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联想意义在汉英颜色词文化内涵中的体现

语言联想意义在汉英颜色词文化内涵中的体现
语言联想意义在汉英颜色词文化内涵中的体现

语言联想意义在汉英颜色词文化内涵中的体现*

李清源

(四川农业大学外语系,四川雅安 625014)

摘 要:语言的联想意义是人们在使用语言时联想到的现实生活中的体验,它直接或间接地反映语言团体的文化观念,产生交际价值并给词汇附加特定的情感色彩。英汉语言中的基本颜色词具有相同的概念意义,但由于文化历史背景不同,这些颜色词的联想意义存在差异。对比分析英汉色彩词的联想意义有助于加深对语言本身的认识,并提高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关键词:联想意义;颜色词;对比分析

中图分类号:H3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79(2008)03013304

A Study on the A ssociative M eaning and

Its Embodiment in the Color Words of English and Chinese

L I Q ing y uan

(Department of F or eign L ang uages,Sichuan A g ricult ur al U niv ersity,Y a an,Sichuan625014,China)

Abstract:Clo sely related to peo ple s life ex per ience,t he associativ e meaning s o f a lang uage often directly or indir ectly r eflect a languag e g ro up s culture values,pr oduce co mmunicative value and add specific feelings to the wo rds.T he basic co lo r w or ds in Eng lish and Chinese with similar conceptual meanings hav e different asso ciative meaning s due to their respectiv e specific histo ry and culture.A com par ative analy sis o f the associativ e meanings of such colo r w ords helps to enhance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languag e itself and impr ove lang uage learners inter cultural co mmunicativ e compet ence.

Key words:associat ive meaning;co lo r w or d;comparativ e analysis

根据文化语言学的观点,语言是一个民族观察

世界的方式和工具,又是一种结果。语言高度凝聚着民族文化精神。语言的文化意义最集中、最显露地体现在词义上,尤其是词汇的联想意义方面。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表达同一概念的词汇常常被赋予不同的联想意义。这种联想意义与词义本身没有必然联系,而是基于某种文化和某种特定语境所产生的感受与期待。颜色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事物,它的本质对各民族来说是相同的,但不同民族对颜色的认识,特别是赋予它的联想意义是不尽相同的。通过英汉颜色词联想意义的对比分析,我们可以揭示出其中所积淀的不同的民族文化心理及其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一、语言联想意义的相关研究

联想意义!(associative m eaning)最早是由C.K.Ogden与Z.A.Richards在1923年引入语言学著作的。他们在被后人誉为语义经典著作的?意义之意义#一书中,列出了意义的22个定义,其中包括词的联想意义。然而,在现代结构主义语言学在全世界占着统治地位期间,语言学研究重语言结构关系而忽略语义因素使得联想意义备受冷落。即使有此研究,大多局限于对语言逻辑意义或理性意义的研究。直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英国语言学家Geoffery Leech[1]的著作?语义学#问世,才标志着语义学对词义的研究进入了新的阶段。Leech将词义的研究置于整个社会文化大背景下,突出了词义的交际功

第6卷第3期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V ol.6,N o.3 2008年6月 J ou rnal of S outhw es t Agricu ltural U nivers ity(S ocial S cien ce Edition) Jun.2008

*收稿日期:20071206

作者简介:李清源(1971?),男,四川汉源人,四川农业大学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跨文化交际学。

能。他在该书中将词语的意义分为概念意义和六种联想意义,即内涵意义、社会意义、情感意义、反映意义、搭配意义和主题意义。其中内涵意义、社会意义以及情感意义更能直接反映中英文化的差异。美国著名语言学家,生成语言学创始人George Laykoff是语言模糊现象和联想意义的倡导者。在1973年发表的?模糊限制语和语义标准#一文中,他充分肯定了联想意义作为词的语用意义对句义的影响[2]。

联想意义具体指人在使用语言时联想到的现实生活中的体验,是人在使用语言时个人情感的流露,并从广义上显示出特定语言集团的社会文化特征,因而有的语言学家称之为社会文化意义(social cul tural m eaning)[3]。语言与文化密切相关,词汇的联想意义总是体现出各民族深刻的文化内涵。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不同文化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既有自己的个性又有普遍的共性,文化间的共性可能赋予词汇一致的联想意义,而文化间的差异性则会导致联想意义的不同。

二、语言联想意义的语用功能

各种语言除一部分核心词外,许多词汇都带有特定的文化信息,即所谓的文化词语(culturally loaded words)。这些词语总是同民族的文化背景、心理素质、习俗风情、社会制度的变革和社会生活的变化密切相关。联想意义是进入话语,实现其交际功能的心理学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语用价值。因此,阐释语言的联想意义不仅有助于理解特定民族的文化价值观念,也能促进跨文化交际的顺利得体进行。

首先,语言的联想意义能够直接或间接地反映语言团体的文化观念。例如,dr ag on(龙)!自古以来在汉文化中就是神异的动物,象征着神圣、高贵、珍异、吉祥!。封建帝王自喻为龙!,老百姓也望子成龙!。在一定意义上,龙!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五千年文明史的象征,炎黄子孙都骄傲地称自己为龙的传人!。可以说,不了解汉语独特的龙!文化,就无法真正阐释汉文化的精髓。然而,在英语文化和基督教文化中,dragon!却是邪恶的象征。据?圣经#记载,与上帝作对的恶魔Satan被称为the g reat drago n。英国最早的英雄史诗Beow ulf中出现的龙就是一只喷火烧焦田土危害生灵的怪兽。在英语中如果把一个w oman叫做drag on,则表明这个女人很凶狠,令人讨厌[4]。

其次,词语的联想意义有着实际的交际价值。Leech认为联想意义是一个表达单位具有的交际价值,它是通过该表达单位的所指传达信息进入交际的。在跨文化交际中,不了解某些特定词汇的联想意义而误用往往会引起交际阻碍!,甚至导致交际灾难!。白象(电池)!、大宝(化妆品)!等品牌的商品在中国是家喻户晓,到了西方市场却无人问津,招致惨重损失。究其原因,商标翻译过程中忽略了这些品牌在两种文化中的不同联想,不同的情感意义、内涵意义和映射意义,所以无法在国际市场上引起消费者的好感。在西方文化中,White Elephant!让人想起大而无用的东西,而Sod!在西方被定义为:something or someone considered unpleas ant!,是一用作骂人的禁忌语。可见,明确特定文化词汇的联想意义在跨文化交际中有多么重要[5]。

最后,联想意义给词汇附加的表情(情感色彩)使人们在接受语言信息时,不只注重语言的所指意义,而且还感受到情感方面的作用。在英汉语中,西风!与w est wind!的概念意义相同,而联想意义却相差甚远。中国文化往往将西风!与悲、凉、伤、愁!连在一起。如李清照的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以及马致远的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等。诗人无不借西风!表达内心凄凉、悲伤和哀愁的情愫。然而,由于地理环境及气候原因,w est w ind!在英国人的心目中却一直是美好希望的象征,因为当西风吹起来的时候,在英国正是春天来临、万物复苏的季节。英国诗人雪莱在?西风颂#(Od e to the W est Wind)中就对w est w ind!进行了高度赞扬,把它作为希望和力量的象征[6]。

