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共十年对峙教学设计

国共十年对峙教学设计
国共十年对峙教学设计

国共的十年对峙教学设计

石门六中刘波

一、教学目标

本节课课标要求为“概述武装起义和土地革命、红军长征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其伟大历史意义”。为进一步揭示知识要点对应的历史核心素养,达到明晰显性和隐形素养,提高教学针对性的目标,特进行以下分析:

1、唯物史观: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长期探索与选择的结果。通过对这一时期革命形势的学习,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分析研究国情,做出科学判断的能力。

2、时空观念:掌握武装起义、土地革命、遵义会议、红军长征、革命中心的转移等重大史实;

3、历史解释:准确理解和解释南昌起义、工农武装割据思想、遵义会议、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

4、史料实证:通过分析史料,理解中国特色革命道路形成的原因。

5、家国情怀:通过本课学习,感受中国共产党为争取革命胜利的不懈努力,理解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的道理,坚定社会主义信念;体会并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土地革命;红军长征。

2、教学难点“工农武装割据”思想;遵义会议。

三、设计理念

1、教材内容乡土化为激发学生兴趣,导入设计了南乡起义为本课书的切入点,让学生学习兴趣更加浓厚。

2、教学理念人本化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以问题驱动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鼓励学生积极展示探究成果,实现思维碰撞和情感交流,增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凝聚力,真正做到关注学生智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促进核心素养生成。

四、教学过程

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教案

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 背景:中共从国民革命失败中认识到掌握军队的重要性 起义经过 1927.8.1 周恩来、贺龙等 占领南昌,成功后南下受挫,后兵分两路 意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标志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权的开始 土地八七时间:1927、8、7 汉口 革命会议内容 确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决定秋收时节发动 武装起义 意义:给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背景:1927、 9毛泽东领导湘赣边秋收起义,开始找到革命的正确道路的创建 1927、10毛泽东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根据地土地革命实质:废除封建剥削 意义: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到土地,革命积极性 空前高涨 根据经济:进行经济建设,努力发展生产(意义:粉碎了国民政府的经济封锁,巩固了政权)地建政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背景:1930年起,毛、朱领导红军取得三次反“围剿”胜利设临时中央政府成立 1931年冬、瑞金、毛泽东、朱德 性质:代表广大工农群众的民主政权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毛泽东的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即“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红军的长征 “左”倾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 时间: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经过 1934、10 中央红军开始长征,从江西瑞金出发 1935、 1 遵义会议内容全力纠正博古等人的“左”倾军事路线错误 肯定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为政治局常委 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 意义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 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1935、10 中央红军陕北吴起镇会师 1936、10 红二、红四与红一三大主力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胜利标志) 意义粉碎国民党的“围剿”,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播下了革命的种子,铸成了伟大的长征精神,成为激励党和人民继续前进的巨大动力 开创了中国革命新局面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学案(无答案)

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学案 【学习导航】 1. 课程标准 概述武装起义和土地革命、红军长征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其伟大历史意义。 2.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工农武装割据”、红军长征的历程、遵义会议 (2)能力目标: 探究能力:探究“工农武装割据”革命道路的必然性;探究“长征精神”的内涵。 评价能力:南昌起义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地位;遵义会议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比较能力:中共斗争方式转变、革命道路的转变 (3)素养目标: 时空观念:国共十年对峙是在大革命失败后阶级矛盾不断激化和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的大背景下展开的。 唯物史观: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实事求是和群众路线。 历史理解:“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是一条惟一适合中国国情的正确道路;中国共产党是一个自我完善、不断发展、具有创造力的党,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中国革命胜利的坚 强保证。 家国情怀:中国共产党是一个自我完善、不断发展、具有创造力的党,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中国革命胜利的坚强 保证;长征精神是精神财富。 3. 重难点 重点:南昌起义;“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红军的长征;遵义会议。 难点:“工农武装割据”思想;遵义会议。 【学习过程】 材料一残酷的现实 “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人”——汪精卫

问题:依据材料一概括当时中共面临的形势。 材料二中共的选择 毛泽东说:“要发动群众,恢复工作,山区的上山,滨湖的上船,拿起枪杆子进行斗争,武装保卫革命。”张太雷说:“整军经武,准备应变”。 蔡和森说:“只有以进攻对付进攻,以暴动对付暴动,以政变对付政变,才能制胜一切敌人”。 问题:依据材料二概括当时中共的选择。 第一篇一声枪响寻找正确的革命方式 1.观看视频,请思考:八一南昌起义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2.请结合教材回答:党在八七会议上作出了怎样的抉择? 3.两次武装起义后,革命军队的行军路线是怎样的?有何启示? 第二篇一次转兵寻找正确的革命道路 1.观看视频,回答文家市会议上,毛泽东做出了怎样的决定? 2.合作探究1:中国革命为什么要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呢? 材料一:农村的探索 阅读教材第71页”土地革命“一目录,思考 (1)毛泽东在革命根据地领导农民做了哪些事情? (2)毛泽东在其农村实践的基础上形成了怎样的革命思想?

