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系统结构 重点 题解 自考复习资料

计算机系统结构  重点 题解  自考复习资料
计算机系统结构  重点 题解  自考复习资料

计算机系统结构重点题解自考复习资料

1.1 解释下列术语

层次结构:按照计算机语言从低级到高级的次序,把计算机系统按功能划分成多级层次结构,每一层以一种不同的语言为特征。这些层次依次为:微程序机器级,传统机器语言机器级,汇编语言机器级,高级语言机器级,应用语言机器级等。

虚拟机:用软件实现的机器。

翻译:先用转换程序把高一级机器上的程序转换为低一级机器上等效的程序,然后再在这低一级机器上运行,实现程序的功能。

解释:对于高一级机器上的程序中的每一条语句或指令,都是转去执行低一级机器上的一段等效程序。执行完后,再去高一级机器取下一条语句或指令,再进行解释执行,如此反复,直到解释执行完整个程序。

计算机系统结构:传统机器程序员所看到的计算机属性,即概念性结构与功能特性。

在计算机技术中,把这种本来存在的事物或属性,但从某种角度看又好像不存在的概念称为透明性。

计算机组成:计算机系统结构的逻辑实现,包含物理机器级中的数据流和控制流的组成以及逻辑设计等。

计算机实现:计算机组成的物理实现,包括处理机、主存等部件的物理结构,器件的集成度和速度,模块、插件、底板的划分与连接,信号传输,电源、冷却及整机装配技术等。

系统加速比:对系统中某部分进行改进时,改进后系统性能提高的倍数。

Amdahl定律:当对一个系统中的某个部件进行改进后,所能获得的整个系统性能的提高,受限于该部件的执行时间占总执行时间的百分比。

程序的局部性原理:程序执行时所访问的存储器地址不是随机分布的,而是相对地簇聚。包括时间局部性和空间局部性。

CPI:每条指令执行的平均时钟周期数。

测试程序套件:由各种不同的真实应用程序构成的一组测试程序,用来测试计算机在各个方面的处理性能。

第1章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基本概念

存储程序计算机:冯·诺依曼结构计算机。其基本点是指令驱动。程序预先存放在计算机存储器中,机器一旦启动,就能按照程序指定的逻辑顺序执行这些程序,自动完成由程序所描述的处理工作。

系列机:由同一厂家生产的具有相同系统结构、但具有不同组成和实现的一系列不同型号的计算机。

软件兼容:一个软件可以不经修改或者只需少量修改就可以由一台计算机移植到另一台计算机上运行。差别只是执行时间的不同。

向上(下)兼容:按某档计算机编制的程序,不加修改就能运行于比它高(低)档的计算机。向后(前)兼容:按某个时期投入市场的某种型号计算机编制的程序,不加修改地就能运行于在它之后(前)投入市场的计算机。

兼容机:由不同公司厂家生产的具有相同系统结构的计算机。

模拟:用软件的方法在一台现有的计算机(称为宿主机)上实现另一台计算机(称为虚拟机)的指令系统。

仿真:用一台现有计算机(称为宿主机)上的微程序去解释实现另一台计算机(称为目标机)的指令系统。

并行性:计算机系统在同一时刻或者同一时间间隔内进行多种运算或操作。只要在时间上相互重叠,就存在并行性。它包括同时性与并发性两种含义。

时间重叠:在并行性概念中引入时间因素,让多个处理过程在时间上相互错开,轮流重叠地使用同一套硬件设备的各个部分,以加快硬件周转而赢得速度。

资源重复:在并行性概念中引入空间因素,以数量取胜。通过重复设置硬件资源,大幅度地提高计算机系统的性能。

资源共享:这是一种软件方法,它使多个任务按一定时间顺序轮流使用同一套硬件设备。耦合度:反映多机系统中各计算机之间物理连接的紧密程度和交互作用能力的强弱。

紧密耦合系统:又称直接耦合系统。在这种系统中,计算机之间的物理连接的频带较高,一般是通过总线或高速开关互连,可以共享主存。

松散耦合系统:又称间接耦合系统,一般是通过通道或通信线路实现计算机之间的互连,可以共享外存设备(磁盘、磁带等)。计算机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在文件或数据集一级上进行。异构型多处理机系统:由多个不同类型、至少担负不同功能的处理机组成,它们按照作业要求的顺序,利用时间重叠原理,依次对它们的多个任务进行加工,各自完成规定的功能动作。

同构型多处理机系统:由多个同类型或至少担负同等功能的处理机组成,它们同时处理同一作业中能并行执行的多个任务。

1.3 计算机系统结构的Flynn分类法是按什么来分类的?共分为哪几类?

答:Flynn分类法是按照指令流和数据流的多倍性进行分类。把计算机系统的结构分为:(1)单指令流单数据流SISD

(2)单指令流多数据流SIMD

(3)多指令流单数据流MISD

(4)多指令流多数据流MIMD

1.4 计算机系统设计中经常使用的4个定量原理是什么?并说出它们的含义。

答:(1)以经常性事件为重点。在计算机系统的设计中,对经常发生的情况,赋予它优先的处理权和资源使用权,以得到更多的总体上的改进。(2)Amdahl定律。加快某部件执行速度所获得的系统性能加速比,受限于该部件在系统中所占的重要性。(3)CPU性能公式。执行一个程序所需的CPU时间= IC ×CPI ×时钟周期时间。(4)程序的局部性原理。程序在执行时所访问地址的分布不是随机的,而是相对地簇聚。

1.7 将计算机系统中某一功能的处理速度加快10倍,但该功能的处理时间仅为整个系统运行时间的40%,则采用此增强功能方法后,能使整个系统的性能提高多少?

解由题可知:可改进比例= 40% = 0.4 部件加速比= 10

根据Amdahl定律可知:

系统加速比 1

10.4

0.410 1.5625 采用此增强功能方法后,能使整个系统的性能提高到原来的1.5625倍。

第2章指令集结构的分类

2.1 解释下列术语

堆栈型机器:CPU 中存储操作数的单元是堆栈的机器。

累加器型机器:CPU 中存储操作数的单元是累加器的机器。

通用寄存器型机器:CPU 中存储操作数的单元是通用寄存器的机器。

CISC:复杂指令集计算机

RISC:精简指令集计算机

寻址方式:指令系统中如何形成所要访问的数据的地址。一般来说,寻址方式可以指明

指令中的操作数是一个常数、一个寄存器操作数或者是一个存储器操作数。

数据表示:硬件结构能够识别、指令系统可以直接调用的那些数据结构。

2.2 区别不同指令集结构的主要因素是什么?根据这个主要因素可将指令集结构分为哪

3类?

答:区别不同指令集结构的主要因素是CPU中用来存储操作数的存储单元。据此可将指令系统结构分为堆栈结构、累加器结构和通用寄存器结构。

2.3 常见的3种通用寄存器型指令集结构的优缺点有哪些?

2.4 指令集应满足哪几个基本要求?

答:对指令集的基本要求是:完整性、规整性、高效率和兼容性。

完整性是指在一个有限可用的存储空间指令集结构设计所涉及的内容有哪些?

答:(1) 指令集功能设计:主要有RISC和CISC两种技术发展方向;(2) 寻址方式的设计:设置寻址方式可以通过对基准程序进行测试统计,察看各种寻址方式的使用频率,根据适用频率设置必要的寻址方式。(3) 操作数表示和操作数类型:主要的操作数类型和操作数表示的选择有:浮点数据类型、整型数据类型、字符型、十进制数据类型等等。(4) 寻址方式的表示:可以将寻址方式编码于操作码中,也可以将寻址方式作为一个单独的域来表示。

(5) 指令集格式的设计:有变长编码格式、固定长度编码格式和混合型编码格式3种。

2.6 简述CISC指令集结构功能设计的主要目标。从当前的计算机技术观点来看,CISC指令集结构的计算机有什么缺点?

