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替换的策略解决问题练习

用替换的策略解决问题练习
用替换的策略解决问题练习

用替换的策略解决问题练习

姓名:

1.粮店有大米20袋,面粉50袋,共重2250千克,已知1袋大米的重量和2袋面粉的重量相等,那么一袋大米重多少千克?

2.南方果店运进苹果和雪梨一共1626千克,每箱苹果有18千克,每箱雪梨有24千克,苹果比雪梨多11箱,运进的苹果和雪梨各是多少箱?

3.1个西瓜的重量是1个苹果的12倍,小王买了2个西瓜和36个苹果,共重18千克。1个苹果重多少千克?1个西瓜重多少千克?

4.学校买来4个篮球和6个排球,共付228元,已知每个篮球比每个排球贵12元,两种球的单价各多少元?

5.6只小猪和5只小羊共重112千克,已知2只小猪的重量等于3只小羊的重量,求每只小猪和每只小羊的重量?

6.8块达能饼干的钙含量相当于一杯牛奶的钙含量。小明早餐吃了12块饼干,喝了1杯牛奶,钙含量共计500毫克,你知道每块饼干的钙含量大约是多少毫克吗?

7.2头小猪与14只鹅一共重264千克,已知1头小猪与4只鹅一样重,1头小猪与1只鹅各重多少千克?

8.1袋薯片比1盒巧克力便宜5元,妈妈买了6袋薯片和10盒巧克力,一共花了210元,薯片和巧克力的单价各是多少元?

9.粮店有大米20袋,面粉50袋,共重2250千克,已知1袋大米的重量和2袋面粉的重量相等,那么一袋大米和一袋面粉各重多少千克?

10.松鼠妈妈采松籽,采了5天晴天和3天雨天共采了112个松籽,晴天每天可以比雨天每天多采8个。晴天、雨天每天各采了几个松籽?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优秀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六年级上册第89—90页的例1、“练一练”、练习十七第1题【教材简析】:《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是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内容。本单元主要教学用替换的策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用画图、列表、一一列举和倒过来推想等策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在学习和运用这些策略的过程中,感受了策略对于解决问题的价值。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本课教学,使同学们学会运用“替换”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并能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并能根据条件进行检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学生的分析以及对教材的解读,认为让学生形成“替换”的需求、意识以及在“替换”的过程中,数量关系的变化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和教学的难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替换”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并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 2、使学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替换”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用“替换”的策略解决一些简单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弄清在有差数关系的问题中替换后总量发生的变化。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出示:求出和所代表的数。 = 40 = + =()= ( ) 这样的题你一定不陌生,能解决吗?你是怎么想到的? 是的,因为一个三角等于三个方框,这个条件等于告诉了我们三角与方框的关系,所以

替换策略

用替换的策略解决问题——说课稿 李志雁 用替换的策略解决问题——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用替换策略分析数量关系,在对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反思中,感受替换策略的价值。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用等量替换的方法使原来复杂的问题转化成较为简单的问题。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用画图、列表、一一列举和倒过来推想等策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在学习和运用这些策略的过程中,感受了策略对于解决问题的价值,同时也逐步形成了一定的策略意识。 1.导学的艺术在于唤醒。学生虽然是第一次正式学习用替换的策略解决问题,但在他们的生活经验中已模糊地经历过类似的方法,只是还没有建立起一种完整的数学模型。所以在课的引入部分,从替换的意义入手‘再现典型的生活经历,唤醒学生潜在的与替换有关的经验,一下子就扣住学生心弦,唤醒了他们头脑里已有的生活经验,为下面的探究过程做好了心理准备和认知铺垫。 2. 研究数学问题的方式要能顺应学生的思维特点,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欲望,给学生自由思考、表达的空间。通过解决例1,让学生初步理解并掌握等量替换的策略旨在唤醒学生生活中“换”的经验,让学生借助议一议、算一算,体验用替换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策略的价值,增强策略意识。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一是能够由题意想到可以把“大杯”替换成“小杯”,或把“小杯”替换成“大杯”;二是正确把握替换后的数量关系,从而实现将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的意图。

3. 本课教学任务较重,检验虽然不是教学重点,但教材把检验安排在写答句的前面,有两层意思:一是先经过检验确认结果再写答句是解决问题的程序,也是学生应养成的良好习惯。二是一种新的方法是否可行、是否可信要检验,这是严谨的态度与科学的精神,是教学中应该倡导和培对比归纳。使学生能够掌握这类题目的检验方法,检验时解答的结果必须满足题中所给的各个条件,培养学生的数学“还原思想”。 4. 小结时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把大杯换成小杯和把小杯换成大杯之间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并引导学生得出:它们都是先通过替换把两种量变成一种量再解决问题;在替换过程中,要抓住等量关系进行替换;“练一练”是把一种物体分装在两种不同容器中的问题。与例1的区别在于,大盒和小盒的关系不是用倍数表示,而是用差数表示。这道“练一练”实际也是本堂课的难点,通过图示的方法使学生能比较清楚的看出球的个数总量变化和盒子数量的不变,原题中的数量关系就有了不同的变化。这样更好的帮助学生较好的梳理解题的渠道,找准解题的依据,策划出比较明确的解题方案,同时也能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和能力,感受数学的趣味。

《用替换的策略解决问题》优质教案设计.

