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石膏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石膏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石膏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石膏的功效与作用

石膏的功效和作用

1、石膏治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口不仁面垢谵语遗尿发汗则谵语下之则额上生汗手足厥冷若自汗出者:知母六两石膏一斤(碎) 甘草(炙)二两粳米六合.上四味以水—升煮米熟汤面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伤寒论》白虎汤)

2、石膏治太阴温病不可发汗发汗而汗不出必发斑疹汗出过多者必神昏谵语发斑者:石膏50克知母20克生甘草15克玄参15克犀角10克白粳米—合.水八杯煮取三杯日三服渣再煮一钟夜—服.(《温病条辨》化斑汤)

3、石膏治温病初得其脉浮而有力身体壮热并治感冒初起身不恶寒而心中发热者:生石膏200克(轧细) 生粳米250克.上二味用水三大碗煎至米烂熟约可得清汁两大碗乘热尽量饮之使周身皆汗出病无不愈者.若阳明腑热已实不必乘热顿饮之徐徐温饮下以消其热可也.(《衷中参西录》石膏粳米汤)

4、石膏治阳明内热烦渴头痛二便闭结温疫斑黄及热痰喘嗽等证:石膏300克(生用) 粉甘草50克.上为极细末每服5~15克新汲水、或热汤、或人参汤调下.此方加朱砂15克亦妙.(《景岳全书》玉泉散)

5、石膏治伤寒发热涎潮上厥伏留阳经头疼眩晕不可忍者:石膏(煅研细) 每服葱白点茶凋下10克.小儿量大小加减与

之.(《三因方》玉屑散)

6、石膏治小儿夹惊伤寒头痛壮热涎潮惊悸多哭气粗心烦及治气壅膈节不通:石膏、寒水石各50克脑麝各半字.上为末灯心汤调下.大小加减服之.(《普济方》红桃散)

7、石膏配桑叶,清宣肺热;石膏配桂枝,表里双解;石膏配白芷,清热泻火、消肿止痛;石膏配知母,清热除烦;石膏配半夏,肺胃双清、降逆化痰;石膏配甘草,清肺止咳;石膏配竹叶,清热除烦。

8、石膏用于温热病、肺胃大热、高热不退、口渴、烦燥、脉洪大等症。石膏药性大寒,善清气分实热,故适用于肺胃实热的症候,常与知母相须为用,以增强清里热的作用。

9、石膏用于湿疹水火烫伤,疮疡溃后不敛及创伤久不收口。石膏研末外用,治疗以上诸外科病,有清热、收敛、生肌的作用,常合升丹、黄柏、青黛等同用。

10、石膏用于温病高热,身发斑疹。温病发斑,多由胃火旺而血热炽盛所致,此是气血两燔的现象。在临床上遇到此种症候,常用清热泻火较强的石膏,配合凉血解毒的药物如玄参、丹皮、赤芍、鲜生地、板蓝根等同用。

11、石膏用于肺热咳嗽、气喘。邪热袭肺,身发高热、咳嗽、气急鼻煽、口渴欲饮等症,可用石膏清泄肺热,佐以麻黄、杏仁等宣肺、止咳平喘等品(即麻杏石甘汤)。

12、石膏用于胃火亢盛所致的头痛、齿痛、牙龈肿痛等症。石膏能清泄胃火,故胃火亢盛所引起的疾病,可配合知母、牛膝、生地等同用。

石膏的用药禁忌

1、脾胃虚寒及血虚、阴虚发热者忌服。

2、《本草经集注》:“鸡子为之使。恶莽草、马目毒公。”

3、《药性论》:“恶巴豆,畏铁。”

4、用量过大,服后会出现疲倦乏力、精神不振、胃口欠佳等情况。

5、石膏属大寒之品,易伤阳气。

6、石膏不宜与下列西药同时运用:

①四环素族抗生素,石膏会使该族抗生素溶解度降低而吸收率减少。

②不宜与异烟肼同服,会使其疗效降低。

③不宜与强的松同服,能降低其生物利用度。

石膏的药物配伍

1、配桑叶,清宣肺热;

2、配桂枝,表里双解;

3、配白芷,清热泻火、消肿止痛;

4、配知母,清热除烦;

5、配半夏,肺胃双清、降逆化痰;

6、配甘草,清肺止咳;

7、配竹叶,清热除烦。

中药功效大全一览表

中药功效大全一览表 1.辛温解表药: 麻黄.桂枝.紫苏叶.荆芥.防风.细辛.白芷.香薷.羌活.独活.藁本.辛夷.生姜.葱白.石胡荽.苍耳子.芸香草.柽柳。 2.辛凉解表药: 薄荷.蝉蜕.葛根.柴胡.升麻.牛蒡子.桑叶.菊花.蔓荆子.淡豆豉.浮萍.木贼。 3.清热泻火药: 石膏.寒水石.知母.栀子.芦根.竹叶.天花粉.夏枯草.淡竹叶.密蒙花.谷精草.青葙子.压趾草 4.清热燥湿药: 黄芩.黄连.黄柏.龙胆草.苦参.秦皮.白鲜皮.椿白皮.。(泻火解毒药):黄芩.黄连.黄柏.犀角.芒硝.龙胆草.水牛角.。 5.清热解毒药: 连翘.拳参.贯众.玄参.牛黄.白薇.大黄.射干.绿豆.甘草.秦皮.红藤.酸浆.白蔹.马勃.青黛.漏芦.升麻.菊花.大蓟.小蓟.地榆.朱砂.紫珠.蔊菜.硼砂.金银花.忍冬藤.连翘心.大青叶.板蓝根.水牛角..蒲公英.鱼腥草.白头翁.败酱草.穿心莲.蚤休(七叶一枝花).半枝莲.半边莲.土茯苓.山豆根.马齿苋.垂盆草.四季青.金果榄.凤尾草.天葵子.千里光.金荞麦.山慈菇.地锦草.鸦胆子.鸭跖草.雷公藤.豨莶草.金钱草.地耳草.青木香.鸡矢藤.仙鹤草.苎麻根.黄药子.羚羊角.紫花地丁.白花蛇舌草.。 6.清热凉血药: 犀角.玄参.牡丹皮.赤芍.紫草.白薇.水牛角.生地黄.。 7.清退虚热药: 青蒿.白薇.鳖甲.知母.黄柏.龟板.秦艽.地骨皮.银柴胡.胡黄连.。 8.泻下药: 大黄.芒硝.芦荟.羊蹄.玄明粉.番泻叶.。 9.润下药: (润肠通便)杏仁.桃仁.当归.百部.蜂蜜.桑葚.锁阳.火麻仁.郁李仁.何首乌.紫苏子.瓜蒌仁.柏子仁.松子仁.黑芝麻.决明子.车前仁.胡桃仁.冬葵子.肉苁蓉.。 10.峻下药: 甘遂.巴豆.大戟.芫花.商陆.牵牛子。 11.祛风湿散寒药: 羌活.独活.川乌.草乌.辛夷.苍术.木瓜.蚕沙.松节.蕲蛇.白花蛇.乌梢蛇.威灵仙.雷公藤.伸筋草.寻骨风.海风藤.老鹳草.路路通.苍耳子.。 12.祛风湿清热药: 秦艽.防己.桑枝.萆薢.稀莶草.臭梧桐.海桐皮.络石藤.穿山龙.丝瓜络.。

