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 教学设计

人民币 教学设计
人民币 教学设计

6.1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

【目标确定的依据】

1.相关课程标准的陈述

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学情分析

人民币与学生的生活密不可分,学生在生活中对有关人民币的知识已有一定的经验。在教学时要充分利用这些经验,创设学生熟悉的、生动的、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在解决一系列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经过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系统的学习有关人民币的知识。

3.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小学数学中关于人民币教学的唯一单元,是基于学生在生活中已有了一些认识和使用人民币经验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掌握人民币的基本知识,懂得如何使用人民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信息窗1是通过“你认识1元、1角、1分吗”和“你认识下面的人民币吗”,两个红点的内容,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

1.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

2.通过换钱活动,知道1元=10角,1角=10分,体会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3.根据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

难点: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

【课时安排】

1课时

【评价任务】

1.利用手中的人民币学具,说一说你认识的人民币,并说出认识的方法。

2.通过合作探究,说一说元、角、分之间的关系,例如:1元=()角,1角=()分,1元里面有()个5角,10元里面有()个1元,有()个5元……。

3.通过人民币的认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评价样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导入语:小明是一个勤俭节约的好孩子,他打算把自己平时积攒下的零花钱捐给贫困地区的小朋友们。瞧!小明正在和妈妈一起整理存钱罐里的钱呢。这些花花绿绿的钱你都认识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人民币。(板书课题:认识人民币)

(二)出示学习目标

过渡语:下面请看我们这节课要达到的学习目标:

1.我能借助学具,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

2.我能通过换钱活动,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3.我能根据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先学环节

(一)出示自学指导

1.认真观察手中的人民币学具,说出有哪些面值的人民币?

2.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上都有那些图案?

要求:先独立思考,然后同桌交流自己的发现。

(二)自学检测反馈

1.汇报认识的各种人民币,并说出你是怎样辨认的?

2.用“元”作单位的有哪些?人民币的单位除了有“元”,还有什么?

三、后教环节

(一)出示学习任务和指导

1.纠正反馈指导

(1)交流自学指导和自学检测内容。

(2)有疑惑的提出来全班交流。

2.合作交流探讨

想一想:元、角、分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例如:1元=()角,1角=()分,1元里面有()个5角,10元里面有()个1元,有()个5元……

学法指导:

1.先自己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意见。

2.每个小组派代表汇报展示。

3.其他小组反馈、点评、补充。

(二)预设生成和点拨

预设1:

点拨语:根据材质分为硬币和纸币两类。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其中元是最大的人民币单位,分是最小的人民币单位。

预设2:

点拨语:“角”是比“分”大的人民币单位。1角可以换10个1分。“元”是比“角”大的人民币单位。1元可以换10张1角。

(三)小结:大家对人民币的了解可真不少,想出了那么多还钱的方法,下面老师就奖励大家一个小故事,同学们想听吗?有一天,小松鼠拿着1元钱到狐狸的商店去换零钱,狡猾的狐狸眼睛骨碌一转,迅速把9角钱递给了小松鼠。小松鼠见1元钱能换9个1角的,高兴的不得了。一蹦一跳的回家了。你们也替小松鼠感到高兴吗?你想对小松鼠说什么?

四、训练环节

1.基本练习:自主练习1.

2.提升练习:自主练习2.

3.拓展训练:自主练习3.

课堂总结:一节课的学习中,你收获了什么?通过今天的学习,以后我们要做到爱护人民币,不在人民币上乱涂乱画;还要像小明一样有爱心,勤俭节约,把自己积攒下的零花钱帮助那些有困难的孩子们。

附:板书设计

6.1认识人民币

元角分

1角=10分

1元=10角

【教学反思】

人民币教案 (1)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 《认识人民币》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2~53页。 教学目的:1、初步认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掌握1元=10角,1 角=10分的十进制关系。 2、经历使用人民币的实际过程,发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懂得爱护人民币,知道合理用钱。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师:老师今天带大家去逛超市,好不好?出示投影,看,这么多的好东西,想不想买?如果想买的话,需要什么呢?钱。对!钱!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我们国家的钱——人民币。 师:出示课题——认识人民币 二、识别人民币 1.整体感知。 课件出示全套人民币。 师:瞧,我们国家的人民币有这么多呢!有些是纸做的,叫纸币(课件突出显示纸币),有的是金属做的叫硬币(课件突出显示硬币)。

2.特征辨认。 师:这些人民币你们都认识吗? 师:(拿出装着真币的篮子)那好,老师来考考你们,(举起一张1元的纸币)这些人民币的面值是多少? 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呢? 生:上面写着数字“1”(回答不确切。结合其他特征说明。)师:可能是1角、1分啊。(启发补充,还要看单位。) 师:对,有“壹圆”的字样。(每说出一个就把方法归结出来。)…… 师:辨别(认识)人民币,咱们可以看字样、颜色、图案。 师:这一张呢?(举起新版50元币。) 生:有毛主席的就有50元。(教师注意纠正。) 师:(举起新版100元)这一张也有毛主席啊,也是50元吗?生:不是,是100元,因为它是红色的,最大,写着“壹佰”…… 师:对了,小朋友们说得很好,认识人民币可从图案、字样、颜色、数、大小等方面进行观察。那么,关键是看什么呢?(用手指着,结合例币小结每一种方法。) 3.认识其他的人民币。 a.小组认识活动。 师:真是聪明的小朋友,我要请小组长考考大家。首先请组长把信封里的人民币全倒出来,考考你的小伙伴:“你们知道是多少钱吗?从哪儿看出来的?”答对了就放回信封里面,比一比,哪个组的同学最先把所有的人民币都认完。 各小组在组长带领下开始活动,教师下组倾听,调控活动方法,赞扬鼓励。

