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学生特点分析

中职学校学生特点分析
中职学校学生特点分析

中职学校学生特点分析

职业中专学校的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在初中时期,大部分成绩不是很好,甚至有的学生是个别教师“遗忘的角落”;因此,在很大程度上,这一批学生心理上都存在一定的缺陷,这对于职校的班主任和任课教师来说,在工作上存在了很大的难度;又由于当前严峻的升学和就业形势,导致多数人认为上中职学校没有发展前途,基础好的学生都上了高中,中职学校的生源都是被挑选后剩余的学生,其基础知识掌握较为薄弱是不争的事实。大部分学生理论学习热情不高,缺乏钻研精神,缺乏积极的学习动机,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上得过且过、效率低下。并且,他们的信息来源非常广泛,外界诱惑非常大,因此课程学习远远不能满足他们的心理需要,他们热衷于网络、游戏、追星、享乐等,根本无心学习。另外,现在的学生多是独生子女,环境优越,从小缺乏艰苦的锻炼,因此表现在心理品质上即为严重的意志薄弱,怕吃苦、怕困难、心理脆弱、学习惰性强,无法正确对自己做出评价,思想观念相对弱化,做事处世急于求成,对社会回报期望值明显偏高。因此,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适应当代中职教育的要求。

另外,中职生源知识基础比较差,但智力素质并不差。他们的思维敏捷,动手能力较强,对新事物、新观念容易接受,适应性强;且追求时尚,追求财富,出人头地的梦想非常强烈。所以,我们必须注重发掘他们的潜力,努力实施“因材施教”。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改变“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进步。

中职学校学生心理特点分析:

一.目标不明确,信心不足是这一群体普遍存在的心理特点。

他们中的大部分,在初中时期成绩都不是很理想,目标不很清楚,再加上初中毕业的提前竞争,他们考重点高中无望,心理有一种失落感,又由于社会不正确的舆论,认为上职业中专没有出息,从而进入职中又显得无奈;因此,进入职校以后,在心理上无法摆脱自卑的阴影,自信心难以树立起来。

二.特殊群体的组合,容易形成“小帮派”现象。

这些学生,大多来自不同的学校,相同的“命运”,同一样的归宿,使他们在心理上得到沟通,有一种“同病相怜”的感觉;因此,很容易形成一个个“小团体”,这种现象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将会导致整个班级出现不良局面,给班

主任和任课教师的工作带来很大的难度。

三.自我意识不够健全。

他们这些学生,自我意识较差,对于在自己身上发生的事情,不能够正确摆正自己在“矛盾”中的位置,很容易寻找外界因素来为自己解脱,以便维持自我心理平衡。许多事情,都以自我为中心,不能客观地对自己进行正确的评价。

四.具有较强的表现欲望。

职中学生,他们刚刚从初中毕业,心理都还不够成熟,具有较强的虚荣心,表现的欲望较强。有的同学由于基础不扎实,成绩进步不很明显,学习劲头不足,心理的倾斜度较大;为了寻找心理平衡,他们经常会寻找机会表现自己,有的学生甚至专门当有教师在的时候,发出异样的声音,或做出与场合不相称的动作,来引起教师和同学的注意,以免自己在这个集体中遭受“冷落”,在班级同学中寻找一个“扭曲”的“位置”,来弥补自己其他方面的不足。

英语学习学习学生学情分析报告

八年级学生学情分析 王永霞 一、八年级三班学情现状: 没有尖子生,中等生及中等偏下学生是全班学生的主力军,差生比例占全班比例在30%以上。因此当前要下大力气培养尖子生,树立榜样作用。重视中游学生,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不仅教会他们知识,更要提高他们的能力。带动下游学生,减少差生,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予以表扬,增强其自信心,鼓励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进步。 二、教学措施 (一)、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1、创设各种情景,鼓励学生大胆地使用英语,对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失误和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 2、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直接交流的机会,以及充分表现和自我发展的空间。 3、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合作等方式,发展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 4、创造条件让学生能够探究他们自己的问题,并自主的解决问题。

(二)、关注学生情感,创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 1、尊重每个学生,积极鼓励他们在学习中的尝试,保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把英语教学与情感有机地结合起来,创造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促进学生相互学习,互相帮助,体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 3、关注学习有困难学生和性格内向学生,尽可能为他们创造讲话机会。 (三)、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让他们学会学习。 1、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通过预习、课堂展示等,从而实现学习目标。 2、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评价,并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 八年级英语期中学情分析 王永霞 本次期中试卷结构合理,直接采用中考试卷结构模式,与中考接轨,既注重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又注重对综合运用英语语言知识的能力和阅读写作能力的测查。同时,试题能根据课程标准把握重点、难点;知识点覆盖全面。本次考试,我所教班级的均分分别

中职学情分析

中职学校的学生生源复杂,文化基础较差,素质参差不齐,心理表现多样化和复杂化,不善于与人交往,人际关系紧张,与父母、师生、同学间经常发生矛盾冲突,缺乏友谊,孤独、抑郁、不合群等现象。导致上述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也是复杂的。但归结起来影响因素,主要表现在社会影响、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个体因素等。而这些都影响着孩子的学习兴趣和成绩。 我建议,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为学生的成长创造健康 的氛围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成绩。 (一)转变教育观念,重视对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作为职业教育工作者就要转变教育观念,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自觉践行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用科学的健康理念来指导我们的教育工作。正如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不但没有身体 的缺陷和疾病,还要有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完满状态。” 面对这样一群特殊的学生,中职教师承受太多的压力,不但要转变自己的观念,还要鼓励学生改变观念,更要努力改变社会群众的观念。其实中职学生需要的是来自各个层面的关爱。 (二)优化育人环境,营造健康教育的氛围 学校作为育人的主阵地,就要创设良好的校园环境,加强校园 文化建设,营造文化氛围,通过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文体活动以及各种兴趣小组,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找到自尊,树立自信,使同学们能融入到集体当中,在民主宽松的环境氛围中排除心理障碍。让学生在活动中不断发掘自己身上的优点,并以此为契机不断改掉