答:主要目标是增强指令功能,把越来越多的功能交由硬件来实现,并且指令的数量也是越来越多。

缺点:(1) CISC结构的指令集中,各种指令的使用频率相差悬殊。(2)CISC结构指令的复杂性带来了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复杂性,这不仅增加了研制时间和成本,而且还容易造成设计错误。(3)CISC结构指令集的复杂性给VLSI设计增加了很大负担,不利于单片集成。(4)CISC结构的指令集中,许多复杂指令需要很复杂的操作,因而运行速度慢。(5) 在CISC结构的指令集中,由于各条指令的功能不均衡性,不利于采用先进的计算机体系结构技术(如流水技术)来提高系统的性能。

2.7 简述RISC指令集结构的设计原则。

答(1)选取使用频率最高的指令,并补充一些最有用的指令;(2)每条指令的功能应尽可能简单,并在一个机器周期指令中表示操作数类型的方法有哪几种?

答:操作数类型有两种表示方法:(1)操作数的类型由操作码的编码指定,这是最常见的一种方法;(2)数据可以附上由硬件解释的标记,由这些标记指定操作数的类型,从而选择适当的运算。

2.9 表示寻址方式的主要方法有哪些?简述这些方法的优缺点。

答:表示寻址方式有两种常用的方法:(1)将寻址方式编于操作码中,由操作码在描述指令的同时也描述了相应的寻址方式。这种方式译码快,但操作码和寻址方式的结合不仅增加了指令的条数,导致了指令的多样性,而且增加了CPU对指令译码的难度。(2)为每个操作数设置一个地址描述符,由该地址描述符表示相应操作数的寻址方式。这种方式译码较慢,但操作码和寻址独立,易于指令扩展。

2.10 通常有哪几种指令格式,请简述其适用范围。

答:(1) 变长编码格式。如果系统结构设计者感兴趣的是程序的目标代码大小,而不是性能,就可以采用变长编码格式。(2)固定长度编码格式。如果感兴趣的是性能,而不是程序

的目标代码大小,则可以选择固定长度编码格式。(3) 混合型编码格式。需要兼顾降低目标代码长度和降低译码复杂度时,可以采用混合型编码格式。

2.11 根据CPU性能公式简述RISC指令集结构计算机和CISC指令集结构计算机的性能特点。

答:CPU性能公式:CPU时间=IC×CPI×T

其中,IC为目标程序被执行的指令条数,CPI为指令平均执行周期数,T是时钟周期的时间。相同功能的CISC目标程序的指令条数ICCISC 少于RISC的ICRISC,但是CISC的CPICISC 和TCISC都大于RISC的CPIRISC和TRISC,因此,CISC目标程序的执行时间比RISC的更长。

第3章流水线技术

3.2 指令的执行可采用顺序执行、重叠执行和流水线三种方式,它们的主要区别是什么?各有何优缺点。

答:(1)指令的顺序执行是指指令与指令之间顺序串行。即上一条指令全部执行完后,才能开始执行下一条指令。

优点:控制简单,节省设备。缺点:执行指令的速度慢,功能部件的利用率低。

(2)指令的重叠指令是在相邻的指令之间,让第k条指令与取第k+l条指令同时进行。重叠执行不能加快单条指令的执行速度,但在硬件增加不多的情况下,可以加快相邻两条指令以及整段程序的执行速度。与顺序方式相比,功能部件的利用率提高了,控制变复杂了。(3)指令的流水执行是把一个指令的执行过程分解为若干个子过程,每个子过程由专门的功能部件来实现。把多个处理过程在时间上错开,依次通过各功能段,每个子过程与其它的子过程并行进行。依靠提高吞吐率来提高系统性能。流水线中各段的时间应尽可能相等

3.3 简述先行控制的基本思想。

答:先行控制技术是把缓冲技术和预处理技术相结合。缓冲技术是在工作速度不固定的两个功能部件之间设置缓冲器,用以平滑它们的工作。预处理技术是指预取指令、对指令进行加工以及预取操作数等。

采用先行控制方式的处理机内部设置多个缓冲站,用于平滑主存、指令分析部件、运算器三者之间的工作。这样不仅使它们都能独立地工作,充分忙碌而不用相互等待,而且使指令分析部件和运算器分别能快速地取得指令和操作数,大幅度地提高指令的执行速度和部件的效率。这些缓冲站都按先进先出的方式工作,而且都是由一组若干个能快速访问的存储单元和相关的控制逻辑组成。

采用先行控制技术可以实现多条指令的重叠解释执行。

3.4 设一条指令的执行过程分成取指令、分析指令和执行指令三个阶段,每个阶段所需的时间分别为△t、△t和2△t 。分别求出下列各种情况下,连续执行N条指令所需的时间。(1)顺序执行方式;

(2)只有“取指令”与“执行指令”重叠;

(3)“取指令”、“分析指令”与“执行指令”重叠。

解:(1)每条指令的执行时间为:△t+△t+2△t=4△t

连续执行N条指令所需的时间为:4N△t

(2)连续执行N条指令所需的时间为:4△t+3(N-1)△t=(3N+1)△t

(3)连续执行N条指令所需的时间为:4△t+2(N-1)△t=(2N+2)△t

3.5 简述流水线技术的特点。

答:流水技术有以下特点:

(1)流水线把一个处理过程分解为若干个子过程,每个子过程由一个专门的功能部件来实现。因此,流水线实际上是把一个大的处理功能部件分解为多个独立的功能部件,并依靠它们的并行工作来提高吞吐率。

(2)流水线中各段的时间应尽可能相等,否则将引起流水线堵塞和断流。

(3)流水线每一个功能部件的前面都要有一个缓冲寄存器,称为流水寄存器。

(4)流水技术适合于大量重复的时序过程,只有在输入端不断地提供任务,才能充分

发挥流水线的效率。

(5)流水线需要有通过时间和排空时间。在这两个时间段中,流水线都不是满负荷工作。

3.6 解决流水线瓶颈问题有哪两种常用方法?

答:细分瓶颈段与重复设置瓶颈段

3.7 减少流水线分支延迟的静态方法有哪些?

答:(1)预测分支失败:沿失败的分支继续处理指令,就好象什么都没发生似的。当确定分支是失败时,说明预测正确,流水线正常流动;当确定分支是成功时,流水线就把在分支指令之后取出的指令转化为空操作,并按分支目标地址重新取指令执行。

(2)预测分支成功:当流水线ID段检测到分支指令后,一旦计算出了分支目标地址,就开始从该目标地址取指令执行。

(3)延迟分支:主要思想是从逻辑上“延长”分支指令的执行时间。把延迟分支看成是由原来的分支指令和若干个延迟槽构成。不管分支是否成功,都要按顺序执行延迟槽中的指令。3种方法的共同特点:它们对分支的处理方法在程序的执行过程中始终是不变的。它们要么总是预测分支成功,要么总是预测分支失败。

3.9列举出下面循环中的所有相关,包括输出相关、反相关、真相关。

for (i=2; i<100; i=i+1)

a[i]=b[i]+a[i]

c[i+1]=a[i]+d[i]

a[i-1]=2*b[i]

b[i+1]=2*b[i] ;/* s1 */ ; /* s2 */ ; /* s3 */ ;/* s4 */

; /* s1 */

; /* s2 */

; /* s3 */

; /* s4 */

; /* s1?*/

; /* s2 …*/

; /* s3 …*/

; /* s4 …*/ 解:展开循环两次:a[i] = b[i] + a[i] c[i+1] = a[i] + d[i] a[i-1] = 2 * b[i] b[i+1] = 2 * b[i] a[i+1] = b[i+1] + a[i+1] c[i+2] = a[i+1] + d[i+1] a[i] = 2 * b[i+1] b[i+2] = 2 * b[i+1]

输出相关:无

反相关:无

真相关:S1&S2

由于循环引入的相关:S4&S4’(真相关)、S1’&S4(真相关)、S3’&S4(真相关)、S1&S3’(输出相关、反相关)、S2&S3’(反相关)。

3.12 有一指令流水线如下所示

50ns 50ns 100ns 200ns

(1)求连续输入10条指令,该流水线的实际吞吐率和效率;

(2)该流水线的“瓶颈”在哪一段?请采取两种不同的措施消除此“瓶颈”。对于你所给

出的两种新的流水线,连续输入10条指令时,其实际吞吐率和效率各是多少?解:(1)m

Tpipeline t

i1i(n1)tmax

(5050100200)9200

2200(ns)

