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风 教案

季风 教案
季风 教案

专题10--季风教案

教师:邵臻(地理师范2班)

授课班级:XX中学高一(X)班

课时:2节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1.知道季风的主要分布区,了解季风区以地球上其他同纬度地区的气候差异

2.说出季风的成因是海陆热力差与气压带风带及季节性移动

3.归纳夏季风和冬季风造成的气候特征

4.知道季风对我国农业以及日常生活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在运用热力环流、海陆热力差以及风带移动等基础知识分析亚洲季风的成因过程中,学

生掌握运用已有知识综合分析得出新知识的方法和过程

2.通过阅读冬季、夏季季风示意图等图,学生掌握读图的方法以及图文结合考虑问题的过

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生通过季风成因及对农业的影响等的学习,养成一种看待问题的全面辩证的思维模式,

树立一种事物是普遍联系的科学世界观。

2、通过季风气候的学习,学生关注我国气候特点及气候对我国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

1、季风的成因:海陆热力差、风带气压带的季节性移动

2、东亚季风、南亚季风的形成

3、季风对我国农业的影响

【教学难点】

1、季风的成因(东亚季风、南亚季风)

2、季风对我国农业、日常生活的利弊

【教学方法】

讲授法、小组合作学习讨论法、问题探究法、板书笔记法等的方法综合运用

【教学过程】

①新课导入

教师提问:首先,请大家观察两张图片

多媒体运用:PPT上播放非洲北部地区沙漠图片,以及同纬度亚洲东部地区的图片,进行对比.

教师提问:左边是位于北非的撒哈拉沙漠,右边是亚洲东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自然风光,我们看北非在世界地形图上位于我手指的位置,东亚在这个位置,两地的纬度位置指非常接近的,都在副高附近,北非撒哈拉地区在副高的控制下盛行下沉气流,空气难以上升凝结、成云制雨,产生干燥炎热的气候,成为一片沙漠容易理解,而同纬度的东亚地区却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这是为什么呢?有谁能告诉我吗?请大家讨论一下。

学生讨论活动:学生讨论后,请一两位代表回答。

学生回答:因为东亚地区不仅受副高控制,还受季风的影响。

教师:不错,正是季风造成了这种差异。那什么是季风,它是怎么形成的,它对我们的生活有多大的影响,你们知道吗?我们今天就要来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

②季风的概念及成因

季风概念及成因及分布区:

教师讲解:我们先来看看什么是季风。

季风是指大范围盛行风向随季节变化而有规律改变的现象。

多媒体:ppt 上播放全球气候类型分布图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关注地图,提高学生读图能力。

教师:我们来看这张全球气候分布图,从图片中你们发现季风气候分布在什么地方? 学生:在亚洲东部和南部。

教师:不错,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洲,按照季风分布区纬度的不同,我们又可将其分为热

带、亚热带和温带季风气候。

季风的形成有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海陆热力差(也就是海洋和陆地之间热力学性质的差异),二是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性移动。至于为什么是这两种因素促成了季风的产生,这就是我们这节课重点要解决的问题。

东亚季风:

教师讲解:刚刚大家已经说了亚洲是季风气候最显著的分布区域,那么我们就先以亚洲东部

的季风气候为例,具体来分析一下东亚季风的形成过程。

多媒体运用:ppt 上显示东亚季风分布区图

教师:东亚季风也就是我们图中所看到的温带和亚热带季风。

多媒体运用:ppt 上播放如下图片(亚洲季风图)

教师讲解:

7月的情况,右边这张图则是1楚地看到夏季东亚地区盛行的是东南风,而冬季则盛行东北风,这与海陆热力差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在物理课上通过学习我们知道谁的比热较之陆地是非常大的,在同样的热量条件下,水的升温幅度相对小。

因此,在七月份,也就是我们北半球的夏季,陆地升温比海洋快,在副热带附近,陆地上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在近地面就形成热低压中心印度低压(亚洲低压),而印度低压形成在原本副高控制的纬度上,这使副热带高气压带只保留在北太平洋上,成为夏威夷高压,因此,海陆之间就产生了气压差,我们知道分总是从高压垂向低压的,这样一来就形成了从夏威夷高压地区(海洋)吹向印度低压地区(陆地)的温暖湿润的东风。 教师:通过地球运动的学习,我们知道地球自转产生了地转偏向力,地转偏向力使得水平运

动的物体的运动方向发生改变,由于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使得这里的东风风向偏右,最终形成从东南方吹来的东南季风。大家听懂了吗?

学生:明白了。

教师提问:好,既然明白了,那么右边这幅图是一月份的情况,也就是一月份的情况,就由

你们自己来解释。有哪位同学可以像我刚才一样,看着图片为大家分析一下冬季东亚季风的形成过程呢?(请学生上台发言,边指屏幕边讲,老师适当提示)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

学生:冬季,陆地比海洋降温快,因此,在陆地上形成蒙古、西伯利亚高压,而太平洋上则

形成阿留申低压,副极地低压被切断,产生从陆地吹向海洋的干燥寒冷的西北季风。 教师:非常好。从上面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东亚季风最根本的成因是海陆热力差异。

南亚季风

教师:南亚地区也是典型的季风气候分布区域

PPT :亚洲气候类型图

我们还是观察前面的两幅图片,大家把注意力集中在南亚地区,请你们告诉我冬季和夏季南

亚地区吹的分别是什么风?

学生:冬季南亚吹的是东北风,夏季南亚吹的是西南风。

教师:非常好,那么从图片中,你们觉得南亚季风的形成原因是不是完全与东亚季风一样,

是因为海陆热力差呢?

学生:不是。

教师:好的,我们之前讲过季风主要有两种成因,那么主要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南亚地区这种

季节性的风向的改变呢?