三、英汉颜色词联想意义的对比分析

颜色词的联想意义是建立在人类共同的生理反应和认知心理机制基础之上的,是由特定的民族文化所铸造的一种附加的或隐含的意义,是一种动态的意义。各个民族语言中的基本颜色词因文化不同而有所差异,但对英汉语来说,基本颜色词的数量大致相同,都包含了black,w hite,red,orange,y ello w, g reen,blue,brow n,purple和g ray,并且其基本语义都是如实反映自然颜色的本色[7]。不过,由于历史背景、民族心理、宗教信仰以及文化传统的不同,英汉民族的人们对颜色的感受是不一样的,所赋予它们的联想意义也就存在差异。关于英汉颜色词联想意义的对比研究可以从如下四个方面着手,即联想对应(associative cor respo ndence)、联想重合(asso

134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投稿网址http://x bg jx t sw u cn 2008年6月

ciative overlap)、联想碰撞(asso ciative conflict)和联想空缺(associativ e shock)[8]。

(一)联想对应

所谓联想对应,主要是指英汉两种语言中某些色彩词虽然字面意义不同,却能引发相似或相同的联想意义。例如,汉语中的黄色与英语中的blue!在两种文化中所引起的相似或相同联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黄色与blue!分别是汉英民族最崇拜的颜色,象征着王权与高贵。中华民族的祖先诞生的摇篮是黄河流域,我们的祖先喝的是黄河水,耕的是黄土地,因而对黄土产生了深深的依恋和崇拜。另外,中国古代哲学家认为青、赤、黄、白、黑五色与五行相配,黄色位居中央,象征土。我们的祖先把黄色看成中央色,把黄土看成中央土,特别崇拜黄色。因此,在中国古代,黄色象征着神圣、皇权、尊贵、崇高、土地或国土等含义,也是黄皮肤民族的象征,中华儿女从来都以自己是炎黄子孙而感到自豪。在汉语中,黄色常用来形容好的东西,如黄道吉日、黄榜、黄金时代、黄袍加身等。在英美文化中,人们对蓝色的崇拜缘于盎格鲁?撒克逊民族生活的岛国环境。英国四面环海,英吉利民族的祖先靠海为生,因而大海的颜色便成了人们的崇拜对象。这种心理反映在大量的色彩词中,如blue blo od!(名门望族),blue book!(社会名人录),blue ribbon!(头奖、冠军),blue stocking!(才女)等。其次,黄色与blue!在两民族文化中都含有低级趣味或色情!之意。英语文化中有blue m ovie!(色情电影),blue joke!(色情笑话),blue g ow n!(妓女)等。近代由于外来影响,汉语中的黄色也有了贬义色彩,如黄色小说、黄色录像、黄色段子等。

(二)联想重合

客观地理环境的相似性和人体生理构造的相似性为英汉色彩词联想意义的重合提供了可能,使得某些词不仅字面意思相同,在很多方面产生的联想也是相似的。例如,英汉语中的紫色都是皇室和贵族的象征。在西方,帝王和主教有穿紫袍的传统,紫袍加身意味着上升到显赫地位,紫色!因而被喻为帝位、显位!。be bor n in the pur ple!意为出生在富贵之家,而be raised to purple!则意味着继承王位或升任主教。在中国古代,紫色更有吉祥肃穆的涵义,如紫气东来!,红得发紫!,满朝朱紫贵!等。因此,在汉文化中,紫色象征着王公贵族的高贵地位,故北京故宫也叫紫禁城!。绿色是大自然的颜色,人们一看到绿色自然会联想到青春的活力、蓬勃的生机、健康与安全、和平与安定等意象。近年来,随着绿色环保!的倡导,绿色产业!的兴起,绿色成为全球关注的话题。绿色是一种生活态度,等于大自然、公义、甚至是生命的整体。汉语有绿色食品!、绿色奥运!、绿色通道!等,英语中有g reen peace!(绿色和平组织)及greennocrat!(支持绿色的官员)等。黑色在英汉文化中同样有着相似的联想意义,它总是让人联想到罪恶、虚无及死亡,其中与死亡的联系最为根深蒂固。在英语文化中, black!的联想意义与基督教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魔鬼Satan曾经是白色天使,只因其触怒上帝而被逐出天堂流放到黑暗的地狱后,被烧成了一个黑色的魔鬼。黑色的罪恶象征意义因此产生。而black Friday!因耶酥受难而成了大灾大难、凶险不详的日子,并因此强化了黑色与死亡的联想。因此,在英语中black!这个词总是与邪恶的、非法的、暗淡的等有关,如black lie!(邪恶的谎言)、black moo d! (神情沮丧)等。在汉文化中,黑色也多与不好的东西有关,如古时的墨刑,传说中的阴间,都与黑有关系。屈原?九章%怀沙#中有颠倒黑白!的说法,用来比喻他所处的政治环境是非不分、善恶不辨。而在中国的近代史中,黑色又与反革命、反动势力等扯上了关系,由此有了黑帮!、黑社会!等词。

(三)联想碰撞

联想碰撞主要是指一种语言中的某个色彩词能够在另一种语言中找到对应词,字面意义相同,但联想意义不同,甚至是截然相反。

r ed!(红色)在汉语民族文化中象征喜庆、胜利、好运!或受欢迎的东西!。红人!指受器重的人;红运!指好运。中国的新娘结婚时着红色表大红大贵、吉祥如意。汉语中对红!的喜爱反映了古代人类对火!的崇拜心理。火是原始民族在落后的条件下维持生存的重要手段,因而火的颜色在中国传统意识中成了帝王之色和去灾避邪的颜色。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红旗!成了革命军队的旗帜,红色也就象征无产阶级革命、红色政权等。在英语文化中,除了在red carpet treatment!(用红地毯接待)中表示对尊贵的客人给予隆重的欢迎,似乎包含了一些喜庆的意思外,英语语言中涉及red!的词汇常具有贬义色彩。这主要是因为英语及其文化由于受?圣经#影响巨大,red!容易使人们想起耶稣的话你们都喝这个,这是我立约的血,为众人流出来,使罪得赦。!加之中世纪教派之间的冲突所造成的厮杀,使得英语民族人们概念中的r ed!总是同流血、牺牲、

135

第6卷第3期 李清源:语言联想意义在汉英颜色词文化内涵中的体现

殉难以及不好的事情联系起来。r ed!会使人们联想到可怕的东西,如red hands!(沾满血的手),to see the r ed light!(灾祸临头),to be in the red!(赤字)等[9]。

w hite!(白色)在英语文化中除了表纯洁,还有美好、善意、公平及幸运等美好意义。在婚礼上,新娘穿白色婚纱,给人以圣洁高雅的美感,象征爱情的圣洁珍贵。圣经文化中善良的天使都是白色天使。建筑用白色作基调给人以明快、洁净的感觉,如英国的the White H all!以及美国的the White H ouse!。此外英语中还有一些与w hite!相关并能引起美好联想的词汇表达,如a w hite lie!(善意的谎言),w hite days!(幸运的日子)等。而白色在中国文化中基本是一个禁忌词。在中国传统的观念中,白色代表着不幸、死亡、低贱、反动和愚蠢等含义,如:白眼!、白搭!、一穷二白!、白事(丧事)!等。在古代,称没有文化和功名的人为白丁!,穷人的茅屋为白屋!。在革命时期,有白色恐怖!之说。关于这种不愉快联想意义产生的历史原因有不同的版本。一说这是古人把白色和翻卷冲天的大浪联系到了一起。残酷的水害掀起的是白色的巨浪,给人们带来巨大的灾难。二说中国历史上大约从汉朝开始到唐朝,普通平民只能穿白色的衣服,因为当时白色是低贱的象征。虽然后来这一规定被取消,但白色却长期未能摆脱令人不悦的附加意义。

