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古文译注

趣味古文译注
趣味古文译注

趣味古文译注

公父文伯饮南宫敬叔酒

《国语·鲁语》

公父文伯饮南宫敬叔酒[1],以露睹父为客[2]。羞鳖焉[3],小,睹父怒。相延食鳖[4],辞曰[5]:“将使鳖长而后食之[6]。”遂出[7]。文伯之母闻之,怒曰:“吾闻之先子曰[8],祭养尸[9],享养上宾[10]。鳖于何有[11],而使夫人怒也[12]?”遂逐之[13]。五日,鲁大夫辞而复之[14]。

[注释][1]公父文伯:春秋时鲁国大夫,名歜(chù),季悼子之孙,公父穆伯之子。饮……酒:请……喝酒。南宫敬叔:鲁国大夫,名阅,孟僖子之子。[2]以:让。为:当。客:贵宾。古代的礼仪,酒席上要尊一人为客。[3]羞:进献(食品)。焉:代词,指露睹父。[4]延:邀请。食:吃。[5]辞:拒绝。[6]长:长大。之:它。[7]遂:便,就。[8]之:指下文的“祭养尸,享养上宾”。先子:古人称已去世的父亲为先子,这里指公父文伯的祖父季悼子。[9]祭:祭祀。养:尊奉。尸:古代祭祀时,要让一个活人代表死者接受祭祀,这个人就叫做尸,尸一般由臣下或死者的晚辈充任。[10]享:设宴招待宾客。上宾:贵客。[11]鳖于:于鳖,对于鳖。何:为什么。有:吝惜。[12]夫人:那个人,指露睹父。[13]逐:驱逐。之:他。

[14]大夫:古代官职中的一类。周代在国君之下有卿、大夫、士三个等级;各个等级中又分为上、中、下三级。后来就把大夫作为担任官职者的称谓。辞:解释,说情。复之:让他回了家。复:返回。

[译文]公父文伯请南宫敬叔吃酒,请来露睹父当贵客。席间给露睹父端来了一只鳖,这只鳖小,露睹父为此而生气了。大家互相邀请着吃鳖,露睹父拒绝说:“我要让这只鳖长大以后才吃它。”说着就起身出去了。公父文伯的母亲听说了这件事,生气地说:“我听你去世的祖父说过,祭祀时要尊奉尸,宴会上要尊奉贵宾。怎么会因为吝惜一只鳖,而惹得人家生气呢?”便把公父文伯赶出了家门。五天以后,鲁国的大夫们为他说情,母亲才答应让他回来。

平公射鴳不死

《国语·晋语》

平公射鴳不死[1],使竖襄搏之[2],失[3]。公怒,拘[4],将杀之。叔向闻之[5],夕[6],君告之,叔向曰:“君必杀之。昔吾先君唐叔射兕于徒林[7],殪[8],以为大甲[9],以封于晋[10]。今君嗣吾先君唐叔[11],射鴳不死,搏之不得,是扬吾君之耻者也[12]。君其必速杀之[13],勿令远闻[14]。”君忸怩[15],乃趣赦之[16]。

[注释][1]平公:春秋时晋国的国君,名彪。鴳(yàn):鸟名,鹑的一种。[2]竖襄:竖,奴仆;襄,这个奴仆的名字。搏:捕捉。[3]失:没有捉到,飞走了。[4]拘:关押。[5]叔向:晋国著名大夫。[6]夕:早晨拜见君主叫朝,傍晚拜见君主叫夕。[7]先君:古人称本国已去世的国君为先君。唐叔:周成王的弟弟,名叫虞,被封为晋侯,是晋国的第一代国君。兕(sì):古代兽名,皮厚,可以制铠甲。一说兕就是雌犀。徒林:地名。[8]殪(yì):杀死。[9]以为:以(之)为,用它做成。以,用。为,做。[10]以:因而。[11]嗣:继承。[12]是:此。扬:张扬,扩散显露。吾君:对君主的亲切称呼。耻:羞耻,不光彩。[13]其:请。[14]勿:不要。令:让,使得。远闻:传播到远处。[15]忸怩(niǔní):惭愧的样子。[16]乃:便。趣(cù):赶快。赦:赦免,释放。

[译文]晋平公射鴳,没有射死,让他的仆人襄去捕捉,没有捉到,受伤的鴳又飞走了。平公很生气,把襄关押起来,准备杀死他。叔向听说了这件事,便在傍晚时去拜见平公,平公把要杀襄的事告诉了他。叔向说:“您必须杀掉他。在过去,我国的先君唐叔在徒林射兕,一箭就把兕射死了,用兕的皮做成了大铠甲,(他这样多才多艺,)因此被封到晋国当了国君。现在您继承了我们的先君唐叔的国君的地位,连一只鴳都射不死,派人去捉又没有捉到,这等于是在扩散张扬您的不光彩的事。请您一定赶快杀掉他,不要让这件事传播到到远处。”平公听了惭愧起来,便马上把襄释放了。

范文子暮退于朝

范文子暮退于朝[1],武子曰[2]:“何暮也[3]?”对曰[4]:“有秦客廋辞于朝[5],大夫莫之能对也[6],吾知三焉。”武子怒曰:“大夫非不能也,让父兄也[7]。尔童子[8],而三掩人

于朝[9],吾不在晋国,亡无日矣[10]。”击之以杖[11],折委笄[12]。

[注释][1]范文子:晋国大夫,名燮,也称为士燮。暮:晚。退:从重要的场所或尊者面前离开。于:从。朝:朝廷。[2]武子:名会,也称为士会,是士燮的父亲。[3]何:为什么。也:呢。语气词,表示疑问。[4]对:回答。一般用于地位低的人回答地位高的人的问话,或用于回答地位相当的人的问话。[5]廋(sōu)辞:隐语、谜语之类的话。“廋”本来是“隐藏”的意思。辞:言词。于:在。[6]莫之能对:等于说“莫能对之”,没有人能回答他。莫:没有人。之:他。对:回答。[7]让:谦让。父兄:指年长的人。[8]尔:你。童子:未成年人。

[9]掩:胜过,显示出比别人强。[10]亡:灭亡。这里指范氏家族在晋国的地位和安全而言。无日:没有多少日子。矣:了,啦。[11]以:用。[12]委:古人头上戴的一种冠。笄(jī):用来扎束头发并把冠和发髻固定在一起的簪子。

[译文]范文子很晚才从朝廷上回来,父亲范武子问他说:“今天为什么回来得这么晚呢?”他回答说:“有一个秦国来的客人用隐语在朝廷上向大家发问,众大夫没有一个人能回答出他的问题,而我却能回答出其中的三条来”。武子生气地说:“众位大夫并不是真的不能,而是在谦让在场的年长者。你作为一个孩子,却三次在朝廷上表现出自己比别人强。我一旦离开了晋国(指自己去世),我们范氏家族的灭亡就指日可待了。”说着便用手杖打文子,把文子头上的簪子也打断了。

赵简子问于壮驰兹

赵简子问于壮驰兹曰[1]:“东方之士孰为愈[2]?”壮驰兹拜曰:“敢贺[3]。”简子曰:“未应吾问[4],何贺[5]?”对曰:“臣闻之:国家之将兴也[6],君子自以为不足[7];其亡也,若有余。今主任晋国之政[8],而问及小人[9],又求贤人[10],吾是以贺[11]。”

[注释][1]赵简子:名鞅,当时是晋国的执政之臣。于:向。壮驰兹:晋国大夫,据说他原来可能是吴国人。[2]士:对智者、贤者的通称。孰:谁。为:是。愈:贤,强,更好。[3]敢:大胆地,冒昧地。这是古人说话时表示自谦的礼貌用语。贺:祝贺。[4]应:回答。吾:我。[5]何:为什么。[6]兴:兴旺发达。也:语气助词。[7]君子:对统治者和贵族男子的通称。自以为:认为自己。[8]主:春秋时,大夫被其臣民称为主。任:担负。政:政治事务。

[9]小人:地位低的人。[10]求:访求,寻找。[11]是以:因此。是,此。以,因为。

[译文]赵简子问壮驰兹说:“在东方国家的士人中,谁是最优秀的?”壮驰兹向简子跪拜行礼说:“我大胆地向你祝贺。”简子说:“你没有回答我的问题,为什么祝贺?”壮驰兹回答说:“我听说过这样的道理:国家将要兴旺发达起来,(是因为)当统治者的认为自己才干不足;国家将要灭亡,(是因为)统治者认为自己才干好像有余。现在您负责着晋国的政治事务,却向比您地位低的人询问,又访求贤人,因此我向您祝贺。”

董叔将娶于范氏

董叔将娶于范氏[1],叔向曰:“范氏富,盍已乎[2]?”曰:“欲为系援焉[3]。”他日[4],董祁诉于范献子曰[5]:“不吾敬也[6]。”献子执而纺于庭之槐[7]。叔向过之[8],曰:“子盍为我请乎[9]?”叔向曰:“求系,既系矣[10]。求援,既援矣[11]。欲而得之,又何请焉?”

[注释][1]董叔:晋国大夫。范氏:晋国贵族之一,董叔这里娶的是范宣子的女儿。[2]盍:何不。已:停止,放弃。[3]系援:依附,靠山。“系”本指捆绑,用绳索把两者结束在一起;“援”本指用手拉住。[4]他日:事后的一天。[5]董祁:董叔的妻子,夫家姓董,父家姓祁(“范”只是父家的“氏”),所以称她为董祁。范献子:名鞅,也称为士鞅,董祁是他的妹妹。诉:控告不满。[6]不吾敬:不敬吾,对我不礼貌。[7]执:拘押。纺:绑,用绳索吊起来。庭:庭院。[8]过:经过。[9]请:求情。[10]既:已经。系:捆绑。[11]援:董叔被吊在树上,像是他的手被绳子拉着,所以把他当时的情形戏称为“援”。

[译文]董叔将要娶范氏家的女子为妻,叔向对他说:“范氏富贵,你为什么不放弃和他家结亲的打算呢?”董叔说:“我想通过结亲把他家和我的利益绑在一起,拉住他家作我的靠山。”婚后的一天,董叔新娶的妻子向她的哥哥士鞅诉说道:“董叔不尊重我。”士鞅便把董叔抓起来吊在了院子里的槐树上。叔向从树边经过,董叔向他说:“您为什么不替我去求个情呢?”叔向说:“你当初和他家结亲就是为了求得把你们两家的利益绑在一起,现在已经…绑?起来了,你又想拉住他家做你的靠山,现在也…拉?住了,你有欲望而得到了满足,又为什么要求情呢?”

梗阳人有狱

梗阳人有狱[1],将不胜,请纳赂于魏献子[2],献子将许之[3]。阎没谓叔宽曰[4]:“与

子谏乎[5]!吾主以不贿闻于诸侯[6],今以梗阳之贿殃之[7],不可。”二人朝[8],而不退。献子将食,问谁在庭,曰:“阎明、叔褒在[9]。”召之[10],使佐食[11]。比已食[12],三叹。既饱,献子问焉,曰:“人有言曰,唯食可以忘忧。吾子一食之间而三叹[13],何也?”同辞对曰[14]:“吾,小人也,贪。馈之始至[15],惧其不足,故叹。中食而自咎也[16],曰:岂主之食而有不足?是以再叹[17]。主之既已食[18],愿以小人之腹为君子之心[19]:属餍而已[20]。是以三叹。”献子曰:“善[21]。”乃辞梗阳人[22]。

[注释][1]梗阳:地名,在今山西省清徐县,当时是晋国贵族魏氏的领地。狱:诉讼。[2]纳:送给。赂:财物。魏献子:名叫舒,当时是晋国的执政者。[3]许:答应。[4]阎没、叔宽:都是晋国大夫。叔宽姓“女”,是晋国大夫女叔齐之子。[5]子:古代对人的敬称,这里相当于“您”。谏:劝阻。乎:吧。语气词。[6]主:这里指魏舒。以:凭着。不贿:不收受财物。闻:闻名。[7]以:因为。殃:害。[8]朝:到朝廷去办公。[9]阎明、叔褒:古人有名,又有字,自称的时候称名,是表示谦虚,称呼别人则称字,是表示尊敬。阎没的字是“明”,叔宽的字是“褒”。[10]召:召唤,叫来。[11]佐:陪。[12]比:及,等到。[13]吾子:对人的亲切的称呼,相当于说“您”。[14]同辞:异口同声,两个人同时说一样的话。[15]馈(kuì):别人送来的食物。[16]咎:责备。[17]再:第二次。[18]既已:已经。[19]为:动词,这里指揣测。君子:这里指学识和道德都达到高的境界的人。[20]属(zhǔ):刚好,恰。餍(yàn):饱,足。已:止。[21]善:好。表示对别人所讲的意见的赞同。[22]辞:拒绝。

[译文]梗阳人打官司,将要败诉,请求给执政大臣魏舒送财物进行贿赂,魏舒将同意接受。阎没对叔宽说:“我和您去劝阻主公吧。我们的主公在诸侯中以不贪财物而闻名,现在将因为梗阳人的贿赂而毁坏了他的名声,这是不好的。”他们两人到朝中去办公,故意留下来不走。魏舒将要用餐,问谁还在朝堂外面,他左右的人回答说:“阎没和叔宽还在。”魏舒叫他们进来,让他俩陪自己用餐。这顿饭从开始到吃完,俩人一共叹息了三次。吃饱以后,魏舒问他们说:“人们有句话说:只有吃饭可以使人忘掉忧愁。你们二位一顿饭之间却叹息了三次,这是为什么?”他俩异口同声地回答说:“我们都是地位低贱的普通人,性格贪婪。饭食才端上来,我们就担心它不够吃,所以发出了叹息。在用餐中我们又暗暗责备自己最初想法的可笑,心里说:主公赐给我们的饭食,怎么会不够吃呢?因此又第二次叹息。主公吃完以后,请允许我们用小人之腹揣度君子之心:恰好吃饱就行了。因此又第三次叹息。”魏舒说:“讲得很对。”于是就拒绝了梗阳人的贿赂。

晋阳处父侵蔡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晋阳处父侵蔡[1],楚子上救之[2],与晋师夹泜而军[3]。阳子患之[4],使谓子上曰[5]:“吾闻之,文不犯顺[6],武不违敌[7]。子若欲战,则吾退舍[8],子济而陈[9],迟速唯命[10]。不然纾我[11],老师费财[12],亦无益也[13]。”乃驾以待[14]。子上欲涉[15],大孙伯曰[16]:“不可。晋人无信[17],半涉而薄我[18],悔败何及[19]?不如纾之。”乃退舍。阳子宣言曰[20]:“楚师遁矣[21]。”遂归。楚师亦归。大子商臣谮子上曰[22]:“受晋赂而辟之[23],楚之耻也,罪莫大焉[24]。”王杀子上。

[注释][1]阳处父:晋国大夫,据说他的封地在今山西省太谷县阳邑。侵:进攻。蔡:春秋时的一个诸侯国,在今天的河南省上蔡、新蔡等地。[2]子上:楚国大夫,楚成王时担任令尹(令尹是楚国的执政大臣),曾经劝楚成王不要立商臣为太子,成王不听。商臣因此而对子上怀恨在心。[3]师:军队。泜(chí):河流名,在河南叶县东北,今名沙河。军:驻扎,扎营。[4]患:担心,惧怕。[5]使:派人。[6]文:文德,美德的总称。犯:触犯,对抗。顺:合理的,正义的。[7]武:武德,使用武力所应遵守的道义准则。违:躲避。[8]舍:驻扎。古代军队每天行军三十里,然后宿营,所以一天的行程也叫“舍”。[9]济:渡河。陈:布阵。

[10]迟速:快慢,迟早。唯:请,希望。命:命令,指示。[11]然:这样。纾(shū):让开。

[12]老师:使军队长期在外。[13]亦:也。[14]驾:指驾好战车。[15]涉:过河。[16]大孙伯:也称为成大心,楚国的大夫。[17]信:信用。[18]薄:迫,这里指进攻。[19]及:来得及。[20]宣言:宣扬,散布。[21]遁:逃走。[22]大子:太子;大,同“太”。太子是国君地位的法定继承人。谮(zèn):诬陷。[23]辟:避。[24]莫大焉:没有比这更大的。

[译文]晋国的大夫阳处父带兵进攻蔡国,楚国的令尹子上援救蔡国,楚军和晋军隔着一条泜水驻扎着。阳处父害怕楚军,他派人对子上说:“我听说过这样的道理:有文德的人不伤害正义和公理,有武德的人不躲避自己的对手。您如果想和我作战,我就让我军后退三十

里而驻扎,您渡过河来布阵,时间或早或晚,都请您命令。如果您不愿意这样的话,就放我军过河去布阵。像这样使军队长期对峙,耗费资财,也没有好处。”同时便让晋军驾好了战车等着使者的回音。子上要率军过河,大孙伯对他说:“不行。晋国人没有信用,如果我军渡到一半时,他们就对我们发动攻击,我们后悔失败还有什么用?不如放他们过来。”楚军就后退三十里而驻扎下来。阳处父到处散布说:“楚军被我们吓得逃跑啦!”便带着晋军返回晋国。楚军也就回国了。楚国的太子商臣在楚成王面前诬陷子上说:“子上因为接受了晋国的贿赂而躲避他们,这是我们楚国的耻辱。没有比这更大的罪过了。”楚成王便把子上杀掉了。

齐懿公之为公子也

《左传·文公十八年》

齐懿公之为公子也[1],与邴歜之父争田[2],弗胜[3]。及即位[4],乃掘而刖之[5],而使歜仆[6]。纳阎职之妻[7],而使职骖乘[8]。夏五月,公游于申池[9],二人浴于池,歜以扑抶职[10],职怒。歜曰:“人夺女妻而不怒[11],一抶女,庸何伤[12]?”职曰:“与刖其父而弗能病者何如[13]?”乃谋弑懿公[14],纳诸竹中[15]。归,舍爵而行[16]。齐人立公子元[17]。

[注释][1]齐懿(yì)公:春秋时齐国国君,名商人,桓公之子。为:作,当,身份是。公子:古代国君的儿子称为公子。[2]邴(bǐnɡ)歜(chù):人名。[3]弗:不,未。[4]及:到了。即位:就任国君的地位[5]掘:指挖开坟墓。刖(yuè):砍掉脚。[6]仆:驾车。[7]纳:占有女人。[8]骖(cān)乘:陪同乘车。[9]申池:当时齐国都城为临淄,其南城的西门名叫申门,这里指申门附近的池。[10]以:用。扑:用来打马的竹鞭。抶(chì):抽打。[11]女:你。[12]庸何:疑问代词,什么。“庸”与“何”同义。[13]与:比。病:怨恨。[14]谋:策划。弑:臣民杀死君主,晚辈杀死长辈。[15]纳:放入。诸:之。[16]舍爵:在宗庙中祭奠祖先,并向祖先告别。[17]立:拥立……为君主。公子元:齐桓公之子,当时在卫国,被接回去立为国君,即齐惠公。

