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系统生物学概论

第一章系统生物学概况

1 系统生物学产生的背景

20世纪分子生物学的诞生使传统生物学研究转变为现代实验科学。

1953年双螺旋结构模型建立是生物学进人分子生物学时代的标志,生物学由宏观生物学进入微观生物学,生物学研究由形态、表型的描述逐步分解、细化到生物体的各种分子及其功能的研究进入了对生命现象进行定量描述的阶段

能的研究,进入了对生命现象进行定量描述的阶段。

1993年启动的人类基因组计划是生命科学史上第1个大科学工程,开始了对生物全面、系统研究的探索。

2003年完成了人和各种模式生物体基因组的测序,第1次揭示了人类的生命密码。基因组计划的成功使我们了解了包括大肠杆菌、酵母、线虫、果蝇、小鼠等模式生物和人类的所有遗传信息组成、大规模的基因和这些基因产物的功能、基因表达图谱等。

1994年蛋白质组学概念提出及发展使对生物系统所有蛋白质的组成和相互作用关系有了更深的了解。

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中的高通量实验方法为系统生物学发展提供了大量的数据。

计算生物学的兴起。计算生物学通过数据处理、模型构建和理论分析,成为系统生物学发展的一个必不可缺、强有力的工具。

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等的进展,生命科学步入了功能基因组时代。

生物学在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信息科学和系统学等新型大科学发展的基础上孕育了系统生物学。

系统生物学发展史(Koide et al., 2009)

2 系统生物学产生和发展的主要特点

系统生物学的发展都是随着人类认知需要、生产需要和生命科学新技术的不断发展而发展的,是生物信息、实验技术和分析方法等集聚到一定的阶段而产生的。 发展的主要特点:

1953-2000左右:基因认知和基因组学的发展

基因结构;基因表达和调控;基因和产物的对应关系;基因扩增;序列测定;体外编辑;转基因技术;基因体外产物的表达和获取;体外基因重组产物的功能验证;大规模基因组测序;

1988-2000左右:蛋白的认知和蛋白组的发展

蛋白检测技术发展蛋白杂交技术蛋白组的获得定量蛋白组分析蛋白检蛋白检测技术发展;蛋白双杂交技术;蛋白组的获得;定量蛋白组分析;蛋白检测微型化技术等;

1999以后:代谢和其它组学的认知和发展等

代谢物标记技术;代谢网络重构技术;体外基因和小型基因组合成和拼接技术;

蛋白-DNA互作和检测技术;大规模基因组测序技术(NGS);代谢组检测技术;

大规模基因调控网络检测技术等;

3 系统生物学的定义

系统生物学是研究一个生物系统中所有组成成分(DNA、mRNA、蛋白质等)的构成,以及在特定条件下这些组分间

并通过计算生物学建立一个

的相互关系,并通过计算生物学建立个数学模型来定量描述和预测生物的功能、表型和行为的学科。

------Hood2004

系统生物学是生物学的一个新领域,其目的在于在系统层面上理解生物系统,力求阐述作为一个系统的生物系统,并重点着眼于以下4个问题:(1)系统结构的阐述;(2)系统行为的分析;(3)控制系统的方法;(4)如何设计系统。

------日本系统生物学定义 系统生物学是在细胞、组织、器官和生物体水平上研究结构和功能各异的生物分子及其相互作用,并通过计算生物学定量阐明和预测生物功能、表型和行为。

------杨胜利院士2004 分子生物学是以还原论为指导,研究个别基因或蛋白质将遗传信息同实体物质如

系统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区别

蛋白质。将遗传信息同实体物质如DNA或蛋白质联系起来,强调研究具体的一个或数个基因和蛋白质的行为。

系统生物学是以系统论为指导,注重生物系统行为是通过其组分之间广泛相互作用的结果,强调从整体层次去研究和量化生物系统的行为。它要研究所有的基因、所有的蛋白质以及所有组分间相互作用的关系。

2006年2月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发布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指出了我国未来15年将选择可促进持续创新能力迅速提高的研究方向,重点部署了4项重大科学研究计划:蛋白质研究、量子调控研究、纳米研究和发育与生殖研究。

我国将重点研究重要生物体系的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结构生物学、蛋白质生物学功能及其相互作用、蛋白质相关的计算生物学与系统生物学等。

4 系统生物学研究的目标

了解一个生物复杂系统中所有组成成分的构成及在特定条件下这些组分间的相互关系,分析该系统在一定时间内的动力学过程。

从大量的生物学数据中得到一个尽可能接近真正生物复杂系统的理论模型,根据模型的预测或假设,设定和实施新的改变系统状态的实验,不断地通过实验数据对模型进行修订和精练,使其理论预测能够反映出生物系统的真实性。

5 系统生物学研究的平台

研究条件:

人为控制的状态下,揭示出特定的生命系统在不同的条件和时间里具有什么样的动力学特征。 研究内容:

(1)系统结构的确认;(2)系统行为的分析;(3)系统控制规律的归纳;(4)系统的设计。 研究平台:

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相互作用组学、表型组学、计算生物学、系统分析等。

(1)通过众多组学(omics)尤其是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代谢物流率组学、糖组学、相互作用组学和表型组学等,采用6 系统生物学研究的内容(两个方面)

谢学代谢物流率学糖学相作学表学等,采高通量的实验技术,在整体和动态水平上积累数据并在挖掘数据时发现新规律、新知识,提出新概念。这部分实验室内的研究称为“湿”的部分(wet )。

(2)利用计算生物学建立生物模型。一个真实的系统很复杂,将系统的内在联系和它与外界的关系抽象为数学模型是当今使用最广泛的系统描述方法系统生物学的另一个研究内容就是根据研究的真实系统的模述方法。系统生物学的另个研究内容就是根据研究的真实系统的模型,利用计算机进行实验研究。这是一种建立在系统科学、系统识别、控制理论和计算机等属于控制工程基础上的综合性实验科学技术。这部分计算机模拟和理论分析称为“干”的部分(dry )。 以上两个方面内容的紧密结合才形成真正的系统生物学。

组学(omics)

“干”、“湿”整合与计算机模拟研究示意图

水稻理想株型水稻杂种优势光合作用

(1)系统结构辨识:

包括基因与信号系统生物学研究的内容(四个具体)

明确系统组分的内涵和组分间的相互作用,包括基因与信号转导、代谢通路相关的蛋白质相互作用的调控关系,有机体、细胞、细胞器、染色质以及其他组分的物理结构和组分所构成的网络拓扑关系。(2)系统行为分析:

研究系统随时间、空间改变而产生的行为。一旦系统结构在一定程度上被弄清楚,就具备了研究系统行为的基础。

(3)系统的控制及归纳:

应用来自系统结构和行为的知识成果,建立一个控制生物学系系统生物学研究的内容(四个具体)

统,学统状态的模型算法。系统模型需基于明确的设计原则,并且是对现实世界的仿真,因此必须具有一定的预测性。可以有效地缩小目标靶点的搜索范围,从而减少基础实验的数量,提高实验质量。(4)系统设计:

系统生物学的最终目的是构建一个能够提供方法指导的生物学系统,基于对实际生命系统的认识,设计出在特定时空环境中,最健全的系统模式,让生物系统恢复到健康状态。

(1)初始模型的构建:

进行测量描绘出该7 系统生物学研究的过程

对选定的某一生物系统的所有组分进行测量,描绘出该系统的组成和结构,包括各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网络,构造出一个初步的系统模型。(2)系统的干扰和整合:

系统地改变研究对象的内部组成成分(如基因突变)或外部生长条件,然后观测这些情况下系统组分或结构所发生的相应时空变化,并把得到的有关信息进行整合。

系统生物学研究的过程

整合是系统生物学研究的主要灵魂,主要有层次间整合、

研究思路整合和研究方法的整合。整合贯穿了系统生物学研究的全过程是系统生物学的核心研究内容8 系统生物学研究的特点

究的全过程,是系统生物学的核心研究内容。

干涉是系统生物学的钥匙,只有进行全面系统的相应成分或条件的干扰,才能真正理解系统内部真实的网络调控关系。 信息是系统生物学的基础,高通量检测技术产生“海量”信息,分析或挖掘这些“海量”信息,才可以进一步阐明各组分间网络调控关系以及对系统进行有规律的控制和设计组分间网络调控关系以及对系统进行有规律的控制和设计。信息主要包括编码生物蛋白质基因的信息和控制行为调控网络的信息。

系统生物学使生命科学由描述式的科学转变为定量描述和预测的科学,每个信息传输层次对理解生命系统的运行提供了有用的视角。

9 系统生物学研究的方法

包含:组学实验和理论计算两大技术方法。

组学实验,应用各种组学技术检测系统内所有成分,并通过干扰获

得参与生命活动过程各种成分在各个层面的信息;

理论计算,通过数学、逻辑学和计算科学模拟的手段,对真实生物

系统进行还原。将组学实验获得的各种生物信息转换为数字信息,变

成不同学科的共同语言,进行归纳和数学建模,建立生物系统的理论

模型,提出若干假设,然后对构建的模型进行验证和修正,进行全面

系统的干扰整合通过对系统进行人为扰动不断获得信息变化与功

系统的干扰整合。通过对系统进行人为扰动、不断获得信息变化与功

能改变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而不断调整假设的理论模型,使之更加符

合真实的生物系统。

通过组学实验和理论计算两大技术不断周而复始的进行,是系统生

物学研究最基本的方法。

系统生物学研究的循环过程

系统生物学研究的层次系统生物学结构研究的一个工作图

系统生物学的应用前景

药物的发现和开发,有望改造新药研发的投入产出;

疾病的诊断、预警和药物应答并逐步实现预测医学、预防医

学和个性化医学;

通过对农作物系统的设计和重构改良和优化农作物品种;

提升传统生物技术工业并开拓能源生物技术,新材料生物技

术和环境生物技术领域。

系统生物学的研究不仅对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产生重大影

响,而且对整个国民经济、社会和人类本身产生重大影响。

操作系统概论复习大纲

操作系统概论自学考试大纲 第一章引论 (一)内容简介 本章介绍了学习操作系统必须先掌握的一些基础知识,包括以下几部分内容: 1.计算机系统 2.操作系统 3.操作系统的形成和操作系统的基本类型 4.操作系统的发展 5.处理器的工作状态 6.操作系统与用户的接口 (二)学习的目的与要求 了解操作系统在计算机系统中的作用;各类操作系统的特点;用户与操作系统的关系;处理器的工作状态和系统功能调用的作用。 重点是:操作系统在计算机系统中的作用;各类操作系统的特点;程序状态字的作用;系统功能调用。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根据本章内容的特点,和大纲要求掌握的重点,该章考核可以出以下题型:选择题,名词解释,问答题。 名词解释:操作系统、嵌入式操作系统、特权指令 问答题: 1. 计算机系统由哪些部分组成? 2. 从资源管理的观点看,操作系统有哪些功能? 3. 各类操作系统的特点? 4. 操作系统为什么要提供“系统功能调用”? 第二章处理器管理 (一)课程内容 本章介绍了操作系统中处理器管理部分的实现,包括以下几部分内容: 1.多道程序设计 2.进程的概念 3.进程控制块 4.进程队列 5.中断与中断处理 6.处理器调度 7.线程的概念 (二)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应该掌握多道程序设计时如何提高计算机系统效率的;进程和程序有什么区别;进程的基本状态以及状态的变化;处理器调度策略;中断的作用。

重点是:多道程序设计,进程,处理器调度。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根据本章内容的特点,和大纲要求掌握的重点,该章考核可以出以下题型:选择题,名词解释,问答题,综合题。 名词解释:多道程序设计,进程,中断,线程 问答题: 1.进程有哪些基本状态,画出进程基本状态变化图。 2.进程控制块的作用和基本内容? 3.简述中断响应的过程。 4.设计调度算法的原则有哪些? 5.有哪些作业调度策略,其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6.有哪些进程调度策略,其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7.在分时系统中采用时间片轮转的调度策略有哪些优越性? 8.采用多线程技术有哪些优越性? 综合题(辅导时可以修改下时间) 1.在单道批处理系统中,有四个作业到达输入井和需要的计算时间如表所示,现采用响应比最高者优先算法,忽略作业调度所需的时间。当第一个作业进入系统后就可开始调度。 (1)填充表中空白处 (2)四个作业的执行次序为__________________。 (3)四个作业的平均周转时间为__________________。 2.在某计算中心的一道单道程序设计系统中,有A、B、C三个作业在等待处理,它们到达系统的时间和估计需计算的时间如下表所示: 法调度时各自的等待时间和完成时间。

操作系统概论第三章答案汇总

第三章 一、单项选择题 1.基址寄存器和界限寄存器是属于( ) A.指令寄存器 B.通用寄存器 C.控制寄存器 D.时钟寄存器 2.存储管理实际管理的是( ) A.辅助存储器 B.全部主存储器 C.主存储器中的用户区 D.主存储器中的系统区 3.页式存储管理中,若不使用快表,则采用二级页表时,每访问一个操作数要访问主存( ) A.1次 B.2次 C.3次 D.4次 4.可用来长期存储大量信息的存储器是( ) A.寄存器 B.高速缓冲存储器 C.主存储器 D.辅助存储器 5.可变分区存储管理的主存分配算法中,查找次数最少的是( ) A.随机适应分配算法 B.最先适应分配算法 C.最优适应分配算法 D.最坏适应分配算法 6.页式存储管理中,作业运行时,该作业的页表是放在( ) A.磁盘中 B.主存系统区中 C.主存用户区中 D.用户程序中 7、处理器不能直接访问的存储器是() A、寄存器 B、高速缓冲存储器 C、主存储器 D、光盘 则它的最大页号和最大页地址是() A、256和65536 B、255和65535 C、256和65535 D、255和65536 9.价格昂贵、存取速度最快,但容量较小的存储器是() A.寄存器 B.高速缓冲存储器 C.主存储器 D.辅助存储器 10.程序状态字寄存器是属于() A.指令寄存器 B.通用寄存器 C.控制寄存器 D.时钟寄存器 11.处理器中仅设置一个界限寄存器的存储管理方式是() A.页式存储管理 B.可变分区存储管理 C.固定分区存储管理 D.单用户连续存储管理 12.处理器不能直接访问的存储器是( ) A.寄存器 B.高速缓冲存储器 C.主存储器 D.辅助存储器

