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汉语谚语常用的修辞手法

浅谈汉语谚语常用的修辞手法
浅谈汉语谚语常用的修辞手法

浅谈汉语谚语常用的修辞手法

摘要:汉语谚语是汉语熟语中的一种,以朴实无华的形式尽显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汉谚语博大精深,内容丰富包罗万象,形式优美,广泛地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把抽象的意思形象化,深奥的事理浅显化,生活知识情趣化。汉语谚语是汉民族智慧的结晶,表现了中华人民创造语言财富的艺术才华。

关键词:谚语、特点、修辞

汉谚语是汉语熟语中的一种,是民间流传的口头上常用的简炼通俗的语句,例如“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谚语是在汉语中使用数量较多,使用频率很高的一种词汇。谚语历史悠久,在古代典籍中也常使用,在古代典籍中谚语常被单称为“谚”或者“语”。汉语谚语,以朴实无华的形式尽显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学习谚语能丰富我们的知识,研究谚语,能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汉谚语博大精深,丰富多彩,内容包罗万象,是汉民族智慧的结晶,是珍贵的文化遗产,现拟分析谚语常用的修辞手法,进一步认识博大精深的汉文化。

一、谚语该说

(一)谚语定义

谚语历史悠久,我国古代典籍,如《左传》《史记》《汉书》等都引用了很多谚语,谚语在古代典籍中,常常被单称为“谚”或“语”。究竟什么是谚语呢?王勤在《谚语歇后语概说》中这样说:谚语是人民群众生活斗争的经验总结,是具有传授经验和劝诫功能,流传于人民群众口头上的现成语。[1]马占坤在《词汇》中这样定义:谚语是通俗浅易、生动活泼的韵语或短句,主要以口语形式,在广大群众中间流传习用,是表现群众生活经验或感受的一种“现成话”[2]《新华字典》在“谚”后面是这样解释的“谚语,社会上流传的固定语句,用简单通俗的话反映出某种经验和道理。”[3]《现代汉语辞海》是这样解释的:“在群众中流传的固定的语句。用简单通俗的话反映出深刻的道理。”[4]从各家的定义中,我们可以知道谚语是汉语熟语的一种,是流传于民间的通俗易懂的生动活泼优美的语言,多数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在人民群众中广泛流传的,并且多数是口头流传的短句或韵语。

(二)谚语特点

谚语是汉语熟语中的一种,是流传于民间的通俗易懂的生动活泼优美的语言,多数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在人民群众中广泛流传的,并且多数是口头流传的短句或韵语。谚语像微雕艺术一样,在粒米大空间上,反映大千世界的形形色色,因此谚语有自己的特点。

1、思想内容的广泛丰富性

谚语的思想内容涉及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传授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哲学知识。从内容上划分种类,可以分生产谚、讽刺谚、气象谚、风土谚、常识谚等。。例如“水土不出田,粮食吃不完”,“生土变熟土,一亩变两亩”,这些是反映生产的生产谚。汉语谚语中关于生产的谚语占有很大的比重,包括农、林、牧、副、渔业,其中以农谚的数量最大。又如:“早霞不出门,晚霞出千里”,“早看东南,晚看西北”这些是反映气象规律的气象谚。再如“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桂林山水甲天下”,“送行的饺子,迎风的面”这些是反映风土人情的风土谚。

2、语言的通俗易懂性

谚语多数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并且是在人民群众中广泛流的一种熟语,谚语中选用了很多生活化的词语,因此谚语在语言上有通俗易懂的特点。例如“秤砣虽小压千斤”,小小的秤砣可以称起大大的分量。用人们熟知的常见的秤砣比喻“人小胜重任”这个意思。用来自生活的寻常语,显示了谚语通俗易懂的语言特点。

3、形式的优美精致性

优美形式主要是指精美的语言和巧妙的修辞,谚语语言是凝练简洁的,又是生动形象的,也是口语化的。同时,谚语又巧妙地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使得谚语在形式展现出优美的形态。谚语是丰富内容和优美形式的和谐统一。

二、汉谚语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探析

谚语的内容包罗万象,为了准确、鲜明、生动地把内容表达出来,巧妙地调动了各种修辞手法,例如比喻、对偶、夸张、对比、拟人以及借代、反问等等。(一)比喻

比喻就是把比方,是本质不同又有相似点的事物描绘事物或说明道理的辞格,也叫“譬喻”。[5]我们知道,比喻中有本体,喻体及比喻词。本体是比喻里被比方的事物,喻体就是用来打比方的事物,比喻词是联系本体和喻体的词语。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性质不同的两种事物,利用他们之间的某一方面的相似点来打比方,就构成了比喻。[5]比喻又可以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类。

比喻是谚语中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法。在谚语中,使用比喻这种修辞手法的谚语比比皆是,例如:

①真理象太阳。

②收麦如救火。

③隔行如隔山。

④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甜如蜜。

⑤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

从比喻手法上看,这些例子都是明喻。例①②③中,“真理”、“收麦”、“隔行”是本体,“太阳”、“救火”、“隔山”是喻体,本体和喻体之间用比喻词“象”、“如”连接。同时,从形式上看,它们是由单一部分构成的谚语。例④⑤从形式上看是由前后两部分构成,前后部分分别由自己的本体、喻体以及比喻词。换句话说就是,一句谚语中有两个比喻句。这些是通过比喻词将本体和喻体连接起来的比喻句,也就是我们说的明喻。

也有谚语是运用暗喻的手法,也就是本体喻体都出现,不是用“如、似、象”等比喻词连接,而是用“是、变成、成为”等词语连接本体和喻体。例如:

①人是铁,饭是钢。

②勤是摇钱树,俭是聚宝盆。

例①中用铁炼成钢才坚韧比喻人有饭吃才强壮。例②中把勤和俭比作财富。这些例子没有用比喻词,而是用判断动词“是”连接,这就是谚语的暗喻手法。

有的谚语也使用借喻的手法,不仅省去了比喻词,还省略了本体,直接把喻体当作本体来说。例如:

①天上无云不下雨,地下无水不行船。

②一根草绳搓不成绳,一片篾编不成箩。

③日中则昃,月满则亏。

例①用有云才能成雨,有水才能行船这样的条件关系比喻没有一定条件是产生不了后果的普遍规律。例②则用编绳编箩比喻一人成不了大事,说明人多力量大的道理。例③用日斜月亏的自然现象来说明物极必反的哲学道理。

从上面的例子看,不管是使用明喻,暗喻还是借喻手法的谚语,都有自己的特色。它们往往是用人们非常熟悉的事物,如飞禽走兽,花草树木,农田作物等

来说明抽象的,陌生的事物,这样更便于表现出事物的特征,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使得抽象的概念变得形象具体,从而增强了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和鲜明性。[6]使用比喻这种修辞手法,不仅能使谚语有具体可感的形象,而且表达含蓄,产生一种言在此而意在彼,“言近旨远,辞浅意深”的语言效果,我们可以说,没有比喻就没有谚语,比喻是谚语的生命。