药材的功效及主治

药材的功效及主治 1. 川芎的功效及主治 1、活血行气:①用于心绞痛,症见胸闷憋气、心前区压痛频繁发作者,可与红花、丹参、降香、赤芍同用,冠心2 号方。②用于气血瘀滞所致的疾病,如月经先期、量多色红者,为血热,可与生地、、当归等同用; 月经后期,1~2 个月1 次,经行时腰腹痛、白带多色白,与当归、炮姜、杜仲、肉桂等同用。③用于痛经,若经前腰腹痛甚、痛后1 天见经,与当归、桃仁、红花同用;若是闭经不行、身无不适者,可与当归、桃仁、干姜、肉桂同用; 若为产后腹痛,与当归、炮姜等同用。④用于跌打损伤、局部肿痛,可与栀子、桃仁、红花同用。 2、祛风止痛:①用于,属于风寒者,可与荆芥、防风、白芷同用; 属于风热 者,可与菊花、同用。②用于风湿痹痛,可与羌活、、防风等同用。 3、行气开郁:①用于胆囊炎之上腹胁肋胀痛,可与柴胡、黄芩等同用。② 用于胃炎之上、吐酸烧心等证,可与、木香等同用。 2. 熟地,又名为或者伏地,也叫酒壶花、山烟等,处方名为熟地黄、熟地和大熟地,是玄参科植物地黄经过加工炮制而成的,是一种上好的中药材。熟地黄的功效:性味与归经:甘,微温。归肝、肾经。功能与主治:滋阴补血,益精填髓。用于肝肾阴虚,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内热消渴,血虚萎黄,心悸怔忡,月经不调,崩漏下血,眩晕,耳鸣,须发早白。 熟地黄的作用: 1、熟地黄填骨髓,长肌肉,生精血,补五脏、内伤不足,通血脉,利耳目,黑须发,男子五劳七伤,女子伤中胞漏,经候不调,胎产百病。《纲目》? 2、熟地黄治手足心热及心热,能益肾水而治血,脉洪实者宜此。若脉虚,则宜熟地黄。地黄假火力蒸,故能补肾中无气。(李杲)? 3、熟地黄用于肾阴不足的潮热骨蒸、盗汗、遗精、消渴等,熟地黄为滋阴主药,常与山萸肉、山药等同用,如六味地黄丸。? 4、熟地黄补肾,血衰者须用之。又脐下痛,属肾经,非熟地黄不能除,乃通肾之药也。(张元素)? 5、熟地黄治骨蒸体热夯倦:熟地黄。当归、地骨皮、枳壳(麸炒)、柴胡、秦艽、知母、鳖甲(炙)等分,未,水一盏,乌梅半个,煎七分,和梅热服。(《幼幼新书》地黄散)? 6、熟地黄治肝木乘胃,胃脘当心而痛,及胁痛吞酸,吐酸,疝瘕,一切肝病:北沙参、麦冬、地黄、当归、枸杞、川楝,(《柳洲医话》一贯煎) 熟地黄的禁忌: 脾胃虚弱,气滞痰多,腹满便溏者禁服熟地黄 赤芍苦寒入肝经血分,有活血散瘀止痛之功,可用于肝郁胁痛,经闭痛经,症瘕腹痛,跌

紫菀药材的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与定量分析

生长在同一地段而致误采。其二是三脉叶马兰生长范围较广而且量多,某些药农见利忘义有意伪充。 4.2 药材切成饮片后,形状上较难分辩,但二者的 头状花序较易区分,刘寄奴的呈椭圆形,白色似米粒,小花全为管状花,其叶脉羽状,无离基三出脉。药材具芳香气,味淡。而三脉叶马兰头状花序呈半球形,较大,小花有舌状花和管状花,其叶有离基三出脉和羽状脉。气微,苦、辛。4.3 二者的显微特征差别较大,刘寄奴药材表面 具“T”字形非腺毛,腺毛顶面观呈鞋底形;叶主脉底部钝圆略呈圆锥形,上表面稍突起,且中央微凹。叶 图6三脉叶马兰的粉末显微特征 1.非腺毛2.草酸钙针晶3.方晶4.腺毛5.簇晶6.花粉粒7.叶下表皮及气孔 肉组织与茎髓薄壁细胞中有草酸钙簇晶散在。三脉叶马蓝无“T”字形非腺毛,叶主脉上下面突起明显,底部钝圆呈半圆形。髓部薄壁细胞内含多数短小的草酸钙针晶。二者花粉粒的形态和大小,表面特征差异也较明显。 参 1 处理20min,过滤,取滤液加95%乙醇稀释至适量浓度。于岛律UV2450型紫外分光度计上,在200— 400 nm波长范围内测定其紫外光谱。结果:刘寄奴 考 文献 在330nm波长处有一最大吸收峰,在300nm波长处有肩峰;而三脉叶马兰仅在329nm波长处有一最大吸收峰。 44.1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资源开发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等.中药志.第四册.jE京:人民卫生 出版,1988:43 讨论 刘寄奴的混杂原因可能有二:其一是二者均 2 李时珍.本草纲目(校点本,上册).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l:959 来源于菊科植物,在开花之前茎叶的形状和色泽均有相似之处,其生长环境与习性相似,且二者常混杂 (2003一11—26收稿) 紫菀药材的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与定量分析 周军辉1伍蔚萍1谢子民2孙文基h (1.西北大学陕西省生物医药重点实验室,西安710069;2.西安市药品检验所,西安710068) 摘要目的:建立紫菀药材的反相液相色谱定性和定量鉴别分析方法。方法:Ultrasphere ODS C。。色谱柱(250 mm×4.6mm,5斗m),流动相为甲醇-乙腈(1:2)-0.4%磷酸梯度洗脱,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360nm,柱温为25℃。紫菀药材经80%甲醇超声处理,进行指纹图谱分析,并对紫菀药材中的主要成分槲皮素进行含量测定。结果i在该色谱条件下,6份不同紫菀药材的RP-HPLC指纹图谱中可检出10个共有峰作为定性鉴别;紫菀药材中槲皮素的含量在0.135%一0.246%之间。结论:本方法样品处理简便,准确性好,可用于紫菀药材的质量控制。 关键词 紫菀槲皮素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紫菀为菊科植物Aster tataricus L£的干燥根 在我们制定的紫菀指纹图谱中,含有分离较好的槲皮素色谱峰,这样,既可以得到指纹图谱提供的紫菀化学成分组成信息,又可测定槲皮素有效成分的含量。1 及根茎,有润肺下气、消痰止咳的功能,用于痰多喘咳,新久咳嗽,劳嗽咳血,是许多常用的止咳平喘复方中药制剂中的重要药物之一。槲皮素(querce.tin)为紫菀中已知的有效成份之一,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它具有较好的祛痰、止咳和一定的平喘作用。 -562? 仪器与试药 BeckmanGold System高效液相色谱仪,包括