《人民币兑换》教学设计

《人民币对换》教学设计 阳山县碧桂园小学韦海涛 教学目标: 1、理解兑换比率。 2、通过人民币和外币的兑换,体会求积,商近似值的必要性,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能感受按照要求求出积,商的近似值。 4、让学生体会到求积商近似值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体会求积,商近似值的必要性。 教学难点: 在不同的情况下,积商的近似值的求法。 一、创设情境 (一)出示情境图:美国小朋友玛丽给小红寄来一本6.7美元的故事书。(二)引导学生围绕美元提问: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三)学生提问。 (四)教师解疑:美元就是美国的货币(钱币),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有自己的货币(钱币),比如我们国家的人民币、美国的美元、日本的日元、泰国的泰铢等等。为了便于各国货币(钱币)之间的流通,其他币种和人民币之间可以按照一定的比率进行兑换。 (五)进入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人民币兑换”。(出示、板书课题)二、自主探究,创建数学模型 (一)其他币种兑换人民币。 1.6.70美元折合成人民币多少元呢?要解决这个问题得先知道什么呢? 2.出示2012年10月某天中国银行公布的关于其他币种和人民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3.从其他币种和人民币之间的兑换比率,你知道了什么?(引导学生了解:1美元兑换人民币6.31元,那么2美元就是2个6.31元,6.7美元就是、、、、、、)4.学生借助兑换比率,独立完成:6.7美元折合人民币多少元? 5.指名学生演示列式 6.小组内评价交流:为什么这样列式?积最多几位小数?为什么? 7.延伸:假如是6.70元欧元,那么折合人民币是多少元? 8.小组内交流完成。 9.交流总结:其他币种兑换人民币的方法(其他币种钱数×兑换比率=折合人民币钱数)。 (二)人民币兑换其他币种 1.我们学会了其他币种兑换人民币的方法,那么假如用人民币兑换其他币种呢?你们会兑换吗?(出示问题:妈妈用600元人民币可兑换多少美元?) 2.引导学生回忆其他币种兑换人民币的方法。 3.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学生列式。 4.学生评价。 5.延伸:5000元人民币可兑换多少港元呢? 6.学生独立完成,评价。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认识人民币》课时第一课时 学科数学教材版本人教版年级一年级上(下)册下册工作单位封开县长安镇中心小学授课教师梁琼今 一、教材分析 《认识人民币》是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主要是向学生介绍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让学生们初步了解各种不同面值人民币,通过对人民币的认识,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了解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程度,把人民币这一概念的学习设计成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各种小面额的人民币。通过兑换人民币,让学生明白人民币单位间的十进制关系。最后开展各种购物练习,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中的功能和作用,感悟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一方面使学生初步知道人民币的基础知识和懂得如何使用人民币,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加深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理解,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为以后人民币的计算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 一年级儿童年龄虽小,但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人民币,具有一定的购物经验,对于人民币的特征,大部分学生已经有了较丰富的认识,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将采用教师引导、点拨、学生自主合作、探索交流的学习方法,让他们自己去整理、思考、讨论、展示,在这种自主探究和认识的过程中充分认识各种面值人民币。 三、教学目标 1、认识小面额的人民币。 2、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认识人民币之间的关系,知道1元=10 角,1角=10分。 3、使学生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中的功能和作用,感悟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 4、使学生从小懂得合理使用零花钱,培养学生节约用钱,知道如何爱护人民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教学难点:不同面值人民币之间的换算。 五、教学方法 新课程非常注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感性认识,也一再强调数学的素材来源于学生的生活,然后重新回到生活,应用于生活。因此,在这一节课我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感性认识创设情景,通过分类活动、换钱活动、购物游戏三个实践活动教学,使学生在愉快的教学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还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转变教师角色,给学生较大空间,开展探索性学习,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独立思考,与同伴交流,亲身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我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生活活泼、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课堂上大多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让学生在观察、