《用替换的策略解决问题》优质教案设计 2019-06-0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并理解“替换”的策略,学会根据题中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或相差关系,用“替换”的思想解决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不断反思中,感受“替换”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掌握用“替换”的策略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 感受“替换”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替换策略。 1.动画引入,学生续讲《曹冲称象》的故事。从曹冲是用“与大象同样重量的石头”换“大象”,引出“替换”的话题。 2.举出现实生活中替换的例子。通过为小明调换商品初步感知替换策略。 3.揭示课题,引入例1。 二、合作交流,探索学习替换策略。 出示例题1的情境:小明把720毫升果汁倒入6个小杯和1个大杯,正好都倒满。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1/3。小杯和大杯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 (一)分析题意,弄清条件与问题。 1.你是怎样理解“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1/3”这句话的?

2.引发思考,激起尝试的欲望。启发提示:这里6个小杯和1个大杯的果汁才是720毫升,要求小杯和大杯的容量两个问题,能直接求吗?能否将大杯容量与小杯容量两个量与总量720毫升的.关系转化成其中一个量与总量的关系呢? (二)组织学生合作交流,先议一议怎样用替换的策略解决问题?再尝试列式计算。 (三)汇报尝试情况,归纳用替换的策略解决问题的方法。指名学生汇报自己的想法,板演出算式,并讲一讲每步式子的意义。 借助媒体演示总结: 1.大杯换成小杯或小杯换成大杯的依据是什么? 2.把大杯换成小杯:如果把720毫升果汁全部倒入小杯,一共需要几个小杯?也就是说9个小杯容量是720毫升,那就可以先求出每个小杯的容量。 3.把小杯换成大杯:如果把720毫升果汁全部倒入大杯,又需要几个大杯呢? 720毫升果汁可以倒3个大杯。可以先求出每个大杯的容量。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的课堂教学实录及反思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的课堂教学 实录及反思 【教学内容】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教材第89页例1和“练一练”、练习十七第1题。 【教材简析】 本节课主要教学用替换的策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用画图、列表、一一列举和倒过来推想等策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在学习和运用这些策略的过程中,感受了策略对于解决问题的价值,同时也逐步形成了一定的策略意识。 通过解决例1这个问题,让学生初步理解并掌握等量替换的策略。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一是能够由题意想到可以把“大杯”替换成“小杯”,或把“小杯”替换成“大杯”;二是正确把握替换后的数量关系,从而实现将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的意图。达能饼干和牛奶钙含量里的替换问题除了巩固例1,也还有一种优化替换策略的价值在里面。 “练一练”依然是把一种物体分装在两种不同容器中的实际问题。与例1的区别在于,大盒和小盒的关系不是用倍数表示,而是用差数表示。因此在依据题意将大盒替换成小盒或者将小盒替换成大盒后,原题中的数量关系就有了不同的变化,这是一个跳跃,也

是判断孩子是否真正理解替换策略,而不是机械记忆的一个标志。【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用“替换”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并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解题步骤,有效地解决问题,同时体会画图、列表等策略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价值。 2、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替换”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能力。 3、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4、使学生在合作与交流中体验探索规律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 【练习活动目标】 1、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积累和运用替换的策略解决问题的经验。 2、通过对练习比较,让学生进一步明确策略的价值,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在练习中感受数学的魅力和成功的体验。 【达成练习活动目标的策略选择】 1、操作演示,加深对替换策略的认识。 2、比较反思,突出替换策略的价值。

用替换的策略解决问题

用替换的策略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教材第89-90页的例1、以及“练一练”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数学中“替换”的理念。初步学会用“替换”的策略去分析数量关系,并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 2、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替换”策略对于特定问题的价值,并能灵活运用不同策略解决不同的问题,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能力。 3、通过感知使学生能更好的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用“替换”的策略解决一些简单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使学生明白运用“替换法”解决问题时最关键是:紧抓关键句,得出两种量之间的关系进行替换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唤起相关经验。 1、口算练习 出示:=? 师:同学们,刚学完分数除法,你知道这一题怎样计算吗?(指名回答)生:把除法转化成乘法。 师:恩,也就是说用到了一个转化的策略。同学们,你还学过哪些用来帮助我们解决问题的策略呢? 生1:倒推。 生2:画图和列表。 师:对,这些都是解决问题的策略。今天我们就继续学习这一课题。(板书解决问题的策略)

