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三篇(最新)

我国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三篇(最新)
我国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三篇(最新)

随着国家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高等院校数量的增多,各大高校的不断扩招,大学生的数目逐年增多,随之而来的大学生“就业难、难就业”问题日渐显现。如果不能对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进行合理的解决,就会导致大量的人力资源浪费,同时也会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因此解决当代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至关重要。

一、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

根据国家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大学生数量均同比上年增加60万人左右,而国家全部的劳动力当中有超过一千万的人是大学生,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会越来越大。如何帮助大学生解决就业难的问题是国家亟待解决的问题。大学生就业困难这一问题困扰政府和社会多年。从整体来说,大学生作为高水平的人力资源,在劳动力市场上具有较高的地位优势。但是,高校的教学方式没有对学生的就业、创业需求进行教学,教学内容与市场结构相脱节,导致大学生就业形势存在着重重困难。因此,当代大学生必须具备更多的知识技能和创新方式才能为今后的就业打下基础。

二、大学生就业的现状

(1)对自身就业能力期待过高。我国一直对大学教育比较重视,在大学进行人才培养,但由于高等教育的逐渐普及,大学开始面向大众广泛招生,这使大学教育成为普通标准,大学本科学历也逐步普及,大学生数量骤增。因此,当代大学生进行就业选择时,无法摆脱大学光环,忽视自身就业能力水平,对就业期望过高,导致大学生就业困难,就业压力大[2]。同时,当代大学生对一线城市充满向往,又难以接受一线城市带来的压力,导致心理矛盾产生,造成就业机会浪费,形成就业压力。

(2)高校自身问题导致就业形势困难。各大高校在设置教学理念时各不相同,有些高校因其没有对教学制度进行合理的改革和创新,导致学生学习的专业无法和社会相接轨,从而让学生的学习失去了其本身的意义。同时,高校的就业机构对学生的就业状况只是简单陈述观点,并没有进行合理的分析。导致学生对就业指导机构理解不足,甚至完全不知道学校的就业机构,因此各大高校的就业机构应当要发挥其更大的空间来帮助学生。

三、促进大学生就业的策略

(1)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当代大学生受诸多环境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导致大学生思想观念差异较大,在择业就业中将缺乏理性思考和判断。因此,应加强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加强社会文化指导,根据职业规划,制定发展方向。学校应正确引导学生就业观念,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就业指导课程的重要环节,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意识,了解时代发展。增强大学生就业心理素质,具有正确面对社会的心理状态,适应社会环境,避免出现心理误差。学校应注重学生对职位预期心理的培养,从基层做起,腳踏实地进行工作,避免学生好高鹜远。在培养大学生树

立正确就业观念时,家庭教育氛围也尤为重要,家长应进行正确引导,转变家庭观念,对学生进行心理支持,关心学生,培养学生完善理性思维,进行职业规划,树立就业目标,避免学生形成攀比心理,盲目就业。

(2)提高大学生自身能力和综合素质。大学生在就业时,应提高自身能力和综合素质,只有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学校在适应对代发展时,依据社会对人才的不同需求,进行专业设置,培养专业性人才。学生学习本专业的同时,更应根据自身状况进行特长能力培养,有助于择业就业中明确方向。当代大学生应积极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培养自身的政治思想,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具备较强的责任心,提高外语水平,锻炼读写技能,具备独立操作计算机能力,实际应用能力强,创新思维活跃,具有吃苦耐劳精神和事业精神,拓展自身知识范围。

(3)放宽就业政策并鼓励大学生创业。在社会就业形势严峻时,政府为促进大学生就业,应放宽就业政策,完善大学生就业管理体制,针对应届毕业大学生实行特殊性政策,扩大毕业生在地域上的择业就业选择自由度,放宽应届毕业生的户籍管理制度,保证应届毕业生的优先选择权。政府对进行自主创业的毕业生实行优惠政策,加大对毕业生的资金投入,鼓励大学生进行创业。对非国企单位就业的学生也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进行劳动合同的签订,保证大学生就业的合法权益,支持学生进行西部支教,鼓励学生进行西部开发,对到偏远地区的学生给予政策支持和物质鼓励,提高大学生参加的积极性。在促进大学生就业时,应保持就业渠道畅通,提高就业率,政府还应加大就业信息网的建设,保证招聘单位和就业人员迅速匹配,专设毕业生的就业信息网,保证就业信息传递通畅,避免毕业生错失就业机会。政府还应鼓励学校与企业进行合作,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就业资源,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例如,学校通过就业指导部门,实现校园招聘,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人员引进学校,对校内学生进行人才招聘,针对企业所需人员进行招聘,增强招聘人员的针对性,避免学生进行盲目就业,浪费就业资源。

四、结语

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还需要学生、学校、社会和政府部门等的共同努力,毕业生是当今社会发展中一支强有力的队伍,所以高校要根据社会的发展和需要培养与时俱进的人才。

当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大众化趋势也就不可避免,大学毕业生就业方式也必然走向大众化,在中国这个转变过程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和就业人口高峰交织在一起,从而使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显得格外突出。

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的特点是:压力与机遇共存

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的转变,是社会发展和国民素质提高的要求和重要标志之一。与此相应,大学生就业问题方式和就业格局上也必然要经历一个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的过程,即作为一个普通社会成员去求职和就业。因此,大学生有必要消除自己的主观理想预期与社会客观实际之间的差距,主动地转变就业观念、调整自身素质,以充分适应社会。

首先,正确认识就业形势与择业困难之间的关系并理性地作出择业意向。在一个社会中,如果就业适龄人口的数量大于社会所能提供的就业岗位数量,这种情况对于该社会而言便构成了就业绝对困难情境。可以说,就业绝对困难主要存在于社会层面。实际上,由于社会所能提供的就业岗位数量基本上是一种趋势性估算、而且主要是以常规化就业岗位计算的,所以,对社会就业结构中的“弹性”系数以及对个体化就业岗位数量,一般很难做出精确的预测,其结果势必导致对就业绝对困难系数的计算难以达到高度精确。这便为社会争取从就业绝对困难向相对困难的转变留下可能的空间。

