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建筑特色

甘肃建筑特色
甘肃建筑特色

甘肃建筑特色

甘肃历史上是一个多民族地区,由于历代统治阶级相互攻战征掠,使甘肃成了历史上军事争夺频繁的地区。这种状况反映到建筑上,使甘肃建筑非常突出地普遍具有军事的性质,出现了大量军事城池、长城边墙、关隘、烽火台、堡寨和驻兵屯田设施。而且城乡民居也都具有防御性质,聚居防守,庄堡棋布,尤以河西走廊地区最为显著。也是甘肃建筑特色之一。具体内容如下:

甘肃建筑特色——甘肃民居建筑(天水民居)

汉族民居一如既往以木构架系统的院落式为基本特征,以地理上的秦岭、淮河为界,形成南北不同的风格,而天水民居将南北风格相融合,兼有北方的雄厚与南方的灵秀。甘肃四合院基本形式可概括为:基本型、串联型、并联型和混合型。基本型,即只有一进院的四合院(如澄源巷现张庆麟故居北院)。串联型,以二进院和三进院居多,串联型又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隔垂花门式,如澄源巷张庆麟故居南侧两大院;另一类是隔过厅式,属于这种形式的院落较多,如石作瑞故居、任士言故居等。并联型,前后为串联,左右为并联。混合型,如澄源巷丁特故居(现在已拆)。院落以二进为多、有三进、四进者,二进之间由过厅划分为两个庭院天井,此天井一般呈矩形,与处于同纬度地区的民居庭院的长宽比接近,满足采光、遮光、通风、排水、接地气等需要,又能随意巧借一日光影之变化和一年四季之变化给人带来自然乐趣。

甘肃建筑特色——天水民居建筑结构

天水古民居建筑结构从木构架形式上属于抬梁式结构,这种构架形式也是北方地区厚墙厚顶的民间建筑的构架。但严格地说应归于土木混合结构,即所谓”木骨泥墙”与”木椽泥顶”之类,而实际在承重上还是以木构为主,墙主要起维护作用,也有增强木构架刚度与侧向稳定性的作用。土木结构建筑能广泛分布于民间,主要是由于它具备了在当时生产力条件下的技术经济上的合理性。承重结构与围护结构的明确分工,承重构件可以结合地区特点形成多样的民间木构架形式,围护构件不拘一格,可以用当地低廉易取的墙体材料,发挥就地取材的长处。这些使木构架体系突破了地区性的局限而得以广泛分布,从而形成富有乡土特色的民间木构架建筑的多元形态。”礼”的规范的制约作用,正统建筑核心文化的辐射作用,对民间土木混合结构建筑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天水明清民居采用抬梁式框架结构,民间称托件房,其柃、梁、柱节点榫卯联接,紧密牢固且具有良好的抗变形性能,天水历上发生多次大地震,但众多民居历经几百年而完好无损,证明其良好的抗震性能。

几种常见的建筑风格

几种常见的建筑风格 建筑风格,指建筑设计中在内容和外貌方面所反映的特征,主要在于建筑的平面 布局、形态构成、艺术处理和手法运用等方面所显示的独创和完美的意境。以下为大家介绍几种常见建筑风格,正是它们在房地产领域或多或少的运用,使一个城市拥有了更加丰富的表情。 1.地中海风格建筑 地中海风格建筑,原来是特指沿欧洲地中海北岸沿线的建筑。后来这种建筑风格 融入欧洲其他地区的建筑特点后,逐渐演变成一种豪宅的符号。闲适、浪漫却不乏宁静是地中海建筑风格所蕴含的精髓所在。 长长的廊道,延伸至尽头后垂直拐弯;半圆形高大的拱门,或数个连接或垂直交接;墙面通过穿凿或半穿凿形成镂空的景致。这是地中海建筑中最常见的三个元素。N0.2 意大利建筑风格(Italian Style) 意大利建筑在建筑技术、规模和类型以及建筑艺术手法上都有很大的发展,无论在建筑空间、建筑构件还是建筑外形装饰上,都体现一种次序、一种规律、一种统一的空间概念。 14世纪意大利出现“文艺复兴”运动,随之资产阶级的象征——市政厅、行会大厦、广场与钟塔等建筑兴起,这就是文艺复兴的意大利建筑风格。这种建筑并没有简单地模仿或照搬希腊、罗马式样、它在建筑艺术、规模和类型以及建筑艺术手法上都有很大的发展,无论在建筑空间、建筑构件还是建筑外形装饰上,都体现一种次序、一种规律、一种统一的空间概念。 著名的佛罗伦萨主教堂的穹顶建造标志着文艺复兴建筑史的开始,这座建筑对边12.2米,高达107米,成了整个城市轮廓线的中心。有名的圣彼得大教堂也是这个时期建