一清胶囊联合中药倒模治疗寻常痤疮肺胃蕴热证80例疗效观察

一清胶囊联合中药倒模治疗寻常痤疮肺胃蕴热证80例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3-05-13T16:02:20.10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10期供稿作者:华冬英 [导读] 一清胶囊联合中药黄连粉倒模治疗寻常痤疮肺胃蕴热证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华冬英(湖北省黄石市一医院皮肤科湖北黄石 435000) 【摘要】目的观察一清胶囊联合中药倒模治疗寻常痤疮肺胃蕴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58例寻常痤疮肺胃蕴热证患者随机数分为两组,每组79例;治疗组口服一清胶囊(康虹药业)2粒,每日3次,自制中药黄连粉倒模每周1次;对照组口服克拉霉素分散片(仁和药业,剂量0.25克/片)2片,每日2次,自制3%硫磺霜倒模每周1次。4周为一个疗程,治疗结束后一周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1.25%和62.82%,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清胶囊联合中药黄连粉倒模治疗寻常痤疮肺胃蕴热证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寻常座疮肺胃蕴热证一清胶囊黄连粉倒模 寻常座疮是青春期常见的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是一种多因素的疾病,主要与皮脂产生增多,毛囊口上皮角化亢进,毛囊内丙酸座疮杆菌(PA)增殖;还与雄性激素分泌过旺,遗传,饮食,胃肠功能及精神因素等有关。中医认为本病为先天禀赋异常及饮食不洁,过食肥甘厚味,肺胃湿热重蒸与上,复感毒邪而发[1]。寻常痤疮中肺胃蕴热型最多见。根据中医学辨证论治原则,笔者自2011年10月~2012年6月对寻常痤疮肺胃蕴热证患者,采用口服一清胶囊联合中药黄连粉倒模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优与西药的治疗方法,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58例均符合纳入标准的寻常痤疮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0例,其中男27例,女53例,年龄14~35岁,中位年龄21.2岁,病程1~15年;对照组78例,其中男28例,女50例,年龄14~32岁,中位年龄22.6岁,病程2~14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1.2.1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临床皮肤病学》[2]制定:①多发与青春期男女;②好发于面部、上胸及背部皮脂腺发达部位,可呈对称分布;③皮损为炎性、粉刺、脓疱、结节、囊肿和瘢痕,伴有皮脂溢出,呈慢性经过。 1.2.2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版.痤疮的疾病疗效评定标准》[3]并结合《皮肤病中医诊疗学》[4]制定。肺胃蕴热证:主证:①以黑头粉刺、红色丘疹为主,或伴浅表性小脓疱、少量结节等;②新发炎性皮损肿痛。次证:①颜面潮红;②口干口苦;③大便秘结; ④尿黄。舌象:舌质红、苔黄。脉象:脉弦滑或滑数。必须具备主证1项及次证2项以上,并结合脉象即可诊断[5]。 1.3病例选择 纳入:①西医诊断标准符合寻常痤疮;②根据Pillsbury四级改良分级法痤疮严重程度为Ⅱ、Ⅲ级患者[1];③中医诊断标准符合痤疮肺胃湿热证;④青春期男女;⑤自愿加入并签署知情同意书;⑥近半月未服用过治疗本病的药物及近一周未外用过与本病相关的外用药。排除:①妊娠及哺乳期妇女;②有心肺、肝肾功能疾病及免疫系统疾病者;③中医辨证属虚寒者;④皮质类固醇激素引起的痤疮;⑤皮损为闭合性粉刺或囊肿、结节。⑥对试验药物过敏者。 2 治疗方法 治疗组口服一清胶囊2粒/次,3次/天,中药倒模:清洁面部后,用75%酒精消毒皮肤待干,用粉刺针逐个挑破粉刺、丘疹、脓疱,再用刮匙挤出粉刺内脂栓及脓液。再次消毒皮肤,涂上一层自制黄连面膜(黄连打磨成粉末用适量蜂蜜调制而成),用石膏倒模粉倒模。每周1次,4周为1个疗程。对照组口服克拉霉素分散片2片/次,2次/天,3%硫磺霜外涂患处后倒模,治疗方法同对照组,每周1次,4周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对皮损情况(即主证,皮损程度、数量、颜色、肿痛情况),全身症状(即次证,包括颜面潮红、口干口苦、大便秘结、小便黄赤)和综合症候(包括主证积分和次证积分)进行评分,记录皮损积分,全身症状积分,进行综合症候积分,计算综合症候疗效率,评价疗效,同时注意观察不良反应 3 结果 3.1 疗效判定标准:计算公式(尼莫地平法):综合症候疗效率(积分减少比)=(治疗前综合疗效积分—治疗后综合疗效积分)/治疗前综合疗效积分×100%。临床治愈:症状消失,皮损消退或仅留有色素沉着,积分值减少≥95%;显效:皮损大部分消退,症状明显减轻,95%>积分值减少≥70%;有效:皮损部分消退,症状改善,70%>积分值减少≥50%;无效:皮损消退不明显或临床症状反见加重,积分值减少<50%。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计。 3.2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效果见表1。治疗组临床痊愈18例,显效25例,有效30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91.25%。对照组痊愈8例,显效17例,有效24例,无效29例,总有效率为62.82%。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良反应:治疗组有3例患者有轻度腹泻,是因一清胶囊成分中大黄具有缓泻作用,2例可以耐受,未经处理,1例改为口服一清胶囊2粒/次,1次/天,未影响疗效。对照组有3例患者面部皮肤干燥,轻度脱屑。这是因硫磺霜皮肤有收敛干燥作用,均未作处理,1~2天后可自行缓解。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与对照组两组比较,﹡p<0.05 4 讨论 寻常痤疮肺胃蕴热证,病机离不开湿、热、毒、淤。中医辨证用药宜清肺胃湿热,佐以解毒。一清胶囊原方出自《金匮要略》之泻心汤,宋代《和剂局方》发展了该方的治疗范围。认为该方具有泻火解毒、祛瘀止血、化湿清热,可泻三焦实热。在此基础上研制而成的一清胶囊,其主要成分是大黄、黄连、黄芩,大黄为主药,黄连、黄芩为辅。临床药理研究表明,大黄、黄连对多种细菌和病毒均有较强的

中药相似功效药物

(一)发散风寒药麻黄、桂枝、紫(附药:紫梗)、生(附药:生皮、生汁)、香薷、荆芥、防风、羌活、白芷、细辛、藁本、苍耳子(附药:苍耳草)、辛夷、葱白、鹅不食草、胡荽、柽柳。 (二)发散风热药薄荷、牛蒡子、蝉蜕、桑叶、菊花、蔓荆子、柴胡、升麻、根(附药:花)、淡豆豉(附药:大豆黄卷)、浮萍、木贼。 二、清热药 (一)清热泻火药石膏、寒水石、知、芦根、天花粉、竹叶、淡竹叶、鸭跖草、栀子、夏枯草、决明子、谷精草、密蒙花 (二)清热燥湿药黄芩、黄连、黄柏、龙胆、皮、苦参、白鲜皮、苦豆子、三棵针、马尾连 (三)清热解毒药金银花(附药:忍冬藤)、连翘、穿心莲、大青叶、板蓝根、青黛、贯众、蒲公英、紫花地丁、野菊花、重楼、拳参、漏芦、土茯苓、鱼腥草、金荞麦、大血藤、败酱草(附药:墓头回)、射干、山豆根(附药:北豆根)、马勃、青果、锦灯笼、金果榄、木蝴蝶、白头翁、马齿苋、鸦胆子、地锦草、委陵菜、翻白草、半边莲、白花蛇舌草、山慈菇、熊胆、千里光、白蔹、四季青、绿豆(附药:绿豆衣) (四)清热凉血药生地黄、玄参、牡丹皮、赤芍、紫草、水牛角 (五)清虚热药青蒿、白薇、地骨皮、银柴胡、胡黄连

