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构造

中国地质构造
中国地质构造

中国现今大地构造格局

中国地处欧亚大陆东南缘、印度板块和太平洋(菲律宾)板块交汇位置(图1),地表起伏巨大,经历了漫长的地质演化过程,是地球上地质构造最复杂的地区之一。区内青藏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脉中珠穆朗玛峰全球海拔最高,同时全球海拔最低点也十分靠近中国大陆(陆上海拔最低贝加尔湖,海底海拔最低马里亚纳海沟)。中国大陆同时又受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影响,地震等地质灾害频发(最近如2008年8.0级四川大地震和2010年7.2级玉树地震)。中国大陆板块内部构造变形复杂,使之成为世界著名的板内构造和大陆动力学研究的热点地区之一。另外,西北太平洋板块在东亚(以及东南亚)地区的深俯冲作用,形成了世界上最典型的沟-弧-盆(trend-arc-basin)体系,是研究火山活动、板块俯冲、中深源地震等极好的地区。因此,了解和认识现今中国大地构造格局,具有重要的意义。

图1. 中国及临区主要的构造单元(Zhao et al.,2011). 说明:彩色指示地形的起伏变化,白线指示板块边界,灰色线指示大断裂以及区内主要的构造板块边界,黑色三角指示主要的火山。相类似的图如下图(Huang and Zhao,2006)

常用术语:

临区板块:Pacific Plate 太平洋板块Philippine Sea Plate 菲律宾板块Indian Plate 印度板块Kazak Shield 哈萨克地盾West Siberia Plain 西西伯利亚平原Sino-Korean Craton 中朝板块North China Craton(NCC) 华北克拉通Yangtze (para-)Platform(Block) 扬子(准)地台(板块) Cathaysia Block 华夏板块(注:对于华夏板块的认识目前比较有争议,这里暂且以“华夏板块”称呼) 临区海洋:the Pacific (ocean) 太平洋Sea of Okhotsk 鄂霍次克海Japan Sea 日本海Bohai Bay 渤海湾Yellow Sea 黄海East China Sea 东海South China Sea 南海

平原盆地:North China (rift)Basin(HBB) 华北(裂谷)盆地(平原) Sichuan Basin 四川盆地Jungger Basin 准葛尔盆地Tarim Basin 塔里木盆地Qiadam Basin柴达木盆地Ordos Basin 鄂尔多斯盆地

山脉(系):Himalaya Mountains 喜马拉雅山Pamir 帕米尔Tian Shan 天山Kunlun Mountains 昆仑山Altay Mountains 阿尔泰山Qilian Mountains

祁连山Qinling-Dabie-Sulu Orogens 秦岭-大别-苏鲁造山带

青藏高原:Himalaya Block 喜马拉雅地块Lhasa Block 拉萨地块Qiangtang Block 羌塘地块Songpan Ganzi Fold Belt 松潘甘孜褶皱带

火山活动:Japan islands 日本诸岛Wudalianchi 五大连池Changbai Mountains 长白山Tengchong 腾冲

中国大陆主要包括三大板块/克拉通(中朝、塔里木、扬子)以及三大构造域(特提斯、古亚洲、环太平洋),这是对中国大地构造格局的总体概括。中国东部(Eastern China)

这里中国东部地区主要包括了东北地区、华北大部分地区、山东江苏部分江淮地区等。之所以将东北地区也划入中国东部考虑是因为东北及华北地区在地球物理上(上地幔结构)均受西北太平洋的俯冲影响。

图2. 东北地区主要构造单元(Li and Niu,2010)

东北地区以东北平原(松辽盆地)断陷盆地为主要特征,板内有火山活动(五大连池和长白山地区),西北为近NS走向的大兴安岭-太行山北段,属兴-蒙造山带的一部分。东北地区总体上构造运动不是十分剧烈,这里不作详述。

图3&4. 华北克拉通主要构造单元(两图分别来自Chen et al.,2009和An et al.,2009)华北克拉通(North China Craton,NCC)

华北克拉通(中朝板块中国境内部分)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克拉通之一,保存有38亿年的基底岩石。NCC经过漫长的地质构造运动,分为三部分:西部鄂尔多斯地块,是一古生代-中生代盆地;中间过渡区(Trans-North China Orogen);东部华北地块,变形微弱。西部地块(West Block, WB)相对较为稳定,内有银川-河套裂谷系(Yinchuan-Hetao rift system)发育,北部阴山,南部靠近黄土高原。中部过渡区内发育NNE太行山和吕梁山,陕西-山西裂谷系以及汾渭地堑纵贯其中,东北燕山毗邻东部地块。东部华北地块(East Block)以渤海湾盆地(Bohai Bay Basin, BBB)为中心,东部NNE郯庐大断裂穿过山东,形成大别苏鲁超高压构造变质带东段,其西为鲁西隆起

(uplift)。

图5. 华北克拉通主要地质构造单元(Zhai and Santosh,2011)Jiaoliao Block (JL), the Qianhuai Block (QH), the Ordos Block (OR,上图中作者表示为ER,可能是错误标记,作者注), the Jining Block (JN), the Xuchang Block (XCH), the Xuhuai Block (XH) and the Alashan Block (ALS)。

大量研究表明,NCC内各地块在地球化学、岩石学、地球物理等方面具有较大的差差异,其中近年来最关注的热点问题是NCC岩石圈的演化,尤其是东部克拉通(有时华北克拉通NCC这一称呼也专指东部地块,西部称为鄂尔多斯地块(盆地))岩石圈减薄特别明显,从古生代时的~200km减少到目前的大约80km,而且目前的厚度也远比中生代时减薄很多。关于NCC岩石圈减薄机制,有众多的模型,其中较为流行的两种模型分别是拆沉作用(delamination)和热机械-化学侵蚀(thermomechanic and chemical erosion);另外关于岩石圈减薄的时间和幅度,也具有较大的时空差异性,难于达成一致的认识。

华南地区(South China)

图6. 中国大陆构造单元简图(Chen et al.,2010)

华南地区(板块)主要包括扬子板块(克拉通,地台等称呼有一定的争议)和华南褶皱带,是由扬子板块和华夏地块(包括华南褶皱带和向东水下部分)拼合而成。四川盆地有时会根据具体研究的需要而被当作独立的单元。印支期华北板块和扬子板块(华南板块)的陆陆碰撞拼合,是一次特别重要的地质事件,形成了秦岭-大别-苏鲁造山带,奠定了现今中国中东部构造格局的基础。扬子板块内部沉积作用明显(如西南大面积石灰岩覆盖区),构造运动不是很强烈。而华南地区(华夏地块)的主要特点是大面积的岩浆岩的出露,是研究岩浆作用极好的地区,晚中生代的岩浆作用被认为与古太平洋板块的俯冲作用有内在的成因联系(请参考南大周新民老师的研究成果等)(当然这一问题还需要更多的研究)。

图7. 西南地区构造简图(Wang et al.,2010)

西南地区构造较为复杂,地处多个板块边缘交汇处,这里常常被当作印度-青藏高原碰撞形成的“挤出构造”。东临四川盆地、扬子板块和华南褶皱带,内部主要有松潘甘孜褶皱带、羌塘地块以及拉萨地块的东南分支部构成,西南毗邻印度板块和孟加拉板块,南部是印支板块,周围及内部有多条断裂(缝合带)发育。

西北地区(Northwest China)