TP nTpipeline

m1220(ns1)

t

E TP i1i

m TP400

4 5

1145.45%

(2)瓶颈在3、4段。

变成八级流水线(细分)

mTpipeline t

i1i(n1)tmax 508950

850(ns)

TP npipeline

m (ns1)

ti

E TP i 1

m TP400

810

1758.82%

重复设置部件

TP n

Tpipeline

(ns

1

)

E40010

8

10

58.82%

3.14

流水线由53、4、5段,第3段的各段的时

水线的输出可以直接返回输入端或

1、1、

2、5段,2△t,其余t,而且流

4

暂存于相应的流水寄存器中。现要在该流水线上计算( A B i ) ,画出其时空图,并计i

i 1

算其吞吐率、加速比和效率。

加法

乘法

解:首先,应选择适合于流水线工作的算法。对于本题,应先计算A1+B1、A2+B2、A3+B3和A4+B4;再计算(A1+B1) ×(A2+B2)和(A3+B3) ×(A4+B4);然后求总的结果。

其次,画出完成该计算的时空图,如图所示,图中阴影部分表示该段在工作。

段输

A B

C D

A×B C×D

时间

A1 A2 A3 A4 B1 B2 B3 B4

由图可见,它在18个△t时间中,给出了7个结果。所以吞吐率为:

TP7

18t

如果不用流水线,由于一次求积需3△t,一次求和需5△t,则产生上述7个结果共需(4×5+3×3)△t =29△t。所以加速比为:

2 9 t S18t 1.61

该流水线的效率可由阴影区的面积和5个段总时空区的面积的比值求得:

4 5 3 3 E

5180.322

3.15 动态多功能流水线由6个功能段组成,如下图:

加法乘法

其中,S1、S4、S5、S6组成乘法流水线,S1、S2、S3、S6组成加法流水线,各个功能段时间均为50ns,假设该流水线的输出结果可以直接返回输入端,而且设置有足够的缓冲

5

寄存器,若以最快的方式用该流水计算:xiyizi

i 1

(1)画出时空图;

(2)计算实际的吞吐率、加速比和效率。

解:机器一共要做10次乘法,4次加法。

第5章存储层次

5.2 简述“Cache—主存”层次与“主存—辅存”层次的区别。

5.3 地址映象方法有哪几种?它们各有什么优缺点?

答:(1) 全相联映象。实现查找的机制复杂,代价高,速度慢。Cache空间的利用率较高,块冲突概率较低,因而Cache的失效率也低。(2)直接映象。实现查找的机制简单,速度快。Cache空间的利用率较低,块冲突概率较高,因而Cache的失效率也高。(3)组相联映象。组相联是直接映象和全相联的一种折衷。

5.4 降低Cache失效率有哪几种方法?简述其基本思想。

答:常用的降低Cache失效率的方法有下面几种:

(1)增加Cache块大小。增加块大小利用了程序的空间局部性。

(2)增加Cache的容量。

(3)提高相联度,降低冲突失效。

(4)伪相联Cache,降低冲突失效。当对伪相联Cache进行访问时,首先是按与直接映象相同的方式进行访问。如果命中,则从相应的块中取出所访问的数据,送给CPU,访问结束。如果不命中,就将索引字段的最高位取反,然后按照新索引去寻找“伪相联组”中的对应块。如果这一块的标识匹配,则称发生了“伪命中”。否则,就访问下一级存储器。

(5)硬件预取技术。在处理器提出访问请求前预取指令和数据。

(6)由编译器控制的预取,硬件预取的替代方法,在编译时加入预取的指令,在数据被用到之前发出预取请求。

(7)编译器优化,通过对软件的优化来降低失效率。

(8)“牺牲”Cache。在Cache和其下一级存储器的数据通路之间增设一个全相联的小Cache,存放因冲突而被替换出去的那些块。每当发生不命中时,在访问下一级存储器之前,先检查“牺牲”Cache中是否含有所需的块。如果有,就将该块与Cache中某个块做交换,把所需的块从“牺牲”Cache 调入Cache。

5.5 简述减小Cache失效开销的几种方法。

答:让读失效优先于写、写缓冲合并、请求字处理技术、非阻塞Cache或非锁定Cache技术、采用二级Cache。

5.6 通过编译器对程序优化来改进Cache性能的方法有哪几种?简述其基本思想。答:(1)数组合并。通过提高空间局部性来减少失效次数。有些程序同时用相同的索引来访问若干个数组的同一维,这些访问可能会相互干扰,导致冲突失效,可以将这些相互独立的数组合并成一个复合数组,使得一个Cache块中能包含全部所需元素。(2)内外循环交换。循环嵌套时,程序没有按数据在存储器中的顺序访问。只要简单地交换内外循环,就能使程序按数据在存储器中的存储顺序进行访问。(3)循环融合。有些程序含有几部分独立的程序段,它们用相同的循环访问同样的数组,对相同的数据作不同的运算。通过将它们融合成一个单一循环,能使读入Cache的数据被替换出去之前得到反复的使用。(4)分块。通过改进时间局部性来减少失效。分块不是对数组的整行或整列进行访问,而是对子矩阵或块进行操作。

5.7 在“Cache—主存”层次中,主存的更新算法有哪两种?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答:(1)写直达法。易于实现,而且下一级存储器中的数据总是最新的。

(2)写回法。速度快,”写”操作能以Cache存储器的速度进行。而且对于同一单元的多个写最后只需一次写回下一级存储器,有些“写”只到达Cache,不到达主存,因而所使用的存储器频带较低。

5.8 组相联Cache的失效率比相同容量直接映象Cache的失效率低。由此能否得出结论:采用组相联一定能带来性能上的提高?为什么?

答:不一定。因为组相联命中率的提高是以增加命中时间为代价的,组相联需要增加多路选择开关。

5.9 写出三级Cache的平均访问时间的公式。

解:平均访存时间=命中时间+失效率×失效开销

只有第I层失效时才会访问第I+1。

设三级Cache的命中率分别为HL1、Hl2、HL3,失效率分别为Ml1、Ml2、ML3,第三级Cache的失效开销为PL3。

平均访问时间TA =HL1+Ml1{Hl2+Ml2(HL3+ML3×PL3)}

5.10 假设对指令Cache的访问占全部访问的75%;而对数据Cache的访问占全部访问

的25%。Cache的命中时间为1个时钟周期,失效开销为50 个时钟周期,在混合Cache中

一次load或store操作访问Cache的命中时间都要增加一个时钟周期,32KB的指令Cache 的失效率为0.39%,32KB的数据Cache的失效率为4.82%,64KB的混合Cache的失效率为1.35%。又假设采用写直达策略,且有一个写缓冲器,并且忽略写缓冲器引起的等待。试问指令Cache和数据Cache容量均为32KB的分离Cache和容量为64KB的混合Cache相比,哪种Cache的失效率更低?两种情况下平均访存时间各是多少?

解:(1)根据题意,约75%的访存为取指令。

因此,分离Cache的总体失效率为:(75%×0.15%)+(25%×3.77%)=1.055%;

容量为128KB的混合Cache的失效率略低一些,只有0.95%。

(2)平均访存时间公式可以分为指令访问和数据访问两部分:

平均访存时间=指令所占的百分比×(读命中时间+读失效率×失效开销)+数据所占的百分比×(数据命中时间+数据失效率×失效开销)

所以,两种结构的平均访存时间分别为:

分离Cache的平均访存时间=75%×(1+0.15%×50)+25%×(1+3.77%×50)

=(75%×1.075)+(25%×2.885)=1.5275

混合Cache的平均访存时间=75%×(1+0.95%×50)+25%×(1+1+0.95%×50)

=(75%×1.475)+(25%×2.475)=1.725

因此,尽管分离Cache的实际失效率比混合Cache的高,但其平均访存时间反而较低。

分离Cache提供了两个端口,消除了结构相关。

5.11 给定以下的假设,试计算直接映象Cache和两路组相联Cache的平均访问时间以

及CPU的性能。由计算结果能得出什么结论?

