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写石壕吏

改写石壕吏
改写石壕吏

改写石壕吏

【第1篇】

从洛阳到华州的这一路,让我真真正正看到了战争给老百姓带来的深重灾难。尤其是那次在石壕吏村的遭遇,令我百感交集……

快马急行了一整天,不觉有些累了。于是,我来到了附近的石壕村,想找一家人家借宿。在村中一家一家的敲门寻宿,家中竟然几乎全是妇女和儿童——那些壮丁都去前线打仗去了。我也不想给这些本身就已千疮百孔的家庭添麻烦,就准备离开这个村子。这时一位头发花白的老者喊住了我,他说他愿意让我到家里借住一晚。

傍晚,躺在床上,隐隐约约总能听见征夫怨妇们凄惨的哭声。这一晚,我注定难眠。突然,我听见了一片杂乱的脚步声,接着便是一阵猛烈地敲门,一个凶狠的声音传来:“快开门,再不开我们就跺门了。”我还没有明白是怎么回事,那个留我住宿的老者就已经翻墙逃跑了,只留下家中的老妇人、孙子和儿媳妇。

老妇人等老者走了以后才连忙打开门。门外是两个差吏,一高一矮,一胖一瘦。那瘦的手里拿着官杖,冷冰冰的。

那两个官吏见老妇人这么晚才开门,很是气愤,凶狠的大吼大叫,如柴狼般恶狠狠的瞪着老妇人。而老妇人则低着头不停地抹眼泪。大骂一通后,那两个官吏开始要人:“你们家的男人呢?现在就跟我们走,去保卫国家。”

“两……两位官爷,我家的三个儿子都在邺城防守,一个儿子托人捎信回来说,另外两个儿子都已经死了。你们大人有大量就饶过我们这一家吧!”

“少啰嗦,我可管不了你们家死多少人,反正今天要给我交个人出来。”

“大人们,家里已经没有男人了,只有正在吃奶的孙子和连出门也没衣服穿得儿媳妇,你们不要为难我们了。”

“废什么话,你要我饶了你?你算什么?再说,我们抓不到人也没好日子过。”此时,整个家里充满了恐惧。外面的蝙蝠在风中飞来

飞去,风儿袭来,叶子纷纷零落,空气似乎一下子凝固了。

老妇人长叹一声,无奈地说道:“好吧,我虽然年迈力弱,也至少能充个数,你们带上我,到了河阳还能赶上为军队置办早饭。

差吏们顿时喜形于色。本来就五官不正的脸显得更加扭曲了。

夜已深了,说话的声音没有了,似乎还能听到低微的抽泣声。半夜里,老者赶了回来,看上去似乎很刚毅的他留下了眼泪……熬过了一夜,第二天一早,我草草的和老者告别了……

唉!征夫怨妇们的愁眉苦脸何时能消,别家出征的哭声何时才能停止呢?

【第2篇】

静卧于石床上,我轻合双眼。前几日奔波劳顿,风尘仆仆,今日总算能睡一个好觉了。或许,我已经是幸运的了,这一路上无处不是哀鸿遍野,民不聊生,石壕村这户人家能让我借宿真是万幸。

“咚咚”突然,传来急促的敲门声,我翻身而起,却见两个差役破门而入,凶神恶煞地喊道:“家里男的全给我出来!”我左右望去,

那老翁已经翻墙逃走,老妇连忙出门查看。

“快把你家的男人交出来!”又是一声怒喝。见那老妇眼色更显戚哀,我一时按捺不住,正要上前,却听她开口说道:“我家共有三个儿子,都到邺城防守去了。前几天一个儿子托人捎回书信……”她顿了一顿,哭道:“我的两个儿子,都,都已经战死了!”

“你家还有别的男人了吗!”

“我家再没有可以作战的男人了,只有一个还在吃奶的孙子。因为有孙子在,他的母亲才没有改嫁,可是她进进出出都,没有完整的衣服穿了!……”

“不行!你家必须出一个人,不然我们回去不好交差!”官差不耐烦地打断老妇的话,继续逼着要人。

老妇的眼光黯下来,她哽咽着苦苦哀求:“那就让我跟你们去吧!我虽然年老体衰,不能打仗。但现在连夜赶到河阳,还能够为军队做早饭。”

“那快点走啊!”差役说着,恶狠狠地推了老妇一把。老妇稍一

趔趄,回头望望家中,便被急不可耐的差役拖走了。

夜深了,周围死一般的寂静,似有幽幽低泣传来。我再也合不上疲惫的双眼,又是一夜未眠。

次日清晨,我只能与老翁一人告别。想安慰他几句,却无从开口,千般愁绪只化作一声低叹:

“烽火几时休!”

眼前,是一条铺满荆棘,望不到尽头的路……

【第3篇】

天色已晚,北风像一只正在咆哮的猛兽,让我不禁打了一个寒颤。

我身心疲惫地骑在马上,经过了一整天的奔波,终于到了一个可以借宿的地方-石壕村。

这是一个有些荒芜的村子,街道上没有人,耳边只听到“呼-呼-”的风声。道路两边的房屋很简陋,有的连大门都剩下一边了,院子里空荡荡的,似乎是没有人住了。这时,我听到了一阵婴儿的哭声,便随着声音找到了一户人家。

我敲了敲快要坏掉的门,但没有什么动静。觉得有些奇怪,便耳靠木门,听着里面的动静。只听见一位老妇人催促着什么,她不停地低声说:“快点,去后院。快!”我意识到了什么,便向院里喊:“有人吗?我是来借宿的,不知能否在此休息一晚?”这时,门吱的一声打开了,里面站着一位白发老妇人,并穿着破烂不堪的单衣。她说道:“原来是借宿的啊,吓死我了。进来吧,正好家中有空房子。”看着老妇人的衣着,我赶紧进了屋子。

吃过晚饭,我与老妇人聊了一会儿,得知了家中的情况。很惋惜也很纠结,只好安慰几句。

已是傍晚,我坐在床上看书。这时,听到窗外传来了吵架声。于是,我把窗户打开了一个缝,看到了老妇人站在门里,向外面的差役哭诉着:“我有三个儿子都去服兵役了,已经有两个战死了,家中没有男子可以让们你带走了。”刚想继续说下去,就被其中一个差役摔在门上了。那个差役手持刀,凶神恶煞地喊道:“少说废话!赶紧把人交出来!不然要了你的命!”老妇人缓缓站起,哽咽着说:“饶命