高中历史《国共的十年对峙》学案5 新人教版必修1

国共的十年对峙 【本节小结】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工农武装起义反抗国民党的屠杀,并在八七会议上制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这也预示着中国革命的转移。随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一批共产党人在斗争实践中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在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指导下,革命根据地广泛建立并迅速发展,红色政权与国民党政权形成了对峙局面。 【图示总结】 【学习目标】1、了解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的时间、领导人、特点及意义;八七会议的内容和评价。2、掌握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理解“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提出的依据、内容和意义。3、通过对南昌起义、八七会议和秋收起义的思考,培养综合分析重大历史事件的能力。4、通过对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和实践及其意义的学习,培养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明确“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核心。 【自主复习】 1、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开创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夺取政权的新局面,为中国革命创 建,从转入,建立 揭开了序幕。 2、“八七”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代表中央在会上作了报告; “八七”会议的主要内 容:。 3.革命军在决定:放弃夺取大城市-长沙的计划,改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4、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于是,点燃了的星星之火,1928年4月,、率领南昌起义的余部与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最大的农村革命根据地。 5、从1930年到1931年秋,国民党对连续发动三次“围剿”,毛泽东根据敌强我弱的情况,采取了

2019-2020年高中历史《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导学案附课堂练习及答案

2019-2020年高中历史《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导学案附 课堂练习及答案 学习目标: 1、识记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三次“围剿”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建立、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红军长征的历程等基本史实。 2、理解南昌起义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地位、遵义会议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及长征精神的内涵。 3、认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道路的选择是历史的必然,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一个自我完善、不断发展、具有创造力的党,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中国革命胜利的坚强保证。 学习重点:遵义会议 学习难点:“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学习方法:学习本课在注意国共关系发展主线的同时,要适当了解与此同时中日民族矛盾逐渐激化的同时,国民党与中共对日政策以及由此影响下国共关系的微妙变化。 知识链接:在大革命失败后,中共是怎样一步步走出低谷,找到中国革命正确道路的?后来又经历了怎样的曲折? 知识导学: A级知识点一、南昌起义 1、背景:中国共产党从大革命失败的教训中,认识到。 2、经过: (1)时间:领导人:、等(2)结果: 3、影响:第一枪;建军 ①打响了的第一枪 ②标志着、创建的开始。 (如何才能使中国革命走向成功呢?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新的探索。) A级知识点二、土地革命 1、八七会议: (1)时间、地点:、 (2)内容:清算,确定总方针,决定。(3)意义:给中国共产党指明前进的方向 2、秋收起义 时间、人物:、 影响:秋收起义后,毛泽东率工农革命军来到井冈山,创建了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在根据地,毛泽东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制度,开展;还领导根据地军民。 3、“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1)内涵:、、 (2)影响:到1930年夏,全国已建立根据地,星星之火成为燎原之势。 4、建立红色政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 (1)背景:、领导红军粉碎三次“围剿”,根据地得到巩固和发展。 (2)建立:,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召开,制定了,

最新人教版必修一高中历史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教学设计

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 一、教材分析 《国共十年对峙》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5课的教内容,主要习本节内容是了解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建立、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及红军长征的历程等基本史实。解南昌起义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地位、遵义会议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及长征精神的内涵。认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道路的选择是历史的必然,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一个自我完善、不断发展、具有创造力的党,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中国革命胜利的坚强保证。 二、教目标 1.知识目标: (1)认识南昌起义的相关史实,分析南昌起义的背景和影响。 (2)了解“八七会议”、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提出和作用,归纳总结中共在1927至1936年工作重心实现了怎样的转移、探索出了怎样的新的革命道路, (3)认识红军长征的历程,遵义会议的召开,分析长征的原因和胜利意义,分析遵义会议召开的原因和意义, 2.能力目标: 结合大革命失败的史实,分析南昌起义的背景,结合现实分析南昌起义的影响,使生会联系的习方法,将前后发生的事物联系起,将历史与现实联系起,分析事物发生的因果关系。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节内容的习,使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人不懈努力,艰苦探索,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探索出一条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开始独立自主地利用马克思主义原解决中国革命的问题。中共由幼稚走向成熟。 三、教重点难点