(1)理想Cache情况下的CPI为2.0,时钟周期为2ns,平均每条指令访存1.2次;

(2)两者Cache容量均为64KB,块大小都是32字节;

(3)组相联Cache中的多路选择器使CPU的时钟周期增加了10%;

(4)这两种Cache的失效开销都是80ns;

(5)命中时间为1个时钟周期;

(6)64KB直接映象Cache的失效率为1.4%,64KB两路组相联Cache的失效率为1.0%。解:平均访问时间=命中时间+失效率×失效开销

平均访问时间1-路=2.0+1.4% *80=3.12ns

平均访问时间2-路=2.0*(1+10%)+1.0% *80=3.0ns

两路组相联的平均访问时间比较低

CPUtime=(CPU执行+存储等待周期)*时钟周期

CPU time=IC(CPI执行+总失效次数/指令总数*失效开销)*时钟周期

=IC((CPI执行*时钟周期)+(每条指令的访存次数*失效率*失效开销*时钟周期))

CPU time 1-way=IC(2.0*2+1.2*0.014*80)=5.344IC

CPU time 2-way=IC(2.2*2+1.2*0.01*80)=5.36IC

相对性能比:CPU

CPUtime2waytime1way 5.36/5.344=1.003

直接映象cache的访问速度比两路组相联cache要快1.04倍,而两路组相联Cache的平均性能比直接映象cache要高1.003倍。因此这里选择两路组相联。

自考计算机系统结构试题及答案解析

自考计算机系统结构试题及答案解析

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计算机系统结构试卷 (课程代码02325) 本试卷共3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 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1.以软件为主实现的机器称为p26 A.模型机器B.模拟机 C.虚拟机器

D.实际机器 2.下列关于系列机软件兼容描述正确的是p40 A.系列机软件必须保证向后兼容,力争向前兼容 B.系列机软件必须保证向下兼容,力争向前兼容 C.系列机软件必须保证向前兼容,力争向上兼容 D.系列机软件必须保证向下兼容,力争向后兼容 3.浮点数阶值采用二进制p位、尾数基值位r m,则该浮点数的最大阶值为p63 A.2p B.2p-1 C.2p-1 D.2p-1-1 4.为了使任何时候所需的信息都只用一个存储周期访问到,信息在主存中存放的地址要求是p73 A.地址最低位为0 B.地址最高位为0 C.该信息宽度的一半

D.该信息宽度的整数倍 5.存储器的最大频宽是指p98 A.存储器瞬时访问的频宽 B.存储器最大的传输速率 C.存储器连续访问时的频宽 D.存储器的实际传输速率 6.总线控制定时查询方式的控制线的线数为p111 A.┌log2N┐B.1+┌log2N ┐ C.2+┌log2N┐D.3+┌log2N┐ 7. 存储层次构成的主要依据是p127 A.CPU的速度B.主存器件 C.程序设计语言D.程序的局部性 8.相联存储器的访问依据是 A.内容B.地址 C.速度D.周期

2017年10月全国自考00449《教育管理原理》历年真题试题及答案

2017 年 10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教育管理原理试卷 ( 课程代码 00449) 本试卷共 5 页,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150 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 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 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O.5 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25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 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管理是管理者运用一定的原理与方法,在特定条件下,对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引 导组织被管理者实现组织目标的 A C .一种活动B.一种原则.一种资源约束D.一种资源分配 2.德国的行政学着眼于国家和国家的特性,是研究管理国家的科学,其研究的管理手段主要是 A.服务手段B.经济手段 C.法律手段D.技术手段 3.教育管理原理指的是教育管理的实质及其运动的 A.基本法则B.基本规律 C.基本原则D.基本途径 4.中国特色的教育管理职能,应该是 A. 监督型管理职能B.指导型管理职能 C.计划一指令型管理职能D.指导一监督型管理职能 5.教育管理活动必须根据不同的情况确定和采取不同的措施、方法,实行动态调节,使教育管理具有针对性和适应性。这是教育管理的 A.权力性原则B.权变性原则 C.有效性原则D.民主性原则 6.教育政策的构成要素是教育政策方案完整性必须考虑的问题,尤其是作为行动准则的教育政策,必须做到 A .对象、目的、手段三位一体C .观念、行动、方法三位一体B.方针、策略、途径三位一体D.制定者、被执行者、内容三位一体 7.一般一个国家只有一个,是一个国家有关教育的总法。其形式称谓是A .宪法B.教育基本法 C .单行教育法D.教育行政法 8.关于教育行政执法的法律性特征理解,不正确的是

自考计算机系统结构考前复习资料

自考计算机系统结构考前复习资料

第一章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基本概念 从处理数据的角度看,并行级别有位串字串,位并字串,位片串字并,全并行。位串字串和位并字串基本上构成了SIMD。位片串字并的例子有:相联处理机STARAN,MPP。全并行的例子有:阵列处理机ILLIAC IV。 从加工信息的角度看,并行级别有存储器操作并行,处理器操作步骤并行,处理器操作并行,指令、任务、作业并行。 存储器操作并行是指能够在一个存储周期内并行读出多个CPU字的,采用单体多字、多体单字或多体多字的交叉访问主存系统,进而采用按内容访问方式,位片串字并或全并行方式,在一个主存周期内实现对存储器中大量字的高速并行操作。例子有并行存储器系统,以相联存储器为核心构成的相联处理机。 处理器操作步骤并行是指在并行性概念中引入时间因素,让多个处理过程在时间上错开,轮流重复地执行使用同一套设备的各个部分,加快硬件周转来赢得速度。例子有流水线处理机。 处理器操作并行是指一个指令部件同时控制

多个处理单元,实现一条指令对多个数据的操作。擅长对向量、数组进行处理。例子有阵列处理机。 指令、任务、作业并行是指多个独立的处理机分别执行各自的指令、任务、作业。例子有多处理机,计算机网络,分布处理系统。 并行性的开发途径有时间重叠(Time Interleaving),资源重复(Resource Replication),资源共享(Resource Sharing)。 时间重叠是指在并行性概念中引入时间因素,让多个处理过程在时间上错开,轮流重复地执行使用同一套设备的各个部分,加快硬件周转来赢得速度。例子有流水线处理机。 资源重复是指一个指令部件同时控制多个处理单元,实现一条指令对多个数据的操作。例子有阵列处理机,相联处理机。 资源共享是指用软件方法让多个用户按一定时间顺序轮流使用同一套资源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从而提高系统性能。例子有多处理机,计算机网络,分布处理系统。 SISD:一个指令部件控制一个操作部件,实现一

(完整版)自考教育管理原理专业

教育管理原理资料(一) 第一章教育管理学概述 1.管理的含义:是管理者运用一定的原理与方法,在特定的条件下,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引导组织被管理者实现组织目标的一种活动。 2.管理的属性:A非政治性(指管理与生产力和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属性);B政治性(管理与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联系的属性) 3.管理的特点:A管理总是指向一定的目标,为实现一定目标服务的;B管理都是对人、财、物、信息、时空的管理。C管理是一个计划、实施、检查、总结的过程;D每一种管理活动都是管理的主体和管理的客体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 4.教育管理的含义:是属于管理中公共事业管理的一种。是教育管理者运用一定的理论与方法,在特定的条件下,全理配置教育资源,引导组织教育人员完成教育任务,实现教育目标的一种活动。(宏观:教育行政;微观:学校管理) 5.学校管理:是学校管理者采用一定的措施和手段,充分利用学校的有限资源,引导和组织师生员工实现学校育人目标的一种活动。 6.教育管理的产生:学校管理的产生较之于教育行政的产生来说要早;教育行政虽然是国家对教育的管理,但不是一有国家就有了教育行政,它是国家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是以国家一级教育行政机构的产生作为标志的。进入19C,各国纷纷设立了比较系统的教育行政制度,建立了国家一级的教育行政机构。1817年,普鲁士的教育部脱离了内政部而独立;1828年法国也设立了教育部;中国在1905年也设了学部,后改称教育部。 7.世界各国纷纷在19C设立教育部的原因:A从需要方面来说,在政治上,19C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兴盛时期。资产阶级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不得不重视人的培养问题;在经济上,为增进教育投资的效益,教育就有由政府统筹计划的必要;就教育本身来说,自资本主义国家实施公共教育后,就需要有专门的人和机构来解决,于是建立国家管理教育的制度就不可避免了。B从可能方面来说,在政治上,资产阶级的

