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立方根教案(北师大版上)

数学:立方根教案(北师大版上)
数学:立方根教案(北师大版上)

2.3立方根

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了解立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一个数的立方根.

2.能用立方运算求某些数的立方根,了解开立方与立方互为逆运算.

3.了解立方根的性质.

4.区分立方根与平方根的不同.

(二)能力训练要求

1.在学了平方根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能用类比的方法学习立方根的有关知识,领会类比思想

2.发展学生的求同求异思维,使他们能在复杂环境中明辨是非.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当今社会是科学飞速发展、信息千变万化的时代,每一个人都不可能把一生中要接触的知识全部学会,因此让他们会学知识比学会知识更重要,这就要从小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能自己解决的问题就自己解决,其中类比的学习方法就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本节课重点训练学生的类比思想的养成.

教学重点:

立方根的概念.

教学难点:

1.正确理解立方根的概念.

2.会求一个数的立方根.

3.区分立方根与平方根的不同之处.

教学方法:

类比学习法.

教学过程:

Ⅰ.新课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平方根的定义,若x2=a,则x叫a的平方根,即x=±a.[来源:学科网]

若正方体的棱长为a,体积为8,根据正方体体积的公式得a3=8,那a叫8的什么呢?本节课请大家根据上节课的内容自己来类推出结论,若x3=a,则x叫a的什么呢?文档收集自

Ⅱ.新课讲解

1.请大家先回忆平方根的定义.下面大家能不能再根据平方根的写法来类推立方根的记法呢?

.若x的平方等于a,则x叫a的平方根,记作x=±2a,读作x等于正、负二次根号a,简称为x等于正,负根号a.若x的立方等于a,则x叫a的立方根,记作x=±3a,读作x 等于正、负三次根号a,简称x等于正、负根号a.

[师]请大家对这位同学的回答展开讨论,小组总结后选代表发言.

[生甲]我认为这位同学回答得不对.如果x2=a,则x=±a,x3=a时,x=±a也成立的话,那如何区分平方根与立方根呢?

[生乙]因为乘方与开方是互为逆运算,求立方根可通过逆运算立方来求,如x3=8,因为23=8,所以x=2,只有一个根而不是±2,所以立方根的个数不正确.

[师]大家的分析非常有道理,请认真看书第13、14页可知,若一个数x的立方等于a,即x3=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立方根(cube root;也叫三次方根)如2是8的立方根,记为x=3a,读作x等于三次根号a.

开立方的定义

[师]大家先回忆开平方的定义,再类推开立方的定义.

[生]求一个数a的平方根的运算,叫做开平方,则求一个数a的立方根的运算,叫做开立方,其中a叫做被开方数.

(2)立方根的性质

[师]2的立方等于多少?是否有其他的数,它的立方也是8?

[生]2的立方等于8,(-2) 3=-8,所以没有其他的数的立方等于8.

[师]-3的立方等于多少?是否有其他的数,它的立方也是-27?[来源:学#科#网]

[生]-3的立方等于-27,33=27,所以没有其他的数的立方等于-27.

[师]0的立方等于多少?0有几个立方根?

[生]0的立方等于0,0有1个立方根是0.

[师]从刚才的讨论中,大家总结一下正数有几个立方根?0有几个立方根?负数有几

个立方根?

[生]正数有一个立方根,0有一个立方根是0,负数有一个立方根.

[师]对.正数有一个正的立方根、负数有一个负的立方根,0的立方根有一个,是0.

(3)平方根与立方根的区别与联系.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平方根与立方根的定义,并会求某些数的平方根和立方根,下面请大家说说它们的联系与区别.

[生]从定义来看,若一个数x的平方等于a,即x2=a,则x叫a的平方根;若一个数x的立方等于a,即x3=a,则x叫a的立方根,都是一个数x的乘方等于a,但一个是平方,另一个是立方.

[生]一个正数的平方根有两个,一个负数没有平方根,零的平方根有一个是零;一个正数的立方根有一个,并且是正数,一个负数有一个负的立方根,零的立方根有一个是零.

[生]它们的表示方法和读法不同,一个正数a的平方根表示为±a,立方根表示为3a.

下面我再系统地总结一下:

平方根与立方根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

(1)0的平方根、立方根都有一个是0.

(2)平方根、立方根都是开方的结果.

区别:

(1)定义不同:“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这个数就叫做a的平方根”;“如果一个数的立方等于a,这个数就叫做a的立方根.”[来源:学+科+网]

(2)个数不同: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一个正数有一个立方根;一个负数没有平方根,一个负数有一个立方根.

(3)表示法不同

正数a的平方根表示为±a,a的立方根表示为3a.

(4)被开方数的取值范围不同

±a中的被开方数a是非负数;3a中的被开方数可以是任何数.

2.例题讲解

[例1]求下列各数的立方根:

(1)-27;(2)1258;(3)0.216;(4)-5. [师]请大家思考下列问题. 3a 表示a 的立方根,则(3a )3等于什么?33a 等于什么?

大家可以先举例后找规律.: (3a )3=a .

又∵a 3是a 的立方,所以a 3

的立方根就是a ,所以33a =a .下面就这两个式子进行练习. [例2]求下列各式的值:

(1)38-;(2)3064.0;(3)-3

1258;(4)(39)3 Ⅲ.课堂练习

(一)随堂练习

1.求下列各式的值:

333333)16(;5;64;125.0-.

2.一个正方体,它的体积是棱长为3厘米的正方体体积的8倍,这个正方体的棱长是多少?

解:设正方体的棱长是x 厘米,得

(二)补充练习1.求下列各数的立方根:

0,1,-8127,6,-1000

125,0.001 2.求下列各式的值:

3233333333)27

8(;)2(;)2(;16463;1251;1;027.0------ 3.下列说法对不对?

