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控制技术

电动汽车控制技术
电动汽车控制技术

电动汽车控制技术的研究进展

摘要

汽车控制技术是推动汽车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在全球汽车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如何通过理论与方法的创新,提高我国汽车控制系统的自主研发能力,完成从消费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过渡是我们目前面临的重大挑战。本文主要围绕新能源汽车的关键控制问题进行论述,其主要包括:混合动力汽车扭矩需求管理、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电机驱动控制、能量回收控制,总结国内外的研究状况,提炼共性问题,对电动汽车控制的发展趋势给出了一些观点。

关键词:电动汽车扭矩需求管理电池管理系统能量回收控制

Abstract

Automobile control technology is an important guarantee to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automobile industr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creasingly fierce competition in the global automotive industry, how to improve the independent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apability of China's automobile control system through the innovation of theory and method and complete the transition from consuming country to manufacturing country are the major challenges we are facing.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key control issues of new energy vehicles, including: hybrid vehicle torque demand management, electric vehicle 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 motor drive control, energy recovery control. And summarizes the research situation at home and abroad, refines common problems, gives some views about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electric vehicle control.

Key words:Electric Vehicle Torque demand management 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 Energy recovery control

1 前言

能源枯竭、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当前社会亟需解决的问题。电动汽车在节能减排、遏制气候变暖以及保障石油供应安全等方面有着传统汽车无法比拟的优势,受到了各国政府、汽车生产商以及能源企业的广泛关注。日益提升的电池设备、充电技术以及充电设施也促进电动汽车不断普及。研究表明,在中等发展速度下,至2020、2030和2050年,电动汽车占美国汽车总量的比例将分别达到35%,51%和62%。我国也制定了适合国情的发展规划,推进电动汽车产业化进程,提高车

网(电网)融合程度。

根据使用能源和驱动系统的不同,电动汽车可以分为纯电动汽车(pure electric vehicles,PEV)、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plug-in hybrid electric vehicles,PHEV)及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其中,纯电动汽车完全靠电能驱动;插电式电动汽车采用汽油和电能驱动;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则以清洁燃料发出电能驱动。纯电动汽车受电池容量限制,尚未大规模普及,但代表着未来发展方向;插电式电动汽车采用两种能源,在提高能效的同时,使用方便、灵活,已具有相对成熟的技术,逐渐进入产业化的阶段。

2电动汽车控制研究现状

电动汽车以其独特的节能环保的优势引起越来越多的国家的重视。发展以电能为核心能源的新能源汽车是缓解全球范围内能源危机,减少污染的重要途径之一。为了顺应这个潮流,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开发电动汽车控制技术是今后汽车工业发展的必然方向。新能源汽车的关键控制问题主要包括:混合动力汽车扭矩需求管理、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电机驱动控制、能量回收控制。

2.1混合动力汽车扭矩需求管理与优化

混合动力汽车(Hybrid electrical vehicle,HEV) 至少包含两个动力供给装置和辅助的能量转换器。通常,其配备一个内燃机、电动机和一个辅助的电力储存系统,如电池或超级电容。不同的行驶工况(起步、定速巡航、减速制动、爬坡等),HEV 的内燃机和电动机均运行在不同的工作状态。通过使用高效率电机和电能储存系统,以及优化车辆运行和发动机操作,可以有效降低燃油消耗和减少空气污染。能源管理策略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正是如何合理配置发动机和电气设备的输出动力,既要满足驾驶员对整车驱动力的需求,同时又要优化发动机、电动机、蓄电池以及整车的效率,而且动力分配过程还受到发动机最高转速、电动机最高转速、发动机最大功率、电动机最大功率、电动机最小功率(发电机最大功率) 等条件的限制,属于受约束的优化问题[1?2]。

随着开发的深入进行,除了能量优化管理技术,扭矩动态协调控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扭矩动态协调控制主要针对高度瞬态过程,例如混合动力模式切换、车辆起步、加减速等工况,对发动机、电机、离合器进行扭矩的综合控制。文献[3]针对并联式混合动力汽车,以发动机扭矩或车辆的扭矩为主要参数,通过扭矩变化来协调匹配发动机、变速箱、制动和车辆动态控制之间的关系。文献[4]基于并联式混合动力汽车不同的工作模式及时变的发动机扭矩需求得到了相应的能源管理策略。针对混合动力汽车中内燃机与电机之间存在的动力耦合和分离过程中能量管理策略的复杂性,提出了基于模糊逻辑控制的扭矩管理策略。文献

[5-6]中指出,在使用AMT 的并联式混合动力汽车中,离合器作为发动机和电机的动力耦合装置,在驱动模式切换,如由EV 模式切换到PHEV、CV 模式时,需要启动发动机并接合离合器以便将发动机动力平稳地接入驱动系统。同时,在换档时,需要协调控制动力传动系统快速、平顺地完成换档过程。不论是能量优化管理技术还是扭矩动态协调控制都可以看作基于扭矩管理的动力总成控制。扭矩管理策略以扭矩作为最主要的控制变量,在发动机和电动机之间对扭矩而不是对功率进行合理的分配。

串联式混合动力汽车中,发动机与车轮之间没有机械动力耦合。与并联式混合动力汽车相比,串联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可以避免并联型和混联型的机械装置和控制系统的复杂性[7?8],同时可在提高发动机燃油经济性及环保性的前提下缓解现行车载电源续驶里程有限的不足。在简单的开关式规则控制中,发动机工作在一恒定的最优点,如何充分利用以上串联式混合动力汽车的结构特点,从系统优化的角度优化辅助功率单元(Auxiliary power unit,APU) (主要是发动机) 的运行是串联式混合动力汽车能量分配策略的关键。另一方面,由于动态变化过程中APU 存在动态能量损失,在实际能量分配策略的优化中必须考虑APU 的动态行为。增程式电动车是以电动机为主,发动机为辅工作的串联式混合动力汽车,发动机的唯一作用是发电。所谓增程式电动汽车,就是当车载电池电量消耗至最低临界限值时,增程器将自动启动并为其继续提供电能,以实现高达数百公里的续驶能力。另外,增程式电动汽车的电池容量只需纯电动汽车的40 % 左右,极大地降低了成本。

2.2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

动力电池是电动车上最常用的储能设备。动力电池作为电动车的主要能源,其性能和工作状态对整车而言是至关重要的。为确保动力电池组的良好性能,利用动力电池的能量,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显得尤为重要。电池管理相当复杂,它需要反映电池的若干信息,其中包括电池的电荷状态(State of charge,SOC)、电池的健康状态(State of health,SOH) 和寿命管理。

传统的汽车在行驶时通过油表来显示汽车的可续驶里程,而电动汽车中需要计算电池组的电荷状态(SOC)。SOC是电池状态的重要参数,用来诊断电池的健康状态和判断电池是否过充放电等的重要依据之一,但是由于蓄电池本身是个复杂的、封闭的电化学反应系统,且影响SOC估算的因素很多,所以对于SOC 准确估算的难度较大,是动力电池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9]。目前,SOC估算方法主要有放电实验法、开路电压法、内阻法、安时法、模糊逻辑、神经网络法、卡尔曼滤波等。由于传统的放电实验法、开路电压法、内阻法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很少应用于实际汽车动力电池的SOC估计。安时法也因为它的局限性与其他方法组合使用。清华大学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对安时法进行了改进,该