《人民币的认识》教案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 王村中心小学校廖敏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6页--48页内容。 教学目标: 1、认识人民币,并能进行换算。 2、会用人民币付钱,体会付钱方式的多样化。 3、感受人民币在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培养学生勤俭意识,并进行爱护人民币的 教育。 教学重点: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和相邻单位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人民币单位间的关系及简单换算与应用。 教师准备:不同面额人民币,教学软件。 学生准备:各种面额的人民币学具。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小朋友们,你们想去逛超市吗?(生)想。 (师)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去逛逛超市如何?(课件显示超市效果图)。 (师)小朋友超市里各种各样的东西你们看了想买吗?(生)想 (师)那要用什么才能买到呢?(生)钱。 (师)对,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要用到钱,比如买衣服、买文具,买食品、去旅游等都需要用钱。世界上的钱有很多种,我们国家使用的钱叫做人民币。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人民币的知识。。 出示课题:认识人民币 二、新授: (一)、认识人民币的单位。 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面额的人民币?(学生举例) (师)恩,说得很好,这些人民币你们见过它们吗?用过他们吗?什么时候用过?你们既然见过、用过这些人民币,那现在请看看大屏幕老师考考你们。(课件显示目前流通的各种钱币)教师说明(分币现在暂不用,世面上现在也没分币)。 2.(师)刚才同学们所说的几元里的元、几角里的角、几分里分就是人民币的单位,人民币的单位就是元、角、分。 3.刚才同学们认识了各种面额的人民币,现在我要请小朋友去参加人民币王国里举行的一次化妆舞会,请你们帮他们看看化的妆化得好不好。(教师用投影出示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游戏1:教师出示遮住一部分颜色和图案但留有数字的人民币。 (师)多媒体出示这张人民币你能认出他来吗?你觉得他伪装得好不好?(他的装化的一点也不好,我一下就看出来他是5角的人民币。)哦!原来他连最重要的特点都没遮好,怪不得我们一下就能认出他来呢!那好,我们再来看看这几位朋友的化装的如何吧! 游戏2:教师出示遮住数字,只有颜色或图案的人民币。 (师)你能看出他是什么面额的人民币吗?你是怎么发现的呢?(他可能是1元的人民币,我是从他的颜色上看出来的,因为1元的人民币颜色是黄色的。)……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 刘林明 一、教材分析 《认识人民币》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人民币是我国法定的货币,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让一年级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掌握的对100以内数的认知,认识人民币。一方面使学生初步知道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和懂得如何使用人民币,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加深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的理解,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学生分析 一年级儿童年龄小,缺乏社会经验,上市场购物的机会也少,对人民币只是初步的认识,对于要用到钱才能买到东西这一朴素的等价交换的原则只有初步的意识。本节课的教学会使学生对人民币有进一步的认识,使学生在简单的活动中感知人民币的币值和人民币的商品功能。 三、设计理念 学生在生活中经常看到人民币,有时还使用人民币。数学知识要加强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本设计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把这一概念的学习设计成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初步认识商品的价格,学会简单的购物,并了解元与

角、分之间的进率关系。同时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他人合作的态度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并进行爱护人民币、勤俭节约的教育。适当调整教材的呈现方式,力争体现《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课堂以“聪聪”和“明明”两个小精灵为主线,让它们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帮助学生解决难题;当它们自己遇到难题时,让学生帮助解决,进一步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四、教学目标 1.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 2.培养实际生活中的购物能力,提高社会交往和社会实践能力。 3.通过购物活动,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护人民币。 五、课前准备 多媒体、玩具熊,笔、橡皮、尺、练习本等。 每个学生一个钱袋(内装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从生活出发,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1.老师出示一件物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日常生活,哪些地方要使用钱?(请学生回答。)

教学设计公开课(认识人民币)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 一、导入:同学们,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两张卡片,看看卡片 上的小朋友在做什么?(超市购物;买门票) 师:你们知道购物和买门票需要什么东西?今天,老师带大家一起认识人民币。 板书课题:认识人民币生齐读二遍 二、出示教学目标 1.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及单位之间 的进率。知道1元=10角1角=10分(重点) 2、能够进行简单的人民币兑换。(难点) 3.初步感受人民币在生活中的广泛作用,培养学生爱护人 民币的意识。 三、预习导学 师:你认识哪些人民币?出示1元以下的人民币观察:1角; 5角;1分;2分;5分。 师:人民币的单位你又知道吗? 三、合作探究 活动一:认识1元以上的人民币:1元;5元;10元;20;50元;100元 认识人民币上的数字125102050100 汉字壹贰伍拾贰拾伍拾壹佰

单位元(圆)角分 活动二:元、角、分之间的换算。 分别出示1元的硬币和10个1角的硬币,1角的硬币10个1分的硬币指出:1元=10角1角=10分 活动三:观察人民币的正面和背面,说说都有些什么图案。师介绍 五、导学测评 1、出示人民币图,学生观察,小组讨论,指名填空。 (1)出示1元2张,5角1张,1角1张的纸币 (2)出示1元2个,5角1个,2角2个的硬币 (3)出示10元1张,5角1张的纸币 2、想一想,填一填。 1角=()分20分=()角 1元=()角40角=()元 5元=()角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认识了哪些人民币?你知道有哪些换算? 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的教育。 七、板书设计: 认识人民币

纸币1角5角 1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硬币1分;2分;5分;1角;5角;1元 换算:1元=10角1角=10分

人民币的初步认识教案

《人民币的初步理解》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 通过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探究、合作、交流,再后顺理成章地在活动中生成知识经验的过程。课堂教学紧靠激趣、设疑、解惑,使学生对人民币形成整体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理解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2、通过教学,发展和提升学生的观察水平、合作水平、操作水平和解决问题的水平,理解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懂得1元=10角,1角=10分。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模拟购物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和商品交换中的功能,从而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对学生实行勤俭节约和爱护人民币的教育。 2、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材分析和重点、难点 (一)教材分析 1、一年级的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掌握的100以内的数的知识,学习、理解人民币,一方面使他们初步知道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和懂得如何使用人民币,提升社会实践水平;另一方面使他们加深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的理解;体会数概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2、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中,元是基本单位。在货币流通、商品买卖中使用的人民币基本上是以元为单位的各种面值的人民币。所以,本教时的安排始终以“元”为主线,让学生在理解元的基础上理解到元、角、分之间的十进关系,理解面值不同的人民币的币值,同时展开主要用元为单位的人民币实行买卖的简单购物活动。 (二)教学重点

理解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 (三)教学难点 理解元、角、分之间的关系,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四、教法与学法 (一)教法 谈话法、讲授法、直观演示法、引导法等等。 (二)学法 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练习法等等。 五、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教学多媒体平台、VCR、各种面值人民币纸币各一张和硬币各一枚、教学挂图、“猜一猜”小纸盒等;将学生分成四人学习小组。 2、学生准备:各种面值的人民币教学币一套、玩具一个、10张1分的人民币、10张1角的人币等。 六、教学过程 (一)情境激趣,因势而导。 1、播放汶川地震的VCR,观后并适当提问。 师:小朋友,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了大地震,当地的很多小朋友都无家可归,很是可怜,他们现在很需要我们的协助,你们准备怎样去协助他们走出困境呢? 2、师:在我国,钱的名字叫做什么呀? 板书:人民币 3、出示学生为灾区小朋友捐款的PPT,引出课题。 4、师:我们除了能够用人民币来协助灾区的小朋友外,我们还能够用人民币做什么呢?

