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质谱法

原子质谱法
原子质谱法

原子质谱法

原子质谱法(atomic mass spectrometry ),亦称无机质谱法(inorganic mass spectrometry ),是将单质离子按质荷比比同而进行分离和检测的方法。它广泛地应用于物质试样中元素的识别而后浓度的测定。几乎所有元素都可以用无机质谱测定。

1 基 本 原 理

原子质谱分析包括下面几个步骤:①原子化;②将原子化的原子的大部分转化为离子流,一般为单电荷正离子;③离子按质量-电荷比(即质荷比,m/z )分离;④计数各种离子的数目或测定由试样形成的离子轰击传感器时产生的离子电流。

与其它分析方法不同,质谱法中所关注的常常是某元素特定同位素的实际原子量或含有某组特定同位素的实际质量。在质谱法中用高分辨率质谱仪测量质量通常可达到小数点后第三或第四位。自然界中,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A r )由下式计算。在这里,A 1,A 2,…,A n 为元素的n 个同位素以原子质量常量m u ①

为单位的原子质量,p 1,p 2,…,p n 为自然界中这些同位素的丰度,即某一同位素在该元素各同位素总原子数中的百分含量。相对分子质量即为化学分子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

通常情况下,质谱分析中所讨论的离子为正离子。质荷比为离子的原子质量m 与其所带电荷数z 之比。

因此12C 4H +的m/z = 16.0.35/1 = 16.035,12C 24H +的m/z = 17.035/2 = 8.518。质谱法中多数离子为单电荷。 2 质 谱 仪

质谱仪能使物质粒子(原子,分子)电离成离子并通过适当的方法实现按质荷比分离,检测其强度后进行物质分析。质谱仪一般由三个大的系统组成:电学系统、真空系统和分析系统。分析系统是质谱仪的核心,它包括三个重要部分:离子源,质量分析器和质量检测器,并由此决定质谱仪的类型。

质谱仪种类很多,分类不一。一般按分析系统的工作状态把质谱仪分为静态和动态两大类。静态质谱仪的质量分析器采用稳定的或变化慢的电、磁场,按照空间位置将不同质荷比的离子分开;动态质谱仪的质量分析器则采用变化的电、磁场,按时间和空间区分不同质荷比的离子。例如,由单聚焦和双聚焦质量分析器组成的质谱仪,属于静态质谱仪;而飞行时间和四极滤质器组成的质谱仪,属于动态质谱仪。

一、质谱仪主要性能指标

质量测定范围表示质谱仪能够分析试样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范围。

质谱仪的分辨本领,是指起分开相邻质量数离子的能力。质谱仪的分辨本领由下面几个因素决定:离子通道的半径;加速器和收集器的狭缝宽度;离子源。分辨本领在10 000以下的称为低分辨,在10 000以上的称为中或高分辨。

灵敏度有绝对灵敏度、相对灵敏度和分析灵敏度等几种表示方法。挤兑灵敏度是指仪器可检测的最小试样量。相对灵敏度是指仪器可以同时检测的大组分与小组分的含量之比。分析灵敏度则指输入仪器

的试样量与仪器输出的信号之比。

二、分析系统

(一)离子源

随分析对象和目的的不同,需要采用不同的离子源,其结构和性能对分析结果有很大影响。以下是原子质谱分析中最常见的几种离子源。

1.高频火花电离源

高频火花电离源主要用于离子化无挥发性的无机试样,如金属、半导体、矿物等。被分析试样直接(或与石墨混压)作为电离源的一个或两个电极。在真空状态下,对试样电极和参考电极间施加约30kV 脉冲高频电压,电极间发生的火花放电使得电极上的试样蒸发并电离。

高频火花电离源的电离效率高,对不同的试样(包括气体、液体和固体),其电离效率大致相同。因此,不必进行定量校正就能得到定性分析和半定量分析数据。这种电离源主要缺点是能量分散较大,必须采用双聚焦分析器,但此种仪器价格昂贵。

2.电感耦合等离子体电离源

自20世纪80年代初期以来,电感耦合等离子体(ICP)也应用于质谱分析中作为电离源,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已经成为元素分析中最重要的一项技术。有关ICP产生机理我们在原子发射光谱法已作介绍。在ICPMS中,从ICP炬产生的金属正离子通过一个蠕动泵接口导入质量分析器。

与传统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相比,从ICPMS得到的谱图非常简单,仅由各个元素的同位素峰组成。此分析技术对绝大多数元素而言都很灵敏,选择性好,精度和准确度也相当好。所分析的试样一般为溶液。

3.辉光放电离子源

辉光放电是等离子体的一种形式。最简单的辉光放电装置可以由安放在低压(10~1000Pa)气氛中的阴、阳极构成。在电极间施加一个电场,使气体击穿,电子和正离子朝着带相反电荷的电极加速,轰击电极上的物质使之电离。待测试样可直接或与石墨粉混合成型后作为阳极。辉光放电离子源中,有三种主要的放电模式:①电容耦合射频放电;②直流放电;③脉冲直流放电。在平均功率相同的情况下,脉冲直流放电可获得较大的离子流,能进行时间分辨的数据采集和质谱甄别,削弱背景离子的贡献。辉光放电离子源的应用日益增多,尤其是对块状金属进行快速可靠分析,可以完成原来用火花源质谱才能进行的元素快速定性普查,具有简单、价廉、精密度较高的特点。

4.其它离子源

(1)激光离子源利用简单的光学系统,将能量为焦耳级的激光束聚焦在固体表面某一微小区域内(微米级),就能使该微区的表面温度达到5 000~10 000K,并擦黑上以下效应:热电子发射、热离子发散、中性原子或分子蒸发、光电离。其中所产生的热离子即可进行质谱分析。

(2)离子轰击离子源是利用气体放电或其它方法产生具有一定能量的一次离子束,轰击真空中的

固体表面时,可以使被轰击区域的温度高达10 000K,而整个靶体的温度仍保持常温,同时发生一系列物理现象,如散射、中性粒子溅射、正负二次离子溅射、X射线荧光、二次电子等。依溅射现象可以建立两种质谱分析方法:1)直接引出溅射二次离子进行分析的二次离子质谱法(SIMS);2)利用辅助电子束碰撞溅射出的中性原子,使之成为离子之后进行分析,称为电离中发展的固体表面和深度分析方法,在表面分析法一章里将作一些介绍。

(二)质量分析器

质量分析器是质谱仪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是将离子溅出来的离子按照质荷比的大小分开。质量分析器种类较多,大约有20余种。最常用的有四极质量分析器、时间飞行分析器、单聚焦分析器、双聚焦分析器等。

1.四极质量分析器

四极质量分析器是原子质谱法中最常用的分析器,如图6一1所示。四极质量分析器结构紧凑,价格低廉,性能稳定。它还具有高速扫描的优点,因而能够在少于300ms的时间内得到一张很完整的质谱图。

四极质量分析器的核心是四个作为电极的平行圆柱状电极杆。相对的两个电极杆相连,一对连接变化的直流电源正极,另一对接负极。此外,这两对电极杆,分别加上相差180°的射频交流电压。为了得到质谱图,用5~10V的电压加速离子引至电极杆的空隙。同时,加在电极感到交流和直流电压同步增加,保持它们之比不变。在任一给定时刻,除那些具有一定质荷比的离子外,所有离子将打到电极杆上,被转化为中性分子。因而,只有那些质荷比在一定范围内的离子能达到检测器。严格来说,四极质谱计应当称为滤质器,它类似于使用变波长滤光片的光度计而不同于使用光栅的分光光度计。四极质量分析器通常可轻易地分辨相差一个相对原子质量单位的离子,其分辨率比双聚焦式低,但仍适合绝大多数的原子质谱分析要求。

考虑施加在交流信号上的直流电压的影响,对于相同动能的离子,其动量正比于质量的平方根,因此改变重离子的运行比轻离子要困难些。如果离子的质量重而且交流电压的频率高,离子将不会对交流电有显著的响应,而主要受直流电压的影响。在此情况下,离子将留在电极杆之间的空间内。而对于质量轻的离子且频率低的情况,离子将打在电极杆上,并在交流电势的时候,带有负直流电压的一对电极杆将湮灭所有被吸引到电极杆上的正离子。不过,对轻离子这种运动可以被交流电的振荡抵消,在yz 平面上,形成低通带滤质器。

