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简介

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简介
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简介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工作情况

揭阳第三中学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工作情况 自去年8月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启动以来,学校严格按照中央部署和市委、区管委要求,坚持以宣传正能量、弘扬新时代文明主旋律为原则。始终强化实践探索和问题导向,着眼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成为“聚人气、提心气、淳风气、树正气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目标定位,拓展强化实践中心的“心灵加油站、文明宣传小课堂、志愿爱心社、先锋模范队”功能。围绕试点工作向纵深阶段推进,通过建章立制,有效保障工作进入实质性、常态化运行。 一、突出人员力量整合,破解基层党组织动力不足问题 明确宣传的面向对象是学校青年学生和全校教师,推动实践中心与文化活动中心、学习强国中心、团校整合,理顺人、财、物和活动机制。二是理顺党支部与实践站的关系,明确党支部书记、支委、宣传文化组织员、文明实践志愿指导员各自职责分工。三是发挥党员、行政成员及教师代表、共青团员的表率作用,带头做志愿者、带头参加党建学习、带头参加志愿服务。明确党员和群众建立“手拉手”帮扶联系。四是加强宣传文化组织员队伍建设,通过系统培训提素质、强能力,形成文明实践中心的内生骨干力量。

二、突出学习渠道整合,积极推动理论政策宣讲 一是用好“学习强国”平台,依托实践中心,建立学习网络体系,引导鼓励全体教师进平台、用平台,学思想、懂政策。二是发挥党建系统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优势,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内容和发展形势,编写理论宣讲提纲,为实践中心提供专业指导、师资支持。三是用好“四个一批”,即:开发一批宣讲党的政策、宣传学习发展成果、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事实,上传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网络平台,供师生学习;编排一批融入党的政策、时代正能量、学校发展成果的文艺节目和文艺晚会;积极利用实践中心的宣传优势向广大学生宣讲,并通过班会课、共青团课、学校广播、墙报、校报等形式宣传新时代文明的主旋律和正能量;推出一批形式多样、内容务实、弘扬主流价值、师生喜闻乐见、具有地区特色的理论宣讲品牌活动。加强思想引领,融入宣传教育内容,确保活动见思想、见精神、有内涵。通过创造性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有效发挥“中心”的宣传、教育和引导作用,通过活动使“中心”更具活力和凝聚力。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及详细内容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 工作经验材料-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在非常时期的非常价值一、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在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中的站位麦克尼尔在著名的《瘟疫与人》一书中说,“流行病传染模式的变迁,过去和现在一直都是人类生态上的基本地标,值得更多地关注。”2020 年注定会在中国发展史和国家治理史中留下深深的印记,它也将成为人类数千年来应对疫情的重要组成部分。2019 年12 月,湖北武汉出现新冠肺炎疫情,随后全面扩散,目前已升级为最高级别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这次疫情是对我国治理体系和能力的一次“大考”,也是对处在成长阶段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一次检验。 全国各地汇总来的信息令人鼓舞。在疫情防控中,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发挥自身的优势,积极有序地开展疫情防控志愿服务,筑起一道有效阻断疫情的坚固堤坝,文明实践之光照亮抗疫防疫之路。在防控疫情战斗中,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得到进一步深化。随着实践继续,认识要跟上实践的节奏,才能引导实践。目前,中国正在建构疫情防控的治理体系,寻找应对疫情的中国之道,值此,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站位是什么,依据又在哪里? 疫情发生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多次开会研究部署疫情防控工作,全国各地全面总动员,打响了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形成了全面动员、全面部署、全面防控的工作局面。既然是人民战争,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也不能例外,必须全面参与、发挥重要作用。这是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初心与使命担当,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要求。