学生:是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

教师:没错,南亚季风的主要成因是气压带去风带的季节性移动。

教师提问:还记得我们上节课讲的气亚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规律吗?哪位同学来说说看。 学生: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教师知识点讲解:不错,记得很牢。

(结合板书讲解)我们先来看七月份的情况,夏季,气压带风带北移,赤道低压带移动至赤道与北纬10度之间,那么这时候原来赤道以南的东南信风带也随之北移,越过赤道来到北半球后,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之下向右偏转,形成了从低纬度海洋吹向南亚陆地的湿热的西南季风。

同样的道理,冬季,气压带风带南移,副热带高压带随之向南偏移,南亚地区盛行从亚洲大陆吹来的干旱的东北信风。

[板书]:

季风气候的特征

多媒体运用:ppt 上展示下表(红色字部分先不给出)

[学生自行归纳整理]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行归纳知识要点,培养起归纳整理的能力,使其学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教师:通过前半节课的学习,请大家互相讨论一下,拿出一张纸,完成表格中的空白处。大家自己来归纳一下,看看季风气候有什么特征。

学生讨论完成表格

教师:做好了没有?看看自己做的对不对(在PPT上打出答案,若学生有疑问,可做适当解释)。

③季风对农业、日常生活的影响

PPT:我国气候类型图

教师:我们看这张图,不难发现我国有很大一部分地区受到季风的影响,属于几分气候的分布区,可见季风对于我国来说又对重要的影响。

多媒体:PPT播放各种类型气候某一地区的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

教师提问:下面我们看这张图片,可以说属于每种不同气候类型的地区的年降水和气温变化都是截然不同的,我现在用红色线框出来的分别是三种季风气候分布地的水热状况,大家看看季风气候的分布地区在一年之内它的水热分布有什么样的特征?

学生:雨热同期,水热条件良好。

教师归纳:没错,季风分布区相比同纬度其他地区,有明显的旱季和雨季,并且水热条件充足,而水热条件对农业生产来说是关键的因素,所以说,季风对于我们的生活和农业有非常深远的影响。

教师:大家想想看季风对我国的农业有什么影响,同时也请大家从自己的生活出发,思考一下季风给你带来了什么影响。

**设计意图:通过思考季风对我国农业以及自身实际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将书本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意识,同时养成一种客观辩证看待问题的思维模式和世界观。教师:怎么样?谁来说说看?(可以多请几位同学)

学生:季风气候分布区雨热同期,有利于一些夕阳作物的生长……

教师总结:对我国农业及人们的日常生活的影响应该从利弊两方面来分析。

有利的方面表现在:我国夏季季风分布区比同纬度除了沙漠干旱地区以外的其他地区气

温高,热量充足,能满足喜温作物生产的热量需求(播放我国东部

北部地区棉花等作物的图片);此外,季风分布区雨热同期,有利于

作物生长。

不利的方面表现在:季风区冬季降水少,易造成旱灾;夏季降水变率大,易造成涝害。

在夏季风强的年份,往往出现北涝南旱;夏季风弱的年份,往往出

现南涝北旱。

而冬季频频南下的冬季风,使我国大部分地区寒冷干燥。教师: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

气候多样季风显著教学反思

气候多样季风显著教学反思 反思一:气候多样季风显著>教学反思 1.本节课的导入比较成功,而且较新颖。 穿衣与温度的关系密切,学生都知道,并有亲身的体会。因此设计了这样的引入:一位学生头戴披帽,身穿棉衣;另一位学生身穿单衣(或短袖衣服),分别出场,并做简单的介绍,自己来自什么地方,是什么样的气候,到了冬天会是什么样。学生们看到皮帽、棉衣自然想到"冷",看到短袖衣,知道是气温较高,自然而然地因出我国各地气温有差异。而且学生的兴趣一下子激发起来,自始至终贯穿全课。如果学生表演才能好一些,会说几句东北话、广东话可能会更好。小小的表演,可激发学生的极大兴趣。 2.学生的资料展示效果较好。 课前给学生布置了活动内容:搜集能反映出我国各地气温不同的资料,可用不同的形式反映出来。有的学生找的是文字资料,如"冰清玉洁的哈尔滨""除夕之夜",通过文字叙述直接了解气温的状况。有的学生拿来的是自己记录的几个城市的天气预报,有哈尔滨、北京、上海、广州(海口)10天的气温记录,并用表格形式展示出来,同学们一看,就能得出我国南北气温有差异。有的学生向大家展示了自己制作的小课件,课件里有图片、有说明,通过不同的景观反映出气温的差异。学生搜集、整理、展示资料,这是一个地理能力养成的过程。课堂活动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生对解决问题、动手实践的兴趣,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反思二:气候多样季风显著教学反思 俗话说不可能事事都达到完美,但是可以争取让事事都做到更好。我这节课整体上来说是比较成功,当然同时也存在一定不足或者需要改进的地方。做的比较好的地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导入以带学生旅游为突破口,贴近学生生活,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用丰富的图片资料,通过学生读图自己分析>总结规律破重点、简化难点。如在分析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纬度因素时,先给出不同纬度海口、北京、漠河三个地方的纬度、太阳高度和昼长时间,让学生自己找规律,同桌互相讨论老师最后进行>总结,力求学生能学会、彻底弄明白。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生能自己读出、学会的知识尽量让学生独立完成,如气温分布图,让学生读图,加以学习、巩固。 如果能将每个教学环节在进行细化,比如时间的分配,对学生的评价,琐碎知识点的处理等将会使课堂更加完美。同时在以后的教学当中还需不断提高自己的基本功技能,比如粉笔字、钢笔字及版图版画的能力。 反思三:气候多样季风显著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备课时因考虑到气候知识比较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因此,授课方式主要采取教师问题引领和讲授为主,但在个别知识点的处理上还不到位。 一、本节课不足: 1、在温度带和干湿地区两个知识点的处理上,过于匆忙,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

初中地理_季风气候显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二节:《季风气候显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运用中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图,掌握冬、夏季风的特点,识记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2、运用东部地区雨带推移示意图,了解季风对我国东部地区降水的影响。 3、运用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和各地降水量柱状图,概括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季节分配特点。 教学重难点 1.冬夏季风特点 2.降水的时空分布及影响因素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角色扮演、读图指导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目的 新课导入展示目标观看视频:不同的降水导致 的地表状况, 生活中大家都感受过冬季风 和夏季风,说说你对他们有 怎么样的认识? 教师出示学习目标 冬季风:寒冷 夏季风:湿热 学生齐读 创设情境 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切 人,引发兴趣 明确任务自主探究问题1:冬夏季风各有怎样的 特点? 明确学习任务进 行小组合作 明确任务后学生学习 的目标性更强大

问题2: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任务3: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 小组展示 评价归纳 任务一展示: 教师组织学生“自述” 任务二展示: 学生分角色表演冬夏季风, 并说出冬夏季风活动对我国 东部地区雨带推移和南北方 雨季长短的影响学生说出:我是冬季风,发源 于?方向?特点? 做好对比分析 学生分角色表演季风活动稳定 和不稳定 学生看图找400毫米800毫米 等降水量线探究出降水的时空 分布特点 以自述的 小游戏进 行,有助 于学生的 参与和理 解 指导学生 读图,教 会读图方 法