由上述讨论可知,四极质谱计的两对电极杆形成高、低通带,只有在一定质荷比范围的离子才能到达检测器。此范围的变化可由交流和直流的电压来调节,进而实现质谱的扫描。

2.飞行时间质量分析器

飞行时间(time of flight,TOF)仪器中,正离子周期性地短脉冲电子、二次离子或激光生光子的轰击试样产生。这些脉冲的频率一般在10~20kHz,持续时间0.25μs。产生的离子经过1~10kV的脉冲电场

加速,与电离脉冲同步但滞后。加速的粒子导入到长一米的漂移管(见图6一3)。因所有进入管中的离子理论上具有相同的动能,它们在管中的速率与它们的质量呈反比,轻离子将早于重离子到达检测器。飞行时间一般为1~30μs。

由于飞行时间在微秒级范围,对数字数据的采集要求采用极其快速的电子器件。离子能量的起始位置的不同会使峰形变宽,限制分辨率提高。从分辨率和重现性看,TOF分析器不如磁或四极分析器,但它具有简易稳定、很容易联接离子源、几乎无限的质量范围和快速的数据采集等优点。

3.双聚焦质量分析器

双聚焦分析器或分离器可以同时实现方向聚焦和能量(速度)聚焦(其示意图见图13一8)。双聚焦分析器可以与能量分散大的离子源如高频火花离子源结合使用。进行固体微量分析时,相对灵敏度可达到10-10。此方法可准确测定原子的质量,广泛用于有机质谱仪中,其分辨率是各种离子分析器中最高的,但价格昂贵,维护困难。

(三)离子检测器

经过质量分析器分离后的离子,达到检测系统进行检测,即可得到质谱图。离子的检测器和记录器主要有3种。

1.电子倍增管

电子倍增管种类很多,在原理上与第2章介绍的光电倍增管类似,但所涉及的是二次电子发射效应。加速的离子轰击电子倍增管的转换极,发射出二次电子,然后被后续的一系列次级电子发射极(倍增管)放大。涂有铜/铍的转换极和倍增管可以在离子或电子的轰击下发射出倍增数量的电子。转换极上不加电压,以免对离子束造成影响,而在各倍增极上有100~300V的电压差。一般地,电子倍增管可配置多至20个的倍增极,总电压差为3~6kV,将电流放大107倍。

电子倍增管稳定可靠,电流增益高且响应时间在纳秒级。这类检测器可以直接装在磁质量分析器后面,因为其引出的离子具有足够的能量在转换极上溅射出电子。将离子束用几千伏的电压加速后,电子倍增管也可用于低能量离子束的质量分析器(即四极质量分析器)一起使用。

2.法拉第筒

法拉第筒中,被接收的离子束经入口狭缝打在收集板上。收集板与进入的离子束成斜面,使得轰击或离开电极的粒子远离筒的入口。收集极和筒通过一个大电阻接地,形成的电压降经直流放大器放大,然后进行测量。入口狭缝的作用是阻止不需要检测的离子进入接收器。改变入口狭缝宽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变仪器的分辨率。

法拉第筒接收器适于低加速电压的仪器。在加速电压大于1kV时,离子在碰撞入口狭缝极板和接收器,可以有足够的能量产生二次电子,甚至二次离子,使记录的质谱峰发生畸变。当检测器采用双接收器同时检测两束离子流时,其中一个用来检测最大密度的离子流,以减少由于质谱系统不稳定引起的误差。

3.照相板

质谱仪中用的照相板为涂有溴化银乳剂的玻璃平板,主要用于火花源双聚焦质谱仪。其优点是不需要记录离子流强度,也不需要整套电子测量线路,而且灵敏度高,可以分析微量物质。其缺点是分析精度较低,且使用时需要预先抽真空。

三、电学系统和真空系统

电学系统直接影响质谱仪的主要技术指标和质谱分析的结果,包括各种高低压稳压电源、控制电路、保护电路、测量电路、数据显示和处理系统等。随着质谱仪器要求的不断提高,对电子技术的要求也愈来愈高。例如,对电场电压和磁场电流的精度要求为1×10-4%。

真空系统是保障质谱仪正常工作的必要条件,分析系统内没有良好的真空状态,离子在飞行的过程中就会与气体分子相互碰撞,产生一系列干扰,使质谱复杂,背景增高,分析误差增大,甚至会引起分析系统内电极之间放电或对地放电,使分析无法进行。用于微量分析的质谱仪器中的高真空系统一般由旋转式机械泵、油扩散泵、离子泵等部件组成。能够获得10-6Pa或者更高的真空度。

3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已经成为元素分析中最重要的技术之一,它以ICP火焰作为原子化器和离子化器。ICPMS的主要优点归纳为:①试样是在常压下引入;②气体的温度很高使试样完全蒸发和解离;③试样原子电离的百分比很高;④产生的主要是一价离子;⑤离子能量分散小;⑥外部离子源,即离子并不处在真空中;⑦离子源处于低电位,可配用简单的质量分析器。采用ICP时应当考虑其气体高温(5000K)和高压(105Pa)。

溶液试样经过常规或超声喷雾器雾化后可以直接导入ICP火焰,而固体试样也可以采用火花源、激光或辉光放电等方法气化后导入。对大多数元素,用ICPMS分析试样能够得到很低的检测限、高选择性及相当好的精度和准确度。ICPMS谱图与常规的ICP光学光谱相比简单许多,仅由元素的同位素峰组成,可用于试样中存在元素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定量分析一般采用标准曲线法,也可以用同位素稀释法。

一、基本装置

在ICPMS基本装置中,其关键部分是将ICP火焰中离子引出至质谱计的引出接口。ICP炬周围为大气压力,而质谱计要求压力小于10-2Pa,压力相差几个数量级。典型的离子引出接口,让ICP炬的尾焰喷射到称为采样堆的金属镍锥形挡板上,挡板用水冷却,中央有一个采样孔(<0.1mm),炽热的等离子体气体经过此孔进入由机械泵维持压力为100Pa的区域。在此区域,气体因快速膨胀而冷却,一小部分的气体通过称为分离锥的金属镍锥形挡板上的微孔进入一个压力与质量分析器相同的空腔。在空腔内,正离子在一负电压的作用下与电子和中性分子分离并被加速,同时被一磁离子透镜聚焦到质谱计的入口微孔。经过离子透镜系统后产生的离子束具有圆柱形截面,所含离子平均能量为0~30eV,能量分散约为5eV(半高宽度),很适合于四极质谱计进行质量分析。离开质量分析器出口狭缝的离子,用离子检测器检测。通常采用的是配置电子倍增管的脉冲计数检测器,以得到尽可能高的灵敏度,检测试样中所有存

在元素。

在ICPMS中是用计算机来控制质量分析器,因此,除按传统工作方式在选定的质量区进行扫描外,还可以选用峰开关模式,对于较弱的峰或质量区间给予较长的记录或扫描时间,使所有感兴趣的元素能保持比较一致的记录统计误差。

二、质谱图及干扰

ICPMS的图谱非常简单,容易解析和解释。在以浓度10μg·mL-1时铈的ICPMS谱图中,仅由140Ce+和142Ce+两个同位素峰和一个双电离140Ce2+位于70的小峰组成,其光谱背景也只由几个分子离子峰组成,且都出现在m/z等于和小于40的位置。而同一试样采用ICPAES分析,则可看到铈的十几条强线和几百条弱线,而且它们位于复杂的背景光谱上。

(一)光谱干扰

当等离子体中离子种类与分析物离子具有相同的m/z,即产生光谱干扰。光谱干扰有四种:同质量类型离子、多原子或加合离子、双电离离子、难熔氧化物离子。

1.同质量类型离子干扰

同质量类型离子干扰是指两种不同元素有几乎相同质量的同位素。对使用四极质谱计的原子质谱仪来说,同质量类指的是质量相差小于一个原子质量单位的同位素。使用高分辨率仪器时质量差可以更小些。周期表中多数元素都有同质量类型重叠的一个、二个甚至三个同位素。铟有113In和115In+两个稳定的同位素,前者与113Cd+重叠,后者与115Sn+重叠。更为常见的是,同质量种类干扰出现在最大丰度峰,亦即最灵敏同位素上。例如,40Ar+与最大丰度钙同位素40Ca+(97%)的峰相重叠,因而有必要使用次最大丰度钙同位素44Ca+(2.1%)。因为同质量重叠可以从丰度表上精确预计,此干扰的校正可以用适当的计算机软件进行。现在许多一起已能自动进行这种校正。

