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经经典名句关于放下

佛经经典名句关于放下 导语:真正的布施,就是把你的烦恼、忧虑、分别和执著心通通放下。以下 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佛经 经典名句关于放下,欢迎大家阅读与借鉴! 佛经经典名句关于放下 1、真心空寂,无所不遍。 2、感谢上苍我所拥有的,感谢上苍我所没有的。 3、 做工夫不但不起凡情, 亦不起圣解, 所谓行起解绝, 不令知解才绕心中。 4、狂妄的人有救,自卑的人没有救。 5、智者任物不任己,愚人任己不任物。 6、别人讲我们不好,不用生气、难过。说我们好也不用高兴,这不好中有 好,好中有坏,就看你会不会用? 7、无事莫把闲话聊,是非往往闲话生。 8、要了解一个人,只需要看他的出发点与目的地是否相同,就可以知道他 是否真心的。 9、一切众生从无始际,由有种种恩爱贪欲,故有轮回。 10、知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 11、念动急觉,觉之即无,久久收摄,自然心正。 12、 当你劝告别人时, 若不顾及别人的自尊心, 那么再好的言语都没有用的。 13、一切法相,皆是假名,本来即非,盖生即无生也。 14、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15、所谓无上正等正觉者非他,即是真如本性,亦名自性清静心是也。 16、尽其心知其性,知其性则知其天。 17、诸行是常,无有是处;汝但一切处无心,即无诸行,亦无无行。 18、众生由其不达一真法界,只认识一切法之相,故有分别执著之病。 19、真心是菩萨净土。 20、请你用慈悲心和温和的态度,把你的不满与委屈说出来,别人就容易接 受。 21、不离当处常湛然,亲切无过此语,觅则知君不可见,但于当处湛然,二 边坐断使平稳。 22、对人恭敬,就是在庄严你自己。 23、学佛就是在学做人而已。
1/7

24、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25、说话不要有攻击性,不要有杀伤力,不夸已能,不扬人恶,自然能化敌 为友。 26、邪正烦恼,同一性空,分别假相,妙心现影。 27、参须实参,见需实见,用须实用,证须实证,若纤毫不实即落虚也。 28、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29、佛本是心自作,哪得向文字中求。 30、不要刻意去猜测他人的想法,如果你没有智慧与经验 的正确判断,通常都会有错误的。 31、内心没有分别心,就是真正的苦行。 32、如来所得法,此法无实无虚。 33、 在你贫穷的时候, 那你就用身体去布施, 譬如说扫地、 洒水、 搬东西等, 这也是一种布施。 34、其实爱美的人,只是与自己谈恋爱罢了。 35、以精进力,身无疾病,一切怨害,慈心相同。 36、 不与万法为侣是什么人, 回光自照看, 待汝一口吸尽西江水, 即向汝道。 37、若不修内行,唯只外求,希望获福,无有是处。 38、一切无心无住着,世出世法莫不皆尔。 39、良心是每一个人最公正的审判官,你骗得了别人,却永远骗不了你自己 的良心。 40、无量善事,菩提道业,因一事增,谓不放逸。 41、一个常常看别人缺点的人,自己本身就不够好,因为他没有时间检讨他 自己。 42、但诸菩萨及末世众生,居一切时不起妄念,于诸妄心亦不息灭,住妄想 境不加了知,于无了知,不辩真实,彼诸众生闻是法门,信解受持不生惊畏,是 则名为随顺觉性。 43、我们确实有如是的优点,但也要隐藏几分,这个叫做涵养。 44、如来者,即诸法如义。 45、欲知世上刀兵劫,但听屠门夜半声。不要光埋怨自己多病,灾祸横生, 多看看横死在你刀下的众生又有多少? 46、一切处无心者,即修菩提解脱涅盘寂灭禅定乃至六度,皆见性处。 47、不要常常觉得自己很不幸,世界上比我们痛苦的人还要多。 48、末世诸众生,心不生虚妄。佛说如是人,现世即菩萨。 49、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50、做工夫全仗精进之力,真正办道人,无剪爪之工。 51、大多数的人一辈子只做了三件事;自欺、欺人、被人欺。 52、向外驰求,不知摄心返照回光,如是学佛,殊难得其实益。
2/7

