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溪江流域水文特性分析

楠溪江流域水文特性分析
楠溪江流域水文特性分析

福建省地方标准九龙江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标准

福建省地方标准 九龙江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标准 DB35/424-2001 Control Standards for Total Quantity of Pollutant Discharge in Watershed of Jiulongjiang River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九龙江流域内各市、县辖区河段的八种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限值、九龙江流域各河段执行的环境质量标准和交接断面位置。 本标准适用于福建省九龙江流域水环境管理(包括现有排放水污染物单位排放管理、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排污许可证制度、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设施设计、竣工验收及其投产后的排放管理)。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 3097-1997 海水水质标准 GB 4287-1992 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GB/T 7466-1987 水质总铬的测定 GB/T 7467-1987 水质六价铬的测定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 GB/T 7468-1987 水质总汞的测定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 7475-1987 水质铜、锌、铅、镉的测定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 7485-1987 水质总砷的测定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分光光度法 GB/T 7486-1987 水质氰化物的测定第一部分:总氰化物的测定 GB/T 7487-1987 水质氰化物的测定第二部分:氰化物的测定 GB 8978-1996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T 11892-1989 水质高锰酸盐指数的测定 GB/T 11900-1989 水质痕量砷的测定硼氢化钾-硝酸银分光光度法 GB/T 11914-1989 水质化学需氧量的测定重铬酸盐法 GB/T 12997-1991 水质采样方案设计技术规定 GB/T 12998-1991 水质采样技术指导 GB/T 12999-1991 水质采样样品的保存和管理技术规定 GB 13456-1992 钢铁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13457-1992 肉类加工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GB/T13896-1992 水质铅的测定示波极谱法 GB 15562.1-1995 环境保护图形标志排放口(源) GB 15580-1995 磷肥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15581-1995 烧碱、聚氯乙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GB/T16488-1996 水质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的测定红外分光光度法 GB/T17378.4-1998海洋监测规范:海水分析 GHZB 1-1999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WPB 2-1999 造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GWPB 4-1999 合成氨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GWKB 4-2000 污水海洋处置工程控制标准 本标准表6所列分析方法标准与本标准同效,当上述标准被修改时,应使用其最新版本。 3 定义 3.1污水:指在生产与生活活动中排放的水的总称。 3.2主要水污染物:本标准专指的化学需氧量、石油类、总氰化物、总砷、总汞、总铅、总镉、六价铬等八项污水中的污染物。 3.3第一类污染物:本标准专指总砷、总汞、总铅、总镉、六价铬等五项污染物。

黄河干流径流泥沙特性变化

黄河干流径流泥沙特性变化 李勇1, 黎桂喜2, 潘贤娣3 (1.黄河水利委员会;2.河南黄河河务局;3.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 摘要:以黄河干流主要控制站的径流泥沙资料为基础,从量值、过程、洪水和泥沙组成等方面分析了1986年以来年内不同时期黄河干流水沙特性的变化,得到汛期径流泥沙大量减少、非汛期径流量沿程减少加剧、中大流量出现机率大为降低、洪峰流量降低以及泥沙组成规律未发生趋势性变化等重要认识,为黄河治理和水沙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参考。 关键词:变化;水沙特性;干流 作者简介:李勇(1964-),男,河南人,黄委会高级工程师。 黄河水沙的极度失衡是其固有特点,也是给黄河下游带来灾害的根本原因。解放以来,黄河的治理与开发进入了一个新时代,从单纯的下排入海转变为上拦与下排并举,力图从改变黄河下游的水沙特点来根治黄河。经过50多年的艰苦努力,已建成黄河治理与开发的庞大体系,以“拦、排、调、放、挖”综合措施来处理黄河泥沙,以水库调节和沿黄引水来开发利用黄河的水资源,从而在确保黄河下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同时,为整个流域及毗邻地区创造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是,由此黄河成为一条受人类活动影响极大的河流,水沙条件发生了显著变化,尤其是1986年以来,水沙变化的特点和趋势对流域的可持续发展极为不利,增加了黄河进一步治理和开发的难度。 本文主要分析1986年以后黄河干流径流泥沙特性的变化,上、中、下游分别以河口镇、潼关、三黑小(三门峡+黑石关+小董)水文站为代表,在分析洪水特性变化时以龙门和花园口为代表。由于黄河各河段不同时期的治理开发程度相差较大,所以在采用与1986年后径流泥沙做对比的系列时,上中游为青铜峡水库运用前的1952~1967年(河口镇)和1950~1967年(潼关) ,下游三黑小站为龙羊峡运用前的1919~1985年。1986年以来黄河干流各河段径流泥沙特性的变化既有共性,又有不同之处。 1 径流量和沙量的变化特点 1.1 年均径流量和沙量大量减少,出现枯水少沙系列,径流量和输沙量的年内分配改变1986年以来,黄河干流实测径流量和输沙量大量减少,远大于还原后天然径流量的减幅。由表1可见,与对比系列相比,河口镇、潼关、三黑小分别减少81、165、176亿m3,减幅达31%、37%、38%。下游12年径流量都少于长系列均值,其中1997年仅166亿m3,是1919年以来径流量最少的一年。径流量主要减少在汛期,三个站汛期径流量减幅都超过50%,而非汛期径流量变化不大。因此实测径流量年内分配发生根本性改变,汛期径流量占全年的比例由60%左右减少到仅仅40%多,非汛期径流量所占比例由40%增加到超过50%。 输沙量也在大幅度减少。河口镇、潼关、三黑小年均输沙量1986年后年均只有0.2、7.90、8.00亿t,减幅达70%、52%、46%。上中游汛期输沙量减幅达58%~75%,远大于非汛期12% ~48%的减幅,所以全年输沙量在汛期的集中程度相应降低,由占全年的80%~90%减少到65% ~75%。下游水沙条件受三门峡水库控制运用的影响,全年泥沙的94%集中在汛期,因而在全年含沙量降低的情况下,汛期含沙量增加,达到年均56.9kg/m3,而非汛期含沙量降到只有2.9kg/m3。但各年输沙量减少并不稳定,暴雨强度大的1988、