2.多原子离子干扰

多原子离子(或分子离子)是ICPMS中干扰的主要来源。一般认为,多原子离子并不存在于等离子体本身中,而是在离子的引出过程中,由等离子体中的组分与基体或大气中的组分相互作用而形成。氢和氧占等离子体中原子和离子总数的30%左右,余下的大部分是由ICP炬的氩气产生的。ICPMS的背景峰主要是由这些多原子离子给出的,它们有两组:以氧为基础质量较轻的一组和以氩为基础较重的一组,两组都包括含氢的分子离子。较轻的一组中,最强的峰是16O+、16O1H+、16O1H+2,较弱的是14N+和16O1H+3。较重的一组峰由高度相近的40Ar16O+、40Ar1N+两个较强的峰,以及16O2+和40Ar+2两个较弱的二聚离子峰组成。此外还有40Ar16O+、40Ar14N+、14N16O+、14N16O1H+和14N+2等多原子离子峰。它们对一些同位素检测形成比较严重的干扰,例如14N+2对28Si+,14N16O1H+对31P+,16O2+对32S+,40Ar16O+对56Fe+,以及40Ar+2对80Se+等。其中有些干扰可用空白进行校正,另一些则必需采用不同的分析同位素。

3.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离子干扰

在ICPMS中,另一个重要的干扰因素是由分析物、基体组分、溶剂和等离子体等形成的氧化物和氢

氧化物,其中分析物和基体组分的这种干扰更为明显些。它们几乎都会在某种程度上形成MO+和MOH+离子,M表示分析物或基体组分元素,进而有可能产生与某些分析物离子峰相重叠的峰。例如钛的5种天然同位素的氧化物,质量数分别为62、63、64、65和66,会对分析物62Ni+、63Cu+、64Zn+、65Cu+和66Zn+产生干扰。氧化物的形成与许多实验条件有关,例如进样流速、射频能量、取样锥一分离锥间距、取样孔大小、等离子气体成分、氧和溶剂的去除效率等。调节这些条件可以解决某些特定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重叠问题。

4.仪器和试样制备所引起的干扰

等离子体气体通过采样锥和分离锥时,活泼性氧离子会从锥体镍板上溅射出镍离子(相当于2ng·mL-1的水平)。采取措施使等离子体的电位下降到低于镍的溅阈射值,可使此种效应减弱甚至消失。痕量浓度水平上常出现与分析物无关的离子峰,例如在几个ng·mL-1的水平出现的铜和锌通常是存在于溶剂酸和去离子水中的杂质。因此,进行超纯水和溶剂。最好用硝酸溶解固体试样,因为氮的电离电位高,其分子离子相当弱,很少有干扰。

(二)基体效应

ICPMS中所分析的试样,一般为固体含量其质量分数小于1%,或质量浓度约为1 000μg·mL-1的溶液试样。当溶液中共存物质量浓度高于500~1 000μg·mL-1时,ICPMS分析的基体效应才会显现出来。共存物中含有低电离能元素例如碱金属、碱土金属和镧系元素且超过限度,由它们提供的等离子体的电子数目很多,进而抑制包括分析物元素在内的其它元素的电离,影响分析结果。试样固体含量高会影响雾化和蒸发溶液以及产生和输送等离子体的过程。试样溶液提升量过大或蒸发过快,等离子体炬的温度就会降低,影响分析物的电离,使被分析物的响应下降。基体效应的影响可以采用稀释、基体匹配、标准加入或者同位素稀释法降低至最小。

三、应用

ICPMS可以用于物质试样中一个或多个元素的定性、半定量和定量分析。ICPMS可以测定的质量范围为3~300原子单位,分辨能力小于1原子单位,能测定周期表中90%的元素,大多数检测限在0.1~10μg·mL-1范围且有效测量范围达6个数量级,标准偏差为2%~4%。每元素测定时间10秒,非常适合多元素的同时测定分析。

(一)定性和半定量分析

ICPMS可以很容易地应用于多元素分析,非常适合于同类型的天然和人造材料的快速鉴定和半定量分析,其检测限优于ICPAES,类似于电热法AAS(例如石墨炉法AAS)。通常,原子质谱的谱图比发射光谱的谱图要简单和易于解释得多,特别是分析试样中含有稀土元素和其它重金属元素的时候,例如含有能产生复杂发射光谱的铁。半定量分析混合物中的一个或更多的组分时,可以选一已知某待测元素浓度的溶液,测定其峰离子电流或强度。而后假设离子电流正比于浓度,即可计算出来试样中分析物的浓度。

(二)定量分析

ICPMS最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是使用工作曲线法。如果未知溶液中的溶解固体总含量小于2000μg·mL-1,使用简单的水剂标样就足够了。基体元素浓度高时,常将试样加以稀释,使它们与标样中的基体元素浓度相近。为了克服仪器的漂移、不稳定性和基体效应,通常可采用内标法。要求在试样中不存在内标元素且原子量和电离能与分析物相近,通常选用质量在中间范围(115,113和103)并很少自然存在于试样中的铟和铑。更为精确的ICPMS分析可以采用同位素稀释质谱法(isotop dilution mass spectrometry,IDMS),即所谓的标准加入法。它是往试样中加入已知量的添加同位素(spike isotope,即所谓的同位素稀释剂)的标准溶液。添加同位素一般为分析元素所有同位素中天然丰度较低的某种稳定同位素或寿命长的放射性同位素,经富集后加入试样。通过测定比同位素与另一同位素(参比同位素)的信号强度比来进行精密的定量分析,参比同位素一般选用分析元素的最高丰度同位素,除非该同位素受到其它元素同质量类干扰。此方法在很大程度上类似于内标元素方法。由于分析元素的同位素是能够采用的最佳内标,许多由化学和物理性质差异所引起的干扰得以克服,分析精度在各种定量分析方法中是最高的。但是,IDMS的主要缺点是比较费时而且使用示踪同位素花费也比较高。

(三)同位素比测量

同位素比的测量在科学和医学领域极其重要。以前,同位素比的测定都是采用热原子化和离子化,在一个或多个电热灯丝上将试样分解、原子化和离子化,而后将生成的离子引入一个双聚焦质谱仪,测定同位素比。测量精度在相对标准偏差0.01%级,相当精确但非常费时。而现在采用ICPMS,分析一个试样只需几分钟,相对标准偏差达到0.1%~1%,满足多数分析要求,同时还进行多元素测定,将会大大扩展同位素比测量的应用。

归一化法、外标法、内标法的区别

色谱定量方法 一、归一化法 由于组分的量与其峰面积成正比,如果样品中所有组分都能产生信号,得到相应的色谱峰,那么可以用如下归一化公式计算各组分的含量。 (7.34) 若样品中各组分的校正因子相近,可将校正因子消去,直接用峰面积归一化进行计算。中国药典用不加校正因子的面积归一化法测定药物中各杂质及杂质的总量限度。 (7.35) 归一化法的优点是:简便、准确、定量结果与进样量重复性无关(在色谱柱不超载的范围内)、操作条件略有变化时对结果影响较小。 缺点是:必须所有组分在一个分析周期内都流出色谱柱,而且检测器对它们都产生信号。不适于微量杂质的含量测定。 二、外标法 用待测组分的纯品作对照物质,以对照物质和样品中待测组分的响应信号相比较进行定量的方法称为外标法。此法可分为工作曲线法及外标一点法等。工作曲线法是用对照物