[译文]在齐懿公还是公子的时侯,他和邴歜的父亲争夺田地,未能取胜。到他当了国君之后,就把已经死去了的邴歜的父亲从坟墓里挖出来,砍下了双脚,却让邴歜为自己驾车。懿公把阎职的妻子占为己有,却让阎职当自己的随车陪同。夏季的五月,懿公在申池游玩,邴歜和阎职在池中洗澡。邴歜用竹鞭抽打阎职,阎职生了气。邴歜说:“别人夺走你的妻子,你却不生气,我才打了你一鞭子,有什么关系?”阎职说:“我和那别人砍了他父亲的脚他也不怨恨的人相比,又怎么样?”他们便策划而杀害了懿公,把尸体放进了竹林中。然后回到家中,在宗庙里祭奠而告别了祖先之后便跑掉了。齐国人又拥立了公子元为国君。

楚人献鼋于郑灵公

《左传·宣公四年》

楚人献鼋于郑灵公[1]。公子宋与子家将见[2],子公之食指动,以示子家[3],曰:”他日我如此[4],必尝异味[5]。”及入,宰夫将解鼋[6],相视而笑。公问之,子家以告[7]。及食大夫鼋[8],召子公而弗与也。子公怒,染指于鼎[9],尝之而出。公怒,欲杀子公。子公与子家谋先[10],子家曰:“畜老犹惮杀之[11],而况君乎[12]?”反谮子家[13],子家惧而从之[14]。夏,弑灵公。

[注释][1]鼋(yuán):一种大鳖,头有疙瘩,俗称癞头鼋。郑灵公:春秋时郑国国君,郑穆公之子,名夷。[2]公子宋:郑国公子,即下文的子公。子家:郑国公子,又称为公子归生。见:拜见君主。[3]以:把……示:给……看。[4]他日:从前。[5]异味:珍异的美味。

[6]宰夫:厨师。解:宰杀,切割。[7]以告:把……告诉。[8]食:给……吃。[9]染:这里指蘸入。鼎(dǐnɡ):古代的一种烹饪器,常见者有三足两耳。[10]先:指先动手杀灵公。[11]犹:还,尚且。惮:怕,不愿意。[12]而况:何况。[13]谮(zèn):诬陷。[14]从:听从,顺从。

[译文]楚国人给郑灵公献来了鼋。公子宋和子家将要去拜见灵公,公子宋的食指动了起来,他把正动着的指头给子家看,说:“从前我一这样,就一定能吃到珍异的美味。”他俩进去之后,见到厨师正要肢解鼋,俩人对视着笑了起来。灵公问他们为什么笑,子家把公子宋说的话告诉了灵公。到了给大夫们吃鼋的时候,灵公把公子宋叫来,却不给他吃。公子宋十分恼怒,把指头伸进鼎中蘸了一下,然后放在口中尝了一口就出去了。灵公十分生气,想要杀公子宋。公子宋和子家商量要先动手杀灵公,子家说:“牲畜老了,人们都不愿意杀它,何况是自己的君主呢?”公子宋就反过来在灵公面前诬陷子家,子家因为害怕而顺从了他。这年夏天,他俩一起杀害了灵公。

王叔陈生与伯舆争政

《左传·襄公十年》

王叔陈生与伯舆争政[1],王右伯舆[2]。王叔陈生怒而出奔[3],及河[4],王复之[5],杀史狡以说焉[6],不入[7],遂处之[8]。晋侯使士匄平王室[9],王叔与伯舆讼焉[10]。王叔之宰与伯舆之大夫瑕禽坐狱于王庭[11],士匄听之[12]。王叔之宰曰:“筚门闺窦之人而皆陵其上[13],其难为上矣[14]。”瑕禽曰:“昔平王东迁[15],吾七姓从王[16],牲用备具[17],王赖之[18],而赐之騂旄之盟[19],曰:世世无失职[20]。若筚门闺窦,其能来东厎乎[21]?且王何赖焉?今自王叔之相也[22],政以贿成[23],而刑放于宠[24],官之师旅不胜其富[25],吾能无筚门闺窦乎[26]?唯大国图之[27]。下而无直[28],则何谓正矣[29]?”范宣子曰:“天子所右,寡君亦右之[30];所左[31],亦左之。”使王叔氏与伯舆合要[32],王叔氏不能举其契[33]。王叔奔晋。

[注释][1]王叔陈生:周代,最高统治者称为天子,也称为王,王的儿子称为王子,王的孙子称为王孙,王的叔父辈称为王叔。周王朝的执政大臣称为卿士,陈生和伯舆都是当时周灵王的卿士。政:处理政事的权力。[2]王:指周灵王,名泄心。右:佑,帮助,向着。[3]出奔:向外国出逃。[4]及:到达。河:先秦时,“河”专指黄河。[5]复之:让他返回。[6]说(yuè)焉:使他高兴满意。说:悦。[7]入:指回国。[8]处之:让他居住在那里。处,这里指居住。[9]晋侯:周代,诸侯分为公、侯、伯、子、男五个等级,晋国国君为侯爵,所以称为晋侯,这里指晋悼公,名周。士匄(ɡài):晋国大夫,即下文的范宣子。平:调解。王室:周王朝,朝廷。[10]讼:争辩谁是谁非。[11]宰:家臣中地位最高的人称为宰。瑕:读“xiā”。坐狱:诉讼,对质,双方互相辩论。王庭:天子的朝廷。[12]听:审察评判。[13]筚(bì)门闺窦(dòu):形容贫贱。筚门:柴门。闺窦:在墙上凿成的上锐下方形状的小窗户。陵:陵驾,压倒。上:贵族,地位高的人。[14]其:极,很。为:当。[15]平王:周平王,名宜臼,是周幽王的太子。幽王以前,周王朝的都城在镐京,历史上称为西周。平王即位以后,为了躲避戎族的威胁,将都城向东迁移到了洛邑,历史上称为东周。[16]从:跟随。[17]牲用:供祭祀用的纯色牲畜。备具:齐备。[18]赖:依靠,依赖。[19]騂(xīnɡ)旄(máo):赤色的牛,是古代重要的盟会时使用的牲。盟:天子或诸侯之间为了消除互相的怀疑而对神立誓并缔结约定的一种礼仪。结盟时所订立的约定文书也叫做盟。[20]世世:代代,永远。无:不。失职:失去职位。[21]其:岂,哪里。厎(dǐ):定居。[22]相:担任执政大臣。[23]政:政事。以:根据。贿:贿赂。成:决定,批准。[24]刑:刑罚。放:废,失效。宠:宠爱。[25]官:官府。师旅:这里指掌管各部门事务的官员。不胜:无法相比。[26]无:不。[27]唯:请,希望。大国:指晋国,因为士匄是代表晋国来从事调解的。图:评判。[28]下:地位低的人。直:有理。[29]谓:算是。正:公平。[30]寡君:在外国人面前对自己国家的君主的谦称。

[31]左:贬,否定。[32]合:会合核对。要:对质的证辞。[33]举:提出。契:证据。

[译文]王叔陈生和伯舆争夺周王朝的执政权力,周灵王支持伯舆,王叔陈生一怒之下离开了周王朝。他走到黄河边上时,灵王派人请他回来,还为了让他满意而杀掉了史狡。王叔陈生不肯回朝廷,便就地住了下来。晋悼公派士匄去调解周王朝的这一纠纷,王叔陈生和伯舆两家打开了官司。王叔陈生的家宰和伯舆的大夫瑕禽在朝廷上辩论对质,由士匄审核评判。王叔陈生的家宰说:“连柴门陋室的人都凌压起皇亲国戚来,我们这贵族也就太难当了。”瑕禽说:“过去平王向东方迁移国都,我们七大家族跟着天子迁来这里,祭祀用的牺牲用品都由我们提供的十分齐备,天子依靠了我们,因此赏给我们用赤牛定盟这样特殊的礼遇,盟约中说:…随天子迁来的七大家族可以世世代代不失去现在的职位。?如果我们当初是柴门陋室的小户人家,哪里能迁来东方定居呢?况且天子又怎么会依靠我们呢?现在,自从王叔当了朝廷的执政大臣之后,政事的处理都根据贿赂的多少来决定,国家的刑罚也因为他所宠爱的人们弄权而失去了效力,官府中掌权的人都富得不能再富,我们能不变成柴门陋室的小户人家吗?请大国评判,如果说地位低的人就都没理,那还怎么能算公平呢?”士匄说:“天子支持谁,我国国君也支持谁;天子认为谁理亏,我国国君也认为谁理亏。”他让王叔陈生和伯舆两家当面对证,王叔一方提不出自己的证据。王叔陈生便跑到了晋国。

卫侯为夫人南子召宋朝

《左传·定公十四年》

卫侯为夫人南子召宋朝[1]。会于洮[2],大子蒯聩献盂于齐[3],过宋野,野人歌之曰[4]:“既定尔娄猪[5],盍归吾艾豭[6]?”大子羞之[7],谓戏阳速曰[8]:“从我而朝少君[9],少君

见我,我顾[10],乃杀之[11]。”速曰:“诺[12]。”乃朝夫人,夫人见大子,大子三顾,速不进[13]。夫人见其色[14],啼而走曰[15]:“蒯聩将杀余[16]。”公执其手以登台[17]。大子奔宋。尽逐其党[18],故公孟彄出奔郑[19],自郑奔齐。大子告人曰:“戏阳速祸余[20]。”戏阳速告人曰:“大子则祸余[21]。大子无道[22],使余杀其母。余不许,将戕于余[23]。若杀夫人,将以余说[24]。余是故许而弗为[25],以纾余死[26]。谚曰[27]:民保于信[28]。吾以信义也[29]。”

[注释][1]卫侯:指卫灵公,春秋时卫国国君,名元。南子:卫灵公夫人,本为宋国国君的女儿,在宋国时,曾与公子宋朝私通。[2]会:相会,见面,这里指当时齐、宋两国国君为了谋划救援晋国的范氏而举行的一次会面。洮(táo):地名,在今山东鄄城县西,当时是曹国的领地。[3]大子:太子。蒯聩:读音为“kuǎikuì”。盂:地名,当时是卫国领地。[4]歌:唱歌。[5]既:已经。定:使……满足安定下来。尔:你的。娄猪:发情期的母猪,这里喻指南子。[6]盍:何不,为什么不。归:送回。艾:年轻美貌。豭(jiā):未经阉割的公猪,这里喻指宋朝。[7]羞之:对此觉得羞耻。[8]谓:对,告诉。戏阳速:人名,是蒯聩的下属。

[9]朝:拜见。少君:对诸侯国国君的夫人的一种称谓。[10]顾:回头看,此指回头示意。[11]乃:就。[12]诺:好,行。表示应允、同意。[13]进:上前。[14]色:面容。[15]啼:哭叫。走:奔跑。[16]余:我。[17]执:拉着。台:高而上平的建筑物,供人登高远望。[18]遂:驱遂。党:同伙,党羽。[19]彄:读音为“kōu”。[20]祸:害。[21]则:才。[22]无道:违背道德规范。[23]戕(qiānɡ):杀害。[24]以:用。说:解脱。[25]是故:因此。为:做,干。[26]纾:缓,延迟。[27]谚:大众化的格言。[28]信:信用。[29]以:则,却是。信义:把道义作为信用的准则。

[译文]卫灵公为了自己的夫人南子,派人到宋国去叫宋朝。当时齐、宋两国的国君正在曹国的洮相见,卫灵公的太子蒯聩到洮去向齐国献盂邑,他经过宋国的郊外,在郊外的人们向他唱歌,歌词中说:“已经安慰了你家发情的母猪,为什么还不归还我家年青漂亮的公猪?”蒯聩为此而感到羞辱,他对自己的下属戏阳速说:“你跟着我去拜见夫人,夫人接见我时,我回头示意,你就杀死她。”戏阳速说:“好的。”于是他们就去拜见夫人南子,南子接见蒯聩时,蒯聩三次回头示意,戏阳速却不上前动手。南子看到蒯聩的面色不对头,哭叫着逃跑,她喊道:“蒯聩要杀我!”灵公拉着她的手登上了台顶。蒯聩逃到了宋国。灵公把太子的亲信们全部赶出了卫国,所以公孟彄跑到了郑国,又从郑国跑到了齐国。蒯聩告诉人们说:“戏阳速害苦了我。”戏阳速告诉人们说:“太子才把我害苦了。太子胡作非为,让我杀他的母亲,我要是不答应,他将会杀害我;如果杀死了夫人,他又将会拿我当替罪羊,以便解脱他自己。因此我答应了他却不去做,好让自己多活几天。俗话说:…人靠信用来保护自己?。我却是把道义作为信用的。

公登城以望

《左传·哀公十七年》

初[1],公登城以望[2],见戎州[3],问之,以告[4]。公曰:“我姬姓也[5],何戎之有焉[6]?”翦之[7]。公使匠久[8]。公欲逐石圃[9],未及而难作[10]。辛巳[11],石圃因匠氏攻公[12]。公阖门而请[13],弗许。逾于北方而队[14],折股[15]。戎州人攻之。大子疾、公子青逾从公[16],戎州人杀之。公入于戎州己氏。初,公自城上见己氏之妻发美,使髡之[17],以为吕姜髢[18]。既入焉,而示之璧[19],曰:“活我[20],吾与女璧[21]。”己氏曰:“杀女,璧其焉往[22]?”遂杀之,而取其璧。

[注释][1]初:当初,原来。“初”字在古书中常用来表示对往事的追述。[2]公:指卫庄公,是当时卫国的国君,名蒯聩。城:城墙。[3]戎州:指戎族人居住的里巷。[4]以告:把……告诉。[5]姬姓:周王朝的建立者周武王姓姬,卫国的第一代君主是周武王的弟弟康叔,所以卫国君主也姓姬。[6]何戎之有:何有戎,哪会爱戎。何:哪里。有:亲,爱。[7]翦:毁灭。这里指毁坏其建筑,掠夺其财物等。[8]使:役使,使用。匠:木工。[9]逐:驱逐。石圃:卫国大夫。[10]难作:祸乱发生。[11]辛巳:古人用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相配而纪日,这里的“辛巳”是十一月十二日。[12]因:利用,通过。[13]阖(hé):关闭。请:求情。[14]逾:翻越(城墙)。队:坠,掉下去。[15]股:大腿。[16]从:追随,跟从。[17]髡(kūn):把头发剃下来。[18]以为:把……作为。吕姜:庄公的夫人。髢(tì):假发。[19]璧:一种玉器,圆形,扁平,中心有孔,边阔大于孔径,是古代贵族用作朝聘、祭祀、丧葬时的礼器,也用作佩带

的装饰。[20]活我:让我存活下来。[21]与:给。女:你。[22]其:能,会。焉往:到哪里去。

[译文]当初,卫庄公登上城墙远望,看到了戎族人聚居的街巷,他向左右的人询问,人们把那里居住着戎人的情况告诉了他。庄公说:“我们是姬姓国家,为什么要对戎人友好呢?”便下令对那里进行破坏和掠夺。庄公役使木工时间过久;他又想把石圃驱遂出卫国,还没顾上办理,祸乱就发生了。十一月十二日,石圃利用对庄公不满的木工们进攻庄公,庄公关上宫门而向石圃求情,石圃不答应他的条件。庄公要翻越北面的宫墙逃走,却一失足掉到地上,摔折了大腿。戎族人进攻他,太子疾和公子青翻越宫墙跑出来追赶庄公,被戎族人杀死了。庄公逃进了戎族人己氏的家里。当初,庄公从城墙上看到己氏妻子的头发长得好看,便让人剃了下来,把它送给自己的夫人吕姜作假发。庄公逃进己氏家中之后,他拿出璧来求情说:“你让我活命,我把这只璧送给你。”己氏说:“我即使杀了你,璧又会跑到哪里去?”便杀死庄公,夺取了他的璧。

公至自越

《左传·哀公二十五年》

六月,公至自越[1],季康子、孟武伯逆于五梧[2]。郭重仆[3],见二子,曰:“恶言多矣[4],君请尽之[5]。”公宴于五梧[6],武伯为祝[7],恶郭重[8],曰:“何肥也?”季孙曰:“请饮彘也[9]!以鲁国之密迩仇雠[10],臣是以不获从君[11],克免于大行[12],又谓重也肥[13]?”公曰:“是食言多矣[14],能无肥乎?”饮酒不乐。公与大夫始有恶[15]。

[注释][1]公:指鲁哀公,当时的鲁国国君,名蒋。至:到。自:从。越:当时的诸侯国之一,在南方。鲁哀公在上年闰十月前往越国,共在外九个月。[2]季康子:即下文的季孙,名肥,是当时鲁国的执政大臣。孟武伯:鲁国大夫,名叫彘(zhì)。逆:迎接。五梧:地名,在鲁国南部边境。[3]仆:当御者,驾车。[4]恶言:坏话,[5]尽之:此指全部诘问,对质。

[6]宴:举行宴会。[7]为:进行。祝:说敬酒祝寿的话。[8]恶:厌恶,怨恨。[9]饮彘:让彘饮酒,这里指因说话失误而罚酒。[10]以:因为。密迩(ěr):靠近。仇雠:敌人,这里指齐国。[11]不获:不得,未能。从:随从。[12]克:能够,得以。大行:远行。[13]谓:说。也:语气词,常用在人名之后,起调节语句节奏的作用。[14]是:这人,明指郭重,其实是指桑骂槐地说季康子和孟武伯。食言:把说出来的话又收回去,形容人不尊守诺言。[15]恶:矛盾,嫌隙。

[译文]六月,鲁哀公从越国回到鲁国,季康子和孟武伯到五梧去迎接。郭重担任哀公的御者,预先会见了他们两位,然后对哀公说:“他俩说了您的许多坏话,请您全部质问他们。”哀公在五梧举行宴会,孟武伯在宴会上向哀公敬酒祝福,他怨恨郭重,便问郭重说:“你为什么吃得这么肥呢?”季康子说:“请君主罚彘喝酒!由于我们距离仇敌齐国太近,因此我俩未能跟随君主到越国去,得以免受长途跋涉的劳苦,怎么能说郭重走了这一趟反而吃肥了?”哀公指桑骂槐地说:“他这个人食言太多了,能不肥吗?”酒席上大家都不高兴,哀公和大夫们从此有了嫌隙。

宋人有曹商者

《庄子·列御寇》

宋人有曹商者,为宋王使秦[1],其往也得车数乘[2],王说之[3],益车百乘[4]。反于宋[5],见庄子曰[6]:“夫处穷闾阨巷[7],困窘织屦[8],槁项黄馘者[9],商之所短也[10]。一悟万乘之主而从车百乘者[11],商之所长也。”庄子曰:“秦王有病召医,破痈溃痤者得车一乘[12],舐痔者得车五乘[13]。所治愈下[14],得车愈多。子岂治其痔邪[15]?何得车之多也?子行矣[16]。”

[注释][1]使:出使。[2]往:前去。数:几。乘:辆。[3]说:悦,喜欢。[4]益:加,增。

[5]反:返。[6]庄子:庄周,战国时宋国人,曾任漆园吏,是当时的著名学者。[7]夫:发语词,表示提起议论。处:居住。穷:偏僻,不通畅。闾:民户聚居处,里巷。阨(ài):狭窄。

[8]困窘:贫困窘迫。屦(jù):鞋。[9]槁:干枯。项:脖子。馘(xù):脸,脸面。[10]短:不如人处。[11]悟:感悟,说动。万乘之主:大国的君主。古代能够拥有一万辆兵车的国家便算是大国了。从:跟随。[12]痈(yōnɡ):毒疮。溃(kuì):本指水冲破堤坝,这里指弄破疖疮,使脓水流掉。痤(cuó):疖子。[13]舐(shì):舔。痔(zhì):痔疮,一种肛管疾病,重者流脓血。

[14]愈:越。下:下作,不体面。[15]邪(yé):语气词。吗。[16]行:走开。

[译文]宋国人有个叫曹商的,为宋王出使秦国,他去的时候,得到了宋王送给他的几辆车;秦王很喜欢他,又加赐给他一百辆车。回到宋国以后,他去见庄子说:“住在偏僻狭窄

的街巷里,贫困窘迫,靠编织鞋子为生,饿得面黄肌瘦,这是我不如人的地方;一旦说动了大国的君主,身后就跟随着一百辆车,这又是我比人强的地方。”庄子说:“秦王有病叫医生来看,能弄破毒疮和疖子使脓血流掉的,可以得到他赏给的一辆车,为他用嘴把痔疮的脓血舔干净的,可以得到他赏给的五辆车,治病的手段越下作,得到的车子就越多。你难道是治他的痔疮了吗?为什么得到的车子这么多呢?你走远点吧!”