(四)联想空缺

这主要指一个色彩词在一种语言中能引发固定联想,在另一种语言中却不能产生类似的联想,这种情况在英汉文化中都存在。如绿色在汉英文化中存在联想重合,但各自同时又具有对方没有的联想意义。在汉文化中,绿色具有两个特别的联想意义。一是对女性的联想,如红男绿女!,倚红偎翠!;女子住的楼房叫翠楼!,闺房的窗户叫绿窗!;绿云!、绿鬟!则形容女性的头发。二是淫荡的联想,戴绿帽子!指某人的妻子对其不忠;青楼!则指妓院。同样,在英语文化中,绿色也有其特殊的联想意义。在美国,因为纸币是绿色的,green!常用来代称钱财!或有经济实力的!,如green pow er!(金钱的力量),g reenback!(美钞)。此外,绿色还象征着不成熟或嫉妒,如a green hand!(新手),a green thoug ht!(不成熟的想法),green w ith envy!(忌妒)等。蓝色在汉文化中除了给人一种宁静、深邃和清凉的感觉之外再无其它联想意义,但在英语文化中,人们却与蓝色有着不解之缘。西方文明的源头爱琴海文明是蓝色海洋孕育出来的。因此,西方文化注入了大海的崇敬与庄严,忧郁与伤感。因而英语中蓝色有着丰富的联想意义,代表着王族与高贵、忠贞与正义、忧郁与色情。look blue!意为看起来很忧郁,Love is blue.!则是忧郁的爱情。此外,作为中国人最崇拜的黄色在西方文化中却有着不好的联想意义,多表示卑鄙!、怯懦!、自私!、等,如a y ello w do g!(一个胆小、忘恩负义或自私的人), yellow jo ur nalism!(耸人听闻的报道)。而Yellow Pages!是印有公司、单位地址、电话及传真号码的电话号码薄,与情色无关。

四、结束语

总之,社会文化对颜色词词义的影响是持久的、根深蒂固的。颜色词的联想意义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英汉民族文化的鲜明特点,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是我们认识两个民族心理的一面镜子。随着各民族语言文化的发展以及社会物质和精神生活的不断充实,颜色词还会获得新的联想意义。因此,从文化角度比较和掌握颜色词在英汉民族语言中的联想意义,有助于对颜色词,乃至整个语言本身加深认识,并提高我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 Leech G N.Pr inciples o f pr agmatics[M].李瑞华,译.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33.

[2] 汪承萍.词汇的联想意义及其语用功能[J].安徽农业

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91.

[3] 顾嘉祖,陆升.语言与文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

出版社,1998:130131.

[4] 刘尧.中英语言与文化差异[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6(2):174.

[5] 郝钦海.广告语言中的跨文化语用失误:简析中译英

广告语言[J].外语教学,2000(3):3031.

[6] 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

社,1998:238.

[7] 姜望琪.语用学???理论及应用[M].北京:北京大学

出版社,2000.

[8] 赵巧云,杨元刚.英汉颜色词联想意义对比研究与翻

译[J].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3(2):2627.

[9] 姜治文,文军.当代英语百论[M].重庆:重庆大学出

版社,1999:19.

责任编辑:周仁惠

136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投稿网址http://x bg jx t sw u cn 2008年6月

从颜色词看中英文化差异

从颜色词看中英文化差异 一.英汉颜色词的文化差异表现 (一).历史传统的差异 在英国人心目中白色是上帝、天使、幸福、纯洁的象征。“西方人举行婚礼时,新娘要穿白色的婚纱,这源自于英国国家的宗教故事magi和draids在基督复活时穿着白色的衣服。因此白色在西方国家被广泛地用在婚礼上。”[3]而白色在中国则是丧色。自古以来亲人死后家属要穿白色孝服,办“白事”,胸襟上别着白色的小花,以此来表达对死去亲人的哀悼和敬意。 红色在中华民族的传统心里中是一种喜庆色,它象征着吉祥、如意,使人联想到幸福与健康。过新年时贴上红对联、举行婚礼时新娘都要穿上红色喜服,墙上、门上、窗上都贴上红喜字,客人送的礼金或长辈给的红包,都要用红纸包着。结婚后生了孩子,有些地方还要向亲朋好友送红鸡蛋,以示喜庆。但在以英语为母语的英美民族眼中,红色则意味着流血、恐怖和危险,甚至会使人联想到淫荡、低级趣味。如:现代西方城市有很多red light district/红灯区,英语的scarlet 有“鲜红的、淫荡的、罪名昭彰”之意。 由此可见,因历史传统的不同,英汉两民族对待颜色的态度也大相径庭,中方尚红轻白,而英方则重白轻红。 (二).民族心理上的差异 “民族心理就像一条幽暗的地下长流,涌动在一个民族意识的岩层里,流贯在该民族的血脉中。”[4]中西方人们的心理因素及看待问题的方式,又往往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差异。英汉民族中,不同的颜色词可能用于描述同一种物质的客观表象。英语说“black tea”,汉语说“红茶”。为什么同样的一种茶被描述成了不同的颜色?英国人着眼于茶叶的颜色,称其为“黑”,而中国人却着眼于茶水的颜色,称其为“红”,这是由于两民族之间观察事物的角度不同,看似矛盾的东西,其实并不矛盾。我们都知道英语中black and white的意思是白纸黑字,深入分析这个词组的意义深远。白色代表着轻的颜色,而黑色是代表重的颜色。中国人喜欢将轻的放在前面,重的放在后面,成正三角模式。很稳当,踏实。而英国人则喜欢重的放在前面,轻的放在后面,成倒三角模式,站不稳脚跟。再如“yellow”黄色一词,黄色在中国封建社会里是法定的尊色,象征着皇权、辉煌和崇高。宋王懋《野客丛书.禁用

英汉语言中动物词语的联想意义

英汉语言中动物词语的联想意义 On the Association of Animal Words in English and Chinese

Abstract:The cultural meaning of animal words reflects the culture of a nation from a perspective, and the different cultural meanings of animal words in English and Chinese languages reflect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se two cultures. Some reasons account for this phenomena, such as different cultural background, different customs, different ways of thinking, ect. So, in my paper I will expound the phenomena from four aspects. The first is the same animal words with the same or similar associative meanings in English and Chinese. The second is the same animal words with different associative meanings in English and Chinese. The third one is the different animal words with similar associative meanings in English and Chinese. The last is one animal word has rich associative meanings in one language but has no associative meanings in the other language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our society, the globalization is becoming an unavoidable tendency, and human beings contact with each other more and more frequently. This explains the necessity to understand not only our own culture but other cultures to facilitate the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Moreover, the animal word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culture, so it is necessary for us to understand the associative meanings of animal words so as not to make mistakes. Key words: animal words, associative meanings,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摘要:动物词汇的文化意义从一个角度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文化,英汉语言中动物词汇的不同文化含义反映出英汉文化的异同。这些不同点的存在有很多原因,比如:不同的 文化背景,不同的习俗,不同的思维方式等等。因此,在我的论文中,我会从四个 方面谈这些不同点。第一个是相同的动物词汇在英汉语言中会产生相同或相似的联 想意义。第二个是相同的动物词汇在英汉语言中会产生不同的联想意义。第三个是 不同的动物词汇在英汉语言会产生相同或相似的联想意义。最后一个就是一种动物 词汇在一种语言中有丰富的联想意义,而在另一种语言中却没有相应的联想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全球化已为大势所趋,人们之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为了适应世 界的发展,我们不仅要知道我们自己的文化,而且要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另外, 动物词汇在语言文化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所以,为了在跨文化交际中避免犯错误, 了解动物词汇的联想意义对我们来说是很有必要的。 关键词:动物词汇,联想意义,跨文化交际

