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子宫内膜增生的疗效及机制探讨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子宫内膜增生的疗效及机制探讨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子宫内膜增生的疗效及机制探讨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子宫内膜增生的疗效及机制探讨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子宫内膜增生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9例子宫内膜增生患者按照随机分层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

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中医治疗,观察组采用中医辨证分型治疗,观察组两组月

经情况、子宫内膜厚度、性激素水平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月经转归

比例、似月经量比例及子宫内膜厚度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性激素FSH、LH及E2水平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9%(39/4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8%(31/3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辨证分型治疗

子宫内膜增生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快速改善患者月经状况及性激素水平,在临床

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中医辨证分型;子宫内膜增生;疗效;作用机制

子宫内膜增生的具体病因尚不明确,大部分患者通过药物治疗即可康复,本

文将中医辨证分型疗法应用于临床中,现将应用结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患者资料我院2013年11月-2014年11月共收治79例子宫内膜增生患者,年龄在26-55岁之间,随机将79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2例,平均年龄(34.6±

2.9)岁,平均病程(25.1±2.3)月,阴道平均流血时间

(21.3±2.5)d,单纯增生患者17例,复合增生患者15例,不典型增生患者10例,对照组37例,平均年龄(32.9±2.8)岁,平均病程(22.7±2.6)月,阴道平

均流血时间(19.6±2.3)d,单纯增生患者15例,复合增生患者14例,不典型增

生患者8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传统中西医疗法治疗,患者口服安宫黄体酮和妇科

千金胶囊,安宫黄体酮口服10mg,2次/d,3周为1个疗程,连续服药3个月经

周期,妇科千金胶囊口服2粒,3次/d,连续服药3个月经周期。观察组在口服

安宫黄体酮基础上给予中医辨证分型治疗,中医临床将子宫内膜增生分为肾虚型、血热型、脾虚型、痰湿型及血瘀型五类,肾虚型给予自拟益肾调经、活血祛瘀汤剂,组方为熟地、菟丝子、山药、红花、山茱萸、杜仲、茯苓、白芍、当归、川芎、枸杞子、桃仁,血热型给予自拟的清热和营、活血祛瘀汤剂,组方为桃仁、

牛膝、红花、桔梗、当归、丹参、生地、枳壳、赤芍、甘草、川芎、丹皮、柴胡,脾虚型给予自拟的疏肝理气、活血祛瘀汤剂,组方为当归、香附、赤芍、丹皮、

川芎、枳壳、桃仁、灵脂、红花、元胡、炙甘草、乌药,痰湿型给予自拟的温经

散寒、活血祛瘀汤剂,组方为小茴香、川芎、干姜、蒲黄、元胡、官桂、灵脂、

当归、没药、赤芍,血瘀型给予自拟的益气补阳、活血祛瘀汤剂,组方为补骨脂、黄芪、桃仁、当归、姜半夏、赤芍、红花、地龙、乳香、川芎,不同症型患者均

连续服药3个月经周期[1]。

1.3观察指标观察组两组月经情况、子宫内膜厚度、性激素水平及临床疗效。月经情况分为月经转归百分比及月经量,月经量分为大于月经量、似月经量及小

于月经量,子宫内膜厚度采用B超检测,性激素检测指标包括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及雌二醇(E2),根据以上观察指标将临床疗效

分为:治愈即指患者月经周期、月经量及性激素水平均恢复正常,子宫内膜厚度

小于12mm,治疗后4周未见复发,有效即指月经周期、月经量等基本恢复正常,子宫内膜厚度相比治疗前降低明显,无效即指上述观察指标无变化,将治愈及有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