-4没有立方根;1的立方根是±1;

361的立方根是6

1;-5的立方根是-35;64的算术平方根是

Ⅳ.议一议

1.某化工厂使用一种球形储气罐储藏气体.现在要造一个新的球形储气罐,如果它的体

积是原来的8倍,那么它的半径是原储气罐半径的多少倍?2.一个正方体的体积变为原来的n 倍,它的棱长变为原来的多少倍?

解:设原正方体的棱长为a ,后来的正方体的棱长为b ,得

na 3=b 3∴3333n a b =

∴b =a n n a 333=.

即后来的棱长变为原来的3n 倍.

Ⅴ.课时小结1.立方根的定义.2.立方根的性质.3.开立方的定义. 4.平方根与立方根的区别与联系.

5.会求一个数的立方根.

Ⅵ.课后作业

Ⅶ.活动与探究

1.求下列各式中的x .

(1) 8x 3+27=0;(2)(x -1)3-0.343=0;(3)81(x +1)4=16;(4)32x 5

-1=0.文档收集自网络,板书设计:

2.3 立方根

一、(1)立方根开立方的定义

(2)立方根的性质[来源:学,科,网Z,X,X,K]

(3)立方根与平方根的联系与区别

[来源:学科网]

二、例题讲解(求立方根)

三、练习

四、议一议

五、小结

六、作业 教学反思:本节的内容最好在学生熟练掌握平方根的内容的前提下进行。这样就能让学生用类推的方法得出立方根的相关结论。回容易理解与掌握。从学生上课的反映来看,这节课应该是比较成功的。

2014新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 第一课:小熊购物 教学内容:P2 --4 教学目标: 1、通过“小熊购物”的情景,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到书写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3、引导学生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要求,能正确进行乘加、乘减两步式题的计算。 4、培养学生书写规范,计算认真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乘加、乘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具准点:口算题卡、ppt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开火车) 3×5= 4×8= 7×6= 36-17= 80-43= 9×3= 8×5= 37-15= 8+15= 36+7= 2、观察下面每个算式里含有哪些运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6+5-18 45-18+20 指名口答,引导学生认识:只有加、减法计算的两步式题一般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二、探索新知 出示小熊购物的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1、提示学生仔细观察主题图,提问:你能知道那些数学信息? 2、提出问题:假如你们是顾客,你想买哪两种食品?每种食品的数量不限。 指名口述自己的想法,教师选学生提出其中一个问题,引出例题:胖胖要买1个蛋糕和4个面包需付多少钱? 3、解决问题。 (1)列算式:3×4+6 6+3×4 (2)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组织学生讨论:3×4+6 6+3×4 各表示什么意思。 ①算式“3×4+6”中的“3×4”表示4块面包共付12元,所以3和4要先乘。12+6=18(元)表示4块面包和1个蛋糕共付18元。 ②算式“6+3×4”红的“3×4”表示4块面包共付12元,所以3和4也要先乘。6+12=18(元)表示1个蛋糕和4块面包共付18元。 这两种情况所付的钱都是相等的。所以,3×4+6与6+3×4这两个算式都可以求出买1个蛋糕和4个面包共付多少元。 (3)引导学生用脱式计算。 3×4+6 6+3×4 以上两个算式有什么共同点?(都含乘、加计算的两步式题) 讨论:含乘、加计算的两步式题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认识脱式计算的格式。(板书) 解法一: 3×4+6 解法二: 6+3×4 (PS:先算的一步用直线划起来) =12+6 =6+12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小学电子教案学科:数学 年级:三年级 姓名: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经过两年的小学生活,孩子们基本懂得了学习的习惯和常规。但孩子们由于存在着心理特征及思维发展不一致,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更要注意因材施教。从上学期的学习情况看,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所学的知识技能,达到该册的目标要求。但仍有少数同学学习态度的问题,有待于今后积极引导,让他们达到学段目标。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的同时,应加强培养他们的各种学习数学的能力,以提高成绩。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分三个领域,八个单元。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混合运算”(乘加、乘减、除加、除减、加减混合以及两步有括号式题)。结合实际情境,使学生体会到要遵循“先乘除、后加减”及“先算括号里面的”运算顺序,能根据这些运算顺序计算有关问题,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2.第三单元“加与减”结合具体情境,探索计算万以内加减法及连加、边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养成对计算结果的大致范围进行估计的习惯;能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能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第四单元“乘与除”在这个单元中学生主要学习(百以内)一位数乘两位数和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结合具体情境,感受乘除法计算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探索一位数乘两位数和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并能正确地计算。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用乘除法的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4.第六单元“乘法”在这个单元中学生主要学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和连乘。能结合具体情境提出问题,列出乘法算式,探索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并能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能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5.第七单元“年、月、日”本单元主要学习年、月、日的有关知识。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了解平年、闰年,能判断平年和闰年。体会引入24时记时法的必要性,认识24时记时法。感受时间中的数学问题,培养时间观念。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6.第八单元“认识小数”结合购物的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感受比较小数大小的过程;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运算,能解决一些相关的简单问题;能运用小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二单元“观察物体”在这一单元里学生学会从多方位观察立体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第五单元“周长”本单元主要学习周长的概念,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认识周长。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图形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三)数学好玩

