矩形格构式基础计算书资料

矩形格构式基础计算书资料
矩形格构式基础计算书资料

矩形格构式基础计算书计算依据:

1、《塔式起重机混凝土基础工程技术规程》JGJ/T187-2009

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3、《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4、《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5、《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6、《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

一、塔机属性

塔机型号QTZ63(TC5610)-中联重科塔机独立状态的最大起吊高度H0(m) 40.5

塔机独立状态的计算高度H(m) 43

塔身桁架结构方钢管

塔身桁架结构宽度B(m) 1.6

塔机竖向荷载简图1、塔机自身荷载标准值

k

三、桩顶作用效应计算

承台布置

桩数n 4 承台高度h(m) 1.35 承台长l(m) 4 承台宽b(m) 4

承台长向桩心距a l(m) 2.4 承台宽向桩心距a b(m) 2.4 桩直径d(mm) 800 桩间侧阻力折减系数ψ0.8 承台参数

承台混凝土等级C35 承台混凝土自重γC(kN/m3) 25 承台上部覆土厚度h'(m) 0 承台上部覆土的重度γ'(kN/m3) 19 承台混凝土保护层厚度δ(mm)50 配置暗梁否

格构式钢柱总重G p2(kN) 20 承台底标高d1(m) -2.05

基础布置图

承台及其上土的自重荷载标准值:

G k=bl(hγc+h'γ')=4×4×(1.35×25+0×19)=540kN

承台及其上土的自重荷载设计值:G=1.2G k=1.2×540=648kN

桩对角线距离:L=(a b2+a l2)0.5=(2.42+2.42)0.5=3.394m

1、荷载效应标准组合

轴心竖向力作用下:Q k=(F k+G k+G p2)/n=(521.1+540+20)/4=270.275kN

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偏心竖向力作用下:

Q kmax=(F k+G k+G p2)/n+(M k+F Vk(H0-h r+h/2))/L

=(521.1+540+20)/4+(673.718+18.542×(1.35+9-3.8-1.35/2))/3.394=500.866kN Q kmin=(F k+G k+G p2)/n-(M k+F Vk(H0-h r+h/2))/L

=(521.1+540+20)/4-(673.718+18.542×(1.35+9-3.8-1.35/2))/3.394=39.684kN 2、荷载效应基本组合

荷载效应基本组合偏心竖向力作用下:

Q max=(F+G+1.35×G p2)/n+(M+F v(H0-h r+h/2))/L

=(637.32+648+1.35×20)/4+(993.619+25.959×(1.35+9-3.8-1.35/2))/3.394=665.761kN Q min=(F+G+1.35×G p2)/n-(M+F v(H0-h r+h/2))/L

=(637.32+648+1.35×20)/4-(993.619+25.959×(1.35+9-3.8-1.35/2))/3.394=-9.601kN 四、格构柱计算

整个格构柱截面对X、Y轴惯性矩:

I=4[I0+A0(a/2-Z0)2]=4×[514.65+27.37×(47.00/2-3.82)2]=44460.467cm4

整个构件长细比:λx=λy=H0/(I/(4A0))0.5=900/(44460.467/(4×27.37))0.5=44.66

分肢长细比:λ1=l01/i y0=45.00/2.78=16.187

分肢毛截面积之和:A=4A0=4×27.37×102=10948mm2

格构式钢柱绕两主轴的换算长细比:λ0

=(λx2+λ12)0.5=(44.662+16.1872)0.5=47.503

max

λ0max=47.503≤[λ]=150

满足要求!

2、格构式钢柱分肢的长细比验算

λ1=16.187≤min(0.5λ0max,40)=min(0.5×50,40)=25

满足要求!

3、格构式钢柱受压稳定性验算

λ0max(f y/235)0.5=50×(235/235)0.5=50

查表《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附录C:b类截面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系数:φ=0.856

Q max/(φA)=665.761×103/(0.856×10948)=71.041N/mm2≤f=215N/mm2

满足要求!

4、缀件验算

缀件所受剪力:V=Af(f y/235)0.5/85=10948×215×10-3×(235/235)0.5/85=27.692kN 格构柱相邻缀板轴线距离:l1=l01+27=45.00+27=72cm

作用在一侧缀板上的弯矩:M0=Vl1/4=27.692×0.72/4=4.985kN·m

分肢型钢形心轴之间距离:b1=a-2Z0=0.47-2×0.0382=0.394m

作用在一侧缀板上的剪力:V0=Vl1/(2·b1)=27.692×0.72/(2×0.394)=25.328kN σ= M0/(bh2/6)=4.985×106/(10×2702/6)=41.025N/mm2≤f=215N/mm2

满足要求!

τ=3V0/(2bh)=3×25.328×103/(2×10×270)=14.071N/mm2≤τ=125N/mm2

满足要求!

角焊缝面积:A f=0.7h f l f=0.8×10×550=3850mm2

角焊缝截面抵抗矩:W f=0.7h f l f2/6=0.7×10×5502/6=352917mm3

垂直于角焊缝长度方向应力:σf=M0/W f=4.985×106/352917=14N/mm2

平行于角焊缝长度方向剪应力:τf=V0/A f=25.328×103/3850=7N/mm2

((σf /1.22)2+τf2)0.5=((14/1.22)2+72)0.5=13N/mm2≤f tw=160N/mm2

满足要求!

根据缀板的构造要求

缀板高度:270mm≥2/3 b1=2/3×0.394×1000=262mm

满足要求!

缀板厚度:10mm≥max[1/40b1,6]= max[1/40×0.394×1000,6]=10mm

满足要求!

缀板间距:l1=720mm≤2b1=2×0.394×1000=787mm

满足要求!

线刚度:∑缀板/分肢=4×10×2703/(12×(470-2×38.2))/(514.65×104/720)=23.32≥6满足要求!