(二)对偶

除比喻外,对偶也在谚语中被大量采用。对偶是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字数相等、意义上密切相连的两个短语或句子,对称地排列的一种修辞手法。对偶从形式上看,音节整齐匀称,节律感强;从内容上看,凝练集中,概括力强,因此富于匀称美和音乐美,是谚语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法。例如:

①天上无云不下雨,地下无水不行船。

②无风树不响,无病不死人。

③不见黄河心不歇,不到长江步不停。

④见火不扑火烧身,见蛇不打蛇咬人。

这些谚语,前后两个分句字面的说法虽然不同,但是彼此的语义总是相关、相类似的,往往是互相合作,说明一个共同道理的,这类谚语是对偶中的正对格式。例①是通过事实来说明没有一定条件是产生不了后果的普遍规律。例②是说明有因才有果。上面的例子,前后两个分句虽然字面上的意思不同,但是最后表达的是同一个道理。

除了正对格式外还有反对格式,也就是有对比性的谚语,它们在内容上矛盾对立,形式上对称对偶,例如:

①金钱如粪土,人品值千金。

②肯问人者聪明,假装者愚蠢。

③一时强弱在于力,千古胜负在于理。

例①金钱如粪土般无价值与人品值价千金之间的矛盾,例②聪明与愚蠢的矛盾。这些例子都是在内容上矛盾,在形式上对称,形成语义上的对照,对比鲜明。

对偶还有一种串对格式,串对又称“流水对”,就是上下句意思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例如:

①只因上岸身安稳,忘却从前落水时。

②吃过黄连苦,更知蜜糖甜。

③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例①是因果关系,例②是递进关系,例③则是条件关系。这类谚语,语义凝炼,节奏鲜明。

运用对偶,能使谚语看起来句式整齐,赏心悦目,读起来琅琅上口,听起来音调和谐,便于记忆传诵。

(三)夸张

夸张是故意言过其实,对客观的人或事物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的一种辞格。

[5]换句话说说夸张就是我们平时说的“言过其实”。许多谚语就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例如:

①谷子栽得稀,不够喂小鸡。

②烂麻搓成绳,力量大千斤。

③理字不多重,万人抬不动。

④三人都一心,黄土变成金;三人不一心,黄土变成灰。

例①是强调谷子栽得稀要减产的道理,说产量不够喂小鸡,则是言过其实。例④强调团结的作用,说同心则黄土变黄金。这些例子明显地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但由于它们抓住了事物本身的特征,虽然言过其实,但不给人虚伪的感觉。⑧所以说夸张不是虚伪,而是从真实感受出发,以现实生活为基础的意境描写。

运用夸张这种修辞,抓住事物本身的特征,故意言过其实,反而更能够突出集中地表现谚语的思想感情,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深刻的印象。

(四)对比

对比是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种辞格,也叫对照。谚语中也大量采用了对比的手法。例如:

①宁愿站着死,不愿跪着生。

②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

③直率坦白真君子,笑里藏刀是歹人。

④东家万石仓,佃户无口粮。

例①通过前后对照,“站着死”与“跪着生”的两种选择,赞扬了“站着死”

也就是坚持真理的高尚品格。例④通过鲜明的对比,“万石仓”与“无口粮”

的对照,揭示了旧社会剥削压迫带来的贫富差距,使人痛恨压迫剥削的旧社会。

谚语使用对比的手法,让好的显得更好,坏的显得更坏,对的显得更对,错的显得更错。通过对比,把道理摆得更全面、更透彻,把观点说得更强调、更充分,现象摆得更鲜明。在鲜明强烈的对比中,歌颂真善美,抨击假丑恶,让人们明白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一正一反,一扬一抑,对比强烈,令人深思。谚语通过对比加强了它的表现力。

(五)拟人

根据想象把物当作人或把人当作物写,或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这种辞格叫比拟。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5]拟人也是谚语常用的表现手法。例如:

①谷子生得乖,无水不怀胎。

②肥料对你笑,看你找不找。

③雷雨先唱歌,有雨都不多。

④谷雨麦打包,立夏麦呲牙。

这些例子中,“怀胎”、“对你笑”、“唱歌”、“呲牙”都是说明人的动作行为的寻常词语。用在谚语中,使非人的事物有了人的情态,寻常的词语有了不寻常的用法,赋予物以人的形象,人的言行,人的感情,人的本事,使物人格化。

使用拟人手法的谚语,使得谚语生动形象,更具有趣味性,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和亲切的感觉,大大加强了谚语的感染力。

(六)借代

不直说某人或某物的名称,借同它密切相关的名称去代替,这种辞格叫做借代,也叫“换名”。[5]谚语中,也广泛地用了这一手法。例如:

①众人的舌头,能把高山说倒。

②东奔西跑,不如拾粪弄草。

③舌头上打滚,脚底下抹油。

④三个臭皮匠,合成诸葛亮。

⑤不怕红脸关公,就怕白脸曹操。

这些例子中,例①的“舌头”指代嘴,这一类是以部分代整体的类型。例②的“东奔西跑”指代游手好闲,“拾粪弄草”指代参加农业劳动,这类以具体代抽象的

类型。例④中的“诸葛亮”是历史人物的名字,是智慧者的代称,这一类以专有名词代泛指,这类以个别代一般的类型。例⑤的“红脸”指代性格直爽的人,“白脸”指代性格狡诈的人,这是一种引申式的以具体代抽象。⑨

运用借代,移花接木,借甲代乙,这样一来,化抽象为具体,变明显为含蓄,突出语言的形象性。运用借代这种修辞手法可以突出谚语的精炼性、生动性和形象性,提高了谚语的表现力,增强了谚语的表达效果。

(七)反问

反问也是无疑而问,明知故问,又叫“激问”。[5]反问只问不答,把要表达的确定意思饱含在问句里。否定句用反问语气说出来,就表达肯定的内容,反之,肯定句用反问语句说出来就表达否定内容。这种表现手法也用于谚语中。例如:

①爱火不爱柴,火从哪里来?

②出门不问风浪事,怎能打得大鱼回?

③世上哪有不散的筵席?

