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带给我们的启示模板

历史带给我们的启示模板
历史带给我们的启示模板

读《全球通史》后的思考

《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A Global History from Prehistory to the 21st Century)的作者是斯塔夫里阿诺斯,他是美国加州大学历史学教授,享誉世界的历史学家。《全球通史》以时间段作为划分依据,讲述世界各地在同一时间段内经历的历史。拜读后给我了更多的角度看待问题,不像一些历史书固定人的思维,它启发人的思想。历史不是静止在过去的事物,它一直在向现世的人们诉说着世界运行之道。我们应该去聆听和学习,历史会指导我们去迈出下一步。正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我们学习历史也是学习事物运行之道。

一、正视历史接受历史所带给我们的礼物

存在即有理。历史作为过去的事物,它存在过,发生过并经历过,自然有着其缘由,过程与结果。历史学研究历史,就如同研究一个人一样。我们承认现在,但不能否定过去,更不能扭曲过去。每个人的历史组成了每个家庭的历史,每个家庭的历史组成了每个国家的历史,每个国家的历史组成了世界的历史。科学有一个重要的性质——预见性。预见性的本质是事物运行的规律,我们利用它预测事物,制定对策,利用它创造事物来满足我们的需求,利用它来解释发生的现象,如我们用牛顿运动定律来预测物体的运动,用化学来创造新材料,用电荷来解释闪电。历史作为一门科学所揭示的道理是我们人类发展的规律。历史的主角是我们人类,历史学研究的就是人类的发展及人类在每个时间段内生存生活环境。认识一个人可以从他的过去经历中得知,认识我们人类自己需要研究我们人类的历史。自然科学中我们认真对待数据,才能得到真正的公式,历史中我们客观对待每个历史事件才能得到真实的规律。当我们用修改的数据,用个人情感或有色眼镜去看历史都会得到错误的公式和规律,在当我们利用这些东西得到的不是错误的答案就是灾难。所以我们需要客观的正式历史。我们看待一个人的时候,当他犯错时能知错能改,那便是善莫大焉了,对于错误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我们就会对他有很好的印象。甚至会有认为他有很大的潜力的判断。那我们也应该这样对待我们的历史。不能因为一个事件不好,我们便将之雪藏,更不能将之扭曲颠倒是非黑白。某国政府对于他们的历史不以正视更以加以扭曲并反映在历史课本上去教育他们的下一代,及最近听闻又有一国修改历史书,这无疑

是对历史的错误的利用,是对历史的亵渎,历史是一门科学,我们学习它是为规避战争与灾难的,创造幸福与美好的,但若为了政治利益去牺牲他人或下一代人,去种下一颗仇恨的种子,增加了未来发生悲剧的可能,那无疑是历史之殇,再次走入悲剧历史的轮回。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正式历史学习历史,用以创造幸福美好的未来,对于我们自己学习历史会使我们即使没有高瞻远瞩但绝不是鼠目寸光;即便没有睿智的看法也绝不是愚蠢的思想;即便是没有聪明的大脑也不会是愚笨的头脑;即便不是自信过人也会是有自知之明。每个时代都要编写自己的历史,因为时代在前行,社会在进步,我们也应该用前进的目光看正在发生的事物,思考不能停滞,历史不会止步,思想不能落后。历史带给我们的礼物是一个可以开辟未来的工具,我们使用这个工具去创造幸福美好。

二、关于历史的主角,人性的本质

当我们研究一个事件时,能明白其本质才能让人更容易理解这件事,历史学研究的是我们人类从古至今的生存生活环境里发生的所有事件,所以人性的本事就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讨论的话题。古有孟子性善论,荀子性恶论。性善论言: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性恶论者言曰,人之性其善者伪也,今人之性,生而好利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顺是故淫乱生而礼仪文理亡焉。然则从人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其意为,人皆有欲,知止为善,顺之为恶。人之欲生而故生而固有之,若不知其何止,无从以扼之,欲乃恶,故人之本性乃恶。故教也,人知其何止,乃为善也。这是中国哲学提出的对人之本性的解释,善恶论。还有西方曾有过的利己论,利他论,基于人类是社会性群居动物的协作论,还有基于人类的占有欲的争夺论。不过这都是比较片面的看待人类,或只是从人类的几个方面上的表现来看的。

人类是一种很复杂的动物,它拥有高的智商,广博的知识又同时拥有利用知识的智慧,所以单从人类的几个方面或几个地域上的人类族群去探究人类的人性本质是远远不够的。纵观历史,人类生而既不喜爱和平,也不喜爱战争;又不趋于协作,也不趋于侵略,即非善,亦非恶。决定人类的行为是自己本身,但人类生来一无所知,我们通

过学习来建立一套自己的行为处世的观念。把人类比作一个系统,从外界输入一个激励,在人类系统内部这个观念作为函数处理这个激励有两个影响结果,一个是输出响应,二是根据响应的反馈,观念对其本身有一个自主修正的过程。我把这个过程称之为学习。我们从我们生活生存环境中学习,通过学习我们周遭的社会环境及文化来塑造我们的观念。也可以说是长期以来的外界条件及其积累的效应来决定我们的行为。在《三字经》中的“昔孟母,择邻处”的孟母三迁的故事就可以感觉到外界环境有时对一个人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新西兰的毛利人对在查塔姆群岛上的莫里奥里人的屠杀。我们不能就此论定人性的本质是侵略或者和平。人性是一种巨大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来自于我们的基因,我们善于模仿学习,只要一个事件在理论上可行,终究有一天我们就有可能将之变为现实。

我们人类会有多面性的原因是我们人类所处的生存生活环境,社会,文化及其他人的影响使我们具有对人性的多种表现形式。侵略性不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或不可变更的特性,而是一种鼓励侵略的社会环境产物。这同样对于和平,协作甚至于善与恶也说的通。综上所述,人性有很多面,善、恶、和平与好斗都是其中之一,而这些对立的面具有辩证统一性,一件事再换一个角度看可能是善变恶,大部分的事物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因此,在这里需要问一个根源性的问题,是什么造成了这些分化的?人类的设计图纸是我们自己的基因,基因给人类提供了一个可能性。即只要一件事能符合规律人类就有可能办到。那么是什么因素使人类更倾向哪些可能?这取决于人获得的信息的倾向,信息量的大小,来源的多少,所处的生存生活环境及社会文化所传递出的信息的倾向。如性善论和性恶论一样,其目的是传递出使人学习和向善的具有此倾向的信息。那么信息的倾向可能决定社会的发展方向。

人性的本质=可能+观念+信息

三、关于对可能,潜力和多元(变量)的深入思考

在上一节人性的本质中讨论到可能,之前对于可能的思考有点简单,有点天真,可能不仅仅是我们有可能完成某件事,并以努力而实现,而是当我们有可能完成这件事,并完成它后就有可能完成一系列的事,我们就会有更多的选择。可能的意义在于,它能带给我们更多的选择,更深层次的进步,更多的可能。还有积累效应,当我们完成足够多的事情时就会有量变转为质变。我们做出了风筝,是飞上天有

了可能,飞机就做了出来,我们能飞的原来越高,飞出地球有了可能,火箭航天器做了出来,我们能飞的越来越远,就有了登月的可能,月球车做了出来,我们能飞的时间越来越长,登陆火星就有了可能,火星车做了出来,火星都已经登陆了,那么其他星球就不再是不可能了。可能就是告诉我们前方还有路可以走,当我们走的路越多,能够选择的路也就越多,当然我能得到的和能达到的地方也就越多。可能就是实现一系列事并创造更多的可能。

上一节说了人性的本质,现在说说人类的实力,我将人类的实力划为两类:一是硬实力,指的是我们的身体,我们能跑多快,能跳多高,有多大的力气;二是软实力,软实力分为两种,精神品质与智力。智力能让我们学习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的工具,创造更多的可能。精神品质是运用知识的能力,用来实现可能。我们用软实力来创造工具弥补我们先天身体上的不足的硬实力。我就是在不停地创造可能并实现可能中生活并进化。目前我们的软实力远超硬实力。我们可以将人类潜力与软实力相比同,我们的软实力通过学习在增加,同样我们的潜力也在增加。

事物的发展是由简单到复杂,进化是由低级到高级的一个过程,细思其本质其实就是引入了更多的东西,更多的变量。我们将之称之为多样或多元。这让我想到了很多东西。事物的发展总有一个维稳的过程,从开始出现总会向一个值趋于稳定,不是绝对的固定的稳定,而是一个相对的动态的稳态,就像阻尼衰减震荡曲线一样。多样性在生物学中有三种体现: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又称基因多样性,对于某一个物种而言,其遗传多样性越高此物种的基因库所包含的基因也就越多,可供环境选择的基因也就越多,相对于其它物种而言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也就越强,就更有利于这个物种的生存和进化。物种多样性是指在一个种群内的不同生物种类的丰富度。物种多样性越高,那么这个种群所在的生态环境就更加稳定。同理,生态系统的多样性越高生态圈也就更稳定。在自然科学中引入新变量,多样性越高,新的基因,新的物种都能使系统的动态稳定性增加。

在社会科学中我们将之称为多元化。其中有两个体现是多元文化和多元化战略。对于一个国家或社会中文化越多元就能证明其对文化的包容力越强。可以从侧面说明其文明程度越高。对文化的包容力越

强对人的包容力也就越强,人是一个城市,一个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同时多元文化与发达程度具有很强的相关性。现在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我们可以见到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的文化。在世界上的发达的大城市中可以见到世界上的很多文化,即使各国的发达城市,在其城市中能见到来自全国各地的文化。纵观历史,古代作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唐朝就能见到当时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先进文化。不得不说多元文化是促进经济发达的重要因素之一。商业中多元化战略是指企业同时经营两种以上基本经济用途不同的产品或服务的一种发展战略。其中包括产品的多元化。现在市场动向瞬息万变,为保证企业的生存多元化战略势在必行。

多样性与多元化在各方各面长期并且持续的影响着甚至改变我们的生活。从本书和之前读的《枪炮,病菌与钢铁》一书中都能深刻的体会到。在欧亚大陆上一新月沃地为例,其地处地中海气候区,冬季温润,夏季干热。短距离内海拔与地形多变,其气候与地形的多样性导致其具有极高的生物多样性。这意味着能够被人类驯化的动植物种类的可能较多,被驯化可能增加。其结果显而易见,全世界中将种子较大的种类作为驯化候补,有56个种类。在其中新月沃地就有32种,还有大量的哺乳类动物作为动物类的驯化候补。在中国地跨三个气候区,海洋性季风气候,大陆性季风气候和大陆性气候,地形上从临海、平原、高原、盆地与山区。同样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这使得新月沃地与中国成为早期的粮食生产中心。这也使得新月沃地和中国成为早期的发达地区。而对比新几内亚与澳大利亚,由于生物多样性过少导致无法形成大规模耕种的粮食生产是的其土著人保持了较长时间的采猎生活,无法定居又导致积累财富与知识无法发展技术继而导致了其社会发展落后。再看人类社会,社会的意识形态的多元化同样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中国由于早早地完成统一,社会的意识形态较为单一,其又是一个高度中央集权的国家,其弊端就会对社会的发展造成巨大的影响。当中央集权政府制定了错误的政策时,由于社会承受力和容错能力较弱,对社会的冲击相当大。例如:在明朝时对远洋政策的禁止,和在清朝时的闭关锁国与八股取士。而新的西方文明却与之大不相同,其根源是其独有的特性——多元化。使其社会适应性强,摆脱了束缚欧亚大陆其他所有文明的传统枷锁。新的观念,工业与科学给西方带来了历史性的变革,使其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奠定了全球领先地位,并给全球带来影响。先进市场瞬息万变,很