操作系统概论第四章习题

“操作系统概论”习题解答之第4章文件管理 第4章习题解答 1、什么叫文件? 答:所谓文件是指逻辑上具有完整意义的信息集合。 2、文件系统应具有哪些功能? 答:文件系统主要是实现“按名存取”。为了能正确地按名存取,文件系统具有如下功能: ①、实现从逻辑文件到物理文件间的转换。 ②、有效地分配文件的存储空间。 ③、建立文件目录。 ④、提供合适的存取方法以适应各种不同的应用。 ⑤、实现文件的安全性。 ⑥、提供一组文件操作。 3、解释下列术语并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 存储介质、卷、块、记录、文件。 答:存储介质:指信息的载体,可用来记录信息的磁带、硬磁盘组、软磁盘片、光盘、卡片等称为存储介质。 卷:存储介质的物理单位定义为卷。 块:存储介质上可连续存储信息的一个区域称为块,也叫物理记录。 记录:记录分为逻辑记录和物理记录,逻辑记录指按逻辑上独立的含义划分的信息单位;物理记录即块。 文件:把逻辑上具有完整意义的信息集合称为文件。 一卷存储介质可以被分成若干个块,能用来存放一个或多个文件;一个文件可以由多个记录组成,这样的文件被称为记录式文件;一个记录可占用存储介质上的一块,或一块中可以存放多个记录。 4、什么是文件的逻辑结构和存储结构? 答:用户是从使用的角度来组织文件,用户把能观察到的且可以处理的信息根据使用要求构造成文件,这种构造方式称为文件的逻辑结构。文件系统是从文件的存储和检索的角度来组织文件,在存储媒介上的文件构造方式称为文件的存储结构。 5、解释顺序文件、链接文件和索引文件。

答:1、顺序结构: 将一个文件逻辑上连续的信息存放在存储介质(磁盘)中相邻的块上,这种存储结构保证了逻辑记录顺序和物理块顺序相一致。 (磁带上的文件只能是顺序结构的,因为磁带机本身就是个顺序存取的设备。) 2、链接结构(串联结构): 文件所占用的存储介质物理块不再要求连续(相邻)的,可以分散在存储媒介上。在结构上,采用链表的结构方式,将每一块的最后一个单元用来存放下一个物理块的地址,形成指针链。最后一块的最后一个单元为0表示结束。 3、索引结构: 和链接结构一样,也是一个非连续存储的结构,但它不采用链接方式,而是为每一个文件建立一张索引表,索引表中存放文件中每一个记录存放的物理地址。 6、解释记录的成组和分解操作。采用这种技术有什么优点? 答:1、当文件的一个逻辑记录的长度小于一个物理块的长度的时候,我们可以把若干个逻辑记录合并成一组存到一个物理块中,这个工作称为成组。访问某个记录的时候,需要把这个记录从它所在的块中的一组记录中分离出来,这一工作称为分解。 2、记录的成组和分解可以提高存储空间的利用率,并且可以减少存储设备的启动次数。因为I/O操作每次都要读进来一块,成组后,就意味着一次读进来多个连续的记录,当顺序访问记录的时候,可以节省I/O次数。但是,成组和分解都需要设立缓冲区,成组时先在缓冲区中将记录成组,然后再将组存放到物理块中,分解的时候是将块读到缓冲区中,再进行访问记录的分离。缓冲区的建立增加了系统的开销。其次,成组与分解需要软件做额外的工作。 7、假定某个文件由长度为80个字符的100个逻辑记录组成,磁盘存储空间被划分成长度为2048个字符的块,为有效地使用磁盘空间,你可采用成组方式把文件存放到磁盘上,回答下列问题: ①、该文件至少占用多少磁盘存储块? ②、若该文件是以链接结构形式在磁盘上的,现用户要求使用第28个逻辑记录,写出系统为满足用户要求而应做的主要工作。 答:①、每块能存放的记录个数为「2048/80」=25个。 一共需要 100/25=4块。

第三章 复习题 计算机操作系统概论复习资料习题答案

第三章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多道程序设计是指(C)。 A. 把一个计算问题的程序分成多个可独立执行的程序模块 B. 一个处理器上同时运行多个程序 C. 把多个计算问题同时装入主存储器并行执行 D. 每个用户同时编制多个程序 2. 进程队列是把(B)链接在一起而形成的。 A. 进程 B. 进程控制块PCB C. 程序 D. 数据 3. 把一个进程让出处理器,由另一个进程占用处理器的过程称为(C)。 A. 进程转换 B. 进程阻塞 C. 进程切换 D. 进程撤销 4. UNIX采用的进程调度算法是(D)。 A. 先来先服务调度算法 B. 时间片轮转调度算法 C. 分级调度算法 D. 动态优先数调度算法 5. 一种能使作业平均周转时间最短的作业调度算法是(B)算法。 A. 先来先服务 B. 计算时间短者优先 C. 响应比高者优先 D. 均衡调度 6. 程序是静止的,而进程是(A)的。 A. 动态的 B. 活动的 C. 不动的 D. 顺序的 5. 操作系统把一些能完成特定功能、不可中断的过程称为(B)。 A. 程序 B. 原语 C. 进程 D. 语句 6. 若某系统的进程调度采用优先级调度算法,则对具有相同优先级的进程经常又使用 (A)算法。 A. 先来先服务 B. 按优先级 C. 轮转法 D. 任何 7. LRU页面调度算法总是选择(A)页面调出主存储器。 A. 最近最久未被使用 B. 在贮存中驻留时间最长的 C. 最近被访问的次数最少的 D. 最先被装入主存储器的 8. 原语是操作系统中用来完成特定功能的程序模块,它们的执行是(D)的。 A. 可并发 B. 可交叉 C. 可被中断 D. 不可被中断 9. 下列对进程的属性描述错误的是(D)。 A. 进程具有动态性 B. 进程可以并发执行 C. 进程具有等待态、就绪态和运行态三种基本状态 D. 多个不同的进程不可以包含相同的程序 10. 一个作业被选中装入主存储器后,系统就为该作为创建一个(A)。 A. 进程 B. 文件 C. 作业 D. 程序 11. 作业调度选中了一个作业且把它装入主存储器时就为该作业创建了一个进程,该进程 (C)。 A. 立即可占用处理器运行

