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危害教育培训记录

职业危害教育培训记录

职业危害教育培训记录

职业健康卫生知识培训内容

职业健康卫生知识培训 职业病概论 一、职业病危害与职业病的基本概念 1、什么是职业卫生? 职业卫生是指人们在从事行业和工作活动中,保持符合保护健康、防止疾病所必须的情况、状况以及达到这种状态所实施的行为和过程。 2、什么是职业危害?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哪几类? 职业危害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由于受不良的生产条件和工作环境的影响,给劳动者带来危险和伤害,其中包括事故和疾病等多种危害因素对人体的伤害。 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它职业有害因素 3、什么叫职业病? 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统称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4、什么叫法定职业病? 法定职业病是指国家规定并正式公布的职业病,是指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引起的疾病。2002年国家卫生部会同劳动保障部重新颁布的法定职业病目录有10类115种

5、职业病的特点: ⑴病因明确:由职业病危害因素所致, 这些人为因素被控制消除, 即可防止疾病发生; ⑵病因可测:所接触的危害因素(病因)通常可以检测, 过量接触才得病; ⑶群体性:接触相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工人常集体发病; ⑷多无特效药:早发现,易恢复,晚发现,疗效差。 6、如何发现职业病 最有效是做职业性体检 就业前体检 : 发现职业禁忌症 在岗体检: 早发现可疑职业病、禁忌症 离岗体检: 证明在职期间有无得职业病或损害 7、毒物进入人体的三个途径 呼吸道(最常见最危险的途径) 皮肤(有些毒物只要与皮肤接触,就能被吸收) 消化道(职业中毒的机会极少) 二、生产过程中的危害因素 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它职业有害因素。 职业危害因素分类: 物理性危害因素:噪音、振动、高温、光线过强、电离辐射等。 化学性危害因素:强酸强碱、粉尘、有毒有害气体等。

职业病防治培训记录

职业病防治培训记录 时间:2011年6月10日 地点:一楼会议室 主持人:高景龙 培训内容:职业病危害的基本概念 1.职业卫生 职业卫生原称为劳动卫生或工业卫生,是研究生产劳动中生产工艺过程、劳动过程和生产环境因素等劳动条件对劳动者健康影响的规律或危害程度,从而提出如何改善劳动条件及作业环境、防止职业危害的侵袭预防职业病的发生,以达到保护和增进劳动者的健康、提高劳动者的能力为目的的学科,其主要任务是识别、评价、预测和控制不良劳动条件对职业人群健康的影响。 2.劳动条件 劳动条件指生产工艺过程、劳动过程和生产产环境3方面。 (1)生产工艺过程,指按生产工艺所要求的各项生产工序进行连续作业的过程,它随生产技术、机器设备、使用材料和工艺流程的变化而改变。 (2)劳动过程,指在按生产工艺所要求的各项生产中,从事有目的和价值的职业活动过程,它涉及针对生产工艺流程的劳动组织、生产设备布局、作业者操作体位和劳动方式,以及智力和体力劳动的比例等。 (3)生产环境,指作业场所环境,包括按工艺过程建立的室内作业环境和周围大气环境,以及户外作业大自然环境。

3.职业性有害因素 生产工艺过程、劳动过程和工作环境中产生和/或存在的,对职业人群的健康、安全和作业能力可能造成不良影响的一切要素或重要条件,统称为职业性有害因素。 职业病防治培训记录 时间:2011年12月10日 地点:一楼会议室 主持人:高景龙 培训内容:生产性粉尘的危害、职业中毒。 生产性粉尘的危害 1.生产性粉尘的定义 生产性粉尘指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并能够长时间浮游于空气中的固体微粒。它是污染作业环境、损害劳动者健康的重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可引起包括尘在内的多种职业性肺部疾病。 2.生产性粉尘的致病机理 生产性粉尘的理化性质不同,对人体的危害性质和程度亦不同。在卫生学上有意义的粉尘理化性质有分散度、游离二氧化硅含量、荷电性、爆炸性及粉尘的化学成分等。生产性粉尘对人体的危害粉尘吸入量以及个体差异的影响。 一般只有5UM以下的细粉尘能进入泡导致慢性肺脏疾病。粉尘进入肺泡,后肺泡内的巨噬细胞视粉尘为导物将其吞噬,导致一系列复杂的机体反应,促使肺组织纤

医院职业暴露登记表 (1)