2、师:在学习这一课之前,我们先来看这个天平,这是一个保持平衡的天平,你能用数学的语言说一说一个苹果和一个梨重量之间的关系吗?(指名回答)生1:一个苹果的重量和两个梨相等。 生2:一个苹果的重量是一个梨的2倍。 生3:一个梨的重量是一个苹果的。 (出示第二幅天平图) 师:这个天平也是保持平衡的,你能计算出梨和苹果分别有多重吗?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指名回答,学生可能出现两种做法,400÷2、400÷4) 课件动态显示把一个苹果换作两个梨,或两个梨换作一个苹果 师:在解决这个问题时,大家用到了“换”的方法,其实早在1700多年前,有一位非常聪明的小朋友,他就用这个方法解决了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他是曹冲,这个故事是(曹冲称象) 师:大象太重了,无法直接称出它的重量,曹冲是怎么办的? 生:用石头重量代替了大象的重量,称出石头的重量就得到了大象的重量。 师:对啊,曹冲用到了数学上一个很重要的策略——替换。(板书) 师:今天,你能向曹冲学习,发挥你的聪明才智,用替换的策略来解决问题吗?我们就先来做两个小题目热一热身。 3、口答准备题 (1)小明把720毫升果汁倒入9个相同的小杯,正好都倒满,每个小杯的容量是多少毫升? (2)小明把720毫升果汁倒入3个相同的大杯,正好都倒满,每个大杯的容量是多少毫升? 总结方法:这两题我们都是用“果汁总量÷杯子数量=辈子容量”(板书)这个数量关系式,就能得到所要求的问题。那下面一题又该怎样解决呢? 二、自主探索实践,研究替换策略 1、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呈现例1中信息。出示:小明把720毫升果汁倒入6个小杯和1个大杯,正好都可以倒满。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小杯和大杯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用替换的方法解决问题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用替换的方法解决问题教学内容:苏教版十一册第89-90页的例1、练一练,练习十七第1题。 教材简析 本节课主要教学用替换的策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用画图、列表、一一列举和倒过来推想等策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在学习和运用这些策略的过程中,感受了策略对于解决问题的价值,同时也逐步形成了一定的策略意识。 通过解决例1这个问题,让学生初步理解并掌握等量替换的策略。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一是能够由题意想到可以把大杯替换成小杯,或把小杯替换成大杯;二是正确把握替换后的数量关系,从而实现将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的意图。练一练依然是把一种物体分装在两种不同容器中的实际问题。与例1的区别在于,大盒和小盒的关系不是用分数表示,而是用差数表示。因此利用原题,改变条件将大杯替换成小杯或者将小杯替换成大杯后,原题中的数量关系就有了不同的变化。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替换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并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 2、使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替换

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掌握用替换的策略解决一些简单问题的方法。(重点)使学生能感受到替换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难点)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课件 指名回答橘子和苹果分别是多少千克,你是怎么想的。 指出:从这题中,我们可以看出,能把一个物体换成与之相等的另外一个物体。同学们可真了不起啊,刚才大家的做法中已经蕴涵了一种新的数学思想方法替换。 2、板书课题。 3、联系以前的旧知,回顾我们知道、学过哪些用替换的方法解决的问题? 4、口答题: (1)720毫升果汁倒入9个相同的小杯,正好都倒满,每个小杯的容量是多少毫升? (2)720毫升果汁倒入3个相同的大杯,正好都倒满,每个大杯的容量是多少毫升?

《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案例

《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教学案例设计理念:面向全体学生是“活动单导学”的基本追求,目标兼顾各类学生,尽一切可能调动每个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全面发展是“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的基本价值取向,应努力追求学习目标的全面性,教学内容的协调性,学生发展的多元性;让学生主动发展是“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的基本策略,尊重每个学生学习、思考与表达的权利,以活动单为抓手去思考、实践、建构、创造,从而培育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

活动一:探索解题策略 小明把720毫升果汁倒入6个小杯和1个大杯,正好都倒满。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3 1 。小杯和大杯的容 量各是多少毫升? 1.读题并独立完成(每组1号完成在白板上,其余同学完成在活动单上): (1) “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3 1 ”是什么意思? (2)先画一画,再列式解答。 画一画: 算一算: 2.组内交流并完善展板: (1)交流各自想法。 (2)说一说可以怎样检验。 活动二:运用解题策略 小明把720毫升果汁倒入6个小杯和1个大杯,正好都倒满。每个大杯比小杯多装160毫升。小杯和大杯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 1.认真读题,弄懂题意。 2.思考下列问题: (1)这里大杯和小杯的容量之间是什么关系? 是什么地方难住了大家?有两种不同的杯子。 根据现有条件不能解决,可以补充什么样的条件呢?小组讨论。 学生交流可以补充倍数关系或相差关系的条件。为什么希望知道大杯和小杯容量之间的关系呢?可以据关系换成同一种杯子。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简单的旧知,引出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使学生感觉到要学的知识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二、活动开展 活动一:探索解题策略 过渡:真是这样吗?我们补进一个条件试一试。 学生展示杯子实物图、长方形示意图、线段图、等式替换等想法;大杯换小杯、小杯换大杯等思路;算术解、方程解等方法。相互补充、质疑,教师点拨提升:“3”是题目中没有的,可以怎样算?求出的结果如何检验?各种解法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指出都是把不同的杯子换成同一种杯子,运用了一种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这一层次让学生自己感受、探索替换策略的应用。在交流中,学生把自己的想法表述出来,大家互相借鉴、互相补充,这样不仅调动了学习主动性,而且提高了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教师的作用仅仅是平衡这种思考的氛围。】 活动二:运用解题策略 过渡:补进一个相差关系的条件,同桌商量如何替换,学习活动二。 学生展示,补充、质疑,教师适时点拨:指名解释为什么要减去160;可以把小杯换成大杯

