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工业大学851工业设计史2020年考研专业课初试大纲

天津工业大学851工业设计史2020年考研专业课初试大纲

天津工业大学考研初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2019年修订)

课程编号:851 课程名称:工业设计史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1. 了解工业设计发展的历程及脉络,知晓工业设计在发展历程中各时期

主要流派、组织、代表人物及作品。

2. 认识工业设计史上出现的经典产品和著名的代表人物和设计观念,产

的背景等。在历史中寻找实现“人-机-环境”的和谐、统一、协调的设计

思想和设计方法的能力。

3.正确认识设计的基本规律,运用系统论、方法论、可持续的设计观点和

方法观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二、考试内容

1.工业设计在人类设计活动的大体历史和工业设计发展中的流派和组织。

2.石器时代设计概念的产生和当时的设计特点,了解生存设计对当时设计

的要求。

3.中国和国外的手工艺发展简史,掌握各个时期的社会和设计特点及代表

作品,重点掌握宋瓷和明代家具的特点、巴洛克设计风格和洛可可风格的特点。

4.了解18世纪设计的背景,掌握18世纪的设计特点和设计风格。了解18

世纪产生的有代表性的设计公司和作品;了解18世纪的设计在解决标准化商品和市场、美感之间的作用。

5.了解18世纪末19世纪初技术的发展对英国纺织工业的促进,19世纪

技术的发展带给设计的革命,了解散帕尔的理论;掌握美国制造体系的特点及

其对设计的促进,了解美国早期的汽车设计和早期建立的标准化和合理化。

6.理解帕金的设计改革思想和柯尔的设计;了解“水晶宫”国际工业博览

会的结果及其对设计改革的促进;了解拉斯金的设计思想,掌握莫里斯的理论

及其领导工艺美术运动对于设计改革的贡献;了解德莱赛的设计特点,了解芝

2019浙江农林大学考研专业课《测树学》-考试大纲

浙江农林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 《测树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性质 浙江农林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测树学》考试是为招收森林经理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功能的水平考试。它的主要目的是测试考生对测树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和应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的基本要求 要求考生全面系统地掌握测树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熟悉测树学在自己专业领域中的应用,了解测树学的主要发展趋势和前沿领域,具有应用测树学知识分析、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考试方法和考试时间 本试卷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四、考试内容和考试要求 (一)考试内容 1.单株树木材积测定 2.林分调查 3.林分结构 4.立地质量及林分密度 5.林分蓄积量测定 6.树木生长量测定 7.林分生长量测定 8.角规测树 9.林分生物量测定 (二)考试要求 1.掌握基本测树因子概念,测定工具原理和使用方法。掌握伐倒木和立木材积测定原理与方 法。 2.掌握林分调查因子的基本概念和测算方法。掌握标准地调查工作的内容、方法、步骤。 3.掌握同龄纯林林分直径结构和树高结构规律、特征。 4.掌握立地质量的概念及立地质量的评价方法。掌握林分密度指标的概念和测算方法及林分 密度对林分生长的影响。 5.掌握标准木法、材积表法、标准表法和实验形数法测定林分蓄积量的工作内容、方法、步 骤。 6.掌握树木年龄的概念及测定方法;树木生长量的种类和计算方法;平均生长量和连年生长 量的关系;树木生长率和生长量的测定方法;树干解析的外业调查和内业计算方法。 7.掌握林分生长量的概念及种类。掌握几种常用的一次调查法确定林分蓄积生长量。 8.掌握角规测定林分单位面积断面积的关键技术。掌握角规测定林分单位面积株数和蓄积量 的原理、步骤和计算方法。 9.掌握林木生物量和林分生物量的相关概念及其测定方法。 五、主要参考书目 1.孟宪宇主编.2006.测树学(第3版).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编制单位:浙江农林大学研究生院 编制日期:2014年9月9日

产品语意设计-教学大纲

《产品语意设计》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20*******课程名称:产品语意设计 学分:2 总学时:32 讲课学时:16 实践学时:16 适用对象:工业设计专业 先修课程:设计素描、设计色彩、画法几何及阴影透视、构成基础、机械制图、工业设计史、产品设计材料与加工工艺、产品效果图技法与分析、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设计心理学、产品模型制作、产品形态设计、设计原理等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工业设计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本课程主要通过在产品设计实践为重点的基础上提升研究的高度,使产品设计与研究相结合,使学生具有将社会、生活、文化应用于产品开发的创新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对工业设计的新的要求。产品语意学侧重于从符号学、传播学、认知心理学的角度研究产品形态的使用环境中的象征意义,使学生通过学习了解并掌握新的设计思考的角度和敏锐的观察力,使学生从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并且引导以产品语意学在设计中广泛扩展思路,帮助学生提高设计的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探究精神,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既有独立思考,又有合作讨论,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以及协作共进的团队精神。 本课程教学目的为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掌握创意思维的方法,学会多角度、创新性的思考、解决设计问题。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一)知识目标 1.掌握产品语意的概念、层次及价值; 2.重点掌握功能性语意、象征性语意、趣味性语意及关怀性语意的理解; 3.熟悉产品语意表达的思维、方法及特征; 4.掌握产品语意设计的应用流程、要点; 5.熟悉信息时代产品语意的发展趋势,以及产品语意设计及表达的思路; 6.熟悉产品语意设计在设计实践中的运用于体现。 (二)能力目标 养成设计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勤于思考的习惯,善于发现问题;勤于记录的习惯,善于捕捉灵感;养成打破常规,创新性思考问题的思维方式及表达。拓宽学生视野,改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能实践操作与本理论专业的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良好的观察能力、审美能力、创新能力、造型能力。 三、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产品语意概述 2课时