肖家坳卫生院职业暴露个案登记表 一、基本情况 姓名性别职业:()1.医师 2.护士 3.检验师 4.麻醉师 5.放射技师 6.实习医生 7.实习护士 8.工勤人员 9.其他 科室年龄工龄发生时间20 年月日时分 职业暴露情况描述(原因、受伤程度): 发生状况:()1.肌注 2.静注 3.穿刺4.缝合5.拔针 6.分离/洗消7.采集处理标本8.收集锐器9.其它 暴露器材:()1.头皮针 2.注射器针头3.缝合针 4.手术刀片 5.其它器材 6.无 暴露部位:()1.左手掌侧2. 左手背侧 3.右手掌侧4. 右手背侧5.左足 6.右足7.眼8. 其它 暴露类型:()1.皮肤粘膜完整2. 原有皮肤粘膜损伤3. 皮肤粘膜受轻度损伤4. 皮肤粘膜受深部损伤 暴露量:()1.小 2.大(暴露源体液、血液≥5ml)既往职业暴露次数:()次 暴露持续时间:()1.≤10分钟 2.10-30分钟 3.≥30分钟 戴乳胶手套:()1.是 2.否 3.不需要岗前培训:()1. 是 2.否 二、暴露源情况 1.患者情况姓名:住院号:性别:年龄:诊断: 血清学检查情况:()①HBV:②HCV:③HDV:④HEV: ⑤HIV:⑥梅毒:⑦其它:⑧不详 2.暴露源情况: 三、暴露后紧急处理措施 1. 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①是②否 2. 在伤口旁端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①是②否 3. 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用(75%乙醇或0.5%碘伏)消毒液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 被暴露的粘膜,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①是②否 四、评估(以下由医院感染管理科填写) 暴露级别:()①1级②2级③3级暴露源头严重程度:()①轻度②重度③不明 五、暴露后预防性治疗方案或处理措施 1.预防性用药种类及剂量:() ①立即肌注乙肝疫苗②立即肌注乙肝免疫球蛋白③口服双汰芝④口服茚地那伟 ⑤立即静注人免疫球蛋白⑥其它 2.毒副作用:()①有②无 3.肝功、肾功检查结果:(见附页) 六、症状 暴露后4周内是否出现急性传染病感染症状:()①是②否 症状及持续时间简要描述: 七、感染性疾病(HBV、HCV、HIV、梅毒等)血清学检查结果 暴露后立即 1月后3月后 6月后12月后 八、结论 暴露后:() 1.感染病毒 2.未感染病毒 填表人:科室负责人:医院感染管理科:报告时间:年月日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及防护培训记录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及防护培训 为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及医护人员院感知识水平。我院于2014年9月3日下午3:00分,由控感科组织,谢莉芹主讲,对《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及防护》进行学习,共有32名医护人员参加了此次培训。 会上,全院医护人员全面系统的学习了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原则,职业暴露的定义及分类,引起职业暴露常见的因素及预防措施,发生职业暴露的应急处理。会议最后,对参会医护人员进行了一次院感模考,进一步的巩固此次学习内容。 通过培训,提升了全院医务人员对院感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强化和巩固了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及防护知识,有力促进了医院的感染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为全院医疗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骨科医院院感办 2014年9月3日合同管理制度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龙腾公司合同管理工作的管理机构、职责、合同的授权委托、洽谈、承办、会签、订阅、履行和变更、终止及争议处理和合同管理的处罚、奖励; 本标准适用于龙腾公司项目建设期间的各类合同管理工作,厂内各类合同的管理,厂内所属各具法人资格的部门,参照本标准执行。 2 规范性引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龙腾公司合同管理办法》

3 定义、符号、缩略语 无 4 职责 4.1 总经理:龙腾公司经营管理的法定代表人。负责对厂内各类合同管理工作实行统一领导。以法人代表名义或授权委托他人签订各类合法合同,并对电厂负责。 4.2 工程部:是发电厂建设施工安装等工程合同签订管理部门;负责签订管理基建、安装、人工技术的工程合同。 4.3 经营部:是合同签订管理部门,负责管理设备、材料、物资的订购合同。 4.5 合同管理部门履行以下职责: 4.5.1 建立健全合同管理办法并逐步完善规范; 4.5.2 参与合同的洽谈、起草、审查、签约、变更、解除以及合同的签证、公证、调解、诉讼等活动,全程跟踪和检查合同的履行质量; 4.5.3 审查、登记合同对方单位代表资格及单位资质,包括营业执照、经营范围、技术装备、信誉、越区域经营许可等证件及履约能力(必要时要求对方提供担保),检查合同的履行情况; 4.5.4 保管法人代表授权委托书、合同专用章,并按编号归口使用; 4.5.5 建立合同管理台帐,对合同文本资料进行编号统计管理; 4.5.6 组织对法规、制度的学习和贯彻执行,定期向有关领导和部门报告工作; 4.5.7 在总经理领导下,做好合同管理的其他工作, 4.6 工程技术部:专职合同管理员及材料、燃料供应部兼职合同管理员履行以下职责: 4.6.1 在主任领导下,做好本部门负责的各项合同的管理工作,负责保管“法人授权委托书”; 4.6.2 签订合同时,检查对方的有关证件,对合同文本内容依照法规进行检查,检查合同标的数量、金额、日期、地点、质量要求、安全责任、违约责任是否明确,并提出补充及修改意见。重大问题应及时向有关领导报告,提出解决方案; 4.6.3 对专业对口的合同统一编号、登记、建立台帐,分类整理归档。对合同承办部门提供相关法规咨询和日常协作服务工作; 4.6.4 工程技术部专职合同管理员负责收集整理各类合同,建立合同统计台帐,并负责

职业病防治培训记录一(2)

职业病防治培训记录

金沙县禹谟镇大沟煤矿 2013年度 职业病防治培训记录 时间:2013年1月23日上午 地点:职工会议室 主持人:徐继文 培训内容:职业病危害的基本概念 1、职业卫生 职业卫生原称为劳动卫生或工业卫生,是研究生产劳动中生产工艺过程、劳动过程和生产环境因素等劳动条件对劳动者健康影响的规律或危害程度,从而提出如何改善劳动条件及作业环境、防止职业危害的侵袭预防职业病的发生,以达到保护和增进劳动者的健康、提高劳动者的能力为目的的学科,其主要任务是识别、评价、预测和控制不良劳动条件对职业人群健康的影响。 2、劳动条件 劳动条件指生产工艺过程、劳动过程和生产产环境3方面。 (1)生产工艺过程,指按生产工艺所要求的各项生产工序进行连续作业的过程,它随生产技术、机器设备、使用材料和工艺流程的变化而改变。 (2)劳动过程,指在按生产工艺所要求的各项生产中,从事有目的和价值的职

业活动过程,它涉及针对生产工艺流程的劳动组织、生产设备布局、作业者操作体位和劳动方式,以及智力和体力劳动的比例等。 (3)生产环境,指作业场所环境,包括按工艺过程建立的室内作业环境和周围大气环境,以及户外作业大自然环境。 3、职业性有害因素 生产工艺过程、劳动过程和工作环境中产生和/或存在的,对职业人群的健康、安全和作业能力可能造成不良影响的一切要素或重要条件,统称为职业性有害因素。