自身存在的缺点,不断走向完美。 (三)注重学校与家庭之间联系 面对中职学生心理状态,学校和家长应该正确对待,加强联系,正确认识这个年龄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特点,只要及时发现,及时给予科学的引导,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确立人生目标,多关心爱护他们,并实施多表扬少批评的赏识教育,让孩子们感受到爱和快乐,帮助学生消除心理障碍,树立信心,找到自我。教育工作者应多与家长沟通交流,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情况,家长也应多与学校联系,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以便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给孩子营造一个和谐健康的外部环境。 在中职院校工作九年,我个人的工作态度在不断的发生改变。刚毕业时,和所有大学毕业生一样,带着满腔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在工作过程中不断地犯错,不断地改错,不断地思考,不断地成长。

学情分析方法

【教学风采】教师如何做学情分析 2015-08-10甘肃教师学苑甘肃教师学苑 教师如何做学情分析 课堂教学是一种师生双边参与的动态变化过程,在课堂上,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生动的独立的个体,他们是主动求知与积极探索的主体。教师是这个变化过程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是为学生服务的。所以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即教学展开过程中的各个教学环节,必须使自己的教学思路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需求。教师在决定教什么与如何教时,应当全面考虑学生的学习的需求、认知规律与学习兴趣,着眼于辅助、激发、促进学生的学习。也就是说,教师要进行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是伴随现代教学设计理论产生的,是教学设计系统中“影响学习系统最终设计”的重要因素之一。学情分析通常称之为“教学对象分析”或“学生分析”。是为研究学生的实际需要、能力水平和认知倾向,为学习者设计教学,优化教学过程,更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 学情分析是教与学目标设定的基础。没有学情分析的教学目标,往往是空中楼阁,因为只有真正了解学生的现有知识经验和心理认知特点,才能确定学生在不同领域、不同学科和不同学习活动中的最近发展区(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与可

能达到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区域),而从知识、技能、能力等方面来阐述最近发展区就是教与学的目标。 学情分析是教与学内容分析(包括教材分析)的依据。没有学情分析的教学内容往往是一盘散沙或无的放矢;因为只有针对具体学生才能界定内容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 学情分析是教学策略选择和教学活动设计的落脚点。没有学情分析的教学策略,往往是教师一厢情愿的自我表演;因为没有学生的知识经验基础,任何讲解、操作、练习、合作都很可能难以落实。总之,学情分析是对“以学生为中心”、“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的具体落实。 学情涉及的内容非常宽广,学生各方面情况都有可能影响学生的学习。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学生的兴趣点、学生的思维情况、学生的认知状态和发展规律,学生生理心理状况、学生个性及其发展状态和发展前景,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时间、学习效果,学生的生活环境,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学生感受、学生成功感等都是进行学情分析的切入点。 1从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分析 学生在身心发展、成长过程中,其情绪、情感、思维、意志、能力及性格还极不稳定和成熟,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和易变性。通过分析了解他们当时的生理心理与学习该内容是否相匹配及可能产生的知识误区,充分预见可能存在的问题,

学生学习情况分析报告

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方法:缺乏思路一做就错效率低下机械记忆眼高手低 心态:粗心马虎考试焦虑信心不足贪玩厌学题海战术 提高:基础薄弱知识衔接同步超前英语过级基础不牢 缺乏思路:没思路就没有办法上升更高层次 很多学生认为,做题纯粹是“跟着感觉走,紧抓住梦的手”,做时凭直觉,做完凭运气,“文无定法”。由于对知识不熟悉、认识不深刻,导致在做题的时候缺乏思路,往往想当然的来回答,造成结果偏差很大。重大的升学考试中思路决定效率,能够为我们争取更多的做题时间,赢得更多的分数。 缺乏思路的危害: 1、不能形成清晰的解题脉络,找不出已知和所求的关系 2、解题方法单一,方法死板,遇到难题解不出,到时学习兴趣下降 3、综合分析能力较弱,逻辑思维体系不完善

缺乏思路的原因: 1、学习计划性不强,所学知识一知半解 2、缺少学习方法,听课时精力不集中,缺乏思考 3、没有勤学好问,预习和复习的好习惯 4、对解题的目的不明确,不会从题目入手,寻找关键要素和突破口 5、练习少,不能掌握知识要点 名师支招: ●养成认真听讲的习惯 ●养成认真完成作业的吸光 ●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 ●养成提出问题的习惯 ●养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习惯 ●养成擅于总结的习惯 一做就错:自我感觉良好,成绩一直无提高

孩子挺聪明的,就是粗心大意,不管多难的知识,一听就会,可是一做题就错。每当碰到那些看似简单、其实复杂的题目,没有进行自己的反思和容易出错的总结。 一做就错的危害: 1、对学过的知识一知半解,背诵、记忆时出错率多 2、上课时跟不上老师的节奏,看似听懂了,过几天后一问三不知 3、经常需要翻书查看例题和知识点,做题和考试磕磕绊绊 4、影响知识迁移能力,只掌握容易的知识点而难题不会做 5、打击孩子学习自信心,考试容易出现紧张和消极的心理 一做就错的原因: 1、没有预习的习惯,对即将学习的内容一无所知,只能被动地听课 2、不会巩固复习,对学过的知识消化不良,造成基础越来越不牢固 3、不重视平时的作业和练习,导致学习基础越来越差 4、不会运用学习工具,学习方式生硬、呆板,导致掌握的知识零散 5、学生没有掌握解题的思路和基本方法,不会举一反三 名师支招:

关于职业学校学生学习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职业学校学生学习情况的调查报告 时值今日,我国的职业教育已步入“走内在质量发展道路”的阶段。职业教育的办学质量关系到职业教育的生存与价值。办学质量的核心体现在教学质量上。依据现代教学理论及规律,好的教学理念、教学设计及教学效果,必须是建立在充分了解教学对象的基础上。为此,我们对职业学校的在校学生做了抽样问卷调查,其目的是对现在的职校在校生学习状态、学习情况、学习动机、学习好恶的产生原因、学习目的、学习方式、教学方式等情况做一比较确切的了解,以便为改善、改革我们的教学内容、方向、方式方法及教学模式提供依据。一、调查的对象、方法及内容。 我们选取了具有我省职业学校代表性的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合肥市职业教育中心为调查样本,对新入校的新生、进校一年后的学生及进校二年后的学生为调查对象,采取无记名问卷调查方式,实收问卷调查表1359份。调查时间为2002年6月和9月。设计的调查内容主要有:你对自己目前学习情况的总体评价、你最喜欢某一课程的原因、你最不喜欢某一课程的原因、你最喜欢的学习方式、你认为最有效的教学方式、你学习专业课的主要目的、你期望进入职校后的出路等。每一项都设计的五种选择。

二、调查结果及基本分析。 1、“自我学习情感总体评价”调查结果。 基本分析: A、 B、想学习的合计为29.51% C、处于一般的(临界状态)占62.50% D、不想学习的占7.99% 2、“最喜欢某一课程的原因”调查结果。 基本分析: A、喜欢某一课程的原因是认为对课程有兴趣和有用的占 68.30%; B、认为课程学的轻松和能动手操作而喜欢某一课程的占

22.19%; C、受老师个人魅力影响而喜欢某一课程的占9.51%。 3、“最不喜欢某一课程的原因”调查结果。 基本分析: A、学生对课程感不感兴趣,是影响喜不喜欢学习某门课程的第一因素; B、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碰到困难而不能克服,因感到难学而不喜欢某门课程的因素上升至第二位,占19.72%; C、认为某门课程没有用而不喜欢该门课程的比例下降为 17.89%; D、 4、“最喜欢的学习方式”调查结果。

如何进行学情分析

如何进行学情分析 一、为什么分析?——学情分析的必要性 学情分析是教学设计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编写有效学案的先行条件。 学情分析是教与学目标设定的基础。没有学情分析的教学目标,往往是空中楼阁,没有学情分析的学案,就会无的放矢;因为只有真正了解学生的现有知识经验和心理认知特点,才能确定学生在不同领域、不同学科和不同学习活动中的最近发展区(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与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区域),而从知识、技能、能力等方面来阐述最近发展区就是教与学的目标。 学情分析是教与学内容分析(包括教材分析)的依据。没有学情分析的教学内容往往是一盘散沙或无的放矢;因为只有针对具体学生才能界定内容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 学情分析是教学策略选择和教学活动设计的落脚点。没有学情分析的教学策略,往往是教师一厢情愿的自我表演;因为没有学生的知识经验基础,任何讲解、操作、练习、合作都很可能难以落实。 总之,学情分析是对“以学生为中心”、“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的具体落实。 二、分析什么——学情分析的内容 学情涉及的内容非常宽广,学生各方面情况都有可能影响学生的学习。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学生的兴趣点、学生的思维情况、学生的认知状态和发展规律,学生生理心理状况、学生个性及其发展状态和发展前景,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时间、学习效果,学生的生活环境,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学生感受、学生成功感等都是进行学情分析的切入点。

1.从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分析 学生在身心发展、成长过程中,其情绪、情感、思维、意志、能力及性格还极不稳定和成熟,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和易变性。通过分析了解他们当时的生理心理与学习该内容是否相匹配及可能产生的知 识误区,充分预见可能存在的问题,对课堂上有针对地加以分析,使教学工作具有较强的预见性、针对性和功效性。 具体地说,对所在年龄阶段的学生,看他们长于形象思维还是抽象思维;乐于发言还是羞涩保守;喜欢跟老师合作还是抵触老师;对不同年龄学生注意的深度、广度和持久性也不同。这些特点可以通过学习一些发展心理学的简单知识来分析,也可以凭借经验和观察来灵活把握。 还有不同年龄学生的感兴趣的话题也不同,教师一方面要尽量结合学生兴趣开展教学,又要适当引导不能一味屈尊或者迁就学生的不良兴趣。 2.对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和经验分析 即学生学习该内容时所具备的与该内容相联系的知识、技能、方法、能力等,以确定新课的起点,做好承上启下、新旧知识有机衔接工作。针对本节课或本单元或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确定学生需要掌握哪些知识、具备哪些生活经验,然后分析学生是否具备这些知识经验。可以通过单元测验、摸底考察、问卷等较为正式的方式,也可以采取抽查或提问等非正式的方式。 如果发现学生知识经验不足,一方面可以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另一方面可以适当调整教学难度和教学方法。 3. 分析学生的个体差异