基于这一缘由,处在现实社会背景下的个人,择业时对自身就业意向的恰当定位和及时调整,将会有助于促进其就业难度的减小。具体而言,在择业的同一个时间段上,如果人们在择业标准中对就业地区、从业机构、职业类型等的选择都过于集中化,那么,势必导致在这些就业地区、从业机构、职业类型上的集中竞争,形成就业绝对困难情境并加大就业绝对困难系数。相反,如果面对这种情势而及时进行调整,选择目前被暂时忽视或“冷落”的就业地区、从业机构、职业类型等,实际上等于主动选择了一种就业相对困难、甚至减小了就业相对困难系数,换言之,这种调整便可能意味着就业机会的形成。

其次,中国大学生就业现状以自主创业,可以成为个人层面上减少就业难度的一种主动性的现实选择方案。在个人层面上,减少就业难度的方法大致有两类:一是被动选择,如对自己原先的就业意愿进行调整。具体而言,降低择业标准,就可能意味着获得就业机会。二是主动选择,如自主创业。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就业形式经历了几种重要转变:第一,从最初主要是体制内就业,到出现了更多的体制外就业;第二,从原先主要是机构化就业,到出现了更多的个体化就业;第三,从最初主要是占据现有的就业岗位,到出现了更多的创造就业岗位。这种变化与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进程是一致的。后期出现的就业形式,对个体自主性的要求越来越高。自主创业则是这一方面的集中体现,它成为个体在解决就业问题上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重要形式。

大学生就业是众多媒体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从一个侧面折射出大学生就业对全社会的影响的广度和深度。又是一年大学生毕业就业之时,正确分析就业形势,保持冷静和理性的就业态度,提出解决就业难题的建议,成为当前一个必然而且重要的问题。

一、前两年就业状况

1. 2006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

主要有以下表现:(1)毕业生人数再创新高。2006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突破400万大关,达到413万人,比上年增加75万人。毕业生数量连年创出新高,而且总量大、增幅高。(2)社会总体就业形势严峻。据国家发改委资料,2006年全国16岁以上劳动年龄人口增长达到高峰。但与前一年相比,城镇新增就业岗位约1100万个,而劳动力供给则是1400万人。(3)一些新情况值得关注。一是

用人需求越来越向重点大学集中、研究生集中,一些地方院校特别是地处偏远的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度增大;二是高校毕业生“重心”下移受阻,由于下岗失业人员、中学毕业生、农民工等的抢占和挤压,一些低端岗位被多方占领;三是研究生就业率开始出现下降的趋势,把握好节奏、调整好结构已是当务之急;四是近年来待就业毕业生有增加的趋势,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

2. 2007年的就业状况不太理想

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495万,比2006年增加82万,同比增幅达19.9%。由于解决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历史遗留问题的任务仍然很重,新成长劳动力已进入高峰期,特别是高校毕业生近年增量多、压力大,整个就业市场需求岗位的总体状况相对趋紧,至今仍有一百多万没有就业。首先,从国际形势看,国际贸易摩擦影响就业。我国已进入国际贸易摩擦高发期,对我国产品的反倾销已从发达国家扩大到发展中国家,产品从纺织品扩大到电子、五金和机电产品。其次,人民币升值也对国经济增长将产生重要影响,由此波及许多出口行业的经济不能高速发展,进而影响这些行业需求大户减少了高校毕业生的需求。再次,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从地区分布看,东部省市吸纳了全国50%以上的高校毕业生,西部省区接收高校毕业生的比例不足20%,东部需求旺盛、西部需求不足和“孔雀东南飞”的现象依然存在。从学历层次看,高职高专毕业生仍然是就业的难点和重点。从学科专业看,工科和应用性较强的学科专业就业形势较好,而一些“时髦专业”和文科专业就业出现困难。专业趋同现象和学校的知名度,对高校毕业生就业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二、 2008年的就业形势分析及建议

1. 2008年就业难的表现

2008年高校毕业生将达到559万,2008年比2007年增加64万人。因此,今年就业难将会有以下表现:第一,供需差别进一步加大。第二,用人单位选材要求高,造成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由于大学生多的原因,好多企业不愿意招聘应届毕业生。尽管企业的栋梁和骨干全是大学生,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大学生,但是,一些企业每年基本上不要应届大学生。第三,专业相同的人多,热门专业人才过剩。近年来,一些工科院校和具有专业特色的学校追求综合发展,纷纷上马热门专业,致使这些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难度加大,2008年也比较明显。第四,整体大学生薪酬逐年降低使学生不愿就业。关于大学生薪酬期望值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66.4%的本科毕业生希望自己的月薪在2000元以上,市场只给1700元/月。第五,缺乏工作经验。大学生求职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缺乏工作经验”。我国的教育体制多年来按照一种模式培养人才,专业设置脱离社会需求,不注重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大学生有的是专业知识,缺的是良好心理素质、礼仪和法律观念,大学里有的是教授,缺的是“教练”。

2. 就业建议

从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2008年就业依然不容乐观,对此状况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转变就业观念: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经济社会发展的事实越来越证明,一个人不可能终身从事一种职业。因此,具有高附加值人力资本的高校毕业生没有必要刻意追求一时的“完美”,完全可以先就业,然后在职业发展中选择从事的专业,进而在不断积累中成就自己的事业。在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情况下,最好还是先落实个单位,然后再根据情况伺机而动。当然,一个重要的前提是,必须处理好与已签单位的关系,并能够承受违约引发的责任。