最新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说课稿 (1)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 《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说课稿 执教人:李彩云说教材 今天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第68页——69页的例题1、练一练及练习十一第1—3题。教材安排的例题,主要是呈现生活情景,提供数学信息,让学生学会运用替换的策略解决问题,增强策略意识,灵活运用学过的画图策略,体会不同策略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不同价值。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说目标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用替换策略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步骤。 (2)使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替换策略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说重难点 1、教学重点:用等量替换的方法使原来复杂的问题转化成较为简单的问题。 2、教学难点:使学生明白怎样替换及正确把握替换后的数量关系。 说教法和学法 (1)引导发现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合作探究法。引导学生合作学习,逐步启发学生探究用替换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增强学生探索的信心,体验成功。 (3) 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突破教学重难点 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策略。 1、在导入部分,从替换的意义入手,课件出示《乌鸦喝水》的画面,让学

生说一说乌鸦喝水的故事,重点说说故事中是把什么的体积替换成什么的体积,唤醒学生替换有关的经验。 过渡语:乌鸦都能想出了这么妙的解决办法,用石头的体积替换了一部分水的体积,使水位升高了,喝到了水,真了不起!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用这种办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板书: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 二、探究新知,探究策略 课件出示两道准备题: 1、算一算:老师把720毫升的液体倒入9只小玻璃杯里,正好都倒满,每只小玻璃杯的容量是多少毫升? 2、小明把720毫升的果汁倒人6个小杯中,正好倒满。每个小杯的容量是多少毫升? 第一道题是初步感知替换的方法以及如何替换,第二道题是帮助学生理解数量关系式,同时也是本节课新知的生长点。通过这两道题帮助学生在新课的教学中能联想到将小杯换成大杯,或者将大杯换成小杯,为解决新知打下有效的思维基础。 3、课件出示例一:小明把720毫升的果汁倒人一个大杯和6个小杯,正好倒满。小杯和大杯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 注意:这道例题的呈现改编了例题,缺少了条件。首先引导学生思考:“720毫升是1个大杯的容量与6个小杯的容量之和”,也就是出现了两种未知量,这也是产生困难的原因。接着引导学生讨论:还需要提供一个怎样的信息,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呢?这样,学生的关注点将自然地聚焦到大杯和小杯的容量之间的关系上,这是替换的依据。最后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两种关系:A、倍数关系,B、分数关系。这样的情境能为学生学习替换策略提供空间和机会,使替换的策略呼之欲出,非常自然。 4、教学例一 (1)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一是能够由题意想到可以把“大杯”替换成“小杯”,或把“小杯”替换成“大杯”;二是正确把握替换后的数量关系,从而实现将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的意图。

用替换的策略解决问题

用替换的策略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一、让学生经历回顾与探索运用替换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感受转化策略的价值。 二、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替换的策略分析问题,并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具体的替换方法,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 三、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运用替换策略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重点:感受“替换”策略的价值,会用“替换”的策略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会用“替换”的策略灵活地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活相关经验 (出示两幅天平图,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师:(指图1)这是一架平衡的天平,从图中你能看出1个苹果的质量和1个梨的质量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生:1个苹果的质量是1个梨的2倍。 生:1个梨的质量是1个苹果的1/2。

师:根据两幅天平图,你能求出1个苹果和1个梨各重多少吗? 生:1个苹果重200克,1个梨重100克。 师:你是怎样推想的? 生:把图2左盘中的1个苹果换成2个梨,就成了4个梨重400克,可以求出1个梨重100克,再求出1个苹果重200克。 生:把图2左盘中的2个梨换成1个苹果,就是2个苹果重400克,1个苹果就重200克,再求出1个梨重100克。 (课件动态演示把1个苹果换成2个梨或者把2个梨换成1个苹果) 师:在解决刚才这个问题时,大家用到了“换”的方法,这是数学中一种非常重要的策略——替换。(板书)其实早在1700多年前有一个小朋友,就用替换的策略解决了大人解决不了的问题,你们听说过吗?他是谁呀? (出示“曹冲称象”的图片) 师:曹冲是用什么替换大象的呢? 生:曹冲是用石头替换大象的。 师:对,一头大象太重,没办法称出它的重量,就把它替换成一些石头。 二、自主探索实践,研究替换策略 今天,我们就用替换的策略来解决一些数学问题。 例题:小明把720毫升果汁倒人6个小杯和1个大杯,正好都倒满。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1/3。小杯和大杯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