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

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 从少年到青年初期的中职阶段,被人赞叹为“青春年华”,那是个无忧无虑的年华。但是人们也有另一种看法,认为青年期面临着心理发展的狂风暴雨,是一个危险期和困难期。正如教育家杜威说的:“十几岁的阶段是人生根本上左右为难的阶段,他们要生长,要成熟,还要安全。” 一、中职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中职学生,是指正在接受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学生,其年龄一般在15、16至17、18岁之间。从大多数的心理学观点来看,他们属于青年初期,是学生身心发展最迅速、最旺盛、最关键的时期,也是各年龄发展阶段的最佳时期,又称为人生的黄金时代。 由于中职阶段心理发展的优势和各种矛盾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形成了中职生的心理特点:在智能方面,中职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很迅速。主要表现在推理能力已达到成熟水平,但辨证推理尚未完全成熟。由于经验不足,他们往往变为有成见与不客观的思考者,喜欢与人作不成熟的辩论,对各种抽象的原则如公平、正义、牺牲、忠心等常做出不成熟的批判。 在自我意识方面,水平有多方面提高。如自我评价水平,开始愈来愈多地从具体评价转向抽象评价。初中时能注意到自己的躯体发育状况或某些行为特点,到中职阶段更多的寻找自己的个性特征。有些学生不仅不断改善自己的身体素质,还注意自己心理素质的完善。 在情绪方面,明显不同于儿童期的外露、易变、冲动、肤浅这些特点。常处于一种无名的烦恼中,情绪常激动着,不能理智的控制。由各种不适应造成的内在紧张状态,引起各不相同的行为。此时女学生常爱哭泣,男学生常表示忧郁的沉默、冷淡、顶牛、暴怒,故意损毁东西,歇斯底里的哭泣、沮丧等。此时的中职生的行为都伴有情绪色彩,他们自己的思想、文字和行动都有一种情绪的基础,并以为别人的态度或行动也有情绪的意义。他们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赞许和亲热,他们实在很希望受人注意,但却表示着躲避或憎恨别人的注意,似乎不屑一顾,故意装出对别人的注意漠不关心的样子,因为他们害怕所期望的注意不能实现。在精神需求方面,中职生开始向高层次发展,各项课外兴趣爱好很少单纯地做为游戏、闲玩,而是有目的地追求,由直接兴趣向间接兴趣过渡。如阅读方面,对科技书、哲理书、修养书则有了兴趣,他们也意识到自己对家庭、社会今后负有的责任,能理解和领会一些学习活动本身的社会价值。 在社会行为方面,亲子关系逐渐松懈。其所接触的社会,由家庭发展到较大的社会方面去,此时他们对家庭生活渐感单调,父母的约束也失去效力,在价值观上与父辈出现不同的认识(代沟);中职生们常常愿意参加一二个兴趣相投的团体,如择友得当,可养成各种社会品格,反之就非常危险。有些过度受保护的学生,他们渴望独立自主,有时急于谋求独立自主,甚至对忠告公然反抗,或采取极端的行为。中职生对同性朋友,能互诉衷肠,毫不保留,这些忠信的交换、友情的安慰非常有益;对于异性交往发生兴趣,也是正常的。在此时期,女学生特别注意自己的外貌与形态,并表示温柔、懦弱、胆怯,变得特别女性化;男学生则呈现男性化,表示着他们的勇敢、有力与刚毅。男女双方对浪漫的谈话、文学电影特别感兴趣,他们都设法去追求异性朋友,并做着未来家庭生活的美梦。 除上述的共同特点之外,中职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青年群体,还具有以下几个独特的心理特点。 (1)中职学生的智力发展通常比较好,不存在智力低的问题。吴福元用韦克斯勒成人智力量表(W AIS-RC)对中职学生进行了一项智力调查,结果发现中职学生的平均智商为116.08,属于中上智力或高智力水平。已故心理学家朱智贤主持的一项国家重点研究课题“中国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的研究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点。 (2)考试焦虑是影响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的普遍性问题。所谓考试焦虑,是指与入学考

2018年中职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报告

2018年中职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报告 2018年我市中职毕业生总人数为9340人,就业人数为9247人,就业率为99%,直接就业人数为4040人,占毕业生总数的43.25%。现将具体情况分析如下: 一、总体情况 1、就业去向 据统计,我市2018年中职毕业生中,进入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就业的毕业生比例为13.72%,合法从事个体经营的毕业生比例为10.72%,其他方式就业毕业生比例为18.15%,升入各类高一级学校的毕业生比例为57.42%。升入各类高一级学校的毕业生比例持续走高。 2、产业分布 从事第一产业毕业生比例为2.38%,从事第二产业毕业生比例为33.64%,从事第三产业毕业生比例为63.99%。主流方向为第三产业。 3、就业地域及地点 从就业地域来看,本地就业毕业生比例为45.32%,外地就业毕业生比例为54.68%,无境外就业毕业生。在城区就业的毕业生比例为87.05%,在镇区就业的毕业生比例为11.98%,在乡村就业的毕业生比例为0.97%。 4、就业渠道 总体说来,学校推荐就业仍占据主流地位,这部分毕业生比例为62.64%,中介介绍就业的毕业生比例为8.40%,其

他渠道就业毕业生比例为28.96%。 5、升学情况 在升入高一级学校的学生中,参加对口单独招生考试升学比例为27.16%,五年一贯制升学比例为1.05%,三二分段制升学比例为14.85%,技能拔尖人才免试升学比例仅占0.11%,通过普通高考录取升学比例为35.32%,其他升学方式比例为21.50%。 6、就业合同签订情况 据统计,就业未签订合同的毕业生比例为13.81%,签订期为一年及以内的比例为15.07%,期限为1-2年的比例为36.41%,期限为2-3年的比例为19.21%,期限在3年以上的比例为15.50%。 7、起薪情况 平均起薪为2178元, 1001-1500之间的比例为6.71%,1501-2000之间的比例为19.80%,2001-3000之间的比例为35.79%,3000元以上的比例为37.70%。 8、社会保险情况 未享受社保的毕业生比例为8.00%,享有三险的比例为27.92%,享有五险的比例为27.10%,享有三险一金的比例为18.59%,享有五险一金的比例占18.39%。 9、资格证书情况 取得资格证书的毕业生比例为38.61%,未取得毕业生资格证书的为61.39%。 10、就业满意度情况