建筑学硕士考研专业基础课考试大纲

建筑学硕士考研专业基础课考试大纲 课程名称: [488]中外建筑史 一.考试要求 1. 外国建筑史部分 要求考生全面系统地了解和掌握外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19世纪至20世纪中叶欧美建筑发展的历史背景,各时期主要建筑师的理论,主要作品和建筑美学的基本观点和当代西方主要建筑流派的基本理论和代表人物的主要作品的艺术特色。考生还应具备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中国建筑史部分 要求考生全面系统地了解和掌握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认识中国建筑体系的独特传统和历史局限,了解中国建筑的自然地理背景和社会文化背景;认识传统建筑的组群布局、平面构成、构架体系、造型特征、构件做法和细部装饰的基本形态和具体形制,掌握中国建筑的主要术语;了解中国原始建筑、奴隶社会建筑、封建社会建筑和中国近代建筑的发展历程和演变脉络;认识中国封建社会宫殿、坛庙、陵墓和宗教建筑的类型特点、构成形制及其典型实例;认识各地区、各民族乡土建筑的类别、特点及其比较分析,了解传统园林建筑的主要类别、构成要素、造园思想和设计手法;概略了解近代中国建筑的发展概况、基本特点,了解近代中国建筑的基本类型和风格面貌,了解中国近代建筑师的活动概况和创作思想;考生还应具备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并能够徒手绘制与中国建筑史有关的图形。 二. 考试内容 1. 外国建筑史部分 古代建筑部分 ①奴隶制社会建筑的基本概念与基本特征 ②中世纪拜占庭建筑与哥特建筑的结构与空间特色 ③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的主要代表建筑的艺术特色,主要建筑师的美学主张 ④意大利巴洛克建筑的艺术特色 ⑤法国古典主义建筑形成的基本链条和主要代表建筑的艺术特色 近现代建筑部分 ①三座铁建筑的建筑意义 ②新建筑运动诸流派代表建筑的艺术特色 ③现代主义建筑思潮的主要建筑理论 ④格罗皮乌斯建筑理论与代表建筑的艺术特色 ⑤勒o柯布西埃建筑理论与代表建筑的艺术特色 ⑥密斯o凡o德o罗建筑理论与代表建筑的艺术特色 ⑦赖特建筑理论与代表建筑的艺术特色 ⑧二战后西方诸多建筑思潮概述 当代西方建筑思潮 ①后现代主义建筑产生的背景,主要理论,美学倾向,代表人物与作品分析 ②解构主义建筑的哲学背景,主要理论,代表人物与作品分析 2. 中国建筑史部分 古代建筑史部分 第一章:平面布局

VI设计 教学大纲

《VI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60211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总学时数:36学分: 一、课程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和增强对VI设计的认识,增强从概念思维到表现的能力,培养个性设计素质,掌握主要的设计流程及实际当中的运用操作能力。 (二)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全面了解与基本掌握企业形象设计(CIS)中的作用和相互关系的理论系统、策划顺序、设计方法,通过典型作业训练和辅导,使学生具备较好的商标标志设计能力和合作完成企业形象策划、设计能力。 二、教学学时分配

三、教学内容 第一章 VI基础认识 (一)教学目标: 了解标志的相关基础知识和国内外标志设计的发展趋势。(二)重点: 初步认识VI设计的概况。 (三)难点: 掌握VI设计理论的基础知识。 (四)教学内容: 1.CIS的历史,现状与发展 2.CIS的含义及构成特点 3.MI、BI、VI之间的关系 4.VI设计的基本程序 实训项目一: 阅读和收集大量优秀标志设计作品。 第二章VI基本要素设计 (一)教学目标: 掌握标志的造型手法、功能及构图形式。 (二)重点: 了解标志设计的要素和主题。 (三)难点:

运用软件制作LOGO设计。 (四)教学内容: 1.命名 2.标志的设计 3.标准字体设计 4.实践标志设计 实训项目二: 设定一个题目,让学生对其进行简单的标志设计。 第三章 VI应用要素设计 (一)教学目标: 掌握标志的造型手法、功能及构图形式。 (二)重点: 学习标志中色彩及标准字的基本运用。 (三)难点: 运用软件结合企业理念制作LOGO。 (四)教学内容: 1.企业标准字与标准色练习 2.标志设计的实践 实训项目三: 利用多种表现形式练习标志设计。 第四章 VI应用识别系统设计 (一)教学目标: 通过掌握企业视觉要素的基本系统和应用系统的内容最后完成

天津工业大学337工业设计工程2020年考研专业课初试大纲

天津工业大学考研初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2019年修订) 课程编号:337 课程名称:工业设计工程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考试针对工业设计工程领域的产品设计、服装设计、公共艺术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等研究方向,提出设计主题与目标,强调设计与生产相结合。要求设计作品围绕特定的设计主题与目标展开,理念实用、创意构思独特、形态与结构细节把握合理准确、表现技法选择得当、人机关系论证充分、材料与工艺分析运用科学合理。 注重实用设计与创新设计相结合,降低概念设计比重。强调功能与实用相结合,科技与运用相结合。重视产品设计为企业经营服务的理念。 设计草图、效果图使用工具不限,工程制图使用针管笔绘制。 二、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在规定时间内,选择某一研究方向的设计表现技法,针对特定的设计主题与目标,完成设计作品。包括:构思设计方案草图(15分);表现因素全面的效果图(45分);结构及工程制图(65分);设计说明(25分)。满分150分。 三、考试形式、细则及时间 考试形式:产品快题设计。 细则:1、针对特定的设计目标,完成3-5个设计构思方案(草图),并对每一个设计构思方案(草图)以简要的文字说明其理念要点; 2、优化、选择一个最终方案,完成一张表现因素全面的效果图; 3、完成选定方案的结构及工程制图绘制; 4、撰写有关设计理念、素材、功效、人机工学及材料工艺等方面的设 计说明,字数不超过300字。 时间:3个小时。 四、主要参考书 1、《产品设计程序与方法》,何晓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年4月 2、《未来产品的设计》,[美]Donald A.Norman,刘松涛译,电子工业出版, 2009年6月