造。各种拱顶、碹廓,特别是柱式成为文艺复兴时期建筑构图的主要手段,表现了文艺复兴时期的独创精神。 “巴洛克“建筑史17世纪意大利建筑衰退之后出现的一种建筑风格。它突破了欧洲古典、文艺复兴时期古典主义的常规,采取了双柱或三柱为一组的节奏不规则跳动的形式,开间变化很大,突出垂直分划。墙面作为深色的壁案,有意造成出奇反常的新形式,并且喜欢大量使用壁画和雕刻,常常将人体雕刻渗透到建筑中去,以显示富丽堂皇的形象。流行于19世纪下半叶的意大利式风格,一般为方形或近似方形的平面,红瓦缓坡顶,出檐较深,檐下有很大的托架(Bracket,也称牛腿)。檐口处精雕细凿,气势宏大,既美观又避免雨水淋湿檐口及外墙而变色,使外观看上去始终保持鲜艳亮丽没有污浊。普通的意大利风格的建筑,朝向花园的一面有半圆形封闭式门廊,落地长窗将室内与室外花园连成一体,门廊上面是二楼的半圆形露台。 意大利建筑的细节的处理上特别细腻精巧,又贴近自然的脉动,使其拥有永恒的生命力。其中铁艺是意大利建筑的一个亮点,阳台、窗间都有铸铁花饰,既保持了罗马建筑特色,又升华了建筑作为住宅的韵味感。尖顶、石柱、浮雕等,彰显着意大利建筑风格古老、雄伟的历史感。 N0.8 新中式建筑风格(New Chinese Style) 中国传统的建筑主张“天人合一、浑然一体”,居住讲究“静”和“净”,环境的平和和建筑的含蓄。中国传统的建筑主张“天人合一、浑然一体”,居住讲究“静”和“净”,环境的平和建筑的含蓄。无论是写意的江南庭院,还是独立组团的四合院,都追求人与环境的和谐共生:讲究居住环境的稳定、安全和归属感。 新中式建筑在沿袭中国传统建筑精粹的同时,更注重对现代生活价值的精雕细刻。同单纯的仿古建筑不同,新中式建筑着力提高的舒适度,比如在设计中更多考虑私密性,增

《广东省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试行)

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广东省绿色建筑评价标识 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2011-08-17 下午02:32:16 来源: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点击数:2615 粤建科函〔2011〕527号 各地级以上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城建委),顺德区国土城建和水利局: 为规范我省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工作,引导我省绿色建筑健康发展,我厅制定了《广东省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试行)。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二O一一年八月十五日 广东省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 (试行) 第一条为规范本省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试行)》(建科〔2007〕206号)和《关于推进一二星级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工作的通知》(建科〔2009〕109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省新建、改建、扩建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的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工作的实施与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绿色建筑评价标识是依据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和《广东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J/T15-83-2011),对建筑物进行等级确认,并进行信息性标识的一种评价活动。 根据不同的评价阶段,评价标识分为“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和“绿色建筑运行评价标识”两类,其中:“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是对已完成施工图设计的居住建筑或公共建筑进行