佛经中常见用字的特殊读音 “南无”。这两个字最为常见,经常出现在各种佛及菩萨的名号之前。如: 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释迦牟尼佛、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大势至菩萨等。它们是 梵文[namas]的音译,表示对佛及菩萨的尊敬或皈依,佛经中读为 námó,而不读 nanwu。 “阿”。此字在佛经中读 ā,而不读 e。如前面提到的“南无阿弥陀佛”。 此字在佛教咒语中也经常出现。 “摩诃”。 这个词也经常出现在一些佛、 菩萨的名号之前, 其意译为“大”。 如佛的十大弟子之一的“摩诃迦叶”, 就是指“大迦叶”。 又如佛教天台宗的经 典《摩诃止观》,汉语就是“大止观”。其中的“诃”字不读 ke,而读 hē。 “叶”。此字在佛经中也不读做 ye,而读 she,与“叶公好龙”中“叶”的 旧读同。前面提到的“摩诃迦叶”,正确的完整读音应为 mó hē jiā shè。 “般若”。这两个字经常和“波罗蜜”连用,而成为“般若波罗蜜”。“般 若”译为汉语是“智慧”的意思, 是梵文(prajna)的音译。 由于其含义繁多, 属 于“多含不翻”,故留其梵音。其音不读作 banruo,而读作 bōrě。“波罗蜜” 译为汉语是“到彼岸”的意思,为佛教的“六度”之一,所谓“六度”, 就是 六种可以使人脱离苦海, 到达快乐彼岸的方法。 所以“般若波罗蜜”就是说用智 慧破除烦恼的若海,到达快乐的彼岸。 “多”。这个字是接着上面说的,在佛教中有一部著名的经典,名字为《般 若波罗蜜多心经 》,其中的“多”字不读 duō,而读作 da。因为这个“多”字的音 是跟着 “般若波罗蜜”的, 是一个尾音, 此经结尾的一句话就是“摩诃般若波罗蜜多”。 但由于在《西游记》中,作者将“多”字与前面的“般若波罗蜜”分开了, 将 《心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的正确简称)错误地简称为“多心经”,故而使 后人把此字读成了 duō,是不对的。 “伽”。这个字现在也经常可以碰到,主要也用作外未语的音译,一般的情 况读作 jia。如著名的天文学 家“伽利略”。但此字在佛经中不读 jia,梵音应读 作 qie。如很多寺庙里 都供有一个菩萨,名字叫“伽蓝菩萨”,那个殿叫“伽蓝殿”。所谓“伽蓝”, 意译就是指佛教寺庙, 是梵文“僧伽蓝摩 (samgharama)”的简称。 所谓“僧伽” 就是指僧人,即和尚。所以“僧伽蓝摩”就是指和尚居住的地方,也就是寺庙。 “伽蓝菩萨”也就是专门守护寺 庙的菩萨。再有如印度的“瑜伽”,也不读 yujia,梵音应读作 yúqié。另外,此字也经常出现在佛经的咒语当中。 “行”。我们经常说的“道行”以及佛教中“大行普贤菩萨”中的“行”, “菩萨行”,“修苦行”,“万行”, 意思为“功夫”。“地藏本行”,“行
3/7

愿”,“德行”,都不读作 xing,而读作 hèng。 “日”。此为咒语用字。读音应为 zi。出现最频繁的是在佛教《普供养真 言》(所谓“真言”,即咒语)中。 “土”。 “佛净土 、 国土、 佛土” 中的“土”应该读为 dù, 而不能读为 tǔ. 西方极乐世界只有七宝,没有土,读 tǔ 不对! 佛经中还有一类加口旁的类似于拟声字的字, 有的也不能念半边。 如“口” 字旁加一个“罗”字(与现代语气词同形)读 1a, “口”字旁加一个“缚”读 wa, 等等。这些在佛经中不胜枚举。 “加被” 意为“加披”,“手足被杻械”的“被”, 这二个“被”是通假 字,意“披”,所以,正确读音是 pī,而不能读为 bèi。 “那”。此字经常出现在佛经咒语和一些佛的名号中,如佛经《八十八佛忏 悔文》中的“南无那罗延佛”。佛经中读作 nuó。 “他”。此字常读作 tuō,为佛经咒语中的常用字。 “那由他”应读为 nuó yú tuō。 “乐听法”的“乐”,意为喜欢的意思,音读 yaò (四声),不读 lè 或 yuè “隅” 读 yú,不读 oǔ “系念”的“系”,读为 xì,如果是动词的话,应读为 jì。 “楼观”的“观”应该读 guàn(第四声),不读 guān(第一声) “无间地狱”、 “间隔”的“间”应该读 jiàn(第四声), 不读 jiān(第一声) “上报四重恩”的“重”应该读为 chóng,不能读为 zhòng。 “目揵(jiàn)连” 本人校对原译本影印版的佛经, 发现不是“ 目犍(jiān) 连” 但现在人却多用 “目犍(jiān)连” ,这是不对的。
4/7

5/7

6/7

7/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