人民币兑换北师大版教案

人民币兑换 教学目标: 通过人民币兑换的教学让学生明白人民币在生活的重要价值,并理解、掌握求近似值的方法。教学重点: 求近似值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人民币与外币相互兑换的的汇率与方法。 教学流程: 1.导课 师:前两周我们学习了小数的乘法和除法,今天我们把所学的知识进行应用,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与我们密切相关的事物是什么?从中导出课题——人民币兑换 2.引导学生感知外币与人民币的价值: (1)师先请学生说一说你知道哪些外币,如果你和你的爸爸、妈妈想去外国旅游、探亲;应怎样办呢?然后老师课件出示汇率表 (2)男女生各自读一条中国银行05年9月的一天的兑换率,便读边感受。(同时可以介绍现在人民币与美圆的兑换利率1美元=7.0002元人民币,与2005、9比现在人民币已经升值约13.5%)。 3.师问:港币和人民币谁更值钱? 生答:港币 4.师:美元和人民币谁更值钱? 生:美元 请学生说明道理:一美元可以换取我们8块多钱,所以美元价值大些。 5.带着感觉齐读:欧元与人民币的兑换率,同理类推。适时情感渗透,我们从小要立志报国的决心;只有我们国家综合国力增强了,经济实力雄厚了,我们的人民币才能在世界上更有价值。 6.师问:泰国铢和人民币谁更值钱? 生答:人民币

7.师问:你是如何知道人民币谁更值钱? 8.小组合作研究要求: (1)每个人都要认真倾听。 (2)循环发言,不重复别人的话。 (3)汇报时用语:我们小组认为....... 指明小组代表汇报:我们小组认为人民币价值大些,一泰国铢只能兑换0.1967元人民币,也就是说:一泰国铢只能兑换约0.20元人民币. 师板书:1泰国铢=0.1967元≈0.20元人民币 分析处理例题: 设置情景、感受价值、考虑采用乘法计算还是除法计算、认同列式板演。 总结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方法一:感知确定乘除。 方法二:求价值小的用乘法,求价值大的用除法。 引导注意: 1.不论用乘法还是除法,人民币或是其他货币,结果要保留两位小数。 2.除法保留两位小数,因此只需要除完小数点后面第三位就可以了。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与说明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与说明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 P46-P48例1、例2。 【设计理念】: 新课标明确地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基于学生的现实经验的开放的、创新的、多样化的教学,倡导有效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我把《认识人民币》这节课的设计基调定在游戏中交流,在活动中经历知识的生成,以识别过程为载体,培养学生自主探索、交流合作的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掌握1元=10角,懂得兑换人民币。 ●能力目标: 经历使用人民币的实际过程,发展、提高观察能力、小组合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模拟购物等活动,使学生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中的功能和作用,感悟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2.教育学生热爱祖国,从小懂得爱护人民币,知道节约地合理地用钱。3.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积极探索的情感。 【教学重点】: 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 1元=10角。 【教学难点】: 初步学会用人民币买卖东西,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目前正在流通的人民币若干套;玩具熊等,笔、橡皮、尺、练习本等文具若干。

【教学设计】: 一、情景激趣,导入新知。 电脑出示主题图:用钱购物的场景。 师:同学们,你们买过东西吗?买东西要用什么付款呢? 师:世界各国的钱有不同的名字,小精灵明明要带我们去看一看,大家说好不好?如:美国的钱叫美元,(展示美元图);日本的钱叫日元,(展示日元图);你还知道哪些国家的钱呢? 生:澳大利亚的钱叫澳元;香港的钱叫港元;......中国的钱叫人民币。 师:谁来说说我们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用到人民币?(买玩具、买车票......)归纳引入:人民币与我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人民币的知识――认识人民币,板书课题。请打开书本P46-47。 (设计意图:课的开头用电脑演示太空拍摄的世界地图,让学生知道世界上不同国家的钱有不同的名字,使学生从世界钱币的角度认识了人民币。这样的情境既有趣又不失知识性,迅速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精神高度集中。) 二、快乐学习,认识新知。 (一)认识1元、5角、2分 1、自主认识小面额人民币 (1)请看P47,出示整套人民币。瞧,我们国家的人民币的面额有这么多种呢! 有些是纸做的,叫纸币,有的是金属做的叫硬币。这些人民币你们都认识吗? (2)小组合作 师:请四人小组长把信封里的人民币倒出来,(内含1角、2角、5角、1元、2 分、1分、5分若干),每位同学从中选出你认识的人民币跟同伴说说面值