中日颜色词语及其文化象征意义

中日颜色词语及其文化象征意义 李庆祥 颜色只不过是人的一种主观感觉,这种感觉 有的称之为色彩感觉,如日本人的原始色彩感觉 是赤为明、黑为暗、白为显、青为晕,这与我国古代 用颜色代表“五行”“五方”如出一辙。人给每一种 色彩感觉都确定了名称,而记载这些颜色名称的 词就是颜色词。颜色的名称多源于能够提炼染料 的自然物质,如与植物有关的红色类颜色词,汉语 中有:枣红、石榴红、桃红、玫瑰红、山碴红等;日语 中有:极色、杠梅色、桃色、蔷薇色、珊瑚色、撅子 色、毒色、茜色等。与矿产物质有关的黄色类颜色 词,汉语中有:金黄、土黄、蜡黄等;日语中有:雄 黄、黄土色、象牙色、生壁色等。与动物有关的颜 色词,汉语中有:鹅黄、鸡冠红、猩红、鱼肚白、鹦鹉绿、乌黑等;日语中有:鸭色、娃色、梅鼠、猩猩耕、 海老茶、狐色、胳鸵色、雀色、莺色、氛羽色等。也 有的是人通过想象、联想而以自然物确定的。这 一类的颜色词,汉语中有:天蓝、水绿、苔青、月白、 雪白、火红、水红等;日语中有:廿夕了工口一(阳 光色)、苔色、苗色、水色、空色等。因为中日两国 丝染纺织业历史悠久兴旺发达,大部分颜色词与 丝染纺织业有密切关系。《说文解字》系部有关丝 帛的颜色词就有很多,如“红、绿、紫、绛、维、缉、绢(白色)、缥(白青色)、堤(丹黄色)、细(黑色)、素” 等;日语中除了与汉语相同的“红、绿、紫、绛、啡、给、缥”等外,还有“棘色、洗朱、瓶视、一斤染”等。在古代,绢是中国特有的丝织物,唐·颜师古注: “绢,生白增,似嫌而疏者也。”所以用它来代表白 色,反映出中国丝织文化的背景。而日语把酿酒 用的拥霉的颜色叫做“翅魔”,这是一种略带灰的 黄绿色,是日本的禁色之一,反映出日本酿造文化 的背景。类似上述许多颜色词,它不仅表示出不 同的色彩,而且还从某个侧面反映出不同民族的 文化和生活的特征。 3.颜色词的文化象征意义 中日颜色词都蕴涵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心态和 感情色彩,所以颜色词多数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 一般认为,颜色词的象征意义是通过客观事物的 色彩联想而生发出来的,即人们常说的看到某种 颜色就会产生某种联想。所以,不同的颜色词具 有不同的象征意义,同一个颜色词在不同的民族 语言中其象征意义也不尽相同,某些颜色词即使

关于的基本颜色词文化内涵

关于汉英基本颜色词文化内涵对比研究 摘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词汇是语言中最为活跃的元素,而颜色词更与我们人类密切相关,体现不同地区和民族的文化特征。本文就汉英两种语言中基本颜色词汇的不同文化内涵进行了对比分析,其目的在于能够更好更为准确地使用颜色词的同时,进一步到达交际的目的。 关键词基本颜色文化特征对比交际 一、颜色词语的意义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同时又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词语又是语言中最为活跃的因素,是语言中最能反映文化特征的部分。它们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包含着丰富、复杂的文化信息,如地理环境、历史传统、政治经济、风俗民情、宗教信仰、审美取向、价值观念及思维方式等等,其中色彩词语最能体现出浓厚的民族色彩和鲜明的文化特征,使不同民族的语言呈现出不同的特色。带有明显的文化烙印。这就要求译者在翻译不同文化和语言中带有颜色的词汇时,要充分理解该颜色在不同地区和领域中的显著特征和具体内涵,切不可“望文生义”。 颜色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无时无刻不在与颜色打交道。大干世界的颜色种类无穷无尽,有各自的独特物理属性,在语言中也有鲜明生动的体现。对颜色的认知,是人类最基本的认知范畴之一。世界各民族语言表达颜色的词语数量不一,分类各异。但英语和汉语对基本颜色词的分类差别不大。汉语中有赤、橙、黄、绿、青、蓝、紫,英语中有 red(~),white(白),black(黑),green(绿),yellow(黄),blue(蓝),purple(紫),gray(灰),brown(棕)。这些基本颜色之间有相同的方面,也有不同的区别。不同之处主要受到地理环境、民情风俗、思维方式、宗教信仰等因素的影响,使不同的颜色在视觉和心理上对不同地区和民族的人产生不一样的联想和象征意义。下面对英汉两种语言中的几种主要颜色词进行一下对比研究。 二、颜色词语的翻译 1.红色 (red)

中英颜色词汇的对比与翻译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论《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道德观 2 中国与日本茶文化的比较 3 网络英语的构词方式 4 翻译中的文化差异 5 从美国梦看美国社会流动机制 6 探析《老人与海》的主题 7 Roger Chillingworth in The Scarlet Letter Viewed from the Humanistic Perspective 8 赫尔曼?梅尔维尔《白鲸》中的生态主义解析 9 An Analysis of The Bible’s Influence o n British and American Literature 10 计算机辅助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11 An Analysis of Main Characters in Wuthering Heights 12 论《英国病人》中角色的自我认知 13 个体取向与集体取向对中美商务交流的影响 14 汉英姓氏文化差异 15 探析王尔德童话中的死亡主题 16 运用概念整合理论解读英语幽默理解障碍 17 初中生英语听力理解的障碍因素及对策 18 19 《等待野蛮人》中的寓言式写作手法 20 On Wisdom of Tao in Tao De Jing and the Subjectivity of Translator--Based upon Translations of Wu(无)and You(有) 21 An Analysis of Translation of Road and Traffic Public Signs 22 象征主义视角下《致海伦》中的意象美 23 A Brief Analysis of Willy Loman’s Tragedy in Death of a Salesman 24 中式英语成因之分析 25 The Use of Symbols in A Farewell to Arms 26 管窥世纪年代以前的朴素社会语言学思想 27 论汉语新词语的英译 28 丁尼生《鹰》与休斯《鹰之栖息》的对比分析 29 A Study on English and Chinese Euphemism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Difference 30 寻找真正的自我 31 浅析库尔特?冯尼古特《猫的摇篮》中的黑色幽默 32 广告英语的语言特征 33 On Translation of Symbolism in Pop Songs with a Case Study of Hotel California 34 霍桑的罪恶观在《红字》中的体现 35 面部表情和目视行为的跨文化研究 36 探析《劝导》中安妮的成熟形象 37 工业化进程下人的主体性的追问——梭罗的《瓦尔登湖》 38 论《荆棘鸟》中的女性意识 39 从《红字》看霍桑对清教主义的批判与妥协 40 A Contrastive Study on Language Features of Chinese and English Proverbs 41 An Analysis of the Transformation of Scarlett’s Personality in Gone with the Wind