标识评价,标识有效期为两年;“绿色建筑运行评价标识”是对已竣工并投入使用一年的居住建筑或公共建筑进行标识评价,标识有效期为三年。改建、扩建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仅能申报“绿色建筑运行评价标识”。 第四条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广东省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评定、颁发和监督管理工作,负责组建广东省绿色建筑评价标识专家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家委员会”)和选择技术依托单位。 第五条专家委员会负责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评审工作和指导绿色建筑评价技术标准的编制工作。日常工作由受委托的相关协会负责。 专家委员会的专家应具有本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并具有比较丰富的绿色建筑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在本专业领域有一定的学术影响;熟悉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管理规定和技术标准,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第六条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委托相关协会具体负责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日常管理工作。主要包括: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推广宣传工作,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申报受理、形式审查、技术评审组织及日常相关管理等工作。 第七条绿色建筑评价标识技术依托单位应当符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规定的条件,主要负责申请标识建筑的绿色建筑评估、能效测评和检测工作。 第八条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申请遵循自愿原则,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评审遵循科学、公开、公平和公正的原则。 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申请由建设单位(或者业主单位)提出,鼓励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和物业管理单位等相关单位共同参与申请。 第九条申请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项目应符合国家基本建设程序的管理规定,以及国家和省的相关标准规范,并满足以下条件: (一)申请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的项目应当完成施工图设计并取得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合格书。 (二)申请绿色建筑运行评价标识的项目应当通过工程竣工验收并投入使用一年以上。 (三)建筑总平面设计与建筑设计、环境设计和施工等体现绿色建筑特色,采用适合于绿色建筑的技术、工艺与产品,施工质量、运营管理等具有较高的水平。在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节能、节材、节水、节地、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室内空气质量与智能化系统建设等方面效果显著。

常见的10种建筑风格分析

常见的十种建筑风格 NO.1 地中海建筑风格(Mediterranean Style) 闲适、浪漫却不乏宁静是地中海风格建筑所蕴含生活方式的精髓所在。 地中海风格建筑,原来是特指沿欧洲地中海北岸沿线的建筑,特别是西班牙、葡萄牙、法国、意大利、希腊这些国家南部沿海地区的住宅。这些地中海沿岸的建筑和当地乡村风格的建筑相结合,产生了诸如法国普罗旺斯、意大利托斯卡纳等地区的经典建筑风格。后来这种建筑风格融入欧洲其他地区的建筑特点后,逐渐演变成一种豪宅的符号。闲适、浪漫却不乏宁静的地中海风格建筑所蕴含的生活方式的精髓所在。 长长的廊道,延伸至尽头然后垂直拐弯;半圆形高大的拱门,或数个连接或垂直交接;墙面通过穿凿或半穿凿形成镂空的景致。这是地中海建筑中最常见的三个元素。 地中海风格的建筑舍弃浮华的石材,用红瓦白墙营造出与自然合一的朴实质感。建筑外墙的涂料经过工匠们一层层、一遍遍的粉刷,颜色就渐渐的沉淀下来;岁月愈久,颜色愈白,味道愈浓,体现了一种传统的手艺精神。 地中海风格从建筑的形态上看,经常出现很多不对称的设计,尤其是西班牙风格的建筑,采用了很多圆弧形结构,包括墙体、护栏、门窗框架,乃至屋顶上使用的筒瓦。外立面颜色温润而醇和、材料粗朴而富有质感、建筑中包含众多的回廊、构架和观景平台。 地中海风格在细节的处理上特别细腻精巧,在西班牙建筑中,经常广泛运用螺旋形结构配件,包括阳台、窗间柱子等多用螺旋形铸铁花饰。此外,在地中海建筑中往往采用建筑圆角,让外立面更富动感,并配合以落地大窗和防锈锻铁为装饰的小窗,外墙局部用文化石河特别的涂料;露台上采用弧形栏杆等;而装饰性用的烟囱,则带有传统的英国风味。