《认识人民币》公开课教案

庐山路小学王汐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知道1元二10角,1角 =10 分。 2 .通过猜钱和购物等活动,使学生在简单的付钱,算钱,找钱的过程中感知人民币的币值和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培养学生实际生活中的购物能力,提高社会交往和社会实践能力。 3.通过购物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护人民币。 教学重点:认识各种小面额的人民币。 教学难点: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各类物品若干(标上不同的价格)。 每组一个钱篮(内装1 角、2 角、5 角、1 元面值的人民币)。生准备-5 元至一 分的人民币 教学过程: 一、课前游戏:《猜猜他是谁》 二、情景引入,揭示和板书课题《认识人民币》 看学生照片,引出买东西要用到“钱” ,钱在中国还叫“人民币” ,板书课题,生读课 题。 三、师生互动,合作学习 (一)、认识人民币 1 、学生全班交流:孩子们都认识哪些人民币啊?通过交流,使全班孩子对人民币有一个 初步的认识:钱上有图案、颜色、花纹 2、从学生的回答中找出人民币上有“国徽” ,对孩子进行爱护人民币和合理用钱的教育。

3、猜猜我手上的人民币是多少钱?老师带着孩子逐步认识人民币上颜色、中国人民银行、数字、汉 字,从而体会到认识人民币要找到主要特征。 4、按照上面的方法依次认识:5 元、2 元、一元、5 角、1 角、5 分、2 分、1 分、6 角、8 元、 一元5 角。在认识2 元时,看它的的背面,了解如果从人民币的背面来看,该怎么看?并对2 元和2 角进行比较,从而使学生认识到,人民币上不是有2 就是2 元。认识6角和8 元时,让孩子对人民币能进行简单的计算。然后得到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并对人民币按照质地不同分为“纸币”和“硬币” 。 5、认识盲文 (二)、买橡皮擦,学习“元” 、“角”、“分” 1、出示橡皮擦和橡皮擦的标价签,认识商品的标价签,看得懂标价签的信息,知道商品 卖多少钱。 2、小组活动: (1)请组长一张一张地拿出来,带着大家认识这些人民币。 (2)然后小组内商量:要买这个一元钱的橡皮擦,应该怎样付钱?关键是,怎么让你们小组中的每一个人,都能拿到合适的钱。 3、学生汇报,老师把4 种卖法都贴在黑板上。 (1 )用1 元钱 (2 )5 个2 角 (3 )2 个5 角 (4 )10 个一角提问:他用的是一元钱买到橡皮擦的,但那三个小朋友用的是10 角钱,为什么也能 买到 了这个一元钱的橡皮擦?从而使孩子认识到一元=10 角,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4、观察老师一元钱的拿法。

认识人民币教案

课堂教学大练兵暨校本研修活动教案课题: 执教教师: 认识人民币 执教时间:教学内容:2017年5月17日 认识小面额的人民币,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小面额的人民币;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认识人民币之间的关系,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中的功能和作用,感悟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从小懂得合理使用零花钱,培养学生节约用钱,知道如何爱护人民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兀、角、分,知道1兀=10角,1角=10分。 教学难点::借助模拟人民币,让学生在观察、讨论和操作等活动中认知。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模拟人民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喜欢玩猜谜游戏吗?请猜猜它是谁? 2、师:图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指名说一说图意。 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钱,我们中国的钱叫人民币。这些钱就是我们国家发行的法定货币人民币。 小结:人民币在生活中应用这么广泛,我们从小要懂得合理使用零花钱,要养成节约用钱,知道如何爱护人民币的良好习惯。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人民

币。板书:认识人民币。 【设计意图: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正确运用数学知识可以使生活得到改善。本环节从生活出发,直接观察人民币,讨论人民币在生活中的作用,从而引出课题。同时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合理使用人民币的教育。】(板书:认识人民币) 二、探究新知 1、请你说一说,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到人民币?学生自由回答,体会人民币的用途,感悟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 2、学生上台指认模拟人民币,说一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么多种小面额的人民币的。(如:颜色、大小、图案、图案中的数字等) (1)出示我国发行的小面额的人民币的品种,使学生对我国各种小面额的人民币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2)学生自由发言。 (3)教师参与把人民币进行分类的活动,认识人民币的单位。每个学生先进行分类,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各自的分类方法。 提问:你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1)有的把纸币分为一类,把硬币分为另一类。 (2)有的把分币分为一类,角币分为一类,元币分为一类。老师利用课件并配以音乐展示第2种分类的过程与结果。 a、先展示以元为单位的人民币。(1元) b、再展示以角为单位的人民币。(1角、5角) c、最后展示以分为单位的人民币。(1分、2分、5分)师:各类面值的人民 币一共有多少个? 观察上面的人民币,同学们还发现了什么?(每一张人民币上都有国徽,国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标志,代表了我们祖国的尊严!所以我们要爱护人民币,不能在人民币上乱写乱画,更不能侮辱人民币。) 3、学生通过给人民币分类观察总结出: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板书:元角分)。 【设计意图:通过给人民币分类的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出人民币的单位

新人教版认识人民币教案及反思

新人教版认识人民币教 案及反思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

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第例例4(认识人民币) 完成相应地做一做及和P55:1、2题 教学要求: 1、认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地单位是元、角、分. 2、知道元、角、分之间地十进制关系,懂得1元=10角、1 角=10分,学会兑换人民币,知道人民币地功用. 3、培养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推理能力及合作精神. 4、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和节约用钱教育. 教学重点:认识各种面额地人民币. 教学难点:元、角、分之间地关系. 教学准备:课件一套常用地面额地人民币(不同版本地)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今天我为你们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看看它是谁(CAI演示:点击出现蓝猫图像)你们认识它们吗今天是蓝猫文具店开业地日子,它邀请我们全班去参观文具店,你们想去吗一起来吧! 二、探究新知 1、参观文具店回答问题(CAI演示) (1)、师:谁能说说文具店有什么文具价钱是多少(学生回答) (2)师:你们喜欢这些文具吗可是用什么买呢(学生回答) 2、认识人民币 (1)、师:中国地钱币叫人民币,你们认识人民币吗 (2)、操作初认人民币 师:将桌面上地人民币拿出,先自己认一认,再在小组内交流,看谁认得多(学生活动) a:汇报认识情况(学生回答,师板贴人民币:硬、纸币) 问:观察这人民币,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回答) 师:纸做地钱币是纸币,金属做地人民币叫硬币

