选课平台供学生使用。本次课程设计选做学生选课系统就是建立在面向网络的基础之上,选用Visual Studio 2008 开发工具和SQL Server2005 数据库。所开发出的系统能够方面学生选课、教师查询和管理员管理。具有较强的实时性,在面向网络的基础上可以方便在外用户进行各种操作。 关键词:面向网络;数据库;方便

目录 1 课题的描述及意义 (1) 1.1课题目标 (1) 1.2目的及意义 (1) 2 系统需求分析 (1) 2.1系统的详细需求 (1) 2.2开发及运行环境 (1) 3 数据库概念设计 (2) 4 数据库逻辑设计 (2) 5 系统界面设计 (4) 5.1系统整体界面设计 (4) 5.2系统各子界面设计 (4) 6 软件测试过程 (10) 7 总结 (12) 8 附录 (12)

滨州学院学生信息管理系统 1 课题的描述及意义 1.1课题目标 实现一个学生选课系统,完成学生选课及查询、教师查询选课及上传学生成绩、管理员管理选课等功能。 1.2目的及意义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巩固了对数据库的创建,数据库表的增、删、改、查四大操作的理解与应用。全面的理解了数据库完整性的内容,熟练了SQL语句的书写,关系图的绘制,E-R图的制作。对本学期的数据库课程有了综合的应用,把课本中的知识点系统的连在一起,加深了印象。 2 系统需求分析 2.1系统的详细需求 学生选课系统,在登录模块之后,根据系统用户的不同划分为三个模块:管理员模块、学生模块、教师模块。 (1)管理员通过Id和姓名登陆后可以对整个系统进行全面管理,对学生信息、教师信息、课程信息的增删改查操作。 (2)学生通过学号和姓名登陆后可查看已有的课程信息,并进行选课操作。 (3)教师通过教师号和姓名登陆后可查看课程信息、学生选课情况,修改课程信息和学生课程成绩。 2.2开发及运行环境 硬件环境:pc机 软件环境: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10、Microsoft SQL Server 2005

sql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sql课程设计心得 体会 1

sql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篇一:数据库课程设计的个人总结】 在开学的第一周,我参加了院里组织的数据库课程设计,这项任务是分组分工完成的,我们组有五名成员,分别是我们班学号的后五位同学,很荣幸地我被推荐为我们组的组长,在组长的“英明”指导下,全体组员团结奋斗,使得任务完成地比我们预期的要稍早一些,也比预期要漂亮一些,这一点我们都感到很高兴也很自豪。 王婆卖瓜时间过了,言归正传吧。凡是都要有个总结,以下便是我在这个课程设计中的一点心得。 首先我分析一下我们组任务顺利完成的成功之处并总结一些经验,供以后反省参考用。 凡事预则备,不预则废。这是我的座右铭,也是我深有感悟的几句古语之一。在这个项目的开始阶段,老师便让我们做了个进度安排表,我很好的利用了这次机会,花了较多心思作出了一个很详细的进度安排表,之后我们组任务的完成也是严格按照这个进度表进行的。当然我后来去了解了一下别的组的情况,有些组的进度安排表没我们组做完善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她们对这一周的数据库课程设计到底还没什么概念。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方面,一个是基础太差不能理解老师安排的任务(当然这种人比较少),一种是缺乏交流,这个

交流包括组内的交流,也包括组间的,更包括与老师之间的,这也就引出了我的第二个心得。 多主动,这一点原本和上一点多交流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我把它专门列出来也是为了体现她的重要性。多主动一方面是说要主动积极的思考解决问题。有很多同学比较好学,总是不停的在与别人沟通交流,看似很积极,可是仔细分析她提出的那些问题着实汗涔涔,有些问题近似牢骚话类,稍微开动点脑筋就能解决的,但其总不会先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后再提出个经过大脑过滤的问题,说白了就是凡事都没有个自己稍微成熟的看法。关于这一点我曾经就一度犯过,现在回想起那段岁月着实还是对有些同学的耐心感动到热泪盈眶。直到有一天张老师找我谈了一次我才幡然醒悟到,之后便有了教大的长进,至少变得比较会提问题了。当然我觉得这一点还是值得给与一定程度的肯定的,至少她肯学,比起那种喜欢“搭顺风车”的同学强多了。我上面提到的而关于组长的剥夺组员锻炼权利的问题想必要是被有些组长看了会大有意见,组长会说:“你以为我喜欢一个人全干啊,还不是被逼的”。出现这种情况也于她们组喜欢“搭便车”的人太多了有关系,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映射出了这个组组员和组长团队意识的极度缺乏。又扯远了,总之喜欢“搭车”的那部分同学可要提高警惕了,眼看过一年就要出去实习了,还不抓紧时间主动学点东西,还不停的让组长剥削你得到锻炼的机会,以后在这条路上怎么混得下去啊?

