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儿童的教育诊断与评估方法

自闭症儿童的教育诊断与评估方法
自闭症儿童的教育诊断与评估方法

自闭症儿童的教育诊断与评估方法

及使用量表

自闭症定义为:一种显著影响语文和非语文沟通及社会性互动的发展性障碍,通常在三岁前明显,这种障碍使得自闭症儿童的教育表现受到不利的影响。与之相关特征包括重复性的活动、刻板运动、抗拒环境或日常规律的改变以及感觉经验的不寻常反应。

一、自闭症儿童评估流程

1.转介

由家长或教师转介个案到医院门诊。根据教师、家长或其他有关人员陶观察和学业考核的结果,将怀疑有问题的儿童送往专门的诊断机构(通常是专科医院门诊),请求进一步的鉴定和诊断

2.筛选

由专科医师或专门的诊断人员进行。筛选是在各领域对自闭症儿童个案的状况作出初步判断的一种快速、经济的方法。在筛选阶段不能正式确认自闭症,筛选的结论只能是这个个案不是自闭症或者可能是自闭症,在正式判断前还需作进一步的评

筛选工作有三个方面:

(1)检查被转介儿童的出生史、成长发育史、病史、各科

成绩和有关文字记录。

(2)和有关教师、家长、保姆等进行谈话,了解儿童各方面的实际表现。

(3)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儿童的日常行为表现,察看他的适应性行为水平

3.临床评估专科医师将疑似个案进一步转俞到自闭症门诊(或联合门诊),由专业人员对儿童进行诊断性测验。这种评估应包括神经检查、言语语言评估、听力检查、智力测验等,以排除具有某些自闭症特征的非自闭症现象,这是临床评估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综合评定,以确定该个案是否是自闭症,若是,应确定自闭症的性质和程度如何。

4.专业团队评估

专业团队由心理专家、语言治疗师、社工师、职能治疗师、物理治疗师等人员组成。诊断出自闭症儿童后,特殊教育工作者或治疗师还要进一步使用一些儿童身心发展量表来评估自闭症儿童身心各方面发展的实际状况,以便提供一个合适而有效的个别化教学方案。

5.决策

由教师、学校领导、家长、心理学工作者、社会工作者和其他有关人员参加的决策会议,确认评估的准确性、公正性,解释和分析评估的结果,评估儿童的特殊需要,作出教育安置决定,并制定出具体的教育和训练方案。

二、自闭症儿童评估项目

目前,在国内主要用克氏行为量表、儿自闭症儿童筛查量表、自闭症儿童行为量表、自闭症儿童评定表以及法国IBSE量表等来筛选、诊断和鉴别自闭症儿童。自闭症儿童一旦被鉴别出来后,特殊教育工作者必须进一步评估自闭症儿童身心各方面发展的实际状况,以便提供合适而有效的个别化教学。换句话说,在教育干预前,一定‘还要经过详细评估,才能拟定出全面、恰当的干预计划。

由于自闭症儿童教育评估的范围相当广,适用的工具也相当多,为了使评估更加全面、规范、科学,可以将评估的主要项目凝炼为下述五大领域,当然,除了这五大领域之外,还有家庭评估、环境(生态)评估以及营养评估等也可以列入考虑范围,还可以根据需要自编评估工具,例如“自闭症儿童学校适应检核表”、“教室行为观察表”等。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自闭症儿童的教育诊断与评估方法

自闭症儿童的教育诊断与评估方法 及使用量表 自闭症定义为:一种显著影响语文和非语文沟通及社会性互动的发展性障碍,通常在三岁前明显,这种障碍使得自闭症儿童的教育表现受到不利的影响。与之相关特征包括重复性的活动、刻板运动、抗拒环境或日常规律的改变以及感觉经验的不寻常反应。 一、自闭症儿童评估流程 1.转介 由家长或教师转介个案到医院门诊。根据教师、家长或其他有关人员陶观察和学业考核的结果,将怀疑有问题的儿童送往专门的诊断机构(通常是专科医院门诊),请求进一步的鉴定和诊断 2.筛选 由专科医师或专门的诊断人员进行。筛选是在各领域对自闭症儿童个案的状况作出初步判断的一种快速、经济的方法。在筛选阶段不能正式确认自闭症,筛选的结论只能是这个个案不是自闭症或者可能是自闭症,在正式判断前还需作进一步的评 筛选工作有三个方面: (1)检查被转介儿童的出生史、成长发育史、病史、各科

成绩和有关文字记录。 (2)和有关教师、家长、保姆等进行谈话,了解儿童各方面的实际表现。 (3)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儿童的日常行为表现,察看他的适应性行为水平 3.临床评估专科医师将疑似个案进一步转俞到自闭症门诊(或联合门诊),由专业人员对儿童进行诊断性测验。这种评估应包括神经检查、言语语言评估、听力检查、智力测验等,以排除具有某些自闭症特征的非自闭症现象,这是临床评估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综合评定,以确定该个案是否是自闭症,若是,应确定自闭症的性质和程度如何。 4.专业团队评估 专业团队由心理专家、语言治疗师、社工师、职能治疗师、物理治疗师等人员组成。诊断出自闭症儿童后,特殊教育工作者或治疗师还要进一步使用一些儿童身心发展量表来评估自闭症儿童身心各方面发展的实际状况,以便提供一个合适而有效的个别化教学方案。 5.决策 由教师、学校领导、家长、心理学工作者、社会工作者和其他有关人员参加的决策会议,确认评估的准确性、公正性,解释和分析评估的结果,评估儿童的特殊需要,作出教育安置决定,并制定出具体的教育和训练方案。