ArcGIS环境下基于DEM的水文特征提取研究

论文题目ArcGIS环境下基于DEM的水文特征提取研究姓名 所在学院 专业班级 学号109042010006 指导老师 二○一三年一月四日

数字高程模型10GIS姜婷109042010006 ArcGIS环境下基于DEM的水文特征提取研究 ——以闽江流域建溪水系为例 姜婷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福建省福州市350108) 摘要:选择闽江流域建溪水系为研究对象,以数字高程模型DEM(Digit Elevation Models)为基础,利用ArcGIS软件的水文分析工具从DEM数据中提取研究区域的流域水文特征的详细过程。主要包括:DEM的生成和预处理、水流方向的确定、水流累积量提取、河网的提取和子流域的划分。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提取的河网与利用手工方法提取的河网基本一致,从而证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 关键词:数字高程模型;水文特征;ArcGIS;提取;建溪水系 21世纪以来水资源危机日益突出,水文模型已经成为目前国内外水文学研究的热门课题。随着“3S”技术的发展,为水文科学注入了新的血液。目前水文模拟技术趋向于将水文模型同GIS 与RS集成,以便充分利用GIS在数据管理、空间分析及可视性方面的功能。数字高程模型DEM (Digital ElevationModel)是用一组有序数值阵列形式表示地面点的平面坐标(x,y)和高程z的一种实体地面模型。它包含了大量的地理信息,是构成GIS的基础数据,其用途十分广泛,利用DEM可以提取流域的许多重要水文特征参数,如坡度、坡向、水沙运移方向、汇流网络、流域界线等。目前,利用DEM进行流域分析的工具很多,ArcGIS的水文分析模块(Hydro logymodel)是美国环境系统研究所公司(ESRI)为ArcGIS推出的一个水文分析模块,主要用于地形和河流网系的提取和分析,实现地形模型可视化,其强大的流域特征分析功能可以满足各种流域DEM处理的需要。 1流域概况 建溪是闽江上游三大溪中最大的溪流,是一个树枝状水系。水系源头在武夷山脉和仙霞岭余脉,南平以上流域面积16396平方公里,占闽江流域的27%。河系贯通崇安、建阳、浦城、松溪、政和、建瓯、南平七个县市。河流总长635.6公里,流域内有大小溪流120多条。流域内气候温和湿润,处于高雨区,年平均降雨量1800~2200毫米。建溪的年均流量每秒521立方米,年径流量164亿立方米,约占闽江总流量的1/3。流域内山区海拔差异明显,因而该水系具有河流比降大、源短流急、易发洪水等特点。本文基于该流域的数字高程提取流域水文信息为不同尺度的水文模型提供参数,并可满足各种水文模拟的应用需求。 2基于DEM的流域水文信息提取 流域水文信息是进行水文模拟的必要信息,提取流域信息也是构建现代化水文模型、进行水文模拟以及其他相关研究的前提。作为研究水文模型和水文状态变量空间分布的基础数据,DEM 的一个重要用途就是提取地貌指数。本文采用ArcGIS中的水文分析模块进行流域水文信息的提取。流域水文特征提取的主要过程包括:DEM 的生成和预处理、水流方向的确定、汇流累积量的计算、河网的提取和子流域的划分。 2.1DEM数据的来源和预处理 本文的栅格DEM数据采用国际科学数据服务平台(https://www.360docs.net/doc/f714624209.html,/index.jsp)提供的SRTM90米空间分辨率基础高程的数据。根据闽江流域建溪水系的经纬度坐标,确定出该数据的列号为60行号为7。 首先利用ArcGIS软件切出建溪流域所在区域的DEM,其中包括崇安、建阳、浦城、松溪、政和、建瓯、南平七个县市,从而生成本实验所需的DEM数据,见图1。

九龙江口_厦门港河口盐度锋面的特征

第19卷 第1期台 湾 海 峡 Vol.19, No.1 2000年3月JOURNAL OF OCEANOGRAPHY IN TAIWAN S TRAIT Mar.,2000 九龙江口2厦门港河口盐度锋面的特征Ξ 王伟强 张远辉 黄自强 (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厦门,361005) 摘 要 本文着重研究九龙江口2厦门港冬季小潮实测的各潮时盐度锋面,发现其具有锋面宽度窄、盐度梯度很大,平面上等盐线大致成西北2东南走向、横断面上 则较多呈向南向下倾斜的特征,其锋面盐度在15~27之间,锋面宽度约在2.6~ 4.3km之间,盐度梯度在2.1~2.6km-1之间;但盐度锋面区的位置、宽度和盐度梯度 随潮位、水深的变化而变化。落急时各层盐度锋面都在象鼻嘴与屿仔尾连线以西,并 随水深的增加不断向西推移,退潮时九龙江冲淡水与西港海水的交汇处存在“退潮流 锋面”,其上辐聚作用强烈,使海表漂浮物聚集在等盐线约为25.5之处形成“流隔线” 现象;在两个横断面上,盐度由南向北、由上至下逐渐升高,锋面由断面的中部表层向 南部底层倾斜,表明低盐的九龙江冲淡水主要沿南岸上层向外港运移。在涨急时,除 表层盐度分布较为特殊外,中、底层的盐度分布与落急时相应层次的相似,表明本河 口区普通存在“盐楔”现象。 关键词 河口区 锋面 盐度梯度 流隔线 盐楔 中国图书分类号 P731112 河口锋面是河、海水之间强烈混合的狭窄过渡带,在这过渡带中,海洋动力及海水的理化特性都有别于其两边,对河口区流场变化、物质的迁移及沉积过程、离子的吸附和解吸过程以及生态过程都有着重要影响[1],因此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本文所指河口区主要包括九龙江河口区和湾口区两部分,是东西全长约21km,南北平均宽约6.5km,西宽(约9km)东窄(约3.5km)、总纳水量约为7.512×108m3[2,3]的狭长海湾。九龙江是福建省第二大河流,流域面积约为11909km2,年径流量约为117.46×108m3,经湾西部的两个口(其中主要是南口)汇入河口区内,产生河水和海水交汇的冲淡水锋面;河口区的东北部则有长约14km、面积为52km2、纳潮量约为2.87×108m3[4]、水体成份主要为海水及少量城市生活污水的厦门西港区,其海水经厦2鼓及嵩2鼓海峡进出于河口区,因此本河口区水文状况、温盐结构及化学要素的分布都较为复杂,但仍主要受正规半日潮的控制。由于上述原因,本河口区河口锋面特征也有别于其它河口区。本文以“厦门港河口锋面与物质交换过程研究”基金项目所获得的冬季航次资料及有关历史资料,分析研究本河口区盐度锋面的特征。 1 资料获取 1.1 调查方法 Ξ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9476290号. 王伟强,男,1942年10月出生,副研究员. 本文于1998年11月19日收到.