方法以安时法为主线,引入开路电压法与卡尔曼滤波法来改进安时法的不足[10];近年来又相继提出了许多在线预测SOC的算法并得到了广泛应用,如模糊逻辑算法、神经网络算法、卡尔曼滤波估计算法。卡尔曼滤波算法适应于电流波动比较剧烈的SOC估计,很适合应用在电动汽车上。如果电池模型比较准确,卡尔曼滤波算法可以很快收敛到电池SOC真值附近,对电池SOC估算的初值要求不高。文献[11]中提出用自适应卡尔曼滤波来处理在未知噪声环境下的锂离子电池SOC的估计问题,从而克服相同条件下传统的卡尔曼滤波的发散现象,并与扩展卡尔曼滤波的估计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自适应卡尔曼滤波的SOC估计误差低于扩展卡尔曼滤波的估计误差。文献[12]在安时法的基础上结合自适应卡尔曼滤波对镍氢电池SOC进行估计,并与放电实验法得出的SOC参考值进行比较,该方法的估计误差远低于单独使用安时法时的误差。神经网络方法具有非线性的基本特性,具有并行结构和学习能力,适合于SOC的在线估计。神经网络方法适用于各种电池,缺点是需要大量的参考数据进行训练,估计误差受到训练数据和训练方法的很大影响。近期又出现了线性模型法、支持向量回归算法以及滑模法。由于电池长期使用必然发生老化或劣化,因而必须测量电池的寿命状态,也称为健康状态(SOH)。SOH 是电池使用一段时问后其实际容量与标称容量的比值,用来判断电池老化后的实际状态,其实际表现在电池内部某些参数(如内阻、容量等) 的变化上。传统的SOH 的预测估计方法主要有电池放电电压Coup de fouet分析方法、电池阻抗分析方法、电池充放电操作状态分析方法等。近年来,人们在传统方法的基础上,又提出了一些新的研究方法。文献[13]提出了寿命衰减模型,该模型一般只用于作电池寿命衰减的定性分析;文献[14]根据大量试验数据推导出了锂离子电池的循环寿命经验模型,该模型由于考虑电池的很多物理因素,因此,并不能很好地适应不同电池;文献[15]提出了锂离子电池容量衰减的数学模型;文献[16]提出了基于模糊逻辑的SOH 估计算法,通过交流阻抗来估计SOH。文献[17]提出了一种基于等效电路模型的在线估计SOH 的方法,由于电池老化过程中等效电路模型参数也随着变化,利用电池端电压和电流估计变化的参数,进而获得SOH。文献[18]提出在等效电路模型的基础上,利用自适应估计器获得电路参数,进而计算得到电池SOH。文献[19]提出用模糊逻辑的方法估计铅酸电池的SOH。文献[20]中提出用扩展卡尔曼滤波器(Extended Kalman filter,EKF) 算法估计等效电路参数,以电压、电流、温度等三个电池参数作为分类算法特征向量,并用二次判别分析法得到SOH。文献[21]中提出一种用子空间状态估计的方法来计算SOH。

2.3电动汽车电机驱动控制

电动汽车相对于传统的汽车,特殊之处就在于增加了电池–电机系统。目前,比较适合汽车动力的电机主要有:交流感应电机、永磁电动机、开关磁阻电

机和多态电机。对于新能源汽车而言,电机驱动系统的控制至关重要,一个好的电机系统的控制策略,会使整车性能得到大大提高。目前,对于驱动电机控制策略的研究,是电动汽车领域研究的一个热点。截至目前,感应电机的调速控制方法已有很多,大体可分为恒压频比(V/f) 控制、转差频率控制、矢量控制(Vector control,VC) 和直接转矩控制(Direct torque control,DTC) 等。

V/f 控制和转差频率控制是相对简单的交流调速方法,在工业领域上有着广泛的应用[246]。这两种控制策略都是以脉宽调制(Pulse width modula-tion,PWM) 方式作为其实现的技术方式,控制曲线会随负载变化而变化,转矩响应慢,不适用于频繁加减速场合,因此这种控制方法不适用于电动车的驱动系统。

矢量控制(VC) 又称为磁场定向控制(Field cri- ented control),它是1975 年由德国西门子公司的Blaschke 提出的一种基于坐标变换的高性能感应电机控制方式,它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感应电机的传动效率,在电池容量相同的条件下,使用这样的驱动系统的汽车,其续驶里程更长。由于矢量控制交流电机在性能上可以和直流电机相媲美,矢量控制系统是20年来实际应用最为广泛的高性能交流调速系统,在电动车和混合动力汽车的交流驱动系统中的应用也是最成熟的,动态性能好,调速范围宽。矢量控制有两个比较突出的缺点:1) 对电机参数的依赖性很大,电机参数的估算准确与否直接影响控制性能的好坏;2) 转子磁场的定向需要使用坐标变换,计算量比较大。

同矢量控制不同,直接转矩控制(DTC) 摒弃了解耦的思想,取消了旋转坐标变换,直接对电机进行控制,它是一种发展较快的新兴的电机高性能控制方法。1985 年,直接转矩控制技术由德国鲁尔大学的DePenbrock 教授提出[22],首见于异步电动机,它是继矢量控制之后感应电机调速控制技术上又一个重大突破。直接转矩控制具有如下特点:1) 相比矢量控制,不需要进行坐标变换,直接通过控制转矩差和定子磁通差就能确定电压矢量;2) 采用Bang-Bang 控制;3) 与PWM 技术并用来进行转矩控制;4) 动态响应快,控制性能优良,适用于电动车和机车牵引传动。由于直接转矩系统采用了Bang-Bang 控制,由此而产生了转矩脉动,限制了系统的调速范围;5) 系统未能彻底摆脱电机参数的影响,低速控制性能不好。为提高性能和改进这些缺点,各国学者经过十多年的共同努力,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文献[23]针对电动车在行驶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复杂工况,提出了包含空间电压向量和定子磁链优化的永磁式同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方法。文献[24]选择无刷直流电机作为低成本电动车的驱动系统,利用克里格(Kriging) 预测算法来估计电机转矩,并作为控制器的反馈,提高了系统的快速性。文献[25]介绍了电压空间矢量调节和离散电压空间矢量调制方法的直接转矩控制。文献[26]采用分段解析模糊控制器选择逆变器的开关状态,使系统起动阶段转矩反应更快,超调量也更小。

凡是高性能交流电机控制系统,包括矢量控制系统、直接转矩控制系统或者其他系统,都需要转速反馈。然而速度传感器的使用带来了系统成本增加、可靠性降低、体积增大及易受工作环境影响等缺点。因此,无速度传感器控制技术是交流电机调速控制的重要课题。基于无速度传感器技术,直接转矩控制方法中的转速估计主要借助于直接计算法、模型参考自适应法(MRAS)、卡尔曼滤波算法、神经网络法、滑模变结构法。

2.4电动汽车制动能量回收控制

在城市循环工况下,汽车的平均时速较低,负荷率起伏变化大,需要频繁的启动与制动,汽车制动过程中的能量绝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到空气中,如果对该部分损失的能量加以回收利用,车辆的续航能力会大大提高。制动能量回收是在保证车辆行驶稳定性的前提下,将电动汽车制动或减速时的一部分机械能经再生系统转换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并经功率转化装置存储于储能单元中,同时产生一定的制动阻力使车辆减速制动。

制动能量回收系统是EV/HEV 中重要的系统之一,其性能主要依赖于该系统的控制策略。制动能量控制系统的设计需要参考整车的动力传递结构,其目标通常是提高能量的回收率和优化驾驶员感受和车辆稳定性。在研究制动能量回收控制时,还需要考虑汽车在能量回收时的一些约束条件:1) 蓄电池组的状态SOC;2) 汽车低速能量回馈的平顺性;3) 电机的发电功率不能超过蓄电池可以接收的最大功率;4) 逆变器的温度、电压和电流,油门和制动系统的状态。

回收的能量如果不能得到良好的利用,那么能量回收则毫无意义。因此,制动力分配是制定再生制动控制策略要研究的首要问题,它直接影响到制动能量回收效果。文献[27-28]提出了三种制动力分配控制策略,即:并联再生制动控制策略、理想再生制动控制策略和最大能量回收控制策略,并在城市循环工况下分别对控制策略进行了仿真分析。日本Eco-Vehicle 使用的制动控制器直接接收主缸压力信号,然后计算车辆上的回收制动力,并将结果作为电信号发送给车辆控制器,车辆控制器将实际参与能量回收制动,然后将结果反馈到制动控制,通过对压力控制阀的调节,实现对制动压力的控制。文献[29]以驾驶员的制动意图和制动能量回收率为设计指标,基于最优控制理论和PI控制理论设计了一套有效的制动力模型,从提高能量回收率的角度来看,最优控制方法更适合该系统。文献[30]根据混合动力汽车的不同行驶工况,设计了能够得到最大回收制动扭矩的控制策略,达到了最优刹车效率的同时获得了最大的能量收益。文献[31]研究了车辆在低摩擦系数下转弯时的制动能量回收控制策略,考虑到制动时的约束条件以及过大的横摆力矩会使车辆稳定性受到影响,设计了MPC控制器,在保证车辆稳定行驶的同时,得到了最大的制动回收能量。文献[32]以二象限的DC-DC直流斩波器驱动结构为模型对PWM微观过程进行了解析,提出一种理论上可行的恒定回