自闭症儿童特殊教育论文

儿童自闭症是一种终生的广泛性发育障碍,是言语发展障碍、人际关系障碍、行为刻板异常、感知觉反应异常的行为综合症。自闭症患儿存在着社会交往障碍,语言表达、理解和沟通障碍以及一些问题行为等。在实际生活中对自闭症儿童的问题行为应采取一些教育和训练相结合的措施,如:克服自闭症儿童的沟通障碍,对其进行语言训练及控制他们的不良行为等。 一、的技能教师的教学技能 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其所接受的教学的影响,因为教学技能是指通过练习运用教学理论知识和规则达成某种教学目标的能力。当问及“您所熟知并运用的教学理论”时,所有的教师都表明熟知目前知名的自闭症教学理论,如应用行为分析(ABA)、结构化教学(TEACCH)、图片信息交换系统(PECS)和社交故事等,所有的教师都表明他们在日常教学中运用了两种甚至以上的教学理论。教师X说:“我习惯将不同的教学理论穿插运用到日常教学中。比如我喜欢采用结构化教学理论开启每一天,利用图片和时段的搭配让每一个孩子知道自己当日的任务和安排,从而能心情平稳地参与到当日的活动中;而在早茶时间和午餐时间时,我一定会利用图片信息交换系统,根据每个儿童的具体特点,对他们提出不同的沟通的要求,我感觉在一天的不同时段运用不同的教学理论让我的课堂非常有序,儿童在这之中也能够得到积极的发展。”除了熟知当前知名的自闭症教学理论,不同的专业人员对自己所属领域的相关技能也掌握得很好。作业治疗师R说:“在新西兰,我们需要花四年的时间成为专业的作业治疗师,四年的大学学习教会我如何将游戏与训练有机地结合到日常的教学中,让每一个孩子在‘玩’的过程中得到相应的锻炼。我想,这是属于我这个职业最重要的

儿童期自闭症评定量表(CARS)

儿童期自闭症评定量表(CARS) CARS评定的可以利用不同的观察资料来源,诸如心理测验或教室活动等场合下中的观察,父母的报告,以及有关儿童病史纪录等。只要这些资料包含评定中所需要的信息,均可在进行评定时加以利用。在获取必要的观察资料时,可以在CARS纪录纸上简要纪录相关的行为。本书后面附有这一纪录表格,可用于` 组织各种相关信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只有充分完成相关资料的收集,才可进行相应评定。在进行观察前,评定者应熟悉所有15个项目的描述和记分标准。记录表的信息仅仅旨在提供某种提示线索,而不可替代以下关于项目描述和记分标准。 再进行观察时,应将自闭症儿童的行为与同龄正常儿童的行为加以比较。在观察到某位儿童的行为与其同龄儿童相比不正常时,应进一步考虑这些行为的特异性、频率强度和持续时间。CARS的目的旨在评定行为,而不涉及因果解释。由于源于儿童期自闭症的一些行为,类似于因其他一些儿童期障碍所导致的行为,因此重要的是评定儿童行为偏离正常的程度,而不是评判该行为是否可由注入脑损伤或智力落后等障碍加以解释。总成绩和缺损模式,才可以将自闭症儿童与其他发展障碍儿童区分开来。 观察阶段一旦完成,评定者就可以利用记录表上的纪录帮助进行实际的CARS评定。实际的评定是在CARS记分纸上进行的。在决定成绩之前,评定者最好阅读每个项目的所有行为描述。CARS的记分中,每个项目有1~4等级。1分表示该儿童的行为在该年龄儿童中属于正常范围内;2分表示该儿童的行为与同龄正常儿童相比,轻微异常;3分表示行为中等异常;4分表示该儿童的行为严重异常。除了这四个等级外,在儿童的行为似乎处于两个等级范畴之间时,也用1.5、2.5、3.5加以表示。例如,如果某一行为是轻微至中等异常时,应记 为2.5。因此,某个项目有7个评定等级: 1 落入正常范围 1.5 非常轻微异常 2 轻微异常 2.5 轻微至中等异常 3 中等程度异常 3.5 中等至严重异常 4 严重异常 要记住,在确定异常程度时,评定者要考虑的不仅有儿童的实际年龄,而且还要考虑该行为的特异性、频率、强度和持续时间。某一儿童在这些维度上与正常儿童的差异程度越大,其行为越异常,得分将越高。 下面将对15个项目逐个加以界定。这包括关于所欲观察行为的描述,也包 括儿童可能做出反应的条件。在这些考虑之后是4个评定等级,以及各个等级评定的行为观察基础。 (Ⅰ)与他人的关系:孩子在各种环境怎样与人交往

自闭症儿童评估量表

孤独症(自闭症)儿童评定量表 “孤独症行为评定量表”又可简称为ABC量表。全部量表包括57个题目,每项选择依次从0~4分为五等,其中0分表示该事件不发生,4分则表示这个事件在该儿童身上表现特别明显,其余类推。当总分累加达到53分为临界,大于67分则可以诊断为孤独症。 序项目分组评记 1 喜欢长时间自身旋转 2 学会做一件简单的事,但很快就忘记。 3 经常没有接触环境或进行交往的要求。 4 往往不能接受简单的指令(如坐下、过来等) 5 不会玩玩具(如没完没了地转动、乱扔、揉等) 6 视觉辨别能力差(如对一种物体的特征、大小、颜色、位置等辨别能力差)。 7 无交往性微笑(即不会与人点头、招呼、微笑) 8 代词运用颠倒或混乱(你、我分不清) 9 长时间总拿着某种东西。 10 似乎不在听人说话,以至让人怀疑他有听力问题 11 说话不合音调、无节奏 12 长时间摇摆身体 13 要去拿什么东西,但又不是身体所能达到的地方(即对自身与物体的距离估计不足。

14 对环境和日常生活规律的改变产生强烈反应 15 当与其他人在一起时,呼唤他的名字,他没有反应 16 经常做出前冲、旋转、脚尖行走、手指轻掐轻弹等动作 17 对其他人的面部表情或感情没有反应 18 说话时很少用“是”或“我”等词 19 有某一方面的特殊能力,似乎与智力低下不相符合 20 不能执行简单的含有介词语句的指令(如把球放在盒子上或放在盒子里) 21 有时对很大的声音不产生吃惊反应(可能让人想到他是聋子) 22 经常拍打手 23 大发脾气或经常发点脾气 24 主动回避与别人的眼光接触 25 拒绝别人的接触或拥抱 26 有时对很痛苦的刺激如摔伤、割破或注射不引起反应 27 身体表现很僵硬、很难抱住 28 当抱看他时,感到他的肌肉松驰(即他不紧贴抱他的人) 29 以姿势、手势表示所渴望得到的东西(而不倾向于语言表示) 30 常用脚尖走路 31 用咬人、撞人、踢人等行为伤害他人 32 不断地重复短句 33 游戏时不模仿其他儿童 34 当强光直接照射眼睛时常常不眨眼 35 以撞头、咬手等行为自伤

自闭症儿童训练方法-ABA介绍的一些训练方法.