(3)再认人民币 师:(指纸币)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地纸币,把你地想法在小组内交流.( 学生活动后,汇报识别方法) 师:像100元、50元、20元、10元、5元、2元、、1元在读时有一个相同处是什么所以它们地单位是元,那你能说说看5角、2角、1角、5分、2分、1分地单位是什么(学生口答) 师:人民币地单位有元、角、分.纸币我们会认了,那么硬币你会辨认吗 师:识别人民币可以从人民币地大小、图案、面值、颜色上来记住.观察1元、5角硬币正面,它们有相同地标记是什么 师:国徽代表我们伟大地祖国,而且是中国制造地,所以我们要爱护人民币,不能在上面乱写乱画. 小游戏: (1)我指人民币,你举起与我相同地人民币 (2)我说面值,你举起起相应地面值 (3)我说颜色,你来回答 4、元、角、分地关系 师:蓝猫想让大家看一个小片段,看完后说说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学生观看CAI课件:元、角、分之间地兑换关系) 师:看完了这个片段,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回答,老师板书:1元=10角1角=10分) 问:你知道1元=()分吗 (可以小组讨论后再回答) 想一想: 1元可以换几个5角,几个2角 2元可以换几个1元,几个5角,几个2角,几个1角 5、电脑出示第49页地例4,让学生口答 三、巩固练习 1、电脑出示第53页地第一题 (1)学生独立操作,订正(学生上台操作) (2)说凑成地钱数

人民币的认识教案

人民币的认识教案 教学内容:课本第52-54页 教学目标: 1、认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掌握元角分之间的进率:1元=10 角,1角=10分。 2、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应用意识及观察、比较、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3、教育学生爱护人民币。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情感。培养学生把人民币应用于生活实际的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以及元、角、分之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元、角、分之间的十进关系. 教学准备:各种面值人民币、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出示储蓄罐: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件礼物,你们看,这是什么? 2、看到它,你马上会想到什么?你们都有储蓄罐吗?春节一过,你们的储蓄管里是不是又多了些压岁钱,你打算用这些钱干什么? 3、大家看,这个小朋友用自己的零用钱在干什么?还有很多灾

区、贫困地区的孩子不能上学。这个小朋友和你们一样,是个多么有爱心的孩子啊! 4、刚才我们说了半天钱,钱在我们国家叫什么?板书:人民币 5、日常生活中,你还知道有哪些地方要用到人民币?看来,人民币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认识人民币,好吗?板书:认识人民币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认识人民币 师:咱们每组的桌子上都放了一个袋子,你们轻轻地把里面的人民币都拿出来,倒在桌子上,把你认识的人民币和你们组里的同学说一说。然后想一想,你是根据什么认识它的? 2、口袋里的人民币你们都认识吗?有没有不认识的?那谁愿意拿着你认识的任意一张人民币上来,告诉大家它是多少钱?你是怎样认识它的? 3、生汇报。 4、刚才这几个同学都能结合平时生活经验,从人民币的颜色、数字、图案、大小来辨认,你们真是太棒了! 5、咱们快来看,这张人民币是多少?背面的图案是什么? 师:国徽代表咱们国家,爱护人民币就是热爱我们的祖国,所以我们应该…… 6、出示50元、100元,这些大额人民币你们认识吗?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 2.通过购物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护人民币。 3.通过模拟购物等活动,使学生在简单的付钱,算钱,找钱的过程中感知人民币的币值和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培养学生实际生活中的购物能力,提高社会交往和社会实践能力。通过认一认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2~53页。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玩具熊等、笔、橡皮、尺、练习本等若干。每人一个钱袋(内装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教学设计 从生活出发,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1.老师出示一件物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师:猜一猜,用多少钱买来的? 2.日常生活,哪些地方要使用钱?(请回答。) 看一段录像。教师边看边问:在什么地方?在干什么? 3.出示一位小朋友存钱的示意图。问:“零花钱可以用来干什

么”? 渗透德育:保管好钱,积少成多,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献爱心等。 师:我们国家的钱叫人民币。(板书:认识人民币) (看课件)今天,老师请来了两位小朋友。 (课件出示配音):嗨!大家好,认识我们吗? 我们一起来认识人民币。比一比,看谁学得好。 认识人民币 1.认识人民币。 师:我们现在使用的是我国发行的第5套人民币(出示课件)。 请同学们仔细看,问:这些钱你们都认识吗? (1)区别新版和旧版:以10元为例。 课件显示放大“10元”,问:这是多少钱?你是怎么认识的?点击数字“10”和汉字“拾”,点击单位“圆”(大写)。 课件显示放大“10元”(新版),师:这是多少钱?你是怎么认识的? 师:对!看人民币上的数字和数字后的单位就能知道它的面值。 师:这两张10元的人民币有什么不同?(图案、大小、颜色等等)。 师:10元钱可以用来干什么? (2)区别纸币和硬币。 课件显示5角纸币,师:你是怎样认识的?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人民币的认识》教学设计

