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波谱

第五章波谱
第五章波谱

第五章质谱

一、选择题

1. 二溴乙烷质谱的分子离子峰M与M+2、M+4的相对强度为

(1)1∶1∶1 (2)2∶1∶1 (3)1∶2∶1 (4)1∶1∶2

2. 在通常的质谱条件下,下列哪个碎片峰不可能出现

(1)M+2 (2)M-2 (3)M-8 (4)M-18

二、解答及解析题

1. 试确定下述已知质何比离子的可能存在的化学式:

(1)m/z为71,只含C、H、O三种元素

(2)m/z为57,只含C、H、N三种元素

(3)m/z为58,只含C、H两种元素

2. 试写出苯和环己烯的分子离子式。

3. 写出环己酮和甲基乙烯醚的分子离子式。

4. 写出丙烷分子离子的碎裂过程,生成的碎片是何种正离子,其m/z

是多少?

5. 试解释溴乙烷质谱图中m/z分别为29、93、95三峰生成的原因?

6.有一化合物其分子离子的m/z为120,其碎片离子的m/z为105,问其亚稳

离子的m/z是多少?

7. 试解释环己烷质谱图中产生m/z分别为84、69、56、41离子峰的原因?

8. 某有机化合物(M=140)其质谱图中有m/z分别为83和57的离子峰,

试问下述哪种结构式与上述质谱数据相符合?

(1)(2)

9. 某有机物可能是乙基正丁基醚或甲基正戊基醚,其质谱图上呈现离

子峰的m/z分别为102、87、73、59、31,试确定其为何物?

10. 在碘乙烷的质谱图中呈现m/z分别为156、127、29的离子峰,试说

明其形成的机理。

11.在丁酸甲酯的质谱图中呈现m/z分别为102、71、59、43、31的离

子峰,试说明其碎裂的过程。

12. 某酯(M=116)的质谱图上呈现m/z(丰度)分别为57(100%)、

43(27%)和29(57%)的离子峰,试确定其为下述酯中的哪一种。

(1)(CH3)2CHCOOC2H5(2)CH3CH2COOCH2CH2CH3

(3)CH3CH2CH2COOCH3

13.某化合物(M=138)的质谱图中呈现m/z为120的强离子峰,试判

断其为下述两种化合物中的哪一种?

(1)(2)

14.某酯(M=150)的质谱图中呈现m/z为118的碎片峰,试判断其为下述两种

化合物中的哪一种?

(1)(2)

15. 已知某取代苯的质谱图如下图所示,试确定下述4种化合物的哪一

种结构与谱图数据相一致?(主要考虑m/z分别为119,105和77的

离子峰)

(1)(2)(3)(4)

16、某未知烃类化合物的质谱如下图所示,写出其结构式。

17、某未知烃类化合物的质谱如下图所示,写出其结构式并说明谱图的主要特点。

18.某未知烃类化合物的质谱如下图所示,写出其结构式并说明谱图的

主要特点。

19.某含氮化合物质谱如下图所示,写出其结构式,并说明m/z为77基峰

生成的原因。

部分习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3)、

2.(3)

二、解答及解析题

1.(1)C4H7O或C3H3O2(2)CH3N3或C2H5N2或C3H7N (3)C4H10

2. 苯或

环己烷或

3. 环己酮:环己酮或

甲基乙烯基醚:

4.

m/z 29

m/z 15

5.

6.

7、.

8. 结构与(1)相符合。

9. 其为乙基正丁基醚,m/z102为分子离子峰

10. m/z156为CH3CH2I的分子离子峰

11. m/z102为丁酸甲酯的分子离子峰(1)

(2)

(3)

(4)

(5)

(6)

(7)

12. 为(2)CH3CH2COOCH2CH2CH3

由于α开裂生成:m/z57;C3H7+m/z43;C2H5+m/z29 13. 为(1)

14.. 为(1)

(1)

(2)

15.. 结构(4)与谱图相一致

m/z119相当于苄基离子开裂失去CH3

m/z105相当于苄基离子开裂失去C2H5

m/z77为乙烯基开裂后的产物C6H5+

16.为3-甲基戊烷:CH3CH2CH(CH3)CH2CH3

17. 为3-苯基丙烯:C6H5CH2CH=CH2

18. 为苯乙炔:C6H5C≡CH

19. 为硝基苯:C6H5NO2,m/z77为C6H5+

C6H5-NO2→C6H5+ + NO2·

波谱解析

光谱分析基本定律——Lambert-Beer定律: 电磁波的波粒二象性——Planck方程: 电磁辐射按波长顺序排列称为电磁波谱(光波谱)。分区依次(短→长)为: γ射线区→X射线区→紫外光区(UV)→可见光区→红外光区(IR)→微波区→射频区(NMR)Franck-Condon原理:①电子跃迁时认为核间距r不变,发生垂直跃迁;②电子能级跃迁时必然同时伴有多种振动能级和转动能级的变化,同理振动能级跃迁时必然同时伴有多种转动能级的变化。 有机波谱的三要素:谱峰的①位臵(定性指标)、②强度(定量指标)和③形状。 【提请注意】对《天然药物化学成分波谱解析》(以下简称“教材”)P.5图1-8不理解的同学,应注意到轨道其中的“+”“-”表示的是波函数的位相,而不是电性!

E总=E0+E平+E转+E振+E电 电子跃迁类型: ①σ→σ*、②n→σ*、③π→π*、④n→π*,其中,后两者对紫外光谱有意义。此外,还包括主要存在于无机物的⑤电荷迁移跃迁和⑥配位场跃迁。 分子和原子与电磁波相互作用,从一个能级跃迁到另一个能级要遵循一定的规律,这些规律称为光谱选律。紫外光谱所遵循的选律包括:①自选旋律和②对称性选律。 影响紫外光谱最大吸收波长(λmax)的主要因素: ①电子跃迁类型; ②发色团(生色团)和助色团; ③π-π共轭、p-π共轭和σ-π超共轭(弱); ④溶剂和介质; 〃规律:溶剂极性增大,n→π*跃迁发生篮移(紫移),π→π*跃迁发生红移。 〃总结:溶剂的选择原则即紫外透明、溶解度好、化学惰性。 〃例子:甲醇、95%乙醇、环己烷、1,4-二氧六环。 【相关概念】等色点:同一化合物在不同pH条件下测得的紫外光谱曲线相交于一点,此即~。 ⑤顺反异构、空间位阻和跨环效应。 影响紫外光谱吸收强度(εmax)的主要因素: εmax=0.87×1020×P(跃迁几率)×α(发色团的靶面积) 【提请注意】严格地说,跃迁的强度最好是用吸收峰下的面积来测量(如果是以ε对ν作图)! 吸收带:跃迁类型相同的吸收峰称为~。包括:①R带(基团型谱带)、②K带(共轭型谱带)、③B带(苯型谱带)、④乙烯型谱带(E1带、E2带)。 【学习交流】不同文献对苯的吸收带命名不甚一致,有时也把E1带、E2带和B带分别叫做180带、200带和256带。为什么? 紫外光谱中计算λmax的四大经验规则: 基 ①Woodward-Fieser规则Ⅰ(适用于共轭二烯、共轭三烯和共轭四烯); ②Fieser-Kuhns规则(适用于共轭多烯); λmax=114+5M+n(48-1.7n)-16.5R endo-10R exo ③Woodward-Fieser规则Ⅱ(适用于α , 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