馈电流再生制动控制策略。在再生制动系统与常规制动、ABS 系统兼容方面,文献[33]针对制动能量回收系统与ABS系统兼容的问题,通过精确设计电机制动门限,能够区分制动力分配,从而利用调节电机制动转矩和制动器制动转矩来实现车轮的防抱死控制和电机回馈能量。文献[34]通过电机制动控制系统和传统的ABS液压控制系统进行协调控制,在确保制动安全性的前提下,对非紧急制动状态条件下以及在不同路面附着条件下紧急制动情况下的能量回收进行了研究。在电动车能量回收系统中,再生制动力矩是一个非常重要但是不可测量的物理量,文献[35]利用测量轮速建立了再生制动力矩观测器,并基于此观测器建立了制动力矩跟踪控制器。

3电动汽车控制系统的展望

综上,电动汽车控制技术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然而电动汽车控制系统由多个功能独立但动力学关联耦合的子系统组成,每部分的动力学机理复杂、性能指标相互影响。同时大量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满足了汽车的节能减排、动力性及安全性,但引入了诸多新型电控执行器,增加了控制自由度和动力学耦合的复杂程度,使得电控系统的设计、标定和实验更加困难,对传统控制理论和方法的应用提出了新的挑战。虽然电动汽车控制中还存在很多重要且尚未解决的问题需要从事汽车控制的科研人员去探索和认知,但是汽车控制行业对自主创新认识逐步深刻,我们的目标越来越清晰。虽然任重道远,但前途光明,希望将来能有更多的学者从事汽车控制领域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Sundstr¨om O, Soltic P, Guzzella L. A transmission-actuated energy-management strategy. IEEE Transactions on Vehic- ular Technology, 2010, 59(1): 84?92

[2] Chen Z, Mi C C. An adaptive online energy management controller for power-split HEV based on dynamic program- ming and fuzzy logic. In: Proceedings of the 2009 Vehicle Power and Propulsion Conference. Dearborn, United St ates: IEEE, 2009. 335?339

[3] Streib H M, Leonhard R. Hierarchical control strategy for powertrain functions. In: Proceedings of the 1992 SAE World Congress. Detroit, USA: SAE, 1992. 925052

[4] 沈明星, 杨农林. PHEV 模糊逻辑控制策略的建模与仿真. 机械与电子, 2006, (12): 50?53)

[5] Staffan J. Shunt and Shuffle Evaluation for Vehicle Power- trains [Master dissertation], Chalmers University of Tech- nology, Swedish, 2004

[6] Staffan J, Eirik L, Stefan P. Objective evaluation of shunt and shuffle in vehicle powertrains. In: Proceedings of the 7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Advanced Vehicle Control. Arnhem, Netherlands: Nature Science, 2004

[7] 古艳春, 殷承良, 张建武. 并联混合动力汽车扭矩协调控制策略仿真研究. 系统仿真学报, 2007, 19(3): 631?636)

[8] Miller J M. Power electronics in hybrid electric vehicle applications. In: Proceedings of the 2003 Applied Power Electronic Conference and Exposition. Miami Beach, USA: IEEE, 2003. 23?29

[9] Cheng K W E, Divakar B P, Wu H J, Ding K, Ho H F. Battery-management system (BMS) and SOC development for electrical vehicles. IEEE Transactions on Vehicular Tech- nology, 2011, 60(1): 76?88

[10] 林成涛, 陈全世, 王军平, 黄文华, 王燕超. 用改进的安时计量法估计电动汽车动力电池SOC.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46(2): 247?251

[11] He H W, Xiong R, Zhang X W, Sun F C, Fan J X. State-of- charge estimation of the lithium-ion battery using an adap- tive extended Kalman filter based on an improved thevenin model. IEEE Transactions on Vehicular Technology, 2011, 60(4): 1461?1469

[12] Wang J P, Guo J G, Ding L. An adaptive Kalman filter- ing based state of charge combined estimator for electric vehicle battery pack. Energy Conversion and Management, 2009, 50(12): 3182?3186

[13] Jordy C, Liska J L, Saft M. Life duration of saft Ni-MH bat- teries for EV application. In: Proceedings of the 1999 Elec- trical Vehicles Symposium. Beijing, China: EVS16, 1999. 10 [14] Ning G, Haran B, Popov B N. Capacity fade study of lithium-ion batteries cycled at high discharge rates. Jour- nal of Power Sources, 2003, 117(1?2): 160?169

[15] Ramadass P, Haran B, Whit R, Popov B N. Mathemati- cal modeling of the capacity fade of li-ion cells. Journal of Power Sources, 2003, 123(2): 230?240

[16] Salkind A J, Fennie C, Singh P, Atwater T, Reisner D E. Determination of state-of-charge and state-of-health of bat- teries by fuzzy logic methodology. Journal of Power Sources, 1999, 80(1?2): 293?300

[17] Tanaami A, Morimoto M. On-line estimation of SOH for lead-acid battery. In: Proceedings of the 2009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ower Electronics and Drive Systems. Taipei, China: IEEE, 2009. 1552?1555

[18] Chiang Y H, Sean W Y. Dynamical estimation of state-of- health of batteries by using adaptive observer. In: Proceed- ings of the 2009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ower Electron- ics and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 Shenzhen, China: IEEE, 2009. 110?115

[19] Singh P, Kaneria S, Broadhead J, Wang X, Burdick J. Fuzzy logic estimation of SOH of 125Ah VRLA batteries. In: Pro- ceedings of the 26th Annual 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 tions Energy Conference. Chicago, USA: IEEE, 2004. 524? 531

[20] Barlak C, O¨ zkazanc Y. A classification based methodology for estimation of state-of-health

of rechargeable batteries. In: Proceedings of the 6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lec- 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ing. Bursa, Turkey: IEEE, 2009. 101?105

[21] Gould C R, Bingham C M, Stone D A, Bentley P. New bat- tery model and state-of-health determination through sub- space parameter estimation and state-observer techniques. IEEE Transactions On Vehicular Technology, 2009, 58(8): 3905?3916

[22] 李崇坚. 交流电机变频调速控制系统的探讨. 电力电子, 2004,2(1): 20?23)

250 Singh B, Jain P, Mittal A P, Gupta J R P. Direct torque control: a practical approach to electric vehicle. In: Pro- ceedings of the 2006 IEEE Power India Conference. New Delhi, India: IEEE, 2006. 842?845

[23] Xu J Q, Ouyang M G, Tang R Y. Study on direct torque control of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 in electric vehicle drive. In: Proceedings of the 9th IEEE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Advanced Motion Control. Istanbul, Turkey: IEEE, 2006. 774?777

[24] Liu X, Ma C B, Li M, Xu M. A kriging assisted direct torque control of brushless DC motor for electric vehicle. In: Proceedings of the 7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Natural Computation. Shanghai, China: IEEE, 2011. 1705?1710

[25] Casadei D, Serra G, Tani A. Implementation of a direct con- trol algorithm for induction motors based on discrete space vector modulation. 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Electron- ics, 2000, 15(4): 769?777

[26] 何新军, 张跃勤, 张文希. 分段解析灰色模糊控制在直接转矩控制中的应用.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11(3?4): 9?12

[27] Nakamura E, Soga M, Sakai H A. Development of electron- ically controlled brake system for hybrid vehicle. In: Pro- ceedings of the 2002 SAE World Congress. Detroit, USA: SAE, 2002. 2002-01-0300

[28] Gao Y M, Ehsani M. Electronic braking system of EV and HEV integration of regenerative braking, automatic braking forces control and ABS. In: Proceedings of the 2001 SAE World Congress. Detroit, USA: SAE, 2001. 2001-01-2478

[29] Ehsani M, Gao Y M, Bulter K L. Application of electrically peaking hybrid (ELPH) propulsion system to a full-size pas- senger car with simulated design verification. IEEE Trans- actions on Vehicular Technology, 1999, 48(6): 1779?1787

[30] Hakiai M, Taichi T, Shoda M, Koizumi T, Ashikaga T, Shimizu H. Brake system of “Eco-Vehicle”. In: Proceedings of the 14th International Electric Vehicle Symposium and Exposition. Orlando, USA: IEVS, 1997

[31] 李蓬. 轻度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制动能量回收控制策略仿真[硕士学位论文], 清华大学, 中国, 2006)

[32] Falcone P, Pakazad S K, Solyom S. Predictive approaches to rear axle regenerative braking

control in hybrid vehicles. In: Proceedings of the 48th IEEE Conference on Decision and Control. Shanghai, China: IEEE, 2009. 7627?7632

[33] 邹积勇. 电动汽车控制策略研究[博士学位论文], 天津大学, 中国,2007

[34] 彭栋. 混合动力汽车制动能量回收与ABS 集成控制研究[博士学位论文], 上海交通大学, 中国, 2007

[35] Yu X P, Shen T L, Li G Y, Hikiri K. Regenerative braking torque estimation and control approaches for a hybrid elec- tric truck. In: Proceedings of the 2010 American Control Conference. Baltimore, USA: IE EE, 2010. 5832?5837

03 汽车电动化解决方案

汽车电动化应用方案 智能网联新能源车分会场 Restricted ? Siemens AG 2018 Realize innovation.