难做到对市场100%的掌控,对于只有单一市场作为获利渠道的企业生存实属不易。多元化对于企业而言至少有两大好处:一是市场多,获利渠道多,且获益多且企业随市场变动转型方便,二是有风险对冲,单一市场变动风险较大,多市场可降低单个市场风险对企业的影响。例如:海尔公司有多元化的产品,苹果公司和谷歌不仅有线上的虚拟服务和产品还有线下的实体产品,使企业拥有多个市场和获益渠道。多元化与多样性至少给我们带来三点好处,一是不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风险对冲,减少损失;二是多获益渠道,使获益放大;三是顺应环境发展趋势,动态平衡,灵活。

生活在当今社会中学习知识,还要学习使用知识的智慧。我们认识到了多元化,就应该学习并应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也许换个角度看待事物会有更好的收获。前一段时间经常有人和我聊到学习与教育。我们的教育应该是听话吗?学习应该是一直坐在书桌前看书做题吗?玩真的不好吗?我对学与玩这个命题想了很多,现在用一种多元化的思想去考虑,去解释。我得到我的结论:学与玩相结合,具有协同作用。上一节中我说到人性的本质时有两个重要因素:信息和观念。我们从获得来的信息中去学习然后建立或者修正观念。这个观念就是人们的行为判断准则。学习显然非常重要,我们生来如同白纸一张,所有我们知道的,会的都是学习来的。在这里有必要从新明确一下我将要讨论的学与玩的意义。这里的学习是广义的学习,指的是构建或者修正我们的观念的过程。我们常说的学习是指在学校学习课本知识,是知识性的学习。只是广义学习的一小部分,然后再说一说玩,玩就很难界定的了,因为玩本身就是一种学习,先说一下狭义的玩,部分老师家长们认为所有与知识性学习无关的娱乐放松行为均视为玩乐。广义的玩包括兴趣,社交与技能学习等等非知识性活动,上面说到的狭义的玩与我所要讨论的广义的玩的区别在于狭义的玩以其形式界定,广义的玩以其意义与结果来区分。这两种玩有交集也有不相交的方面。狮子在幼年时通过玩耍来学习捕猎的技巧。我们人类在幼年时的玩耍有时会影响到人格及观念的建立。童年的玩耍并不那么简单,这会培养人的兴趣,影响人的为人处世,更多的是人在玩耍中学到了一些精神品质,技能等等。特别在于一群同龄人中,玩耍会习得社交技能,领导技能,更重要的是以一种实践的方式学习到社会道德、文化、是非、善恶和好坏。这是一种实际的感觉经历,比书面的

无实感的知识性的东西对人更具有影响力。但我认为其中还有一种东西更加宝贵,更具有价值——智慧。用通俗的说,就一个字——巧,用常用的词说——巧劲,也就是方法或方法论。话有三说,巧说为妙,四两拨千斤用的是巧劲。我们所说的巧就是智慧。这有很高的价值,因为它将知识转化为一种实用有价值的物件。现在社会与国家所提的创新,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将专利实现产品化等。我们所缺乏的是这种使用的智慧,我们缺这个巧。这个巧有让我们事半功倍的价值。当然玩还能让我们学到更多好的精神品质,如爱心,耐心,毅力恒心等等。知识再难我们慢慢学习也总有一天学通,但有人学习一辈子也无法明白巧的智慧,有时即使明白了也无法得心应手的使用。我们现今的社会追求的是价值,是成果,需要的人才是应用型与技能型的。不是知识百科全书式的人,因为知识无穷尽,需要什么学习什么,不知道可以查,但智慧不是速成学习来的。智慧是成事的充要条件。智慧有时也是一种价值观导向,能促成我去更加充分的理解事物,也能指导我们学习。学与玩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会玩的人有时学的更好,学的好的人更会玩,最近有一网络用语——城会玩,也就有这么一层含义,研究调查表明学历高的人幸福感越高,这绝不是空穴来风,学习好是我们更易于发现或者创造有意思的事,点滴快乐的积累就是幸福。学与玩的协同作用还能带来令人意想不到的收获——创新。国家的未来是孩子们,稍稍为没有童年或者被占领了童年的孩子们表示一下担心。那么重点来了怎么做?引导与权衡。权衡学与玩的利弊,计划学与玩的用时比例,引导孩子们学习如何学习,学会玩,学会玩的有意思,引导去发现或创作有意思的事,培养兴趣,懂得巧妙二字间所蕴藏的智慧。玩使生活多元化,能带来新的视角。

四、变化与阶段发展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凡事终有结局,好也罢,坏也罢结束了,但还有接下来新的事情。人类的发展规律亦好似如此。从量的积累到质的变化,从书中看到历史上与人类发展过程中由变化到阶段发展的事件比比皆是。

历史学家将地球生命史划分为两个阶段:1.是有机生命的出现;

2.是人类的出现。纵观生命发展史有三个阶段:1.是改变基因来以适应环境;2.是改变环境以适应基因;

3.是双向改变,即改变基因又改变环境,已达到彼此相互适应的目的。这是从很大方面来看的,那么来细看人类社会的几个阶段化发展。我们可以将社会大致划分为四个

阶段:1.远古时代的游猎生活为主的社会;2.古代至近代的农业时代;

3.近现代的工业时代;

4.现代的信息时代。我们来看这几个阶段背后的变化。从游猎到农牧的阶段转变,是什么促成了这一转变?我对比了一下客观的生活环境,游猎生活的事物种类多样化,卫生条件较好(人们不停地在迁徙远离生活垃圾,粪便等),劳动强度小,可以灵活迁徙规避恶劣天气,气候。在农牧生活中,食物种类较为单一,卫生条件较差(因为定居生活垃圾堆积,食物残渣和粪便等),劳动强度较大,气候和天气影响较大。我推测了这一转化过程,在早期人类还没有掌握植物的生长规律和种植技巧,也没有驯化了的动物和植物,人类只是跟随气候,季节或所在区域的动植物丰富程度的变化趋势来决定迁徙的方向。初期人类一直在迁徙,后来发展到中期人类掌握了一些动植物的生长规律后在几个到几十个区域来回迁徙,最后在末期掌握了一些技能,运用长期积累的知识来改造环境,就在几个地方来回迁徙形成了早期农业和季节性的居住点。再细看早期的人类社会,石器时代。游猎时代与石器时代的旧石器时代大致重合。旧石器时代与新石器时代的划分依据是石器工具的制作方法,旧石器时代的人类使用打制石器,新石器时代的人类使用磨制石器。变化在于新石器时代的人类利用他们的知识与智慧创造工具。全球各地并非同时从游猎向农牧过渡的,一开始人类推迟从游猎农牧的,其原因是:1.驯化的动植物种类较少;2.游猎部族内部的人口少,生存环境优于人口多的农牧社会;3.一些游猎部落发展出了一些部落文化使之拒绝定居农牧;4.一些地区的自然环境无法发展农牧业。这时是游猎总体人口大于农牧人口的两个阶段社会共处时期。当农业社会发展到人口比例呢与游猎人口比例相等或高于时就是一个加速的过程,不过一般人们都把加速改变这一过程视为改变或变革。那么加速的原因分两方面,主要从游猎生活的人们以意愿——主动或被动来划分。主动归化有两点:1.相对于游猎生活农牧生活更加安全,生活安定;2.不用严格的禁欲以控制人口(由于游猎生活事物来源不稳定需要限制部落人口),事物充足,足以养活更多的人口,定居生活可以积累财富。被动归化,转变也有两种:1.是猎杀;2.是驱逐或者捕获。由于两个社会阶段共存,土地矛盾作为社会主要矛盾,最终以矛盾爆发引发两个社会的战争。以先进的农业社会战胜较落后的游猎社会作为结局。以游猎社会对比农业社会人口比例大幅降低作为矛盾解决的结局。农业社会能够战胜游猎社会主要有三点:1.农业社会的社会生产力高于游猎社会,

其社会对于人口的承载能力强,即农业社会能养活的人口多于游猎社会;2.定居所积累的大量财富与技术为战争提供了物质保障;3.社会结构与社会生产力稳定能够进行长时间的战争投入,农业社会出生率高,死亡率低。游猎社会出生率低,死亡率高。所以游猎社会支付不起长时间的战争投入。总体来看,两个阶段的转变动力来源于人口压力,导致土地矛盾作为社会间主要矛盾突出,最后矛盾爆发引发战争。

在看从农业封建社会到工业社会的转化。工业社会相对于农业社会有更高的社会生产力,更先进的技术,更加稳定的社会结构和更高的人口承载能力。最终还是以人口压力,土地矛盾,资源矛盾引起了战争,发生了三件事:1.大航海地理大发现后各列强国对世界的瓜分;

2.第一次世界大战;

3.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果有两种:1.农业封建社会战败;2.农业封建社会没有战败但损失惨重,并加速想工业化转变。同样的转变放在现代的信息化时代,有些国家已经完成了信息化转变,在此提高了其社会生产力,技术水平等。工业社会与之战争亦是两个结果:1.工业国家战败;2.工业国家损失惨重并未战败,并加快其信息化进程。

我认为改变整个社会阶段的转变都有一个缓慢的积累过程,技术的提高,生产力的提高,财富的积累。这是一个缓慢积累并变化的过程,先进的社会阶段总比落后的社会阶段需要更多的土地,资源,能量。继续发展就会使这个矛盾突出,最终成为主要矛盾并爆发,矛盾的爆发就是一个快速变化的过程。每个阶段的发展都会有一个这样的过程:技术的提高提升了生产力和生活水平,这刺激了思想的变革,当具有新思想的人口增加到一定的比例时社会就变革了。这使我想到了生物的进化,当一个新的基因在这个种群间的频率增加了,或变化了,那么就是说这个物种进化了。进化的实质便是:种群基因频率改变。我们也可以将基因频率的说法类比到这里,思想频率,社会进化的实质是:人们的思想频率改变了。所以社会阶段的更迭不可停止。当社会的一个阶段发展到临界时,就是对下一个阶段到来的迷茫与摸索。随着技术的发展推动者经济与社会的进步,但更为先进的社会体系中有着更多的变量,多元化与多样化加剧导致社会发展加速,发展越来越快,新事物越来越多,可能也就越多,但又导致社会不稳定的因素也就越多。若不能进行及时并适当的处理,社会就面临着可能崩溃的可能。这也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社会在变化,那么人们的思想也应该变化,社会的法则规律也需要变化,且应与社会变化相

适应。其变化的越快我们的观念也应该变得越快。以变应变,变成什么样合适才是主要问题。适者生存,稳定不一定稳固。

反观我们人类自己本身,每个人的人生也大致分为四个阶段:1.幼年期,和父母亲人生活在一起,并且依靠他们;2.学习期,主要时间在学校接受教育,学习知识,建立三观;3.独立期,从学校毕业走入社会,开始事业,建立家庭,养育子女;4.天伦期,开始退休生活,子女或已建立家庭。也许有一些其他的原因一些人并未走入类似的人生阶段,但也有只属于他的人生发展阶段。我可以从中得到一些启示对比社会的各个发展阶段,也具有某些相类似的特点或特征。我用个人的知识和技能相类比与一个社会的技术水平;个人的劳动成果相类比于一个社会阶段的生产力;用个人的财富相类比于一个社会阶段的所积累的财富;个人生活生存所需的生存资源相类比于一个社会阶段发展所需的资源。人每成长到下一个其知识技能就会增加,成长所需的资源也会增加,对要求的个人空间也会更多,随着成长个人能干的事情也多了,也就是其生产力增加了。然而也有矛盾伴随着人的成长,矛盾来自于个人成长需求与有限的资源。当发生阶段转变时人也一样,当我们成长到临界阶段时就是对下一个阶段到来的迷茫与探索。当我们出生后我们对所有东西充满好奇,当我们刚进入学校对于新环境的探索,当我们初出茅庐时对社会的迷茫。社会在某个阶段内发展时基本都是在做提高技术,发展生产力,积累财富,我们也应该在某个阶段做该做的事情,该学习的时候认真的学习,该打拼的时候放手去干。这使我想到一句老话:什么时候做什么事。都是有着其深层次的含义和道理的。