啊,家里真的没有男人了,只有一个还在吃奶的孙子了,因为有他在,我的儿媳才没离开。我们出来进去都没有一件完整的衣服。”“那也不行!你不交人,我怎么交差呀?!”差役依旧不依不饶。老妇人实在无可奈何,哀求道:“我虽然已经老了,力气也小了,但我还可以为你们准备早饭,请你们把我带走吧。”听完这句话,我的心沉了一下,很想出去阻拦,但是依现在的战况,我也无能为力啊!只见两个差役很粗鲁的把老妇人捉走了,嘴里还一直不耐烦地说:“快点!快点!”过了一会儿,老翁回到了院里。原来他一直躲在墙外,使他躲过了一劫,就是可怜了那位老妇人。老翁跪在门前痛哭着,好像十分内疚,那哭声久久不能停止。我看在眼里,苦在心里,也不知该怎么安慰他。

天渐渐亮了,我走出了房门,却没有看到任何人。来到院子里,我看到了双眼红肿的老翁,他独自一人坐在板凳上。我走过去与他道别:“在这里借宿给您添麻烦了,我还要赶路,您多保重。”“你路上也小心啊,我就不送了。”老翁说。

离开石壕村,我又开始赶路了。但我永远忘不了那个充满悲伤的

夜晚。

【第4篇】

“快开门,快开门,”差役敲打着门,对屋里的人吼着。

“老头子,快起来,差役来捉人了!”老妇人拍打着老头子的腿,小心地喊着。

老头子也早被惊醒了。

“老头子,你快点从后门逃吧!”老妇人着急地说。

“那你们怎么办啊?差役不会放过你们的。”老头子回道。

“我们不要紧,你快走,时间快来不及了,你快走吧!”老妇人

推着老头子说。老头子被迫从后门逃走了,心里可是十分不放心。

“不开门我撞门了。”差役又吼道,恶狠狠地连连踹门。

来了,来了,这深夜的干什么啊?”老妇人边回头观望边打开了门。

“在屋里嘀嘀咕咕干什么呢?怎么这么久不开门?”差役质问道。

“我在与媳妇说话,因为家里只有一件衣服,我两商量谁出来,

孙子又醒了,媳妇要喂奶,我就穿了衣服出来了,所以慢了。”老妇人说。差役可能也信以为真,便不再追问。

“要打仗,需征兵,你家男丁呢?叫个出来,”差役说。

“我三个儿子,都在邺城作战,一个刚捎信回来说,另外两个可怜的孩子已经战死了,我老伴前不久又去世了,只留下我、媳妇和吃奶的孙子三人活在世上了。”老妇人抽噎着说。

“那叫你媳妇去烧饭吧!”差役吼道。

“不行呀!老爷!孙子还没断奶呢,会饿死的。求求老爷,放过我媳妇,让我去吧!我虽然年老力衰,还能够给军队准备早饭。就让我随你们去吧!”老妇人连忙哀求。

“那也行,那就走吧!”老妇人无奈地随差役走了。

老头子回来了,媳妇把事情经过告诉了老头子。老头子顿时泪流满面,哭了一个晚上,却又没敢发出太大的声音来。

【第5篇】

清晨,石壕村一片死寂,我和外逃一夜的老翁在门外告别。

望着一路上哀鸿遍野,民不聊生的景象,我不禁回想起昨夜的情景……

昨晚走到石壕村时天已经一片漆黑了,我便投宿到一户农家里,接待我的是一位老妇人,她请我坐下,还给我一碗用已有不少缺口的碗装着的水,那已是她家最好的碗了。老妇人的脸上布满了皱纹,粗糙的手上长满了茧,年迈的她走路十分吃力,这不难证明她已历经沧桑。这时,老翁也前来问我的情况,突然,门外传来了急促的敲门声,这打破了我们的谈话。老妇人意识到是官吏来抓人了,于是叫我藏起来,让老翁越墙逃走,老妇人颤抖着打开门,两个官吏大发雷霆:“这会儿才开门,你想累死爷们吗?”“不敢!只是人上了年纪行动不大方便,还望大爷们见谅!”

“少废话!快把你们家里的男人交出来。”

“大爷,我原有三个儿子,但都去守邺城了,其中的两个已经死了……”

“那其他的人呢?”

“家里已经没有其他人了。”

这时,屋里传来了婴儿的啼哭声。

“这是怎么回事?”

“那是我的孙子。”

“那你的媳妇肯定也在,不如抓她去吧。”

“两位大爷,千万不要啊!我那儿媳妇就是看在孙子的份上才留下来的,连一件完整的衣服都没有。”老妇人抽噎着,“要抓就抓我吧。”

“你?你能做什么?一个死老太婆。”

“就抓我去吧。我虽然老了,但可以给你们做饭。”

“那……行吧。真倒霉,就抓了一个老太婆。”

夜深了,村子里又恢复了平静,只隐隐地听见低低的哭声。

回想起这些,我不禁流下了热泪,也对昨晚的事感到无奈,我加紧了脚步……

八年级语文《杜甫诗三首_望岳_春望_石壕吏》同步练习题

八年级语文《杜甫诗三首·望岳·春望·石壕吏》同步练习题 第一部分 1.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岱.宗()决眦.()溅.泪()簪.()逾.墙()戍.守()老妪.()幽咽.() 2.杜甫字子美,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著有“三吏”,另外两篇分别是和。 3.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字词。 ⑴齐鲁青未了(青未了:) ⑵造化钟神秀(钟:) ⑶荡胸生曾云(荡胸:) ⑷会当凌绝顶(会当:) ⑸家书抵万金(抵:) ⑹浑欲不胜簪(浑:) ⑺老翁逾墙走(逾:) ⑻吏呼一何怒(一何:) ⑼有孙母未去(去:) ⑽犹得备晨炊(犹得:) 4.填写: ⑴《望岳》一诗中表现诗人登临泰山极顶的决心和坚毅豪迈气概的句子是 。 ⑵《石壕吏》一诗中反映官吏残暴对待百姓的句子是。 ⑶《春望》一诗中形象地表达出诗人对妻子儿女强烈思念的诗句是。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反映了什么样的人生哲理? 6.对《春望》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的抒情主人公是作者自己。作者看到的是战乱中的春景,一片苍凉,感伤国事,见花落泪,闻鸟而惊心。 B、本诗的抒情主人公是作者的妻子,在这战乱连绵的日子,期盼外出游览的丈夫早写信来。簪,妇女束发的首饰。 C、作者所经历的这场战乱,是指唐代的藩镇割据。 D、“烽火连三月”,意指战争接连打了三个月,入侵者是吐蕃人。 7.《石壕吏》中流露出的诗人感情是() A、诗人对老妇一家的同情。