安全及耐久 电动车型开发带来新的工程挑战 里程焦虑 整车布置设计 车辆工程 每次充电公里数 碰撞| 失火| 回收 热| NVH | 能源 平台工程 Vehicle Electrification

面向广泛的汽车电动化需求 确保协同、数字化的持续性、多领域的追溯性以及功能安全 电池、电驱、电控、电气架构、电动执行器及其集成研发 校核&验证 多属性优化 VEM NVH 电池 电池性能预测模组优化参数辨识老化模型 热管理 整车热管理电池包热管理 电驱 电机设计悬置优化NVH 分析EMC 电控 VCU BMS 软件开发 电动执行器 EPS EPB Torque vectoring Ibooster Ebooster 电气架构 整车线束端到端工具 CAD-电气-热 三电测试 基于模型的测试试验室互联互通

面向广泛的汽车电动化需求 确保协同、数字化的持续性、多领域的追溯性以及功能安全 电池、电驱、电控、电气架构、电动执行器及其集成研发 校核&验证 多属性优化 VEM NVH 电池 电池性能预测模组优化参数辨识老化模型 热管理 整车热管理电池包热管理 电驱 电机设计悬置优化NVH 分析EMC 电控 VCU BMS 软件开发 电动执行器 EPS EPB Torque vectoring Ibooster Ebooster 电气架构 整车线束端到端工具 CAD-电气-热 三电测试 基于模型的测试试验室互联互通

基于纯电动汽车的整车控制器分析

基于纯电动汽车的整车控制器分析 发表时间:2019-09-12T11:46:14.157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7期作者:丘东海[导读] 摘要:本文主要对纯电动汽车整车控制器做进一步的分析和了解。中兴智能汽车有限公司 519040 摘要:本文主要对纯电动汽车整车控制器做进一步的分析和了解。随着纯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整车电控系统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应用技术。纯电动汽车整车控制对整车控制系统的设计开发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关键词:纯电动汽车;整车控制器;分析引言: 整车控制系统是纯电动汽车电控系统的三大核心技术之一,纯电动电控系统与传统汽车的控制系统相比,纯电的汽车电控系统的控制单元数量与复杂程度高出很多。电控系统是保证纯电动汽车整车功能集成和优化的核心单元,为保证纯电动汽车各部件系统在最佳工况下能够协调运行,需要制定相应的控制策略。纯电动汽车电控系统主要包括整车控制系统(简称VCU)、电池管理系统(简称BMS)、电机控制系统(简称MCU)、辅件控制系统等环节。整车控制系统确保各系统之间要协调工作,方能保证整车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对纯电动汽车的发展意义重大。 一、整车控制系统的介绍 整车控制系统主要包括整车控制器、CAN总线通讯网络以及驾驶员意图解析系统、信息显示系统、动力驱动系统、电机控制系统、辅件控制系统等。作为纯电动汽车的核心部分,控制各个系统之间的相互配合。通过接收其他控制器发出的信号,比如驾驶员控制指令信息、加速踏板信息、制动踏板信息等,然后通过特定算法来处理这些信号,通过CAN总线通讯网络输出信号给相应的下层控制器去执行对应的动作。 整车控制策略作为VCU重要的软件部分。一套成熟、可靠的整车控制策略须包括以下部分:驾驶员解析控制策略、驱动控制策略、上下电管理控制策略、扭矩解析控制策略、辅件控制策略、能量回收控制策略、安全控制策略、故障诊断控制策略等。要能够符合驾驶员的操作需求,具备智能化的安全控制,从而保证车上人员的安全,提升汽车性能,提高纯电动汽车的续驶里程。 二、整车控制器的功能 VCU作为上层控制单元负责协调动力系统各个部件的运行,根据驾驶员操作信号进行驾驶意图解析、根据各部件和整车工作状态进行整车时序逻辑控制、安全管理和能量分配决策,向各部件控制器发送控制指令,并向仪表等显示设备输出整车电控系统状态信息。各部件控制器根据其指令控制相应部件,驱动汽车正常行驶。概括起来整车控制系统就是实现:(1)上下电管理,(2)驾驶员意图识别,(3)动力系统的扭矩解析控制,(4)能量回收管理,(5)辅件控制管理,(6)整车网络管理,(4)车辆状态监视和故障诊断及保护。整车控制器技术水平直接影响整车的动力性、经济性及安全性,是电动汽车的关键技术。 三、整车控制器的组成 VCU作为纯电动汽车控制系统最核心的部件,其承担了数据交换、安全管理、驾驶员意图解析、能量流管理的任务。VCU的功能划分如图1所示。 (1)数据交换层。该层对直接馈入整车控制器的物理量信息(如驾驶员的操作反馈的信息和其它执行部件的工作状态信息)进行采样处理,并通过I/O、D/A和PWM,提供对显示单元、继电器等的控制信号。(2)安全故障管理层车辆出现故障时,故障只体现在数据交换层。在检测出故障后,该层会做出相应的处理,在保证车辆安全性的条件下,给出执行部件可供使用的范围,以尽可能满足驾驶员的驾驶意图。(3)驾驶员意图解释层驾驶员的所有与驾驶操作相关的操作信号都直接进入整车控制器,整车控制器对采集的信息进行处理分析,计算出驱动系统的目标转矩和车辆行驶时的需求功率来实现驾驶员的驾驶意图。(4)能量流管理层,该层的主要工作是能量源之间进行需求功率分配。 四、整车控制器的硬件设计 (1)微控制器模块:本设计采用主从芯片设计,主从芯片之间进行校验,确保主芯片工作状态正常,主控制芯片选用SPC5606,是整车控制器的控制核心,包括主控制芯片(微控制器)及其外围电路,负责数据的运算及处理,也是控制方法实现的载体;(2)电源模块:为各输入和输出模块提供电源,并对蓄电池电压进行监控,与微控制器相连;(3)信号处理模块:用于模拟和数字量输入信号的调理,包括模拟量信号处理和数字量信号处理,其一端与传感器或开关相连,另一端与微控制器相接; (4)功率驱动模块:用于驱动多个继电器或系统状态指示灯,包括低端驱动和PW M驱动两部分,与微控制器通过I/O相连,另一端与被控继电器(低端驱动)或指示灯(PW M驱动)相接,微处理器可通过SPI总线进行故障诊断;(5)通讯模块:整车控制器与其他设备相连的接口,包括两路CAN总线、一路FlexRay总线、一路LIN总线及一路RS232总线,其中CAN总线是整车控制器最重要的对外通讯接口。整车控制器的整体硬件框图,如图2所示。