五、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个体与整体化趋势

当我看完本书第三编后想到整体化或一体化,这应该是一个世界发展趋势,历史上有多次整体化或一体化事件,不过大部分失败了,有很多因素导致失败。我想了很久,有内因也有外因。内因主要是管理者或统治阶级的管理没有协调好整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没有很强的凝聚力,加之外因的干扰破坏于是整体化被破坏了并崩分离析。古代的一体化基本是通过武力征服侵略占领合并了他国的领土。如:春秋战国时期七雄争霸,后秦王扫六合,秦始皇统一中国,并统一了度量衡和文字(中华文化经久不衰的基础之一),所谓车同轨,书同文。元朝时,成吉思汗是欧亚大陆区域整体化。罗马帝国,奥斯曼土耳其也曾盛极一时。但这种武统并不理想最后均走向了分裂。后来出现了

一些在某方面整体化的组织,例如:宗教的扩张,经济区和军事同盟等。起源于阿拉伯半岛的伊斯兰教与基督教向全世界传播,使中东地区成为伊斯兰教区,欧美洲成为基督教区。经济一体化的区域更对但相对面积较小,如:北美自由贸易区,欧盟和东南亚国家联盟等。军事同盟有:轴心国,协约国到北约华约等等。有一些成功了,也有一些失败了,但其中失败由于一体化过程中从一方面到多方面没有解决存在的矛盾,如经济问题,文化分歧等。也有由于存在另一个一体化的联盟存在,由外因导致。

我开始想一体化的方方面面。为什么有的成功了为什么有的失败了?每个人到每个群体都有不同的面,总有共同的一方面或几方面。有时人们称之为利益,但我认为这里的利益应该扩大一下范围,从物质利益到精神利益。就像军事同盟间有军事利益,经济联盟有经济利益,宗教团体之间有精神利益。在古代吞并占领作为一体化的手段虽然高效短时间内能完成但在大时间尺度上未能维持,其原因是合并带来的分歧和矛盾,旧团体吞并新团体,不同的人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利益需求。当矛盾积累并激化时冲突就爆发了。当整个团体分歧严重时稳定就难以维持了。看一些成功的一体化后的团体,都是坚持一致的利益方向,即使有分歧同也大于异,才能维稳。具有共同的利益,具有共同的敌人,具有共同的竞争对手,在一起还有钱可赚,具有共同的思想观念或信仰。所以一体化并非一定要整合土地,只有坚定共同方向才能稳定,一体化其本质是打破个体间的壁垒,追求共同的利益,矛盾始终存在,分歧有可能更加具有历史,但要维稳团体就要求同存异,有时刻意去解决一些矛盾反而会激化矛盾。只要使天平始终向利益方倾斜不向弊端方就能维稳。一体化有着很高的效率,可以进行系统化的协调,节约成本。多元化的最终结果也是一体化,把团体看作集合,集合A、B,当两个集合中共同的元素也就是交集变大时一体化也就势在必行了。现存的团体中我认为宗教团体最为成功,他们时间长,地跨广,人口众多。对于每个人而言,文化对其观念的影响最大,所以打造一个具有针对性可传承的团体文化具有很大的帮助,特别是传承性使团体更加稳定。

对于我们个体而言,团体的整体化可以给我们个人带来更多的便利,我们的生活中有时也需要一些一体化的思想,一体化的其中一个思想是建立联系,寻找共同点,生活中有很多事看似孤立但其中确实具有联系,特别在于学习中各个科目间也有一些共性,甚至是一通百

通的,当能将这些东西融会贯通时学习成果事半功倍。熟练应用知识方法会使我们受益终身的。

六、社会地位与权力取决于贡献

人类学家们通过对现在仍存在的90个事物采集部落进行了研究,他们发现这些部落中男性主要负责捕猎动物,为部落提供肉食,而女性则负责采集营地周边的一切可食用的东西:块茎、块根、昆虫、小动物、水果和野菜等等。虽然男性提供的肉食很受欢迎,但事实却是女性采集的食物是主要的食物来源,女性所采集的食物是男性的两倍多。因此尽管两性承担着不同的任务,但这些任务却同等重要。作为是采集的女性不但生育和抚养小孩,而且还提供了大部分的事物。作为负责捕猎的男性还承担着保护营地的责任。所以在这里不存在男尊女卑的或者男权至上的思想。半坡遗址中发现的村落是位于西安半坡村的六千年钱的一个典型母系氏族的公社村落遗址。在这里是典型的母系氏族,男性渔猎提供肉食,保卫村落安全。女性采集种植提供植物性食物,生育抚养小孩,在这里是女权社会,女性的社会权利大于男性的社会权利,其社会地位也同样高于男性。在克里特岛上的米诺斯文明,由于米诺斯的海上力量非常强大,并借助地理优势足以保护克里特岛不受侵犯,所以岛上的所有城市都不设防。克里特村社在社会地位还是经济地位上似乎都比大陆上的村社更加奉行平等主义。克里特岛远离战争,也没有大规模的军事和国家机构,所以原先的新石器时代的血亲体系在这里保存的比中东大陆还要好的多,因此男性在克里特岛上不能像美索不达米亚和埃及那样取得对经济权利,军事权力和政治权利的垄断。岛上的女性们不仅做“家内活”还不断地做“家外活”,有的女性甚至参加战争。同时克里特岛上的女性可以拥有财产,也可以像男性那样轻而易举的离婚。在旧石器时代的数千年中,两性关系要么趋于平等,要么趋于女权。随着新石器时代和农业的到来,女性逐渐丧失了自己的社会地位与社会权利,成为顺从和依赖男性的人。不平等的程度因地区,时代及社会安定程度而不同。由于农业时代男性的贡献多与女性,在战争年代男性上战场保家卫国,导致男性权利上升,又因为长期处于男权社会中,社会文化就形成了男权文化,让南泉渗透进了文化和观念中去,这也是现代女权难以上升的阻力之一。在中世纪时。主要有两种制度,天主教会和封建制度,教会在性别问题上极为含糊不定,给了女性更多的自由减少了限制,但没有给女性开放过多的权力,其本质未变,在工作与职业方面又限

制了女性的贡献,并未使其权力增加,社会地位得到提升。由于生理上的差别,结合环境导致社会权力和地位的不同,并由于较长时间处于此环境中才导致产生具有性别歧视的文化及规定。我们从头开始详细分析,由于农业的出现人们的生活趋于稳定,农业要求力量与体力,用以使用农具耕地,锄草,砍树,维护灌溉设备,挖掘维修水渠等,这类重体力工作,这些工作并不适合女性做,因为太繁重,又因为生活安定,生育率上升,女性有需要大量的时间照顾小孩,于是女性从与男性平等的食物提供者变为食物的消费者,从生活的主导者变为生活的辅助者,男性控制了农业使女性孤立起来成为男性的从属者。就这样将女性的工作限制在做家内活上,男性的工作是家外活,虽然家内活对于维持家庭必不可少,但当时的人们并不这样认为,人们普遍认为男人的家外活更加的重要,而家内活并不重要,也自然人为女性不重要。由于女性被限制在家中不能参与过多的社会活动,男性在外就自然垄断了一些新兴职业,如:议会、法院、和军队中的领导人。于是男性最终获得了经济权力,政治权力和军事权力。进而获得了更多的社会权力和更高的社会地位。还有一些文明中女性的地位低下的另一个原因是,对于可继承的私人财产有了新的强调。这使得男人们竭尽全力地确保自己实际的继承人拥有自己的血缘,因为他们的继承人将会得到他们全部的财产,所以对女性就有了更加严格的限制,又致使其社会地位及权力的降低。

再看古代中国官僚的选拔晋升体制,中国古代官僚的选拔晋升经历过禅让制、世卿制、察举制和科举制。其中世卿制失败了,禅让制和察举制随着社会的进步而被替代,其中科举制最为成功,当然不是清朝的因为政治而被扭曲的八股取士,这种选拔体制能够选贤举能,人用的才兼备的人才,又用以功绩论晋升,即拥有更大的贡献的人获得拥有更多的权力的权力。相比世卿制和世袭制均由于后代的不才而失败。维持社会的稳固发展应该由有能力的有贡献的人才来。再看现在现代某些现象,某些家庭是女权家庭,反转了家庭主妇变为家庭主夫,男性持家,女性赚面包。这也从侧面反映了社会地位与权力取决于贡献。不过现在还是存在家外活比家内活重要的歧视观点,家外活提供了物质保障,家内活提供了精神和后勤支持。对维持一个家庭很重要。不管是在家庭,学校,工作单位还是社会国家做一个有着巨大贡献的人一定会赢得他人的尊敬。

贡献决定社会地位和权力!

七、宗教、教派、文化与文明

宗教与思想学说的出现是人类文明的一大进步,对各地的文化造成了深远的影响,它们有时可以被称为人类思想的精华。总体而言,它们都是先人们的思想被后人加以总结注入新知后演化至今的,都是人们思想的结晶,思考的升华,有的经历了几百代人的思想的萃取,有的经历了几千年时间的淘洗。它们是一种思想,一种观念,有的被升华为宗教信仰。人的价值取决于一个人的思想观念,那么它们就是全人类的价值集合。前人的思考,现人的总结,后人的影响,它们是对人性本质中最核心的总结,并持续广泛的影响着后人的观念。

我看完本书后专门去查阅了有关宗教的资料。先从分类入手,我将思想中有超自然力量的有关神佛妖魔鬼怪的,称之为宗教,例如: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和道教等。还有没有涉及这些超自然力量的,只是纯粹的思想学说我称之为学派教派。我从世界上信奉人数最多的宗教开始,有人称之为天启宗教亦称为一神教,这就是我们所熟知的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它们起源相同,同源与古犹太教,它们的教义,信徒信奉一神,区别于多神,例如:道教。我们从它的历史开始,古犹太教起源于公元前十三世纪,是中东闪族,闪米特人的一个宗教。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都信奉着同一个神。

早在公元全二十世纪至十八世纪间,美索不达米亚即现今的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上的闪米特人的一支希伯来人,其中一个人叫做亚伯拉罕(亦称易卜拉欣),带领了一些人穿过幼发拉底河到达迦南地区,迦南地区就是现在的巴勒斯坦地区,其后人成立了十二个以色列部落,后逃荒到埃及。在公元前十一世纪时由摩西率领部落于公元前993年回到迦南,立国定都与耶路撒冷,耶路撒冷成为这三大宗教的圣城。于公元933年分裂为犹太国和以色列国,以色列与公元前722年被亚述帝国攻陷后亡国。于公元前586年,巴比伦攻陷耶路撒冷,出了历史上著名的事件,巴比伦之囚。在这期间犹太教趋于完善,后于公元前538年巴比伦被波斯帝国攻陷亡国,犹太人获释,回到耶路撒冷重建圣殿。后于公元20年罗马帝国攻陷耶路撒冷,犹太人流散各地,于公元十九世纪犹太人回到巴勒斯坦地区重建以色列。犹太教的信徒只有犹太人且犹太教不传教。

于公元一世纪时耶稣基督建立基督教,于公元十一世纪1054年分裂为两个教会,后成为两个宗派,在位于东部的君士坦丁堡的教会成为东正教,亦称正教。位于西部罗马的教会成为天主教。于公元十

六世纪,1517年,马丁·路德进行宗教改革后,从天主教中分裂出了路德教,即新教,后新教传入中国被称之为基督教。基督教有三大宗派,天主,东正和路德,在中国的是路德宗派。只是称之为基督教。

