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小学品德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小学品德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小学品德课程教师的专业发展研究摘要:小学品德课是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道德和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的主要场地,新课程改革对小学品德课教师的素质、能力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小学品德课程教师的专业化程度高低是影响小学生品德课程学习最直接、最主要的因素。文章着重对小学品德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 并在这个基础上提出切实可行的促进小学品德教师的专业发展的途径和措施。

关键词:小学品德课程教师专业化发展

“小学品德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小学实施的《品德与生活(社会)》学科课程。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小学阶段取消了《思想品德》课,设置了《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这两门新的品德课程,使品德课程在课程性质、目标、逻辑、实施方式等方面发生了重大变化,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课程性质、形态、目标、逻辑等的重大变化使广大实施小学品德新课程的教师遭遇到课程意识觉醒、教学方式变革、课程资源开发、寻求社会支持等以往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从未有过的问题。教师的角色、教学的方式等都要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对教师的素质、能力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品德课程实施中的教师专业化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影响品德课程实施效果的关键因素。

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个体专业不断发展的历程,是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增长专业技能的过程,是一个教师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情感、社会责任感不断成熟、不断提升、不断创新的过程。品德课程的特殊性使教师几乎成为影响课程实施的决定性因素,品德课程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成为课程实施质量的关键问题。

“小学品德课程教师的专业化程度高低是影响小学生《品德与生活(社会)》学习最直接、最主要的因素。”本文旨在对小学品德课程教师的专业发展的必要性、现状进行分析,进而为小学品德课程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一、小学品德教师的专业发展现状

《品德与生活 (社会)》课程是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开设的两门课程,贯彻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该课程自开设以来已有十年之久(2000年开始大规模开设),在各方面都取得了良好的成果。

但在取得的成果后面还有很多的不足,特别是小学《品德与生活 (社会)》课程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现状更是令人堪忧。根据仔细分析查阅和实地调查后得到的材料发现,目前《品德与生活 (社会)》教师专业化程度总体来讲偏低,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小学品德课程教师的专业意识不强。

据了解,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对品德学科教学思想的认识肤浅,对本学科教学方法模糊、对品德与生活功能性认识不足。在教学行为上出现了明显的教学惯性,创新发展不够,对自己现有的教学水平没有明显突破。长期以来,对于其原来的学科教学十分在行,而对于品德课的教学很少有时间去研究,有些教师由于某种原因或工作压力大,表现出了职业怠倦、封闭、固守、满足现状,观察他人优势的敏感度下降。

有些教师,应试教育思想根深蒂固,语数学科本位思想严重。对于兼职教师来说,语数学科是考试科目,而品德课程充其量是考察一下。因此,教师备课不认真,上课较随意……这就难以完成教学目标,更谈不上课堂教学富有时效性。

应试教育思想根深蒂固,语数学科本位思想严重。不但学校社会不重视《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 就连学生和《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师自己都没有转变观念, 从而直接导致《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师缺乏激情和进取心。

(二)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执行能力偏低。

教师的专业执行力主要体现在教师对课程的具体实施的各个方面。根据自己的了解和在与老师们的谈话中我发现, 教师在备课环节主要还是依据教科书,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教学,比较少开发和利用教材以外的课程资源, 缺乏对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构成因素的理解与重组技能,缺乏开发课程的意识等。

教学方法也主要采用传统的讲授、讨论方法,教学环境上主要都在教室里面进行, 课后一般情况不进行反思,对学生的学业评价方法上感到比较困惑,因此也不怎么进行评价,只有在上公开课或者参赛课时才会认真对待上课的方式方法等环节,教师们在课程的专业素养和专业执行力水平上相对较低。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开设课程时间短,各项工作仍处于探索之中,没有相应的经验积累和教育研究成果可以借鉴。

(三)小学品德课程教师所处的环境不利于其专业化发展。

小学品德教学中,非专业教师站主流,专职品德教师比例没有,专业知识欠缺在相当程度上制约了品德课堂教学的效果。小学品德任课教师大多是一身兼多门学科的教学,另一部分是年老体弱者、或是专业技能较弱者。根据我对镇宁县募役乡中心小校及其周边学校的调查了解,小学品德课教师绝大部分由其他科任老师兼任,主要是语文或班主任来兼任,几乎没有专职的《品德与生活 (社会 )》课教师。在与这些兼职教师的谈话中我了解到,他们基本上都不是固定的品德课教师, 而且常常受学校实际情况的影响而接受调整。教师培养与小学实际教育脱节,师范学校没有开设专门的品德课程。这些教师中在职前接受相关培训的人几

乎为零,所有教师可以说是直接上阵。可以看出,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学科教师队伍不稳定, 学科教师专业知识缺乏,专业背景单一。

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这是与我国现行人事编制不利于《品德与生活 (社会)》教师的专业化有很大关系的。根据政策, 近 20个学生配备一位教师,一所 300人的学校至多十几个教师, 以 30人一班计算,共有 10个班, 一个班平均不到两个教师, 加上语文、数学是公认主科,不可重叠,于是小学品德与生活 (社会)教师由其他教师兼任。甚至在有些农村小学实行的是一人包班制。这样一来, 估计没人会有时间去研究《品德与生活(社会)》的教学了。

其次,品德课程学科地位和经济待遇较低,该学科的课时补贴相当于主课的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二(小学主科课时费为5元), 对社会甚至对其他学科教师缺乏吸引力和维持力, 《品德与生活 (社会)》教师的流动性大: 调年级、调学科、年年调、时常调, 以致该课程教学和教育研究工作经常中断,不能深入。

再次,教师们缺少进修机会, 进修效果不大。不对口专业的教师本应进行二次进修,但据了解,现今的教师进修学校或是继续教育机构很少(或没有)设立《品德与生活 (社会 )》教师进修课程。对于职后的相关培训,教师们也反映培训的形式单一,培训内容和他们的需要不是很吻合。

二、促进小学品德课程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

任何一个专业一旦失去了专业性,就不能受到社会重视。目前小学品德课程教师在总体上还没有确立应有的社会地位,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专业化程度较低。造成小学品德课程教师专业发展边缘化状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教育观念的问题,有管理方面的问题,有评价改革的问题,也有教师自身的问题。

但是,虽然现今小学品德课程教师的专业发展存在诸多问题,可也有好的方面。对于这些问题,也不是不能解决的,只要各方努力,多管齐下,我相信我国小学品德教师的专业发展将会有一个很好的发展空间。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我认为以下三个方面是提高小学品德课程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必由之路和有效策略:

(一)多种方式并行,促进小学品德课程教师专业精神的确立

“对于小学品德课教师来说,其专业精神的主要内涵包括:专业价值观与信念、专业道德和专业发展意识。”

1、自觉走进课程,这是从教师自身的角度来说的。教育的基本任务就是促进人的美好生活。品德课程就是为儿童学习过有道德的社会生活而设置的特殊课程。长期以来,我们的道德教育都是一种唯理性的教育,向人宣讲的是抽象的概念和空洞的道理,品德课程因此而成为一门教师和学生都不喜欢的课程。