初中生学情分析

初中生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生理,心理不够成熟,社会经验不足,法律意识薄弱,大部分学生家长包办过多过细,自我防范意识和能力很差,农民工子女集中的学校,因学生家庭环境等原因,安全隐患多。七年级的学生对"意志"的内涵可能认识并不深刻,有必要让学生对意志有更深刻的认识.另外,现在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相对比较优越,缺乏应有的锻炼,心理承受能力教弱,意志品质水平较低.因此,我们有必要引导学生认识意志和锻炼意志. 从年龄特点来看,七年级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应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广泛的,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生理上,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这一特点,发挥学生的主动积极性. 初中生正处在身心发展、成长过程中,其情绪、情感、思维、意志、能力及性格还极不稳定和成熟,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和易变性。同时,我校学生理论知识比较薄弱,但思维活跃,课堂敢于发言,素质整体上呈现多层次的特点。 八年级学情分析 由于当代中学生绝大多数是家里的独生子女,所以养成了他们很多人中以我为中心的心理,他们中有些人义务意识淡薄,有些人在行使自己权利的时候,不关注国家、集体、社会的利益和他人的合法权益。另外,由于中学生是弱势群体,有可能面对侵权受到伤害,而不知道用合法的方法和程序去保护自己。因此,对他们进行权利、义务教育,使之明确如何正确行使公民权利,自觉履行公民义务就是一件非常必要的事情。 九年级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受认知结构、能力水平的限制,对事物的认识还停留在表面上,学生享受着科技进步和教育发展的成果,但对于科技与教育战略地位的认识还有待深化,一部分学生还存在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等问题。依据课程标准九年级的学生应该了解我国在科技、教育发展方面的成就,知道与发达国家差距,理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现实意义,感受科技创新、教育创新的必要性,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所以,我认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是:为什么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科技创新、教育创新的必要性。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状况来看,初三学生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对历史的认识仍处在感性认识阶段,辩证看待历史问题的能力不强。因此,要通过各种情境资料和导学法来启发学生的思维,在教学中要增强直观性和趣味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活跃思维,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认识问题的能力,并能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理性思考,形成较全面的历史观点。 学情是说课“六说”中至关重要的一个部分,教学过程也是教师和学生双方积极互动的过程。教师只有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才能够进行更好的教。因此,无论在说课还是在教学过程中,学情的分析都是不容忽视的。下面是初中阶段不同学科的学情分析,希望给各位考生提供一些帮助。 【七年级数学】 七年级的学生的抽象思维正处于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过渡的阶段,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都随之逐渐增强,但形象思维仍然占主导地位。同时,学生善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发言。此外,该阶段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基础的数学知识和运算

中职生心理特点分析

中职生心理特点分析 中职生是指正在接受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学生,其年龄一般在15~18岁之间。从心理学观点来看,他们属于青年初期,是学生身心发展最迅速、最旺盛、最关键的时期,也是各年龄发展阶段的最佳时期,又称为人生的黄金时代。但是,中职生是一个特殊的学生群体,有的是成绩差没能升入普通高中的,有的是留守儿童(少年),有的来自单亲家庭或经济困难的家庭,其内心世界是非常不稳定、不平衡的,具体表现为: 1.自我意识增强,但自控能力不足。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他们意识到自己已经长大,追求自己内心世界中存在的“本我”,并将注意力集中到发现自我、关心自我的存在上。开始把自己看做是“成年人”,渴望与成人一样具有平等的社会地位与权利,反对从属地位,更反对权威式的干涉。在心理上要摆脱对父母的依赖,要以独立人格出现。由于生理、心理迅速发展,使他们在缺乏准备的条件下,会面对许多矛盾和困惑,常让他们处于焦虑之中,如遇到不满或不平之事,就容易出现突发式的情绪失控,这些情绪上的波动,使他们难以自觉控制。 2.自卑感严重,但反抗性强烈。中职学校生源的构成比较特殊,大多数学生是基础教育中经常被忽视的弱势群体,他们由于学习成绩不好,从小学到初中长期承受老师、家长的过多指责和同学们的歧视,有些学生来自单亲家庭或生活贫困家庭,缺乏真诚的关爱,久而久之形成了抑郁自卑心理,对学校、对社会充满冷漠、恐惧和仇视。同时,社会对职业教育还存在着一定偏见,一些中职生认为自己与同龄人比较,未来似乎比较渺茫,因此也具有一定的自卑心理。在这种心理作用下,当自主性被忽略或个性伸展受到阻碍时,他们表现在行为上就是无所适从、怪异和反抗,有时用过激的行为方式去掩饰自己可能受到的伤害,比如通过逃课、顶撞教师、打架斗殴等违纪违规现象,显示自己的勇敢。如果引导不好,个别学生渐渐就会形成了反社会人格倾向。 3.思想意识活跃但学习动机缺失。职业教育注重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他们没有升学的压力,因此,思想意识活跃,有广泛的兴趣受好。但是,一部分中职生由于学习基础较差并且缺乏刻苦学习的精神,在学习上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也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没有动力,有的学生因为不会学而学不好、因为学不好而不想学,从而产生厌学的心理和行为,并渐渐形成学习上的恶性循环形象,越不努力成绩越差,成绩越差越想放弃。 4.渴望得到认可,但人际关系障碍。青年学生在心理发展阶段存在着坦率与封闭的矛盾,一方面期盼得到人们的理解,与知心人愿意敞开心扉,说话坦诚直率,另一方面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内心世界上,暴露出心理闭锁性,甚至产生固执、多疑与对抗,有时会因为看别人不顺眼而发生打架事件。中职学生特别渴望展示自己的才能,体现自己的价值,得到他人的认可,但是,他们不善于与人交往,为人处事能力较差,存在着社交障碍。分析原因主要有:第一,不良的心理品质,性格内向,以自我为中心,妒忌猜疑,偏激,报复性强等;第二,个人能力方面的原因,如言语表达力差,知识水平低,不会交往等;第三,曾有过交往失败的经历;第四,语言不通,没有共同语言等。 时代与文化的开放性使中职生在性格上表现出开放性,使他们愿意也需要与他人进行交流,互相传递休息,但这更多的是在同伴群体中。中职生尽管需要得到成人的指导,但总觉得应有自己的隐私和秘密,更重要的是,他们觉得自己的想法家长和教书是不可理解或不关心的,所以不愿意将自己的心理话天然告诉家长和老师。但是,在心理咨询,很多学生却真诚地告诉心理咨询人员很多平时不会提及甚至羞于启齿是问题。这说明,他们的内心是想寻觅心理支持的,他们需要真诚的理解、关爱、呵护和帮助。 青春期的迷茫导致异性交往偏差 处于青春期的中职生,身心发展上的第二、第三性征相继出现。男女生的性别觉色意识进一步志强,有了解异性的好奇与冲动。再加上文化媒体的“催化剂”作用以及社会环境的消极影响,性问题在中职生中前所未有地开放和透明。现在的中职生在异性交往上存在一种