B、诗人对人民苦难的同情和关注。 C、诗人对老妇一家的痛苦感到悲哀。 D、诗人对官吏暴虐的愤怒。 8.对《望岳》分析不确切的一项是() A、“齐鲁青未了”是说泰山广大,青青之色,绵延不绝,齐鲁大地都能望见。 B、“造化钟神秀”中的“造化”指大自然、天地,“钟”是聚集的意思。 C、“阴阳割昏晓”中的阴阳指山的南面和北面,这句是说泰山高大,使山高山北景色有别,判若昏晓。 D、这首诗首联写远望,颔联写近观,颈联从小处着笔细看,尾联写望岳产生的联想。 9.品析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⑴吏呼一何 ..苦。 ..怒,妇啼一何 ⑵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读下列选文,回答问题: (一)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10、解释诗句中的词语。 一男附书至(书:) 二男新战死(新:) 死者长已矣(已:) 室中更无人(更:) 11、对这首诗开头四句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1句写捉人的差役乘着夜色向石壕村急奔而来。 B、第2句交代了故事的发生,预示将有一场灾难降临。 C、3、4句写老翁逃跑避难,老妇出门周旋。 D、3、4句反映了人民长期深受抓丁之苦,昼夜不安的情景。 12、描写兵役之苛酷的句子是:。 13、描写战争之惨烈的句子是:。 14、“妇人”致词分三层,这三层的意思分别是什么? ①

石壕吏改写记叙文

石壕吏 傍晚,我到了石壕村。周围没有旅店,我只好找了一户人家暂且住下,这家人只有一对老夫妇,媳妇和一个孙子,虽然清贫,但对我十分热情。他们说:每天晚上,官府的小吏都要到这里抓人去充军,被抓去的那都是九死一生啊。他们还告诉我:晚上听到敲门声时千万不要出去看,只能在屋子里呆着。 很快就到了晚上,能够听到窗外树叶在沙沙地响。我在床上释放着一天的疲倦。正当睡意袭来时,突然听到一阵的敲门声,难道正如他们所说——官府的人来了?还在吃奶的小孙子被吓哭了。我伏在窗前不敢出声,只看见老头子翻墙逃跑了,老妇人出门去应对小吏。 小吏愤怒地对老妇人叫喊,想要进门捉人,老妇人伤心地哭了。 隐隐约约地听到老妇人对小吏说:“我家的三个儿子都去邺城打仗了。一个儿子捎书信回来,两个儿子最近战死了。唉,活着的人暂且还活着,死了的人就永远完结了。我们家再也没有别的男人了!” 小吏质疑地看着老妇人,愤怒地问她:“那刚刚的哭声怎么解释?” 老妇人接着说:“我的儿媳失去了丈夫,只有一个还在吃奶的孙子,因为有孙子在母亲就没有离去,但是出入房间连一件完整的衣服都没有!官爷,请相信我吧,我们真的没有男人去充军了。” 小吏毫不客气地说:“我不管,反正要有一个人跟我走,否则放火烧了你们全家!” 老妇人又说:“既然这样,那就请把我带走吧。我虽然力气衰弱,没法上战场打仗,但可以给战士们准备早餐呀。” 小吏想了想,同意了。老妇人回头看了看他们的房子还有孙子,就低下了头,又一次伤心地流下了眼泪。我忍不住捶胸顿足,却终将没有冲出这间破旧的房舍。老妇人和小吏渐渐地消失在了无尽、朦胧的黑夜中。 我在悲哀、愤恨中度过了这一难眠之夜。第二天天亮后,我准备启程,离开时却只能与老头告别了。

石壕吏

《石壕吏》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梳理情节,深入理解课文 2、过程与方法:体味语言背后潜藏的战乱之苦、家国之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歌中忧患苍生、悲天悯人的圣人情怀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寻读战乱之苦、体味重点词句的基础上有情有味地读诗歌,理解一个苦命的家庭,一个苦难的时代,一个苦闷的灵魂 难点:感受杜甫忧患苍生、悲天悯人的圣人情怀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板书:安史之乱 同学们,如果你真正关注过唐朝历史,这四个字一定会刺痛你的眼睛因为那是一场生灵涂炭、哀鸿遍野的战乱,那是一个浸泡眼泪、铺满鲜血的时代在这个苦难的时代里,唐代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用记录历史的真实笔录,用忧患苍生、悲天悯人的圣人情怀写下了著名的三吏、三别 我们今天要来学习杜甫的三吏、三别中流传最广的一篇——《石壕吏》 板书课题、作者 二、检查预习情况 三、自读课文,完成下了小题。 1、这首叙事诗记叙的时间、地点、事件分别是什么? 2、主要人物是谁?本文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请找出这种顺序的标志性词语。 3、按照故事的发展过程这首叙事诗可分为哪几个部分? 4、官吏最终抓到人没有? 四、全班齐读,深入理解课文,完成下列问题, 1、为什么不说“征兵”而说“捉人”?为什么捉人还在夜里? 2、两个主要人物出场各自态度反应如何?(用原文的话回答) 3、思考妇人交代了几层意思? 4、自请服役时老人心理真实的想法是什么? 小组讨论,并回馈。 五,听录音,大组合作完成下列问题之一。 (一)1、听课文录音(我给大家请来了一个著名的播音员,你在听他朗读时,注意寻找自己的不足),思考: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两个人物,给文中人物设计一份出场简历 历史,就是一串串真实的故事杜甫是编剧,我们也可以作导演如果你是导演,请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两个人物设计一份出场简历表 3、梳理故事情节:学生结合板书,用箭头连线的方式梳理故事情节 4、齐读诗歌,想一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二)本诗在艺术表现手法上运用了“藏问于答”如“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概括了双方的矛盾,但并没有再写吏的残暴蛮横,而是从老妇的致辞中暗示出来。

把杜甫的《石壕吏》改写成记叙文 (800字)