ABA介绍的一些训练方法(转载) 使用行为分析法自从1993年以来在美国越来越广泛地受到教育界的注意。在莫莉思1993年写的《让我听你的声音》书中,讲了一个有两个孤独症孩子家庭,矫治孩子的方法。他们看了罗瓦思1987写的一篇文章后决定按照他的方法建立家里的强化训练项目。他们的结果显得十分成功。因此现在美国很多家长和专家都在讨论这个教法。 罗瓦思在1981年的书阐明了他的方法。孩子的训练一般是在他三岁半前开始的。每周在家里有三十到四十个小时的训练。就是每星期5—7天的训练,每天4—6个小时(都是一对一的)。这种时间安排不是绝对的,主要是要按照各各儿童的需要调整。一次训练平均2—3个小时(包括休息)。每个项目(5分钟左右)结束之后要休息1—2分钟,每小时也让儿童休息15分钟,那时候他可以自己玩,吃零食,看录象,等活动。 开展一个使用性行为分析法(ABA)训练计划需要哪些人参和?在美国一般来说要组成一个“治疗组”。这组有至少三个人,这样可以保障他们一周的工作的时间加起来可达到30—40小时。通常参和的人员是学教育学或心理学的大学生或研究生,但有时也可以请亲戚来帮助。如果这些人愿意作志愿者当然最好,但是常常找到的是要打工的学生。家长也是这个组的成员,但是不一定是直接来充当一对一的教师。也可能,家长自己先学会这种操作技能,再教给请来的老师,他的角色是参加每周治疗组开会。最好是,能先请专家来,一起设置一些合适的项目,帮所有训练人员(家长和其他老师)都掌握同样的方法。如果没有这种专家,家长可以自己通过看了书,了解了方法以后,就开始做。一个人只要有兴趣,有积极性和能够坚持就可以学会这个方法。 这几年来在美国越来越多学校,机构和家庭都选用使用行为分析法(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 ABA)来教孤独症儿童。教学、训练的方式叫回合式教学(Discrete Trial Teaching)。这种DTT是一种具体的训练技术。它主要具有以下特点:①将每一项要教的技能(skill)分成小的步骤,然后一步步地练习;②强化性(intensive)教学,反复训练每个步骤;③使用提示帮助孩子做出正确的反应;④使用强化物及强化手段。 为什么叫回合式教学(DTT)呢?这是因为这样的教育过程包括着多种“操作”,每项“操作”都有明确的开始和结束,具体过程是由三环节组成:①给孩子发出指令或要求;②促使孩子对指令或要求的回答或作出反应;③结果(对孩子的反应强化或提示加强化)。一个操作的这三个环节完成后,稍微停顿后再给出下一个指令(开始新的操作)。 孩子必须先学会每项技能的第一步,才可以开始学第二步。可以把技能分成很小的步骤,这叫《分解目标》。比如,要教孩子学习洗手就有好几个步骤:打开水龙头,搓手,擦肥皂,再搓手,关水,把手擦干……。再比如,要较孩子学会配对物品或图片:先要教他学习相配一模一样的物品。先把一件物品(比如,一支杯子)放在面前的桌子上,然后把一支同样的杯子给孩子,并说:“把它放在一样的东西旁”(配对)。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使用“提示”和“强化”(下面还将仔细介绍)来促使孩子正确反应,完成要求。学会了这第一步之后,第二步就要在桌子上摆放两件物品(比如,一支杯子和一个球),孩子就须在摆放之前辨别和区分。由于孩子已经练习过前面的内容,第二步就会容易一些。ABA把

自闭症儿童的教育方法:自我刺激是真刺激(下).doc

自闭症儿童的教育方法:自我刺激是真刺 激(下) 上篇跟大家聊了聊自我刺激,主要介绍了自我刺激的危害和分类。订阅号发了后很多家长给我留言,表示很焦虑。因为确实自我刺激具有普遍性,自闭症的绝大数孩子都会存在或多或少的自我刺激行为。而这些自我刺激的行为让家长十分头痛和心烦,有的家长甚至已经将其视为眼中刺肉中钉。 虽然自我刺激相对其他的行为动机更难干预和减少,但是不太表我们无能为力。今天我会帮大家总结归纳一些常见的对于自我刺激的干预方法。 在说之前我先科普一个知识点:自我刺激是属于"问题行为"的四个行为动机其中一个。问题行为一共有四个行为动机,分别是引起关注、获得实物、逃避任务、自我刺激。如何判断一个行为是否属于问题行为,有三个原则:持续时间、发生频率、对自己和他人生活是否造成影响。 如果大家不理解自我刺激和问题行为之间的关系,也不明白判定问题行为的标准,那么很多家长会自己吓死自己,看自己孩子做什么都像是自我刺激。我们要重视,但没必要过度紧张。 很多家长面对孩子自我刺激行为的时候,虽然很看不惯,但是却采取忽视的方法。因为当家长干涉孩子的时候,孩子会表现出很不高兴,也有可能出现较大的情绪波动。甚至产生一些问

题行为,比如打滚扔东西等。 首先我要说的是,忽视对于自我刺激是一种无效的方法。因为自我刺激行为一般都可以提供即时的快感。因此假如你忽视孩子的话,孩子会很乐于不受打扰的继续做自我刺激的行为。很多家长认为忽视就意味着消除,但这并不是一个概念。因为孩子自我刺激的行为功能根本不是想引起你的关注,所以忽视的方法不仅不会减少孩子的自我刺激,反而会增多。 除此之外一个错误的方法,也是家长经常犯的,就是隔离或罚时出局。孩子出现自我刺激的时候,有的家长会把孩子拉到一边进行隔离,或者罚站等作为惩罚。但是隔离后孩子更加脱离了有意义的活动和环境,这样正好使他们有更多机会进行自我刺激。所以这种方法和上面的忽视一样,不仅不能减少孩子的自我刺激,甚至会增加,请目前在这样做的家长停止。 下面介绍几种正确的干预方式,主要分为两大类: 即时的处理方法 积极的处理方法 首先来说即时的处理方法。 1、强化 强化这个词大家应该都懂,有一定基础的家长也用的不错。但是很多家长不知道怎么利用强化这个方法于自我刺激这个行为上,甚至于很多老师面对自我刺激的时候也不会想起用强化。因为在大家的眼中不管是正强化还是负强化都是增加行为