第二,正确分析自我,抓住时机,当机立断。当前,很多毕业生还在左顾右盼、犹豫不定,有的学生手中有几个选择但迟迟不签约,总希望奇迹在明天出现。岂不知,用人高峰稍纵即逝,在毕业生供给充足、社会需求呈现买方市场的态势下,好的用人单位不可能在一个需求周期内两次或多次到同一个学校去,更不可能苦苦等待你迟来的回复。所以,建议目前有就业意向的同学尽快签约。当然,实在不理想的也不要强人所难。

第三,学会全面撒网、重点捕鱼。还没有找到工作的毕业生,就业信息是最重要的。一方面,要尽快与学校就业部门联系,取得主渠道的帮助和支持;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地缘、血缘、学缘”关系,发动老乡、亲友、同学(校友)找信息;网上信息也是重要渠道之一。在有目标的情况下,要重点“捕鱼”,在没有目标的条件下,可以有选择地全面“撒网”,甚至“有枣没枣打一竿”。但是必须准备好自我的知识储备和基本素质。

第四,放下骄子的姿态,从基层工作做起。大众化教育必然导致大众化就业,高校毕业生已不再是“象牙塔”里的“阳春白雪”,这种转变促使高校毕业生在享受大众化教育成果的同时也肩负着就业阵痛的压力。于是,不就业族、考研族、创业族、打工族、出国族纷纷出现,使得高校毕业生就业越来越多样化、多元化。因此,高校毕业生不仅要能承受“治国平天下”的重任,更要能够忍受“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痛苦。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理想的职业固然重要,但在没有更好选择的前提下,暂时屈就也是权宜之计。2006年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从制度层面上固化了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渠道和途径,标志着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进入全面推进的新阶段。这是党中央、国务院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事关青年健康成长、事关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工程,毕业生应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勇于到基层锻炼成长,善于在艰苦、复杂的环境中脱颖而出。

(完整版)七年级英语一般现在时专项练习

一般现在时专项练习 一用括号内动词的适当形式填空 1. He often ________(have) dinner at home. 2. Daniel and Tommy __________(be) in Class One. 3. We ____________(not watch) TV on Monday. 4. Nick ___________(not go) to the zoo on Sunday. 5. ________ they _________(like) the World Cup? 6. What __________they often _________(do) on Saturdays? 7. ______ your parents _______(read) newspapers every day? 8. The girl _______(teach) us English on Sundays. 9. She and I ________(take) a walk together every evening. 10. There ________(be) some water in the bottle. 11. Mike _______(like) cooking. 12. They _______(have) the same hobby. 13. My aunt _______(look) after her baby carefully. 14. You always _______(do) your homework well. 15. She ___________(go) to school from Monday to Friday. 16. Liu Tao ___________(do not) like PE. 17. The child often ___________(watch) TV in the evening. 18. Su Hai and Su Yang ___________(have) eight lessons this term. 19. -What day __________(be) it today? -It’s Saturday. 20 We often ___________ (play) in the playground. 21. He _________ (get) up at six o'clock. 22. __________ you __________ (brush) your teeth every morning? 23. What __________(do) he usually __________ (do) after school? 24. Danny ____________ (study) English, Chinese, math, science and art at school. 25. Mike __________ (go) to the park with his sister. 26. _________ Mike __________ (read) English every day? 27. How many lessons _________ your classmate _________ (have) on Monday? 28.What time _________ his mother _________ (do) the housework? 二按照要求改写句子 1.I do my homework every day.(改一般疑问,并否定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She likes milk.(改为一般疑问句,并作肯定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We go to school every morning.(改为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He speaks English very well.(改为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I like taking photos in the park.(对划线部分提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John comes from England.(对划线部分提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Do you often play football after school? (肯定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She lives in a small town near New York. (改为一般疑问句, 作否定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David has got a goal.(改为一般疑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We have four lessons.(改为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Nancy doesn't watch TV.(改为肯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Daming comes from Beijing. 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般疑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Mike has two lessons on Monday.一般疑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I usually play football on Friday afternoon.

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教育

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摘要:大学生就业形势偏紧和就业层面下移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大学生就业是世界性的难题,关系着大学生本人的发展、家庭的稳定、社会的和谐,因此政府、社会、家庭要高度重视,尤其是高校大学生对当前就业形势与环境,要有客观的认识和评价,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占据有利地位。 一、引言 高校大学毕业生就业关系着大学生本人的成长成才与发展、家庭的稳定幸福、社会的和谐。大学生就业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大学生就业难的呼声近年来持续上涨。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陡增,人才市场中竞争力度越来越大。2013年我国经济形势不乐观,2013年可能是最复杂的一年,毕业生人数达699万,号称“史上最难就业年”,整个宏观层面就业形势非常严峻。然而,这个数字在不断刷新,20l4年的毕业生人数729万,再加上往届没有实现就业的,毕业生数量非常大。据权威机构数据统计显示,美、英等国大学生就业也不乐观,青年人就业已经是一个全球性的难题,因此高校教师和学生一定要对就业形势、环境,要有客观的认识和评价。 二、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走向市场化,为高校毕业生自主择业奠定良好基础。但随着高校毕业生的逐年增多,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总体来说,大学毕业生就业大环境中,机遇与挑战都有。 (一)从统计方面看,社会人才供给总量与社会需求总量差距较大,