(一)攻下药大黄(后下)、芒硝、番泻叶、芦荟 (二)润下药火麻仁、郁仁、松子仁 (三)峻下逐水药甘遂、京大戟(附药:红芽大戟)、芫花、商陆、牵牛子、巴豆、千金子 四、祛风湿药 (一)祛风寒湿药独活、威灵仙、川乌(附药:草乌)、蕲蛇(附药:金钱白花蛇)、乌梢蛇(附药:蛇蜕)、木瓜、蚕沙、伸筋草、寻骨风、松节、海风藤、青风藤、丁公藤、山海棠、雪上一枝蒿、路路通 (二)祛风湿热药艽、防己、桑枝、豨莶草、臭梧桐、海桐皮、络石藤、雷公藤、老鹳草、穿山龙、丝瓜络 (三)祛风湿强筋骨药五加皮、桑寄生、狗脊、千年健、雪莲花(附药:天山雪莲花)、鹿衔草、古楠叶 五、化湿药 藿香、佩兰、苍术、厚朴(附药:厚朴花)、砂仁(附药:砂仁壳)、豆蔻(附药:豆蔻壳)、草豆蔻、草果 六、利水渗水湿药 (一)利水消肿药茯苓(附药:茯苓皮、茯神)、薏苡仁、猪苓、泽泻、冬瓜皮(附药:冬瓜子)、玉米须、葫芦、香加皮、枳椇子、泽漆、蝼蛄、荠菜 (二)利尿通淋药车前子(附药:车前草)、滑石、木通(附

中药学主治功效表

中药学主治功效表 第八章解表药(发表药) 第一节:发散风寒药(辛温解表药) 品名功效主治 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散寒通滞风寒感冒、咳嗽气喘、风水水肿、风寒痹证、阴疽、痰核桂枝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风寒感冒、寒凝血滞诸痛证、心悸、痰饮、蓄水、奔豚证紫苏发汗解表、行气宽中、解鱼蟹毒风寒感冒,咳嗽痰多、脾胃气滞、胸闷呕吐 生姜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解毒风寒感冒、胃寒呕吐、胃热呕吐、风寒咳嗽 香薷发汗解表、化湿和中、利水消肿阴暑证、水肿脚气、利水退肿 荆芥发表散风、透疹消疮、炒炭止血外感表证、透疹消疮、吐衄下血 防风发表散风、胜湿止痛、止痉止泻感冒头痛、风疹瘙痒、风湿痹痛、破伤风证 羌活散寒去风、胜湿止痛风寒感冒、头身疼痛、风寒湿痹,肩臂疼痛 白芷解表散风、通窍止痛、燥湿止带、消肿排脓外感风寒,头痛鼻塞、头面诸疾、风湿痹痛、带下过多、疮痈肿毒又治乳痈 细辛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温肺化饮风寒感冒、阳虚外感、寒痰停饮,气逆咳喘、通关开窍醒神、头痛鼻渊、牙痛、痹痛 藁本祛风散寒、胜湿止痛风寒感冒,颠顶头痛、风寒湿痹 苍耳子散风除湿、通窍止痛鼻渊头痛、风寒头痛、风湿痹痛、风疹瘙痒、疥癣痲疯 辛夷发散风寒、宣通鼻窍风寒头痛、鼻渊头痛 葱白发汗解表、散寒通阳、解毒散结风寒感冒轻证、阴寒腹痛、乳汁郁结,乳房胀痛、疮痈疔毒 第二节:发散风热药 品名功效主治 薄荷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解郁风热感冒、温病初起、风热上犯、麻疹不透、风疹瘙痒、肝郁气滞胸闷胁痛 牛蒡子疏散风热、透疹利咽、解毒散肿风热感冒、咽喉肿痛、麻疹不透、痈肿疮毒、痄腮喉痹、乳痈 蝉蜕疏散风热、透疹止痒、明目退翳、熄风止痉风热感冒、温病初起、风热上攻,咽痛瘖哑、麻疹不透、风疹瘙痒目赤翳障、惊痫夜啼、小儿急热惊风、破伤风 桑叶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肝明目、凉血止血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肺热燥咳、肝阳眩晕、目赤昏花、血热吐衄菊花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目赤昏花、眩晕惊风、疔疮肿毒 蔓荆子疏散风热、清利头目风热感冒,头痛头风、目赤肿痛,目昏多泪 柴胡疏散退热、疏肝解郁、升阳举陷、退热截疟邪在少阳、感冒发热、肝郁气滞、气虚下陷、疟疾寒热 升麻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风热头痛、麻疹透发不畅、多种热毒证、气虚下陷、久泻脱肛气虚崩漏下血 葛根解肌退热、透发麻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外感表证、麻疹不透、热病口渴、阴虚消渴、热泄热痢、脾虚泄泻 第九章清热药 第一节:发散风寒药 品名功效主治 石膏清热泻火、除烦止渴、收敛生肌清泄肺热、清胃泻火、疮疡不敛 知母清热泻火、滋阴润燥热病烦渴、肺热咳嗽、骨蒸潮热、阴虚燥咳、阴虚消渴、肠燥便秘芦根清热生津、除烦止呕热病烦渴、胃热呕逆、肺热咳嗽、外感风热、身热咳嗽、肺痈吐脓

中药内服、归草润肤膏外用联合石膏倒模治疗黄褐斑54例疗效观察

中药内服、归草润肤膏外用联合石膏倒模治疗黄褐斑54例 疗效观察 张秉新 【期刊名称】河北中医 【年(卷),期】2013(000)011 【总页数】2 【关键词】【关键词】 面膜术;中药疗法;黄褐斑 黄褐斑是一种发生于颜面部的色素沉着性皮肤病,其特点是面部对称性呈蝴蝶状黄褐色斑片,中医称黄褐斑为“黧黑斑、黧黑皯”,民间俗称妊娠斑、蝴蝶斑。黄褐斑好发于中青年女性,近年来发病人数逐渐增多,严重影响患者面部美观。2008—2012年,笔者应用中药内服、归草润肤膏外用联合石膏倒模治疗黄褐斑54例,并与维生素内服、归草润肤膏外用联合石膏倒模治疗41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部95例均为我院皮肤科门诊女性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4例,年龄23~52岁,平均(33.6±1.1)岁;病程2个月~12年,平均(4.6±0.5)年。对照组41例,年龄24~50岁,平均(34.6±1.9)岁;病程3个月~10年,平均(4.4±0.9)年。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及排除标准 诊断及中医辨证分型均参照“黄褐斑的临床诊断和疗效标准”(2003年修订稿)[1]:①面部淡褐色至深褐色、界限清楚的斑片,通常对称性分布,无炎症表现及鳞屑;②无明显自觉症状;③女性多发,主要发生在青春期后;④病情可有季节性,常夏重冬轻;⑤排除其他 疾病(如颧部褐青色痣、Riehl黑变病及色素性光化性扁平苔藓等)引起的色素沉着。排除标准:①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②患有其他可能影响疗效观察的皮肤病,如银屑病、红斑狼疮;③有严重心、肺、肝、肾等系统性疾病者;④未完成疗程者。 1.3 治疗方法 1.3.1 治疗组 1.3.1.1 中药内服 ①肝郁气滞型。药物组成:当归10 g,赤芍药10 g,柴胡10 g,黄芩15 g,莪术6 g,白术10 g,茯苓15 g,薄荷6 g,红花10 g,甘草6 g。情绪抑郁加郁金、香附;胸闷乳胀加白芍药、枳壳;经行腹痛加延胡索、乌药。②脾虚湿盛型。药物组成:党参10 g,茯苓15 g,炒白术10 g,白扁豆10 g,陈皮10 g,生薏苡仁30 g,砂仁10 g,红花10 g,郁金10 g,川芎10