五、桩承载力验算

1、桩基竖向抗压承载力计算

桩身周长:u=πd=3.14×0.8=2.513m

桩端面积:A p=πd2/4=3.14×0.82/4=0.503m2

矩形板式桩基础计算书_201810

矩形板式桩基础计算书计算依据: 1、《塔式起重机混凝土基础工程技术规程》JGJ/T187-2009 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3、《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4、《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一、塔机属性 1、塔机传递至基础荷载标准值

基础布置图 承台及其上土的自重荷载标准值: G k=bl(hγc+h'γ')=5×5×(1.1×25+0×19)=687.5kN 承台及其上土的自重荷载设计值:G=1.35G k=1.35×687.5=928.125kN 桩对角线距离:L=(a b2+a l2)0.5=(3.62+3.62)0.5=5.091m 1、荷载效应标准组合 轴心竖向力作用下:Q k=(F k+G k)/n=(464.1+687.5)/4=287.9kN 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偏心竖向力作用下: Q kmax=(F k+G k)/n+(M k+F Vk h)/L =(464.1+687.5)/4+(1552+73.9×1.1)/5.091=608.708kN Q kmin=(F k+G k)/n-(M k+F Vk h)/L =(464.1+687.5)/4-(1552+73.9×1.1)/5.091=-32.908kN 2、荷载效应基本组合

荷载效应基本组合偏心竖向力作用下: Q max=(F+G)/n+(M+F v h)/L =(626.535+928.125)/4+(2095.2+99.765×1.1)/5.091=821.756kN Q min=(F+G)/n-(M+F v h)/L =(626.535+928.125)/4-(2095.2+99.765×1.1)/5.091=-44.426kN 四、桩承载力验算 桩身周长:u=πd=3.14×0.6=1.885m 桩端面积:A p=πd2/4=3.14×0.62/4=0.283m2

塔吊格构式基础计算书讲解

塔吊格构式基础计算书 宁波市江北区投资创业中心门户区长兴路以南3-4、3-5地块工程;工程建设地点:宁波市江北区投资创业中心门户区长兴路以南;属于框剪结构;地上25层;地下2层;建筑高度:99m;标准层层高:4m ;总建筑面积:47422.19平方米;总工期:936天。 本工程由欣捷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浙江省高专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设计,浙江华展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地质勘察,宁波市天正工程咨询有限公司监理,欣捷建设有限公司组织施工;由周云晖担任项目经理,担任技术负责人。 本计算书主要依据本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塔吊使用说明书、《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钢结构设计手册》(第三版)、《建筑结构静力计算手册》(第二版)、《结构荷载规范》(GB5009-200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等编制。 基本参数 1、塔吊基本参数 塔吊型号:QTZ63;标准节长度b:2.5m; 塔吊自重Gt:450.8kN;塔吊地脚螺栓性能等级:普通8.8级; 最大起重荷载Q:60kN;塔吊地脚螺栓的直径d:30mm; 塔吊起升高度H:101m;塔吊地脚螺栓数目n:12个; 塔身宽度B: 2.5m; 2、格构柱基本参数 格构柱计算长度lo:7m;格构柱缀件类型:缀条; 格构柱缀件节间长度a1:0.5m;格构柱分肢材料类型:L140x10; 格构柱基础缀件节间长度a2:1.9m;格构柱钢板缀件参数:宽400mm,厚400mm; 格构柱截面宽度b1:0.45m;格构柱基础缀件材料类型:L70x6; 3、基础参数 桩中心距a:3m;桩直径d:0.8m;

塔吊格构柱计算书2

塔吊格构式基础计算书 本计算书主要依据本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塔吊使用说明书、《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钢结构设计手册》(第三版)、《建筑结构静力计算手册》(第二版)、《结构荷载规范》(GB5009-200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等编制。 基本参数 1、塔吊基本参数 塔吊型号:QTZ70(JL5613);标准节长度b:2.8m; 塔吊自重Gt:852.6kN;最大起重荷载Q:30kN; 塔吊起升高度H:120m;塔身宽度B: 1.758m; 2、格构柱基本参数 格构柱计算长度lo:12.7m;格构柱缀件类型:缀板; 格构柱缀件节间长度a1:0.4m;格构柱分肢材料类型:L140x14; 格构柱基础缀件节间长度a2:0.4m;格构柱钢板缀件参数:宽360mm,厚14mm; 格构柱截面宽度b1:0.4m; 3、基础参数 桩中心距a:3.9m;桩直径d:0.8m; 桩入土深度l:22m;桩型与工艺:泥浆护壁钻(冲)孔灌注桩; 桩混凝土等级:C35;桩钢筋型号:HRB335; 桩钢筋直径:14mm; 承台宽度Bc:5.5m;承台厚度h:1.4m; 承台混凝土等级为:C35;承台钢筋等级:HRB400; 承台钢筋直径:25;承台保护层厚度:50mm; 承台箍筋间距:200mm;

4、塔吊计算状态参数 地面粗糙类别:B类城市郊区;风荷载高度变化系数:2.38; 主弦杆材料:角钢/方钢;主弦杆宽度c:160mm; 非工作状态: 所处城市:天津市滨海新区,基本风压ω0:0.3 kN/m2; 额定起重力矩Me:0kN·m;基础所受水平力P:80kN; 塔吊倾覆力矩M:1930kN·m; 工作状态: 所处城市:天津市滨海新区,基本风压ω0:0.3 kN/m2,额定起重力矩Me:756kN·m;基础所受水平力P:50kN; 塔吊倾覆力矩M:1720kN·m; 非工作状态下荷载计算 一、塔吊受力计算 1、塔吊竖向力计算 承台自重:G c=25×Bc×Bc×h=2.5×5.50×5.50×1.40×10=1058.75kN;作用在基础上的垂直力:F k=Gt+Gc=852.60+1058.75=1911.35kN; 2、塔吊倾覆力矩 总的最大弯矩值M kmax=1930.00kN·m; 3、塔吊水平力计算 挡风系数计算: φ = (3B+2b+(4B2+b2)1/2c/Bb) 挡风系数Φ=0.50; 水平力:V k=ω×B×H×Φ+P=0.3×1.758×120.00×0.50+80.00=111.644kN;4、每根格构柱的受力计算