甘肃省绿色金融发展的现状及对策建议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f713673276.html, 甘肃省绿色金融发展的现状及对策建议 作者:杨维平 来源:《经营者》2018年第11期 摘要文章从绿色金融的定义出发,梳理了国家政策法规,结合甘肃省政府出台的绿色金融的规章制度,简述了绿色金融在甘肃发展的现状及特点,提出了发展建议。 关键词绿色金融对策与建议 一、绿色金融的定义及政策 (一)绿色金融的定义 一是绿色,这是绿色金融的前提和基础,即金融业如何促进绿色产业和绿色项目的可持续发展;二是金融,这是绿色金融的关键和本质,即金融业要保持可持续发展,避免注重短期利益的过度投机行为。笔者对绿色金融的定义更侧重于“绿色”,采用人民银行总行文件中关于绿色金融的定义。绿色金融是指为支持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的经济活动,即对环保、节能、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领域的项目投融资、项目运营、风险管理等所提供的金融服务。(2016年8月31日,人民银行等七部委发布的《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 (二)绿色金融方面的国家政策 2015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中首次明确建立绿 色金融体系的顶层设计;2016年3月《“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建立绿色金融体系,发展绿色信贷、绿色债券,设立绿色发展基金”;2016年8月,人民银行等七部委联合印发《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构建覆盖银行、证券、保险、金融等各领域的绿色金融体系制度框架,提出了35项发展绿色金融的具体措施,开启了系统性的绿色金融制度体系建设进程。 二、甘肃绿色金融现状及特点 (一)甘肃省政府绿色金融制度建设情况 2017年3月,甘肃省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 要积极探索绿色金融创新,支持和鼓励发行绿色债券,建立用能权、碳排放权、排污权交易平台,大力培育绿色产业;2017年,甘肃省金融工作会议进一步提出要持续推进绿色金融发 展,加大对循环经济、节能环保、清洁能源、绿色建筑、文化旅游等领域的资金支持力度;2018年1月,甘肃省出台《关于构建生态产业体系推动绿色发展崛起的决定》,提出要建立 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加快实现绿色发展。配套出台了《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

绿色建筑工程内容验收表(修改)

绿色建筑工程内容验收表 (建筑专业) 工程名称验收日期 专业序号内容设计竣工备注※建筑造型要素简约,无大量装饰性构件 ※建筑设计符合国家现行相关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中强制性条文的规定 ※屋顶和东、西外墙隔热性能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 范》GB 50176 的要求 ※不采用国家和地方禁止和限制使用的建筑材料及制品 1 建筑平面、空间布局合理,没有明显的噪声干扰。 2 场地内合理设置绿化用地,且绿地率不低于30% 3 场地与公共交通设施具有便捷的联系 4 场地周边有便利的、较全的公共服务设施 建筑 5场地内人行通道采用无障碍设计 6 合理设置停车场所 7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 8建筑设计避免产生光污染 9 优化建筑空间、平面布局和构造设计,改善自然通风效果 (1)居住建筑:通风开口面积与房间地板面积的比例在夏热冬冷地区达到8%,在严寒和寒冷地区达到5%,或设有明卫; (2)公共建筑:根据在过渡季典型工况下主要功能房间平均自然通风换气次数不小于 2 次/h 的面积比例不低于60%。 10 玻璃幕墙透明部分可开启面积比例达到5%。 11 外窗可开启面积比例达到30%。

12 采取可调节遮阳措施,外窗和幕墙透明部分中,有可控遮阳调节措施的 面积比例不低于25 %。 13 建筑主要功能房间具有良好的户外视野: 居住建筑:其与相邻建筑的直接间距超过18m 公共建筑:其主要功能房间能通过外窗看到室外自然景观,无明显视线干扰 14 主要功能房间的采光系数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 50033 的要 求(1)居住建筑:卧室、起居室的窗地面积比达到1/6; (2)公共建筑:根据主要功能房间采光系数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建筑采光设计标 准》GB 50033 要求的面积比例不低于60%。 15 建筑主要功能房间有合理的控制眩光措施 16 建筑内区采光系数满足采光要求的面积比例达到60% 建筑17 建筑地下空间平均采光系数不小于0.5%的面积与首层地下室面积的比例 不低于10% 18土建工程与装修工程一体化设计、施工 19采用可再利用材料和可再循环材料 ()住宅建筑:可再利用材料和可再循环材料用量比例达到 1 6% ()公共建筑:可再利用材料和可再循环材料用量比例达 2 10% 20 30%使用以废弃物为原料生产的建筑材料占同类建材的用量比例达到 21合理采用清水混凝土 22合理采用耐久性好、易维护的外立面材料 23合理采用耐久性好、易维护的室内装饰装修材料 24公共建筑中可变换功能的室内空间采用可重复使用的隔断(墙)的比例不小于30% 25采用建筑节能其他有效措施(“备注”需注明措施内容或相关参数) 注:1 符合项打“√”,不符合项打“×”,不适合本项目验收的条款打“- ”,不适合本项目验收的条款需说明具体理由。。 2“备注”主要写明本项验收依据或重要参数。