跖之徒问于跖

《庄子·胠qū箧》

跖之徒问于跖曰[1]:“盗亦有道乎[2]?”跖曰:“何适而无有道邪[3]?夫妄意室中之藏[4],圣也[5]。入先[6],勇也。出后,义也。知可否,知也[7]。分均,仁也[8]。五者不备而能成大盗者[9],天下未之有也[10]。”由是观之[11],善人不得圣人之道不立,跖不得圣人之道不行[12],天下之善人少而不善人多,则圣人之利天下也少而害天下也多[13]。故曰:唇竭则齿寒[14],鲁酒薄而邯郸围[15],圣人生而大盗起。掊击圣人[16],纵舍盗贼[17],而天下始治矣[18]。夫川竭而谷虚[19],丘夷而渊实[20],圣人已死,则大盗不起,天下平而无故矣[21]。

[注释][1]跖(zhí):古代有名的强盗首领。徒:部下。[2]亦:也。道:道德。[3]何适:到哪里。适,往。[4]妄:凭空。意:猜测。藏:收藏的东西。[5]圣:高明,超群。[6]入:进入,指进入被抢劫的人家。[7]知(zhì):智,聪明。[8]仁:无私,心地善良。[9]备:具备,齐备。[10]未之有:未有之。[11]是:此,这。[12]行:能够办成要办的事。[13]利:给……利益。[14]竭:揭,向上张开。[15]薄:味道淡,不浓郁。据说楚王会合诸侯,鲁国和赵国都给楚王献酒,鲁国的酒质劣,赵国的酒质醇,楚国负责管理酒的官员向赵国给自己要酒,赵国不给他。楚国的酒官怨恨,便把鲁国和赵国的酒互换以后进给楚王。楚王误以为赵国的酒不好,便出兵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另有一种说法是:鲁国国君给楚王送的酒味道不醇,楚王发怒,要折辱鲁君,鲁君不肯屈服,楚王便出兵去打鲁国。魏王老想出兵打赵国,又害怕楚国救赵,他见楚国正和鲁国交战,顾不上救赵国,便出兵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这些例子是说:张开嘴不是为了使牙齿受寒,却导致了齿寒的后果;鲁酒薄不是为了使邯郸被围,也导致了邯郸被围的后果;圣人在世不是为了使大盗产生,却也导致了产生大盗的后果;世间的各种事情,往往动机和效果是不一致的。[16]掊(pǒu)击:打击,抨击。掊:击破。[17]纵舍:释放,放任。[18]始:才。治:政治理想,社会安定。[19]川:河流。竭:枯竭。谷:山谷。[20]丘:山头。夷:平掉。渊:深潭。[21]平:安定太平。故:灾祸。

[译文]跖的部下问跖说:“当强盗的也有道德吗?”跖回答说:“无论到什么地方能没有道德呢?能够凭空猜测出别人家中是否藏有值得抢劫的东西,这就是圣明;进入被抢劫的人家时冲在前面,这就是勇敢;撤退时留在后面作掩护,这就是侠义;懂得该不该采取行动,这就是智慧;分赃时公平无私,这就是仁德。以上五种美德不全都具备而能够成为大盗,这是从来没有过的。”从这一问答来看,善人不学到圣人的学说不能立身,跖不学到圣人的学说不能成为大盗。天下的善人少而不善的人多,这就可见圣人给天下带来的好处少,而危害天下的时候却多。所以说,嘴唇张开,牙齿就会寒冷;鲁国的酒不香,而邯郸却被包围;圣人一产生,大盗也就出现了。打击圣人,放任盗贼,天下才能政治安定。河流枯竭,山谷就会空虚;山头削平,深潭就能填实。圣人死后,大盗就不会兴起,天下就太平而没有灾祸了。

惠子相梁

《庄子·秋水》

惠子相梁[1],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2]:“庄子来,欲代子相[3]。”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雏[4],子知之乎?夫鹓雏,发于南海[5],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6],非练实不食[7],非醴泉不饮[8]。于是鸱得腐鼠[9],鹓雏过之,仰而视之曰:…嚇[10]!?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嚇我邪[11]?”

[注释][1]惠子:惠施,宋国人,当时的著名学者,是庄子的好友。相梁:在梁国担任相。相:国家的执政大臣。梁:战国时期的魏国,因其都城在大梁,所以也称为梁国。[2]或:有人。谓:告诉。[3]代:取代[4]鹓(yuān)雏(chú):传说中与鸾凤同类的一种鸟。[5]发:出发。[6]非:除非。止:停驻。[7]练实:竹子的果实。[8]醴(lǐ)泉:甜美的泉水。[9]鸱(chī):鹞鹰。[10]嚇:象声词,表示鸱的怒叫声。[11]以:因为。嚇:动词,威胁,斥拒。邪:词气词,吗。

[译文]惠子在梁国担任相,庄子前去见他。有人对惠子说:“庄子来这里,要取代你的相的职位。”于是惠子很害怕,(为了捉住庄子,)在大梁搜查了三天三夜。庄子自己去见他,

对他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鹓雏,你了解它吗?那鹓雏,从南海出发,要飞到北海去,除了遇到梧桐树不歇息,除了竹子的果实不吃,除了醴泉的水不喝。在这时,有一只鹞鹰找到了一只已经腐烂的老鼠,鹓雏从它上空飞过,鹞鹰仰起头来看见了鹓雏,(它怕鹓雏来和它争食,)就怒吼了一声:…嚇!?现在你也要因为你的梁国而…嚇?我吗?”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1]。庄子曰:“儵鱼出游从容[2],是鱼之乐也[3]。”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4]?”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5]。子固非鱼也[6],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7]。”庄子曰:“请循其本[8],子曰…女安知鱼乐?云者[9],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10],我知之濠上也。”

[注释][1]濠(háo):河流名,在安徽省凤阳县东北。梁:桥。[2]儵(chóu)鱼:鱼名,即小白鱼。从容:动词,跃起,运动。[3]是:代词,此。[4]安:哪里,怎么。[5]固:当然。[6]固:本来。[7]全:纯粹,毫无疑议。[8]循:寻,求。本:源头。[9]云:相当于“等等”,代指已经说过的话。[10]既已:已经。

[译文]庄子和惠子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儵鱼出来游动耸跃,这是鱼的乐趣。”惠子说:“你又不是鱼,哪里知道鱼的乐趣?”庄子说:“你又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理解鱼的乐趣?”惠子说:“我不是你,当然不理解你啦。你原本不是鱼,你不能理解鱼的乐趣,这就毫无疑问了。”庄子说:“请让我们回到最初的话题上来,你说…你(从)哪里知道鱼的乐趣?等等,实际上应该已经懂得我从哪里知道鱼的乐趣,反而又问我。我是从濠水的桥上知道的啊!”

魏莹与田侯牟约

《庄子·则阳》

魏莹与田侯牟约[1],田侯牟背之[2],魏莹怒,将使人刺之[3]。犀首公孙衍闻而耻之[4],曰:“君为万乘之君也,而以匹夫从仇[5]。衍请受甲二十万[6],为君攻之,虏其人民,系其牛马[7],使其君内热发于背。然后拔其国[8],忌也出走[9]。然后抶其背[10],折其脊。”季子闻而耻之,曰:“筑十仞之城[11],城者既十仞矣[12],则又坏之[13],此胥靡之所苦也[14]。今兵不起七年矣[15],此王之基也[16]。衍乱人[17],不可听也[18]。”华子闻而丑之曰[19]:“善言伐齐者[20],乱人也。善言勿伐者[21],亦乱人也。谓伐之与不伐乱人也者,又乱人也。”君曰:“然则若何[22]?”曰:“君求其道而已矣[23]。”

[注释][1]魏莹:即魏惠王,名莹。田侯牟:即齐威王,姓田,名牟。齐国本来是周初功臣姜子牙的封国,战国时已经被其大夫田氏取代,所以姜姓齐国变成了田姓齐国,由于国君姓田,所以称齐国国君为田侯。约:订立盟约。[2]背:违背。齐威王二十四年,与魏惠王相见,订立盟约的事可能就在此时。齐威王二十六年,魏国包围赵国的邯郸,齐国出兵救赵,背约之事当指此。[3]刺:刺杀。[4]犀首:魏国官名,相当于后世的“虎牙将军”之类的名号。耻之:觉得这样做不光彩。[5]以匹夫从仇:用一般人的方式对付仇人。以:用。匹夫:普通人。从仇:报仇。[6]受:授。甲:铠甲,这里代指军队。[7]系:牵。[8]拔:攻克。国:首都。[9]忌:田忌,是当时齐国的相。[10]抶:用鞭抽打。[11]仞:古代计量高度和深度的单位,一说七尺为一仞,一说八尺为一仞。城:城墙。[12]者:语气助词,用在名词之后,起调整音节节奏的作用。[13]则:却。坏:毁坏。[14]胥靡:服劳役的奴隶或刑徒。苦:不愿意。[15]兵:指战争。[16]王:王业,统一天下的大业。基:基础。[17]乱人:违背正道或引导人犯错误的人。[18]听:听从。[19]丑之:义同“耻之”。[20]善言:善于论证,把……说得头头是道。[21]勿:不要。[22]然:这样。则:连词,那么。奈何:怎么办。[23]求:探求。道:世间万事万物的总规律。而已矣:就行了。

[译文]魏惠王和齐威王订立了盟约,齐威王违背了约定,魏惠王很恼怒,要派人去刺杀他。犀首公孙衍听说了魏王的打算后觉得这样做不光彩,他对魏王说:“您作为一个大国的君主,却用普通人的方式去报仇!我请求您派给我二十万军队,我为您去攻打齐国,俘虏他们的百姓,牵回他们的牲畜,让他们的君主内心忧虑焦灼得背上发热生疮。然后攻克他们的都城。执政大臣田忌吓得逃往国外,然后用马鞭抽田牟的背,打折他的脊梁骨。”季子听说了公孙衍的话后觉得这个主意也很拙劣,他对魏王说:“要修筑十仞高的城墙,城墙已经修到十仞高了,却又要毁坏掉它,这是连最无知的奴隶都不愿意做的蠢事。现在我国已经有七年都没有发生过战争了,这是成就统一大业的良好基础。公孙衍是一个坏您的事的人,他的话是不能听的。”华子听说了季子的话后觉得他的见解也很愚陋,他对魏王说:“主张进攻齐

国的,是坏您的事的人;主张不要进攻齐国的,也是坏您的事的人;认为持进攻与不进攻两种意见的人都是坏事者的人,同样又是坏您的事的人。”魏王说:“照你这么说来,那该怎么办?”华子说:“您只要懂得了凌驾于万事万物之上的道就行了。”

庄周家贫

《庄子·外物》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1]。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2],将贷子三百金[3],可乎?”庄周忿然作色曰[4]:“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5],周顾视[6],车辙中有鲋鱼焉[7]。周问之曰:…鲋鱼来[8],子何为者邪[9]??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10]。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11]??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12],激西江之水而迎子[13],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14],我无所处[15],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16]。君乃言此[17],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18]。?”

[注释][1]贷:借。粟:粮食。监河侯:据说即魏文侯,魏文侯是当时的魏国国君,名斯。

[2]邑金:私人领地的百姓向领主交纳的赋税。[3]金:量词,计算货币的单位,一金为二十两。当时作为货币的“金”并不是现在的金子,而往往是青铜。[4]忿然:气愤地。忿:怒。作色:变了脸色。[5]中道:半路。[6]顾:回头。[7]鲋(fù)鱼:鲫鱼。[8]来:语气词,表示呼唤。[9]何为者:为何者,做什么的。邪:语气词,呀。[10]波臣:水族。古人设想江海的水族也有君臣关系,其被统治的臣隶称为波臣。[11]岂:是否。活我:使我存活。哉:语气词,表示疑问。[12]且:将。南游:到南方去游说。[13]激:拦截水流。西江:四川的锦江,因为是从西向东流来,所以称为西江。[14]常与(yù):经常在一起的东西,这里指水。[15]所,地方。处:居住,存身。[16]然:就。耳:语气词,表示肯定。[17]君:您,对人的敬称。乃:竟然。言:说。[18]曾:还。索:找。枯:干。肆(sì):市场,店铺。

[译文]庄子家境贫穷,所以去向监河侯借粮。监河侯说:“可以。我在年底将收到我自己领地上的百姓交来的赋税,到那时我借给你三百镒钱,行吗?”庄子气愤地变了脸色,对监河侯说:“我昨天到这里来的时候,在半路上听到有呼叫的声音。我回头看去,见车辙中有一条鲫鱼。我问它说:…鲫鱼呀,你是干什么的呢??它回答说:…我是东海中的水族居民,您是否有一斗或几升水而救我活下来呢??我说:…可以。我将到南方去劝说吴国和越国的君王,让他们截住西江的水来迎接你,行吗??鲫鱼气愤地变了脸色,它对我说:…我失去了我不可片刻离开的东西,我现在没有地方存身。我只要得到一斗或几升水就活下来了,你却说这样的话,还不如早点到干鱼店去找我!?”

宋元君

宋元君夜半而梦人被发窥阿门[1],曰:“予自宰路之渊[2],予为清江使河伯之所[3],渔者余且得予[4]。”元君觉[5],使人占之[6],曰:“此神龟也。”君曰:“渔者有余且乎:?”左右曰:“有。”君曰:“令余且会朝[7]。”明日,余且朝,君曰:“渔何得[8]?”对曰:“且之网得白龟焉,其圆五尺。”君曰:“献若之龟[9]。”龟至,君再欲杀之[10],再欲活之[11],心疑[12],卜之[13],曰:“杀龟以卜[14],吉。”乃刳龟[15],七十二钻无遗策[16]。仲尼曰[17]:“神龟能见梦于元君[18],而不能避余且之网。知能七十二钻而无遗策[19],不能避刳肠之患[20]。如是,则知有所困,神有所不及也。”

[注释][1]宋元君:宋元公,春秋时宋国国君,名佐。夜半:半夜。被发:披散着头发。窥:蹑手蹑脚地探头张望。阿门:寝室的侧门。[2]予:我。自:来自。宰路之渊:水潭名。

[3]清江:即夷水,在四川,因清彻见底,所以名为清江。使:出使。河伯:黄河之神。[4]渔者:打鱼的人。余且:人名。[5]觉:醒来。[6]占(zhān):用龟甲蓍草占卜,预测吉凶。[7]会朝:大臣集体在早晨拜见君主。这里指参加第二天的会朝。[8]渔:捕捞(水产)。何得:得何,得到了什么。[9]若:你。[10]再:两次。[11]活之:让它活下来。[12]疑:犹豫不决。[13]卜:古人用火灼龟甲,根据龟甲的裂纹来预测吉凶,叫做卜。[14]以:用来。[15]刳(kū):剖开,挖空。[16]钻:指占卜时在龟甲上钻孔。遗策:判断失误。[17]仲尼:孔子名叫丘,字是仲尼。[18]见(xiàn)梦:托梦。见:现,显现。[19]知(zhì):智,智慧。[20]患:灾,祸。

[译文]宋元公在半夜里梦见一个披散着头发的人在寝室的侧门口窥视他,向他说:“我来自宰路之渊,我为清江之神到黄河之神那里办事,渔民余且把我捉住了。”元公醒来以后,让人占卜这个梦,占卜者说:“梦中的这个人是一只神龟。”元公说:“渔民里头有个叫余且的吗?”他左右的人回答说:“有。”元公说:“让余且在朝会时来见我。”第二天,余且前来朝见。元公说:“你打鱼时捉到了什么?”余且回答说:“我的网捕到了一只白龟,它的直径

有五尺。”元公说:“把你的龟献给我。”余且把龟送来以后,元公两次想杀掉它,又两次想让它活着,心中犹豫不决,专门为此进行了占卜,占卜者说:“把它杀掉,用它的龟版来占卜,这样最吉利。”元公就把它杀掉了。用它的龟版占卜过七十二次,没有一次不灵验的。孔子说:“这只神龟能给元公托梦,却不能躲开余且的鱼网;它的智慧能够占卜七十二次而不误测,却不能避免被剖腹挖肠的灾祸。照此看来,智者也有被难住的时候,神者也有它办不到的事情。”