首先,从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顶层设计来看。中央《关于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对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目的、组织结构、工作内容、活动方式等,都有原则和具体要求。当前,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是重大政治任务,当然就成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首要任务。党中央印发《关于加强党的领导、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坚强政治保证的通知》,要求各级党委(党组)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把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全面动员起来,坚定站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广泛组织基层党组织和党员,落实联防联控措施,建立健全区县、街镇、城乡社区等防护网络,做好疫情监测、排查、预警、防控等工作,加强联防联控,严防死守、不留死角,构筑群防群治、抵御疫情的严密防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性质与使命,是县乡村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的体现。文明实践中心具有县级党委统御下,县、乡、村三级党组织坚强领导的政治优势;有遍布全域、总队支队分队三级联动、城乡协作的志愿者队伍的组织优势;还有密切联系群众、“接地气”、得民心的群众动员优势。 因此,在非常时期彰显出非常价值,成为疫情防控阻击人民战争的一支特别能战斗的生力军。其次,从健康中国的国家战略来看。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健康中国。《“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了共建共享是建设健康中国的基本路径。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统筹社会、行业和个人三个层面,形成维护和促进健康的强大合力;促进全社会广泛参与,强化跨部门协作,调动社会力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总结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严格按照《中共县委办公室印发的通知》精神,结合实际,因地制宜,从搭平台、建队伍、开展实践活动着手,大力开展科技系统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活动,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效,现将实践活动基本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提高思想认识 县上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实施方案下发后,领导高度重视,积极组织干部职工认真学习,吃透文件精神。一是及时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副局长为副组长、各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工作方案、活动计划、工作规章等相关文件,积极开展各项活动,组织宣传报道等工作。二是与宣传____新时代中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相结合。紧密结合贯彻落实____新时代中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有针对性地选定内容、设置主题,把党的重要理论、上级重要讲话精神和政策转化为鲜活的事例和生动的理念,真正让群众产生共鸣、增进认同。 二、注重实际实效,开展多项活动 (一)开展科技培训活动。安排农技中心技术人员在县电视台《绿洲科技》电视讲座栏目,根据时令,采取现场教授和电视讲座等方式向全县广大群众讲授了《春季温室栽培

蔬菜水肥管理要点》等相关农业实用技术16讲32期。 (二)开展科技赶大集活动。3月8日,在镇开展了以“推广农村实用技术,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为主题的科技赶大集活动,县农业科技推广分队人员进入农业园区日光温室,根据现场群众咨询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科技服现场咨询60多人次现场咨询60多人次务,面对面解决农民在日光温室种植中遇到的难题,发放温室病虫害防治等宣传单和宣传手册2000多份,现场咨询30多人次。 (三)开展“科普之春”活动。3月10日,在县文化广场开展了以“弘扬科学精神,助力脱贫攻坚,提升全民素质”为主题的“科普之春”活动,组织相关科技人员现场咨询60多人次,展出科技展板20多块,发放《县科技扶贫手册》《县科技服务手册》500多册,其他科技资料1500多份。 (四)开展科技特派员培训活动。3月28日在镇政府礼堂举办了《市科技助力脱贫攻坚培训班(乡村旅游经营)》培训活动,培训结束后,组织科技特派员、技术人员和贫困农牧民120多人先后到镇旅游村、县农发公司现代农业产业园、现代农业产业园、休闲农业科技示范园等产业园观摩学习,发放相关科技资料400多份,通过培训进一步提升了科技特派员服务脱贫攻坚能力,增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信心,提高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技能。 三、科技活动周助力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