试析文化差异与词汇的联想意义

试析文化差异与词汇的联想意义 " 论文摘要:文化与语言密不可分,对词汇的解释也一定会体现出民族或文化之间的差异。大体来说,词汇的联想分为五类:内涵意义、社会意义、情感意义、反映意义和搭配意义。本文通过讨论词语的这五种联想意义及影响联想意义的五个主要因素,指出了解这些因素有助于人们更好地掌握所学语言及其文化,避免误解,做一个成功的跨文化交际者。 论文关键词:文化差异联想意义词汇 文化差异是指人们在不同的生态和自然环境下形成的语言、知识、信仰、人生观、价值观、思维方式、道德、风俗习惯等方面的不同。不同的民族在自己的生活环境下,创立了自己特有的文化体系,也被自己的文化所塑造。文化上的差异,尤其是东西方文化差异,导致了人们对同一事物或同一理性概念的不同理解和解释,有时甚至引起误解(于建平,2000)。利奇(Leech)将词语的意义分为概念意义和六种联想意义,即内涵意义、社会意义、情感意义、反映意义、搭配意义和主题意义。语言与文化密切相关,而词汇是语言的基本构成要素,很多词汇往往带有本民族内隐的、特定的文化信息,文化间的差异性则会导致词汇联想意义的不同。本文将从五个方面来讨论影响词汇的

联想意义的因素,分别有地理环境差异、宗教文化差异、社会习俗差异、价值观及历史文化的差异。 1.地理环境差异 以自然现象东风和西风为例,在中国,东风预示着春天的来临,万物复苏。这是由于中国是位于北半球的一个半封闭式内陆国家,东临太平洋,而西北部却是高山戈壁。当西风吹来时,正值中国冬季。此时寒风刺骨,树木凋零。因此,在中国,西风常和悲伤、沮丧、凄凉等感情联系在一起。有意思的是,英国的地理环境于此恰恰相反。在英国,恰恰是西风预示着春天的来临。西风代表着希望、生命力和勃勃活力。这是由于英国地处西半球,西临大西洋,西风从大西洋徐徐吹来,恰似中国的东风,因此汉语中使万物复苏的东风的联想意义和英文中的西风相似。而在英国,东风来自于欧洲北部,经常和寒冷、阴郁等感情联系在一起。与中国的西风有着相似的联系意义。从下面两首诗我们也可以看出这点。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Cao Shunqing,1988:47) 其次,从季节的角度来看,夏、秋这两个词在中西方有不同的联想意义。英语中autumn这个词常和喜悦、宁静等感情联系在一起。而汉语中秋却常常和悲伤、孤单等感情联系在一起。中国位于亚洲大陆,属大陆性气候,夏天骄阳似火。而从季节的角度来看,英国属于海洋性气候,夏日温暖和煦,与中国的酷热迥然不同,因此英国著名剧作

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的对比分析报告

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的对比分析 摘要: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语言是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又是文化的镜像折射。任何一种语言都体现该语言群体独有的特征。词汇是语言中的最敏感、最活跃、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文化对语言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词汇上。动物词汇几乎是所有语言的一个重要的词汇组成部分,英语和汉语中许多动物词汇都反映各自的文化内涵。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具有明显文化差异的动物词汇不仅在中西文化的交流中起着重要作用,也成为语言学习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动物和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人们把动物和自然现象、性格、情感联系起来。动物在人类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动物词汇在语言中也具有同样的作用。许多动物已经在人类思维中形成某种象征,并且体现在语言中。动物词汇不仅丰富了语言,也成为文化的重要一部分。由于文化差异,中西方的一些动物词汇有不同的文化内涵。通过对比分析英汉动物词汇的不同文化内涵,探讨了文化的差异导致人们对动物词汇赋予不同的情感和喻义,产生不同的意义。 关键词:动物词汇;文化差异;文化内涵;对比研究 1.引言 词汇是最明显的承载文化信息、反映人类社会生活的工具”。动物词的文化意义是指它随着社会文化的变迁而产生的意义。这种文化是社会赋予词语的引申义、隐喻义、借代义、联想义、象征义、感情色彩、语体色彩以及特有的含义。在人类历史发展的漫长进程中,动物一直与人类保持着密切联系,并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产生深刻的影

响。人们常常借动物词汇来寄托和表达人们的情感。由于受历史、习俗、价值观念、宗教信仰等诸方面文化因素的影响,英汉两种语言赋予动物词汇以各自特定的文化内涵承载着不同民族的民族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英汉动物词汇的文化内涵有些是一致的,如fox(狐狸)都用来表达“狡猾”。但由于受民族文化的制约,有些会有偏差,有的甚至大相径庭。以下笔者将从四个方面比较分析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的相似与不同。 2.文献综述 每个词汇都有它自身的含义,当我们使用其隐含或比喻意义时,这些可被称之为词汇的内涵。许力生(2006:129)曾给出定义:内涵指的是单词或短语超出其中心含义所具有的附加意义。他认为这些附加意义显示出人们对单词或短语所指代含义的态度和感受。隐含的反应要更基本、更深刻,而且比外延意义更能决定我们对不同词汇该做出何种反应。因此,内涵体现了理解过程中的价值。 词汇作为语言的基本要素之一,是整个语言系统的骨干。当然,它也是反映文化差异最明显且最广泛的要素。胡文仲(1999)说过,在语言系统的要素之中词汇是最灵活、最直接的一个,它包含了最大量的文化信息,如历史、地理、宗教、风俗习惯、思维方式等。动物词汇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透过它们可以折射出人类生活的历史发展。由于文化背景,英汉动物词的意义差异较大,比较容易造成理解和表达上的困难。在东西方文化中,动物词汇作为语言重要的一部分,在日常生活中也是不可或缺的。廖光蓉(2000:17)提出动物词产生文化意义的基

颜色词和联想意义

颜色是光波作用人眼引起的视觉经验。颜色认知反映在语言上, 就是颜色词。颜色词不仅指称颜色特征 ,还表达主体反映特性。主体反映特性构成颜色词的联想义。联想义是使用词时联想到的现实生活经验,产生的情感反应, 从广义上显示语言集团的社会文化特征 (Leech G. Semantics, Penguin Book, 1977 ) 。 基本颜色的联想词有感觉、情绪和人格特质 3 个维度。每种颜色的联想词可兼有几种维度; 互补的颜色词, 可有相同维度 ; 色彩邻近的颜色词 ,也可有不同维度。这些联想词有两种类型 : ( 1)正价联想词, 表征积极联想意义; ( 2) 负价联想词 ,表征消极联想意义。 颜色词联想有两种方式 : 一是具象联想, 由颜色词联想到具体事物或特征。二是抽象联想,由颜色词联想到抽象意义。男生抽象思维发达 ,偏重抽象联想; 女生形象思维发达,偏重具象联想。 颜色词联想不仅有生理、心理和语言机制 ,还有社会文化机制。 黑色是暗色 ,易引起坏和邪恶联想;白色无色调, 简单 , 给人以纯洁、干净和天真无邪感觉;红色使人兴奋、激动 ,是古代高官服色,于是有高贵、吉利含义 ; 橙色使人想到橙子,想到太阳 ,又想到耀眼,再想到活力;黄色也有贬义 ,有色情联想;绿色象征春天和青春,给人以清新感觉 ,给人希望 ;蓝色使人想到湖海和天空, 给人崇高、遥远、冷静、忧郁感觉;紫色丰厚美丽 ,是尊贵色;棕色让人想到肤色;灰色透明度差 ,使人想到阴沉的天和灰蒙蒙的地 ,给人沉重、压抑和模糊感觉 ,因而获得忧愁、低沉和无生气含义;粉红让人联想到衣服和胭脂 ,联想词也多与人格有关。 彩虹糖是美国家族企业玛氏公司旗下的一款产品,在中国由爱芬食品(北京)有限公司经营。虽然彩虹糖在中国已有10多年历史,但由于新产品推出慢,营销推广少,所以基本上是一个第一提及率不高、不见不买、相对缺乏故事的品牌。不过这一状况自2009年以来悄然改变。2008年10月,玛氏公司以总价230亿美元收购箭牌公司,箭牌作为玛氏旗下子公司独立运作。作为交易的一部分,玛氏将其全球非巧克力糖果品牌转到箭牌名下。随后,在箭牌的指挥下,彩虹糖在中国大陆市场大张旗鼓地展开了宣传攻势。 在这些广告合集中,广告设计者创造性的使用了不同颜色的混合,以及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给人带来搞笑的气氛和强烈的购买欲。彩虹糖重新定位品牌,以青