所以,当新的综合性品德课程在人们面前出现的时候,人们包括教师自己对课程的变化都不太了解。人们不了解,生活已成为建构品德新课程的基本内容,课程已成为改变儿童生活的活性因子,儿童已成为品德课程的终极目标,这门课程正变得真实可亲,散发出迷人的人性魅力。正如一位专家所说的,不了解,不去走近,就无从发现课程的魅力、体验课程带来的乐趣。因此,教师应该自觉走进课程,了解课程,亲近课程,产生把握和研究课程的愿望和激情,体验课程带来的幸福和愉快,从而确立起自己的专业发展信念。工作本身成为教师专业发展最重要的激励力量,给教师带来成就感和满足感,教师的专业发展意识也就会持续生成。

2、教师专职化:小学品德教师面临一个特殊的命题。除了小学外,中学、大学的德育教师都是专职的,而且都设有专门的专业对其进行职前培训,职后培养的方向和评价体系也相对明确。而只有小学品德课程教师一直处于无职前培训、无学科地位、无发展评价的“三无”缺位处境。因此,使小学品德课程教师专职,是这一教师群体专业发展的前提。因为从教师自身来看,只有专职,才能拉近教师与课程之间的距离,让教师从心理上产生对自身学科的角色认同,解决兼职带来的精力无法兼顾的矛盾。让教师可以放心的同时,也能全身心的投入品德课程的教学。这将会极大的促进小学品德教师专业发展意识的形成和专业发展进程的加快。从学校管理层面来说,有了专职的品德课程教师,学校就可以理直气壮地要求教师严格开展教研活动,不断提高课程实施的质量和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

3、激发品德教师的成就意识,教师专业精神的培养一定要建立在激发教师个人成就动机的基础上。有了成就意识,教师就会不满足于现状,会努力去探求更高的发展目标,把发展看作人生最大的乐趣。对于品德课程教师来说,由于社会认同的缺失、学校管理的漠视、学校研究机制的匮乏,教师常常觉得发展无望。

因此,各级部门和学校,要经常性地、多层面地、采用多种方式搭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激发教师的成就意识,让教师感受自身的价值和课程的魅力,最大限度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如我们可以为每位教师建立专业成长档案袋,要求教师把自己上的每一节研究课、写的每一篇文章、做的每一次反思、获得的每一次奖项、在课题研究中做的每一件事都整理记录下来,并且不仅有文字的记载,还有照片、课堂实录等。这样的专业成长档案袋不仅仅能让教师清晰地感受到自己的发展,而且能充分展示教师的成长过程和成果,更易使教师受到外界的肯定,从而极大地满足教师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让教师产生强烈的专业发展的自觉意识,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教师专业发展的助推器。在现阶段,采用课程引路、

专业引领、榜样示范、活动促进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减少教师专业发展的迷茫性,帮助他们树立专业发展的信心,促进这支队伍的迅速发展。

(二)多渠道进行,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作为新课程背景下实施品德新课程的小学品德课程教师,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高尚的人格修养、丰富的生活情趣和健全的心理素质;要有现代的生活观念、广博的社会知识和参与、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还应该掌握现代教育理念,具有扎实的教学功底,特别要会应用教学的艺术和现代教学手段,具有教育的智慧和实践能力。这些素质和要求不仅相当高也相当全面,而且是相互渗透、有机整合、动态发展的,是当代小学品德教师专业素养达到成熟水平的标志。

因此,要加强职前职后一体化培训,提高品德教师教育的专业性,首先要在师范院校开设相关的课程,让师范生学习和掌握有关的基本理论知识,如有关综合课程的理念、目标、课程结构等,知道小学品德课程标准是什么,教材体系是什么,合并了哪些知识,知识是如何合并的,最基本的课程理念是什么等;

其次要开设多种选修课程,让他们能了解和熟悉相关学科知识,具备较完善的知识结构,为自己将来的教学做好知识上的储备。职后培训可以通过建立师范院校、科研院所和小学的联盟,即教师发展学校,以小学品德课程的教学实践和研究活动为连接点,通过大中小学合作研究,共享彼此的专业技术、技能,实现职前的教育和就职后的培训的融合,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如邀请大学教师为小学品德课程教师开设各种讲座、报告,使小学品德教师明确提升自己专业素质的意识;通过正式的与非正式的会话、交流、讨论、进行口头探究等途径设法营造“研究状态下工作”的气氛,激发教师在反思经验与教训中提高自身素质,升华境界;教育教学科研人员和教师结成志愿者小组和兴趣小组,开展小组合作研究,双方一起深入课堂听课,然后以研究的态度讨论这一节课,形成研究课制,使教师经历在研究意识下备课、说课、上课、课后讨论与反思,并撰写个人反思笔记这一完整的过程,实施“在教育教学中进行研究,在研究中促进教育教学”的教师专业发展计划。师范院校、科研院所和小学教师在合作中结成平等的“伙伴”关系,共享彼此的专业技术、技能、知识、资料等各种资源,共同担负教师教育职责,共同参与学校教师专业发展活动,共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职后培训形式也要有所突破,使集中性的通识培训、计划性的研讨式培训、经常性的校本培训和即时性点拨式培训相结合,努力使每次课题培训活动、研究活动都能带给教师“经验的分享”、“理智的挑战”和“价值的建构”,使小学品德教师的职前职后教育真正实现一体化,走入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快车道。

(三)建立有利于小学品德课程教师专业发展的环境

教师专业发展是制度、环境、文化和教师自主参与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没有教师的自主参与和教师自身有意识的学习,教师的专业发展就不可能实现,而没有来自体制和环境的支持,教师的专业发展也只能是一种口号。

1、努力开设科学的课程和建立合理的教师评价体系,对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理论和专业智能做出明确的规定,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明确的目标,即专业成熟的标准,提高教师的专业地位,是当今许多国家的共同举措。

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都从不同的角度制定过教师专业标准。小学品德教师的专业发展也存在一个发展目标问题,从当前看,无论是系统层面还是学校层面,都缺少有效的课程评价和教师专业发展评价制度。一方面,从目前的状况来看,品德课程实践的时间很短,理论上的探索和实践中的配套机制尚未成熟;另一方面,正如品德学科课程标准组组长鲁洁教授所谈到的:“这门课程的性质不是科技理性标准能够衡量的。这门课程的评价应该是一种观念的革命,要转变思维的方式,不要用理性主义的课程来衡量每一门课程,要在课程意义的理解上下工夫。”因此,从目前看来,提出小学品德教师的专业成熟的标准、建立科学的课程和教师评价体系非常重要,但不能操之过急,还需要在实践和理论上有意识地探索与实践。

2、建立一个区域性的专业团队组织,在现实中,由于专职品德教师较少,而本校教研组的研究力量往往受到局限,因此如果能建立起区域性的专业团队,可以使教师与兄弟学校教师和其他专业人员互通信息,相互启发,帮助教师从“孤独地跋涉到结伴快乐地攀登”。