图8. 中国大陆构造单元简图(Li and van der Hilst, 2010)

西北地区以盆山构造体系为特点,东北为阿尔泰山,西北毗邻哈萨克斯坦,内部南北分别发育准葛尔和塔里木盆地,两者之间为天山。西部紧邻帕米尔地区,向东延伸至阿拉善地区以及祁连山区,南部为青藏高原北缘昆仑山脉,昆仑山向东延伸为阿尔金山。

青藏高原(Qinghai-Tibet Plateau)

青藏高原地区受印度板块的强烈快速俯冲作用,在过去的50Ma里迅速隆升形成现今的世界屋脊,吸引了世界范围内的关注。青藏高原的隆升,对中国大陆的构造格局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但是作者学识有限,这里对于青藏高原的隆升演化过程以及相关的地质构造的时空分布将不作讨论;其内部部分地块以及边界的划分,不同学者可能也有不同的认识。

图9. 青藏高原地区主要构造单元(Kind et al.,2002)MBT (Main Himalaya Thrust), MCT (Main Central Thrust), YZS (Yarlung-Zangbo suture),BNS (Bangong-Nujiang suture), JRS (Jinsha River suture), KF (Kunlun Fault), and ATF (Altyn Tagh Fault).

青藏高原北缘和塔里木盆地以阿尔金断裂为界,东北为柴达木盆地,由北向南依次主要为松潘甘孜地块、羌塘地块、拉萨地块和喜马拉雅地块,这些地块之间分别以金沙江缝合带、班公-怒江缝合带和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为界。这些地块内部根据具体研究目的可能会再细分为一些微地块,这些(微)地块之间的边界可能也具有一定的争议,地块和边界(断裂、缝合带)的名

称也会随之略有变化(如图9和10)。

图10. 青藏高原地区地质构造图(Zhou and Murphy). AKMS, Ayimaqin-Kunlun Mutztagh suture; BNS, Bangong-Nujiang suture; IYS, Indus-Yalu suture; JS, Jinsha suture; MFT, Main Frontal thrust; MBT, Main Boundary thrust; MCT, Main Central thrust; STD, South Tibet detachment; GCT, Great Counter thrust; ATF, Altyn Tagh fault; LM, lithospheric mantle.

青藏高原地区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具有加厚的地壳(以及岩石圈),地壳厚度达80km;相关的研究也表明青藏高原的地壳厚度在空间上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与印度板块的俯冲过程可能具有一定的关系,青藏高原周缘其他板块也会有一定的影响。另外一个热点问题是青藏高原下地壳的流动,关于这一问题具有较多的争议,作者学识有限在此不作讨论,可以参考白登海2010年Nature Geoscience文章(中科院对该文章的介绍

https://www.360docs.net/doc/f68488361.html,/xwzx/yjcg/201004/t20100419_2824829.html)。

葛肖虹老师主讲的中国区域大地构造课件

不同专业人士不懂《中国区域大地构造学》为何物?为此需要做一些科普,分以下三部分介绍,以求扩大视野,起到普及地球科学的作用,不知能否凑效? 《中国区域大地构造学教程》是研究我国境内岩石圈组成、结构和演化的学科。它是对我国区域地质调查成果的理论概括,研究我国不同地区和全国所处的大地构造环境、特征及其在地质历史上的演变。不仅因涉及到矿产资源和灾害地质分布与预测的战略性决策,是国土资源调查和国民经济宏观规划的基础内容之一;而且由于我国在全球构造中所处的特殊位置,多源区的复合陆块群、中国大陆长期处在蒙古-鄂霍茨克、特提斯和环太平洋等全球三个巨型构造动力学体系的复合交接部位、新生代崛起的青藏高原以及世界最高和最年青的喜马拉雅山脉、大别-苏鲁造山带中的大规模超高压变质带等都是世界罕见的地质形迹,对它们的深入研究将会对全球固体地球科学理论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本学科把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及其他相关学科统一到为探寻地球演化趋向所必须的宽阔基础领域中,对于高等院校地质专业高年级学生、研究生和从事区域地质调查、矿产预测与国民经济宏观规划的地质工作者,这是一门集各类基础地质学科大成的宏观、综合性学科,是为培养综合性研究人才必不可少的课程。 《中国区域大地构造学教程》的前身《中国地质学》始见于1920-1926年李四光、葛利普(A.W.Grabau)在北京大学地质系,以及

1934-1935年李四光在英国伦敦各大学的讲学。作为高等院校地质专业高年级课程《中国地质学》1955-1958年在北京地质学院由王鸿祯、张文佑、边兆祥、马杏垣教授开始讲授;长春地质学院由喻德渊教授讲授。1960年始北京地质学院以马杏垣教授为首的区域地质教研室为全院地质类专业高年级学生开设《中国区域地质》课程,并于1963年出版了《中国区域地质》教材。按照地质矿产部教材编审委员会1982年审定的《中国区域大地构造学》教学大纲,1985年出版了杨森楠、杨巍然主编的高等学校教材《中国区域大地构造学》;1992年出版了马文璞编著的普通高等教育地质矿产类规划教材《区域构造解析——方法理论和中国板块构造》,本教材《中国区域大地构造学教程》是在综合上述教材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 地球科学是人类在利用矿产资源、避让自然灾害和适应生存环境的长期实践中逐步发展起来的。我国早在公元前7,000-6,000年的仰韶文化时期先民们就知道用陶土焙烧器皿。以后经青铜时期进入文明社会再到工业化时代,所用资源也从各种金属、非金属矿产扩大到煤和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的大规模开采。人类繁衍,人口密度增大并扩散到全球各地,使对地震、洪泛、火山喷发及山体滑坡等各种自然灾害的防治和预测成为现实课题。二十世纪后半叶全球工业化的普及和加速发展导致了对自然资源的更大需求、废弃物排放和污染急遽增加,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遭受前所未有的压力。改善生态环境、保持人和自然界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二十一世纪地球科学第三方 面的任务。

山水地质学与中国绘画版本二尔雅满分答案

绪论 1 地质学、地貌学与美学、艺术学交叉渗透的产物就是山水地质学,它是自然审美与中国山水画创作的理论基础。(√) 2 标志着山水地质学在中华大地诞生的是《康育义地质山水艺术选集》。(×) 地球的年龄与地质年代划分 1 地盾是指(D)。 A、陆地18亿年以后一直在陆地上,从来没有淹过海水,形成的一个古陆核。 B、陆地10亿年以后一直在陆地上,从来没有淹过海水,形成的一个古陆核。 C、陆地20亿年以后一直在陆地上,从来没有淹过海水,形成的一个古陆核。 D、陆地25亿年以后一直在陆地上,从来没有淹过海水,形成的一个古陆核。 2 关于地球各大陆最古老岩石放射性同位素年龄测定,下列描述正确的

是(ABC)。 A、中国华北地台冀东36亿年 B、非洲林波波带38.5亿年 C、欧洲科拉地盾35.5亿年 D、南极洲英德比地36亿年 3 中生代分为三个系,包括(ABD)。 A、白垩纪 B、侏罗纪 C、寒武纪 D、三叠纪 4 地球的年龄比月球的年龄大,接近7亿年。(×) 5 西伯利亚阿尔丹地盾是亚洲年龄最古老的地盾。(√) 组成地壳的三大类岩石 1 组成地壳的三大类岩石包括(ABC)。 A、岩浆岩 B、沉积岩