独立基础设计计算书

目录 1 基本条件的确定 (2) 2 确定基础埋深 (2) 2.1设计冻深 (2) 2.2选择基础埋深 (2) 3 确定基础类型及材料 (2) 4 确定基础底面尺寸 (2) 4.1确定B柱基底尺寸 (2) 4.2确定C柱基底尺寸 (3) 5 软弱下卧层验算 (3) 5.1 B柱软弱下卧层验算 (3) 5.2 C柱软弱下卧层验算 (4) 6 计算柱基础沉降 (4) 6.1计算B柱基础沉降 (4) 6.2计算C柱基础沉降 (6) 7 按允许沉降量调整基底尺寸 (7) 8 基础高度验算 (8) 8.1 B柱基础高度验算 (9) 8.2 C柱基础高度验算 (10) 9 配筋计算 (12) 9.1 B柱配筋计算 (12) 9.2 C柱配筋计算 (14)

1 基本条件确定 人工填土不能作为持力层,选用亚粘土作为持力层。 2 确定基础埋深 2.1设计冻深 ???Z =Z zw zs o d ψψze ψ=2.01.000.950.90???1.71=m 2.2选择基础埋深 根据设计任务书中给出的数据,人工填土d 1.5m =,因持力层应选在亚粘土层处,故取0m .2d = 3 确定基础类型及材料 基础类型为:柱下独立基础 基础材料:混凝土采用C25,钢筋采用HPB235。 4 确定基础底面尺寸 根据亚粘土e=0.95,l I 0.65=,查表得0, 1.0b d ηη==。因d=2.0m 。 基础底面以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 1[18.0 1.519.0(2.0 1.5)]/2.018.25o γ=?+?-=3/m KN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a f (先不考虑对基础宽度进行修正): 11(0.5)150 1.018.25(2.00.5)177.38a a d m f f d ηγ=+?-=+??-=a KP 4.1 确定B 柱基底尺寸 202400 17.47.177.3820 2.0 K a G F A m f d γ≥ ==--?由于偏心力矩不大,基础底面面积按 20%增大,即A=1.20A =20.962m 。一般l/b=1.2~2.0,初步选择基础底面尺寸: 25.4 3.921.06m 3.9A l b b m =?=?==,虽然>m 3,但b η=0不需要对a f 进行修正。 4.1.1持力层承载力验算 基础和回填土重:20 2.021.06842.4G G dA KN γ==??= 偏心距:2100.0652400842.4k e m = =+

塔吊矩形板式基础计算书

矩形板式基础计算书计算依据: 1、《塔式起重机混凝土基础工程技术规程》JGJ/T187-2009 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一、塔机属性 二、塔机荷载 1、塔机传递至基础荷载标准值

2、塔机传递至基础荷载设计值 三、基础验算

基础布置图

基础及其上土的自重荷载标准值: G k=blhγc=6.2×6.2×1.35×25=1297.35kN 基础及其上土的自重荷载设计值:G=1.35G k=1.35×1297.35=1751.423kN 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平行基础边长方向受力: M k''=661kN·m F vk''=F vk'/1.2=36.9/1.2=30.75kN 荷载效应基本组合时,平行基础边长方向受力: M''=892.35kN·m F v''=F v'/1.2=49.815/1.2=41.512kN 基础长宽比:l/b=6.2/6.2=1≤1.1,基础计算形式为方形基础。 W x=lb2/6=6.2×6.22/6=39.721m3 W y=bl2/6=6.2×6.22/6=39.721m3 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同时作用于基础X、Y方向的倾覆力矩:M kx=M k b/(b2+l2)0.5=661×6.2/(6.22+6.22)0.5=467.398kN·m M ky=M k l/(b2+l2)0.5=661×6.2/(6.22+6.22)0.5=467.398kN·m 1、偏心距验算 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基础边缘的最小压力值: P kmin=(F k+G k)/A-M kx/W x-M ky/W y =(333+1297.35)/38.44-467.398/39.721-467.398/39.721=18.879kPa≥0 偏心荷载合力作用点在核心区内。

格构柱塔吊基础方案

南京同仁康博花园—康雅苑9-12栋工程 塔 吊 基 础 专 项 方 案 江西昌厦建设集团限公司 二○一二年十一月○三日

目录 第一章工程简介 (1) 一、编制依据 (1) 二、工程概况 (1) 三、地质、水文条件 (2) 四、塔吊基础概况 (3) 第二章施工部署 (4) 一、技术准备 (4) 二、人员准备 (4) 三、材料准备 (5) 四、现场准备 (6) 五、施工进度计划 (6) 第三章施工工艺及技术措施 (7) 一、施工工艺 (7) (一)立柱桩施工 (7) (二)立柱桩格构柱制作与安装 (9) (三)混凝土浇筑 (11) (四)空孔回填 (11) 二、施工保证措施 (11) (一)格构柱定位、固定与吊装 (11) 第四章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14) 一、班组认真按图纸,按规程操作,建立自检、互检质量保证体系 (14) 二、技术、质量、施工员应根据各分部分项的设计图纸及操作规程进行技术质量验收 (14) 三、基础施工基本要求 (14) 四、灌注桩施工 (15) 五、加强措施及特殊要求 (16) 第五章安全、消防、环保施工保证措施 (17) 一、消防及用电安全 (17) 二、格构柱加工、吊装过程中的安全措施 (17) 三、格构柱施工安全措施 (18) 四、管线保护安全措施 (18) 五、环境保护措施 (18) 第六章成品保护 (18) 第七章塔机安拆作业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20) 一、本预案的适用范围 (20) 二、组织机构和应急资源 (20) 三、应急处理程序 (21) 四、应急处理措施 (21)