七年级数学平方根和立方根同步练习含答案

七年级数学平方根和立 方根同步练习含答案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

一、基础训练 1.9的算术平方根是() A.-3 B.3 C.±3 D.81 2.下列计算不正确的是() A.=±2 B= C. 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9的算术平方根是3 B 2 C.27的立方根是±3 D.立方根等于-1的实数是-1 4.的平方根是() A.±8 B.±4 C.±2 D 5.-1 8 的平方的立方根是() A.4 B.1 8 C.- 1 4 D. 1 4 6._______;9的立方根是_______. 7.用计算器计算:≈______________(保留4个有效数字) 8.求下列各数的平方根. (1)100;(2)0;(3)9 25 ;(4)1;(5)1 15 49 ;(6)0.09. 9.计算: (1)234

二、能力训练 10.一个自然数的算术平方根是x,则它后面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是() A.x+1 B.x2+1 C 11.若2m-4与3m-1是同一个数的平方根,则m的值是() A.-3 B.1 C.-3或1 D.-1 12.已知x,y是实数,且(y-3)2=0,则xy的值是() A.4 B.-4 C.9 4 D.- 9 4 13.若一个偶数的立方根比2大,算术平方根比4小,则这个数是_______.14.将半径为12cm的铁球熔化,重新铸造出8个半径相同的小铁球,不计损耗,?小铁 球的半径是多少厘米(球的体积公式为V=4 3 πR3) 三、综合训练 15.利用平方根、立方根来解下列方程. (1)(2x-1)2-169=0;(2)4(3x+1)2-1=0; (3)27 4 x3-2=0;(4) 1 2 (x+3)3=4.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看日历》教案

看日历。(教材第67~69页) 1.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知道1、3、5、7、8、10、12月是大月,4、6、9、11月是小月。 3.了解平年和闰年。 重点: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难点:会辨别平年和闰年。 课件、2013~2016年的日历、2009~2016年2月份的月历。 师:同学们,我们学过哪些时间单位? 生:时、分、秒。 师:时、分、秒是较小的时间单位,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较大的时间单位年、月、日。 【设计意图:新课伊始,告诉学生要研究的重点,避免学习的盲目性。】 师:说一说关于年、月、日你知道些什么。 学生可能会说: ?一年有12个月,有的月份是30天,有的月份是31天。 ?有时候2月是28天,有时候2月是29天。 ?有时候一年是365天,有时候一年是366天。 ?有平年和闰年之分。 …… 师:你们知道得真多。 1.认识大月、小月。 师:现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2013~2016年的日历,把各月份的天数记录在表格中,然后在小组里讨论交流,你发现了什么?(课件出示教材第67页表格) 学生填写表格后进行小组交流活动,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展示交流: 月份123456789101112 2013年312831303130313130313031

2014年312831303130313130313031 2015年312831303130313130313031 2016年312931303130313130313031 师:说一说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1、3、5、7、8、10、12月都有31天;4、6、9、11月都有30天;2月份的天数不一样。 师:有31天的月份是大月,有30天的月份是小月。2月有28天的年份是平年,2月有29天的年份是闰年。 2.记忆方法。 师:看一看,记一记,并与同伴说一说。(课件出示教材第67页最下面记忆法) 学生观察、思考并记忆,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说一说你喜欢哪种记忆法,讲给大家听或演示给大家看。 生1:我喜欢拳头记忆法,伸出我们的左手,掌心向外握成拳头,然后从左手食指突节开始,数到小指突节为7,突出部分为大月,凹入部分为小月,到7后再返回食指,重新从8顺数下去到12止。 生2:我喜欢歌诀记忆法,背诵歌诀,以顺口溜的形式帮助记忆。“一三五七八十腊(12月),三十一天永不差;四六九冬(11月)三十日;平年二月二十八,闰年二月把一加。” 3.认识平年、闰年。 师:仔细观察2009~2016年2月份的月历,把天数记录在表格中,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课件出示教材第68页表格) 学生观察2009~2016年2月份的月历,填写表格,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展示交流: 年份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 2月份天数2828282928282829师: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生1:一般是每4年里有一个闰年。 生2:2012年是闰年,2016年也是闰年。 师:把下表中是闰年的年份涂上颜色。 学生独立涂色后,组织交流展示: 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202320242025 讲解有关平年、闰年的知识: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是闰年;要注意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师:说一说你怎样知道哪一年是闰年的。 生:因为从上面的表格中我们已经知道2016年是闰年,所以先把2016年涂上颜色;我们也知道每4年里有一个闰年,按这个规律就可以知道2020年和2024年也是闰年。 师:可以这样找。一般是每4年里有一个闰年,注意是“一般”哦,也有特殊的情况。一般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就是闰年;特殊就特殊在如果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4.一年有多少天? 师:平年一年有多少天?闰年呢?自己算一算。 学生尝试自己计算,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生1:我是把一年12个月份的天数加起来计算的,结果是平年一年有365天,闰年一年有366天。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

乘除法 一、教学内容:P2-P14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口算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迅速准确的计算出结果。 2、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迅速准确的计算出结果。 3、使学生能够应用本单元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 4、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重点: 1、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口算乘法 2、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 3、能正确迅速计算的同时,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难点: 1、口算乘法中的进位口算 2、口算除法中的一位数除两位数及几百几十 3、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 五、课时安排:7课时 六、教学进度:第1-2周 小树有多少棵 教学内容:P2-P3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结合具体情境,在讨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情境,在讨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用具: 挂图、数字卡片。 教学设计: 一、情境引入: 同学们,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大家一进校园就会看到花坛里盛开着美丽的鲜花,它在装点着我们美丽的校园,这么美的环境大家喜不喜欢。(喜欢)要有美丽的环境,就需要花草树木。 二、探索新知:出示挂图,大家看一看,这里有什么? 1、仔细观察并说出图意。