C、变质岩 D、页岩 2 侵入岩和火山岩是岩浆岩的两个种类。(√) 3 冷暖变化在地质时代里面是经常发生的(√)。 4 大理岩属于一种沉积岩。(×) 地质构造在自然山水中的表现 1 下列关于断裂的描述,正确的是(ABC)。 A、岩石受力发生破裂,称之为断裂 B、岩石受力只破裂但未发生位移,称之为节理 C、岩石受力破裂发生位移叫做断层 D、云南路南石林是典型的断层 2 褶皱分为背斜和向斜,它指的是岩石受力的作用以后形成的波浪状的起伏。(√) 3 雅鲁藏布大峡谷属于断层沟。(√)

高中区域地理-中国地理知识结构图

中国地理知识纲要 (结合地图册及教材配套使用) 一中国地理概况 1-位置范围和行政区划 位置:半球、温度带、纬度带位置;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 范围:四至(东南西北),陆地面积、海洋面积。 相邻地理单位:陆上邻国(14),海上邻国(6),邻海(4个),岛屿。 行政区划:行政区划制度(省县乡),34个省级行政区的全称、简称、省会、轮廓。省区之最。2-人口分布和民族特征 人口:人口地理分界线(黑河腾冲一线),人口分布特征(人口分布不均衡,以黑河腾冲一线为界,东南部人口稠密,西北部人口稀疏;农村人口比重大,城镇人口比重小),人口问题(详见必修二)。 民族:民族构成、民族分布特点。主要少数民族分布地区、风俗习惯。 中国自然地理特征

二中国自然地理特征 1-地形 中国地形地势总特征(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主演地形区: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三大丘陵——概况和特征。 主要山脉:走向,位置,意义。 地形特征对我国的影响:对气候、对河流、、、 主要地质灾害:地震、滑坡、泥石流、火山——分布地区及成因。 地形地势答题模板:地形:以**为主;地势:**高**低;地貌特点。 2-气候 中国气候总特点: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 中国气温特点:夏季——特点及其原因(太阳辐射量、夏季风) 冬季——特点及其原因(太阳辐射量、冬季风) 中国降水特点:时间分布特征、空间分布特征、南北方差异、中国降水量图解读。 中国温度带:主要温度带——分布地区、农业生产特色。 中国干湿区:划分依据、分布地区。 中国雨带:移动规律、移动原因。 主要气象灾害:分类、多发季节、成因、分布特点。 气候特征答题模板:气温特点、降水特点、气温降水的季节差异大小。 3-河流湖泊 基本概念:内外流河、区,水文特征,水系特征,内外流区分界线。

构造运动期(幕)

地球科学大辞典构造运动期(幕)构造运动期(幕) 中国地壳运动 【迁西运动】Qianxi movement发生于中国北方中太古代末的一次构造运动及构造 热事件。因河北迁西得名。在冀东,表现为迁西群遭受强烈的变形、以角闪岩相—麻粒岩相为主的变质作用和以钠质花岗岩为主的岩浆事件。在华北及东北南部各太古宙麻粒岩 片麻岩区具有广泛性和一定代表性,应属一次主要的构造运动。铁架山运动、兴和运动与之相当,为迄今中国境内确定之最早的构造运动。 【铁架山运动】Tiejiashan orogeny辽宁东部鞍山地区中太古代末的一次构造运动。据东鞍山铁矿采场南部鞍山群上亚群的条带状含铁建造与下伏东鞍山花岗岩之间的沉积不整合而确定。不整合界面时限放在28亿年左右。 【兴和运动】Xinghe orogeny阴山地区新太古代末的构造运动。得名于内蒙古乌兰察布盟兴和县,是根据集宁群晚期的不整合及构造 热事件确定的。相当于五台运动。 【阜平运动】Fuping movement新太古代的一次褶皱运动。五台群与下伏的阜平群上亚群(龙泉关群)间确属角度不整合接触。五台群与阜平群无论在构造形态、构造方向、混合岩化作用、变质作用以及沉积建造上都有明显差异。因而主张将其放在阜平群与五台群之间,其时限置于26亿年。阜平运动在华北各太古宙变质岩区影响较广,它使阜平群及更老地层普遍发生变形和产生以角闪岩相为主的区域变质,并伴随大量花岗质岩浆侵位。所造成的角度不整合,除五台—太行山区外,还包括吕梁山区吕梁群与下伏界河口群之间、中条山区绛县群与下伏涑水杂岩之间的角度不整合等。阴山、燕山及辽东、吉南、山东、豫西以及小秦岭等地亦然。【铁堡运动】Tiebu orogeny为太古宙后期的一次褶皱运动。据五台—太行山区新太古界阜平群上亚群(龙泉关群)与上覆五台群之间的角度不整合确定。在五台山东北边缘龙泉关以西约5千米的铁堡村南见有明显的低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二者之间尚保存有厚约1 5米的古风化壳,因之命名。其时限距今约26亿年,相当于阜平运动。 【黑疙瘩岭运动】Heigedaling movement新太古代与古元古代间的地壳运动。原指吕梁山北端黑疙瘩岭地区新太古界上部的五台群石英岩与下部泰山群片麻岩间的不整合。后证实原定五台群的石英岩、角闪片岩、大理岩和白云母片岩这一套沉积变质岩系与滹沱群相当,原泰山群片麻岩和五台群相当,其不整合面就在滹沱群与五台群之间。现将古元古界与新太古界之间的地壳运动称为五台运动。此名应废弃。 【建屏运动】Jianping movement新太古代发生的造山运动。根据新太古界阜平群与上覆建屏群间的不整合或假整合接触关系确定。王曰伦等(1962)指出建屏群底砾岩不存在,它由原始的复理式砂岩经区域变质形成,不能用以划分阜平群和建屏群。此名已废弃。 【虎坪运动】Huping orogeny桑干杂岩、吕梁杂岩、涑水杂岩和登封杂岩都可能代表华北古太古界,而新太古界是五台群。在古新太古代间有广泛的地壳运动发生,形成不整合及沉积间断。河南嵩山、山西中条山和吕梁山均有表现。但有人认为依据不足,尚需进一步研究。【嵩阳运动】Songyang orogeny新太古代后期的一次褶皱运动。系据河南登封县嵩山群底部石英岩与登封群变质杂岩间的角度不整合确定的,因在嵩山之阳而得名。其发生时间距今25亿年,大致相当于加拿大的基诺尔运动。 【五台运动】Wutai orogeny马杏垣等1955年创名。太古宙末的一次褶皱运动。是根据五台山区新太古界五台群与古元古界滹沱群之间的角度不整合确定的。广义的五台运动应包括甘泉不整合、探马石不整合及金洞梁不整合等3个褶皱幕。在华北除太行、吕梁及中条山等地发现不整合界面外,阴山、燕山、辽东、吉南及豫西等地皆已获得与之有关的构造 热事件的同位素年龄数据;在新疆塔里木库鲁克塔格地区,达格拉格布拉克群与上覆古元古界的不整合应与之相当。在扬子古大陆西缘康定群中达麻粒岩相层位取得2451百万年的锆石U