《人民币的认识》教学设计 一.导入 师:上个月,学校组织我们为“希望工程”进行了捐款?××,你捐了多少钱?××,你呢?有的小朋友捐得多一点,有的少一点,但多少都表达了我们对贫困儿童的一片心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钱的知识。世界上的钱有许多种,如美国使用的是美元,日本使用的是日元,我们国家使用的是人民币。 评析:结合学校开展的捐资助学活动,学生认识到数学就在身边激发了他们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师:昨天,老师要小朋友搜集一些人民币,清将搜集的人民币在投影仪上展示。 1分 2分 5分 1角 2角 5角 1元…纸币 1分 2分 5分 1角 5角 1元…硬币 小结: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 评析:在学习新知前,展示学生的搜集成果,既保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为学习新知作好了铺垫。 二.新授 1.认识分 师:刚才小朋友说这是1分、2分、5分(投影)你们是怎么认识的?这三个硬币上都有一个“分”字,“分”(板书)是人民币的单位,以分为单位的人民币有1分、2分、5分三种面值。 学生活动:把1分、2分、5分的硬币找出来,认一认、摸一摸、比一比,然后想一想、摆一摆:用1分币换1个2分币怎么换?用1分或2分币换1个5分币有几种换法?(学生上台,在投影仪上展示换法) 评析:学生在找、摸、比、摆的动手操作中,知道了以分为单位的三种币值间的联系和区别。 2.认识角 (听录音)有一天,森林里举行运动会。兔妈妈参加了,三个兔宝宝商量决定每人用1角钱买1面小红旗为她加油,于是回家赶忙把储蓄罐拿出来,打开一看,全是1分、2分、5分的硬币,带着多不方便呀!于是,兔宝宝找熊妈妈想个带着方便的方法,熊妈妈帮兔宝宝数了数罐子里的钱,并将兔宝宝的钱换成了1角的。 投影出示:10个1分硬币、5个2分硬币、2个5分硬币。 板书:角 1角=10分 师:一共换了3个1角,角也是人民币的单位,以角为单位的人民币有1角、2角、5角三种面值。 师生活动:把1角、2角、5角的人民币拿出来认认、比比(学生到投影前演示),师生互换人民币:1张2角可以换(2)张1角,1张5角可以换(5)张1角,1张5角可以换(2)2角和(1)张1角,1张5角还可以换(1)张2角和(3)1角。 3.认识元 (听录音)运动会后,兔宝宝更加节约,又攒了一些钱,我们数数看,攒了多少个1角?(投影出示)1角1角地数,数出10角来,10角是1元。 板书:元 1元=10角 师:元是人民币的单位,以元为单位的人民币有1元、2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投影展示)。 想一想:1元等于多少分?说说想法。 学生活动:1张2角、1张1角共是()角,再拿1张5角,是多少?再加上1

小学数学人民币教案

小学数学人民币教案 【篇一:小学数学《认识人民币2》教案】 第二课时认识人民币(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大面值的人民币,能进行简单的等价兑换,初步学会简单的化聚。 2、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和不乱花钱的教育。 3、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有序性。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出示课件 2、小结引人,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人民币,你会认这些人民币吗?今天我们还要进一步认识人民币。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3认识大面额元币(5元~100元)。 出示5元、l0元、50元、100元人民币教学课件,让学生观察后,教师提问:你知道这几张人民币的面值吗?两人小组互相说悄悄话,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同时教育学生从小要爱护人民币。 2.教学例4认识元币之间的关系 教师提问,学生动手操作,课件展示,用学具表示出来,然后填在书上。 (1)l张5元可以换几张1元? (2)1张l0元可以换几张l元? (3)l张20元可以换几张10元? (4)1张50元可以换几张l0元? (5)1张100元可以换几张10元? (6)1张100元可以换几张50元? 三、知识运用。 1、课本第54页“做一做”。 2.课本第55页第5题。 3.第56页第6、7题。 四、布置作业 作业:第55页练习十二,第5题。第56页练习十二,第6题、第7题。

【篇二:大班数学认识人民币教案】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认识人民币 活动目标: 1.认识10以内为计量的人民币,能说出它们的单位名称。 2.知道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并有不同的面值。 3.通过游戏买文具,初步学习钱币的换算。活动准备:学具:人手一份买文具的作业单。活动过程:一、认识人民币。小朋友这是什么,你们认识它吗?(钱、钞?? 活动目标: 1.认识10以内为计量的人民币,能说出它们的单位名称。 2.知道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并有不同的面值。 3.通过游戏买文具,初步学习钱币的换算。 活动准备: 学具:人手一份买文具的作业单。 活动过程: 一、认识人民币。 小朋友这是什么,你们认识它吗?(钱、钞票)我们熟称的钱,也可以称为人民币,它分为纸钞和硬币。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一下,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通过观察人民币上的数字让幼儿认识它们不同的面值)幼儿依次认识l角、2角、5角、1元、2元、5元、10元。 二、游戏买文具。 今天我们要去文具小超市逛一逛,请小朋友注意观察,文具超市里都有哪些文具? (1)幼儿逛文具超市。 (2)幼儿用完整地语句讲述文具超市里文具用品。 今天我们要来买文具,大家看一看这些文具需要多少钱? 先引导幼儿观察物品的价格.了解小数点前面数字和后面数字所表示的意思。 3)幼儿操作。 三、小组活动。 今天老师为每个小朋友都准备了一张买文具的作业单,我们也来做一次小顾客,也来买文具。买的时候请小朋友看清楚文具的价格和人民币的面值,然后用线把它们连起来。幼儿操作,教师指导。四、活动评价。