2012年10月全国自考00449《教育管理原理》历年真题试题及答案

全国2012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教育管理原理试题 课程代码:00449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 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我国教育管理的基本方法有法治的方法、预测规划的方法、经济的方法以及 A.计划的方法和行政的方法 B.组织调度的方法和激励的方法 C.指导的方法和权变的方法 D.科学的方法 2.在教育管理学产生以后的一段时间(20世纪初)受孔德和斯宾塞科学观的影响,教育管理研究颇看重 A.演绎的方法 B.逻辑实证主义的方法 C.文献方法 D.归纳的方法 3.不少国家注重建立庞大的信息咨询中心,为地方教育提供丰富的统计数据和教育资料,进行各种教育咨询,这体现了教育管理的 A.计划职能 B.指导职能 C.服务职能 D.经营职能 4.避免教育经费预算中随意性的关键是 A.制定政策 B.遵守法律 C.积极创收 D.加强管理 5.我国的教育基本法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基础教育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6.德尔菲预测法的提出者是 A.达顿和斯奈登 B.达尔奇和赫尔默 C.卡伯利和佩恩 D.雪恩和克里奇

全国2011年01月00449自考《教育管理原理》试题及参考答案

全国2011年1月自学考试教育管理原理试题 课程代码:0044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教育管理的发展趋势上,有的国家强调要削弱中央控制地方教育的权力,扩大地方办教育的自主权,政府颁布的教育法令并不强制地方一律执行,有的在各级教育行政机关中成立各种审议机构,对当局的教育政策实行审议和监督,这一特点体现的是 1-8 ( A )A.民主化 B.相对集权化 C.科学化 D.效率化 2.研究教育管理现象,涉及人们在实践的基础上对教育的一种系统的理性的认识的是 ( C )1-12 A.教育管理的体制 B.教育管理的活动 C.教育管理的观念 D.教育管理的机制 3.现代教育管理学既研究国家政权如何干预教育行政活动,又研究教育管理本身的技术和效率问题,有两大源流,一是美国的行政学,二是( B )1-20 A.法国的行政学 B.德国的行政学 C.英国的管理学 D.日本的管理学 4.就教育管理的监督职能而言,不同类型的教育管理体制的国家,具有不同的特点,地方分权制的国家强调(D )2-38 A.计划监督 B.行政监督 C.审计监督 D.法律监督 5.教育管理活动必须以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为依据,使我国的教育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服务,这是教育管理的( A )3-43 A.方向性原则 B.科学性原则 C.有效性原则 D.规范性原则

6.行政是伴随着国家的诞生而出现的,是为了推行国家政务而进行的活动,行政也是一种管理活动,二者的关系是( B )7-136 A.行政的范围较管理大 B.行政的范围较管理小 C.行政的范围与管理的范围一样 D.行政的范围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7.我国教育人事制度中,培训制度和交流制度属于(C )7-149 A.用才方面的制度 B.求才方面的制度 C.养才方面的制度 D.代谢方面的制度 8.一般将教育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叫做( A )4-70 A.教育法律 B.教育文件 C.教育规范 D.教育法规 9.2006年,我国国家权力机关修订了( B )4-教材上没有标准答案 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 10.通过研究动态系统的状态和状态变化过程来推测随机变化的一种数字预测方法是 ( D )5-93 A.德尔菲预测法 B.教育专家协商预测法 C.回归预测法 D.马尔柯夫预测法 11.整个教育机构系统中,承担实施教育培养任务的机构是( B )6-109 A.各级各类教育行政 B.各级各类学校 C.学校班级 D.学校教研室 12.实行工作岗位责任制最重要的是做到( C )6-134 A.重视物质利益 B.激励工作士气 C.做到职权责统一 D.明确岗位责任 13.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必须根据地方财力,在制定预算时逐步实行(A )8-160 A.定额加专项的办法 B.定额加效益的办法 C.定额加公平的办法 D.项目加重点的办法 14.学校管理的客体“四因素”说是指学校管理活动中的( C )13-301 A.人、财、物、地点 B.人、财、物、时间 C.人、财、物、事 D.人、财、信息、事 15.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与学校教育质量紧密相联,这体现了( C )

(完整版)教育管理原理自学考试考试试题及其答案

2011年教育管理原理自学考试考试试题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 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19世纪以前,世界各国的教育管理活动多处于( b) A.无组织有政府的状态 B.无系统无组织的状态 C.独立的状态 D.有组织无政府的状态 2.教育管理学在我国作为独立形态的学科始于(A ) A.19世纪末20世纪初 B.18世纪末19世纪初 C.19世纪初 D.20世纪末 3.教育管理的人本原理是指(C ) A.学生是学校的主体 B.教师的主导地位 C.教师是学校的主体 D.学校领导的主体地位 4.使教育管理活动正规化的一个重要职能是(D ) A.计划职能 B.监督职能 C.经营职能 D.法治职能 5.教育管理原理的体现是指(B ) A.教育管理方法 B.教育管理原则 C.教育管理对象 D.教育管理职能 6.从生产关系的变化来看,教育管理方法的特点是( C) A.差异性与稳定性 B.发展性与稳定性 C.差异性与发展性 D.相对平衡性 7.第一次提出了我国近代的教育宗旨的是( B) A.1903年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 B.1906年《奏定宣示教育宗旨折》 C.1912年《对教育方针之意见》 D.1915年《颁定教育宗旨》8.提出我国现时期的教育方针的是(A ) A.《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建议》 B.《政府工作报告》

C.《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9.教育预测中的中心环节是(B ) A.选取合适的预测方法 B.实施预测 C.明确预测的目的 D.搜集预测所需的数据和资料 10.教育机构个教育规范的结合体或统一体是( B) A.教育机构 B.教育机构 C.教育行政体制 D.学校教育体制 11.我国现阶段的基础教育由(B ) A.地方政府分级管理的体制 B.地方政府实行分级办学、分工管理的体制 C.地方政府合作管理的体制 D.地方政府实行分级办学、合作管理的体制 12.教育行政的核心内容是(C ) A.教育财务行政 B.教育信息及其管理 C.教育人事行政 D.人 13.国家公务员考试录用的标准是( C) A.才能 B.勤奋 C.德才兼备 D.品德 14.教育财务行政的首要职能是(A ) A.筹措教育经费 B.配置教育资源 C.改善教育投资效益 D.增设投资渠道 15.我国筹措教育经费的主要渠道是( C) A.征收教育附加费 B.学校勤工俭学和社会服务收入 C.国家教育财政拨款 D.捐资助学 16.教育行政过程是一个由输入到输出,经反馈到再次输入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讲,教育行政工作实际上就是以(B ) A.事的管理为中心的工作 B.信息处理为中心的工作 C.人的管理为中心的工作 D.时间、空间的管理为中心的工作 17.每个单位或个人都与其他四个单位或个人沟通的形式,称为(D) A.树形沟通 B.聚合形沟通