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学案

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 【内容标准】 了解南昌起义.“工农武装割据”.红军战略转移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 史实。 【学习要求】 1.了解南昌起义.“工农武装割据”.红军战略转移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 要史实。 2.认识南昌起义.“工农武装割据”.红军战略转移等历史事件的伟大意义。 背景:中共从国民革命失败中认识到掌握的重要性 起义经过 1927.8.1 周恩来、贺龙等 占领南昌,成功后南下受挫,后兵分两路 意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标志中共、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权的开始 土地八七时间:1927、8、7 汉口 革命会议内容清算了陈独秀的 确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决定秋收时节发动 武装起义 意义:给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革命根据地背景:1927、 9毛泽东领导湘赣边,开始找到革命的正确道路 的创建 1927、10毛泽东创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根据地土地革命实质:废除封建剥削 意义: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到土地,革命积极性 空前高涨 根据经济:进行经济建设,努力发展生产(意义:粉碎了国民政府的经济封锁,巩固了政权)地建政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背景:1930年起,毛、朱领导红军取得三次反“围剿”胜利 设临时中央政府成立 1931年冬、瑞金、毛泽东、朱德 性质:代表广大工农群众的民主政权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毛泽东的、和即“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红军的长征 原因: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 时间: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经过 1934、10 中央红军开始长征,从江西瑞金出发 1935、 1 遵义会议内容全力纠正博古等人的“左”倾军事路线错误 肯定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为政治局常委 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 意义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 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 1935、10 中央红军陕北吴起镇会师

高中历史《国共的十年对峙—土地革命》教案

《国共的十年对峙—土地革命》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八七”会议、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理解土地革命的内容与意义。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讨论,提高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提高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艰苦卓绝斗争环境下中国共产党人的不屈不挠的斗志和精神,学习井冈山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八七会议;土地革命。 【难点】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情景式导入。 教师播放2017年革命电视剧《秋收起义》第九集视频片段,片段描绘的是毛泽东在杨开慧的陪同下来到汉口参加八七会议的场景,彭公达向大家宣布湘赣地区秋收暴动正式开始,任命毛泽东为总指挥。教师请学生思考:为什么电

影片段中毛泽东在南昌起义失败后坚决反对中央在全省实施暴动的决议?秋收起义的结局如何?中国工农革命军将何去何从?带着问题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武装起义 1.八七会议 教师出示八七会议补充资料,请学生根据这些材料与视频片段出演历史剧《八七会议的召开》,选出几名同学扮演瞿秋白、李维汉、毛泽东、彭公达、邓中夏以及国产国际代表罗米那兹。教师请学生欣赏表演时思考:八七会议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意义与局限分别是什么? 学生观看历史剧并思考问题,表演结束后回答问题,教师总结并出示参考答案。 八七会议的内容: (1)瞿秋白作《关于党的工作任务和工作方针问题的报告》,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2)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决定秋收时发动武装起义。 (3)毛泽东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思想。 八七会议的意义与局限: 在党的历史上被认为是具有历史性转折意义的会议,“它在中国革命的危急关头,结束了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在中央的统治,总结了过去革命斗争的经验教训,制定了党的新的策略路线”,给正在处于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新的出路。但此次会议没有找到中国革命胜利的正确道路。

国共十年对峙_说课稿

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 四、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江西民歌《十送红军》,同时用多媒体展示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图片,因此来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1、图片和歌曲所涉及的事情均发生在1927——1937年这十年当中,由此引出本文题目。 2、这些图片所展示的内容均于南昌或者江西有关,学生对图片较为熟悉,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兴趣及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二)讲授新课 (展示南昌起义组图) 让学生分析思考他们在讨论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有什么意义?以此引出南昌起义的背景、时间、地点、人物、经过、意义等使学生理解南昌是中共打响第一枪的地方、是军旗升起的地方、是中国革命的开端。以此来使学生明白南昌起义的重要性以及南昌这座英雄城享誉全国的原因。 (八七会议会址组图)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本和小组讨论,分析我们的党中央在大革命失败后是如何分析失败原因的?我们的革命道路应该怎样走下去?以此来引出八七会议的时间、地点、内容及意义在意义方面我会提问学生,前进的方向具体指什么?从而突出土地革命的重要性。 (秋收起义组图) 设计意图:根据刚才我们分析的八七会议的内容,引出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通过分析其行进路线思考为什么毛泽东要去井冈山?以此引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立。 这里我会重点分析南昌起义与秋收起义,利用表格的形式进一步分析比较。 突出两次起义失败的教训给中共什么样的启示,为井冈山根据地的建设做铺垫。 书法组图 展示井冈山历史博物馆中的毛泽东书法“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八个大字,让学生看到星星之火燃遍全国,革命根据地不断扩大,革命力量不断增强。以此引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以及土地革命。使学生感悟到当革命处于低潮时,中共仍然能够力挽狂澜、扭转乾坤,培养学生面对重大事件时处变不惊的人生态度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 我将提问,工农武装割据三个内容之间的关系, 展示组图