纯电动汽车整车控制器的设计

纯电动汽车整车控制器的设计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各个城市的汽车使用户喷井式增加。传 统的内燃机汽车消耗石油,排出大量废气,使得城市的空气质量不断下降。纯电 动汽车由于不使用传统化石能源,对环境不造成污染,受到人们的青睐。随着科 技的进步,电动汽车的核心技术不断地革新与突破,逐渐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提 供了有利的帮助,电动汽车已经成为潜力股,逐步取代传统汽车变为可能。本文 从汽车结构出发,结合整车信息传输过程,设计了整车控制器的软硬件结构。 关键词:纯电动汽车;整车控制器;硬件设计;软件设计 纯电动汽车作为新能源汽车的一种,以其清洁无污染、驱动能源多样化、能 量效率高等优点成为现代汽车的发展趋势。整车控制器(vehicle control unit,VCU)作为纯电动汽车整车控制系统的中心枢纽,主要实现数据采集和处理、控 制信息传递、整车能量管理、上下电控制、车辆部件控制和错误诊断及处理、车 辆安全监控等功能。国外在纯电动汽车整车控制器的产品开发中,积极推行整车 控制系统架构的标准化和统一化,汽车零部件厂商提供硬件电路和底层驱动软件,整车厂只需要开发核心应用软件,有利的推动了整车行业的快速发展。虽然国内 各大汽车厂商基本掌握了整车控制器的设计方案,开发技术进步明显,但是对核 心电子元器件、开发环境的严重依赖,所以导致了整车控制器的国产化水平较低。本文以复合电源纯电动汽车作为研究对象,针对电动汽车应有的结构和特性,对 整车控制器的设计和开发展开研究。 一、整车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 (一)整车控制系统分析 复合电源纯电动汽车整车控制系统主要由整车控制器、能量管理系统、整车 通信网络以及车载信息显示系统等组成。首先纯电动汽车整车控制器通过采集启动、踏板等传感器信号以及与电机控制器、能量管理系统等进行实时的信息交互,获取整车的实时数据,然后整车控制器通过所有当前数据对驾驶员意图和车辆行 驶状态进行判断,从而进入不同的工况与运行模式,对电机控制系统或制动系统 发出操控命令,并接受各子控制器做出的反馈。 保障纯电动汽车安全可靠运行,并对各个子控制器进行控制管理的整车控制器,属于纯电动汽车整车控制系统的核心设备。整车控制器实时地接收传感器传 输的数据和驾驶操作指令,依照给定的控制策略做出工况与模式的判断,实现实 时监控车辆运行状态及参数或者控制车辆的上下电,以整车控制器为中心通信节 点的整车通信网络,实现了数据快速、可靠的传递。 (二)整车控制系统设计 复合电源的结构设计,选择了超级电容与DC/DC串联的结构,双向DC/DC跟 踪动力电池电压来调整超级电容电压,使两者电压相匹配。为了车辆驾驶运行安全,同时为了更好地使超级电容吸收纯电动汽车的再生制动能量,在复合电源系 统中动力电池与一组由IGBT组成双向可控开关,防止了纯电动汽车处于再生制动状态时,动力电池继续供电,降低再生制动能量的吸收效率。 整车CAN通信网络设计,由整车控制器(VCU)、电机控制器(motor control unit,MCU)、电池管理系统(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BMS)、双向DC/DC控制器以及汽车组合仪表等控制单元(Electronic Control Unit,ECU)组成 了复合电源纯电动汽车的整车通信网络。 二、整车控制器硬件设计及软件设计

电动汽车电机驱动控制策略研究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 论文题目:电动汽车电机驱动控制策略研究 本科生姓名:关海波学号:201211318 指导教师姓名:赵峰职称: 申请学位类别:工学学士专业:电力工程及管理 设计(论文)提交日期:(小四号楷体加黑)答辩日期:(小四号楷体加黑)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电动汽车电机驱动控制策略研究 姓名:关海波 学号:201211318 学院:新能源及动力工程学院专业班级:电力工程及管理1201班

指导教师:赵峰 完成日期: 兰州交通大学LanzhouJiaotongUniversity

摘要 本论文首先介绍了异步电动机的数学模型,通过坐标变换,得到了异步电动机的空间矢量等效电路。并由理想逆变器的8种开关状态入手,得到了理想逆变器的数学模型,建立了空间电压矢量的定义。并在此基础上对定子磁链和电磁转矩及空间电压矢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六边形磁链轨迹和近似圆形磁链轨迹异步电动机直接转矩控制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根据异步电动机直接转矩控制的工作原理,本论文在的平台下,分别搭建了六边形磁链轨迹和圆形磁链轨迹直接转矩控制系统模型。并对仿真结果进行了相应的分析,验证了异步电动机直接转矩控制策略的可行性。而且,对两种磁链轨迹直接转矩控制系统的优缺点及应用范围进行了比较。 本论文以电动汽车的电机驱动部分为研究对象,对于异步电动机的直接转矩控制技术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理论研究,在电动汽车及其他相关领域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电动汽车;电机驱动;直接转矩控制

, . . , . . , . a , a , . . :,, 目录 摘要错误!未指定书签。 错误!未指定书签。 1 绪论错误!未指定书签。 1.1国内外电动汽车的发展及现状错误!未指定书签。 2 电动汽车电机驱动系统分析错误!未指定书签。 2.1电动汽车驱动电机的特殊要求错误!未指定书签。 2.2电动汽车电机驱动系统的分类及选择错误!未指定书签。

纯电动汽车整车控制器的设计

纯电动汽车整车控制器的设计 发表时间:2019-07-05T11:27:03.790Z 来源:《电力设备》2019年第4期作者:王坚 [导读]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各个城市的汽车使用户喷井式增加。 (柳州五菱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广西柳州 545007)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各个城市的汽车使用户喷井式增加。传统的内燃机汽车消耗石油,排出大量废气,使得城市的空气质量不断下降。纯电动汽车由于不使用传统化石能源,对环境不造成污染,受到人们的青睐。随着科技的进步,电动汽车的核心技术不断地革新与突破,逐渐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提供了有利的帮助,电动汽车已经成为潜力股,逐步取代传统汽车变为可能。本文从汽车结构出发,结合整车信息传输过程,设计了整车控制器的软硬件结构。 关键词:纯电动汽车;整车控制器;硬件设计;软件设计 纯电动汽车作为新能源汽车的一种,以其清洁无污染、驱动能源多样化、能量效率高等优点成为现代汽车的发展趋势。整车控制器(vehicle control unit,VCU)作为纯电动汽车整车控制系统的中心枢纽,主要实现数据采集和处理、控制信息传递、整车能量管理、上下电控制、车辆部件控制和错误诊断及处理、车辆安全监控等功能。国外在纯电动汽车整车控制器的产品开发中,积极推行整车控制系统架构的标准化和统一化,汽车零部件厂商提供硬件电路和底层驱动软件,整车厂只需要开发核心应用软件,有利的推动了整车行业的快速发展。虽然国内各大汽车厂商基本掌握了整车控制器的设计方案,开发技术进步明显,但是对核心电子元器件、开发环境的严重依赖,所以导致了整车控制器的国产化水平较低。本文以复合电源纯电动汽车作为研究对象,针对电动汽车应有的结构和特性,对整车控制器的设计和开发展开研究。 一、整车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 (一)整车控制系统分析 复合电源纯电动汽车整车控制系统主要由整车控制器、能量管理系统、整车通信网络以及车载信息显示系统等组成。首先纯电动汽车整车控制器通过采集启动、踏板等传感器信号以及与电机控制器、能量管理系统等进行实时的信息交互,获取整车的实时数据,然后整车控制器通过所有当前数据对驾驶员意图和车辆行驶状态进行判断,从而进入不同的工况与运行模式,对电机控制系统或制动系统发出操控命令,并接受各子控制器做出的反馈。 保障纯电动汽车安全可靠运行,并对各个子控制器进行控制管理的整车控制器,属于纯电动汽车整车控制系统的核心设备。整车控制器实时地接收传感器传输的数据和驾驶操作指令,依照给定的控制策略做出工况与模式的判断,实现实时监控车辆运行状态及参数或者控制车辆的上下电,以整车控制器为中心通信节点的整车通信网络,实现了数据快速、可靠的传递。 (二)整车控制系统设计 复合电源的结构设计,选择了超级电容与DC/DC串联的结构,双向DC/DC跟踪动力电池电压来调整超级电容电压,使两者电压相匹配。为了车辆驾驶运行安全,同时为了更好地使超级电容吸收纯电动汽车的再生制动能量,在复合电源系统中动力电池与一组由IGBT组成双向可控开关,防止了纯电动汽车处于再生制动状态时,动力电池继续供电,降低再生制动能量的吸收效率。 整车CAN通信网络设计,由整车控制器(VCU)、电机控制器(motor control unit,MCU)、电池管理系统(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BMS)、双向DC/DC控制器以及汽车组合仪表等控制单元(Electronic Control Unit,ECU)组成了复合电源纯电动汽车的整车通信网络。 二、整车控制器硬件设计及软件设计 (一)整车控制器结构设计 整车控制器的硬件结构根据其基本的功能需求进行设计,如图1所示。支持芯片正常工作的微控制器最小系统是整车控制器的核心,基础的信号处理模块,CAN通信与串口通信组成的通信接口模块,以及LCD显示等其他模块分别作为它的各大功能模块。 图1 整车控制器硬件结构图 (二)整车控制器硬件设计 从功能上可以把整车控制器分为6个模块。 1)微控制器模块:本设计选用美国德州仪器公司TI的数字信号处理芯片TMS320F2812为主控芯片,负责数据的运算及处理,控制方法的实现,是整车控制器的控制核心。此芯片运算速度快,控制精度高的特点基本满足了整车控制器的设计需求。TMS320F2812的最小系统主要由DSP主控芯片、晶振电路、电源电路以及复位电路组成。 2)辅助电源模块:由于整车控制器的控制系统中用到多种芯片,所以需要设计辅助电源电路为各个芯片提供电源,使其正常工作,因此输出电平有多种规格。采用芯片LM317、LM337可分别产生+5V和-5V的供电电压。 3)信号调理模块:输入整车控制器的踏板信号是1~4.2V模拟电压信号,TMS320F2812的12位16通道的A/D采样模块输入的信号范围为0~3.0V,因此需要对踏板输入的模拟电压信号进行相应的调理运算,以满足DSP的A/D采样电平要求。选用德州仪器的OPA4350轨至轨运算放大器,在输入级采用RC低通滤波电路与电压跟随电路以滤除干扰信号,减小输入的模拟信号失真。开关信号先经RC低通滤波电路滤除高频干扰,再作为电压比较器LM393的正端输入,电压比较器的负端输入接分压电路,将LM393的输出引脚外接光耦芯片,在起到电平转换作用的同时,进一步隔离干扰信号,提高信号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4)通讯模块:TMS320F2812具有一个eCAN模块,支持CAN2.0B协议,可以实现CAN网络的通讯,但是其仅作为CAN控制器使用。选用3.3V单电源供电运行的CAN发送接收器SN65HVD232D,其兼容TMS320F2812的引脚电平,用于数据速率高达1兆比特每秒(Mbps)的应