职业病防治培训记录 时间:2013年2月23日下午 地点:职工会议室 主持人:徐继文 培训内容:生产性粉尘的危害、职业中毒。 生产性粉尘的危害 1、生产性粉尘的定义 生产性粉尘指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并能够长时间浮游于空气中的固体微粒。它是污染作业环境、损害劳动者健康的重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可引起包括尘在内的多种职业性肺部疾病。 2、生产性粉尘的致病机理 生产性粉尘的理化性质不同,对人体的危害性质和程度亦不同。在卫生学上有意义的粉尘理化性质有分散度、游离二氧化硅含量、荷电性、爆炸性及粉尘的化学成分等。生产性粉尘对人体的危害粉尘吸入量以及个体差异的影响。 一般只有5UM以下的细粉尘能进入泡导致慢性肺脏疾病。粉尘进入肺泡,后肺泡内的巨噬细胞视粉尘为导物将其吞噬,导致一系列复杂的机体反应,促使肺组织纤维化,使受影响的肺泡逐渐失去换气功能而“死亡”。当有大量肺泡失去换气功能时,最终会导致尘肺病患者会感觉胸

职业卫生培训记录

职业卫生培训记录 层次:□公司(厂、处)、□分公司(车间) 主题职业病防治 主持人朱金佩 地点办公室时间参与人员 培训内容1、职业病的概念; 2、职业危害来源; 3、职业危害后果; 4、防护方法; 培训效果 根据职业危害控制管理制度的相关要求,对可能的职业危害因素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一、职业病概念

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各国法律都有对于职业病预防方面的规定,一般来说,凡是符合法律规定的疾病才能称为职业病。在生产劳动中,接触生产中使用或产生的有毒化学物质,粉尘气雾,异常的气象条件,高低气压,噪声,振动,微波,X射线,γ射线,细菌接触粉尘,霉菌;长期强迫体位操作,局部组织器官持续受压等,均可引起职业病,一般将这类职业病称为广义的职业病。 二、职业危害因素来源 1、粉尘:采掘、运输及提升等各生产过程中均能产生粉尘。根据不同性质的矿山,粉尘性质不一样。 2、噪声:采掘、运输、提升、通风、排水、压气、破碎等生产过程中均可能存在。? 3、振动:产生振动的常用工具有凿岩机、气锤等、砂轮机、抛光机、电锯等、风钻、手摇钻、钻孔机等。 4、高温、高湿:潮湿的深矿井内气温在30℃以上,相对湿度达85%以上,通风又不畅,就形在成湿热环境。 5、化学毒物:井下存在的硫化氢和放炮产生的氮氧化物、碳氧化物,以及根据矿山的性质存在的化学毒物如铅、锌、锰及其化合物等。 6、生物因素:包括结核分枝杆菌,各种细菌、霉菌和真菌,人体寄生虫等。 三、职业危害后果 可导致的法定职业病,如矽肺、手臂振动病、噪声聋、硫化氢中毒、氮氧化合物中毒、二硫化碳中毒、一氧化碳中毒等。 四、防护方法 1、工程防护: 1)防尘 通风防尘、湿式作业、喷雾洒水、水封爆破、除尘设备等。

职业病防治培训记录

职业病防治培训记录 时间:2011年6月10日 地点:一楼会议室 主持人:高景龙 培训内容:职业病危害的基本概念 1.职业卫生 职业卫生原称为劳动卫生或工业卫生,是研究生产劳动中生产工艺过程、劳动过程和生产环境因素等劳动条件对劳动者健康影响的规律或危害程度,从而提出如何改善劳动条件及作业环境、防止职业危害的侵袭预防职业病的发生,以达到保护和增进劳动者的健康、提高劳动者的能力为目的的学科,其主要任务是识别、评价、预测和控制不良劳动条件对职业人群健康的影响。 2.劳动条件 劳动条件指生产工艺过程、劳动过程和生产产环境3方面。 (1)生产工艺过程,指按生产工艺所要求的各项生产工序进行连续作业的过程,它随生产技术、机器设备、使用材料和工艺流程的变化而改变。 (2)劳动过程,指在按生产工艺所要求的各项生产中,从事有目的和价值的职业活动过程,它涉及针对生产工艺流程的劳动组织、生产设备布局、作业者操作体位和劳动方式,以及智力和体力劳动的比例等。 (3)生产环境,指作业场所环境,包括按工艺过程建立的室内作业环境和周围大气环境,以及户外作业大自然环境。

3.职业性有害因素 生产工艺过程、劳动过程和工作环境中产生和/或存在的,对职业人群的健康、安全和作业能力可能造成不良影响的一切要素或重要条件,统称为职业性有害因素。

职业病防治培训记录 时间:2011年12月10日 地点:一楼会议室 主持人:高景龙 培训内容:生产性粉尘的危害、职业中毒。 生产性粉尘的危害 1.生产性粉尘的定义 生产性粉尘指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并能够长时间浮游于空气中的固体微粒。它是污染作业环境、损害劳动者健康的重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可引起包括尘在内的多种职业性肺部疾病。 2.生产性粉尘的致病机理 生产性粉尘的理化性质不同,对人体的危害性质和程度亦不同。在卫生学上有意义的粉尘理化性质有分散度、游离二氧化硅含量、荷电性、爆炸性及粉尘的化学成分等。生产性粉尘对人体的危害粉尘吸入量以及个体差异的影响。 一般只有5UM以下的细粉尘能进入泡导致慢性肺脏疾病。粉尘进入肺泡,后肺泡内的巨噬细胞视粉尘为导物将其吞噬,导致一系列复杂的机体反应,促使肺组织纤维化,使受影响的肺泡逐渐失去换气功能而“死亡”。当有大量肺泡失去换气功能时,最终会导致尘肺病患者会感觉胸闷、呼吸困难,长时间发展还可产生许多并发症,如肺气肿、感染、肺结核等,病人最终因呼吸困难合并并发症而死亡。 一般认为,尘肺的发生和发展与作业人员所接触粉尘的时间、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的含量、生产场所粉尘的浓度和分散度、防护措施以及劳动