如江苏镇江地区建立了镇江市品德学科中心组,从各地区和学校精选具有较强专业精神和专业能力的教师参加,人员相对固定且滚动发展,并作为评选学科带头人的优先条件,调动了教师专业发展的积极性。常州地区也于2006年12月成立了小学品德学科专业委员会,并将“紧紧围绕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问题和中心任务,发挥自身优势,面向学生、面向教师、面向学校、面向实际,大力组织和积极开展各项学术活动,做到以学术活动推动学会工作,以学术活动凝聚广大教师,以学术活动展示学生的生命活力,争取更大的发展”。以此作为小学品德学科专业委员会的目标和任务,对常州地区的品德教学和德育工作起到了积极的影响和拉动作用。

3、各职能部门应加强沟通与合作,加快小学品德课程教师专业化进程,教育管理部门应改变教师职前培养与在职培训的割裂以及不同教育机构不相往来的模式,各培训部门要多交流、对话,了解彼此的工作,相互协调,提供多种培训渠道、种类以供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加以选择,建立起师资培养、管理、评价的协同机制。

教育行政部门要对小学品德课程和教师给予更多的关心,在资金投入、师资配备、教师培训、教学管理的改革、教学设施配备、教学评价等方面多给予关注和支持。人事部门要转变教育观念,提高对品德综合课程重要价值的认识,在教师职称评定、工作量、岗位编制多方面为新课程实施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撑。教师培训研究部门要按照教育规律办事。从传统的师范教育制度中走出来,建立职前与在职教育相互贯通的教师培训机构,改进教师的在职“研修制度”,加强与实际密切联系的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要加强专业力量的支持,要有适应品德课程需要的培养师资的长远计划与实际措施,以适应德育新课程对该学科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要求。只有每个职能部门对小学品德课程教师的专业发展都重视起来、行动起来,才能为他们真正建立起一个现实的专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总之, 品德课程对教师的素质要求不仅相当高也相当全面 ,这些素质和要求不仅是当代小学品德教师专业素养达到成熟水平的标志,也是教师长期投入教育实践,不断学习、反思、探索、创造所付出的心血的结晶,还是教师终身自主成长的动力和基石。因此,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是一项长期而必须的工作,必须有计划、有程序地进行;不但要弄清其具体标准、内容, 分析其影响因素;而且教师、中小学校、高校、教育部门必须要多管齐下; 不但要提高教师的内在素质,还要相应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学科地位和经济待遇,由此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教师队伍质量、有效促进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 )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参考文献:

[1]参见陈桂生主编:《到中小学去研究教育》[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王清平.放眼生命的成长—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的新视野[M].广东教育出版社,2005.1;

[3]张中华.德育课程理论研究综述[J].思想理论教育,2005(10);

[4徐文秀.教师专业化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 J].师资培训研究, 2006( 1);

[5]陈新文.我国教师专业化的发展策略 [ 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3( 12);

[6]李秀.论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师的专业化成长[J],福建省泉州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

致谢辞:

小学教师专业化成长个人五年发展规划

小学教师专业化成长个人五年发展规划 王家河中心小学张卉利 我知道了作为一名小学教师身上所肩负的使命,那就是要不断学习、钻研理论知识和实际经验相结合,努力地走向成熟,为小教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对此,我就本人实际情况制定个人发展计划。 教师职业作为一种以人育人的职业,对其劳动质量提出的要求是很高的、无止境的,对教师的理论素养、个人素质及教育教学观念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作为一名教师,我觉得自己先要成为一名主动学习者,做学习型的教师,使自己能适应时代发展,符合高品位要求的教育者,针对自己的特点我制定个人发展计划如下: 一、提升个人修养,做一名有品位的教师。 加强政治学习,使自己具备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要关心时政学习,积极拥护党的方针政策,认真学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学习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学习《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坚定爱岗敬业、献身教育的信念,坚持育人为本的宗旨,要依法执教,严谨治学,团结协作。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深厚的人文素养,广博的知识积淀,真挚的博爱以及对学生高瞻远瞩的责任感影响教育学生,使之形成高尚的品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做一名业务上、教学上都过硬的教师。 为了适应明天的需要,我们今天就应该储备能量,增长能力。养成善于学习、乐于学习、主动学习的习惯,为自己营造一个学习的心境,认真学习学科专业知识及系统的教育理论知识,广泛阅读教育教学的报刊、杂志及专著,提升对新课改理念的认识。使自己具有综合的科学文化素质,掌握多层次、多元化的知识结构,使自己能全科学、系统地驾驭教学内容,成为一个具有多元化知识结构的人。工作中要善于积累,勤于思考,做到教学中既有理论依据,又有实践创新,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再上一个等级。

教师专业发展内涵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职业道德、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品质等方面由不成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即由一名专业新手发展成为专家型教师或教育家型教师的发展过程。取得教师资格证书并不代表已成为合格教师,当了一辈子教师也不一定其专业性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固然与时间有关,但又不仅仅是时间的累积,更是教师专业素养的不断提高、专业理想的逐渐明晰、专业自我的逐步形成,直至成为教育世界的创造者。 目前,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具体内容有着许多不同的说法,从中小学教师的工作职责与发展成长的具体实际来看,我们认为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1.遵守职业道德 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活动时的基本道德规范,是教师对职业行为的自觉追求,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道德基础。如果不能认真遵守职业道德,那么教师的专业发展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教师职业道德以敬业精神为基础、以协调师生关系为主要内容,乐于奉献、坚持公正是时代对教师职业的基本伦理道德要求。“奉献”作为从业的基本要求,是教师职业责任感、使命感的具体体现。因为培养人是社会发展的基础性事业,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劳动,无法用市场经济的等价交换的原则来衡量其价值的大小,没有奉献精神就会失去教师职业的高尚性和纯洁性。“公正”就是公平、正义、合理。“公正”既

是教育基本目标之一,又是教师职业的基本行为准则。不讲公正的教育将使学生的心灵失去平衡,其行为丧失应有的约束,教育过程也就失去了“善”的价值。教师职业具有突出的示范性、公共性和教育性,相对于多数职业应有更高、更严的职业道德要求。2008年教育部对《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进行了修订,要求教师必须做到六个方面: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 2.拓展专业知识 教师的专业知识是教师职业区别于其他职业的理论体系和经验系统。美国卡内基教学促进会主席舒尔曼认为,教师必备的专业知识至少应该包括如下方面:学科内容知识;一般教学法知识;课程知识;学科教学法知识;学生及其特点知识;教育脉络知识;教育目的目标、价值、哲学及历史渊源知识。学科教学知识是前述七类知识的核心,是教师面对特定问题进行有效呈现和解释的知识,即教师在具体教学情境中,把学科知识、学生知识、课程知识、评价知识、一般教学法知识等“活化”之后,经由自身价值观作出判断、选择、重组而形成的动态知识,是教师主动建构、积极创造的结果。学科教学知识形成的过程,就是教师的生命运动过程,就是教师个性发展的过程。可以说,教师在创造了新的学科教学知识时,也创造了崭新的自己。学科教学知识是学科教学专家必备的重要知识,是教师理解自己专业的特殊形式,它将学科专家和一般教师区