电动汽车AFS与DYC集成控制策略研究79885824

电动汽车AFS与DYC集成控制策略研究79885824

毕业论文 题目电动汽车AFS与DYC集成控制 策略研究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诚信承诺书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题目:电动汽车AFS 与DYC集成控制策略研究)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尽本人所知,除了毕业设计(论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毕业设计(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 作者签名:2015年6月10日 (学号):021130207

电动汽车AFS与DYC集成控制策略研究 摘要 汽车主动安全技术经过近几十年的发展,特别是主动前轮转向(Active Front Steering, AFS)和直接横摆力矩控制(Direct Yaw Control, DYC)技术已分别被普遍应用于传统内燃机汽车上,并极大地提高了汽车操纵稳定性。但随着电动汽车的大力发展,尤其轮毂电机技术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从而使电动汽车相对于传统内燃机汽车具有更好的可控性和灵活性,并能够为AFS和DYC技术提供更为广阔的技术平台。 然而,随着人们对主动安全技术的要求变得越来越高,从而,促进了AFS和DYC集成控制的发展。但是,现阶段的AFS和DYC集成控制方法存在较大的协调控制问题,即AFS和DYC 同时工作时,两者同时产生的横摆力矩会相互影响,不仅增加了系统负担,并且降低了控制效果。因此,针对AFS和DYC集成控制方式存在的协调控制问题,本文采用了分层控制方法进行了解决,并通过滑模变结构控制理论分别对AFS和DYC控制器进行了设计,从而使汽车轮胎的侧向力在线性范围时,主要通过AFS来实现期望的横摆力矩,当汽车轮胎的侧向力超出线性范围时,超出部分将由DYC来实现。 最后,在Simulink中搭建系统的仿真模型。分别在高低速下进行双移线仿真试验,并验证了集成控制方法能够有效地跟踪期望的横摆角速度,且能弥补单个控制器同时起作用时会产生相互影响的问题。 关键词:电动汽车,车辆稳定性控制,滑模控制,s imulink仿真

最新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应用与分析

研修班毕业论文 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应用与分析 授课老师:邓亚东 专业:车辆工程 姓名:石琪 完成日期:2017年6月15日

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能源、环保等问题的日益突出,纯电动汽车以其零排放,噪声等优点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被称作绿色环保车。作为发展电动车的关键技术之一的电池管理系统(BMS),是电动车产业纯的关键。,以锂电池为动力的电动自行车、混合动力汽车、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等受到了市场越来越多的关注。我国对电动车的发展极为重视,早在1992年就把电动车的开发发展列入国家的“八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对电池管理系统以及充电机系统进行了长期深入的研究开发,在BMS方面取得很大的突破,与国外水平也较为接近,研制产品在纯电动和混合动力电动车上得到大量使用。但电池管理技术还并不成熟,电动汽车的发展及产业化,对动力蓄电池管理系统将具有巨大的市场需求,同时技术上也将提出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BMS 纯电动汽车动力电池锂电池 can通讯单片机

Abstract with the oil price, the energy shortage, the increasingly serious urban environment pollution, an alternative to oil development of new energy use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by governments. In the new energy system, battery systems is one of the indispensable important componen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lithium battery powered electric bicycle, hybrid cars, electric vehicles, fuel cell automobile, by the market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he development of electric vehicle in China, a great importance in early 1992,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lectric car in national development of "five-year" key torch-plan projects of 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 and charging machine system for the long-term in-depth research development, in BMS gained great breakthrough, and foreign level also approaches, the research products in pure electric and hybrid electric vehicle got a lot of use. But battery management technology is still not mature, electric vehicle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ization of motive 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 with the huge market demand, but technology will also put forward higher request. Keywords:BMS pure electric vehicle power battery lithium batteries can communication microcontroller

电动汽车智能充电系统控制策略研究

电动汽车智能充电系统控制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0-04-14T07:34:25.255Z 来源:《中国电业》(发电)》2020年第1期作者:王琦[导读] 本文以电动汽车以锂离子动力电池为分析对象,研究如何改进其快速充电方法。 西安麦格米特电气有限公司陕西省西安市 710075摘要:随着电动汽车的逐渐普及,电动汽车充电桩的大规模接入会对电网的运行规划产生重大影响。提出了一种以预约为前提条件,面向用户端的电动汽车智能充电控制策略。根据充电桩实时运行状态,结合对电动汽车充电时间的预测,并充分考虑用户需求,建立了电 网控制端—计算机处理终端—智能充电桩终端—电动汽车用户端之间的信息反馈系统数学模型。通过算例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所提出的充电控制策略,可显著提高充电系统运营效率,适用于大规模电动汽车智能充电系统。 关键词:电动汽车;充电桩;控制策略;预约;信息反馈 引言 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出行生活越来越多地依赖于汽车,以致汽车拥有量不断增加,从而加重了车尾气造成的环境污染,另外汽车数量的增多也使石油等资源的利用度剧增,严重造成这些能源的紧缺。这种现象严重违背了当代汽车发展中的“节能环保”主题。因此,电动汽车因具有较高的性能、较低的尾气排放和较好的续航能力等优点受到众人的青睐。因此,如何快速高效而且低损地为动力电池充电不仅对电动汽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且是对电动汽车发展的重大挑战。本文以电动汽车以锂离子动力电池为分析对象,研究如何改进其快速充电方法。 1充电系统的设计 充电系统的主要设计界面主要就是实现铅酸电池组在充电过程的设计,也就是说能够让电池在较短的时间内充满汽车所需要的电量,而在较短时间完成对蓄电池的充电,对蓄电池初始状态可以做出实时的监测,那么电池在最初状态做出了检测,确定了蓄电池组的负荷状态,同时在温度和内部两端电压两个方面,蓄电池的实时监测状态对蓄电池参数实施的采样;按照蓄电池的各项指标来讲,在智能充电的过程中,处理器可以分析当前的电路对蓄电池的接入情况,从而导致蓄电池性能状况和负载区域能力共同的显示在了LCD板上,之后智能充电对于故障时会经过GSM通信通过短信的方式回馈给车主人,让车主及时地做出应有的判断,从而实现了自动化、智能化汽车充电。智能充电的基本模块包括:LCD触摸板、电源模块、数据存储模块、GSM通信模块、声光报警模块、参数检测模块这六大模块。近些年电脉冲充电方式成了充电的首选方式,正脉冲充电过程中产生的脉冲会在负电极中产生的脉冲相抵消,那么这样的现象就使得极化现象的影响减少,可以在缩短充电时间的基础上,降低在速冲过程中的危害,从而达到了真正的高效率充电。 2智能充电装置 为进一步提高本系统的智能性,分布式智能充电装置除具备传统功能(包括充电、计量、保护等)外,还实现了:(1)移动终端控制功能,通过终端App即可对启停机进行控制,用户通过移动终端即可对符合充电条件的充电装置的启停状态进行实时控制;(2)上传充电信息,包括电压、电流、电量、费率、计费、工作状态、故障等在内的充电信息会在App界面实时显示,同时充电信息由充电装置完成到服务器的上传。充电装置的控制核心为负责完成指令控制与信息分发功能的MCU,选用CORTEX系列芯片(具备低功耗、高性价比优势)完成同Wi-Fi通信模块间的通信过程(通过串口、SPI总线)及与数字电能表间的通信过程(通过485总线),同存储单元则通过I2C总线完成通信过程,并通过驱动电路同接触器相连,充电电能输出通过MCU实现通断状态的控制。相关信息的上报(电流、功率、电能)及远程控制充电装置开关状态则通过低功耗的Wi-Fi通信模块同无线网关的数据通信实现。交流电通过电源转换模块完成到直流电(包含不同电压等级)的转换。 3充电装置智能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3.1硬件框架 硬件系统主要由中央主控板、读卡器、检测芯片、显示屏、通信设备等构成,接入电网电源(380V)为AC交流电源输入,由中央处理单元进行相关操作后(包括滤波、整流、稳压等)转换为可用直流电源以供电动汽车充电使用。用户需通过IC卡识别模块完成充电装置的激活过程,系统识别IC卡用户信息(通过读卡器)后可显示余额及个人信息。状态显示包括充电模式、电流、电压、充电状态等在内的信息。作为监控系统的核心主控板的主要功能在于控制充电过程的启动/关闭及实时监控,并将数据向后台实时传输,具备工业级的温度范围,主控板具备7个串口,下位机数据检测及采集模块同备显示功能的上位机CPU模块采用串行总线完成通信过程;具备一个以太网口,采用动态的SDRAM和NAND控制器。 通过监控保护单元的设计实现对充电装置状态(包括进线输入电压、充电电压/电流、接口连接状态、车载电池状态等)的实时监测,出现异常时可及时切断电源输出,以确保充电过程的安全可靠。建设过程中为确保阴湿天气情况下的正常运行,应选择镀锌钢板作为充电装置外体材料,在外体上链接一根接地线抑制共模效应。