观摩课“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教学设计

观摩课“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教 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9—90页的例1、“练一练”、练习十七第1题 [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教学用替换和假设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本单元共安排了2个例题,分3课时进行教学,本节课是其中的第1课时。“替”即替代,“换”则更换,替换能使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教学要求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替换,充实思想方法,发展解题策略。教材安排的例题就是利用“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这个数量关系进行的替换活动,把较复杂的问题转化成简单的问题。教学的任务是把沉睡的方法唤醒,使隐含的思想清晰起来。这是例题的编写意图,也是设计的教学思路。教材要求学生“说说为什么这样替换”,引导他们回顾刚才的替换活动,反思是怎样替换的,清楚地知道可以从哪个数量关系引发替换的思考。

[教学意图]: 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力求体现新课程的理念,给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为学生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让他们学得更主动、更轻松,凸现了内容的情趣化和生活化;在探索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合作精神,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体现了过程的活动化,达成了预定的教学目的。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替换”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并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 2、使学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替换”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用替换的策略解决问题

用替换的策略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9-90页的例1,“练一练”,练习十七第1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替换”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并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 2、使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替换”策略对 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会用“替换”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 教学过程: 一、出示问题,选择策略 1、呈现例1,要求学生边读边看图。 2、引导交流:题中告诉了我们哪些条件?要求什么问题?大杯与小杯容量的关系还可以怎样表示? 3、提问: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求每个小杯和每个大杯的容量,有什么困难?如果720毫升果汁全部倒入小杯,而且知道正好倒了几个小杯,你会求出每个小杯的容量吗? 4、提出假设:如果把720毫升果汁全部倒入小杯,需要几个小杯呢?全部倒入大杯呢? 二、自主探索,运用策略 1、探索:如果把720毫升果汁全部倒入小杯,需要几个小杯? 结合例题中的示意图提问: ⑴一个大杯可以替换成几个小杯? ⑵把1个大杯替换成3个小杯的依据是什么? ⑶由1个大杯可替换成3个小杯,你想到了什么? ⑷小结:如果把720毫升果汁全部倒入小杯,需要(6+3)个小杯。 2、探索:如果把720毫升果汁全部倒入大杯需要几个大杯? (1)提出问题后,要求让学生看图思考。

(2)交流中明确:将倒入6个小杯中的果汁倒入大杯中,根据“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3 1”,3个小杯的果汁正好可以倒满1个大杯,6个小杯的果汁正好可以倒满2个大杯。 (3)小结:如果把720毫升果汁全部倒入大杯,需要(1+2)个大杯。 3、列式解答: 引导:根据上面替换的结果,你能求出小杯和大杯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学生尝试列式解答,交流计算结果。 4、检验。 引导:求出的结果是否正确?我们可以怎样检验?交流中明确:要看结果是否符合题目中的两个已知条件。学生通过计算进行检验,并完成答句。 三、回顾与反思,提升策略 提问:在刚才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过哪些步骤?你觉得哪些步骤是关键?你能说说解决这个问题的策略吗? 学生交流、汇报。 四、拓展应用,巩固策略。 1、指导完成“练一练”。 2、课堂作业:做练习十七第1题。 五、全课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感想?

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一)

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一) 教学内容:书第89-90页的例1,练习十七第1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替换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思路,并有效地解决问题。 2、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替换策略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转化的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获得成功体验,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用等量替换的方法实现问题的简单化,并相应地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正确把握替换后的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初步感知替换策略的魅力 1、出示《曹冲称象》 师:曹冲用什么方法称出大象的重量的?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用这种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板书: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 二、探究新知,初步理解替换的策略 (1)出示例1:小明把720毫升果汁倒入6个小杯和1个大杯,正好都倒满。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小杯和大杯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 师:从题目中你获得哪些信息? (生说,师贴出杯子图) 师:“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你是怎样理解的? (2)小组合作

师谈话:每个大杯的容量与小杯的容量不一样,杯子的数量也不一样,怎样求小杯和大杯的容量呢?能不能想到一个比较好的办法呢?同桌相互说说自己 的想法。(想想刚才曹冲称象的故事) (3)汇报想法:(师板书) 把大杯换成小杯 把小杯换成大杯 师小结:不管是把大杯换成小杯,还是把小杯换成大杯,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它们的共同点都是:把两个不同的杯子换成相同的杯子。这样就可以解决问题了,大家真了不起,刚才大家的做法用到了和小曹冲称象一样的方法——替换法。 (4)说说具体的替换过程 师:那我们应该怎样替换呢?(生说说替换方法)还有别的替换方法吗?(生说) (5)你能把替换的方法用算式写出来吗?(生在书上列式解答) 6+3=9(个) 6÷3+1=3(个) 小杯:720÷9=80(毫升) 大杯:720÷3=240(毫升) 大杯:80×3=240(毫升) 小杯:240÷3=80(毫升) 说说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6)检验作答:怎样检验结果是否正确?(学生口头检验) (7)回顾反思:在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中用到了什么策略?我们是根据哪个条件来替换的? 我们是怎样替换的? 三、拓展应用,巩固策略 1.师谈话:在日常生活中,用替换的策略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很多实际问题。 <播放达能饼干广告> 师:从刚才的广告中你又发现了哪些数据知识呢?(生说)