任务三展示: 教师引导学生读中国降水量 分布图找到400毫米800毫 米等降水量线,再结合 广州武汉、兰州、乌鲁木齐、 年降水量柱状图找出空间分 布特点 再读降水量状图找出时间分 布特点。 整合知识 回顾目标 以影响降水分布的因素来整 合本节课的知识点 学生思考影响降 水的因素 以问题的形式整合本 节课所学,效果较好

气候多样季风显著第3课时 教案 1

第二章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显著(第三课时) [导入新课] 前两课时,我们已了解了我国气温的南北差异、降水的空间差异及我国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的划分与分布。那么,从气温和降水两个主要因素来看,我国气候有什么特征呢?为何会形成这样的气候特征?这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何关系?它们各有什么优越性呢?同学们带着以上四个问题自学课文。 [讲授新课] (指导自学)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浏览课文一至两遍。 (提问)我国气候有哪些特征?(学生:季风气候显著,气候复杂多样)那么,什么是季风?季风与季风气候是一回事吗?(学生:不是) (教师小结)学生答后,教师补充小结:季风是指一年内盛行风向随季节变换而有显著变化的风。季风气候则是指一年内因盛行不同风向的季风而形成的气候类型。 (设问)那么我国的季风气候是如何形成的呢? (板书)三、季风气候显著 (投影)引导学生观察《冬季风的形成图》(图2.19)、《夏季风的形成图》(图2.20),在引导学生回忆或回顾影响气候的因素有哪些?我国的海陆位置有什么特点的基础上,引导他们从图上观察出我国冬夏季风的源地、风向及海洋与大陆气压状况的区别后,进而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冬(或夏)季风从大陆吹向海洋,还是从海洋吹向大陆,为什么? (教师小结)学生读图、观察、思考、回答后,教师补充讲述:①冬季风从亚欧大陆内部纬度较高的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和蒙古高原一带,吹向低纬的太平洋、印度洋热带洋面,主要是由于北半球冬季大陆内部气温较低,气压较高,而热带洋面气温较高,气压较低,于是寒冷干燥的气流从大陆吹向海洋,从纬度较高的地方吹向纬度较低的地方,使沿途所经地区普遍降温,进一步加大了我国冬季南北气温的差异,这样就形成了干冷的偏北风(西北风、东北风)即冬季风。可以说,我国南北受冬季风影响程度大小不同是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很大的主要原因之一。②夏季风从低纬的太平洋和印度洋热带洋面吹向纬度较高的大陆内部,主要是由于北半球夏季低纬的热带洋面气温相对较低,气压较高;而大陆内部气温较高,气压较低。于是温暖湿润的气流从纬度较低的热带洋面吹向纬度较高的大陆内部,形成了温暖湿润的偏南风(东南风、西南风)即夏季风。 (提问)我国冬季南北气温相差很大,除了受纬度位置的影响,还受什么因素的影响?(学生:冬季风)为什么?(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补充小结) (教师小结)冬季风从俄罗斯西伯利亚和蒙古高原一带频频南下,我国北方地区首当其冲;寒冷的冬季风加剧了我国北方的严寒。冬季风在南下过程中,受重重山岭的阻挡,势力逐渐减弱。南方受冬季风影响而降温的程度,远比北方小。因此,寒冷干燥的冬季风的盛行,也是导致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很大的主要原因之一。 (总结)综上所述,我国东部广大地区之所以形成典型的季风气候,除了纬度位置的影响外,还有海陆位置的影响。 (投影)《冬季风形成图》《夏季风形成图》引导学生边观察边填写下表(先投影空表,后

《季风的影响》教学设计

《季风的影响》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课标要求学生学会阅读、分析地图,运用图示和相关文字材料,了解我国各地不同气候类型,并概括出我国的气候特点;了解季风的形成原因以及它的分布,分析季风气候对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有哪些好处和不利的影响,使学生了解各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制约作用,从而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本节教学设计,呈现多为互动的课堂教学形态,采用小组合作,人人参与,人人收获,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时效性。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我们地形的多样性对我国气候的影响,形成我国气候的多样性及分布; 2.了解我国季风气候的形成,知道我们的季风气候的分布及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3.了解季风气候对我国农业生产和人们生活的有利及不利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运用地图了解我们各地不同的气候类型; 2.运用地图说出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及季风的分布。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自己生活的家乡的气候及气候对周围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2.培养良好的读图和用图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我国的季风气候及其影响 难点:季风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 1.比较法 学习季风对我国的影响,可以通过广州与世界同纬度地区的利雅得比较,说明季风气候具有雨热同期的特点;让学生通过比较后,更加了解季风气候的有利影响。 2.问题讨论法 创设问题情景,以问题为中心展开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从地理情

景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获取问题解决的方法和措施,开阔学生眼界,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3.实例法 联系实际事例,深化对课程内容的理解,达到理论联系实际。 五、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展示两张不同的景观图片,让学生思考这两张图片能否在我国不同的地方同一时间存在,问同一时间不同地方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景观的原因是什么?(气候)引出课题。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季风气候的影响。 【新课学习】 (一)展示学习目标并让学生齐读 1.知道我国的气候特征; 2.了解我国季风气候的形成,运用地图说出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及季风的分布; 3.理解季风气候对我国农业生产和人们生活的有利和不利影响。 (二)知识点落实 1.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幻灯片展示“中国的气候类型”图。指图(五大气候类型分割图)说出我国主要气候类型及特征。 师:我国有哪几种气候类型呢? 生:说出五种类型(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及高原高山气候) 师:我国五种气候类型具体分布是怎样的呢?并且用自己的体会讲讲各种气候的特点,主要从气温和降水两方面去描述其特点。如浙江的气候特点是夏热冬温,降水丰富。 学生活动:学生看图中国的气候类型,我国的气候类型具体分布、特点。 生:介绍各地的气候特点。 师归纳小结:我国各地不同的气候在各地形成了不同的气候景观。 2.季风气候显著 师:我们刚才的学习对我国的气候有了一定的了解,有人说我国气候类型是3:2你能理解吗?

