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动力概论作业

能源动力概论paper

班级2015144 姓名王嘉颢

要求: 1 请枚举各类常规与新能源。并结合自己的理解说明我国能源结构调整的重要性与方向。 2 请结合我国能源现状,分析节能减排的重要性。 3 分析能源的分类方式,阐述我国哪种形式的一次能源被你看好,为什么?———————————————————————————————————————如今,能源已经成为了大家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不仅仅是因为新能源的概念在广大人民的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两次石油危机体现出的能源匮乏所带给我们的危机感也足以让大家重视。没有能源,人类就失去了生产力,也就无法继续生存,更不要说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了。

首先我们先谈谈什么是能源。能源就是向自然界提供能量转化的物质。能源是人类活动的物质基础。在某种意义上讲,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优质能源的出现和先进能源技术的使用。能源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物质基础,未来国家命运取决于能源的掌控。能源的开发和有效利用程度以及人均消费量是生产技术和生活水平的重要标志在当今世界,能源的发展,能源和环境,是全世界、全人类共同关心的问题。

能源种类繁多,而且经过人类不断的开发与研究,更多新型能源已经开始能够满足人类需求。根据不同的划分方式,能源也可分为不同的类型。

一般有如下几种分类方法:

(1)按是否再生分

可再生能源:水能、风能、生物能、潮汐能、太阳能等不可再生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物能源

(2)按形成和来源分

来自太阳辐射-----生物能、煤、石油、天然气、水能、风能等来自地球内部

-----地热能、核能来自天体引力-----潮汐能

(3)按转换加工分。

一次能源----从自然界直接获取:煤、石油、天然气、太阳能、生物能、地热能二次能源----通过加工转换:电能、汽油、柴油、沼气能、焦碳、蒸汽(4)按利用状况。

常规能源----已被利用,目前仍大规模利用:水能、生物能、煤、石油。

新能源----最近才被利用且未能大规模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核能、沼气。

最常见的就是把能源分为常规能源与新能源。

常规能源是指已能大规模生产和广泛利用的一次能源,又称传统能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水力和核裂变能,是促进社会进步和文明的主要能源。

新能源是指常规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它的各种形式都是直接或者间接地来自于太阳或地球内部伸出所产生的热能。包括了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水能和海洋能以及由可再生能源衍生出来的生物燃料和氢所产生的能量。

一般地说,常规能源是指技术上比较成熟且已被大规模利用的能源,而新能源通常是指尚未大规模利用、正在积极研究开发的能源。因此,煤、石油、天然气以及大中型水电都被看作常规能源,而把太阳能、风能、现代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以及核能、氢能等作为新能源。

新能源是相对于常规能源而言的。由于新能源的能量密度较小,或品位较低,或有间歇性,按已有的技术条件转换利用的经济性尚差,还处于研究、发展阶段,只能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但新能源大多数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分布广阔,是未来的主要能源之一。新能源是新近才被人类开发利用、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发展的能量资源,相对于常规能源而言,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科技水平情况下,新能源有不同的内容。当今社会,新能源通常指核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氢气等。

而在各种新能源中,我最看好的是生物能源。生物能源既不同于常规的矿物能源,又有别于其他新能源,兼有两者的特点和优势,是人类最主要的可再生能源之一。生物能源是指通过生物的活动,将生物质、水或其他无机物转化为沼气、氢气等可燃气体或乙醇、油脂类可燃液体为载体的可再生能源。发展洁净新能源

是未来能源业建设的发展方向。我将在此论文中着重介绍生物技术特别是微生物技术在开发洁净新能源方面的应用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到目前为止,这方面的发展一直基于玉米来源的乙醇,商业规模的纤维素乙醇生物炼制厂也取得了一些进展。