这些例子都是反问句式,这些答案是毋庸置疑的,用反问的语气,着重强调,使得观点更加明确,表达的感情更加强烈。

(八)修辞手段的综合运用

另外,有的谚语使用的修辞手法不止一种,而是同时使用几种修辞手法。如“好戏能把人唱醉,坏戏能把人唱睡”,既用了夸张手法,又用了对偶手法。“田是崽,水是娘。”既用了比喻手法,也用了对偶手法。

三、汉语谚语的语用效果

谚语是一种生动,活泼的群众语言,它活跃在人们的口头上,出现在各种文体的文章中。谚语是词汇中语的一部分,作为词汇,必然有语法功能,它又是一种语言,作为语言它又有社会功能和修辞功能。

(一)语法功能

从语法作用上看,作为比较固定的语言形式,谚语可以独立成句,也可以充当句子的各种成分。

单独成句的谚语具备主语和谓语,表达的是一个完整的意思。例如:“打墙也是动土!已经惊动了人,今儿乐得还去逛逛。”“打墙也是动土!”具有主语和谓语,在句子中是作为一个句子出现的。单独做句子的谚语,有时在前面加上“俗话说”、“常言道”之类的话。

在句子中谚语可以充当句子各种成分。谚语充当句子成分时可以作主语、谓语、宾语和定语。

(二)社会功能

作为总结各方面经验为主要特征的谚语,对提高人们的思想认识,对人们进行现实实践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提高认识

谚语中蕴藏着朴素的唯物辩证思想,这些谚语具有极强的说服力,个人以启

示和教育。谚语中的辩证主义思想,对培养人们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能比较正确地认识自然和社会的现象,提高分析事理的能力是有一定意义的。人们学习谚语,能从中得到收益。例如,人们读到“好钢用在刀刃上”、“打蛇先打头,擒贼先擒王”这些谚语,对处事要抓要点的道理会有一定的认识。人们学习“人多主意好,众人拾柴火焰高”对于团结的重要性也将有一定的认识。人们学习谚语,都会从谚语中受到启发和教益。丰富的谚语从各方面给人们的思想以丰富的营养,让人们加强对生活的感激,提高思想认识水平。[1]

2指导实践

谚语来源于群众的实践,反过来又给人们的实践以启发和指导。人们在生产、生活、工作、学习等方面,可以从谚语中得到启发和借鉴。[1]能起到这种作用的谚语主要是农副谚、气象谚、各种生活知识谚。“开水不响,响水不开”、“水滚不响,油滚不动”这些谚语在我们的日常中起到指导作用。

(三)修辞功能

由于谚语能给人知识,有的还有指导人们实践的作用,许多作家把谚语吸收在自己的作品里,使谚语发挥它修辞上的作用。

1加强语言的说服力

写文章,发议论,为了说明所提出的论点是正确的,必须依靠论据加以证明。有了站得住脚的论据,文章和议论才有不可辩驳的的逻辑力量和说服力量。

[1]

谚语源远流长,在群众中的影响很大,许多谚语已经成为人们自觉地用来指导自己的行动的信条。作者在说理时有针对地引用谚语,可以使论据更加充足,使语言更具有说服力。使用谚语作为道理论据,加强了语言的说服力。

2使语言更生动活泼

由于许多谚语产生于民间,大量口语词的采用,使谚语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说起来亲切、自然,非常生动。文章中引用谚语,不管是叙述道理还是描写事物,都会产生生动活泼的效果。谚语中最常见的修辞手法是比喻,比喻是谚语的生命,而比喻的语用效果是增添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引用谚语,使得语言更生动活泼。

三、总结

汉谚语内容丰富,形式优美,广泛地运用了各种修辞手法,把抽象的意思形象化,深奥的事理浅显化,生活知识情趣化。汉语谚语表现了中华人民创造语言财富的艺术才华。汉语谚语使用的修辞手法有很多,远不止以上分析的几种。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如“反复”、“双关”、“顶针”等修辞手法在谚语中也有运用。“穷人知道穷人苦,穷人见了穷人亲。”这是反复,反复了“穷人”强调了“穷人”阶级之间的深厚感情。“熟能生巧,巧能生精。”这是顶针,通过顶针手法表现的事物之间的关系,事理清晰,逻辑严密,含义揭示得更深刻。①另外,有的谚语使用的修辞手法不止一种,而是同时使用几种修辞手法。如“好戏能把人唱

醉,坏戏能把人唱睡”,既用了夸张手法,又用了对偶手法。谚语使用的多种修辞手法,使得谚语更加形象,生动。汉语谚语,以朴实无华的形式尽显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汉语谚语尽显中华民族文化的无限魅力。我们要从多角度去品味中华民族博大精深文化的魅力!

参考文献;

【1】王勤.谚语歇后语概说[M].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

【2】马占坤.词汇[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3

【3】新华字典[].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

【4】现代汉语辞海[].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

【5】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6】徐宗才.俗语[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7】温端政.谚语[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8】武占坤.中华谚谣研究[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0

现代汉语语法与修辞答案讲课教案

“他主张赶快去”中的“赶快去”是()。 .副词性宾语 .受事宾语 .谓词性宾语 .施事宾语 2、 a.村子里回来了一批转业军人。 b.村子里有一批转业军人回来了。 以上两个句子()。 . D. 都是兼语句 .是存现句和兼语句 .都是存现句 .是兼语句和存现句 3、 “我去还是不去?”是()。 . C. 特指问句 .正反问句 .选择问句 .是非问句 4、 有意义的能独立使用的最小语言单位是( )。

.语素 .短语 .词 5、 “不”和“没”都属于()。 .程度副词 .否定副词 .范围副词 .时间副词 6、 “彻底解决”是()。 .偏正短语 .中补短语 .动宾短语 .主谓短语 7、 “小张写了一篇文章”中的“小张”是()。 .施事主语

.谓词性主语 .中性主语 8、 “明代医药家李时珍”是()。 .联合短语 .偏正短语 .主谓短语 .同位短语 9、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是运用了()。 .串对 .正对 .反衬 .反对 10、 大理花多,多得园艺家定不出名字来称呼。 大理花艳,艳得美术家调不出颜色来点染。 大理花矫,娇得文学家想不出词句来描绘。 大理花香,香得外来人一到这苍山下.洱海边,顿觉飘飘然不酒而醉。以上句子对辞格的使用是()。 .兼用加套用

.辞格连用 .辞格兼用 11、 “今天冷极了。”是()。 . F. 动词谓语句 .名词谓语句 .主谓谓语句 .形容词谓语句 12、 下面短语中属于偏正关系的是( )。 . E. 抬进去 .悄悄进来 .看小说 .门开了 13、 下列诗句中,不是对偶句的一项是()。 . B.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现代汉语语法修辞