人民币兑换教学设计

人民币兑换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人民币兑换》是北师版数学第八册第67---68页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元、角、分与小数,小数的意义,小数乘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通过生动的情景,让孩子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求积和商的近似值,学习四舍五入的方法。 二、学生分析 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小数乘法,小数除法的基础。课程标准认为,“数学来源于生活”。强调从生活入手,学习新知。这种新的学习形式,为学生提供发展实践能力的机会,促进其经验的积累,发展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目标: 1,通过人民币和其他币种的兑换,体会求积、商近似值的必要性,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能够按照要求求出积、商的近似值。 四、教学重难点:会根据汇率进行人民币和其他外币的兑换。 五、教学准备:PPT课件。 六、教学活动流程: 一、导入。 同学们,大家好!随着经济的发展,交通的发达,同学们一定去过不少地方游玩,欣赏过很多美丽的风景。谁能给大家说一说你都去过哪些地方?(稍作停顿5秒)哦,有的同学说他去过泰国,有的同学说他去过香港。看来,你们去的地方可真不少,老师相信你们不仅大开了眼界而且收获了很多知识。老师这有一幅图片,来看(教师点击电脑:美国的图片)这是哪儿?对,美国。同学们去过吗?想去吗?老师也想去,可有一个问题让老师为难了。中国使用的钱币是人民币,美国用什么钱币呢?(稍作停顿5秒)哦,这位同学说美国用的是美元,谁还知道其它国家用什么钱币呢?(稍作停顿5秒)哦,日本用日元,英国用英镑,法国用法郎或者欧元。同学们的课外知识可真丰富,知道这么多的钱币。如果我们去这些地方旅游消费,能用人民币直接买东西吗?对,不能。那该什么办呢?非常好,兑换钱币,下面我们就开始来学习今天的新知识------人民币兑换。 【设计意图:从学生生活入手,让学生体会数学就在身边。】 二、探索新知。 1、对于人民币兑换,你们知道哪些知识?很好,钱币的兑换不是个人想怎么换就怎么换的,是按一定的汇率进行兑换的。(点击电脑)中国人民银行会根据世界各国货币需求每天公布一个外汇牌价,任何人都应按照当天的汇率进行兑换,任何私自抬高或降低汇率,私自进行货币交易的行为都是违法的。 (1)、出示汇率表。请同学们自己看一看,然后想一想,你了解了这个汇率表的含义了吗? (2)那老师问一个问题,1美元兑换人民币8.09元。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3)那么如果2美元呢?1美元兑换人民币8.09元,2美元就是2个8.09元,所以用2×8.09=16.18元。那3美元怎样列式呢?美元呢? 对,这个汇率表就是这样来帮助我们进行货币兑换的,下面我们就要利用这个汇率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我们来看, 【设计意图: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数学信息的含义。】 2、(点击课件)美国的小朋友玛丽给小红寄来一本故事书,折合人民币大约多少元? (1)同学们,这道题要我们求的是什么呢?对,要我们把6.70美元换成人民币。那么这个问题应该怎样解决呢?想一想。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 课题:认识人民币 教学目标: 1、认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知道元、角、分之间的十进制 关系,懂得1元=10角、1 角=10分,学会兑换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功用。 2、培养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4、培养学生爱护人民币和节约用钱的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各种面额的人民币。 教学难点:元、角、分之间的关系和兑换人民币。 教具学具:课件、各种面值和材质的人民币、学具币。铅笔、乒乓球、篮球、笔记本、橡皮、文具盒。 教学流程: 1.观看课件初步了解建国以来的给中人民币。 2.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3.演示实物,依次认识1、2、5、10、20、50、100元正反面上的图形和文字。 4.总结人民币的单位。 5.指导学生书空元、角、分。 6.理解1元1角1分之间的进率,板书进率。 7.同桌互动:“我拿你说”一人随意拿出一张学具币,另一人说出面值。 8.师生互动:“师拿生说”进一步认识各种人民币。 9.简单兑换:()张5角换()张1元......及时评价鼓励。

10.小组合作:简单的人民币兑换()张()元可以换1张10元……。 11.汇报交流及时评价。 12.指导看书。 13.完成做一做及时评价。 14.课件出示层次练习,及时评价。 15.小结、指导看板书。 16.前后两桌玩兑换游戏,根据剩下时间调节活动长短。 板书设计认识人民币 单位:元角分 进率:1元=10角 1角=10分 课后反思:从本人从教几十年来看,情感投入,营造氛围是成功教学的途径之一。教师要成功的驾驭课堂、在课堂教学中如鱼得水的能力,是需要历练积累的,曾经的课堂教学,上课时教师以管住学生为主,只要学生听话,认真听讲,听懂老师讲的知识,能完成好课堂作业,课堂中学生规规矩矩,教师耐心细致没有知识性错误就算成功驾驭了课堂。如今的课堂教学早已改革,现代化教育技术走进课堂。教学信息化、电脑网络、实物投影仪、电子白板、课件制作等等,教育改革日新月异。旧的教育教学模式已经淘汰。 有人以为的驾驭课堂就是使学生听话、服从,所以采用威严、专断、命令、压迫的方式组织课堂教学,一堂课“阴沉着脸”,一双“警察般瞪得不能再大的眼睛”面对学生,象是师生间有深仇大恨似的.这种“恐怖主义”真的能驾驭住学生、促进学生的学习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情感是启动认知技能发生作用的必不可少的发动机.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和环境对学习者的精神面貌、学习动机、自我形象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教学过程不单纯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同时也是师生双方感情和思想的交流.师生关系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克服困难的 意志,影响着学生的认知活动效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