中国地质构造的基本格局

中国地质构造的基本格局 关于中国地质构造的基本格局,李四光(1939、1973)、黄汲清等(1977)、任纪舜(1990、1997)、程裕淇等(1994),分别从构造体系和构造域两个方面进行过概括和客观描述。借鉴前人成果,结合此次编图所取得的资料,认为中国的地质构造格局主要是板块间相互作用与陆内构造活动的综合反映,而板块活动与陆内块体再活动总是有一定的方向、方式和涉及一定地域,从而形成一定的构造体系域。这与构造体系和构造域的原义和范畴已不尽相同。强调板块相互作用与板内构造活动都具有重要意义。现从构造形变的综合形态、主体构造带展向、复合关系及其动力体系角度,将全国划分为古亚洲、特提斯、华夏—滨西太平洋、贺兰—康滇等4个主要的构造体系域,它们东西横亘、南北纵贯,东西约略对称,并以上扬子地块为中心构造结,构成了一幅大中华构造格架。 我国地质构造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断裂构造十分发育,所编1:250万地质图上最主要的区域断裂(表5-1)计89条(图5-2),有45条属发生过6级以上地震的活动性断裂,他们分属于不同的构造体系域,其中包括6条板块结合带和6条重要的微板块结合带和10条地壳拼接带,多数有蛇绿岩带、构造混杂岩带发育。不少伴有规模较大的韧性剪切带,其中有16条已发现有蓝片岩带。而含柯石英榴辉岩的超高压变质带主要在中央造山系发现。由于绝大部分具有较长的发育历史和复杂的力学转变过程,地质图未能区分其属性。 古亚洲构造体系域 该域包括任纪舜(1997)所划分的古亚洲构造域,但范围、时限更为广泛,主要是还考虑了板块拼合后的陆内造山作用。以李四光(1973)所划分的3条巨型纬向带为主体,还包括其间所镶嵌的东西向排列的陆块或地块。这些构造形体总体循近东西向展布,中部约略向南弯曲或形成规模不等向南凸出的弧形弯滑构造,如淮阳弧、广西弧等,并相伴有NEE、NWW 向一对X型剪切构造。 该体系域主要发育于我国中北部,包括发育于晚元古代以来,定型于华力西期的天山—兴蒙造山系和定型于印支期的中央造山带以及其间的塔里木、华北陆块。形成于燕山期发育于特提斯与华夏构造域之上的南岭构造带也是该域的新成员,以隆起—花岗岩带为特征,是陆内造山的产物。除此尚有一些规模较小的构造带。 特提斯构造体系域 特提斯构造体系域为华力西、印支、燕山、喜马拉雅期,特提斯洋迭次关闭,冈底斯—印度板块多次相对向N或NNE方向聚合、碰撞造山形成的一个主体为NW向、中段为近EW向、东南段约略向南东撒开的反S状弧形挤压地带,是总体为EW向的特提斯造山系在特定边界条件下发生的构造畸变。其地域主要在中央造山带之南,扬子陆块以西的青藏高原地区,NW向的右江造山带也属该域组成部分。主体由一系列造山带间夹羌北—昌都、羌南、冈底斯等长条状弧形微陆块组成,其中有一系列巨大的断裂带,亦呈反S状,长达1 000~3 000 km余,多数伴有蛇绿岩带、外来混杂岩块或蓝片岩带,他们一般具有拉张、逆冲挤压等复性特征。东段兼有左行走滑和旋转,南段显示右行,其间的块体有向SE挤出的趋势。多数断裂活动性较大,为地震多发带。 金沙江-红河断裂带全长3 000 km以上,北西段呈NWW向分为两支:一支为羊湖—金沙江断裂,发育西金乌金蛇绿岩带,并有榴辉岩分布,在蛇形沟新发现有早二叠世深海放射虫硅质岩;另一支为郭扎错—若拉岗日断裂,在藏北青南沿带发育二叠—三叠系复理石、硅质岩、基性火山岩及二叠系灰岩外来岩块,且有蛇绿岩残块及蓝片岩。中段折向NNW至SN 向,由金沙江蛇绿岩及含志留系—二叠系灰岩外来岩块的泥砾混杂岩组成宽达30~40 km的强变形带,以逆冲兼有右行剪切为特征。南段经哀劳山延出国境,与越南黑水河消减带相连,

构造地质学思考题

《构造地质与大地构造》思考题 一、构造地质部分 1、构造地质学的概念是什么? 2、构造地质学研究方法有什么特点? 3、构造地质学与石油勘探开发有什么关系? 4、如何沉积岩岩层的层理? 5、层理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6、确定岩层的顶面和底面可以用哪些沉积岩层原生构造。如何确定的? 7、产状要素的特点 8、产状的测定与表示方法是什么? 9、水平岩层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10、什么“V”字形法则? 11、岩层厚度有几种表示方法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什么? 12、地层接触关系的基本概念、主要有哪些类型? 13、平行不整合和角度不整合的特征以及它们在地质图是表现形式? 14、不整合研究的内容有哪些? 15、不整合与油气有什么关系? 16、在一张地质图上可以了解哪些地质现象? 17、地质图的基本格式是什么? 18、阅读地质图的基本程序是什么? 19、外力、内力及应力的概念是什么? 20、什么是应力状态和应力椭球体,它们的特点是什么? 21、应力场、构造应力场、应力轨迹和应力集中的基本概念是什么? 22、构造应力场研究在油田勘探开发中有什么作用? 23、什么是线应变和剪应变? 24、岩石的变形方式有那几种? 25、什么是均匀变形和非均匀变形? 26、岩石变形有那几个阶段? 27、剪裂和张裂的概念是什么? 28、何为递进变形? 29、围压对岩石的力学性质和其变形有何影响? 30、温度和溶液是如何影响岩石力学性质和变形的? 31、孔隙压力和时间在岩石变形中的作用是什么?

32、什么是蠕变和松弛 33、背斜和向斜的基本特征有哪些?如何在地质图上和野外识别背斜和向斜? 34、褶皱有哪些基本要素? 35、褶皱轴面和枢纽产状是如何确定? 36、什么是圆柱状褶皱和非圆柱状褶皱? 37、根据轴面产状和两翼产状是如何对褶皱进行分类的? 38、如何利用翼间角对褶皱进行分类? 39、褶皱面弯曲形态是如何进行分类的? 40、如何进行褶皱在平面上的分类? 41、里卡德分类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42、褶皱的横截面的几何类型有哪些? 43、同沉积褶皱的特征及其在石油地质中的意义是什么? 44、褶皱在剖面上组合形式和平面上组合形式的特征各是什么? 45、纵弯褶皱作用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46、横弯褶皱作用有哪些特点?在自然界中,什么情况下容易形成横弯褶皱,其主要的动力来源是什么? 47、中和面的地质意义是什么? 48、不同褶皱形成机制形成的褶皱中派生和伴生的小构造类型有什么异同点? 49、压扁作用的特征是什么? 50、层理是如何影响褶皱的形成? 51、基底构造对盖层构造的影响是什么? 52、压扁作用有什么地质意义? 53、强岩层和弱岩层的概念是什么? 54、如何进行褶皱形态的研究? 55、褶皱研究在油田地质中的意义是什么? 56、怎样确定褶皱形成的时代? 57、在地质图上如何进行褶皱综合分析? 58、褶皱内部小型构造在褶皱研究中有何作用? 59、褶皱形成的时代与地层接触关系之间有什么联系? 60、构造等值线图的基本概念及用途是什么? 61、构造等值线图的绘制方法有哪些? 62、不同类型的断层在构造等值线图上的特点是什么?