质配制一系列浓度的对照品溶液确定工作曲线,求出斜率、截距。在完全相同的条件下,准确进样与对照品溶液相同体积的样品溶液,根据待测组分的信号,从标准曲线上查出其浓度,或用回归方程计算,工作曲线法也可以用外标二点法代替。通常截距应为零,若不等于零说明存在系统误差。工作曲线的截距为零时,可用外标一点法(直接比较法)定量。 外标一点法是用一种浓度的对照品溶液对比测定样品溶液中i组分的含量。将对照品溶液与样品溶液在相同条件下多次进样,测得峰面积的平均值,用下式计算样品中i组分的量: W=A(W)/(A)(7.36) 式中W与A分别代表在样品溶液进样体积中所含i 组分的重量及相应的峰面积。(W)及(A)分别代表在对照品溶液进样体积中含纯品i组分的重量及相应峰面积。 外标法方法简便,不需用校正因子,不论样品中其他组分是否出峰,均可对待测组分定量。但此法的准确性受进样重复性和实验条件稳定性的影响。此外,为了降低外标一点法的实验误差,应尽量使配制的对照品溶液的浓度与样品中组分的浓度相近。 三、内标法 选择样品中不含有的纯物质作为对照物质加入待测样品溶液中,以待测组分和对照物质的响应信号对比,测定待

制剂分析 外标法,内标法与混标法

书P83例7(内标法):本品每1g含樟脑164mg,P86例8(外标法),P86例9本品每1g含黄芪甲苷为0.2mg,供试品制备取样量为1g.(对数方程外标两点法)可参考P231-233,6个验证内容。 小儿热速清口服液中黄芩苷的含量测定(外标一点法): (1)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黄芩苷对照品约10mg,精密称定,置200ml量瓶中,加50%甲醇适量,置热水浴中振摇使溶解,放冷,加50%甲醇至刻度,摇匀,即得。(实际浓度为0.0504mg/ml) (2)供试品溶液的制备:精密量取本品0.5ml,置D101大孔吸附树脂柱(内径约1.5cm,柱高10cm)上,用70ml水,以流量1.5ml/min洗涤,继续用40%乙醇洗脱,弃去7~9ml,收集续洗脱液,置50ml量瓶中,定容至刻度,摇匀,即得。 (3)标准曲线的绘制:精密吸取浓度为0.0504mg/ml的黄芩苷对照品溶液1.0ml,2.0ml,5.0ml,8.0ml,10.0ml,分别置10ml的量瓶中,用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吸取上述对照液10ul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峰面积。以进样量X(ug/ml)对峰面积Y进行回归处理,得回归方程Y=25.540x-0.1061(r=1.0000),结果见表1,表明黄芩苷进样量5.04~50.4ug/m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如图。 表1 黄芩苷对照品的线性关系考察 进样量(ug/ml) 峰面积回归方程相关系数 5.04 128.7 10.08 257.5 25.20 643.1 Y=25.540x-0.1061 r=1.0000 40.32 1029.6 50.40 1287.3 (4)专属性试验:在与样品测定完全相同的条件下,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供试品溶液及阴性对照液各10ul,进样分析,观察色谱图。如图2,阴性无干扰,说明该实验方法的专属性较强。

色谱分析中归一化法、外标法、内标法的区别

色谱分析中面积归一化法、外标法、内标法适用范围及优缺点简介 在色谱分析中,即我们常用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HPLC)和气相色谱分析(GC)分析中,进行分析时,通常采用三种方法:面积归一化法、外标法、内标法。这三种方法的适用范围及各自的优缺点是什么呢?在这里简单做一介绍。 1、归一化法。即在一定分析条件下,样品经过直接溶解,过滤等操作以后,直接进分析仪器检测,得到色谱图。通常用于粗略检查样品中的各出峰成分含量,用于定性和粗略的定量。 优点:与进样量准确度无关、与仪器和分析条件有关。 缺点:a.在此条件之下,所有有效组分必须出峰,且所有组分必须在一个分析周期内流出色谱峰; b.定量计算必须先知道各成分的校正因子,校正因子的求出较麻烦。 2、易挥发性的油脂类化合物和混合性气体、液体,可用GC归一化法进行定量检测。例如食用油里面各成分的含量测定。 2、外标法。用待测组分的纯品作为对照物质,以对照物质和样品中待测组分的响应信号(即峰面积大小)相比较进行定量的方法。优点:简便;只关注待测成分出峰,不需要所有成分出峰。 缺点:a.必须有被测组分的纯品作为标准对照物; b.此方法准确性受进样重复性和实验条件稳定性的影响。 3、内标法。选择样品中不含有的纯物质作为内标物加入待测样

品中,以待测组分和内标物的响应信号(即峰面积大小)对比,对待测组分定量的方法。 优点:a.是一种比较准确的定量方法; b.定量结果与进样量重复性无关(在色谱柱不超载范围内); c.只需要内标物与被测物出峰,达到一定的分离度即可; d.常用于样品的GC定量检测以及微量成分含量检测; 缺点:配置较麻烦;内标物需要跟待测组分在同样条件下出峰,且分离度较好,所以选择合适的内标物比较困难。

质谱题

质谱分析基础知识测试题 姓名: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2×10分) 1.下列哪项为质谱的英文缩写( ) A.GC B. IR C. MS 2.质谱是用电场和磁场将运动的离子按它们的()分离后进行检测的方法。 A.质荷比 B. 荷质比 C.A和B都正确,只是形式不同 3. 扩散泵能使离子源保持在约()汞柱的真空度。 A. 1~10毫米 B. 10~100毫米 C. 10~100厘米 4. 质谱也可用于药物定量分析,用被检化合物的稳定性()异构物作为内标,可取得更准确的结果。 A.同位素 B.元素 C.化合物 5. 在现有质谱测试分析技术中可以测量分子量最大的是() 电子轰击质谱EI-MS,场解吸附质谱FD-MS,快原子轰击质谱FAB-MS, A. 电子轰击质谱EI-MS B. 场解吸附质谱FD-MS C.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附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 6. 离子源是使样品电离产生带电粒子(离子)束的装置。目前应用最广的电离方法是( ) A. 电子轰击法 B. 光致电离法 C. 激光电离法 7.场解吸和下列哪种离子源特别适合测定挥发性小和对热不稳定的化合物。() A.快原子轰击 B. 激光电离 C.化学电离 8. 质谱进样可分直接注入、气相色谱、液相色谱、气体扩散四种方法。下列何种物质最适合于气相色谱进样。() A.二氧化碳 B.丁醇 C.聚乙烯 9.质谱分析中常遇到数值修约。在质谱分析中两组测试结果原始数据分别为35.524、35.535,保留小数点后两位有效数字,则其平均值为()

A.35.52 B.35.53 C.35.54 10. 进行GC-MS分析的样品具有一定的要求,一般不能测定 A.水溶液 B.苯类 C.酯类 二、多项选择题(3×5分) 1.质谱是用电场和磁场将运动的离子按它们的质荷比分离后进行检测的方法。 这些离子是指() A.带电荷的原子 B.带电荷分子 C.带电荷分子碎片 2. 以下哪些是质谱分析具有的优点() A. 灵敏度高,样品用量少 B. 分析速度快 C. 分离和鉴定同时进行等 3.质谱的分类:电子轰击质谱EI-MS,场解吸附质谱FD-MS,快原子轰击质谱FAB-MS,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附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电子喷雾质谱ESI-MS等等。其中能测大分子量的是() A.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附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 B. 电子喷雾质谱ESIMS C. 场解吸附质谱FD-MS 4.常见的质量分析器有那几种类型() A.EI源 B.CI源 C.飞行时间质谱 5.有机质谱能用于那种物质的分析() A.有机溶剂 B.重金属 C.高分子聚合物 三、填空题(2×10分) 1.利用运动离子在电场和磁场中原理设计的仪器称为质谱仪。 2.常用的有机质谱计有、和。目前后两种用得 较多,而且多与气相色谱仪和电子计算机联用。 3.试样中各组分电离生成荷质比的离子,经加速电场的作用,形 成,进入质量分析器,利用电场和磁场使发生相反的速度色散。 4. 质谱计必须在高真空下才能工作。用以取得所需真空度的阀泵系

仪器分析作业题外标法内标法

一、外标一点法 【含量测定】芍药苷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附录Ⅵ D)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甲醇/L 磷酸二氢钾溶液(40:6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30nm 。理论板数按芍药苷峰计算应不低于30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经五氧化二磷减压干燥器中干燥36小时的芍药苷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制成每1ml 含的溶液,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粗粉约,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甲醇25ml ,称定重量,浸泡4小时,超声处理20分钟,放冷,再称定重量,用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含芍药苷(C 23H 28O 11)不得少于%。 解:设测得对照品溶液和供试品溶液峰面积为A 对=550000 A 样=7800 已知对照品溶液浓度C 对=ml ml /mg 0071.0ml /mg 5.0550000 7800)(===)(对对样样C A A C m g 5.177l 101000 m l 25l 10m l /m g 0071.0V C m =?? ?==μμ样样样 供试品中芍药苷的含量 X%= %5.35%1001000 g 5.0m g 5.177=?? 药典规定药材含芍药苷(C 23H 28O 11)不得少于%,供试品中芍药苷的含量为%,故供试品药材合格。