2018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专业基础课考试大纲及题型分布

2018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专业基础课程考试大纲及题型分布题型分布 一、选择题:(40道题,每题2分,共80分) 操作系统:16道题 数据结构:12道题 组成原理:12道题 二、综合问答题:(7道题,平均10分,共70分) 操作系统:3道题(共28分) 数据结构:2道题(共21分) 组成原理:2道题(共21分) 考试大纲 操作系统 【考查目标】 1. 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功能,理解操作系统的整体运行。 2. 掌握操作系统进程、内存、文件和I/O管理的策略、算法、机制以及互相关系。 3. 能够运用所学的操作系统原理、方法与技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并能利用C或C++等高级语言描述相关算法。 一、操作系统概述 (一)操作系统的概念、特征、功能和提供的服务 (二)操作系统的发展与分类 (三)操作系统的运行环境 1. 内核态与用户态 2. 中断、异常 3. 系统调用 (四)操作系统的结构 二、进程管理 (一)进程与线程 1. 进程概念 2. 进程的状态与转换 3. 进程控制和组织

进程控制块;调度队列和调度器;进程的创建和终止。 4.线程概念与多线程模型 (二)CPU调度 1. 调度的基本概念 2. 调度时机、切换与过程 3. 调度的基本准则 4. 调度方式 5. 典型调度算法 先来先服务调度算法;短作业(短进程、短线程)优先调度算法;时间片轮转调度算法;优先级调度算法;多级反馈队列调度算法。 (三)同步与互斥 1. 进程同步和临界区的基本概念 2. 信号量 3. 使用信号量描述和解决经典同步问题 (四)死锁 1. 死锁的概念 2. 死锁处理策略 3. 死锁预防 4. 死锁避免 系统安全状态;银行家算法。 5. 死锁检测和解除 三、内存管理 (一)内存管理基础 1. 内存管理概念 程序装入与链接;逻辑地址与物理地址空间;内存保护。 2. 连续分配管理方式 3. 非连续分配管理方式 分页管理方式;分段管理方式;段页式管理方式。 (二)虚拟内存管理 1. 虚拟内存基本概念 2. 请求分页管理方式 3. 页面置换算法 最佳置换算法(OPT);先进先出置换算法(FIFO);最近最少使用置换算法(LRU)。 4. 页面分配策略 5. 工作集 6. 抖动 四、文件管理 (一)文件系统基础 1. 文件概念 2. 文件的逻辑结构 顺序文件;索引文件;索引顺序文件。

设计概论教学大纲

《设计概论》 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xxxxxxxxxx 编写日期:2010年9月 一、开设系(部): 信息技术系 二、教学对象: 艺术设计学专业学生 三、教学目的: 本课程是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充分认识设计的地位及本质、设计的基本原则、设计演变的基本规律以及设计与社会生活各层面的关系,并在此基础 上,为以后的设计实践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及早树立正确的设计观。 四、教学要求: 1、通过学习《设计概论》,使学生比较广泛和深入了解有关设计的理论,认识理解设计的基本原则及方法论。 2、在了解各设计流派发展脉络的基础上,理解设计与设计美学、科学工艺、地域文化、生态环境、上层建筑等社会生活各层面的关系。 3、从历史、社会、文化、经济、生活方式、科学技术、材料等各个角度,了解工业设计的本质意义和发展趋势。 4、教学中应坚持整体的原则,并针对当代设计的现状进行分析讲解,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增强理论知识的实用性,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加深学生对讲课内容的理解。五、教学课时及其分配: 总学时:64学时 六、考核: 考核形式——期末考试; 试卷结构——试题分为四大类型:填空、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分值分配:平时(30%)+期末(70%)=总评成绩(100%);

题量——90分钟 七、教材: 《设计概论》赵平勇主编,设计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八、主要参考书目: 1、(美)梅格斯,《20世纪视觉传达设计史》,湖北美术出版社,1989年 2、(日)大治浩,佐扣七郎合编,《设计概论》,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1991年 3、李砚祖,《工艺美术概论》,吉林美术出版社,1991年 4、王受之,《世界工业设计史略》,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7年 5、柳冠中,《工业设计概论》,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6、朱淳泽,《世界工艺史》,浙江美术学院出版社 7、尹定邦,《设计目标论》,暨南大学出版社 8、约翰. 沙克拉,卢杰、朱国勤译,《设计—现代主义之后》,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9、李砚祖,《设计概论》,湖北美术出版 10、李妲莉、何人可、刘景华,《美国工业设计》,上海科技出版社 九、讲授提纲 设计概论 第一章艺术设计的基本概念(2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 1、初步了解艺术设计的基本概念 2、了解艺术设计的特征 3、掌握艺术设计的方法 4、了解艺术、科学与技术相互之间的关系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艺术设计的定义 一、设计在世界上的定义 二、艺术设计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艺术设计的原理 一、艺术设计的艺术性原理 二、艺术设计的科学性原理 三、艺术设计的技术性原理 第三节艺术设计的特征 一、设计的创意性特征 二、设计的图形性特征 三、设计的产品型特征 四、设计的科学性特征 五、设计的工艺性特征 六、设计的市场性特征 第四节艺术设计的方法 一、对比设计的方法