LOUQIULIANG 南京同仁康博花园—康雅苑9-12栋工程 五、由于坠落或高空坠物造成的事故处理 (22) 六、由于违反安全操作规程所造成的事故处理 (22) 七、汽车吊倾覆伤人或损坏设备及建筑物的事故处理 (23) 八、塔机安拆作业过程中其它事故的处理 (23) 九、应急响应要求 (24) 第八章矩形格构式塔吊基础计算书 (24) 矩形格构式基础9#、11#楼计算书 (24) 矩形格构式基础10、12楼计算书 (41) 格构柱立面示意图1 (60) 格构柱立面示意图2 (61) 格构柱立面示意图3 (62) 塔吊平面布置图4 (63)

格构柱计算计算书

格构柱计算计算书 阳江项目工程;工程建设地点:;属于结构;地上0层;地下0层;建筑高度:0m;标准层层高:0m ;总建筑面积:0平方米;总工期:0天。 本工程由投资建设,设计,地质勘察,监理,组织施工;由担任项目经理,担任技术负责人。 格构柱肢体采用双肢柱,格构柱的计算长度lox= 1 m,loy= 1 m。 (1)y轴的整体稳定验算 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性按下式验算: σ = N/φA ≤ [f] 型钢采用双肢 5号槽钢,A=13.86 cm2, i y=1.94 cm; λy=l oy / i y=1×102 / 1.94=51.546 ; λy≤[λ]=150,长细比设置满足要求; 查得φy= 0.847 ; σ=50×103/(0.847×13.86 ×102)= 42.592 N/mm ; 格构柱y轴稳定性验算σ= 42.592 N/mm≤钢材抗压强度设计值 215 N/mm,满足要求; (2)x轴的整体稳定验算 x轴为虚轴,对于虚轴,长细比取换算长细比。换算长细比λox按下式计算:

λox= (λx2 + 27A/A1x)1/2 单个槽钢的截面数据: z o=1.35 cm,I1 = 8.3 cm4,A o=6.93 cm2,i1 = 1.1 cm; 整个截面对x轴的数据: Ix=2×(8.3+ 6.93×(1.6/2- 1.35)2)= 20.793 cm4; ix= (20.793 /13.86)1/2= 1.225 cm; λx=l ox / i x=1×102 / 1.225=81.644 ; λox=[81.6442+(27×13.86 / 0.5)]1/2=86.106 ; λox≤[λ]=150,长细比设置满足要求; 查得φy= 0.648 ; σ=50×103/(0.648×13.86 ×102)= 55.671 N/mm ; 格构柱x轴稳定性验算σ= 55.671 N/mm≤钢材抗压强度设计值 215 N/mm,满足要求;

扩大基础设计计算书

目录 一、基本设计资料 (1) 二、设计内容: (1) (一)中墩及基础尺寸拟定 (1) 1.墩帽尺寸拟定 (1) 2.墩身尺寸确定 (2) 3基础尺寸确定.................................. - 4 - (二)墩帽局部受压验算. (4) 1.上部构造自重 (4) 2.墩身自重计算 (4) 3.浮力计算 (5) 4.活载计算 (5) 5.水平荷载计算 (7) 6.墩帽局部受压验算 (8) (三)墩身底截面验算 (9) 1.正截面强度验算 (9) 2.基底应力验算 (10) 3.稳定性验算.................................. - 10 - 4.沉降量验算.................................. - 10 - 5.墩顶水平位移验算............................ - 10 -

混凝土实体中墩与扩大基础设计 一、基本设计资料 1.设计荷载标准:公路II级 2.上部结构: 上部结构采用装配式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梁。跨径40m,计算跨径38.80m,梁长39.96m,梁高230cm,支座尺寸25cm×35cm×4.9cm(支座为板式橡胶支座,尺寸为顺×横×高),主梁间距160cm,桥面净宽为7+2×0.75m,一孔上部结构荷载为5070kN。 3.水文资料: 设计水位182.7m 河床标高177.65m; 一般冲刷度 1.60m; 局部冲刷深度2.80m。 4.地质资料: 表层3米厚为软塑粘性土,其液性指数I L=0.8;孔隙比e=0.7;容重γ=18.0kN/m3,以下为砾砂,中密γ=19.7kN/m3。 二、设计内容: (一)中墩及基础尺寸拟定 1.墩帽尺寸拟定(采用20号混凝土) 顺桥向墩帽宽度:b≥f + a +2c1 + 2c2 f = 40m(跨径)-38.80m(计算跨径)=1.20m 支座顺桥向宽度a = 0.25m 查表2-1 c1=0.1m c2=0.2m b =1.20 + 0.25 + 2×0.1 + 2×0.2=2.05m 按抗震要求:b/2 ≥ 50+L(跨径) =50+40=90cm b =2.05m 则取满足上述要求的墩帽宽度b=2.05m 横桥向墩帽宽: 矩形:B = 两侧主梁间距 + a + 2c1 + 2c2 =1.6×4+ 0.35 + 2×0.1+ 2×0.2=7.35m 圆端形:B=7.35 + b =7.35+2.05=9.4m

毕业设计手算计算书基本步骤模板1

1 建筑设计 1.1 建筑方案的比选与确定 根据毕业设计任务书的要求,在参观了一些办公大楼的基础上,我先后做出了三个方案,经过初选,摈弃方案三,现将方案一与方案二做一比较,以此确定最终的建筑设计方案。 1.1.1建筑功能比较 由于此保险公司办公楼要求有营业大厅,故可以采用两种方式,一种是将营业大厅单独设置在一边,即采用裙楼的方式,主楼办公区8层,裙楼2层,这样功能划分明确,且建筑物有错落感,外形美观,但结构布置和计算麻烦些;另一种则用对称的柱网,一楼设置营业大厅,与办公区2-8层的布置不同,这样主要的问题就是底层的功能划分了,考虑方便,美观,防火等,此方案绘图和计算相对容易些,考虑到是初次设计完整的一栋框架结构,主要目的是掌握思想方法,故采用方案2,柱网完全采用对称布置。关于底层平面的布置的问题又有如下两种方案: 方案一建筑底层平面布置完全对称,这样有利于引导人流,且外形较好,里面效果好,现浇整体布局较为紧凑,便于设计计算和施工;由于底层有大型的营业大厅,而且要求与办公区隔离,该方案楼梯布置比较困难,若分两边布置,则使建筑无门厅主楼梯,不利于交通组织,将其因为对称布局带来的优势丧失,且将对电梯的布置带来问题;若于中门厅处布置一部主楼梯,则为了防火需要(以防形成“袋形走廊”),要在建筑两侧加设防火楼梯与防火出口,造成不经济,且将楼梯置于建筑两头不利于抗震设计。 方案二建筑底层平面非对称布置,可能导致交通组织不明确,但在设置两个入口后问题得到解决,营业大厅不布置在中间,而是放在最右边,有其单独的入口,中间用一道门即可与办公区的门厅隔离,达到设计要求。该方案楼梯布置较为合理,于门厅布置主楼梯一部,通向楼顶,设置防火卷门,即起到消防楼梯的作用,引导人流且同两部电