楚有直躬

《韩非子·五蠹》

楚之有直躬[1],其父窃羊而谒之吏[2]。令尹曰[3]:“杀之。”以为直于君而曲于父[4],报而罪之[5]。以是观之,夫君之直臣,父之暴子也[6]。鲁人从君战,三战三北[7],仲尼问其故,对曰:“吾有老父,身死莫之养也[8]。”仲尼以为孝,举而上之[9]。以是观之,夫父之孝子,君之背臣也[10]。故令尹诛而楚奸不上闻[11],仲尼赏而鲁民易降北[12],上下之利,若是其异也[13]。

[注释][1]之:疑是“人”字之误。直躬:人名。[2]窃:偷。谒(yè):报告。吏:官员。[3]令尹:当时楚国的执政大臣称为令尹。[4]以为:认为。直:正直诚实。曲:对不起。[5]报:判决。罪:处罚。[6]暴:凶,逆。[7]北:败逃。[8]身:我。莫之养:莫养之,没有人奉养他。[9]举:举荐。上:提拔。[10]背:叛,逆。[11]诛:杀。奸:犯罪行为。上闻:向上报告。闻:报告。[12]易:轻视,不怕。降北:投降败逃。[13]上下:统治者和被统治者。利:利益。若是其:如此地。其:助词,地。异:不同,矛盾。

[译文]楚国有个叫直躬的人,他的父亲偷了别人的羊,他就报告了官吏。楚国的令尹说:“把他杀掉。”认为他对君主虽然诚实正直,却对不起自己的父亲,便判决而处罚了他。从这件事上来看,那些君主的忠臣,正是父亲的逆子。有个鲁国人跟着国君作战,上阵三次,他就逃跑了三次,孔子问他逃跑的原因,他说:“我还有老父亲在世,我要是战死就没有人养活他了。”孔子认为他孝顺,就向国君推荐而提拔了他。从这件事上来看,那些父亲的孝子,正是君主的叛臣。所以楚国的令尹杀了揭发者后,楚国的犯罪行为就没有人再向上报告了;孔子奖赏了临阵逃脱者后,鲁国的百姓就不再害怕投降敌人和临阵败逃了。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利益,就是如此地矛盾。

子圉见孔子于商太宰

《韩非子·说林上》

子圉见孔子于商太宰[1]。孔子出,子圉入请[2],问客[3]。太宰曰:“吾已见孔子,则视子犹蚤虱之细者也[4]。吾今见之于君[5]。”子圉恐孔子贵于君也[6],因谓太宰曰[7]:“君已见孔子,亦将视子犹蚤虱也。”太宰因弗复见也。

[注释][1]见(xiàn):引见,介绍见面。商:周代的宋国是为商朝的遗民建立的诸侯国,所以宋国也被称为商。太宰:官名,执政大臣。[2]请:拜见。[3]问客:询问对客人(指孔子)的看法。[4]犹:如同。蚤虱:跳蚤和虱子。细:小。[5]今:将。[6]贵:重视,宠幸。于,介词,表示“被……”[7]因:便,就。

[译文]子圉介绍孔子去见宋国的太宰。孔子见过太宰出来以后,子圉进去拜见,询问太宰对他所推荐的客人的看法。太宰说:“我见过孔子以后,就把你看得像跳蚤和虱子里边的最小的。我将把他介绍他去见国君。”子圉怕孔子受到国君的重用宠幸,就对太宰说:“国君见过孔子之后,也将会把您看得像跳蚤和虱子的。”太宰就不再向国君推荐孔子了。

曾从子

曾从子,善相剑者也[1]。卫君怨吴王[2],曾从子曰:“吴王好剑,臣请为吴王相剑,拔而示之[3],因为君刺之[4]。”卫君曰:“子之为是也[5],非缘义也[6],为利也。吴强而富,卫弱而贫,子必往[7],吾恐子为吴王用之于我也[8]。”乃逐之。

[注释][1]相(xiànɡ):鉴别优劣。[2]怨:恨。[3]示之:给他看。[4]因:乘机。[5]为(wéi):做,干。是:此,这件事。[6]缘:因为,出于。义:道义。[7]必:若,如果。[8]用:使用,施行。

[译文]曾从子是一个会鉴别宝剑的人。卫国国君怨恨吴王,曾从子对他说:“吴王喜欢宝剑,我请你派我去给他鉴别宝剑,当我把剑拔出来给他看的时候,乘机为你把他杀死。”卫君说:“你做这样的事,不是出于道义,而是为了钱财。吴国强大而富有,卫国弱小而贫穷,你如果去了吴国,我担心你会为了吴王而把你的这一套伎俩使用到我的身上。”就把曾

从子赶出了卫国。

田驷欺邹君

田驷欺邹君,邹君将使人杀之。田驷恐,告惠子。惠子见邹君,曰:“今有人[1],见君则_其一目[2],奚如[3]?”君曰:“我必杀之。”惠子曰:“瞽两目_[4],君奚为不杀[5]?”君曰:“不能勿_[6]。”惠子曰:“田驷东欺齐侯,南欺荆王[7],驷之于欺人[8],瞽也,君奚怨焉[9]?”邹君乃不杀[10]。

[注释][1]今:若。[2]_(jiá):闭上眼睛。见人时故意闭上一只眼睛,这是对人轻蔑戏弄的态度。[3]奚如:何如,怎么办。奚,何。[4]瞽:盲人。[5]奚为:何为,为什么。[6]勿:不。[7]荆王:楚王。当时的楚国也称为“荆”。[8]于:在……方面。[9]奚怨:何怨,为什么怨。[10]乃:才。

[译文]田驷欺骗了邹国国君,邹君要派人去杀他。田驷很害怕,把这件事告诉了惠子。惠子去见邹君,对他说:“如果有个人,一见到您就闭上一只眼睛,您准备怎么办?”邹君说:“我一定要杀死他。”惠子说:“盲人见您时两只眼睛都闭着,您为什么不杀?”邹君说:“盲人没有办法不闭眼。”惠子说:“田驷在东方欺骗过齐国国君,在南方欺骗过楚国国君,他在骗人方面,要让他不行骗就像要让盲人不闭眼一样办不到,您为什么还要恨他呢?”邹君这才不打算再杀田驷。

温人之周

温人之周[1],周不纳客[2],问之曰:“客耶[3]?”对曰:“主人[4]。”问其巷而不知也,吏因囚之[5]。君使人问之曰:“子非周人也,而自谓非客,何也?”对曰:“臣少也诵《诗》曰[6]:…普天之下,莫非王土[7]。率土之滨[8],莫非王臣[9]。?今君天子,则我天子臣也,岂有为人之臣,而又为之客哉?故曰主人也。”君使出之[10]。

[注释][1]温:地名,在今河南温县,当时是魏国的领地。之:往,到。周:战国时,各诸侯国国君都自称为王,与周王朝分庭抗礼,周王朝已经失去了对全国的统治力,其天子的地位也名存实亡,周室已经相当于一个诸侯国了。[2]纳:接纳,放进。客:这里指外国人。

[3]耶(yé):吗。[4]主人:这里指本国人。[5]囚:拘押。[6]《诗》:《诗经》在古代只称为《诗》,下文所引的文句出自《诗经·小雅·北山》。[7]莫非:没有什么地方不是。[8]率土之滨:从土地的边缘算起,等于说四海之内。率:自,从。滨:边缘。[9]莫非:没有一个人不是。[10]出之:放出他来。

[译文]有个温县人到了周国的都城,周国不放外人进入,盘问他说:“你是外国人吗?”他回答说:“我是本国人。”当问到他城内的街道名称时,他却回答不上来,官吏们就把他关押起来了。周君派人去问他说:“你不是我们周国的人,却说自己不是外国人,这是为什么呢?”他回答说:“我小时候念诵《诗经》,《诗经》上说:…普天之下,没有一个地方不是天子的领土。四海之内,没有一个人不是天子的臣仆。?现在您是天子,我就是天子的臣民,难道能既是别人的臣仆,却又是他的外籍客人吗?”周君便派人把他放出了监狱。

杨朱之弟

《韩非子·说林下》

杨朱之弟杨布衣素衣而出[1]。天雨[2],解素衣,衣缁衣而反[3],其狗不知而吠之[4]。杨布怒,将击之。杨朱曰:“子毋击也[5],子亦犹是[6]。曩者使女狗白而往[7],黑而来,子岂能毋怪哉[8]?”

[注释][1]杨朱:战国时魏国人,字子居,是当时的著名学者之一。衣:穿着。素衣:白色的衣服。[2]雨(yù):下雨。动词。[3]缁(zī):黑色。反:返。[4]吠(fèi):狗吼叫。[5]毋(wù):勿,不要。[6]犹是:如此。[7]曩(nǎnɡ)者:以前。使:假如。女:汝,你的。[8]毋:不。

[译文]杨朱的弟弟杨布穿着白色的衣服出了门。天下起了雨,他便脱掉白衣服,穿了一件黑衣服回到家中,他家的狗一时没有认出他,便对着他吼叫。杨布很生气,将要打狗。杨朱说:“你不要打它,你在遇到这种情况时也和它一样。如果在此之前你的狗出去时是白的,回来时却变成了黑的,你能不吃惊吗?”

魏王遗荆王美人

《韩非子·内储说下》

魏王遗荆王美人[1],荆王甚悦之[2]。夫人郑袖知王悦爱之也,亦悦爱之,甚于王[3],衣服玩好[4],择其所欲为之[5]。王曰:“夫人知我爱新人也,其悦爱之甚于寡人[6],此孝子所以养亲[7],忠臣之所以事君也[8]。”夫人知王之不以己为妒也[9],因为新人曰[10]:“王甚

悦爱子,然恶子之鼻[11],子见王常掩鼻[12],则王长幸子矣[13]。”于是新人从之,每见王常掩鼻。王谓夫人曰:“新人见寡人常掩鼻,何也?”对曰:“不已知也[14]。”王强问之[15],对曰:“顷尝言恶闻王臭[16]。”王怒曰:“劓之[17]!”夫人先诫御者曰[18]:“王适有言[19],必可从命。”御者因揄刀而劓美人[20]。

[注释][1]遗(wèi):赠送。[2]甚:很。[3]甚:胜过。[4]玩好(hào):供玩赏的奇珍异宝。

[5]择:挑选。所欲:所喜爱的。为:与,给予。[6]寡人:国君自己的谦称。[7]所以养亲:奉养父母的方式。养:奉养。亲:父母。[8]事:事奉。[9]以己为妒:认为自己妒忌。[10]为:谓,对。[11]然:但。恶:厌恶。[12]掩:遮。[13]长:长期。幸:爱。[14]已:太,很。

[15]强:硬,逼着。[16]顷:不久前。尝:曾经。臭(xiù):气味。[17]劓(yì):割去鼻子。[18]诫:告诫。御者:陪侍在君主身边的人。[19]适:如果。[20]必可:必须。[21]因:便。揄(yú):抽出。

[译文]魏王送给楚王一位美女,楚王非常喜欢她。楚王的夫人郑袖知道他喜欢这位女子,也表现得比楚王还更爱她,在衣服和珍宝方面,挑选她所喜欢的送给她。楚王说:“夫人知道我喜欢这个新来的女子,因而她对这个女子的喜爱比我还厉害,这和孝子奉养父母,忠臣事奉君主的所作所为是一样的。”郑袖知道楚王认为她不妒忌这位女子之后,便对这位女子说:“君王特别喜欢你,但嫌你的鼻子长得难看,你再见了君王以后,经常把鼻子用手遮起来,君王就会一直宠爱你了。”从此这个女子听了郑袖的话,每当见到楚王,总是遮着鼻子。楚王对郑袖说:“新来的女子见到我时常遮着鼻子,这是为什么呢?”郑袖回答说:“我不太知道。”楚王逼着问她,她回答说:“不久前她曾经说是因为讨厌闻您身上的气味。”楚王恼怒地说:“把她的鼻子割掉!”郑袖事先告诫过楚王身边的武士说:“君王如果有命令,你一定要照他的话办。”武士便抽出刀来把那位美女的鼻子割掉了。

燕人李季好远出

燕人李季好远出,其妻私有通于士[1]。季突至[2],士在内中[3],妻患之[4]。其室妇曰[5]:“令公子裸而解发直出门[6],吾属佯不见也[7]。”于是公子从其计,疾走出门[8]。季曰:“是何人也?”家室皆曰[9]:“无有。”季曰:“吾见鬼乎?”妇人曰:“然[10]。”“为之奈何[11]?”曰:“取五牲之矢浴之[12]。”季曰:“诺。”乃浴以矢。

[注释][1]私:暗中,偷偷地。通:男女通奸。士:指成年男子。[2]突:突然。[3]内:指寝室。[4]患之:为此而担忧。[5]室妇:女仆人。[6]公子:对年青男子的敬称。裸:裸体。解发:披散头发。直:径直。[7]吾属:我们。佯:假装。[8]疾:急,快速。走:跑。[9]家室:指家里的人。[10]然:对,是的。[11]为之奈何:对此该怎么办。为,对。奈何:怎么办。[12]五牲:用作祭祀的五种动物,即牛、羊、猪、狗、鸡。矢:屎。浴:洗身体。

[译文]燕国人李季喜欢外出远行,他的妻子偷偷地和一个男人私通。有一天,李季突然回来了,那个男人正在他家寝室里,李季的妻子很着急。她的女仆说:“让公子光着身子披散着头发径直从大门里跑出去,我们都假装说什么也没有看见。”于是那个男人听从了这个主意,快步跑着从大门出去了。李季问家里人说:“刚刚跑出去的那个人是谁?”家里的人都说:“我们没有看到什么人出去啊。”李季说:“我是看见鬼了吗?”女仆说:“是的。”李季说:“这该怎么办?”家里人说:“拿上牛、羊、猪、狗、鸡五种动物的屎洗身体(才能除掉邪气)。”李季就用这五种动物的屎洗了一个澡。

齐中大夫有夷射者

齐中大夫有夷射者[1],御饮于王[2],醉甚而出,倚于郎门[3]。门者刖跪请曰[4]:“足下无意赐之余隶乎[5]?”夷射叱曰[6]:“去[7]!刑余之人[8],何事乃敢乞饮长者[9]?”刖跪走退[10]。及夷射去[11],刖跪因捐水郎门霤下[12],类溺者之状[13]。明日王出,而诃之曰[14]:“谁溺于是?”刖跪对曰:“臣不见也。虽然[15],昨日中大夫夷射立于此。”王因诛夷射而杀之[16]。

[注释][1]中大夫:官员等级名,大夫分为上、中、下三等。[2]御:陪。饮:饮酒。[3]倚:靠,傍。郎门:宫中之门。郎,廊。[4]门者:守门者。刖跪:人名。刖,砍断足。跪,足。这个守门者是受过刖刑的人,所以称他为刖跪。请:请求。[5]足下:对人的敬称。无意:不想。余隶:余沥,剩下的酒。[6]叱(chì):责骂,呵斥。[7]去:走开。[8]刑余之人:受过肉刑而活下来的人。[9]何事:何故。乃:竟。长者:地位高的人。[10]走退:跑走。[11]去:离开。[12]捐:倾,倒。霤(liù):屋檐。[13]类:像,似。溺(niào):尿。[14]诃:斥责。

[15]虽然:虽是如此。[16]诛:责罚。

[译文]齐国的中大夫中有一个人叫夷射,有一次他陪齐王饮酒,喝得醉汹汹地走了出来,靠在了宫中的郎门上。守门的刖跪请求他说:“您不想赐给我点剩下的酒吗?”夷射呵斥他说:“走开!一个残废的刑徒,怎么竟敢向贵人要酒喝!”刖跪便跑走了。等夷射走后,刖跪便在郎门的屋檐下倒了些水,就像是有人在那里撤了尿似的。第二天齐王出来,便喝问说:“是谁尿在这里的?”刖跪回答说:“我没有看见。虽说如此,昨天中大夫夷射倒是在这里站过。”齐王便责骂夷射而把他杀掉了。

卫人有夫妻祷者

卫人有夫妻祷者[1],而祝曰[2]:“使我无故,得百束布[3]。”其夫曰:“何少也[4]?”对曰:“益是[5],子将以买妾[6]。”

[注释][1]祷(dǎo):向鬼神祈求福寿的一种仪式。[2]祝:向鬼神提出祈求的内容。[3]无故:没有不顺心的事。束:量词,捆。[4]何:为什么这么……[5]益是:比这多。益,增加。是,此。[6]以:用来。妾:女仆或小妻。

[译文]卫国人有一对夫妻祈祷,妻子祷告说:“请让我没有不顺心的事,并且得到一百捆布。”丈夫说:“你怎么要得这么少呢?”妻子说:“比这多了,你将会用来买小老婆。”

鲁阳文君将攻郑

《墨子·鲁问》

鲁阳文君将攻郑[1],子墨子闻而止之[2],谓阳文君曰[3]:“今使鲁四境之内[4],大都攻其小都[5],大家伐其小家[6],杀其人民,取其牛马狗豕布帛米粟货财[7],则何若[8]?”鲁阳文君曰:“鲁四境之内,皆寡人之臣也。今大都攻其小都,大家伐其小家,夺之货财[9],则寡人必将厚罚之[10]。”子墨子曰:“夫天之兼有天下也[11],亦犹君之有四境之内也。今举兵将以攻郑,天诛其不至乎[12]?”鲁阳文君曰:“先生何止我攻郑也[13]?我攻郑,顺于天之志。郑人三世杀其父[14],天加诛焉,使三年不全[15]。我将助天诛也。”子墨子曰:“郑人三世杀其父而天加诛焉,使三年不全,天诛足矣。今又举兵将以攻郑,曰:…吾攻郑也,顺于天之志?,譬有人于此[16],其子强梁不材[17],故其父笞之[18],其邻家之父举木而击之,曰:…吾击之也,顺于其父之志?,则岂不悖哉[19]?”