湖北省宜昌第一中学高中历史 专题五 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学案(无答案)

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 【学习目标】 课标:能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1937年之前); 1.记忆并掌握南昌起义得史实;2.掌握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辟与建设的史实; 3.识记红军长征的主要史实; 4. 能理解遵义会议的内容与意义。 【自主学习】 (一)、南昌起义: 1.背景:阅读第一段,思考:中国共产党会从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中得到哪些教训呢? ①坚持民主革命领导权;② 2.说一说南昌起义的时间?领导人有哪些? 3. 南昌起义有什么历史意义:南昌起义打响 了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共独立领 导、和 的开始。 (二)、土地革命: 1、方针的确定:阅读课本71页第二目第一段,了解八七会议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什么意义? 2、土地革命: (1)、秋收起义的领导人是谁?在起义军进攻中心城市长沙受挫后,他作出了什么重大决定?1927年10月,他创建的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叫什么? 。(2)、阅读71页第三段,了解土地革命的内容和意义是什么? 。(3)、“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形成: 这一理论包含哪三大内容?这一理论对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有什么重大意义? (4)、随着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和扩大,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定都;选举为临时中央政府主席,为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 (三)、红军长征: 1、长征的原因: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客观原 因:; 主观原因:。 2、开始:年10月,中央机关和红军开始长征。 3.转折点:遵义会议:阅读72页有关内容请思考,遵义会议是在什么情况下召开的?会议作出什么重大决定?遵义会议对中国革命有什么重大影响?

4.胜利:年10月,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和红二方面军 在会师,长征胜利结束。 5.长征的胜利有什么历史意义?请你说一说长征精神包涵了哪些内容? 1.井冈山精神诞生于土地革命时期的井冈山根据地,主要内涵是:胸怀理想、坚定信念;实事求是、勇闯新路;艰苦奋斗、敢于胜利;依靠群众、无私奉献。 2.长征精神形成于工农红军长征过程中,主要内涵是: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其主题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3.井冈山精神和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表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弱小走向强大精神力量。 【合作探究】 1.阅读教材和材料一,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一时期的革命力量受到极大的摧残。中国共产党组织上遭到严重破坏,大批共产党员及其领袖被杀害。一些党内的动摇分子公开退党甚至叛变自首,党员由大革命时期的6万多人减至1万多人,党的活动被迫转入地下;党领导的工农运动也受到严重摧残,全国有组织的工人由300万下降到3万,各地农民协会910万会员大部分散落。 ──摘自《中国共产党战略策略》材料二秋收起义原计划要去打长沙,大家也都想进长沙,……可是长沙打不下来,目前长沙那样的城市,还不是我们蹲的地方,那就不要去了。我们要到敌人管不着或难得管的地方去,到乡下去,在乡下站住脚跟,养精蓄锐,发展我们的武装力量。(毛泽东在文家市对起义军的讲话)──摘自《秋收起义》 (1)大革命失败后国共产党为什么要进行武装起义?领导了哪些武装起义? (2)秋收起义后为什么要改向井冈山进军?意义何在? (3)根据所学,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包括哪些基本内涵?这一思想的提出有何重大意义? 【知能训练】 1.毛泽东同志曾对一个外国来访同志说过:“……哎!1927年,老蒋够厉害啦!他把我们像鸡蛋一样地摔在地上。可他没想到,当时国外的许多智者也没有想到,我们还会孵出小鸡来!”对“孵出小鸡”最准确的理解是