在公元七世纪时有一个阿拉伯人,名叫穆罕默德,年轻时游学各地,学习并结合了犹太教和基督教创建了伊斯兰教,信徒被称之为穆斯林。当伊斯兰教的先知穆罕默德死后,由于继承人的问题被分为逊尼派和什叶派,他们在教义上的解释不同造成日后的教派冲突。

这三个宗教起于同源,有很多相同的地方,它们都信奉唯一的神,耶和华是犹太教和基督教的称谓,在伊斯兰教中称其为安拉。它们均承认《圣经》的前五卷,即犹太教的《希伯来圣经》,《摩西五经》,亦被称为《圣经·旧约》。基督教后来发展的称为《圣经·新约》,在伊斯兰教中称之为《古兰经》。主要不同在于犹太教把摩西称为先知,基督教将耶稣基督称为救世主,而犹太教不承认他,伊斯兰教将穆罕默德称为先知,而基督教和犹太教均不承认他,这就是以后教派冲突的起因。这就是天启宗教中三大宗教的简单历史。现在的宗教冲突是由于历史上的一些时间所持观点不一样,对于教义的解释观念分歧和大国在背后为了某些政治目的背后操纵造成的。

天启宗教对中东及西方社会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那么道教、儒教和佛教则在中国、印度及东南亚国家产生了无比深远的影响。道教和佛教均为多神教。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由距今三千多年的迦毗罗卫国的王子乔达摩·悉达多创立。佛教注重个人的思想修养,其本质是一种唯心主义的哲学观,其更加注重思辨。佛教从印度传到中国后逐渐传向日本,韩国。对传及的当地文化,习俗及艺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儒教与道教是中国的本土宗教均起源与春秋战国时代,大约于公元前七世纪,是当时诸子百家中的两家。中国人与外国人在思想意识上最大的不同在于外国人一开始就被宗教占领了大脑,而中国人是被先贤的思想的所占领。虽然将儒教和道教称之为宗教,但其实质它们都是一种思想观念。只是后人将圣人神化的结果。因为它们的本质是思想所以具有极强的生命力。亚洲大部分国家均受其思想的影响,它是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着人们,而非一种具体的形式。

儒教由孔子所创立的儒家学派发展而来。后人将圣人神化发展为宗教。但整体对于迷信的神鬼论持有敬鬼神而远之的不肯定不否定的态度。不讨论人的生前死后的一种具有独特的现世主义的观念。儒教

的核心思想是儒家思想,其核心为仁、义、礼、智、信,其学说中有两大部分,其一是为人处世,处理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另一部分是关于学习的,而关于学习这部分最为闪光,偏向唯物主义,有句话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智也。儒学在公元前二世纪时被宣布为官方教义。儒学给人了价值观人生观,制定了社会道德准则。

道教亦是由春秋战国时代的老子所创,以道家思想为起源,道家思想主要是对哲学的研究,将《道德经》奉为经典。其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强调了自然哲学,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哲学观点,另一部分是治理国家的哲学。道家思想给了中国人世界观。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由于中国在春秋时代的时候经历了诸子百家的百家争鸣,最后在汉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的学习观点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从人际交往观点上是以和为贵为思想,以其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的心态。接受美好的事物,并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将其中国特色化。我在这里理解中国特色就是将好的东西接纳并将之改造为更加适合当前国情及文化的思想。在中国历史上的极盛时期——唐宋两朝最能体现这一点。所以很多中国人的观念中渗透着各种各样的思想观念,来自儒学的社会道德准则,人际关系,学习观,价值观;来自道家的世界观,甚至是佛学的因果报应论。在世界上最具有包容性的学说就是儒学了。给了中国人改造外来事物中国特色化以方法论,其中对于宗教文化改造最为成功,如:佛教传入中国后被改造为适合中国的宗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均有被改造。中国特色就是一种顺应当前环境的一种智慧。使用的是有着巨大力量的方式——潜移默化。道家思想提供了一种诠释宇宙万物运行之理——道,给了中国人顺应自然利用规律改造自然的世界观。儒家思想给了人们社会道德和世俗的准则,帮助人们处理社会各种关系,又给了平身,齐家,治天下的人生目标。给了人们人生观,价值观,还有学习的方法,让人进步的思想。历史上能与之相比的只有毕达哥拉斯学派了。儒家,道家思想是东方人的思想基础,那么现代西方人的思想起源于文艺复兴可追溯至公元前六世纪的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思想。

宗教与思想学说为什么能对人类社会造成如此之深刻的影响?这就要追根溯源看宗教了。宗教大部分起源于神化,神与宗教一开始

是一个民族思想的发扬,梦想在幻想中的实现。神很多时候都是人的美化,大部分神话中的神都具有人的特征,因为是人依据人自己本身的特点结合幻想在头脑中创造了神,还有很多神话中神创造人均使用了泥土,女娲造人用的土,上帝造人也用的土,安达曼群岛上的创世神话中,贾波特用土创造的人。这些是一些基本的共性,古人对于一些无法解释的一些现象的迷信,对于大自然力量的畏惧,对于自身力量渺小的认知,变成了对超自然的崇拜。宗教是对一系列现象使用同一种思想的解释,经过对这些解释进行了多年的总结,得到基本的教义。宗教就是一个民族共同的心理映射。宗教为什么会被社会或统治阶级所接受?在古时社会形成但还没有完备的法律道德体系,作为一种让大家普遍接受的社会契约。这时宗教提供了一种共同的意识形态有助于解决没有亲属关系的人如何共处而不至于互相残杀这个问题。并使人产生一种能够为他人牺牲自己的动机,即产生一种普遍的利他行为。可以使少数人战死沙场从而保护大多数人。而在现代具有了较为完备的法律道德体系,宗教就用于个人的信仰即个人的精神寄托,或是一种对自己的自我约束,或利用宗教来化解矛盾。

儒学与道教奠定了中国的思想基础,在汉朝时独尊儒术,在唐朝时佛教兴盛给当时的人们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中国的统治阶级利用思想去治理国家,在西方由于宗教的势力很大,往往是宗教利用统治阶级宗教在艺术上的影响很大,特别是绘画、雕塑、音乐和建筑上,如:莫高窟,敦煌壁画,乐山大佛和各种庙宇,西方的教堂,音乐等等。宗教虽然解决了人际关系使社会稳定但也阻止了科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因为当时宗教与科学从根本上是冲突的,科学否定了神,而神是宗教的最根本的利益。

文化的形成,技术的前进,宗教的影响使文明到来,人类的历史也可以说成文明的集合。文明带来了使我们能够战胜灾害保护自己的力量,我们却用之伤害彼此,文明带来了物质的生产,丰富的物资,却有人坐享奢侈,有人饿死街头。我们还做出了能够毁灭自己的武器。就像那个问题一样,文明到底是诅咒还是福音?这取决于人们用它来建造还是破坏,这个世界在融合中前进,我们也应顺应。

八、利益与正确,公平与正义

看完本书后发现了一个原则性的问题,什么才是对的?什么才是公平?天地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以百姓为刍狗,才是公平?有说国家利益的,符合国家利益的才是正义,又有说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才是

正义,但实际就如丘吉尔说的那样,世界上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当然利益不仅仅是钱,还有权力资产等等。历史上只有符合利益的就是对的,不管这件事是否是正确,公平或正义。哥白尼由于支持日心说被处死,因为他坚持了正确的事,违反了教会的利益所以被处死了,法律是保护公平正义的还是保护弱小的?如果这几个发生冲突该怎么办?弱小的不是正义方,正义的不是公平方,公平的不是正确的,又该如何?如果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就是正义,就应该牺牲少数人吗?或者集体暴力就是正义吗?人类社会依然无法摆脱丛林法则,强大就是正义,强权才是人类社会的核心。

九、政治体制与社会发展

历史上出现过很多的政治体制,有君主封建制,君主立宪制,民主制,农奴制,奴隶制。我在考虑什么样的政治体制才是好的体制?这些制度各有利弊,封建集权统治,官方几种权力与资源便能够巩固统治可以几种社会的力量与财富去做一些事,如:大规模灌溉工程,大规模的城市防御体系等等。使社会资源不浪费,速度快,效率高。但是过于集中权力会抑制创新,限制了经济发展,助长了官员腐化,若放开权力给个人会刺激创新发展经济,但不利于统治,如:会出现大型极端组织扰乱经济造成社会动荡。看中世纪西欧取得的技术进步,比整个古典希腊和罗马历史时期进步还要多,一个原因是西欧没有奴隶制,而奴隶制限制了能够创新的人与条件,从而抑制了新技术与创新,另一个原因是很多地区存在节省劳力的装置。中世纪西方的采邑制也有助于技术的发展。

中国古代繁盛时期社会稳定发展,经济水平空前,其根源从书中获悉,中华民族作为统一的民族,其历史空前悠久人口增长,其真正原因可以归结为三个信条和一种制度。这三个信条是:1.必须靠道义的作用而不是靠物质的力量来治国,这样能使国民精神安定,减少反政府的动机;2.让最贤能的人来喂国家效力是妥善治理国家所必需的;3.如果君主道德败坏,肆意放纵自己,从而导致高压暴政,那么人民有权废黜这样的君主。一种制度是:科举制,俗话说国家公务员考试。公职考试制度是中华民族绵延不绝的原因。正是这种考试制度维护了其他事业,并使这些事业能够有效地进行下去。通常中国政府基本上是建立在道德力量的基础上的,它不是一个专制的政府。它所维持的军队和警察,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事实上仅能够镇压派别叛乱,而完全不足以镇压一个表示厌恶和愤怒的民族。但是,尽管这一

政府并不实施暴政,但它在形式上还是机制上却是一个纯粹的独裁政府。在一个地区内,地方行政官是专制独裁的,在一个省里,总督是专制独裁的,在一个帝国里,皇帝是专制独裁的,民众没有立法权,没有自行收税的权力,没有投票使统治者落选的权力。造反在中国是阻止专断的邪恶的立法和行政的一种古老的时常运用符合宪法的正当手段。只有合适的人才,才能更好地治理国家。有句古话叫做: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儿。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政治体制对社会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应该做一个符合实情并具有发展性及可以随环境改变而改变的政体最为实用。

十、兴衰与经济看现今世界

经济学中有句话,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最能影响经济的是科学技术水平和社会生产力。现今世界的地位和古代不可同日而语。经济是一个强国的象征。经济的本质是商业贸易,因为这带来了需求。中外对比,明朝政府率先控制和约束商人阶层。这是中国社会和西方社会之间一个根本的,最有意义的差别。在西方资产阶级从一开始就享有了相当大的自治权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增加这种自治权。在中国的确存在相应的商人阶层,他们在宋朝时才享有真正的商业革命的益处,但他们不会促进经济也不会扰乱经济。

经济能够引发战争,1929年的经济大萧条间接地引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经济能够打仗,看现在大国间的较量都是经济战先行。各种经济制裁,金融制裁效果不同凡响,不亚于传统战争。国家发展的命脉就是经济。

十一、矛盾在于需求与生产力,知识与智慧

过去我学习到的在社会主义初期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与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基本矛盾在于社会生产化与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其具体变现:1.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者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我认为此时其矛盾的根源在于社会中的不平等与观念意识的不同。社会的不平等源于人类生来的欲望,环境和与众不同的天赋,只有很少人能彻底克服欲望。能使社会稳定发展,目前有市场经济为主由市场经济供需定价,政府干预为辅,并设立专家指导经济发展的机构,维持社会市场公平打击破坏者,完善社会保障福利系统,农业医疗,关系民生的不能过于自由,完善保险等风险对冲政策,建立高效的机构与制定政策,能够应对未来的机遇与挑战,能够应对未来可

预见的和不可预见的风险,并使管理不落后与未来的变化,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与生活幸福度。