自考计算机系统结构考前复习资料

第一章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基本概念 从处理数据的角度看,并行级别有位串字串,位并字串,位片串字并,全并行。位串字串和位并字串基本上构成了SIMD。位片串字并的例子有:相联处理机STARAN,MPP。全并行的例子有:阵列处理机ILLIAC IV。 从加工信息的角度看,并行级别有存储器操作并行,处理器操作步骤并行,处理器操作并行,指令、任务、作业并行。 存储器操作并行是指可以在一个存储周期内并行读出多个CPU字的,采用单体多字、多体单字或多体多字的交叉访问主存系统,进而采用按内容访问方式,位片串字并或全并行方式,在一个主存周期内实现对存储器中大量字的高速并行操作。例子有并行存储器系统,以相联存储器为核心构成的相联处理机。 处理器操作步骤并行是指在并行性概念中引入时间因素,让多个处理过程在时间上错开,轮流重复地执行使用同一套设备的各个部分,加快硬件周转来赢得速度。例子有流水线处理机。 处理器操作并行是指一个指令部件同时控制多个处理单元,实现一条指令对多个数据的操作。擅长对向量、数组进行处理。例子有阵列处理机。 指令、任务、作业并行是指多个独立的处理机分别执行各自的指令、任务、作业。例子有多处理机,计算机网络,分布处理系统。 并行性的开发途径有时间重叠(Time Interleaving),资源重复(Resource Replication),资源共享(Resource Sharing)。 时间重叠是指在并行性概念中引入时间因素,让多个处理过程在时间上错开,轮流重复地执行使用同一套设备的各个部分,加快硬件周转来赢得速度。例子有流水线处理机。 资源重复是指一个指令部件同时控制多个处理单元,实现一条指令对多个数据的操作。例子有阵列处理机,相联处理机。 资源共享是指用软件方法让多个用户按一定时间顺序轮流使用同一套资源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从而提高系统性能。例子有多处理机,计算机网络,分布处理系统。 SISD:一个指令部件控制一个操作部件,实现一条指令对一个数据的操作。例子有传统的单处理机 SIMD:一个指令部件同时控制多个处理单元,实现一条指令对多个数据的操作。例子有阵列处理机,相联处理机。 MIMD:多个独立的处理机分别执行各自的指令、任务、作业,实现指令、任务、作业并行的多机系统,是多个SISD的集合,也称多倍SISD系统(MSISD)。例子有多处理机,计算机网络,分布处理系统。 exercises: 1.有一台经解释实现的计算机,可以按功能划分成4级,每一级为了执行一条指令,需要下一级的N条指令来解释。如果执行第1级的一条指令要Kns时间,那么执行第2、第3和第4级的一条指令各需要用多少时间? 解答:执行第2、第3和第4级的一条指令各需要KNns、KN^2ns、KN^3ns的时间。 1.有一个计算机系统可按功能分成4级,每级的指令互不相同,每一级的指令都比其下一级的指令在效能上强M倍,即第i级的一条指令能完成第i-1级的M条指令的计算量。现若需第i级的N条指令解释第i+1级的一条指令,而有一段第1级的程序需要运行Ks,问在第2、3和4级上一段等效程序各需要运行多长时间? 答:第2级上等效程序需运行:(N/M)*Ks。第3级上等效程序需运行:(N/M)*(N/M)*Ks。第4级上等效程序需运行:(N/M)*(N/M)*(N/M)*Ks。 note: 由题意可知:第i级的一条指令能完成第i-1级的M条指令的计算量。而现在第i 级有N条指令解释第i+1级的一条指令,那么,我们就可以用N/M来表示N/M 表示第i+1级

月全国自考《教育管理原理》历年真题试题及答案

全国 2016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育管理原理试题 (课程代码0044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教育管理活动的目的和内容,工作机构和方式都是以 A.执行国家的既定政策为目的B.执行政党的既定政策为目的 C.执行教育的既定政策为目的D.执行校长的既定政策为目的 2. 1903年清政府颁布的《奏定初级师范学堂章程》中规定设置的通习学科为 A.教育制度B.教育政令机关 C.教育法令D.教育政策 3. 一个系统至少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子系统构成,这说明系统具有 A.集合性B.目的性 C.层次性 D.相关性 4. 依照国家制定的教育法律、法令来指导和调节自己的管理行为,从而使教育管理活动规范化、制度化,以保证和促进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这体现了教育管理的 A. 方向性原则 B. 科学性原则 C. 规范性原则 D. 有效性原则 5. 根据公共利益的需要,在紧急情况下,教育管理部门采取的非法行为可以有效,体现了教育行政执法的 A.合法性原则 B. 合理性原则 C.应急性原则 D. 越权无效性原则 6.对教育制度、教育结构、教育功能、教育形式、教育发展的速度和规模等内容进行的预测从类型上属于 A.宏观教育预测B.定性教育预测 C.长期教育预测D.多对象教育预测 7.教育规划的主要特点包括 A.系统性、发展性、客观性B.系统性、预见性、主观性 C.长期性、预见性、客观性D.系统性、预见性、客观性 8.教育的规范体系是建立并保证教育机构正常运转的规章制度,规定着教育机构的职责权限和机构内人员的 A.工作职级B.岗位贵任 C.职务高低D.权利性质 9.根据国家规定,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编制教育预算,应采用的编制办法是 A.学生加专项B.师生加专项 C.定额加人数D.定额加专项 10.国家教育财政拨款是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的重要构成部分,也是我国筹措教育经费的 A.主渠道B.辅助渠道 C.唯一渠道D.专项渠道 11.教育行政部门的横向沟通,一般以商榷和协调为主,不带有命令色彩而具有相互支持的性质,所以一般采用的沟通途径是 A.星形途径B.轮形途径 C. 树形途径D.矩形途径 12.督学人员的职权受法律保护和支持,由 A. 法律授予B.政府授予

计算机系统结构作业答案第三章(张晨曦)

3.1 -3.3为术语解释等解答题。 3.4 设一条指令的执行过程分为取指令,分析指令和执行指令3个阶段,每个阶段所需时间分别为ΔT, ΔT, 2ΔT,分别求出下列各种情况下,连续执行N条指令所需的时间。 (1) 顺序执行方式 (2) 只有“取指令”与“执行指令”重叠 (3) “取指令”,“分析指令”与“执行指令”重叠 解: (1) 4NΔT (2) (3N+1) ΔT (3) 2(N+1) ΔT 3.6 解决流水线瓶颈问题有哪两种常用方法? 解: (1) 细分瓶颈段 将瓶颈段细分为若干个子瓶颈段 (2) 重复设置瓶颈段 重复设置瓶颈段,使之并行工作,以此错开处理任务 3.9 列举下面循环中的所有相关,包括输出相关,反相关,真数据相关。 for(i = 2; i < 100; i=i+1) { a[i] = b[i] + a[i]; -----(1) c[i+1] = a[i] + d[i]; -----(2) a[i-1] = 2*b[i]; -----(3) b[i+1] = 2*b[i]; -----(4) } 解: 输出相关:第k次循环时(1)与第k+1轮时(3) 反相关:第k次循环时(1)和(2)与第k-1轮时(3) 真数据相关:每次循环(1)与(2),第k次循环(4)与k+1次循环(1),(3),(4) 3.12 有一指令流水线如下所示 50ns 50ns 100ns 200ns (1)求连续如入10条指令的情况下,该流水线的实际吞吐率和效率 (2)该流水线的“瓶颈”在哪一段?请采用两种不同的措施消除此“瓶颈”。对于你所给出 的两种新的流水线连续输入10条指令时,其实际吞吐率和效率各是多少? 解:(1)(m表示流水线级数,n 表示任务数)

计算机体系结构自考

全国 2004年 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计算机系统结构试卷 课程代码:02325 一、单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 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20 分) 1.软件和固件的功能在逻辑上是 ( )的。 A.固件优于软件 B.不等价 C.等价 D.软件优于固件 2.( )编写者看到的逻辑结构和功能能力就是计算机的外部特性。 A.操作系统 B.汇编语言程序 C.Windows NT D.微程序 3.RISC 计算机的指令系统集类型是 ( )。 A. 堆栈型 B.累加器型 C.寄存器—寄存器型 D.寄存器-存储器型 4.主存储器的 ( )要求属于外特性。 A. 容量大小 B.速度 C.页面组织 D.带宽 5.在采用延迟转移技术时,在以下几种调度方法中,效果最好的是哪一种方法 ?( ) A.将转移指令前的那条指令调度到延迟槽中 B.将转移目标处的那条指令调度到延迟槽中 C.将转移不发生时该执行的那条指令调度到延迟槽中 D.在延迟槽中填入 NOP 空操作指令 6.设 8个处理器编号分别为 0,1,2?,7用 Cube2互联函数时,第 5号处理机与第 ( 处理机相联。 A.1 B.3 C.4 D.6 7.大型计算机和小型计算机的主要区别在于 ( )。 A.大型机运行速度比小型机快得多 B.大型机能够控制大量的外设 C.大型机具有图型终端和图形处理能力 D.大型机的外存经管能力超过小型机 8.在以下总线规范中,哪一种总线具有与设备和主机无关的高级命令系统 ?( ) A.IDE B.AT C.SCSI D.PCI )号)。 1 / 5

【自考真题】最新2018年4月自考教育管理原理真题含参考答案(自考必备) (2)