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 【教学目标】 1.课标: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1937年之前) 2.重点:土地革命,红军长征 3.难点:“工农武装割据”思想,遵义会议。 【视频导入】播放视频“南昌起义”——视频中介绍南昌起义的背景,经过,结果和意义。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并结合课本完成本课第一子目内容。 一、南昌起义 1.背景:中共从国民革命失败的教训中认识到掌握军队的重要性。 2.经过: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等率领革命军在南昌起义。 3.意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过渡】国共十年对峙期间中共领导的主要实践活动除了南昌起义等一系列革命斗争外,还有结合我国国情的新创造——土地革命 二、土地革命 【过渡】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共不仅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同时也通过实践进行理论总结,以便更好的指导革命实践活动。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这十年间的比较重要的理论探索: (一)“八七会议” 1.时间、地点: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秘密召开了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 2.内容:会议清算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确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决定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 3.意义:给处于思想紊乱、组织涣散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二)秋收起义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湘赣边秋收起义。 (三)农村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 1.建立:1927年10月,毛泽东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这是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2.发展:1930年夏,在毛泽东“工农武装根据”思想指导下,全国建立了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 (四)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和实践 1.理论:毛泽东的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即“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2.实践: (1)土地革命:在革命根据地,毛泽东发动了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开展土地革命。 (2)根据地建设:①政权建设:1931年冬,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定都瑞金。②经济建设:毛泽东领导根据地军民开展经济建设,发展生产,粉碎了国民政府的经济封锁。 (3)武装斗争:从1930年起,毛泽东、朱德领导粉碎了敌人的三次“围剿”。 三、红军长征 1.原因:博古、李德等人坚持“左”倾错误,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2.过程:①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②1935年1月,遵义会议召开,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正确领导。 ③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在陕北吴起镇与当地红军会师。 ④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师,长征结束。 3.意义:①粉碎了国民党的“围剿”,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2019最新人教版历史必修1《国共的十年对峙》教案

2019最新人教版历史必修1《国共的十年对峙》教案 学习目标: 1、识记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三次“围剿”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建立、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红军长征的历程等基本史实。 2、理解南昌起义在共产党历史上的地位、遵义会议在共产党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及长征精神的内涵。 3、认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道路的选择是历史的必然,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认识到共产党是一个自我完善、不断发展、具有创造力的党,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革命胜利的坚强保证。 学习重点:遵义会议 学习难点:“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学习方法:学习本课在注意国共关系发展主线的同时,要适当了解与此同时中日民族矛盾逐渐激化的同时,国民党与中共对日政策以及由此影响下国共关系的微妙变化。 知识链接:在大革命失败后,中共是怎样一步步走出低谷,找到革命正确道路的?后来又经历了怎样的曲折? 知识导学: A级知识点一、南昌起义 1、背景:共产党从大革命失败的教训中,认识到。 2、经过: (1)时间:领导人:、等(2)结果: 3、影响:第一枪;建军 ①打响了的第一枪 ②标志着、创建的开始。 (如何才能使革命走向成功呢?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开始新的探索。)A级知识点二、土地革命 1、八七会议: (1)时间、地点:、 (2)内容:清算,确定总方针,决定。 (3)意义:给共产党指明前进的方向 2、秋收起义 时间、人物:、 影响:秋收起义后,毛泽东率工农革命军来到井冈山,创建了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在根据地,毛泽东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制度,开展;还领导根据地军民。 3、“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1)内涵:、、 (2)影响:到1930年夏,全国已建立根据地,星星之火成为燎原之势。 4、建立红色政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 (1)背景:、领导红军粉碎三次“围剿”,根据地得到巩固和发展。 (2)建立:,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召开,制定了,选举为临时中央政府主席。 A级知识点三、红军长征(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1、背景:失利(左倾错误) 2、经过

国共十年对峙教案1 - 副本

国共十年对峙(1927-1936)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把握国共十年对峙的基本史实,了解“工农武装割据”形成的过程,理解中共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2)了解红军长征的主要史实,探讨“长征精神”的重要影响。领会遵义会议内容及意义,认识我党从幼稚走向成熟。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工农武装割据”道路与理论形成的过程的学习与分析,引导学生以独立思考、问题探究的方式研究中共将马列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辨能力和学习习惯。 (2)通过对文字资料、图片资料等的运用、比较、分析、归纳、概括,培养学生运用历史材料说明、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结合史实多角度地论证历史事件的发展与历史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提升学生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意志与毅力以及团结

协作的革命精神,增强学生强烈的爱国爱民情怀。 (2)通过“井冈精神”、“长征精神”等中华民族精神的学习,培养学生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形成过程; 遵义会议的内容、意义;长征精神的现实意义。 2、难点:如何理解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形成及其对中国革命的影响;遵义会议对长征胜利的作用及其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导入一(解题导入法) 提问:什么是对峙?(a. 相对而立。b. 对抗,抗衡。)国共两党的十年对峙指什么时候?(1927——1936、1928——1937)为什么两党会形成对峙呢?(国民党右派发动反革命政变使大革命失败)面对国民党的屠刀,中共从大革命失败中吸取了哪些教训? 导入二(复习导入法): 前面我们学习了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请大家回顾一下:国民大革命取得了哪些成就?是怎么失败的?其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a.革命联盟内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分子背叛革命。 b.陈独秀为代表的中共中央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位,一再妥协退让,放弃了革命力量的领导权,这也表明了年轻的中国共产党在理论上的不成熟,实践上缺乏斗争经验。】

