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电图操作规范.pdf

脑电图操作规范.pdf
脑电图操作规范.pdf

脑电图操作规范

脑电活动为大脑生理效用的基础。脑电图检查的应用范围不仅限于

神经系统疾病, 已广泛用于各科重危病人的监测,麻醉监测以及心理行为的研究。除常规脑电图检查外,还有脑电图长期监测,录像脑电图

监测,睡眠监测及数字化计算机分析。

[ 适应证]

1、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特别是发作性疾病。

2、癫痫手术治疗的术前定位。

3、围生期异常的新生儿监测。

4、脑外伤及大脑手术后监测。

5、重危病人监测。

6、睡眠障碍

7、脑死亡的辅助检查

[禁忌证]

颅脑外伤及颅脑手术后头皮破裂伤或手术切口未愈合时。

1.设备

(1) 脑电图仪标准:选择符合国际脑电图和临床神经生理(IFSECN )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脑电图国家标准并经国家计量局检测程认可的脑电图仪。目前使用16 导程或以上脑电图仪进行常规记录。

有条件的实验室或出于特殊需要,可以应用更多导程记录。

(2) 电源标准:交流电的接线应该滿足所在地系统标准要求,所有的交流电插座必须提供可靠的地线,以避免交流电干扰或触电的危险。要

(2)特殊电极:包括蝶骨电极和鼻咽电极。主要用于记录特殊脑区

(如颞叶底部或内侧)的异常电活动, 临床上常与头皮脑电图配合使用。

疑及颞叶内侧放电而头皮脑电图无异常发现时,可考虑加用蝶骨电极推荐使用针灸毫针作为常规脑电图蝶骨电极使用,长时间监测时应使用

柔软的线型植入式蝶骨电极。鼻咽电极目前已很少使用。由于安置特殊

电极具有微创性,需要由经过专门训练的医生或技术人员来完成。

(3)电极固定:短时常规监测可使用电极帽及导电膏固定,长时间

监测时推荐使用火棉胶固定头皮电极。

数不应少于18~21 个(16~19 个记录电极, 2 个参考电极)。电极至少需覆盖前额区、中额区、中央区、顶区、枕区、前颞、中颞和后颞有条件时还应包括额、中央、顶区的中线部位。新生儿因为头围小,可

Cz)电极,以便发现颅

图2、鼻额缝至枕外粗隆各电极示意图

20% 放置一个电极,依次为

Fp2(右额极) ,F 8(右前颞) ,T4(右后各20% 分别放置电极一个,左侧为F3(左额),C3(左中央)及P

双侧参考电极置于左右耳垂(A1,A2 )新生儿和婴儿可置于双侧乳突(M2 )。

(6)电极阻抗:待电极安装好后应测定电极与头皮之间的阻抗,一要求不超过5K Ω。当记录中出现可能为电极导致的伪差时,应重新检

测电极阻抗。

3.导联组合

导联组合是指用不同的导联方式连接电极。常用方法有两种:参电极导联法和双极导联法。各个实验室根椐需要可采用不同的导联组合

法。合理组合方式应遵循如下基本原则:(1)至少有8 导程,尽量使用10-20 系统法中的全部21 个电极;(2)导联组合要简洁明了,能清楚显

示电位的空间走向;(3)双极导联电极间距应相等;(4)导联排列顺序,应从前向后、先左后右;(5)在一次脑电图检查中,至少应该各有一段

如下组合的记录:参考电极导联、纵向双极导联、横向双极导联。并在

记录过程中,明确标明导联组合方式(数字化脑电图在回放时应以上述

多种导联方式显示和分析);(6)至少主要导联组合方式与其它实验的应相同,以便于不同实验室之间的交流。

数字化脑电图仪常设置Cz 为虚拟的大众电极,但置于Cz 和头皮他部位的电极均不能作为真正的参考电极,回放时应转换为平均参考电

极或耳电极阅图。

对于较多导程的脑电图仪(如目前大多数的数字化脑电图仪)

,可情增加心电、肌电、眼动、呼吸等其它生理参数的记录。

导联:每一个放大器有两个输入端。有两种基本导联。

(1)参考导联:记录电极进入输入1,参考电极进入输入2。在道脑电图仪具体安置如下:

纵向双极异联:Fp1-F3 , Fp2-F4 , F3-C3 , F4-C4 , C3-P3 , C4-P4 , P3-O1 , P4-O2 , Fp1-F7 ,Fp2-F8 , F7-T3, F8-T4, T3-T5, T4-T6 , T5-O1 ,T6-O2 。

横向双极导联:

Fp1-Fp2 ,F7-F3 ,F3-Fz , Fz-F4 、F4-F8 ,A1-T3 , T3-C3 , C3-Cz ,

Cz-C4 , C4-T4 , T4-A2 ,T5-P3 , P3-Pz , Pz-P4 , P4-T6 , O1-O2 。

此外可根据临床需要增添顺时针环状导联,逆时针环状导联,横向

三角导联,小三角导联等。

4.记录参数

(1)校准电压(定标):在记录前需要方波定标和生物定标。方波定

标时,推荐尝试不同滤波设定状态下记录并测量校准电压。定标电压应

该调到敏感水平, 全部记录笔尖均应在零位并应排列在同一条直线上生物定标是指各导联同时记录同一部位电位波形、波幅、位相应完全一

致。

(2)敏感度:常规记录时, 敏感度一般设置于7μV/mm 或10μV/mm (成人)、10μV/mm 或20μV/mm( 儿童),可酌情及时调整。

(3)滤波:常规记录时, 高频滤波不应该低于70Hz ,多设定为70Hz 低频滤波不应该高于1Hz ,多设定为0.3Hz 或0.5Hz (对应时间常数分别为0.4s 或0.3s)。

(4)走纸速度:常规记录速度设为

间描记。

(5)描记时间:常规脑电图应至少记录图形。3cm/s 。1.5cm/s 速度可用于长

20 分钟清醒状态下的无干扰

(6)诱发试验:睁闭眼、闪光刺激及过度换气应作为常规诱发试验癫痫病人应尽可能进行睡眠诱发。进行诱发试验时,均需相应增加记录

时间。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