现代汉语语法修辞 1、课程描述 1、掌握新的语法的修辞理论。 语法:例:副词+名词很中国,很绅士,很女人,非常春天 修辞:例:教授曲解(修辞辞) 2、提高中学语文语法、修辞教学能力。 3、一门语言应用理论的理解。 例:小草(主)偷偷(壮)的从土里(壮)钻(定)出来了(补),嫩嫩的,绿绿的。 例:《济南的冬天》,结尾:这就是冬天(定)的济南(中心语)。 小鬼,快离开我,我掉进泥潭里了!(不能调换,突出老班长把别人的生命看得比自己还重)《繁星》巴金 我爱月夜,但我也爱星天。从前在家乡,六七月间的夜晚,在庭院中纳凉时,我最爱看天空中密密麻麻的繁星。看着那星天,我就会忘掉一切,仿佛就回到母亲的怀里(复句多意性)。(但……也)递进 论:学习语法、修辞知识的意义。(在中心教学中的作用) 1、提高语言的分析和运用能力。 《老山界》:天色晚了,肚子饿了,许多人烦得叫起来,骂起来。……黎明的时候被人推醒,说是准备出发。山下有人送饭来,不管三七二十一,抢了一碗就吃。 红军战士形象:言行不文明,贬义褒用。 例:《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定)思想家(主)停止思想了。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还不到2分钟,等我们再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是永远地睡着了。 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修辞手段,精确表述,模糊表达。语法手段:倒装句(突出时间的重要性),字下有线的——讳饰,都表示去世。 2、提高组织教学的能力。 《济南的冬天》用的儿话音多少(12处左右,喜爱,柔美)?用了多少小为词头的问?小山,小雪,小水墨画…….10多处(是虚化的写法,并非真的小,而是给人于亲切,喜爱的感情)。 例: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高,响亮(通感)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例:高尔基《童年的朋友》 写外祖母:她的头发多得出奇,密密地盖着两肩,胸脯、两膝,一直垂到地上,乌黑乌黑的,泛着蓝光。 写头发的密、黑、厚、长语法手段:形容词+补语+壮语+形容词词汇手段:重叠,变词语 二、中学语文语法、修辞教学存在的不足 1、中学语文、语法、修辞教学无纲可依。 2、修辞理论研究与整个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脱节。 三、现代汉语有那七种语法实体?举例说明。 答:语素、词、短语、小句、复句、句群、句子语气。 1、语素:是有意义的最小语法单位。例:徘徊(不自由语素)(不能分开)学(自由语素)、习(半自由)、山、水 2、词:是独立运用的最小语法单位。例:学习、徘徊(动、名、形)

汉语俗语英译20句

汉语俗语英译20句1. 她动不动就骂她的孩子们,但孩子们都知道她是刀子嘴豆腐心。 She always scolded her children, but they knew that she had a sharp tongue but a soft heart. She always scolded her children, but they knew her bark was worse than her bite. 动不动: easily; frequently; at every turn 动不动就感冒:catch a cold easily 动不动就发脾气:be apt to lose one?s temper; often get into a temper 他动不动就训人:He is always lecturing people. 刀子嘴豆腐心:have a sharp tongue but a soft heart 2. 他是不到黄河不死心。 He wouldn?t stop until he reached the Yellow River—to give up until his hope has gone. 不到黄河不死心: not stop until one reaches the Huanghe River—not stop until one reaches one?s goal; refuse to give up until all hope is gone 3.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It takes ten years to grow trees, but a hundred to rear/cultivate people. 4. 他这一去如石沉大海,再无消息。 He left like a stone dropped into the sea and has never been heard of. 石沉大海: like a stone dropped into the sea---disappear for ever; never to be seen or heard of again . 5.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浙大远程教育现代汉语语法修辞作业答案全集

语法修辞 1.“火车在广矛盾田野上蜿蜒前进,收过秋的田野,显露出疲惫的黄褐色。”应用了( C移就)辞格。 2.下列四组词中,一般能受“不”修饰的是( A 动词、形容词)。 3.下列短语中结构关系相同的一组是( D 走或留、书本钢笔)。 4.“虽然生活很艰辛,但活泼可爱的小女儿成了他的开心果。”用的辞格是(C 暗喻)。 5.“经过这次交流,使我们深切地理解了对方的苦衷。”一句里的语病是因为(C 成分残缺)引起的。 6.“知道那个不好消息后,心中的阴云就一天天变得厚重起来。”用了( D 借喻)。 7.下列单位中,可以是语素,也可以直接充当词的是(B 书)。 8.“倒装”这中现象只能出现(D 句子)单位中。 9.语体是(D 语言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产生的与特定的社会领域相应的功能特征体系。)。 10.下列短语中,属于多义的是(C 我们要学习文件)。 A 去北京玩 B 你为什么这样说 C 我们要学习文件 D 不要跟陌生人说话 11.下列四组词中,词性相同的一组是(C )。 A 现在、已经 B 红、绿化 C 的、着 D 突然、忽然 解释:“突然”是形容词,除了做状语以外,还能作定语、谓语、补语。“忽然”是副词,只能做状语。 12.下列短语中与“买了一本”结构关系一致的是( D 写了一句)。 13.“线儿缝在军衣上,情意缝进我心里。”用了(A 拈连)辞格。 14.“揭露10家对华贸易友善的美国公司。”中的“揭露”使用不当的原因在于(C 感情色彩不妥)。 15.超常修辞一般不常见于下列(D 公文公告)语境中。 16.下列用了关联词,但不属于复句的是( A )。 A 只有在这个时候,他才能忘却他心中的不快。 B 只有你来了,我们才可以出发。 C 因为下雨,车子也开不起来了。 D 他一来,会场的气氛就完全不同了。 17.词的语法功能是指词的(D 组合能力)。 18.下列四组词语中,用主谓式方式构成的有(C 肉麻)。 19.在下列语体中辞格应用频率和类型最丰富的应为(A 文学) 20.“他是我们村出了名的勤快人——一件衣服能穿一个月都不洗。”使用的辞格是(B 反语)。 21.下面句子中“看起来”应看作句子一般成分(而不是特殊成分)的是( C )。 A 看起来要下雨了 B 她看起来要倒下了 C 书一到手,他就看起来了。