2、谁能根据这幅图提出问题? 3、试着解决所提问题。 引出:20×3= 4、讨论算法。 20+20+20=60 2×3=6, 20×3=60····· 5、将学生的方法板书到黑板上,并让学生说说20×3计算时是怎样想的? 学生互相交流20×3的计算方法:2×3=6所以20×3=60 6、教师再提出问题:4捆一共有多少棵?5捆呢?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自己完成,最后在小组内与同伴交流。 三、拓展应用: 1、 3×2 5 × 4 6×7 30×2 50×4 6×70 300×2 500×4 6×700 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学生做完后在全班交流自己发现的计算规律,说法可以不一致,只要意思正确,教师都给予肯定。 2、完成P2第3题,做完说说计算时是怎样想的。 3、完成练一练第1-3题 (1)1-2 学生独立完成。 第一题先认真看图,明白图意,然后再解答。 第二题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2)第三题前两问可让学生先讨论怎样算,然后再做。最后一问有开放性,学生要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解答。 四、数学游戏 教师先向学生说明游戏的规则,并演示几次,让学生明白玩法后,再互相进行游戏。 五、小结 这节课你学了什么?学得怎样? 教学反思:

七年级数学下册立方根知识点整理

七年级数学下册《立方根》知识点整理 七年级数学下册《立方根》知识点整理 知识要领:如果一个数x的立方等于a,即x的三次方等于a(x^3=a),即3个x连续相乘等于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立方根。 立方根读作“三次根号a”其中,a叫做被开方数,3叫做根指数。(a等于所有数,包括0)如果被开方数还有指数,那么这个指数(必须是三能约去的)还可以和三次根号约去。求一个数a的立方根的运算叫做开立方。立方根的性质:⑴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⑵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⑶0的立方根是0.一般地,如果一个数X的立方等于 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立方根(cube root,也叫做三次方根)。如2是8的立方根,-3分之2是-27分之8的立方根,0是0的立方根。立方和开立方运算,互为逆运算。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立方根也是互为相反数。负数不能开平方,但能开立方。立方根如何与其他数作比较? ⑴做这两个数的立方⑵作差⑶比较被开方数(如三 次根号3大于三次根号2) 任何数(正数、负数、或零)的立方根如果存在的话,必定只有一个. 平方根与立方根的区别与联系一、区别⑴根指数不同:平方根的根指数为2,且可以省略不写;立方根的根指数为3,且不能省略不写。 ⑵ 被开方的取值范围不同:平方根中被开方数必需为非负数;立方根中被开方数可以为任何数。⑶ 结果不同:平方根的结果除0之外,有两个互为相反的结果;立方根的结果只有一个。 二、连系二者都是与乘方运算互为逆运算 知识点一:平方根的概念:若x2=a(a≥0),则x叫做a的平方根,记作x=±\,求一个非负数的平方根的运算叫做开平方.开平方与平方互为逆运算. 例1 \的平方根是( ). A.±9 B. ±3 C.9 D.3 解:因为\=9,所以\的平方根就是9的平方根,即±\=±3,故选择B. 注:应现将\化简后再求值. 知识点二: 算术平方根的概念:正数a的正的平方根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记作\,0的算术平方根是0. 例2若a<0,则a2的算术平方根是( ). A.-a B.a C.±a D. ±\ 解:当a<0时,\=|a|=-a,故选择A. 例3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是a,则比这个数大5的数是( ). A.a+5

新北师大版数学三上节余多少钱精品教案及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加与减 第3课时节余多少钱 教学内容: 教材第21、23页。 教学目标: 1.结合“节余多少钱”的生活情境,经历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会运用三位数加减混合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进一步理解画直观图表示数量关系的优越性,体会解决同一问题可以有多种策略,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加减的脱式计算( 包括竖式计算) 的计算方法。 难点: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入。 亲爱的同学们,2009年,我国进城务工人员总数约二亿三千万