汉语中有关颜色词的文化内涵

汉语中有关颜色词的文化内涵汉语中对颜色词的使用方式表现的是汉民族的文化心态和感情色彩: 黑色:黑者北方也,所以古人认为黑色代表北方、冬天,象征悲凉、萧瑟、愤怒。一些情况下黑色则代表不能见光,如黑心、黑帮这样的词就给人不愉快的感觉。黑色和铁的颜色相似,所以黑色也象征着铁面无私,正直。在京剧中,黑色脸谱的人代表刚正不阿,严正无私,性格严肃,不苟言笑,如包公、张飞、李逵等。黑色在古代也是尊贵和庄严的象征,在现代除了这两种含义,黑色还代表神秘,因为远古时代的人们惧怕黑暗,所以黑色也象征恐惧和神秘。因此在严肃高级的场合,男子着黑西装,女子着黑色礼服被视为庄重,典雅。而在丧葬和祭奠时,亲人朋友也穿着黑色、戴黑纱以示肃穆和尊重。

白色:白色自古有象征死亡、凶兆的含义,是生命枯竭的表现,在办丧事时,人们设白色的灵堂,家属则要披麻戴孝(穿白色孝服)。白色在很多情况下都表示不好,如:从政治上看,白色又象征腐朽、失败、如革命时期把国民党称作百匪;而战争中失败投降则用举白旗代表;把知识浅薄、没有功名的人称作白丁;在京剧中,白色脸代表奸诈多疑,如曹操。白还代表空,没有任何收获,如“白忙”,不付出,如“白拿白吃”。其好的一面,如:在诗人的眼里白色如雪,又代表无暇、单纯和高洁,作为美好品质的象征被称颂。 红色:红色代表积极意义的时候很多,红色和血的颜色一致,所以让人联想到牺牲、忠诚,如文天祥《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又因为和火焰同色,让人联系到热情、温暖、明艳的特征。于是变成成功、吉利、忠诚和兴旺发达的象征,如红包、红利、

一炮而红这样的词,这也源于古代对太阳神的崇拜。结婚时的服饰和很多装饰都用红色来表示喜庆。红也是富贵的象征,古代达官贵人的住宅也被称作“朱门”。京剧中,红色脸象征忠义、耿直、有血性,如关羽。红还具有很强的政治色彩,被用来象征革命者进步、刚毅、乐观和赤胆忠心的形象。而“红粉、红颜”等词被用来代表女性,可能与女性使用的胭脂等有关。表示消极意义时,红色被赋予了激愤和妒忌的情感色彩,如:面红耳赤、眼红、脸红脖子粗等词。 黄色:黄色在古代中国是帝王世家的专用颜色,因为在五行中,黄色居中,而且代表了金木水火土中的“土”有土地,国土的含义,居于正中,象征着至高无上的权利,又象征着中央皇权和社稷。班固《汉书·律历志上》曰:“黄色,中之色,君之服也。”黄色是中央大地之色,是统治者衣服的颜色。因此与帝王有关的事物大都以

颜色词“红”汉英对比翻译

颜色词“红”的汉英对比及翻译 (郑州大学河南郑州 450001) 摘要:作为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颜色词在英汉两语言中被广泛使用,其物理属性对各民族一样,但受不同历史背景、文化传统、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思维方式、民族心理的影响,两民族对颜色词产生的联想、象征、申义大不相同。本文从颜色词“红”着手,探其文化根源,分析它在英汉语言中体现的文化内涵并提出相应的翻译策略。 关键词:颜色词;红色;文化内涵;翻译 中图分类号:h3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2)09-0000-01 abstract: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culture,color words are widely used in english and chinese.their physical properties arouse same response to all nations,but their associative,symbolic meaning and connotation rendered by english and chinese are quite different due to different historical backgrounds,cultural traditions,customs,religious faith,ways of thinking and national ideology.the paper aims at exploring the cultural sources and connotations reflected by “red” in english and chinese,and proposing relevant translation skills accordingly.

词的联想意义例谈

词的联想意义例谈 471800 河南省新安县第一高中游洪钧 在《咬文嚼字》中,朱光潜先生指出:“字有直指的意义,有联想的意义。······直指的意义载在字典,有如月轮,明显而确实;联想的意义是文字历史过程上所累积的种种关系,有如轮外圆晕,晕外霞光,其浓淡大小随人随时随地而各各不同,变化莫测。” 从中我们不难发现,朱先生非常重视也非常喜欢词的联想意义。只是朱先生学识渊博,举的例子距离现实生活稍远一些,使广大同学理解起来“隔”一些。我在此举一些贴近生活的例子,也许对理解词的联想意义有些帮助。 生活中对同一对象的不同称谓,差异微妙,联想意义丰富,用它们来帮助我

的含义。 以上大多数词的联想意义在词典中没有显示,但我们在使用的时候实际上在受着联想意义的制约。比如:普通人很少有人称自己的妻子为“太太”;年轻男子也大都不喜欢被别人称作“小青年”;著名摄影记者刘波为自己的父母拍摄了一组照片,命名为“俺爹俺娘”,很难想象换成“俺爸俺妈”会如何。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小姐”一词,由于社会风气的原因,现在它在某种情况下已经成了“坐台小姐”的代名词,几乎没有年轻女子愿意被陌生人称为“小姐”。这实际已证明“小姐”一词的联想意义已经发生很大变化。这也正验证了朱先生的话——“联想的意义是文字历史过程上所累积的种种关系,······其浓淡大小随人随时随地而各各不同,变化莫测。”过去的那些尊贵矜持的小姐,恐怕无论如何不会想到“小姐”称谓的联想意义会出现今天这样的“历史性”变化吧。 阅读文学作品或是写作的时候,朱光潜先生主张“咬文嚼字”,实际上“咬嚼”的是词语的联想意义。可以说,把握住了词的联想意义,才能算是真正把握住了词的理解和运用。所以,我们要重视词的联想意义。 (共1390字)