现代汉语第六章 修辞手法

章六修辞 一、名词解释; 1、修辞:指在表达内容和语言环境确定的前提下,如何积极调动语言因素和非语言因素,以加工后的最 恰当的语言形式获取最理想的表达效果的语言加工实践活动即修辞。主要有三个含义,一是运用语言的方法、技巧和规律;二是说话和写作中积极调整语言的行为;三是指以加强表达效果的方法、规律为研究对象的修辞学或修辞著作。 2、语境:即语言环境,一般指在语言运用中对话语有影响的情景、情况、关系等。包括主观语境因素如 身份、职业,和客观语境因素,如时间、地点。 3、长句:指词语多,结构复杂,形体较长的句子,包括分句长、层次复杂的复句。 4、散句:指结构不整齐,各式句子交错运用的一组句子。 5、主动句/被动句:一件事物中既有施事又有受事,表达时用施事作主语的是主动句,用受事做主语的是 被动句。 6、比喻:又称譬喻、打比方。即用本质不同但又有相似点的事物描绘事物或说明道理的辞格。其中被比 方的事物称“本体”,用来打比方的事物称“喻体”。联系二者的词语是“喻词”。 7、比拟:根据想象把物当做人或把人当做物加以描绘,或将甲物当作乙物加以描写的辞格。 有拟人和拟物两种基本类型。 8、借代:即换名。不直接说某人或某事,借用与其密切相关的名称代替,其中被代替的事物为“本体”, 用以代替的事物为“借体”。 9、拈连:即顺拈,利用上下文语境,把用于甲事物的词语巧妙用于乙事物的辞格。甲事物一般为具体事 物,列于前;乙事物一般为抽象事物,列于后。利于形成风趣简练的修辞效果。 10、双关:指利用语音或语义条件,有意使语句同时关顾表面和里面两种意见,言在此而意在彼的辞格。 11、仿词:指根据表达的需要,更换现成词语中某个语素,临时仿造出新词的辞格。是仿似的一种形式。 【仿似即仿化,包括仿词和仿句】 12、反语:又称反话、倒反,指故意使用与本来意思相反的词语或句子以表达本意的辞格。 13、婉曲:又称“婉转”,有意不直接说明某事物,而借用与其事物相应的同义语句婉转表达的修辞手法。 14、设疑:又称“歧义”,指说话时特意将关键部分隐藏而达成疑义,随后在适当时候补说以消除疑义、明 了语义的辞格。 15、对偶:用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字数相等、意义密切的两个短语或句子,对称地排列以表达相同、相 关或相反意思的修辞手段,包括正对、反对、串对三种基本形式。 16、排比:将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密切相关的句子或句子成分排列并连续说出相关意思,从 而使得内容及语势增强的修辞手段。 17、顶真:用上一句结尾的词语做下一句的开头,使前后句子头尾蝉联,上下递接的辞格。又称联珠、顶 针。 18、回环:将前后语句组织成循环往复形式,用以表达不同事物间的有机联系的修辞手段。 19、映衬:为突出主体事物,用类似或相反、相异的事物做陪衬的辞格。 20、层递:指根据事物的逻辑关系,连用结构相似、内容递升或递降的语句,表达层层递进的事理的辞格, 包括递升和递降两种基本类型。 21、通感:又称移觉,叙事状物时运用词语,使不相通的感官感受相互沟通起来的辞格。 二、简答题; 1、修辞与语音的关系? 答:【区别】各有不同的研究对象;语音研究语言声音的性质、结构规律;修辞研究运用语言因素、规律以提高表达效果,及研究语音现象于特定语境中表现出来的感情色彩、民族风格等。 【联系】:二者相互促进; (1)语言在突出语义及增强音律美方面为修辞提供条件,丰富修辞内容,形成修辞方式,如歇后语、双关。

现代汉语修辞学(八)

现代汉语修辞学(八) 一、填空题 1.把下面各例句使用的修辞格填在括号里。 ⑴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⑵在战略上我们要藐视一切敌人,在战术上我们要重视一切敌人。() ⑶杨柳婀娜多姿,可谓妩媚极了;桃李绚丽多彩,可谓鲜艳极了。() ⑷夕阳辉耀着山头的塔影,月色映照着河边的流萤。() ⑸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⑹当面不说,背后乱说;开会不说,会后乱说。() ⑺说的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行的是自由主义。() ⑻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啊,我多么伟大!”有的人俯下身子为人民当牛马。() ⑼这种作风,拿了律己,则害了自己;拿了救人,则害了别人;拿了指导革命,则害了革命。() ⑽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⑾总理啊,我们的好总理!你就在这里啊,就在这里!-在这里,在这里,在这里……() ⑿唉!七毛钱竟买了你的全生命-你的血肉之躯竟抵不上区区七个小银元么?生命真太贱了!生命真太贱了!() ⒀怒吼吧,黄河!怒吼吧,黄河!怒吼吧,黄河!掀起你的怒涛,发出你的狂叫!向全世界人民发出战斗的警号!() ⒁无耻啊!无耻啊!这是某集团的无耻,恰是李先生的光荣。 ⒂坐,请坐,请上座;茶,敬茶,敬香茶。() 2利用同音现象构成的双关叫______双关,利用多义现象构成的双关叫______双关。 3.设问是______、______的修辞方法。 4.反问是______、______的修辞方法。用否定句反问表示______的意思,用肯定句反问表示______的意思。 5.讽刺性反语是______,表达______、______或______,多用于对敌斗争;愉快性反语是______,表达______、______或______,多用于人民内部,往往带有幽默风趣的意味。 6.把下面各例句使用的修辞格填在括号里。 ①姓陶不见桃结果,姓李不见李开花,姓罗不见锣鼓响,三个蠢才哪里来。() ②“可是到了后来,碰了几次壁,就把鼻子碰扁了。” “碰壁?”我说,“你怎么会碰壁呢?是不是你走路不小心?” “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③“真是荒唐之至!”刘思杨忍不住笑了起来,“打了败仗,国民党国防部还要厚着脸皮宣布和平,真是别开生面的大杰作。”() ④这么多年过去了,她秀丽的容貌竟然没有多大变化,只是眼角和额上添了些岁月流逝的痕迹。() ⑤我们用什么方法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 ⑥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就只觉得它只是白杨树?() 7.仿词可以是______仿造,也可以是______或______仿造。前者叫做______,后者叫

80句中文谚语的英文翻译

80句中文谚语的英文翻译,简直太美了! 01. A bosom friend afar brings a distant land near.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02. A common danger causes common action. 同舟共济。 03. A contented mind is a continual/perpetual feast. 知足常乐。 04. A fall into the pit, a gain in your wit. 吃一堑,长一智。 05. A guest should suit the convenience of the host. 客随主便。 06. A letter from home is a priceless treasure. 家书抵万金。 07. All rivers run into the sea. 殊途同归。 08. All time is no time when it is past.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09. An apple a day keeps the doctor away. 一日一个苹果,身体健康不求医。 10. As heroes think, so thought Bruce. 英雄所见略同。 11. A young idler, an old beggar.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12. Behind the mountains there are people to be found. 天外有天,山外有山。 13. Bad luck often brings good luck. 塞翁失马,安知非福。 14. Bread is the stall of life. 面包是生命的支柱(民以食为天)。 15. Business is business. 公事公办。 16. Clumsy birds have to start flying early. 笨鸟先飞。 17. Courtesy costs nothing. 礼多人不怪。 18. Custom makes all things easy. 习惯成自然。 19. Desire has no rest. 人的欲望无止境。 20. Difficult the first time, easy the second. 一回生,二回熟。 21. Do not change horses in mid-stream. 别在河流中间换马。 22. Do not have too many irons in the fire. 贪多嚼不烂。 23. Do not pull all your eggs in one basket. 别把所有的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不要孤注一掷。) 24. Do not teach fish to swim. 不要班门弄斧。 25. East or west, home is the best. 东奔西跑,还是家里好。 26. Experience is the best teacher. 实践出真知。 27. Fact is stranger than fiction. 事实比虚构更离奇。(大千世界,无奇不有。)