天津工业大学-2018年-考研初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834数据结构与程序设计

天津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业务课考试大纲科目编号:834 科目名称:数据结构与程序设计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考试内容由两部分组成,数据结构(占90分)和程序设计(占60分)。 数据结构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和网络工程等与计算机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该门课程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要求考生能够比较系统地理解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数据的逻辑结构、存储结构以及各种基本操作的实现;要求考生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分析、判断和解决相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要求考生能够对算法进行设计与分析并选择适当的数据结构和方法进行问题求解。程序设计指采用C语言,应用数据结构的相关知识进行程序设计,要求考生掌握基本的程序设计方法,掌握C 语言的基本概念、语法及编程方法等。 二、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1.数据结构考试的内容包括(占90分): ①线性表、顺序表以及链表的定义、特点、存储结构及相关的基本算法。 ②栈的定义、特点、顺序与链式存储表示、基本算法;栈的应用;队列的定义、特点;链队列、循环队列相关的定义、特点、基本算法;栈与递归的实现。 ③广义表的定义及存储结构。 ④二叉树的定义、性质及存储结构;遍历二叉树定义、过程及其算法;二叉树的应用;树、森林与二叉数之间的转换;哈夫曼树及其应用;与二叉树应用相关的递归算法。 ⑤图的定义、存储结构;图的遍历过程及算法;最小生成树构造过程及算法;拓扑排序过程及算法;关键路径相关内容;最短路径相关内容;与图应用相关的递归算法。 ⑥静态表查找过程及算法、动态表查找过程及算法;哈希表的构造及处理冲突方法。 ⑦插入排序、快速排序、选择排序、归并排序、基数排序等内部排序的特点、过程及算法。 2.程序设计考试的内容包括(占60分): ①熟练运用常量与变量;熟练运用各种数据类型;掌握变量赋初值、算术运算符及表达式、关系运算符及表达式和逻辑运算符和表达式求解,并能够在程序设计中正确使用;字符数据的输入与输出函数、格式输入与输出函数。

2020年硕士研究生复试专业课考试大纲【模板】

2020年硕士研究生复试专业课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名称:材料物理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 一、考试要求: 本课程要求掌握材料结构-功能-性质的相互关系,掌握材料物理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了解材料物理的固体结构基础理论、基本检测方法及其原理、材料的导电理论、半导体材料的几大物理特性及其应用,以及材料各性能之间的相互制约与变化规律。 二、考试内容: 1.固体结构基础 (1)掌握凝聚态材料基本结构与物理性质。如七大晶系、晶面间距、致密度、面密度等基本晶体结构参数。 (2)掌握金属键、离子键、共价键和极化键的特点,及相关晶体材料的特性,会灵活分析。 (3)掌握晶体、非晶体、准晶体、液晶的结构特征和对称性、力学性质,他们之间的异同点。 (4)掌握从衍射法和图像法分析材料结构特点的方法及原理。 2.材料的导电物理 (1)掌握导电物理涉及到的三种基本理论的演变以及特点和作用。 (2)掌握一些基本导电物理的参数意义,包括载流子的概念、能带理论的概念,会用能带理论来分析典型金属材料的导电行为。 (3)掌握材料物理的一些导电特性的原理及其应用,如P-N结、余辉效应、LED、激光半导体、光伏特性等。 (4)掌握材料之间的接触理论,理解TiO2光分解水的基本原理,以及 N\P型半导体与金属的接触。

(5)掌握超导体的基本历史、概念和特征,如完全导电性、完全抗磁性、三大性能指标等。 3. 电介质物理 (1)掌握电介质物理的基本概念与性质。包括介质的极化、介质的损耗、介电强度等参数的物理概念及其与物质微观结构之间的关系。 (2)掌握介质损耗和频率、温度的关系;掌握介质在电场中的破坏和介电强度的概念,了解击穿的类型(包括热击穿、电击穿、局部放电击穿插)及其理论基础. 三、参考书目 《材料物理》第一、二、五、六章,王国梅等编著,武汉:XX大学出版社,2004。

2020年考研专业课计算机大纲详解:操作系统

2020年考研专业课计算机大纲详解:操作系统 一、操作系统考查目标 今天我们来解析一下计算统考大纲操作系统部分的知识点。操作 系统的研发水平很能够体现计算机软件发展的水平,所以操作系统是 计算机课程体系里很重要的一门专业核心基础原理课程。在考研大纲里,操作系统占了35分,次于数据结构和组成原理,但高于计算机网络。总的来说,操作系统实际上是四门考察课程里最简单的。除了PV 操作这个大难点,基本没有其它特别难的原理或复杂的算法。重要的 是区分清楚各个不同的算法,不要混淆。 复习参考书推荐国内操作系统最经典的教材,西电汤子瀛版的 《操作系统》。很多高校都在使用这本书做操作系统课程的教材或者 课内参考书,计算机考研统考大纲也和这本书的目录比较一致,建议 大家复习时采用。 操作系统在大纲中的考查目标是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 原理和基本功能,理解操作系统的整体运行过程;掌握操作系统进程、 内存、文件和I/O管理策略、算法、机制以及相互关系;能够使用所学 的操作系统原理、方法与技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并能利用C语言 描述相关算法。这些同2020年大纲没有任何变化,考纲要求考生能够 对操作系统主要组成部分有较为透彻的理解并且具有一定的编程水平,主要考察考生能将理论应用到实际工程项目中,体现考纲越来越重视 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 二、操作系统考点解析 操作系统概述这个章出现大题的可能性微乎其微。选择题中常出 现的点主要是这些:操作系统的定义,引入单道批处理系统、多道批 处理、分时系统、实时系统的原因,这些不同阶段的操作系统的特征 如何,相互之间的差别在什么地方;操作系统的基本特征和功能;操作 系统的运行环境。