当社会继续发展下去,技术变革能提高生产力和生活水平,所以很开被社会所接受采用,受到人们的欢迎,而社会变革则由于要求人类自我评估和调整,这通常使人们感到威胁而不舒服。因此遭到抵制。这造就了人们正在获得越来越多的知识变的越来越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改造环境,但不能使环境更加适合居住。所以我们在未来所面对的是我们日益增长的知识与运用知识的智慧之间的矛盾,一旦打破平衡,我们人类很可能成为生命史上第一个由于自身行为导致种族灭绝的物种。这让我想到了一句话——且行且珍惜。

十二、用前进的眼光看待新事物

简略看过人类几千年的历史,历史的每一步前行都是格外的艰辛,守旧的思想在人的头脑中根深蒂固,大多数人都喜欢维持原状,喜欢稳定的生活,对于能打扰到平稳生活的新事物感到排斥,甚至有时候拒绝接受新的先进的事物。这已经成为了一种规律了,新事物的出现肯定在某方面与旧的的事物分享一些资源,致使新的矛盾出现,比如:当甜味调味剂的出现时,糖类的生产商总要找些麻烦;当CCD 数码相机出现时遭到传统胶卷生产商的排斥,甚至这种对新事物的排斥在远古时代就有了,在新石器时代,古澳大利亚土著居民拒绝接受弓箭。不仅在物质上,在精神观念上也是如此,封建思想排斥资本主义思想,资本主义排斥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这被哲学家们总结成了一句话,旧事物总是在阻碍新事物的发展。

我认为新事物受到旧事物的阻碍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是物质上的,新事物使旧事物利益受损。如:分享了市场,使旧事物的市场占有率下降,或是使其利润下降或收益减少。胶卷与数码还有自动化流水线进入工厂致使大批工人失业,而遭到强烈反对。因为数码相机的出现是胶卷的市场占有率下降,自动化流水线导致工人的利益直接受损。因为这些新事物的出现导致了特定人群的生活与利益直接或间接的受损,所以他们会阻碍其发展。另一方面精神观念上的,资本主义的出现是封建主义的统治受损,同理,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出现是资本主义的统治动摇。还有些观念离个人生活相去甚远却遭到反对,如同性恋和胚胎实验。因为这些事物打破了人们以往以来的传统观念使人们感到不安,有些思想会引发人们的反省。反省是一种心理行为,所需要的精神活动比较剧烈,当一个人反省时,时常愁眉紧锁,

中国国防历史的启示

中国国防历史的启示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大国。几千年的国防史为我们积累了无数宝贵的经验,留下了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为祖国而战,为民族而战,为和平而战。证明了中华民族是不可欺凌、不可战胜的。纵观中国国防历史的种种历程,前人留给了我们太多重要而有意义的启示。现我总结如下: (一)、国防强大的基础是经济实力的强大 建设强大的国防是一个国家、民族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条件。而国家想要发展,不被外界威胁而自强,则必须强大自己的国防。国防强大的基础体现在于国家的经济实力。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军事思想家就提出了“富国强兵”的重要思想。从秦到清,这一思想在各个朝代的前期都得以贯彻实施,统治者往往通过一系列的改革、变法,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生产力,促迸了经济的发展,所以秦有统一六国的大业,唐有贞观之治,清有康乾盛世,这些都是统治者重视经济发展的结果。相反,各个朝代的衰败、更替,大多是其末期的政治腐败、经济落后所导致的。在这一点上,现代国防与古代国防具有极大的共同性,所以邓小平同志提出了改革开放、解放生产力、提高国民生活水平的战略方针,经过二十几年的实践,这一高瞻远瞩的策略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只有致力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增强综合国力,国家才能长治久安。只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基础,才能保证国防无坚不摧、固若金汤。 (二)、坚持党的领导和建立一支忠于国家、人民的现代化军队是建立强大国防的根本保证 一个国家要长治久安,就必须有一个睿智的领导核心和一支忠于国家、忠于人民的军队。历史上,凡是兴盛的朝代,除了大力发展经济外,统治者大都雄才伟略、足智多谋,实行比较开明的治国之策,并拥有一支对国家和人民忠心耿耿的军队。现代的中国,没有了封建时代的统治者,却有了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共产党。正是有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们一步一步地领导策划,国家才一步一步走向发达、富强。 (三)、人民群众是建设强大国防的前提与关键 “战争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在于民众之中”;“团结就是力量”。国家军民上下团结,民族友爱互助,是一个国家自强的根本,是国防力量的源泉,只有大家齐心协力、团结互助,才能共同抵御外敌,让所有侵略者望而生畏。 漫漫五千年,留下多少中国人民的智慧成果。观古如鉴今,考察国防在社会发展历史进程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并从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得到启示,是研究当代中国国防、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的重要课题。

现代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发展及其启示(安介生)

现代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发展及其启示 2014年11月26日07:59 来源:光明日报作者:安介生中华学术发展历来有批判继承、“以复古为创新”的独特方式与路径。尽管受到“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否定与排斥,以及“文化大革命”的冲击和破坏,中国的传统学术文化遗产并没有被完全遗忘。一批中国现代学者依然坚守在中国优秀学术传统的阵地上,并努力将中国固有的学术研究体系与现代西方优秀学术成果相互参照,奋发努力,走出了自己的发展道路,为中国学术赢得了尊严。中国现代历史地理学就是这样一种发展典范,其发展经验对于今天“国学”振兴及相关学科发展也有借鉴意义。 首先,响应时代需求,经世致用,以振兴学术为救国图存之重要手段,成为现代中国历史地理学发展关键性的推动力。现代历史地理学的开创者与奠基者们都是怀着强烈的民族文化自尊心与责任感投身于学术工作的。中国现代历史地理学的发轫,始于20世纪前期中华民族严峻的生存危机。众所公认,以顾颉刚、谭其骧等人为核心创办的《禹贡》半月刊的出现,是中国传统沿革地理向现代历史地理学转型与发展的主要标志。在该刊“发刊词”中,顾颉刚等人道出了创刊主旨:“……这数十年中,我们受帝国主义者的压迫真够受了,因此,民族意识激发得非常高……民族与地理是不可分割的两件事,我们的地理学既不发达,民族史的研究又怎样可以取得根据呢?不必说别的,试看我们的东邻蓄意侵略我们,造了‘本部’一名来称呼我们的十八省,暗示我们边陲之地不是原有的……而一般学历史的人,往往不知《禹贡》九州、汉十三部为何物,唐十道、宋十五路又是什么。这真是我们现代中国人的极端的耻辱!在这种现象之下,我们还配讲什么文化史、宗教史;又配讲什么经济史、社会史;更配讲什么唯心史观、唯物史观?”这些言语,就是放在今日,也颇有振聋发聩的震撼力。 在国势危难之际,这些学者满怀忧国忧民之心,直白地反对“为学问而学问”的态度,并身体力行,切实提出了一些具体研究工作任务,致力于基础性的历史地理研究工作,如编撰《中国地理沿革史》,编绘《中国地理沿革图》,编辑《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以及考订校补历代正史地理志等。之后数十年,一批批研究者不忘当初的承诺与期许,为完成这些学术重任进行了艰苦的努力,取得了不凡的成绩,成为中国现代学术事业的闪光点。其中,谭其骧主编的、由众多学者共同编绘完成的《中国历史地图集》于20世纪80年代初正式出版后,获得极高的赞誉,

历史事件的启示

历史上的改革给我们的启示: ①杰出人物对社会发展能起到一定推动作用;②改革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我们要坚持改革,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现代化建设;③要扩大对外开放,善于学习别人长处,积极吸收人类一切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④对外来文明不能照搬照抄,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改革的启示: ①改革要符合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②改革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要符合国情,符合历史发展潮流;③改革要抓住问题的实质和关键,既要抓住时机又不急于求成;④改革要注意政治、经济、思想的协调发展、和谐发展等;⑤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⑥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思想解放的启示:1、思想理论是社会变革的先导;2、思想解放推动政治运动进步和社会的发展。 世界大战的启示:1、珍爱和平,反对战争;2、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大战的悲剧决不能重演;3、人民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4、国与国之间应和平相处,人类命运休戚与共,要加强国际合作,求得共同发展;5、战争客观上可以推动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 经济全球化的启示:启示: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它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巨大动力;2、科学技术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核心动力,每个国家都应该努力发展科技教育事业;3、科技是一柄双刃剑,它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也带来了如战争、环境、资源消耗、高科技犯罪等消极影响;4、青少年应该自觉履行历史使命,刻苦学习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为国家民族振兴做贡献。 国家建设道路探索的启示:1、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2、发展经济一定要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注重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3、国家之间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科技和人才的竞争。我们应该大力发展科技教育事业;4、弱国无外交。我们要不断提高综合国力,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

历史上中国文化对现在的启示

历史上中国文化对现在的启示 老师的中国文化对我很有启示意义,通过此课程让我认识了中国历史上的文化转化、变迁,更重要的是让我对中国文化的精髓与糟粕更有了深刻理解与认识。使我认识到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五千年中国文化只是历史上文化历史上的一部分,精彩的一部分;而更多地负面的历史被许多人所遗忘,所抛弃,或者不愿意被承认。(以前只以为国外不承认历史,却忘记了自己。)通过学习此课程使我对中国近两千多年的历史有了比较全面客观地了解,这是我的最大收获,对改变我的意识形态起到了很大作用,让我认识到历史上的中国文化对现在有很大的借鉴与启示意义。 这其中给我的启示意义最大的是强盛的国家必须有统一、开放的文化;但是一时强盛的文化却换不来强大统一的国家。这其中两个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一千多年前华人引以为豪的唐朝和五代乱世之后的宋朝。前者在唐太宗的统治下确立了“致安之本,惟在得人”,而人才又必须以德行、学识为准的治国思想。通过采纳魏征“偃武修文”的建议,锐意经籍,大兴文治,“解戎衣而开学校,饰贲帛而礼儒生”,努力发展文化教育事业。实现了文化的繁荣,这其中最表层的体现就是唐代文化名人特别众多,而且从初唐到后唐不曾间断,而这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被称为诗仙的李白和诗圣的杜甫并且有了“李杜诗篇万古传”的美谈。在此期间重视文教、修文兴学的思想代代相传,学校教育制度不断发展完善,这不仅给帝国培养了大批栋梁之才,成为唐王朝兴旺发达的有力保证;同时也惠及友邦,给周边国家及部族培育了许多英才,促进了那里社会的发展,强了与周边国家民族的文化交流及友好来往,形成了唐朝崇高的国际地位。这也就是为什么当时的长安作为世界经济文化的中心矗立了那么久的原因所在。 后者宋代经济发达,文化辉煌,农业飞跃,政治相对开明。那么为什么同样重视文化的宋代却走了另一条路,不仅国家算不上强盛,而且饱受战火洗礼,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原因就如老师讲到的是因为军事因素,而我认为造成这种情况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人才任用方面存在严重缺陷。这从而造成了此后宫廷的奸臣当道,党政频发,从而加速了宋王朝的灭亡。所以归根结底还是文化不够统一。所以我认为现在的国家要想实现中国梦,必须要由政府鼓励人民支持倡导同意、开放的文化。当然这里的开放指的不是现在社会里低俗,有伤风化的弊病。