《甘肃省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试行)

关于印发《甘肃省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甘建科[2012]64号 各市州建设局,有关单位: 为推动全省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工作,根据《建设部关于印发〈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建科[2007]206号)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推进一二星级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工作的通知》(建科[2009]109号)等有关文件精神,结合甘肃省实际,我们制定了《甘肃省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办法》规定,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成立“甘肃省绿色建筑工作领导小组”,下设“甘肃省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公室”(简称“省绿标办”)。“省绿标办”设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科技教育处,负责甘肃省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监督管理工作,委托省建设科技与建筑节能协会负责甘肃省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日常工作。同时按程序要求,成立了甘肃省绿色建筑评价标识专家委员会并确定了甘肃省第一批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工作技术依托单位。 《甘肃省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试行)经省建设厅审议通过,现印发你们,请参照执行。执行中如有问题,请及时反馈省建设厅。附件1: 甘肃省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 (试行) 第一条为推动甘肃省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工作,引导绿色建筑健康发展,根据建设部《关于印发〈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建科〔2007〕206号)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推进一二星级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工作的通知》

(建科〔2009〕109号)文件精神,并结合甘肃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绿色建筑评价标识是指对申请进行绿色建筑等级评定的民用建筑依据《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和《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试行)》,按规定程序和要求,对建筑物确认其等级并进行信息性标识的一种评价活动。评价标识等级由低至高分为一星级、二星级和三星级。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甘肃省行政区域内新建、改建、扩建的民用建筑。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实行分级管理,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指导和管理本行政区域内一、二星级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及三星级绿色建筑的初审和上报工作。 第四条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分为:“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以下简称“设计标识”;“绿色建筑评价标识”,以下简称“运行标识”。 “设计标识”是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和《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试行)》,对处于规划设计阶段和施工阶段的民用建筑,按规定程序和要求,对建筑物确认其等级并进行信息性标识的一种评价活动。 “运行标识”是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和《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试行)》,对已竣工并投入使用的民用建筑,按规定程序和要求,对建筑物确认其等级并进行信息

当前中国建筑风格研究

当前中国建筑风格研究 摘要:所谓建筑风格指建筑设计中在内容和外貌斱面所反映的特征,主要在于建筑的平面布局、形态构成、艺术处理和手法运用等斱面所显示的独创和完美的意境。当今中国存在的建筑风格是多种多样的,本文对三种建筑风格进行了描述。 关键词:建筑风格;新中式;欧陆;现代主义 abstract: the so-called architectural style of architecture design in the content and appearance 斱reflected by the surface characteristics, mainly lie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plane layout, form structure, artistic techniques by 斱 such as surface processing and shown unique and perfect artistic conception. in today’s china there is a wide variety of architectural style, is described in this paper, the three types of architecture. keywords: architectural style; new chinese style; the continent; modernism. 中图分类号: b032.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中式传统建筑风格 我国建筑从陕西半坡遗址发掘的方形或圆形浅穴式房屋发展到 现在,已有六、七千年的历史。中国古代建筑具有朴素淡雅的风格,主要以茅草、木材为建筑材料,以木架构为结构方式(柱、梁、枋、

中原建筑文化风格研究

中原建筑文化风格研究 摘要:建筑是满足人们生产和生活需要的载体,从起初的茅草屋到现在的高楼大厦,建筑在一路发展的过程中,所体现的内涵和思想极其丰富,尤其是中原建筑的结构和形式,能够透过中原建筑的显存形式很好的研究中原传统文化也就是贯穿五千年的中国传统封建文化对于自然、社会的认识,而研究建筑文化的同时能够帮我们更好地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建筑的精华,并从中提炼出对我们现代建筑理论能够吸取和借鉴的有益元素,这对于现代建筑理论的发展而言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关键词:中原建筑;形式;文化特征;表现 1 引言 梁思成说过,建筑是凝固的历史,现存的古代建筑中凝存是古代的审美观和对自然的敬畏,因此研究建筑文化,尤其是研究中原地区的建筑文化,对于研究中国封建时代的建筑美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中国建筑形式和建筑风格则作为一种凝固的历史,蕴含了太多的无声回忆。曾经有一段时间,中国大地遍地都是苏式建筑,俄罗斯特有的建筑风格一度成为全国各地建筑模仿的标杆,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新的建筑风格不断出现,起初丑陋无比的鸽子笼样式的房屋在一阵喧嚣的登场和落幕之后也在逐渐推出历史的