生物能源有颇多的优势,第一,生物燃料是唯一能大规模替代石油燃料的能源产品,而水能、风能、太阳能、核能及其他新能源只适用于发电和供热。

第二,生物燃料是产品上的多样性。能源产品有液态的生物乙醇和柴油,固态的原型和成型燃料,气态的沼气等多种能源产品。既可以替代石油、煤炭和天然气,也可以供热和发电。

第三,生物燃料是原料上的多样性。生物燃料可以利用作物秸秆、林业加工剩余物、畜禽粪便、食品加工业的有机废水废渣、城市垃圾,还可利用低质土地种植各种各样的能源植物。

第四,是生物燃料的“物质性”,可以像石油和煤炭那样生产塑料、纤维等各种材料以及化工原料等物质性的产品,形成庞大的生物化工生产体系。这是其他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不可能做到的。

第五,生物燃料的“可循环性”和“环保性”。生物燃料是在农林和城乡有机废弃物的无害化和资源化过程中生产出来的产品;生物燃料的全部生命物质均能进入地球的生物学循环,连释放的二氧化碳也会重新被植物吸收而参与地球的循环,做到零排放。物质上的永续性、资源上的可循环性是一种现代的先进生产模式。

第六,生物燃料的“带动性”。生物燃料可以拓展农业生产领域,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还能促进制造业、建筑业、汽车等行业发展。在中国等发展生物燃料,还可推进农业工业化和中小城镇发展,缩小工农差别,具有重要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意义。

第七,生物燃料具有对原油价格的“抑制性”。生物燃料将使“原油”生产国从目前的20个增加到200个,通过自主生产燃料,抑制进口石油价格,并减少进口石油花费,使更多的资金能用于改善人民生活,从根本上解决粮食危机。

第八,生物燃料是创造就业机会和建立内需市场。巴西的经验表明,在石化行业个就业岗位,可以在乙醇行业创造152个就业岗位;石化行业产生1个就业

岗位的投资是22万美元,燃料行业仅为1.1万美元。联合国环境计划署发布的“绿色职业”报告中指出,“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产业将创造2040万个就业机会,其中生物燃料1200万个”。

可见,生物能源有那么多的优点,足以使它成为我们日后所可以发展和倚靠的一种能源。

总之,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我国是目前世界上第二位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能源需求以前所未有的远高于GDP增长的速率急剧增加,煤、电、油,全面紧张,进口石油大幅增加。能源供需正面临着严峻挑战:人均资源相对不足,人均能耗低,而单位产值能耗高。大量煤炭燃烧导致严重的大气污染。

2008年1月中下旬,湖南、贵州、湖北等遭遇50年一遇雪灾、低温冷冻冰雪灾害。给人民正常的生活和生产秩序带来严重影响,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

我们必须落实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不加快调整结构、转变增长方式,资源将支撑不住,环境将容纳不下,社会将承受不起,经济发展将难以为继。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没有任何别的选择,只有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才是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正确道路。

节能减排是中国政府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是中国政府和国家环境意志的体现。

节能减排不仅是中国可持续发展道路上迈出的坚实步伐,也表现了我们敢于承担国际义务的勇气和胸襟。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过多过快增长的影响:给资源环境带来沉重的负担,影响经济增长,我国资源的基本特点:总量大、种类多,人均占有量少、资源相对短缺;开发不合理,利用率低,资源浪费严重。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已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这些都是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和具体国情。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本质是发展问题。人口剧增、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生态危机等直接威胁到我们和子孙后代的生存。谋求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人类的共识。

因此,我们要走有中国特色的低碳环保、节能减排的发展道路,结合我国的

实际国情,制定正确的节能环保路线,不能走“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这样才能真正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国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国民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倡导“低碳”“乐活”的生活方式,有利于人们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节能环保意识,选择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利于节约资源,减少排放,保护环境,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中国特色低碳道路发展。有利于提高人们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缓解我国资源环境的严峻形势,使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文明和谐的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有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

节能减排既是一项现实紧迫的工作,又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节能目标已经确定,各项措施正在推进。尽管任务十分艰巨,但只要全社会统一思想,各地区、各部门共同努力,节能减排目标是能够实现的。贯彻落实节能减排目标任务是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事关现代化建设进程和国家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福祉和根本利益,事关中华民族生存和长远发展,需要全体公民共同努力。

希望大家能够奉献出自己的力量,为我们的自己创造出一个更加美好的明天。

2015144班

王嘉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