AF大气环流与季风环流专题练习

大气环流与季风环流专题练习 一、选择题 1.当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切断时() A.北半球正处于夏季B.北大西洋上出现冰岛低压 C.北太平洋上出现阿留申低压D.亚洲大陆受蒙古高压控制 2.有关季风的正确叙述是() A.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形成季风的重要原因 B.季风环流不属于大气环流 C.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是形成东亚 季风的重要原因 D.我国不受西南季风的影响 ) 读世界某区域某月盛行风示意图 3.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中,气压最高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读“90°E附近海平面气压图(单位:hPa)”,回答4题。 4.气压最高值出现的纬度和气压值最低处的气压带名称分别是() °N、副极地低气压带°N、 赤道低气压带 °S、副极地低气压 带°S、赤道低气压带 \ 下面是某月某条经线上部分气压带、风带和气流的相互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5~7题。5.图中②气压带或风带的气流运 动方向和性质分别为() A.下沉干燥 B.上升湿润 C.由高纬流向低纬干燥 D.由低纬流向高纬湿润 6.图示月份,下列河流中最有可 能处于枯水期的是() A.巴拉那河B.刚果河C.湄公河D.莱茵河 7.受①②之间气压带或风带影响的地区不可能在() : A.东非高原B.巴西高原C.撒哈拉沙漠D.马达加斯加岛 读下图,回答8~9题。 8.若该图中心为北半球的气压中心,P点气压为1 005百帕,M点气压为1 000百帕,则M点的风向为()

A.西北风B.东北风C.西南风D.东南风 9.若该气压中心位于印度西北部地区,则下列叙述正确的 是() A.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被陆地上的低压中心切断 B.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被陆地上的高压中心切断 C.此时气压带和风带相对南移 D.北太平洋海域主要受低压控制 , 读“世界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单位hPa)”图,回答 10~11题。 10.根据等压线的分布,可判断此时北半球所 处的季节是()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11.根据图中等压线分布规律,对甲、乙两地 存在的气压中心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甲地为低压中心——位于亚欧大陆中部 B.乙地为高压中心——位于大西洋中部 C.甲地是亚洲低压中心,乙地是北太平洋高压 中心 D.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南极圈以南出现极昼现象 ^ 12.考虑盛行风向,南极考察基地°S,°E)建筑物门窗应避开的风向是() A.东北B.东南C.西南D.西北 读世界某区域1月和7月海平面气压(单位:hPa)和风向图,①~⑥处的箭头表示风向,据此回答13~14题。 13.从季风的形成原因看,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 动有关的是() A.①② B.②⑤ C.③⑤ D.③⑥ 14.图中形成的气压中心,与其控制地区原气压带 特点相似的是() A.甲B.乙C.丙D.丁 *

气候多样季风显著(2)导学案答案

课题《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显著》第二课时课型:展示反馈课执笔:刘桂欣审核:东山中学地理备课组时间:2012-09【学习目标】1、知道我国降水分布特点。 2、初步学会分析气温和降水特点的形成原因。 【学习流程】一、自学与交流:(10分钟) (一) 自学提示:1、学生自学教材(P34-38)2、重点:降水分布特点和干湿地区 3、问题:⑴我国年降水量分布总趋势是从向递减. ⑵我国降水最多的地方在;降水最少的地方在。 ⑶一个地方与的对比关系,反映了该地气候的湿润程度。若降水量远 大于蒸发量,则该地为地区;若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则该地为地区; 若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则该地为地区;若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则该地为 ________地区。我国分为区、区、区和 ____________区四个干湿地区。 ⑷读图P35页2.16《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 ①读出广州、武汉、北京、乌鲁木齐、托克逊年降水量。归纳我国降水的空间分 布特点或规律:年降水量空间分布总趋势是从向递减;我国降 水空间分布特点:东西,南北。 ②在图中找出我国降水最多的地方和降水最少的地方. ③用彩色笔描出将800毫米、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对照《我国1月平均气温图》 (图2.13)观察8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与℃等温线几乎重合,其东部穿过 山脉和河. ⑸读图P2.17《我国的干湿地区》①四大干湿地区植被分别是什么? ②我国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大致相当于毫米等降水量线。 思考:为什么东北地区大兴安岭北部、小兴安岭、长白山以东地区属于湿润地 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⑹比较P37页图2.18中房屋的建筑形式有何不同,这与当地的降水情况有什么关系? ⑺不同的干湿地区对我的的生产和生活有哪些不同的影响? (二)个人默学课本34至38页(8分钟)(三)小组交流(2分钟) 二、展示与质疑: 展示问题⑴至⑺提示:①展示学会的②方式多样③以小组为单位 三、点拨与归纳: 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显著(2) 降水总趋势——从向递减。 干湿区湿润区——森林 ————界限等降水量线 半湿润区— ————界限等降水量线 半干旱区—— ————界限等降水量线 干旱区—— 四、检测与反馈 1.以下各线大致与秦岭--淮河一线一致( ) ①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界线②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 ③1000毫米降水量线④一月份0℃等温线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我国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 ) A.从南向北递减 B.从东向西递减 C.从东南向西北递减 D.从西北向东南递减 3.下列城市,既位于湿润地区,又属于亚热带的是() A北京 B兰州 C南京 D哈尔滨 4.将下列地区与它们所属的干湿地区和植被类型用直线连起来 ①长江中下游平原 A半湿润地区(1)森林 ②河中下游平原 B湿润地区(2)森林、草原 ③塔里木盆地 C半干旱地区(3)荒漠 ④天山山麓 D干旱地区(4)草原 东西干湿 的差异

中国的气候类型教学设计

中国的气候类型教学设计 Teaching design of climate types in China

中国的气候类型教学设计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地理是世界或某一地区的自然环境山川、气候等及社会要素的统称。是一门综合性的基础学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 间相互关系的学科。本教案根据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初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 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学期总第20 课时本单元第 20 课时授课日期10、24课题第 二节中国的气候类型课型新授教学目标 1、知道我国气候类型的分布及特征。 2、认识我国气候的优越性。 3、通过对气候特征的分析、概括、培养学生归纳、总结问 题的能力。 4、通过对我国气候资源的优越性的认识和利用,激发学生 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热情。重点难点重点:我国气候的分布以及气候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影响。难点:气候特征。教具 电脑、投影仪教法多媒体教学法 教学过程步骤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时间一二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已经学 习了有关气温和降水在我国的分布规律和形成原因,现在就请大 家用自己已有的地理知识来分析、解释、回答几个问题:一、出示图表:地点纬度 1月平均气温七月平均气温气温年较差那么由此可见,我国的气候具有哪些特征:结论:

(1)我国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 (2)冬季我国要比世界上同纬度地区冷;夏季比世界上同纬度地区热。因此,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气温年较差比1、1月份我国的齐齐哈尔、北京的气温分别比法国的巴黎、美国的纽约低多少摄氏度? 2、7月,齐齐哈尔、北京的平均气温分别比巴黎、纽约高多少摄氏度? 3、齐齐哈尔、北京的气温年较差分别比巴黎、纽约大多少摄氏度? 4、我国冬季和夏季的降水量有何不同?10 30步 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间 三 世界同纬度地区大。 二、那么为什么我国的气候具有这样的特征呢? (一)季风气候显著总结:冬季,我国盛行偏北的冬季风,来自中、高纬度大陆的气流寒冷干燥;夏季,我国主要盛行偏南的夏季风,来自低纬度太平洋、印度洋的气流暖热并且含有丰富的水汽,因此我国大多数地区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暖热多雨,这种气候叫季风气候。 (二)气候复杂多样总结:我国东部为季风气候区,西北距海远,为非季风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青藏高原由于海拔

中图版(上海)地理第一册专题10季风课程教学设计

《季风》教学设计 上大附中李玉春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季风的含义,知道季风气候的主要分布地,能区别季风区与同维度其他地区气候的不同点。分析季风对人们生活、生产带来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运用“亚洲季风图”,说出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形成及特征的异同点。通过读冬夏季风图、各地气候曲线和降水柱状图,提高学生读图能力,从中培养学生综合分析、比较等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析、评价季风气候对人类活动产生的影响,学会客观、辩证地看待问题,提高防灾减灾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形成亚洲季风的主要原因,季风影响下的气候与同纬度其他地区气候的差异。 难点:南亚西南季风的成因分析。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设问:上海冬季常吹什么风?夏季呢?一年风向变化有何特点? 估计学生能够联系生活体验获得答案。 教师归纳:一年内随冬、夏季节不同而有规律地变换方向的风,叫季风。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入,积极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生活环境。(二)新课教学 教师播放歌曲《黄土高坡》,让学生带着问题欣赏歌曲:在我国北方地区有没有季风现象?哪些地区每年的盛行风向与我们上海相似? 【设计意图】用一首歌曲作为教学情境,既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又引导学生通过歌词获取地理知识。 归纳:我国南北方广大地区大多有季风现象,我国是世界上最典型的东亚季风区。教师出示“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引导学生读图查找季风气候的分布情况。教师设问:世界上有哪几种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哪里? 学生从图上可知:三种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以亚洲分布范围最大、最典型,主要在东亚、东南亚和南亚地区。

八年级地理知识点总结:气候多样 季风显著

八年级地理知识点总结:气候多样季风显 著 气候多样季风显著 1. 分析“中国1月份平均气温”图,回答: 1)我国冬季最冷的地方是黑龙江省的漠河镇。 2)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是——南北气温相差大,要原因是——受纬度影响,我国南北跨纬度大 3)1月0 oC等温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分布。 2. 分析“中国7月份平均气温”图,回答问题: 7月份,我国气温分布特点是:除青藏高原外,普遍高温。南北气温相差不大。我国7月份气温最高在新疆的吐鲁番,人称“火洲”;7月份平均气温最低在青藏高原地形区。 3. 根据气温的南北差异,并结合农业生产的实际,我国从北向南可以划分为5个温度带: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另外,还有一个地高天寒、面积广大的高原气候区。 4. 按温度带划分,我所生活的南京地区属于亚热带。北京地区属于暖温带。 5. 苹果、梨——暖温带柑橘——亚热带 芒果、香蕉——热带 6.分析“中国年降水量”: 1) 我国降水分布的规律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2) 我国800毫米年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与中国1月0oC等温线通过的地方相近。 3) 我国年降水量最多的地方是台湾省的火烧寮,年降水量最少的地方是新疆吐鲁番盆地的托克逊。 7.分析“中国干湿区划分” 根据降水和蒸发的对比关系,划分出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干旱四个干湿地区按我国干湿程度分,南京属于湿润区,北京属于半湿润区。 8.我国的季风气候很容易带来气象灾害,例如洪涝、干旱、寒潮 9.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划分,习惯上除青藏高原外,以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为界。 10.我国东部是典型的季风气候分布区,受夏季风影响明显,降水集中在夏秋季,非季风区受海陆位置、地形等因素的制约,全年降水稀少,气候比较干旱,主要在我国西北内陆地区。 11.我国南方雨季来得早,结束的晚,时间长;北方雨季来得晚,结束的早,时间短,降水都比较集中。 12.我国气候特点是:典型的季风气候,气候类型复杂多样:主要有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山地气候。 13.我国东部地区主要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

《亚洲复杂的气候》教学设计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第一节自然环境―――复杂的气候 教材分析:气候作为自然环境的一个要素,教材安排在学习了亚洲的地理位置、地形与河流之后,显然是因为亚洲气候的形成与亚洲的位置范围以及亚洲的地形有直接的关系,这样有利于学生理解亚洲的气候特点,又能认识到自然环境是各要素相互影响的、相互联系的统一体,培养正确环境观。本课亚洲气候的特点表现,教材主要通过地图与图表呈现,同时,教材也通过一些资料个案突出亚洲的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如本课涉及的季风的影响易造成水旱灾害等。 学生分析:学生在七年级上册已经学习过有关世界的一些气候知识,如世界的气候类型与分布,气候的成因分析,学过了阅读温度的曲线与降水的柱状图。这里以亚洲为案例,认识亚洲的气候特点,学生在进一步掌握有关气候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学会分析大洲气候特点的方法。 教学目标: 1、亚洲气候的三个特点的内容及对人类的主要影响。 2、会通过资料得出亚洲气候特点,并简要分析其成因。掌握分析气候特点的方法。 3、结合我国的气候,加强学生防灾的意识,培养正确的环境观。 重点:亚洲的气候分布与气候特点。 难点:通过阅读资料得出气候特点及分析气候特点的成因。 教学方法:递归设问法、阅读分析法、图示法、小组学习法。 教具:世界气候分布图、亚洲气候类型图、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读图引入新课 请同学读上学期学习过的《世界气候分布图》或展示多媒体课件(各种气候名称由鼠标点击而显示出来。),然后小组比赛,看哪个小组能指图说出最多的气候类型名称。 二、说出亚洲气候特点的结论。 阅读教材,然后小组比赛,看哪个小组能把亚洲的气候特点表达得完整准确而又简练。 1、气候复杂多样。 2、季风气候显著。 3、大陆性气候面积广大。 三、找出得出结论的依据 1、复杂多样的依据 读世界和亚洲气候分布示意图。 设问(投影):从气候分布图知,世界共有多少种气候?亚洲共有多少种气候?沿300N 从亚洲东部向西有那几种气候? 学生小组代表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世界的十一种气候,亚洲有九种,沿300N从亚洲东部向西有亚热带季风气候、高原山地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亚热带与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六种气候,这些都是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表现。 2、季风气候显著的依据