2018年4月自考教育管理原理真题 全国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育管理原理试题 课程代码:00449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毎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美国的行政学着重研究行政工作的 A.合理性与效率性 B.干预性和控制性 C.合理性与干预性 D.技术性与控制性 2、社会生产关系的性质不同,生产劳动的结合方式不同,管理的 A.方式和方法也不同 B.社会性质也不同 C.管理者也不同 D.被管理者也不同 3、教育管理活动的每一个基本要素,都不是孤立的,它既在自己的系统之内,又与其他系统发生各种形式的联系。这是教育管理的 A.动态原理 B.系统原理

C.人本原理 D.效益原理 4、教育管理活动必须以国家的教宵方针政策为依据,它体现的是教育管理的 A.科学性原则 B.思想性原则 C.方向性原则 D.规范性原则 5、马斯洛提出:人的需要层次结构是由生理、安全、社交、自尊和自我实现五种需要所组成的,其层次结构排列的特点是 A.由高到低 B.由低到高 C.由远及近 D.由近到远 6、教育政策的最高表现形式是 A.教育方针 B.教育原理 C.教育管理 D.教育体制 7、需要花费较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对政府部门制定政策和计划有重要作用的教育预测属于 A.微观教育预测 B.宏观教育预测 C.定性教育预测 D.定量教育预测 8、将若干名教育专家集中在一起,共同探讨未来教育发展的趋势,预测教育前贺的方法是 A.教育专家个人预测法 B.教育专家协商预测法 C.德尔菲预测法 D.问归预测法 9、教育的机构体系与教育的规范体系结合到一起,就构成为一国的 A.教育制度 B.教育体系

2020年自考《教育管理原理》模拟试题及答案一

2020年自考《教育管理原理》模拟试题及答案一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 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教育管理的二重性是指自然属性和() A. 教育属性 B.管理属性 C. 教育属性 D.客观属性 2. 教育的质量,既是教师教出来的,也是学生学出来的。这反映 了教育管理特点的() A. 管理对象和“产品”的主体性 B. 管理内容的教育性 C.管理过程的复杂性 D.管理形式的复杂性 3.在目标管理过程中,根据每个成员和每个部门的具体工作目标,明确规定各自应该承担的责任,并且授予实施目标应该具备的相对应 的权力,这种行为称作( ) A.论证决策 B.分解目标 C.定责授权 D.协调平衡 4.192020年发表的标志着管理过程理论产生的作品是() A.《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 B. 《管理实践》 C. 《教室管理》 D.《学校报告与学校效果》 5.按调查方式划分,教育管理研究中的调查法包括访谈调查、问 卷调查和( ) A.描述性调查 B.预测性调查

C.成品分析调查 D.普遍调查 6.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根据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求以及教育发展条件与可能性,为实现其社会发展总目标而作出的相关教育发展的全局性、长期性的谋划和对策,被称为( ) A.教育发展规划 B.教育发展计划 C.教育发展战略 D.教育发展决策 7.教育行政处罚的原则不包含( ) A.处罚法定原则 B.一事不再罚原则 C.惩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D.责任追究依事而定原则 8.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教育经费占国名生产总值的比例为()A. 2% B. 3% C. 4% D.5% 9. 教育评价的功能有: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诊断功能和() A. 促动功能 B. 反馈功能 C. 鉴定功能 D.沟通功能 10.通过收集输出的教育信息的执行情况,对教育信息的再输出发生影响,这体现了教育督导的( ) A.反馈性功能 B.促动性功能 C.鉴定性功能 D.沟通性功能 11.下列不属于上级领导应对校长负责制的态度是() A.给予学校办学自主权 B. 改变上下之间的领导管理方式 C. 支持群众参与监督和管理 D.承认学校是相对独立的办学实体

高等计算机体系结构考题部分答案整理与分析(1).

高等计算机体系结构考题部分答案整理与分析(1) ——2002年高体考试真题解析1.填空题 1)第一台通用流水线计算机是:Stretch,即IBM7030 解析:主要是考察流水线技术的相关背景。最早实现流水线技术的计算机应该是使用Stretch,即IBM7030,使用流水线实现了重叠取指令、译码和执 行。其中还设计了避免冲突的ALU旁路技术。在1964年发布了CDC6600是使 用记分板技术实现动态调度流水线机制的机器。而使用保留站机制的Tomasulo 算法是在IBM 360/91中使用的。知识来源于本科课件第二讲 2)有效检测N位加法溢出的方法是: 察看输入最高位的进位是否等于最高位输出的进位 解析:该知识来自本科计算器加减法运算的相关知识。溢出指运算的结果超出了正常的表示范围。加法溢出只可能出现在两个同为正数或同为负数相加 才可以实现。可用以下方法检测:察看输入最高位的进位是否等于最高位输出 的进位。若不相等则容易知道该数据溢出。 3)时间局部性是指: 如果一个信息项正在被访问,那么近期它还会再被访问 解析:考察流水线及性能改进基础——局部性原理。局部性原理:CPU访问存储器时,无论取指令或者存取数据,访问存储单元都趋向于聚集在一个较 小的连续区域中。局部性原理包含时间局部性和空间局部性。时间局部性指 如果一个信息项正在被访问,那么近期它还会再被访问。原因:由程序循环和 堆栈技术造成的。空间局部性指在最近的将来用到的信息很可能在现在正在使 用的信息在空间地址上临近。原因:由指令顺序执行和数组存放造成。 4)流水线存在的三种相关是:数据相关、名字相关和控制相关 解析:考察指令级并行技术的基础相关知识。相关性是程序的特性,一个相关 是否会导致实际的冒险,该冒险是否会造成停顿,这是流水线结构的基本特征。 指令共有三种不同类型的相关:数据相关、名字相关和控制相关。 2.辨析题 1)加深流水线级数一定可以提升处理器性能。 这句话说法不对。当然在一定条件下加深流水线的级数可以加快流水线处理的 并行度,从而提高处理器的性能。但超过一定限度后,流水线级数无法无限制 地增加并提高处理性能。影响和限制流水线级数来提高性能的因素如下:1)指 令流的并行度有限,当流水线级数增加,即流水线深度增加时,因为相关引起 停顿将最终造成CPI的增加。更深的流水线会造成时钟周期的下降,并受到时 钟扭斜和负载的限制。 2)增加页面大小一定可以提升系统整体性能。 这句话说得不对。由于RAM价格下降,存储器变得更大;处理器和存储器之间 的速度差别更大,因此必须增加页面大小。但增加页面大小会使存储器中的内 部碎片变得严重,从而浪费很多存储空间。因此增加页面大小不一定可以提升 系统整体性能。