常见修辞和词语手法及作用以及答题方法

九、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 《考试说明》对本考点的基本要求是:能够“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能力层级D”.常见的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由于不考名词性术语,所以本考点重在考查这八种修辞方法的运用能力. 从命题角度看,本能力点的试题主要有单一角度型和复合型两种.单一角度型试题是指在试卷中单独设一小题对修辞格运用方面的能力进行考查的试题.复合型试题是指在试卷中不但单独考查修辞知识及其运用的能力,还与其他文字表述的能力结合在一起进行考查. 从试题取材看,能够作为修辞题题料的,主要是那些描写、叙述或抒情方面的语段,比喻论证性的语段也可以作为修辞题的题料,说明性的语段一般不进入修辞性试题. 修辞的考查越来越注重全面性、开放性、实用性、新颖性和时代性,主要和仿写、续写句子、图表题等放在一起综合考查,还有一些限定条件和发散性的修辞手法运用的题目,以便考查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从近几年的高考看,修辞复习的重点不是辞格,而是应用.修辞用于书面语,便于语句的整齐、连贯、含蓄、形象.总之,注重实用、注重能力、注重表述、注重综合是高考对修辞考查的重点. 温馨提示 本专题主要有两种题型,即主观题和客观题. 本专题的应试,应注意以下六个方面的失分因素:①平时阅读面狭窄,阅读量不足,读书缺乏精读细品的意识,语感底蕴浅薄,临场找不到感觉,糊里糊涂做题.②不能分辨各种修辞方式,找不到做题的切入点,抓不住主要矛盾.③不能准确地把握各种修辞格的运用规则,只在个别字眼上兜圈子.④阅读题面缺少激情,不能正确及时地进入角色,主观潜能得不到正常发挥.⑤词汇贫乏,做文字表述性试题时,不能恰如其分地表情达意,只是勉强地凑字补句.⑥不能正确地审题,片面地理解试题.[来源:学科网ZXXK] 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时,用同它有相似点的别的事物或道理来打比方,这种修辞格叫做比喻.比喻里被比方的事物叫“本体”,用来打比方的事物叫“喻体”,连接本体与喻体的词语叫“喻词”. ⑴构成比喻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现代汉语语法与修辞答案

“他主张赶快去”中的“赶快去"是()。 .副词性宾语 .受事宾语 .谓词性宾语 .施事宾语 2、 a。村子里回来了一批转业军人。 b。村子里有一批转业军人回来了。 以上两个句子()。 . D. 都是兼语句 .是存现句和兼语句 .都是存现句 .是兼语句和存现句 3、 “我去还是不去?”是()。 . C. 特指问句 .正反问句 .选择问句 .是非问句 4、 有意义的能独立使用的最小语言单位是( )。

.句子 .语素 .短语 .词 5、 “不”和“没”都属于( )。 .程度副词 .否定副词 .范围副词 .时间副词 6、 “彻底解决”是()。 .偏正短语 .中补短语 .动宾短语 .主谓短语 7、 “小张写了一篇文章”中的“小张”是()。 .施事主语 .受事主语

.谓词性主语 .中性主语 8、 “明代医药家李时珍”是()。 .联合短语 .偏正短语 .主谓短语 .同位短语 9、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是运用了()。 .串对 .正对 .反衬 .反对 10、 大理花多,多得园艺家定不出名字来称呼。 大理花艳,艳得美术家调不出颜色来点染。 大理花矫,娇得文学家想不出词句来描绘。 大理花香,香得外来人一到这苍山下.洱海边,顿觉飘飘然不酒而醉。以上句子对辞格的使用是()。 .兼用加套用 .辞格套用 .辞格连用

.辞格兼用 11、 “今天冷极了。"是()。 . F. 动词谓语句 .名词谓语句 .主谓谓语句 .形容词谓语句 12、 下面短语中属于偏正关系的是()。 . E. 抬进去 .悄悄进来 .看小说 .门开了 13、 下列诗句中,不是对偶句的一项是(). . B.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14、 “跑跑有益健康”中的“跑跑"是().

有中国地方特色的民间俗语谚语大全

有xx地方特色的民间俗语谚语大全 俗语: 俗语是汉语语汇里为群众所创造,并在群众口语中流传,具有口语性和通俗性的语言单位,是通俗并广泛流行的定型的语句,简练而形象化,大多数是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反映人民生活经验和愿望。俗语,也称常言,俗话,这三者是同义词。俗语一词,已经普遍用作语言学的术语;常言一词,带有文言的色彩;俗话一词,则有口语的气息。包括俚语、谚语及口头常用的成语 1、一天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2、八分半山一分田,半分水路和庄园。(江西婺源) 3、泰山天下雄,华山天下险,嵩山天下奥,衡山天下秀,恒山天下奇,峨嵋天下秀,青城天下幽。 4、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5、xx不到枉为人。 6、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 7、庐山之美在山南,山南之美数秀峰。 8、峨嵋天下秀,青城天下幽,剑阁天下险,三峡天下雄。 9、xx归来不看山。 10、xx自古一条路。 11、八字没一撇 12、拔根汗毛比腰粗 13、xx一张人皮 14、半斤对八两 15、半路上出家 16、饱汉不知饿汉饥

17、背着抱着一般沉 18、被人卖了还帮着数钱 19、笨鸟儿先飞 20、鼻子气歪了 21、比登天还难 22、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23、比死人多口气 24、便宜没好货,好货不便宜 25、别人牵驴你拔橛子 26、兵败如山倒 27、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28、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29、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30、病急乱投医 31、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 32、不吃xx,不知啥叫苦 33、不吃馒头争(蒸)口汽 34、内地xx,关外xx。 35、xx百害,惟富一套。 36、xx屋里xx,xxxx里屋。 37、人家半凿山腰住,车马都在屋顶过。