季风气候气象灾害教案

第二章季风气候、气象灾害教案 主备教师:参与教师:授课日期: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季风气候的影响范围、特点以及季风带来的利弊。 2.通过读冬夏季风图、各地气候曲线和降水柱状图,提高学生读图能力,从中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比较等能力;掌握分析气候特征的方法 3.知道台风、寒潮、梅雨、沙尘暴等特殊天气的概念、发生的时间、多发地区、天气特点、造成的影响、预防 教学重点: 1.我国季风气候的基本规律及季风气候的影响范围,季风给我国带来的好处及不利影响 2.台风、寒潮、梅雨、沙尘暴等特殊天气发生时的天气特点以及造成的危害 教学难点: 1.锋面雨的形成 2.正确认识各种特殊天气的影响,增强防灾减灾意识 教学方法:探究教学法 教具及设备:地球仪 【设问导读】 一、季风气候显著: 阅读课本39-42回答问题 1.(1)什么是季风?冬夏季风风向怎样? (2)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 2、季风的形成 (1)通过动画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冬夏季风的转换规律。 (2)提问冬夏季高压与低压分布形成的原因,让学生深入思考,从而加深知识掌握的牢固性。 (3)思考:我国季风气候显著的原因?(学生分组讨论) 3、季风区与非季风区 (1)请在图中指出我国的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2)结合示图:想一想,什么是季风区?(同桌之间互相讨论) 4、季风气候对我国降水的影响

(1)结合示图回顾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2)由四个城市的降水分布分析我国降水的时间分布特点:主要集中在夏季。 (3)思考: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的原因? 5、季风气候的影响 通过对季风气候的利弊分析,让学生树立全面看待问题的能力并加以总结。 6、我国的大陆性气候特征 通过原因变现分析,掌握其特征,并通过图片具体感知其景观及对生活生产的影响,加深学生对非季风区的理解和感性认识。 二、气象灾害 1.提出问题:什么是自然灾害? 必须同时满足哪两个条件? 2.了解我国主要自然灾害(形成和危害) 3.读图分析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主要分布区,并分析这些集中分布区的成因。 4.总结我国自然灾害主要特点 5.“祸不单行”说说台风、洪水会引发什么地质灾害?在山区的河谷地带,地震会引发什么自然灾害? 【自学检测】 一、填空题。 1.我国夏季盛行来自海洋的偏(南)风。 2.科学家是依据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将我国划分为(四)种干湿地区类型。 3.青藏高原地区是(高原)气候。 4.我国的“雨极”是(火烧寮)。 5.大兴安岭的北段及其两侧地区属于(温寒)带。 6.我国气候主要特征之一是(季风)气候显著。 7.雨带的进退时常会导致(旱涝)灾害。 二、选择题。 1.以下关于我国气候描述错误的是(D) A.我国气候复杂多样 B.季风气候明显 C.季风是降水时空分布不均的主要原因 D.西北地区为高原气候 2.以下哪项不是我国的特殊天气(C) A.寒潮 B.台风 C.冰雹 D.沙尘暴

气候多样_季风显著_》教学设计

第二章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显著》(第一课时) 大坡外镇初中李红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通过阅读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和东西干湿图,提高学生阅读和分析气候图的能力。 .教学难点: 我国季风气候的基本规律及季风气候的影响范围,季风给我国带来的好处及不利影响。 课时:三课时 课型:新授课 导入新课: 第一课时 我们已了解了我国气温的南北差异、降水的空间差异及我国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的划分与分布。那么,从气温和降水两个主要因素来看,我国气候有什么特征呢?为何会形成这样的气候特征?这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何关系?它们各有什么优越性呢?同学们带着以上四个问题来学习。 我国气候有哪些特征?(季风气候显著,气候复杂多样) 那么,什么是季风?季风与季风气候是一回事吗? 学生答后,教师补充小结:季风是指一年内盛行风向随季节变换而有显著变化的风。季风气候则是指一年内因盛行不同风向的季风而形成的气候类型。 那么我国的季风气候是如何形成的呢? 三、季风气候显著 引导学生观察《冬季风的形成图》(图2.19)、《夏季风的形成图》(图2.20),在引导学生回忆或回顾影响气候的因素有哪些?我国的海陆位置有什么特点的基础上,引导他们从图上观察出我国冬夏季风的源地、风向及海洋与大陆气压状况的区别后,进而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冬(或夏)季风从大陆吹向海洋,还是从海洋吹向大陆,为什么? 学生读图、观察、思考、回答后,教师补充讲述:①冬季风从亚欧大陆内部纬度较高的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和蒙古高原一带,吹向低纬的太平洋、印度洋热带洋面,主要是由于北半球冬季大陆内部气温较低,气压较高,而热带洋面气温较高,气压较低,于是寒冷干燥的气流从大陆吹向海洋,从纬度较高的地方吹向纬度较低的地方,使沿途所经地区普遍降温,进一步加大了我国冬季南北气温的差异,这样就

气候多样季风显著时教案精修订

气候多样季风显著时教 案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显着(第1课时) 临沂第十二中学刘秀娟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出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的特点。 2.知道1月0℃等温线的分布与意义。 3.知道我国温度带划分依据及划分地区,明确我国环境的巨大差异。 技能目标 1.通过阅读等温线分布图,培养判读等值线的技能。 2.通过对我国冬、夏季气温特点成因的分析,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 3.学会查阅资料,运用资料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 初步形成对我国环境差异性的认识,树立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的观念。 教学重点 1.冬、夏气温的分布特点。 月0℃等温线的分布与意义。 教学难点 冬、夏气温分布特点的形成原因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讨论导入新课] 寒假到了,有些同学要随团旅游,一条旅游路线到哈尔滨,另一条旅游路线到广州。大家为穿着(多和少)争论不休,为此你有什么看法呢 学生回答不一,老师肯定其中正确的部分,进而点题:今天,我们就来解答这个问题。 指导自学 [指导读图] 读图2.13,我们比较一下哈尔滨和广州两地冬季的气温。 [转折过渡] 要了解我国南北气温差别的具体情况,还要看我国的1月、7月平均气温图一一等温线分布图。