第四章 复习题 计算机操作系统概论复习资料习题答案

第四章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在可变分区存储管理中,若采用最先适应分配算法宜将空闲区按(B)次序登记在空 闲区表中。 A. 地址递减 B. 地址递增 C. 长度递减 D. 长度递增 2. 采用固定分区存储管理的计算机系统中(D)的做法是错误的。 A. 为作业分配的分区不能小于作业长度 B. 可同时在多个分区中各装一个作业 C. 不允许多个作业同时存放在一个分区中 D. 一个分区中可同时装入多个作业 3. 不适宜采用虚拟存储管理技术的存储管理方式是(D)。 A. 页式 B. 段式 C. 段页式 D. 可变分区 4. 在多道程序设计系统中,采用了页式存储管理。如果允许并行工作的道数为n(n>1),则 系统中同时建立的页表数一定为(C)。 A. 1 B. n C. <=n D. n+1 5. 在单用户连续存储管理中,可供用户使用的主存区域起始地址存放在(B)。 A. 基址寄存器 B. 界限寄存器 C. 限长寄存器 D. 相联寄存器 6. 重定位的含义是(C)。 A. 把主存中的一个程序从一个区域重新定位到另一个区域 B. 把绝对地址转换成逻辑地址 C. 把逻辑地址换砖成绝对地址 D. 把辅助存储器中的程序定位到主存的某个区域 7. 在分页式存储管理中,逻辑地址由页号和页内地址两部分组成。因而,分页的工作是在 (C)时进行的。 A. 用户编制程序 B. 地址转换 C. 操作系统装入作业 D. 系统初始化 8. 采用固定分区存储管理的计算机系统中(D)的做法是错误的。 A. 为作业分配的分区不能小于作业长度 B. 可同时在多个分区中各装一个作业 C. 不允许多个作业同时存放在一个分区中 D. 一个分区中可同时装入多个作业 9. 在分页式虚拟存储管理中,若发现所要访问的页面不在主存储器中,则硬件要产生一个 (C)中断。 A. I/O B. 缺段 C. 缺页 D. 访管 10. 主存储器的每个存储单元都有一个地址与其对应,假定这些地址用n个二进制位来区分, 则主存储器的容量为(D)。 A. 2n个字 B. 2n-1个字 C. 2n-1个字节 D. 2n个字节 11. LRU页面调度算法总是选择(C)页面调出。 A. 最先进入 B. 最后进入 C. 最近最久未访问 D. 最近经常访问

自考_操作系统概论真题第3章 存储管理

一、单项选择题 7.计算机主存储器中,存储单元的编址单位是( ) A.二进制位B.字节 C.字D.块 8.计算机系统中,存取速度最快的存储器是( ) A.寄存器B.主存储器 C.高速缓冲存储器D.辅助存储器 9.减少可变分区存储管理中碎片的措施是( ) A.增大分区长度B.增加分区数目 C.采用移动技术D.减少分区长度 10.可变分区存储管理中,通常分配最快的算法是( ) A.最先适应分配B.最优适应分配 C.最坏适应分配D.随机分配 7、存储管理中的地址转换(重定位)指的是( ) A、将绝对地址转换成逻辑地址 B、将物理地址转换成逻辑地址 C、将逻辑地址转换成绝对地址 D、将物理地址转换成相对地址 8、页式管理系统中,页面调度算法淘汰最近使用次数最少的算法是( ) A、FIFO B、FILO C、LRU D、LFU 9、可以采用静态重定位方式转换地址的管理内存方案是( ) A、页式管理 B、页式虚拟管理 C、可变分区管理 D、固定分区管理 8.处理器不能 ..直接访问的存储器是() A.寄存器B.高速缓冲存储器 C.主存储器D.辅助存储器 9.断电停机后,存储信息随之消失的存储器是() A.磁盘B.磁带 C.主存储器D.U盘 10.处于运行状态的操作系统程序应放在() A.寄存器中B.高速缓冲存储器中 C.主存储器中D.辅助存储器中 8.价格昂贵、存取速度最快,但容量较小的存储器是() A.寄存器 B.高速缓冲存储器 C.主存储器 D.辅助存储器

9.程序状态字寄存器是属于() A.指令寄存器 B.通用寄存器 C.控制寄存器 D.时钟寄存器 10.处理器中仅设置一个界限寄存器的存储管理方式是() A.页式存储管理 B.可变分区存储管理 C.固定分区存储管理 D.单用户连续存储管理 7、处理器不能 ..直接访问的存储器是() A、寄存器 B、高速缓冲存储器 C、主存储器 D、光盘 ) A、256和65536 B、255和65535 C、256和65535 D、255和65536 9、页式存储管理中,作业运行时,该作业的页表是放在() A、磁盘 B、主存系统区 C、主存用户区 D、用户程序 7.可用来长期存储大量信息的存储器是( ) A.寄存器 B.高速缓冲存储器 C.主存储器 D.辅助存储器 8.可变分区存储管理的主存分配算法中,查找次数最少的是( ) A.随机适应分配算法 B.最先适应分配算法 C.最优适应分配算法 D.最坏适应分配算法 9.页式存储管理中,作业运行时,该作业的页表是放在( ) A.磁盘中 B.主存系统区中 C.主存用户区中 D.用户程序中 7.基址寄存器和界限寄存器是属于() A.指令寄存器B.通用寄存器 C.控制寄存器D.时钟寄存器 8.存储管理实际管理的是() A.辅助存储器B.全部主存储器 C.主存储器中的用户区D.主存储器中的系统区 9.页式存储管理中,若不使用快表,则采用二级页表时,每访问一个操作数要访问主存() A.1次B.2次

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下)概论

第六章 分子生物学研究法(下)——基因功能研究技术

基因功能的研究思路主要包括: 1. 基因的亚细胞定位和时空表达谱; 2. 基因在转录水平的调控; 3. 细胞生化水平的功能研究:对该基因的表达产物做一个细胞信号转导通路的定位; 4. gain-of-function & loss-of-function: 分别在细胞和个体水平,做该基因的超表达和敲除,从表型分析该基因的功能。 功能研究应从完整的分子-细胞-个体三个层次研究,综合分析。

本章内容 ?基因表达研究技术 ?基因敲除技术 ?蛋白质及RNA相互作用技术?基因芯片及数据分析 ?利用酵母鉴定靶基因功能?其他分子生物学技术

6.1 基因表达研究技术 6.1.1 基因表达系列分析技术6.1.2 RNA的选择性剪接技术6.1.3 原位杂交技术 6.1.4 基因定点突变技术

6.1.1 基因表达系列分析技术 基因表达系列分析技术(serial analysis of gene expression,SAGE)是1995年由Velculescu 等建立的技术,在整体水平上对细胞或者组织中的大量转录本同时进行定量分析,而无论其是否为已知基因。 9概念: 以DNA测定为基础定量分析全基因组表达模式的技术,能直接读出任何一种细胞类型或组织的基因表达信息。

9原理: 根据理论上任何长度超过9~10(49=262144)个碱基的核苷酸片段可代表一种转录产物的特异序列(转录本),因此,选择特定的限制性内切酶分离转录产物中这些代表基因特异性9~10个碱基的核苷酸序列并制成标签,将这些序列标签连接、克隆和测序,根据其占总标签数的比例即可分析其对应编码基因的表达频率。