——精彩导读———————————— 作文要求:把杜甫的《石壕吏》改写成记叙文。 原诗:石壕吏(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原稿: 石壕吏 天色已经晚了,诗人风尘仆仆的赶路,错过了旅店,来到了一个叫石壕村的小村庄。今天晚上,诗人只有投宿在石壕村了。 投宿的那户人家只有一对年迈的老人、他们的寡媳和尚未断奶的小孙孙。 “开门! 夜深了,突然传来了急促的打门声,有人在门外粗暴的吆喝着: 快开门!”老翁和老妇人慌忙起身,慌乱之中,老翁爬过屋后的短墙逃出村去。老妇人战战兢兢的打开了门。 外面的几个差吏闯了进来,四处搜寻,恶狠狠地对老妇人说:“官府有令,你家还要再征派一个男子去当兵。把人交出来!”老妇人哭哭啼啼,悲苦地说:“屋里实在没有人了。我有三个儿子,都去戍守邺城了。一个儿子写了封信回来,还有音讯,其他两个儿子都战死了。活着的人苟且偷生罢了,死去的人就这样长久地离开了人世。家里再也没有别人了,只有一个还在吃奶的小孙子,他的母亲还在,只是进进出出已经没有一件完整的

衣裙了。我虽然年老体弱,还能给你们煮饭洗衣,请求跟你们一起回去,还来得及去应付河阳的差役,为士兵们烧好早饭。”随着一阵嘈杂,老妇人被抓走了。 夜沉沉的,四周一片寂静。可诗人仿佛还听到低低的哭泣声。诗人一夜未眠,天蒙蒙亮时,他起身与房东告别,只看到那老翁孤零零地在叹息。 学生互评: 夏康:我觉得文章里有些词语的运用还是很形象的,“风尘仆仆”、“哭哭啼啼”、“苟且偷生”,能表现出当时人物的状态。整篇文章的语言,改写得还是比较恰当的,表达比较流畅。 戴莹月:我觉得读这篇文章,就像是在读古诗翻译。作者把原来的诗句按照顺序一句句的翻译了一遍。虽然是很通顺,但我认为这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改写。好象全文的内容都被诗歌局限住了。 娄诗雨:这是一首叙事诗,是有一定情节的。诗歌里有人物的对话、有动作描写。改写时,作者写到了这些,结尾的时候还有一些环境描写。但是,总的感觉好象有点蜻蜓点水,关键的几个地方写得不够。 教师诊断:

石壕吏英文剧本

The officals at Shihao Village Textbook drama Billing: Dufu---- Old man: Old woman: sergeant: Soldiers: Act I: Actors:Dufu, the old man, the old woman (the old man is coughing badly, he is seriously ill.) Old woman: Darling!Are you feeling better now? You know, I’m so worried about you. Old man: Old biddy,Don’t worry about me.I’ll be better soon. Take a rest! Old woman: If our boys were still at home, they would try their best to take care of us. But......, my poor boy! The war killed 2 of my boys and I don’t know what will happen to my youngest boy! (Dufu go to the doorway, knock at the door gently) Old man: Oh my! Who is knocking at the door! The soldiers! They are

drafting! Old woman: Shi----Be quite! Let me have a look! (the old woman opened the door!) Dufu: I’m so sorry to bother you deep in the night. I’m very grateful if you can offer me a room for a night. Old man: Come in , please! It’s dangerous outside! (Dufu follows the old couple into the room and they are talking about something when suddenly the soldiers are kicking the door!) Soldiers: Anyone inside? Get out of there! Open the door! (All the three are scared!) Old woman: They are drafting! You’d better hide yourself! Be quite! Hurry! Old man: You are right! This way please! Dufu: take care of yourself, Please.Madam. (They jump over the wall and hide themselves. The sergeant and the soldiers burst in, and search the room rudely, but they find nobody but the old woman.) Sergeant:(angrily) Where are your boys! The young men! Hand out them! Old woman: Sir! All my three boys went to the war. Two of them died two months ago, the youngest one is still in the army. There is no able-bodied men in my hose.

三字经原文及解释

三字经原文及解释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首孝弟,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匏土革,木石金。与丝竹,乃八音。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自子孙,至元曾。乃九族,而之伦。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此十义,人所同。 ●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名句读。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有典谟,有训诰。有誓命,书之奥。我周公,作周礼。著六官,存治体。大小戴,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曰国风,曰雅颂。号四诗,当讽咏。诗既亡,春秋作。寓褒贬,别善恶。三传者,有公羊。有左氏,有彀梁。经既明,方读子。撮其要,记其事。五子者,有荀杨。文中子,及老庄。 ●经子通,读诸史。考世系,知终始。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居上世。

石壕吏课本剧剧本

石壕吏课本剧剧本 地点:石壕村,一家农户门前,矮墙,一副破旧板门。 人物:杜甫、老妇、老翁、差吏两个 举牌“傍晚” 杜甫:天色已晚,看来,今天只有投宿这石壕村了。 (敲门)有人在家吗? 老翁:(开门)您是…… 杜甫:作揖)在下姓杜名甫打扰一下,我远行路过此地,现在天色已晚,我无法继续赶路,可以在您家借宿一晚,给口饭吃吗? 老翁:为什么不去住客栈呢? 杜甫:有驿馆之处早被军队占据,哪里还容我住宿啊! 老翁:(为难地)官人住一宿倒没问题,可小老儿没、没一口饭给官人您吃呀!我们一家已是几天没沾米粒了--粮食都让官军给抢走了哇! 杜甫:﹙面带愧色道谢)啊,没什么,没什么,能住一宿也已感激不尽了! 二人进门,老翁关门 举牌“半夜” 吏们:(咚咚咚!)老子是官差,快开门,不开就砸了 老翁:(惊慌地)糟了,官兵又来抓男人参军了。我先躲一躲,一会儿再见吧!老妇:快走吧!翻墙出去吧! 老翁:(下场) 吏头子:(咬牙切齿道)里面的人给老子滚出来! 老妇:(哭着走出来打开门)官爷,找我有什么事呀? 吏乙:(生气地)快把你们家的男人都出来,去跟我们参军! 老妇:(哭地更厉害)官爷,我家已经没有男人了。我那三个儿子,都去邺城打仗了,昨天老三捎信说,他两个哥哥(抽泣)……都战死了。呜呜…… 吏乙:就算了吧!两个儿子都死了,挺可怜的。 吏头子:你老头呢?快叫出来!! 老妇:他早就不在了。我们孤儿寡母可怎么活呀! 吏头子:那你孙子呢? 老妇:孙子倒在家……。 吏头子:那还不快给老子交出来! 老妇:可他还在吃奶啊。 吏乙:那你们家还有什么人? 老妇;还有儿媳妇, 吏乙:那就让他去参军! 老妇:不能啊?而且她连件完整的衣服也没有。我们家只有我身上这一件衣服,不够穿呀,她去了,孙子怎么办啊 吏乙:算了吧,别再为难人家了。我们去下一家吧! 吏头子:(对吏乙)你敢违抗上边命令?!(对老妇)反正你家必须出一个人!