人教版必修一:第十五课 国共十年对峙 教学设计

国共的十年对峙 教 学 设 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南昌起义的背景和经过;理解南昌起义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地位。 (2)了解八七”会议、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三次“围剿”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建立等基本史实,探究“工农武装割据”革命道路的必然性,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了解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红军长征的历程;理解遵义会议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学会深入分析和正确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课本图片和相关文字材料的分析,初步学会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方法。 (2)探究“长征精神”,初步掌握从不同角度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相结合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引导分析“工农武装割据”理论产生的背景及探索和形成过程,得出“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是一条惟一适合中国国情的正确道路。认识到这一革命道路的选择是历史的必然,也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 (2)通过长征历程的学习和“长征精神”问题的讨论,培养不畏艰难险阻的乐观主义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增强直面困难、挫折的信心和勇气;通过遵义会议和长征胜利的学习,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一个自我完善、不断发展、具有创造力的党,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中国革命胜利的坚强保证。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土地革命、红军长征 2、难点:“工农武装割据”思想、遵义会议 三、教学方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谈话讲述法进行。在教学过程中可结合图片、历史诗歌、材料及地图来讲解,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应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

国共十年对峙教案

库车二中教师集体备课 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教案》 一、本课教材内容分析 教材内容主要从三个方面介绍了国共十年对峙情况,即南昌起义、土地革命以及红军的长征。这些内容全方位介绍了工人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在国民革命运动失败后,继续引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曲折发展历程。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认识南昌起义的相关史实,分析南昌起义的背景和影响。 (2)认识“八七会议”、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提出和作用、三次反“围剿”、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等的基本史实,归纳总结中共在1927至1936年工作重心实现了怎样的转移、探索出了怎样的新的革命道路,分析中共成功探索的原因。 (3)认识红军长征的历程,遵义会议的召开,分析长征的原因和胜利意义,分析遵义会议召开的原因和意义, 2.过程与方法 (1)结合大革命失败的史实,分析南昌起义的背景,结合现实分析南昌起义的影响,使学生学会联系的学习方法,将前后发生的事物联系起来,将历史与现实联系起来,分析事物发生的因果关系。 (2)引导学生疏理由八七会议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的基本史实,理清中共在这一阶段抗争探索的足迹,从而培养学生总结归纳,深刻分析历史事物的能力。 (3)联系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分析长征的原因和遵义会议召开的原因,联系后来中国历史的发展分析长征和遵义会议的意义,培养学生联系历 史,对比分析,总结规律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不懈努力,艰苦探索,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探索出一条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中国共产党一次次使革命转危为安,妥善处理党内的分歧,开始独立自主地利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中国革命的重要问题。中共由幼稚走向成熟。

国共的十年对峙学案

国共的十年对峙学案 第1 【三维目标】 目 标 内 容 知识与能力 过程 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识记 理解 运用 武装起义和土地革命 武装起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 通过对1927年和193年中国革命形势的学习,培养学生运用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分析研究国情,做出科学判断的能力,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对理论和实践辩证关系的认识能力。 了解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以及红军长征等有关史实,探讨其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及其影响,汲取必要的历史经验教训,养成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论从史出 情境再现 问题探究 概括阐释 独立思考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在那种坚苦卓绝斗争环境下中国共产党人的不屈不挠的斗志和精神,学习井冈山精神和长征精神,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主义的教育

红军的长征 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遵义会议;红军长征 【学习重点】 武装起义、遵义会议 【学习难点】 井冈山根据地的创建、工农武装割据 【思考感悟】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这是大家都很熟悉的毛泽东的七律《长征》。XX年10月10日,是红军长征出发70周年纪念日。从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的整整两年中,中国工农红军离开了原来的革命根据地,举行了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创造的英雄壮举,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长征以世人所罕见的艰难困苦铸造了举世闻名的长征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象征。 思考与判断:红军长征的意义何在?导入新。