论 中国颜色词的文化内涵

论中国颜色词的文化内涵 摘要:人类生活与颜色息息相关,在人类语言中有着大量的表示色彩的颜色词。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因而这些颜色词除表示基本色彩意义外,还被赋予了丰富的感情色彩和文化内涵。然而“社会总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的发展变化,归根结底是社会文化的发展变化,语言既然是文化的表现形式,文化的发展变化就必然会在语言中有所表现。”①颜色词作为语言词汇中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保持其基本文化内涵的同时,必然也会随着社会的变化发生一些变化。颜色词也以它们解释角度的不同包容了多重甚至相矛盾的文化内涵。本文主要从不同时空和不同视角来探讨红、白、黑、黄、绿五种常见中国颜色词的丰富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中国;颜色词;文化内涵;发展;矛盾 一、中国颜色词的文化内涵 (一)红色 提到中国,提到颜色,很多人想到的词就是“红色”:红色的中国结、红色的对联、红色的汉服、红色的国旗、红色的灯笼、红色的结婚场面……红色是中国人最喜欢的颜色,民间有俗语说“紫多发恶,红主新”,②因此在新婚婚礼上和辞旧迎新的春节人们都喜欢用红色来装饰。“开门红”“红双喜”“生意红火”“走红”,这些词都表达了中国人认为红色是能带来运气的颜色。 红色在中文中最早也被称为“赤”色,代表着吉祥、喜气、热烈、奔放、激情、斗志。中国人以红为贵,古书上的记载,几乎每一位皇帝都会被附会出一段这种神秘的故事,罩上一层九五之尊的光环。红色从而演化为高贵、尊严的意义。古代宫殿室内色彩以红色为主色调,帝王宫殿叫丹墀、朱阙、丹楹等,象征喜庆和富贵。古代高贵人家叫朱门,杜诗曰:“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还有朱户、朱邸、朱轮皆是尊贵者、有权有势者专有词。红色服饰自古也显得尊贵,“《诗经·七月》:‘我朱孔阳,为公子裳。’《礼记·月令·孟春三月》:‘天子居名堂太庙……衣朱衣,服赤玉。’中古时代以朱赤为高官之服色也与此一脉相承。”③ 这种自古以来的意识观念一直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传统的中国婚礼上,新娘要穿大红衣服,盖红头巾,门窗上要贴大红喜字,桌上点上红蜡烛,这样不但给婚礼带来喜庆的气氛,更让人联想到婚后的日子会越过越红火。春节点红蜡烛、贴红对联、新衣以红色为主。逢年过节,送的是红包……出现

从词汇的联想意义看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从词汇的联想意义看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摘要:文化是解读语言现象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了解文化差异很有必要。本文从词汇联想意义的角度来对东西方文化的差异进行分析。通过从词汇的联想意义来看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可以使英语学习者对英语词汇的学习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脉络,并充分认识到英语的有趣性,使其在英语学习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关键词:联想意义东西方文化差异 一、介绍 词汇语义学(Lexical Semantics),顾名思义,是以词汇意义为研究对象的语义学分支(王寅,P33)。传统语义学把意义分为“概念意义”及“内涵意义”或“联想意义”。“联想意义”分为“伴随意义”“社会意义”“情感意义”“反映意义”“搭配意义”。伴随意义指一个词的概念意义以外的附加意义。它常常反映人们的主观看法,会因人而异,并且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因此稳定性较弱(王寅,P35)。例如,home 一词的理性意义是“家“,对大多数人来说,“家“意味着”舒适,安宁,自由自在“,正如英谚所说:“East or west, home is best.”(东也好,西也好,哪儿也没有家最好)。可是对那些感情破裂的夫妻或父母成天吵架的子女来说,“家”可能带有“冷冰冰的”,“令人烦恼的”等联想意义。而文化是指一个社会的整个生活方式,是人类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所取得的成就总和,人们的一切言行都自觉不自觉地反映了一定的文化内涵。语言不是真空的,他深深地扎根于人们的文化,并且反映该社团全部的信仰和情感。文化载体是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中产生的。因此任何语言都浸透着一定的文化内容,体现着一种文化特点。作为词汇附加义的联想意义,更是和文化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他的内容鲜明的反映了某种预言的民族文化特征和文化背景。因此,联想意义和文化密切相关。 二、词汇的联想意义对东西方文化的差异的影响 本文章想谈谈词汇的联想意义。要理解词汇的联想意义,必须了解该语言的民族文化,因为同样一个词尽管在两种语言中具有完全相同的概念意义,却往往因民族文化的差异而发生不同的联想意义。词汇是民族文化的载体,有些词甚至由于其深刻的联想意义而失去或淡化了其概念意义。故而考察民族文化差异对词汇联想意义的影响在外语学习中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本文从人类社会和自然社会的词汇方面来探讨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2.1人类社会方面 人类社会方面所包含的范围及其广泛,在这里我要说的有以下两个个方面: 2.1.1价值观念 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价值观念体系,它指引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影响着人们对行为和事物的理解与判断。例如,“个人主义”与“individualism”这两个词。二者的概念意义相同,但在中国,一说到“个人主义”,人们就会联想到“缺乏集体观念,强调个人私利”等。而在欧美人的心目中,“individualism”意味着对自由和个性的追求,有明显的积极的联想意义。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在于,在中国,人们推崇集体主义,践行高值低估的自我价值观,把个人主义定义为一切从个人出发,把个人利益放在集体利益之上,只顾自己,不顾别人。如今人们所说的集体主义虽然与原始社会就开始出现集体意识在内涵上有很大的区别,但汉民族从大局出发的传统却从来未被抛弃过(陈俊森,P154-156)。而在西方,个人主义既是一种价值观念和思想体系,也是一种人生哲学。自文艺复兴以来,它所强调的就是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价值,就是个人的意志和自由。它的核心理念是社会要体现个人的意愿,政府要保护个人的利益,个人有权决定自己的一切(董小川,P156)。价值观的不同影响着人们对词汇的联想意

英汉词汇意义的文化差异对比研究1

姓名:肖鹏学院:计算机学院班学号:序号: 英汉词汇意义地文化差异对比研究 摘要:语言与文化有着密切地依存关系,词汇是语言系统中最活跃地要素,而语际间地文化差异在词汇这一层面上有着非常充分地体现.本文以一些具体语料分析英汉词汇意义地跨文化差异与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地问题.b5E2R. 关键词:词汇文化意义;跨文化差异 语言与文化总是相互紧密地交织在一起.语言是文化地直接表现,外语地学习必然涉及目标语文化( )地学习.目标语( )地使用也要受到目标语文化地制约.不同地民族由于历史、地理、政治制度、风俗习惯、宗教及价值观念等文化方面存在着差异,不同语言之间语言地结构、语义、语言使用等方面也存在着差异.词汇是语言系统中最活地要素,而语际间地文化差异在词汇这一层面上有着非常充分地体现.表达同一理性概念地词,在各自地独特地文化语境中有着附加在词汇本身概念之上地不同地联想意义.这种联想意义反映使用该语言地国家地历史社会文化,民情风俗.这种添加在词基本概念之上地带文化色彩地语义亦称为国俗语义.这种联想意义与词汇本身也许没有必然地联系,而是在说话者(或作者)、听话者(或渎者)地文化知识基础上,在特定地语境中,对一个词所产生地某种特定感受.不同地文化语境中这种联想意义存在差别,若不了解这种差别,就不能完全接受一个词所承受地全部语言信息量,而影响说话者(或作者)与听话者(或读者)之间地交流地顺畅.提出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除了强调培养学生运用语言地准确性外,还强调培养学生对文化差异地敏感性、宽容性和处理文化差异地灵活性,以适应日益广泛地国际交流地需要.在外语教学中,在跨文化交际地实践中,教师应帮助学生了解这种语际间地差异,提高其对语言差异地敏感性,有助于他们更恰当地了解掌握所学地语言地文化,从而增进其交际能力.使其语言使用得更得体.将语言跨文化差异引入教学,对外语教学(包括对外汉语教学),提高学习者地语言使用地有效性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起着重要地作用.本文拟就英汉两种语言在词汇层面上地跨文化差异进行对比研究,分析其词汇语义所反映折射出来地不同语言民族地历史社会文化、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地差异性,提高语言学习者对目标语文化差异地“敏感性、宽容性、和处理文化差异地灵活性”.p1Ean. 词汇蕴涵地文化差异造成语际间许多对应地词意义不完全对等.英国并不完全等同于中国地“茶馆”;英国里上地“”与法国里喝地“”因酿造材料及工艺不同而有所不同.当一位省长在向来华访问地美国商务代表团团长介绍自己地夫人时说“这是我爱人”,译员不能译为“ .”(而译为“ ”)汉语中地“爱人”是指配偶(丈夫或妻子),而英语中一词“爱人、情人”看作,不宜公开、正式场合谈论.词汇学习不仅仅是记住它们在目标语与源语言之间地对应词,或学习其定义或在上下文中与其它词之间地关系,还要学习其在整个文化语境中地意义关系.DXDiT. .表示颜色地词在英汉两种语境有不同地联想意义: 在西方文化中含有沮丧、消沉或者淫猥、下流之意;而在中国文化中蓝色却表示肃穆、严肃;淫猥,下流色情则用黄色表示,“黄色电影”、“黄色录像带” 英语说成,RTCrp. .而英语中是“黄皮书”,指法国政府发表地报告书.在英语国家常表示气愤、愤怒,危险,如在美国安全警戒级别最高为红色( );在汉语中被用来表示革命、喜庆,大红灯笼、大红喜字、大红花、红对联都给人以喜庆地意象.红,还与妇女有关,如“红粉”( )“红颜”指美女( ),“红闺”或“红搂”指闺房,《红楼梦》地红楼即指女子地闺房.在西方含纯洁、天真无暇之意,新娘要穿白婚纱,是“纯洁地心灵”;是“吉日”;而“白色”在中国文化中用来象征恐怖,象征死亡,中国人在丧葬中活动中用白纸,披麻戴孝用白布,汉语有“白色恐怖”.汉语“戴绿帽子”表示“妻子有外遇地男人”,英语释义为“ ”(不能套用),英语含“幼稚、嫩气、缺乏经验”,(生手、新手);(涉世未深,易上当受骗地人).绿色在汉语中也代表着春天和希