计算机操作系统习题答案武汉大学出版社

第一章操作系统概论 1.单项选择题 ⑴B; ⑵B; ⑶C; ⑷B; ⑸C; ⑹B; ⑺B;⑻D;⑼A;⑽B; 2.填空题 ⑴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中的一个最基本的系统软件,它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系统中的各种系统资源; ⑵如果一个操作系统兼有批处理、分时和实时操作系统三者或其中两者的功能,这样的操作系统称为多功能(元)操作系统; ⑶没有配置任何软件的计算机称为裸机; ⑷在主机控制下进行的输入/输出操作称为联机操作; ⑸如果操作系统具有很强交互性,可同时供多个用户使用,系统响应比较及时,则属于分时操作系统类型;如果OS可靠,响应及时但仅有简单的交互能力,则属于实时操作系统类型;如果OS在用户递交作业后,不提供交互能力,它所追求的是计算机资源的高利用率,大吞吐量和作业流程的自动化,则属于批处理操作系统类型; ⑹操作系统的基本特征是:并发、共享、虚拟和不确定性; ⑺实时操作系统按应用的不同分为过程控制和信息处理两种; ⑻在单处理机系统中,多道程序运行的特点是多道、宏观上并行和微观上串行。

第二章进程与线程 1.单项选择题 ⑴B;⑵B;⑶ A C B D; ⑷C; ⑸C; ⑹D; ⑺C; ⑻A; ⑼C; ⑽B; ⑾D; ⑿A; ⒀D; ⒁C; ⒂A; 2.填空题 ⑴进程的基本状态有执行、就绪和等待(睡眠、阻塞); ⑵进程的基本特征是动态性、并发性、独立性、异步性及结构性; ⑶进程由控制块(PCB)、程序、数据三部分组成,其中PCB是进程存在的唯一标志。而程序部分也可以为其他进程共享; ⑷进程是一个程序对某个数据集的一次执行; ⑸程序并发执行与顺序执行时相比产生了一些新特征,分别是间断性、失去封闭性和不可再现性; ⑹设系统中有n(n>2)个进程,且当前不在执行进程调度程序,试考虑下述4种情况: ①没有运行进程,有2个就绪进程,n个进程处于等待状态; ②有一个运行进程,没有就绪进程,n-1个进程处于等待状态; ③有1个运行进程,有1个等待进程,n-2个进程处于等待状态; ④有1个运行进程,n-1个就绪进程,没有进程处于等待状态; 上述情况中不可能发生的情况是①; ⑺在操作系统中引入线程的主要目的是进一步开发和利用程序内部的并行性;

操作系统概论第四章文件管理习题解答

操作系统概论第四章文件管理习题解答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操作系统概论”习题解答之第4章文件管理 第4章习题解答 1、什么叫文件? 答:所谓文件是指逻辑上具有完整意义的信息集合。 2、文件系统应具有哪些功能? 答:文件系统主要是实现“按名存取”。为了能正确地按名存取,文件系统具有如下功能: ①、实现从逻辑文件到物理文件间的转换。 ②、有效地分配文件的存储空间。 ③、建立文件目录。 ④、提供合适的存取方法以适应各种不同的应用。 ⑤、实现文件的安全性。 ⑥、提供一组文件操作。 3、解释下列术语并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 存储介质、卷、块、记录、文件。 答:存储介质:指信息的载体,可用来记录信息的磁带、硬磁盘组、软磁盘片、光盘、卡片等称为存储介质。 卷:存储介质的物理单位定义为卷。 块:存储介质上可连续存储信息的一个区域称为块,也叫物理记录。 记录:记录分为逻辑记录和物理记录,逻辑记录指按逻辑上独立的含义划分的信息单位;物理记录即块。

文件:把逻辑上具有完整意义的信息集合称为文件。 一卷存储介质可以被分成若干个块,能用来存放一个或多个文件;一个文件可以由多个记录组成,这样的文件被称为记录式文件;一个记录可占用存储介质上的一块,或一块中可以存放多个记录。 4、什么是文件的逻辑结构和存储结构? 答:用户是从使用的角度来组织文件,用户把能观察到的且可以处理的信息根据使用要求构造成文件,这种构造方式称为文件的逻辑结构。文件系统是从文件的存储和检索的角度来组织文件,在存储媒介上的文件构造方式称为文件的存储结构。 5、解释顺序文件、链接文件和索引文件。 答:1、顺序结构: 将一个文件逻辑上连续的信息存放在存储介质(磁盘)中相邻的块上,这种存储结构保证了逻辑记录顺序和物理块顺序相一致。 (磁带上的文件只能是顺序结构的,因为磁带机本身就是个顺序存取的设备。) 2、链接结构(串联结构): 文件所占用的存储介质物理块不再要求连续(相邻)的,可以分散在存储媒介上。在结构上,采用链表的结构方式,将每一块的最后一个单元用来存放下一个物理块的地址,形成指针链。最后一块的最后一个单元为0表示结束。 3、索引结构:

分子生物学

1.介绍一种新的DNA序列改造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原理。 提示(Cre/crop、Golden gate、Gibson assembly、Omega PCR) 答:Cre/crop:

Golden gate

2.介绍一基因沉默或敲除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原理? 提示:iRNA、TALEN、CRISPR-Cas9等 答:RNAI: 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 RNAi)是指在进化过程中高度保守的、由双链RNA (double-stranded RNA,dsRNA)诱发的、同源mRNA高效特异性降解的现象。由于使用RNAi技术可以特异性剔除或关闭特定基因的表达,(长度超过三十的dsRNA会引起干扰素毒性)所以该技术已被广泛用于探索基因功能和传染性疾病及恶性肿瘤的基因治疗领域。 作用机制:病毒基因、人工转入基因、转座子等外源性基因随机整合到宿主细胞基因组内,并利用宿主细胞进行转录时,常产生一些dsRNA。宿主细胞对这些dsRNA迅即产生反应, 其胞质中的核酸内切酶Dicer将dsRNA切割成多个具有特定长度和结构的小片段RNA (大约21~23 bp),即siRNA。siRNA在细胞内RNA解旋酶的作用下解链成正义链和反义链,继之由反义siRNA再与体内一些酶(包括内切酶、外切酶、解旋酶等)结合形成RNA诱导的沉默复合物(RNA-induced silencing complex,RISC)。RISC与外源性基因表达的mRNA的同源区进行特异性结合,RISC具有核酸酶的功能,在结合部位切割mRNA,切割位点即是与siRNA中反义链互补结合的两端。被切割后的断裂mRNA随即降解,从而诱发宿主细胞针对这些mRNA的降解反应。siRNA不仅能引导RISC切割同源单链mRNA,而且可作为引物与靶RNA结合并在RNA聚合酶(RNA-dependent RNA polymerase,RdRP)作用下合成更多新的dsRNA,新合成的dsRNA再由Dicer切割产生大量的次级siRNA,从而使RNAi的作用进一步放大,最终将靶mRNA完全降解。 RNAi发生于除原核生物以外的所有真核生物细胞内。需要说明的是,由于dsRNA抑制