把石壕吏改写成记叙文

把石壕吏改写成记叙文 把石壕吏改写成记叙文 把石壕吏改写成记叙文1 眼看太阳就要落下去了,冷风吹着,我不禁打了寒战,我要快马加鞭得赶路了,我隐隐约约看到前面有一个村庄,走上前一看原来是石壕村。我也精疲力竭,就在这住下吧。我选了最东头的一户人家,从房子的外观看出来这个村子并不富裕。 等到了深夜,听见有人气冲冲的在敲门,老妇人说:老伴你从墙头走吧,我来应付他们。老头说:好的,你自己也小心点。 官差的叫喊声越来越响,连村子里的狗也跟着叫起来了。妇人的哭声是多么的痛苦 妇人背驼得很厉害,那个拐杖也看起来那么憔悴了,妇人面色惨白,—缓缓地向前走着,眼神飘离说:我有三个儿子都防守邺城,其中一个儿子托人捎信回来,说到其中两个儿子都是因为新战死了。活着的人苟且偷生,死了的人就永远停止了。官差大声嘶吼着,仿佛眼珠子都要掉出来了:别磨磨唧唧的,赶紧叫一个人出来。老妇人,撕心裂肺的哭声,悲切地说:家里再没有男人了,就我一个老婆子还有一个还没断奶的孙子,和他的母亲。你就不要再为难我们一家子了。我们家现在因为没有男人,家里今年的收成也没有以往的多了。进进出出都没有完整的衣服。老妇人虽然身体衰弱,但是说起这几句话来都不卑不亢的,老妇人为了这一家子今晚就要和官差回营去。还能赶

上做早饭。 夫人无奈的和官差走,到了深夜,没有人讲话的的声音了,等到了天亮的时候,诗人和那个老头一边握手一边道别,并告诉他老妇人被官差抓去当做饭的了,顿时老头充满笑意的脸变得僵硬,缓缓地走进屋去。 把石壕吏改写成记叙文三:又是一个深秋的晚上,我借宿在石壕村一户人家。家里虽然很简陋,但很干净,屋顶和墙壁早已裂开了缝。床上睡着一个脸色焦黄,啼哭不止的婴儿,老妇人为我端来了一碗清水,让我慢慢喝,老妇人坐在我身边,向我诉说自己一家人以前虽然穷,但一家人都平平安安,什么难关都闯过了,可现在,现在老妇人用衣袖擦拭着眼泪。岁月的艰辛,早已在她面上留下道道痕迹,头顶布满了银发,额头的皱纹和和眼角的皱纹都很重,她那两道淡淡的眉毛下面,一双眼睛布满了血丝,一双长满了老茧的手上早已干燥的裂开了道道血口,衣服早已褪了色,打了许多补丁。这时,从里面走出来一位老头儿,想毕就是这位老妇人的丈夫了。 我赶了一天的路有些疲惫,便早早的睡下了。 半夜时分,一阵杂乱的脚步声,把我从迷迷糊糊的睡梦中惊醒。这么晚了,会是什么人呢?一会儿,就听到咚咚咚的砸门声,还传出来粗暴的吼声:快开门,快开门!官老爷来了。不用说,又是官吏来着人服兵役的。这时只听老妇人小声说:你快走,从后边墙上跳过去。老头紧张的说:你可要小心啊,照顾好自己!便慌忙的从后墙逃走。 老妇人去开了门,同时传来官吏粗暴的吼声:你家男人呢?快叫

字经全文翻译三字经译文

【三字经译文】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三字经译文】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译文】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割断织机的布来教子。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译文】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译文】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亲的过错。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译文】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用呢?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译文】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译文】做儿女的,从小时候就要亲近老师和朋友,以便从他们那里学习到许多为人处事的礼节和知识。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译文】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实行和效仿的。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译文】汉代人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 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译文】一个人首先要学的是孝敬父母和兄弟友爱的道理,接下来是学习看到和听到的知识。并且要知道基本的算术和高深的数学,以及认识文字,阅读文学。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小学生必读国学经典:三字经原文及译文(四).docx

小学生必读国学经典:三字经原文及译文(四) 原文: 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 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 《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 《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 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 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治平。 《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 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 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 有典谟,有训诰。有誓命,书之奥。 我周公,作周礼。着六官,存治体。 大小戴,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 曰国风,曰雅颂。号四诗,当讽咏。 诗既亡,春秋作。寓褒贬,别善恶。 三传者,有公羊。有左氏,有谷梁。 经既明,方读子。撮其要,记其事。 五子者,有荀扬。文中子,及老庄。 译文: 【译文】凡是教导刚入学的儿童的老师,必须把每个字

都讲清楚,每句话都要解释明白,并且使学童读书时懂得断句。 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 【译文】作为一个学者,求学的初期打好基础,把小学知识学透了,才可以读“四书”。 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 【译文】《论语》这本书共有二十篇。是孔子的弟子们,以及弟子的弟子们,记载的有关孔子言论是一部书。 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 【译文】《孟子》这本书是孟轲所作,共分七篇。内容也是有关品行修养、发扬道德仁义等优良德行的言论。 作中庸,乃孔汲。中不偏,庸不易。 【译文】作《中庸》这本书的是孔汲,“中”是不偏的意思,“庸”是不变的意思。 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 【译文】作《大学》这本书的是曾参,他提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主张。 四书熟,孝经通。如六经,始可读。 【译文】把四书读熟了,孝经的道理弄明白了,才可以去读六经这样深奥的书。 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 【译文】《诗》、《书》、《易》、《礼》、《春秋》,再加上《乐》称六经,这是中国古代儒家的重要经典,应当仔细阅读。

医学剧本舞台剧

——青春无悔 故事简介:刚刚从某著名医学院毕业的杨毅(化名)和耿蓝(化名)来到某市医院工作,两位主人公性格开朗,富有热情,责任心。刚到工作第一天,便在急诊室里抢救一名车祸患者。后又因工作调配来到边疆,在艰苦的环境中自强不息,而耿蓝再一次抢救任务中不幸身亡,杨毅就在这时接到调令要离开艰苦的边疆,而杨毅却毅然决然留在边疆的感人故事。 临床13-7班 2013年11月18日