人,城市建设和发展离不开他们的辛勤劳动。今天我们来看看这一家人是如何节钱的。 二.学习新知 1、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乘法口算方法 (1)引导学生观察图,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 (2)分析数学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提出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在小组之间交流。 (3)以小组形式反馈问题,有能力的同学可以帮助解决。(引出问题“八月结余了多少钱”) (4)探究“八月结余了多少钱?”这个问题,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之后和小组交流。 师:你会列式解答吗? 学生先独立列式计算800+185-745或800-745+185,再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计算方法,然后汇报。 (5)学生汇报,教师板书。交流中教师鼓励算法不同的同学。 对于带有一般性的计算方法应引导学生予于关注。 2.(课件出示教材22页试一试例题)理解图意,解决问题。 师:每台洗衣机580元。奶奶每月节余225元,估一估,几个月节余的钱可以买一台洗衣机?算一算。 (1)计算,解决问题 生1:225+225=450(元)生2:580-225=355(元)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看一看一》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看一看一》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1看一看(一) 上课解决方案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本节课的任务是在一年级的基础上继续帮助学生积累观察物体的经验。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基础,教学设计如下: 1.精心设计课前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要上好一节课,导入很重要。好的导入能强有力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本节课开始之前,选择《画鸡蛋》这个故事引入新课,熟悉的情境不仅能引起学生的共鸣,而且能使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产生亲切感,为后面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想象推理与观察验证相结合,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在教学中,当学生根据主题图进行想象与推理之后,让他们模拟主题图中的情境,站在与图中人物相符的位置进行观察,验证自己的判断是否正确。这样的安排既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判断推理能力,又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懂得猜想需要验证的道理。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长方体投票箱玩具熊 学生准备长方体实物玩具熊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1.课件出示《画鸡蛋》的故事。 四百多年前,意大利有个著名的画家叫达·芬奇。 达·芬奇开始学画的时候,老师天天叫他画鸡蛋。他画了一个又一个,有些不耐烦了,就对老师说:“老师,画鸡蛋太简单了,我可以画点别的吗?”老师严肃地说:“你以为画鸡蛋很容易吗?在一千个鸡蛋中,没有两个是完全相同的。就是同一个鸡蛋,从不同的位置观察,也不一样。你要认真观察,认真练习,才能把鸡蛋画好。”达·芬奇听了老师的话,又画了许许多多不同的鸡蛋。 这件事对达·芬奇的影响很大。从此,他不管做什么事都非常认真。2.阅读后提问:你们知道老师为什么让达·芬奇画鸡蛋吗?(学生根据故事内容回答:在一千个鸡蛋中,没有两个是完全相同的。就是同一个鸡蛋,从不同的位置观察,也不一样) 师:一个鸡蛋从不同的位置观察,会看到不同的形状,那么其他物体呢?我们这节课也来体验一下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的乐趣。 设计意图:教学必须从学习者已有的经验开始。在学习新课之前,针对学习内容以《画鸡蛋》的故事作为导入,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初步的了解。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学期数学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学期数学教案 【三篇】 【导语】做一份好的教案,可以让老师在教学中游刃有余,显现出足够强健的自信。而且对于教案不仅仅是学校考核的标准之一,一个优异的教师,他会在教案中加入自己独到的见解,可能你的见解是最优秀的一种方式说不准呢?以下是WTT整理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启发。 1、掌握一位数乘两位数口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2、理解乘法的意义,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掌握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乘法 教学难点:一位数乘两位数(进位)口算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教师教学设计学生的活动教学反思 一、复习。 教师出示上节课所学的口算乘法练习。 二、新授。 1、出示挂图,引导学生观察。 2、教师提出问题:卖3个游泳圈需要多少钱? 3、教师板书学生的方法,并问:12×3怎样计算? 4、学生将答案写在书上。 5、出示第二个问题:买3个球需要多少钱? 6、教师组织学生讨论:

怎样计算:15×3 与12×3有什么例外 7、学生将答案写在书上 三、练习。 完成P3第1~4题 1、2题可独立完成。 2、4题对部分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可合适的辅导。 四、评价 你觉得这节课学得怎样?哪些地方还需要提高? 学生听算,做完后集体订正。 学生仔细观察图片,说说图片中的数学信息。 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并列出算式:1、12+12+12=361、12×3 学生独立思考后,指名回答计算方法。教师板书:10×3=30 2×3=6所以 12×3=36学生独立思考列出算式并尝试解答。 这是本节课的难点,学生可以用笔算的计算顺序来解答也可有其他的方法,必须掌握结壮,多复述。 做完后小组交流 学生自评、互评。 板书设计: 买3个游泳圈需要多少钱?买3个球需要多少钱? 12×3=36 15×3=45 10×3=30 2×3=6 10×3=30 5×3=15

人教版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立方根》精品教案

《立方根》精品教案 教学目标: 了解立方根和开立方的概念;掌握立方根的性质;会求一个数的立方根. 重点: 立方根的运算 难点: 立方根的概念及其运算 教学流程: 一、知识回顾 问题1:什么叫做平方根? 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 ,那么这个数叫做a 的平方根(也叫二次方根). 即:x 2=a ,那么x 叫做a 的平方根 a 的平方根记作:_______ 9的平方根记作:_______ 144的平方根记作:_______ 答案:a ±,9±,144± 追问:怎么求一个数的平方根? 填空: (1)2的平方根是________; (2)0的平方根是________; (3)-16的平方根是____________. 答案:2±,0,没有平方根 问题2:平方根具有什么性质呢? 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0的平方根是0;负数没有平方根. 二、探究1 问题:要制作一种容积为27m 3的正方体形状的包装箱,这种包装箱的棱长应该是多? 追问1:你还记得正方体的体积与棱长有什么关系吗? 答案:V =a 3

追问2:谁的立方等于27呢? 解:设这种包装箱的棱长为x m,则 x3=27 ∵33=27 ∴x=3 定义:如果一个数的立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叫做a的立方根(也叫三次方根).即:x3=a,那么x叫做a的立方根 ∵33=27 ∴____是27的立方根 答案:3 练习1:求下列各数的立方根: 解:(1)∵(-3)3=-27 ∴-27的立方根是-3 (2)∵(3 2 )3= 3 3 8 ∴ 3 3 8 的立方根是 3 2 (3)∵(-4)3=-64 ∴-64的立方根是-4 填空: 答案:1,-8,27,-27,1,-2,3,-3 定义:求一个数的立方根的运算,叫做开立方.追问:左右两图中的运算有什么关系? 想一想:到现在我们学了哪些运算?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立方根》典型例题

《立方根》典型例题 例1 求下列各数的立方根: (1)27,(2)-125,(3)0.064,(4)0,(5) .343 8 例2 求下列各式中的x : (1)012583=+x (2)()343143=-x ; (3)064252=-x ; (4)02713=+x . 例3 圆柱形水池的深是1.4m ,要使这个水池能蓄水80吨(每立方米水有1吨),池的底面半径应当是多少米?(精确到0.1米). 例4 阅读下面语句: ①1-的k 3次方(k 是整数)的立方根是1-. ②如果一个数的立方根等于它本身,那么这个数或者是1,或者是0. ③如果0≠a ,那么a 的立方根的符号与a 的符号相同. ④一个正数的算术平方根以及它的立方根都小于原来的数. ⑤两个互为相反数的数开立方所得的结果仍然互为相反数. 在上面语句中,正确的有( ) A .1句 B .2句 C .3句 D .4句 例5 设8 27-=x ,则2x ,3x ,32x 分别等于( ) A .89,23,827-- B .8 9,23,827- C .49,23,827- D .4 9,23,827-- 例6 有下列命题:①负数没有立方根;②一个实数的立方根不是正数就是负数;③一个正数或负数的立方根和这个数同号,0的立方根是0;④如果一个数的立方根是这个数本身,那么这个数必是1和0. 其中错误的是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例7 下列语句正确的是( ) A .64的立方根是2 B .-3是27的负立方根