[注释][1]鲁阳文君:鲁阳是春秋时楚国的一个县,在今河南省鲁山县。文君的个人领地在鲁阳,名叫公孙宽,是楚国司马子期的儿子,当时承袭了父亲的职位,担任楚国的司马。

[2]子墨子:墨子名翟,鲁国人,一说为宋国人,是春秋战国之际的一位著名学者。作过宋国大夫,死于楚国。他的学生们尊称他为子墨子。止:阻止。[3]“谓”字后还应当有一个“鲁”字。[4]今使:假如。鲁:鲁阳也称为鲁。四境之内:指鲁阳全县。[5]都:大的城邑。[6]家:春秋时,诸侯的领地称为国,大夫的领地称为家。伐:进攻。[7]取:夺,抢。豕(shǐ):猪。帛:丝绸。货财:钱财。[8]何若:怎么办。[9]之:其,他们的。[10]厚:重。[11]夫:那。兼有:全部拥有。[12]天诛:天的责罚。其:岂。[13]何:为什么。[14]三世杀其父:前人认为“三”当作“二”,“父”当作“君”。世:代。郑哀公和郑幽公两代国君都是被杀死的。[15]全:完美,顺。不全:指国家多灾祸。[16]譬:像,好比。[17]强梁:蛮横凶暴。不材:不成器。

[18]笞(chī):鞭抽或杖击。[19]悖(bèi):荒唐,荒谬,违背常理。

[译文]鲁阳文君将要进攻郑国,墨子听说以后便去阻止他,对他说:“如果鲁阳全境之内,大城邑进攻小城邑,地位高的大夫进攻地位低的大夫,杀戮被攻者的百姓,夺取被攻者的牛马猪狗布帛粮食钱财,那该怎么办?”鲁阳文君说:“鲁阳全境之内,都是我的臣民,如果大城邑进攻小城邑,地位高的大夫进攻地位低的大夫,夺取弱者的钱财,我就一定要重重地处罚肇事者。”墨子说:“那老天爷全部拥有整个天下,也就像您拥有鲁阳全境一样。现在您出动军队,将要用他们进攻郑国,天对您的责罚难道不会到来吗?”鲁阳文君说:“先生为什么要阻止我进攻郑国呢?我进攻郑国符合天的意愿。郑国人杀死了他们的两代君主,天对他们施加责罚,使郑国三年都多灾多难,我将帮助天责罚他们。”墨子说:“郑国人杀死了他们的两代君主,天对他们施加责罚,使郑国三年都多灾多难,天的责罚已经够了。现在您又出兵,将要用军队进攻郑国,还说…我进攻郑国符合天的意愿?,这就好像有这么一个人,他的儿子忤逆不成器,所以他用竹板打儿子,他邻居家的老父也举着木棍来打这个儿子,还说…我打他,符合他父亲的意愿?。这难道不荒唐吗?”

子夏之徒问于子墨子

《墨子·耕柱》

子夏之徒问于子墨子曰[1]:“君子有斗乎[2]?”子墨子曰:“君子无斗。”子夏之徒曰:“狗

豨犹有斗[3],恶有士而无斗矣[4]?”子墨子曰:“伤矣哉[5]!言则称于汤、文[6],行则譬于狗豨[7],伤矣哉!”

[注释][1]子夏:卜商,字子夏,是孔子的学生。徒:学生。[2]君子:指道德高尚的人。斗:争斗。[3]豨:猪。犹:尚且,还。[4]恶:岂,哪里。[5]伤:可悲,令人惋惜。矣哉:语气词,表示感叹。[6]称:称道。汤:商王朝的建立者,也称为天乙、成汤。文:指周文王,名昌,是周王朝的奠基人。成汤和周文王都是古人推崇的圣人。[7]譬:相比。

[译文]子夏的学生问墨子说:“君子有好争斗的性格吗?”墨子说:“君子没有好争斗的性格。”子夏的学生说:“猪狗都有好斗的性格,作为一个士人,怎么能没有好斗的性格呢?”墨子说:“可悲呀!你们言谈时总称道商汤和周文王这样的圣人,行为上却和猪狗相比,可悲呀!”

有游于墨子之门者

《墨子·公孟》

有游于子墨子之门者[1],身体强良[2],思虑徇通[3]。欲使随而学,子墨子曰:“姑学乎[4],吾将仕子[5]。”劝于善言而学[6]。其年[7],而责仕于子墨子[8],子墨子曰:“不仕子。子亦闻夫鲁语乎[9]?鲁有昆弟五人者[10],其父死,其长子嗜酒而不葬[11]。其四弟曰:…子与我葬,当为子沽酒[12]。?劝于善言而葬。已葬,而责酒于其四弟,四弟曰:…吾未予子酒矣[13]。子葬子父,我葬吾父,岂独吾父哉?子不葬,则人将笑子[14],故劝子葬也。?今子为义[15],我亦为义,岂独我义也哉?子不学,则人将笑子,故劝子于学。”

[注释][1]游:来往,交游。[2]强良:壮健。[3]思虑:思维。徇(xùn)通:敏捷通达。徇:敏捷。[4]姑:请。[5]仕:作官。这里指推荐作官。[6]劝:勉励,激励。善言:对自己有利的话。[7]其(jī)年:期年,一周年。[8]责:索要,要求。[9]夫:那。鲁语:鲁国流传的故事。

[10]昆:兄。[11]嗜(shì):过分偏爱。[12]当:将。沽(ɡū):买。[13]未:不。予:给。[14]笑:嘲笑。[15]为义:做合于道义的事。

[译文]有一个来往于墨子门上的人,身体健壮,思维敏捷通达。墨子想让他跟随自己学习,便对他说:“请你学习吧,我会推荐你当官的。”他被墨子的这些好话激励着而学习起来。一年之后,他要求墨子推荐他当官。墨子说:“我不推荐你当官。你听说过鲁国的故事吗?鲁国有兄弟五个人,他们的父亲死了,大儿子贪酒而不埋葬父亲,他的四个弟弟说:…你和我们一起埋葬父亲,我们将给你买酒。?他在这些好话的激励下埋葬了父亲。埋葬完毕以后,他向四个弟弟要酒,弟弟们说:…我们不给你酒。你埋葬你的父亲,我们埋葬我们的父亲,难道只是属于我们的父亲吗?你不埋葬父亲,别人就会嘲笑你,所以我们才激励你和我们一起埋葬。?现在你做道义的事,我也做道义的事,难道道义只是属于我一个人的吗?你不学习,别人就会嘲笑你,所以我才激励你学习。”

晏子使吴

《晏子春秋·内篇杂下》

晏子使吴,吴王谓行人曰[1]:“吾闻晏婴,盖北方辩于辞[2],习于礼者也。命摈者曰[3]:…客见,则称天子请见。?”明日,晏子有事,行人曰:“天子请见。”晏子蹴然[4]。行人又曰:“天子请见。”晏子蹴然。又曰:“天子请见。”晏子蹴然者三,曰:“臣受命弊邑之君[5],将使于吴王之所,以不敏而迷惑[6],入于天子之朝,敢问吴王恶乎存[7]?”然后吴王曰:“夫差请见。”见之以诸侯之礼。

[注释][1]吴王:春秋时吴国国君,名夫差。当时北方各诸侯国都算是周王朝的属下,而南方的楚、吴、越三国则自称为“王”,与周朝分庭抗礼,北方各国却并不承认他们的“天子”地位。行人:负责外交事务的官员。[2]盖:确实。辩:能言善辩。辞:辞令,言辞。[3]摈(bìn)者:傧者,接引宾客的人。[4]蹴(cù)然:惶恐不安的样子。[5]弊邑:在外人面前对自己国家的谦称。[6]不敏:愚钝,办事不干练。[7]恶(wū):哪里。存:在。

[译文]晏子出使吴国,吴王对负责外交事务的官员说:“吾听说晏婴确实是北方言谈雄辩,通晓礼仪的人。你告诉接送外宾的人说:…客人来求见,就声称天子请他进去相见。?”第二天,晏子有事要见吴王,负责外交事务的官员对他说:“天子请你进去相见。”晏子显出惶恐不安的样子。楚方的外交官又说:“天子请你去相见。”晏子又显出惶恐不安的样子。外交官又说:“天子请你去相见。”晏子接连三次表现出惶恐不安的样子,他说:“我受我国国君的派遣,将要到吴国国君那里去办事,由于愚钝糊涂,竟误入了天子的朝廷。冒昧地打听一下,吴王在哪里?”到这时,吴王只好让人传话说:“夫差请你进去相见。”用诸侯会见外

国宾客的礼仪会见了晏子。

晏子使楚

晏子使楚[1],以晏子短[2],楚人为小门于大门之侧[3],而延晏子[4]。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傧者更导从大门入[5],见楚王。王曰:“齐无人耶?”晏子对曰:“临淄三百闾[6],张袂成阴[7],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8],何为无人[9]?”王曰:“然则子何为使乎?”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10],其贤者使使贤王[11],不肖者使使不肖王[12]。婴最不肖,故直使楚矣[13]。”

[注释][1]晏子:春秋时齐国的著名大臣,名婴,字平仲。使:出使。[2]以:因为。短:矮。[3]为:设。[4]延:邀,请。[5]傧(bìn)者:接引宾客的人。更:改。导:引导。[6]临淄:地名,是当时齐国的都城。闾:居民管理单位,二十五家为一闾。[7]袂(mèi):衣袖。阴:阴天。[8]比:并。继踵(zhǒnɡ):接踵,走路时一个紧跟着一个。踵:脚。[9]为:谓。[10]命使:委任使者。主:针对。[11]使使:让出使。[12]不肖:不贤,庸劣。[13]直:只能。

[译文]晏子出使楚国,因为晏子身材矮,楚国人在大门的旁边设了一个小门,请晏子从这个小门进去。晏子不肯进,他说:“出使狗国的人才进狗门,现在我出使楚国,不应当从这样的门进入。”带他进宫的人改从大门把他领进去,见到了楚王。楚王对他说:“你们齐国没有人了吗?”晏子回答说:“临淄城住着三百闾居民,大家都张开袖子,就会像阴天一样遮住日光,大家都挥洒汗水,就会像下雨一样满街是水,肩并肩,脚挨脚,到处都是人海,怎么能说没有人?”楚王说:“既然如此,为什么要派你当使者呢?”晏子回答说:“我们齐国委派使者都针对不同的对象:有才能的人,就让他出使有贤明的君主的国家;才能庸劣的人,就让他出使有庸劣的君主的国家。我最无能,所以只能到楚国来。”

晏子将至楚

晏子将至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1]。今方来[2],吾欲辱之[3],何以也[4]?”左右对曰:“为其来也[5],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6]??曰:…坐盗。?”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7],吏二缚一人诣王[8],王曰:“缚者曷为者也[9]?”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10]?”晏子避席对曰[11]:“婴闻之,桔生淮南则为桔,生于淮北则为枳[12],叶徒相似[13],其实味不同[14]。所以然者何[15]?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16]?”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17],寡人反取病焉[18]。”

[注释][1]习:娴熟。善于。辞:辞令,言谈。[2]方:正要。[3]辱:羞辱。[4]何以:用什么办法。[5]为:于,当。[6]坐:犯罪。[7]酣:饮酒尽兴,畅快。[8]诣(yì):进见,参见。

[9]曷(hé):何。[10]固:本来。善:好,喜欢。[11]避席:离开坐位。[12]淮:淮河。枳(zhǐ):树名,也叫臭桔,似桔而小,果味酸苦,不能吃。[13]徒:只是。[14]实:果实。[15]然:这样。[16]得无:是不是。[17]非:不。所:可。熙:戏,开玩笑。[18]取病:自讨没趣。病:羞辱。

[译文]晏子将要到达楚国,楚王听说以后,便对自己左右的人说:“晏婴是齐国善于辞令的人,现在正要到来,我想羞辱他,用什么办法呢?”左右的人回答说:“在他到来的时候,请让我们绑上一个人从君王的面前走过,君王就问我们说:…那个犯人是干什么的??我们就回答说:…是一个齐国人。?君王再问道:…他犯了什么罪??我们就回答说:…他犯的是盗窃罪。?”晏子到达后,楚王设宴招待晏子。大家酒兴正浓,有两个官吏绑着一个人来参见楚王,楚王说:“被绑着的人是干什么的?”两个官吏回答说:“是一个齐国人,犯了盗窃罪。”楚王看着晏子说:“齐国人本来就好偷盗吗?”晏子离开席位回答说:“我听说,桔树生长在淮水南面就是桔树,生长到淮水北面就成了枳树,只是叶子相似,它们的果实味道不同。成为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是因为水土不同。现在百姓生长在齐国就不偷盗,进入楚国后就偷盗,是不是楚国的水土使百姓好偷东西了呢?”楚王笑着说:“对于圣人,是不能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

龙与孔穿会赵平原君家

《公孙龙子·迹府》

龙与孔穿会赵平原君家[1]。穿曰:“素闻先生高谊[2],愿为弟子久,但不取先生以白马为非马耳[3]。请去此术[4],则穿请为弟子。”龙曰:“先生之言悖。龙之所以为名者[5],乃以白马之论耳[6],今使龙去之,则无以教焉[7]。且欲师之者[8],以智与学不如也,今使龙去之,此先教而后师之也。先教而后师之者悖。且白马非马,乃仲尼之所取[9]。龙闻楚王

张繁弱之弓[10],载亡归之矢[11],以射蛟兕于云梦之圃[12],而丧其弓[13]。左右请求之[14],王曰:…止。楚人遗弓[15],楚人得之,又何求乎??仲尼闻之,曰:…楚王仁义而未遂也[16]。亦曰人亡弓[17],人得之而已,何必楚??若此,仲尼异…楚人?于所谓…人?[18]。夫是仲尼异…楚人?于所谓…人?[19],而非龙异…白马?于所谓…马?者[20],悖。先生修儒术而非仲尼之所取[21],欲学而使龙去所教,则虽百龙[22],固不能当前矣[23]。”孔穿无以应焉[24]。

[注释][1]龙:公孙龙,战国时赵国的著名学者,字子秉。孔穿:字子高,是孔子的后代。会:相见。平原君:战国赵武灵王的儿子,名叫赵胜,担任赵国的相,号为平原君。相传养有食客三千人,所以其家为人才荟萃之所。[2]素:一向,久。谊:议,议论。[3]但:只。取:赞同。耳:而已。[4]去:放弃。术:学术观点。[5]为名:成名。[6]乃:就是。以:由于。[7]无以:不能。[8]且:况且。师之:以之为师,把……作为老师。[9]乃:本来是。[10]张:拉开弓。繁弱:古代的一种良弓。[11]载:安放,装上。亡归:古代的良箭,也写作“忘归”。矢:箭。[12]蛟:古代传说中的一种龙。兕:古代的一种兽,一说即雌犀,皮可以做铠甲。云梦:楚国境内的薮泽名。圃:这里指草泽之地。[13]丧:丢失。[14]求:寻找。[15]遗:遗失。[16]遂:全部,达到完善。[17]亡:丢失。[18]异:区别,认为……不同。[19]夫:发语词。是:肯定,赞同。[20]非:否定,反对。[21]修:从事,学习研究。儒(rú):孔子创立的一个学术派别。[22]虽:即使。[23]固:也。当前:在前头,领先。[24]应:对答。

[译文]公孙龙和孔穿在赵国的平原君家见了面,孔穿说:“一直听人说起先生高明的议论,我想当您的学生已经很久了,只是不赞成先生认为…白马?不是…马?的主张。请您放弃这一观点,我就请求当您的学生。”公孙龙说:“先生的这话荒谬。龙之所以能成名,就是由于提出了…白马?不是…马?的学说,现在你让我放弃它,我就不能教你什么了。况且要把别人作为自己的老师,是因为自己的智慧和学问都不如别人,现在你让我放弃自己的见解,这就是你先教导了我,然后让我当你的老师;先教导别人,然后又让别人当自己的老师的做法是荒谬的。并且…白马?不是…马?的观点,本来是孔子所赞同的。我听说楚王拉开繁弱之弓,装上忘归之箭,在云梦泽中射蛟和兕,却不慎丢失了这张弓。他左右的人请求为他去寻找,楚王说:…不要去找。楚国人丢了弓,还是楚国人拣到它,又何必去往回找呢??孔子听到了这件事后说:…楚王是仁义的,但还没有达到最高尚的境界,也就说人丢了弓,还是人拣到它就行了,为什么一定要加一个“楚”字呢??照此看来,孔子认为…楚人?和他所说的…人?不同。赞同孔子认为…楚人?和他所说的…人?不同的观点,却否定我关于…白马?和我所说的…马?不同的观点,这种做法是荒谬的。先生学习和研究儒学,却反对孔子所赞成的观点;想要向我学习,却让我放弃教学的内容,这样一来,即使有一百个公孙龙,也不能比你强了。”孔穿不能对答。

魏昭王问于田诎

《吕氏春秋·审应》

魏昭王问于田诎曰[1]:“寡人之在东宫之时[2],闻先生之议曰[3]:…为圣易[4]。?有诸乎[5]?”田诎对曰:“臣之所举也[6]。”昭王曰:“然则先生圣于[7]?”田诎对曰:“未有功而知其圣也,是尧之知舜也[8];待其功而后知其圣也,是市人之知舜也[9]。今诎未有功,而王问诎曰:…若圣乎[10]??敢问王亦其尧邪[11]?”昭王无以应。

[注释][1]魏昭王:战国时魏国国君,名遬。田诎(qū):魏国大夫。[2]东宫:古代的太子居住在东宫中,在东宫之时就是当太子之时。[3]议:议论,主张。[4]为圣:成为圣人。[5]诸:之。[6]举:言,说。[7]于:乎,吗。[8]是:此。尧(yáo):上古时的帝王陶唐氏的号。舜(shùn):上古时的帝王,名重华,他继承了尧的地位。尧和舜都被后世认为是最英明的帝王。尧选择了舜为自已的接班人,后来就把自己的职位让给了他。[9]市人:普通人。[10]若:你。[11]其:那。

[译文]魏昭王问田诎说:“我在东宫当太子的时候,听人传先生的议论说:…成为圣人是容易的?,有这回事吗?”田诎回答说:“这话是我说的。”昭王说:“照这么说,先生是圣人吗?”田诎回答说:“还没有建立功业就知道他是圣人,这是尧对舜的了解;等他立了功然后才知道他是圣人,这是一般人对舜的了解。现在我还没有立过功,而君王却问我说:…你是圣人吗??我冒昧地问一下,君王也是那尧一样的人吗?”昭王回答不上来。

楚有直躬者

《吕氏春秋·当务》

楚有直躬者,其父窃羊而谒之上[1],上执而将诛之[2],直躬者请代之[3]。将诛矣,告

吏曰:“父窃羊而谒之,不亦信乎[4]?父诛而代之,不亦孝乎?信且孝而诛之,国将有不诛者乎?”荆王闻之,乃不诛也。孔子闻之,曰:“异哉[5],直躬之为信也!一父而载取名焉[6]。”故直躬之信不若无信。

[注释][1]谒(yè):报告。上:官吏。[2]执:拘捕。[3]直躬者:当作“直躬”,“者”字不应当有。代:替代。[4]亦:很。信:诚实。[5]异:怪。[6]载:再,两次。取:获取。名:名誉。

[译文]楚国有个叫直躬的人,他父亲盗窃别人的羊,他把这件事报告了官府,官府把他父亲逮捕,将要依法处死,直躬请求替他父亲受刑。在将要行刑时,他求告官吏说:“父亲偷羊而我揭发了他,我这人不很诚实吗?父亲将要被杀而我代替了他,我这人不很孝顺吗?连既诚实又孝顺的人都要被处死,国家还有不该被处死的人吗?”楚王听到了他的话,就决定不杀他了。孔子听到这件事后说:“奇怪呀,直躬的所谓…诚实?!利用父亲的一件事,他就捞取了…诚实?和…孝顺?两个好名声。”所以,像直躬这样的“诚实”还不如他不诚实。

空雄之遇

《吕氏春秋·淫辞》

空雄之遇[1],秦与赵相与约[2]。约曰:“自今以来[3],秦之所欲为,赵助之;赵之所欲为,秦助之。”居无几何[4],秦兴兵攻魏[5],赵欲救之,秦王不说[6],使人让赵王曰[7]:“约曰:…秦之所欲为,赵助之;赵之所欲为,秦助之。?今秦欲攻魏,而赵因欲救之[8],此非约也[9]。”赵王以告平原君[10],平原君以告公孙龙。公孙龙曰:“亦可以发使而让秦王曰[11]:…赵欲救之,今秦王独不助赵,此非约也。?”