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

《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教学设计 花围小学谭楷园 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六(上)P89--90的例1、“练一练”,练习十七第1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理解数学中“替换”的思想,初步学会用“替换”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并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解题步骤,有效地解决问题。 2.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不断反思,感受“替换”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会用“替换”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感受替换策略 三国时代一位小孩使用了称一船石头的重量的方法,称出了大象的体重,成为千古美谈!当时他只有7岁,你们知道他是谁吗?(“曹冲”) 提问:大家都看过“曹冲称象”这个故事了,他是怎样称出大象重量的,具体的细节我们不去说了,在他的办法中,大象换成了什么?怎样知道大象的体重的? (板书:大象大象重量= 石头的重量) 小结:曹冲用石头替换大象,称出了这个庞然大物的体重,这节

课我们就来学习用“替换”的策略解决问题。让我们也来尝尝成为“曹冲”的滋味。, 板书课题:用“替换”的策略解决问题 二、出示目标:用“替换”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 三、自主探索,研究替换策略 1、我们先热热身,抢答问题。(课件出示抢答题) ⑴小明把720毫升的果汁倒入9个相同的小杯中,正好都倒满,每个小杯的容量是多少毫升? ⑵小明把720毫升的果汁倒入3个相同的大杯中,正好都倒满,每个大杯的容量是多少毫升? 下面一题看谁的反应快! ⑶小明把720毫升的果汁倒入6个相同的小杯和一个大杯中,正好都倒满。小杯和大杯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生疑惑,不好解答,需要条件) 师:你们真是细心!(补上条件“小杯容量是大杯的1/3”) 2、教学例题:师:这道题用文字叙说是这样的,(课件出示题目) (1)自学:怎么理解“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1/3”?你能用上“替换”这个字说说大杯和小杯容量的关系吗? (生:大杯的容量是小杯的3倍、1个大杯可替换成3个小杯、3个小杯可替换成1个大杯。)(2)师:这题中“正好倒满”你是怎样理解的? (3)互学:如果用替换的方法来做,你想怎么换?拿出你们的练习纸,上面有讨论提纲:①你想把什么替换成什么?在图中画一画。

《用替换的策略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用替换的策略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用替换的策略解决问题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第89~90页,例1、练一练,练习十第1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替换”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并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替换”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2)使学生在合作学习探究过程中培养集体交往能力,解决问题能力。 教学重点: 会用“替换”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 教学难点: 相差关系的时,“替换”的策略的运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替换策略: 1.(图片出示)《曹冲称象》的故事。 师:在《曹冲称象》这个故事中,很多大臣都解决不了的难题,被小曹冲解决了。小曹冲的办法很妙,妙就妙在他将大象替换成了相同重量的石头,解决了不能直接称象的难题。我相信咱班的同学会像小曹冲那样聪明,用“替换”的策略来解决问题! 2.(出示图片)师:这是一架平衡的天平,从图中你能看出1个苹果的质量和1个梨子的重量各是多少吗? 生:不能。 师:再增加一个条件,(图片出示)从图中你能知道苹果和梨子重量之间的关系吗? 生:1个苹果的重量等于2个梨子的重量。(1个梨子的重量是1个苹果的2 1) 师:现在你能知道1个苹果和1个梨子的重量各是多少吗?你是怎么想的? (指名口答) (教师根据学生口答课件动态演示把1个苹果换成2个梨子或者把2个梨子换成1个苹果) 师:在解决刚才这个问题时,大家也是用到了“替换”的方法,看来“替换”的确是数学中一种非常重要的策略。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用替换的策略解决一些数学问题。(板书:替换的策略) 二、自主探索实践,研究替换策略: 师:刚才我们初步体验了一下替换的策略,我这里还有一个稍难点的题,想考验一下同学们,你们准备好了吗? 1.课件出示问题:小明把720毫升果汁倒入6个小杯和1个大杯,正好都倒满。小杯和大杯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 生读题。 师:根据给出的条件你觉着能用替换的策略吗。 有的说能替换,有的摇头。最后都表示不能替换。 师:为什么不能替换? 生:因为不知道大、小杯的容量之间的关系。 师:现在我给它加一个条件“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3 1”(课件) 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生:3个小杯的容量等于1个大杯的容量。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教研公开课教学设计(有配套课件)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教研公开课教学 设计(有配套课件)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 闵建元2012年12月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意图]: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力求体现新课程的理念,给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为学生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让他们学得更主动、更轻松,凸现了内容的情趣化和生活化;在探索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合作精神,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体现了过程的活动化,达成了预定的教学目的。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替换”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并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 2、使学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替换”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板书:解决问题的策略