C .216125的立方根是6 5± D .2)1(-的立方根是1- 例8 下列语句对不对?为什么? (1)0.027的立方根是0.3. (2)3a 不可能是负数. (3)如果a 是b 的立方根,那么0≥ab . (4)一个数的平方根与其立方根相同,则这个数是1. 例9 一种形状为正方体的玩具名为“魔方”,它是由三层完全相同的小正方体组成的,体积为216立方厘米,求组成它的每个小正方体的棱长.

2020新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2020新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课:小熊购物 教学内容:P2 --4 教学目标: 1、通过“小熊购物”的情景,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到书写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3、引导学生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要求,能正确进行乘加、乘减两步式题的计算。 4、培养学生书写规范,计算认真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乘加、乘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具准点:口算题卡、ppt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开火车) 3×5= 4×8= 7×6= 36-17= 80-43= 9×3= 8×5= 37-15= 8+15= 36+7= 2、观察下面每个算式里含有哪些运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6+5-18 45-18+20 指名口答,引导学生认识:只有加、减法计算的两步式题一般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二、探索新知 出示小熊购物的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1、提示学生仔细观察主题图,提问:你能知道那些数学信息? 2、提出问题:假如你们是顾客,你想买哪两种食品?每种食品的数量不限。 指名口述自己的想法,教师选学生提出其中一个问题,引出例题:胖胖要买1个蛋糕和4个面包需付多少钱? 3、解决问题。 (1)列算式:3×4+6 6+3×4 (2)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组织学生讨论:3×4+6 6+3×4 各表示什么意思。 ①算式“3×4+6”中的“3×4”表示4块面包共付12元,所以3和4要先乘。12+6=18(元)表示4块面包和1个蛋糕共付18元。 ②算式“6+3×4”红的“3×4”表示4块面包共付12元,所以3和4也要先乘。6+12=18(元)表示1个蛋糕和4块面包共付18元。 这两种情况所付的钱都是相等的。所以,3×4+6与6+3×4这两个算式都可以求出买1个蛋糕和4个面包共付多少元。 (3)引导学生用脱式计算。 3×4+6 6+3×4 以上两个算式有什么共同点?(都含乘、加计算的两步式题) 讨论:含乘、加计算的两步式题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认识脱式计算的格式。(板书) 解法一: 3×4+6 解法二: 6+3×4 (PS:先算的一步用直线划起来) =12+6 =6+12 =18(元) =18(元)答:该付18元。 三、尝试独立解决新的问题 1、提问:壮壮有20元,买3包饼干应找回多少元? 2、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讨论。可能会出现以下两种方法解答。 a.3×4=12(元) 20-12=8(元)答:应找回8元。 b.20-3×4 (PS:先算的一步用直线划起来) =20-12

新版本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XXX小学教学设计 学科 任课班级 任课教师 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教材分析 这册教材对于教学内容的编排和处理,是以整套教材的编写思想、编写原则等为指导,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儿童的年龄特征。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同时,由于教学内容的不同,本教材还具有下面几个明显的特点。

1.改进笔算教学的编排,体现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 计算是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工具,是小学生学习数学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本教材的教学中有接近二分之一的内容是计算的教学内容,并且大量的是笔算的教学内容。当前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改革中,笔算是被削弱的内容,不仅“降低了笔算的复杂性和熟练程度”,《标准》中还提出:提倡算法多样化、避免程式化地叙述“算理”等改革理念。在处理笔算教学内容时,注意体现《标准》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在内容编排的顺序、例题的安排、素材的选择等各个方面都采取了新的措施。 (1)精心设计教学顺序,加大教学的步子。计算的教学顺序要符合儿童学习计算的认知规律,同时符合计算知识本身发展的规律。教材仍然根据计算教学的基本顺序安排教学内容,但是根据《标准》中有关计算教学的改革理念和教学目标(复杂性和熟练要求大大降低),重新安排教学的具体步骤,因而减少了教学的课时数和例题数。这样就明显加大了笔算教学的步子,节省了教学的时间,留给学生更大的探索和思考空间。 (2)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得对笔算过程与算理的理解,不再出现文字概括形式的计算法则。总结、理解并且记忆计算法则,是以往笔算教学的重要环节。当前的数学课程改革,强调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理解概念和法则,避免机械记忆。因此,在笔算教学中,根据学生已有基础,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拾级而上”逐步理解笔算的算理,掌握笔算的方法。而不再出现文字概括形式的计算法则,只是在适当的时候(如整理和复习时),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交流,总结笔算时应注意的问题。这样,一方面避免了学生在不完全理解算理、算法的情况下,机械地记忆“计算法则”,减轻了学生记忆的负担;另一方面,也与算法多样化的理念相吻合,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培养学生多样、灵活的解决问题能力。 (3)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立方根》拓展练习