[注释][1]空雄:地名。遇:相会。[2]相与:共同。约:订立条约。[3]以来:以后。[4]居:停。无几何:没有多久。[5]兴:出动。[6]说:悦。[7]让:责问,责备。[8]因:便。[9]非:违,违背。[10]以:把(这件事)……。平原君:赵国的相,姓赵,名胜。[11]发使:派出使者。

[译文]在空雄会面时,秦国和赵国共同订立了条约,条约上说:“从今以后,秦国有想要做的事,赵国就帮助他;赵国有想要做的事,秦国也帮助他。”过了不多久,秦国出兵进攻魏国,赵国要援救魏国,秦王对此不满意,派人责备赵王说:“我们订立的条约上说:…秦国想要做的事,赵国帮助;赵国想要做的事,秦国帮助,?现在秦国要进攻魏国,而赵国便要援救他们,这是违背我们的约定。”赵王把这件事告诉了平原君,平原君又把这件事告诉了公孙龙。公孙龙说:“我们也可以派使者去责备秦王说:…赵国要援救魏国,现在秦国却偏偏不帮助赵国,这是违背了我们原来的约定。?”

荆柱国庄伯

荆柱国庄伯令其父视日[1],曰:“在天。”“视其奚如[2]。”曰:“正圆。”“视其时[3]。”曰:“当今。”令谒者驾[4],曰:“无马。”令涓人取冠[5],曰:“进上[6]。”问马齿[7],圉人曰[8]:“齿十二与牙三十[9]。”

[注释][1]柱国:对执政大臣的尊称。父:这里是“巫”的意思,巫是负责预测吉凶的人。古人认为观察太阳可以预测吉凶,庄伯令巫去观察太阳,正是为了知道当时的吉凶情况。[2]奚如:何如,什么状况,这里指太阳反映出来的吉凶状况。[3]视其时:观察时辰(是不是吉利)。[4]谒者:负责为国君通报事情的官员。驾:备好马车。庄伯的意思是让谒者转告驺人(负责管理国君车马的人)为自己备好马车。[5]涓人:负责宫中清洁事务的人。取:治理。冠:与“干”同音,庄伯实际上说的是“取干”,即把宫中有水的地方搞干燥,但涓人误听成了“取冠”,即把头上戴的冠取来。[6]进上:(已经)送给您了。[7]马齿:马的年令可以根据其牙齿发育磨损的情况来确定,所以“马齿”就成了马的年令的代称。[8]圉(yǔ)人:负责养马的人。

[9]齿:古代“牙”与“齿”含义不同,长在唇边的称为齿,长在两侧的臼齿称为牙。

[译文]楚国的执政大臣庄伯让他的巫师去看一下太阳,巫师回答说“太阳在天上。”庄伯(见他没有理解自己的意思,)又进一步说:“我是让你去看太阳的情况。”巫师回答说:“太阳现在十分圆。”庄伯(见他还是没有理解自己的意思,)又更进一步明确地说:“我是让你去看时辰。”巫师说:“时辰是现在。”庄伯让负责通报事情的谒者驾好车,谒者回答说:“我没有马。”庄伯又让负责宫中清洁事务的涓人把湿的地方搞干,涓人(把庄伯说的“干”错听成了“冠”,)便回答说:“冠已经给您戴在头上了。”庄伯向养马的人询问马齿的情况(即马的年令状况),养马的人说:“马长着十二颗齿,三十颗牙。”

宋王谓其相唐鞅

宋王谓其相唐鞅曰:“寡人所杀戮者多矣[1],而群臣愈不畏[2],其故何也[3]?”唐鞅对曰:“王之所罪[4],尽不善者也。罪不善,善者故为不畏[5]。王欲群臣之畏也,不若无辨其善与不善而时罪之[6],若此则群臣畏矣。”居无几何[7],宋君杀唐鞅。

[注释][1]戮(lù):处罚。[2]愈:更加。[3]故:原因。[4]罪:处罚。[5]故:固,当然。为:是。[6]无:不。辨:区别。时:时时,经常。[7]居无几何:过不多久。

[译文]宋王对他的相唐鞅说:“我诛杀处罚的人很多了,而朝中的官员们对我却更加不害怕,这是什么原因呢?”唐鞅回答说:“您所处罚的都是不好的人。处罚不好的人,好人当然是不害怕您了。您要让官员们害怕,不如不管他们好和不好而常常处罚他们,像这样做,官员们就会害怕您了。”过不多久,宋王就把唐鞅杀掉了。

宋有澄子者

宋有澄子者[1],亡缁衣[2],求之涂[3]。见妇人衣缁衣[4],援而弗舍[5],欲取其衣[6],曰:“今者我亡缁衣。”妇人曰:“公虽亡缁衣[7],此实吾所自为也[8]。”澄子曰:“子不如速与我衣[9],昔吾所亡者纺缁也[10],今子之衣单缁也[11],以单缁当纺缁[12],子岂不得哉[13]?”

[注释][1]澄:读“chénɡ”。[2]亡:丢失。缁(zī)衣:黑色的衣服。[3]求:寻找。涂:途,路上。[4]衣(yì):穿着。[5]援:拉住。舍:放开。[6]取:强夺。[7]公:对成年男子的敬称。

[8]所自为:自己做的。[9]速:快点。与:给。[10]纺缁:丝织的缁衣。[11]单缁:麻葛等织的缁衣。[12]当:抵偿。[13]得:得利,占便宜。

[译文]宋国有个叫澄子的,他丢失了一件黑色的衣服,到路上去寻找,看见一个女人穿着黑色的衣服,他就拉住不放开,要夺取她的衣服,对她说:“今天我丢了黑衣服。”那个女人说:“您虽然丢了黑衣服,这一件却确实是我自己做的。”澄子说:“你不如快点把衣服给我,以前我丢的是一件丝织的黑衣服,现在你穿的这件是麻织的黑衣服,用麻织的抵偿丝织的,你难道还不占便宜吗?”

有司请事于齐桓公

《吕氏春秋·任数》

有司请事于齐桓公[1],桓公曰:“以告仲父[2]。”有司又请,公曰:“告仲父。”若是三[3]。习者曰[4]:“一则仲父,二则仲父,易哉为君[5]!”桓公曰:“吾未得仲父则难,已得仲父之后,曷为其不易也[6]?”桓公得管子,事犹大易[7],又况于得道术乎[8]?

[注释][1]有司:负责专门事务的官员。请:请示。齐桓公:春秋时齐国的国君,名小白。

[2]以告:把(它)告诉。仲父:管仲,名夷吾,字仲,春秋时的著名政治家,担任齐桓公的相,政绩卓著,使齐桓公成了春秋时的第一位诸侯盟主,被齐桓公尊称为“仲父”。[3]若是:如此,像这样。三:多次。[4]习者:便习者,国君身边的亲近侍从。[5]易:容易。为:当。[6]曷为:何为,为什么。曷,何。其:会,能。[7]犹:尚且,还。大:非常。[8]又况:更何况。道术:治理国家的总原则、总纲领等。

[译文]有关的官员向齐桓公请示事情,桓公说:“你把要办的事报告给仲父。”有关官员又有事向桓公请示,桓公说:“你去报告仲父。”像这样的情况出现了多次。桓公左右的亲近侍从说:“第一次有了事是仲父,第二次有了事也是仲父,当国君可真容易呀!”桓公说:“我没有得到仲父时,当国君就难,在得到仲父之后,怎么会不容易呢?”桓公得到了一个管子,办事还特别容易,更何况是得到了治理国家的总纲领呢?

白圭新与惠子相见

《吕氏春秋·不屈》

白圭新与惠子相见也[1],惠子说之以强[2],白圭无以应[3]。惠子出,白圭告人曰:“人有新取妇者[4],妇至,宜安矜烟视媚行[5]。竖子操蕉火而钜[6],新妇曰:…蕉火大钜[7]。?入于门,门中有敛陷[8],新妇曰:…塞之[9],将伤人足。?此非不便之家氏也[10],然而有大甚者[11]。今惠子之遇我尚新[12],其说我有大甚者。”惠子闻之,曰:“不然[13]。《诗》曰:…恺悌君子[14],民之父母。?恺者,大也。悌者,长也。君子之德长且大者,则为民父母。父母之教子也,岂待久哉?何事比我于新妇乎[15]?《诗》岂曰…恺悌新妇?哉?”

[注释][1]白圭:战国时魏国人,名丹,字圭。新:初,刚。[2]强:指言谈犀利,无所顾忌。[3]无以:不能。应:应对,对答。[4]取:娶。[5]安矜:安稳庄重。烟视:微闭眼睛而看东西,不敢正视。媚行:和颜悦色地慢慢行走。[6]竖子:奴仆。操:持,把着。蕉火:火把,钜:大。这里指火燃得过旺。[7]大:太。[8]敛陷:坑洼。[9]塞:填平。[10]便:方

便,有益。家氏:家庭。[11]大甚:太过分。[12]遇:见到。尚:还。[13]然:对。[14]恺悌:读音为“kǎitì”。这里引用的两句诗出自《诗经·大雅·泂酌》。[17]何事:何故,何以。

[译文]白圭初和惠施相见,惠施便用犀利的语气无所顾忌地向他讲说自己的各种见解,白圭不能对答。惠施出去以后,白圭告诉别人说:“有一个刚刚娶媳妇的人,新媳妇到来时,应该表现得安稳庄重,不苟言笑,微闭着眼睛慢慢地行走。奴仆举着的火把燃得太旺,新媳妇便说:…火把太旺。?进了门以后,门内的地上有个坑,新媳妇又说:…把这个坑填平,它将会扭伤人的脚。?她这样做对家庭并不是没有好处,但总是有些太过分。现在惠子还是第一次和我相见,他和我谈话也有太过分之处。”惠施听说了白圭的这些话,便对人说:“他说的不对。《诗经》上说:…恺悌君子,民之父母。?恺是大的意思,悌是高的意思,君子的品德又高又大的,就可以做百姓的父母。父母亲教导儿子,难道还要等过了很久吗?怎么能把我比作新媳妇呢?《诗经》上难道说的是…恺悌新妇?吗?”

洧水甚大

《吕氏春秋·离谓》

洧水甚大[1],郑之富人有溺者[2]。人得其死者[3],富人请赎之,其人求金甚多。以告邓析[4],邓析曰:“安之[5],人必莫之卖矣[6]。”得死者患之[7],以告邓析,邓析又答之曰:“安之,此必无所更买矣[8]。”

[注释][1]洧(wěi):河流名,在当时郑国。[2]溺:淹,沉。[3]死:尸。[4]邓析:春秋时郑国人,善于辩说,后被郑国执政者杀死。[5]安之:等于说:放心。[6]莫之卖:“卖”疑当作“买”,莫之买:莫买之,没有人买他。[7]患:担心,忧虑。[8]无所:没有地方。更:再。

[译文]洧河里的水流得很大,郑国的一个富人被淹死了。有个人打捞到了尸体,富人的家属请求用钱把尸体赎回去,那个人要价很高。富人的家属把这件事告诉了邓析,邓析说:“放心吧。(他只能卖给你,)别人肯定没有人去买那个尸体的。”得到尸体的人(见富人家不肯出高价,)为此而着急,把这个情况告诉了邓析,邓析又回答说:“放心吧。这家人(只能从你这里买,)肯定没有别的地方再能买到这个尸体。”

齐有事人者

齐有事人者[1],所事有难而弗死也[2]。遇故人于途[3],故人曰:“固不死乎[4]?”对曰:“然[5]。凡事人,以为利也[6]。死不利,故不死。”故人曰:“子尚可以见人乎[7]?”对曰:“子以死为顾可以见人乎[8]?”是者数传[9]。不死于其君长,大不义也,其辞犹不可服[10],辞之不足以断事也明矣[11]。

[注释][1]事人:事奉人,当别人的下属。[2]所事:被事奉者,主人。死:殉难,为之献出生命。[3]故人:老朋友。途:路上。[4]固:真的,坚决。[5]然:对,是的。[6]以为:以(此)为,用(此)谋求。[7]尚:还。[8]以死为:认为死……顾:反倒。[9]是者:这件事。数传:多次被传播。[10]辞:言辞,理由。犹:尚且,还。服:折服,辩倒。[11]断事:判断事情的是非。明:清楚。

[译文]齐国有个事奉主人的人,主人遇难,他不肯为主人去死。在路上碰到了旧日的一个朋友,朋友对他说:“你真的不为主人去死吗?”他回答说:“是的。事奉别人,是为了自己得到好处。为主人殉难对自己没有好处,所以我不去死。”朋友说:“你这样做还能(有脸面)再见人吗?”他回答说:“你认为死了以后反而可以见到人吗?”这件事被接连不断地传播开来。不肯为自己的君长去死,这是最大的不义,他的…理由?还不能被驳倒,根据人的话不能够判断事情的是非,这个道理便清楚了。

戎夷违齐如鲁

《吕氏春秋·长利》

戎夷违齐如鲁[1],天大寒而后门[2],与弟子一人宿于郭外[3]。寒愈甚,谓其弟子曰:“子与我衣,我活也;我与子衣,子活也。我国士也[4],为天下惜死[5];子不肖人也[6],不足爱也[7]。子与我子之衣。”弟子曰:“夫不肖人也[8],又恶能与国士之衣哉[9]?”戎夷太息叹曰[10]:“嗟乎[11]!道其不济夫[12]。”解衣与弟子,夜半而死,弟子遂活。

[注释][1]戎夷:齐国的一位名人。“戎”当作“式”。违:离开。如:到,前往。[2]后门:后于门,没有在关闭城门之前赶到。门:动词,关门。[3]郭:最外围的城墙。[4]国士:全国著名的士人。[5]惜:珍惜,看重。[6]不肖:这里指庸俗卑贱。[7]足:值得。爱:吝惜。

[8]夫:那。[9]恶:哪,怎么。[10]太息:深深地叹息。叹:感慨。[11]嗟乎:感叹时发出的声音。[12]道:指理想的政治规划。其:将。济:成功。夫:语气词,表示感叹。

文言文翻译训练30则(附答案)

文言文翻译训练30则(附答案)返回的路上过一条江,(船)走到江中间的时候,有两条龙绕着船将船挡住。衙役将他抓住并绑了起来,问道:“人们都在这里,您还抢别人的金子,为什么?”回答说:“完全看不见人,只看见金子啊!” 九、孔子困陈蔡 翻译:孔子在陈国和蔡国之间的地方(缺粮)受困,饭菜全无,七天没吃上米饭了。 ②是故好战穷兵,未有不亡者也。十四、次非刺蛟 翻译:楚国有个叫次非的人,在干遂(地名)得到一把宝剑。趋,尚及之。 ①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十、澄子亡缁衣 翻译:宋国有个名叫澄子的人,丢失了黑色的衣服,(便)在路上找,看见一个妇女穿黑色衣服,拉住她不放,说:“今天我掉了黑色的衣服。没有你们两个人,我几乎要犯错误啊!”于是打发亲信,到亶父去传达旨意,告诉宓子贱说:“从现在开始,亶父不是我国君所管,归你管了。 吏书之不善,宓子贱为之怒。让他成为国王的左右,也必然是为义而死。”人了。 ”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十二、亡戟得矛 齐晋相与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文言文教学充满趣味

文言文教学充满趣味 “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这是九年义务教育新课标对文言文教学提出的能力要求。但是由于年代不同、观念不同、语言环境不同,中学生学习文言文很难达到这个要求。他们即使是死记硬背得滚瓜烂熟也难于理解领悟高度浓缩的文言文语言。因此,文言文一直被学生误解为枯燥无味的“大石头”。而传统僵化的教学方式:字字落实,句句清楚,更加深了学生对文言文的厌烦和恐惧。因此,我们教学一线的老师必须大刀阔斧、适宜学情地创新文言文教学,让新课改的春风也度“玉门关”。 那么,如何让文言文教学灵活生动起来,使学生走出文言文学习的阴影呢?下面,谈谈我的几点做法。 一、小荷才露尖尖角——精美的导语设计 导入是语文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课题。它既有很强的科学性,又有很强的艺术性,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文言文教学也要考虑到文言文的特点和学生的学习心理,精心设计导语,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或用课件提供背景设计导语,或用生活现象设计导语,或就课文内容设计导语,或用俗语俚语设计导语,或用提问、悬念等方法设计导语……力求千变万化,调动多种方式,使用不同手段。如学习《木兰诗》时,可以给学生播放迪斯尼动画《花木兰》的片断;而学习《烛之武退秦师》时,则可以这样设计导语:俗话说“嘴是扁的,说话是圆的”、“三寸不烂之舌抵得上百万雄武之师”,今天我们就来看看烛之武是如何用“三寸不烂之舌”巧退秦师的。精美的导语就如一株“才露尖尖角”的“小荷”,惹得蜻蜓早已“立上头”。 二、大珠小珠落玉盘——深切体会文之韵律 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把字词句翻译当作重中之重,孰不知,文之韵味是从吟诵中体会的,兴趣是从吟诵中产生的,语感是从吟诵中积累的,素养是从吟诵中培养的。所以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笔者认为文言文教学应该做到每堂课都能听到“大珠小珠落玉盘”的琅琅读书声,或老师范读,或名家范读,或学生朗读。即便是读,也要尽量形式多样,如诵读、齐读、轮读、赛读、伴乐读、清读、分角色读、表演读等。“读”并不仅是为了活跃课堂的气氛,它还是学好文言文的必由之路。在文言文“读”的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种“读”的方式。 1.教师范读。当前,教师的范读基本上被媒体录音替代了。事实上,教师的范读比媒体录音范读更亲切、更真实,更能感染学生。如著名文言教学专家李桐林先生在执教《邹忌讽齐王纳谏》时,抓住文中人物角色地位的不同及朝廷、家庭环境的差异进行范读,以强烈的对比、适当的夸张、传神的身段表情以及抑扬顿挫的语调,惟妙惟肖、声情并茂地“诠释”了课文,抓住了每一位听课者的心。 2.听读。所谓“听读”,就是让学生听别人朗读,学会在听中品味、在听中评判、在听中享受。如文章的句读、语气、节奏、停连,体会朗读者的表情、肢体动作等等,从而进一