舞台。而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获得了飞速的提升,生活水平和以吃穿住用行为表现的生活质量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建筑作为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工作息息相关的一种要素,也在见证者时代的发展和岁月的沧桑,人们对于建筑的认识以及审美逐渐转移到民族和历史传统的认识上,对于中国传统建筑,尤其是中原传统建筑的理解和认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传统建筑文化要素被应用到新的建筑上,在楼房尤其是高层建筑的顶部设置大屋顶,尤其是勾心斗角的飞檐表现形式成为目前建筑设计的新宠。 但不论是“中式建筑”、“民族建筑”还是民族风或是欧陆风,都是建筑风格和建筑文化的凝聚,本文在我国建筑文化日益丰富和对传统建筑要素采撷程度不断增大的今天,通过回顾中原建筑文化的传统,尤其是其设计思想基础和空间设计理念的诠释,来解析中原建筑文化,从其中探寻有益的要素以丰富目前日益发展的建筑文化体系。 2 中原建筑文化设计思想的渊源介绍 2.1传统美学思想 传统美学的渊源不在于追求美,而在于追求和自然和融合,讲求的是天人合一的理念,认为宇宙中存在的一切只要和天道同,遵循自然规律就是大道和至善,因此在这种美学主导观点的影响下,中原传统审美和精神活动都在遵循着天人合一和阴阳五行的观点,对天的敬畏形成了美学上讲求对称和比例,要求建筑

住建部2017年度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获奖项目名单

2017年度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获奖项目名单 序号项目名称主要完成单位主要完成人 获奖 等级 1 卧龙自然保护区中国保 护大熊猫研究中心灾后 重建项目 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 理局、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 筑设计院、四川省建筑设计研 究院、北京雨人润科生态技术 有限责任公司 李果、曾捷、曾宇、侯毓、付志勇、 车伍、许荷、裴智超、李建琳、赵彦 革、孙虹、霍一峰、盛晓康、赵杨、 王永峰、王家良、熊婧彤、张伟、苟 世兴、贺刚 一等奖 2 陕西省科技资源中心中联西北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 公司 倪欣、刘涛、梁晓光、孙建华、王福 松、邢超、王翼、郑琨、郑锐、杨潇 然、来永攀、晁磊、覃夷简、魏锋、 陈幸、张昊、李欣、张璇、孙志群、 王欣 一等奖 3 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 科技馆分馆) 上海科技馆、同济大学建筑设 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李岩松、徐晓红、丁洁民、陈剑秋、 车学娅、汪铮、贾海涛、雷涛、张鸿 武、郑毅敏、杨民、钱必华、蔡英琪、 严志峰、贾坚、高一鹏、李学平、刘 魁、钱梓楠、王颖 一等奖

2017年度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获奖项目名单 序号项目名称主要完成单位主要完成人 获奖 等级 4 深圳证券交易所营运中 心 深圳证券交易所、广东省建筑 科学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 司、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 有限公司 谢士涛、周荃、洪波、彭向、丁可、 宗海志、程瑞希、吴超、圣超、章永 忠、周祁、余书法、李百钢、周全、 蔡剑、张昌佳、张真江、余凯伦、杜 文淳、刘倩 一等奖 5 深圳市嘉信蓝海华府 (中英街壹号) 深圳市中银信置业有限公司、 深圳市马特迪扬绿色科技发展 有限公司、深圳市百悦千城物 业管理有限公司 杨洪祥、林志忠、李汉华一等奖 6 广州发展中心大厦广州发展新城投资有限公司、 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股 份有限公司、广州市设计院、 德国GMP国际建筑设计有限 公司 冉涛、周荃、郭明卓、李艳华、余凯 伦、吴云峰、麦粤帮、田光志、路建 岭、常煜、陈慧敏、江飞飞、徐颖华、 周全、林心关、宁玲、张真江、王安 琪、王丽娟、麦坚强 一等奖 7 山东济南中建和鑫(凤 栖第)项目1~7号楼 山东中建房地产开发有限公 司、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 设计院 左臣华、岳峰、刘琛、刁一桐、余常 建、董光跃、曾宇、许荷、侯毓、赵 彦革、裴智超、田森、霍一峰 一等奖