操作系统概论第三章答案

操作系统概论第三章答案

第三章 一、单项选择题 1.基址寄存器和界限寄存器是属于( ) A.指令寄存器 B.通用寄存器 C.控制寄存器 D.时钟寄存器 2.存储管理实际管理的是( ) A.辅助存储器 B.全部主存储器 C.主存储器中的用户区 D.主存储器中的系统区 3.页式存储管理中,若不使用快表,则采用二级页表时,每访问一个操作数要访问主存( ) A.1次 B.2次 C.3次 D.4次 4.可用来长期存储大量信息的存储器是( ) A.寄存器 B.高速缓冲存储器 C.主存储器 D.辅助存储器 5.可变分区存储管理的主存分配算法中,查找次数最少的是( ) A.随机适应分配算法 B.最先适应分配算法 C.最优适应分配算法 D.最坏适应分配算法 6.页式存储管理中,作业运行时,该作业的页表

是放在( ) A.磁盘中 B.主存系统区中 C.主存用户区中 D.用户程序中 7、处理器不能直接访问的存储器是() A、寄存器 B、高速缓冲存储器 C、主存储器 D、光盘 8、若页式存储管理中的地址格式为 23 16 15 0 则它的最大页号和最大页内地址是()A、256和65536 B、255和65535 C、256和65535 D、255和65536 9.价格昂贵、存取速度最快,但容量较小的存储器是() A.寄存器 B.高速缓冲存储器 C.主存储器 D.辅助存储器 10.程序状态字寄存器是属于() A.指令寄存器 B.通用寄存器 C.控制寄存器 D.时钟寄存器 11.处理器中仅设置一个界限寄存器的存储管理方式是()

A.页式存储管理 B.可变分区存储管理 C.固定分区存储管理 D.单用户连续存储管理 12.处理器不能直接访问的存储器是() A.寄存器B.高速缓冲存储器C.主存储器D.辅助存储器13.断电停机后,存储信息随之消失的存储器是() A.磁盘B.磁带C.主存储器 D.U盘 14.处于运行状态的操作系统程序应放在() A.寄存器中B.高速缓冲存储器中C.主存储器中D.辅助存储器中15、存储管理中的地址转换(重定位)指的是( ) A、将绝对地址转换成逻辑地址 B、将物理地址转换成逻辑地址 C、将逻辑地址转换成绝对地址 D、将物理地址转换成相对地址 16、页式管理系统中,页面调度算法淘汰最近使用次数最少的算法是( )

新版第1章操作系统概论习题答案-新版-精选.pdf

第1章操作系统概论 (1) 试说明什么是操作系统,它具有什么特征?其最基本特征是什么? 解: 操作系统就是一组管理与控制计算机软硬件资源并对各项任务进行合理化调度,且附加了各种便于用户操作的工具的软件层次。 现代操作系统都具有并发、共享、虚拟和异步特性,其中并发性是操作系统的最基本特征,也是最重要的特征,其它三个特性均基于并发性而存在。 (2) 设计现代操作系统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解: 现代操作系统的设计目标是有效性、方便性、开放性、可扩展性等特性。其中有效性指 的是OS应能有效地提高系统资源利用率和系统吞吐量。方便性指的是配置了OS后的计算机应该更容易使用。这两个性质是操作系统最重要的设计目标。开放性指的是OS应遵循世界标准规范,如开放系统互连OSI国际标准。可扩展性指的是OS应提供良好的系统结构,使得新设备、新功能和新模块能方便地加载到当前系统中,同时也要提供修改老模块的可能,这种对系统软硬件组成以及功能的扩充保证称为可扩展性。 (3) 操作系统的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解: 现代操作系统的主要任务就是维护一个优良的运行环境,以便多道程序能够有序地、高效地获得执行,而在运行的同时,还要尽可能地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系统响应速度,并保证用户操作的方便性。因此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应包括处理器管理、存储器管理、设备管理和文件管理。此外,为了给用户提供一个统一、方便、有效的使用系统能力的手段,现代操作系 统还需要提供一个友好的人机接口。在互联网不断发展的今天,操作系统中通常还具备基本 的网络服务功能和信息安全防护等方面的支持。 (4) 试说明实时操作系统和分时操作系统在交互性、及时性和可靠性方面的异同。 解: 交互性:分时系统能够使用户和系统进行人-机对话。实时系统也具有交互性, 但人与系统的交互仅限于访问系统中某些特定的专用服务程序。 及时性:分时系统的响应时间是以人能够接受的等待时间为标准,而实时控制系 统对响应时间要求比较严格,它是以控制过程或信息处理中所能接受的延迟为标 准。 可靠性:实时系统要求系统可靠性要比分时系统高。在实时系统中往往采用多级 容错措施来保证系统的安全及数据的安全。 (5) 试比较分布式操作系统和网络操作系统的异同。 解: 它们的区别在于:分布式操作系统的设计思想和网络操作系统是不同的,这决定了它们

生物学概论

生物技术概论复习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生物技术:是指人们以现代生命科学为基础,结合先进的工程技术手段和其他基础学科 的科学原理,利用生物得体或其体系或它们的衍生物来制造人类所需要的各种产品或达到某 种目的的一门新兴的、综合性的学科。 2、基因工程:是指在基因水平上的操作并改变生物遗传特性的技术。即按照人们的需要, 用类似工程设计的方法将不同来源的基因(DNA分子)在体外构建成杂种DNA分子,然后导入受体细胞,并在受体细胞内复制、转录和表达的操作,也称DNA重组技术。 3、细胞工程:是指在细胞为基本单位,在体外条件下进行培养、繁殖或人为地使细胞某些 生物学特性按人们的意愿发生改变,从而达到改良生物品种和创造新品种的目的,加速繁育动植物个体,或获得某种有用物质的技术。 4、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品的品质(色、香、味)以及有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 入到食品中的化学合成物或天然物质。 5、湖泊的富营养化:由于环境的污染,象农业上的化肥、工业废水等大量排放使水中含有 大量的营养元素象氮磷钾等非常丰富,使微生物生长迅速,造成富营养化。 6、生物反应器(bioreactor):主要包括微生物反应器、植物细胞培养反应器,动物细胞培 养反应器以及新发展起来的有活体生物反应器之称的转基因植物生物反应器,转基因动物生物反应器等。 7、转基因植物:是指通过体外重组DNA技术将外源基因转入到植物细胞或组织,从而获得 新遗传特性的再生植物。 8、细胞融合:是指促融因子的作用下,将两个或多个细胞融合为一个细胞的过程。 9、抗原:凡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发生免疫应答的物质均称为抗原。 10、组织培养:指在无菌和人为控制外因(营养成分、光、温、湿)的条件下,培养研究植 物组织、器官,甚至进而从中分化发育出整个植株的技术。 11、原生质体培养:是关于原生质体分离,原生质体纯化、原生质体培养、原生质体胞壁再 生,细胞团形成和器官发生,等技术。 12、有益微生物:指对人类有帮助,能满足人们需求的某些微生物。 13、供体:提供一些手续操作需要的东西地生物体或器官等总供体。