数字电路实验报告

数字电路实验报告 姓名:张珂 班级:10级8班 学号:2010302540224

实验一:组合逻辑电路分析一.实验用集成电路引脚图 1.74LS00集成电路 2.74LS20集成电路 二、实验内容 1、组合逻辑电路分析 逻辑原理图如下:

U1A 74LS00N U2B 74LS00N U3C 74LS00N X1 2.5 V J1 Key = Space J2 Key = Space J3 Key = Space J4 Key = Space VCC 5V GND 图1.1组合逻辑电路分析 电路图说明:ABCD 按逻辑开关“1”表示高电平,“0”表示低电平; 逻辑指示灯:灯亮表示“1”,灯不亮表示“0”。 真值表如下: A B C D Y 0 0 0 0 0 0 0 0 1 0 0 0 1 0 0 0 0 1 1 1 0 1 0 0 0 0 1 0 1 0 0 1 1 0 0 0 1 1 1 1 1 0 0 0 0 1 0 0 1 0 1 0 1 0 0 1 0 1 1 1 1 1 0 0 1 1 1 0 1 1 1 1 1 0 1 1 1 1 1 1 表1.1 组合逻辑电路分析真值表 实验分析: 由实验逻辑电路图可知:输出X1=AB CD =AB+CD ,同样,由真值表也能推出此方程,说明此逻辑电路具有与或功能。 2、密码锁问题: 密码锁的开锁条件是:拨对密码,钥匙插入锁眼将电源接通,当两个条件同时满足时,开锁信号为“1”,将锁打开;否则,报警信号为“1”,则接通警铃。

试分析下图中密码锁的密码ABCD 是什么? 密码锁逻辑原理图如下: U1A 74LS00N U2B 74LS00N U3C 74LS00N U4D 74LS00N U5D 74LS00N U6A 74LS00N U7A 74LS00N U8A 74LS20D GND VCC 5V J1 Key = Space J2 Key = Space J3 Key = Space J4 Key = Space VCC 5V X1 2.5 V X2 2.5 V 图 2 密码锁电路分析 实验真值表记录如下: 实验真值表 A B C D X1 X2 0 0 0 0 0 1 0 0 0 1 0 1 0 0 1 0 0 1 0 0 1 1 0 1 0 1 0 0 0 1 0 1 0 1 0 1 0 1 1 0 0 1 0 1 1 1 0 1 1 0 0 0 0 1 1 0 0 1 1 0 1 0 1 0 0 1 1 0 1 1 0 1 1 1 0 0 0 1 1 1 0 1 0 1 1 1 1 0 0 1 1 1 1 1 0 1 表1.2 密码锁电路分析真值表 实验分析: 由真值表(表1.2)可知:当ABCD 为1001时,灯X1亮,灯X2灭;其他情况下,灯X1灭,灯X2亮。由此可见,该密码锁的密码ABCD 为1001.因而,可以得到:X1=ABCD ,X2=1X 。

数据库课程设计心得体会精选篇

数据库课程设计心得体会精选篇 课程培训活动,四对于提高专业技能的一个很好的方式,下面由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数据库课程设计心得体会精选范文,仅供参考~ 数据库课程设计心得体会一 两个星期的时间非常快就过去了,这两个星期不敢说自己有多大的进步,获得了多少知识,但起码是了解了项目开发的部分过程。虽说上过数据库上过管理信息系统等相关的课程,但是没有亲身经历过相关的设计工作细节。这次实习证实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发现这其中需要的很多知识我们没有接触过,去图书馆查资料的时候发现我们前边所学到的仅仅是皮毛,还有很多需要我们掌握的东西我们根本不知道。同时也发现有很多已经学过的东西我们没有理解到位,不能灵活运用于实际,不能很好的用来解决问题,这就需要我们不断的大量的实践,通过不断的自学,不断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将深刻理解所学知识,同时也可以学到不少很实用的东西。 从各种文档的阅读到开始的需求分析、概念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物理结构设计。亲身体验了一回系统的设计开发过程。很多东西书上写的很清楚,貌似看着也很简单,