[启发引导]根据我们学过的等温线知识,我们分析一下我国1月、7月平均气温图,看看我国冬夏气温分布有什么规律 [指导读图]首先看我国1月平均气温图,要求观察: 1.黑龙江最北部的1月平均气温大约是多少摄氏度 2.海南省的1月平均气温大约是多少摄氏度 3.我国南北1月气温相差多少摄氏度 4.找出1月0℃等温线,并在图上用彩笔描绘出来;观察1月0℃等温线大致经过的地区。 5.比较我国1月、7月平均气温图,看一看等温线疏密程度如何这说明了什么 学生读图讨论回答。 [指图总结] (一)冬季等温线排列密集,说明冬季南北温差大。黑龙江最北部1月平均气温在-32℃以下,海南省1月平均气温在16℃以上,我国南北气温相差很大。 (二)1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大致通过秦岭一淮河一线,向西到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1月0℃等温线为何发生了弯曲) [板书]一、冬季南北气温相差很大 [启发提问]为什么我国冬季南北气温相差这么悬殊呢学生讨论。 [结论]我国幅员辽阔,南北跨将近50个纬度。除纬度因素外,还有冬季风的影响。 [思考讨论]引导学生读课本2.19图,思考以下问题: 1.冬季风的源地是哪儿风向如何 2.冬季风对我国北方和南方气温的影响在程度上有什么差别 3.青藏高原、云贵高原、海南岛和台湾岛能否受到冬季风的影响学生讨论、回答。 [概括总结]冬季风南下,我国北方首当其冲,寒冷的冬季风加剧了我国北方的严寒。且冬季风在南下过程中,受崇山峻岭阻挡,势力渐弱,故南方受冬季风的影响而降温的程度远低于北方。

微专题:非季风气候区的季风现象

微专题:非季风气候区的季风现象 【真题例析】 (2010年福建文综卷) 材料一 古马里是13世纪-16世纪期间西非草原上繁荣的贸易帝国。图12示意该区域的地理环境。 比较甲、乙两地6--8月降水量的主要差异,并分析原因。 [参考答案] 主要差异:甲地降水明显多于乙地。 原因:甲地受来自海洋的西南气流和沿岸暖流影响,地处山地迎风地带,降水丰富;乙地地形平坦,西南气流受地形抬升不显著,并受离岸寒流影响,降水较少。 (2013高考题四川卷)读下图,回答1~2题。 古马里帝国贸易通道 城市 河流 沙漠 离岸寒流区 夏季盛行风 降水量/mm 甲地降水量月份分配 降 乙地降水量月份分配

1、图示区域从沿海向内陆,陆地自然带依次为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给该区域带来降 水的主导风是 A.东北风B.西南风C.东北风D.东南风 2、R河段 A.流量季节变化大B.春汛明显 C.河流堆积作用强D.河谷横剖面呈槽型 【答案】1.B 2.A 【命题立意】本组题通过分层设色地形图和自然带分布考查学生对气候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考查了河流水文及水系特征的判断。难度较高。 【解题思路】第1题,由图中标定的纬度数值可知,该地处于北半球热带地区,风向不可能是西北风和东南风,排除A和D;图例可知,该地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形依次为狭窄的平原、西北-东南走向的山地和高原;由植被的分布可知,该地从沿海向内陆降水逐渐减少;图中山地的西侧应为迎风坡,所以应吹西南风,选择答案B。分析可知该地情况与印度半岛西侧相似,北半球夏季,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转变为西南风,夏季降水多且降水季节变化大,所以河流流量的季节变化大,故第2题选A。R河段位于海拔较高的山地区,以流水的侵蚀作用为主,河道应为“V”形。从图中的海拔高度可知该地不会有积雪,故不可能有春汛。 【知识小结】 1、可能存在的气候类型区:热带雨林气候区、热带草原气候区。 2、有季风现象的地区夏季盛行风的成因: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 3、形成过程:7月,北半球夏季(如7月)行星风带北移,赤道低压移到北半球,东南信风带随之北移跨越赤道后,受北半球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形成西南风。1月,北半球冬季(如1月)行星风带南移,赤道低压移到南半球,东北信风带随之南移跨越赤道后,受南半球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形成西北风。 4、典型地区: ①几内亚湾沿岸 ②苏门答腊岛、爪哇岛、加里曼丹岛、菲律宾群岛的南部 ③澳大利亚北部 ④中美洲西部 【典题精练】 在呼啸的海风中,“从澳洲到北极最让人感动的鸟类迁徙”。红腹滨鹬每年4月从澳大利亚越冬地起飞,在中国的渤海湾滩涂湿地停歇补充能量后,再飞往北极繁殖地。结合以下某区域不同季节盛行风向示意图,完成3、4题。

上气候多样季风显著教案

上气候多样季风显著教 案 SANY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SANYUA16H-

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显着 ----东西干湿的差异 一、教学目的 (一)知识目标: 1.理解并掌握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 2.掌握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及分布。 (二)能力目标:通过阅读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和东西干湿图,提高学生阅读和分析气候图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通过我国干湿状况对农业类型、植被和自然景观影响的学习,使学生懂得,在自然环境中,干湿状况与其他环境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 二、本节重点:1.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 2.我国干湿地区划分状况。 三、本节难点:我国四类干湿地区的分布及其对植被和农业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讲述法提问法探究法 五、教具: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我国干湿地区划分图 六、课时: 1课时 七、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提问] 什么叫降水?(从大气中降落到地表的雨、雪、雹统称降水)。 大家知道气温和降水是构成一地气候的两个重要的因素。上节我们已学习了我国气温的特点。今天我们来学习我国降水的基本特点。