中文谚语

中文谚语 导读:本文是关于中文谚语,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1、粗饭养人,粗活益身。 2、出门靠朋友,在家靠父母。 3、千补万补,不如饭补。 4、好处着手,坏处着想。 5、帮人要帮到底,救人要救到头。 6、姑娘讲绣花,秀才讲文章。 7、抛弃时间的人,时间也抛弃他。 8、撑死胆大的人,饿死胆小的鬼。 9、宁在锅里争,不在碗里争。 10、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养儿不知父母恩。 11、宁吃半餐,不吃断餐。 12、吃饭防噎,走路防跌。 13、不怕学不成,就怕心不诚。 14、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 15、吃过的馍馍不香,嚼过的甘蔗不甜。 16、锅不打不漏,话不说不透。 17、吃不言,睡不语。 18、走路怕暴雨,说话怕输理。

19、宁吃飞禽四俩,不吃走兽半斤。 20、弹琴知音,谈话知心。 21、秤能称轻重,话能量人心。 22、千人千脾气,万人万模样。 23、病从口入,寒从脚起。 24、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 25、前三十年睡不醒,后三十年睡不着。 26、不挑担子不知重,不走长路不知远。 27、棋错一着,满盘皆输。 28、笨人先起身,笨鸟早出林。 29、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30、千方易得,一效难求。 31、宁添一斗,莫添一口。 32、交人交心,浇树浇根。 33、儿大不由爷,女大不由娘。 34、积少成多,积恶成祸。 35、好狗不咬鸡,好汉不打妻。 36、大蒜是个宝,常吃身体好。 37、馋人家里没饭吃,懒人家里没柴烧。 38、灯不亮,要人拨;事不明,要人说。 39、耳不听不烦,眼不见不馋。 40、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

41、出汗不迎风,走路不凹胸。 42、关西出将,关东出相。 43、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44、不懂装懂,永世饭桶。 45、好铁要经三回炉,好书要经百回读。 46、船头坐得稳,不怕风来颠。 47、话不要说死,路不要走绝。 48、打蛇打七寸,挖树先挖根。 49、好狗不跳,好猫不叫。 50、久在江边站,必有望海心。 51、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52、不怕乱如麻,只怕不调查。 53、巧言不如直道,明人不必细说。 54、吃饭吃米,说话说理。 55、从小差一岁,到老不同年。 56、端人家碗,服人家管。 57、不可不算,不可全算。 58、火大无湿柴,功到事不难。 59、欺山莫欺水,欺人莫欺心。 60、不笑补,不笑破,只笑日子不会过。 61、鸟贵有翼,人贵有志。 62、当用时万金不惜,不当用时一文不费。

现代汉语语法修辞试题库2

现代汉语题库(修辞·试题) 一、填空题 1.汉语修辞学是一门__________________的语言学分科。 2.______年,______先生的《__________________》的出版,标志着现代中国修辞学的诞生。 3.修辞的要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修辞的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修辞活动要求十分适合语境,不但要适合______,还要适合______。 6.学习修辞,能够____________,还能够____________。 7.学习修辞,一要____________,二要____________。 8.修辞与语音、词汇、语法既有______又有______。 9.词语修辞就是指______的过程。 10.词语修辞一般从______和______两个方面入手。二者______,______。 11.______是选用词语的基本要求,在这个基础上,用词还要求______、______、______等。 12.词语有没有表现力,全看它与具体的上下文是否______。 13.词语的色彩,一般是指词的______和______。 14.词类话用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现代汉语中,平声包括______、______,其音色特点是______,仄声包括______和______,其音色特点是______。 16.韵文中,为了易于上口,把韵母或韵尾相同或相近的字放在某些句子的末尾,这就叫______。这结韵母或韵尾相同或相近的字叫______或______。 17.押韵的方式是多样的,有隔行押的______,有两句一换的______,还有行行押的______等形式。 18.现代汉语中的双声词______、______、______等在语言上都很富有表现力。 19.修辞上把意思相同或基本相同而结构不同的句式叫做______。 20.把结构不同,长短不齐的句子交错运用叫做____________。 21.整句是语言的加工形式,对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类型的句子,多为整句。 22.一般说来,肯定句语气比较______、______,否定句语气比较______、______。 23.双重否定句常见的格式有______、______等。 24.由于修辞的需要,______的句子叫变式句。单句中______、______、______等的句子都是变式句。 25.口语句式的修辞作用主要是______、______,书面语句式的修辞作用主要是______、______。 26.句式修辞主要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修辞格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比喻的基本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三种,用“像”作喻词的是______,用“是”作喻词的是______,这两种比喻都由______、______和______三个部分构成。 29.只出现喻体的比喻叫______,例如:______。 30.喻体在前、本体在后的比喻叫______,例如______。 31.“希望的种子在她的心田中悄悄地生根、发芽了。”中所用的比喻辞格具体属于______喻。 32.比拟包括______和______两种类型,其中后者又可分为______和______两个小类。 33.借代的基础是人或事物间的______性,其特点是隐去______,只出现______。 34.从内容上夸张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__三种,从形式上夸张可以分为______、______两种。

汉语中常用的俗语

汉语中常用的俗语 哀兵必胜An army burning with righteous indignation is sure to win 哀鸿遍野 a land swarming with famished refugees 矮个子里拔将军choose the best person available 爱屋及乌love me ,love my dog 安居乐业live and work in peace and contentment 暗送秋波make secret(love) overtures to sb. 按下葫芦浮起瓢solve one problem only to find another cropping up 八杆子打不着far-fetched ; unrelated 八九不离十pretty close ; just right 白日做梦spin daydreams ; indulge in wishful thinking;be in a fool’s paradise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a centipede dies but never falls down ; old institutions die hard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make still further progress 百孔千疮afflicted with all ills 白马王子Mr.Right ; Prince Charming 白头偕老live in conjugal bliss to a ripe old age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A project vital and lasting importance calls for good quality 百闻不如一见Seeing is believing 百折不饶be indomitable 摆龙门阵chat;gossip 拜读have the honor of reading 班门弄斧display one’s slight skill before an expert 搬起石头打自己的脚pick up a stone only to drop it on one’s own feet 板上钉钉It’s final 半途而废give up half way 帮倒忙be more of a hindrance than a help 包罗万象all-embracing ; all-inclusive 包治百病gurantee to cure all diseases ; a cure-all 饱经风霜weather-beaten ; having experienced the hardships of life 本命年year of one’s birth ; birth year 笨鸟先飞A slow sparrow should make an early start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worse off than some , better off than many ; fall short of the best, but be better than the worst 不打不成交No discord , no concord 不到长城非好汉He who has never been to the Great Wall is not a ture man . 不到黄河不死心refuse to give up until all hope is gone 不登大雅之堂not appeal to refined taste 不费吹灰之力as easy as blowing off dust 不分清红皂白indiscriminately 不敢越雷池一步dare not go one step beyond the prescribed limit 不可同日而语cannot be mentioned in the same breath