波谱法

波谱法:物质在光(电磁波)的照射下,引起分子内部某种运动,从而吸收、散射或转动某种波长的光,将入射光在经过样品后强度的变化或散射及转动光的信号记录下来,得到一张信号强度与光的波长或波数(频率)或散射角度及强度的关系图,用于物质结构、组成及化学变化的分析,这称为波谱法 生色基:是指分子中某一基团或体系,能在一定的波段范围内产生吸收而出现谱带,这一基团或体系即为生色基 红移和蓝移:由于存在取代基作用或溶剂效应生色基的吸收峰向长波移动称为红移;相反,向短波方向移动称为蓝移 R带:R带为n—π﹡跃迁引起的吸收带,产生该吸收带的发色团是分子中的p—π共轭体系。R带的特征是强度弱,?<100,吸收峰一般在270纳米以上 K带:k带是有π—π﹡跃迁引起的吸收带,产生该吸收带的发色基团是分子中的共轭系统而孤立的不饱和键的π—π﹡吸收带一般在真空紫外区难以看到。K带的特点是吸收峰强?》1000 分子结构对基团吸收带位置的影响 1、诱导效应 2、共轭效应 3、偶极场效应 4、张力效应 5、氢键的影响 6、位阻效应 7、偶合效应 8、互变异构的影响 自旋—晶格弛豫:核(自旋体系)与环境(又称晶格)进行能量交换,高能级的核把能量以热运动的形式传递出去这个弛豫过程需要时间其半衰期用T1表示,T1越小表示弛豫过程效率越高 化学位移;不同的质子,由于在分子中所处的化学环境不同,因此在不同的磁场强度下共振的现象称为化学位移 影响化学位移的因素 1、诱导效应 2、共轭效应 3、各向异性效应 4、范德华效应 2、5、氢键的效应6、溶剂效应7、位移试剂的影响8、温度的影响 化学等价:有相同化学位移值的核是化学等价的 磁等价:若分子中化学等价的核对任何其他一个原子核都有相同的耦合作用,则这些化学位移等价的核称为磁等价 磁等价一定化学等价化学等价不一定磁等价 各向异性效应:化学键尤其是π键将产生一个小磁场,并通过空间作用影响临近的氢核。其特征是有方向性,其作用的大小及正负是距离与方向的函数,所以称为各向异性效应 屏蔽效应:有些区域的小磁场方向和外加磁场方向相反,消弱了外加磁场,受影响的氢核的共振移向高场?值减小是屏蔽效应 单键的各向异性

波谱图的分析原理,方法和典型实例分析

波谱图的分析原理,方法和典型实例分析 (荆州市神舟纺织有限公司)欧怀林 一·波谱图分析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1.机械波和牵伸波的概念与计算方法: ⑴.机械波在波谱图中,呈现“烟囱”柱形状,在一个或多个频道上出现。当宽度占据二个频道时称为双柱机械波;超过二个频道以上时称为多柱机械波。 ⑵.机械波长计算公式: a.牵伸倍数法:λ=πDxE。λ-产生机械波的回转部件的波长;Dx-产生机械波的回转部件的直径;E-输出罗拉(前罗拉)到产生机械波的回转部件的牵伸倍数。 b.传动比法:λ=πD1i。λ-产生机械波的回转部件的波长;D1-输出罗拉(前罗拉)的直径;i-产生机械波的回转部件到输出罗拉(前罗拉)之间的传动比。 c.速度法:λ=V/n。λ-产生机械波的回转部件的波长;V-出条速度;n-产生机械波的回转部件的转速。 下图为典型的机械波波谱图: 下面几张图例为前道工序产生的机械波,随后道工序牵伸后其波长变化情况: 上图为并条胶辊产生的机械波波谱图。

上图为对应的粗纱波谱图。 上图为对应的细纱波谱图。 ⑶.机械波危害程度的评价:当基本波谱上的峰高超过该峰所在波长处基本波谱高度的50%时,会对织物造成不良影响。对于连续两个或者多个机械波,其波峰必须叠加后来评价。机械波产生的疵点绝大多数呈现为规律性,机械波波峰越高,曲线图上的振幅就越大,疵点在布面体现越明显。 ⑷.牵伸波在波谱图中,跨越三个或三个以上频道,形成像小山形隆起状的波形。 ⑸.牵伸波计算公式:λ=KEL W。E-输出罗拉到产生牵伸波部位的牵伸倍数;L W-纤维的平均长度;K-常数,细纱2.75;粗纱3.5;并条4.0;精梳条4.0;气流纺5.0。 ⑹.牵伸波危害程度的评价:牵伸波波峰越高,曲线图上的振幅就越大,疵点在布面的体现越明显。牵伸波波长不像机械波波长那样基本固定,而在一定范围内波动,故触发多个频道,形成小山包状的波形。典型的牵伸波波谱图如下: 2.波谱仪及各种波形分解的基本原理及特点: 基于经济性的考虑,波谱仪对波谱的识别分析是建立在正弦波的基础上的。而纺纱过程中产生的机械波大多数是不完全遵循正弦规律波动的。遵照“傅里叶”公式,任何一个非正弦波都可以分解为多个正弦波,因此,波谱仪可以对这些非