大地构造读书报告

峨眉山玄武岩研究综述 要点:峨眉山玄武岩的分布、时代、岩相,地裂运动与地幔柱? 峨眉山玄武岩由赵亚曾于1929年命名,特指覆盖于四川西南峨眉山区含Neoschwagerina 蜓化石茅口组之上的玄武岩[1-3]。现作为一个岩石单位广泛使用[3],指分布于云、贵、川三省、出露面积约2·5×105km2的晚二叠世大陆溢流玄武岩[4-5],称广义峨眉山玄武岩(本文简称峨眉山玄武岩)。峨眉山玄武岩是目前我国境内唯一被国际学术界认可的大火成岩省。 一、峨眉山玄武岩系的时空分布 二、 本区二益纪玄武岩系分布十分广泛.已知分布范围在东经97“30‘一108030’,北纬2lO20’一33。,在金沙江一哀牢山断裂(F3)以西多零星分布,F,以东多呈面型分布.在l分区内还有两处(南盘江地区和川东北地区)隐伏的玄武岩.全区已知的露头面积为37,38平方公里,估计当时的玄武岩覆盖面积超过40万平方公里,火山喷发物的体积约28万立方公里.除少数零星外,玄武岩系平均厚度为705米.主要沿断裂带分布,如Fl:断裂带两侧33个厚度点平均,为880米,F,断裂带11个厚度点平均130。米.二叠纪玄武岩系的喷发时代,从本区西南绿春、景洪、孟连等地的早二叠世栖霞期向北东方向,时代越来越新.在F,两侧为茅口期,到了古板块内部以晚二叠世龙潭期为主.长兴组的火山岩仅见于景谷东侧通达河的局部地段. 三、峨眉山玄武岩各构造岩石分区的地质特征 I分区即大陆裂谷系峨眉山玄武岩分布区.玄武岩浆的喷溢活动受攀西裂谷系,司的控制,其活动时代从下二叠世晚期到上二叠世晚期,龙潭期是火山活动的高峰期.熔岩覆盖面积约27万平方公里,西厚东薄,平均厚度是村o米.1区是以陆相为主,为间歇性的,裂隙式多中心的喷发型,可属冰岛型.本分区玄武岩系从下而上,分三个大旋迥.下部为碱性玄武岩,以杏仁状和斑状熔岩为主,夹少量同性质的火山碎屑岩.见于东川大坪子,厚325米.上部为流纹英安质火山熔岩和碎屑岩,见于建水核桃园,厚为242米.应着重指出,在三省交界的数万平方公里宣威组煤层中,已发现多层由流纹质火山灰蚀变而成的夹歼.这可表明二委纪晚期确有相当规模的酸性火山活动.中部为典型的大陆拉斑玄武岩.它可与非洲卡鲁玄武岩、印度德干高原玄武岩、西伯利亚的暗色岩系和哥伦比亚河玄武岩相对比,不但在规模,而且在岩石组合上.中部旋迥的底部多为火山角砾岩(或集块岩),向上为玄武熔岩,而中、上部可见到较多的沉积夹层(沉凝灰岩、湖沼相的粘土岩和砂页岩等),厚度不大,一般为数厘米至数米,在四川境内,中部旋迥的顶部或上部层位还见有铁质粘土岩、赤铁矿层和直接以矿浆形式出现的玄武磁铁岩.本分区普遍缺乏安山岩,而呈现出与华力西晚期发育的攀西裂谷带有成因联系的双模式火山岩特征 II分区即弧后边缘海的双海拉斑玄武岩系【1].它处于扬子准地台与三江地槽褶皱系之间的构造过渡带.典型的蛇绿岩或深海沉积在本区不多见.笔者利用了川地区调队近年在巴塘、理塘、木里等地零星出露的下部古生代地层资料和二叠纪海下喷发的低钾高镁为大洋拉斑玄武岩的发现(据扬朗先,‘1983;刘宝田,1982),认为本区应是早二盈世开裂,晚三盈世或更晚闭合的弧后海盆,推测的扩张脊在马

中国各大地构造理论学派

大地构造是地球科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主要研究地球的构造、演化及其运动变形和发展规律等问题的学科,是研究地球科学的基础理论之一,不仅对深入认识地球发展史和地壳、岩石圈运动史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对研究成矿条件、地表成因及预测矿产资源等都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中国地处环太平洋构造带和特提斯构造带的丁字接合处,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地构造特征。“波浪状镶嵌构造学说”、“地质力学”、“多旋回构造”、“地洼说”和“断块构造说”是老一辈地质学家对我国大地构造特征的总结,被称为“中国五大地质构造学派”。 一、波浪状镶嵌构造学说 二、地质力学 三、多旋回构造运动说 四、断块构造学说 五、地洼说 “波浪状镶嵌构造”学说的创始人张伯声院士是我校已故的中国乃至全世界著名地质科学家之一,为我国的地质科研和教育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因此“波浪状镶嵌构造”学说是本节的重点。 一、“波浪状镶嵌构造” 学说 (一)“波浪状镶嵌构造”学说创始人张伯声院士生平简介张伯声院士,1903 年6月23日出生于河南省荥阳县乔楼村,1994年4月4日下午5时在西安逝世。1926年毕业于北京清华学校,以优异成绩被保送赴美留学,先后在威斯康辛大学和芝加哥大学化学系学习,1928年获芝加哥大学化学系学士学位,后又在芝加哥大学和斯坦福大学地质系研究部攻读地质学。1930年回国,先后在焦作工学院、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河南大学和北洋工学院任地质学和岩矿学教授。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张伯声教授随同北洋工学院从天津迁到陕西,先后在西安临时大学、西北联合大学,西北工学院和西北大学任教。抗战胜利后,原北洋工学院的教师纷纷返回天津,但他则认为,秦岭需要他,西北需要他,毅然跟随西北大学迁回西安,出任西北大学地质系主任。解放后,张伯声院士以极大的热情投入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1956年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任西北大学副校长。1980年任中国科学院院士,同年11月调任西安地质学院长。张伯声院士为地质教育和地质科学研究工作整整奋斗了64年之久,献出了他的毕生精力,为党、为人民做出了杰出贡献。 张伯声教授被公认为陕西省最有影响的教育家之一。他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为国民经济发展服务。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是他一贯的教育思想。 1951 年,国家亟需一批石油地质人才,拟在3年内连续招生2000名专修科大学生,张伯声教授急国家所急,决然接受了这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正是这2000多名专修科大学生后来成了我国石油工业和矿产地质的生力军。但由于编写新教材过度劳累,而得了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张伯声教授教书育人,身教重于言教,在抗美援朝期间,他送子参军,并捐献出全部积蓄购买飞机大炮,对激发青年学生的爱国热情起了很大作用。他在生活十分上节约俭朴,一贯严格要求自己,而对学生却关心备至,在经济上经常资助一些生活十分困难的学生。他总循循善诱,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们的独立思考和自学能力。他认真吸取国外先进的科学思想,而又不被这些思想所束缚,总是教育学生要结合中国国情,自力更生,走自己发展的道路。他师德高尚、胸怀坦荡,深受学生们的爱戴和敬仰。他在耄耋之年仍孜孜不倦地指导研究生