常见中药大全_中药名称及作用41325

常见中药大全中药名称及作用辛温解表药: 麻黄: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发汗、平喘、利水(外感风寒表实证) 桂枝: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发汗解表、温经通阳。(风寒湿痹、痰饮蓄水、胸痹) 紫苏:辛温,归肺脾经。发表散寒,行气宽中,解鱼蟹毒(脾胃气滞) 荆芥:辛微温。归肺肝经。去风解表,透疹疗疮,止血。 防风:辛甘微温;归膀胱肝脾经。去风解表、胜湿止痛,解痉。 羌活:辛苦温,归膀胱肾经。解表散寒、去风胜湿,止痛。 白芷:辛温,归肺胃经。解表去风,燥湿,消肿排脓,止痛。(阳明头痛,寒湿带下) 生姜:辛微温。归肺脾经。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胃寒呕吐) 香薷:辛微温。归肺胃经。发汗解表,和中化湿,利水消肿。(阴暑、水肿、小便不利) 辛夷:辛温。归肺胃经。散风寒,通鼻窍。 藁本:辛温;归膀胱经。发表散寒,去风胜湿,止痛。 苍耳子:辛苦温。有小毒。归肺经。宣通鼻窍,去风湿,止痛。 辛凉解表药: 薄荷:辛凉。归肝肺经。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 蝉蜕:甘寒。归肺肝经。疏散风热,透疹、明目退翳,熄风止痉。 牛蒡子:辛苦寒。归肺胃经。疏散风热,解毒透疹,利咽散肿。 桑叶:苦甘寒。归肺肝经。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肝明目。 菊花:辛甘苦,微寒。归肺肝经。疏风清热,解毒明目。 葛根:甘辛凉。归脾胃经。解肌退热,透发麻疹,生津止渴,生阳止泻。 柴胡:苦辛微寒,归心包络、肝、三焦、胆经。和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伤寒邪在少阳、肝气郁结、气虚下陷致肛脱等) 升麻:辛甘微寒。归肺脾胃大肠经。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阳举陷。(中气虚弱、气虚下陷致肛脱等) 蔓荆子:辛苦平。归膀胱肝胃经。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淡豆豉:辛肝微苦,寒。归肺胃经。解表除烦。 清热泻火药: 石膏:辛甘、大寒,归肺胃经。清热泻火,除烦止渴,收敛生肌。(温热在气分,肺热咳喘) 知母:苦甘寒。归肺胃肾经。清热泻火,滋阴润燥。 栀子:苦寒,归心肺肝胃三焦经。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消肿止痛。(肝胆湿热、)夏枯草:苦辛寒。归肝胆经。清肝火、散郁结、降血压。 芦根:甘寒,归肺胃经。清热生津,止呕除烦。 天花粉:甘微苦微寒。归肺胃经。清热生津,清肺润燥,消肿排脓。 淡竹叶:甘淡寒,归心胃小肠经。清热除烦、利尿。 清热燥湿药: 黄芩:苦寒。归肺胆胃大肠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黄连:苦寒。归心肝胃大肠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黄柏:苦寒,归肾、膀胱大肠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退虚热。 龙胆草:苦寒,归肝胆膀胱经。清热燥湿,泻肝胆火。 苦参:苦寒,归心肝胃、大肠膀胱经。清热燥湿,祛风杀虫,利尿。 清热凉血药: 生地黄:甘苦寒,归心肝经。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热入营血、血热妄行等热病) 玄参:苦甘咸寒,归肺胃肾经。清热凉血,滋阴解毒。 牡丹皮:苦辛微寒,归心肝肾经。清热凉血,活血散瘀。

中医诊疗方案皮肤科

皮肤科 中医诊疗方案(试 行)

目录 黧黑斑病(黄褐斑)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四弯风病(特应性皮炎)中医诊疗方案(试行)顽湿聚结病(结节性痒疹)中医诊疗方案(试行)日晒疮(多形性日光疹)中医诊疗方案(试行)脚湿气病(足癣)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瘾疹(慢性荨麻疹)中医诊疗方案 风热疮(玫瑰糠疹)中医诊疗方案 扁瘊(扁平疣)中医诊疗方案 油风(斑秃)中医诊疗方案 面游风(脂溢性皮炎)中医诊疗方案 跖疣中医诊疗方案 白疕(寻常性银屑病)诊疗方案 粉刺(寻常性痤疮)诊疗方案 蛇串疮(带状疱疹)诊疗方案 湿疮(湿疹)诊疗方案

黧黑斑病(黄褐斑)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8-94)。 (1)面部皮损为黑斑,平于皮肤,色如尘垢,淡褐或淡黑,无痒痛。 (2)常发生在额、眉、颊、鼻背、唇等颜面部。 (3)多见于女子,起病有慢性过程。 (4)组织病理检查示表皮中色素过度沉着,真皮中嗜黑素细胞也有较多的色素,可在血管和毛囊周围有少数淋巴细胞浸润。 2.西医诊断:参照《临床诊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和《黄褐斑的临床诊断和疗效标准》(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色素病学组2003年修订稿、《中华皮肤科杂志》2004年7月第37卷第7期)。 (1)面部淡褐色至深褐色、界限清楚的斑片,通常对称性分布,无炎症表现及鳞屑。 (2)无明显自觉症状。 (3)女性多发,主要发生在青春期后。 (4)病情可有季节性,常夏重冬轻。 (5)排除其它疾病(如颧部褐青色痣、Riehl黑变病及色素性光化性扁平苔藓、雀斑、咖啡斑、Albrifht综合征;炎症后色素沉着;色痣;太田痣等)引起的色素沉着。

中药黄芩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xx 的功效与作用 【性味与功效】 味苦,性寒。功效: 清热解毒。 【传统应用】 主治热病温病发热,肺热咳嗽,湿热泻痢,黄疸,血热吐衄,以及疮疡疖肿,胎动不安等。 本药常用于以下传统方剂: ① xxxx(《伤寒论》): 黄芩、芍药、甘草、大枣,治疗太阳少阳合病,下利;② 黄芩滑石汤(《温病条辨》): 黄芩、滑石、蔻仁、通草、猪苓、茯苓、大腹皮,治疗湿温身热;③ 黄芩泻肺汤(《张氏医通》): 黄芩、连翘、大黄、山栀、杏仁、枳壳、桔梗、薄荷、甘草,治疗肺热咳嗽。 黄芩古代常用于外感发热。温病发热,痢疾,及肺、肝胆、胃肠之急慢性感染性疾病。 黄芩在小柴胡汤、大柴胡汤、泻心汤、黄连解毒汤、普济消毒饮等许多清热解毒名方中都有使用。 【主要成分】 主要含黄酮类xx 素等成分。 1.黄酮类: 黄芩含黄酮类成分,计有40 种黄酮。主要有黄芩苷及其苷元黄芩素;尚有汉