职业卫生培训记录表

部门:XXXXX有限公司记录人:XXX

部门:XXXXX有限公司记录人:XXX

部门:XXXXX有限公司记录人:XXX

部门:XXXXX有限公司记录人:XXX

古希腊哲学F亚里士多德说:人有两种,一种即“吃饭是为了活着”,一种是“活着是为了吃饭”.一个人之所以伟大,首先是因为他有超于常人的心。“志当存高远”,“风物长宜放眼量这些古语皆鼓舞人们要树立雄无数个自己,万千种模样,万千愫情怀。有的和你心手相牵,有的和你对抗,有的给你雪中送炭,有的给你烦忧…… 与其说人的一生是同命运抗争,与性格妥协,不如说是与自己抗争,与自己妥协。 人最终要寻找的,就是最爱的那个自己。只是这个自己,有人终其一生也未找到;有人只揭开了冰山的一角,有人有幸会晤一次,却已用尽一生。人生最难抵达的其实就是自己。 我不敢恭维我所有的自己都是美好的,因为总有个对抗的声音:“你还没有这样的底气。” 很惭愧,坦白说,自己就是这个样子:卑微过,像一棵草,像一只蚁,甚至像一粒土块,但拒绝猥琐!懦弱过,像掉落下来的果实,被人掉掉的灰尘,但拒绝屈膝,宁可以卵击石,以渺小决战强大。 自私过,比如遇到喜欢的人或物,也想不择手段,据为己有。 贪婪过,比如面对名利、金钱、豪宅名车,风花雪月,也会心旌摇摇,浮想联翩。 倔强过,比如面对误解、轻蔑,有泪也待到无人处再流,有委屈也不诉说,不申辩,直到做好,给自己证明,给自己看! 温柔过,当爱如春风袭来,当情如花朵芳醇,黄昏月下,你侬我侬。 强大过,内刚外柔,和风雨搏击,和坎坷宣战,不失初心,不忘梦想,虽败犹荣。 这样的自己一个个站到镜中来,千面万孔。有的隐着,有的浮着,有的张扬,有的压抑,有的狂狷,有的沉寂,有的暴躁,有的温良

职业危害告知培训记录

.职业危害告知培训记录

————————————————————————————————作者:————————————————————————————————日期:

危害告知培训记录 培训主题危害告知培训 培训日期201 年月日培训时间2小时培训地点培训老师 培训主要内容 1.本公司涉及的职业危害有哪些 2.职业危害的现状与特点 3.职业危害的预防控制 4.职业健康监护的要求 5.健康促进的探索 参加人员签名

职业危害告知培训记录 培训主题危害告知培训 培训日期201 年月日培训时间2小时 培训地点培训老师 培训主要内容 粉尘: 1、健康危害:长期接触生产性粉尘的作业人员,当吸入的粉尘达到一定数量时即引发尘肺病。还可以引发鼻炎、咽炎、支气管炎、皮疹、皮炎、眼结膜损害等。 2、理化特性:无机性粉尘、有机性粉尘、混合性粉尘。 3、应急处理:发现身体状况异常时要及时去医院检查治疗。 参加人员签名

培训主题危害告知培训 培训日期201 年月日培训时间2小时 培训地点培训老师 培训主要内容 噪声: 1、健康危害:致使听力减弱、下降,时间长可引起永久耳聋,并引发消化不良,呕吐、头痛、血压升高、失眠等全身性病症; 2、理化特性:声强和频率的变化都无规律,杂乱无章的声音; 3、应急处理:使用防声器如:耳塞、耳罩、防声冒等。如发现听力异常,则到医院检查、确诊。 参加人员签名

培训主题危害告知培训 培训日期201 年月日培训时间2小时 培训地点培训老师 培训主要内容 高温: 1、健康危害:对人体体温调节、水盐代谢等生理功能产生影响的同时,还可导致中暑性疾病,如热射病、热痉挛、热衰竭; 2、理化特性:热辐射; 3、应急处理:将患者移至阴凉、通风处,同时垫高头部、解开衣服,用毛巾或冰块敷头部,腋窝等处,并及时送医院。 参加人员签名

职业病培训记录表(1)

培训记录表 编号:

培训内容职业健康卫生培训 2018 年4月4日培训时间 会议室张青、沈立杰培训主讲人培训地点 1、哪些单位必须遵守《职业病防治法》? 《职业病防治法》适用于我国领域内的职业病防治活动,不但任何企业、事业单位(如医疗卫生和科研机构、高校等单位的实验室)和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必须遵 守《职业病防治法》,监督机构以及用人单位提供服务的各类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医疗卫生机构也必须遵守《职业病防治法》。此外,其职业病防治活动也应遵守,参照该法执行有关规定。2、哪些劳动者受《职业病防治法》保护?所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都受《职业病防治法》保护。不管用人单位属什么性质,属什么经济类型,是否与劳动者签订了劳动合同(含聘用合同),只要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存在着事实雇佣关系,其劳动者即受该法保护。此外,国家机关、人民军队等特殊用人单位的工作人员的职业卫生保护参照执行《职业病防