内蒙古大地构造单元划分及其地质特征

摘要:依据地层建造类型、生物区系特征、各块体构造及边界构造特征、构造活动演化特点,采用板块构造学术观点,对内蒙古大地构造单元进行了重新认识和划分。划分为华北板块、西伯利亚板块、塔里木板块和哈萨克斯坦(准葛尔)板块四个一级构造单元。华北地块、华北北部陆缘增生带、哈萨克斯坦东南陆缘增生带、塔里木东部陆缘增生带、西伯利亚东南陆缘增生带五个二级构造单元。并进一步划分了火山型和非火山型被动陆缘等九个三级构造单元。对各构造单元地质特征及边界构造特征进行了论述,对几个重要地质问题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内蒙古 大地构造单元 建造类型 生物特征 构造演化 内蒙古地域辽阔,地质构造复杂。有不少学者进行全国地质构造单元划分时对内蒙古地质构造单元做过初步划分,如(黄汲清,任纪舜,姜春发等.1977.)进行中国大地构造基本轮廓的研究中,将内蒙古划为中朝准地台和天山兴安地槽褶皱区及额尔古纳地槽褶皱系两个大的构造单元;(李春昱.1981.)对中国板块构造轮廓研究和划分中,将内蒙古划为中朝板块和西伯利亚板块两大板块;《内蒙古自治区区域地质志》(内蒙古地质矿产局,1991)划分为华北地台、内蒙古中部地槽、兴安地槽、天山地槽。后来有一些学者通过研究又有不同的认识和划分,(邵积东.1998)划分为西伯利亚板块、华北板块和塔里木板块;(潘桂棠,肖庆辉,陆松年,邓晋福等.2009)将内蒙古也划为塔里木板块、西伯利亚板块、华北板块。(任纪舜,王作勋,陈炳蔚等.1993)在《中国大陆构造研究新进展》中,曾经提出古亚洲洋中可能存在一个规模相当大的哈萨克斯坦―准葛尔古陆块。通过对1:20万区调资料,特别是近年完成的1:5万和1:25万区调成果资料以及地球物理资料的详细研究,认为北山北带的地层建造、古生物区系特征明显不同于北山南带,应分属两个不同的构造块体,提出北山北带属哈萨克斯坦(准葛尔)板块的新认识。并对关键性地质问题进行了讨论。 1. 大地构造单元划分 根据1:20万区调资料和近年完成的1:5万区调、1:25万区调最新成果以及一些新的科研成果资料,结合《内蒙古自治区区域地质志》(内蒙古地质矿产局,1991)、《内蒙古自治区岩石地层》(内蒙古地质矿产局,1996)。通过全面、系统的研究,并采用板块构造学术观点,依据地层建造类型、生物群系特征、不同块体的构造及其边界构造(蛇绿岩带)特征,将内蒙古中新元古代―古生代大地构造单元划分为华北板块、西伯利亚板块、哈萨克斯坦(准葛尔)板块和塔里木板块四个一级构造单元。并根据构造活动性质的不同,进一步划分为华北地块、华

大地构造学基础及中国区域构造概要

大地构造学基础及中国区域构造概要 1、大地构造学:是研究地壳和岩石圈中地质构造的发生、发展、演化及其运动规律的科学。 2、岩石圈(构造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的刚性顶盖,厚50-150km。 3、软流圈:岩石圈底部到700km深度左右,容易蠕动变形而能缓慢流动的区域。是产生岩石圈运动的主要场所,包括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 4、中间圈:软流圈以下的上地幔和下地幔。 5、大地构造学说 国际上:经典大地构造假说:隆起说;收缩说;深层分异说;膨胀说;地槽-地台学说;板块构造说;地体构造。 中国:地质力学(李四光院士1965,1:400万中国大地构造图及说明书《中国主要构造体系》);断块构造说(张文佑1950,1:400万中国及邻国边境大地构造图及说明书《中国大地构造纲要》);多旋回说(黄汲清1950,1:300万中国大地构造图及说明书《中国大地构造基本特征》);地洼说(陈国达院士1960,1:400万中国大地构造图及说明书《中国大地构造纲要》);波浪状镶嵌构造说(张伯声院士1970,1:1000万中国大地构造图及说明书《中国地壳的波浪桩镶嵌构造》)6、板块构造-新全球构造理论 国外:魏格纳大陆漂移;霍姆斯地幔对流-热对流理论;赫斯大洋中脊;狄茨、瓦因、马修斯洋底扩张;柯克斯地磁年表;威尔逊转换断层和威尔逊旋回;勒皮雄岩石圈板块划分。 中国:尹赞勋引入,研究先驱李春昱、郭令智、常承发、王鸿祯、朱夏。 7、地槽-地台说 地槽概念是美国的霍尔研究阿巴拉契亚山与中部平原时发现(1859)、丹纳定义。定义:地壳上具有强烈活动的狭窄长条状地带,早期强烈差异下降接受巨厚沉积,后期强烈褶皱上升形成巨大的山系。与地台相对立,时间上一般指古生代以来曾经有过强烈活动的地带。

十大地质构造运动详解

十大地质构造运动详解 一、迁西运动 迁西运动是发生于中国北方始太古代末的一次构造运动及构造—热事件。因XX迁西得名。在冀东,表现为迁西群遭受强烈的变形、以角闪岩相—麻粒岩相为主的变质作用和以钠质花岗岩为主的岩浆事件。在华北及东北南部各太古宙麻粒岩—片麻岩区最具有广泛性和一定代表性,属于一次主要的构造运动。铁架山运动、兴和运动与之相当,为迄今中国境内确定之最早的构造运动。 迁西构造期,简称迁西期,是始古太古代(4500-3600Ma)期间的构造期,迁西期是今中国及周边地区的第一个构造期,是古陆块形成和陆壳克拉XX的时期。由于年代过于久远,目前的研究还极不充分。 二、阜平运动 阜平运动是古太古代的一次褶皱运动,其时限置于3600-3200Ma。阜平运动在华北各太古宙变质岩区影响较广,它使阜平群及更老地层普遍发生变形和产生以角闪岩相为主的区域变质,并伴随大量花岗质岩浆侵位。 三、五台运动 五台运动(Wutai orogeny)由马杏垣等于1955年创名,是新太古早期的一次褶皱运动。是根据新太古界五台群与古元古界滹沱群之间的角度不整合确定的。广义的五台运动应包括甘泉不整合、探马石不整合及金洞梁不整合等3个褶皱幕。在华北除太行、吕梁及中条山

等地发现不整合界面外,阴山、燕山、辽东、吉南及豫西等地皆已获得与之有关的构造—热事件的同位素年龄数据;在XX塔里木库鲁克塔格地区,达格拉格布拉克群与上覆古元古界的不整合应与之相当。在扬子古陆西缘XX群中麻粒岩相层位取得2451百万年的锆石U-Pb 年龄,可能亦属五台运动的构造—热事件之反映。 四、吕梁运动 是古元古代(2500-1800Ma)期间的构造期,在此期间,在今中国及周边地区发生了吕梁运动或称吕梁事件。 因为吕梁运动在吕梁山的表现最典型,故而得名。与此同时,五台山地区也有比较强烈的构造运动,学术界称之为滹沱运动(以滹沱河命名),所以也有不少人把吕梁期称为滹沱期。吕梁运动的其他名称尚有中条运动(晋南)、兴东运动()、凤阳运动()和中岳运动(XX 登封)等。吕梁期相当于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2004)确定的古元古代成铁纪(2500-2300Ma)、层侵纪(2300-2050Ma)和造山纪(2050-1800Ma)的全部。 吕梁期的年代久远,目前只能对这期间的构造运动做粗略的描述。在吕梁期,可以识别出构成后世中国大陆的五个地块,即原始中朝地块、扬子地块、华夏地块、XX地块和准噶尔地块。其中原始中朝地块是在吕梁期第一次由塔里木克拉通和中朝克拉通等小陆块拼合而成的,从而形成了统一的结晶基底。 其他地块在吕梁期也发生了强度不同的构造运动,但都未能形成统一的结晶基底。