电动汽车解决方案

电动汽车市场分析 中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促进居民汽车的增长。据国家统计局数据, 2005-2014年年均增长高达15.61%。然而汽车数量的增长带来了石油能源减少、环境污染、城市空间拥挤等问题,于是新能源汽车得到飞速发展。2014年全球市场共销售353522辆电动汽车,同比增长53%。据工信部统计,2015年1-6月,中国新能源汽车累计生产7.85万辆,同比增长3倍。新能源汽车市场拥有巨大的前景,这一点毋庸置疑。以下是对电动汽车市场的基本分析。 一、市场规模预计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6-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电机及控制器行业市场需求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2015年1-12月,新能源汽车累计生产83.61万辆,同比增长1.81倍。其中,纯电动乘用车生产14.28万辆,同比增长2.78倍。2015年1-11月,我国纯电动乘用车销量为8.46万辆,产销比为72.20%。 据工信部统计,2015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累计生产7.85万辆,同比增长3.5倍,国家规划到2020年,累计产销量将达到500万辆的规模。 二、政策分析 1.我国《电动汽车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指出,在电动汽车研发方向上,未来的重点是:突破动力电池的安全性、一致性、耐久性、低成本等第一次关键技术,重点开发具有高舒适性、高可靠性的城市客车和纯电动小型乘用车等适用于市场需求的产品;在当前的技术条件和产业规模下,生产性价比相对较高、比较容易引起市场接受的电动汽车产品。 2.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修订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0年本)》,在鼓励类产品中,新增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其中包括电池管理系统、电机管理系统、电动汽车驱动电机、电路集成以及充电设备等。 3. 由工信部制订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2011至2020)》显示,中国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目标:“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和市场规模达到全球第一,其中插电式混 98.66% 101.19%% 102.53% 92.68% 72.20%

特斯拉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解析

1. Tesla目前推出了两款电动汽车,Roadster和Model S,目前我收集到的Roadster的资料较多,因此本回答重点分析的是Roadster的电池管理系统。 2. 电池管理系统(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 BMS)的主要任务是保证电池组工作在安全区间内,提供车辆控制所需的必需信息,在出现异常时及时响应处理,并根据环境温度、电池状态及车辆需求等决定电池的充放电功率等。BMS的主要功能有电池参数监测、电池状态估计、在线故障诊断、充电控制、自动均衡、热管理等。我的主要研究方向是电池的热管理系统,因此本回答分析的是电池热管理系统 (Battery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 BTMS). 1. 热管理系统的重要性 电池的热相关问题是决定其使用性能、安全性、寿命及使用成本的关键因素。首先,锂离子电池的温度水平直接影响其使用中的能量与功率性能。温度较低时,电池的可用容量将迅速发生衰减,在过低温度下(如低于0°C)对电池进行充电,则可能引发瞬间的电压过充现象,造成内部析锂并进而引发短路。其次,锂离子电池的热相关问题直接影响电池的安全性。生产制造环节的缺陷或使用过程中的不当操作等可能造成电池局部过热,并进而引起连锁放热反应,最终造成冒烟、起火甚至爆炸等严重的热失控事件,威胁到车辆驾乘人员的生命安全。另外,锂离子电池的工作或存放温度影响其使用寿命。电池的适宜温度约在10~30°C 之间,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将引起电池寿命的较快衰减。动力电池的大型化使得其表面积与体积之比相对减小,电池内部热量不易散出,更可能出现内部温度不均、局部温升过高等问题,从而进一步加速电池衰减,缩短电池寿命,增加用户的总拥有成本。 电池热管理系统是应对电池的热相关问题,保证动力电池使用性能、安全性和寿命的关键技术之一。热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1)在电池温度较高时进行有效散热,防止产生热失控事故;2)在电池温度较低时进行预热,提升电池温度,确保低温下的充电、放电性能和安全性;3)减小电池组内的温度差异,抑制局部热区的形成,防止高温位置处电池过快衰减,降低电池组整体寿命。 2. Tesla Roadster的电池热管理系统 Tesla Motors公司的Roadster纯电动汽车采用了液冷式电池热管理系统。车载电池组由6831节18650型锂离子电池组成,其中每69节并联为一组(brick),再将9组串联为一层(sheet),最后串联堆叠11层构成。电池热管理系统的冷却液为50%水与50%乙二醇混合物。 图 1.(a)是一层(sheet)内部的热管理系统。冷却管道曲折布置在电池间,冷却液在管道内部流动,带走电池产生的热量。图 1.(b)是冷却管道的结构示意图。冷却管道内部被分成四个孔道,如图 1.(c)所示。为了防止冷却液流动过程中温度逐渐升高,使末端散热能力不佳,热管理系统采用了双向流动的流场设计,冷却管道的两个端部既是进液口,也是出液口,如图 1(d)所示。电池之间及电池和管道间填充电绝缘但导热性能良好的材料(如Stycast 2850/ct),作用是:1)将电池与散热管道间的接触形式从线接触转变为面接触;2)有利于提高单体电池间的温度均一度;3)有利于提高电池包的整体热容,从而降低整体平均温度。