2014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说明

绿色建筑标准汇总及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变化说明 2006年,国家编制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今年国家编制了要求更严、内容更广泛”的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本文简要介绍了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特点,并对已颁布的国家、行业或协会标准进行了汇总。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比2006年的版本“要求更严、内容更广泛”。该标准在修订过程中,总结了近年来我国绿色建筑评价的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开展了多项专题研究和试评,借鉴了有关国外先进标准经验,广泛征求了有关方面意见。修订后的标准评价对象范围得到扩展,评价阶段更加明确,评价方法更加科学合理,评价指标体系更加完善,整体具有创新性。 在过去,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有六大指标。每个指标下,满足一定的项数即可被评为一星级、二星级或三星级绿色建筑。不过,在上述标准的试运行中,发现不少问题。而新的标准里则是采用打分的方式,总分达到45-50分是一星级,60分是二星级,80分是三星级。评审专家认为重要的就打8分、10分,有的虽然需要,但做起来容易,也不需要多少钱,就4分。这样一来,不少过去被评为一星级的项目现在可能评不上,二星级可能降为一星级,三星级则降为二星级或者一星级。 2013年初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发改委和住建部《绿色建筑行动方案》中,明确提出了“十二五”期间,完成新建绿色建筑10亿平方米,到2015年末,20%的城镇新建建筑达到绿色建筑标准要求的目标。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实施顺应了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需要,对促进我国绿色建筑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将发挥重要作用。 新该标准从2015年1月1日开始实施。新标准主要体现以下特点: 1.将标准适用范围由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中的办公建筑、商场建筑和旅馆建筑,扩展至各类民用建筑。 2.评价分为设计评价和运行评价。

甘肃省节约能源条例

甘肃省节约能源条例 (2016年4月1日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 来源: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处发布时间:2016-06-02 15:12 阅读次数:54 选择字号:T|T 甘肃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 (第35号) 《甘肃省节约能源条例》已由甘肃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于2016年4月1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16年6月1日起施行。 甘肃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16年4月1日 甘肃省节约能源条例 第一条为了推进全社会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保护和改善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能源开发、加工、转换、经营、利用、管理及其他相关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节约能源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科技推动、社会参与的原则,实行节约与开发并举、节约能源与环境保护共同推进的发展战略。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发展和改革行政部门是节能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节约能源监督管理工作,其所属的节能监察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节约能源日常监察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履行节约能源监督管理工作,并接受本级节能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开展多种多样的节约能源宣传和教育活动,普及节约能源知识,增强全社会节约能源意识,提倡节约型生产和消费方式。 第六条节约能源实行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指标控制制度和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制度。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时,应当按照上一级人民政府下达的五年能耗下降目标和上年度节约能源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确定本级人民政府节能目标任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目标分解落实到下一级人民政府。 第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节能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根据本行政区域内的节约能源目标,按照分类指导、区别对待和统筹兼顾节能责任、节能潜力、节能难度、节能能力的原则,拟定节约能源指标,并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分解下达。 节能行政主管部门在分解确定节约能源指标时,应当广泛征求下级人民政府和重点用能单位的意见,科学论证,合理确定。 节能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向社会发布节能状况公报。 第八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节约能源目标责任制和节约能源考核评价制度,将节约能源目标完成情况作为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负责人考核评价的内容。对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目标完成情况考核评价结果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 对未完成节能目标的,由上一级人民政府对其进行约谈并督促整改,同时按照有关规定对相关负责人进行问责。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每年向上一级人民政府和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报告节约能源目标责任的履行情况。