二、外标两点法 【含量测定】 黄芪甲苷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附录Ⅵ D)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水(32:68)为流动相;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检测。理论板数按黄芪甲苷峰计算应不低于40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黄芪甲苷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制成每1ml 含的溶液,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中粉约4g ,精密称定,置索氏提取器中,加甲醇40ml ,冷浸过夜,再加甲醇适量,加热回流4小时,提取液回收溶剂并浓缩至干,残渣加水10ml ,微热使溶解,用水饱和的正丁醇振摇提取4次,每次40ml ,合并正丁醇液,用氨试液充分洗涤2次,每次40ml ,弃去氨液,正丁醇液蒸干,残渣加水5ml 使溶解,放冷,通过D101型大孔吸附树脂柱(内径为,柱高为12cm),以水50ml 洗脱,弃去水液,再用40%乙醇30ml 洗脱,弃去洗脱液,继用70%乙醇80ml 洗脱,收集洗脱液,蒸干,残渣加甲醇溶解,转移至5ml 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即得。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10μl、20μl,供试品溶液2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用外标两点法对数方程计算,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黄芪甲苷(C 41H 68O 14)不得少于%。 解:设测得对照品溶液色谱峰面积分别为A 1=259457 A 2=523039,测得供试品溶液色谱峰面积A 3=2983。 已知对照品浓度C 对=ml ,对照品进样量 g 5mg 005.0l 10ml /mg 5.0m 1μμ==?= g 10mg 01.0l 20ml /mg 5.0m 2μμ==?= 根据对照品峰面积和进样量可得如下图所示方程即y=+5x-4125,得a=,b=5

质谱法

原子质谱法 从分析的对象来看,质谱法(mass spectrometry)可分为原子质谱法(atomic mass spectrometry)和分子质谱法(molecular mass spectrometry),本章我们仅讨论质谱法在无机元素分析中的应用,有关在有机分析中的应用,将留待第13章讨论。 原子质谱法,亦称无机质谱法(inorganic mass spectrometry),是将单质离子按质荷比比同而进行分离和检测的方法。它广泛地应用于物质试样中元素的识别而后浓度的测定。几乎所有元素都可以用无机质谱测定。 §12-1基本原理 原子质谱分析包括下面几个步骤:①原子化;②将原子化的原子的大部分转化为离子流,一般为单电荷正离子;③离子按质量-电荷比(即质荷比,m/z)分离;④计数各种离子的数目或测定由试样形成的离子轰击传感器时产生的离子电流。 与其它分析方法不同,质谱法中所关注的常常是某元素特定同位素的实际原子量或含有某组特定同位素的实际质量。在质谱法中用高分辨率质谱仪测量质量通常可达到小数点后第三或第四位。自然界中,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A r)由下式计算。在这里,A1,A2,…,A n为元素的n个同位素以原子质量常量m u①为单位的原子质量,p1,p2,…,p n为自然界中这些同位素的丰度,即某一同位素在该元素各同位素总原子数中的百分含量。相对分子质量即为化学分子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 通常情况下,质谱分析中所讨论的离子为正离子。质荷比为离子的原子质量m与其所带电荷数z之比。因此12C H+的m/z = 16.0.35/1 = 16.035,12C24H+的 4 m/z = 17.035/2 = 8.518。质谱法中多数离子为单电荷。 §12-2质谱仪 质谱仪能使物质粒子(原子,分子)电离成离子并通过适当的方法实现按质荷比分离,检测其强度后进行物质分析。质谱仪一般由三个大的系统组成:电学系统、真空系统和分析系统。分析系统是质谱仪的核心,它包括三个重要部分:离子源,质量分析器和质量检测器,并由此决定质谱仪的类型。

LC-MS原理 质谱法原理及应用

LC-MS原理质谱法原理及应用 质谱法的原理及应用 质谱法的原理及应用 摘要:用电场和磁场将运动的离子(带电荷的原子、分子或分子碎片)按它们的质荷比分离后进行检测的方法。测出了离子的准确质量,就可以确定离子的化合物组成。这是由于核素的准确质量是一多位小数,决不会有两个核素的质量是一样的,而且决不会有一种核素的质量恰好是 另一核素质量的整数倍。 关键词:质谱法离子运动离子源质量分析器 正文:1898年W.维恩用电场和磁场使正离子束发生偏转时发现,电荷相同时,质量小的离子偏转得多,质量大的离子偏转得少。1913年J.J.汤姆孙和F.W.阿斯顿用磁偏转仪证实氖有两种同位素[kg1]Ne和[kg1]Ne 阿斯顿于1919年制成一台能分辨一百分之一质量单位的质谱计,用来测定同位素的相对丰度,鉴定了许多同位素。但到1940年以前质谱计还只用于气体分析和测定化学元素的稳定同位素。后来质谱法用来对石油馏分中的复杂烃类混合物进行分析,并证实了复杂分子能产生确定的能够重复的质谱之后,才将质谱法用于测定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开拓了有 机质谱的新领域。 质谱法的原理是待测化合物分子吸收能量(在离子源的电离室中)后产生电离,生成分子离子,分子离子由于具有较高的能量,会进一步按化

合物自身特有的碎裂规律分裂,生成一系列确定组成的碎片离子,将所有不同质量的离子和各离子的多少按质荷比记录下来,就得到一张质谱图。由于在相同实验条件下每种化合物都有其确定的质谱图,因此将所得谱图与已知谱图对照,就可确定待测化合物。 利用运动离子在电场和磁场中偏转原理设计的仪器称为质谱计或质谱仪。前者指用电子学方法检测离子,而后者指离子被聚焦在照相底板上进行检测。质谱法的仪器种类较多,根据使用范围,可分为无机质谱仪和有机质谱计。常用的有机质谱计有单聚焦质谱计、双聚焦质谱计和四极矩质谱计。目前后两种用得较多,而且多与气相色谱仪和电子计算机联 用。主要由以下部分组成: 1,高真空系统 质谱计必须在高真空下才能工作。用以取得所需真空度的阀泵系统,一般由前级泵(常用机械泵)和油扩散泵或分子涡轮泵等组成。扩散泵能使离子源保持在10~10毫米汞柱的真空度。有时在分析器中还有一只扩散泵,能维持10~10毫米汞柱的真空度。 2,样品注入系统 可分直接注入、气相色谱、液相色谱、气体扩散四种方法。固体样品通过直接进样杆将样品注入,加热使固体样品转为气体分子。对不纯的样品可经气相或液相色谱预先分离后,通过接口引入。液相色谱-质谱接口有传动带接口、直接液体接口和热喷雾接口。热喷雾接口是最新提出的一种软电离方法,能适用于高极性反相溶剂和低挥发性的样品。样品

气相色谱中的内标法或外标法(精)

谈谈内标准品(内标物质) 传统上在教科书中都会很模糊的告诉学生内标准的选择方式,例如说要选安定性好;与分析物性质要相近;在分析的基质中不能出现等,现在我对这些个" 选择方式"没有太大的兴趣,因为这个大家都知道,那现在就从另一个角度的来看看内标准品的选择还有哪些需要注意的. 1. 只选一个内标准品? 当然, 如果你的分析目标物就只有一个, 在正常的状况下,内标准"应该"也只会有一个才对! 但是如果你的分析是多成份的,那就必须十分小心地看待在一个分析方法内标准品的选择, 如果分析物的在层析图中是平均分布在各处, 那你就必须看看你的检测方法中是否有规定内标物与分析物之间的滞留时间差范围是多少,依此规定来选择内标,但是如果并没有规定,最好也是选择一个以上的内标来使用,因为即使化学性质不会差太多,但在沸点方面却会有满大的差异, 内标与分析物的沸点差异过大,在GC的注射口中就无法把因为discrimibation(分辨)所造成的误差校正回来. 如果你的分析物是性质相差颇大的 (例如说同时含有醇,酸...,那别怀疑一定是要使用一个以上的内标准品,如果多个物种再加上多成份,那就很复杂了. 最低的限度也要依照分析物的沸点高低来使用多个不同的内标准品. 在美国环保署的检验方法USEPA 8270C,是一个检测半挥发性的污染物的规范,前后列了不下一百种的分析物,就使用了六个不同的内标准品作为校正的依据,来照顾到各个不同沸点的分析物!! 滥用药物分析大概是最严谨的了,即使是结构性质极相近的分析物,例如morphine和codeine,amphetamine和methamphetamine,在分析时为求准确,都是以各自的D同位素取代的标准品作为内标. 2.基质中一定不能存在? 这个问题当然是肯定的, 不然定量结果会很不稳定或者是很凄惨. 但是有些时候你根本不知道哪些东西在分析样品的基质中不会存在! 这时候怎么办? 找以往的文献看看别人是用甚么,这是一个方法, 但要注意的是文献不一定就是对的! 使用分析物的氢同位素(D取代物,是最妥当的,但问