成都理工大学大地构造学知识点整理(必考)

第一章绪论 大地构造学tectonics:研究地壳、岩石圈甚至整个地球的演化和运动规律的地质学分支学科。其主要研究问题:地球形成和演化过程; 地球内部各圈层的物质组成; 地壳和岩石圈的运动样式; 推动地壳和岩石圈运动的动力学机制。 主要的大地构造学派: 1、槽台学说、多旋迴学说、地洼学说 2、大陆漂移学说魏格纳《海陆的起源》The Origin of Continents and Oceans 3、海底扩张赫斯(Hess)和迪茨(Dietz)瓦因(Vine)和导师马修斯发现磁异常条带 4、板块构造威尔逊提出转换断层摩根、麦肯齐法国的勒皮松等进一步发展 5、地质力学 6、其他:深大断裂、地球膨胀说、收缩说、波浪镶嵌学说、断块学说等 槽台学说--强调地壳物质的垂直运动。 地洼学说--强调地块垂直运动的强弱变化。 地质力学--强调地球自转角速度变化造成的影响。 大陆漂移--强调大陆的水平运动。 海底扩张--强调洋壳的诞生和消亡。 板块构造--强调地幔物质热的对流运动。 其他:地球膨胀说、收缩说、波浪镶嵌学、断块学说。 中国五大构造学派: 地质力学——李四光 多旋回学说——黄汲清 断块学说——张文佑 地洼学说——陈国达 波浪状镶嵌构造学说——张伯声 板块构造学说经历了从大陆漂移假说、海底扩张假说,经过发展、完善,形成系统的板块构造理论,不断补充最新的观测资料,目前得到绝大多数地质学家的接受。但在解释某些陆内变形时,显得力不从心。(?) 槽台学说、地质力学等其它大地构造理论,从不同的方向入手,经历了多年的发展和应用,可以解释部分地质现象,早期文献应用的是这些大地构造理论,甚至现今仍有人使用其中的某些概念。 大地构造学研究方法: 历史分析法、力学分析法、地球物理方法、遥感遥测、高温高压试验、数理统计和数值模拟实验、深海钻探、行星类比

二、秦岭及邻区区域大地构造背景和区域地质概况

二、秦岭及邻区区域大地构造背景和区域地质概况 区域现今的地壳结构构造和地表地质面貌是地质历史过程长期复杂演化的综合结果,经历了不同时期、不同构造体制的演变,是多元多源地球动力学作用的产物,既主要受控于全球统一动力背景及其派生的区域动力作用,也不能排除可能是区域局部特殊动力作用所致,具有十分丰富的地质信息。因此,在区域地质研究中首先要充分重视研究区的区域大地构造背景,不仅避免“坐井观天”之弊,而且又能获取区域地质共性和差异性信息,为客观研究认识区域地质特征和形成演化奠定基础。 (一)区域大地构造背景 在现今的全球板块构造格局中,中国大陆位于欧亚板块的东南部,它东邻俯冲的太平洋板块及其俯冲带,南接印度板块及与欧亚板块的碰撞造山带(图2-1),恰处于欧亚板块、印度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三大板块交汇的特殊区域,构成了中国独特的地球动力学背景,制约着中国大陆中新生代以来的板块运动和板内构造作用,并控制着中国大陆南、北有别,东、西差异显著的地质结构和构造面貌(图2-2)。 图2-1 全球板块构造格局中的中国大陆 (引自金性春,1984) 1.离散边界; 2.转换断层; 3.俯冲边界; 4.碰撞边界 从地质历史角度分析,显生宙期间,中国大地构造及其演化依次受古亚洲洋、特提斯-古太平洋和印度洋-太平洋三大动力学体系控制。在其作用和影响下,形成了以海西造山为主旋回的古亚洲构造域;以燕山造山为特征的环(滨)太平洋构造域和以喜马拉雅造山为标志的特提斯构造域

(任纪舜等,2000,图2-3),经历不同时期的构造过程(表2-1),与其相应,形成中国西部以东西向构造为主,中国中东部在东西向构造基础上,叠加北北东向-近南北向构造的复杂叠置的构造格局,铸成现今的地壳结构和地表地质面貌。在全球构造格局中,中国大陆显生宙构造突出显示古亚洲构造域的小陆块群的复杂聚合、增生形成统一古大陆,并在此基础上,环太平洋构造域和特提斯构造域叠加改造的强烈活动性。在全球古陆块和造山带分布图上,中国大陆内的小型古陆块的发育表现得尤为显著(图 2-4),表明中国大陆地壳结构有别于世界其他大陆的独特性。

山水地质学与中国绘画期末测验及答案

?
一、 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 1 关于当代中国绘画的发展趋势,下列描述错误的是()。(1.0 分) 1.0 分 A、 继承发展传统的中国绘画
?
B、 中西结合的中国绘画
?
C、 科学与艺术结合的中国绘画
?
D、 艺术与社会发展结合的中国绘画 我的答案:D 2 中国山水地质分区青藏区的二级分区是()。(1.0 分) 1.0 分 A、 横断山脉分区
?
?
B、 喜马拉雅分区
?
C、 藏北高原分区、青海高原分区
?
D、 以上都有 我的答案:D 3 中国山水画以取景进行分类可以分为()。(1.0 分) 1.0 分 A、 摹仿山水
?
?
B、 萃取山水

?
C、 意境山水
?
D、 以上都是 我的答案:D 4 “搜尽奇峰打草稿”“笔墨当随时代”是()提出的。(1.0 分) 1.0 分 A、 弘仁
?
?
B、 髠残
?
C、 石涛
?
D、 朱耷 我的答案:C 5 下列关于黄金分割定律描述正确的是()。(1.0 分) 1.0 分 A、 古罗马时期提出
?
?
B、 由法兰西学派提出
?
C、 A:B=(A+B):A=1.618:1
?
D、 是针对绘画技巧而提出的 我的答案:C 6 西天山的生命垂直分带现象很明显,由上而下依次是()。(1.0 分) 1.0 分

?
A、 冰川带、高山石漠带、高山草甸带、云杉林带、高山牧场草原带
?
B、 冰川带、高山草甸带、高山石漠带、云杉林带、高山牧场草原带
?
C、 冰川带、高山草甸带、云杉林带、高山石漠带、高山牧场草原带
?
D、 以上都不对 我的答案:A 7 下列关于美的形态的描述最准确的是()。(1.0 分) 1.0 分 A、 现实美
?
?
B、 艺术美
?
C、 朦胧美
?
D、 以上都有 我的答案:D 8 “天人合一”的审美观提出了六个结合的自然审美方法,其中不包括()。 (1.0 分) 1.0 分 A、 室内与野外结合
?
?
B、 地面与地下结合
?
C、 科学与艺术结合