——青春无悔 第一幕(初到岗位) 时间:2015年9月 地点:某市著名医院大厅 人物:杨毅25岁某医学院优秀毕业生 耿蓝25岁某医学院优秀毕业生 接待人:医院院长 医生甲 1.杨毅:(独白)终于来到了梦寐以求的地方了,杨大医生,你可要加油! 2.耿蓝:(独白)真累啊!(提行李环顾四周)不过,能来到这里做医生救死扶伤也值了,可是接待处在哪里啊?(看到杨毅,向杨毅说)你好,请问你知道医院的接待处在哪里么? 3.杨毅:(看着耿蓝)你也是来这里工作的新医生么? 4.耿蓝:是的,你也是吗? 5.杨毅:(笑着伸出手)是的,我们没有什么不同,你好,我是杨毅。 6.耿蓝(握住杨的手)你好,我是耿蓝,初次见面,请多关照 7.院领导(上场):你们好,你们两位是来报道的毕业生吗?和档案照片一样啊 8.杨,耿二人齐声说:是的,是我们。 9.院领导:(打量二人)不错不错,可塑之才,咱们医院缺人手,明天一早你们即刻上任,努力吧,年轻人! 10.杨毅:我们一定会认真工作,不负一生职责。 11.耿蓝:我定会负起责任,做一个好大夫。 12.医生甲(急匆匆上场):院长,今晚急诊室缺两个人值班,这怎么安排? 13.杨毅(上前一步):我去,踏进医院一步我就是医院的一生,今晚我值班。 14.耿蓝:我也去,请问夜班几点开始? 15.医生甲:晚八点到早八点。 16.耿蓝:还好,现在下午两点,我们有六个小时熟悉,还请这位前辈带我们熟悉医院环境。 17.院领导(拍拍杨,耿二人的肩)带他们去吧. 18.医生甲:二位,跟我来吧。

改写《石壕吏》作文500字

改写《石壕吏》作文500字 ——精彩导读———————————— 作文要求:把杜甫的《石壕吏》改写成记叙文。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原稿:石壕吏 天色已经晚了,诗人风尘仆仆的赶路,错过了旅店,来到了一个叫石壕村的小村庄。今天晚上,诗人只有投宿在石壕村了。 投宿的那户人家只有一对年迈的老人、他们的寡媳和尚未断奶的小孙孙。 夜深了,突然传来了急促的打门声,有人在门外粗暴的吆喝着:“开门!快开门!”老翁和老妇人慌忙起身,慌乱之中,老翁爬过屋后的短墙逃出村去。老妇人战战兢兢的打开了门。 外面的几个差吏闯了进来,四处搜寻,恶狠狠地对老妇人说:“官府有令,你家还要再征派一个男子去当兵。把人交出来!”老妇人哭哭啼啼,悲苦地说:“屋里实在没有人了。我有三个儿子,都去戍守邺城了。一个儿子写了封信回来,还有音讯,其他两个儿子都战死了。活着的人苟且偷生罢了,死去的人就这样长久地离开了人世。家里再

也没有别人了,只有一个还在吃奶的小孙子,他的母亲还在,只是进进出出已经没有一件完整的 衣裙了。我虽然年老体弱,还能给你们煮饭洗衣,请求跟你们一起回去,还来得及去应付河阳的差役,为士兵们烧好早饭。”随着一阵嘈杂,老妇人被抓走了。 夜沉沉的,四周一片寂静。可诗人仿佛还听到低低的哭泣声。诗人一夜未眠,天蒙蒙亮时,他起身与房东告别,只看到那老翁孤零零地在叹息。 学生互评: 夏康:我觉得文章里有些词语的运用还是很形象的,“风尘仆仆”、“哭哭啼啼”、“苟且偷生”,能表现出当时人物的状态。整篇文章的语言,改写得还是比较恰当的,表达比较流畅。 戴莹月:我觉得读这篇文章,就像是在读古诗翻译。作者把原来的诗句按照顺序一句句的翻译了一遍。虽然是很通顺,但我认为这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改写。好象全文的内容都被诗歌局限住了。 娄诗雨:这是一首叙事诗,是有一定情节的。诗歌里有人物的对话、有动作描写。改写时,作者写到了这些,结尾的时候还有一些环境描写。但是,总的感觉好象有点蜻蜓点水,关键的几个地方写得不够。 教师诊断: 原稿从主题思想上看,是忠于诗歌原作的;从内容上看,能利用诗歌提供的材料,做到结构完整,清楚地交代记叙要素;语言也符合

字经全文翻译 三字经译文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三字经译文】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三字经译文】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译文】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割断织机的布来教子。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译文】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译文】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亲的过错。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译文】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用呢?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译文】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译文】做儿女的,从小时候就要亲近老师和朋友,以便从他们那里学习到许多为人处事的礼节和知识。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译文】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实行和效仿的。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译文】汉代人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 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译文】一个人首先要学的是孝敬父母和兄弟友爱的道理,接下来是学习看到和听到的知识。并且要知道基本的算术和高深的数学,以及认识文字,阅读文学。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译文】我国采用十进位算术方法:一到十是基本的数字,然后十个十是一百,十个一百是一千,十个一千是一万……一直变化下去。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译文】还应该知道一些日常生活常识,如什么叫“三才”?三才指的是天、地、人三个方面。什么叫“三光"呢?三光就是太阳、月亮、星星。 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石壕吏》课本剧改写