思路非常清晰。但真正需要自己想办法去设计一个系统的时候才发现其中的难度。经常做到后面突然就发现自己一开始的设计有问题,然后又回去翻工,在各种反复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想法。 我想有这样的问题不止我一个,事后想想是一开始着手做的时候下手过于轻快,或者说是根本不了解自己要做的这个系统是给谁用的。因为没有事先做过仔细的用户调查,不知道整个业务的流程,也不知道用户需要什么功能就忙着开发,这是作为设计开发人员需要特别警惕避免的,不然会给后来的工作带来很大的麻烦,甚至可能会需要全盘推倒重来。所以以后的课程设计要特别注意这一块的设计。 按照要求,我们做的是机票预订系统。说实话,我对这个是一无所知的,没有订过机票,也不知道航空公司是怎么一个流程。盲目开始设计的下场我已经尝过了,结果就是出来一个四不像的设计方案,没有什么实际用处。没有前期的调查,仅从指导书上那几条要求着手是不够的。 在需求分析过程中,我们通过上网查资料,去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结合我们的生活经验,根据可行性研究的结果和客户的要求,分析现有情况及问题,采用client/server结构,将机票预定系统划分为两个子系统:客户端子系统,服务器端子系统。在两周的时间里,不断地对程序及各模块进行修改、编译、调试、运行,其间遇到很多问题:由于忘记了一

数字电路实验报告——译码器

第五次试验报告 实验五 译码器 一、实验目的要求 1、熟悉中规模集成电路T4138译码器的工作原理与逻辑功能 2、掌握译码器的应用 二、实验仪器、设备 直流稳压电源、电子电路调试器、万用表、两个T4138、74LS20 三、实验线路、原理框图 1、T4138的逻辑符号 T4138是一个3线—8线译码器,它是一种通用译码器,其逻辑符号如图1所示。 图1 其中,A 2、A 1、A 0是地址输入端,Y 0、Y 1、Y 2、Y 3、Y 4、Y 5、Y 6、Y 7是译码输出端,S 1、 S 2、S 3是使能端,当S 1=1, S 2+S 3=0时,器件使能。 2、T4138的管脚排列 T4138的管脚排列如图2所示: 图2 3、T4138的逻辑功能 T4138的功能表如下表所示: Y Y Y Y Y Y Y 32 (a )原SJ 符号 (b )GB 符号

3线—8线译码器实际上是一个负脉冲输出的脉冲分配器。若利用使能端中的一个输入端输入数据信息,器件就成为一个数据分配器。 4、用T4138实现一个逻辑函数 译码器的每一路输出,实际上是地址码的一个最小项的反变量,利用其中一部分输出端输出的与非关系,也就是它们相应最小项的或逻辑表达式,能方便地实现逻辑函数。 本试验要求实现以下逻辑函数: Y=AB C +A B C+A BC+ABC=ABC BC A C B A C AB ???=7356Y Y Y Y 用T4138和74LS20实现以上逻辑函数,实验线路见下图(图3): 图3 5,用两个3线—8线译码器组成一个4线—16线的译码器 4线—16线的真值表为: “0Y

图书管理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管理信息系统实习》报告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王桃群 时间 2012.3.13~2012.3.23 成绩 评语

一、课程设计题目 图书管理系统 二、系统需求 1.系统的准备 操作系统:Windows xp 数据库系统:SQL Server 2000 或 SQL Server 2005 客户端开发工具:Visual Studio 2005或其他开发工具 2.知识准备 熟悉SQL Server 2000 或 SQL Server 2005的使用; 熟悉C#、https://www.360docs.net/doc/f66132517.html,或其他语言进行数据库编程。 3.系统分析 图书信息包括:每种图书都有书名、ISBN、一名或多名作者(译者)、出版社、定价和内容简介等; 读者信息包括:借书证记录有借阅者的姓名、密码、所在单位和类别等; 读者凭借书证借书,教师最多借书15本书,借书期限最长为90天,学生最多借书8本书,借书期限最长为30天。对于超期未还的读者不能继续借书,每本书每超期一天罚款0.05元。 三、系统设计 1.体系结构 本系统使用c/s模式的两层结构,表示层(USL)和数据访问层(DAL)。 表示层(USL):为客户提供对应用程序的访问,以Windows应用程序或Web 应用程序的形式提供实现的功能。 业务逻辑层(BLL):实现应用程序的业务功能,以类库的形式为表示层提供服务。 数据访问层(DAL):实现整个系统所有的数据库连接、数据存取操作,以组

