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版《管理学》教学大纲 (1)

2016版《管理学》教学大纲 (1)
2016版《管理学》教学大纲 (1)

《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管理学 Management

课程编码:0220002

学分:3

总学时:48,理论学时:48,实验上机:0,其他实践学时:0

适用专业:经济学

先修课程:无

执笔人:李鹏

审订人: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管理学》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学科基础课,是以现代社会组织为客体,研究组织持续发展的基本管理理论和方法的一门课程,具有学科的综合性和边缘性。本课程内容有两部分:第一部分,管理学的基本前提,包括管理基本概念、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论、管理道德、管理环境;第二部分,管理过程,包括计划与决策、组织、领导、激励、沟通、控制等活动。

本课程的目的与任务是使学生熟悉管理理论的形成过程,熟悉管理理论的基本框架,认识管理活动的基本职能,理解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掌握管理活动的基本方法,了解管理学发展的新趋势及面临的挑战;具备一定的环境分析、组织设计、沟通协调等能力,并能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分析管理实践中遇到的基本管理问题;具有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具有实事求是的学风和创新以及,并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

二、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管理理论的形成过程,对管理学的体系、架构有一个总体的认识;

理解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掌握决策和计划制定、组织结构设计、组织文化塑造、领导方法和领导艺术、有效激励和控制等内容,并能够利用管理学理论和方法,对具体管理实践问题进行分析。

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一章管理活动与管理理论学时:6 1.本章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理解管理的含义,把握管理的职能与性质,掌握管理理论的变迁。

2.本章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管理的二重性,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理解:管理的含义与本质,管理职能的具体含义及相互关系,管理者所扮演的三大角色,管理者所具备的三大技能;

掌握:管理理论的发展演变过程。

3.本章教学重点:

管理的定义、管理理论的发展、管理的职能、管理者的角色和技能要求。

4.本章教学难点:

管理理论的发展、管理的二重性、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5.教学内容安排

第一节管理活动与管理理论

一、管理的定义

二、管理的职能

三、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

(一)管理者的角色

(二)管理者的技能

第二节中外早期管理思想

一、中国早期管理思想

二、外国早期管理思想

(一)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观点和经济人观点

(二)小瓦特和博尔顿的科学管理制度

(三)马萨诸塞车祸与所有权和管理权的分离

(四)欧文的人事管理

(五)巴贝奇的作业研究和报酬制度

(六)亨利·汤的收益分享制度

第三节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一、古典管理理论

(一)科学管理理论

(二)组织管理理论

二、行为管理理论

(一)梅奥及其领导的霍桑试验

(二)行为科学

三、数量管理理论

(一)运筹学

(二)系统分析

(三)决策科学化

四、系统管理理论

五、权变管理理论

六、全面质量管理

七、20世纪90年代的管理理论新发展

(一)学习型组织

(二)精益思想

(三)业务流程再造

(四)核心能力理论

第二章管理道德与社会责任学时:4

1.本章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会判断管理行为是否合乎道德规范,学会判断企业是否承担了必要的社会责任,学会帮助那些处于道德困境的组织寻求发展路径。

2.本章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道德与社会责任的定义,组织社会责任的具体体现;

理解:道德观的类型及特征,影响管理者道德素质的因素,提高员工道德素质的途径,社会价值观的发展。

3.本章教学重点:

每种道德观的内容与区别,影响管理道德的因素。

4.本章教学难点:

提高员工道德素质的途径。

5.教学内容安排

第一节管理与伦理道德

一、伦理道德的真谛

二、伦理道德的管理学意义

第二节管理与道德观

一、四种道德观

(一)功利主义道德观

(二)权利至上道德观

(三)公平公正道德观

(四)社会契约道德观

(五)推己及人道德观

第三节道德管理的特征和影响管理道德的因素

一、道德管理的特征

二、影响道德管理的因素

(一)道德发展阶段

(二)个人特征

(三)组织结构

(四)组织文化

(五)问题强度

第四节改善企业道德行为的途径

一、招聘高道德素质的员工

二、建立道德准则

三、管理者在道德方面领导员工

四、设定工作目标

五、对员工进行道德教育

六、对绩效进行全面评估

七、提供正式的保护机制

八、进行独立的社会审计

第五章企业的社会责任

一、企业与现代社会

二、企业的价值观

三、企业社会责任的体现

第三章全球化与管理学时:1

1.本章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企业全球化管理的基本理论。

2.本章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全球化内涵,全球化管理的环境因素;