黄芩素、汉黄芩苷、黄芩新素、白杨素、千层纸素 A、千层纸素A 一7—0 —葡萄糖醛酸苷、二氢黄芩苷、5, 8 一二羟基6, 7-二甲氧基黄酮等。 2.其他: xx还含怜谷甾醇、苯甲酸、氨基酸等。 【药理作用】 (一)抗炎、抗过敏、抗变态反应、保护骨质 黄芩苷、黄芩素对关节炎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黄芩素对类风湿关节炎、球蛋白变性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与D-青霉胺相似;对关节炎继发性骨损害有保护作用,能抑制骨质的退化和破坏。 黄芩对各型变态反应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尤其对l 型变态反应作用最强,能抑制肥大细胞酶激活系统对过敏介质SRS-A和组胺的释放,抑制了过敏反应。其有效成分为黄芩素、黄芩苷和其他黄酮类成分。因而黄芩对动物过敏性哮喘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或缓解作用,并且与麻黄碱有协同作用。 (二)解热、解毒和抗病原体 本品对实验性发热有显著的解热降温作用。 黄芩黄酮类成分具有显著的广谱的抗菌、抗病毒作用和抑制阿米巴原虫的作用。但也有报道黄芩无明显的抗菌作用,或者是有较弱的抗菌作用。 本品有解毒作用,与所含的葡萄糖醛酸有关。 (三)利胆、保肝和降脂 本品可促进家兔胆汁分泌,使血中高胆红素含量降低。有显著的保肝作 用。黄芩黄酮能使动物血清中升高的转氨酶ALT AST显著下降。 黄芩新素可明显降低高脂血症大鼠的血清总胆固醇和肝内甘油三酯,并能抑制

《中药药理学》辅导资料

《中药药理学》辅导资料 一、选择题 A型题 1.枳实有效成分中具有α-受体兴奋作用的是 A.柚皮甙 B.忍冬甙 C.新橙皮甙 D.对羟福林 E.右旋柠檬烯2.解表药解热作用主要通过哪些作用产生? A.发汗或促进发汗 B.抗菌抗病毒 C.抗炎 D.以上均是 E.与上述作用均无关3.目前认为黄芩抗过敏作用机理为 A.抗组胺和乙酰胆碱 B.直接松弛肠平滑肌 C.抑制过敏递质的释放 D.A和C E.A、B和C 4.天麻中枢抑制作用不包括 A.镇痛 B.镇静 C.解热 D.抗惊厥 E.以上均不是 5.大多数收涩药含有以下成分 A.生物碱 B.挥发油 C.无机盐 D.皂甙 E.鞣质、有机酸 6.采用注射给药可导致药效产生质的变化的药物是 A.人参 B.当归 C.附子 D.枳壳 E.白术 7.茵陈抗菌作用的有效成分是 A.茵陈炔酮 B.β-蒎烯 C.6、7-二甲氧基香豆素 D.茵陈黄酮 E.绿原酸 8.川芎扩张冠脉的有效成分是 A. 蒿本内酯 B.川芎哚 C.川芎挥发油 D. 阿魏酸 E.川芎嗪 9.温里药对缓慢型心律失常的治疗作用表现在 A.改善房室传导 B.恢复窦性心律 C.加快心率 D.降低异博定中毒死亡率 E.以上均有 10.使血管收缩而产生止血作用的止血药是。 A.白芨 B.艾叶 C.三七 D.仙鹤草 E.茜草 11.中药药理学的基本概念是 A.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 B.用现代医学方法研究中药对机体的作用和作用原理 C.以药物的选择性作用作为分类依据 D.A和B E.A、B和C 12.妊娠忌服药大多是 A.有致畸作用 B.毒性较强 C.药性峻烈 D.A和B E.A、B和C 13.秦艽碱甲对糖代谢的影响表现在 A.血糖 B.血脂 C.肝糖元 D.A和C E.B和C 14.温里药不具备下列哪种作用? A.改善胃粘膜血液循环 B.抗胃溃疡 C.刺激消化液分泌 D.镇吐 E.增加胃肠蠕动,排出胃肠胀气 15.泽泻的利尿作用与采收季节的关系是 A.春季采收作用强 B.夏季采收作用强 C.秋季采收作用强 D.冬季采收作用强 E.一年四季采收作用相同 16.能增加血液中凝血酶活性而止血的止血药是 A.三七 B.白芨 C.紫珠草 D.地榆 E.仙鹤草 17.酸枣仁的药理作用不包括 A.安定 B.镇静 C.抗炎 D.抗惊厥 E.降温 18.枳实有效成分中具有α-受体兴奋作用的是 A.新橙皮甙 B.对羟福林 C.柚皮甙

倒模面膜

面部倒模漫谈 四川省中医药研究院张毅 倒模是近年在我国广泛开展的一项颜面部美容(含护肤、?损害容颜疾病的治疗、面部洁净)新技术。此项技术我国广州最先使用(主要是引进国外技术),?一九八六年七月二十三日至二十七日全国第一届皮肤美容学术研讨会(湖南省衡山市)上,桂林代表袁忠岱把它介绍给与会代表。其后的几年,倒模技术在全国大中城市的医院普遍开展,适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其使用范围大大超出了引进该技术时。一九八七年,?全国第三届皮肤美容学术会;一九八八年全国第四届皮肤美容学术会,一九八九年首届中医医疗学术美容学术会;一九九0年医学美学与美容学术会成立大会及首届学术交流会,都有大量的论文谈及倒模学技术,可见该技术使用的广泛性。 一、倒模与面模 面膜,其英文名称是“Face Pack”,原意是包装、包裹之意,?医学上引为包裹疗法:即把水、溶液、药糊包裹在一定部位,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今天使用的面膜,一般是在面部敷一层粘稠物(其中包括基质、药品、营养品),?使其干燥后形成一种膜,达到治疗面部疾病、清洁皮肤、保护皮肤的目的,这种膜,因敷在脸上,故叫面膜。这种保健治病的方法,就叫面膜疗法。 中医在汉代,就有类似“面膜”治疗这种方法。《五十二病方》中治瘢痕,用男子恶四、水银一等药调敷患处,《华佗神医秘传》“治面上瘢痕神方”,用禹余粮、半夏、鸡子黄调敷,都是类似面膜的记载。晋代葛洪的《肘后备急方》更有直接、有目的地使用面膜保健皮肤的记载,书中用鸡子清和杏仁泥反复搅拌,?每夜卧时涂面,不能不说是我国最早的面膜了。至唐宋,面膜使用更普遍,连北方少数民族也有使用瓜瘘保护皮肤,不受风日所侵,至春暖方涤去的佛妆面膜,而今“面白如玉”,面膜使用之广,可见一斑。 倒模,目前在我们国家是用塑形材料(倒模粉)敷于面部,利用塑形材料在塑形过程中产生的热效应,作为一种辅助疗法的一种理疗方法,这种方法,实际可以看作是面膜的一种特殊形式,而倒模技术则是综合面膜、理疗、药疗、按摩、指针的一种综合性治疗、保健技术,就不单单是倒模本身了。 二、倒模技术的作用 倒模技术,是一种综合治疗方法,他把热疗、针刺、按摩、药疗、面部清洁融为一体,而塑形,只是一种促进皮肤血管扩张,吸收药物清洁皮肤的手段,?在整个倒模过程,皮肤血管收缩、扩张、收缩、扩张、收缩反复交替,可以达到紧缩皮肤,增加弹性的作用,使皮