件类库的形式为业务逻辑层提供服务。 此外,实体类,简单地说是描述一个业务实体的类。业务实体直观一点的理解就是整个应用系统业务所涉及的对象,从数据存储来讲,业务实体就是存储应用系统信息的数据表,将数据表中的每一个字段定义成属性,并将这些属性用一个类封装,这个类就称为实体类。 2.功能模块框图 3.数据库设计 1. 读者类别表(ReaderType)

数据库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数据库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数据库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数据库课程设计大赛的尘嚣渐渐远去,怀着对这次大赛的些许不舍,怀着对当初课程设计开始时候的豪情万丈的决心的留恋,怀着通过这次课程设计积累的信心与斗志,我开始写这篇文章,为自己的足迹留下哪怕是微不足道但是对自己弥足珍贵的痕迹并期望与大家共勉。 首先,让我的记忆追溯到大二暑假,在老大的指引下(老大劝我学https://www.360docs.net/doc/f66132517.html,),我接触到microsoft 公司的.net产品。那个时候我已经学过vc 和asp,因为windows程序设计实验的课的关系,接触过vb,但是没有专门去学他,因为习惯了c++里面的class,int,觉得vb的sub,var 看着就不是很顺心。我是一个好奇心很强的人,突然看到了一个号称“.net是用于创建下一代应用程序的理想而又现实的开发工具”,而且主推c#语言,由于对c语言的一贯好感,我几乎是立刻对他产生了兴趣。我就开始了对c#的学习,任何语言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所以数据交互是很重要的,暑假的时候我把我们这学期的课本数据库系统概论看了一遍。我记得以前用c语言编程的时候,数据是在内存中申请空间,譬如使用数组等等。很耗费内存空间。这个时候就是数据库站出来的时候啦,于是我又装上了sql server2000,以前学asp的时候用的是access,那个时候只是照着人家做,理论是什么也不是很清楚。 通过一个暑假的学习,基本搞清楚了理论方面的东西,具体怎么用也不是很清楚。但是这为这学期的课程设计打下了铺垫。 来到学校后,随着这学期的数据库课程大赛开始了,我有一个看法就是我自己应该具备的能力不是我会多少,而是我应该具备快速学会东西的能力。遇到什么就学什么。我们有时候很容易被一些专业名词说吓着,包括什么建模,软件工程,数据分析,数据挖掘等等。我身边就有很多同学被这些纸老虎所唬住,而没有勇气去接触他们,总是说这个太难了之类的退堂鼓的话,他们低估了自己的潜力同时也压抑住了他们自己的好奇心。其实都是纸老虎,又不是什么国家科研难题,只是去用一些工具,发明工具是很难,但是用一个工具就容易多了,just do it!我记得我做这个数据库之前,我们老师说要做好前期分析,我就在网上搜索用什么分析工具好。最后我选择了roseuml建模工具。在此之前,我脑袋里面没有软件建模的思想,什么uml 建模对我而言就是一张空白的纸。但是真正接触后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难,有什么不懂的上网去搜索,这是一个信息横流的世界,有google,baidu就没有不能解决的知识难题。以及后来的数据库分析的时候用到的powerdesigner也是一样。 开发的时候我想过用什么架构,c/s模式?模式有很多,怎么选择?我就上网搜索现在最流行的架构是什么。结果搜到了mvc架构,就是你啦。我决定用这个架构,不会,没关系,咱学。just do it!前期工作准备好后,那么我就得把我暑假学的.net加以实践。这个时候我更加深入的了解了利用https://www.360docs.net/doc/f66132517.html,操纵数据库的知识。并且对数据库里面的存储过程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经过大概2个多星期的奋斗,我完成了我的数据库课程设计--基于.net数据集的图书馆管理系统。并最后非常荣幸的获得了大赛的一等奖以及以及新技术应用奖。 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这次数据库课程设计给我的最大的印象就是如果自己有了兴趣,就动手去做,困难在你的勇气和毅力下是抬不了头的。从做这个数据库开始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我都没有一丝的放弃的念头。出于对知识的渴望,出于对新技术的好奇,出于对一切未知的求知。我完成了这次数据库课程设计,不过这只是我学习路上的驿站,未来十年.net 的核心技术就是xml[至少微软是这么宣传的],我会继续学习它,包括jave公司的j2ee我也很想试试,语言本来就是相通的,just do it!语言并不重要毕竟它仅仅是工具,用好一个工具并不是一件值得为外人道的事情,主要是了解学习思想。古语说的好:学无止境啊! 我很庆幸我参加了这次数据库大赛,让我确实打开了眼界。 (最后,很感激学校给了我们这次动手实践的机会,让我们学生有了一个共同学习,增长