理解:全球化经营的进入方式,全球化经营的组织模式和全球化经营的领导风格。3.本章教学重点:

全球化经营的进入方式、全球化经营的组织模式。

4.本章教学难点:

全球化经营的组织模式。

5.教学内容安排

第一节全球化内涵

一、世界层面上的全球化内涵

二、国家或地区层面上的全球化内涵

三、产业层面上的全球化内涵

四、企业层面上的全球化内涵

第二节全球化与管理者

一、全球化管理的环境因素

(一)全球化的一般环境

(二)全球化的任务环境

二、全球化管理者的关键能力

(一)国际商务知识

(二)文化适应能力

(三)视角转换能力

(四)创新能力

第三节全球化与管理职能

一、全球化经营的进入方式决策

(一)出口

(二)非股权安排

(三)国际直接投资

二、全球化经营的组织模式

(一)全球化的压力

(二)当地化的压力

(三)全球化组织模式的选择

三、全球化经营的领导风格

第四章信息与信息化管理学时:1 1.本章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理解信息化时代对管理提出的新要求及管理新技术的使用。

2.本章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信息的定义,信息与数据的区别与联系,有用信息的特征;

理解:信息获取的成本——收益分析,信息管理工作的流程,信息系统组成要素之间的

相互关系;

掌握: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发展历程,学会利用信息系统和其他信息技术来收集、处理、

储存和传递信息,进而辅助组织各个层次的管理工作。

3.本章教学重点:

信息管理工作的流程。

4.本章教学难点:

信息系统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利用信息系统和其他信息技术来收集、处理、储

存和传递信息。

5.教学内容安排

第一节信息及其特征

一、信息的定义

二、对信息的评估

三、有用信息的特征

(一)高质量

(二)及时

(三)完全

第二节信息管理工作

一、信息的采集

(一)明确采集的目的

(二)界定采集的范围

(三)选择信息源

二、信息的加工

(一)鉴别

(二)筛选

(三)排序

(四)初步激活

(五)编写

三、信息的存储

四、信息的传播

五、信息的利用

六、信息的反馈

(一)反馈信息真实、准确

(二)信息传递迅速、及时

(三)控制措施适当、有效

第三节信息化管理

一、信息系统的要素

二、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发展

(一)20世纪60年代的物料需求计划

(二)20世纪70年代闭环的物料需求计划

(三)20世纪80年代制造资源计划

(四)20世纪90年代企业资源计划

第五章决策与决策方法学时:6 1.本章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明确决策的理论基础和决策的基本方法。2.本章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决策的定义与依据,决策的分类,决策的影响因素;

理解:决策的基本原则,决策理论的主要内容与基本特征;

掌握:决策过程,决策方法的应用。

3.本章教学重点:

决策理论、常用的决策方法。

4.本章教学难点:

决策理论、常用的决策方法。

5.教学内容安排

第一节决策与决策理论

一、决策的定义

二、决策原则

三、决策的依据

四、决策理论

(一)古典决策理论

(二)行为决策理论

第二节决策过程

一、诊断问题(识别机会)

二、明确目标

三、拟定方案

四、筛选方案

五、执行方案

六、评估方案

第三节决策的影响因素

一、环境因素

(一)环境的稳定性

(二)市场结构

(三)买卖双方在市场的地位

二、组织自身的因素

(一)组织文化

(二)组织的信息化程度

(三)组织对环境的应变模式

三、决策问题的性质

(一)问题的紧迫性

(二)问题的重要性

四、决策主体的因素

(一)个人对待风险的态度

(二)个人能力

(三)个人价值观

(四)决策群体的关系融洽程度

第四节决策方法

一、定性决策方法

(一)集体决策方法

(二)有关活动方向的决策方法

二、定量决策方法

(一)确定型决策方法

(二)不确定型决策方法

(三)风险型决策方法

第六章计划与计划工作学时:3

1.本章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计划的构成要素及编制计划的步骤。

2.本章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计划的概念和构成要素,计划的性质,计划的分类标准,计划编制过程;理解:计划与决策的区别与联系,计划层级体系的主要内容;