《立方根》拓展练习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25.0分) 1.(5分)已知正方体的体积为64,则这个正方体的棱长为()A.4B.8C.4D.2 2.(5分)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 A.B. C.D. 3.(5分)下列语句正确的是() A.负数没有立方根 B.8的立方根是±2 C.立方根等于本身的数只有±1 D.=﹣ 4.(5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6 的平方根是4 B.只有正数才有平方根 C.不是正数的数都没有平方根 D.算术平方根等于立方根的数有两个 5.(5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1的平方根是±1B.﹣1的立方根是﹣1 C.4是2的平方根D.﹣3是9的平方根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25.0分) 6.(5分)=,则a=. 7.(5分)若=2.938,=6.329,则=.8.(5分)已知5x﹣2的立方根是﹣3,则x的值是. 9.(5分)25的平方根是,16的算术平方根是,﹣27的立方根是. 10.(5分)若,则xy的立方根为.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0.0分) 11.(10分)求下列各式中的x. (1)x2﹣36=0 (2)(x﹣1)3=27 12.(10分)已知M=是m+3的算术平方根,N=是n﹣2的立方根,试求M﹣N的值. 13.(10分)已知4是3a﹣2的算术平方根,2﹣15a﹣b的立方根为﹣5.(1)求a和b的值; (2)求2b﹣a﹣4的平方根. 14.(10分)已知x的两个平方根分别是2a﹣1和a﹣5,且=3,求x+y 的值. 15.(10分)(1)已知2x﹣1的平方根是±6,2x+y﹣1的算术平方根是5,求2x ﹣3y+11的立方根. (2)已知x是1的平方根,求代数式(x2017﹣1)(x2018﹣712)(x2019+1)(x2020+712)+1000x的立方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

去奶奶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过程,掌握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会通过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来探索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完成对知识的迁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三位数乘一位数笔算过程中需要连续进位的问题。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 教学课时:2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多媒体课件出示) 1. 口算 400 X 2= 300 X = 100X 2= 5 X 300= 400X 6= 300 X 9= 700X 9= 53 X 3= 学生边回答边说出口算的方法。 2. 笔算 24X 4= 48 X 3= 这是两道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请同学们在作业本上列式计算,说说你是怎么计算的?学生自己在练习本上练习竖式计算,并说出计算方法

(学生在做完后师强调: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要注意一个数和另一个数的个位相乘时,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下一位进几。) 二.创设情境,构建新知。 谈话:刚才同学们可真细心,真会观察。其实不仅仅是数学课堂上有数学知识,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处处都有数学问题,只要我们多观察,多留心,就能发现许多的数学知识。不信,你瞧!(课件出示例题:淘气去奶奶家的场面) 咦,淘气在做什么呢? 学生:坐火车 他可真是个爱锻炼的好孩子!根据刚才看到的,你能提出什么样的数学问题? 学生回答: 生1 :淘气家离奶奶家有多少米? 生2 :奶奶家离新站有多少米? 生3 :他们俩家相距多少米? 生4 :新站到奶奶家有多少米? 教师提示做答(板书竖式)你们能计算出这个竖式的结果吗?请大家试一试 学生尝试探索计算三位数乘以一位数的竖式计算的方法 115 >4= 竖式: (二)小组内讨论、交流计算方法。 师:请你们在小组内互相交流一下自己的思考过程。(老师巡察学生的探索情况) (三)全班汇报。 今天就我们要解决的这道乘法计算和以前不一样了,有一个乘数是三位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板书课题)。那么,哪位同学知道这个百位上到底应该写几?(6 )为什么应该写6 呢?我们一起来算一算。 教师把竖式板书完整。 1 1 5 > 4

北师大版2018年三年级上册数学《数学好玩》教案

数学好玩 第1课时校园中的测量 教学内容: 教材第74、75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观念。认识质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 2、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和质量,会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测量。 3、实际操作,增强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操作技能,发展实践能力。教学重难点: 重点: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观念。会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测量,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和质量。 难点:培养学生的估测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情景图,照片,蜡笔,尺子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还记得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吗?(米、厘米) 它们之间的进率还记得吗?(1米=100厘米) 请大家用手势表示1米大约有多长?1厘米大约有多长? 二、探究新知 1、估测校园周边物体的长、宽、厚的长度。 (1)师:今天你能估计一下这些物体的长、宽、厚大约是多少吗?把估测 (2) 反馈时,学生选择性的估计长、宽、高,其他同学可以提出不同的意见进行补充。将学生估计的结果板书在黑板上,提出问题:“谁估计的结果比较准确呢?怎样来验证?”

2、用测量的方法验证估计的结果。 (1)分组测量课本的长、宽和厚。测量时,将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互相讨论如何表述课本的长、宽、厚,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测量的结果。 (2)组织全班学生交流测量的结果,并由此引出毫米。各小组分别汇报本小组测量的结果,在汇报时,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叙述测量的结果。……教师直接演示。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又学会了什么指示呢? 四、课堂练习 完成做一做。 教学反思: 设计这节实践活动课时,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基础,教学事例从实际生活中选取,通过将生活具体情境数学化,进而再把数学知识生活化,拓展教学的内容,活化教学的内容,学生感受生活与数学知识的密切联系。本节课的设计充分体现出了动手实践,自己探索与合作交流这些学生学习的方式。分工十分明确,每个小组都有负责测量的同学,也有专人记录。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互相配合,共同商量测量的方法,体现了小组团结协作,共同克服困难的精神,在课上测量的过程使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全过程。