陕西科技大学 考研专业课考试大纲

陕西科技大学考研专业课考试大纲 考试大纲作为考研学子备考复习的方向指南,每年都备受关注,尤其是当年最新考试大纲。建议各位考生朋友,在借助往年考试大纲进行复习时,及时关注最新考试大纲,以便积极应对其中的变化与调整。帮大家整理各高校考研专业课考试大纲,帮助大家更好的复习! 陕西科技大学2016年硕士入学考试考试大纲公布,具体请到陕西科技大学研究生院查看。以下为考试大纲科目,请参考。 轻工与能源学院:《工程热力学》、《化工原理》、《机械设计》、《控制工程基础》、《印刷工程》、《有机化学》、《植物纤维化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有机与高分子材料》、《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复合材料》 资源与环境学院:《轻工技术基础理论》、《皮革分析与检测》、《制革工艺学》、《轻工技术基础理论》、《染整化学及工艺学》、《环境化学》、《环境生态学》、《环境工程学》、《环境规划与管理》、《环境监测》、《环境生物学》、《生物化学》、《高等数学》、《纺织材料学》、《纤维化学与物理》、《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服装材料学》、《美学原理》、《服装服饰产品设计与工艺》、《服装与服饰产品分析检验》、《服装及服饰产品造型设计》、《无机与分析化学》、《无机与分析化学高分子化学》、《化学反应工程》、《物理化学》、《有机化学》(工)、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811微生物学、812食品工艺学、854食品化学、861生物工艺原理、863食品分析、901药理学、856药物化学、908药剂学、910药物分析学、803生物化学、613天然药物化学 机电工程学院:873《过程设备设计》、337《工业设计工程》、815《机械设计》、820《材料力学》、841《机械制造技术基础》、848《材料成型基础》、864《工程材料》、865《控制工程基础》、866《数控加工与编程技术》、872《工程热力学基础》、877《工业设计基础》、883《产品设计》、893《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896《仓储管理与库存控制》、960《工业设计综合》、951《化工原理B》 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化学与化工学院:参考书目:610有机化学(理)、801有机化学(工)、802化工原理、804物理化学、805无机与分析化学、806高分子化学、862化学反应工程 管理学院:《826西方经济学》、《827企业管理》、《830财务管理学》、《832管理学》、《906财务会计学》、《912旅游经济学》、《913技术经济学》、《431金融学综合》、《936 货币银行学》 设计与艺术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 理学院:801《有机化学(工)》、814《离散数学》、819《电子技术》、821《信号与系统》、826《西方经济学》、902《数据结构》、938《半导体物理》、939《光学》、941《数值计算方法》、942《常微分方程》、943《运筹学》、944《密码学》、945《C++程序设计》、946《普通物理》、947《固体物理学》、948《太阳能技术与储能》、949《材料科学基础》

工业设计史教学大纲1

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工业设计史 课程编号:2212540 学时学分:32 (2) 专业层次:工业设计(本科) 制订日期:2006年9月 版次: 1 归口单位:设计艺术系

1 本课程的性质及适用专业 本课程是一门专业基础课适用工业设计专业。 2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 本课程是专业基础课程,通过系统地学习人类历史中,特别是工业革命以来设计发展演变的脉络, 包括各种设计学派、设计风格、著名设计师及其作品的特色以及设计发展的历史条件,使学生正确理解 工业设计内在动力与源泉,把握工业设计的未来发展,并为学生的课题设计提供大量的设计参考。 3 对先修课程的要求 4 本课程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4.1工业革命前的设计 教学内容:A 设计的萌芽阶段. B 手工艺设计阶段. 基本要求:了解A设计概念的产生和人类审美意识的发展、介绍生存设计和人类需求的递进, B中国及国外手工艺设计阶段的主要特点及代表性的设计风格和特色。 4.2 1750-1914年的工业设计 教学内容:A 18世纪的设计与商业, B 机械化与设计, C 设计改革, 基本要求:了解A市场的扩展及其对设计的需求、劳动分工与设计专业的出现、18世纪的主要设计风格和代表性的产品, B英国的纺织工业、美国制造体系以及美国早期的汽车设计、设计中的标准化与合理, C 19世纪上半叶设计理论的发展,包括“水晶宫”国际工业博览会、工艺美术 运动、芝加哥学派、新艺术运动、德意志制造联盟等。 4.3 1915-1935年的设计 教学内容:A 工业、技术与设计, B 艺术变革与现代设计, C 20世纪20-30年代的流行风格, D 职业工业设计师的出现。 基本要求:了解A 介绍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欧美国家工业与设计的状况,了解新材料、新技术与设计发展的关系, B 风格派、构成派等先锋艺术对现代设计的影响、柯布西埃与机器美学、格罗 披乌斯与包豪斯, C艺术装饰风格、流线型风格和斯堪的纳维亚风格, D 职业工业设计师的出现。 4.4 1940年至当代的工业设计 教学内容:A 战后重建与设计, B 走向多元化, C 信息时代的工业设计。