操作系统概论重点整理(2017年张琼声版)

操作系统概论-02323(2017年张琼声版本) 第一章:操作系统简介 操作系统概念:操作系统是一种复杂的系统软件,是不同程序代码、数据结构、初始化文件的集合,可执行。 操作系统是提供计算机用户与计算机硬件之间的接口,并管理计算机软件和硬件资源,并且通过这个接口使应用程序的开发变得简单、高效。 接口是两个不同部分的交接面。接口分为硬件接口和软件接口,计算机的所有功能最终都是由硬件的操作来实现的,计算机屏蔽了对硬件操作的细节。 操作系统完成的两个目标: ○1与硬件相互作用,为包含在所有硬件平台上的所有底层可编程部件提供服务。○2为运行在计算机系统上的应用程序(即用户程序)提供执行环境 现代计算机特点是支持多任务,,一方面保证用户程序的顺利执行,另一方面使计算机系统资源得到高效的利用,保证计算机系统的高性能 操作系统的功能:处理机管理、内存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管理。 ●操作系统的发展: 无操作系统--单道批处理系统--多道批处理系统--微机操作系--实时操作系统 无操作系统阶段:电子管,无存储设备,第一台:1946年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埃尼阿克」 单道批处理系统:晶体管,磁性存储设备,内存中有一道批处理作业,计算机资源被用户作业独占。 吞吐量是指单位时间内计算机系统处理的作业量 多道程序系统:集成电路芯片,出现了分时操作系统(多个终端)。 微机操作系统:第一台Intel公司顾问GaryKildall 编写的CP/M系统,是一台磁盘操作系统,用于Intel8080. 实时操作系统:广泛应用于各种工业现场的自动控制、海底探测、智能机器人和航空航天等。 ●批处理、实时、分时系统的优缺点比较: 单道批处理系统:自动性、顺序性、单道性。优点:减少了等待人工操作的时间缺点:CPU资源不能得到有效的利用。 多道批处理系统:多道性、无序性、调度性、复杂性。优点:能够使CPU和内存IO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提高系统的吞吐量。缺点:系统平均周转时间长,缺

智慧树知到《分子生物学》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分子生物学》章节测试答案 第一章 1、目前生物遗传信息传递规律中还没有实验证据的是(). A:A. DNA→RNA B:B. RNA→蛋白质 C:C. RNA→DNA D:D. 蛋白质→DNA 正确答案: D. 蛋白质→DNA 2、从小鼠的一种有夹膜的致病性肺炎球菌中提取出的DNA,可使另一种无荚膜、不具有致病性的肺炎球菌转变为有夹膜并具有致病性的肺炎球菌,而蛋白质、RNA无此作用,由此可以证明()。 A: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是遗传信息的体现者。 B:蛋白质是遗传物质,DNA是遗传信息的体现者。 C:DNA和蛋白质均是遗传物质。 D:RNA是遗传物质,DNA和蛋白质是遗传信息的体现者。 正确答案: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是遗传信息的体现者。 3、自然界中以DNA为遗传物质的大多数生物DNA的复制方式为()。 A:环式 B:半保留 C:D-环式 D:全保留 正确答案:半保留 4、1997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授予美国加州旧金山大学Stanley B.Prusien,表彰他发现朊病毒及其致病机理,请问朊病毒是一种()?

A:DNA B:葡萄糖 C:蛋白质 D:RNA 正确答案:蛋白质 5、证明DNA复制为半保留复制的科学家为()。 A:Meselson&stahl B:F. Miesher C:o. Avery D:Chargaff 正确答案:Meselson&stahl 第二章 1、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两个关键性实验是:肺炎球菌在老鼠体内的毒性和T2噬菌体感染大肠杆菌。这两个实验中主要的论点证据是()。 A:从被感染的生物体内重新分离得到DNA作为疾病的致病剂 B:DNA突变导致毒性丧失 C:生物体吸收的外源DNA(而并非蛋白质)改变了其遗传潜能 D:DNA是不能在生物体间转移的,因此它一定是一种非常保守的分子 正确答案:生物体吸收的外源DNA(而并非蛋白质)改变了其遗传潜能 2、物种的C值与其进化复杂性之间无严格对应关系。 A:对 B:错

操作系统概论第5章 设备管理 习题及答案

操作系统概论第5章设备管理 一、单项选择题 1.磁盘是可共享的设备,因此每一时刻()作业启动它。 A.可以有任意多个 B.能限定几个 C.至少能有一个 D.至多能有一个 2.启动磁盘后,对磁盘读/写信息的最小单位是()。 A.逻辑记录 B.物理块 C.数据项 D.字符 3.用户程序中用()来提出使用设备的要求可以提高设备分配的灵活性。 A.绝对号 B.相对号 C.设备类绝对号 D.设备类相对号 4.对移动臂磁盘来说,在执行信息传输时把移动臂移到指定柱面所花费的时间称()时间。 A.寻找 B.延迟 C.传送

D.读/写 5.在磁盘执行信息传输操作所需花费的时间中,()时间是与信息所在磁盘上的物理位置无关的。 A.传送 B.延迟 C.寻找 D.旋转 6.对磁盘进行移臂调度的目的是缩短()时间。 A.启动 B.传送 C.延迟 D.寻找 7.对磁盘进行旋转调度的目的是缩短()时间。 A.启动 B.传送 C.延迟 D.寻找 8.假定在磁盘格式化时把每个盘面划分成大小相等的10个扇区,磁盘的转速为20 毫秒/圈,则传送一块信息所需的时间为()毫秒。 A.2 B.1 C.20

D.10 9.对磁盘进行移臂调度时,若采用()调度算法则必须考虑移动臂的移动方向。 A.先来先服务 B.最短寻找时间优先 C.电梯 D.扫描 10.外围设备与主存储器之间的信息传输操作是由通道执行通道程序来完成的,通道程序是由若干()组成的。 A.通道命令字 B.通道地址字 C.通道状态字 D.通道控制字 11.通道把通道程序的执行情况记录在()中。 A.CAW B.CCW C.CSW D.PSW 12.通道完成一次输人输出操作后,以()方式请求中央处理器进行干预。 A.条件码 B.I/O中断 C.转移指令 D.外部中断

操作系统概论习题解答之存储管理

---真理惟一可靠的标准就是永远自相符合 “操作系统概论”习题解答之存储管理 章习题解 1解释下列术 逻辑地址;绝对地址;地址转 答:逻辑地址:对于用户来说,他无须知道自己的作业究竟是在主存

什么位置,他们可以认为自己的程序和数据就是放在地址开始一组连的地址空间中,这个地址空间是程序用来访问信息所用的一系列连续地址元的集合,该地址空间就是逻辑地址空间。逻辑地址空间中,地址单元的号称为逻辑地址 绝对地址:主存也被按照连续的存储单元进行编号,绝对地址空间就是主存中一系列连续存储信息的物理单元的集合,也称绝对地址空间为存储地址空间或物理地址空间。绝对地址空间中物理单元的编号称为绝对地址。地址转换:由于一个作业装入到与其逻辑地址空间不一致的绝对地址空间,使得逻辑地址与绝对地址不同,而引起的对有关地址部分的调整,即逻辑地址转换成绝对地址的过程称为重定位,也称为地址转换。 2.存储保护的目的是什么?怎样实现存储保护?