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文科综合地理试题 含答案

广东省高州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文科综合 地理试题 乌伦古湖位于新疆阿勒泰山南坡山麓地区,断裂下陷而成,为内流湖。1950年以来,湖泊水位不断下降,污染不断加重,目前乌伦古湖最大水深为17.4m。图3中人工水渠连通乌伦古湖和额尔齐斯河。图3为乌伦古湖周边区域简图,图4为乌伦古湖等深线分布图。据此完成1~3题。 图3 图4 1.乌伦古湖的面积大约是 A.150平方千米 B.320平方千米 C.780平方千米 D.1500平方千米 2. 湖泊水位若继续下降而导致沙滩出露面积最大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3.下列关于图中人工水渠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调额尔齐斯河水入乌伦古湖,使之成为内流河 B. 调额尔齐斯河水入乌伦古湖,改善湖泊及周边生态环境 C. 调湖水入额尔齐斯河,加快湖水更新速度,减轻污染 D. 湖水通过水渠自流入额尔齐斯河,使乌伦古湖成为外流湖 爪哇岛上的M地被誉为“世界雷都”,位于熔岩高原北麓的山间盆地,海拔266米,一年约有322天打雷(雷电天气与地形、气象及所处纬度有关),200天下雨,生物资源丰富。图1为爪哇岛局部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据此完成4~6题。

4.M地比该岛其它地区打雷天气更多的原因是 A.地处低纬度B.位于岛屿内部C.空气湿度大D.位于山间盆地 5. M地房屋建筑 A.多为矮层B.多高低错落C.多吊脚楼D.多茅草屋6. M地生物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A.地形平坦B.气候优越C.土壤肥沃D.雷雨天多我国和新加坡于2018年11月7日在新加坡发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新加坡共和国关于建立与时俱进的全方位合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中新双方宣布启动“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这是城继苏州工业园区、天津生态之后的第三个政府间合作项目。下图是马六甲海峡及新加坡位置图,读图回答7~8题。 7.下列关于薪加坡位置叙述,不正确的是 A.属于北半球国家B.扼守马六甲海峡东端 C.位于亚洲东南部D.属于印度洋沿海国家 8.“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地与前两个项目地相比所具备的优势条件是 A.交通通达度好.B.土地价格低C.劳动力素质高D.科技水平高 右下图为南美洲部分区域简图。据此完成9~11题。 9. 控制该区域的主要大气环流是 A.极地高气压带 B.西风带 C.季风环流 D.副热带高气压带

黄河中游降雨特性对泥沙粒径的影响

收稿日期:2001-09-10;修订日期:2001-12-28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40171013)、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创新项目(编号CXIO G -A02-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水利部联合资助重大项目(编号59890200)资助。 作者简介:卢金发(1944-),男,研究员,长期从事流域侵蚀产沙及其所引起土地退化和荒漠化研究与制图。E 2mail :lujf @https://www.360docs.net/doc/f714624209.html,. cn ,lujf @https://www.360docs.net/doc/f714624209.html, 文章编号:1000-0690(2002)05-0552-05黄河中游降雨特性对泥沙粒径的影响 卢金发,刘爱霞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 摘要:以黄河中游36个有泥沙粒径资料的水文测站流域为样本,在不同自然地理类型流域划分的基础上,建立了流域泥沙粒径特性与降雨特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不同类型流域,流域泥沙的粗细与降雨季节性变率和年际变率之间存在着相当好的线性正相关关系;而与年降雨量和降雨不均匀系数之间呈明显的非线性关系。流域地面物质、植被和地貌发育程度等下垫面环境因素对泥沙粒径特性与降雨特性之间关系起着十分重要的控制作用。不同类型流域曲线的斜率各不相同,在图中所处的位置也不相同。关 键 词:黄河中游;降雨;泥沙粒径中图分类号:S157.1 文献标识码:A 引 言 降雨作为流域侵蚀产沙的主要外营力,对河流泥沙的数量和质量产生重要影响。然而,以往人们更多地关注降雨对侵蚀产沙量的影响,而对降雨和泥沙粒径等质量特征之间关系研究较少。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试图在降雨特征指标选取的基础上,通过泥沙粒径与降雨特征之间关系的建立,探讨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降雨对泥沙粒径的影响作用。 在以往的侵蚀量与降雨之间关系的研究中,雨滴动能、降雨强度、次暴雨强度等常常用来作为降 雨指标,与侵蚀量或产沙量建立关系[1~4] 。鉴于本文研究目的是探讨降雨特性对悬移质泥沙粒径区域性变化的影响,因而采用年降雨量、降雨季节性变率、降雨年际变率和降雨不均匀系数作为降雨特征指标。 1 研究方法与资料采集 1.1 研究方法 鉴于黄河中游地区流域环境的地带性和地域性差异十分明显,由黄土丘陵向鄂尔多斯高原和基岩山地过渡,地面物质由黄土向沙黄土、风成沙和 基岩逐渐过渡,植被差异十分明显,因而不同流域的侵蚀产沙特征明显不同。因而,在进行泥沙粒径的空间分布及其与流域环境关系的分析时,首先有必要对研究流域进行不同自然地理类型流域的划分。 为此,运用遥感方法,结合野外实地调查和室内资料分析,在基本土地单元地面物质、植被、地貌 形态等环境特性遥感解译的基础上[5] ,建立了流域环境数据库,并在上述环境特性数据库的支持下,按图斑面积加权平均获得了各流域环境特性平均值。进而,依据流域所处位置及地面物质组成,结合流域的植被和地貌发育特点,将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的流域划分成5种不同的自然地理类型。 1)干旱半干旱沙黄土、砒砂岩丘陵类型,包括皇甫川、孤山川、窟野河、佳芦河和大理河及晋西北部的部分流域,如岚漪河。此类流域位于鄂尔多斯高原与黄土丘陵的过渡地带,气候干旱,多暴雨和大风,植被稀疏,沙黄土、砒砂岩分布广泛,除晋西流域外,大多数流域风、水两相侵蚀都十分强烈。 2)干旱半干旱黄土丘陵风沙类型,是指秃尾河及窟野河、无定河上游流域,其流域环境特征与类型(1)相近,但是流域中风沙面积占有较大面积,对泥沙粒径影响很大,因此单列一类。 第22卷第5期2002年10月 地 理 科 学SCIEN TIA GEO GRAPHICA SIN ICA Vol.22 No.5 Oct.,2002