教师专业化与专业发展对教师提出的挑战与要求

---------------------------------------------------------------最新资料推荐------------------------------------------------------ 教师专业化与专业发展对教师提出的挑战与要求 教师专业化与专业发展对教师提出的挑战与要求通过这次继续教育学习,我受益匪浅,教师的专业化与专业发展的结合和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那么应该如何发展教师的专业化素质?所谓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个人成为教学专业的成员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具有越来越成熟的作用这样一个转变过程。 新课改要求把教师的职业看成专业,教师的专业化就是要求教师应成为更能胜任教育教学工作、具有普通人所不具备的那种专业素质的过程。 其实,教师这种职业并不是人人都可胜任的。 教师应具备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态度等诸方面的素质,才符合从教的整体要求。 教师的专业知识包括普通的文化知识、学科的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研究学科知识三方面,教师的专业技能是指教师在开展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顺利完成某种教学任务的活动方式,教师的专业态度也可称为专业道德、专业精神或专业情意。 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不断完善的过程,即由一个专业新手发展成为专家型教师的过程。 1 / 7

教师专业发展内容 1 .专业理想的建立 2.专业知识的拓展与深化 3.专业能力的提高4.自我的形成。 新课程改革为中小学课程与教学带来了新的理念,也给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方向。 三年多来,从教育行政部门到参与改革的专家学者,不断呼吁教师观念和行为要有切实的转变。 要求教师要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促进者,从学生的管理者转变为学生的引导者,从教室中的权威变为平等的合作者,从课程的执行者变为课程的开发者,最终,要从被动的学习者变为主动的研究者。 新课程改革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课程改革的实施受到基础教育内部和外部的各种因素的影响,把新课程改革成败与否全部砝码压在教师身上无疑是不公平的,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该统筹考虑改革的要素和条件,但就目前新课程改革的运行状况而言,教师面临的挑战是巨大和持续的,教师专业发展问题构成新课程改革成功的不可或缺的主要方面。 那么,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要应对哪些挑战?从当前改革的迫切性和未来发展的持续性分析,新课程对教师的新挑战主要反映在三个方面: 一是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教师要理解、领会和能够运用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提高新课程的实施能力;二是教师课程开发能力的发展,这种课程开发能力对大部分教师来说,是其职业生涯中新

教师专业化与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化与专业发展的认识 及自身专业水平分析和发展规划 随着人类文明飞越式的发展进程,社会需求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教育的价值有着更为理性,客观的认识,对教育的期望正逐渐升高、膨胀。由此,对老师是的价值有了深层的认识,继而对教师的期望和素养要求越来越高。教师专业化以及教师专业化发展已经不单是教育界所关注的话题,而是整个人类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 一、教师专业化与专业发展的区别与联系 以往对我“教师专业化”和“专业发展”的概念是模糊的,认识是浅显粗略的,通过这次网络培训让我真正理解这两个概念。 总体来说:“教师专业化”与“教师专业发展”是两个相通的概念。"教师专业性的过程"是其两者强调的共同体。 细化说来,二者又有些许区别:“教师专业化”更多是从社会学角度加以考虑的,主要强调教师群体的、外在的专业性提升;关注成长和发展的历程。教师个体的专业水平提高的过程;教师群体的专业水平提高的过程;教师职业的专业地位的确立和提升是“教师专业化”的三个发展方向。所以教师专业化是一个多主体共同努力,内涵不断丰富的过程。 “教师专业发展”就是教师个体专业不断发展的历程,是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增长专业技能的过程,是一个教师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情感、社会责任感不断成熟、不断提升、不断创新的过程。简单的说就是:指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和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的过程(即教师教育)。“教师专业发展”更多是从教育学维度加以界定的,主要指教师个体的、内在的专业化提高。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的专业发展成了教师专业化的方向和主题。 二、实施教师专业发展,实现教师专业化已成必然趋势 (一)教育改革的需要 变革与挑战已经是21世纪的代名词,各行各业的都在一片改革声中崛起,创新。教育界的改革可谓轰轰烈烈,世界范围内的大变革已经掀起的惊天巨浪,各国都在不断的互相学习,交流,借鉴成提功的经验。与此同时,教师成为教育变革中最受关注的因素。教师即是教育改革的前沿实施者,也是改革中改进和提高的先锋。同时,教育改革的契机,也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土壤和空间。因此,不断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新课改指出: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从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到具体实施新课改的过程中可以感受到课程、教学、学校的“文化震荡”。在这震荡中明白教师是这个舞台的“领舞者”。变革为教师提供发展成长的阳光和水、为其专业发展创造实践活动,践行实践智慧,让教师们跃上时代的新舞台。可以说课程改革也为教师设置了“最近发展区”,让教师“跳一跳”收获成长的“果实”。教师与课程改革共同成长,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新契机。 素质教育的实施是课程改革和教育改革的集中体现。推行素质教育关健在教师,在于教师的素质。因此,要实施素质教育,不能不提高教师素质。“素质教育取决于教育素质,教育素质取决于教师素质,教师素质取决于教师专业化的程

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文献综述

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文献综述摘要:教师专业化是当前国际教育研究和教育改革的重要领域。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小学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日益受到关注,但我国小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水平却不容乐观。本文主要针对我国学者有关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状况进行综述。内容主要涉及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概述,影响因素,基本阶段以及途径和策略。 关键词:教师专业发展;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影响因素,途径和策略 一、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概述 1.教师专业发展 刘湘溶在《简析教师专业化与教师教育专业化》中认为:教师专业化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可以理解为“个人成为教学的专业成员并且在教学中具有越来越成熟的作用的一个转变过程”。[1] 周慧霞在《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探究》一文中提到:“教师专业发展是当下教育改革实践的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课题,是适应当今时代潮流与改革潮流的。”[2] 2.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 参考很多资料以及国内外的一些文献研究得出:就专业发展而言,语文教师应有什么不同数学教师之处,小学老师应有什么不同之于中学老师之处,到目前为止并没有这方面可资利用的研究成果,而这样的分学科分学段的教师专业发展更有助于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 周慧霞主要从语文教育要求的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来阐述小学语文的专业发展。她认为,语文教师首先要从整体上把握语文学科的性质——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要真切地体会到语文学科所具有的深厚的人文魅力;再次语文教师要树立言语本位的教学观和语文教学的实践观。最后,要实现这些观念的转变,首先需要教师重新审视自己的角色扮演,努力在各个方面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 周慧霞认为,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指小学语文教师在一定的专业发展背景支持下,通过反思基本认同或形成新的小学语文教育理念,并不断扩充、更新原有专业结构,主动实现自我的专业发展。 二、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因素 对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而言,教师作为主体性因素是起决定性作用的,但要实现如理论上所提倡的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现实的影响因素起着重要作用。我们可以人为的氛围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 1.外部因素 周慧霞认为外部原因有以下几个:

教师专业化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的反思及心得体会 在新课程的实施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的互动过程。 自从担任了九年级化学之后,觉得自己在教学方法和教学观念上有些陈旧,认识了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不断学习,朝专业化发展的方向努力,以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不断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在教学中要对教材内容的进行精心设计和加工,在教学实践中,体现化学本身那种令人倾倒的丰满的内容,体现思维过程和思想方法。为此,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书本上看得见的思维结果,更要让他们参与那些课本上看不见的思维活动过程。因此,教师必须熟练地掌握教材。通过教材,使自己先受到启发,把教材的思想内化为自己实实在在的思想,把教材读活。让自己从书本中精练的内容背后,看到化学本身本来丰满的面容,找准新知识的生长点,弄清它的形成过程。否则,教师自己头脑里没有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没有思维过程,把课本当成一本死书,照本宣科,那么就不可能把知识的来龙去脉搞清楚,不可能把知识的形成过程很好地展现开来,那学生也只能是死记硬背、机械模仿。这样的教学也一定是既没有生机,也没有深度。不可能使学生的知识形成网络,更谈不上让学生主动建构了。因此,教师熟练地掌握教材,把教材读活,是使化学教学成为思维活动教学的前提,也是提高我们教学水平的前提。 教师理解了教材,了解了教材的思想,有了一个完整的认知结构,并不等于学生也理解了、了解和掌握了。学生不是靠我们头脑里的教学思想方法就可以掌握新知识的,而是靠我们教师把自己的思想变为行为。学生是通过我们的语言、我们设计的教学过程、创设的思维空间到达知识彼岸的。同时,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能否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完全依靠教师的主导。 不论我们教师对教材挖掘得多深,理解得多么透彻,把教材读活到什么

论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论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人类进入21世纪后,世界各国之间日益激烈的经济、科技竞争最后都归结于人才、教育的竞争。“国家的希望在教育,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在教育教学改革中的关键作用得到了人们更广泛的认同。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成为令人关注的焦点。本文就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特别是当前我国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的内涵、意义以及途径等方面进行阐述,旨在与下广大教师在专业化发展方面进行交流。 一、教师专业化的基本内涵 教师的专业化是指教师职业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具有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是教师以合理的知识结构为基础,具有专门的实践能力,并能有效地、创造性地解决领域中的实际问题。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就是教师素质的提高过程。没有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教师的使命就无法完成。近几年来,在教师专业发展问题的相关研究和探讨中,有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倡导“教师行为行动研究者”、“教师成为解放性行动研究者”,主张教师从被动地专业发展向主动地进行其行为内涵上的专业化转化。教师的专业化更加注重教师在现实的情景中行为内涵和品质上的呈现,教师个体内在的专业性的加强也更需要教师主体的自我认识、自我更新,以求胜任研究型或专家型的教师角色。 (一)教师专业化的基本含义 第一,教师专业既包括学科专业性,也包括教育专业性,国家对教师任职既有规定的学历标准,也有必要的教育知识、教育能力和职业道德的要求。 第二,国家有教师教育的专门机构、专门教育内容和措施。 第三,国家有对教师资格和教师教育机构的认定制度和管理制度。 第四,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教师专业化也是一

个发展的概念,既是一种状态,又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教师职业从经验化、随意化到专业化,经历了一个发展的过程。高质量的教师不仅是有知识、有学问的人,而且是有道德、有理想、有专业追求的人;不仅是高起点的人,而且是终身学习、不断自我更新的人;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而且是道德的引导者,思想的启迪者,心灵世界的开拓者,情感、意志、信念的塑造者;教师不仅需要知道传授什么知识,而且需要知道怎样传授知识,知道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不仅是学科的专家,而且是教育的专家,具有像医生、律师一样的专业不可替代性。 教师职业有自己的理想追求,有自身的理论武装,有自觉的职业规范和高度成熟的技能技巧,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立特征。教师职业的专门化既是一种认识,更是一个奋斗过程,既是一种职业资格的认定,更是一个终身学习、不断更新的自觉追求。 (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教师的定位 教师专业化发展已成为国际教师教育改革的趋势,受到许多国家的重视,也是当下教育改革实践提出的一个具有重大理论意义的课题。正是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进程中,教师在教育实践中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得到确认,教师的工作作为重要的专业和职业得到确认,教师发展的意义和可能得到确认。在人类社会面临深刻变化的时代,教师正被重新发现。 过去关于教师的种种比喻虽然各具特色,却与新时期赋予教师的时代内涵相距甚远:照亮别人,毁灭自己的“蜡烛”,渲染了强烈的悲剧色彩;吐尽丝的“春蚕”,封闭了老师的生活视野;“园丁”的辛勤,砍杀了学生的天性;“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使我们培养的学生变成统一模式铸造的标准件……在新课程改革中,老师要用新的理念,演活自己的角色。 教师不仅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学科知识、教育教学能力,还要成为研究者,对自己的工作具有反思态度和积极探索的能力;教师还应是一个成功的教育合作者,善于和学生、同事、领导、社区、家

谈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之路

浅谈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之路 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在整个职业生涯中,通过专门训练和终身学习,逐步习得教育专业的知识与技能并在教育专业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从教素质,从而成为一名合格的专业教育工作者的过程。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老师们也在不断地参与各种形式的培训、学习,但除了整体学历有所提高之外,专业化水平的发展收效不大。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教师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教师的水平决定着教育的质量,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怎样才能加快,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之路应该怎样走,下面就从以下几方面谈一谈。 一、树立职业理想,确立明确目标, 首先,小学语文教师对语文教育事业要有崇高使命感和高度的敬业精神,要做到敬业、勤业、创业、乐业。只有在敬业中才会勤业,才会有创业的精神和勇气;同时,也只有在不断的创业中,才会有所获,然后乐在其中。这种使命感和敬业精神也要求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具有高度的奉献精神。只有热爱教育事业、甘于奉献的语文教师才更易得到学生的热爱。这种敬业和奉献精神体现在语文教学中,要求教师热爱学生,把热情倾注在语文教学和学生身上,做润物细无声的甘霖。其次要确立行动目标,目标关键要细化,不要假、大、空。每学期制定一个读书计划并写好读书笔记,多听取一些优秀教师的课堂讲课以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每天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记录,每年发表几篇论文等。 二、热爱读书,努力提高自己的学识