未能落实就业的大学生总人数持续增多,就业压力巨大 我国在“十一五”期间计划每年平均新增劳动力需求总量为2000万,但是“十一五”期间每年新增劳动力供给为2300万,每年将会有300万多余劳动力。供给和需求之间存在差距,估计我国未来几年内在人才需求总量上将出现供大于求、人员过剩的现象。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与就业的大环境联系密切,大学生就业也呈现出数量不匹配的特点。10年来,因为高校扩招力度加大,大学生数量增加走高,加上毕业时间、就业程序的同步造成了“一致”效应。统计显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稳中有所下降,随毕业生数量增加而有所下降。如2010年到20l5年,我国大学毕业生的人数由630万增加到了729万,6年里,毕业生数量增加幅度很快。 (二)从地域视角看,随着国家促进就业优惠政策的大量出台,二线、三线城市人才吸引能力将逐步增强 近几年,由于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开始面临土地和环境承载力的制约,城市的公共服务发展水平与以大学生为主体的精英移民在一线城市的增加速度无法实现同步发展,如教育、医疗等公共资源供给不足,尤其是房价上涨等造成一线城市生活成本加大。与此同时,由于政府相关政策的宏观调控,大量“西部开发、中部掘起’’等政策出台,促进了一批二、三线城市的发展,经济规模、创业环境等方面都得到了快速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水平的提高,二、三线城市就业机会增多,对人才的吸引力将显着增强。 (三)从就业产业结构视角看,三大产业的就业空间各有优势,战

当代中国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任何社会都不可能没有问题,人类社会正是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前进的。我国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是伴随改革开放不断推进、经济社会不断发展而逐步产生并日益凸显的,是改革进入攻坚阶段的一个现实国情。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更关注自己毕业以后就业的形势与问题。看着这些即将毕业的师兄师姐们,他们的脸庞上流连着对校园的不舍,还有对未来的茫然与失措。而即将进入大三的我们,越来越开始疑惑今后工作跟升学的问题。 近年来,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显得越来越突出。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因素很多 一是教育与生产相脱离。我国现在生产模式是“世界加工厂”,主要需要的是廉价劳动力的“血汗工人”和有经验的技工,是体力劳动者,而大学教育培养的是高价劳动力的脑力劳动者。所以,要说“头脑还缺乏市场经济意识”,那不是大学生,而是指责大学生的专家、学者和领导者自己。但这不是我们认识问题的出发点,我们认识问题的出发点应当是:中国不应该是降低大学生的价值体现,而是要尽快改变我国的生产模式,使大学生的价值能够充分体现;使中国能够走上自主创新,科学生产的道路。 二是观念问题。中国是有社会主义特色的国家。因此,中国的教育应当是“公有制为主体”,不应该是个人的投资,而应当是社会对发展的投入,是一种社会积累。教育费用应当由国家、社会承担,从物质基础上培养学生的为祖国、为社会“回报”而学习的思想观念。教育费用由国家、社会承担之后,还缩小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劳动力的生产价值的个人差别。这不仅有现实的意义,而且有很深远的意义。 三是大学生自身素质因素。具体来说有以下几方面:(1)、诚信问题,不少毕业生发现求职时有一定的证书、文凭、履历能为找工作带来方便,有的大学生凭勤奋刻苦,在大学期间努力争取获得相关证书,不刻苦学生则通过投机取巧或造假来骗取企业初步信任,对大学毕业生整体形象造成一定的损害。(2)、大学生整体素质有下降趋势。由于近几年公办高校扩招,加之民办高校急增,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招生分数不断降低,加上不少大学生大学学习不认真,动手能力差,缺乏实践经验,大学生整体素质有下降趋势。(3)、大学生自身定位偏颇。都希望找收入高、待遇好的单位。由于我国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东西部地区之间、沿海地区和内地之间的差距较大,大学毕业生选择就业区域时,过度集中于北京、上海、深圳等热点地区,造成这些地区的就业压力明显增加。(4)、求职途径把握不准。不少大学生通过参加各种各样人才交流会“广泛撒网”的方法,或希望通过熟人“托关系”、“找门路”以捧上“金饭碗”, 不善于“推销”自己,没有针对自己的切实优势,通过重点了解用人单位实际需求情况,提高就业率。 四、用人单位误区。(1)、存在性别歧视。女大学生明显处于劣势,不少用人单位考虑女大学生生理因素、婚姻因素、成就动机,以及生育保险费和女工劳动保护费用等。同等情况下女大学生将来工作成本比男大学生大,这是女大学就业难的主要原因。(2)、生源地域歧视。不少用人单位考虑到本单位的业务情况与当地联系紧密程度,希望招聘的大学生熟悉当地方言及风俗,甚至有一定的人际关系网等, 选用人才时优先考虑本地人才。甚至一些地方政府招聘公务员时也存在生源地域歧视,实行地区保护主义,不利于大学生公平竞争。(3)、过分看重工作经验。经验不足是大学毕业生最大的劣势,不少用人企业经营有困难,急于招聘某一方面能人,并且希望很快给企业带来变化,而一般大学生则无法满足用人单位要求。用人单位忽视大学生的潜力和可塑性,其实经验总是在实践中培养起来的,

浅谈对目前大学生就业形势的认识

浅谈对目前大学生就业形势的认识 经常有人说:“大学毕了业就失业。”先不说这种观点是否全面,但它也反映了现在就业的严峻形势。的确,在这各种领域的人才涌现的社会,大学生就业面临较大的挑战。不论从前还是现在,就业始终对不同能力的人来说都有着难与易的区分。就现状而言,就业对绝大部分大学毕业生来说是很棘手的问题之一,为什么接受了高等教育仍不能胜任工作。当然政策和发展程度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但毕竟我们的控制力有限,只能找自身的原因了。结合长远来看由于经济的飞速发展,各产业的自动化加强也必定会淘汰一部分人,那么欲解决就业问题,我想应该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创造力,积极的开发建设新产业避免人力资源的浪费。经济发展了,就业却难了。看着到处都是的招聘广告却不知要去向何方,个人认为,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经济原因。每当经济危机到来的时候,企业普遍实行的保守的发展战略和紧缩财政战略,一方面人力资源的补给大幅减少,另一方面用于培养与培训的费用也大幅减少,在招聘的时候会对相关专业的大学生优中选优。经济危机造成的结果是,无论是从结构看,还是从总量上看,大学生的数量都是供过于求。 2.社会原因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同时,用人单位也普遍存在着“选材难”的问题。好多企业虽明知其公司的栋梁和骨干是大学生,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大学生,但是,他们每年基本上不要应届大学生。这将是应届大学生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企业是不会无缘无故不