掌握:计划的编制步骤。

3.本章教学重点:

计划与决策的区别与联系,计划层级体系的主要内容。

4.本章教学难点:

计划的编制步骤。

5.教学内容安排

第一节计划的概念及其性质

一、计划的概念

二、计划与决策

三、计划的性质

(一)计划工作为实现组织目标服务

(二)计划工作是管理活动的桥梁和基础

(三)计划工作具有普遍性和秩序性

(四)计划工作要追求效率

第二节计划的类型

一、长期计划和短期计划

二、业务计划、财务计划和人事计划

三、战略性计划与战术性计划

四、具体性计划与指导性计划

五、程序性计划与非程序性计划

(一)目的或使命

(二)目标

(三)战略

(四)政策

(五)程序

(六)规则

(七)方案(或规划)

(八)预算

第三节计划的编制过程

一、确定目标

二、认清现实

三、研究过去

四、预测并有效地确定计划的重要前提条件

五、拟定和选择可行性行动计划

六、制订主要计划

七、制定派生计划

八、制定预算,用预算使计划数字化

第七章战略性计划与计划实施学时:3 1.本章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战略环境的分析框架和计划的实施方法。2.本章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战略环境分析的分析思路;

理解:战略计划的类型,计划的实施方法;

掌握:战略环境分析工具,目标管理的实施与评价。

3.本章教学重点:

战略环境分析工具,目标管理的实施与评价。

4.本章教学难点:

目标管理的具体应用。

5.教学内容安排

第一节战略环境分析

一、外部一般环境

二、行业环境

(一)行业内现有企业间的竞争

(二)入侵者研究

(三)替代品生产商研究

(四)卖方的讨价还价能力

(五)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

三、竞争对手

四、企业自身

五、顾客(目标市场)

(一)总体市场分析

(二)市场细分

(三)目标市场确定

第二节战略性计划选择

一、基本战略姿态

二、企业核心能力与成长战略

三、防御型战略

第三节计划的组织实施

一、目标管理

(一)目标管理基本思想

(二)目标的性质

(三)目标管理的过程

二、滚动计划法

(一)滚动计划法的基本思想

(二)滚动计划法的评价

三、网络计划技术

(一)网络计划技术的基本步骤

(二)网络图

(三)网络计划技术的评价

第八章组织设计学时:3

1.本章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组织结构的类型,学会组织设计的方法。

2.本章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组织的定义及组织设计的必要性,组织设计的影响因素,组织层级化设计中的权力配置;

理解:组织设计的任务和基本原则,组织部门化的基本形式,组织层级化与管理幅度的具体内容;

掌握:学会根据组织设计的一般规律和方法对组织进行设计,并对设计中的一些基本影响因素进行判断和分析,应能对各种不同类型组织结构的运行特点进行分析并提出这些结构形式的适用条件。

3.本章教学重点:

组织设计的任务,组织部门化的基本形式,组织层级化与管理幅度的关系。

4.本章教学难点:

组织部门花的基本形式,组织层级化设计中的权力配置。

5.教学内容安排

第一节组织与组织设计

一、组织设计的必要性

二、组织设计的任务和原则

(一)组织设计的任务

(二)组织设计的原则

三、组织设计的影响因素

(一)环境的影响

(二)战略的影响

(三)技术的影响

(四)组织规模与生命周期的影响

第二节组织的部门化

一、组织部门化的基本原则

(一)因事设职和因人设职相结合的原则

(二)分工与协作相结合的原则

(三)精简高效的部门设计原则

二、组织部门化的基本形式

(一)职能部门化

(二)产品或服务部门化

(三)地域部门化

(四)顾客部门化

(五)流程部门化

(六)矩阵型结构

(七)动态网络型结构

第三节组织的层级化

一、组织的层级化与管理幅度

(一)管理幅度与组织层级的互动性

(二)管理幅度设计的影响因素

二、层级设计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集权与分权

(一)权力的性质与特征

(二)组织层级化设计中的集权与分权

三、组织层级设计中的授权

(一)授权的含义及其有效性

(二)有效授权的要素

(三)授权的因素

第九章人力资源管理学时:3

1.本章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流程。

2.本章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人力资源计划的任务和过程,员工招聘的标准,员工培训的目标,绩效评估的定义和作用;