高中文言文精短翻译练习100道题

高中文言文精短翻译练习100篇 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原文: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翻译: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母亲很穷,没有依靠。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陈蕃愿扫除天下 原文: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岁。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译文: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藩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己任。不能在乎一间屋子的事情。”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 3、班超投笔从戎 原文: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辩,而涉猎书传。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 翻译: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他能言善辩,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公元62年(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征召做校书郎,班超和母亲也随同班罟到了洛阳。因为家庭贫穷,班超常为官府抄书挣钱来养家。他长期抄写,劳苦不堪,有一次,他停下的手中的活儿,扔了笔感叹道:“大丈夫如果没有更好的志向谋略,也应像昭帝时期的傅介子、武帝时期的张骞那样,在异地他乡立下大功,以得到封侯,怎么能长期地在笔、砚之间忙忙碌碌呢?”旁边的人都嘲笑他,班超说:“小子怎么能了解壮士的志向呢!” 4、宗悫(què)乘风破浪 原文:宗悫字元干,南阳涅阳人也。叔父炳高尚不仕。悫年少时,炳问其志。悫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炳曰:“汝若不富贵,必破我门户。”兄泌娶妻,始入门,夜被劫,悫年十四,挺身与拒贼,十余人皆披散,不得入室。时天下无事,士人并以文艺为业,炳素高节,诸子群从皆好学,而悫任气好武,故不为乡曲所称。 翻译:宗悫,字元干,是南阳涅阳人。他的叔父宗炳,学问很好但不肯做官。宗悫小的时候,宗炳问他长大后志向是什么?他回答:“希望驾着大风刮散绵延万里的巨浪。”(宗炳说:“就算你不能大富大贵,也必然会光宗耀祖。”)有一次宗悫的哥哥宗泌结婚,结婚的当晚就遭到强盗打劫。当时宗悫才14岁,却挺身而出与强盗打斗,把十几个强盗打得四下溃散,根本进不了正屋。当时天下太平,有点名望的人都认为习文考取功名是正业。宗炳因为学问高,大家都喜欢跟着他读儒家经典。而宗悫因为任性而且爱好武艺,因此不被同乡称赞。 5、祖逖闻鸡起舞 原文: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逖居京口,纠合骁健,言于睿曰:“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遂屯淮阴,起冶铸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 翻译:当初,范阳人祖逖,年轻时就有大志向,曾与刘琨一起担任司州的主簿,与刘琨同寝,夜半时听到鸡鸣,他踢醒刘琨,说:“这不是令人厌恶的声音。”就起床舞剑。渡江以后,左丞相司马睿让他担任军咨祭酒。祖逖住在京口,聚集起骁勇强健的壮士,对司马睿说:“晋朝的变乱,不是因为君主无道而使臣下怨恨叛乱,而是皇亲宗室之间争夺权力,自相残杀,这样就使戎狄之人钻了空子,祸害遍及中原。现在晋朝的遗民遭到摧残伤害后,大家都想着自强奋发,大王您确实能够派遣将领率兵出师,使像我一样的人统领军队来光复中原,各地的英雄豪杰,一定会有闻风响应的人!”司马睿一直没有北伐的志向,他听了祖逖的话以后,就任命祖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仅仅拨给他千人的口粮,三千匹布,不供给兵器,让祖逖自己想办法募集。祖逖带领自己私家的军队共一百多户人家渡过长江,在江中敲打着船桨说:“祖逖如果不能使中原清明而光复成功,就像大江一样有去无回!”于是到淮阴驻扎,建造熔炉冶炼浇铸兵器,又招募了二千多人然后继续前进。 6、画家赵广不屈 原文:赵广,合肥人。本李伯时家小史,伯时作画,每使侍左右。久之遂善画。尤工画马。几能乱真,建炎中陷贼,贼闻其善画,使图所虏妇人,广毅然辞以实不能画,胁以白刃,不从遂断右手拇指遣去,而广平生适用左手。乱定,惟画观音大士而已。又数年,乃死,今士大夫所藏伯时观音,多广笔也。 翻译:赵广是合肥人,本来是李伯时家里的书童。李伯时作画的时候就侍奉在左右,时间长了就擅长画画了,尤其擅长画马,几乎和李伯时所作的一样。建炎年间,他落在金兵手里。金兵听说他擅长画画,就让他画掳来的妇人。赵广毅然推辞作画,金兵用刀子威胁,没得逞,就将他的右手拇指砍去。而赵广其实是用左手作画的。局势平定以后,赵广只画观音大士。又过了几年,赵广死了,如今有地位的知识分子所藏的李伯时的观音画,大多是赵广的手笔。 7、苏武牧羊北海上

让小古文教学趣味横生-精选教育文档(最新整理)

让小古文教学趣味横生 文言文是指"在古代汉语的基础上经过加工提炼而形成的一种简洁、典雅的书面语体。小古文即篇幅较短小的文言文。《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中指出“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理解基本内容”。文言文在小学语文课本中属于“晚现课型”,学生平日接触颇少,对古文学习难以产生兴趣。因此,要根据儿童年龄特点,选择好读、有趣的小古文,以好玩、轻松的方式引领儿童学习,凸显一个“趣”字,让儿童趣读、乐读小古文,从小获得古文的启蒙,让儿童言语的根与母语的源头对接。 一、文本选择,凸显“趣” 儿童由于年龄、心理等原因,阅读力相对较低,因此可以把目光聚焦在小篇小事、小家小作上,不求深刻,但求好玩,让儿童在接触文言的最初感受到的是纯正与有趣。 (一)从儿童喜闻乐见的寓言入手 我们小学语文教材上有较多的寓言故事,如《拔苗助长》《守

株待兔》等。如果在学生学习了寓言故事后,将这些小古文作为补充阅读材料推荐给学生阅读,那学生一定会兴趣高涨,古今对照,理解起来也降低了难度。 (二)从年代稍近的古文言文入手 相对来说,明清时代离我们不是很久远,部分作品篇幅短小,内容有趣,读来耐人寻味。如,《猫斗》: 黄白二猫,斗于屋顶,呼呼而鸣,耸毛竖尾,四目对射。久之,白猫稍退缩,黄猫奋起逐之,白猫走入室,不敢复出。 再如,关于“性急”之人的笑话: 王蓝田性急。尝食鸡子,以箸刺之,不得,便大怒,举以掷地。鸡子于地圆转未至,乃下地以屐齿?之,又不得。?_甚,复于地取纳口中,啮破即吐之。 这些文本相对浅显,充盈着意趣,适合儿童阅读,让儿童在妙意横生的文言文中接受我国传统优秀文化的濡染熏陶。 二、教学过程,引发“趣” “趣”是直接、具体、感性的。对儿童来说,有趣才有吸引力,才更“有意思”。小古文距学生相对久远,理解起来有一定

经典古文英文翻译

经典古文英文翻译CLASSIC LITERATURE IN ENGLISH TRANSLATION -- EXTREMELY USEFUL AND HELPFUL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We wish each other a long life so as to share the beauty of this graceful moonlight, even though miles apart.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A lonely stranger in a strange land I am cast, I miss my family all the more on every festive day.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The endless river eastward flows; with its huge waves are gone all those gallant heroes of bygone years.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If two people are of the same mind, their sharpness can cut through metal.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曲,此之谓大丈夫。 It is a true great man whom no money and rank can confuse, no poverty and hardship can shake, and no power and force can suffocate.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A bosom friend afar brings distance near.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A huge tree that fills one’s arms grows from a tiny seedling; a nine-storied tower rises from a heap of earth; a thousand li journey starts with the first step. 祸兮,福之所依;福兮,祸之所伏。 Misfortune, that is where happiness depends; happiness, that is where misfortune underlies.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On seeing a man of virtue, try to become his equal; on seeing a man without virtue, examine yourself not to have the same defects.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尽折腰。 This land so rich in beauty has made countless heroes bow in homage.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Raising my head, I see the moon so bright; withdrawing my eyes, my nostalgia comes around.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All are past and gone; we look to this age for truly great men.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The gentleman helps others to achieve their moral perfection but not their evil conduct. 君子独立不惭于影,独寝不愧于魂。 A righteous man never feels ashamed to face his shadow when standing alone and to face his soul when sleeping alone.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如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The friendship between men of virtue is light like water, yet affectionate; the friendship between men without virtue is sweet like wine, yet easily broken.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Expend the respect of the aged in one’s family to that of other families; expend the love of the young ones in one’s fa mily to that of other families. 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Propriety suggests reciprocity. It is not propriety not to give out but to receive, or vice versa.

文言文翻译专题训练

高中文言文翻译专题训练(一) 1、魏文侯使乐羊伐中山 魏文侯使乐羊伐中山,克之;以封其子击。文侯问于群臣曰:“我何如主?”皆曰:“仁君。”仁座曰:“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谓仁君!”文侯怒,仁座趋出。次问翟璜,对曰:“仁君。”文侯曰:“何以知之?”对曰:“臣闻君仁则臣直。向者仁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文候悦,使翟璜召仁座而反之,亲下堂迎之,以为上客。 译文: 魏文侯派乐羊子攻打中山,攻破了它;魏文侯把中山封给他的儿子击。魏文侯向群臣问道:“我是怎样的君主?”群臣都说“您是仁爱的君主。”仁座说:“您得到中山,不把它封赏给您的弟弟却把它封赏给您的儿子,怎么能说是仁君?”问候发怒了,仁座跑了出去。文侯又问翟璜,翟璜回答说“您是仁君。”文侯问道:“您凭什么知道的?”翟璜回答道:“臣听说国君仁爱臣子就直率。刚才仁座的话直率,我因此知道您仁爱。”文侯高兴了,就让翟璜叫仁座回来,他亲自下堂迎接仁座,把他当作上等客人。 2、子思言苟变于卫侯 子思言苟变于卫侯曰:“其才可将五百乘。”公曰:“吾知其可将;然变也尝为吏,赋于民而食人二鸡子,故弗用也。”子思曰:“夫圣人之官人,犹匠之用木也,取其所长,弃其所短;故杞梓连抱而有数尺之朽,良工不弃。今君处战国之世,选爪牙之士,而以二卵弃干城之将,此不可使闻于邻国也。”公再拜曰:“谨受教矣!” 卫侯言计非是,而群臣和者如出一口。子思曰:“以吾观卫,所谓‘君不君,臣不臣’者也!”公丘懿子曰:“何乃若是?”子思曰:“人主自臧,则众谋不进。事是而臧之,犹却众谋,况和非以长恶乎!夫不察事之是非而悦人赞已,暗莫甚焉;不度理之所在而阿谀求容,谄莫甚焉。君暗臣谄,以居百姓之上,民不与也。若此不已,国无类矣!” 子思言于卫侯曰:“君之国事将日非矣!”公曰:“何故?”对曰:“有由然焉。君出言自以为是,而卿大夫莫敢矫其非;卿大夫出言亦自以为是,而士庶人莫敢矫其非。君臣既自贤矣,而群下同声贤之,贤之则顺而有福,矫之则逆而有祸,如此则善安从生!《诗》曰:‘具曰予圣,谁知乌之雌雄?’抑亦似君之君臣乎!” 译文: 1

小学趣味文言文(3-5年级)

趣味文言文能力训练专题讲堂(一) 姓名上课时间 学习指南 1、了解文言文的概念 2、学习文言文的好处 3、了解文言文词句翻译的基本方法 4、学习文言文 5、实战演练 6、课后练习 课堂引入 有一子弟不学无术,但却爱卖弄斯文,之乎者也时不离口,以至其岳父甚轻之。 一日,岳父有疾卧床不起,此子弟前往探之。到其家,入岳父室见其卧于床即摇头曰:“岳父大人何以病之”岳父见其酸相而不答理。 子弟见其不答又曰:“何不请先生乎”岳父凝然闭目不理。 子弟茫然曰:“莫非是死者”话一离口,岳父立即从床跃起用瓷枕恨恨向其一抛,

子弟抱头滚地闪枕惊呼曰:“险也!” 知识讲解 一、何谓文言文 第一个“文”,是书面语言的意思。 “言”,是写、表述、记载等的意思。 “文言”,即书面语言,“文言”是相对于“口头语言”而言,“口头语言”也叫“白话”。 最后一个“文”,是作品、文章等的意思,表示的是文种。 “文言文”的意思就是指“文言文”的意思就是指“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言写成的文章”。 “白话文”的意思就是:“使用常用的直白的口头语言写成的文章”。比如像说现在的,“你吃饭了吗”。 在我国古代,要表述同一件事,用“口头语言”(口语)和用“书面语言”(书面语)来表述,是不同的,比如,想问某人是否吃饭了,用口头语言表述,是“吃饭了吗”,而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述,却是“饭否”。“饭否”就是文言文,这里,“饭”名词作动词用,意思为吃饭。 在1919年以前,中国所有的文章都是用文言文书面语言写成的。现在我们一般将“古文”称为“文言文”。 二、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性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具有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是继承和光大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的极为丰富和辉煌的文化遗产所必须具备的条件。 其次,学习古代汉语,有助于提高我们的现代汉语水平,充实我们的文化知识积累。 第三、学习人文修养,会做人,会做事,懂得一些深刻的道理。

初中文言文的趣味教学

初中文言文的趣味教学 语文教学调查中,如果把文言文和现代文作比较,绝大多数学生喜欢学习现代文,只有少数学生喜欢文言文,难道是那些传诵千古的文章魅力不及现代作品吗?当然不是。俗话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如何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从死记硬背中解放出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质疑能力,健全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个体自学与创新能力为宗旨的文言文教学模式,就成了新教材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联系实际,吸取古文中的养料 我们的现代汉语是从古代汉语发展起来的,是对古代汉语的继承和发展,文言文的词汇还有不少出现在我们当今的生活之中。学生积累文言文实词,最好联系成语来理解。如教学《爱莲说》一文,有句“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这个“鲜”字,联系成语“屡见不鲜”来解释,就明白是“少”的意思。若能联系通俗易懂的词来理解实词,学生兴趣更浓,如“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这个“通”字,联系河源的“通心菜”,“通心粉”向学生解释,这个“通” 字就是“空”的意思。言文结合,通俗易懂,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编演课本剧,再现古人古事 只要有故事情节的文言文都可以编成课本剧让学生来演。《卖油翁》、《黔之驴》、《出师表》、《捕蛇者说》、《愚公移山》、《送东阳马生序》等是很好的课本剧题材。课本剧的编演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放手让学生去合作、探究。以《黔之驴》一文为例,首先要吃透文本,把握中心和人物性格(表现了老虎的机智勇敢和驴子的外强中干。告诉人们:不要被貌似强大的东西所吓倒,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定能获得胜利)。在此基础上可以适当增删情节,一般是增加情节的多,可以适当地删改人物动作和场景

小升初经典文言文10篇.

1.★酒以成礼 【原文】 钟毓(yù)兄弟小时,值父昼寝,因共偷服药酒。其父时觉,且托寐以观之。毓拜而后饮,会饮而不拜。既而问毓何以拜,毓曰:“酒以成礼,不敢不拜。”又问会何以不拜,会曰:“偷本非礼,所以不拜。” (选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 【注释】①托:假装。②酒以成礼:酒是用来完成礼仪的。③寝:睡觉。④因:趁机。 ⑤时:当时。⑥何以:为什么。⑦觉:醒。⑧值:当......时。⑨且:尚且,暂且。 【文言知识】 释“觉” 上文“其父时觉”中的“觉”,不是指“发觉”,而是指“醒”,句意为当时他们的父亲醒过来了。又,文言文中的“睡觉”,指睡后醒来。又,“盗半夜入室,主人未觉”,意为小偷半夜入室,而主人为醒。 【参考译文】 钟毓兄弟小时候,正赶上父亲午睡时,趁机一起偷喝药酒。他们的父亲当时睡后醒来,姑且装睡看看他们要干什么。钟毓行礼后喝酒,钟会喝酒不行礼。随后父亲问钟毓为什么要行礼,钟毓说:“酒是完成礼仪的,不敢不行礼。”又问钟会为什么不行礼,钟会说:“偷本来就不是礼仪,所以不行礼。” 【阅读训练】 1.解释 ①寝:睡觉。②因:趁机。③时:当时。④何以:为什么 2.翻译: ①且托寐以观之。 译文:父亲姑且假装睡着来看他们(做什么)。 ②既而问毓何以拜。 译文:随后父亲问钟毓为什么要行礼。 3.你认为钟毓和钟会兄弟俩哪个更有道理?