孤独症儿童发展评估——评估表36511

《孤独症儿童发展评估表》 (试行) - 学年 姓名: 性别: 出生日期:年月日 康复机构: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康复部制 河北省自闭症儿童康复救助中心

填写说明 1.《孤独症儿童发展评估表(试行)》应按照使用手册的要求,每学年评估三次,每次评估结束,须填写《孤独症儿童发展评估记录表》。(康复训练时间达一学年以上的孤独症儿童,可将上一学年最后一次评估结果,作为下学年第一次评估结果使用。) 2. 《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效果评估表》每学年填写两次,第一次在第一学期结束进行评估,第二次在学年结束进行评估。 3. 本评估表由康复机构根据儿童康复训练状况及评估结果据实填写,作为孤独症儿童康复档案留存,以备检查。

目录1.孤独症儿童发展评估表 1.1孤独症儿童感知觉评估表 1.2孤独症儿童粗大动作评估表 1.3孤独症儿童精细动作评估表 1.4孤独症儿童语言与沟通评估表 1.5孤独症儿童认知评估表 1.6孤独症儿童社会交往评估表 1.7孤独症儿童生活自理评估表 1.8孤独症儿童情绪与行为评估表 2.孤独症儿童发展评估记录表 2.1第一次评估 2.1.1孤独症儿童发展情况剖面图 2.1.2孤独症儿童情绪行为表现图 2.1.3孤独症儿童评估结果分析表 2.2第二次评估 2.2.1孤独症儿童发展情况剖面图 2.2.2孤独症儿童情绪行为表现图 2.2.3孤独症儿童评估结果分析表 2.3第三次评估 2.3.1孤独症儿童发展情况剖面图 2.3.2孤独症儿童情绪行为表现图 2.3.3孤独症儿童评估结果分析表

3.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效果评估表 3.1孤独症儿童感知觉训练效果评估表 3.2孤独症儿童粗大动作训练效果评估表 3.3孤独症儿童精细动作训练效果评估表 3.4孤独症儿童语言与沟通训练效果评估表 3.5孤独症儿童认知训练效果评估表 3.6孤独症儿童社会交往训练效果评估表 3.7孤独症儿童生活自理训练效果评估表 3.8孤独症儿童情绪与行为训练效果评估表 4.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效果折线图 一、孤独症儿童感知觉评估表

儿童孤独症治疗方法的比较与分析研究

儿童孤独症(childhood autism)又称儿童自闭症, 是一种由多种生物因素引起的大脑广泛发育障碍性疾病。目前病因不清楚, 多认为与遗传、神经生物学和围产期异常因素有关。目前认为儿童孤独症是一种精神发育障碍性疾病, 主要表现为语言交流障碍、社会交流障碍、重复和刻板行为三大临床症状, 可伴有其它感知觉异常和智力障碍(占70%)等。儿童孤独症多起病于30个月以前, 偶见4~5岁的儿童。男性明显多于女性, 国外报道男女比约为4:1。世界各国儿童孤独症的患病率大致为2~13万, 国内部分地区的调查为2.8~12.25 万, 国内报道与国外相近[1] 。据估计我国有严重孤独症患者约65万, 症状较轻者有500多万[2] 。20世纪80年代后该病发病率有不断升高的趋势, 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关注。自1943年Leo Kanner 教授首次报道孤独症案例至今, 各国提出了多种多样的治疗方法。但至今为止仍没有治愈孤独症的特效药, 国内外研究表明, 对孤独症应以早期教育矫治为主, 并辅以药物进行发展性治疗[3] 。本文从早期教育矫治、药物治疗和其它治疗等3个方面加以比较与分析。 1 早期教育矫治 在行为主义时代, 对孤独症的教育矫治主要以行为训练为主, 强调外在环境而忽视个体。随着人本主义的兴起, 对孤独症的教育矫治逐渐改变了其单一的训练模式, 继而采用多元化的结构, 博取众长, 更加重视个体内在需要, 强调资源整合, 运用自然情境, 加强结构性和计划性, 并广泛利用各种心理学的先进技术和教育学的先进理念, 这已经成为现今乃至以后孤独症教育矫治的主流方向。 1. 1 应用行为分析(applied behavior anlysis, ABA) 该疗法是由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的Ivan Lovaas 博士于上世纪70年代创立。它强调把语言训练放在首位, 运用功能分析法, 从个体的需要出发, 采用“ABC”模式, 即“起因(需要)— 行为—结果(积极或消极强化物)”塑造正性行为[4] 。如消退头撞墙等自伤行为, 如果给予关心或妥协, 则为消极强化物, 增强负性行为, 而如果经分析得出自伤行为起因于自我刺激, 则可用戴帽子或将墙软包装等减少自我刺激度, 并辅以分级 强化物和替代强化物如按摩等, 代以正性行为[5] 。作为目前广泛应用的孤独症儿童训练课程的疗法, 是行为主义时代典 型的行为训练疗法[5] 。它是以分解目标、强化和辅助为原则, 以回合式操作教学法作为具体操作方法( 包括指令、个体反 儿童孤独症治疗方法的比较与分析研究 高用艳 (天津市安定医院,天津 300222 ) 【摘要】 儿童自闭症是一种由多种生物因素引起的大脑广泛发育障碍性疾病, 是一种精神发育障碍性疾病, 主要表现为语言交流障碍、社会交往障碍、重复和刻板行为等三大临床症状。从早期教育矫正、药物治疗和其他治疗等3方面综合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进行比较与分析研究。【关键词】 孤独症;儿童;治疗方法;比较;分析 【中图分类号】R749.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763(2013)11-0042-03DOI:10.3969/J.ISSN.1004-6763.2013.11.019 应、结果与停顿), 以由医生指导下特教教师(个别包括患儿的家长)所组成的干预小组与孤独症儿童进行一对一的训练作为干预的主要形式。应用行为分析法是目前国内学者广泛 认同的有效治疗孤独症的方法之一[6] 。优点:简易性和较强的可操作性;局限:该方法强调行为分析, 过于将目标分解, 对孤独症儿童整体的发展不利, 并且其密集训练方式也增加了治疗的费用。 1. 2 结构化教育(treatment and education of autistic and related communication handicapped children, TECCH) 也称系统教学法, 是根据儿童的学习特点, 有组织、有系统地安排学习环境、学习材料及学习程序, 让儿童按照设计好的结构从中学 习的一种教学方法[7] 。其核心是增进孤独症儿童对环境、教育和训练内容的理解和服从。它根据孤独症患儿的学习目标, 对学习环境, 包括时间、空间、教材、教具及教学活动, 作一种具有系统性及组织性的安排, 而这些有系统的组织与安排即为“结构化”。通过这些结构化的安排使孤独症儿童逐渐达到对环境的适应。国内外一些研究也都表明该方法对于改善孤独症儿童的症状, 促进理解能力和社会功能的提高有 效[8-11] 。优点:充分强调个别化教育, 始终以孤独症儿童自身特征为主体, 注重发挥优势技能和整合家庭资源, 因此能综合评估其心理和行为发展水平, 实现训练的准确性、全面性和连续性。该方法还具有灵活性, 兼容性。局限:忽视了社交技能的训练, 同时其高度的结构化可能又会增加孤独症儿童的刻板行为, 减弱儿童的社会兴趣。 1. 3 感觉统合训练(sensory integration training) 美国南加州大学心理学家Ayres 在1967年将脑神经学与发展心理学相结合, 提出“感觉统合”概念。他认为随着大脑的不断成熟, 感觉经由身体的各个器官, 由大脑的不同部位加工、处理后, 统一输出, 保障整体机能协调统一运作[12, 13] 。据Ayres 的感觉统合理论发展而来的感觉统合训练的作用就是基于儿童发育过程中神经系统的可塑性, 对感觉统合失调儿童提供一种感觉输入的控制, 特别是内耳前庭系统、肌肉关节和皮肤等处输入的感觉。使儿童能够统合这些感觉, 达到手、眼、脑 的协调运行, 从而改善了儿童的统合能力[14, 15] 。优点:训练氛围活泼有趣, 儿童乐于接受, 且有较好的训练效果, 值得作为治疗儿童孤独症的一种有效方法加以推广。局限:训练难以兼顾各个程度的儿童;训练缺乏统一性和规范性, 动作准确度不够及练习次数不稳定;训练中缺乏小组互动和游戏