【完整版毕业论文】马克思论文---马克思发展史给我们的启示

马克思发展史给我们的启示 国6 [摘要]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至今,马克思主义所走过一个半世纪多的历程。马克思主义非但没有衰败下去,反而更加兴盛。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是与时俱进的,是具有实践性的。它是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它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正确揭示了事物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 [关键词] 与时俱进实践实事求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正文] 马克思主义非但没有衰竭,而且还十分年轻,几乎还处于童年时代:他才刚刚发展。 因此,它仍然是我们时代的哲学:它是不可超越的,因为产生它的情势还没有被超越。 —萨特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马克思主义不仅要解释世界,更要改变世界,这就是它的实践性、革命性。马克思主义要使自己能够承担和履行并且始终能够承担和履行这一职能、使命,就必须能够随着历史条件和实践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而不能停留在原有的水平上。 马克思主义能够发展,首先在于它是科学,是真理,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思想体系。这是马克思主义得以发展的基本的内在根据。马克思主义发展还在于它的开放性。其实,一切科学、真理都是开放的。它能够吸收来自现实实践、来自前人和同时代人的一切有价值的思想材料。 一、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 1845年以前,马克思研究的主题主要是作为“类”的人的解放和自由问题,也就是理想人性的实现问题。 1845年以后,以《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为标志,马克思哲学研究的主题和理论前提发生了转换,那就是着重研究现实的人与人的现实,也就是研究从事实践活动的人及其生活世界,研究实现人的解放和自由的社会历史条件。换言之,1845年以后,马克思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理论框架和理论基础,主要就是以现实的人、历史的人为出发点和立足点的历史唯物主义,其理论前提主要是现实的人、处在现实生活过程和实际发展过程中的人,其关注的主要是现实的人性和历史变化了的人性。这种研究主题和重点的转移,是与时俱进的一种形式。 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恰逢资本主义时代发展的转折时期。19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关系就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一方面,欧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科学技术再次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第二次产业革命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其中最突出的就是,资本主义积聚和集中的迅速发展,造成了以自由竞争为特征的资本主义向以垄断为特征的资本主义发展的过渡。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已经来临。面对资本主义时代的新变化,马克思主义面临着新的挑战{1}。 列宁勇敢地迎接了挑战,对马克思主义在新时代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深刻地证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已经内在地决定,它总是随着历史和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地发展的;发展的马克思主义的深刻内涵就在于:马克思主义始终是在与历史和时代变化的新特征的结合中、在与各国的具体国情的结合中,对时代与社会发展提出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作出新的回答、得出新的科学的结论。列宁主义就是这一时代的发展的马克思主义。首先,列宁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针对当时标榜为“新思潮”的各种唯心主义理论,以及针对修正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攻击和歪曲,列宁写了《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等重要著述,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针对唯心主义认识论的谬误,系统地阐明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发展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检验真理的标准的思想;列宁还周详地阐明了辩证法要素,揭示了辩证法的

国防历史的启示

国防历史的启示 数千年的国防历史带给我们的启示主要有以下几点: 1、经济发展是国防强大的基础 经济是国防的物质基础,国防的强大有赖于经济的发展。早在春秋时期齐国的政治家管仲就提出“富国强兵”的思想,孙子则更直接地指出:兵不强则不可以摧敌,国不富不可以养兵,富国是强兵之本,强兵之急。这一观点抓住了国防强大的根本所在。我国古代凡是有作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王朝,无不强调富国强兵。秦以后的汉、唐、明、清各代前期国防的强盛,都是与民休养生息、发展经济的结果;与此相反,以上各朝代的衰败,也都由于经济的衰落导致国防的孱弱所至。无数历史史实证明经济发展是国防强大的基础。 2、政治开明是国防巩固的根本 政治与国防紧密相关,国家的政治是否开明,制度是否进步,直接关系到国防能否巩固,只有良好的政治才是固国强兵的根本。 纵观我国数千年的国防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凡是兴盛的时期和朝代,都十分注意修明政治,实行较为开明的治国之策。原本西陲小国的秦国,从商鞅变法开始,修政治,明法度,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国防日渐强大,为并吞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大唐初建之时,满目疮痍,百废待兴,正是由于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开明的政治制度,使国家很快从隋末的战争废墟中恢复过来,很快成为国力昌盛、空前统一的大唐帝国。凡是衰落的时期和朝代,无不因为政治腐败导致国防

虚弱。唐朝中期以后,两宋乃至于晚清都是如此。 3、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是国防强大的关键 翻开几千年的国防史,人们都会发现这样一个规律:凡是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时期,国防就巩固、就强大;凡是国家分裂、民族矛盾尖锐的时期,国防就虚弱、就颓败。 晚清时期,在西方列强的进攻面前,不仅不敢发动反侵略战争,不依靠、不支持人民群众进行战争,反而认为“患不在外而在内”“防民甚于防火”。对人民群众自发组织的反侵略斗争实行残酷的镇压,最终造成对外作战中屡战屡败,割地赔款,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历史的教训最为深刻,经验弥足珍贵,值得我们永远记取。

中国国防历史国防

中国国防历史 专业:11自动化3 姓名:翟天明学号:11010081 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作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最重要的无非两件大事,一个是发展问题,一个是安全问题。国防,是人类社会发展与安全需要的产物,它是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荣辱兴衰的根本大计。了解我国国防历史,并从中获得启迪是有必要的。 我国古代的国防是指从公元前21世纪夏王朝的建立到1840年鸦片战争,共经历了近四千年的漫长历史。其间,中华民族经历了无数次战争的锤炼,形成了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培育出了自强不息,前仆后继,不畏强暴,卫国御敌的尚武精神,最终成为一个多民族的大疆域国家。 1,古代的国防政策和国防理论 大约公元前21世纪,中国古代社会开始由原始氏族公社制社会进入奴隶制社会,出现了国家.从此,作为抵御外来侵犯和征伐别国的武备——国防的雏形便函产生了.随后的几千年征战中,为保家卫国,逐渐形成了我国古代的国防政策和国防理论. 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各诸候国之间连年征战,使国防观念迅速得到强化,虽然当时的诸子百家在政治和哲学主张方面各放异彩,但在国防方面却甚至一致.形成了诸如"义战却不非战","非攻兼爱却不非诛""足食足兵","以正治国,以奇用兵","富国强兵""文武相济","尚战,善战,慎战","不战而屈人之兵"等思想,表明春秋战国时期对武备和国防的重视,而且国防思想已经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全面奠定古代军事思想的基础,标志我国古代军事思想在这个时期已经基本成熟.主要表现体现在:军事学术极为活跃.现存最早,影响最深的奠基之作《孙子兵法》,就是这个时期的杰出代表作.其他影响较大的还有《吴子》,《孙膑兵法》,《司马法》,《尉缭子》,《六韬》等十多部.在几千年的军事历史中一直被视为兵学经典的7部著作中,就有5部产生在这个时期.诸子百家的大量的军事论述,共同形成了我国军事学术史上的第一个高峰,为我国国防理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此基础上也形成较为完整的战争观,并提出了普遍的战争指导原则.如孙子的"知彼知已,百战不殆","示战先算","伐谋伐交,不战而胜","以智使力"等指导原则.这些指导原则概括精辟,到现在仍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总结出一整套治军方法,形成了比较合理的军队编制结构;重视改善武器装备,研制出种类繁多的兵器装备,明确提出把军队的教育训练当作治军的首要任务,以此来提高部队的素质. 历史进入秦,汉,隋,唐,五代时期,中国国防建设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国经过10年的统一战争,先后兼并六国,结束了历史上的长期分裂局面,第一次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随后的唐,汉两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盛世,军事上也,处于开疆拓土的鼎盛时期.至公元10世纪中叶的近1300年间,中国古代国防政策和国防理论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开始全面整理兵书,初步形成古代军事学术体系.通过三次大规模的整理,形成了研究军事战略的"兵权谋",研究战役,战术的"兵形势",研究军事天文,气象的"兵阴阳",研究兵器,装备的制造和运用技巧的"兵技巧",共四大类,构成一个较为完

古代科技创造对我们的启示

古代科技创造对我们的 启示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我国古代科技创造对我们的启示摘要:我国古代科技文明辉煌灿烂,创造了许多的世界奇迹。为中国在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列作出了不可小视的贡献,为后来世界科技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持。近代中国的科技文明远远落后与世界的发展,没有出现具有深远影响的科技成果与科技人物。继而有了“李约瑟难题”、“钱学深之问”。本文将通过罗列古代科技成果,来分析对我们的启示。 关键词: 对我国古代科技文明的简要介绍 中医中药对世界最伟大的贡献是其防病治病的实践技术。中国是数学古国,《九章算术》、《数术九章》是古代数学名着。中国还是天文学古国,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有文字记载太阳黑子、哈雷彗星、超新星等天象的国家。在造纸术、指南针、火药、活字印刷术四大发明,中医中药、10进位值制、赤道坐标系、雕版印刷术新四大发明之外,瓷器、丝绸、金属冶铸、深耕细作等影响世界科技发展的中国古代发明还可以列举出许多。 24节气堪称我国古代第五大发明。在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方面也出现了许多新的进展。我们的祖先创造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繁荣发展的两个黄金时代。 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国家,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古代仅唐以前的大型水利工程就有都江堰、郑国渠、灵渠、龙首渠、京航大运河等。隋朝兴建的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最早最长的航行运河。这些工程无论在建筑规

模、技术水平还是在农业灌溉、航行、运输的获益等方面都是中世纪欧洲无法比拟的。 春秋战国时期墨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墨子,在《墨经》一书中提出了点、线、方、圆等几何概念。《周髀算经》已有勾股定理的运算方法。成书于汉代的《九章算术》共收有应用题的解答方法246个,内容十分丰富,在算术、代数等方面取得了很高成就,特别在解决实际问题方面,远远胜过古希腊的数学体系。祖冲之用“割圆术”求出的圆周率十分精确,在世界上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 尤其需要提及的是我国古代对世界文明发展的突出贡献—“四大发明,它凝聚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创造。 指南针发明于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当时的人们把天然磁石磨成勺形,放在光滑的平面上,使之指出南北方向,这种指南仪被称为“司南”。北宋时已用人工磁化方法制造指南仪。曾公亮1044年编辑的《武经总略》一书记载了“指南鱼”的制造方法。大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也进一步说明了用铁针磁化制作指南针的方法。指南针发明不久,被用于航海,它指引着中国远洋船队航行于南太平洋和印度洋航线上,并在十二世纪传入阿拉伯,以后传入欧洲。 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劳动人民从漂絮和沤麻的经验中总结出来的,始于西汉。新疆罗布卓尔汉烽燧遗址出土的西汉古纸,都是植物纤维纸,质地还比较粗糙,东汉主管御用手工作坊的蔡伦,他凭借充足的人力物力,在总结工匠经验的基础上,以破布、树皮、旧麻为原料,改进

几个历史故事给我们的启迪

几个历史故事给我们的启迪 眼光决定生死 春秋时,曹国大夫僖负羁的妻子曹僖氏是有名的贤内助。有一年,晋国公子重耳逃亡到曹国寻求避难,曹国的大臣不仅拒绝了他,还处处为难他。唯独曹僖氏眼光独到,对丈夫说:“我看重耳迟早要当晋国的君王,那时,他定会讨伐曾对他无礼的曹国,我们也会跟着一起遭殃啊。” 僖负羁一惊,疑惑地问:“你为何这么说?”曹僖氏答:“难道你没注意他带的三个随从?他们长途逃难而来,重耳累得坐都坐不稳,而随从们却站得笔直。在重耳受到羞辱时,他们也没擅自行动,而是照样守在主子身旁,等待命令,可见这三人的克制力有多强!有这么优秀的随从,重耳不当国君都难呀。”僖负羁觉得有道理,忙问该怎么办?曹僖氏接着说:“不妨在他落难时我们帮一把,日后就不会被报复了。” 僖负羁接受了建议,马上安排好饭菜宴请重耳。那三个随从仍然守在重耳身边一动不动,僖负羁心生敬佩,又赠了重耳一面玉璧。果然,不久后重耳回到晋国,当上了国君,并带兵讨伐曹国。念在往日恩情,重耳下令士兵不准进