治法》。3、用人单位为什么要对劳动者进行职业卫生培训? 对劳动者进行职业卫生培训,让其了解各有害因素对人的危害,提高防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是预防职业病发生的有效途径之一。、什么是职业病危害因素?4 这些因素包括:职职业病危害因素是指对从事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因素。 “清洗剂”等有机溶剂类毒物,铅、锰等金属毒物,粉尘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如 射线等)、生物(如炭疽杆菌、森林脑炎病毒等)等)、物理(如噪声、高频、微波、紫外线、X 因素以及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职业有害因素(如不合理的生产布局、劳动制度等)。、在职业病防治中,劳动者应尽哪些义务?5在职业病防治中,除用人单位要履行其应有的义务外,劳动者也有责任履行下列义务:学习和掌握相关的职业卫生知识。1)( 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规章和操作规程。(2)正确使用和维护职业病防护设备和个人使用的职 业病防护用品。3)( 发现职业病危害事故隐患及时报告。4()、什

医院职业暴露登记表

新烟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职业暴露个案登记表 一、基本情况 姓名性别职业:()1.医师 2.护士 3.检验师 4.麻醉师 5.放射技师 6.实习医生 7.实习护士 8.工勤人员 9.其他 科室年龄工龄发生时间20 年月日时分 职业暴露情况描述(原因、受伤程度): 发生状况:()1.肌注 2.静注 3.穿刺4.缝合5.拔针 6.分离/洗消7.采集处理标本8.收集锐器9.其它 暴露器材:()1.头皮针 2.注射器针头3.缝合针 4.手术刀片 5.其它器材 6.无 暴露部位:()1.左手掌侧2. 左手背侧 3.右手掌侧4. 右手背侧5.左足 6.右足7.眼8. 其它 暴露类型:()1.皮肤粘膜完整2. 原有皮肤粘膜损伤3. 皮肤粘膜受轻度损伤4. 皮肤粘膜受深部损伤 暴露量:()1.小 2.大(暴露源体液、血液≥5ml)既往职业暴露次数:()次 暴露持续时间:()1.≤10分钟 2.10-30分钟 3.≥30分钟 戴乳胶手套:()1.是 2.否 3.不需要岗前培训:()1. 是 2.否 二、暴露源情况 1.患者情况姓名:住院号:性别:年龄:诊断: 血清学检查情况:()①HBV:②HCV:③HDV:④HEV: ⑤HIV:⑥梅毒:⑦其它:⑧不详 2.暴露源情况: 三、暴露后紧急处理措施 1. 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①是②否 2. 在伤口旁端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①是②否 3. 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用(75%乙醇或0.5%碘伏)消毒液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 被暴露的粘膜,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①是②否 四、评估(以下由医院感染管理科填写) 暴露级别:()①1级②2级③3级暴露源头严重程度:()①轻度②重度③不明 五、暴露后预防性治疗方案或处理措施 1.预防性用药种类及剂量:() ①立即肌注乙肝疫苗②立即肌注乙肝免疫球蛋白③口服双汰芝④口服茚地那伟 ⑤立即静注人免疫球蛋白⑥其它 2.毒副作用:()①有②无 3.肝功、肾功检查结果:(见附页) 六、症状 暴露后4周内是否出现急性传染病感染症状:()①是②否 症状及持续时间简要描述: 七、感染性疾病(HBV、HCV、HIV、梅毒等)血清学检查结果 暴露后立即 1月后3月后 6月后12月后 八、结论 暴露后:() 1.感染病毒 2.未感染病毒 填表人:科室负责人:医院感染管理科:报告时间:年月日

职业病安全教育培训记录2

安全教育培训活动记录 项目名称:浙江省乐清湾大桥及接线工程乐清湾2号桥 施工单位:中交第一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 活动名称职业病安全宣传教育培训活动时间年月日 活动类别经常性参加对象 活动地点参加人数 主讲人记录人 活动内容摘要: 职业病安全宣传教育培训内容记录 1.中暑的症状及防治 (1)主要症状 中暑先兆:在高温作业场所劳动一定时间后,出现头晕、头痛、口渴、多汗、全身疲乏、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体温正常或有升高。 轻症中暑:除中暑先兆症状加重外,出现面色潮红、大量出汗、脏脉搏快速等表现,体温升高至38.5℃以上。 重症中暑:可分为热射病、热痉挛、热衰竭三种。热射病是指在高温环境中突然发病,体温高达40℃以上,早期大量出汗,可伴有皮肤干热及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热痉挛主要表现为明显的肌痉挛,伴有收缩痛,患者意识清楚,体温一般正常。热衰竭起病迅速,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晕、多汗、口渴、恶心、呕吐,继而皮肤湿冷、血压下降、心率紊乱、轻度脱水、体温稍感高或正常。 (2)防治措施: ①技术措施:合理设计施工工艺过程,隔绝热源,合理布置和疏散热源,加强通风。 ②保健措施: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并创造一个合理、舒适、凉爽的休息环境,保证高温作业人员有充分的休息和睡眠;加强营养,供应合适的清凉饮料;加强个人防护;加强职业健康监护,禁止有高温作业禁忌症的作业者从事高温作业。