矩形格构式塔吊基础计算书

矩形格构式基础计算书计算依据: 1、《塔式起重机混凝土基础工程技术规程》JGJ/T187-2009 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3、《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4、《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5、《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一、塔机属性

塔机竖向荷载简图1、塔机自身荷载标准值

k

基础布置图 承台及其上土的自重荷载标准值: G k=bl(hγc+h'γ')=4.8×4.8×(1.6×25+0×19)=921.6kN 承台及其上土的自重荷载设计值:G=1.2G k=1.2×921.6=1105.92kN 桩对角线距离:L=(a b2+a l2)0.5=(3.32+3.32)0.5=4.667m 1、荷载效应标准组合 轴心竖向力作用下:Q k=(F k+G k+G p2)/n=(2898.63+921.6+20)/4=960.058kN 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偏心竖向力作用下: Q kmax=(F k+G k+G p2)/n+(M k+F Vk h)/L =(2898.63+921.6+20)/4+(3646.752+60.637×1.6)/4.667=1762.253kN Q kmin=(F k+G k+G p2)/n-(M k+F Vk h)/L

=(2898.63+921.6+20)/4-(3646.752+60.637×1.6)/4.667=157.862kN 2、荷载效应基本组合 荷载效应基本组合偏心竖向力作用下: Q max=(F+G+1.35×G p2)/n+(M+F v h)/L =(3503.356+1105.92+1.35×20)/4+(5583.817+84.892×1.6)/4.667=2384.644kN Q min=(F+G+1.35×G p2)/n-(M+F v h)/L =(3503.356+1105.92+1.35×20)/4-(5583.817+84.892×1.6)/4.667=-66.506kN 四、格构柱计算 整个格构柱截面对X、Y轴惯性矩: I=4[I0+A0(a/2-Z0)2]=4×[1175.08+49.07×(45.00/2-4.55)2]=67942.227cm4 整个构件长细比:λx=λy=H0/(I/(4A0))0.5=1270/(67942.227/(4×49.07))0.5=68.261

条形基础设计计算书

一、设计资料: 1、本设计的任务是设计一多层办公楼的钢筋混凝土柱下条形基础,框架柱的截面尺寸均为b×h=500mm×600mm,柱的平面布置如下图所示: 2、办公楼上部结构传至框架柱底面的荷载值标准值如下表所示: 注:表中轴力的单位为KN,弯矩的单位为KN.m;所有1、2、3轴号上的弯矩方向为逆时针、4、5、6轴号上的弯矩为顺时针,弯矩均作用在h方向上。 3、该建筑场地地表为一厚度为1.5m的杂填土层(容重为17kN/m3),其下为粘土层,粘土层承载力特征值为F ak=110kPa,地下水位很深,钢筋和混凝土的强度等级自定请设计此柱下条形基础并绘制施工图。 二、确定基础地面尺寸: 1、确定合理的基础长度: 设荷载合力到支座A的距离为x,如图1:则: x= ∑∑ ∑+ i i i i F M x F = 300 700 700 700 700 350 )5. 17 300 14 700 5. 10 700 7 700 5.3 700 0( + + + + + +? + ? + ? + ? + ? + =8.62m

图1 因为x=8.62m ? 2 1 a=0.5?17.5=8.75m , 所以,由《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8.3.1第2条规定条形基础端部应沿纵向从两端边柱外伸,外伸长度宜为边跨跨距的0.25:0.30倍取a 2=0.8m(与 4 1 l=0.25?3.5=0.875m 相近)。 为使荷载形心与基底形心重合,使基底压力分布较为均匀,并使各柱下弯矩与跨中弯 矩趋于均衡以利配筋,得条形基础总长为: L=2(a+a 2-x)=2?(17.5+0.8-8.62)=19.36m ≈19.4m a 1=L-a-a 2=19.4-17.5-0.8=1.1m 2、确定基础底板宽度b : 竖向力合力标准值: ∑Ki F =350+700+700+700+700+300=3450kN 选择基础埋深为1.8m ,则 m γ=(17?1.5+0.3?19)÷1.8=17.33kN/m 3 深度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 ()5.0-+=d f f m d ak a γη=110+1.0?17.33?(1.8-0.5)=132.529kN 由地基承载力得到条形基础b 为: b ≥ )20(d f L F a Ki -∑= ) 8.120529.132(4.193450 ?-?=1.842m 取b=2m ,由于b ?3m ,不需要修正承载力和基础宽度。 a2 a a1

塔吊板式基础安全计算书

矩形板式基础计算书 一、计算依据 1、《塔式起重机混凝土基础工程技术规程》JGJ/T187-2009 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4、《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 二、参数信息 1)基本参数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kPa) / 承台宽度的地基承载力修 正系数ηb / 基础埋深的地基承载力修正系 数ηd / 基础底面以下的土的重度 γ(kN/m3) / 基础底面以上土的加权平均重 度γm(kN/m3) / 基础埋置深度d(m) / 2)承台参数: 承台底部长向配筋直径d1 22 承台底部长向配筋间距a1 160 承台底部长向配筋等级HRB335 承台底部短向配筋直径d2 22 承台底部短向配筋间距a2 160 承台底部短向配筋等级HRB335 承台顶部长向配筋直径d3 22 承台顶部长向配筋间距b1 160 承台顶部长向配筋等级HRB335 承台顶部短向配筋直径d4 22 承台顶部短向配筋间距b2 160 承台顶部短向配筋等级HRB335 (图1)塔吊荷载示意图