高考地理河流水文特征

中国的河湖 一、关于河流以及河流特征的概念厘清(知道) 河流:河流是指由一定区域内地表水和地下水补给,经常或间歇地沿着狭长凹地流动的水流。 流域:流域指由分水线所包围的河流集水区,集水区有地面集水区和地下集水区两类,平时所称的流域,一般都指地面集水区。 水系:流域内所有河流、湖泊等各种水体组成的水网系统,称作水系。 干流:是水系中主要的或最大的、汇集全流域径流,注入另一水体(海洋、湖泊或其他河流)的水道。 外流河:直接或间接流入海洋的河流叫外流河。外流河的流域称为外流区 河谷:河水所流经的带状延伸的凹地。河谷内包括了各种类型的河谷地貌。从河谷横剖面看,可分为谷底和谷坡两部分。谷底包括河床(亦称“河槽”,河谷中被水流淹没的部分。随水位涨落而变化。)、河漫滩;谷坡是河谷两侧的岸坡,常有河流阶地发育。从纵剖面看,上游河谷狭窄多瀑布(V型谷),中游展宽,发育河漫滩、阶地,下游河床坡度较小,多形成曲流和汊河,河口形成三角洲或三角湾。 河床比降:河床落差(上下游海拔之差)与其长度之比。 流量:流量Q 。指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过水断面的水量。常用单位为立方米每秒(m3/s)。各个时刻的流量是指该时刻的瞬时流量,此外还有日平均流量、月平均流量、年平均流量和多年平均流量等.径流总量W。时段Δt内通过河流某一断面的总水量。以所计算时段的时间乘以该时段内的平均流量,就得径流总量W,即W=QΔt。它的单位是立方米(m3)。以时间为横坐标,以流量为纵坐标点绘出来的流量随时间的变化过程就是流量过程线。流量过程线和横座标所包围的面积即为径流量。 洪峰流量:当发生暴雨或融雪时,在流域各处所形成的径流,都依其远近先后汇入河槽,这时河水流量开始增加,水位相应上涨。随着汇入河网的径流从上游向下游汇集,河水流量继续增大。当流域大部分高强度的径流汇入时,河水流量增至最大值,称此时流量为洪峰流量,单位为立方米/秒,即洪水过程线上最高点流量 汛期:是指在一年中因季节性降雨、融冰、化雪而引起的江河水位有规律地显著上涨时期,其实质就是河流流量的季节变化。 凌汛:由于下段河道结冰或冰凌积成的冰坝阻塞河道,使河道不畅而引起河水上涨的现象。有时冰凌聚集,形成冰塞或冰坝,大幅度地抬高水位,轻则漫滩,重则决堤成灾。

闽江、九龙江保护管理条例(2020草案)

福建省闽江、九龙江流域保护管理条例(草案) (征求意见稿)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基本制度与措施 第三章水资源保护与利用 第四章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 第五章推进绿色发展 第六章监督管理 第七章法律责任 第八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闽江、九龙江流域保护管理,改善流域生态环境,保障流域水安全,促进资源高效合理利用,推进绿色发展,加快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闽江、九龙江流域的保护管理活动,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闽江、九龙江流域,是指闽江、九龙江干流、支流和湖泊形成的集水区域所涉及的三明、南平、福州、宁德、泉州、龙岩、漳州、厦门的相关县级行政区域。 第三条闽江、九龙江流域的保护管理工作,应当坚持节水优先、生态保护、绿色发展、科学规划、统筹协调、系统治理、损害担责的原则。 第四条闽江、九龙江流域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的水环境质量负责,应当及时采取措施防治水污染,加强对本行政区域流域保护管理工作的组织协调,建立健全流域保护管理的有关制度和机制,将流域保护、建设和发展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所需经费纳

入本级财政预算。 闽江、九龙江流域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做好流域保护管理工作。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村(居)民委员会协助做好所在地闽江、九龙江流域保护管理以及其他相关工作。 第五条省人民政府建立闽江、九龙江流域统筹协调机制,负责统筹协调、指导、监督流域保护管理工作。 闽江、九龙江流域统筹协调机制下设办公室,负责承办协调机制的具体工作,督促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闽江、九龙江流域设区的市、县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执行闽江、九龙江流域统筹协调机制有关决定,落实流域保护管理的相关工作。 第六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新闻媒体应当加强有关保护闽江、九龙江流域生态系统、治理环境污染、推进绿色发展的教育和宣传活动,增强全社会参与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 第七条对保护闽江、九龙江流域生态环境、修复流域生态系统、治理环境污染、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促进绿色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