中外美术史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 、开设系(部) 信息技术系 、教学对象 艺术设计学专业学生 三、教学目的 本课程是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中外美术史作为美术学学科体系的基本建构及课程设 置之一,是美术类专业学生必修课, 是基础中的基础。通过对中外美术史的学习, 研究不同 民族、不同国家各时段具有代表性的艺术风格与艺术流派、 艺术家及典型艺术作品,历史地 辩证地把握美术史的发展脉络及趋向, 并通过艺术发展史深层理解思想、 文化、哲学、宗教、 经济等整个人类发展史, 在整整合史料基础上,生成高尚的审美理想, 构建审美文化,提升 人文素质,并将其物化于美术作品之中。 四、教学要求 中外美术史教学由于史料丰富而易流于具体琐碎史实, 对课程深度挖掘不够。 我们应注 意在教学中既深钻精研细节, 又要统整知识框架, 使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 方法与学生认识 知水平与心理能力及特点相适应, 创造性地增减实施教学, 把知识性、趣味性有地结合起来, 在潜移默化中掌握知识, 获得技能,接受审美术教育。教学方法方面, 多采用现代媒体与技 术等直观教学方式、 方法,把语言信息渠道和视觉、听觉信息渠道有机结合起来, 以达美术 史教学最优化的目的。 五、教学课时及其分配: 总学时:32学时 序号章目名称 学时 配 分序号 章目名称 学时分 配 1 导论、原始美术 2 5 隋唐美术 2 2 先秦美术 2 6 五代、木、兀美术 2 3 秦汉美术 2 7 明清美术 2 4 魏晋南北朝美术 2 8 现当代美术 2 1 原始美术 2 5 十七、十八世纪美术 2 2 古非洲、两河、印度等美术 2 6 十九世纪美术 2 3 古希腊、罗马及中世纪美术 2 7 现代美术 2 4 文艺复兴美术 2 8 后现代美术 2 六、考核: 考核形式一一期末考试; 试卷结构一一试题分为四大类型:填空、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分值分配:平时(30% +期末(70% =总评成绩(100% ; 题 量——90分钟 《中外美术 史》 教学大纲 编写日期:2011年9月

《设计史》教学大纲

《设计史》教学大纲 修订单位:韩山师范学院美术系 执笔人:吴文轩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中文名称:设计史 2.课程英文名称:A History Of Desing 3.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理论课) 4.适用专业:环境艺术设计(非师范)专业本科 5.总学时:36学时 6.总学分:2学分 二、实践教学目标 《世界现代设计史》是艺术设计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理论课程。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课堂讲授通过系统的学习使学生较全面的掌握世界现代设计史的基础知识,了解现代设计运动的背景,各国优秀的现代设计传统和辉煌的现代设计成就,认识现代设计的发展状况,提高学生的设计方面的鉴赏能力、审美判断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为更好的进行设计提供必要的理论指导。 三、实践内容与要求

四、教学文件与教学形式 教材:《世界现代设计史》王受之著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年9月第一版2004

年1月第三次印刷。 参考书: 1、《世界平面设计史》王受之著中国青年出版社,2000年版 2、《新艺术运动大师图典》周宏遍著―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3、《贡布里希论设计》范景中选编―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年版。 4、《全彩西方工艺美术史》张夫也著―宁夏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5、《现代西方设计概论》钱凤根编著―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6、《工业设计史》何人可编著—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7、《工业设计全书》张道一著—江苏科技出版社1998年版。 教学形式:课堂讲授,作品赏析,作业辅导 五、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平时成绩以每次作业作为考核的主要方式 成绩评定:百分制,以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总平均

设计史课程教学大纲

设计史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modern design history课程编码: 学时:32 学分:2 课程性质:学科基础课课程类别:理论课 先修课程:中外工艺美术史 开课学期:第二学期 适用专业:艺术设计,视觉传达,公共艺术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现代设计史是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本课程重点讲述现代设计的发展状况,包括主要思想、风格、流派、典型作品代表设计师等史实的分析,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现代设计与文化、经济和社会和生活的密切关系,从而对视觉传达设计的本质、范围、手段、发展、意义等有更深入的认识,为其更好的进行创造性的视觉传达设计实践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与要求 1、要求学生了解现代设计的发展状况。 2、了解现代设计中主要思想、风格、流派、典型作品代表设计师等史实的分析。 3、使学生了解现代设计与文化、经济和社会和生活的密切关系,从而对现代设计的本质、范围、 手段、发展、意义等有更深入的认识。 三、课程的基本内容与教学要求 第一章绪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节的讲授,使学习者了解现代设计的起始时间,理解设计与经济、艺术、科学的关系。[本章主要内容]: 1.1“design”——“设计”的定义 1.2 现代设计的起始时间; 1.3设计与经济、艺术、科学的关系; 1.4现代设计艺术分类标准与方法;设计思维 [本章重点]:设计与经济、艺术、科学的关系;现代设计艺术分类标准与方法 [本章难点]:现代设计产生根源:工业革命、发明创造、现代艺术流派等的影响 第二章现代设计的滥殇时期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节的讲授,使学习者了解现代设计产生的前提和社会历史条件,理解英国工艺美术运动主要成就。 [本章主要内容]:

工业设计史的概述

湖南大学工业设计专业是国内最早成立的工业设计专业之一,1977年成立工业造型研究所,1993年获得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同年在国内首先获的工业造型艺术硕士点。1995年以来本专业一直是全国工业设计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主任单位,本课程主持人何人可教授为现任主任委员。《工业设计史》是工业设计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基础课程,其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了解人类历史中,特别是工业革命以来设计发展演变的脉络,包括各种设计学派、设计风格、著名设计师及其作品以及设计发展的历史条件。这对于学生正确理解工业设计内在动力与源泉,把握工业设计的未来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1982年--1987年为课程阶段的初创阶段。1982年湖南大学工业设计系正式成立,开始着手建设《工业设计史》课程,邀请日本著名工业设计教育家吉冈道隆来校讲学,并提供了一批欧、美、日原版的设计史教材和参考书。在翻译、整理有关资料的基础上,开始编写讲义并拍摄制作了一批教学幻灯片。 2.1988年--1998年为课程建设阶段。1988年,留学欧、美、日的青年教师先后回到工业设计系,带回了大量设计史和设计理论方面的书籍和研究成果,并实地拍摄了大量图象资料,为编写工业设计史教材奠定了坚实基础。何人可从丹麦皇家艺术学院回国后,根据工业设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教学大纲,于1991年出版了国内第一本统编教材《工业设计史》,李妲莉、何人可编写的《美国工业设计史》、揭湘沅编写的《国外当代设计名家名作1》等教学参考书也相继出版,教学用幻灯片制作完成。《工业设计史》教材经湖南大学、北京理工大学、浙江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大学、江南大学等百余所大学的使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获得了普遍的好评。1996年该教材获得了机械工业部第三届高等学校机电类优秀教材青年奖,何人可获得机械工业部优秀青年教师奖。1997年湖南大学工业设计系被列为湖南省重点建设示范性专业。 3.1999年--2003年为课程体系发展和完善阶段。1998-1999年,何人可公派赴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访问,考察了美国相关课程的情况,回国后根据工业设计学科的最新发展和设计史研究的最新成果,对教材结构和内容进行调整和增补,着重介绍了绿色设计、信息时代的工业设计等内容,使教材更加完善。本教材图文并茂,还为教师配发了教学用光盘。与此同时,本专业的系列教学参考书《设计艺术丛书》由湖南大学出版社出版,多媒体技术和互动式的教学得到广泛的应用,课程体系趋于完善。其主要特征有:(1)全方位、多角度的动态教学。突破先前静态的文字和图片教学的局限,通过视频、Flash动画等方法,更加全面地展示设计历史发展的文化背景;(2)由平面走向三维。通过虚拟现实再现历史上经典的工业设计作品,使学生可以生动地、立体地进行深入分析;(3)交互性。通过工业设计史资料库的建设,学生可以依据人物、流派、风格、公司类型等主题进行检索、分类,方便学生进行自主的学习和研究。上述三点无论在理论构建还是在实际应用都具有较高的价值。目前国内外还未见类似的《工业设计史》教材,使我国的设计史教学跨上一个新的台阶,并为整个工业设计专业的教学提供一个很好的平台。 2002年《工业设计史》获国家级优秀教材一等奖,并列入"十五"国家级重点规划教材和高等教育百门精品课程教材。

天津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天津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高等代数) 一. 多项式理论 一元多项式的概念、运算及带余除法,多项式的整除,最大公因式,多项式的互素,不可约多项式,多项式因式分解问题的理论,多项式的重因式,多项式函数及多项式根,有理系数多项式的有理根。 二. 行列式 掌握n阶行列式的概念与性质;会运用行列式性质,通过降阶和三角化的方法及其综合使用,较熟练地计算行列式;掌握克莱姆法则。 三. 线性方程组 用矩阵的初等变换解一般线性方程组,矩阵的秩,线性方程组有解的判别定理及其应用,n个未知量n个方程的齐次线性方程组有非零解的充要条件,基础解系,一般线性方程组通解。 四. 矩阵 矩阵运算,逆矩阵,矩阵乘积的行列式及秩的定理,初等矩阵,初等矩阵与初等变换的的关系,用初等变换求逆矩阵的理论与方法。 五. 二次型 掌握二次型的概念,矩阵的合同概念及其性质;掌握将二次型化为标准形的方法;掌握复数域与实数域上二次型的规范形;熟练掌握正定二次型的概念和判别法。 六. 向量空间 掌握向量空间的概念,向量空间的子空间,子空间的交与和,子空间的直和,向量组的线性相关性,向量空间中基与维数,向量坐标,过渡矩阵,向量空间同构,线性方程组的有解判定定理、矩阵的秩,熟练掌握齐次线性方程组的基础解系的概念与求法,以及一般线性方程组解的结构。 七. 线性变换 线性变换的概念,线性变换的矩阵,矩阵的相似、特征值、特征向量,线性变换的值域与核,不变子空间,矩阵可对角化的理论与方法,最小多项式。 八.欧氏空间 两个向量的内积,欧氏空间,向量的长度、两个向量的夹角,度量矩阵,标准正交基,正交变换和正交矩阵,对称变换与对称矩阵。 主要参考书:北京大学,高等代数(第三版)2005年

考研 专业课大纲

专业课大纲 I考试性质 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联考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大学本科阶段专业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水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的标准是高等院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优秀本科毕业生所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择优选拔,确保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II考查目标 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涵盖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网络等学科专业基础课程。要求考生比较系统地掌握上述专业基础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III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数据结构45分 计算机组成原理45分 操作系统35分 计算机网络25分 四、试卷题型结构 单项选择题80分(40小题,每小题2分) 综合应用题70分 IV考查内容

数据结构 【考查目标】 1.掌握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2.掌握数据的逻辑结构、存储结构及基本操作的实现,能够对算法进行基本的时间复杂度与空间复杂度的分析。 3.能够运用数据结构基本原理和方法进行问题的分析与求解,具备采用C或C++语言设计与实现算法的能力。 一、线性表 (一)线性表的定义和基本操作 (二)线性表的实现 1.顺序存储 2.链式存储 3.线性表的应用 二、栈、队列和数组 (一)栈和队列的基本概念 (二)栈和队列的顺序存储结构 (三)栈和队列的链式存储结构 (四)栈和队列的应用 (五)特殊矩阵的压缩存储 三、树与二叉树 (一)树的基本概念 (二)二叉树 1.二叉树的定义及其主要特征 2.二叉树的顺序存储结构和链式存储结构 3.二叉树的遍历 4.线索二叉树的基本概念和构造 (三)树、森林 1.树的存储结构 2.森林与二叉树的转换 3.树和森林的遍历 (四)树与二叉树的应用