僖负羁家骚扰。僖负羁躲过一劫,对妻子的眼力也钦佩不已。 通常,想要了解一个人,可以通过与之密切关联的人和物来观察和判断,会有更为全面的发现。 真假背后的玄机 李遇是唐代的一个穷秀才。科考失败后,亲戚王安推荐他到一位官员家当私塾先生。官员赏识他的才华,就招他当了上门女婿。 一次,李遇听说王安喜欢古玩,就拿着一枚玉石戒指,找他鉴定。王安仔细看了看说:“戒指是假的。”李遇听了,沮丧地说:“那就给你家孩子当玩物吧!”过了几年,王安家道中落,只好靠卖家产度日。一天,他拿着戒指到一家古玩店变卖:“我想卖100两银子!”王安对店员说。店员答:“请稍等,我去请老板。”结果,从屋里走出的老板正是李遇!“你怎么会在这?”王安很惊讶。“我倒想问问,您为何要卖这枚假戒指呢?”李遇话音刚落,王安拿起戒指落荒而逃。 原来,这枚戒指是李遇夫人的陪嫁之物,价值不菲。几年前,他想送给王安报答恩情,又怕他不肯接受,就假说请他鉴定,没想到王安却说是假的,弄得他非常尴尬。当时,

结合我国近代史发展,谈谈对我国国防建设的启示。

问:结合我国近代史发展,谈谈对我国国防建设的启示。 中国近代的国防充溢着孱弱、破败和屈侮的。上溯至1840年西方殖民主义者利用坚船利炮击破了清王朝紧锁的国门,将殖民主义根植在了中国的土地上。在西方殖民主义者的侵略面前,腐朽的清朝统治者却执意奉行“居安思奢”,“卖国求荣” 一、经济发展是国防强大的基础 经济是国防的物质基础,国防的强大有赖于经济的发展。早在春秋时期齐国的政治家管仲就提出“富国强兵”的思想,孙子则更直接地指出:兵不强则不可以摧敌,国不富不可以养兵,富国是强兵之本,强兵之急。这一观点抓住了国防强大的根本所在。我国古代凡是有作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王朝,无不强调富国强兵。秦以后的汉、唐、明、清各代前期国防的强盛,都是与民休养生息、发展经济的结果;与此相反,以上各朝代的衰败,也都由于经济的衰落导致政治腐败和国防孱弱所至。无数历史史实证明经济发展是国防强大的基础。 二、政治开明是国防巩固的根本 政治与国防紧密相关,国家的政治是否开明,制度是否进步,直接关系到国防能否巩固,良好的政治是固国强兵的根本。纵观我国数千年的国防史,不难发现,凡是兴盛的时期和朝代,都十分注意修明政治,实行较为开明的治国之策。原本西陲小国的秦国,从商鞅变法开始,修政治,明法度,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国防日渐强大,为吞并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大唐初建之时,满目疮痍,百废待兴,正是由于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开明的政治制度,使国家很快从隋末的战争废墟中恢复过来,很快成为国力昌盛、空前统一的大唐帝国。凡是衰落的时期和朝代,无不因为政治腐败导致国防虚弱。唐朝中期以后,两宋乃至晚清都是如此。 三、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是国防强大的关键 翻开几千年的国防史,人们都会发现这样一个规律:凡是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时期,国防就是巩固、就强大;凡是国家分裂、民族矛盾尖锐的时期,国防就虚弱、就颓败。晚清时期,在西方列强的进攻面前,不仅不敢发动反侵略战争,不依靠、不支持人民群众进行战争,反而认为“患不在外而在内”、“防民甚于防火”。对人民群众自发组织的反侵略斗争实行残酷的镇压,最终造成对外作战中屡战屡败,割地赔款,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启示之一:落后就要挨打 血色黄昏:偶然背后的必然 68年前,“七七事变”仅仅是近代日本侵华野心的总爆发。在此之前,日本已经对中国这块富饶的土地觊觎已久。上世纪30年代初,严重的经济危机加速了日本的侵略步伐:1931年,制造“九·一八事变”,占领我国东北地区,挑起侵华序幕,随后将枪口瞄向内蒙古、华北,步步进逼;1932年,在上海挑起“一·二八事变”;1933年,侵占热河省。回顾近代中日关系史,国防大学徐焰教授认为,中国抗击日本侵略的具体战斗在某一地点发生可能有其偶然性,但同日本进行一场决定民族命运的生死大战却是必然的! 回顾这段以人力和火力相拼的历史,我们除了对血肉拼搏的感动,更有对实力不济的无奈。在强大的物质力量面前,精神力量固然可贵,但总呈现出一种苍白无力的悲壮。周总理曾对那场战争感慨:我们反对帝国主义的实力

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给我们的启示

《科学技术史》大作业 姓名:白晋周 学号:201428014226038

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给我们的启示我本科就读于西北工业大学航天学院,出于兴趣和爱好,自己也主动了解了一些宇航方面的历史与专业知识并有所感触,愿意与你一同分享。 著名哲学家康德有一句名言:世界上有两样东西能深深得震撼我们的心灵:一件是我们心中崇尚的道德准则;另一件是我们头顶灿烂的星空。在整个人类历史长河中,各民族人民都在赞美、探索星空,并从中探讨生命和人生的意义。 宇宙是人类探索的永恒主题之一,千百年来,人类一直渴望解开宇宙的奥秘,一直致力于对宇宙奥秘的探索,探索天体的运动和演化规律,并把获得的真知应用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实现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 人类对宇宙的探索经过了漫长的历程,从古到今。 早在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提出了“地心说”,即认为地球位于宇宙的中心。公元140年,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发表了他的13卷巨著《天文学大成》,在总结前人工作的基础上系统地确立了地心说。1543年,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在他的不朽名著《天体运行论》中系统地提出了日心说。在他阐释的日心体系中,太阳居于宇宙的中心,地球和其他行星沿着圆形轨道绕太阳运行。1608年,荷兰人李波尔赛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发明了望远镜。翌年,意大利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伽利略在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刻亲自动手制作了第一架天文望远镜,并不断加以改进。伽利略利用他的望远镜发现了月球表面的环形山、金星月相、木星的卫星、太阳黑子,发现了茫茫银河由无数个恒星所组成。1917年,美国天文学家沙普利通过对银河系内天体分布的分析,确认太阳并不位于银河系的中心,而是处于相对说来比较靠近银河系边缘的地方。至此,地球的地位从居于宇宙之中的特殊天体降级为绕太阳运动的一颗普通行星。银河系是否已经包括了宇宙的全部内容呢?随着观测手段不断改进,新的观测手段的出现,哈勃望眼镜使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更进一步。 人类探索宇宙最重要的动因之一,就是追本溯源,寻求宇宙和我们人类的起源。因此随着科学观测手段的一步步深入,也就有了各种宇宙起源观点和假说的提出,其中一种“宇宙大爆炸理论”认为,宇宙起源于一个单独的无维度的点,即一个在空间和时间上都无尺度,但却包含了宇宙全部物质的奇点。这场大爆炸要追溯至至少120~150亿年以前,而宇宙的时间和空间就由这

近代中国历史启示

近代中国历史启示(八年级) 八年级上册: 1、中国近代史的启示:落后就要挨打,青年学生应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2、鸦片战争给我们的历史教训:落后就要挨打,我们要有民族忧患意识和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 3、从百年沧桑巨变中,我们能得到什么认识?(1)裸游就要挨打,国家的强大是平安的保障,广大中国人民要具有爱国主义精神;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2)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甘于奉献勇于探索。 4、近代化探索的启示: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救中国,只有无产阶级,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才能领导中国人民取得革命的胜利。中华民族具有自强不息,勇于探索的精神,不怕牺牲,敢于斗争。 5、辛亥革命失败给我们的启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产阶级的共和国方案行不通,资产阶级不能救中国。 6、新文化运动的启示:思想解放运动促使人们解放思想,推动了人类文明以及社会的发展进步。 7、中国共产党成立给我们的启示: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走上民族振兴之路,历史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才能使中国强大,中国共产党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要要热爱党,拥护党的领导。 8、国民革命失败给我们的教训:我党必须独立掌握武装力量。 9、抗日战争胜利的启示: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是战胜一切的力量源泉,多行不义必自毙,正义必将战胜邪恶。正义的反侵略战争必胜。 10、解放战争的启示:新中国的建立和人民的解放来之不易,我们更应该热爱祖国,拥护党的领导。 八年级下册: 1、社会主义建设给我们的启示:发展经济要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实事求是,制定合理的经济发展政策。九年级上册: 1、从拿破仑夺权建国的过程中,我们得出的结论是:时势造英雄。 2、工业革命给我们的启示:科学技术史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3、南北战争最终北方取得胜利给我们的启示:顺应历史潮流和人民的支持是战争的关键。 4、日本和俄国通过改革发展起来,对我们中国的启示:我国要顺应时代的潮流,与时俱进,大力进行改革开放,我国要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知识技术,发展中国的综合国力。九年级下册: 1、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给我们的启示:正义的力量只有加强联合,才能战胜邪恶势力。 2、从美、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中,我们得出的结论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国要重视教育,坚持科技兴国的战略。 3、对日本右翼势力拒不修改历史教科书的认识:我们对日本政府的这一立场不仅表示强烈愤慨,更应时刻警惕军国主义复活,我们要牢记历史,勿忘国耻,努力学习,振兴中华。

中国国防史对我们的启示

中国国防史对我们的启示 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作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屹立于世界之林必定离不开国防。 国防,是人类社会发展与安全需要的产物,它是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荣辱兴衰的根本大计。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关注国防、了解国防、建设国防,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我国国防的历史源远流长。公元前21世纪,伴随着奴隶制国家夏的出现,作为抵御外来入侵和讨伐他国的工具──国防便产生了。在人类社会的历史长河中,神州大地先后经历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国防也经历了无数个强盛与衰落的交替,从而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国防遗产和深刻的历史教训。 我国古代的国防是指从公元前21世纪夏王朝的建立到1840年鸦片战争,共经历了近四千年的漫长历史。其间,中华民族经历了无数次战争的锤炼,形成了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培育出了自强不息、前仆后继、不畏强暴、卫国御敌的尚武精神,最终成为一个多民族的大疆域国家。从整体上来看,我国古代国防事业的基本趋势是由弱到强,再从强盛走向衰落。 从汉、唐、明、清等几个大的历史朝代看,国防事业也都是由兴而盛,由盛及衰。其间固然 不乏极盛之前的短暂衰落,衰败之后的一时复兴,但终其一朝由盛及衰的基本趋势是没有改变的。 我国近代的国防是孱弱、衰败和屈辱的。1840年西方殖民主义者凭借船坚炮利的优势,攻破了清王朝紧锁的厚重国门,对中华民族实行残酷的殖民统治。在西方殖民主义者的侵略面前,腐朽的统治者却奉行的国防指导思想却是“居安思奢”,“卖国求荣”;制定的国防斗争策略是“不战而败”,“攘外必先安内”。结果有国无防,国家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惨遭蹂躏和屠杀。 1911年暴发的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彻底废除了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但并没有改变中国任人宰割的历史。帝国主义通过扶植各派军阀作为自己的代理人,加紧对中国的控制掠夺;各派军阀争权夺利,混战不已,中国依然是有边不固,有海无防,人民有家难安。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人民迫切需要一个和平安全的休养生息的环境,中国共产党顺民心,从民愿,不计前嫌,准备与国民党第三次携手,合作建国。但蒋介石背信弃义,妄图消灭中国共产党及其所领导的军队,经过四年的解放战争,中国人民终于推翻了蒋家王朝,结束了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有国无防的屈辱历史。 了解了中国从古代到现在的国防史,使我受到了很大的启示: 首先我认为,经济发展是国防强大的基础。 经济是国防的物质基础,国防的强大有赖于经济的发展。早在春秋时期齐国的政治家管仲就提出“富国强兵”的思想。通过历史,我明白了这个道理,必须要大力发展经济,提高国民经济收入,提高国家的经济总产值,这样才能提升中国的地位,才能让自己的国家变的强大,才能拥有更多的话语权,才能让中国这只雄狮屹立于世界之上,不再让那段屈辱的历史重演。落后就要挨打,落后就要被别人侵略。我们自己一定要强大起来,首先要在经济上强大。“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落后就要挨打,要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得发愤自强。在鸦片战争中国是落后的,武器落后,科技落后,经济落后,最根本的还是社会制度落后。要发愤自强就要改造社会,发展社会生产力,加强国防。怎么样才能是国家发展、加强国防呢?只有我们国家的经济富有了,才能发展科技、发展文化、搞国防、制造工业等等。经济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我国古代科技创造对我们的启示