新课程标准规定了学生的阅读量,而教师的阅读应该远远超出这个量。读书对小学语文教师来说非常重要,不仅可以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提高自身素质,而且可以把学到的新知识融会贯通地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有了读书的基本功自然就能把读书的方法和经验,正确、有效地传达给学生;有了广博的知识积累和独立思考,就能有选择有目的使用阅读材料,了解时代的信息和思想动态,其教学内容就更加丰富,思维就越开阔,在教学中就能高屋建瓴,深入浅出地把握教材,得心应手地处理教学过程。“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们常说: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这就要求我们今天的小学语文教师要寻求专业化知识的源头活水,要反复不断地读书。 专业化成长过程中的小学语文教师还要养成自觉的理论意识,掌握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多读这方面的著作。作为专业的小学语文教师,不可不熟悉孔子、陶行知、叶圣陶、张志公、吕叔湘、于漪、魏书生、钱梦龙等前辈的教学风格与教学思想。只有热爱读书的教师,才能培养出热爱读书的学生,才能营造出整个社会热爱读书的良好氛围。 三、要把课题研究和常规工作结合起来。 作为一名合格的小学语文教师,不仅应具备比较强的教学能力,而且应具备一定的教学研究能力。语文教学研究并不仅仅是语文研究机构中研究人员的事,也是广大小学语文教师的事。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掌握教什么,怎么教,还要懂得为什么要这样教,怎样教可以提

教师专业化与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化与专业发展 通过这次的培训,通过对教师专业化与专业发展的学习,让我对教师专业化与专业发展有了更深的了解与认识。其中包括教师专业化的提出,教师专业化的动因等等各个方面,都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 首先,教师专业化问题的提出,首要的动力来自社会发展,而不是教育体系内部对传统教育制度或行为的理性自觉。外部社会环境的发展变化,使人们越发认识到教育的价值,进而认识到教师的价值。随着人们对教育期望的不断提高,对教师的期望也越来越高,对教师素质发展的要求也进一步提高,教师专业化问题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其次,教师专业化产生有它产生的背景,主要有三点: 1、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每个不同的科学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将人类带进了一个新的科学技术的时代。社会科技的快速发展,对人才不但提出了量的要求,更提出了质的的要求。因此,传统“一次性教育”培养人才的方式已不适应社会的发展。教育如何适应社会的发展?如何培养社会发展所需的人才?关键在于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所以,变革教师培养体制,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专业教育能力,成为教育改革不得不首要解决的问题。 2.终身教育思潮的提出 法国教育家保罗·朗格朗认为,千百年来社会把人的一生划分为两半部分,前半部分接受教育,后半部分从事职业活动是没有科学根据的,不符合现代生活的实际情况,更不符合未来的要求,教育应贯彻于人的一生。在现代,任何人都不能指望他在青年时代所接受的教育能享用一生。因此,教育应当是个人一生中连续不断的学习过程,终身学习将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而作为为社会、为国家培养合格人才的教师,更应要求以终身教育为目标,将终身学习贯穿于自己的一生,不断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不断吸取本领域和相关领域的知识、研究最新的科研成果,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使自己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3.教育所承载的社会期望转嫁于教师 随着人们对教育期望的提高,对教师的期望也越来越高。在传统的认识中,教育一般被定位于“传承”社会文化。后来,人们开始把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科技发展等等社会问题和青少年成长问题与教育联系起来,把社会各方面存在的问题的解决都寄希望于教育,希望教育界承担起更多的解决当前社会问题的责任“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等观念就是这一认识的真实写照。由于教师是教育活动的实施者,所以,这些期望又“顺理成章”地转化为对教师的素质要求。现代教师不仅要有广阔的知识视野,良好的道德修养、健康的心理素质,还要有开拓的创新精神、精湛的教学艺术等等。因此,教师专业化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再次,教师专业化的必要性。 教师专业化是世界教师教育的发展趋势和潮流。确认教师职业的专业性、推进教师专业化进程,一直是有关国际组织和各国政府努力的目标,也是世界各先进国家提高教师质量的共同战略。我国的香港和台湾分别从80年代后期开始加大教师专业化教育制度的改革,教师专业化的观念成为社会的共识。由上可见,培养具有专业化水准的教师已经成为世界教师教育发展的趋势和潮流。 教师专业化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教师专业化是现代教育发展的要求和必然趋势,不断提高我国教师专业化水平也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现实需要。何为教师专业化,教师专业化是职业专业化的一种类型。一个大家公认的教师专业化的概念至今还没有形成。但是,根据以上有关专业化的概念的理解,我们认为,所谓教师专业化,简而言之,就是“教师个体专业水平提高的过程以及教师群体为争取教师职业的专

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规划工作计划

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规划工作计划 一、确定教师专业发展目标,明确发展阶段及主要任务,理清发展思路。(一)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目标的确定。 1、教师专业发展的整体目标: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娴熟,专业情意健全。 2、教师结构与素质项目目标:建设一支能够适应学校办学目标要求,实施素质教育能力、水平较高的、结构合理的专业教师队伍。 具体项目目标有: (1)职务结构:中级职务、初级职务结构到xxxx年比例为3∶2,争取2-3名高级职务。 (2)学历层次xxx年学校教师95%达到大专学历,其中本科达到60%以上。(3)继续教育:100%的教师参与继续教育的学习,绝大多数教师完成学分90%以上,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20xx年,学校青年教师全部通过计算机应用水平等级考试。 (4)骨干教师队伍:现在我校已形成了一支比例相当的校级骨干教师队伍,争取在xxxx-xxxx三年内县级骨干教师达到20-30%,市级认定的校级骨干教师达到10-20%。 (二)明确教师专业发展阶段及主要任务: 1、引领阶段及主要任务:建立、健全提高教师课堂教学反思能力管理策略体系,绝大多数教师能自觉改进自己课堂教学工作中的不足。 2、拓展阶段及主要任务:建立、完善教师专业发展评价管理体制,拓展教师专业发展的范围,绝大多数教师具有专业自主发展的能力。

3、成熟阶段及主要任务:建设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拓宽教师专业发展理论学习和教学改革实践的空间,使教师专业发展进入良性循环。 (三)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工作思路:学校以“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娴熟,专业情意健全。”为教师专业发展总目标,以三年为一个发展周期,以一学年为一个发展阶段,以工作立项和项目措施为达标保障,追求教师专业发展与学校发展、学生发展相统一,确保各种措施、立项、方案责任清楚、监控有力、落实到位,逐步完善教师反思策略管理策略框架体系和教师专业发展评价管理体制。二、实施“三项工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学水平。 (一)实施师德建设工程,健全教师专业情意。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是为人师表的根本。在教师队伍建设中要把师德建设作为首要内容。 1、建立、健全“五维”师德监督体制。建立、健全由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人士组成的民主监督体制,加强依法治校,民主治校,文明执教的制度建设,使教师通过法定形式和正常途径参与考核评价,实现自我检查自主提高的“内化”境界,进而健全教师专业情意。 2、落实“三风”建设,创造奉献的环境和氛围。 (1)把奉献做为校风、学风、师风建设的核心和灵魂。 (2)实行科学、民主管理,创造奉献的环境。 (3)完善奖励机制,创设奉献的.氛围。 (二)实施教师全员培训工程,熟练掌握专业技能。 教师培训工程以全员培训为重点,突出骨干培训;以提高学历层次为着眼点,突出教师全面素质的提高;以专业技术能力为落脚点,搞好学校教学基本功培训;