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点

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点 新时期文明实践站点解说词各位领导:大家好,首先欢迎各位领导来到牌坊社区莅临指点,我是本次的解说员(小唐)。下面,由我来为各位领导介绍1下社区在美丽乡村的建设进程中以新时期文明实践服务大众工作展开的1些情况。 (现在各位领导所处的位置是我们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及游客接待中心广场),我先给大家介绍1下社区的基本情况:牌坊社区隶属于南京市江宁区江宁街道,位于南京东南部,占地面积8.2平方千米,下设20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768户,2174人,共有山林地5000多亩,其中茶园的面积2000多亩,丰富的山水资源既是我们社区的特点,也是我们社区家庭成员勤劳创业的基础。2013年初,根据党的108大报告提出的美丽中国建设的要求,在江宁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由江宁街道办事处联合江宁区交通建设团体成立了黄龙岘建设开发有限公司,以黄龙岘村为中心,围绕“宜居、宜游、宜业”的指点方针,拉开了江宁美丽乡村建设的序幕,经过6年来的不断完善和提档升级,牌坊社区已由贫困村向转型经济发辗转身,实现了富民增收的华丽演变。 现在请各位领导跟随我,这个大厅是我们社区的1站式服务中心,随着功能的整合,我们这个大厅也是非常有特点的,星期1到星期5,以为当地的老百姓服务为主,星期6和星期天接待游客为主。在服务本社区居民的进程中,我们有两个特点,1个是“首问负责制”,1个是“代办制”,现在通过网格工作,网格员在村民家门口为村民进行代办服务,待工作办理好后可能电话预约由网格员或社区其他人员服务到家。(党建解说...)(此处可以省略“在我们服务大厅的东侧的墙上有3块屏幕,分别是我们美丽乡村的综合服务信

息平台,叫作村村通、户户看、户户用,通过“村村通”这块屏幕,我们社区的工作人员可以随时看到村头村尾的1些现场情况,我们当地的老百姓可以在家里面通过“户户看”,随时了解到社区居务、财务和当前工作1些重要的信息,特别是计划生育的各项惠民政策:如单独两孩,计划生育家庭奖扶金、特扶金、公益金、1次性嘉奖金等各项政策在办理条件、所需材料、办理时限等方面的内容和我社区在创建幸福家庭建设发展方面的政策,在服务大厅西侧的电子屏上,我们也及时的发布1些有关招聘、民生方面的1些信息,让前来办事的老百姓及时了解”)。 下面请各位领导跟随我,这里是社区的”人口和家庭公共服务站”,社区以人口和家庭为元素,把建立健全家庭发展政策、切实增进家庭和谐幸福作为工作的重点,主要向社区村民提供宣扬教育培训、行政事务受理、优生增进指点、儿童初期发展、青春健康关怀、老年保健指点等面向家庭和生命周期全进程的温馨服务,另外这里还建有1个全村的孩子们都爱好的室内游乐场,即社区0⑶岁亲子园,不但对本村的孩子们开放,也面向游客开放。社区约请南京新爱婴知名的早教机构定期为0⑶岁的孩子提供初期发展教育活动。 接下来参观图书室(电子阅览室,藏书3000余册)——健身活动室(舞蹈室、乡韵健身协会、不闲居文体协会)——文化字画室(书法创作室)——民主议事室(老年协会、计生协会、会员之家、人口学校)重点解说1下:社区成立计划生育协会居民自治组织网络,有20个居民议事小组,37个邻里小组,每一年召开1次居民代表大会,广泛征求居民在社区发展和民生方面的建议和对计划生育章程公约的修改、完善,充分发挥居民民主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作用——说事室(大众谈心室、“和事老”、胡从富工作室、