③组织措施:加强领导和管理,认真贯彻执行防暑措施。 ④从业者上岗前应进行体检,在岗期间每年体检一次。凡查出患有心血管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消耗系统疾病者应禁止或脱离高温作业。 ⑤当在高温或烈日下工作一定时间后,出现头晕、出汗、口渴、恶心、胸闷、心悸、乏力等中暑先兆症状时,应当立即到阴凉外休息,并服防暑药品、清凉饮料及防暑药膳万金油、驱风油,预防病情发展。 ⑥如果已经发生中暑,应尽快把病人抬到阴凉的地方,解开衣扣和裤带,把上身稍垫高,然后先用温水敷头部及擦全身,后用冰水或井水敷病人头部,或用酒精擦拭全身。同时给病人扇凉、按摩四肢及皮肤,以促进血液的循环,增加散热能力。重度中暑应紧急送医院抢救治疗。 2. 一氧化碳中毒症状及防治 一氧化碳(CO)是无色、无味、无臭、无刺激性,从感观上难以鉴别的气体。在生产和生活中含碳化合物燃烧不完全所产生一氧化碳气体,大量吸入一氧化碳气体可发生急性中毒。 (1)一氧化碳中毒症状: 最初的症状,可出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心悸、乏力、嗜睡等,医学上称为轻度中毒,此时如能及时脱离中毒环境,吸入新鲜空气,症状可迅速缓解。反应迟钝、除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心悸、乏力、嗜睡外,可出现面色潮红,口唇呈红色、脉搏增快、昏迷、瞳孔对光反射、角膜反射及腱反射迟纯,呼吸、血压可发生改变,医学上称为中度中毒。更为严重的为重度中毒。 (2)防治措施: ①从业者上岗前应进行体检,在岗期间每年体检一次。凡查出患有各种中枢神经质性疾病、器质性心血管疾病,应禁止或脱离野外作业。 ②加强宿舍防煤气中毒措施的落实和检查;有条件的项目经理部实行宿舍集中供暖。 ③如果发生轻度中毒,迅速将患者移离中毒现场到达通风处,松开衣领,注意保暖,密切观察意识状

医院职业安全防护教育培训记录

康桥医院职业安全防护教育培训记录 》 时间: 地点:会议室 人员:全体员工 主讲: 内容:医院职业安全防护 一、定义医院职业安全防护是指医院工作人员在医疗操作、医技诊查等医疗活动中暴露于感染性疾病、各种化伤因子及医疗垃圾等的危害所采取的防护措施。(传染病职业暴露由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二、分级管理医院职业安全防护:严格执行分级防护制度。医院工作人员应根据不同岗位职业风险分级着装。 (一)| (二)基本防护:防护对象;在医疗中从事诊疗活动的所有医、护、技人员。 防护装备:工作服、工作帽、医用口罩、工作鞋。 防护要求:遵循标准预防和手卫生规范。 (三)加强防护:防护对象: 1.进入感染性疾病科诊室、留观室、病区的医务人员。 2.可能接触病人体液或污染物品的医、护、技、工勤等人员。 3.转运传染病人的医务人员和司机。 ¥

防护装备: 1.隔离衣:进入传染病区时; 2. 3.防护镜:有体液或其他污染物喷溅的操作时; 4.外科口罩:进入传染病区时; 5.手套:操作人员皮肤破损或接触体液或破损皮肤黏膜的操作时; 6.面罩:有可能被病人的体液喷溅时; 7.鞋套:进入传染病区时。 * 防护要求:遵循标准预防和手卫生规范。 (三).严密防护: 防护对象:进行有创操作;对传染病尸体进行解剖的医务人员。防护装备:在加强防护的基础上可增加使用负压面罩或其他有效的防护用品。 防护要求:上岗前必须经过严格的培训与反复训练,执行标准预防和手卫生规范。 三、医院常见职业安全防护应急处理 (一)化疗药物 1.化疗药物污染的应急处理。 & 立即用流动水冲洗被污染部位。如:操作中不慎将药液溅到黏膜或眼睛,立即使用生理盐水彻底冲洗;如果溢出到桌面,应用棉纸或纱布

职业卫生培训内容

职业健康安全培训教案 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实施至今,职业卫生相关工作的开展也在积极的推动中,最近几年,从张海超开胸验肺事件到施秉恒盛公司发生的建国以来最大的职业病群发事件,凸显出职业卫生工作仍存在较多的问题,明显没有跟上国家发展的步伐。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在此时接手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工作,应该说也是临危受命。如何做好职业卫生工作,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有效的保护劳动者的健康,安全监督部门、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企业业主均肩负着国家的期望和人民的期待。 第一部分:我国职业病现状 2010年4月28日,卫生部向社会公布了《2009年全国职业病报告情况》:2009年新发各类职业病18128例。职业病病例数列前3位的行业依次为煤炭、有色金属和冶金,分别占总病例数的%、%和%。 2009年共报告尘肺病新病例万例,死亡病例748例。在尘肺病新病例中,煤工尘肺和矽肺占%。目前尘肺病仍是我国最严重的职业病,2009年报告尘肺病例数占职业病报告总例数的%;尘肺病发病工龄缩短,群发性尘肺病时有发生;中、小型企业尘肺病发病形势严峻,超过半数的尘肺病分布在中、小型企业。 职业中毒方面,2009年共报告各类急性中毒272起,中毒552例,死亡21例。引起急性职业中毒的化学物质近50种,引起中毒例数最多的物质为一氧化碳,主要分布在冶金、煤炭、建设和建材行业。%的急性职业中毒病例发生在小型企业。 2009年全国共报告慢性职业中毒1912例。引起慢性职业中毒的化学物质排在前3位的分别是铅及其化合物、苯、砷及其化合物,只要分布在冶金、有色金属和机械行业。 新中国成立以来至2009年底,累计报告职业病722730例。 有专家指出,由于现在发布的职业病新发病例数是从覆盖率仅达10%左右的职业健康监护中发现的,因此实际病例远远高于有关报告数字。 一、职业性有害因素来源及其分类 职业性有害因素按其来源可分为下列三类: (一)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 (二)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三)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 (一)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 1.化学因素 (1)有毒物质:如铅、汞、锰、苯、一氧化碳、硫化氢、有机磷农药等;