学情分析报告

五年二班语文学情分析报告 王秀莹 本年级学情分析: 本年级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比较落后。其表现在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待学习被动、麻木,课堂上目光呆滞,听不懂,记不住,或者记住了,忘得快;书写潦草,习作抓不住重点等等。 我认为影响学生学习的内在因素有三:即态度、习惯和能力。 1、态度:有些学生思维敏捷、聪明灵活,但是他没有把学习放在心上,满 脑子想着玩。对待学习任务一味地应付,没有把智慧用到学习中。对待这类学习态度不端正的学生,我们要想方设法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首先,应该大力地表扬他们,放大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尽力把他的兴趣、爱好拓展到学习上来,让他知道学习的重要性,通过竞赛的方式迫使他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赢得成功,获得学习给他带来的快乐和荣誉感。其次,教师要改变课堂教学方式,或者寓教于乐,让课堂生动有趣;或者讲得激情澎湃、入情入境;或者干脆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体验学习的快乐。上这种有感觉的课堂,学生慢慢地就会喜欢上语文、喜欢上学习,从而端正学习的态度。 2 习惯。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习惯是非常重要的,而直接影响学习成绩的则是听课 习惯,听课习惯又包括边听边想的习惯和自制力两方面。有的学生坐在座位上纹丝不 动,看似专心致志,但实则一无所获,其原因就是他没有边听边思考,大脑没有参与课 堂,学习效率几乎为零。还有的学生在课堂上心神不宁、抓耳挠腮,注意力不能长久 保持,这类学生的学习效率也是很低的。怎么对付这种没有良好听课习惯的学生呢?我 认为,一定要让他们自己的大脑和手动起来,主动地学习,才是根本的解决办法。比 如说,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和读不准的字音自己查字典,自己动手划住优美的和有启发的 句子,自己动手写写对某一部分的理解和 感悟,哪里不懂,就写出你的问题来等等,最好是给学生规定时间完成,之后要检查和反馈,否则将流于形式。有句话说“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那么学生自己动手思考和学习一定要比只听老师讲记得牢,而且能一点点地促进他们的思维,逐渐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并帮助他们注意力的长久保持。 3、能力。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最根本的一个因素就是能力。能力差的学生,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发展状况 调研报告 以发展理念促中职生人人成才 ——湖北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通过努力,我考取了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让我高兴的是,学校将我推荐到企业,当上了出纳。”在《湖北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发展状况》课题组对中职学生进行访谈时,不少学生对学校培育自己成才、帮助自己就业充满了感激之情。 本次调查在湖北省10所中职学校进行,以问卷调查为主,座谈、访谈为辅。 中职校生源及就业情况 湖北省的中职学校生源以应届初中毕业生为主,其他生源为辅,其中58.4%为应届初中毕业生,近两成为高中生源,两成多为往届初中毕业生,其中,往届生多为打工后又回到中职学习的。 多数中职学生家庭社会地位较低,家庭状况复杂,家庭教育普遍缺失、缺位。中职学生就业率高,就业质量不高;工资待遇较低,满意度相对较高。 调查显示,中职学生就业率达96.2%。中职毕业生多在普通岗位工作,其中普通工人、专业技术岗位、一般管理岗位占92.5%;就业岗位与所学专业不对口率达42.5%。80.1%毕业生月薪在1500

元以上。访谈中,多数中职毕业生满意度和幸福感高于本、专科毕业生。 中职生学习生活状况 调查显示,大部分中职学生具有正确的学习动机,选择职业教育主要目的是专业技能和就业。 中职学生学习习惯较差,学习效果欠佳。中职学生已认识到提高自身综合能力的重要性,认为除了拥有熟练的专业技能外,还需要提高人际交往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敬业精神等。 网络是中职学生获取信息和交流思想的重要平台。利用网络聊天和交友占36.4%,学习、查阅资料占16.0%,下载课件、提交作业的仅占1.3%。 中职学生对教师队伍,特别是班主任队伍的整体评价较高,但对专业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评价较低;访谈中,学生普遍认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非常好,但不少学生对此体会不够或者评价不高,说明校企合作等开展不足,这在一些县级职教中心比较明显。 中职生思想道德现状 中职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体现出如下特征:具备正确的道德认知能力,也不同程度地表现出知行脱节。中职学生普遍认识到思想道德的重要性,但赞成“金钱是人生幸福的决定因素”观点的达48%;不赞成“人生价值在于奉献”观点的达45%;在“国家

九年级学生学情分析(20200626071026)