黄河泥沙分布特点及合理治理问题的研究

黄河泥沙分布特点及合理治理问题的研究 中国黄河的含泥沙量居世界首位,其中分布在黄土高原的流域约占黄河流域总面积的70%,它的表面主要是十米至数百米的黄土层,且特点是土质疏松,植被少,黄土高原虽然降水较少,但是降水较为集中,且黄土层抗水冲击力小,遇水非常容易崩解。数千年来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泥沙增多致使黄河泛滥,给两岸百姓带来极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因此,科学合理的治理黄河泥沙显得尤为迫切,文章根据黄河泥沙分布特点,对于治理黄河泥沙和科学合理利用泥沙,提出切实行之有效的方法。 标签:黄河;泥沙来源及分布;治理措施;泥沙利用 Abstract:The sediment content of the Yellow River in China ranks first in the world,of which the basin distributed on the Loess Plateau accounts for about 70 percent of the total area of the Yellow River basin. Its surface is mainly composed of ten to hundreds of meters of loess soil,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loose soil and less vegetation. Although the Loess Plateau has less precipitation,the precipitation is more concentrated,and the loess layer has less water impact resistance,so it is easy to collapse when it meets water. For thousands of years,due to various reasons,the increase of sediment caused the Yellow River to flood,bringing great loss of life and property to the people on both sides of the river. Therefore,the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control of the Yellow River sediment is particularly urgent.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Yellow River sediment distribution,this paper puts forward a practical and effective method for the control of Yellow River sediment and the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use of sediment. Keywords:Yellow River;sediment source and distribution;control measures;sediment utilization 引言 黃河含沙量居世界河流首位,同时也是华夏文化的重要发源地,被称为中华“母亲河”黄河流域的自然地理位置分布相差较大[1,2],上游是黄河水的来源,而中部则是泥沙来源且分布不均,以黄土高原最为显著。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总面积约为62万km2,而由于自然灾害以及人为等因素,导致其土壤流失的面积达45.4万km2,水土流失率高达73.2%。而每年平均流入黄河的泥沙约为16亿吨,使黄河沿岸的水土面积流失非常严重,给农业带来巨大损失,致使黄河下游流道淤积严重,造就了一个“地上悬河”长期给两岸人民带来不可忽略的经济财产损失。所以对于治理黄河泥沙迫在眉睫,也给政府带来很大压力。近年以来,在政府有效领导下,团结广大劳动人形成了一个基于“拦、排、放、调、挖”的治理黄河泥沙的办法[3]。新时期我们党和国家非常重视黄河泥沙治理与防护,逐步提出“科学、合理、高效”为准则的治沙理念。其中合理治理黄河泥沙,就要首先分析其来源以及分布的特点。

游楠溪江作文500字

游楠溪江作文500字 【第1篇】 前几天,我和爸爸去了温州,听说那里的楠溪江很有名,于是,我们去了那里。 一路上,座座山连绵起伏,小花小草漫山遍野,绿树成荫,景色秀丽宜人。终于到了楠溪江,一下车,眼前的景物令我大吃一惊,我左看看,右看看,看得我眼花缭乱。于是,我们租了一条小舟,逆水而行。虽然天气炎热,但空气中到处弥漫着芬芳和潮湿,水越来越深,但是水很清,也很透明,碧绿的小溪“哗啦啦”的流着水,那里碧空如洗,朵朵白云像一个个棉花糖一样,真想吃了他们。我往岸上定睛一瞧,啊?还有骆驼呢,他们站在那里纹丝不动,像一个小战士一样,岸上还有一辆辆吉普车。 我回头往公路上一看,啊,真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上面在奔跑的小汽车小的像蚂蚁,漂亮极了。好不容易到了溪水浅的地方,

我急忙下舟,踩着溪水中的小石子过去。“啊,啊”,痛死我了,我的脚被一个个小石子磨得非常痛,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爬”到了岸上,“呀”,随着一声尖叫,我的脚又缩到了小溪里面,原来是岸上太烫,一个个小石子已经被晒得快要燃烧起来了。 小舟已经顺水而行往回走,我们也不用费眨眼的功夫就回到了我们启程的岸边。 今天我看到了许多景区,而且那里的水、山,都比我们郑州蓝得多,下次我还来这里玩! 【第2篇】 前几天,我和爸爸去了温州,听说那里的楠溪江很有名,于是,我们去了那里。 一路上,座座山连绵起伏,小花小草漫山遍野,绿树成荫,景色秀丽宜人。终于到了楠溪江,一下车,眼前的景物令我大吃一惊,我左看看,右看看,看得我眼花缭乱。于是,我们租了一条小舟,逆水而行。虽然天气炎热,但空气中到处弥漫着芬芳和潮湿,水越来越深,

但是水很清,也很透明,碧绿的小溪“哗啦啦”的流着水,那里碧空如洗,朵朵白云像一个个棉花糖一样,真想吃了他们。我往岸上定睛一瞧,啊?还有骆驼呢,他们站在那里纹丝不动,像一个小战士一样,岸上还有一辆辆吉普车。 我回头往公路上一看,啊,真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上面在奔跑的小汽车小的像蚂蚁,漂亮极了。好不容易到了溪水浅的地方,我急忙下舟,踩着溪水中的小石子过去。“啊,啊”,痛死我了,我的脚被一个个小石子磨得非常痛,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爬”到了岸上,“呀”,随着一声尖叫,我的脚又缩到了小溪里面,原来是岸上太烫,一个个小石子已经被晒得快要燃烧起来了。 小舟已经顺水而行往回走,我们也不用费眨眼的功夫就回到了我们启程的岸边。 今天我看到了许多景区,而且那里的水、山,都比我们郑州蓝得多,下次我还来这里玩! 【第3篇】