职业健康培训记录

培训主题职业卫生基本常识 培训人记录人日期地点缺席人员 参加培训 人员签名 培训内容 职业卫生基本常识 1.什么是尘肺病?我国法定的尘肺病有哪些? 尘肺病是在职业活动中由于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并在肺内潴留而引起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我国《职业病目录》规定的职业病名单中列出的法定尘肺病有13种:矽肺、煤工尘肺、石墨尘肺、碳黑尘肺、石棉尘肺、滑石尘肺、水泥尘肺、云母尘肺、陶工尘肺、铝尘肺、电焊工尘肺、铸工尘肺、根据“尘肺病诊断标准”和“尘肺病理诊断标准”可以诊断的其他尘肺。矽肺和煤工尘肺是我国目前发病人数最多的尘肺病。 2.我国发病人数最多的尘肺病是哪几种? 我国以往的职业病专项调查数据和十几年来卫生部公布的职业病报告数据都表明,矽肺和煤工尘肺一直是我国最主要的尘肺病,两者占报告尘肺病例总数的90%左右。 3.接触粉尘的职业及工种主要有哪些? 粉尘是我国目前最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尘肺病也是我国最主要的职业病。可以说工业生产过程中粉尘是随时随处都存在的,主要的职业及工种是: (1)金属矿山及非金属矿山开采:是最严重的粉尘危害行业。在金属或非金属矿山接触粉尘最多的工种是凿岩工、放炮工、支柱工、运输工等。 (2)其他:如石碑、石磨加工、制作等。

考核 或评估 职业健康培训记录 记录人: 培训人: 日期:日期: 培训主题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方法1 培训人记录人日期地点缺席人员 参加培训 人员签名

职业健康培训记录表 记录人: 培训人: 培 训 内 容 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方法1 一、防护头盔 在生产现场,为防止意外重物坠落击伤、生产中不慎撞伤头部,或防止有害物质污染,工人应佩戴安全防护头盔。防护头盔多用合成树脂类橡胶等制成。我国国家标准GB2811-81对安全头盔的形式、颜色、耐冲击、耐燃烧、耐低温、绝缘性等技术性能有专门规定。根据用途,防护头盔可分为单纯式和组合式两类。单纯式有一般建筑工人、煤矿工人佩带的帽盔,用于防重物坠落砸伤头部。机械、化工等工厂防污染用的以棉布或合成纤维制成的带舌帽亦为单纯式。组合式的主要有电焊工安全防护帽、矿用安全防尘帽、防尘防噪声安全帽。 二、防护服 防护服包括帽、衣、裤、围裙、套裙、鞋罩等,有防止或减轻热辐射、X-射线、微波辐射和化学污染机体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四种: 防热服:防热服应具有隔热、阻燃、牢固的性能,但又应透气,穿着舒适,便于穿脱;又分为非调节和空气调节式两种。 防化学污染物的服装:一般有两类:一类是用涂有对所防化学物不渗透或渗透率小的聚合物化纤和天然织物做成,并经某种助剂浸轧或防水涂层处理,以提高其抗透过能力,如喷洒农药人员防护服;另一类是以丙纶、涤纶等织物制作,用以防酸碱。对这些防护服,国家有一定的透气、透湿、防油拒水、防酸碱及防特定毒物透过的标准。 微波屏蔽服:有两类:①金属丝布微波屏蔽服;②镀金属布微波屏蔽服。这种屏蔽服具有镀层不易脱落、比较柔软舒适、重量轻等特点,是目前较新,效果较好的一种防微波屏蔽服。 防尘服:一般用较致密的棉布、麻布或帆布制作。需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防尘性,式样有连身式和分身式两种,袖口、裤口均须扎紧,用双层扣,即扣外再缝上盖布加扣,以防粉尘进入。 考核 或评估

职业病危害培训内容

职业病危害培训内容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职业病危害培训内容职业卫生基本知识 一、有关术语和定义 1.职业病:是指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2.职业危害:是指存在于工作场所或接触特定职业相伴随,对从事该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造成健康损害或者影响的各种危害。 3.有害作业:是指在施工生产环境和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影响身体健康的因素(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因素和生物因素等)。 4.职业禁忌症:是指从事特定职业或接触特定职业危害因素时,比一般职业人群耿易遭受职业危害和易患职业病,或者可能导致原有自身疾病情加重。或者在从事作业过程中,可能导致对他人健康构成危害的特殊生理或病态状态 二、我国职业卫生现状分析

我国职业病发病形势依然严峻。主要表现为: 1.我国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广泛。从传统工业,到新兴产业以及第三产业,都存在一定的职业病危害,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人群数以亿计,职业病防治工作涉及三十多个行业,法定职业病名单达115种。接触职业危害人数、职业病患者累计数量、死亡数量及新发病人数量,都居世界首位。 2.我国职业病发病形势严峻。近十年职业病发病情况呈现明显的凹形反弹倾向。发病人数从上世纪90年代初逐年下降,1997年降至最低后又呈反弹趋势。其中主要是尘肺病检出率显着回升。 3.我国的职业危害主要以粉尘为主,职业病人以尘肺病为主,占全部职业病的71%,中毒占20%,两者占全部职业病的90%。尘肺病又以煤工尘肺、矽肺最为严重,尘肺病患者中有半数以上为煤工尘肺。 4.职业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严重。根据有关部门的粗略估算,每年我国因职业病、工伤事故产生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000亿元,间接经济损失2000亿元。

医院职业安全防护教育培训记录

康桥医院职业安全防护教育培训记录 时间: 地点:会议室 人员:全体员工 主讲: 内容:医院职业安全防护 一、定义医院职业安全防护是指医院工作人员在医疗操作、医技诊查等医疗活动中暴露于感染性疾病、各种化伤因子及医疗垃圾等的危害所采取的防护措施。(传染病职业暴露由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二、分级管理医院职业安全防护:严格执行分级防护制度。医院工作人员应根据不同岗位职业风险分级着装。 (一)基本防护:防护对象;在医疗中从事诊疗活动的所有医、护、技人员。 防护装备:工作服、工作帽、医用口罩、工作鞋。 防护要求:遵循标准预防和手卫生规范。 (二)加强防护:防护对象: 1.进入感染性疾病科诊室、留观室、病区的医务人员。 2.可能接触病人体液或污染物品的医、护、技、工勤等人员。 3.转运传染病人的医务人员和司机。 防护装备: 1.隔离衣:进入传染病区时; 2.防护镜:有体液或其他污染物喷溅的操作时;