中国区域大地构造学

《中国区域大地构造学》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706522016 课程名称:中国区域大地构造学 课程英文名称:Geotectonic of China 学分:2.5学分 编写人:葛肖虹教授、周建波教授 一课程目的与要求: 《中国区域大地构造学》是为本科地质专业高年级学生开设的专业必修课程。本课程属综合性宏观地质课程。 1.启发学生运用地质科学各基础学科和《大地构造学》基础知识,去分析中国区域地质实 例。 2.以建立中国区域大地构造发展轮廓为主线,介绍各主要构造单元的基本特征与大地构造 演化史。 3.中国地质学实践性很强,要加强实线教学环节,通过地质图件综合分析,编制平、剖面 图,编写实习综合报告等形式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形象思维和动手能力。 4.要注意结合中国区域地质研究的最新成就丰富教学内容。 二课程简介: 《中国区域大地构造学》课程全面讲述中国大陆及邻近海域区域大地构造基本特征及其地质构造发展历史。学生在学习和掌握构造地质、地层古生物、岩石、地球演化、大地构造等地球科学基本理论以后,通过对中国及邻近海域区域地质的学习,不仅能够了解掌握中国大陆及邻海的基础区域大地构造特征,还可以加深对地球科学各基本学科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培养宏观思维和综合分析的能力。为毕业论文编写服务,也为今后继续从事地球科学基础研究或深造打下良好基础。 三、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 (一)课程安排 绪论――2学时 一、中国区域大地构造学学科性质、内容、方法 二、中国区域大地构造学研究历史 第一章中国区域大地构造概况――4学时 第一节中国现代地貌及深部地球物理场 第二节中国的大地构造背景——中国在全球构造中的位置 第三节中国及邻近海域大地构造单元划分 第四节中国大地构造发展阶段 第二章华北地台(中朝板块)――5学时 第一节概述与大地构造演化特征 第二节太古宙-早元古宙基底演化阶段的构造轮廓; 第三节长城纪-三叠纪克拉通演化阶段的构造特征; 第四节中-新生代活动构造演化阶段(西太平洋构造带影响时期)的构造 特征;

广西主要构造运动

广西主要构造运动 运动由地球内力引起岩石圈的变位、变形以及洋底的增生和消亡的作用称构造运动。构造运动产生褶皱、断裂等各种地质构造,引起海、陆轮廓的变化、地壳的隆起和拗陷以及山脉、海沟的形成等。是使地壳不断变化发展的最重要的一种地质作用,引起地震活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晚第三纪以来的构造运动在地貌、地物上保存较好,人们称之为新构造运动;晚第三纪以前发生的构造运动叫古构造运动;又将人类历史时期到现在所发生的新构造运动称为现代构造运动。广西构造运动频繁,计有21次,其中以四堡、广西、东吴、及燕山运动最为强烈,具有造山运动性质,显示出具多旋回的构造运动特征,据此可将广西划分为四堡、扬子—加里东、华力西、印支、燕山和喜马拉雅等6个构造旋回。 四堡运动1957年,广西石油普查大队首先根据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四堡圩湾塘角附近,丹洲群与四堡群之间的不整合关系而创名。后来,广西区域地质调查队于1963—1964年和1966年,在九万大山地区发现丹洲群与四堡群普遍呈明显的角度不整合接触,元宝山一带为平行不整合接触,从而进一步证实四堡运动的存在,发生时间大致在1000—1100百万年前。桂北四堡期地槽经四堡运动褶皱回返,在九万大山和元宝山西侧一带形成一系列向北或向东南倒转的紧密同斜褶皱,同时伴随有小规模中酸性岩浆侵入和区域变质作用,形成本洞、大坡岭等花岗闪长岩体和一套浅变质岩系。本洞岩体与上覆丹洲群沉积接触,其同位素年龄为1063百万年。运动强度自西向东变弱。 富禄上升广西区域地质调查队1962—1965年在三江侗族自治县富禄附近,发现震旦系富禄组底部为粗砂岩及含铁板岩,与下伏的长安组平行不整合接触,将造成此地质现象的构造运动称富禄上升。这次发生于震旦纪长安期末的构造运动,涉及面不广,主要发生在三江、龙胜一带,是一次局部上升。 肯城上升在九万大山南侧罗城肯城一带,震旦系陡山沱组底部为厚20~40cm的砾岩,与下伏的南沱组平行不整合接触,将造成此地质现象的构造运动

2014地质地貌学复习思考题

《地质学与地貌学》总复习与思考题 绪论部分 1、学习和掌握地质学理论、知识和技术,能做什么? 2、地质学与地貌学、农业地质学、土壤学之间有什么关系? 3、地质学与资源环境和城乡规划之间有什么关系? 4、地质学与环境保护之间有什么关系? 5、地质学与区域经济建设和发展间有什么关系? 6、地质学在农业生产和建设中能起什么作用? 7、从地质角度论述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 8、讨论地貌研究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和意义? 9、地形与地貌的区别? 10、地质学的思维方法或方法论是什么? 矿物和岩石(第一、二章) 1、基本概念:矿物、空间格子构造、六面体、晶胞和晶胞参数、胶体矿物、岩石、岩浆、熔岩、岩浆作用、鲍文反应系列、侵入作用、喷出作用、同化作用、混染作用、结晶分异作用、变质作用、正变质、副变质、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围岩、侵入岩、深成岩、浅成岩,岩浆岩的色率、酸度和碱度、假晶。 2、研究岩石与矿物,对我们人类有什么意义?对你的专业研究有什么意义? 3、矿物中的水有几种形式,在晶体化学式中如何表示? 4、按晶胞参数的晶体分类? 5、在冰糖、金刚石、沥青、煤、水晶、玻璃、方解石、水、冰、空气等中哪些是晶体?哪些是非晶体?哪些是矿物,哪些不是矿物? 6、矿物的颜色、条痕色、透明度和光泽度之间有什么样关系? 7、举例说明矿物假象、共生与伴生现象。 8、在野外,你将如何鉴别矿物? 9、如何理解矿物的种类? 10、如何理解晶体和矿物形态? 11、矿物化学式的表示方法及规则? 12、矿物的分类与命名原则 13、如何理解同质多象和类质同像?

14、如何区分三大岩类? 15、岩浆岩分类及常见岩浆岩鉴别? 16、岩浆岩的化学成与矿物成分特征? 17、岩浆岩的结构、构造? 18、火山作用同人类的关系? 19、岩浆岩的产状? 20、岩石圈被证实是岩浆的巨大的源,为什么?什么力使岩浆向地表上升? 21、岩浆与熔岩有何区别? 22、为什么侵入岩比火山岩的结晶程度高? 23、哪些岩浆岩含有石英? 24、沉积岩的形成过程? 25、沉积岩的物质组成和矿物成分? 26、如何鉴别沉积岩? 27、沉积岩的色素及其研究意义? 28、沉积岩的分类? 29、变质作用的因素?变质作用的类型? 30、变质岩的矿物成分? 31、比较三大岩的矿物成分? 32、变质岩的类型及常见变质岩? 33、岩石和矿物对农业发展的意义?如何鉴别粘土矿物?矿肥种类? 34、土和土壤的区别? 35、如何理解土壤的概念? 36、土的物质组成? 37、岩石转化与循环?有哪些影响因素? 38、我国三大岩的分布情况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39、结晶岩是指什么? 40、沉积岩的形成过程 第三章地质年代与地史 1、基本概念:地质年代、相对地质年代、绝对地质年代、地层、岩层、化石、标准化石、活化石、生物群落、前寒武纪、下前寒武纪、结晶基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