【精品解析】东北三省三校2018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地理试题(附解析)

东北三省三校(哈师大附中、东北师大附中、辽宁省实验中学)2018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文综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I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17年10月,重庆交通大学根据土壤的属性,发明了将沙子和水搅拌形成土壤的黏合剂,并在内蒙古乌兰布和沙漠进行实验,成功地把4000余亩沙漠变成了绿洲,成为世界治沙史上的奇迹。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该治沙技术大面积使用的限制性因素是 A. 技术 B. 土壤 C. 交通 D. 水源 2. 该技术可以给当地带来的直接影响有 A. 改变大气环流,增加夏季的降水量 B. 可以保水防渗,增强土壤抗风蚀能力 C. 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二、三产业发展 D. 协调区域联系,促进矿产资源的开发 【答案】1. D 2. B 【解析】 【1题详解】 该治沙技术要将沙子和水搅拌形成土壤的黏合剂,在西北干旱区水资源短缺,大面积使用的限制性因素是水源,D对。技术不是限制因素,A错。形成土壤需要的材料是沙子和水,土壤、交通不是限制因素,B、C错。【2题详解】 该技术可以给当地带来的直接影响有可以保水防渗,增强土壤抗风蚀能力,B对。不能改变大气环流,增加夏季的降水量,A错。沙漠变成绿洲,土壤面积增加,加快第一产业发展,C错。与协调区域联系,促进矿产资源的开发无关,D错。 点睛:该治沙技术要将沙子和水搅拌形成土壤的黏合剂,在西北干旱区水资源短缺,大面积使用的限制性因素是水源。形成土壤需要的材料是沙子和水,土壤、交通不是限制因素。该技术利于保水防渗,增强土壤抗风蚀能力。 当一股低温的海流在厄加勒新浅滩向北流动的时候,南非拟沙丁直便追随其向北迁徙产卵。下图为南非拟沙丁鱼迁徙路线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南非拟沙丁鱼向北迁徙至产卵地时,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黄河的泥沙分布特点与治理研究

黄河的泥沙分布特点与治理研究 发表时间:2019-01-03T11:08:12.203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34期作者:陈清亮1 佘旭东2 文志敏3 [导读] 摘要:中国黄河的含泥沙量居世界首位,其中黄土高原虽然降水较少,但是降水较为集中,且黄土层抗水冲击力小,遇水非常容易崩解。 河南中原黄河工程有限公司河南新乡 453000 摘要:中国黄河的含泥沙量居世界首位,其中黄土高原虽然降水较少,但是降水较为集中,且黄土层抗水冲击力小,遇水非常容易崩解。数千年来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泥沙增多致使黄河泛滥,给两岸百姓带来极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因此,科学合理的治理黄河泥沙显得尤为迫切,文章根据黄河泥沙分布特点,对于治理黄河泥沙和科学合理利用泥沙,提出切实行之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泥沙来源及分布;治理措施;泥沙利用 引言 黄河含沙量居世界河流首位,同时也是华夏文化的重要发源地,被称为中华“母亲河”黄河流域的自然地理位置分布相差较大,上游是黄河水的来源,而中部则是泥沙来源且分布不均,以黄土高原最为显著。近年以来,在政府有效领导下,团结广大劳动人形成了一个基于“拦、排、放、调、挖”的治理黄河泥沙的办法。新时期我们党和国家非常重视黄河泥沙治理与防护,逐步提出“科学、合理、高效”为准则的治沙理念。其中合理治理黄河泥沙,就要首先分析其来源以及分布的特点。 1泥沙来源及分布 黄河治理在于治沙,治沙在于治其源头,经过多年的实地考察研究发现黄河泥沙主要来源在黄河流域中部,即黄土高原,其主要分布是:(1)流经河口镇与延水关相互交织的河流;(2)流经无定河的部分支流以及清涧河、延水、北落河和白宇山河源;(3)流经渭河上游以北的葫芦河中下游区域以及散渡河流域。其中不同流域其泥沙分布量呈现不均衡特点,另外泥沙量的增大主要在汛期,即降水主要在7、8月份。做好在汛期防洪分流对于减少泥沙含量有重大意义。所以我国先后在黄河流域及支流先后建立了,三门峡以及小浪底等水库,对于调峰调沙具有关键作用。分析黄河流域中部土质对于做到有效治理泥沙具有重要意义,其中土壤特质对水土流失有不可忽略的意义。由于黄河流域中部黄土高原土壤特性以及其降水条件可知,造成黄河泥沙增多主要原因既有人为因素也有自然因素即为:(1)人类社会从石器时代到农业时代的跨越,使人类生产力大大提高,开始重视农业发展,大量植被树木遭到砍伐和破坏从而造成水土流失严重[1]。(2)由于气候属于大陆季风气候,全年较为干旱,但是降雨较为集中,且雨量分布不均。(3)土壤土质疏松,黄土中的细粒如粘土、易溶性盐类、矿物质等雨水冲刷后极易分解随雨水流入黄河。 2治理措施 2.1河道内泥沙治理经验 经过前人的的探索和实践经验可知,一般对于黄河治理泥沙治理是通过“拦、排、放、调、挖”几个步骤其中:(1)拦,即降低流入黄河的泥沙,把中上游地区的水土保持和黄河流道的控制工程作为主要着手点,最大的降低土壤被侵蚀度,科学利用泥沙和水资源;(2)排,即经过清除淤泥、加强河防工程建设以及治理河口,把大量没能拦住的泥沙经由河道排到海里;(3)放,即就是在下游两岸流域利用一些泥沙。把这部分泥沙放淤改土,从而相对提高两岸的地面,逐渐转变下游流域“地上悬河”的尴尬状态;(4)调,即综合运用干流水库调理水沙的过程,应与河道的输沙排沙相适应,达到使其长时间降低河道泥沙淤积以及减轻排沙用水的目的;(5)挖,即经过挖河疏导以及射流清除泥沙可达到降低河床高程,同时挖出的泥沙,可以用来加固堤坝子增强防洪能力。新时期以来,我们国家提出继续大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坚持资源与环境友好型的新政策下,要求治沙者转换思维,把泥沙转换为能源,进行研究和合理运用,转劣为优,这就要求探索一条科学合理的治沙策略。 2.2黄河流域沿岸治理措施 通过对黄河泥沙侵蚀严重的沿岸,进行以工程措施为辅,种植林草措施和耕作措施为主的治理方法这样可以达到治理和经济效益即为:(1)工程措施是指:通过修筑平坦的梯田以及打坝淤地,进而达到雨水引入农田进行灌溉的目的,这样既可以减少对土壤冲刷,又可进行农田浇灌。(2)种植林草措施是指:由实践经验,并对水土保持作用进行分析知,植被覆盖率达到20%以上时,可达到降低水土流失目的;植被率为60%-70%时,可以降低土壤受雨水冲击侵蚀达90%。经分析可知,种植植被可以大大降低水土流失。可以种植灌木林为主,可以达到经济和生态双效益。(3)经过剖析水土流失可以发现,错误的农业种植也会造成水土流失。通过实践研究发现,在大于30°的坡地适宜种植草和灌木,在25°-30°之间适宜种植农作物,在小于25°坡地适宜种植畜牧的草被,有助于水土保持和黄河沿岸的经济发展。 3泥沙利用 3.1能源利用 黄河流域矿藏丰富,黄土高原经研究发现的矿物种类达77种之多,具有资源储量大、种类丰富特点,其中煤矿为全国70%以上、钼矿含量为36%、铝土矿含量为58%、稀土矿含量更是达到了95%。由于近年来,尤其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步伐加快,黄土高原煤炭为全国火力发电贡献了20%-25%的发电量,由于各种矿物开发利用造成地面塌陷严重,如果可以把黄河的泥沙对这部分矿坑进行回填,这样不但可以合理开发资源,而且能够实现造地复耕,使土地恢复利用,又可以减少泥沙在河道淤积。其中对黄河泥沙成分分析发现,其泥沙含矿种类多,50%为二氧化硅,这是许多的材料的组成成份,可以为新能源利用提供丰富的资源。(1)许多建筑材料可以用泥沙制成各种砖瓦,可以为建筑行业提供资源一举两得,同时可以制成固堤固体泥砖。(2)泥沙中的黏土是许多的材料的主成分,例如水泥、玻璃、陶瓷等制作均不能缺少黏土。(3)可以把排出的泥沙烧制成防汛的备防石,加固黄河两岸的堤坝。可以达到减少汛期,洪水的冲击。 3.2应加快建立“数字黄河”步伐 “数字黄河”是保障黄河事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通过建立“数字黄河”可以实现:(1)对黄河水资源和环境实现实时调查以及定期监测,对治理泥沙提供数据支持;(2)可以实现对黄河沿岸土地资源的实时监管如:监测水、风侵蚀等不同类型的土壤侵蚀区以及类型、面积和强度变动;(3)还可进行对灾情的评估,例如受灾面积,房屋被淹间数等;(4)工程管理,可以通过计算机对清理河道以及堤坝加固等工程实现全面的在线管理监测[2]。 4黄河历史文化的传承 黄河流域为中华民族主要的发源地,其承载了灿烂的五千年华夏文明史,治理黄河历史也是一部汇集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史。据史料记