12014313《造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造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12014313 开课部门:机电学院 英文名称:The Foundation Theory of Form 适用专业:工业设计 课程属性:专业基础课程学分学时:4学分,计划64学时 编写人:皮珊审核人: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 造型基础是工业设计专业重要的基础课之一,是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的重要手段和培养学生的三维思考能力重要过程。造型基础课是将传统的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空间构成等课程有机整合,结合现代视觉教育的方法和成果形成的一门新的专业基础课。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造型基础》的基本理念是在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的基础上,着重阐述“形”与“态”的有机统一关系,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掌握形态创造的基本规律和方法;突出产品形态与一般形态的异同,使学生掌握产品造型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 《造型基础》是针对工业设计专业学生进行思维开发和创造性训练而开设的课程,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形态创造的基本规律和方法,促使学生从原有的二维思维模式转向三维思维模式,学会使用感性的思维和理性的分析来完成创作活动。

二、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本课程的总体目标在于使学生建立对于产品造型形态的认识观,树立产品设计的理性的设计基本理念;掌握形态创造的基本规律和方法,了解产品设计的基本理论和具备基本的造型技能。 本课程是由基础课到专业课的过度环节。本课程以开放的、发散的构架进行授课,以各个单独分列开的要点作为授课内容,使学生具有在宽泛的知识领域中交叉的能力,这种能力是未来优秀设计产生的基础。 (二)分类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构建产品形态的基本方法及理论; (2)了解构建产品形态的各种相关材料及特点。 2、能力目标 (1)养成随时随随时思考三维形态的创新思维能力; (2)养成观察及发现生活中美的形态的能力; (3)能合理组合使用各种材料进行造型形态设计的能力; (4) 具有三维形态的构建能力、空间想象和创意思维能力; (5)具有了解多种三维软件并进行选择性的应用于构建三维形态的能力; (6) 具有快速的学习及模仿能力,进而进行创新的能力。 3、素质目标 (1)具有良好的随时随地发现美思考美的习惯; (2)具有与人和睦相处,团结协作及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以开放的心态与他人沟通交流的精神; (3)具有对形态美执着追求的精神; 三、课程内容 (一)形态设计的基本概念 1、内容要点 (1)产品设计中形态要素的解析—点、线、面; (2)工业设计中形态设计的位置,形态研究的内容,形态创造的方法文化效应与价值。 2、教学目标及要求 知识目标要求:

硕士研究生入学专业基础课考试大纲

硕士研究生入学专业基础课考试大纲 一.考试要求 1. 外国建筑史部分 要求考生全面系统地了解和掌握外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19世纪至20世纪中叶欧美建筑发展的历史背景,各时期主要建筑师的理论,主要作品和建筑美学的基本观点和当代西方主要建筑流派的基本理论和代表人物的主要作品的艺术特色。考生还应具备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中国建筑史部分 要求考生全面系统地了解和掌握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认识中国建筑体系的独特传统和历史局限,了解中国建筑的自然地理背景和社会文化背景;认识传统建筑的组群布局、平面构成、构架体系、造型特征、构件做法和细部装饰的基本形态和具体形制,掌握中国建筑的主要术语;了解中国原始建筑、奴隶社会建筑、封建社会建筑和中国近代建筑的发展历程和演变脉络;认识中国封建社会宫殿、坛庙、陵墓和宗教建筑的类型特点、构成形制及其典型实例;认识各地区、各民族乡土建筑的类别、特点及其比较分析,了解传统园林建筑的主要类别、构成要素、造园思想和设计手法;概略了解近代中国建筑的发展概况、基本特点,了解近代中国建筑的基本类型和风格面貌,了解中国近代建筑师的活动概况和创作思想;考生还应具备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并能够徒手绘制与中国建筑史有关的图形。 二. 考试内容 1. 外国建筑史部分 古代建筑部分 ①奴隶制社会建筑的基本概念与基本特征 ②中世纪拜占庭建筑与哥特建筑的结构与空间特色 ③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的主要代表建筑的艺术特色,主要建筑师的美学主张 ④意大利巴洛克建筑的艺术特色 ⑤法国古典主义建筑形成的基本链条和主要代表建筑的艺术特色 近现代建筑部分 ①三座铁建筑的建筑意义 ②新建筑运动诸流派代表建筑的艺术特色 ③现代主义建筑思潮的主要建筑理论 ④格罗皮乌斯建筑理论与代表建筑的艺术特色 ⑤勒?柯布西埃建筑理论与代表建筑的艺术特色 ⑥密斯?凡?德?罗建筑理论与代表建筑的艺术特色 ⑦赖特建筑理论与代表建筑的艺术特色 ⑧二战后西方诸多建筑思潮概述 当代西方建筑思潮 ①后现代主义建筑产生的背景,主要理论,美学倾向,代表人物与作品分析 ②解构主义建筑的哲学背景,主要理论,代表人物与作品分析 2. 中国建筑史部分 古代建筑史部分 第一章:平面布局 1、单体建筑平面; 2、庭院式组群布局; 3、木构架建筑平面布局的特点; 第二章:构架形制 1、构架类别与构架组成; 2、斗拱; 3、构架细部; 4、构架体系评析; 第三章:台基 1、台基的作用和形制; 2、石栏杆的作用和形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