要应届生的。大家都知道,大学毕业为的就是能找到好的工作,可是,为什么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让大家困扰呢?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就是供过于求。每年毕业的大学生的数量比社会上所需要的就也岗位数量多的多;而且,这个差距还在逐年的增大。此外,大学没有迅速适应就业市场对高等教育所提出的日益苛刻的要求。从传递知识的角度上看,在整个大学教育中,知识教育仍然是非常大的一个比重,理论功底及其相应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构建仍然极为薄弱;持续的扩招可能进一步稀释了大学既有的教育资源。对于大学生从学校到工作的转换,大学缺乏系统的职业指导与服务规划,导致学生或许有专业能力,但是缺乏获取职业信息,展示专业能力,适应实际工作以及应对职业转换的能力。

七年级英语语法:一般现在时及练习

七年级一般现在时专讲专练 (一)一般现在时的概念 1. 表示目前的情况或状态。 【例句】 We’re at school. 我们在上学。 2. 表示主语所具备的性格、特征或能力。 【例句】 They speak English. 他们说英语。 3. 表示现阶段经常性或习惯性的动作。 【例句】 The girl goes to school by bike every day. 这个女孩每天骑自行车去上学。 4. 表示客观真理或事实。 【例句】 The earth moves round the sun. 地球绕着太阳转。 状元典例 Light _____much faster than sound. A. travel B. travels C. to travel D. traveling 答案:B 思路分析:浏览题干可知句意为“光(传播的速度)比声音(传播的速度)要快得多”。这是一个客观真理,故用一般现在时。light作主语,且是第三人称单数,故谓语动词也用第三人称单数形式。(二)一般现在时的标志词 一般现在时常与often, always, usually, sometimes, every day (week, month, term, year), twice a year, in the morning (afternoon, evening)等时间状语连用。 【例句】 We often play football in the afternoon. 我们经常下午踢足球。(三)一般现在时中的谓语动词 一般现在时中含有两种谓语动词: 1. 系动词be,即am, is 和are。 【用法】我用am;你用are;is连着他,她,它。 单数主语用is,复数全部都用are。 【例句】 I am at No. 2 Middle School. 我在第二中学。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与就业问题分析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与就业问题分析 一、引言 大学生是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 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栋梁之才。根据《xx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内容显示, 截止xx年年底, 我国大学生毕业人数达765万余人, xx届及xx届大学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分别是91.7%和92.1%, 均有8%左右的大学生在毕业半年后没有找到用人单位就业。然而随着全国招生制度的改革, 各高校每年扩招学生, 向社会输送大量毕业生, 造成了大学生就业竞争异常激烈。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解决与否, 不仅影响大学生工作的积极性, 而且也会影响社会的稳定性。因此, 针对大学生就业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就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一) 大学生毕业人数逐年增加 基于目前社会对于人才的急剧需求, 综合提升全民的素质, 我国大规模的高校都积极响应国家的政策, 扩大招生的规模, 这也造成了每年我国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的局面, 如图1所示, 我国每年毕业生人数从xx年至xx年呈现一个逐年上升的趋势。

图1 xx-xx年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人数 由图1所示, xx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413万人, 从xx年至xx年每年毕业生人数都呈现上升趋势, 到xx年全国毕业生人数则达765万人, 比xx年毕业生人数增加了352万人, xx年也因此被称为史上“最难毕业季”。 __总理李克强在人社部召开就业工作座谈会时说过, xx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创历史新高, 如此庞大的毕业生队伍走向社会, 不仅给社会就业资源产生较大影响, 而且对于大学生自身也有一定的压力。 (二) 大学生期望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就业 根据xx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显示, 我国经济较发达地区、东部沿海地区及一些中心城市对人才需求旺盛, 中西部地区人才需求相对较少, 但是近几年需求也在逐年增加, 其他一些边远地区及经济水平相较落后的城市则仍显示需求不足。在经济发达地区中, 北京、上海、广州、浙江则被大部分学生作为就业城市的第一选择, 这样的因素也造成了众人同挤“独木桥”的现象, 挤不上的学生对其他地区岗位则“不屑一顾”。 三、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大学生就业指导论文)

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班级:工商管理09-2 姓名:郭清华 学号:310910010216

摘要:随着中国高校教育的发展,大学生的数量急剧增加,大学生就业问题也日益凸显,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成为社会热点之一。本文从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现状入手,分析当今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与原因,从而在国家、学校教育、社会与个人四个方面提出相关解决问题的对策与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形势;对策 1. 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分析 中新网北京5月24日电(记者马海燕)中国教育部副部长24日表示,中国今年将有680万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依旧严峻。(2012年05月24日11:27 来源:中国新闻网) 未来相当长时期内大学生就业压力不会减弱。如何帮助大学生走出就业难的困境将成为政府与社会长期而艰臣的任务。大学生就业难是一个现实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经多方面调查研究,造成大学生就业难题的原因是多方面,主要如下: 1.1 供需差: 岗位增36%学生增130% 毕业生供需矛盾突出是近年来社会公认的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直接原因。从2001年至200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从114万增加到338万,是扩招前的3倍;北京地区从6.6万人增加到15.4万人,是扩招前的2.3倍。但是同期北京市所属单位上报需求毕业生数量(不含国家和中央在京机构)只是从4.2万人增加到5.7万人,仅为扩招前的1.36倍。 1.2 选材刁: 应届生就业不吃香 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同时,用人单位也普遍存在着“选材难”。一企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每年招收的1000名员工中,只有40名是大学应届毕业生;一印刷有限公司的代表说,“尽管我们公司的栋梁和骨干全是大学生,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大学生,但是,我们每年基本上不要应届大学生”。 1.3 专业同: 热门专业人才过剩 近年来,一些工科院校和具有专业特色的学校追求综合发展,纷纷上马热门专业,致使这些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难度加大。 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主任任占忠认为,对于近年来盲目上马、目前就业较困难的专业,应坚决按教育部规定,区别具体情况减少或停止招生。 1.4 薪酬低: 市场只给1700元/月 这次关于大学生薪酬期望值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66.4%的本科毕业生希望自己的月薪在2000元以上,但据北京和上海有关机构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月薪的市场值平均为1600~1700元/月,毕业生的期望值显然高出社会现实水准,也导致部分大学生“有业不就”。 1.5 假招聘:

一般现在时-七年级上-练习题

七年级一般现在时练习 一、写出下列动词的第三人称单数 talk______forget______hope______stop______perform______play______say__ ____ buy______worry______fly______study_______like_______make______take____ __ love_______recite_______become_______come_______drive_______shine_____ __ leave_____wake_______ride_______write_______hike______give______see___ ___swim______stop______shop_______plan______get_______sit_______let___ ____ cut_______run_______forget_______begin_______wash_____watch_______ finish______teach_____fish_______reach_______go_______do_____ 二、用括号内动词的适当形式填空。 1. He often ________(have) dinner at home. 2. Daniel and Tommy _______(be) in Class One. 3. We _______(not watch) TV on Monday. 4. Nick _______(not go) to the zoo on Sunday. 5. ______ they ________(like) the World Cup 6. What _______they often _______(do) on Saturdays 7. _______ your parents _______(read) newspapers every day 8. The girl _______(teach) us English on Sundays. 9. She and I ________(take) a walk together every evening. 10. There ________(be) some water in the bottle. 11. Mike _______(like) cooking. 12. They _______(have) the same hobby. 13. My aunt _______(look) after her baby carefully. 14. You always _______(do) your homework well. 15. I _______(be) ill. I’m staying in bed. 16. She _______(go) to school from Monday to Friday. 17. Liu Tao _______(do) not like PE. 18. The child often _______(watch) TV in the evening. 19. Su Hai and Su Yang _______(have) eight lessons this term. 20. -What day _______(be) it today - It’s Saturday. 21 We often ___________ (play) in the playground. 22. He _________ (get) up at six o'clock. 23. ________ you __________ (brush) your teeth every morning? 24. What ________(do) he usually ________ (do) after school?

面对现在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应如何做就业准备

大学生就业难是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社会很关心的问题,从大学生本身来讲,自身应该从哪几方面做准备呢? 1 放低心态,先找份工作积累经验. 首先,应当做好硬件方面的准备,即在学校期间要认真学习自己的专业课程,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道德品质素质。 其次,在求职招聘前要做好自身的定位,不要过高的估计自己的能力,也不要妄自菲薄,要实事求是的分析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能力水品,客观的为自己制定就业计划。 最后,要做好招聘前的准备工作,认真设计自己的简历,在招聘过程中不急不燥,从容应对招聘方的提问。 2 可以自己创业,为自己的以后打算 投简历、跑招聘会,一个字:累,但结果却不如想象中的那么好。大学扩招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可以说迈入了跨越式发展阶段。高等教育产业化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大学生就业问题日趋严峻,初次就业率和供需比日趋下降,尤其是在2008年经济发展遇到挑战的时候,就业形势确实不容乐观,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面对这样的就业形势,大学生应该提高自己的就业能力,让自己从需要就业的人才队伍脱颖而出。 先就业再择业?零工资就业?托关系就业?毕业就失业?这是很多应届毕业生正困惑的问题。本期职场讲坛,商振将与您共同探讨大学生如何顺利就业。 现在大学生毕业,要读很多年的书,这其中花费的时间、精力和金钱是个很大的数值。当付出那么多之后,才发现换来的那几张纸不是想象中的那样值钱,有点怨言也就难免了。曾经有人总结出了80后的十大尴尬,其中有几个还是比较有代表性的。例如辛辛苦苦小学六年勤勤恳恳初中三年废寝忘食高中三年,眼看要走进考场却赶上国家扩招,任他猫猫狗狗也都能混个大学文凭,现在大学文凭算什么葱啊!还有一个就是稀里糊涂大学混了四年,使尽浑身解数拿到英语(Q吧)四级、计算机三级证,毕业证、学位证二证在手却怎么也找不到如意的工作,有的连工作都找不到——刚毕业就失业。 就业难,难在何处?我认为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首先是社会对大学生需求增加的速度赶不上毕业生增加的速度。从资源的角度来看,就是毕业生资源在市场中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这样就使得毕业生在应聘某一职位的时候,存在很多的竞争。这无疑就提高了对毕业生自身水平、能力、素质等各方面的要求。其次是大学生的预期收入与用人单位提供的工资之间存在匹配问题。一方面毕业生对工资待遇、工作环境等方面都有很高的要求,而另一方面,由于企业在招聘活动中,处于主动地位,其有更多的选择,因此其所开出的薪资待遇,并不能让毕业生满意。 有的人把问题的根源向上追,有社会的问题,有教育体制的问题,有企业的问题。我不想就宏观环境继续讨论下去,因为引导就业、开拓就业机会是需要政府主导的事情,大部分身在社会之中的人对其所能产生的影响是有限的。在对上层建筑、生存环境影响力几乎为零的情况下,作为身在其中的我们所能做的事如何去适应环境,实现自我增值,在能力达到一定条件下再反补社会做出更有利于发展的影响和改变。因此,身为其中的我们,要考虑的是在宏观中的个案——我们自己,能够做些什么,来改变自己的境况! 现在不是来界定谁有问题的时候,而且争论也毫无意义。落在伊拉克贫民头上的炸弹,不会因为亏欠了这个生命,就让他复活。现实就是在现有的环境下生存下去,并想办法活得更好。因此现在的问题是:如何找到自己的饭碗?如何保住自己的饭碗?因此现实和有效的解决方法就是就业者不要以自己为主,以满足企业需要为目标,成为一个企业需要的优秀人才。以营销的观点来看待就业,我们就需要思考:客户(招聘企业)为什么会不满意?这其实就是一个职业竞争力的问题。为什么有的人职业发展青云直上?不往大了说,就是同一个学校同一个专业同一界的毕业生彼此的工作待遇、环境也是不同的,是什么造成了差异?近两年,一些高校与我合作开展“职业导师”项目。从目前的情况看,由我做职业导师的学生,在就业时所面临的困难会小一些,简历不是问题,经验不是问题,定位不是问题,就业没有遇到“难”的情况。可见,这不是宏观的问题。因为无论经济怎么样,企业需要人才,职场需要人才,有的人就业了,有