《石壕吏》课本剧改写 时间——暮夜 地点——石壕村 人物——官司吏甲、官吏乙、老妇、老翁、儿媳、孙子 背景——兵荒马乱、鸡犬不宁、人人自危 场景——一破旧房子 剧情: (《江河水》音乐起。) 秋,暮。房子大门紧闭着,秋风吹来,门有些晃动。不远处,立着一个刻有“石壕村”三个大字的木牌。远处传来几声犬吠,在外空无一人,只是屋子里透出些许昏暗的亮光。屋子里时不时地传出孩子的哭声。) 【话外音】:公元758年,安史之乱中,唐军全线崩溃,郭子仪退守河阳,命人四处抽丁补充兵力,哀鸿遍野,民不聊生。 (又一个深秋的晚上,在石壕村的一所破旧小屋中,一对老夫妇在昏暗的灯光下,正在痛苦地说着些什么。一切都是那么宁静……) 【老妇人】:(手拿信,哽咽地)老伴儿,大儿子来信了,莫不是…… 【老翁】:(强作镇定)别,别瞎想。让我看看。(拿过信) 【老翁】:(读信哭……儿子,儿子……(几欲昏倒,信纸飘落) 【老妇人】(手颤巍巍地看信,眼神呆直):老天爷啊,你为什么不给我们留条后路哪?(老翁,老妇抱头痛苦哭作一团) (里屋正在带孩子的媳妇听见了老人的哭声,连忙出来。) 【媳妇】爸,妈,怎么了?(忽然想起什么,浑身一震)是不是(停顿),他来信了? 【老翁】(把信藏在身后,努力使语气平静,但还是极不自然)不,不是,我们没哈,你,你去带孩子吧。 【媳妇】(越发坚定的语气)爸,妈,你们就不要在瞒我了,是不是我丈夫出事了,是不是呀!快告诉我! 【老妇人】(匆匆拭干泪)没有,真的没有,别担心了,说不定过两个月他们兄弟三人就回来了。 【老妇人】(扶着媳妇上前,强忍眼泪,给媳妇理头发理衣服,带着笑)孩子,他们三个很快就会回来了。到那时,妈妈给你制两件好一点的衣服,让你好好歇两天,不能让你再干家里的重活了。(媳妇和老妇人抱头痛哭) 【媳妇】(将信将疑)妈,要真的有什么,你们可不要瞒着我呀! (里屋衣着褴褛的孩子歪歪扭扭的跑了出来,一副弱不禁风的样子) 【孙子】妈妈,我饿了,什么时候才吃饭呀? 【孙子】爷爷,奶奶,我饿了!我饿了!(抱着爷爷奶奶哭) 【媳妇】(媳妇在储物柜中翻箱捣柜一翻,终于从柜底找到半个饼子捧在手上)

改写石壕吏200字3篇

改写石壕吏200字3篇 改写是指通过重写或修改使适合于新的或不同的用途或情况。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的改写石壕吏200字,供大家参考选择。改写石壕吏200字(一) 傍晚时分,我投宿到石壕吏村一户老妇人家。这时,从里面走出来一位老头儿,想毕就是这位老妇人的丈夫了。 夜晚,屋外传来阵阵叫喊声“这男的我们是带走的了。识趣的就赶紧放手,否则——!”接着是一群小孩和老人,妇女的哭泣声、叫喊声。老妇人和老头儿听到这一动静,都显得很紧张,两位老人相互对望了一眼,接着,老头儿便爬墙逃走。老妇人喃喃地说:“来了,差役又来抓人了。”又传来敲门声:“开门!开门!”老妇人扶着拐杖踉踉跄跄的去开门。 “怎么这么久才开门?!”“小的身体不太舒服,走路不快;望着这两位大爷多多原谅。”差役噪叫的声音多么凶横!老妇人哭哭啼啼的声音又多么叫人伤心。 我听到老妇人走上前去说话:三个儿子都去防守邺城了。一个儿子捎信回来,另外两个儿子最近刚刚战死。活下来的人都只是苟且偷生,死掉的人就永远没有了!家里再没有别的男人了,只有一个还在吃奶的孙子。他的母亲没有离去,但她出入都没有完整的衣服。老妇人尽管年老力衰,但也请让我今晚跟你一起回营去,赶快到河阳去服役,还能够准备早饭。

到了深夜,说话的声音没有了,似乎听到有人低声在哭,我天亮登程赶路的时候,只同那个老头儿告别了。 改写石壕吏200字(二) 在石壕村投宿的这个晚上,周围阴森森的,好像要发生点不好的事。果然,半夜就有几个官吏四处抽壮丁,老头儿听见了,怕自己被抓,就翻墙逃跑啦。老妇人开门去看个究竟。 开了门只听见官吏咆哮:“怎么才开门,你们家的男人呢?给我出来!” “官爷你听我说呀”老妇人未曾开口泪先流,“我们家有三个儿子,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他的两个哥哥都死在战场上了,只有他幸运的活了下来,他们的爸爸很久以前就死啦。家里哪来的男人呀!” “真的吗,那我可要进院子里看看。”小吏四处张望,“这种环境怎么可能有住了,我们到下一家去看看。”官吏刚一出门,室中传出了啼哭声。这可官吏激怒啦,一把就把老妇人推到在地:“不是说没人了吗”老妇人赶紧解释:“对不起呀!官爷,我不是诚心骗你的呀,我也是迫不得已呀,室中还有一个婴儿和她的母亲,你把她母亲抓了,那我孙子不是没奶喝了吗?求求你了,不要抓我媳妇儿。” 官吏那里肯信相信,硬是要闯进去,老妇人一把抱住官吏的脚乞求道:“官爷,真的没别的人了,再说我那媳妇儿没有一件完整的衣服,怎么方便见官爷您了,要不我去服兵役,好吗?” 官吏一脚踢开她的手,愤怒的说:“要你有何用?”“虽然我没力气打仗了,但我还可以帮你们做早饭,求你啦官爷,不要抓我媳妇儿,

三字经全全文及解释

三字经全全文及解释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人刚生出来的时候,性情本质都是很善良的,而这种善良的本性,每个人并没有多大的差别,后来因为学习环境及所受的教育不同,长大后性情就相差得月来越远了。 如果在小的时候,没有好好的教育孩子,他们善良的本质就会受环境的影响而改变,所以教导的方法最重要的就是要专心一致,才能让善良的本质发挥出来。 从前,孟母知道环境的好坏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很大的,所以选择好的环境来居住。有一次,年幼的孟子贪玩不想读书,母亲知道后非常生气,就拿出剪刀把织布机上的布匹剪断,让孟子了解,读书就像织布一样不可半途而废。 五代的时候,在『燕山』这个地方,有一个『窦禹均』的人,对孩子有一套很好的教导方式,他的五个孩子在他的调教之下,个个都很有成就,也因此得了好名声。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如果父母将子女生下来,只知道养活他们,而不去教育他们的话,这就是为人父母的过错。同样的,做老师的对于学生的教育,若没有尽力教导,这就是老师偷懒没有尽到为人师的责任。 为人子女的,不学习如何友爱兄弟姊妹孝顺父母,这是很不应该的。小时候在求学的时期,不好好的学习接受教育,等到年纪大了,又能够有什么作为呢? 『玉』如果没有经过玉匠琢磨,是不可能成为玉器。就好比一个人若不肯勤奋求学,就不会懂得礼义道德了。 为人子弟的,应该在年少时,多亲近好的老师,多结交好的朋友,从中学习做人的礼义道德。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弟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黄香九岁的时候,每天晚上睡觉前,都会先睡进父亲的棉被里, 用身体温热被子,再请父亲去睡。像黄香这种孝顺父母的行为, 是我们为人子女应当要做到的。 孔融四岁的时候,就知道把大的梨子让给哥哥吃,这种恭敬兄长的行为, 也是我们为人子弟应该最先知道的。 做人先要学习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其次是学习知识, 及知道算数和认识文字,阅读各种文章。 一到十是基本数字,采十进制的方法, 十个十是一百,十个一百是一千,十个一千是一万,一直到无穷尽的数字。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什么叫做『三才』三才就是指天、地、人。什么叫『三光』,三光就是指太阳、月亮、星星。 什么叫做『三纲』三纲就是君主与臣子之间要讲「义」,父亲与子女之间要有亲情之爱,夫妻之间要彼此和睦相处。 一年有四季~春、夏、秋、冬;而这四个季节春去夏来,秋去冬来,循环不已,永不停止。 四个方位是指东、西、南、北,而这四个方向都必须以中央为基准,才能决定正确方位。 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 十干者甲至癸十二支子至亥