从词汇的联想意义看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目录 一. 文化语境背景不同,联想的意义也不同 (2) 二. 中西方动物词汇的联想意义 (2) 三. 中西方植物词汇的联想意义 (3) 四. 中西方色彩词汇的联想意义 (3) 五.结束语 (4)

从词汇的联想意义看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摘要:词汇是语言的基本要素,而语言不仅是文化交流必不可少的工具,还是文化的载体,所以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文化的异同会表现在词语的解释和联想上,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中英两种语言赋予了其词语特定的文化内涵和不同的联想意义。本文通过对比中西方动物词汇和颜色词汇以及植物词汇的联想来说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让我们更好的掌握语言和文化,避免误解,做一个成功的跨文化交流者。 关键词:词汇文化内涵文化差异词汇的联想 什么叫文化差异?文化差异是指人们在不同的生态和自然环境下形成的语言、知识、信仰、人生观、价值观、思维方式、道德、风俗习惯等方面的不同。我们知道不同的民族在自己的生活环境下,创立了自己特有的文化体系,也被自己的文化所塑造。文化的差异,尤其是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导致了人们对同一事物或同一理想概念的不同理解和解释,有时候甚至会引起误解。所以,正确认识词语的意义显得尤为重要。“一个词不仅有直接的、表面上的、词典上的意义,还有内涵、情感牵连涉及许多联想的意义。”(王佐良)由于中西方文化历史发展的渊源不同,孕育文化的土壤不同,语言的词汇意义在社会文化的交流过程中,熏染上了民族文化的个性色彩,因此语言的词汇意义除了它具体的意义以外,还具有色彩斑斓的联想意义和内涵意义。 一. 文化语境背景不同,联想的意义也不同 人类的文化,有共性的一面,同时也有个性的一面。共性来自人们共同生活的一个客观世界以及相同的大脑机制这一事实,个性则来自于各民族不同的文化背景,包括生存背景、价值取向、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思维方式等方面,这些文化的差异会使同一个词汇在不同的文化语境中产生出不同的特定的联想意义。 二. 中西方动物词汇的联想意义 动物,在一个民族的文化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色情,扮演着重要的角 色。但是,在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文化语境中,即使是对用一个动物词汇,人们也会有不同的理解和联想。比如,在汉文化中,人们习惯性的把与狗相关的词语都划成贬义,如“走狗”、“狗腿子”、“狗东西”、“狗急跳墙”、“狗咬吕洞宾”、“狗嘴里吐不出象牙”等等。但是,与此相反的是,在西方文化中,却视狗为忠诚的伴侣,爱狗如子,在下列英语成语、谚语中,“狗”都带有褒义的色彩:a lucky dog (幸运儿)/ Barking

英汉颜色词汇的文化差异

英汉颜色词汇的文化差异 摘要:在英汉两种文化中,同一种颜色的表达方式不同,其所蕴含的比喻和联想意义也不尽相同,这是我们在学习英汉文化差异很重要的一部分。本文试从几个常见的颜色词汇来探析中西颜色词汇中的文化差异,力图能更好地促进英汉民族文化的交流。 关键词:颜色词汇文化差异 1 引言 众所周知,在不同的民族文化中,同样的食物会被赋予不同的意义。颜色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事物,它的本质对各个民族都是一样的,但颜色所蕴含的丰富的联想意义因受到民俗、地理环境、宗教等的制约,其所引发的比喻和联想意义不尽相同。“颜色词虽然数量很有限,但却反映了不同民族,不同时代人们的文化心理,审美情趣和时代风尚,记录了贵与贱,尊与卑,上与下的历史等级制度,代表了正邪,好坏,是非,善恶,阴阳,冷热,刚柔,婚丧,祸福,方位和季节之类的观念。”(熊文华,1997:357)本文试从几个常见颜色词探讨英汉颜色词汇的文化差异。 2 Red与红色 在中国文化中,由于人们可以从红色联想到太阳和火红的颜色,而太阳和火可以给人们带来光明和温暧及幸福。所以人们喜欢用红色象征“幸福,喜庆,吉祥,欢乐和热烈等”,并由此引申出兴旺,发达,顺利,成功,运气好,福利,成就等等含义,如:红利,红运,分红,红榜,红包,开门红,红日高照等。由红色的顺利,成功等象征意义又可引申为受社会好评,受群众爱戴,欢迎,受上级领导的重视或重用等含义,如:大红人,很红,红极一时,红得发紫等。由红色的成功,顺利,受欢迎,受重用等含义,又引申出羡慕,嫉妒等含义,如:眼红,红眼病等。由于红色可以联想到战为和鲜血的颜色,而革命斗争往往是流血斗争,所以近代常用红色象征革命斗争,如:红旗,红军,红心,红色政权,红色根据地,红领巾,红五星等。 在英美文化中,大多数西方人不喜欢红色,认为红色令人生厌。英语民族概念里的“red”是同流血,牺牲,殉难相关的,red会令人联想到可怕的,危险的东西,如:Red Army and Red Brigades均为恐怖组织,See the red light感觉危险迫近,Red alert紧急警报。Red被西方认为是发怒时的脸色,所以red表示“狂怒;激动”,如:red rag被喻为“令人愤怒的事”,See red气得发疯,大发雷霆,Wave a red flag 做惹别人生气的事。红色具有激发人们情欲的特点,即所谓的“刺激性色彩,色情色彩”,故红色又表示“性欲,暴力”,如:red-blooded adj. 性欲旺盛的,red-handed当场(被捕),正在犯案的,现行犯的。红色在西方还表示“腐败”,如:red tape官僚作风。 3 Blue与蓝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