甘肃出台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实施意见

甘肃出台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实施意见 近日,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下发了《甘肃省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甘肃省装配式建筑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建成一批装配式建筑试点项目,初步建成全省产业布局合理的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到2025年,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技术标准体系、科技支撑体系、产业配套体系、监督管理体系和市场推广体系。在逐年提高新建建筑中装配式建筑面积比例的基础上,力争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30%以上。 《意见》提出,甘肃省今后将按照适用、经济、安全、绿色、美观的要求,以创新为动力,以绿色建筑发展为方向,以工厂化生产方式为手段,综合运用各项政策措施,加快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促进建筑业转型升级,增强建筑行业整体竞争力,消化社会过剩产能,提升建筑品质。 《意见》提出的重点任务:一是强化试点引领。建立产业基地和示范城市。建设、发展改革、国土资源、工信、财政、科技、人社、质监、地税等部门要结合实际,出台推动试点项目建设的支持政策和措施。通过试点,总结适宜甘肃省的装配式建筑工艺、技术,探索形成甘肃省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政策、标准和监管体系,加快形成产业体系,激发市场主体的内在动力,提高人民群众的认可度,引导甘肃省装配式建筑有序发展。二是抓好项目建设。各市州政府要在政府投资或主导的文化、教育、办公、卫生、体育等公共建筑,以及旧城改造、棚户区改造和城市综合管廊等项目建设中率先采用装配式建筑。鼓励商品住宅采用装配式建造方式建造。大跨度、大空间、100米以上的超高层建筑、市政桥梁和单体建筑面积超过2万平方米的公共建筑,积极推广应用钢结构。三是培育龙头企业。各市州政府要支持本省企业与国外、省外优势企业合作,提升本省企业技术水平和综合实力。鼓励装配式建筑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整合资源,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产业特色鲜明、产业关联度高、带动能力强,集设计、生产、施工于一体的综合性龙头企业。扶持有条件的大型钢铁企业、建筑企业、房地产开发企业、设计企业和有一定影响的建筑材

甘肃省绿色园区评价要求

附件3 甘肃省绿色园区评价要求 一、基本条件 1.国家和地方绿色、循环和低碳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应得到有效的贯彻执行。 2.近三年,未发生重大污染事故或重大生态破坏事件,完成国家或地方政府下达的节能减排指标,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 3.环境质量达到国家或地方规定的环境功能区环境质量标准,园区内企业污染物达标排放,各类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均不超过国家或地方的总量控制要求。 4.园区重点企业100%实施清洁生产审核。 5.园区企业不应使用国家列入淘汰目录的落后生产技术、工艺和设备,不应生产国家列入淘汰目录的产品。 6.园区建立履行绿色发展工作职责的专门机构、配备2名以上专职工作人员。 7.鼓励园区建立并运行环境管理体系和能源管理体系,建立园区能耗监测管理平台。 8.鼓励园区建设并运行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应用设施。 二、绿色园区评价指标与等级划分 (一)评价指标 本市绿色园区评价指标体系由7项一级指标(能源利用绿色化、资源利用绿色化、基础设施绿色化、产业绿色化、生态环境绿色化、运行管理绿色化以及园区管理与特色园区建设)和29项二级指标组成。二级指标中,第1-24项基础指标,第25-29项为加分项。具体指标要求见表2。 (二)评价等级划分 在满足全部基本条件的前提下,园区绿色指数在80以上(含)的认定为省级绿色园区名单。

表1绿色园区评价指标体系

三、绿色园区评价办法 绿色园区评价总得分=绿色园区指数+加分项,满分为110分。 其中,绿色园区指数总分为100分,打分基础是体系框架中序号1-24的指标。指数合成的基本思路是无量纲化后加权汇总。其中,无量纲化处理采用将各项指标的现实值与各自引领值对比,遇逆向指标,即为引领值/现实值;各项指标权重相等,指数的区间范围是(0,100)。若24项指标均达到引领值,则绿色园区指数(GI)为100分。 绿色园区指数(GI)的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上式中,GI为绿色园区指数;EGi为第i项能源利用绿色化指标值;EGbi为第i项能源利用绿色化指标引领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