理解:编制人力资源计划的基本程序和内容,员工招聘的方法与程序,员工培训的方法,绩效评估的方法;

掌握:编制人力资源计划,运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相关方法进行员工的招聘、解聘、培训和绩效评估。

3.本章教学重点:

编制人力资源计划的基本程序和内容。

4.本章教学难点:

员工的绩效评估。

5.教学内容安排

第一节人力资源管计划

一、人力资源计划的任务

(一)系统评价组织中人力资源的需求量

(二)选配合适的人员

(三)制定和实施人员培训计划

二、人力资源计划的过程

(一)评估现有人力资源状况

(二)评估未来人力资源状况

(三)制定一套相适应的人力资源计划

三、人力资源计划编制的原则

(一)保证企业短期自下而上的需要,促进企业的长期发展

(二)促进员工现有人力资源价值的实现,为员工的长期发展提供服务

第二节员工的招聘与解聘

一、员工招聘的标准

二、员工招聘的来源与方法

(一)员工招聘的来源

(二)员工招聘的程序与方法

三、员工的解聘

第三节员工培训

一、员工培训的目标

(一)补充知识

(二)发展能力

(三)转变观念

(四)交流信息

二、员工培训的方法

(一)导入培训

(二)在职培训

(三)离职培训

三、管理人员培训的方法

(一)工作轮换

(二)设置助理职务

(三)临时职务与彼得原理

第四节绩效评估

一、绩效评估的作用

(一)绩效评估为最佳决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二)绩效评估为组织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三)绩效评估为员工提供了一面有益的“镜子”

(四)绩效评估为确定员工的工作报酬提供依据

(五)绩效评估为员工潜能的评价以及相关人事调整提供了依据

二、绩效评估的程序与方法

(一)确定特定的绩效评估目标

(二)确定绩效责任者

(三)评价业绩

(四)公布考评结果,交流考评意见

(五)根据考评结论,将绩效评估的结论备案

第十章组织变革与组织文化学时:3

1.本章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明确组织变革和组织文化对组织发展的意义,掌握组织文化的内涵。

2.本章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组织变革的外部动因,组织变革的四种基本类型和三个基本目标,组织变革中有关压力、变革阻力、组织冲突的定义和基本特征,组织文化的概念、特征和基本结构;

理解:组织变革的内容及组织变革的过程与程序,组织文化的具体内容、功能与塑造途径;

掌握:学会分析组织变革的内外环境因素,充分利用所学知识对组织变革中的压力、变革阻力以及组织冲突进行识别,学会建构新型组织文化的方法与途径。

3.本章教学重点:

变革的压力、变革阻力以及组织冲突的识别及管理方法。

4.本章教学难点:

组织文化的塑造途径。

5.教学内容安排

第一节组织变革的一般规律

一、组织变革的动因

(一)组织变革的必要性

(二)组织变革的原因

二、组织变革的类型和目标

(一)组织变革的类型

(二)组织变革的目标

三、组织变革的内容

(一)人员变革

(二)结构变革

(三)技术与任务变革

第三节管理组织变革

一、组织变革的过程与程序

(一)组织变革的过程

(二)组织变革的程序

二、组织变革的阻力及其管理

(一)组织变革的阻力

(二)消除组织变革阻力的管理对策

三、组织变革的压力及其管理

(一)压力的定义

(二)压力的起因及其特征

(三)压力的解释

四、组织冲突及其管理

(一)组织冲突的影响

(二)组织冲突的类型

(三)组织冲突的避免

第三节组织文化及其发展

一、组织文化的概念及其特征

(一)组织文化的基本概念

(二)组织文化的主要特征

二、组织文化的结构与内容

(一)组织文化的结构

(二)组织文化的内容

三、组织文化的功能与塑造

(一)组织文化的功能

(二)组织文化的形成

(三)组织文化的塑造途径

第十一章领导概论学时:5

1.本章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领导的基本理论及应用技巧。

2.本章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领导的含义与作用,领导风格的类型;