九年级学生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面临毕业,特别是日益迫近的中考,思想、心理、行为等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特殊性,认真研究分析这一时期学生的特点,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对促进毕业班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十分重要。 一、学生的三种类型 信心型:这部分学生思想上有明确的目标和远大的理想,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基础扎实,方法科学,各科平衡发展,历次考试成绩稳定,对考试充满信心迷茫型:这部分学生思想上渴望升上高中,但由于基础不扎实,学习方法不当,成绩经常波动,从而导致思想不稳,当成绩不进步或下降时,比较消极,自感考高中的难,对升学感到迷茫。 放弃型:这部分学生基础太差,或者虽经努力,但成绩没有进步,或者学科发展很不平衡,思想进入“升学没有希望”的误区,以致成绩越来越差,甚至最关键的时候自暴自弃。 二、学生的四种心态 1、焦虑、浮躁的心态。随着中考的迫近,学生心理负荷不断加大,从而引起明显的反应,这就是焦虑、浮躁。由于升学愿望强烈,学生急于提高成绩,常常是急于求成,一味地求多、求快,当现实和愿望产生矛盾的时候,便产生焦虑、浮躁的心理情绪,而一旦产生了这种情绪,常常失眠、厌食,学习不能深入,安不下心来,需要长时间调整。这种心理在成绩中等的学生当中,表现得特别突出,他们被考试所左右,随着成绩的波动,学习时紧时松,影响了学习效率,甚至影响了整个班级的士气。 2、易激动的心态。毕业班学生由于学习压力大,感情的潜意识长期受压抑,情绪易激动,同学之间易发生矛盾冲突,一旦有了矛盾,往往会一开口,就可能跟着动手,严重者会发生恶性事件,既伤了同学之间的感情,又分散了师生的精力,还给班级管理来了困难。 3、“饥渴”的心态。毕业班学生学业繁重,学习、生活十分单一,课外活动少,缺少交往和交流,他们很希望得到老师、亲友的指导,因此学生渴望和老师交流,不少同学主动找老师交谈,希望能从教师的话语中得到安慰、激励。 4、保守的心态。随着各种考试的增多,学习竞争特别激烈,致使不少学生恐怕别人超过了自己,学习上保守,不仅不回答别人的疑问,不向别人提供自己的学习方法,而且有了疑问也不问别人,把“问”视为浪费,把自己封闭起来,这种保守的心态,使同学之间缺少了合作,不能激活学习,影响了学习效率的提高。 三、学生的两种现象 临近毕业,不少同学热衷于组织照纪念相,赠纪念品,写留言等活动,而且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照纪念相的形式越来越多,纪念品越来越贵重,形成消极的攀比风。所以必须加以正确引导。 2 、有些同学对学校的制度、纪律,对班主任的管理产生“逆反”心理,有的同学甚至产生“快毕业了,我怕谁!”的思想,因而行为自由散漫,这对班级管理十分不利。 四、采取的具体措施 1、目标激励。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确立奋斗目标,因为明确学习目标,学生不仅能 控制自己的不良行为,而且能不断激励自己奋发向上,目标成为其行为的约束力和学习持久的动力。 2、培养学生的信心。自信心是取得成功的保证,只有具备积极地开发潜能,相信自己能够 成功,这是复习迎考取得佳绩的强大内因,也是产生前进动力的根本保证。只有这样, 才能面对中考,迎接挑战,无所畏惧。 3、稳定学生的情绪。调整学生的心态,积极疏导学生心理,科学减压。最好的办法就是教师经常找学生谈心,通过谈话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成绩观、人生观。有针对性地和学生谈话,如同给学生对症服药,能起到“强心”、“镇定”等多种作用,为学生的顺利迎考铺平道路。 4、营造“平常”的氛围。平常心态是正常发挥自身水平的重要保证。优秀学生总是很沉稳,不

浅析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其应对策略

浅析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其应对策略 中等职业学校的多数学生除了学习成绩较差外,思想道德素质尤其有待于提高。特别是一些家长把自己在家难以管教和约束的子女送到学校来,其主要目的就是要让学校能管住和教育好他们的子女,让他们的子女在学校里经过教育和学习能够从一个“失败者”转变成一个“成功者”走向社会。这就是说,与其他类型的学校尤其高校相比,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工作所针对的情况更为复杂,所面临的形势更为严峻,所担负的责任更为沉重。笔者结合多年中等职业学校的管理和教育工作经历,从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等方面谈谈自己的心得。 一、职校学生的心理特点 1、心理取向的积极因素 ⑴性格开朗、思想解放、社会参与度高且易融入社会。 ⑵富有竞争心理、个性突出、乐于交往、珍惜友情、尊重他人。 2、心理取向的消极因素 ⑴失落和自卑感强烈。很大一部分学生由于自控能力差、贪图玩乐且学习不得法,成绩普遍较差,进入职业学校前饱受老师的批评、同学的冷漠和家长的训斥, 总觉得自己低人一等,存在着比较严重的自卑心理;进入职业学校后人为地把自己封闭起来,上进心不强,求知欲不高,得过且过混日子,甚至自暴自弃。尽管经过教师反复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学生也能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但因学习基础差和心理障碍不能排除,学习兴趣和效果始终无法提高。 ⑵惰性和厌学心理普遍。学生到了职校后,很多人不能主动地吸取中考失败的经验教训,在思想上仍没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特别是职校新的教学模式新的学习内容更让他们一时难以适应!即使适应了,一旦在学习上遇到困难,就会出现行为上的懒惰,经常迟到,上课时感兴趣就听,不感兴趣就趴在课桌上打瞌睡,有的甚至讲废话以消磨时光;作业想做就做,不想做就不做,厌学情绪严重。 ⑶偏执和叛逆心理严重。职校学生大多正值十五、六岁的年龄段,处于心理上的逆反期,做事一意孤行,在家让父母头疼,在学校也根本听不进老师对他们的教育。学习和生活上遇到困难,不是从主观努力,而是对同学、对老师、对学校横加指责;自己犯了错误,却总是指责对方、指责老师、指责学校,甚至使用过激的言行来宣泄自己的情绪;稍不如意则对家长、老师和社会抱有对立和敌视态度,甚至想寻机报复。 ⑷攀比和虚荣心理极强。由于很多学生生理及心理趋向成熟而尚未成熟,物质追求高、依赖性强、相互攀比、讲究打扮、刻意讲究外表和穿着、心态不够平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正常的学习,还有的因此而荒废学业。特别是一些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的同学,食宿和学费的交纳都比较困难,也学着赶时髦、比阔气,耗费了大量精力,导致家庭对学校的不理解。 ⑸法纪和是非观念淡漠。许多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法纪观念淡薄,自控意识和行为能力差,是非观念不强,往往人云亦云盲目冲动,在校园内打架、斗殴甚至盗窃等违法行为时有发生;不请假外出、翻墙上网等违反校纪校规已成常态;宿舍个人物品随意乱放不加整理、穿背心拖鞋进教室、随手乱丢垃圾、仪表和着装奇异等不文明现象也屡禁不止;言行举止方面有时也没能表现出一个职校学生应有的修养和素质。 ⑹感恩和责任感不强。许多职校学生家庭育人环境一般、家长教育子女方式简单粗暴、单亲家庭父爱或母爱缺失,使得学生时常陷入孤独无助的境地,造成孩子撒谎、逃避、退缩、极端和玩世不恭等心理特征,久而久之,他们会带着