常见中药基本功效

常见中药基本功效 解表药 羌活:发散风寒,祛风湿,巅顶头痛。 藁本:同上。 防风:祛风解表,皮肤瘙痒,祛风湿,止全身之痛。 荆芥:祛风解表,皮肤瘙痒,透疹,炒碳止血。 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止咳,利水消肿。 桂枝:发汗解表,温通经脉,助阳(心,脾,肾)。 紫苏:发散风寒,行气宽中。 香薷:发散风寒,化湿和中,利水消肿。(发汗解表量不宜大,不宜久煎,热服;水肿,量大,冷服。) 生姜:发散风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 细辛:发散风寒(较强),止痛,通鼻窍,温肺止咳。 白芷:祛风解表,止痛,通鼻窍,燥湿止带,消肿排脓。 苍耳子:发散风寒,通窍,止痛。 辛夷:发散风寒,通窍。 薄荷:发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理气。 牛蒡子:疏散风热,利咽透疹,解毒消肿,润肠通便。 蝉蜕:疏散风热,利咽开音,透疹,明目退翳,小儿肝风内动。 桑叶:疏散风热,清肺润肺,平肝阳,清肝明目。 菊花:疏散风热,平肝阳,清肝明目,清热解毒。 慢荆子:疏散风热,清利头目,止痛。 柴胡:退热,疏肝理气,升举阳气。 升麻:退热,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 葛根:表证风发热,项背强痛,透疹,生津止渴,健脾止泻。 淡豆豉:疏散表邪风寒风热皆可,常做辅助药。 清热药 石膏:肺热咳喘,胃火上炎,煅后收湿敛疮。 知母:滋肺阴而除燥热,胃热口渴,滋肾阴。 芦根:泻胃热生津止渴止呕,清肺热祛痰排脓,湿热淋证水肿。 天花粉:胃热口渴,肺热燥咳。 淡竹叶:清热除烦,清心火,利尿。 栀子:泻火除烦,凉血止血,清热解毒,清利湿热。 决明子:清肝明目,润肠通便。 夏枯草:泻肝火,消肿散结。 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凉血止血,清肺热,安胎。 黄连:清心肝胃之热,燥脾胃大肠湿热。 黄柏:清肝胆大肠膀胱及下焦湿热,泻火解毒,入肾经退虚热。 穿心莲:清下焦湿热,擅清肺胃之热,泻火解毒。 苦参: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杀虫利尿。

我的痤疮治疗方案

我的痤疮治疗方案 痤疮,又称寻常型痤疮。是青春期常见的皮肤病,其特点是颜面及胸背散在发生针尖或米粒大小的皮疹,或见黑头,能挤出粉渣样物,俗称粉刺。多见于青年男女,青春期过后,大多自然痊愈或减轻。 1、病因病机 1.1血热偏盛。 青年人生机旺盛,血气方刚,然而有些人因素体阳热偏盛,在生机活泼之际,营血日渐偏热,血热外壅,体表络脉充盈,气血郁滞,因而发病。 1.2肺胃积热。 辛辣之品属阳属热,偏嗜日久,更易助阳化热;鱼腥油腻肥甘之品,过食则中焦运化不周,积久亦可化生火热。积热循手太阴肺经、足阳明胃上熏,血随热行,上壅于胸面,故胸﹑面生栗疹且色红。 1.3外感风热。 感受风热之邪可诱发或加重病情。如《诸病源候论》指出:“面疱者,谓面上有风热气生疮,头如米大,亦如谷大。”“嗣面着,云面皮上有滓如米粒者也。此由肌腠受于风邪,搏于津液,津液之气因虚作之也。” 1.4气血凝塞。 不洁尘埃或粉脂附着肌腠,使玄府不通,气血凝塞,或冷水洗面,气血遇寒凉而郁塞,以致栗疹累累。 1.5血郁痰结。 病情旷日持久不愈,使气血郁滞,筋脉失畅,或肺胃积热,久蕴不解,化湿生痰,痰血瘀结,可致栗疹日渐扩大,或局部出现结节,累累相连。 总之,素体血热偏盛是痤疮发病的根本;饮食不节﹑外邪侵袭是致病的条件;血瘀结使病情复杂。 痤疮是年青人美容的大敌。容貌美除五官端正外,皮肤的色泽和光滑度是影响美容的最重要因素之一。痤疮恰恰可以从两个方面破坏容貌之美。所以,对痤疮的治疗不可轻视。痤疮的临床治愈为皮肤损害消退,自觉症状消失。美容治愈啧不仅皮损消退,且未留印痕及瘢痕,面部皮肤光洁。下面就结合本人的自身情况来探讨一下治疗痤疮的方案。 2、症状辩证 症状:我今年22岁,脸部和背部都有痤疮出现。脸部皮肤比较油腻,皮疹红肿疼痛。有时候还伴有口臭,舌红,苔黄腻。脸上的痤疮多长在脸狭两边,如果用手挤压,可挤出条状或米粒大的黄白色,半透明的脂肪栓。而且我的鼻子还伴有许多黑头挤压也会挤出条状的脂肪栓。 辩证:肠胃湿热证引起的痤疮 治则:清热除湿解毒。

今天才知道,原来这些都是中药名啊

今天才知道,原来这些都是中药名啊 小编某日翻开了《本草纲目》,竟然发现其中那些中药材名,居然也能念起来口齿生香,可以入诗,可以入词。 今日收集了一些,供大家欣赏…… 徐长卿 徐长卿能治毒蛇咬伤,民间叫蛇痢草。相传在唐代贞观年间,李世民外出打猎被毒蛇咬伤,御医束手无策,多亏了民间医生徐长卿的“蛇痢草”几天就治好。于是李世民赐名说:“是徐先生用这草药治好了朕的病,既不知名,那就叫‘徐长卿’吧,以免后人忘记。”刘寄奴 寄奴这个名字颇有古意,它是宋武帝刘裕的小名。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名句:“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指的便是刘裕。 刘裕因偶然发现这个“生江南,茎似艾蒿”的野草刀枪箭药,一敷即愈, 于是药唤“刘寄奴”。使君子 此物味甘气温,既能杀虫,又益脾胃,敛虚热而止泻痢,为小儿诸病要药。相传北宋年间,潘洲有位叫郭使君的郎中,精通医道,乐于救助穷苦百姓,其无意中发现这种果实能治疗小儿虫积、疳积,效果极好,医家便以此药称“使君子”。紫萱 紫萱,也就是耳熟能详的忘忧草,其实就是黄花菜。嵇康《养