质谱复习题答案

质谱部分复习题 1. 什么是质谱,质谱分析原理是什么?它有哪些特点? (1)质谱:是一种与光谱并列的谱学方法,通常意义上是指广泛应用于各个学科领域中通过制备、分离、检测气相离子来鉴定化合物的一种专门技术。 (2)质谱分析原理:使所研究的混合物或单体形成离子,M→M+,然后使形成的离子按质荷比(mass-charge ratio) m/z进行分离。 (3)质谱的特点:①质谱不属波谱范围;②质谱图与电磁波的波长和分子内某种物理量的改变无关; ③质谱是分子离子及碎片离子的质量与其相对强度的谱,谱图与分子结构有关;④质谱法进样量少,灵敏度高,分析速度快;⑤质谱是唯一可以给出分子量,确定分子式的方法,而分子式的确定对化合物的结构鉴定是至关重要的。 2. 质谱仪由哪些部分组成,各起哪些作用? 质谱仪的组成部分有:①真空系统,其作用是保证离子在离子源和质量分析器中正常运行,消减不必要的离子碰撞和不必要的分子-离子反应,减小本底与记忆效应;②进样系统,它的作用是通过适当的装置,使其能在真空度损失较少的前提下,将试样导入离子源;③离子源,它是质谱仪的核心部分之一,是提供能量将分析样品电离,形成各种不同质荷比(m/z)离子的场所;④质量分析器,它的作用就是将离子源产生的离子按m/z顺序分离,它是质谱仪的核心;⑤检测器,它使质量分析器出来的具有一定能量的离子撞击到阴极表面产生二次电子,二次电子再经过多个倍增极放大产生电信号,输出并记录不同离子的信号。 3. 有哪些常用的离子源,比较它们各自特点和应用范围。 (1)电子轰击型离子源(EI),即利用具有一定能量的电子束使气态的样品分子或原子电离。 它的特点是:结构简单、电离效率高、通电性强、性能稳定、操作方便,是质谱仪器中广泛采用的电离源;并且电子轰击质谱能提供有机化合物最丰富的结构信息,有较好的重复性。 电子轰击源不适合于难挥发的样品和热稳定性差的样品。 (2)快原子轰击源(FAB),即利用快放的中性原子的溅射使样品电离。 它的特点是:具有操作方便,灵敏度高,能在较长时间里获得稳定的离子流,便于进行高分辨测试等优点;快原子轰击质谱不仅有强的分子离子或准分子离子峰,而且有较多的碎片离子;不仅能得到正离子质谱,而且还可以得到灵敏度相当高的负离子质谱,在结构分析中能提供较为丰富的信息。不足之处主要是:甘油或其他基质在低于400的质量范围内产生许多干扰峰,使样品峰很难辨认;对于非极性

色谱定量分析,外标法和内标法如何进行选择

色谱定量分析,外标法和内标法如何进行选择 色谱定量分析,外标法和内标法如何进行选择色谱分析的重要作用之一是对样品定量。而色谱法定量的依据是:组分的重量或在载气中的浓度与检测器的响应信号成正比。常见定量分析方法分为面积归一化法、内标法、外标法、标准曲线法等。大家常常容易傻傻分不清楚的莫过于内标法、外标法了。 以内标法为例,选一与欲测组分相近但能完全分离的组分做内标物(当然是样品中没有的组分),然后配制欲测组分和内标物的混合标准溶液,进样得相对校正因子。再将内标物加入欲测组分的样品中,进样后测得欲测组分和内标物的定量参数,用内标法公式计算即可。 其实,从定义上来区分的话,外标法就是用标准品的峰面积或峰高与其对应的浓度做一条标准曲线,测出样品的峰面积或峰高,在标准曲线上查出其对应的浓度,这是最常用的一种定量方法; 内标法是对应外标法说的,内标法是将一定量的纯物质作内标物,加入到准确称量的试样中,根据被测试样和内标物的质量比及其相应的色谱峰面积之比,来计算被测组分的含量。 外标法需要用样品和标准品对比,但是有时我们很难保证样品和标准品进的体积是一样的,毕竟要有误差,这时候就用内标法,就是在外标法的基础上,在样品和标准品里在加入一种物质,通过加入物质的峰面积或峰高的变化,就可以看出我们标准品和样品进样体积的差别,但同时会引进加入物质的秤量误差。所以一般用外标法来定量,如果进样体积很难掌握,就用内标法,可以消除进样体积的误差。 外标法 外标法(标准曲线法、直接比较法)首先用欲测组分的标准样品绘制标准工作曲线。 具体作法是:用标准样品配制成不同浓度的标准系列,在与欲测组分相同的色谱条件下,等体积准确量进样,测量各峰的峰面积或峰高,用峰面积或峰高对样品浓度绘制标准工作曲线,此标准工作曲线应是通过原点的直线。若标准工作曲线不通过原点,说明测定方法存在系统误差。标准工作曲线的斜率即为绝对校正因子。 当欲测组分含量变化不大,并已知这一组分的大概含量时,也可以不必绘制标准工作曲线,而用单点校正法,即直接比较法定量。单点校正法实际上是利用原点作为标准工作曲线上的另一个点。因此,当方法存在系统误差时(即标准工作曲线不通过原点),单点校正法的误差较大。因此规定,y=ax+b(b的绝对值应不大于100%响应值是y的2%)。 标准曲线法的优点:绘制好标准工作曲线后测定工作就很简单了,计算时可直接从标准工作曲线上读出含量,这对大量样品分析十分合适。特别是标准工作曲线绘制后可以使用一段时间,在此段时间内可经常用一个标准样品对标准工作曲线进行单点校正,以确定该标准工作曲线是否还可使用。