数字逻辑电路实验报告

. .. 数字逻辑电路设计 --多功能数字钟 学院:计算机科学与通信工程 专业: : 学号: 指导老师:

多功能数字钟 一、设计任务及要求 (1)拥有正常的时、分、秒计时功能。 (2)能利用实验板上的按键实现校时、校分及清零功能。 (3)能利用实验板上的扬声器做整点报时。 (4)闹钟功能 (5)在MAXPLUS II 中采用层次化设计方法进行设计。 (6)在完成全部电路设计后在实验板上下载,验证设计课题的正确性。 二、多功能数字钟的总体设计和顶层原理图 作为根据总体设计框图,可以将整个系统分为六个模块来实现,分别是计时模块、校时模块、整点报时模块、分频模块、动态显示模块及闹钟模块。

(1)计时模块 该模块使用74LS160构成的一个二十四进制和两个六十进制计数器级联,构成数字钟的基本框架。二十四进制计数器用于计时,六十进制计数器用于计分和秒。只要给秒计数器一个1HZ的时钟脉冲,则可以进行正常计时。分计数器以秒计数器的进位作为计数脉冲。 用两个74160连成24进制的计数器,原图及生成的器件如下: 生成的二十四进制计数器注: 利用使能端,时钟信号,清零以及预置数功能连成24进制。

用两个74160连成的60进制计数器,原图及生成的器件如下: 生成的六十进制计数器 (2)校时模块 校时模块设计要求实现校时,校分以及清零功能。 *按下校时键,小时计数器迅速递增以调至所需要的小时位。 *按下校分键,分计数器迅速递增以调至所需要的分位。 *按下清零键,将秒计数器清零。 注意事项:①在校分时,分计数器的计数不应对小时位产生影响,因而需要屏蔽此时分计数器的进位信号以防止小时计数器计数。 ②利用D触发器进行按键抖动的消除,因为D触发器是边沿触发,在除去时钟边沿到来前一瞬间之外的绝大部分时间都不接受输入,

数字电子技术实验报告汇总

《数字电子技术》实验报告 实验序号:01 实验项目名称:门电路逻辑功能及测试 学号姓名专业、班级 实验地点物联网实验室指导教师时间2016.9.19 一、实验目的 1. 熟悉门电路的逻辑功能、逻辑表达式、逻辑符号、等效逻辑图。 2. 掌握数字电路实验箱及示波器的使用方法。 3、学会检测基本门电路的方法。 二、实验仪器及材料 1、仪器设备:双踪示波器、数字万用表、数字电路实验箱 2. 器件: 74LS00 二输入端四与非门2片 74LS20 四输入端双与非门1片 74LS86 二输入端四异或门1片 三、预习要求 1. 预习门电路相应的逻辑表达式。 2. 熟悉所用集成电路的引脚排列及用途。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 实验前按数字电路实验箱使用说明书先检查电源是否正常,然后选择实验用的集成块芯片插入实验箱中对应的IC座,按自己设计的实验接线图接好连线。注意集成块芯片不能插反。线接好后经实验指导教师检查无误方可通电实验。实验中