PEP-3孤独症儿童心理教育量表评估报告

P E P心理教育量表--评估报告儿童姓名:出生日期:实际年龄:发展年龄: 教育训练纲要: ------------------------------------------------------------------------------------------------------------------------- ------------------------------------------------------------------------------------------------------------------------- ------------------------------------------------------------------------------------------------------------------------- ------------------------------------------------------------------------------------------------------------------------- ------------------------------------------------------------------------------------------------------------------------- 受试者合作程度:评估员:评估日期: PEP心理教育量表--评估总结 儿童姓名:评估日期:评估员:_____________

儿童孤独症家长评定量表

儿童孤独症家长评定量表 施测须知: 本量表共57个项目,测评时间大约在8-10分钟。 测评人应是患儿父母或与患儿共同生活达两周以上的人。 以下有一些你孩子平时可能出现的行为表现,请仔细阅读每一项,根据你孩子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答案。(1与年龄相当2轻度异常3中度异常4严重异常) 1.喜欢长时间的自身旋转 2.学会做一件简单的事,但是很快就"忘记" 3.经常没有接触环境或进行交往的要求 4.往往不能接受简单的指令(如坐下、来这儿等) 5.不会玩玩具等(如没完没了地转动或乱扔、揉等) 6.视觉辨别能力差(如对一种物体的特征--大小、颜色或位置等的辨别能力差等) 7.无交往性微笑(无社交性微笑,即不会与人点头、招呼、微笑) 8.代词运用的颠倒或混乱(如把"你"说成"我"等等) 9.长时间的总拿着某件东西 10.似乎不在听人说话,以致怀疑他/她有听力问题 11.说话无抑扬顿挫,无节奏 12.长时间的摇摆身体 13.要去拿什么东西,但又不是身体所能达到的地方(即时自身与物体距离估计不足) 14.对环境和日常生活规律的改变产生强烈反应 15.当他和其他人在一起时,对呼唤他的名字无反应 16.经常做出前冲、旋转、脚尖行走、手指轻掐轻弹等动作 17.对其他人的面部表情或情感没有反应 18.说话时很少用"是"或"我"等词 19.有某一方面的特殊能力,似乎与智力低下不相符合 20.不能执行简单的含有介词语句的指令(如把球放在盒子上或把球放在盒子里) 21.有时对很大的声音不产生吃惊的反应(可能让人想到儿童是聋子) 22.经常拍打手 23.发大脾气或经常发点脾气 24.主动回避与别人进行眼光接触 25.拒绝与别人接触或拥抱 26.有时对很痛苦的刺激如摔伤、割破或注射不引起反应 27.身体表现很僵硬很难抱住(如打挺) 28.当抱着他时、感到他肌肉松弛(即他不紧贴着抱他的人) 29.以姿势、手势表示所渴望得到的东西(而不倾向用语言表示) 30.常用脚尖走路 31.用咬人、撞人、踢人等来伤害他人 32.不断地重复短句 33.游戏时不模仿其他儿童 34.当强光直接照射眼睛时常常不眨眼 35.以撞头、咬手等行为来自伤 36.想要什么东西不能等待(一想要什么就马上要得到)

自闭症儿童日常教育训练小方法

自闭症儿童日常教育训练小方法 1、游戏法。 英国教育专家米卓德·斯蒂文斯曾指出:“玩耍和娱乐是弱智儿童开发智力的第一位有效的方法”。采用游戏法,不仅对年龄幼小的弱智孩子,对于年龄较大的学龄期弱智孩子也是适用的。因为他们的心理发展水平比较低,动作活动的水平也偏低,所以尽管孩子已长到8岁、9岁,甚至11岁、12岁,都对游戏教学法很感兴趣。在游戏中进行学习,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和理解知识。许多弱智学校的教师在各科教学中巧妙地运用游戏法对孩子进行教育训练,取得了显著效果。因此开发弱智孩子的智力或潜能的最简易方法,就是为孩子提供适当的玩具,让他们玩耍,在游戏中锻炼他们的感官功能,只要感官功能提高了,孩子的智力或潜能也会随之提高。杭州市健康路小学体育教师罗敏根据自己的教育经验,总结了在体育课中采用游戏法取得的教育效果:游戏法能激发儿童的运动兴趣、提高身体的活动能力;使孩子大脑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补偿,促进孩子的智力发展;让孩子愉快地接受正面教育,有助于培养孩子的文明行为和好习惯,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有利于增强孩子的体质(对学生身体发育情况的调查表明,确有实效)。还有其他知识教学如数学、汉语拼音、识字等教学过程中较难学习的内容,通过游戏法教学也显得容易收效。 在家庭中,家长也可以用游戏法进行教育训练。可以利用废旧材料,如包装用过的纸、旧年历画、塑料瓶、易拉罐等为孩子提供一些玩具,或可以利用这些制作成教学玩具,也可让孩子自己画、剪、撕、贴等。所以在家庭中,有更充分的机会、场所和条件提供玩具,让孩子进行游戏活动。在孩子游戏活动中,可能