自考计算机系统结构试题-小炒

一、选择题 1、对汇编语言程序员,下列(A )不是透明的。 A: 中断字寄存器 B: 乘法器 C: 移位器 D: 指令缓冲器 2、假设对A机器指令系统的每条指令的解释执行可直接由B机 器的一段微程序解释执行,则A称为(D )。 A: 仿真机 B: 宿主机 C: 虚拟机 D: 目标机 3、 1. 查看下面三条指令:V3←A;V2←V0+V1;V4←V2*V3;假 设向量长度小于64,且前后其他的指令均没有相关性,数据进入和 流出每个功能部件,包括访问存储器都需要一拍的时间,假设向 量的长度为N。三条指令全部采用串行的方法,那么执行的时间是:A: 3N+20 B: 3N+21 C: 3N+22 D: 3N+23 4、某向量处理机有16个向量寄存器,其中V0-V5种分别存放有 向量A,B,C,D,E,F,向量的长度是8,向量各元素均为浮点数;处理 部件采用两个单功能流水线,加法功能部件时间为2拍,乘法功 能部件时间为3拍。采用类似CRAY-1的链接技术,先计算(A+B)*C, 在流水线不停的情况下,接着计算(D+E)*F。求此链接流水线的通 过时间是多少拍?(设寄存器出入各需1拍) A: 8 B: 9 C: 17 D: 18 5、设有一个4个处理器的MIMD系统,假设在系统中访存取指和 取数的时间可以忽略不计;加法与乘法分别需要2拍和4拍;在 MIMD系统中处理器(机)之间每进行一次数据传送的时间为1拍; 在MIMD系统中,每个PE都可以和其它PE有直接的的通路。 求利用此系统计算表达式所需 的节拍数。 A: 23 B: 12 C: 11 D: 10 6、以下哪些是周期窃取方式的特点? A : 硬件结构简单 B : 硬件结构复杂 C : 数据输入或输出过程中占用了CPU时间 D : 数据输入或输出过程中不占用CPU时间 7、从下列有关Cache的描述中,选出应填入空格中的正确答案: (1)今有甲、乙两台计算机,甲计算机的Cache存取时间为50ns, 主存储器为2us;乙计算机的Cache存储时间为100ns,主存储器 为1.2us。设Cache的命中率均为95%,则甲计算机的平均存取 时间为__A_ns;乙计算机的平均存取时间为__B_ns。 (2)在Cache中,经常采用直接映象或组相联映象两种方式,在 Cache容量相等的情况下,前者比后者的命中率__C__。 选项 A : 147.5 153.5 155 180 选项 B : 147.5 153.5 155 180 选项 C : 高低相等 8、有研究人员指出,如果在采用通用寄存器指令集结构的计算 机里加入寄存器—存储器寻址方式可能提高计算机效率,做法就 是用指令ADD R2,0(Rb)代替指令序列LOAD R1,0(Rb) ADD R2,R2,R1假定使用新的指令能使时钟周期增加10%,并且假定只 对时钟产生影响,而不影响CPI那么采用新指令,要达到与原来 同样的性能需要去掉的LOAD操作所占的百分比?(提示:去掉的 是与ADD指令连用的LOAD指令,假定未采用新指令前LOAD指令 占总指令的22.8%)A: 39% B: 36% C: 40% D: 39.8% 9、下述的几个需要解决的问题中,那个是向量处理机所最需要 关心的? A: 计算机指令的优化技术 B: 设计满足运算器带宽要求的存储器 C: 如何提高存储器的利用率,增加存储器系统的容量 D: 纵横处理方式的划分问题 10、一台单处理机可以以标量方式运行,也可以以向量方式运行。 在向量方式情况下,计算可比标量方式快18倍。设某基准程序在 此计算机上运行的时间是T。另外,已知T的25%用于向量方式, 其余机器时间则以标量方式运行。那么在上述条件下与完全不用 向量方式的条件下相比的加速比是: A: 3 B: 3.43 C: 3.33 D: 以上均不正确 11、给定1个采用完全混洗互连网络,并有256个PE的SIMD机 器,加入执行混洗互连函数10次,则原来在PE123中的数据将被 送往何处? A: PE237 B: PE222 C: PE111 D: PE175 12、 设计一种采用加、乘和数据寻径操作的算法,计算表达式 。假设加法和乘法分别需要2个和4个 单位时间,从存储器取指令、取数据、译码的时间忽略不计,所 有的指令和数据已经装入有关的PE。现有一台串行计算机,有一 个加法器,一个乘法器,问最短多少单位时间计算出s? A: 192ns B: 130ns C: 128ns D: 以上结果都不对 13、下列功能,那些一般由硬件实现? A : 第一次关CPU中断 B : 返回中断点 C : 第一次开CPU中断 D : 保存中断点 14、星形网络的网络直径和链路数分别为()和()。 选项 1 : N-1 N/2 2 N(N-1)/2 选项 2 : N-1 N/2 2 N(N-1)/2 16、在计算机系统结构来看,机器语言程序员看到的机器属性是 (D)。 A)计算机软件所要完成的功能B)计算机硬件的全部组 成 C)编程要用到的硬件知识D)计算机各部件的硬件 实现 17、在提高CPU性能的问题上,从系统结构角度,可以(D)。 A)提高时钟频率B) 减少程序指令条数 C)减少每条指令的时钟周期数D)减少程序 指令条数和减少每条指令的时钟周期数 18、计算机系统结构不包括(C )。 A)主存速度B)机器工作状态C)信息保护 D)数据表示 19、推出系列机的新机器,不能更改的是(A)。 A)原有指令的寻址方式和操作码B) 系统的总线的组成 C)数据通路宽度 D)存储芯片的集成度 20、在系统结构设计中,提高软件功能实现的比例会(C)。 A)提高解题速度 B)减少需要的存储容量 C)提高系统的灵活性 D)提高系统的性能价格比 21、重叠寄存器技术主要用于解决在RISC系统中因( C )而导 致的问题。 A)JMP指令影响流水线 B)CALL指令的现场保护 C)只有LOAD和STORE指令带来的访问存储器不便D) 存储器访问速度 22、不属于堆栈型替换算法的是(C )。 A)近期最少使用法B)近期最久未用法 C)先 进先出法D)页面失效频率法 23、与全相联映象相比,组相联映象的优点是(B)。 A)目录表小B)块冲突概率低C)命中率高 D)主存利用率高 24、最能确保提高虚拟存储器访主存的命中率的改进途径是(D)。 A)增大辅存容量 B)采用FIFO替换算法并增大页面 C)改用LRU替换算法并增大页面D)改用LRU 替换算法并增大页面数 25、"一次重叠"中消除"指令相关"最好的方法是( A )。 A)不准修改指令B)设相关专用通路C)推后分析下条指令 D)推后执行下条指令 26、在流水机器中,全局性相关是指(D)。 A)先写后读相关B)先读后写相关C)指令相关 D)由转移指令引起的相关 2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 A)线性流水线是单功能流水线B) 动态流水线是多功能流水线 C)静态流水线是多功能流水线D) 动态流水线只能是单功能流水线 28、16个处理器编号为0、1、…、15,采用单级Cube3互连网络 互连,与13号处理器相连的处理器号是()。 A)2 B)3 C)4 D)5 29、经多级网络串联来实现全排列网络,只能用(C)。 A)多级立方体网络B)多级PM2I网络C)多级混洗 交换网络D)上述任何网络 30、经3级立方体网络对0-7八个端子(0 1 2 3 4 5 6 7)排列, 进行模8移4变换,得到的这八个端子新的排列应当是()。 A)(2 3 4 5 6 7 0 1)B) (4 5 6 7 0 1 2 3) C)(1 2 3 0 5 6 7 4)D) (1 0 3 2 5 4 7 6) 31、虫蚀寻径以流水方式在各寻径器是顺序传送的是(C)。 A)消息B)包C)片 D)字节 32、能实现指令、程序、任务级并行的计算机系统属于(D )。

计算机系统结构总结

1、计算机系统的多级层次结构: 物理机:用固件/硬件实现的机器。 虚拟机:由软件实现的机器。(虚拟机中有些操作可以由硬件或固件实现。固件:具有软件功能的硬件)本门课程研究软硬件的交界面 2、计算机系统结构(Computer Architecture)是指传统机器程序员所看到的计算机属性,即概 念性结构与功能特性。 计算机组成(Computer Organization)指的是计算机系统结构的逻辑实现,包含物理机器级中的数据流和控制流的组成以及逻辑设计等。着眼于物理机器级内各事件的排序方式与控制方式、各部件的功能以及各部件之间的联系。 计算机实现(Computer Implementation)指的是计算机组成的物理实现,包括处理机、主存等部件的物理结构,器件的集成度和速度,模块、插件、底板的划分与连接,信号传输,电源、冷却及整机装配技术等。着眼于器件技术和微组装技术,其中器件技术在实现技术中起主导作用。 下面举例说明上三个概念的区别: (1)确定指令系统中是否有乘法指令属于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内容,但乘法指令时用专门的乘法器实现,还是用加法器经多步操作来实现,属于计算机组成。而乘法器、 加法器的物理实现,入器件的选定及所用的微组装技术等,属于计算机实现。 (2)主存容量与编址方式(按位、按字节或按字访问等)的确定属于计算机系统结构。 为了达到给定的性能价格比,主存速度的快慢、逻辑结构是否采用多体交叉等属 于计算机组成。而主存系统的物理实现,如器件的选定、逻辑电路的设计、微组 装技术的使用等均属于计算机实现。 3、CPU性能取决于CPU时间。 冯?诺依曼计算机以运算器为中心。 4、仿真和模拟的主要区别在于解释执行所用的语言。(仿真是用是微程序解释执行,模拟是 用机器语言程序解释执行) 5、并行性的两层含义:同时性(simultaneity)和并发性(concurrency) (同时性: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件在同一时刻发生) (并发性: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件在同一时间间隔内发生) 6、看课后题:1.7和1.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