答:钟会的说法应该更有道理,因为偷窃已不附礼仪,再拜那就是假的遵守礼仪了。 2.★常羊学射 【原文】 常羊学射于①屠龙子朱。屠龙子朱曰:“若欲闻射道②乎?楚王田③于云梦④,使⑤虞人⑥起⑦禽而射之,禽发⑧,鹿出于王左,麋交⑨于王右。王引弓欲射,有鹄⑩拂王旃⑾而过,翼若垂云⑿。王注矢于弓⒀,不知其所射。养叔⒁进曰:“臣之射也,置⒂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十发而十中。如使置十叶焉,则中不中非臣所能必矣!”《郁离子》 【注释】①于:向。②道:道理。③田:同“畋”,打猎。④云梦:古代湖泽名,泛指春秋战国时楚王的游猎区。⑤使:让。引:拉。⑥虞(yú)人:古代管山泽的小官吏。⑦起:赶起。⑧发:跑出来。⑨交:交错。⑩鹄(hú):天鹅。⑾旃(zhān):赤鱼的曲柄旗。⑿垂云:低垂下来的云。⒀注矢于弓:把箭搭在弓上。注,附着。⒁养叔:名养由基,楚国善射者。⒂置:放。 【参考译文】 常羊跟屠龙子朱学射箭。屠龙子朱说:“你想听射箭的道理吗?楚国国王在云梦打猎,派掌管山泽的官员去哄赶禽兽出来射杀它们,禽兽们跑出来了,鹿在国王的左边出现,麋在国王的右边出现。国王拉弓准备射,有天鹅掠过国王的赤色旗,翅膀大得犹如一片垂云。国王将箭搭在弓上,不知道要射谁。养叔上奏说道:…我射箭的时候,把一片树叶放在百步之外再放箭射,十发箭十发中。如果放十片叶子,那么能不能射中就很难说了!?” 【阅读理解】 1.解释: ①于:向。②道:道理。③之:代“禽”。④射:射箭时。 2.翻译: ①置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 译文:把一片树叶放在百步之外再放箭射。 ②如使置十叶焉,则中不中非臣所能必矣! 译文:如果放上十片叶子,那么能不能射中就很难说了! 3.这则故事告诉我们道理是: 做任何事情都必须专心致志,集中一个主要目标。如果三心二意,左顾右盼,那就任何

高考文言文翻译强化训练题

高考文言文翻译强化训练题 将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题8分) 1.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①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②之。” (《论语·公冶长》) 注:①“轻”可能是多出的字。②怀:归依。 子曰:“盍各言尔志。” 译文: 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译文: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译文: 2.厉王虐,国人谤王。邵公告王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王喜,告邵公曰:“吾得弭谤矣,乃不敢言!”邵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王不听。于是国人莫敢言,三年,乃流王于彘。 (《国语·周语》)(1)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译文: (2)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译文: (3)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 译文: 3.季文子相宣成①,无衣帛之妾②,无食粟之马。仲孙它谏曰:“子为鲁上卿,相二君矣,妾不衣帛,马不食粟,人其以子为爱,且不华国乎!”文子曰:“吾亦愿之。然吾观国人,其父兄之食粗而衣恶者犹多矣,吾是以不敢。”人之父兄食粗衣恶,而我美妾与马,无乃非相人者乎?且吾闻以德荣为国华,不闻以妾与马。(《国语·鲁语》) 注:①宣成:指春秋时期鲁宣公和鲁成公。②妾:指婢女。 (1)妾不衣帛,马不食粟,人其以子为爱,且不华国乎! 译文: (2)人之父兄食粗衣恶,而我美妾与马,无乃非相人者乎? 译文:

文言文词、句、篇趣味练习

一、重要虚词的用法 1.判断“而”在文段中的意义。 兵者,危道也。须戮力同心,切勿如蟹六跪而①二螯,否则,何以胜?故冯婉贞曰:“诸君而②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氏虽小,然青,取之于蓝而③青于蓝,更胜其父。婉贞博学而④日参省乎己,非只效书生终日而⑤思也。三思而⑥后行,故有抗敌之大捷。非而⑦所谓小女子也,乃巾帼英杰而⑧。 1.参考答案:①连词,表并列;②连词,表假设,如果;③连词,表转折,然而; ④连词,表递进,而且;⑤连词,表修饰,地;⑥连词,表承接,才;⑦代词,同“尔”,可译为“你”;⑧语气助词,放在句末,表感叹语气,可译为“吧”、“啊”。 2.判断“为”在文段中的意义。 “天行有常,不为①尧存,不为桀亡。”此为②至理,当为③世人言之,切勿使之为④巫所惑。巫者,以诡为⑤业,其所为⑥皆为⑦利也。故为⑧其来也,即斥之以此理,彰其用心。为⑨天下除残去秽,乃吾辈本分,何辞为⑩? 2.参考答案:①介词,因为;②动词,是;③介词,对,向;④介词,被;⑤动词,作为;⑥动词,做;⑦介词,为了;⑧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当; ⑨介词,替;⑩句末语助词,表反问,可译为“呢”。 3.判断“之”在文段中的意义。 一僧欲之①南海,询于唐僧,唐僧不之②应。久之③,此僧以箪食瓢饮之④助至南海,夸之⑤于唐僧:“此何难之⑥有?”唐僧曰:“汝之⑦百折不挠,实可钦佩。然汝之⑧言亦过矣,君将骄而笑之⑨乎?” 3.参考答案:①动词,到,往;②代词,他;③音节助词,用在时间词后,不译; ④指示代词,这样,这些;⑤代词,这件事;⑥助词,宾语前置标志,不译; ⑦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⑧结构助词,的;⑨人称代词,我。 二、句式、活用,一篇搞定 陈子虚者,浙江东阳人也。其父乌有公,安贫乐道,敝屣荣华。子虚不甘贫贱一生,以光耀门楣、富国强兵、救民水火为己任。乡贤见其谈吐不凡,目之为“马之千里者”。劳作之余,子虚常闭门苦读。每见劣绅鱼肉百姓而人莫予毒、洋洋自得之状可掬,辄废书而叹:“百无一用是书生!”遂萌求师习武之意。不远千里,欲投嵩山少林寺学艺。旅途之中,登高望远,临流赋诗,常兴“美哉江山,惜乎玷于豺狼之手”之慨。 既入少林,受业于觉空大师。不数月,即自能意守贞元,心不为形役。三年后,学成下山,路遇强贼剪径。空手击贼,兵不血刃,强贼抱头鼠窜。子虚归家之后,习艺颇勤,广采百家,融铸变通,十载之后,遂成当世一流高手。

古文教学的趣味性

为了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古诗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古诗文教学的课堂效率,笔者认为在古诗文教学中采用趣味性教学的方法,对学生学习、理解古诗文是很有益处的,做法如下。 一、课始激发兴趣 古诗教学伊始,教师可采用猜谜语、讲故事、提问题、设悬念等方法,精心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教学李白的《赠汪伦》时,可先讲述汪伦用计诚邀李白到桃花潭做客——汪伦是当时有名的歌手,隐居在安徽泾县西南的桃花潭畔,对李白佩服得五体投地,日夜吟诵他的诗。要〕文言文和古诗词教学在整个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只喻,老师很重视,学生也把文言文和古诗词当作学习语文的重点和难点。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很多时候学习古诗文的课堂教学氛围非常的沉闷、枯燥,学习的效率也低。所以,文言文成了一直困扰着广大师生教与学的问题。为了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和课堂效率,老师们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们学习古文的积极性,力争改变课堂枯燥而沉闷的学习气氛。 〔关键词〕高中语文古诗文教学学习乐趣 新课改之后的高中语文教材,文言文和古诗词篇幅所占的比重不断增加,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文言文和古诗词所用的课时比重几乎占了一多半。学习文言文,有利于学生懂得文言知识和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还有助于了解和继承祖国的文化遗产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等。同时更重要的是在高考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从分值上看,36 分所占总分的百分之二十四。由此可见,文言文和古诗词教学在整个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只喻的,老师很重视,学生也把文言文和古诗词当作学习语文的重点和难点。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很多学生对古诗文谈虎色变,视之如洪水猛兽,如拦路虎,很多时候学习古诗文的课堂教学氛围非常沉闷、枯燥,学习的效率也低。为了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

精典文言文翻译

译文:有一天,晋平公同著名的音乐家师旷闲谈。晋平公叹了口气说:“我今年已经七十岁了,很想学习,但恐怕太晚了。” “说:“哪有身为臣子而取笑君主的呢?” 师旷连忙起身下拜,谢罪道:“臣下怎敢取笑大王?我听人家说,少年时好学,如同初升的太阳一样阳气充沛;壮年时好学,如同中午的阳光,还很强烈;老年时好学,只像蜡烛照明一样。但是,点亮蜡烛走路,与摸黑行走相比,那一个(更好)呢?” 说得好。” 秦穆公对伯乐说:“您的年纪大了,您的子孙中间有没有可以派去寻找好马的呢” 伯乐回答说:“我的子孙都是些下等之才,有个叫九方皋的人,他识别好马的本领,决不在我以下,可以告诉他识别天下最好的马的方法。请让我引见他” 秦穆公接见了九方皋,派他去寻找好马。过了三个月,九方皋回来报告说:“我已经在沙丘 找到好马了。”秦穆公问道:“是匹什么样的马呢”九方皋回答说:“是匹黄色的母马。” 秦穆公派人去把那匹马牵来,一看,却是匹纯黑色的公马。报知秦穆公,秦穆公很不高兴,把伯乐找来对他说:“您所推荐的那个找好马的人,毛色公母都不知道,又怎么能懂得什么是天下最好的马呢?”伯乐说道:“九方皋他所观察的是马的天赋的内在素质,深得它的精妙,而忘记了它的粗糙之处;明悉它的内部,而忘记了它的外表。九方皋只看见所需要看见的,看不见他所不需要看见的;只视察他所需要视察的,而遗漏了他所不需要观察的。”等到把那匹马牵回驯养使用,它果然是一匹天下难得的好马。 魏郑公(魏征)进谏劝阻唐太宗前往泰山封禅,说:“如今有一个人,患病十年,经过治疗将要痊愈。此人瘦得皮包骨头,却想要让他背着一石米,一天走上一百里路,肯定做不到。隋朝末年社会动乱,不止是十年的时间,陛下作为天下良医,百姓的疾苦虽然已经解除,但还不很富裕。要祭祀天地(向它)报告大功完成,我心里还是有疑虑。”唐太宗无言反驳。 当初,范文正公(范仲淹)被贬到饶州,朝廷正纠治朋党,士大夫都不敢前去告别,只有待制顾质独自抱病在国都城门(为范仲淹)饯行,大臣们责怪他说:“你,是长者,为什么要把自己搅进朋党里面去?”顾质说:“范先生是天下的贤人,我哪敢和他比,如果让我做了范先生的朋党,那我感到太荣幸了。”听到的人都惭愧得缩脖子。 陈寔,字仲弓,为太丘县令。一天,有一个小偷伏在屋梁上准备行窃,陈寔见到后,把自己的儿子喊过来,教训说:“不好的人,并不一定是生性如此,乃是习惯所养成的,屋梁上那一位就是这样的人。”一会儿,屋梁上的小偷跳下来,跪在地上认罪。陈寔说:“从你的外貌上看,您并不是恶人,应该是由贫困造成的。”于是,赠给他两匹布,教他一定要改正。此后,这人再没有做过小偷。 刘瞻的父亲是个贫寒的读书人,十多岁的时候,他就在郑纟因身旁管理笔墨砚台等书房用具。十八九岁的时候,郑纟因当上了御史,前往荆部商山巡视,中途在亭子里休息,俯瞰山水。当时刚刚雨过天晴,山峦秀美岩石奇丽,泉水山石分外好看。郑纟因坐了很久,起来走了五六里地,说:“如此美景,却没有作诗,就是观赏到天黑又有什么关系?”于是又返回亭子,想要往亭子上题一首诗。他忽然发现亭子上已经题了一首绝句,墨迹还没有干。郑纟因惊讶于这首诗作得出色。而当时南北方向又都没有行人。随行的人对郑纟因说:“刚才只有刘景落在后面二三里地。”郑纟因同刘景开玩笑说:“莫非是你题的吗?”刘景拜了拜说:

word完整版五年级文言文趣味练习

五年级文言文趣味练习 课堂引入有一子弟不学无术,但却爱卖弄斯文,之乎者也时不离口,以至其岳父甚轻之。一日,岳父有疾卧床不起,此子弟前往探之。到其家,入岳父室见其卧于床即摇头曰: “岳父大人何以病之?”岳父见其酸相而不答理。“何不请先生乎?”岳父凝然闭目不理。子弟见其不答又曰:“莫非是死者?”话一离口,岳父立即从床跃起用瓷枕恨恨向其一抛,子子弟茫然曰:弟抱头滚地闪枕惊呼曰:“险也!” 知识讲解一、何谓文言文,是书面文章的意思。第一个“文”,是写、表述、记载等的意思。“言”“口头语言”也叫“白话”。而言,即书面语言,“文言”,“文言”是相对于“口头语言”最后一个“文”,是作品、文章等的意思,表示的是文种。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文言文”的意思就是指““文言文”的意思就是指“书面语言写成的文章”。的。比如像说现在的,“白话文”的意思就是:“使用常用的直白的口头语言写成的文章”“你吃饭了吗?”。(书面语)来在我国古代,要表述同一件事,用“口头语言”(口语)和用“书面语言”,而用表述,是不同的,比如,想问某人是否吃饭了,用口头语言表述,是“吃饭了吗?”“饭”名词作动词用,意。书面语言进行表述,却是“饭否?”“饭否”就是文言文,这里,1 思为吃饭。年以前,中国所有的文章都是用文言文书面语言写成的。现在我们一般将“古1919在。文”称为“文言文”二、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性首先,我们要认识到具有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是继承和光大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的极 为丰富和辉煌的文化遗产所必须具备的条件。有助于提高我们的现代汉语水平,充实我们的文

化知识积累。其次,学习古代汉语,第三、学习人文修养,会做人,会做事,懂得一些深刻的道理。第四、为了考试的需要,文言文的出题比例在上升,重视程度在上升,作用日益显现,被人们的认可度在上升。三、文言句子翻译技巧【留】 在古文中,我们有些字词是不用具体去解释其意思的,包括有:人名、地名、朝代、年号、官名、书名等专有名词,都可照原文抄录。此外,古今词义一致,人们熟知的词,如“山”、“火”、“车”等,也无需翻译。 【释】 准确的翻译是文言文必须要掌握的一门技能,也是用得最多的一种手段;我们有一个最基本的原则,就是运用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语来解释古文中的单音节词语。 【理】 所谓的理,就是调整、理顺译文的词序。大多数文言词句的词语排列次序和现代汉语是一致,但也有一些文言句式,如“猛于虎也”,原次序译作“凶狠比老虎”,这不符合现代语习惯,应把“比老虎”调整到“凶狠”之前。 【添】 在原文有省略的地方,增添必要的内容,使译文通顺、明确。如“昔有宋人,夜2 不能寐。忽闻犬吠…”忽闻犬吠的主语就省略了,在翻译的时候要把主语补充出来。【删】,这种没有有些词语仅有语法作用而无法译出的,可删去不译。如“夫大国”实际意义的词,我们在翻译的时候就可以省略不翻。 真题精讲题。(1 8分)阅读下列文言短文,回答1—5复得兔。兔不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③②①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文言文翻译训练(附答案和详解)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朱云,字游,鲁人也,徙平陵。少时通轻侠,借客报仇。长八尺余,容貌甚壮,以勇力闻。好倜傥大节,当世以是高之。至成帝时,丞相故安昌侯张禹以帝师位特进,甚尊重。云上书求见,公卿在前。云曰:“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臣愿赐尚方斩马剑,断佞臣一人以厉其余。”上问:“谁也?”对曰:“安昌侯张禹。”上大怒,曰:“小臣居下讪上,廷辱师傅,罪死不赦。”御史将云下,云攀殿槛,槛折。云呼曰:“臣得下从龙逢、比干游于地下,足矣!未知圣朝何如耳?”御史遂将云去。于是左将军辛庆忌免冠解印绶,叩头殿下,曰:“此臣素著狂直于世,使其言是,不可诛;其言非,固当容之。臣敢以死争。”庆忌叩头流血。上意解,然后得已。及后当治槛,上曰:“勿易!因而辑之,以旌直臣。”云年七十余,终于家。病不呼医饮药。遗言以身服敛,棺周于身,土周于椁,为丈五坟,葬平陵东郭外。 (节选自《汉书·朱云传》) (1)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5分) 译文: (2)此臣素著狂直于世,使其言是,不可诛;其言非,固当容之。(5分) 译文: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周经,字伯常,刑部尚书瑄子也。经刚介方正,好强谏,虽重忤旨不恤,宦官、贵戚皆惮而疾之。太监李广死,帝得朝臣与馈遗簿籍,大怒。科道因劾诸臣交通状,有及经者,经上疏曰:“昨科道劾廷臣奔竞李广,阑入臣名。虽蒙恩不问,实含伤忍痛,无以自明。夫人奔竞李广,冀其进言左右,图宠眷耳。陛下试思广在时,曾言及臣否。且交结馈遗簿籍具在,乞检曾否有臣姓名。更严鞫广家人,臣但有寸金、尺帛,即治臣交结之罪,斩首市曹,以为奔竞无耻之戒。若无干涉,亦乞为臣洗雪,庶得展布四体,终事圣明。若令含污忍垢,即死填沟壑,目且不瞑。”帝慰答之。 (节选自《明史·周经传》) (1)夫人奔竞李广,冀其进言左右,图宠眷耳。(5分)

(word完整版)五年级文言文趣味练习

五年级文言文趣味练习 课堂引入 有一子弟不学无术,但却爱卖弄斯文,之乎者也时不离口,以至其岳父甚轻之。 一日,岳父有疾卧床不起,此子弟前往探之。到其家,入岳父室见其卧于床即摇头曰:“岳父大人何以病之?”岳父见其酸相而不答理。 子弟见其不答又曰:“何不请先生乎?”岳父凝然闭目不理。 子弟茫然曰:“莫非是死者?”话一离口,岳父立即从床跃起用瓷枕恨恨向其一抛,子弟抱头滚地闪枕惊呼曰:“险也!” 知识讲解 一、何谓文言文 第一个“文”,是书面文章的意思。 “言”,是写、表述、记载等的意思。 “文言”,即书面语言,“文言”是相对于“口头语言”而言,“口头语言”也叫“白话”。 最后一个“文”,是作品、文章等的意思,表示的是文种。 “文言文”的意思就是指““文言文”的意思就是指“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言写成的文章”。 “白话文”的意思就是:“使用常用的直白的口头语言写成的文章”。比如像说现在的,“你吃饭了吗?”。 在我国古代,要表述同一件事,用“口头语言”(口语)和用“书面语言”(书面语)来表述,是不同的,比如,想问某人是否吃饭了,用口头语言表述,是“吃饭了吗?”,而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述,却是“饭否?”。“饭否”就是文言文,这里,“饭”名词作动词用,意

思为吃饭。 在1919年以前,中国所有的文章都是用文言文书面语言写成的。现在我们一般将“古文”称为“文言文”。 二、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性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具有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是继承和光大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的极为丰富和辉煌的文化遗产所必须具备的条件。 其次,学习古代汉语,有助于提高我们的现代汉语水平,充实我们的文化知识积累。 第三、学习人文修养,会做人,会做事,懂得一些深刻的道理。 第四、为了考试的需要,文言文的出题比例在上升,重视程度在上升,作用日益显现,被人们的认可度在上升。 三、文言句子翻译技巧 【留】 在古文中,我们有些字词是不用具体去解释其意思的,包括有:人名、地名、朝代、年号、官名、书名等专有名词,都可照原文抄录。此外,古今词义一致,人们熟知的词,如“山”、“火”、“车”等,也无需翻译。 【释】 准确的翻译是文言文必须要掌握的一门技能,也是用得最多的一种手段;我们有一个最基本的原则,就是运用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语来解释古文中的单音节词语。 【理】 所谓的理,就是调整、理顺译文的词序。大多数文言词句的词语排列次序和现代汉语是一致,但也有一些文言句式,如“猛于虎也”,原次序译作“凶狠比老虎”,这不符合现代语习惯,应把“比老虎”调整到“凶狠”之前。 【添】 在原文有省略的地方,增添必要的内容,使译文通顺、明确。如“昔有宋人,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