我国古代科技创造对我们的启示 (菅柄棋化工09-1班0966115115 化学与化工学院)摘要:我国古代科技文明辉煌灿烂,创造了许多的世界奇迹。为中国在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列作出了不可小视的贡献,为后来世界科技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持。近代中国的科技文明远远落后与世界的发展,没有出现具有深远影响的科技成果与科技人物。继而有了“李约瑟难题”、“钱学深之问”。本文将通过罗列古代科技成果,来分析对我们的启示。 关键词: 对我国古代科技文明的简要介绍 中医中药对世界最伟大的贡献是其防病治病的实践技术。中国是数学古国,《九章算术》、《数术九章》是古代数学名著。中国还是天文学古国,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有文字记载太阳黑子、哈雷彗星、超新星等天象的国家。在造纸术、指南针、火药、活字印刷术四大发明,中医中药、10进位值制、赤道坐标系、雕版印刷术新四大发明之外,瓷器、丝绸、金属冶铸、深耕细作等影响世界科技发展的中国古代发明还可以列举出许多。24节气堪称我国古代第五大发明。在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方面也出现了许多新的进展。我们的祖先创造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繁荣发展的两个黄金时代。 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国家,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古代仅唐以前的大型水利工程就有都江堰、郑国渠、灵渠、龙首渠、京航大运河等。隋朝兴建的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最早最长的航行运河。这些工程无论在建筑规模、技术水平还是在农业灌溉、航行、运输的获益等方面都是中世纪欧洲无法比拟的。 春秋战国时期墨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墨子,在《墨经》一书中提出了点、线、方、圆等几何概念。《周髀算经》已有勾股定理的运算方法。成书于汉代的《九章算术》共收有应用题的解答方法246个,内容十分丰富,在算术、代数等方面取得了很高成就,特别在解决实际问题方面,远远胜过古希腊的数学体系。祖冲之用“割圆术”求出的圆周率十分精确,在世界上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 尤其需要提及的是我国古代对世界文明发展的突出贡献—“四大发明,它凝聚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创造。 指南针发明于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当时的人们把天然磁石磨成勺形,放在光滑的平面上,使之指出南北方向,这种指南仪被称为“司南”。北宋时已用人工磁化方法制造指南仪。曾公亮1044年编辑的《武经总略》一书记载了“指南鱼”的制造方法。大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也进一步说明了用铁针磁化制作指南针的方法。指南针发明不久,被用于航海,它指引着中国远洋船队航行于南太平洋和印度洋航线上,并在十二世纪传入阿拉伯,以后传入欧洲。 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劳动人民从漂絮和沤麻的经验中总结出来的,始于西汉。新疆罗布卓尔汉烽燧遗址出土的西汉古纸,都是植物纤维纸,质地还比较粗糙,东汉主管御用手工作坊的蔡伦,他凭借充足的人力物力,在总结工匠经验的基础上,以破布、树皮、旧麻为原料,改进造纸工艺,制造出一批质量比较高的实用纸。造纸技术首先传到朝鲜和越南,七世纪传到日本,八世纪传到阿拉伯,十三世纪传到欧洲。

中国国防历史给我们的启示

中国国防历史给我们的启示 当圆明园的华丽与高贵被英国传教士的书信传回英国时;当康乾盛世浮华背后的致命弱点渐露时;当英国使者的通商请求被清帝婉言谢绝时,没有人能想到,中国即将经历100多年的劫难。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到1931年9月18日的九一八事变。中国的万里土地上,受到了外国列强侵华炮火的洗礼,也是我感到只有国富兵强才能拥有自己的主权与和平安定的发展当鸦片大量的流入我国,由道光即位之初的四千余箱,到道光十八年,即鸦片战争爆发之前,已猛增到四万零二百箱。鸦片的泛滥,影响了民众的身心健康,使吏治败坏导致中国白银外流,政府财政收入短绌。清政府破于压力加之林则徐一针见血地指出:鸦片不禁,几十年后会弄的国贫民弱“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这种局面显然是道光帝无论如何也不想看到的,“兵”“银”是封建统治的两大死穴。道光十八年十一月(1838)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广东查禁鸦片。但是,当时清政府给与战争的财政运算本来就少之又少,再加上各个级别的大小官吏层层的压榨剥削,致使军费紧张,士兵所用枪支大多是鸟枪,舰炮的炮弹大多不能爆炸,武器装备甚至不如明朝,清政府是以弓箭和腰刀在马背上夺取的天下,所以在清政府执政的200多年中,武器根本没有任何改进。在当时清政府的官兵浴血奋战,可是由于敌我双方的武器比例悬殊太大,致使鸦片战争在敌方压倒性优势的情况下,清政府被迫签下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这是清政府第一份不平等条约,严重损害中国的主权。他规定中国割让香港,赔偿二千一百万银元,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个口岸城市对外通商,此外英国还享有协议关税,而通过《南京条约》补充文件《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的签订得到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优惠国待遇和开设租界等特权。如果清政府的官吏都尽心尽力的维护国防的建设,不把军费中饱私囊,就不会指使清军的装备不进反退。在鸦片战争中清军的人数远远超过英法联军,但是就武器装备和性能来讲,几乎就是冷热兵器之间的对话,这无疑是导致这场人数悬殊的战争以少胜多的结果的必然因素。所以,我觉得。只有国富兵强才能不受外国列强的欺辱。而在2战的反法西斯的战场上,中国人民始终坚定不移的坚持抗日求国的基本思想。经过8年的艰苦抗战终于把日本帝国主义赶出了中国,但是这场战争给中国人民留下的苦难是不可磨灭与消除的。1937年7月7日夜11时,日军驻丰台部队,在宛平城外芦沟桥附近,借口夜间演习中,失踪士兵一名,无理要求派部队进宛平城搜查,为当时驻芦沟桥的中国第29军第37师第219团吉星文部所拒绝。双方正在交涉中,日本侵略军竟向宛平城射击,继而开炮轰击宛平城和芦沟桥。日本军国主义向中国发动全面战争从此开始。8年抗战中的中国的海空军都很弱小,不具备与日军抗衡的实力。但他们同样为抗战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海军将士们拆下舰炮,自沉舰艇,作为炮兵,步兵参战。中国空军与日军激战8年,创造了无数辉煌:抗日天神高志航指挥我们的战斗机在8.13空战中击落日机6架,自己无一伤亡,使中国空军一战成名;飞行员阎海文在飞机中弹跳伞后落入日军包围,敌人要他投降,他拔出佩枪杀了几个鬼子后把最后一颗子弹留给了自己。牺牲前高呼:“中国无投降之空军!”;飞行员沈崇诲在飞机被敌人舰炮击中后毅然驾机撞向敌舰,与敌同归于尽,让鬼子领教了中国的神风特攻......中国空军的200多架飞机在开战不久就打光了,后来国家集中有限的财力坚持打掉多少就买多少。后在美国援华航空队的帮助下,坚持到了1945年,我们扬眉吐气的时候到了,芷江会战,中美联合空军完全掌握了制空权,鬼子也尝到了被飞机狂轰滥炸的滋味,此次战役是抗战史上歼敌最多的一次战役。 军理论文

大学生-中国国防历史及带给我们的启示

中国国防历史及带给我们的启示 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作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最重要的无非两件大事,一个是发展问题,一个是安全问题。国防,是人类社会发展与安全需要的产物,它是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荣辱兴衰的根本大计。国防伴随国家的产生而产生,服务于国家利益。丘吉尔有一句名言:“我们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国防直接关系国家的安全、民族的尊严、社会的发展。 翻开中华名族悠悠的历史长卷,我的国防经历了无数个强盛与衰落的交替。 大约公元前21世纪,中国古代社会开始由原始氏族公社制社会进入奴隶制社会,出现了国家。从此,作为抵御外来侵犯和征伐别国的武备——国防的雏形便函产生了。随后的几千年征战中,为保家卫国,逐渐形成了我国古代的国防政策和国防理论。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各诸候国之间连年征战,使国防观念迅速得到强化,虽然当时的诸子百家在政治和哲学主张方面各放异彩,诸如“义战却不非战”、“非攻兼爱却不非诛”“富国强兵”、“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不战而屈人之兵”等思想,表明春秋战国时期对武备和国防的重视,而且国防思想已经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全面奠定古代军事思想的基础,标志我国古代军事思想在这个时期已经基本成熟。历史进入秦、汉、隋、唐、五代时期,中国国防建设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其间开始全面整理兵书,初步形成古代军事学术体系。通过三次大规模的整理,战略思想趋于成熟,战略防御思想得到进一步完善。宋朝至清朝前期,是中国封建地主阶级没落时期,但军事上进入冷、热兵器并用时代,因此,国防政策和国防理论上也有相当的发展,大量军事著作面世,军事思想研究向体系化发展。总体上来说,夏朝至前清,古代国防理论不断发展和完善,形成较为完整的古代国防理论体系。比如“以民为本”、“居安思危”的国防思想指导;“富国强民”、“寓兵于农”的国防建设思想;“爱国教战”、“崇尚武德”的国防教育思想;“不战而胜”、“安国全军”的国防斗争策略。 淡去昨日中华名族驰骋天下的辉煌,我国近代的国防是孱弱、衰败和屈辱的。1840年西方殖民主义者凭借船坚炮利的优势,攻破了清王朝紧锁的厚重国门,对中华民族实行残酷的殖民统治。西方殖民主义者的大举入侵,使得昔日清军大举入关,问鼎中原,拥有“康乾盛世”名誉的大清王朝一蹶不振,江河日下,有国无防,内乱丛生,外患不息。当时的清朝的武备包括军事领导体制、武装力量体制和兵役制度等方面。大清王朝先后设立了议政王大臣会议、兵部和军机处,作为高层军事决策和领率机构。鸦片战争后,开始实施“洋务新政”,企图通过改革军制来强军安国,撤消原有的兵部,成立陆军部。在武装力量体制方面,清军入关之前,军队是八旗兵;入关后为弥补兵力的不足,将投降的明军和新招募的汉人单独编组,成立了绿营;中日甲午战争之后,开始编练新军。在兵役制度方面,八旗兵实行的是兵民合一的民军制。清朝初期重视边海防建设。在同国内割据势力的斗争中,制止了分裂,促进了国内各民族的团结,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在与外部侵略势力的斗争中,捍卫了国家的领土主权。从道光年间开始,政治日益腐败,边海防逐渐废弃。海防要塞火炮年久失修,技术性能落后,炮弹威力很小,而且射程相当近。西方殖民主义者乘虚而入,以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封闭的国门。从此我中华民族的国防史上添上了屈辱的一个个不平等条约,历史为我们记录下这一部部的屈辱史:《中英南京条约》《天津条约》《瑗珲条约》《中法新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中华民族美丽富饶的国土被蹂躏得支离破碎。 岁月流淌,1911年的辛亥革命,终于推翻了几千年的封建统治,但由于革命的不彻底,帝国主义通过扶植各派军阀作为自己的代理人依然在华夏大地上横行无忌。直至以“五四”运动为标志,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发展到新阶段。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把中国人民的救亡图存斗争推向新的阶段,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以自觉的姿态登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