最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数学《立方根》同步练习题

6.2 立方根 课前预习: 要点感知1一般地,如果一个数的立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叫做a的__________,即如果x3=a,那么__________叫做__________的立方根. 预习练习1-1 (2014·黄冈)-8的立方根是( ) A.-2 B.±2 C.2 D.-1 2 1-2 -64的立方根是__________,-1 3 是__________的立方根. 要点感知2 求一个数的立方根的运算,叫做开立方,开立方与立方互为逆运算.正数的立方根是__________;负数的立方根是__________;0的立方根是__________. 预习练习2-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如果一个数的立方根是这个数本身,那么这个数一定是0 B.一个数的立方根不是正数就是负数 C.负数没有立方根 D.一个不为零的数的立方根和这个数同号,0的立方根是0 要点感知3一个数a,读作“__________”,其中__________是被开方数,__________是根指数. 预习练习3-1 当堂练习: 知识点1 立方根 1.的立方根是( ) A.-1 B.0 C.1 D.±1 2.若一个数的立方根是-3,则该数为( ) B.-27 C. D.±27

3.下列判断:①一个数的立方根有两个,它们互为相反数;②若x3=(-2)3,则x=-2;③ 15.其中正确的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4.立方根等于本身的数为__________. 的平方根是__________. 6.若x-1是125的立方根,则x-7的立方根是__________. 7.求下列各数的立方根: (1)0.216; (2)0; (3)-210 27 ; (4)-5. 8.求下列各式的值: 知识点2 用计算器求立方根 9.的值约为( ) A.3.049 B.3.050 C.3.051 D.3.052 10.估计96的立方根的大小在( ) A.2与3之间 B.3与4之间 C.4与5之间 D.5与6之间 11.≈__________(精确到百分位).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一乘除法 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感知乘除法计算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初步形成从数学的角度观察周围事物的意识。 2、探索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及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百以内)的口算方法和一位数整除整十、整百、整千数及两位数的口算方法,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能正确进行计算。 3、经历从实际情况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用乘除法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的能力。 4、在具体的情境中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 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及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0以内)的口算;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整千数及两位数的口算。 2、难点: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乘法及一位数除两位数的除法口算。 单元课时安排:10课时 第一课时 小树有多少棵(1) 教学内容:P2-3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结合具体情境,在讨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情境,在讨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用具:挂图、数字卡片。 教学设计: 一、复习:⑴口算3×8= 5×4= 9×3= 4×2= 8×7= 7×9= 5×5= 8×4= 二、情境引入

同学们,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大家一进校园就会看到花坛里盛开着美丽的鲜花,它在装点着我们美丽的校园,这么美的环境大家喜不喜欢。(喜欢)要有美丽的环境,就需要花草树木。 三、探索新知:出示挂图,大家看一看,这里有什么? 1、仔细观察并说出图意。 2、谁能根据这幅图提出问题? 3、试着解决所提问题。 引出:20×3= 4、讨论算法。 ①用加法算:20+20+20=60(棵) ②用乘法算:20×3=60(棵) 教师重点引导学生理解“20×3”的口算过程 2×3=6,20×3=60····· 5、教师提出问题:4捆一共多少棵?5捆呢?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自已完成,最后与同伴交流。 四、拓展应用: 1、 3×2 5 × 4 6×7 30×2 50×4 6×70 300×2 500×4 6×700 你发现了什么 ? 2、P3第3题 香蕉每堆200根 小象每天吃60根。 大象每天要吃90根。 ⑴、3头小象吃一堆香蕉,够1天吃吗? ⑵、1头大象一个星期要吃多少根香蕉? ⑶、你还能提吃哪些数学问题? 五、小结 在这节课中,我们学习了什么新知识?应该用什么方法计算比较简便? 六、作业:课本第2页3题、3页1、2题 第二课时 需要多少钱(2) 教学目标:

七年级数学立方根

立方根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立方根和开立方的概念; 2.会用根号表示一个数的立方根,掌握开立方运算; 3.培养学生用类比的思想求立方根的运算能力; 4.由立方与立方根的教学,渗透数学的转化思想; 5.通过立方根符号的引入体验数学的简洁美.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立方根的概念与性质. 教学难点:会求某些数的立方根. 三、教学方法 启发式,讲练结合 四、教学手段 幻灯片.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平方根我们是如何定义的?平方根有哪些性质? 在同学们回答后,启发学生是否可试着给数的立方根下个定义.

1.立方根的概念: 如果一个数的立方等于a,这个数就叫做a的立方根.(也称数a的三次方根) 用数学式表示为: 若x3=a,则x叫做a的立方根,或称x叫做a的三次方根. 2.立方根的表示方法: 类似于平方根德表示方法,数a的立方根我们用符号来表示.读作“三次根号下a”,其中a叫做被开方数,3叫做根指数,注意,在前面我们学习平方根的表示方法说过当根指数为2时可以省略不写,现在是立方根了,这个根指数3是绝对不可省的,否则就会与平方根混淆了,例如表示125的立方根,而则表示125的算术平方根. 练习:用根号表示下列各数的立方根: 3.开立方概念: 求一个数的立方根的运算,叫做开立方. 4.开立方运算与立方运算互为逆运算. 因此,我们可以根据立方运算来求一些数的立方根. 例1.求下列各数的立方根:

解:(1)∵(-2)3=-8, (2)∵23=8, (4)∵(0.6)3=0.216, (5)∵03=0,

下面我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一个正数有几个平方根?负数有没有平方根?一个正数有几个立方根?负数有没有立方根?请学生来回答这个问题.由前面刚刚做过的题我们不难看出像8、0.126、103、 这样的正数,有一个正的立方根;像-8、、这样的负数有一个负的立方根;0的立方根是0.由此我们得了立方根的性质. 5.立方根的性质: (1)正数有一个正的立方根. (2)负数有一个负的立方根. (3)0的立方根是0. 这里我们不妨与平方根的性质做个比较,平方根中,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正数只有一个正的立方根;在平方根中负数是没有平方根的,而负数有一个负的立方根;平方根与立方根唯一相同之处是0的平方根,立方根都是它本身. 例2.求下列各式的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