会发生一些小事故,如打翻了茶杯、倒翻了痰盂等,家长不要过多指责,要给予指导和帮助。当然,在游戏中应注意安全。 2、演示与操作法。 演示法是指把教育训练的内容,用实物或图片、模型等作为教具,让孩子看得见、听得到,有的可亲口尝一尝,等等。演示法可使孩子对学习内容有直观形象的感知,有感性的认识,使他们对学习内容容易理解。 操作法是指教育训练的内容用实物、图片、模型演示来进行,不仅能让孩子看到、听到、尝到,还要让孩子能亲手摸到它、摆弄它、组装它。如让孩子把一只小瓶盖子拧开又盖上;把木珠用绳穿上又拆下;许多手工制作品,也是用手工操作教育训练的;家务劳动的内容如炒菜、洗涤、打扫卫生等等也可采用操作法对孩子教育训练。采用演示法和操作法对弱智孩子进行教育训练时,可使孩子对学习内容通过演示或操作而在大脑中留下鲜明的具体形象.形成较强的神经联系,帮助孩子理解,并能较好地接受家长或老师的指导。这对于发展孩子的感觉、知觉和动作能力有益,并且还能发展孩子对事物分析和综合的能力,即开发了其智力。在教育训练中,对教育训练的内容仅仅家长或教师的口头说教,往往费尽口舌仍收效甚微,甚至几乎等于零。这是因为孩子对事物特性缺乏具体的感知觉,往往在他的大脑中混沌一片,弄不懂什么是甜、酸、苦、辣;不明白什么是红、黄、蓝、白、黑。所以在弱智孩子的教育训练中,充分运用演示法和操作法是十分重要的。这是普通教育学原理中直观性原则的具体体现。在运用演示法和操作法及游戏法时,都需要有指导者的语言指导,即给予必要的讲解和指点,指点学习的目标是什么,怎样去认识和理解它,用什么感官去接触它,怎么去观察它。如一张图片《秋天》,指导者一边让孩子看图,一边仔细地讲解图片内容,这样

自闭症儿童问题行为的干预方法

自闭症儿童问题行为的干预方法 行为干预第一步:学会夸孩子 要帮助孩子改变不正确的行为或暴力行为,首先要做的不是看问题行为本身,而是要找到什么是正确的取代行为。 每一个行为都有其内在的意义,是孩子与旁人沟通的一种方式。孩子为什么会选择用问题行为甚至暴力行为来与旁人沟通,是因为这些行为有效地帮助他们达成了目的。当我们试图要消除这些不适当的行为,却没有想着要去教孩子应该怎么样做,那孩子又怎么样来跟我们表达他们的意思呢?——他们不是机器人,按个钮就可以静止不动。他们需要表达,需要沟通,而且是通过行为来表达与沟通,所以我们要教他们好的行为,才能最终解决孩子的行为问题。 一直在强调夸孩子,很多父母在给孩子训练的时候用得很好,但千万别忘了,在生活里,也要夸孩子。夸孩子是家长的学习任务,是家长需要建立的一个新行为。 “夸奖”本身并不难,难就难在到底夸孩子什么。不少家长在这个结上卡了壳,于是“在日常生活里夸奖孩子”成了不可达成的任务。 我们在日常生活里夸孩子,不应该只看到他们做得特别好特别棒的地方,而是要看他们做得对的地方——没有不适当的行为,就是一个好的行为。 行为干预第二步:学会不对孩子说“不” 作为父母、长辈,我们习惯性地根据自己的喜好和标准,来告诉孩子“不要这样”“不要那样”。当父母说“不要做”的时候,有些孩子会听从,慢慢改掉了习惯;有些孩子会暂时停止原来在做的事,但没过一会儿又开始做;还有一些孩子立即发起小脾气。换句话说,告诉孩子“不要做”有时候管用,有时候不管用,但因为说“不要”很容易,

所以不管有用没有,大人们还是不断地在对孩子说“不要做”。 行为干预第三步:明白行为的功能(理解孩子想通过行为告诉我们什么) 行为是一种沟通方式。我们通常会把想和作为两个部分来对待:想是别人看不到的部分,而做是别人看得到的部分。有意识地,我们会通过行动来掩盖我们真实的想法,使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成一种复杂的游戏。然而,无意识中,我们仍然能从每个人的行为里读到他们的想法。 自闭症儿童远没有我们这样复杂,他们很单纯,从想到做,这两者之间往往存在着统一性。他们或许受语言和沟通能力的限制,没有办法告诉我们他们的想法;但我们可以通过解读他们的行为来了解他们想表达什么。有的时候,他们用来表达想法的行为并不是太合适,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问题行为”;有的时候他们的表达方式过于暴力与激烈,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攻击性行为。要想要解决这些行为问题,我们首先需要孩子在表达什么,然后才能教孩子如何正确的表达,无论是通过语言还是行为。只有当孩子学会正确的表达方式后,这些问题行为才会真正地被取代,从而减少或消失。 从应用行为分析(ABA)的角度,我们可以把所有的行为归类到四种功能中去。