一、创设情境,感受用策略解决问题的魅力 课前欣赏:播放《曹冲称象》录像,感受策略。 1. 承接故事情境,感受策略的作用。 (1)故事中曹操提出了什么要求? (2)众大臣有没有解决这个难题吗? (3)曹冲用了什么办法解决了这个难题? (4)过渡语:要称出那头大象的重量,大人们都束手无策,七岁的曹冲却想出了那么妙的解决办法,用称出与大象相同重量的一船石头的重量来求出大象的重量,真了不起!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用这种办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板书:一堆石头------- 替换-------- 一头大象(重量相同)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替换策略来解决问题板书:替换[设计意图] 通过创设一个问题情境,用学生感兴趣的小故事导入新课,初步感受用替换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好处,让学生在课始就进入知识的探究中,自觉的参与到学习中去。 2、思考:替换一张加分卡需要几颗星?你是怎样想的?(初步使用替换策略解决问题) 二、探究新知,初步理解替换的策略(一)解决生活中的难题。谈话:老师昨天到朋友家做客,他们家的孩子很调皮,给老师出了几个难题,想把我难住,同学们愿意帮老师解决 这些问题吗? 1. 列式说数量关系。

《解决问题的策略之替换》教学设计1

《解决问题的策略之替换》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P89~P90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替换”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并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 2.使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替换”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教学过程 (一)出示问题,选择策略 1.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呈现例1,要求学生边读边看图。 2.引导交流:题中告诉了我们哪些条件?要求什么问题?大杯与小杯容量的关系还可以怎样表示? 3.提问: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求每个小杯和每个大杯的容量,有什么困难? 如果720毫升果汁全部倒入小杯,而且知道正好倒了几个小杯,你会求出每个小杯的容量吗? 4.提出假设:如果把720毫升果汁全部倒入小杯,需要几个小杯呢?全部倒入大杯呢? (二)自主探索,运用策略 1.探索:如果把720毫升果汁全部倒入小杯,需要几个小杯? 结合例题中的示意图提问: (1)一个大杯可以替换成几个小杯?

(2)把1个大杯替换成3个小杯的依据是什么? (3)由1个大杯可替换成3个小杯,你想到了什么? (4)小结:如果把720毫升果汁全部倒入小杯,需要(6+3)个小杯。 2.探索:如果把720毫升果汁全部倒入大杯需要几个大杯? (1)提出问题后,要求让学生看图思考。 (2)交流中明确:将倒入6个小杯中的果汁倒入大杯中,根据“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1/3”,3个小杯的果汁正好可以倒满1个大杯,6个小杯的果汁正好可以倒满2个大杯。 (3)小结:如果把720毫升果汁全部倒入大杯,需要(1+2)个大杯。 3.列式解答: 引导:根据上面替换的结果,你能求出小杯和大杯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学生尝试列式解答,交流计算结果。 4.检验。 引导:求出的结果是否正确?我们可以怎样检验?交流中明确:要看结果是否符合题目中的两个已知条件。学生通过计算进行检验,并完成答句。 (三)回顾与反思,提升策略 提问:在刚才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过哪些步骤?你觉得哪些步骤是关键?你能说说解决这个问题的策略吗? 学生交流、汇报。 (四)拓展应用,巩固策略 1.指导完成“练一练”。 (1)出示问题,让学生阅读,并要求尝试画出表示题意的草图。 (2)提问:这个问题与例1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你打算用什么策略来解决这个问题? (3)如果把2个大盒替换成小盒,这时一个就是几个小盒?你还想到些什么? (4)要求学生根据上述讨论的结果,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目。

替换策略

一、重温故事,感受替换策略 课件打开曹冲称象图片。 大家熟悉这个故事吧!曹冲称象。那谁来说说曹冲是怎样称出大象重量的?生答:(他用什么替换了什么?) 噢!他用石头替换了大象,它替换的依据是什么呢? 生:石头和大象的重量相同作为替换的依据。 (鼓励性评价:真聪明) 曹冲称象的故事给了我们一个什么样的启示呢? 生:替换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 师:是啊!只有七岁的曹冲真是了不起!用石头替换大象的方法求出了大象的重量,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用替换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探究新知,初步理解替换的策略 (一)出示问题,酝酿策略。 师:看!小明给我们带来什么了? 生:果汁! 师:还带来了一个问题 小明把720毫升果汁倒入6个小杯和1个大杯,正好都倒满。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1/3。 师:从题目中我们可以获得哪些信息? 师:你怎样理解“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1/3”呢? 生答还可以怎样理解?还有不同的理解吗?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提炼:小杯和大杯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 (二)自主探索,选择策略 师:同学们看,这里有大杯也有小杯,杯子的数量也不一样,那怎样来求小杯和大杯的容量呢?你能不能联系曹冲称象给我们的启示想一个比较好的 解决问题的方法呢?同桌互相说说看! 生:大杯换成小杯 生:小杯换成大杯, 追问:为什么要这样替换? 生:换了之后全是小杯或者全是大杯,再平均分就能求出小杯或大杯的容量。师:这就是今天我们要用替换方法解决的问题 生读题 过渡:在刚才的探究中,我们知道了可以把小杯替换成大杯,也可以把大杯替换成小杯,在这个过程中怎样来替换,又如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