《国共的十年对峙》教案

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 【课标要求】 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南昌起义的背景和经过;理解南昌起义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地位。 了解八七”会议、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三次“围剿”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建立等基本史实,探究“工农武装割据”革命道路的必然性,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了解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红军长征的历程;理解遵义会议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学会深入分析和正确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课本图片和相关文字材料的分析,初步学会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方法。 分组讨论,探究“长征精神”,初步掌握从不同角度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相结合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引导分析“工农武装割据”理论产生的背景及探索和形成过程,得出“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是一条惟一适合中国国情的正确道路。认识到这一革命道路的选择是历史的必然,也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 通过长征历程的学习和“长征精神”问题的讨论,培养不畏艰难险阻的乐观主义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增强直面困难、挫折的信心和勇气;通过遵义会议和长征胜利的学习,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一个自我完善、不断发展、具有创造力的党,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中国革命胜利的坚强保证。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遵义会议 遵义会议是在长征途中革命危急关头召开的,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她表明中国共产党的成熟是通过自身的不断斗争实现的,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保证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难点:“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及时总结井冈山斗争及其它根据地的经验教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它基本阐明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正确道路,即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这样一条道路。“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丰富、充实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推动中国革命走向高涨。“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既有实践探索和理论探索,又被正反的经验所证明,涉及历史事件较多,又有一定的理论高度,是学生理解的难点。 三、教学内容安排 教学要点 第一目“南昌起义” ①南昌起义的背景。②南昌起义的经过。③南昌起义的意义。 第二目“土地革命” ①“八七会议”。②湘赣边秋收起义。③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与巩固。④“工农武装割据”思想。⑤三次反“围剿”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

6 第十五课 国共十年对峙教学设计

第十五课《国共十年对峙》教学设计3 一、课程标准要求 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 二、学情调查 我所任教的是北京四中高一年级的7班和9班,在第一次上《鸦片战争》的时候,我感觉这两个班的基础都很好,7班的同学要比9班的更活跃一些,两个班的同学不需要在基础知识上过多的去强调,他们更需要提升能力,提升认识,评价,解读历史的能力,所以,在日常教学的时候,需要多给学生提供一些看问题的视角,补充相对鲜活和新鲜的史料。 我这次讲的国共十年对峙,又称“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容相对简单,也比较容易理解,但又有些枯燥乏味。政治性比较强,可供探究的余地不大,只要能接受既成的,公认的结论即可,所以在讲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讲述的生动性,不要照本宣科式的死板讲述。除了对既成结论的强调之外,可以补充一些相对新鲜的史料故事,同时在讲授中共土地革命的同时,可以安排和以往的农民革命的土地政策的比较,例如:天朝田亩制度,突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先进性以及其成功的必然性,进而为解放战争以及对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理解,做一些铺垫。

四、教学重点难点 土地革命,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理解与评价 五、教学流程 【导入新课】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开始探索中国民主革命的正确道路,在大革命失败后,中共是怎样走出低谷,找到中国革命正确道路的?后来又经历了怎样的曲折?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开始今天的新课“国共十年对峙” 【讲授新课】 提问:我们在上节课,讲到了国民革命的失败,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为什么会失败呢?提问:中共应该得到的教训是什么呢? 一、南昌起义 意义点一下即可。十大开国元帅中,参加过南昌起义的共有7人,除彭德怀,罗荣桓,徐向前外,都参与过。 二、土地革命 1.八七会议 在党的革命事业危急时刻,中共中央政治局于1927年8月7日在汉口召开的紧急会议,请大家看教材71页第一段,划“清算陈独秀右倾错误,开展土地革命,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意义:为党指明了方向。 尽管八七会议确立了土地革命的方针,但实际的行动却仍然是以夺取中心城市为主要目标,进而掀起全国的革命浪潮,最后取得革命的彻底胜利的道路。根据这一精神,中共又领导和发动了100多次的旨在夺取大城市的武装起义,其中著名的有湘赣边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等,让我们看一下秋收起义。 2.秋收起义 讲述:秋收起义原定分三路进攻长沙,结果均遭失败,5000余人的部队,起义几天后锐减为1500人,不得不停止进攻,而1927年12月的广州起义,尽管起义军在一开始顺利占领大部分广州市区,并建立了自己的政权,但这种占领也仅仅维持了一天,随后便被武装反扑的军阀部队赶出了广州,起义军除了少数突围之外,其余大部牺牲。 【提问】:中共组织的以攻占大城市为目的的武装起义,为什么都失败了?补充材料:1928年国民党军队,272个师又21个独立师18个独立旅,总数约200余万人。且多盘踞在大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中共则不到1万。中共党员的人数此时也仅仅是一万余人。 【总结】(1)城市敌人力量过于强大 补充材料:由于中国工业化程度很低,中心城市产业工人的数量和组织远不

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学案

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学案 【三维目标】 【学习重点】 武装起义、遵义会议 【学习难点】 井冈山根据地的创建、工农武装割据 【思考感悟】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