浅谈自闭症儿童的教育方法

.. . .. . . 浅谈自闭症儿童的教育方法 一、教育对象的特殊性 目前我们中心的自闭症儿童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主要有以下表现: 1、人际关系障碍 自闭症儿童与人缺乏交往,缺乏感情上的交流。即出生后不久表现尖叫、烦躁、好动,也有特别安静,不哭不闹,对室灯光、亲人走动和讲话不注意,妈妈抱他,最好不要以身体贴近,他更不会用眼睛望着妈妈的脸,当妈妈逗他玩也不会做出反应。正常孩子到7个月时就能分清亲人和陌生人,陌生人抱他就不让抱,而自闭症孩子则什么人抱他都一样。1岁多时,尚不能与父母建立强烈的情感依恋,看到他们离开或返回时没有亲密的表示;自己有什么疼痛和不舒服时,也不会求助于父母给予保护和安慰。当他们进入幼儿园后,常常不听教师的指示和不与小朋友在一起,而独自一个人玩土、泥沙或其他。他们也不会扮演性游戏和模仿在孩子中惯常玩的游戏,如“过家家”等。5岁左右,对父母表现亲近和产生一些依恋倾向,早期一些社会交往障碍可减轻,但他们的社会交往仍然相当困难。如与小朋友交往中,有些较聪明的自闭症孩子会接近其他孩子,并想建立起友谊,但他们的能力因一些因素的影响而受到限制,如不能将自己的感情投注于其他孩子(或称移情),也不理解对方的感情反应和需要,以及对别人的关心。此外,对方的非语言性表达,如点头,微笑和手势不理解,这些缺陷常持续至成年期。 2、语言障碍 约50%的自闭症儿童一直不会讲话。正常孩子在婴儿早期就伊呀发声,在父母鼓励下发声更加积极,1岁后会发爸、妈等单词,1岁半就会说短句,如要或不要等。几乎所有自闭症儿童的言语发育都迟缓。他们的言语常用刻板的重复的言语,缺乏与人一来一往的交往性言语。他们应用代名词,你、我、他等错用,甚至有时根据脑子里所固有的想法向人反复提问。言语的声调、重音、速度、节奏等方面显得平淡和生硬,缺乏抑、扬、顿、挫。他们更不会主动与人交谈,维持交谈及应对式的会谈。他们对言语的理解也有困难,尤其对象征性、概括性和抽象性词语的理解困难更大,如不懂得好与坏、美与丑、朋友与敌人、爱与恨、不分喜怒哀乐等。他们也不会用手势、表情和姿势来表达那些想说的语句。他们要大人知道他们的需要,他们不抓大人的手而抓大人的手腕,也不会用自己的食指指那些他需要的东西,也不会伴有手势或姿势或表现使对方更容易了解。 3、感觉调节和动作障碍 自闭症儿童有各种感觉调节障碍,具体表现在对外界刺激缺乏反应或反应过强,对他人的吩咐和问话置之不理。为提高对感觉刺激的感受性和敏感性,自闭症儿童常作出摩擦、拍耳、磨牙或拍打等动作。为寻求前庭刺激,常摇晃或摆动身体、或转动头部。自闭症儿童大都活动过度,常用脚尖走路,有时作出某些夸而怪异的动作或姿势。因此,在感觉统合的训练中,自闭症儿童的特殊性是我们首先考虑的因素。 二、自闭症儿童兴趣刻板、狭窄,坚持环境和生活方式不变——教育时需要注意的现象 自闭症儿童,甚至是出生不久的婴儿就会要求母亲喂奶须在同一时间和抱同一的姿势,

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

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 儿童孤独症(自闭症)评定量表(Childhood Autism Rating Scale)(CARS)是一个具有诊断意义的经标准化了的量表,是由 E.Schopler(美国学者,中文译名:斯考普勒)、R.J.Reichler和B.R.Renner于1980年所编制的,评分标准如下:总分低于30分:初步判断为无孤独症;30-60分:有孤独症;其中30-37分:为轻到中度孤独症;37-60分,并至少有5项的评分高于3分:重度孤独症。(本量表总分为60分。) 注:可有1.5、2.5等分数。介于1和2之间的症状评为1.5分,依此类推。 儿童孤独症(自闭症)评定量表(CARS)制作出来使用后,又经专家学者们修订了两次。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是目前使用最广的孤独症(自闭症)测试评定量表之一,适用于2岁以上儿童,信度、效度较好,其不仅能区分孤独症(自闭症)和弱智,而且还能判断孤独症的轻重程度,故有较大的实用性。在临床操作中,医师、心理师及其他专业研究人员等应通过直接观察、与家长访谈、分析已有病历纪录等多种方式收集资料,在此基础上再作出评定。 一. 人际关系 1分与年龄相当:与年龄相符的害羞、自卫及表示不同意或家人诉说的或观察到的一些轻微的害羞、烦躁、困扰,但与同龄孩子相比程度并不严重。 2分轻度异常:缺乏一些眼光接触,不愿意、回避、过分害羞,对检查者反应有轻度缺陷,有时过度依赖父母。 3分中度异常:有时儿童表现出孤独冷漠,引起儿童注意要花费较长时间和较大的努力,极少主动接触他人,常回避人,要使劲打扰他才能得到反应。 4分严重异常:强烈地回避,总是显得孤独冷漠,毫不理会成人所作所为,儿童对检查者很少反应,只有检查者强烈地干扰,才能产生反应。 二. 模仿(词和动作) 1分与年龄相当:与年龄相符的模仿 2分轻度异常:大多数时间内能模仿简单的行为,偶尔在督促下或延迟一会能模仿 3分中度异常:部分时间能模仿,但常在检查者极大的要求下才模仿 4分严重异常:很少用语言或运动模仿别人。 三. 情感反应 1分与年龄相当:与年龄、情境相适应的情感反应(愉快、不愉快)和兴趣,通过面部表情姿势的变化来表达 2分轻度异常:偶尔表现出某种不恰当的情绪类型和程度,有时反应与客观环境或事物毫无联系 3分中度异常:不适当的情感的示意,反应相当受限或过分,或往往与刺激无关 4分严重异常:对环境极少有情绪反应,或反应极不恰当。 四. 躯体运用能力 1分与年龄相当:与年龄相适应的利用和意识 2分轻度异常:可见一些轻微异常,诸如笨拙、重复动作、协调性差等情况 3分中度异常:有中度特殊的手指或身体姿势功能失调的征象,摇动旋转,手指摆动,脚