---真理惟一可靠的标准就是永远自相符合 答:存储保护的目的就是为了保护主存中各区域内的信息不被破坏,包括存储的权限,存储不可跨越区域等等。为实现存储保护,必须由硬件软件配合实现。比如在页式管理中,要由操作系统提供页表,硬件机构确页的使用必须是安全的,如不能访问不属于自己的页等 3什么叫重定位?重定位的方式有哪两种?比较它们的不同 答:由于一个作业装入到与其逻辑地址空间不一致的绝对地址空间,得逻辑地址与绝对地址不同,而引起的对有关地址部分的调整,即逻

辑地转换成绝对地址的过程称为重定位,也称为地址转换 重定位有静态和动态两种情况 所谓静态重定位是在装入一个作业的时候,把作业中的指令地址和数地址全部一次性地转换成绝对地址 所谓动态重定位是由软件和硬件相配合来实现的。地址重定位不再是装入的时候一次完成了,而是设置一个基址寄存器,装入作业的时候,将作业在主存区域的首地址放入到基址寄存器中。作业执行的时候,由硬件的地址转换机构动态地对地址进行转换,执行指令的时候,只要将逻辑地址加上基址寄存器的内容,就得到了绝对地址。 静态重定位和动态重定位的不同在于:①静态重定位是在作业装入的时候一次完成,动态重定位是在作业执行时再实现的。②静态重定位是软件支持的,动态重定位是硬件和软件合作实现的。③静态重定位不能实现主存的移动,而动态重定位可以。④动态重定位还可能提供虚拟存储空间。

自考02323操作系统概论课后习题

第一章操作系统简介 一、单项选择题 1.linux操作系统是() A.单用户单任务操作系统 B. 单用户多任务操作系统 C. 多用户单任务操作系统 D. 分时操作系统 2.操作系统内核中文件系统模块的主要功能是() A.实现虚拟存储 B. 保存系统文档和用户文档 C. 保护系统数据 D. 实现对文件的按名存取和文件的存储 3.下列关于批处理系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批处理系统允许多个用户与计算机直接交互 B.批处理系统分为单道批处理系统和多道批处理系统。 C.单道批处理系统也可能同时是分时系统。 D.多道程序系统就是指多道批处理系统。 二、填空题 1.单道批处理系统的内存中只能驻留_______ 道用户作业,CPU和内存资源被用户作业独占。 2.单道批处理系统与无操作系统的计算机系统相比而言,减少了______________ 的时间。 3.操作系统是一组控制和管理计算机_______ 和_______ 资源、合理地对各类作业进行调度,以及方便用户的程序集合。 4.并发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件在______________ 的发生。 5.现代操作系统的特征包括并发、_______、虚拟和异步。 三、简答题 1.请说明操作系统的作用和功能。 作用:操作系统是控制和管理计算机系统内各种硬件和软件资源、合理有效地组织计算机系统的工作,为用户提供一个使用方便可扩展的工作环境,从而起到连接计算机和用户的接口作用 功能:处理器管理、作业管理、存储器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管理。 2.请说明单道批处理系统、多道批处理系统、分时系统的特点及优缺点。1)单道批处理系统:最早出现的一种OS,具有单道性、自动性和顺序性。 与无操作系统的计算机系统相比而言,减少了人工操作的时间。但由于作业独占CPU和内存,当作业进行I/O时,CPU只能等待I/O完成而无事可做,导致CPU资源不能得到充分利用。 2)多道批处理系统:支持多道程序驻留内存,CPU不再空闲等待I/O,具有多道性、无序性、调度性和复杂性。 优点是能够提高CPU、内存和I/O设备的利用率和系统的吞吐量。缺点是系统平均周转时间长,缺乏交互能力。

2017版操作系统概论考试重点简答题

第一章操作系统简介 1.请说明操作系统的作用和功能 1)操作系统的作用: 管理计算机资源、为用户提供方便使用的接口、扩充硬件 2)操作系统的功能: 处理机管理、内存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管理 2.请说明单道批处理系统、多道批处理系统、分时系统的特点及优缺点 1)单道批处理系统特点:单道性、顺序性、自动性 优点:相对无操作系统而言,减少了人工操作等待的时间 缺点:CPU资源不能得到充分利用 2)多道批处理系统特点:多道性、无序性、调度性、复杂性 优点:提高了CPU、设备和内存的利用率和系统吞吐量 缺点:系统平均周转时间较长,缺乏交互能力 分时系统特点:多路性、独立性、及时性、交互性 优点:为用户提供了人机交互的方便性,使多个用户可以通过不同终端共享主机3.内存管理有哪些主要功能 内存分配、内存保护、地址映射、内存扩充 4.请说明指令执行的过程 取指令,分析指令,执行指令,取下一条指令 5.操作系统具有哪些特征? 操作系统主要特征包括:并发性、共享性、虚拟性和异步性。 第二章进程管理

1.什么是进程?说明进程与程序的区别和联系 1)进程: 进程是允许并发执行的程序在某个数据集合上的运行过程 进程是由正文段、用户数据段及进程控制块共同组成的执行坏境 2)进程与程序的区别: 程序是静态的也是永久的,进程是动态的也是暂时存在的;程序是储存在某种介质上的二进制代码,进程因程序的执行而被创建,因程序执行的结束而被撤销 3)进程与程序的联系: 进程是程序的一次执行,进程总是对应至少一个特定的程序,执行程序的代码 2.操作系统在什么时候创建进程?操作系统如何创建一个进程? 1)以下情况需要创建进程: 1.用户登录 2.作业调度 3.提供服务 4.应用请求 2)操作系统创建进程: 1,申请空白PCB(进程控制块);2,为新进程分派资源;3,初始化PCB;4,将新进程插入就绪队列; 3.时钟中断信号是如何产生的?时钟中断处理程序(时钟驱动程序)的功能是什么? 1)中断信号的产生: 晶振能够产生固定频率的脉冲,每产生一次脉冲,计数器的值减1,当计数器的值=0时,产生一次时钟中断信号,保持寄存器的值再次送计数器。 2)时钟驱动程序的功能: 1.维护日期和时间 2.递减当前进程在一个时间片内的剩余执行时间,并检查是否为零,防止进程运行超时 3.对CPU的使用记账 4.递减报警计数器 4.请说明单重中断的处理过程 1.系统关闭中断,保护断点 2. 转中断处理程序 3.执行中断处理子例程 4.恢复现场,开中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