波谱解析名词解释

《波谱解析名词解释》 1.助学团:某些饱和的原子团本身在近紫外区无吸收的,并不“发色”,但其与发色团相连或共轭时,能使发色团的吸收峰长波方向移动,强度增强,这些基团称为助色团。常用的助色团有—OH,—OR,—NR2,—SR,—Cl,—Br,—I等。 2.发色团: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中有能吸收紫外光或可见光的基团,此类基团称为发色团。 3红移:由于化学环境的变化而导致吸收峰长波方向移动的现象叫做红移。 4蓝移:导致吸收峰向短波方向移动的现象叫做蓝移。 5.增色效应:使紫外吸收强度增加的作用。 6.减色效应:使紫外吸收强度降低的作用。第二章红外光谱 1费米(Fermi)共振:由频率相近的倍频峰和基频峰相互作用产生,结果使倍频峰的强度增大或发生裂分。 2伸缩振动:沿键轴方向发生周期性变化的振动称为伸缩振动。 3弯曲振动:沿键角发生周期性变化的振动称为弯曲振动。 4基频峰:从基态跃迁到第一激发态时将产生一个强的吸收峰,即基频峰。 5倍频峰:从基态跃迁到第二激发态,第三激发时将产生相应弱的吸收峰,即倍频峰。6振动自由度:将多原子分子的复杂振动分解成若干个简单的基本振动,这些基本振动的数目称为分子的振动自由度。 7指纹区:在红外光谱中,波数在1330~667cm-1范围内称为指纹区 8振动偶合效应:当两个相同的基团在分子中靠得很近时,其相应的特征峰常发生分裂,形成两个峰,这种现象叫作振动偶合。 9诱导效应:在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由于电负性不同的取代基(原子或原子团)的影响,使整个分子中的成键电子云密度向某一方向偏移,这种效应叫诱导效应。 10共轭效应:共轭体系中电子离域现象称为共轭效应。 第三章 1化学位移:是指将待测氢核共振峰所在位置与某基准物质氢核所在的位置进行比较,

波谱分析知识全书总结

波谱分析(spectra analysis) 波谱分析的内涵与外延: 定义:利用特定的仪器,测试化合物的多种特征波谱图,通过分析推断化合物的分子结构。特定的仪器:紫外,红外,核磁,质谱,(X-射线,圆二色谱等) 特征波谱图: 四大谱;X-射线单晶衍射,圆二色谱等 化合物:一般为纯的有机化合物 分子结构:分子中原子的连接顺序、位置;构象,空间结构 仪器分析(定量),波谱分析(定性) 综合性、交叉科学(化学、物理、数学、自动化、计算机) 作用:波谱解析理论原理是物理学,主要应用于化学领域(天然产物化学和中药化学、有机化学、药物化学等),在药物、化工,石油,食品及其它工业部门有着广泛的应用;分析的主要对象是有机化合物。 课程要求:本课将在学生学习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等课程的基础上,系统讲授紫外光谱(UV)、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光谱(NMR)和质谱(MS)这四大光谱的基本原理、特征、规律及图谱解析技术,并且介绍这四大光谱解析技术的综合运用,培养学生掌握解析简单有机化合物波谱图的能力。为学习中药化学有效成分的结构鉴定打下基础。 第一章紫外光谱(ultraviolet spectra,UV) 一、电磁波的基本性质和分类 1、波粒二象性 光的三要素:波长(λ),速度(c),频率(v) 电磁波的波动性 光速c:c=3.0 x 1010 cm/s 波长λ :电磁波相邻波峰间的距离。用nm,μm,cm,m 等表示 频率v:v=c/ λ,用Hz 表示。 电磁波的粒子性 光子具有能量,其能量大小由下式决定: E = hν = hc/λ(式中E为光子的能量,h为普朗克常数,其值为6.624× 10-34j.s ) 电磁波的分类

波谱分析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现代波谱分析课程负责人刘博静 开课系部化学与化工学院教研室第一基础教研室 二0一五年九月一日

《现代波谱分析》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 中文名称:现代波谱分析 英文名称:Modern Spectrum Analysis 适用专业:应用化学专业 课程性质:专业方向选修课 总学时:36 (其中理论教学28学时,实验教学8学时) 总学分:2 二、课程简介 《现代波谱分析》是应用本科专业学生在掌握《无机化学》、《分析化学》和仪器分析》等课程知识后开设的一门专业选修课,该课程内容主要包括:有机质谱、核磁共振氢谱、核磁共振碳谱、红外和拉曼光谱、紫外和荧光光谱的基本原理、仪器简介与实验技术、基本规律与影响因素、谱图解析的基本程序与应用,以及谱图的综合解析。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波谱分析法的概念、作用以及各波谱之间的互相联系;掌握各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和谱图特征;掌握应用四大波谱进行结构解析的基本程序;了解有关的实验技术;培养并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综合运用所学波谱知识解决有机化合物结构表征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后续课程学习、毕业论文(设计)和研发工作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 三、相关课程的衔接 已修课程:有机化学、仪器分析、分析化学 并修课程:工业分析食品分析 四、教学的目的、要求与方法 (一)教学目的 本课程的教学环节包括课题讲授,学生自学,习题讲解和期末考试,通过以上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和了解四大谱图的基本理论及分析方法,培养并提高学生

的识谱能力、综合运用所学波谱知识解决有机化合物结构表征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今后毕业论文和工作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 (二)教学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有机化合物结构鉴定的现代波谱分析手段、方法;掌握结构解析的原理、规律和过程;掌握波谱的特征数据和化合物结构的关系以及在有机化合物结构鉴定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单独或综合利用波谱学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 以讲授式为主,其它教学方法为辅。 五、教学内容(实验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紫外光谱(4学时) 教学内容: 1、紫外光谱基本原理 2、紫外光谱仪 3、各类化合物紫外吸收光谱 4、紫外光谱的应用 本章重点:紫外光谱在结构解析中的应用 本章难点:紫外吸收与分子结构的关系、影响因素;紫外光谱在结构解析中的应用 第二章红外光谱(6学时) 教学内容: 1、红外光谱的基本原理 2、影响红外吸收频率的因素 3、红外光谱仪及样品制备技术 4、各类化合物的红外特征光谱 5、红外图谱解析 6、拉曼光谱简介 7、红外光谱技术的进期及应用 本章重点:利用红外光谱判断常见简单化合物的官能团及结构。