(图2)塔吊基础布置图 (图3)承台配筋图三、基础验算 1.荷载计算 基础及其上土的自重荷载标准值: G k=blhγc=5.3×5.3×1.25×25=877.812kN 基础及其上土的自重荷载设计值: G=1.35G k=1.35×877.812=1185.047kN 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平行基础边长方向受力:M k''=1193.9kN·m F vk''=F vk'/1.2=56.8/1.2=47.333kN 荷载效应基本组合时,平行基础边长方向受力:

窗台格构式横梁计算书

窗台格构式加强横梁验算计算书 6.08m高处窗台格构式加强横梁验算计算书 1.基本参数 1.1幕墙所在地区 武汉地区; 1.2地面粗糙度分类等级 本工程按B类地形考虑。 抗震设防 根据国家规范《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武汉地区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由于本工程是重点设防类,应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一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同时,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地震作用,也就是取:αmax=0.063; 2. 荷载计算 2.1 风荷载标准值的计算方法 幕墙属于外围护构件,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计算: w k=βgzμs1μz w0……8.1.1-2[GB50009-2012] 上式中: w k:作用在幕墙上的风荷载标准值(MPa); z:计算点标高:10m;(因此处格构式加强横梁安装高度为6.08m,低于10m,按10m考虑。)βgz:高度z处的阵风系数βgz=1+2×2.5×0.14×(10/10)-0.15=1.7 μz:风压高度变化系数;μz =1.000×(10/10)0.30=1.000 μs1:局部风压体型系数; 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第8.3.3条:计算围护结构及其连接的风荷载时,可按下列规定采用局部体型系数μs1: 1 封闭矩形平面房屋的墙面及屋面可按表8.3.3-1的规定采用; 2 檐口、雨篷、遮阳板、边棱处的装饰条等突出构件,取-2.0; 3 其它房屋和构筑物可按本规范第8.3.1条规定体型系数的1.25倍取值。 本计算点为墙面位置,按如上说明,查表得: μs1(1)=0.8 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第8.3.4条:计算非直接承受风荷载的围护构件风荷载时,局部体型系数可按构件的从属面积折减,折减系数按下列规定采用: 1 当从属面积不大于1m2时,折减系数取1.0;

深基础课程设计计算书 (1)

深基础课程设计计算书 学校:福建工程学院 层次:专升本 专业:土木工程____姓名:林飞____ 2016年09 月16 日

目录 一、外部荷载及桩型确定 (1) 二、单桩承载力确定 (1) 三、单桩受力验算 (4) 四、群桩承载力验算 (5) 五、承台设计 (6) 六桩的强度验算 (9)

一、 外部荷载及桩型确定 1、柱传来荷载:F= 3000kN 、M = 600kN ·m 、H = 60kN 2、桩型确定:1)、由题意选桩为钢筋混凝土预制桩; 2)、构造尺寸:桩长L =10.0m ,截面尺寸:400mm ×400mm 3)、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 C30、c f =14.3 N/mm 2 、 4Φ16 y f =300 N/mm 2 4)、承台材料:混凝土强度等级C30、c f =14.3 N/mm 2 、 t f =1.43 N/mm 2 二、单桩承载力确定 1、单桩竖向承载力的确定: 1)、根据桩身材料强度(?=1.0,配筋Φ16) ()() kN A f A f R S y p c 1.25298.8033004003.140.12=?+??=''+=? 2)、根据地基基础规范公式计算: ①、桩尖土端承载力计算: 粉质粘土,L I =0.60,入土深度为12.0m 由书105页表4-4知,当h 在9和16之间时,当L I =0.75时,1500=pk q kPa,当L I =0.5时,2100=pa q ,由线性内插法: 75 .06.01500 75.05.015002100--=--pk q 1860=pk q k P a ②、桩侧土摩擦力: 粉质粘土层1: 1.0L I = ,由表4-3,sik q =36~50kPa ,由线性内插法,取36kPa 粉质粘土层2: 0.60L I = ,由表4-3,sik q =50~66kPa ,由线性内插法可知,

大厦塔吊基础专项施工方案

目录 一、工程概况 (2) 二、编制依据 (3) 三、塔吊基础设计 (3) 1、布置原则 (3) 2、塔吊选型 (4) 3、塔式起重机的设立要求 (4) 4、选用塔吊的主要性能 (5) 5、地基土力学性质 (6) 6、塔吊基础设计 (8) 四、塔吊格构柱做法、步骤 (10) 五、塔吊基础定位、施工及遇结构部分处理 (10) 六、塔吊基础质量保证措施 (11) 七、安全保证措施 (13) 八、塔吊基础计算书 (13) 1、1#塔吊矩形格构式基础计算书 (13) 2、2#塔吊矩形格构式基础计算书 (26) 九、附图 (68)