一般现在时的讲解(七年级英语)

(七年级英语)一般现在时的讲解 一、一般现在时定义: ①经常性、习惯性的动作或存在的状态。 e.g. I go to school on foot. e.g.:He is very busy now. e.g.:She is ten.(她十岁了。) e.g.:Kate is in the classroom. (凯特在教室里。) e.g.: We often call to each other.(我们时常相互通信)。 ③表示主语现在的性格、特征、能力。 e.g. He can swim. e.g.:I work hard. e.g.:I like watching TV. e.g.:I like English. We can speak English. ④表示客观真理。 e.g. There are seven days in a week. e.g.:The moon moves round the earth. e.g.:The sun is bigger than the moon. (太阳比月亮大。) 二、一般现在时的构成: 1、当谓语动词是be 动词am, is ,are时, 1)肯定句式主语+am/ are/ is +其他。 2)否定句式主语+am/ are/ is +not +其他。 3)一般疑问句 Am/ Is/ Are +主语+其他? 肯定回答Yes, 主语(必须是代词)+am/ is/ are 否定回答No, 主语(必须是代词)+am/ is/ are +not(必须用缩写形式isn't/aren't)e.g.:Danny is a good student. Danny isn’t a good s tudent. Is Danny a good student? Yes, she is. No,she isn’t. 2、当谓语动词是行为动词(实义动词)时 1)当主语是第一人称(I / we) ; 第二人称(you) 及第三人称复数(they及复数的名词)时: ①肯定句主语+行为动词原形+其他 ②否定句主语+don’t +行为动词原形+其他 ③一般疑问句Do +主语+行为动词原形+其他 肯定回答Yes, 主语(必须是代词)+do 否定回答No, 主语(必须是代词)+don’t e.g.:They have lunch at 12:00. They don’t have lunch at 12:00. Do they have lunch at 12:00? Yes, they do. No, they don’t. 2)当主语是第三人称单数(she/ he/ it及单数的名词) 时

当代大学生就业形势

当代大学生就业形势 摘要:我国大学扩招后,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现象,且有可能越来越难的趋势。这个方面和国际经济形式近年来连遭打击,一方面和中国经济结构体制和教育改革落后有关,更和当今大学生的就业观滞后有关。据统计,2016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将超过700万,这些高校学子的就业问题成为社会和学校关注的焦点。在高手如云的求职大军中,如何脱颖而出,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职业道路,是每个毕业生都在思考的问题。在能力结构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并不是基于职业路径的需要进行建构与培养,难以满足人力资源市场的需求。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变化,用人单位的需求模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本文从多个方面对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进行分析,以求让大学生们认清当前社会形势,从而更好的解决就业问题 关键字:经济原因社会原因自身原因政府方面社会方面大学生方面 一、当代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 造成当代大学生就业压力增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经济原因、社会原因和自身原因,下面将从这几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 1.经济原因 从国际看,今年以来世界经济总体呈低速复苏态势,发达经济体出现了一些 积极迹象,但增长后劲不足,新兴经济体整体增速虽仍较快,但下行压力加 大,加上大国的宏观政策有可能调整,世界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进一步加大。 总体上看,世界经济复苏弱势难以改变,美国量宽政策退出预期增强加大了 世界经济走势的变数,未来国际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从国内看,发展中 长期积累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同时,经济运行中 又出现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经济增长动力偏弱,化解产能过剩形势严峻, 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加剧,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财政金融的风险也不容忽 视。与此同时,夺取全年粮食丰收还面临不少风险挑战,环境问题更加突出, 食品药品违法犯罪行为多发。整体经济的不景气导致工作岗位和机会的减 少。 2.社会原因 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同时,用人单位也普遍存在着“选材难”的问题。好多企业虽明知其公司的栋梁和骨干是大学生,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大学生,但是,他们每年基本上不要应届大学生。这将是应届大学生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企业是不会无缘无故不要应届生的。企业用人的时候,首选是相关专业,其次是高潜质的人,因为企业在发展期需要大量的人员补给,有些人是可以在工作过程中逐

浅谈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与应对

就业指导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与应对学院名称传播科学与艺术学院 专业名称艺术设计(视觉传达设计) 学生姓名李丹 学生学号201210040313 任课教师陆墨姼 论文成绩 教务处制 2015 年07月03日