最新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简介3篇

太白村位于太白镇东南侧,上靠大青山,下邻青山河,依山傍水,环境优美,交通便利。全村共有933户,总人口3044人。 太白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通过整合村农民文化乐园,融合移风易俗、扫黄打非、文化驿站、儿童之家、老年活动中心等资源,建立了具有宣讲、教育、文化、科技、体育5大功能的实践平台和8支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党员、巾帼、医疗卫生、教育、法律、科普、邻里互助、小雷锋志愿服务队)。自2018年8 月以来,已开展41场规模较大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 此外,村实践站坚持“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的理念,探索出了移风易俗“加、减、乘、除”工作法(加”:完善机制,制定完善?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章程红白事服务流程?等24项有关配套措施,成立“喜来乐”帮厨志愿服务队伍。“减”:通过财政补一点、村集体投一点、能人大户赞助一点、结对共建部门帮扶一点等渠道筹措资金,改建移风易俗大礼堂,免费供村民使用,减少群众负担。“乘”。打造特色活动,将移风易俗与“五星级文明生态家庭”、“好婆婆、好媳妇、好儿女”等评选内容挂钩,以点带面辐射全村村民。“除”。发挥“一约四会”作用,让村民在婚丧事务中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按照“严、实、广、细”的要求,去陋习,树新风)深入推动乡风文明工作。短短几个月,太白村文明实践站已集中安排办理红白事17场,酒席价位不足300元一桌,群众深情感慨“参加一场红白事宴,就是上了一次文明实践课”。 “家风亭”里话文明、社区党员在“红色投影厅”开展“三会一课”、“时间银行”里记录着志愿服务活动轨迹……日前,大王庄街道信和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成并投入使用,健全的配套设施、丰富的宣传内容、专业的志愿服务活动,让社区居民和周边企事业单位都参与到“创文”工作中来。 宣传形式丰富多样文明新风随走随看 走进信和苑社区,小区宣传栏里记录着居民参加“创文”活动的剪影,草坪里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牌,社区荣获“最美河东人”“天津好人”“全国好人”的居民事迹感人至深……设计精美、内容丰富的“创文”宣传美化了社区环境的同时,也让人感到满满的正能量。 信和苑社区有居民2671户,总人口数6677人,企业300余家,辖区有雅颂居、逸庭苑、中海城市广场、万隆太平洋大厦、嘉里汇,香格里拉多个住宅区和商务楼宇。“信和苑社区有1500平方米的配套设施,基础条件较好,周边居民和企业参加各项活动的需求也比高。”信和苑社区党委书记闫新秀见证、参与了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的全过程,她说:“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建设中,我们充分考虑到社区的实际情况和居民的需求,以培养时代新人、弘扬时代新风为着眼点,盘活用好各类资源,充分发挥志愿服务作用,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用先进文化占领群众思想阵地,培育向上向善的力量。”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考核细则

关于印发《×××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考核细则》 的通知 各镇党委(街道工委)、区直各部门(单位)党组织、各省市级文明单位: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委办公室<关于印发×××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章办发〔2018〕28号)工作部署要求,区文明办研究制定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考核细则》,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附:1.×××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考核细则 2.镇(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考核标准 3.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考核标准 4.省市级文明单位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考核标准 ××××××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2018年10月17日

附件1: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考核细则

一是中心制单。制定全区文明实践活动总单。各镇(街道)绘制文明实践服务场所、服务内容和阵地分布图,通过手机APP和互联网等技术,及时发布公告公示,让群众自由选择实践服务内容。二是群众点单。市民群众通过在“文化e点通”发布平台及时查看文明实践内容,并根据文明实践场所、时间、人数等,点单选择服务内容。三是志愿领单。根据群众需求,在“文化e点通”综合云平台发布志愿服务内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也可根据群众需求直接向志愿者“派单”。四是政府买单。由各镇(街道)、村(社区)统计当月本地文明实践活动情况、志愿者文明实践活动情况,向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办公室报送。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提供志愿者基本人身保险、交通补贴等。五是社会评单。建立社会评单系统,由社会各界对各镇(街道)、村(社区)和志愿者工作情况进行效果评价。六是考核定单。将文明实践工作开展情况纳入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分类制定对镇(街道)、村(社区)、志愿者考核细则。 “六讲”立村风。即讲理论、讲政策、讲经典、讲法治、讲道德、讲科技。每月至少组织一次“主题党日”活动;每月至少组织一次形势政策宣讲活动;每月至少组织一次“非遗传承行”“经典诵读”等优秀传统文化传播活动;每月组织一次“法治进乡村”活动;每月组织一次道德讲堂集中活动;每月组织一次服务三农集中行动。