游楠溪江的作文

游楠溪江的作文 我的故乡在楠溪江,那里没有西湖秀美,但是也算得上是在永嘉县首屈一指的。 楠溪江位于浙江省温州市北部的永嘉县内,东临雁荡,南距温州,西连仙都,北接仙居,景区面积达625平方公里,被誉为“中国山水画摇篮”。 如果你能来到楠溪江的话,我一定会带你玩一下楠溪江漂流的。漂流可谓是一项野外 活动,而楠溪江漂流,最大的特色是静静的漂,让心与自然融合,这正是我们这些人所向 往的。而在楠溪江畔,你你总会看见停泊在楠溪江边的竹筏被太阳晒得干白干白的,正等 着我们坐上它们,欣赏美丽的景观。 好了,也许你的肚子已经饿了,没关系,我可以给你端上一大盘好吃的楠溪江黄鱼干,那焦脆的外皮,油光亮亮的,保证你还没看就口水直流的,吃了还想吃。 吃饱喝足之后,带你继续游楠溪。 在楠溪江,还有雄伟壮观的百丈瀑,在那儿,你可以带来视觉盛宴,而而在击鼓瀑和 打鼓瀑你便可以心潮澎湃。 现在到江边放松一下心情吧!低头往水里看,一大群鱼儿在水中嬉戏,溪水清澈见底,透明度很高,放眼望去,江大的望不着边际,所谓名山易寻,好水难得。我想就是说楠溪 江吧! 楠溪江,我亲爱的故乡,我相信时间不会摧残你的容颜,而在时间的变迁之中,你会 变得越来越妖娆! 游赏过楠溪江风景的人都会说:“不到长城非好汉,不游楠溪江真遗憾。”我乘着竹 筏小舟,荡漾在楠溪江上,来观赏楠溪江。 我看见过风平浪静的西湖,玩赏过风景秀丽的漓江,却从没看见过这么美丽的楠溪江。楠溪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好似一面光滑剔透的镜子;楠溪江的水真绿啊,绿得好像被颜料 染绿了一般;楠溪江的水真静啊,静得好像凝结了似的。竹竿激起的水纹,才让你感觉到,竹筏在前进,岸在后移。 我攀登过雄伟的泰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却从没看见过楠溪江这一带的山。楠 溪江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有的像狮子,有的像乌龟,还有的像孔雀,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楠溪江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绿色的波浪,色彩明丽;楠溪江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再加上空中云雾缭绕,山间绿 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就像一幅画卷,真是:“山光浮水至,春色犯寒来。”