浅谈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与应对 摘要 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随着高等学校的不断扩招,大学生的数量连年剧增,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也日益凸显,大学生就业已经成为各级政府、教育部门和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焦点、重点和难点之一。了解当代大学生的实际状况并分析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从而提出解决大学生就业困难的方法和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现状;对策; 一、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现状 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数据,目前,我国每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已经处在较高的水平,而预计未来随着经济增长速度的进一步放缓,要想再提高城镇新增就业人数的规模已经非常困难。并且未来随着我国适龄劳动人口比例的逐渐降低,每年需要解决的新增就业人数也将逐渐减少。因此,今后我们需要使城镇新增就业人数稳定在一定的水平上。 初步预计2015年我国经济将增长7%左右,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在1300万人左右,与2014年基本持平。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更加复杂严峻。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大学生就业压力不会减弱。如何帮助大学生走出就业难的困境将成为政府与社会长期而艰臣的任务。 大学生就业难是一个现实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总体来说,大学毕业生具有较高的人力资本水平,是劳动力市场上的优势群体。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与知识经济的冲击,青年初次与持续就业所需的能力门坎逐年提高,大学生必须具备能够满足新经济要求的核心就业能力才能成功发展,但现有教育培训体系缺乏必要的就业市场需求导向,缺乏对创业行为的深入研究,高等教育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在知识和技能结构上与人才市场的需求存在脱节,大学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 二、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的成因分析 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吸纳能力有所减弱。各级政府机构改革、人员分流,国有企业深化体制改革、减员增效,国有单位这些传统的就业领域对毕业生的需求没有明显增加,而且还相对萎缩;

人教版七年级上一般现在时练习

1.给出下列动词的第三人称单数 1.talk______ forget________ hope______ 2.stop______ perform_________ play______ 3.say_____ _buy______ worry________ 4.fly______ study_______ like_______ 5.make______ take______ love_______ 6.recite_______ become________ come______ 7.drive_______ shine_______ leave_______ 8.wake______ _ride_______ write_______ 9.hike______ give_____ _see______ 10.swim_____ _stop______ shop_______ 11.plan______ get_______ sit_______ 12.let_______ cut_______ run_______ 13.forget_______ begin______ _wash______ 14.watch_______ finish________ teach_______ 15.reach_______ go_______ do_______ 2.用do, don’t, does, doesn’t填空。 16.________you have a soccer ball? Yes, I ____________. 17.___________ Dave have a tennis racket? No, he ____________. 18.___________your sister have a volleyball? Yes, she ____________. 19.___________ they have a TV? 20.Yes, they ____________. 21.__ _________ we have a computer? Yes, we________________. 22.___________your brothers have a basketball? No, they ____________. 23.___________ your father have a car? No, he____________. 24.___________Lin Tao and Yang Ming have a cat? No, they ____________. 25.___________ Alan have an apple? Yes, he____________. 26.___________your father and mother have a son? Yes, they ____________. 3.把下列句子变否定句,一般疑问句并作肯否定回答 1.I have a red pen. 2.She likes ping-pong balls. 3.Jim plays computer games every day. 4.They have some balls. 5.Those are CDs. 按要求做题: (10分) 6.He ______(have) a notebook. 7.Maria and I_______(have) a basketball. 8.Li Ping has a Soccer ball.(变为一般疑问句) 9.___Li Ping __a soccer ball? 10..Does she have a CD?(做肯定回答) 11.,she ____ . 12..He has a baseball bat.(变否定句) 13.He ____ ________a baseball bat. 14.You have a volleyball.(一般疑问句) 15.______you have a volleyball? 16.The boy doesn’t have a TV.(肯定句) 17.The boy ______ a TV. 19.She has a lot of work to do this week.(改一般疑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20.We have a big TV set in our house.(改为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21.Does she have any English-Chinese dictionary? (作否定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22..We have some nice pictures.(主语改为he) _____________________ 23..Ann has a basketball.(改一般疑问句) . 24.. Daniel watches TV every evening.(改为否定句) 25. I do my homework every day.(改为一般疑问句,并作否定回答) 26. She likes milk.(改为一般疑问句,并作肯定回答) 4. Amy likes playing computer games.(改为一般疑问句,并作否定回答) 5. We go to school every morning.(改为否定句) 6. He speaks English very well.(改为否定句) I like taking photos in the park.(对划线部分提问) 8. John comes from Canada.(对划线部分提问) 9. She is always a good student.(改为一般疑问句,作否定回答) 10. Simon and Daniel like going skating.(改为否定句)

我国大学生就业状况的供求分析

我国大学生就业状况的供求分析 摘要:目前大学生的总体就业形势相当严峻,大学生而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大学生就业不仅关系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而且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和社会文明程度。作为当代大学生,尤其是这个特殊时期的大学生,应该关注就业状况,为融入社会、服务社会做好准备。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供求关系解决措施 1 大学生的就业状况 从总体上看来,大学生就业现状不容乐观。自2008年的世界性经融危机以来,国家整体的就业形势就不佳,中国在计划体制和半自然经济下形成的劳动力进入市场经济体制后明显过剩。从体制加快的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原有国企和集体企业的净下岗和失业人员累计达到5000以上,可提供的工作岗位本就不多。而随着大学扩招政策的推行,中国大学生毕业人数急剧增长,使得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令人担忧。2010年6月底和8月底两次数据显示,专科生就业率均高于本科生,研究生最高。6月底就业率,研究生81.61%、本科生75.08%、专科生77.90%;8月底就业率,研究生86.23%、本科生81.72%、专科高职生82.55%。2011年省教育厅公布的报告显示,今年全国有大学毕业生933万人,为历年之最新一轮的大学生就业现状即将遭受挑战! 2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2.1 大学生的供给出现的一系列原因 2.1.1高校毕业生人数供应过多 过快的大学扩招,使市场出现了供应大于需求的现象。目前,市场提供的就业岗位增长缓慢,而毕业生的增长远大于市场所能提供的就业岗位,这样就造成了很多大学生竞争一个职位,得到了工作的就解决了个人需求,而竞争失败的又去竞争其他岗位,总而言之就是大学生失业人数久居高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