波谱分析概论作业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波谱分析概论》课程作业 姓名: 学 号: 年级: 2014秋药学 学习中心: 衢州学习中心 ————————————————————————————— 第一章 紫外光谱 一、简答 1.丙酮的羰基有几种类型的价电子。试绘出其能级图,并说明能产生何种电子跃迁?各种 跃迁可在何区域波长处产生吸收? 答:有n 电子和π电子。能够发生n →π*跃迁。从n 轨道向π反键轨道跃迁。能产生R 带。 跃迁波长在250—500nm 之内。 2.指出下述各对化合物中,哪一个化合物能吸收波长较长的光线(只考虑π→π*跃迁)。 (2)(1)及 NHR 3CH CH OCH 3 CH 及CH 3CH CH 2 答:(1)的后者能发生n →π*跃迁,吸收较长。 (2)后者的氮原子能与苯环发生P →π共轭,所以或者吸收较长。 3.与化合物(A )的电子光谱相比,解释化合物(B )与(C )的电子光谱发生变化的原因 (在乙醇中)。 (C)(B)(A)入max =420 εmax =18600入max =438 εmax =22000入max =475 εmax =320003N N N NO HC 32(CH )2N N N NO H C 32(CH )2 232(CH )(CH )23N N N NO

答:B 、C 发生了明显的蓝移,主要原因是空间位阻效应。 二、分析比较 1.指出下列两个化合物在近紫外区中的区别: CH CH 32 (A)(B) 答:(A )和(B )中各有两个双键。(A )的两个双键中间隔了一个单键,这两个双键 就能发生π→π共轭。而(B )这两个双键中隔了两个单键,则不能产生共轭。所以 (A )的紫外波长比较长,(B )则比较短。 2.某酮类化合物,当溶于极性溶剂中(如乙醇中)时,溶剂对n →π*跃迁及π→π* 跃迁有何影响?用能级图表示。 答:对n →π*跃迁来讲,随着溶剂极性的增大,它的最大吸收波长会发生紫移。而π→π *跃迁中,成键轨道下,π反键轨道跃迁,随着溶剂极性的增大,它会发生红移。 三、试回答下列各问题 某酮类化合物λ hexane max =305nm ,其λEtOH max =307nm,试问,该吸收是由n→π*跃迁还是π→π*跃迁引 起的? 答:乙醇比正己烷的极性要强的多,随着溶剂极性的增大,最大吸收波长从305nm 变动到 307nm ,随着溶剂极性增大,它发生了红移。化合物当中应当是π→π反键轨道的跃迁。 第二章 红外光谱 一、回答下列问题: 1. C —H ,C —Cl 键的伸缩振动峰何者要相对强一些?为什么? 答:由于CL 原子比H 原子极性要大,C —CL 键的偶极矩变化比较大, 因此C —CL 键的吸收峰比较强。 2. νC═O 与νC═C 都在6.0μm 区域附近。试问峰强有何区别?意义何在? 答:C=C 双键电负性是相同的,C=O 双键,O 的双键电负性比C 要强。在振动过程中, 肯定是羰基的偶极矩的变化比较大,所以羰基的吸收峰要比C=C 双键的强的多。

各种光波谱分析方法的原理及谱图的表示方法

各种光波谱分析方法的原理及谱图的表示方法 分析方法缩写分析原理波谱图的特征结构信息 紫外光谱UV 吸收紫外辐射的 能量,引起分子中电 子能级的跃迁 相对吸收紫 外辐射的能量 随吸收光波长 的变化 吸收峰的位置、强度 和形状,提供分子中不 同电子结构的信息 红外光谱IR 吸收红外辐射的 能量,引起偶极矩净 变化产生的分子振动 和转动能级的跃迁 相对透射红 外辐射的能量 随透射光波长 的变化 谱峰的位置、强度和 形状,提供官能团或化 学键的特征振动频率 核磁共振NMR 在外磁场中,具有核 磁矩的原子核,吸收射 频能量,产生核自旋能 级的跃迁 吸收射频能 量随化学位移 (共振频率)的 变化 谱峰的化学位移、强 度、耦合裂分和耦合常 数,提供H核和C核的 数目、所处的化学环境、 连接方式和几何构型的 信息 有机质谱MS 分子在离子源中被 电离,形成各种离子, 通过质量分析器按不 同m/z分离 以棒图形式 表示离子的相 对峰度随核质 比m/z的变化 分子离子及碎片离子 的质量数及其相对峰 度,提供分子量、元素 组成及结构的信息 拉曼光谱Ram 采用激光照射物 质,引起具有极化率 变化的拉曼活性振 动,产生拉曼散射 散射光能量 随拉曼位移的 变化 谱峰的位置、强度和 形状,提供官能团或化 学键的特征振动频率 电子自旋ESR 在外磁场中,分子 中未成对电子吸收射 频能量,产生电子自 旋能级跃迁 吸收光能量 或微分能量随 磁场强度变化 谱线位置、强度、裂分 数目和超精细分裂常 数,提供未成对电子密 度、分子键特征及几何 构型信息 荧光光谱FS 被电磁辐射激发 后,从最低单数线激 发态回到单线基态, 发射荧光 发射的荧光 能量随光波长 的变化 荧光效率和寿命,提 供分子中不同电子结构 及不同物质之间的相互 作用 X射线电子能谱XPS X射线照射物质表 面,使表面原子中不 同能级的电子激发成 自由电子 XPS测定的 是分子中原子 芯层电子的结 合能(或电离 能)。谱带位置 与原子种类、分 子结构有关 利用物质表面外层价 电子产生的光电子来研 究物质的价态、电子结 构及不同物质之间的相 互作用 X射线多 晶(粉末)衍射光谱XRD 利用X射线作用于 晶体粉末样品产生的 衍射现象 不同衍射角 度(2θ)衍射 线的强度 通过测定晶面间距或 晶体结构参数分析物相 组成、化学组成和晶体 结构