世界主要河流水文水系知识汇总

世界主要河流 一:亚洲 [一]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 发源地:蒙古高原北部,西伯利亚南部山地。 补给水源:以春季的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注入地:北冰洋。 水文特征:河流结冰期长,流量季节变化大,常在河流下游形成凌汛。 备注: 1:凌汛发生的条件:纬度较高,河流由低纬流向高纬。 2:这些河流的下游发生凌汛但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很小,原因:在这些河流的下游纬度高人口稀少, 工农业不发达。 3:鄂毕河在中国叫额尔齐斯河(在我国内陆地区的外流河) [二]萨尔温江,伊洛瓦底江,湄公河,湄南河,红河。 发源地:青藏高原: 补给水源:大气降水。

注入地:萨尔温江,伊洛瓦底江,注入印度洋。 湄公河,湄南河,红河注入太平洋。 水文特征:水量大,水位变化大,无结冰期。 备注:这些河流都是国际河流: 萨尔温江:在中国称怒江亚洲东南部河流,长约2,400公里,为东南亚大河和缅甸最长河流。发源于 西藏唐古剌山脉,经中国云南流入缅甸,注入马达班海湾。上游流经高山峡谷。部分河段通地方小船。因有急流险滩,使其难以成为重要水道。下游通航里程不足160公里。主要被利用於浮运柚木。 红河:越南北部最大河流。发源于中国云南省西部,在中国境内称元江。呈西北一东南流向,在中国 河口瑶族自治县以南进入越南,称红河。东南流经首都河内,分支注入北部湾。 湄公河:在中国是澜沧江湄公河约3/4的流域面积在其下游流经的四国一一老挝、泰国、柬埔寨与越南。 湄公河三角洲位于越南的最南端,又称九龙江平原,是越南最富饶的地方。也是越南人口最密集的地方。 伊洛瓦底江:亚洲中南半岛大河之一,缅甸的第一大河。中国古称大金沙江和丽水。 [三]:恒河,印度河,布拉马普特拉河。 发源地:青藏高原。 补给水源:大气降水 注入地:恒河,印度河注入孟加拉湾。 备注:(1)恒河三角洲易发生洪涝灾害的原因:地势低平,排水不畅,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变率大又处在山地迎风坡

浅析黄河泥沙特点及治理对策

浅析黄河泥沙特点及治理对策 摘要:“水少沙多”是黄河洪水威胁的症结所在,也是黄河治理的难点,本文通过 介绍黄河水沙特点并指出治理黄河的各项对策尤其是坚持10年的调水调沙,对 防洪、治河、减淤等发挥了巨大作用,同时为确保黄河下游河道不抬高、不淤积、不断流,使得下游河道长期安全使用,为我国经济发展和沿黄地区的生命财产安 全做出了巨大贡献,也具有较大的效益。 关键词:黄河泥沙治理调水调沙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她孕育了灿烂的华夏文明。黄河泥沙造就了广 袤的黄淮海平原,又用其乳汁浇灌两岸大地,哺育了炎黄子孙。但是,黄河又性 格乖戾,下游因泥沙淤积而成为“地上悬河”,洪水泛滥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 从2001年开始,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在利用黄河有限的水资源保障流域和沿 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坚持这10年的调水调沙,成效巨大,社会反响强烈。 一、黄河水沙的基本特征 1.黄河泥沙是宝贵的自然资源 千万年来黄河泥沙作为一种自然资源,履行着“填海造陆”使命。广阔的黄 淮海平原正是由于黄河泥沙的存在,得以形成、扩大,中华儿女有了繁衍声息的 场所和丰富的土地资源。因此黄河泥沙是国土资源的一部分,不仅过去是,现在 和将来也是。黄河泥沙还是天然的肥料,富含氮、磷、钾,大家知道黄河滩地种 出来的水稻最香。黄河泥沙还可以用来做什么?这是一个有待研究开发的课题。 长江流域流传着一句顺口溜:滚滚长江向东流,流的都是煤和油。涛涛黄河给我 们带来的也是宝贵的自然资源。 2.水少沙多,含沙量高 黄河是世界罕有的多沙河流,黄河多年平均输沙量为16亿吨,多年平均含 沙量约35公斤/立方米,输沙量和含沙量是中国各大江河之首。黄河的水量却不 及长江的1/20,沙量却是长江的3倍。在我国古籍中,常以“河水一石,其泥六斗”等语言描述黄河多泥沙的天性。像黄河这样沙量大、水量少、含沙量高的河流,在世界大江大河中是罕见的。与世界多泥沙河流孟加拉国的恒河和美国的科罗拉 多河相比,黄河年输沙量为科罗拉多河的12倍,含沙量约为恒河的9倍。如果 把黄河的16亿吨泥沙堆成高、宽各1米的土堤,长度为地球到月球距离的3倍,可以绕地球赤道27圈。 二、黄河泥沙的治理方略 针对黄河泥沙的处理问题,古往今来,不少专家学者都曾探索和提出过不 同的方略。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对黄河泥沙问题认识的逐步深入和泥沙处理工程 实践的不断发展,泥沙处理的方略也在不断深化和完善,解决黄河水沙问题,需 要依靠多种途径和措施综合解决。黄河水沙的治理与开发,应继续贯彻执行“除害兴利,综合利用,使黄河水沙资源在上中下游都有利于生产,更好地为社会主义 现代化服务”的总方针,坚持“上拦下排,两岸分滞”的方略;坚持“拦”、“调”、“放”、“排”、“挖”综合治理的方略;坚持全河统筹,上中下游兼顾,除害与兴利 相结合的原则,妥善处理和利用水沙资源。 1.1.搞好水土保持,减少泥沙入黄 由于黄河上中游的多沙粗沙区土质疏松、植被稀薄、沟壑纵横,土壤表面 受到暴雨打击时,土壤孔隙堵塞,雨水下渗速度减小,大量径流顺坡而下。因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