塔吊基础专项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建设单位:公司 施工单位: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有限公司 围护设计单位:有限公司 勘察单位:察院 监理单位:有限公司 XXXX大厦南侧地块项目位于XXXXXXXXXX。 工程总用地面积6992㎡,总建筑面积20184.45㎡,其中地上建筑面积约12880.25㎡,地下室建筑面积7304.20㎡。本工程±0.000相当于绝对标高(黄海标高)2.9m,施工现场自然地面相对标高为2.500米,则其自然地面相对标高为-0.4米。 工程有2幢高层及若干配套用房组成,其中1#楼12F,建筑高度40m,2#楼12F,建筑高度40m,工程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结构安全等级二级,设防烈度7度,砌体施工控制等级B级,地基基础设计等级甲级。 工程桩采用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均以桩端进入持力层深度不小于1m控制,其中持力层情况为:主楼区域1#楼、2#楼采用桩径600mm,持力层为8层砾砂层,一层地下室区域采用桩径600mm,已有效桩长37米为控制参数。 质量目标:符合现行建设工程验收评定标准,一次性竣工验收合格,按规定进行工程质量备案。 工期目标:总工期655日历天,开工日期2018年1月1日,竣工验收完成日期2019年10月17日。 二、编制依据 1、XX省工程物探勘察院提供的地质勘察报告(塔吊基础所在部位的地质报告复印附后)。 2、XXXXXXXXX基处理中心设计的基坑围护图纸; 3、XXXXXXXXXX设计顾问有限公司提供的工程施工图纸、会审纪要 4、XXXXXXXXXXX限公司提供的QTZ250(TC7035B)型以及QT125(ZJ6019)塔式起重机使用说明书。

恒智天成安全计算格构柱计算计算书

恒智天成安全计算格构柱计算计算书 格构柱肢体采用双肢柱,格构柱的计算长度lox= 1.00 m,loy= 1.00 m。 (1)y轴的整体稳定验算 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性按下式验算: 型钢采用双肢 5号槽钢,A=13.86 cm2, i y=1.10 cm; λy=l oy / i y=1.00×102 / 1.10=90.909 ; λy≤[λ]=150,长细比设置满足要求; 查得φy= 0.615; σ=50.00×103/(0.615×13.86 ×102)= 58.693 N/mm ; 格构柱y轴稳定性验算σ= 58.693 N/mm≤钢材抗压强度设计值 215 N/mm,满足要求; (2)x轴的整体稳定验算 x轴为虚轴,对于虚轴,长细比取换算长细比。换算长细比λox按下式计算: 单个槽钢的截面数据:

z o=1.35 cm,I1 = 26 cm4,A o=6.93 cm2; 整个截面对x轴的数据: Ix=2×(26+ 6.93×(1.6/2- 1.35)2)= 56.193 cm4; ix= (56.193 /13.86)1/2= 2.014 cm; λx=l ox / i x=1×102 / 2.014=49.664 ; λox=[49.6642+(27×13.86 / 0.5)]1/2=56.701 ; λo x≤[λ]=150,长细比设置满足要求; 查得φx= 0.824; σ=50×103/(0.824×13.860 ×102)= 43.754 N/mm ; 格构柱x轴稳定性验算σ= 43.754 N/mm≤钢材抗压强度设计值 215 N/mm,满足要求;恒智天成安全计算软件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计算书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 说明书 二零一三年六月 土木工程

某框架结构条形基础设计计算书 一、工程概况 威海近郊五层两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相当于七层以上民用建筑),车间有三排柱,柱截面尺寸为400×600mm2,平面图如图1。作用在基础顶面的荷载特征值如表1,弯矩作用于跨度方向。室内外高差0.30m。 图1混凝土框架结构平面图 表1 荷载效应特征值 二、地质资料 1.综合地质柱状图如表2,地下水位在细砂层底,标准冻深为2m; 2.冻胀类别为冻胀。

表2 综合地质柱状图 三、设计要求 1.设计柱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 2.计算该条形基础相邻两柱的沉降差; 3.绘制基础平面图(局部),基础剖面图,配筋图。 四、设计步骤 1.考虑冻胀因素影响确定基础埋深; 2.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修正; 3.计算基础底面尺寸,确定基础构造高度; 4.计算条形基础相邻两柱的沉降差; 5.按倒梁法计算梁纵向内力,并进行结构设计; 6.计算基础的横向配筋及翼缘高度; 7.绘制施工图。

五、工作量 1. 设计柱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 2. 计算该条形基础相邻两柱的沉降差; 3. 完成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一份; 4. 完成铅笔绘制2号施工图一张; 5. 配合教师安排进行答辩。 六、内力计算 (一) 确定基础埋深 根据地质资料进入土层1.2m 为粘土层,其基本承载力特征值为147kPa ak f =,可知其为最优持力层,基础进入持力层大于30cm 。又有考虑冻胀因素的影响,根据规范可知,其设计冻深d z 应按下式计算:0 2.0 1.00.90.95 1.71m ...zs zw ze d z z ψψψ=???==,基础 埋深应在设计冻深以下,据此可初步确定基础埋深为2.3m 。根据基础埋深 2.3m>0.5m d =需进行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的深度修正,持力层为黄褐色粘性土层。液性指数 2618 0.50.853418 p L L p w w I w w --= = =<--,又0.70.85 e =<,查表可得,承载力修正系数0.3, 1.6b d ηη==,基础底面以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m γ= 317 1.2190.8 17.8kN/m 2.0 ?+?=, 条形基础的基础埋深一般自室内底面算起,室内外高差为0.3m ,取 2.30.3 2.6m d =+=, 则可得修正值为:(0.5)147 1.617.8(2.60.5)206.81kPa a ak d m f f d ηγ=+-=+??-=。 (二) 确定基础梁的高度、长度和外伸尺寸 根据规范要求,柱下条形基础梁的高度应该取为柱距的1/81/4倍 ,又有此处柱距取为6500mm ,故可得到基础梁的高度(1/81/4)6200(7751550)mm h =?=,取 1500mm h =,即为 1.5m h =。根据构造要求,条形基础端部外伸长度应为边跨跨距的1/41/3倍,故考虑到柱端存在弯矩及其方向,可以得到基础端部左侧延伸 1(1/4 1/3)(1/41/3)6200(1550 2067)m m l l ==?=,取1 2.0m l =。计算简图如图 2所示:

矩形板式桩基础计算书

6楼矩形板式桩基础1计算书计算依据: 1、《塔式起重机混凝土基础工程技术规程》JGJ/T187-2009 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3、《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4、《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5、《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方桩》JG197-2006 一、塔机属性 1、塔机传递至基础荷载标准值