3.外科口罩:进入传染病区时; 4.手套:操作人员皮肤破损或接触体液或破损皮肤黏膜的操作时; 5.面罩:有可能被病人的体液喷溅时; 6.鞋套:进入传染病区时。 防护要求:遵循标准预防和手卫生规范。 (三).严密防护: 防护对象:进行有创操作;对传染病尸体进行解剖的医务人员。防护装备:在加强防护的基础上可增加使用负压面罩或其他有效的防护用品。 防护要求:上岗前必须经过严格的培训与反复训练,执行标准预防和手卫生规范。 三、医院常见职业安全防护应急处理 (一)化疗药物 1.化疗药物污染的应急处理。 1.1立即用流动水冲洗被污染部位。如:操作中不慎将药液溅到黏膜或眼睛,立即使用生理盐水彻底冲洗;如果溢出到桌面,应用棉纸或纱布吸附药液,再用清水冲洗被污染桌面。 1.2立即就诊,根据造成污染的化学物质的性质,遵医嘱用药。 2.防护措施 2.1应用化学药物的护理人员要进行相关岗前培训,定期进行防护知识教育,增强防护意识和防护知识。 2.2化学药物由静配中心统一配置,配置室要求配置必要的防护措施,

职业病危害培训内容资料

精品文档 职业卫生基本知识 一、有关术语和定义 1. 职业病:是指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2. 职业危害:是指存在于工作场所或接触特定职业相伴随,对从事该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造成健康损害或者影响的各种危害。 3. 有害作业:是指在施工生产环境和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影响身体健康的因素(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因素和生物因素等)。 4. 职业禁忌症:是指从事特定职业或接触特定职业危害因素时,比一般职业人群耿易遭受职业危害和易患职业病,或者可能导致原有自身疾病情加重。或者在从事作业过程中,可能导致对他人健康构成危害的特殊生理或病态状态 二、我国职业卫生现状分析 我国职业病发病形势依然严峻。主要表现为: 1.我国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广泛。从传统工业,到新兴产业以及第三产业,都存在一定的职业病危害,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人群数以亿计,职业病防治工作涉及三十多个行业,法定职业病名单达115种。接触职业危害人数、职业病患者累计数量、死亡数量及新发病人数量,都居世界首位。 2.我国职业病发病形势严峻。近十年职业病发病情况呈现明显的凹形

反弹倾向。发病人数从上世纪90年代初逐年下降,1997年降至精 品文档. 精品文档 最低后又呈反弹趋势。其中主要是尘肺病检出率显著回升。 3.我国的职业危害主要以粉尘为主,职业病人以尘肺病为主,占全部职业病的71 %,中毒占20%,两者占全部职业病的90%。尘肺病 又以煤工尘肺、矽肺最为严重,尘肺病患者中有半数以上为煤工尘肺。 4.职业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严重。根据有关部门的粗略估算,每年我国因职业病、工伤事故产生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000亿元,间接经济 损失2000 亿元。 5.职业性疾患是影响劳动者健康、造成劳动者过早失去劳动能力的主要因素,所波及的后果往往导致恶劣的社会影响。急性职业中毒明显多发,恶性事件有增无减,社会影响大。 6.对职业卫生机构和队伍现状调查表明,我国已经初步形成职业卫生监督与技术服务网络,但依然存在队伍数量少,质量不高;文化素质偏低,现场技术服务人员比例较低以及后备力量不足等问题。 7.对我国职业卫生投入调查表明,各级政府自1999年起职业卫生投 入呈逐年增加的趋势。但由于基数低,人均职业卫生投入明显不足,与经济发展水平极不适应,造成职业卫生监督与技术服务得不到保证。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1.防治检测不到位。近十年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点数每年保持在70 万个点次,但检测企业数呈逐年下降趋势,下降了近40%,

职业健康培训会议记录

职业健康培训记录 培训对象:公司全体员工及相关管理人员 培训时间:2017年12月20日 培训内容:职业病职业病危害与职业病的基本概念 主讲人:xxxx 所需时间:1课时 安全教育记录作业场所常见职业危害及其防护 一、作业场所职业有害因素主要有哪些? 职业性有害因素通常是指在生产环境和劳动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因素。一般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类型: (1)生产过程中的有害因素①化学因素:有毒物质,如铅、苯、汞、有机磷农药等;生产性粉尘,如煤尘、有机粉尘等。②物理因素:异常气象条件,如高温、高湿等;噪声、振动;紫外线、X射线等。③生物因素:如附着在皮肤上的炭疽杆菌、布氏杆菌、森林脑炎病毒等。 (2)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①劳动组织和劳动制度不合理,如劳动时间过长、轮班制度不合

理等。②劳动中精神过度紧张。 ③劳动强度过大或劳动安排不当,如安排的作业与劳动者的生理状况不相适应、超负荷加班加点等。 ④机体过度疲劳,如光线不足引起的视力疲劳等。⑤长时间处 于某种不良体位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等。 (3)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 ①生产场所设计不符合卫生标准或要求,如厂房布局不合理、有毒和无毒工序安排在一起等。 ②缺乏必要的卫生技术设施,如没有通风换气、防尘、防毒、防噪声等设备。 ③安全防护设备和个人防护用品装备不全。 在实际的生产场所中,危害因素往往不是单一存在的,而是多种因素同时对劳动者的健康产生作用,此时危害更大。 二、生产性粉尘的预防和治理措施是什么? 1.生产性粉对人体的危害生产性粉尘进入人体后,根据其性质、沉积的部位和数量的不同可引起不同的病变。 (1)尘肺长期吸入一定量的某些粉尘可引起尘肺,这是生产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