1.与非门电路逻辑功能的测试 (1)选用双四输入与非门74LS20一片,插入数字电路实验箱中对应的IC座,按图1.1接线、输入端1、2、4、5、分别接到K1~K4的逻辑开关输出插口,输出端接电平显 图 1.1 示发光二极管D1~D4任意一个。 (2)将逻辑开关按表1.1的状态,分别测输出电压及逻辑状态。 表1.1 输入输出 1(k1) 2(k2) 4(k3) 5(k4) Y 电压值(v) H H H H 0 0 L H H H 1 1 L L H H 1 1 L L L H 1 1 L L L L 1 1 2. 异或门逻辑功能的测试

图 1.2 (1)选二输入四异或门电路74LS86,按图1.2接线,输入端1、2、4、5接逻辑开关(K1~K4),输出端A、B、Y接电平显示发光二极管。 (2)将逻辑开关按表1.2的状态,将结果填入表中。 表1.2 输入输出 1(K1) 2(K2) 4(K35(K4) A B Y 电压(V) L H H H H L L L H H H H L L L H H L L L L L H H 1 1 1 1 1 1 1 1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兰州商学院陇桥学院 工学系课程设计报告 设计题目:户籍管理信息系统 系别:工学系 专业(方向):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年级、班:2011级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班学生姓名:方延斌 学生学号:20110651107 指导教师:韩如冰 2014年6月20日

目录 一、前言 (3) (一)选题说明 (3) (二)课程设计进度安排 (3) (三)工作业绩 (3) 二、系统可行性分析 (3) (一)需求分析 (3) (二)开发的可行性 (4) 三、系统分析 (5) (一)业务流程图(如图1) (5) (二)数据流程图(如图2) (5) 四、系统设计(如图3) (6) (一)系统功能结构图 (6) (二)数据库设计 (7) 五、系统实现 (10) 六、系统测试 (11) 七、总结 (13) 八、附件(代码、部分图表) (14)

户籍管理信息系统 一、前言 (一)选题说明 为了能更加快速的完成户籍的管理,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特开发此系统。此系统基本符合用户需求,能够完成资料修改、数据录入、用户管理等功能。以及各类相关的打印。并提供部分系统维护功能。同时也考虑了减少数据冗余问题,对于数据的一致性的问题也通过程序进行了有效的解决。 (二)课程设计进度安排 星期进度安排 第十六周可行性分析,系统需求分析(系统描述、业务流程图设计及分析) 第十七周系统需求分析(系统数据流程图、必要的数据字典设计) 第十八周系统设计(系统代码设计、数据库设计),系统设计(输出设计、输入设计及其他内容) (三)工作业绩 小组分工: 序号负责人任务 1方延斌查询相关资料,建立数据库,课程相应模块设计 2唐璠系统整体设计 二、系统可行性分析 (一)需求分析 户籍管理改革是一个关系千家万户的大事情。过去户口曾经是等级、地位的象征,一个户口迁移曾经难倒多少人。这些年,我国户籍

数据库课程设计总结

数据库课程设计总结 数据库课程设计个人总结 姓名:邢王秀学号:xx24101215 班级:09计本班 一个月的时间非常快就过去了,这一个月我不敢说自己有多大的进步,获得了多少知识,但起码是了解了项目开发的部分过程。虽说上过数据库相关的课程,但是没有亲身经历过相关的设计工作细节。这次课程设计给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发现这其中需要的很多知识我们没有接触过,上网查找资料的时候发现我们以前所学到的仅仅是皮毛,还有很多需要我们掌握的东西我们根本不知道。同时也发现有很多已经学过的东西我们没有理解到位,不能灵活运用于实际,不能很好的用来解决问题,这就需要自己不断的大量的实践,通过不断的自学,不断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将深刻理解所学知识,同时也可以学到不少很实用的东西。 这次的数据库课程设计,我们组负责的企业信息文档管理系统的设计。这课题是自拟的。我们组实行的分工合作。我主要是负责数据库功能模块设计这部分。