理解:领导与管理的联系与区别,领导权力的来源,各种领导理论的研究路径、基本观点和理论评述;

掌握:学会对周围组织进行管理学领导职能的观察,分清领导者和一般管理者,对至少一种领导方式能够指出示例,能够对某种具体的领导方式加以应用。

3.本章教学重点:

领导行为论,领导情景论。

4.本章教学难点:

领导者和管理者的区别与联系,不同领导理论的研究路径和基本观点。

5.教学内容安排

第一节领导的内涵

一、领导和管理

二、领导的作用

三、领导权力的来源

(一)法定性权力

(二)奖赏性权力

(三)惩罚性权力

(四)感召性权力

(五)专场性权力

第二节领导风格类型

一、按权利运用方式划分

(一)集权式领导

(二)民主式领导

二、按创新方式划分

(一)魅力型领导

(二)变革型领导

三、按思维方式划分

(一)事务型领导

(二)战略型领导

第三节领导理论

一、领导特性论

二、领导行为论

(一)密歇根大学的研究

(二)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研究

(三)管理方格论

三、领导情境景论

(一)菲德勒权变理论

(二)路径-目标理论

(三)领导生命周期理论

第十二章激励学时:6

1.本章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激励的基本理论,学会在现实中运用理论有效激励他人。

2.本章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常用的激励方式;

理解:激励的行为模式,内容型激励理论,过程型激励理论;

掌握:用激励理论解决激励问题,建立组织激励机制。

3.本章教学重点:

主要的激励理论。

4.本章教学难点:

组织激励机制的建立。

5.教学内容安排

第一节激励原理

一、激励的概念与对象

(一)激励的概念

(二)激励的对象

二、激励与行为

三、激励产生的内因与外因

四、激励的管理学意义

第二节激励的需要理论

一、需要层次论

二、双因素理论

三、成就需要论

四、X理论和Y理论

第三节激励的过程理论

一、公平理论

二、期望理论

三、激励的强化理论

第四节激励实务

一、薪酬管理

二、员工持股计划

三、灵活地工作日程

四、目标管理

第十三章沟通学时:2

1.本章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沟通的方法和技巧,有效提升沟通效果。

2.本章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沟通的概念、过程和类别,组织中沟通和组织间沟通,有效沟通的障碍;

理解:沟通过程的基本环节,影响有效沟通的因素,进行有效沟通的一般准则;

掌握:审视自我在人际交往中沟通技能和沟通质量,比较熟练地运用沟通原理达到自我熟悉的沟通效果,对所处的组织基本能够看出效率与沟通质量关系,学会运用冲突管理战略处理生活中的冲突。

3.本章教学重点:

沟通的作用,沟通的基本环节,影响有效沟通的因素。

4.本章教学难点:

冲突管理战略的实施内涵,谈判的基本方法。

5.教学内容安排

第一节沟通的原理

一、沟通及其作用

二、沟通的过程

三、沟通的类型

第二节组织沟通

一、个体间沟通

二、团队沟通

三、组织间沟通

第三节沟通管理

一、有效沟通的障碍

(一)个人因素

(二)人及因素

(三)结构因素

(四)技术因素

二、有效沟通的实现

第四节组织冲突与谈判

一、组织内冲突的原因

(一)沟通差异

(二)结构差异

(三)个体差异

二、冲突的管理

三、有效谈判的实现

第十四章控制与控制过程学时:1

1.本章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控制的基本方法。

2.本章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控制的必要性,有效控制的要求;

理解:控制的类型,控制的过程;

掌握:认识到控制是管理的一个重要的、不可分割的部分,能够将控制理论用于身边发生事情或管理案例的分析。

3.本章教学重点:

控制的过程。

4.本章教学难点:

有效控制的要求。

5.教学内容安排

第一节控制活动

一、控制的必要性

(一)环境的变化

(二)管理权力的分散

(三)工作能力的差异

二、控制的基本原理

三、控制的类型

(一)根据确定控制标准Z值的方法分类

(二)根据时机、对象和目的分类

第二节控制过程

一、确立标准

(一)确定控制对象

(二)选择控制的重点

(三)制定标准的方法

二、衡量绩效

(一)通过衡量绩效,检验标准的客观性和有效性

(二)确定适宜的衡量频度

(三)建立信息反馈系统

三、纠正偏差

(一)找出偏差产生的主要原因

(二)确定纠偏措施的实施对象

(三)选择恰当的纠偏措施

第三节有效控制

一、适时控制

二、适度控制

(一)防止控制过多或控制不足

(二)处理好全面控制与重点控制的关系

(三)使花费一定费用的控制得到足够的控制收益

三、客观控制

四、弹性控制

第十五章控制方法学时:1

1.本章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控制的基本方法。

2.本章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预算控制方法,生产控制方法,财务控制方法和综合控制方法;

理解:经济订购批量模型,财务比率分析指标,平衡计分卡的基本思想。

3.本章教学重点:

生产控制方法,财务控制方法。

4.本章教学难点:

经济订购批量,财务比率分析指标。

5.教学内容安排

第一节预算控制

一、预算的编制

二、预算的种类

(一)收入预算

(二)支出预算

(三)现金预算

(四)资金支出预算

(五)资产负债表预算

三、预算的作用及缺点

第二节生产控制

一、对供应商的控制

二、库存控制

三、质量控制

第三节综合控制方法

一、标杆控制

(一)标杆控制的内涵

(二)标杆控制的步骤

(三)标杆控制的作用和缺陷

二、平衡计分卡控制

(一)平衡计分卡控制的内涵

(二)平衡计分卡的控制指标

(三)平衡计分卡的控制作用

四、课程考核方式与评分标准

本课程实行闭卷考试,最终成绩评定方法:期末考试占50%,过程性考核占50%。

五、主要教材及参考书

1. 周三多.管理学(第四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12月.

2. 杜龙正.管理学教程.经济科学出版社,2015.

3. 罗伯特·卡茨.有效管理者的三大技能.哈佛商业评论,1955.

4. 亨利·明茨伯格.管理工作的实质.浙江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

5. 丹尼尔·A·雷恩.管理思想史(第6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6. 陈春华.组织行为学:互联网时代的视角.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

7. 刘爱军.商业伦理学.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

8.(德)格尔德·吉仁,黄琳妍译.简洁启发式.机械工业出版社,2018.

9. 哈罗德·孔茨,海因茨·韦里克.管理学:国际化与领导力的视角.中国人民大学

出版社,2014.

10. 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中信出版社,2014.

11. 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中信出版社,2014.

12. 德鲁克.管理的实践.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13. 张继辰,王伟立.华为目标管理法.海天出版社,2015.

14. 李书玲.组织设计:寻找实现组织价值的规律.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

15. 李春波.组织设计与发展.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16. 王皓.知识逻辑下的企业组织设计与优化.中国经济出版社,2017.

17. 李旭旦.员工招聘与甄选(第2版).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14.

18.【美】吉恩·保罗·艾森,杰西S.哈里奥特.人力资源管理大数据.机械工业出版

社,2017.

19. 陈国海.员工培训与开发(第2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

20. 顾琴轩.绩效管理(第三版).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5.

21. 陈广.华为企业文化.海天出版社,2017.

22. 张继辰,王乾龙,阿里巴巴的企业文化.海天出版社,2015.

23. 胡新桥,丰田精益管理:企业文化建设.人民邮电出版社,2014.

24. 斯图尔特·克雷纳.领导力的本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

25. 冯秋婷.西方领导理论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26.(美)马斯洛.动机与人格.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27. 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修订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

28. 道格拉斯·麦格雷戈.企业的人性面.浙江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

29. 康清.沟通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30. 赵慧军.管理沟通(第四版).首都经济贸易人民出版社,2018.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