有机化合物的波谱分析方法

五、有机化合物的波谱分析方法 仪器分析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波谱技术的发展,能为鉴定有机化合物和确定其结构提供非常有价值的信息。波谱方法具有分析速度快,用量少等优点,已在国内外获得了广泛的应用。本部分简要介绍了紫外、红外、核磁、质谱这四大谱图的原理和应用。 实验二十一紫外-可见光光谱 一、实验目的 了解紫外-可见光光谱。 二、基本原理 1. 基本概念 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光光谱是由于分子中价电子的跃迁所形成的。紫外-可见光是电磁波中波长为100~800nm范围的波段。 分子在入射光的作用下,其电子从一个能级(E′)跃迁到另一个能级(E″),就要吸收光子的能量,所吸收光的频率ν决定于两个能级间的能量差,即 E″-E′=hν h为普朗克常数(h = 6.626×10-34J·s)。可见,产生跃迁的两个能级间隔愈小,吸收光的频率愈小,波长愈长;反之,两个能级间的间隔愈大,吸收光的频率愈大,波长愈短。实际上,分子吸收能量是相当复杂的过程。分子的内部运动包括有转动、振动、和电子的运动。分子的能级近似地就由转动能级、振动能级和电子能级所构成。一般分子的转动能级间隔约在0.05eV以下,振动能级间隔约为0.05~1eV,电子能级间隔约为1~20eV。当电子能级改变时,转动能级和振动能级都要发生改变,也要吸收光子能量。所以,由于电子跃迁所形成的电子光谱是相当复杂的,如果仪器的分辨力不够,许多谱线密集在一起就形成谱带。电子光谱一般包括一系列谱带系;不同的谱带系相当于不同的电子跃迁,每个谱带是由于振动能级的改变所形成,谱带内所包含的谱线是由于转动能级的改变所形成的。 如果吸收光谱是以吸收曲线(以吸收强度对波长作图所得到的曲线)表示,吸收曲线将呈现一些峰和谷。每个峰峦相当于谱带,在某些情况下,这些谱带或多或少地表现出明显的齿状结构,这就是所谓振动结构。 关于吸收光谱的吸收强度,在实验上可用Lambet-Beer定律来描述。定律指出:被吸收的入射光的分数正比于光程中分子数目;对于溶液,如果溶剂不吸收,则被溶液所吸收光的分数正比于溶液的浓度。这个定律可用下式表示: D= log (I0 / I) =εcL D称为光密度(或A,吸光度),L吸收层的厚度(cm),c是摩尔浓度,ε是摩尔消光系数,它用来描述分子吸收光的能力,通常以吸收峰位置的波长的消光系数ε或logεmax 来表示。 2. 典型有机化合物电子吸收光谱简介 前面已指出分子的紫外-可见光光谱是分子价电子的跃迁而产生的。 依据分子中化学键的特性和不同电子跃迁的类型,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有机化合物电子吸收光谱。有机化合物在远紫外都有强的吸收带。这大多是与分子中σ电子的跃迁有关;而紫外-可见区的吸收带,则几乎都是由于n→π*和π→π*跃迁所产生的。 (1) 若分子中只含有σ单键,则只能有σ→σ*跃迁,吸收带大多在200nm以下。 (2) 若分子中只含有单个的π键,则有π→π*跃迁。几乎所有含隔离双键的化合物,在190nm附近都有强吸收,ε≈10000,这是π键的特性。当分子中引入助色基后,吸收带移向长波,移动情况与取代基的特性有关。但由于有n→π*和π→π*跃迁,而产生两个吸收带。 (3) 若取代基的原子还含有孤对电子时,例如N=O,>C=O,>C=S,-N=N-,-N≡N-,NO2等,则呈现三个吸收带,分别是π→π*、n→π*和n→σ*跃迁。其中n→π*在较长的波长

波谱分析试题(B)知识讲解

波谱分析试题(B)

波谱分析试题(B) 一、判断题正确填‘R’,错误的填‘F’(每小题2分,共12分) 1. 紫外吸收光谱、红外吸收光谱、核磁共振波谱和质谱是有机结构分析的四种主要的有机光谱分析方法,合称四大谱。( R ) 2. 电磁辐射的波长越长,能量越大。( F )越小 3. 根据N规律,由C,H,O,N组成的有机化合物,N为奇数,M一定是奇数;N为偶数,M也为偶数。( R ) 4. 核磁共振波谱法与红外光谱法一样,都是基于吸收电磁辐射的分析法。( R ) 5. 当分子受到红外激发,其振动能级发生跃迁时,化学键越强吸收的光子数目越多。( F )M折相近或者组成原子相同,k越大,吸收越强 6.(CH3)4Si 分子中1H核共振频率处于高场,比所有有机化合物中的1H 核都高。( F )是大部分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 光或电磁辐射的二象性是指( D )波粒二象性 A电磁辐射是由电矢量和磁矢量组成。 B电磁辐射具有波动性和电磁性C电磁辐射具有微粒性和光电效应 D 电磁辐射具有波动性和微粒性 2. 光量子的能量与电磁辐射的的哪一个物理量成正比( A ) A 频率 B 波长 C 周期 D 强度 3. 可见光区、紫外光区、红外光区和无线电波四个电磁波区域中,能量最大和最小的区域分别为( A )紫外光区>可见光区>红外光区>微波区A紫外光区和无线电波 B紫外光区和红外光区

C可见光区和无线电波 D可见光区和红外光区 4. 在质谱图中,CH2Cl2中M:(M+2):(M+4)的比值约为:( C ) A 1:2:1 B 1:3:1 C 9:6:1 D 1:1:1 5. 下列化合物中,分子离子峰的质核比为偶数的是( A ) A C8H10N2O B C8H12N3 C C9H12NO D C4H4N 6. CI-MS表示(A) A电子轰击质谱EI B化学电离质谱CI C 电喷雾质谱ESI D 激光解析质谱 7. 红外光可引起物质的能级跃迁是( C ) A 分子的电子能级的跃迁,振动能级的跃迁,转动能级的跃迁 B 分子内层电子能级的跃迁UV C 分子振动能级及转动能级的跃迁 D 分子转动能级的跃迁 8. 红外光谱解析分子结构的主要参数是( B ) A 质核比 B 波数 C 偶合常数 D 保留值 9. 某化合物在1500~2800cm-1无吸收,该化合物可能是( A ) A 烷烃 B 烯烃 C 芳烃 D炔烃 10. 在偏共振去偶谱中,RCHO的偏共振多重性为(C ) A 四重峰 B 三重峰 C 二重峰 D 单峰 11. 化合物CH3-CH=CH-CH=O的紫外光谱中,λmax=320nm(εmax=30)的一个吸收带是(B ) A K带 B R带 C B带 D E2带

波谱解析1-4答案

波谱解析试题1 一、名词解释: 1.发色团 2. 化学位移 二、简答题: 1.红外光谱在结构研究中有何用途? 2.偏共振去偶碳谱在结构研究中具有什么样的意义? 三、化合物可能是A或B,它的紫外吸收max 为314nm (lg=),指出这个化合物是属于哪一种结构。 (A)(B) 四、下面为化合物A、B的红外光谱图,可根据哪些振动吸收峰推断化合物A、B 中分别存在哪些官能团? A: B:

五、归属下列化合物碳谱中的碳信号。(15) 六、某化合物的分子式为C 14H 14 S,其氢谱如下图所示,试推断该化合物的结构式, 并写出推导过程。(15分)

七、某化合物分子式为C 3H 7 ON, 结合下面给出的图谱,试推断其结构,并写出简 单的推导过程。

波谱解析试题1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发色团:从广义上讲, 分子中能吸收紫外光和(或)可见光的结构系统叫做发色团。因常用的紫外光谱仪的测定范围是200~40Onm 的近紫外区, 故在紫外分析中,只有-* 和(或) n-* 跃迁才有意义。故从狭义上讲,凡具有π键电子的基团称为发色团 2. 化学位移:不同类型氢核因所处化学环境不同, 共振峰将分别出现在磁场的不同区域。实际工作中多将待测氢核共振峰所在位置 ( 以磁场强度或相应的共振频率表示 ) 与某基准物氢核共振峰所在位置进行比较, 求其相对距离, 称之为化学位移。 二、简答题: 1.红外光谱在结构研究中有何用途? (1)鉴定是否为某已知成分 (2)鉴定未知结构的官能团 (3)其他方面的应用:几何构型的区别;立体构象的确定;分子互变异构与同分异构的确定。 2.偏共振去偶碳谱在结构研究中具有什么样的意义? 当照射 1H 核用的电磁辐射偏离所有l H 核的共振频率一定距离时 , 测得的13C-NMR(OFR) 谱中将不能完全消除直接相连的氢的偶合影响。此时,13C 的信号将分别表现为q (CH 3) , t (CH 2 ),d(CH),s(C)。据此,可 以判断谈的类型。 三、 A: 217(基值)+30(共轭双烯)+5×2(环外双键)+5×4(烷基)=277(nm) B: 217(基值)+30(共轭双烯)+36(同环二烯)+5×1(环外双键)+5×5(烷基)=313(nm) 其中,化合物B的计算值与给出的紫外吸收max (314nm)接近,因此,该化合物为B。 四、 A:约3520 cm-1 为酚羟基(或酚OH)的伸缩振动,表明有酚羟基(或酚OH);约1600,1580,1500,1450 cm-1 为苯环的骨架振动,表明有苯环。 B:约1750 cm-1 为酯羰基的振动吸收峰,表明有酯羰基。 五、 (C-1),(C-2),(C-3),(C-4),(C-5),(C-6) 六、 解析: C 14H 14 S Ω=14+1-(14/2) =8 1H-NMR中

波谱解析考试题库

. 精选文档 波谱解析考试题库一、 紫外部分 1. C H 3 H 2 S O 4 C -O H B C H 3 B C 9 H 1 4 , λ m ax 24 2 n m , B . 其可能的结构为: 解:其基本结构为异环二烯烃,基值为 217nm :所以,左边: 母体:217 取代烷基:+3×5 λmax=217+3×5=232 右边:母体:217 取代烷基:+4×5 环外双键:1×5 λmax=217+4×5+1×5=242 故右式即为 B 。 2. 某化合物有两种异构体: CH3-C(CH3)=CH-CO-CH3 CH2=C(CH3)-CH-CO-CH3 一个在 235nm 有最大吸收,ε=1.2×104。另一个超过 220nm 没有明显的吸收。 试鉴定这两种异构体。 解:CH3-C(CH3)=CH-CO-CH3 有共轭结构,CH2=C(CH3)-CH-CO-CH3 无共轭结构。 前者在 235nm 有最大吸收,ε=1.2×104。后者超过 220nm 没有明显的吸收。 1. 3. 紫外题

1 精选文档

解:(1)符合朗伯比尔定律 (2)ε==1.4*103 (3)A=cεl c= = =2.67*10-4mol/l C=2.67*10-4*100=1.67*10-2 mol/l =241nm,根据文献及其它光谱4. 从防风草中分离得一化合物,其紫外光谱λ max 测定显示可能为松香酸(A)或左旋海松酸(B)。试问分得的化合物为何?A、B结构式如下: COOH COOH (A)(B) 解: A:基值217nm B:基值217nm 烷基(5×4)+20nm同环二烯+36nm 环外双键+5nm烷基(5×4)+20nm λmax=242nmλmax=273nm =242nm)与分得的化合由以上计算可知:结构(A)松香酸的计算值(λ max =241nm)最相近,故分得的化合物可能为松香酸。 物实测值(λ max 5. 若分别在环己烷及水中测定丙酮的紫外吸收光谱,这两张紫外光谱的 n→π*吸收带会有什么区别? =279nm(κ=22)。而在解析:丙酮在环己烷中测定的n→π*吸收带为λ max 水中测定时,吸收峰会向短波方向移动,跃迁概率也将减小。 精选文档

四大波谱基本概念以及解析

四大谱图基本原理及图谱解析 一.质谱 1.基本原理: 用来测量质谱的仪器称为质谱仪,可以分成三个部分:离子化器、质量分析器与侦测器。其基本原理是使试样中的成分在离子化器中发生电离,生成不同荷质比的带正电荷离子,经加速电场的作用,形成离子束,进入质量分析器。在质量分析器中,再利用电场或磁场使不同质荷比的离子在空间上或时间上分离,或是透过过滤的方式,将它们分别聚焦到侦测器而得到质谱图,从而获得质量与浓度(或分压)相关的图谱。 在质谱计的离子源中有机化合物的分子被离子化。丢失一个电子形成带一个正电荷的奇电子离子(M+·)叫分子离子。它还会发生一些化学键的断裂生成各种 碎片离子。带正电荷离子的运动轨迹:经整理可写成: 式中:m/e为质荷比是离子质量与所带电荷数之比;近年来常用m/z表示质荷比;z表示带一个至多个电荷。由于大多数离子只带一个电荷,故m/z就可以看作离子的质量数。 质谱的基本公式表明: (1)当磁场强度(H)和加速电压(V)一定时,离子的质荷比与其在磁场中运动半径的平方成正比(m/z ∝r2m),质荷比(m/z)越大的离子在磁场中运动的轨道半径(rm)也越大。这就是磁场的重要作用,即对不同质荷比离子的色散作用。 (2)当加速电压(V)一定以及离子运动的轨道半径(即收集器的位置)一定时,离子的质荷比(m/z)与磁场强度的平方成正比(m/z∝H2)改变H即所谓的磁场扫描,磁场由小到大改变,则由小质荷比到大质荷比的离子依次通过收集狭缝,分别被收集、检出和记录下来。 (3)若磁场强度(H)和离子的轨道半径(rm)一定时,离子的质荷比(m/z)与加速电压(V)成反比(m/z∝1/V),表明加速电压越高,仪器所能测量的质量范