数学教情学情分析报告

《数学》教情学情分析报告 一、教材分析 (一)数学(1—6 年级)教材分析 教材的编写指导思想与原则体现"三个面向"的指导思想。这套教材遵循"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和面向未来"的教育思想,在深入研究国内外数学课程、教材的基础上,试图建立旨在促进学生发展、反映未来社会需要和时代特征的数学课程体系,充分地反映了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的特点,充分考虑未来社会对公民的数学要求。 教材以新的课程标准为依据。强调从以获取知识为数学教育首要目标转变为首先关注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培养,同时使学生获得作为一个公民适应现代生活所必需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作为教育内容的学校数学,以促进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是学校数学教育的基本出发点。在教学方面,新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在师生关系方面,强调使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则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教材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确立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中推进素质教育。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必须由学生的现实的数学实践活动中理解和发展,而不是单纯依赖教师的讲解,本套教材大量采用操作实验、自主探索、大胆猜测、合作交流、积极思考等活动方式。这样的课程体系,为确立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创造了良好的课程条件。教材以建构主义心理学等理论为基础。建构主义学说认为,小学生数学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对学生来说,获得数学知识需要经过对知识的再创造过程。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不是学生被动地吸收课本上的现成结论,而是一个学生亲自参与的充满丰富、生动的思维活动,经历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具体地说,学生从"数学现实"出发,在教师帮助下自己动手、动脑做数学,用观察、模仿、实验、猜想等手段收集材料,获得体验,并作类比、分析、归纳,渐渐形成自己的数学知识。 教材体现我国广大教师的实践经验。经过十几年的实践,广大教师积累了许多经验。这套教材的编写,吸收了广大一线教材的经验,力求较全面地体现这些实践经验,使教材更加符合我国基础教育的需求。 (二)教材的基本特点 以学生的"数学活动"为主线,促进教与学方式的改革,发展习题的层次性、思考性、有趣性、生活性。教材突破 - 1 -

如何进行有效的学情分析

如何进行有效的学情分析 “教书一年半的时间,每一次在写教案的时候都有“学情分析”的内容,但从没有进行深入的思考,究竟什么是学情分析?如何才能科学有效地进行学情分析?我尝试过对任课班级的学生进行分析,可是发现,分析结果有失偏颇,学生的个体差异影响到学情分析的合理性。 将我的疑问帖于此,希望能够得到各位老师的点拨。” 根据大家的回答和自己的认识,我觉得问题可以归结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为什么分析?——学情分析的必要性 “学情分析是系统教学设计的有机组成部分,并与教学设计的其他部分存在极为紧密的互动关系。 学情分析是教-学目标设定的基础,没有学情分析的教学目标往往是空中楼阁;因为只有真正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和心理认知特点,才能确定其在不同领域、不同学科和不同学习活动中的最近发展区,而从知识技能能力等方面来阐述最近发展区就是教-学目标。 学情分析是教-学内容分析(包括教材分析)的依据,没有学情分析的内容分析往往是一盘散沙或无的放矢;因为只有针对具体学生才能界定内容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 学情分析是教-学策略选择和教-学活动设计的落脚点,没有学情分析的教学策略往往是教师一厢情愿的自我表演;因为没有学生的知识经验基础,任何讲解、操作、练习、合作都很可能难以落实。 总之,学情分析是对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的具体落实。” “我觉得,不关注学生的课堂就是无效的课堂。提升教学效果是我们的目的,通过什么标准来判断我们是否达到目的了呢?落脚点就是学生。备课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是备学生,这里脱节了,谈什么都是虚的,这样的教学也失去了应有的意义。 很多课堂看似精彩纷呈,但是静下心来回味,如果主演是教师配角是学生,是不是可以这样讲,这节课精彩得几乎荒凉?” 二、分析啥?——学情分析的内容 “1.学生年龄特点分析 包括所在年龄阶段的学生长于形象思维还是抽象思维;乐于发言还是开始羞涩保守;喜欢跟老师合作还是开始抵触老师;不同年龄学生注意的深度、广度和持久性也不同。这些特点可以通过学习一些发展心理学的简单知识来分析,也可以凭借经验和观察来灵活把握。 还有不同年龄学生的感兴趣特的话题不同,教师一方面要尽量结合学生兴趣开展教学,又要适当引导不能一味屈尊或者迁就学生的不良兴趣。 2.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分析 针对本节课或本单元的教学内容,确定学生需要掌握哪些知识、具备哪些生活经验,然后分析学生是否具备这些知识经验。可以通过单元测验、摸底考察、问卷等较为正式的方式,也可以采取抽查或提问等非正式的方式。 如果发现学生知识经验不足,一方面可以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另一方面可以适当调整教学难度和教学方法。 3.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风格分析 分析不同班级学生理解掌握新知识的能力如何、学习新的操作技能的能力如何。据此设计教学任务的深度、难度和广度。经验丰富、能力较强的老师还可以进一步分析本班学生中学习能力突出的尖子生和学习能力较弱的学习困难学生,并因材施教、采取变通灵活的教学策略。 4.学生学习风格分析 班级整体学习风格:一个班级的孩子在一起时间长了会形成“班级性格”,有些班级思维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