某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xx村(社区)在县委、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结合本村(社区)的实际,大力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一、连点成片,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全覆盖 按照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建设即有场所、有队伍、有内容、有活动、有保障“五有”标准,结合本村实际,以现有的村级管理服务中心为核心,把分散在各村屯的活动室、活动场地作为支点,连点成片,形成合力。目前,全村(社区)共建成新时代文明活动站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点5个。同时,整合原有的人员资源,村(社区)党总支书记亲自带头,担任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中心负责人,各村屯小组长分别担任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点的负责人,实现了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人员全覆盖两个“覆盖”,为xx村(社区)开展文明实践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突出引领,志愿服务队伍不断壮大 紧紧抓住引领这个核心,充分挖掘本村(社区)的爱心、热心人士和有号召力、影响力的乡贤,带头成立志愿服务队伍,聚焦群众需求,

急群众之所急,开展了办证服务、垃圾清理、帮助孤寡老人、为残疾人士献爱心、为贫困儿童送温暖、送困难大学生到学校报到等等志愿服务活动,在群众当中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有效带动了更多的人参与到志愿服务活动中。还建立了志愿服务队伍管理办法,对志愿服务队伍、事项以及物资等进行了规范化管理,让志愿服务在阳光下运行,进一步增强了志愿服务的公信力,在群众当中树立了威信。目前,全村共组建志愿服务队伍 10支,其中今年新成立的志愿服务队伍6支,在册的志愿服务人员200多人,开展各类志愿服务30多次,得到了群众的好评。一是领导高度重视。镇党委高度重视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建设工作,第一时间召开镇党政班子成员工作会议,成立以镇党委书记、镇长为组长,分管副书记为副组长,抽调镇纪委、组织、宣传、文化、610办公室、团委、妇联、民政、司法、计生、科技、经管站、水利站等相关站口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镇宣传委员任办公室主任。同时结合上级文件精神和镇实际情况,组织活动方案、计划及配档表,并积极邀请设计院对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分中心进行规划、设计。目前,相关规章制度正在制作中,预计12月初开展揭牌仪式。 二是大力进行宣传。积极通过村村响智慧广播、村广播、发放宣传单、微信群、绘制文化墙等多种有效形式广泛宣传,让村民了解新

蒙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工作情况汇报

多措并举精准对接 让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成为群众身边的“精神加油站” 濉溪镇蒙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工作情况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上午好! 濉溪镇蒙村坐落于县城西侧4公里,人口5325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针对群众需求,多措并举,精 准对接,因类施策,不断满足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一、通过“五个渠道”,掌握群众需求 我们主要通过以下五种渠道“开门询单”,精准掌握群众需求。一是上门寻访。实践站工作人员、村两委班子成员多次到群众家中询问;或有其它工作需要,上门与群众交流时,都会将询问村民有什么需求作为一项规定动作,进行认真寻访。二是微信征求。每周在村“蒙村大家庭”微信群发布微心愿征集,引导大家在群内讨论,使群众需求,特别是年轻人的需求能方便快捷及时掌握。三是问卷调查。设计发放问卷,不定期在人员集中地或群众空闲期进行问卷调查,征集群众各方面需求和工作建议意见(意见建议哪个顺嘴)。四是志愿者收集。全村整合后的“党群连心站”志愿者和招募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共57人;经常到蒙村参加活动的志愿者有近30人。实践站通过当面交流、微信群询问等方式,收集这些志愿者掌握的群众需求信息,从而做到按需“组队”。五是集会征集。“蒙村集”有几百年的历史,在农历的“三、六、九”上午“逢集”。我们利用这一人员聚集时机,进行意见征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对于以上五个渠道收集来的群众需求、建议意见等,我们指定两名文书进行整理分类、登记造册,从而精准掌握不同群体、不同时段群众的不同需求。 二、灵活“四个板块”,回应群众需求。 通过灵活处置需求群体、实践地点、活动内容、时间节点“四个板块”,既把上级的“要求”传递到基层,又针对群众的“需求”,设计活动载体,指派服务队伍,在合适的时间节点派上用场。一是精准服务需求人群。针对目前村庄留守妇女、儿童、老人较多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及详细内容