波谱解析试题与答案

波普解析试题 一、名词解释(5*4分=20分) 1.波谱学 2.屏蔽效应 3.电池辐射区域 4.重排反应 5.驰骋过程 二、选择题。(10*2分=20分) 1. 化合物中只有一个羰基,却在1773cm-1和1736cm-1处出现两个吸收峰 这是因为:() A、诱导效应 B、共轭效应 C、费米共振 D、空间位阻 2. 一种能作为色散型红外光谱仪的色散元件材料为:() A、玻璃 B、石英 C、红宝石 D、卤化物晶体 S分子的基频峰数为:() 3. 预测H 2 A、4 B、3 C、2 D、1 逐渐加大时,则使原子核自旋能级的低能态跃迁到高能4. 若外加磁场的强度H 态所需的能量是如何变化的:() A、不变 B、逐渐变大 C、逐渐变小 D、随原核而变 5. 下列哪种核不适宜核磁共振测定:() A、12C B、15N C、19F D、31P 6.在丁酮质谱中,质荷比质为29的碎片离子是发生了() A、α-裂解 B、I-裂解 C、重排裂解 D、γ-H迁移 7. 在四谱综合解析过程中,确定苯环取代基的位置,最有效的方法是() A、紫外和核磁 B、质谱和红外 C、红外和核磁 D、质谱和核磁 8. 下列化合物按1H化学位移值从大到小排列 ( ) a.CH2=CH2 b. c.HCHO d. A、a、b、c、d B、a、c、b、d C、c、d、a、b D、d、c、b、a 9.在碱性条件下,苯酚的最大吸波长将发生何种变化? ( ) A.红移 B. 蓝移 C. 不变 D. 不能确定 10.芳烃(M=134), 质谱图上于m/e91处显一强峰,试问其可能的结构是:( ) A. B. C. D.

波谱解析试题

波谱解析试题A 一、名词解释(5*4分=20分) 1.波谱学:波谱学是涉及电池辐射与物质量子化的能态间的相互作用,其理论基础是量子化的能量从辐射场向物质转移。 2.屏蔽效应:感生磁场对外磁场的屏蔽作用称为电子屏蔽效应 3.电池辐射区域:γ射线区,X射线区,远紫外,紫外,可见光区,近红外,红外,远红外区,微波区和射频区 4.重排反应;在质谱裂解反应中,生成的某些离子的原子排列并不保持原来分子结构的关系,发生了原子或基团重排,产生这些重排离子的反应叫做重排反应 5.驰骋过程:要想维持NMR信号的检测,必须要有某种过程,这个过程就是驰骋过程,即高能态的核以非辐射的形式放出能量回到低能态,重建Boltzmann分布的过程。 二、选择题。( 10*2分=20分) 1.化合物中只有一个羰基,却在1773cm-1和1736cm-1处出现两个吸收峰 这是因为:(C) A、诱导效应 B、共轭效应 C、费米共振 D、空间位阻 2. 一种能作为色散型红外光谱仪的色散元件材料为:(D ) A、玻璃 B、石英 C、红宝石 D、卤化物晶体 3.预测H2S分子的基频峰数为:( B) A、4 B、3 C、2 D、1 4.若外加磁场的强度H0逐渐加大时,则使原子核自旋能级的低能态跃迁到高能态所需的能量是如何变化的:( B ) A、不变 B、逐渐变大 C、逐渐变小 D、随原核而变 5.下列哪种核不适宜核磁共振测定:(A) A、12C B、15N C、19F D、31P 6.在丁酮质谱中,质荷比质为29的碎片离子是发生了(B) A、α-裂解 B、I-裂解 C、重排裂解 D、γ-H迁移 7.在四谱综合解析过程中,确定苯环取代基的位置,最有效的方法是(C)

波谱分析试题

波谱分析试题(A)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波长为670.7nm的辐射,其频率(MHz)数值为() A、4.47×108 B、4.47×107 C、1.49×106 D、1.49×1010 2、紫外光谱的产生是由电子能级跃迁所致,能级差的大小决定了() A、吸收峰的强度 B、吸收峰的数目 C、吸收峰的位置 D、吸收峰的形状 3、紫外光谱是带状光谱的原因是由于() A、紫外光能量大 B、波长短 C、电子能级跃迁的同时伴随有振动及转动能级跃迁的原因 D、电子能级差大 4、化合物中,下面哪一种跃迁所需的能量最高?() A、σ→σ﹡ B、π→π﹡ C、n→σ﹡ D、n→π﹡ 5、n→π﹡跃迁的吸收峰在下列哪种溶剂中测量,其最大吸收波长最大() A、水 B、甲醇 C、乙醇 D、正已烷 6、CH3-CH3的哪种振动形式是非红外活性 的() A、νC-C B、νC-H C、δas CH D、δs CH 7、化合物中只有一个羰基,却在1773cm-1和1736cm-1处出现两个吸收峰这是因为:() A、诱导效应 B、共轭效应

C、费米共振 D、空间位阻 8、一种能作为色散型红外光谱仪的色散元件材料为:() A、玻璃 B、石英 C、红宝石 D、卤化物结体 9、预测H2S分子的基频峰数为:() A、4 B、3 C、2 D、1 10、若外加磁场的强度H0逐渐加大时,则使原子核自旋能级的低能态跃迁 到高能态所需的能量是如何变化的?() A、不变 B、逐渐变大 C、逐渐变小 D、随原核而变 11、下列哪种核不适宜核磁共振测定() A、12C B、15N C、19F D、31P 12、苯环上哪种取代基存在时,其芳环质子化学位值最大() A、–CH2CH3 B、–OCH3 C、–CH=CH2 D、 -CHO 13、质子的化学位移有如下顺序:苯(7.27)>乙烯(5.25) >乙炔(1.80) > 乙烷(0.80),其原因为:() A、诱导效应所致 B、杂化效应所致 C、各向异性效应所致 D、杂化效应和各向异性效应协同作用的结果