改写石壕吏600字精选作文

改写石壕吏600字精选作文 《石壕吏》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著名的“三吏三别”之一。这新三板后继了改写石壕吏600字精选作文,欢迎阅读。 改写石壕吏600字精选作文【一】眼看太阳就要落下去了,冷风吹着,我不禁打了寒战,我要马不停蹄得赶路了,我模模糊糊看到前面有一个村庄,走上前一看原来是石壕村。我也筋疲力尽,就在这住下吧。我选了最东头的一户人家,从房子的外观看出来这个村子其实不富有。 等到了深夜,听见有人气冲冲的在敲门,老妇人说:“老伴你从墙头走吧,我来应付他们。”老头说:“好的,你自己也小心点。” 官差的叫喊声越来越响,连村子里的狗也跟着叫起来了。妇人的哭声是多么的痛苦 妇人背驼得很厉害,那个拐杖也看起来那么憔悴了,妇人面色惨白,-缓缓地向前走着,眼神飘离说:“我有三个儿子都防守邺城,其中一个儿子托人捎信回来,说到其中两个儿子都是因为新战死了。活着的人苟且偷生,死了的人就永远停止了”。官差大声嘶吼着,仿佛眼珠子都要掉出来了:“别磨磨唧唧的,赶紧叫一个人出来。”老妇人,撕心裂肺的哭声,悲切地说:“家里再没有男人了,就我一个老婆子还有一个还没断奶的孙子,和他的母亲。你就不要再为难我们一家子了。我们家现在因为没有男人,家里今年的收成也没有以往的多了。进进出出都没有完整的衣服。”老妇人虽然身体衰弱,但是说起这几

句话来都不骄不躁的,老妇人为了这一家子今晚就要和官差回营去。还能赶上做早饭。 夫人无奈的和官差走,到了深夜,没有人讲话的的声音了,等到了天亮的时候,诗人和那个老头一边握手一边道别,并告诉他老妇人被官差抓去当做饭的了,登时老头充满笑意的脸变得生硬,缓缓地走进屋去。 改写石壕吏600字精选作文【二】在一个夜黑风高的夜晚,我流亡到投宿到一个名叫石壕镇的地方。天刚黑,远远的听到有一阵呼喊声。认真一听,原来是两个公差在抓人服役。那家老头见势不妙,便翻墙跑了。 “蹦蹦蹦”,“快开门!”官吏的叫喊恶狠狠的。一个扶着拐杖的老妇人出来了,打开门,迎接两位公差。公差一边张望一边问:“怎么叫了这么久才开门?快说家里有没有男人?我劝你不要说谎,不然要了你的老命。”老妇人走上前去对公差说:“唉!家中有三个儿子,都在邺城当兵,一个儿子捎信来说:他的两个兄弟,也就是我的另两个儿子已经战死疆场,室中再无男人。”公差听了继续逼问老妇人:“你说的可是实话!”老妇人连连点头。公差扭头正准备走时,屋中传来一阵啼哭声,公差一听,回头叫住老妇人,对老妇人大吼:“你不是说里面没人吗?怎么会有啼哭声?”老妇人慌忙答复:“里面只有一个小孙字。”公差听了说:“有小孩就一定有他的母亲,快把她交出来。”老妇人拖住公差的手:“有孙子在喝奶,所以她妈妈还没有离开,进进出出没有一条完整的衣服,所以不能出来见人!”公差一听

三字经全文带拼音和翻译

三字经全文带拼音和翻译 rén zhī chūxìng běn shàn 人之初性本善 xìng xiāng jìn xí xiāng yuǎn 性相近习相远 【解释】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启示〗人生下来原本都是一样,但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所以,人从小就要好好学习,区分善恶,才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gǒu bú jiào xìng nǎi qiān 苟不教性乃迁 jiào zhī dào guì yǐ zhuān 教之道贵以专 【解释】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启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头等重要的大事。要想使孩子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必须时刻注意对孩子的教育,专心一致,时时不能放松。 xī mèng mǔzé lín chǔ 昔孟母择邻处 zǐ bù xuéduàn jī zhù 子不学断机杼 【解释】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割断织机的布来教子。 〖启示〗孟子所以能够成为历史上有名的大学问家,是和母亲的严格教育分不开的。做为孩子,要理解这种要求,是为了使自己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才。 dòu yān shān yǒu yì fāng

窦燕山有义方 jiāo wǔ zǐmíng jù yáng 教五子名俱扬 【解释】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启示〗仅仅教育,而没有好的方法也是不行的。好的方法就是严格而有道理。窦燕山能够使五个儿子和睦相处,都很孝敬父母、并且学业上都很有成就,是和他的教育方法分不开的。 yǎng bú jiào fù zhī guò 养不教父之过 jiào bù yán shī zhī duò 教不严师之惰 【解释】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亲的过错。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 〖启示〗严师出高徒,严格的教育是通往成才之路的必然途径。对孩子的严格要求虽然是做父母和老师的本份,但做子女的也应该理解父母和老师的苦心,才能自觉严格要求自己。 zǐ bù xuéfēi suǒ yí 子不学非所宜 yòu bù xuélǎo hé wéi 幼不学老何为 【解释】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用呢? 〖启示〗一个人不趁年少时用功学习,长大后总是要后悔的。每位小朋友都记住这样一句话:“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要趁视自己生命的黄金时刻。 yù bù zhuóbù chéng q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