加强教师培训提升教师素质促进内涵发展

加强教师培训提升教师素质促进内涵发展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育要发展,要先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日益凸显。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教师综合素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使教师实现提升自我,改变自我、实现自我、超越自我的价值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取得了一点成绩。在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和新教师培训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极大地调动了教师深入研究教学的热情,提升了素质,锻炼了队伍,提高了教学质量,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 一、拓宽研修渠道,建立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机制 把实施继续教育培训纳入区域教育发展的总体规划,并提供政策支持和条件保障。建立、健全了专业的、稳定的教师培训机制,提高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质量和水平,推动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稳步、和谐、有序发展。不断强化对继续教育工作的监督管理,狠抓落实。充分调动基层学校和培训单位的积极性,促进教师培训工作的良性发展,同时促进区域培训、教研、科研、信息技术的资源整合,更好地履行学习中心、资源中心的职能,更好地发挥服务支撑作用。 二、加强专业引领,开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对话平台 教师专业发展,主体在教师自身,根本动力在发挥教师的主体性,没有教师的理解和主动参与,没有内化为自身的需求,只会使这项工作流于形式。 教师继续教育,强调了组织学习在教师专业成长中的重要性,我们充分利用这一

平台,每学期定期开展骨干教师论坛,新教师论坛等活动。通过这种活动, 能够集中大家的智慧,解决一些实质性的问题,达到交流经验,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解决问题的目的。开展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让教师与文本、与大师对话中了解教育理论,在接受、感悟、实践过程中丰富、修正个人的实践理论。教师要获得专业成长,就必须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与行为,不断自我调整、自我建构。 三、制定区域教师的评价标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模式转型 教师专业发展注重的是教师个体的、内在的专业性的提高。如何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精神,进而打造出一支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是和平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经过充分地调研,我们提出了合格教师的标准,即:一是在本学科领域有深厚广博的知识。二是能随时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学生的良师益友。三是能督促、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成绩。四是具有课堂问题解决能力和对问题的反思、研究能力。这就是要求教师既有教的技能,又有指导学生学的技能。可以说教师专业化的愿景在和平区正在形成,教师专业发展的模式正经历着转型。 总之,我们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落实教委文件和规划的要求,继续深化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体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实现教师继续教育的信息化、现代化,进一步提高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为促进教育内涵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出新的贡献。

教师专业化发展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4分,根据考试系统自动生成其中10道,难度系数:轻易 4道;适中: 12 道;较难:4道) 1、教师专业化发展经历那几个阶段(A )难度系统:容易 A. 非专门化——专门化——专业化 B. 专门化——非专门化——专业化 A. 专业化——专门化——非专门化 B. 非专门化——专业化——专门化 2、凯尔·桑德斯指出传统上最古老而典型的三大专业是(B )。难度系统:较难 A. 牧师、医生和教师 B.牧师、医生和律师 C. 医生、教师和律师 D. 牧师、医生和教师 3、我国20世纪50、60年代发展至今教师教育行成了哪几个层次( B )难度系统:适中 A、初师、中师、师专、本科 B、中师、师专、本科 C、幼儿、小学、中学 D、以上都不对 4、教师的专业情操包括( B )难度系统:适中 A、素质情操和自我情操 B、理智的情操和道德的情操 C、A和B D、以上都不准确 5、教师的专业理想包括( C )难度系统:适中 A、高尚的职业道德观念 B、职业道德精神 C、A和B D、以上都不正确 6、优秀教师的最高层次是( D ) 难度系统:容易 A、合格教师 B、教育教学能手

C、专家型教师和学者型教师 D、教育家型教师 7、优秀教师的前提是( A )难度系统:容易 A、合格教师 B、教育教学能手 C、专家型教师和学者型教师 D、教育家型教师 8、结合我国的教育现实,教师专业发展的第三个阶段是(C )难度系统:适中 A、专业准备期 B、专业形成期 C、专业成长期 D、专业更新期 9、结合我国的教育现实,教师专业发展的第六个阶段是( D )难度系统:适中 A、专业形成期 B、专业成长期 C、专业更新期 D、专业成熟期 10、我国优秀教师的阶段性成长规律中“站住脚”阶段是( A )难度系统:容易 A、到第3年左右,是练就教学基本功阶段。 B、到了第5年左右,是形成经验和技能阶段。 C、在第5至8年间,是教师成长的“徘徊阶段”。 D、第8至12年左右,是教师“成名”阶段 11、( A )是指教师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讨和解决教学目的、教学工具和自身方面的问题,不断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是新手教师转变为专家教师的一种方式和途径。难度系统:适中 A、教学反思 B、教学实践 C、课堂教学 D、校本培训 12、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最为要害的环节,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加速器”和“永动机”( A )难度系统:适中 A、在职教育 B、教学实践 C、校本培训 D、教学反思 13、( A )教师专业发展的“降压阀”和“转换钮”。难度系统:适中

教师发展历程

第一节教师 [教学目的要求] 教师和学生是教育过程中的两个基本要素。通过本节教学,力求达到三个目的:一是明确教师的概念;二是对教师职业的产生和发展有大致的了解;三是使师范生对教师职业有全面的认识,为后面的章节做铺垫,培养师范生对教师职业的热爱。本章注意在知识教学的同时对师范生进行思想教育。 [重点难点] 1、教师概念(广义、狭义) 2、教师职业的产生和发展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学校教育的主要参与者是教师和学生。正确认识教师和学生在教育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他们各自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对于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有着重要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通过以教师为题材的电影导入 2.通过影片你们发现这些老师都具备什么样的特征呢?或者联系自己说说你喜爱的 老师具备什么样的特征 孔子:“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高尔基认为“教师是阳光底下最光荣的职业” 通过学生的回答总结:通过大家的努力我相信你们也能成为那样的老师,我们天天都在谈教师、说教师,那么究竟什么样的人才可以称为是教师呢?作为师范生的你们对于教师职业的了解有多少?——引入教师的概念 二、教学的内容/流程 1.概念 (1)教师的概念与教育和教师职业的发展密切相关。从广义看,教师与教育者是同一词;从狭义看,教师指学校的专职工作人员,是一种专门的职业。 总结不同版本的教材关于教师的定义: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建设者、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2)教书和育人的关系 2.教师职业的产生与发展 教师这一社会职业,有着悠久的历史,其发展变化与社会发展和教师教育的发展变化一脉相承。从教育活动的历史演变过程来看,教师职业的产生与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1 、非职业化阶段 在人类社会的初期,教育活动与其他活动融合在一起,教师不是独立的职业。据我国古籍记载,原始社会的燧人氏"教民熟食",伏羲氏"教民畋猎",神农氏"教民农作"等传说,说明当时的氏族首领承担了教师的职责。较为明确的教师职业是在学校出现之后。原始社会末期出现的学校教育的萌芽"庠",则是长者为师、能者为师。我国社会发展到奴隶制社会时期,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学在官府"、"以吏为师",所以夏商时期的庠、序、校、瞽宗都是官办的"国学",西周时期,政教合一,教师都由官吏兼任,官师一体。西方社会的教师也大多由僧侣兼任。分析古代教育情况,我们可以知道:在人类社会的早期,教师由其他行业的人员兼任,也就是说,教师职业的早期是融合在其他行业中的,还没有分离出来,还不是一种独立的职业。 2、职业化阶段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探究