电动汽车充电站建站实施方案

电动汽车充电站建站方案(省级电力系统) 一、背景分析 (一)、国情分析 1、现有能源结构危及国家安全 我国水、煤资源丰富,石油贫乏。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汽车正高速进入普通百姓家,每年进入我国的绝大部分石油都被汽车烧掉了,石油燃料不仅成为国内头号污染源,而且也成为威及我国国家安全的战略要害所在。尽快推行已电动汽车为主的新能源车辆,在节能减排和能源安全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就世界范围来看,石油的开采也只能维持40年时间,发展新能源也是各国面临的紧迫任务。继以煤炭为能源的蒸汽机时代、石油为能源的内燃机时代之后,新能源(主要表现为电能)时代正在到来。 2、能源革命为工业转型提供绝佳机会 改革开放30多年,我国产品出口基本是以出卖劳动力为主,基本上在做着8亿件衬衫换一架飞机的进出口生意。举国上下无不希望像日本那样出口机电和汽车。然而传统汽车中外差距巨大,非短时间更够赶超。但电动汽车工业,大家基本处于同一个起跑线上,欧美日本传统汽车工业的优势逐渐变成包袱,而我们本就基础薄弱,船小掉头快!发展电动汽车工业不仅损失小,而且通过市场的调节,会迅速在电动汽车工业建设方面超越西方国家。并通过电动汽车工业带动整个国民经济快速向前发展。 3、节能减排是我国今后首要任务之一 中国大陆几乎没有一条干净的河流,地下水多已被污染,污染的大气更是让人无处可逃。温室效应导致地球变暖,人类的未来将面临高温酷暑的煎熬。其中燃油汽车的废气占据了大气污染的首要因素。中国政府承诺减排45%的目标在保工业增长的前提下,发展电动汽车,减少燃油汽车就显得格外重要。 4、 (二)、电动汽车市场需要基础建设的支持 就像飞机离不开飞机场一样,电动汽车也离不开充电站,中国家庭的车位和供电电力只能起到部分补充电动汽车电力,电动汽车要想自由的行驶,必须要依靠能够进行快速充电且星罗棋布的专用充电站。 电力比汽油要便于储运和使用的多,几乎可以进入到任何需要的地方,这就为充电站的建设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不一定需要专用的场地,任何能够停车的地方几乎都能够建设充电站,充电站的方式也极为灵活,可以是简易充电桩,也可以是大中型充电站,既可以在有条件的专用及公共车库(位)充电站,又可以在停车场、购物中心、有车位的路边和便道等。 由于电动汽车的行驶里程比较短,充电时间也比较长,因而必须建有更多的充电站,充电桩才能满足电动汽车的出行需要。 (三)、国家近期大力安排充电站基础建设 随着中国汽车工业2011年底完成50万辆生产任务的临近,目前国家已安排布置多个省份开始批量建设充电站(充电桩)工作。其中上海、深圳、江苏等地已建成并投入使用。 二、电动汽车对充电站的需求 (一)、电动汽车的充电与运行特点 1、储存电能多,充电功率大 一台普通电动轿车的存电能力约为40KWh(度)。约相当于普通家庭半个月的用电量。为能够在短时间内将电动汽车的蓄电池充满,需要充电机的充电功率较大,一般车载充电机(慢充)的充电功率为2-3KW,专用直流充电桩的充电功率在10-100KW。用20KW的直流充电桩为电动汽车充电需要1-2个小时左右。 电动大巴的存电约为250-300KWh。车载充电机的充电功率约为5-20KW,专用直流充电桩的充电功率在 20-200KW。用40KW的直流充电桩为电动汽车充电需要4-6个小时左右。 对电动汽车的充电时间越短,对充电桩的输出功率要求则越大。

电动汽车能量回馈的整车控制(1)

2005005 电动汽车能量回馈的整车控制 张 毅,杨 林,朱建新,冒晓建,卓 斌 (上海交通大学汽车电子研究所,上海 200030) [摘要] 以4种典型循环工况为例对电动汽车进行能量分析,设计了基于常规汽车制动系统的整车能量回馈控制方式,研究了控制策略,完成了车辆道路试验与标定优化。试验表明,整车能量回馈控制方式与控制策略安全、可靠,且柔顺性良好;利用能量回馈技术,蓄电池能量消耗可减少10%,能有效延长电动汽车的一次充电续驶里程。 关键词:电动汽车,能量回馈,控制策略 The Control Strategy of Energy Regeneration for Electric Vehicle Zhang Yi,Yang Lin,Zhu Jianxin,Mao Xiaojian&Zhuo Bin Instit ute of A utomotive Elect ronic Technology,S hanghai Jiaotong U niversity,S hanghai200030 [Abstract] The energy consumption in four typical vehicle testing cycles(FTP,HWEFT,ECE2EUDC and J P1015)is analyzed for EV.Based on the traditional vehicle braking system,a new regenerative braking scheme and its control strategy are designed.The road testing,calibration and optimization are performed.T est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ntrol scheme and strategy is safe,https://www.360docs.net/doc/f66489812.html,ing the regenerating scheme,the energy consumption of battery can re2 duce by10percent and the driving range of EV in one charge can increase effectively. K eyw ords:Electric vehicle,E nergy regeneration,Control strategy 原稿收到日期为2003年12月29日,修改稿收到日期为2004年3月8日。 1 前言 电动汽车采用了新型的汽车动力,如何充分提 高车辆行驶能量效率,进而延长车辆续驶里程,是电 动汽车需要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能量回馈是解决 该问题的主要技术措施。 能量回馈包括车辆制动能量回馈与车辆滑行能 量回馈两种。此时,驱动电机按发电机运行,将车辆 行驶动能转化为电能,可以起到3个作用:辅助制 动;回收能量给动力蓄电池充电,从而延长车辆续驶 里程;在车辆有供热需求时,直接利用这部分电能供 热取暖。 能量回馈制动与电动汽车其它电气制动方式 (主要有能耗制动、反接制动[1])比较,无须改变系 统硬件结构,回馈电流可柔性控制,可使制动效果与 能量回收效果综合最佳。因此,能量回馈是最适合 电动汽车的电气制动方式,其关键是能量回馈的过 程控制。电动汽车的能量回馈控制由整车控制与电 机控制交互作用而实现,作者在电动汽车制动能量 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一种能量回馈的整车控制方式, 并进行相应控制策略的研究。 2 制动能量分析 为了进行电动汽车能量回馈控制,需首先探明 其在各种用途中的制动能量回馈潜力。作者分别以 美国F TP工况、高速公路HFET工况、欧洲城市循 环ECE2EUDC工况和日本J P10154种循环工况为 例,进行制动能量的分析。 4种循环工况的驱动与制动能量如图1所示, 可见在这4种循环工况中,制动能量都占了不小的 比例,其中J P1015工况为2517%,ECE2EUDC工况 为18%,HFET工况为6%,F TP为25%。 回馈能量还与制动方式和回馈系统各环节的效 率因子有关[2]。电动汽车的制动方式包括:电气制2005年(第27卷)第1期 汽 车 工 程 Automotive Engineering 2005(Vol.27)No.1

新能源汽车电子解决方案

新能源汽车电子解决方案 与传统汽车相比,混合动力汽车和电动车在节能减排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我们为新能源汽车相关的应用提供各种解决方案,包括电池管理系统BMS、电机控制器、整车控制器VCU、启停系统、电子水泵、电动空调压缩机控制器、空调加热和行人警示等,帮助您加快下一个突破性汽车设计。 新能源汽车控制系统

新能源汽车按照动力来源分为纯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即EV和HEV,由于采用电力驱动,新能源汽车有别于传统的内燃机结构。新能源汽车电子技术一般包括电池管理系统BMS、车载充电器、逆变器、整车控制器VCU/HCU、行人警示系统、DC/DC等。作为新能源车的核心部件:电池管理、逆变器(电机控制)和整车控制器,必须具有极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我们提供丰富的汽车电子解决方案,从高性能的、高安全的微控制器到模拟前端到系统基础芯片,从电机控制(BLDC/PMSM)到电池管理到汽车网络管理,我们都有对应的解决方案。 BMS系统 我们提供完整的电池管理系统解决方案,包括微控制器MCU、模拟前端电池控制器IC、隔离网络高速收发器、系统基础芯片SBC等。电池管理系统一般有一个主控和多个从节点组成,借助我们的BMS方案,客户可轻易实现基于CAN网络或菊花链的电池管理系统,可管理高达800V以上的高压。我们提供的器件符合ISO26262标准,具有极强的功能安全性标准,可实现系统级ASIL-D水平。(注:微控制器MPC5744P达到ASIL-D水平,电池控制器MC33771达到ASIL-C水平,系统基础芯片33907/8达到ASIL-D水平) HEV/EV驱动电机控制器

新能源汽车电机控制器(逆变器)是把直流电转换为三相交流电驱动电机,我们提供高性能的微控制器、系统基础芯片、角度传感器和功率器件等。其中,我们的MPC56/57xx产品是基于Power Architecture的多核处理器,经过第三方功能安全认证,满足汽车应用ISO26262最高功能安全ASIL-D等级。 整车控制器 整车控制器是整个汽车的核心控制部件,它采集加速踏板信号、制动踏板信号等部件信号,并对网络信息进行管理,调度,分析和运算,做出相应判断后,控制下层各部件控制器的动作。整车控制器实现了能量管理,如整车驱动控制、能量优化控制、制动回馈控制和网络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