交流园地:要求 1、画一画,选一种替换方法画出替换过程。 2、说一说,应该怎样替换,并且如何计算。 同学们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我们比一比哪个小组的方法多小组长做好记录 小组展示 (注重:有什么不同的见解):还有其他的替换方法吗?(课件要可以在两种方法间自由切换) 师:求出的结果正确吗?可以检验! 指名让生检验。(你觉得小杯的容量加上大杯的容量满足720毫升以后,还需要满足什么条件吗?) 最后写答,这个问题就解决了, (三)、回顾反思,提升策略 谈话:咱们回想一下,在刚才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运用了什么方法?(替换的方法)这种方法也是我们在解决数学问题时经常用到的一种策略。板书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 师:在这个题目中我们又是怎样来替换的呢? 生答:在解决这一过程中,原来是有大杯和小杯两种不同的量,用替换的策略简化成了都是小杯这同一种量,而且总量也告诉我们,这样要求小杯的容量就方便了;同样用替换的方法把小杯替换成大杯,使题目中只出现了大杯这同一种量,要求大杯的容量也方便了。 师:也就是把两种不同的量换成同一种量。 师:你认为用替换的方法解决问题有什么好处呢? 生:把两种不同容量的杯子换成同一种容量的杯子来计算,使问题变得简单。师:在替换的整个过程中我们还借助了画图的方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师:再想一想:我们用“替换”策略解决问题的思路是什么呢?同桌交流1、提出假设;2、进行替换;3、分析替换后的数量关系;4、列式求解并检验写答、小结。 师:同学们真是厉害,不仅轻而易举的解决了小明带来的这个问题,还总结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 过渡:不过啊,小明感觉不服气!他在装网球时又给我们出了个难题,让我们一起来解决它!好吗? 三、巩固练习,应用策略 [电脑出示]小明在2个同样的大盒和5个同样的小盒里装满网球,正好是100个。每个大盒比小盒多装8个,每个大盒和小盒各装多少个?

用替换的策略解决问题练习题

用替换的策略解决问题针对性练习 1.王老师用31.5元买了4支钢笔和9支圆珠笔,圆珠笔的价格是钢笔的1/3,每支圆珠笔和每支钢笔的单价各是多少元?想:这些钱如果全部用来买圆珠笔,可以买()支圆珠笔;如果全部用来买钢笔可以买()支钢笔。(列式解答) 2.爷爷买了6千克梨和8千克苹果,共用了48元,梨的单价是苹果的2倍,求苹果和梨的单价各是多少元? 想:48元相当于买了()千克梨,或相当于买了()千克苹果。(列式解答) 3.商店做3件上衣和5条裙子共用了18.4米布,已知一件上衣的布是裙子的1/4,每件上衣和每条裙子各用布多少米?想3件上衣和5条裙子的布相当于()条裙子的布。(列式解答) 4.58元钱买了5支圆珠笔和4支钢笔,每支钢笔比每支圆珠笔贵2元。求圆珠笔和钢笔的单价。想:把4支钢笔换成4支圆珠笔,总价比原来()(“多”或“少”)()元。(列式解答) 5.5个苹果和3个梨共重1350克,1个苹果比1个梨重50克。1个苹果多少克?1个梨呢?想把3个梨换成3个苹果,那么总重量比原来()(“多”或“少”)()千克。(列式解答) 6.达能饼干的钙含量相当于1杯牛奶的钙含量。小明早餐吃了12块饼干,喝了1杯牛奶,钙含量共计500毫克。你知道每块饼干的钙含量大约是多少毫克吗?1 杯牛奶呢? 7.小明在2个同样的大盒和5个同样的小盒里装满网球,正好是630个。每个大盒装的球是小盒的2倍,每个大盒和小盒各装多少个? 8.小明在2个同样的大盒和5个同样的小盒里装满网球,正好是630个。每个大盒比小盒多装14个,每个大盒和小盒各装多少个?

9.40人去公园划船,一共租了8条大船和4条小船,每只小船坐人数是大船的1/2。每只大船和每只小船各坐几人? 10.21.6元钱正好可以买12本练习本和8本硬面本,3本练习本的价钱相当于一本是硬面本的价钱。练习本和硬面本的单价各是多少元? 11.食堂买30斤花菜和5斤萝卜,正好186元钱。每斤萝卜的单价是每斤花菜的1/5倍。每白菜和每斤萝卜各多少元? 12.买了4枝钢笔和2枝铅笔共52元,铅笔的单价是钢笔单价的1/6倍。钢笔和铅笔的单价各是多少元? 13师傅两人一起加工零件。师傅工作3小时,徒弟工作4小时,两人一共加工了372个零件。已知师傅每小时比徒弟多加工12个零件。师徒两人每小时各加工多少个零件? 14校买来5个足球和10个篮球,共付出700元。每个足球比每个篮球便宜10元。足球和篮球的单价各是多少元? 15.同学们准备了660件动物标本,准备放在9块红色和6块蓝色展板上展出,每块红色展板上比蓝色展板多放15件。每块红色展板和每块蓝色展板上分别能放多少件动物标本? 16.同学们准备了660件动物标本,准备放在9块红色和6块蓝色展板上展出,每块红色展板上能放的标本数是蓝色展板的3倍。每块红色展板和每块蓝色展板上分别能放多少件动物标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