中国人必知道的100个常用俗语

中国人必知道的100个常用俗语 1.八竿子打不着。 比喻关系疏远或没有关系。“就连和东方文化八竿子打不着的情人节、愚人节,也大有席卷华夏之势。”(《齐鲁晚报》2003/1/30)“几万字的文字也能做成三五百页的大书,一些书的图和文八竿子打不着,配得莫名其妙,文不够图来凑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厦门晚报》2003/12/31) 2.拔出萝卜带出泥。 比喻一个犯罪分子的落网,带动了另一个犯罪分子的暴露。“共同犯罪,特别是重大经济犯罪,案犯之间盘根错节,每个案犯的存在都以其他案犯为条件。借用‘拔出萝卜带出泥’的说法,他们互为萝卜,又互为泥土。在这种情况下,‘拔出萝卜带出泥’就不可避免。”(《中国青年报》2001/9/20)3.饱汉不知饿汉饥。 比喻不能设身处地为有困难的人着想。“一个法国人曾挺疑惑地问我,你们中国人为什么老把忙挂在嘴边,简直是不懂得享受生活,我没搭理他,因为他是饱汉不知饿汉饥,你们国情是虚位待人,我们的国情是多人待一位。”(《春城晚报》2003/6/5)“或者是他们饱汉不知饿汉饥,不知道民工等着这钱去治病救命,等着这钱给儿子交学费。”(新华网2003/12/16) 4.不管白猫黑猫,捉住老鼠就是好猫。 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形象化表述。“这次深圳市有关方面之所以安排曾在中国证券市场翻云覆雨的两位重量级人物出山,标准也就是这一条,‘不管白猫黑猫,能捉老鼠就是好猫’。”(《上海证券报》2002/7/2)“不管白猫、黑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这是邓小平著名的‘猫论’,是对生产力标准的一种形象化表述。”(《大连日报》2002/8/20) 5.不管三七二十一。 不顾一切;不问是非情由。“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鲁迅《拿来主义》)“法海和尚见许仙不答应,就不管三七二十一,把他关了起来。”(《西湖民间故事·白娘子》)6.不要把鸡蛋放进一个篮子。 告诫人们进行经济活动等时不要孤注一掷,要多留几条后路。“营销专家告诫说,‘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进一个篮子’,否则一旦市场突然发生变化,企业就可能因产品的崩溃而元气大伤。”(《销售与市场》1997/12)“‘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是大家所熟知的经典投资理念,主旨是强调分散风险。”(《中国经营报》2002/9/16) 7.不要在一棵树上吊死。 与6近似,也有遇到困境后应有所变通,不要固执一种选择。“媒体不如多宣传一下——条条大路通罗马,不一定是考上大学才有出路。让家长和考生把眼光放长远一些,不要在一棵树上吊死。”(《中国教育报》2001/5/30)“孙伯渊知道马宝山非常能干,有一次跟他说,人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你应该凭自己的实力另谋发展。”(《北京晚报》2004/1/26) 8.闭塞眼睛捉麻雀。 比喻盲目地办事情。“‘闭塞眼睛捉麻雀’,‘瞎子摸象’,粗枝大叶……还在我们党许多同志中继续存在着。”(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 9.唱白脸。 白脸:京剧中的反派角色。指扮演反面的角色,对事情采取尖酸苛刻的态度。“记得有一次妈妈生病了,她都坚持要我背乘数表,背不出就不准我吃饭。妈妈唱白脸,爸爸就唱红脸,所以当时我更喜欢爸爸多一点。”(四川在线2003/8/13) 10.唱对台戏。 比喻采取与对方相反的行动,或有意搞垮对方。“半岛电视台:同西方唱对台戏”(《解放日报》2001/12/28) 11.唱高调。 说不切实际的漂亮话;说得好听而不去行动。“值得注意的是,在道德问题上我们似乎总是陷入一种误区:唱高调的受到赞扬,说实话的遭到贬损;唱高调的得到好处,说实话的丢掉实惠。”(《大连日报》

中文谚语的英文翻译集锦

中文谚语的英文翻译 https://www.360docs.net/doc/f712435004.html,/bbs/viewthread.php?tid=740409中文谚语英语翻译 1.见机行事。 2.兵不厌诈。 3.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4.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5.不问就听不到假话。 6.情人眼里出西施。 7.血浓于水。 8.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9.简洁是智慧的灵魂。 10.公事公办。 11.车到山前必有路。 12.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13.笨鸟先飞。 14.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15.置之死地而后生。 16.滴水穿石。 17.习惯成自然。 18.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19.血债要用血来还。 20.隔行如隔山。 21.一回生,二回熟。 22.早动手,早收获。 23.者千虑,必有一失。 24.吃一堑,长一智。 25.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26.每一个人都有美中不足的地方。27.人各有所好。 28.行行出状元。 29.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30.切莫错过良机。 31.凡事总有一个开头。 32.身教胜于言教。 33.经验是智慧之母。 34.经验是愚者之师。 35.乐极生悲。 36.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37.心有余而力不足(贪多嚼不烂)。38.吃一堑,长一智。 39.人怕出名猪怕壮。 40.少说为佳。 41.寡不敌众。1. Act according to circumstances. 2. All is fair in war. 3. As long as the green hills last, there'll always be wood to burn. 4. As you sow, so shall you reap. 5. Ask no questions and be told no lies. 6. Beauty lies in lover's eye. 7. Blood is thicker than water. 8. A bosom friend afar brings a distant land near. 9. Brevity is the soul of wit. 10. Business is business. 11. The cart will find its way round the hill when it gets there. 12. he cleverest housewife cannot cook a meal without rice. 13. Clumsy birds have to start flying early. 14. Complete sincerity can affect even metal and stone. 15. Confront a person with the danger of death and he will fight to live. 16. Constant dripping wears away the stone. 17. Custom is a second nature. 18. Deal with a man as he deals with you. 19. Debts of blood must be paid in blood. 20. Different trades are separated as by mountains. 21. Different the first time, easy the second. 22. Early sow, early mow. 23. Even the wise are not free from error. 24. Every failure one meets with adds to one's experience. 25. Every man has a share of responsibility for the fate of his country. 26.Every man has the defects of his own virtues. 27.Every man to his taste. 28.Every profession produces its own leading authority. 29.Everyone thinks in his way. 30.Everything has its time and that time must be watched. 31.Everything must have a beginning. 32.Example is better than precept. 33.Experience is the mother of wisdom. 34.Experience is the teacher of fools. 35.Extreme joy begets sorrow. 36.An eye for an eye, and a tooth for a tooth. 37.The eye is bigger than the belly. 38.A fall into the pit, a gain in your wit. 39.Fame portends trouble for men just as fattening does for pigs. 40.Few words are best. 41.A few are no match for the many.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