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这是大家都很熟悉的毛泽东的七律《长征》。 2004年10月10日,是红军长征出发70周年纪念日。从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的整整两年中,中国工农红军离开了原来的革命根据地,举行了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创造的英雄壮举,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长征以世人所罕见的艰难困苦铸造了举世闻名的长征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象征。 .思考与判断:红军长征的意义何在?导入新课。 【知识梳理】 一、武装起义和土地革命 1.武装起义 ⑴背景:大革命失败后,面对国民党反动派极端残酷的镇压.为了挽救革命和反抗国民党反 动派的屠杀政策,7月中旬,中共中央临时常务委员会决定在南昌发动武装起义 ⑵概况: (1)、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 领导者:周恩来、贺龙、 过程:南昌起义,由于国民党从各地调集重兵围攻,起义军从南昌南下,在广东潮汕地区受挫,一部分转入海陆丰地区;另一部分在朱德、陈毅率领下,1928年4月进入井冈山,同毛泽东领导的工农武装汇合。 意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在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树起了继续斗争的旗帜,是中国共产党创建革命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2)、秋收起义(1927年9月9日) 特点:同年9月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与南昌起义相比最明显的特点是:不仅是军队的行动,而且有数量众多的工农武装参加,公开打出"工农革命军"的旗号,不再沿用国民革命军的名称。 结果:秋收起义最初仍以夺取湖南的中心城市长沙为目标.由于反动军队的力量远比起义军强大,起义军遭到严重挫折.. 2.井冈山根据地建设 4、红军三次反"围剿"战争的胜利: 5、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 二、红军的长征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教案

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教案 【课标要求】 概述武装起义和土地革命、红军长征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其伟大历史意义。 【教材分析】 本课《国共十年对峙》上承国民大国命,下接抗日战争,是中国共产党由幼稚走向成熟的过渡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成功的准备阶段。 教材主要从三个方面介绍了国共的十年对峙的情况:南昌起义、土地革命和红军的长征,全方位介绍了中国共产党在国民革命失败后,继续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曲折发展历程。建议教师在教学中适当补充有关的文字与图片资料,增加学生对于这一时期重大历史事件的感性了解。 【学情分析】 高一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这是优势,但是高中历史教学不同于过去线条式的初中历史,需要学生更多思辨能力,这些过去没有过训练,这是劣势;高中学生具有探究的欲望,我们可以利用这些积极因素,引导学生如何思考历史问题。同时刚上高一的学生注意力更多的停留在感性思维的历史事件上,对历史演进趋势的原因、影响和评价缺乏理性思维的考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思维和能力的衔接,从直观、鲜活、有趣、动情的角度出发,通过巧妙的设计达到历史思维的升华。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南昌起义的背景和经过;理解南昌起义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地位。 (2)了解八七”会议、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等基本史实,探究“工农武装割据”革命道路的必然性,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了解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红军长征的历程;理解遵义会议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学会深入分析和正确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国共的十年对峙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国共的十年对峙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认识南昌起义的相关史实,分析南昌起义的背景和影响。 (2)认识“八七会议”、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提出和作用、三次反“围剿”、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等的基本史实,归纳总结中共在1927至1936年工作重心实现了怎样的转移、探索出了怎样的新的革命道路,分析中共成功探索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 (1)结合大革命失败的史实,分析南昌起义的背景,结合现实分析南昌起义的影响,使学生学会联系的学习方法,将前后发生的事物联系起来,将历史与现实联系起来,分析事物发生的因果关系。 (2)引导学生疏理由八七会议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的基本史实,理清中共在这一阶段抗争探索的足迹,从而培养学生总结归纳,深刻分析历史事物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不懈努力,艰苦探索,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探索出一条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中国共产党一次次使革命转危为安,妥善处理党内的分歧,开始独立自主地利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中国革命的重要问题。中共由幼稚走向成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南昌起义的历史地位、“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和实践、遵义会议、长征的意义 2.教学难点:南昌起义的背景、国共对峙局面的形成、遵义会议的意义,理清大革命失败后中共反抗和探索斗争的线索及成功之处。 三、主要教学方式与教学用具 1.教学方法:启发式、讨论法、合作教学、问题教学法。 2.教学用具:制作的课件、有关的图片资料。 课时安排:2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回顾上一节课所学,提问学生 大革命失败留给中国共产党人的惨痛教训是什么? 必须掌握革命领导权,建立革命军队,开展武装斗争。 【新课讲授】 出示幻灯片3国共十年对峙的表现 出示幻灯片4、5、6 南昌起义的原因、经过和意义 (一)南昌起义 (要求学生阅读教材,)结合练习册,理清南昌起义的原因、经过和意义, 1.原因:大革命失败使中共认识到必须掌握武装力量 2.经过:时间、地点、结果、起义后部队的去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