生论》云:“萱草忘忧”。 据《诗经》记载,古代有位妇人因丈夫远征,遂在家居北堂栽种萱草,借以解愁忘忙,从此世人称之为“忘忧草”。 其入药有止血、消炎、清热、利湿、消食、明目、安神等功效。紫苏 紫苏,以其叶背色紫而名;“苏性舒畅,行气和血,故谓之苏”(《本草纲目》)。主要根据颜色和功用而得名。根据其药用部位不同,又有“紫苏叶”、“紫苏梗”和“紫苏子”之名。半夏 半夏,这名字取的真是文艺,又名三叶半夏,半月莲、守田、水玉等,又有水生和陆生两种,即所谓的水半夏和旱半夏。因其农历五月间成熟,恰巧是夏季过了一半,故名。半夏本是有毒的植物,作为中药可以燥湿化痰,和胃止呕,主治痰湿水饮,呕吐,咳喘等症。雪见 雪见草,其实是荔枝草的别名。因入药用选取冬季下雪或是春季嫩草,药效更好,所以才叫雪见。它能清热,解毒,凉血,利尿。飞蓬 飞蓬这两个字,就给人一种飘泊、离乱的感觉。古诗文中形容人头发很乱,如《卫风·伯兮》中“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飞蓬正是生于河滩、渠旁、路边或农田,和蒲公英有些类似,易形成大片群落,能清热利湿,散瘀消肿,外用治牛皮癣,跌打损伤等。望月砂 野兔的干燥粪便。有明目杀虫之功效,又和月宫玉兔的神话

常见中药的功效与作用

西洋参的功效与作用 西洋参又叫花旗参、洋参、美国人参等。原产地在美国和加拿大,是为五加科植物西洋参参的根,和我国人参可谓是一母同胞,血缘很近,但药效有所不同,最大的优点是温补效果佳,不会出现流鼻血一类的上火症状。那么,西洋参有哪些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呢? 西洋参的功效: 1、增强中枢神经系统功能:西洋参中的皂甙可以有效增强中枢神经,达到静心凝神、消除疲劳、增强记忆力等作用,可适用于失眠、烦躁、记忆力衰退及老年痴呆等症状。 2、保护心血管系统:常服西洋参可以抗心律失常、抗心肌缺血、抗心肌氧化、强化心肌收缩能力,冠心病患者症状表现为气阴两虚、心慌气短可长期服用花旗参,疗效显著。花旗参的功效还在于可以调节血压,可有效降低暂时性和持久性血压,有助于高血压、心律失常、冠心病、急性心肌梗塞、脑血栓等疾病的恢复。 3、提高免疫力:西洋参作为补气保健首选药材,可以促进血清蛋白合成、骨髓蛋白合成、器官蛋白合成等,提高机体免疫力,抑制癌细胞生长,有效抵抗癌症。 4、促进血液活力:长服西洋参可以降低血液凝固性、抑制血小板凝聚、抗动脉粥样硬化并促进红血球生长, 增加血色素。 5、治疗糖尿病:西洋参可以降低血糖、调节胰岛素分泌、促进糖代和脂肪代,对治疗糖尿病有一定辅助作用。 西洋参的作用: 1、西洋参具有滋阴补气, 宁神益智及清热生津, 降火消暑的双重功效. 古语云: “西洋参性凉而补, 凡欲用人参而不受人参之温者皆可用之”. 故补而不燥是花旗参的特别之处. 2、强化心肌及增强心脏之活动能力; 3、强壮中枢神经, 安定身心并恢复疲劳, 有镇静及解酒作用, 增强记忆能力, 对老人痴呆症有显著功效; 4、对血压有调整作用, 使暂时性或持久性血压下降.抑制动脉硬化并促进红血球生长, 增加血色素的份量; 5、能调节胰岛之分泌, 因此对糖尿病有功效; 6、对肝脏有调节副肾上腺素之分泌, 促进新代的作用; 7、能增强体力并对运动员具极大助益; 8、抑制癌细胞生长, 增加免疫功能; 9、助长消化, 对慢性胃病和肠胃衰弱有助效。 现代药理学研究证明:西洋参性凉味甘,除有补气养阴的功效外,还能清火生津,对津液不足,口渴舌燥具有相当的疗效。长期服用,能提神醒脑、生津止渴、调节平衡,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的确是进补强身的上佳之选。 除了日常的保健功能外,经临床验证,西洋参对高血压和心肌营养不良、冠心病、心绞痛等亦有一定疗效。对于由心脏病引发的胸闷、心慌心烦等症尤为适宜。同时,花旗参还可降低"化疗"或"放疗"治癌肿引起的不良反应,常作为治疗各种癌症的辅助剂之品。 西洋参具有多方面的药理活性,如:强壮剂具有抗疲劳、强壮体魄作用。补益剂具有补充人体所需,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抗应激能力具有抗缺氧、抗高温、抗寒作用。预防

中医考研 中药功效主治总结笔记

解表药 一.发散风寒药 ★麻黄 [ 宣肺平喘,利水消肿,(表实无汗) ★桂枝 [(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表实无汗,表虚有汗) ★紫苏 [ 行气宽中,(行气安胎) 发汗解表解鱼蟹毒 ▲生姜 [ 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解药毒) ▲香薷 [ 化湿和中,利水消肿,(阴暑证,夏月之麻黄) ★荆芥 [ 透疹消疮,炒炭止血 ★防风发表散风 [ 渗湿止痛,止痉,止泻 ★白芷 [ 止痛,通鼻窍,消肿排脓,燥湿止带,(阳明头痛——前额头痛) ★羌活 渗湿止痛,(太阳头痛——巅顶头痛) ▲藁本散寒祛风 ▲细辛 [ 通鼻窍,止痛,温肺化饮,(阳虚外感;煎服2-5g,入丸散0.5-1g) ▲苍耳子 [ 散风除湿,止痛 通鼻窍 ▲辛夷 [ 发散风寒(木笔花,春花;包煎) 二.发散风热药 ★薄荷 [ 清利头目,疏肝解郁,(后下;3-6g) ★牛蒡子利咽,透疹 [ 解毒消肿,(大力子,鼠粘子,恶实) ▲蝉蜕 [(开音,治音哑),明目退翳,止痉 ★桑叶疏散风热 [ 清肺润燥 ★菊花平肝明目 [ 清热解毒(黄菊花——疏散风热,白菊花—— 平肝明目) ▲蔓荆子 [ 清利头目,(太阳头痛) ★柴胡 [(疏散),疏肝解郁,(升阳举陷——中气下 退热陷,内脏下垂等;邪在少阳,寒热往来) ★葛根解表升阳 [(解肌),止泻,透疹,生津止渴,(升阳止 泻——清阳不升之泄泻等) ▲升麻 [ 透疹,清热解毒,(升阳举陷) 淡豆豉[ 除烦 比较:麻黄与桂枝;紫苏与生姜;麻黄与香薷;羌活与白芷; 薄荷、牛蒡子与蝉蜕;柴胡与葛根 清热药 一.清热泻火药 ★石膏 [ 除烦止渴,(气分实热要药),清肺胃热,收敛生肌,(煅后外用)清热泻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