波谱分析方法探讨

波谱分析方法探讨 张治,穆征 (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南通226007) 摘要:介绍了纱条不匀在波谱图上的形态特征,通过对波谱图上机械波的分析,论述了针对罗拉、齿轮、轴、隐波、假波等五种不同故障部位和故障原因的机械波波长计算的典型算法,最后结合生产实践,对波谱分析方法和程序进行了归纳总结。 关键词:波谱图;机械波;波长;分析;总结 条干均匀度仪作为评价纱线质量的先进仪器,不仅用来测定纱线的变异系数和常发性纱疵数,还提供不匀曲线图和波谱图。通过波谱分析,可以达到三个目的:(1)通过对波形特征的判断,了解纱条不匀的性质;(2)通过对不匀波幅度和波长的判断,预测可能对布面外观的影响程度;(3)通过对牵伸波和机械波的分析,确定产生疵点的工序及故障部位,及时找出纺纱工艺的不足或机械缺陷;为迅速改进工艺、调整机械状态提供依据。利用波谱分析技术诊断纺纱设备故障已成为生产中的一项日常工作。 1 波谱图的形态特征 波谱图是纱条不匀率的大小(振幅)随波长变化的图形,主要由四部分组成。 图1 纱条波谱图 1.1 理想波谱图 即使在所有纤维等长、等细的理想条件下纺纱,纤维在纱条中完全伸直平行,也不能得到粗细完全一致的纱条。这是因为纤维沿纱条的长度方向上呈随机分布(泊松分布),此时纱条有一最低的理论不匀率。与之相对应,此时的波谱图为理想波谱图,如图1(A)虚线所示。 1.2正常波谱图 在纺纱过程中,纤维不可能全部被松解分离,纱条中仍有缠结纤维和棉束,纤维在纱条中也不可能完全伸直平行,使得纱条不匀率在所有波长范围内均有所增加,此时的波谱图称为纱条的正常波谱图。如图1 (B)所示。 1.3 牵伸波 在纺纱过程中,由于牵伸元件工作不稳定以及牵伸工艺不合理,使得在牵伸区内对浮游纤维控制不良,纤维变速点分布不稳定,产生的非周期性不匀,称为牵伸不匀或牵伸波,一般在波谱图上表现为3个频道以上的山包形突起,如图1(C)所示。 1.4 机械波 纺纱机械上与牵伸有关的回转部件的运转状态不正常或机械零部件的缺损,会造成纱条的周期性条干不匀,在波谱图的相应位置上就会出现一烟囱状突起,称为机械不匀或机械波。在波谱图上机械波常表现为1个频道或至多以2~3个频道的凸起长条,常称为“烟囱”,如图1(D)所示。 对于机械波,要关注“烟囱"相对于正常波谱图比较后凸出的高度。下列两种情况的机

波谱解析名词解释

《波谱解析名词解释》药学 第一章紫外光谱UV 1.助色团:指含孤对电子的杂原子饱和基团,能使发色团的吸收峰长波方向移动,强度增强,这些基团称为助色团。如—OH,—OR,—NR2,—SR,—Cl,—Br,—I等。 2.发色团:分子中能产生π→π*跃迁或n→π*跃迁的不饱和基团 3红移:化学环境的变化使吸收峰向长波方向移动的现象叫做红移。长移 4蓝移:吸收峰向短波方向移动的现象叫做蓝移。 5.增色效应:使紫外吸收强度增加的作用。 6.减色效应:使紫外吸收强度降低的作用。 7.R带:n-π*跃迁引起的吸收带,p-π共轭体系,即带杂原子的不饱和基团如-C=O -NO, -NO2 -N=N-等。 8.K带:-*跃迁引起的吸收带,吸收强,红移 B带:苯环的π→π*跃迁产生的吸收带。 UV:是中红外区4000-400cm-1红外光辐射引起分子振动能级跃迁形成的吸收光谱。主要提供有机分子中各官能团信息和分子整体的特征。 分子吸收光谱:分子选择性吸收一定波长的光,透过样品的该特定波长的光强度减弱或不呈现,这种光谱分子吸收光谱 吸收峰(λmax):曲线上吸光度最大的地方。 吸收谷(λmin):峰与峰之间吸光度最小的部位。 肩峰:吸收曲线在下降或上升处有停顿。 末端吸收:只在图谱短波端呈现强吸收而不成峰形的部分。 第二章红外光谱IR 1.红外光谱是用频率4000~400cm-1( 2.5~25 m)的光波照射样品,引起分子内振动和转动能级跃迁所产生的吸收光谱。 2费米(Fermi)共振:由频率相近的倍频峰和基频峰相互作用产生,结果使倍频峰

的强度增大或发生裂分。 3基频峰:分子吸收光子后从基态跃迁到第一激发态(ν0 →ν1)时产生的谱带。 4倍频峰:从基态跃迁到第二激发态,第三激发时将产生相应弱的吸收峰,即倍频峰。5指纹区:在红外光谱中,波数在1330~667cm-1范围内称为指纹区 6振动偶合效应:当两个相同的基团在分子中靠得很近时,其相应的特征峰常发生分裂,形成两个峰,这种现象叫作振动偶合。 7诱导效应:在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由于电负性不同的取代基(原子或原子团)的影响,使整个分子中的成键电子云密度向某一方向偏移,这种效应叫诱导效应。 8共轭效应:共轭体系中电子离域现象称为共轭效应。 9.IR选律:只有偶极矩(μ)发生变化的振动,才能有红外吸收。 第三章核磁共振氢谱1H-NMR 1.核磁共振:一个具有磁性的原子核置于外加磁场中,在无线电波照射下,原子核的自旋方向发生改变(引起原子核自旋能级的跃迁),这种现象叫核磁共振。 2偶合常数:两个氢核之间的相互干扰叫做自旋偶合,干扰强度可用偶合常数表示。3. n+1规律:有n个相邻的磁不等同氢核时,将显示n+1个小峰。这就是n+1规律。自旋偶合:氢原子核之间的相互干扰引起的,原子核之间的相互干扰叫自旋偶合。化学位移等价:分子处于相同的化学环境,具有相同的化学位移值,称为化学位移等价。 磁等价:化学环境相同,化学位移也相同,且对组外氢核表现出相同偶合作用强度的氢核,称为磁等价原子核。 弛豫是指自旋核发生共振后(激发核)从高能级以非辐射方式散发能量,恢复到低能级的过程。 正屏蔽:核周围电子密度增加或感应磁场的方向与外加磁场相反,谱线向高场方向移动(向右)的效应。 去屏蔽:核周围电子密度减少或感应磁场的方向与外加磁场相同,谱线向低场方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