内标法与外标法

内标法与外标法 一、内标法 什么叫内标法?怎样选择内标物? 内标法是一种间接或相对的校准方法。在分析测定样品中某组分含量时,加入一种内标物质以校谁和消除出于操作条件的波动而对分析结果产生的影响,以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度。内标法在气相色谱定量分析中是一种重要的技术。使用内标法时,在样品中加入一定量的标准物质,它可被色谱拄所分离,又不受试样中其它组分峰的干扰,只要测定内标物和待测组分的峰面积与相对响应值,即可求出待测组分在样品中的百分含量。采用内标法定量时,内标物的选择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理想地说,内标物应当是一个能得到纯样的己知化合物,这样它能以准确、已知的量加到样品中去,它应当和被分析的样品组分有基本相同或尽可能一致的物理化学性质(如化学结构、极性、挥发度及在溶剂中的溶解度等)、色谱行为和响应特征,最好是被分析物质的一个同系物。当然,在色谱分析条什下,内标物必须能与样品中各组分充分分离。需要指出的是,在少数情况下,分析人员可能比较关心化台物在一个复杂过程中所得到的回收率,此时,他可以使用一种在这种过程中很容易被完全回收的化台物作内标,来测定感兴趣化合物的百分回收率,而不必遵循以上所说的选择原则。 在使用内标法定量时,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内标和被测组分的峰高或峰面积的比值? 影响内标和被测组分峰高或峰面积比值的因素主要有化学方面的、色谱方面的和仪器方面的三类。 由化学方面的原因产生的面积比的变化常常在分析重复样品时出现。 化学方面的因素包括: 1、内标物在样品里混合不好; 2、内标物和样品组分之间发生反应, 3、内标物纯度可变等。 对于一个比较成熟的方法来说,色谱方面的问题发生的可能性更大一些,色谱上常见的一些问题(如渗漏)对绝对面积的影响比较大,对面积比的影响则要小一些,但如果绝对面积的变化已大到足以使面积比发生显著变化的程度,那么一定有某个重要的色谱问题存在,比如进样量改变太大,样品组分浓度和内标浓度之间有很大的差别,检测器非线性等。进样量应足够小并保持不变,这样才不致于造成检测器和积分装置饱和。如果认为方法比较可靠,而色谱固看来也是正常的话,应着重检查积分装置和设置、斜率和峰宽定位。对积分装置发生怀疑的最有力的证据是:面积比可变,而峰高比保持相对恒定, 在制作内标标准曲线时应注意什么? 在用内标法做色话定量分析时,先配制一定重量比的被测组分和内标样品的混合物做色谱分析,测量峰面积,做重量比和面积比的关系曲线,此曲线即为标准曲线。在实际样品分析时所采用的色谱条件应尽可能与制作标准曲线时所用的条件一致,因此,在制作标准曲线时,不仅要注明色谱条件(如固定相、柱温、载气流速等),还应注明进样体积和内标物浓度。在制作内标标准曲线时,各点并不完全落在直线上,此时应求出面积比和重量比的比值与其平均位的标准偏差,在使用过程中应定期进行单点校正,若所得值与平均值的偏差小于2,曲线仍可使用,若大于2,则应重作曲线,如果曲线在铰短时期内即产生变动,则不宜使用内标法定量。 二、外标法

质谱分析作业

质谱分析法 中北大学化工与环境学院慕学超 摘要:质谱分析法(Mass Spectrometry, MS) 是用电场和磁场将运动的离子(带电荷的原子、分子或分子碎片)按它们的质荷比分离后进行检测的方法。测出了离子的准确质量,就可以确定离子的化合物组成。它是一种分析微量样品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质谱分析法;发展简史;原理;特点;分析方法;仪器;应用 0 引言 质谱(Mass spectrum) 是带电原子、分子或分子碎片按质荷比(或质量) 的大小顺序排列的图谱。质谱仪器是一类能使物质粒子(原子、分子) 离化成离子并通过适当的稳定的或变化的电场磁场将它们按空间位置、时间先后或者轨道稳定与否实现质荷比分离, 并检测其强度后进行物质分析的仪器[2]。 质谱分析法是至今唯一可以确定分子质量的方法,在高分辨率质谱仪中能够准确测定质量,而且可以确定化合物的化学式和进行结构分析。它的应用有着悠久的历史。 1898年W.维恩用电场和磁场使正离子束发生偏转时发现,电荷相同时,质量小的离子偏转得多,质量大的离子偏转得少。 1906年J.J.Thomson在实验中发现带电荷离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轨迹与它的质荷比(m/z)有关,并于1912年制造出第一台质谱仪。 1913年J.J.汤姆孙和F.W.阿斯顿用磁偏转仪证实氖有两种同位素。阿斯顿于1919年制成一台能分辨一百分之一质量单位的质谱计,用来测定同位素的相对丰度,鉴定了许多同位素。但到1940年以前质谱计还只用于气体分析和测定化学元素的稳定同位素。 1946年发明飞行时间质量分析器(Time-of-flight Analyzer);1950年质谱法用来对石油馏分中的复杂烃类混合物进行分析,并证实了复杂分子能产生确定的能够重复的质谱之后,才将质谱法用于测定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开拓了有机质谱的新领域;1953-1958年出现四极杆质量分析器(Quadrupole);1956年GC-MS开始联用;1959年质谱首次用于peptide sequencing;1965年离子共振质

气相色谱中的内标法或外标法

气相色谱中的内标法或外标法 谈谈内标准品(内标物质) 传统上在教科书中都会很模糊的告诉学生内标准的选择方式,例如说要选安定性好;与分析物性质要相近;在分析的基质中不能出现等,现在我对这些个" 选择方式"没有太大的兴趣,因为这个大家都知道,那现在就从另一个角度的来看看内标准品的选择还有哪些需要注意的. 1. 只选一个内标准品? 当然, 如果你的分析目标物就只有一个, 在正常的状况下,内标准"应该"也只会有一个才对! 但是如果你的分析是多成份的,那就必须十分小心地看待在一个分析方法内标准品的选择, 如果分析物的在层析图中是平均分布在各处, 那你就必须看看你的检测方法中是否有规定内标物与分析物之间的滞留时间差范围是多少,依此规定来选择内标,但是如果并没有规定,最好也是选择一个以上的内标来使用,因为即使化学性质不会差太多,但在沸点方面却会有满大的差异, 内标与分析物的沸点差异过大,在GC的注射口中就无法把因为discrimibation(分辨)所造成的误差校正回来. 如果你的分析物是性质相差颇大的 (例如说同时含有醇,酸...),那别怀疑一定是要使用一个以上的内标准品,如果多个物种再加上多成份,那就很复杂了. 最低的限度也要依照分析物的沸点高低来使用多个不同的内标准品. 在美国环保署的检验方法USEPA 8270C,是一个检测半挥发性的污染物的规范,前后列了不下一百种的分析物,就使用了六个不同的内标准品作为校正的依据,来照顾到各个不同沸点的分析物!! 滥用药物分析大概是最严谨的了,即使是结构性质极相近的分析物,例如morphine和codeine,amphetamine和methamphetamine,在分析时为求准确,都是以各自的D同位素取代的标准品作为内标.

质谱法

第17章质谱法 【17-1】请画出质谱仪组成方框图并标注各大部分名称和作用。 【17-2】假设离子源中生成的离子其初始动能为0,试计算质量数为100和200的两种正一价离子经加速电压U=1.0×103V的电场加速后,所获得的动能各为多少焦(J)?这一计算结果说明了什么?答:由E k=zeU计算得,两种离子的动能都为1.6×10-16J,这说明离子在离子源中获得的动能与它的质量无关,只与它所带的电荷和加速电压有关(zeU)。 【17-3】某有机化合物用一台具有固定狭缝位置和恒定加速电压U的质谱仪进行分析。当磁感应强度B慢慢地增加时,首先通过狭缝的是最低还是最高m/z值的离子?并指出其判断的依据。 答:低m/z值的正离子首先通过狭缝。因为 m/z= H2R2/(2U),而半径R和电压V是常数,通过狭缝的离子的 m/z值与 B2成正比。 【17-4】某些有机化合物用一台具有固定狭缝位置和恒定磁感应强度B的质谱仪进行分析。当加速电压U慢慢地增加时,首先通过狭缝的是最低还是最高m/z值的离子?并指出其判断的依据。答:m/z最高的正离子。 【17-5】某质谱仪质量分析器的磁感应强度B为 1.4035T,出口狭缝处离子偏转的曲率半径为12.7cm。计算欲使m/z521离子顺利通过出口狭缝,所需的加速电压U值。 解:根据公式m/z= H2R2/(2U); 代入R=12.7cm;B=1.4053T; m/z=512,解得U=3000V。 【17-6】加速电压为7500V,出口狭缝处离子偏转的曲率半径为25.0cm,计算使m/z245离子在质量分析器出口狭缝聚焦所需要的磁感应强度。 答:0.78T 【17-7】试述电子轰击电离源的工作原理及优缺点。 答:工作原理:利用一定量的高能电子束使得气态的样品分子或原子电离的电离源。 优点:①易于实现,所得质谱图的再现性好。②含有较多的碎片离子信息,对于推测结构很有帮助。以后将要讲到的质谱解析就是基于EI产生的质谱图。 缺点:当样品分子稳定性不高时,分子离子峰的强度弱,甚至没有分子离子峰。当样品不能气化或遇热分解时,则更看不见分子离子峰。 【17-8】试比较化学电离源、快原子轰击电离源、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源的工作原理及特点。【17-9】解释在快原子轰击质谱法中甘油作为基体起什么作用。 【17-10】解释硬离子化方法(如电子轰击离子化)和软离子化方法之间的不同。 答:硬离子化方法会产生大量的碎片离子,而软离子化方法往往是形成准分子离子。 【17-11】简述四极滤质器的工作原理及优缺点。 解:四极滤质器由四根平行的筒状电极组成对角电极相连构成两组在其上施加直流电压U和射频交