讲授新课 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显着[板书] 二、东西干湿的差异 (一)、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 [板书] [读图练习] 指导学生阅读“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完成下列的练习: (1)找出年降水量超过1600毫米的地区。 (2)8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哪些地方?它与我国一月等温线图中的哪条等温线大致相同? (3)4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哪些地方? (4)找出年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下的地区。 (5)我国年降水量在地区分布上有什么特点? [阅读课本]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35页阅读材料“我国降水最多和最少的地方”,并且在图中找到我国年降水量最多的台湾的火烧寮和年降水量最少的吐鲁番盆地中的托克逊,把它们连线,看看降水量是如何变化的。 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 [板书] [教师总结] 从同学的回答中可以看出,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是有明显的规律的:年降水量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活动]降水量的不同会影响到建筑、饮食、民俗等许多方面。比较教材第37页图中房屋的建筑形式有何不同,这与当地的降水情况有什么关系? (二)干湿地区 [板书] 1.干湿地区划分的依据 [板书]

八上气候多样 季风显著教案

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显著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知道我国冬、夏季风的成因和特点。 2.了解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 1、能力目标 1、初步学会分析冬、夏季风的形成原因。 2.培养学生判读分析季风形成图的技能 3、德育目标 使学生懂得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使人和环境相互协调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教学重点 .我国冬夏季风的分布特点及差异。 ●教学难点 有关季风形成图的分析判读。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观察对比等为主的教学方法。 ●教具准备 1.投影仪、录像带以及有关图片。 2.绘制有关复合投影片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前两课时,我们已了解了我国气温的南北差异、降水的空间差异及我国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的划分与分布。那么,从气温和降水两个主要因素来看,我国气候有什么特征呢?为何会形成这样的气候特征?这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何关系?它们各有什么优越性呢?同学们带着以上四个问题自学课文。 [讲授新课] (指导自学)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浏览课文一至两遍。 (提问)我国气候有哪些特征?(学生:季风气候显著,气候复杂多样)那么,什么是季风?季风与季风气候是一回事吗?(学生:不是) (教师小结)学生答后,教师补充小结:季风是指一年内盛行风向随季节变换而有显著变化的风。季风气候则是指一年内因盛行不同风向的季风而形成的气候类型。 (设问)那么我国的季风气候是如何形成的呢? (板书)三、季风气候显著 引导学生观察《冬季风的形成图》(图2.19)、《夏季风的形成图》(图2.20),在引导学生回忆或回顾影响气候的因素有哪些?我国的海陆位置有什么特点的基础上,引导他们从图上观察出我国冬夏季风的源地、风向及海洋与大陆气压状况的区别后,进而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冬(或夏)季风从大陆吹向海洋,还是从海洋吹向大陆,为什么? (教师小结)学生读图、观察、思考、回答后,教师补充讲述:①冬季风从亚欧大陆内部纬度较高的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和蒙古高原一带,吹向低纬的太平洋、印度洋热带洋面,主要是由于北半球冬季大陆内部气温较低,气压较高,而热带洋面气温较高,气压较低,于是寒冷干燥的气流从大陆吹向海洋,从纬度较高的地方吹向纬度较低的地方,使沿途所经地区普遍降温,进一步加大了我国冬季南北气温的差异,这样就形成了干冷的偏北风(西北风、东北风)即冬季风。可以说,我国南北受冬季风影响程度大小不同是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很大的主要原因之一。②夏季风从低纬的太平洋和印度洋热带洋面吹向纬度较高的大陆内部,主要是由于北半球夏季低纬的热带洋面气温相对较低,气压较高;而大陆内部气温较高,气压较低。于是温暖湿润的气流从纬度较低的热带洋面吹向纬度较高的大陆内部,形成了温暖湿润的偏南风(东南风、西南风)即夏季风。 (提问)我国冬季南北气温相差很大,除了受纬度位置的影响,还受什么因素的影响?(学生:冬季风)为什么?(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补充小结) (教师小结)冬季风从俄罗斯西伯利亚和蒙古高原一带频频南下,我国北方地区首当其冲;寒冷的冬季风加剧了我国北方的严寒。冬季风在南下过程中,受重重山岭的阻挡,势力逐渐减弱。南方受冬季风影响而降温的程度,远比北方小。因此,寒冷干燥的冬季风的盛行,也是导致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很大的主要原因之一。 (总结)综上所述,我国东部广大地区之所以形成典型的季风气候,除了纬度位置的影响外,还有海陆位置的影响。 《冬季风形成图》《夏季风形成图》引导学生边观察边填写下表

专题复习 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气候的对比(十一)

专题复习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气候的对比(十一) 季风气候是中学地理学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的成因、特点、分布规律以及与人类生产、生活的联系等知识点的考查来考查考生对气候知识的理解及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很好地体现文综高考的方向,因此在高三复习备考时列为重点知识加以训练强化。 ●难点磁场 读我国甲乙两地自然地理环境剖面示意图(图11—1),甲、乙两地相距500千米,判断1~2题。 图11—1 1.★★★★有关甲乙两地自然环境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是亚热带季风气候,乙地是温带季风气候 B.甲地是温带季风气候,乙地是温带大陆性气候 C.甲地典型植被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乙地典型植被是温带草原 D.甲地外力作用以风力侵蚀为主,乙地自然环境适宜芦苇生长 2.★★★★有关甲乙两地农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适宜种植甘蔗 B.乙地适宜发展畜牧业 C.甲地适宜种植天然橡胶 D.乙地适宜种植茶叶 3.★★★★★我国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A.地形复杂多样 B.南北温差大 C.冬季风的强弱和进退迟早不同 D.夏季风的强弱和进退迟早不同 4.★★★★当太阳直射点自赤道移到北回归线期间() A.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经历自旱季至雨季的变化 B.日本一直是雨季 C.印度大部分地区经历自雨季至旱季的变化 D.美国洛杉矶地区经历自旱季至雨季的变化 (2000年广东综合能力测试卷) 5.★★★★★我国冬季风势力比夏季风强的原因是() A.冬季风的源地离我国近,而夏季风则较远 B.冬季风影响的范围比夏季风大 C.冬季风的厚度比夏季风大,可以翻山越岭影响到我国南部地区 D.冬季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比夏季大 6.★★★★★读“我国东部地区一般年份夏季风的进退情况示意图”(图11—2),回答下列问题。 (1)A地区的雨季每年一般起于月,止于月。 (2)B地区每年一般会出现“”天气。 (3)图中C、D两地区,较易出现春旱的是地区;另一地区不易发生春旱的原因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