浅谈新课标下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 张淑慧联立小学 关键词:新课程中小学教师专业化有效途径 摘要:新课程改革为我国基础教育带来了全新的教育理念,尤其对广大中学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他们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与挑战。要使广中小学教师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就必须建立起适合中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模式。 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推动教育事业又快又好地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教师是关键。当前我国正在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三个挑战。一是教育观念的转变,要求教师树立新的课程观、学生观、教学观、评价观;二是教学行为的改变,要求教师学会理解,学会宽容,注重帮助和引导,学会反思,学会合作;三是角色的转换,要求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研究者和课程的建设者、开发者。课程改革对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它使专业化成为教师发展的必由之路。新课程改革实施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作为新课改实施的主体,其专业化发展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课程改革的成败。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广大中小学教师应面对并迎接新课程改革带来的挑战,其重要途径就是加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这既是提高教师社会地位的内在需要,又是促进教师素质提高的重要措施之一。

一、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涵 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并逐步提高自身从教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也就是一个人从“普通人”变成“教育者”的专业发展过程。新课程改革要求把教师的职业看成专业,教师的专业化就是要求教师应成为更能胜任教育教学工作、具有普通人所不具备的那种专业素质的过程。只有具备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态度等诸方面的素质,才符合从教的整体要求。教师的专业知识包括普通的文化知识、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研究学科知识三个方面,教师的专业技能是指教师在开展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顺利完成某种教学任务的活动方式。教师专业化是现代教育发展的要求和必然趋势,是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取向,它正在日益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二、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树立适应新课程改革人性化的教育理念。 先进的教育理念应体现在“以人为本”的基本出发点上。“以人为本”就是要“以每一个学生为本”,即“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教育的神圣职责和义务是尊重学生、关爱学生、服务学生。这就要求教师要带着对人性的尊重和对学生的关爱,走进学校、走进课堂、走近学生、走进自己的生命历程。教师应首先教会学生怎样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教会学

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及途径

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及途径 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及途径 教师是专业人员。教师职业的专业性被普遍认可与自觉建设是在20 世纪中叶以后才出现。20 世纪80 年代以来,教师的专业发展成为教师专业化的方向和主题。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提高教师专业地位的有效途径是不断改善教师的专业教育,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只有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才能使教学工作成为受人尊敬的一种专业,成为具有较高社会地位的一种专业。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职业道德: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品质等方面由不成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即由一名专业新手发展成为专家型教师师或教育家型教师的发展过程。教师的专业发展固然与从教时间有关,却又不仅是时间的累积,更是教师专业素养的不断提高,专业理想的逐渐明晰、专业自我的逐步形成,直至成为教育世界的创造者。 从社会意义上讲,教师专业发展是科教兴国的重要保证。时代的发展对教师专业素质的要求,不仅体现在传统的品德、知识、能力等方面,而且体现在专业素质的内涵要随时代的变化不断丰富和发展上。因此,只有清楚地认识教师职业的专业性,建立教师职业的专业标准体系,加快教师专业化进程,才能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保证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为科教兴国提供重要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丛教育意义上讲,教师专业法杖教育改革的必然,是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课程目标、课程功能、课程结构。课程实、课程评价和课程管理等方面提出了许多新的观念和要求。只有当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帮助者、引导者、促进者,成为课程的研究者、开发者、决策者,才能担当起教育改革的重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教师的培 训、学习,显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 但是,教师的专业发展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带有阶段性特征。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及其特征,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指明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阶段和应对路径,既有助于教师根据发展阶段特点去制定符合自身发展实际的短期和长期目标,同时也有利于学校和教师培训机构针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特点提供促进专业发展的辅助性条件。 因此,探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和方法非常具有现实意义。从目前有关的理论研究和教师发展的具体实际来看,终身学习、教学反思、同伴合作、行动研究、专家引领、课题实验、网络研修和教师成长记录袋等,都是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特别是在强调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今天,教师从自身优势和特点出发,根据时代、社会的要求和所在学校的共同愿景而制订职业生涯规划,强化专业发展的预期性、系统性、自主性,这是时代的需要,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浅谈如何实现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成果类型:教育教学论文 浅谈如何实现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单位: 职务: 姓名:张洁平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随着世界范围经济竞争和科技竞争的加剧,各国把教育摆到了社会发展的战略位置。在世界范围的教育改革浪潮中,人们也越来越认识到,教育改革的成败在教师,只有教师专业水平的不断提高才能造就高质量的教育水平。近年来,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轰轰烈烈地展开,课程改革给教育界带来了新的挑战,尽管改革的成败取决于方方面面的原因,但教师是其中的关键。在新课改的各种培训中,“教师专业化”这一名词不断出现并被强调。然而,我国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对“专业”、“专业人员”的研究不够重视,对教师工作的专业性认识不足。社会上不少人,包括教育系统内部的一些人也认为中小学教师所教知识较浅,没有很高的学术性,谈不上专业性,误认为只要有一定的学科知识就能当教师。同时,教师对自身角色定位也较低,很多教师仅仅把自己定位于“教书匠”角色,这与现代教育所强调的专业要求有一定距离,离“专业的教育家”和“研究型教师”的要求差距更大。因此,如何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下面就谈谈对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的

几点认识: 一、何为教师专业化发展 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职业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有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教师的职业道德、职业知识、职业能力、身心素质的持续成长过程。教师职业有自己的理想追求、有自身的理论武装,有自觉的职业规范和高度成熟的技能技巧,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立特征。顾明远教授指出:“社会职业有一条铁的规律,即只有专业化才有社会地位,才能受到社会的尊重。如果一种职业是人人可以担任的,则在社会上是没有地位的。教师如果没有社会地位,教师的职业不被社会尊重,那么这个社会的教育大厦就会倒塌,这个社会也不会进步。”可见,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提高教育水平的关键。 新课改要求把教师的职业看成专业,教师的专业化就是要求教师应成为更能胜任教育教学工作、具有普通人所不具备的那种专业素质的过程。其实,教师这种职业并不是人人都可胜任的。教师应具备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态度等诸方面的素质,才符合从教的整体要求。 二、如何实现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重新发现教师,重视教师的发展是当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取向,已成为教师教育实践的主流话语。2004年12月15日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的目的也就是要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的发展。那如何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呢? (一)以新课程改革为平台,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新课程改革,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机遇,它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搭建了平台。通过新课改,教师们更新了教师观、学生观、学习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