从各种文档的阅读到需求分析、概要设计、数据库总体设计、代 码编写与调试,我们都准备了好长时间。组内分工合作的整个过程,我亲身体验了一回系统的设计开发过程,分工合作的好处。很多东西书上写的很清楚,貌似看着也很简单,思路非常清晰。但真正需要自己想办法去设计一个系统的时候才发现其中的难度。经常做到后面突 然就发现自己一开始的设计有问题,然后又回去翻工,在各种反 复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想法。 我想有这样的问题不止我一个,事后想想是一开始着手做的时候 下手过于轻快,或者说是根本不了解自己要做的这个系统是给谁用的。因为没有事先做过仔细的用户调查,不知道整个业务的流程,也不知道用户需要什么功能就忙着开发,这是作为设计开发人员需要特别警惕避免的,不然会给后来的工作带来很大的麻烦,甚至可能会需要全盘推倒重来。所以以后的课程设计要特别注意这一块的设计。 经过组内讨论,我们确定的课题是企业信息文档管理系统。说实话,我对这个系统不是很了解。通过上网查找资料、相关文献的阅读,我对该系统有了大体的了解。 在需求分析过程中,我们通过上网查资料,去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结合我们的生活经验,根据可行性研究的结果和用户的需要,分

数字电路组合逻辑电路设计实验报告

数字电路组合逻辑电路设 计实验报告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实验三组合逻辑电路设计(含门电路功能测试)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常用门电路的逻辑功能 2.掌握小规模集成电路设计组合逻辑电路的方法 3.掌握组合逻辑电路的功能测试方法 二、实验设备与器材 Multisim 、74LS00 四输入2与非门、示波器、导线 三、实验原理 TTL集成逻辑电路种类繁多,使用时应对选用的器件做简单逻辑功能检查,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 测试门电路逻辑功能有静态测试和动态测试两种方法。静态测试时,门电路输入端加固定的高(H)、低电平,用示波器、万用表、或发光二极管(LED)测

出门电路的输出响应。动态测试时,门电路的输入端加脉冲信号,用示波器观测输入波形与输出波形的同步关系。 下面以74LS00为例,简述集成逻辑门功能测试的方法。74LS00为四输入2与非门,电路图如3-1所示。74LS00是将四个二输入与非门封装在一个集成电路芯片中,共有14条外引线。使用时必须保证在第14脚上加+5V电压,第7脚与底线接好。 整个测试过程包括静态、动态和主要参数测试三部分。 表3-1 74LS00与非门真值表 1.门电路的静态逻辑功能测试 静态逻辑功能测试用来检查门电路的真值表,确认门电路的逻辑功能正确与否。实验时,可将74LS00中的一个与非门的输入端A、B分别作为输入逻辑变量,加高、低电平,观测输出电平是否符合74LS00的真值表(表3-1)描述功能。

个人信息管理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数据库系统概论》 课程设计报告 题目:个人信息管理系统 专业:网络工程 班级:姓名:指导教师:成绩: 计算机学院 2017 年12 月8 日 目录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与意义 (2) 1.1课程设计的目的 (2)

1.2课程设计的意义 (3) 二需求分析 (4) 2.1用户需求 (4) 2.2系统需要实现的功能和操作如下 (5) 2.3功能需求分析: (5) 三数据库概念模型设计 (7) 四数据库逻辑模型设计 (12) 4.1一般逻辑模型设计: (12) 4.2具体逻辑模型设计: (13) 五数据库物理设计与数据库保护设计 (17) 5.1 设计表间关系 (17) 5.2物理设计 (18) 5.3保护设计 (19) 六数据库建立 (20) 七课程设计心得与体会 (25) 八参考资料 (26)

课程设计的目的与意义 1.1 课程设计的目的 数据库课程设计是数据库系统原理实践环节的极为重要的部分, 其目的是: (1)培养学生能够应用数据库系统原理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对系统进行概念设计,学会设计局部 ER图,全局 ER图; (2)培养学生能够应用数据库系统在概念设计的基础上应用关系规范化理论对系统进行逻辑设计,学会在 ER图基础上设计出易 于查询和操作的合理的规范化关系模型; (3)培养学生能够应用 SQL 语言对所设计的规范化关系模型进行物理设计,并且能够应用事务处理,存储过程,触发器以保证 数据库系统的数据完整性,安全性,一致性,保证数据共享和 防止数据冲突; (4)培养学生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使之能够熟练掌握一种数据库系统(如 SQL SERVE)R的使用,培养学生开发创新能 力; (5)通过设计实际的数据库系统应用课题,使学生进一步熟悉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操作技术,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 题,查阅资料以及自学的能力,以适应计算机产业日新月异 发展的形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