归一化法,内标法,外标法

归一化法normalization method 一种常用的色谱定量方法。归一化法是把样品中各个组分的峰面积乘以各自的相对校正因子并求和,此和值相当于所有组分的总质量,即所谓“归一”,样品中某组分i的百分含量可用下式计算: pt%= Aifi/(A1f1+A2f2 + ....Anfn )*100 式中f1、f2、fn…为各组分的相对校正因子,A1、A2、…An为各组分的峰面积。如果操作条件稳定,也可以用峰高归一化法定量,此时组分i的百分含量可按下式计算:pt%= hifi/(h1f1+h2f2 + ....hnfn )*100 式中f1、f2、fn、…为各组分在该操作条件下特定的峰高相对校正因子,h1、h2、…hn为各组分的峰高。用归一化法定量时,必须保证样品中所有组分都能流出色谱柱,并在色谱图上显示色谱峰。 定量方法 色谱中常用的定量方法有: a.校正归一化法 当试样中各组分都能流出色谱柱且在检测器上均有响应,各组分的相对校正因子已知时,可用此法定量。组分i在混合物中的百分含量可由下式计算: 其中fi可为质量校正因子,也可为摩尔校正因子。 若各组分的定量校正因子相近或相同(如同系物中沸点接近的组分),则上式可 简化为: 该法简称为归一化法。 校正归一化法的优点是:简便、准确,当操作条件如进样量、流速变化时,对定量结果影响很小。缺点是:对该法的苛刻要求限制了该法的使用。该法适合于常量物质的定量。 b.内标法 所谓内标法是将一定量的纯物质作为内标物,加入到准确称量的试样中,根据被测物和内标物的质量及在色谱图上相应的峰面积比,求出某组分的百分含量。

当只需测定试样中某几各组分时,而且试样中所有组分不能全部出峰时,可用此法。此法适合于微量物质的分析。该法的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f 是被测组分相对于内标物的相对校正因子。 si 该法的优点是:受操作条件的影响较小,定量结果较为准确,使用上不象归一化法那样受到限制。该法的缺点是:每次分析必须准确称量被测物和内标物,不适合于快速分析。 内标物的选择十分重要。它应该是试样中不存在的物质;加入的量应接近于被测组分色谱;同时要求内标物的色谱峰位于被测组分色谱附近或几个被测组分色谱峰的中间,并与这些组分完全分离;内标物必须不与样品发生反应等。 c.外标法(定量进样-标准曲线法) 所谓外标法就是应用被测组分的纯物质来绘制浓度c对响应值A(h)的标准曲线,然后测试被测样品中被测组分的响应信号(峰面积或峰高),由标准曲线即可查出或通过线型回归计算出其百分含量。 该法必须定量进样,即测定标准曲线和测定未知物时,进入色谱中的样品量必须一致。 该法的优点是:操作简单,计算方便,缺点是:结果的准确度取决于进样量的重现性和操作条件的稳定性。 当被测试样中各组分的浓度变化范围不大时(如工厂的中间控制分析)可不必绘制标准曲线,而用单点校正法。即配制一个与被测组分含量十分接近的浓度为的标准溶液,定量进样,由下式计算被测物的含量。 C S 关于归一化法的一些问题?? 归一化法中的校正因子如何得到??? 如果不做,采用面积归一化法的误差大吗?? 一般那么多的校正因子不可能一一测出呀??

内标法及外标法方法、原理、优缺点

An internal standard should be used when performing MS quantitation. An appropriate internal standard will control for extraction, HPLC injection and ionization variability. In a complex matrix it is not uncommon for two different standard levels in SRM integrated plots, at the lower end of the standard curve, to give nearly an identical response. It is only when an internal standard is used that the two points can be differentiated. Some researchers attempt to prepare standard curves and run samples without an internal standard and find moderate success. Often without an internal standard % RSDs of replicates can be as high as 20%. Using an internal standard the % RSDs can be brought down to approximately 2%. We run triplicates at each level of our standard curve. How do I choose an internal standard? The best internal standard is an isotopically labeled version of the molecule you want to quantify. An isotopically labeled internal standard will have a similar extraction recovery, ionization response in ESI mass spectrometry, and a similar chromatographic retention time. If you are performing non-clinical PK quantitation it may be difficult to justify such a standard since a special synthesis of an isotopically labeled standard can be expensive and time consuming. Often if you are working with medicinal chemists they will have a library of compound analogs that can be used as internal standards. These analogs were made in the evolution of the compound to be tested and will be similar to the compound to be quantified and more importantly will be slightly different by parent mass. Try to avoid using de-methylated (-14) or hydroxylated (+16) analogs as internal standards since these are the most common mass shifts observed in naturally occuring metabolites of the parent compound. A common internal standard is a chlorinated version of the parent molecule. A chlorinated version of the parent molecule will commonly have a similar chromatographic retention time which is an important characteristic of an internal standard. We have found that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characteristics of an internal standard is that it co-elutes with the compound to be quantified.

武汉大学《分析化学》(第5版)(下册)课后习题(原子质谱法) 【圣才出品】

第6章 原子质谱法 6-1 ICPMS中的ICP炬起什么作用? 答:ICPMS中的ICP炬是离子源,其起的作用是将试样离子化。 6-2 无机质谱仪由哪些部分组分,为什么必须在超高真空进行测量? 答:(1)无机质谱仪一般由真空系统、计算机系统、电子学系统和分析系统组成,其中分析系统是质谱仪器的核心,它包括质量检测器、质量分析器和离子源三部分。 (2)必须在超高真空进行测量的原因为:真空系统是保障质谱仪正常工作的必要条件,分析系统内没有良好的真空状态,离子在飞行的过程中会与全体分子相互碰撞,产生一系列干扰,使质谱复杂化,背景增高,分析误差增大,因此必须在超高真空条件下进行测量。 6-3 无机质谱仪器中的质量分析器或分离器有哪几种,各有什么特点? 答:无机质谱仪器中的质量分析器或分离器的类型及特点如下: (1)磁分析器 磁分析器有单聚焦型和双聚焦型。前者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但分辨率较低,不能满足有机化合物的分析要求;后者可以同时实现方向聚焦和能量(速度)聚焦,能够准确测定质子质量,广泛用于有机质谱,分辨率较高,但价格昂贵,维护困难,扫描速度慢。 (2)飞行时间分析器 飞行时间分析器的特点包括:①扫描速度快;②质量范围宽;③不需要电场和磁场; ④消除了空间、时间和能量分散后,分辨率达2万以上。

(3)四极滤质器 四极滤质器广泛应用于原子质谱法中,结构紧凑,质量轻,体积小,价格低廉,对离子初始能量要求不严,性能稳定,分析速度快,真空度范围宽,具有高速扫描的优点。 6-4 比较ICPAES和ICPMS的优缺点。 答:ICPAES和ICPMS的优缺点比较如下: (1)检测性。ICP-AES测量的是光学光谱,ICPMS测量的是离子质谱,还可进行同位素测定,两者检出限大部分为ppt级,但ICPMS的检出限低于ICPAES。 (2)分析性能。ICPAES自动化比较成熟,而ICPMS操作较为复杂且耗时,分析固体样品时,ICPMS较ICPAES需要更高的稀释倍数。 (3)线性范围。ICPMS具有超过105的LDR,甚至高达108。ICPAES具有106以上的LDR且抗盐分能力强,可同时进行微量及主量元素的测定,ICPAES可同时测定0.001%~60%的浓度含量。 (4)ICPMS基体干扰较严重,仪器的基线较易漂移,测定精度不高,不宜进行微量分析。 (5)ICPMS相对于ICPAES,谱图简单。 6-5 试描述ICPMS中ICP炬与质量分析器之间的接口。 答:ICPMS中ICP炬与质量分析器之间的接口主要由两个锥体组成,靠近焰炬的为取样锥,靠近分析器的为分离锥。取样锥装在一个水冷挡板上,锥体材料为镍,取样孔径为0.5mm 。分离锥与取样锥类似,经过两级锥体的阻挡和两级真空泵的抽气,分离锥后的压力可达Pa。等离子体气体大约以6000K的高温进入取样锥孔,气体的极速膨胀使3 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