新时代的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理念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符合新时代的要求和人民的要求。其结构概念,方向和路径应围绕其空间特征和主要功能加以发展。加强空间教育的创建。首先是充分发挥集中教育的优势,利用文明故事,道德资源和生活资料,创造空间教育艺术的“常识”观念。二是在精神文明的内涵和意义上引起人们的共鸣,着眼于探索和巩固文明实践的意图内容,凝练本土文化的意图内涵,继续巩固人们的意图经验。第三是构造具有独特通信能力的空间符号。“符号和仪式都是社会认同和社会动员的方式。”因此,应将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转变为流行的视觉空间符号,创新媒体系统,视觉手段和艺术形式,构建文明标记,雕像,装饰品,图标等空间标记。点应该建立。增加公共空间的生产。在新时期文明实践中心的生产和繁殖过程中,应当产生,保护和加强宣传。开展宣传手段是促进设计学科,投资学科和建筑学科的多元化。从结构设计到功能设置,应促进宣传的产生。保护公众就是确保无障碍,开放与和平,在时间,空间和感官上增强文明实践中心的可及性,改善空间管理,服务对象和实际活动的开放性,维护个人和团体的平等权利。。加强宣传,就是促进公众参与和共享文明实践中心,广泛深入地组织公共实践活动,重视教育内容的普及和接近,引导公众积极有效地参与。。加快空间实践创新。建立以实践为导向的整合平台,建立“新时代网络文明实践中心”,将文明实践中心与文明实践所,测站和基地进行整合。建立平台和终端联系机制,创建实时的智能化文明供求平台,促进文明实践供需双方的准确联系。要加强“线上线下”的兼容机制,促进物

理空间的网络化,把“离线”的日常文明观念和规范转变为“在线”;促进虚拟空间的物化,将网络空间的教育内容转变为模拟场景,现实场景和现实空间的教育状况,引导人们积极实践文明观念。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及详细内容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建设理念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建设应响应党中央的号召,顺应新时代的要求,顺应人民的要求。它的构造概念,方向和路径应围绕其空间特征和主要功能加以发展。 加强空间教育的创建。第一是发挥集中教育的优势,利用文明的故事,道德资源和生活资料来创造“常识”的空间教育艺术观念。第二是在精神文明的内涵和意义上引起人们的共鸣,着眼于探索和巩固文明实践的意向要素,凝聚地方文化的意向内涵,继续巩固人们的意向体验。第三是构造具有独特传播力的空间符号。“象征符号和仪式都是社会认同与社会动员的方式。”因此,应将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转变为大众化、视觉化的空间符号,创新地运用媒体系统、视觉手段和艺术形式来建设文明标志物,并建立雕像,装饰品,图标和其他空间标记点。 增大空间公众性的生产。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应不断地生发公众性、保护公众性、强化公众性。生发公众性意味着要推动设计主体、投资主体、建设主体的多元化,从结构设计到功能设置都应该要促进公众性的生成。保护公众性,即保证可达性、开放性、和平等性,在时间、空间、感官等方面增强文明实践中心的可接近性,改善空间管理、服务对象、实践活动的开放性,并维护个体和群体的平等权利。强化公众性,意思是要推动民众参与和共享文明实践中心,广泛和深入地组织公众性实践活动,以及重视教育内容的通俗化亲近性,引导民众积极有效地参与其中。

加快空间实践性的创新。创建一个面向实践的融合平台,并建立“新时代网络文明实践中心”,将文明实践中心与文明实践所,站和基地进行整合。建立平台和终端连接机制,打造实时智能的文明供求平台,促进文明实践的供需双方之间的准确衔接。加强“线上线下”相容机制,促进实体空间网络化,将“线下”的日常文明观念和规范向“线上”转移;促进虚拟空间的实体化,并将网络空间中的教育内容变为现实空间中的模拟场景,实际场景和教育情境,引导人们积极主动践行文明观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