基础布置图 承台及其上土的自重荷载标准值: G k=bl(hγc+h'γ')=6.4×6.4×(1.5×25+0×19)=1536kN 承台及其上土的自重荷载设计值:G=1.2G k=1.2×1536=1843.2kN 桩对角线距离:L=(a b2+a l2)0.5=(42+42)0.5=5.657m 1、荷载效应标准组合 轴心竖向力作用下:Q k=(F k+G k)/n=(1006.97+1536)/4=635.743kN 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偏心竖向力作用下: Q kmax=(F k+G k)/n+(M k+F Vk h)/L =(1006.97+1536)/4+(4177+173.5×1.5)/5.657=1420.145kN Q kmin=(F k+G k)/n-(M k+F Vk h)/L =(1006.97+1536)/4-(4177+173.5×1.5)/5.657=-148.66kN 2、荷载效应基本组合

荷载效应基本组合偏心竖向力作用下: Q max=(F+G)/n+(M+F v h)/L =(1359.409+1843.2)/4+(5638.95+234.225×1.5)/5.657=1859.596kN Q min=(F+G)/n-(M+F v h)/L =(1359.409+1843.2)/4-(5638.95+234.225×1.5)/5.657=-258.291kN 四、桩承载力验算

塔吊基础施工方案改

潼南县实验二小江北分校及第三幼儿园建设工程 目录 一、工程概述 (2) 二、编制依据 (2) 三、平面布置 (3) 四、塔吊基础型式 (3) 五、工程地质及水文情况 (3) 六、4#塔吊矩形格构式桩基础计算书 (4) 七、5#塔吊矩形格构式桩基础计算书 (11) 八、塔吊避雷措施 (13) 九、主要安全技术措施 (13) 十、塔吊基础沉降观测 (13) 十一、多塔作业注意事项 (13) 十二、塔吊安拆方案 (14) 附图 一、工程概述

潼南县实验二小江北分校及第三幼儿园建设工程 杭政储出(2008)26号地块为商品住宅(二期)工程,位于杭州市下城区华丰村,康宁路北侧,华中路东侧。本工程建设单位为杭州万泰房地产开放有限公司,设计单位为浙江展诚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本标段工程包括5幢16层高层及地下1层车库组成,建筑面积约46550.99m2,地下建筑面积约10000m2。建筑高度48.85m~49.85m。±0.000相当于黄海高程6.15m。 本工程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除地下自行车库和地下汽车库建筑耐火等级为一级外,其余建筑耐火等级均为二级,屋面和地下室防水等级均为二级,建筑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本工程土方开挖时自然地坪标高为:6.25 ,基坑底标高为-5.75,4#塔吊安装高度为:70米,5#塔吊安装高度为:64米。 二、编制依据 1、杭政储出(2008)26号地块为商品住宅(二期)工程施工图纸及基坑围护图纸; 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2002) 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4、《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5、《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5) 6、《钢结构制作工艺规程》 7、浙江中材工程勘测设计有限公司提供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8、塔吊生产厂家(浙江虎霸建设机械有限公司)提供的该型塔吊的力学参数。 9、塔式起重机混凝土基础工程技术规程(JGJ/T187-2009) 10、杭建监(2010)第33号文件 11、《塔式起重机安全规程》GB5144-2006 12、《建筑施工起重机械安装、使用、拆卸安全规程》JGJ196-2010 13、浙江省关于塔吊基础的相关规范 三、平面布置: 根据建筑物平面布置情况,在满足周边环境及现场垂直运输要 求的前提下,现确定设置2台虎霸QTZ80塔吊均安装在地下室中,塔吊位置详见平面布置图,以保证最大覆盖面(塔吊在地下室土方开挖前安装完毕)。 具体位置详见《塔吊平面布置图》 塔吊安装幅度:均为55M。 四、塔吊基础形式: 塔吊基础形式钻孔灌注桩加钢构柱,桩基采用4根φ800钻孔灌注桩,桩心距1.6米,桩身砼强度C30,桩顶标高为-6.350m,桩顶处设一块5.0m×5.0m×0.4m小基础(要求锚桩100mm),混凝土采用C35。四肢角钢(Q235,L140×10)格构柱直接埋设在桩内,与桩搭接3米,格构柱与桩钢筋笼共两处电焊焊接,即格构柱和钢筋笼顶处及格构柱底和钢筋笼处。格构柱柱顶设一块40mm 厚钢板,作为格构柱与塔吊基础节的连接板,标高为-2.0m。详见附图。 五、工程地质及水文情况 详见地质报告 六、4#塔吊矩形格构式基础计算书 1、塔机自身荷载标准值

独立基础设计计算书

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程名称:基础工程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柱下独立基础设计 专业:道桥班级:道桥1001 学生姓名: 豹哥学号: 1000000000 指导教师:周老师 湖南工业大学科技学院教务部制 2012年 12 月 9 日

目录 1 引言 (2) 1.1 基础课程设计目的 ....................................................................................................... 2 1.2 基础课程设计基本要求 .. (2) 1.2.1 说明书(计算书)的要求 ................................................................................. 3 1.2.2 基础施工图纸的要求 .. (3) 2、柱下独立基础设计 (3) 2.1 设计资料 ....................................................................................................................... 3 2. 2独立基础设计 (4) 2.2. 3.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a f (4) 2.2.4.初步选择基底尺寸 (5) 2.2.5.验算持力层地基承载力 ....................................................................................... 5 2.2.6.计算基底净反力 ................................................................................................... 6 2.2.7.基础高度(采用阶梯形基础) ............................................................................... 6 2.2.8.变阶处抗冲切验算 ............................................................................................... 7 2.2.9.配筋计算 ............................................................................................................... 8 2.2.11.确定B 、A 两轴柱子基础底面尺寸 ................................................................... 9 2.2.12.B 、A 两轴持力层地基承载力验算 .................................................................. 10 2.2.13. 设计图纸 (10) 3. 主要参考文献 ........................................................................................................................... 12 附录 (13) 钢筋表..................................................................................................................................... 13 课程设计任务书 ..................................................................................................................... 14 致谢词 .. (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