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中的粗大运动怎样进行

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中的粗大运动怎样进行 粗大运动简称大运动或大肌肉运动。是运用个体功能,配合大肌肉运动,以有计划、有系统的肢体运动来改善个体的运动机能,促进身心发展,达到康复的目的。 步骤/方法 为什么自闭症康复训练需要粗大运动训练?有一些自闭症儿童的家长,在自闭症孩子开始接受大运动训练时表现出怀疑的态度。强调自闭症幼儿的运动能力已发展的比较好,自闭症康复训练内容都会了,或是说都已经训练过了,再训练就应加强语言、认知方面的内容。是的,自闭症孩子的运动能力是有了一些发展,或是说基本动作比较协调,但这只能说其具备发展的功能和潜力,决不能代替应有的发展水平。当我们认真的观察和分析孤独症儿童的运动发展能力时,便不难发现在运动方面存在的问题。郑州市康达能力训练中心把粗大运动大致分为以下几种表现: 运动量不足。表现在每日活动的时间往往不足2小时,且内容单调,一般仅限于走、跑两项活动,有的甚至不活动。 大肌肉力量差。表现在动作的协调、稳定性不足。如:跳蹦床时腿发颤,跳动姿势不稳;抛接球时动作无力,手眼不协调或怕球碰着,不敢接球,拍球时腰弯得很低;对爬、跑的活动很惧怕或是逃避。 运动技能低下。表现在不会拍球、踢球、自抛自接球、跳绳、做操等。 平衡能力低。如:不会走平衡木,不会单脚站立,不会单、双脚蹦跳等,特别是没有语言的孤独症孩子,大多数双脚落地的能力很差。 耐力差、惰性强。如:不能自觉地按规定完成训练内容,极容易逃避,要靠老师大量的身体帮助完成。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孤独症儿童的大运动能力是比较低的,据有关资料表述:自闭症儿童的运动发展普遍晚于正常儿童三五年不等。从自闭症儿童运动发展的问题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自闭症康复训练需要大运动。另外,从孤独症幼儿身心发展的总体水平看,问题颇多:语言交往问题、认知问题、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情绪问题等等。 面对这样多的问题,很多家长在疑惑孤独症康复训练应如何入手呢?郑州市康达能力训练中心主任通过实践使我们认识到:以粗大运动训练作为切入点是最合适的她把孤独症康复训练粗大运动训练的内容分为以下几点: 基本动作:走、跑、跳、钻、滚翻、滚动、爬等。 平衡运动:走平衡木、攀登、单脚站立、基本体操等。 器械及球类:跳床、滑板、滑梯、跳袋、转筒、悠千、传接球、推球、踢球、跳绳等。

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

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 1、人际关系 1、与年龄相当:与年龄相符的奋进、自卫及表示不同意。 2、轻度异常:缺乏一些眼光接触,不愿意,回避,过分害羞,对检查者反应有轻度缺陷。 3、中度异常:回避人,要使劲打扰他才能得到反应。 4、严重异常:强烈地回避,儿童对检查者很少反应,只有检查者强烈地干扰,才能产生反应。 2、模仿(词和动作) 1、与年龄相当:大部分时间都模仿,有时激动,有时延缓。 2、轻度异常:大部分时间都模仿,有时激动,有时延缓。 3、中度异常:在检查者极大的要求下才有时模仿。 4、严重异常:很少用语言或运动模仿别人。 3、情感反应 1、与年龄相当:与年龄、情境相适应的情感反应,如愉快不愉快,以及兴趣,通过面部表情、姿势的变化来表达。 2、轻度异常:对不同的情感刺激有些缺乏相应的反应,情感可能受限或过分。 3、中度异常:不适应的情感的示意,反应相当受限或过分,或往往与刺激无关。 4、严重异常:极刻板的情感反应,对检查者坚持改变的情境很少产生适应的反应。 4、躯体运用能力 1、与年龄相当:与年龄相适应的利用和意识。 2、轻度异常:躯体运用方面有点特殊,如某些刻板运动,笨拙,缺乏协调性。 3、中度异常:有中度特殊的手指或身体姿势功能失调的征象,摇动旋转,手指摆动,脚尖走。 4、严重异常:如上述所描述的严重而广泛地发生。 5、与非生命物体的关系 1、与年龄相当:适合年龄的兴趣运用的探索。 2、轻度异常:轻度地对东西缺乏兴趣或不适当地使用物体,像婴儿一样咬东西,

猛敲东西,或者迷恋于物体发出的吱吱声或不停地开灯、关灯。 3、中度异常:对多数物体缺乏兴趣或表现有些特别,如重复转动某件物体,反复用手指尖捏起东西,旋转轮子或对某部分着迷。 4、严重异常:严重地对物体的不适当的兴趣,使用和探究,如上边发生的情况频繁地发生,很难使用儿童分心。 6、对环境变化的适应 1、与年龄相当:对改变产生与年龄相适应的反应。 2、轻度异常:对环境改变产生某些反应,倾向维持某一物体活动或坚持相同的反应形式。 3、中度异常:对环境改变出现烦躁、沮丧的征象,当干扰他时很难被吸引过来。 4、严重异常:对改变产生严重的反应,假如坚持把环境的变化强给他,儿童可能逃跑。 7、视觉反应 1、与年龄相当:适合年龄的视觉反应,与其他感觉系统是整合方式。 2、轻度异常:有时必须提醒儿童去注意物体,有时全神贯注于“镜像”,有的回避眼光接触,有的凝视空间,有的着迷于,有灯光。 3、中度异常:经常要提醒他们正在干什么,喜欢观看光亮的物体,即使强迫他,,也只有很少的眼光接触,盯着看人,或凝视空间。 4、严重异常:对物体和人的广泛严重的视觉回避,着迷于使用“余光”。 8、听觉反应 1、与年龄相当:适合年龄的听觉反应。 2、轻度异常:对听觉刺激或某些特殊声音缺乏一些反应,反应可能延迟,有时必须重复声音刺激,有时对大的声音敏感,或对此声音分心。 3、中度异常:对听觉不构成反应,或必须重复数次刺激才产生反应,或对某些声音敏感(如很容易受惊,捂上耳朵等)。 4、严重异常:对声音全面回避,对声音类型不加注意或极度敏感。 9、近处感觉反应 1、与年龄相当:对疼痛产生适当强度的反应,正常触觉和嗅觉。 2、轻度异常:对疼痛或轻度触碰、气味、味道等有点缺乏适当的反应,有时出现一些婴儿吸吮物体的表现。 3、中度异常:对疼痛或者意外伤害缺乏反应,比较集中于触觉、嗅觉、味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